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法楚

[实修记录] 佛弟子 [法楚] 个人实修成长记录专贴——主修念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7 19:06 编辑


如法修持是真念佛,不在口头上,念到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功夫成片了,怎样心清净?一定要看破、放下。看到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是因为你有分别执着。

学不是懂得明了,学是做到,每一天能发现一个毛病,是觉悟,每天能改一个毛病,三年就不是凡夫了。

除这一句佛号外,其他都是废话。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7 19:07 编辑

不想过去,不想未来,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到,想它干什么。

忍让是修学成败的关键,能忍让的人没有不成功的。

佛菩萨安排的,不管是顺、逆境都是好的,都是成就戒定慧。你舍身为三宝做事情,三宝加持。肯为众生献身,这个身体就不是自己的了,是乘愿再来的。


点评

忆佛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早 跪念六祖坛经顿渐品八,宣诏品九, 法华经华城喻品七,楞严咒一遍。 晚 跪念地藏经一部。诵持地藏王菩萨圣号1000遍。 愿所有功德 。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1-15 22: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7 19:09 编辑

纯真无妄,身体差不要紧,只在发心,肯转业报身为愿力身,谁肯发心,谁就是大菩萨,佛就加持,真诚是成败的关键。

知道自己的过失是开悟,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天不改过,这一天就空过了。

修行功夫就是改过自新,重要在修行,怎么修行?一切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真知道一切是梦幻泡影,就放下了。

有一些人戒律持得很严,但不能得定,因为他一看到别人破坏戒律,心里就不高兴,学佛是要修定,不能见世间过,没有分别、执著。别人不持戒,与我不相干,把世间一切人的过失都不放在心里,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大过失。

外人表扬你几句,你就喜欢,骂你几句,你就难过,这样的人永远得不了定,连起码的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往生就成问题。
要忍辱,忍辱是基础,没有忍辱,绝对成不了。

成功的基本条件是要真正觉悟,功夫是烦恼一天比一天少,相貌一天比一天圆满,容光焕发,心底慈悲、清净,全部的时间都是佛法。业障是从妄想、分别、执著中生出来的,真正肯干,不肯干得不到效果,真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处事待人接物中,修离事相,无论在什么境界里,修自己的清净心,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心清净一分,智慧就透一分,烦恼就少一分,不这样修,而是想去找什么好环境修,这就是分别、是凡夫,几时生智慧不生烦恼了,这是功夫得力了。

所有看不惯的事,看不惯的人都能看得惯,就是修了,心清净平等了。

点评

忆佛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愿所有功德 。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痴到只想念佛,笨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1-16 20: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7 19:10 编辑

世出世间法,建功立业,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先决条件,自卑而尊人,平等对待,推崇别人,赞叹别人,谦卑自己,尊重别人。认为自己强是凡人的心,有这种心不能了生死,因为你的心是轮回心。

修行修自己,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成就自己有影响力,影响面越大,帮助的众生越多,人看不到,鬼看得到,点点滴滴都要注意,做不好的原因,怕吃苦、爱面子、自尊心,这些是魔障。

凡夫修行最难的根本是自私自利、身见,我,这一关不突破没希望,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


无限宝藏是从人心变出来的,所有的环境都跟我们的心境有关系。

福人住福地,有福的人住的地方就有福,如果是福地,不肯修福的人去住,福地会变穷地。
不能忍就不能得定,别人赞扬你,你就高兴了,别人骂你,你就生气了,这得不到一心不乱,也得不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浅的定,这个功夫是从忍辱来的,忍非常重要,一切是非善恶都要受得了。

