- 积分
- 10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本帖最后由 xuexz 于 2015-1-28 11:22 编辑
阿弥陀佛!师兄吉祥。
不是夸奖,是由衷欣赏赞叹。
我用较多时间关注各个佛家论坛,也参与一些义理讨论,在我记忆中极少有人能深入到“非世俗有色”层面探讨佛法原理。
我以前曾与一些修学较深入者对无为法做过探讨,但是他们大多都不能理解到“非世俗身见”方面的义理。甚至有人认为《大法鼓经》是伪造。
以我所见,读《大法鼓经》需要一种“契入”的意境,若能以此意境读经,则似乎能领受到当时迦叶与佛论及“非世俗有色”时举重若轻的心态,他们之间论及“有色”的对话彰显着轻松、自如、无忌和彼此心照不宣。譬如迦叶对佛说:一切有为是色。非色是无为。又说:到解脱者皆(也)有色。在一般境界看来,这显然是自相矛盾。但是如若达到如来境界,则都会轻松、自然地懂得“此色非彼色”的道理。如若迦叶与佛的境界不一致,则必会因为认识深浅的差异产生疑窦或争论。
在诸佛经中,我始终没有找到非世俗身见的“有色”具体是指什么,只找到了无为法中有“七种性自性”之说,所以无法进一步深入探讨非世俗身见的“有色”具体是指什么。
我猜想,虽然佛陀在人类传播佛法的内容止步于无为法,但是宇宙世界的“上上法”中不是仅有“无为法“”,可能还有超出无为法的大法存在。然而由于人类没有能力理解超出无为法的大法内容,并且对于人类解脱有色而言,依从无为法已经够用,所以佛陀没有进一步多说它法。青海、西藏那边有个别出家师父曾经谈及过宇宙大法的观点,因未见佛言,故而未敢轻信,但也不否定,甚至倾向于存在。我感觉,既然佛陀能说“解脱者皆有色”这种与般若法相悖的法理,那就已经说明有超出般若法理的东西。
关于您所说对空性义理解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曲折问题,我理解这些曲折很正常,每个人对佛法的理解都会有曲折。我觉得您对空性义的理解已经很有深度了,因为您已经深入到了“非世俗身见”的层面,如果到达这个层面后再反过来理解空性义,自信心就比之前大大增强了。相信您有这种体验。
关于对佛经的理解问题,我的认识是:佛经毕竟是后人所记造,又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还经过了不同语言的翻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佛法内容的完整性和原版性。再加上历史语法与现代语法的差异,又会加深对佛法理解的失真。尽管有这些因素存在,但是我认为就总体而言,在世间所传播的佛法其完整性还是基本保持的,用这些留世的佛经度人修佛还是够用的。同时我猜想,以佛陀绝顶的聪明、智慧(甚至包括神通)而言,佛陀让佛法在世间完整的保持几千年还是很容易的。用现代的话说,佛渡众生是使命,故而是连续的,也是实时跟踪的。所以佛陀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既然佛陀如此用心,那又怎会不设法保持佛经的基本够用。
我觉得您所说“不要抠佛经里的字眼,参悟还要靠自己,不要被字眼迷惑”的认识很有道理。因为佛家对读经有“依义不依句”之说。但是我的感觉是,如若发现经文有隐意而需要否定表意时,此时要慎重,应当通过多部经文反复交叉验证自己对隐义的理解是否可靠。如若可靠,再否定表意。同时还应当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过去的否定是不是有误。譬如我曾对《大法鼓经》中“到解脱者。彼悉有色解脱亦有色 ”的理解是:前面一句刚刚说完“非色是无为”,但马上又说“彼悉有色解脱亦有色”,其中的隐义是:这分明是告诉顽空者,你们以顽空知见则不懂如来境界,而只有具如来境界者才懂得“有色解脱”是怎么回事。但是您以“非世俗身见”来归义,我觉得您的归义非常精妙、到位。由此观来,还是我对佛经中隐义的归义没有找准定位。可以说这就是我对经文隐依与表意关系处理不好的典型案例,我在读佛经时这种情况会经常遇到,或许这与您所说的迷惑有关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