真正的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不是打坐 2 小时。

功德是定慧,一发脾气就一点功德都没有了,福德还有,功德是很难的,要有高度的警觉。在菩提道上就是修行的过程,冤家债主报复心很强,想尽办法来阻挠,就是想办法叫你发脾气烧功德。所以有些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常常叫你不满意,冤家债主借这个人事关系的缘在里面作怪,心里一难过,功德就没有了。清净心失掉了,关键要忍辱,要定慧现前,闻谤而怒是业障现前,常常有人找麻烦,对修行人是好境界,不受这种磨炼,你的定从哪里来?你修忍辱的机会来了?正是自己锻炼功夫的时候。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惭愧。决定重新做人。回论坛继续跟随各位师兄学佛修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7 0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7 19:12 编辑


真正学佛的人,照佛的教导去做,佛一定会加持,有事就求佛。有时有业障,就加持不上,这时要忏悔,要改过来,就加持得上,要真正改过。不要有对立面,有对立面就不能功夫成片。能忍就有定,有定就有真智慧,没有忍就没有定。

净土不难学,难在不明理,二六时中一句佛号,三年五载成功。

执持名号有散有定,定课是早晚课,一定不能缺。主要是念佛号,不是念经。念经是定心的,散乱称名不得力,功夫都在持名号上。

在这一生中,最大的事就是念佛,绝对不间断,不要想哪一天能成一心,如有的话,永远成不了一心,只要一心念下去,什么都不求,自然现前。

会修的人是从根上断烦恼,根断枝叶自然就没了,根是贪心,看到街上好东西想要,这就是贪,马上意识到这是贪心,就用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压久了,自然就伏住了。遇到了不满意的事,嗔恚心就起来了,会修行的人,不是躲到深山中,而是在五欲六尘中修,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如果没有贪、嗔、痴、慢,魔就拿你没办法,不敢小看你,要把内心的烦恼断掉。

平常心就是清净心,平等就是觉,所以修平等心很重要,不要见这个人欢喜,见那个人不欢喜。只有念佛,见欢喜的是阿弥陀佛,见不欢喜的也是阿弥陀佛,心就平等了。

如果心里真诚如法修持,一切魔都尊重你,必须自尊,自己不相信自己,别人也瞧不起你,鬼神更瞧不起你。真正修行人,积德厚,子孙都好。别人爱护敬仰要惊恐,我们有什么值得爱护。天天发现自己的毛病,发现就改,这是修行的关键,功夫得力了,一天改一个毛病,绝对上品生。

先要改过才能修福,法器是这个人心里清净,没有贪、嗔、痴、慢。

要有智慧才能修福,真正为众生利益着想为善。

有一念净信,这人肯定往生,净信,就是信,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叫真信,信心要到这样的程度,叫净信,只信这部经,除阿弥陀佛,什么都不念了,凡是具足这种净信的,成就就不可思议。

老师只教你一天,你都要永记心怀,老师的家属孩子你都要照顾,哪怕只教你一点改过自新,你都要感激不尽,慈悲就是爱心。

发表于 2012-2-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师兄发心恒修,再无迁移!阿弥陀佛!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感恩师兄。师兄吉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8 12: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7 19:14 编辑

帮助别人不要自己还留一手,要究竟圆满地帮助众生,要有佛那样大的心量,把心量拓开。念念希望别人好,希望众生有福,这人才能断烦恼,才有资格入佛门,如果念念为自己,这人永远在佛门外。

心里不攀缘其他的事,这是不容易,这是凡夫一生成佛,哪有这么容易,难与易在于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和决心。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发觉马上就要打下去。这叫功夫得力。

忍最重要,看这个事不顺眼,就要忍,能忍的人,这人能成功。
第一阶段:忍不住也要忍,拼命忍,伏忍。
第二阶段:信忍,相信佛菩萨的教诲,理论通了,能忍了。
第三阶段:顺忍,功夫得力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第四阶段:无生法忍。
第五阶段:寂灭忍。
要发长远心,要耐心,有长远心的这个人的心是定的。
布施就是放下,什么都要忍。能舍能施,就能清净,任何环境都是修行,有真正的修行,讲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三福六和是基础,不在这方面下功夫,是不会成功的。

只要对于世间一丝一毫贪心都没有,即可随时往生,感应道交从此处来。

要怎样才能修到这个境界?放下万缘,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这个话讲得很笼统,一般初学人不容易体会得到,所以我觉得没法子,常常跟大家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这十六个字害人,害死人了,多少修行人被淘汰了,堕落了,什么原因?都是被这十六个字害的,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这十六个字是火炕,是地狱。
所以修学大乘基本条件,念念为众生,不能有一念为自己,对于自己这个色身绝对不考虑,自己生活环境置之度外,从来不想它,一切佛菩萨会给你安排,佛菩萨给你照顾。

所有看不惯的事,看不惯的人,都能看得惯就是修行了,心清净平等了。



点评

念佛遇到境界和问题如何对治。 1,胜境与魔境分辨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8 21:37
念佛遇到境界和问题如何对治。 1,胜境与魔境分辨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8 21:35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7 19:14 编辑

一切众生是从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别人就是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法界是自己,几时你能认识这个问题,就是法身大士。
魔是折磨,无我,魔对我就无可奈何,就没有办法控制了。有我就会受人控制,无我就得自在了。
所谓“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新业是你现前所造的,这是往生净土的障碍,你去不了。
过去李炳兰老居士常讲的,我们念佛人,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够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就算是五个人吧,万分之五,还有九千九百九十五个不能往生。原因在哪里?现前的恶业他没有停止,他还继续在造作,所以虽念佛也不能往生。
什么叫菩提心?菩萨心是真正觉悟的心,觉悟就是明白,明白道理,明白事实真相决定要断恶修善。
屡见无知愚人做了一点小善,心里就祈求福报,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福报,你造善确实有福报,福报未必就现前。为什么?因为你的罪业很重,小善抵不过你生平的重罪,所以它不能现前。
一念善必有善报,一念恶必有恶报,就看缘什么时候成熟。我们能够深明此中道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知道收敛了,就知道谨慎了,而且晓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念处事待人接物,自求多福。
起心动念为佛法,为众生,这是善业,起心动念为自己这是恶业。
我们把佛法推广,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不为名不为利,只希望一切众生能闻正法,这个功德利益是无量无边。
一个人生在世间,最难得的是,就是具有正知正见。
舍财修福要能舍得尽,痛痛快快地舍,要能舍得快速,为什么?众生的劫难就在眼前,怕的是来不及了。
我们看到这个现象,自己要提高很大的警觉,业障一定要消除,怎么消?修福,拼命地修福。
财要布施,身体要布施,精神体力都要布施。我们讲经说法,内财布施,这用智慧布施,用精神布施,有体力来布施,希望将来走的时候,能够免除这些痛苦,我们现在做还来得及,这才是聪明人,这才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桩大事,现在所有的一切享受全是假的,临命终时没有痛苦,如入禅定,那是绝大的福报,真实的福报。
但念佛为什么不能人人都往生?为什么不能万修万人去?这个法门老实说:确实是万修万人去的,而是修学的人不如法,把这个法门理论、方法、境界没有搞清楚。
听说念阿弥陀佛好,天天一句阿弥陀佛,但是他的心,他的想法、看法、做法,跟阿弥陀佛并不相应,所以虽念佛,也不能往生。
怎么叫相应?你念“无量寿经”你的起心动念,你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要把“无量寿经”所讲的话统统做到就相应。你没有做到那怎么叫相应?做到才叫相应,所以经要细读,要深思,你统统做到了,说老实话,你就是阿弥陀佛啦。
持戒的人决定不见世间过,自己起心动念样样如法,样样合理,决不起心动念,去看别人的过失,去批评别人,没有这个意想,除非别人向你请教,你的心是清净的,平等的。
人生短暂,一晃就过,如果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最有福报之人,若欲往生必须求解,除非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要求解,否则,必须听经,以免瞎炼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过来,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改过来嘛,这就是真正的忏悔。
绝对不是说,你念了多少部经,拜了多少忏,念了多少佛号你就能往生,你就有功德了,不会这样的,是要念到烦恼减轻,智慧增长,这才管用。
这个时代世尊三千年前,就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斗争坚固的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要想成就,要学佛的教诲,无诤,他争斗,我不争斗,他对立,我不对立,他有矛盾,他分别,我没分别。
对五欲六尘起贪求心,无有厌足,道业难以成就,往生净土必有障碍,只要对世间一丝毫贪求心都没有,即可随时往生,感应道交,从此处看佛法就是一个“舍”字,能舍得一分,道业即增进一分,舍得多,道业高,若贪求无有厌足,必定入三恶道,一入恶道再想出来就难了。
烦恼习气少一分,智慧德能透一分,表现在你的相好,聪明智慧有多少。
烦恼障去的越多,相好德能,智慧透得越多。
真正有心向善,真正能改过自新的人要劝、要帮助他。
如何悟入诸佛的境界,从哪里下手?从放弃自私自利,放弃名闻利养,放弃贪、嗔、慢一心一意为一切众生服务,只要看到众生有需要的,尽心尽力去帮助,众生是主人,我自己是仆人,用这个态度去做要以孝顺心,恭敬心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再来的,关键在放下,放下就突破了,放下之后要以真诚的慈悲,十万的热忱,为社会大众服务,放下之后比什么都积极。
夏莲居 居士教人一门深入,锲而不舍,三年不说话,他说准能开悟,也就是说三年是一千日,真正用功修行一千日,一千日总是不间断这个效果不可思议。
三年不说话,成就不可思议,谁能够认真去做,这个人有大福报,老实人有福,老实人很容易成就,离言非常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学习,言语太多伤气,儒家,道家都忌讳。
有修养的人言语少,纵然是与人交谈,没有废话,我这一生当中,遇到一个言语最少的人,章嘉大师,我在初学佛时,每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 2 个小时的时间,有问题向他请教,他的答复非常简单扼要,也详细也明白,真是受用,跟他在客厅里面,面对面对坐两小时,他说话似乎不超过十句,我非常欢喜接近他,磁场好,跟他坐在一起心是定下来的,你心不完全定下来,他不给你讲话,你问他的时候,他也不答复,不像别的善知识。
往生的把握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肯定地告诉我们:我们有深信切愿,就决定往生,深信切愿是指对这个世间没能贪爱留念,把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当成我们这一生唯一的一桩大事。
“无量寿经”上戒律之总刚领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做到了没有?我们想到这些教诲没有?浅证是现前烦恼妄想杂念,减少了,心地清净了,智慧增长了,等功夫成熟了,就会晓得何时往生,一般预知时至是在一个月到三个月前较多。
往生为何无把握?听经太少了,一切的功夫不得力,都是听经太少了,境界来了,念头转不过来,实在讲,听经太重要了。要不断地、反复地熏习,让我们整个生活都消融在佛法之中,否则,就被烦恼妄想熏习。
光阴是宝贵的生命,一分时光,一分命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应酬中,这句佛号也不要断,最好的办法是金刚持,口在动,没有声音,又不干扰别人,自己功夫,永远不中断,开口想批评别人了,“阿弥陀佛”把念头打下去,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起心动念了,用佛号“阿弥陀佛”把念头赶快打下去,用这句佛号消除烦恼,消除妄想分别执着,增长道业,开显智慧,所以,修行功夫的落实,要想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受用,念佛的功夫决定不能中断,真正会用功的,功夫是不会间断的,念佛真正的是求生净土,如果功夫中断,求生净土就困难了,二六时中,除了睡熟了念佛停止外,一醒过来,佛号就接着,没有不成就的,真能这样念,不要三年,我想六个月到一年你就会开悟,虽不是大悟,小悟总是常常有的,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彻大悟,将来往生决定自在有把握。
佛看到了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是未来诸佛,布施供养一切众生,是孝养父母,是奉事诸佛,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看一切众生,你成佛的时间会大幅度地缩短,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一生决定往生,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是你看轻了众生,自己一副清高傲慢的态度,把自己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机会错过了,值得我们反省检点。如果对这些事情真正觉悟明白了,我们菩提道真的是一帆风顺啊!哪里会有障碍。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20 17:58 编辑

                                        念佛遇到境界和问题如何对治。顶礼印光大师开示

1,胜境与魔境分辨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

点评

2,印光大师开示不可妄说境界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切须慎重。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8 22: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2,印光大师开示不可妄说境界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不可。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文钞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

切不要谈玄说妙。即能谈说,亦须脚踏实地。(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诸位欲得实益,当按佛菩萨祖师所说而修,决得真实利益。古德教人,只为人说用功法。谁将自己所见境界搬出来示人。远公大师为莲宗初祖,至临终时见佛,方与门人言,我已三睹圣相,今得再见,吾其往生矣。(文钞三编卷三复李少垣居士书二)

点评

3。念佛发光为何境界? 彼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倘以此为圣境现前,则将来恐致魔鬼附体,著魔发狂,不可救药。良以吾人从无量劫来,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彼等欲来报怨,由其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9 17:59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楚 发表于 2012-2-8 22:11
2,印光大师开示不可妄说境界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 ...

3。念佛发光为何境界?

   彼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倘以此为圣境现前,则将来恐致魔鬼附体,著魔发狂,不可救药。良以吾人从无量劫来,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彼等欲来报怨,由其有念佛修持之力,不能直报。因彼想好境界,彼怨业遂现其境界,令彼起欢喜心,谓我修行功夫到家,或谓我已成圣道。由此妄念圣固,遂失正念,魔鬼遂入其窍。则发颠发狂,佛也不能救矣。世多有用功修行,发颠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圣。由终日唯以妄想圣境为事,如饮毒药,昏乱无知,谓天转地覆,神奇鬼怪。实则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概不许心生诸念。自然如长空雾散,天日昭彰矣。(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五·P296)

点评

4。希见圣境最易著魔 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9 18:05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楚 发表于 2012-2-9 17:59
3。念佛发光为何境界?

   彼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倘以此为圣境现前 ...

4。希见圣境最易著魔

    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此语不常对人说,因汝有此种事,固不得不说也。汝最初礼佛所见之大士像,不的确。以若果实,是不至因念与观经不合而隐。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缘。但不宜常欲见像,但志诚礼拜而已,庶无他虑。临睡目前白光,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虽属善境,不可贪著。以后不以为冀望,当可不现。窥汝根性,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故致屡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关,静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预道天之阴晴,人之祸福。彼归依莲池大师,大师闻之,寄书力斥,谓彼入魔罥。后遂不知矣。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P714)

点评

5,常有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0 18:21
南无阿弥陀佛 愿所有念佛及一切善心善行功德普皆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处处极乐。一切众生得生净土。共成正觉。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9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楚 于 2012-2-15 12:11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愿弟子所有念佛及一切功德普皆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得生净土。共成正觉。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愚默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以来,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 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顶,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终前,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祥,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 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此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楚 发表于 2012-2-9 18:05
4。希见圣境最易著魔

    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 ...

5,常有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著魔发狂。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瞋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

印光大师 复谛醒法师书

点评

6,修净土人,八触与六妙是否应注意? 修净土人,注重信、愿、行三法。至于定境中之八触及与六妙,不应注意。倘或工夫发现,亦当视为平常,不加欣幸。否则或恐以为胜妙,致将正修净业反视为等闲。 伊字三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0 18:2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楚 发表于 2012-2-10 18:21
5,常有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 ...

6,修净土人,八触与六妙是否应注意?

修净土人,注重信、愿、行三法。至于定境中之八触及与六妙,不应注意。倘或工夫发现,亦当视为平常,不加欣幸。否则或恐以为胜妙,致将正修净业反视为等闲。

   伊字三点,且勿妄自担任,乃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圆教初住菩萨始能证其少分,唯佛方能圆满彻证。汝何人斯,敢说过分大话?须知见理纵能与佛齐,修持当遵普通事相,庶不致执理废事,落豁达空、拨无因果之无底深坑耳。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慧昭居士书”

点评

7,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为什么? 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从兹努力做工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则即此亦不得矣。况上进乎。 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此系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1 18:00
7,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为什么? 问,弟子无论居何地,清旦盥漱后,即披衣礼拜观音大士,至精神困乏后,即就地趺坐持名,有时过于劳倦,坐即昏沉,或胡思乱想,间亦有身心畅适,坐半时许,如数分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1 17:49
发表于 2012-2-1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阿弥陀佛

点评

宣化上人:真奇怪!昨晚禅定时,有人来和我辩论地震的事情,结果对方辩论输了,她就哭起来。我说:‘除非有三个太阳从西方出来,而落于东方,那么才会有地震。’她很悲哀的走开,可是她的神通也不错,居然在很短时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5 11:59
发表于 2012-2-1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楚 发表于 2012-2-10 18:27
6,修净土人,八触与六妙是否应注意?

修净土人,注重信、愿、行三法。至于定境中之八触及与六妙,不应 ...

   7,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为什么?  

   问,弟子无论居何地,清旦盥漱后,即披衣礼拜观音大士,至精神困乏后,即就地趺坐持名,有时过于劳倦,坐即昏沉,或胡思乱想,间亦有身心畅适,坐半时许,如数分钟之短者,亦有时手捻念珠,不觉从头至尾三百余颗之念珠,斯须即尽,心亦似知朗朗称诵,但不甚明了焉尔,亦有时持咒,忽忘所持之咒,不觉糊里糊涂念诵佛号,此等毕竟是何境界,尤望发引。

   答,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从兹努力做工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则即此亦不得矣。况上进乎。
    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此系意识随妄心正念转变而现。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工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颠倒错乱矣。然此颠倒错乱,犹属工夫所使。设无工夫,则并此糊里糊涂之念亦不可得,况明白不错乎。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

                                  选于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楚 发表于 2012-2-10 18:27
6,修净土人,八触与六妙是否应注意?

修净土人,注重信、愿、行三法。至于定境中之八触及与六妙,不应 ...

7,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为什么?

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从兹努力做工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则即此亦不得矣。况上进乎。

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此系意识随妄心正念转变而现。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工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颠倒错乱矣。然此颠倒错乱,犹属工夫所使。设无工夫,则并此糊里糊涂之念亦不可得,况明白不错乎。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

点评

8,礼拜时种种震动是怎么回事? 所言礼拜种种震动,及黑暗中精光流露,皆提神过度所致。以后礼诵,但志诚恳切而已,不必过为提神。宜心常向下想,或想在莲华座上坐。而只想所坐莲华,绝不计及自己之身在莲华上。久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1 2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楚 发表于 2012-2-11 18:00
7,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为什么?

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 ...

8,礼拜时种种震动是怎么回事?
所言礼拜种种震动,及黑暗中精光流露,皆提神过度所致。以后礼诵,但志诚恳切而已,不必过为提神。宜心常向下想,或想在莲华座上坐。而只想所坐莲华,绝不计及自己之身在莲华上。久之此种虚浮习气,消灭无有。以此种现相,多半属躁妄所致,尚未用工,即欲成就。不知好歹者认做工夫,则著魔发狂矣。然好境界亦不生喜,恶境界亦不生怖。怖则邪必乘之,喜则必先失正。汝乃轻狂小子,今日故有此相。合目亦是致病之本,以后但不他视,切勿合目。                                                (三编卷一复杨慎予居士书)

点评

9。念佛好静厌喧怎么办? 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若不速改,后当发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5 19: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