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41|回复: 3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译文中的有个不懂问题,请诸佛友赐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是初学佛的人,在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时,发现同为姚秦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善现启请分第二》中有的是“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有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不知应该以哪个为准请赐教。
发表于 2014-7-2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鸠摩罗什翻译的为准。“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直译的意思是“应怎么‘住’?怎么降伏其心”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7-2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一样,年代久远,谁知道哪天哪人给转了呢,所幸意思没有什么不同。后面的内容也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的差距还不小。
发表于 2014-7-2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都没问题。佛经都有不同的译本,同一译本中这些文字的差异,有可能是历史上传抄的差异,好在并不影响原文的意思,也没有曲解法义。
发表于 2014-7-2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7-25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就是如何降服妄想心如何安住真心这一个主题吗。此菩萨修行的境界,我们凡夫知趣点,止步,少点自找的苦吃。
发表于 2014-7-25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江居士根据敦煌的写经,根据唐朝以前的古注来校对,发现前后句子不一样。四个字完全相同组合不相同,前半部是应云何住,后半部是云何应住,意思不一样。字一颠倒意思完全不相同。他为我们说明,他说前面问应云何住,就是我们这个心应该住在那里,这个意思是这样的口气是这样的,应该住在什么地方,那么这个是问,发菩提心要怎样安住,才能够叫心神集中不至于分散,所以明明是为初发大心人所说。而后半部是讲云何应住,云何?为什么要这样住,这个意思当然不一样,意思确实是不相同。这个是问,前面世尊解释的很多,叫我们离一切相发菩提心,于是乎不能没有这一问,既然说要离一切相发菩提心,那么菩提心,为什么单独它应住呢?如果要是不住,菩提心也没有了。所以后面这一问,发菩提心那个人是住在菩提心上,疑问在这个地方,佛说不许我们住,那发了菩提心要不要住在菩提心上,不住菩提心上那就不发心,那就没得发了。究竟是怎样降伏其心,问的意思在这个地方,换一句话说,这是问已经发心已经修行人而说的.那么像这样深入发明,古大德注疏里头没有见过,他对于金刚经的妙意,发挥精彩透彻,像这样地方很多很多,这是我们在这个讲义里面能看到的,他的讲义写的非常详细,介绍的这些文字都在江居士传记里面,在讲义序文里面写的很清楚。
发表于 2014-7-2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在哪里 于 2014-7-25 18:02 编辑

唉。佛经毕竟不是学术,可能学术研究人员都想多了。

虽然字面意思好像不同,但是并没有曲解法义。

应云何住->何住应云
云何应住->应住云何

答复都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学术人员不去理解法义,只研究字面,如何能弄明白。有时候考据能害死慧命。

点评

谢谢您的解释,正如您所说“学术人员不去理解法义,只研究字面,如何能弄明白。有时候考据能害死慧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6 07:26
发表于 2014-7-25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zw880219 发表于 2014-7-25 17:03
那么江居士根据敦煌的写经,根据唐朝以前的古注来校对,发现前后句子不一样。四个字完全相同组合不 ...

要是真的含义这么不一样,义净三藏译本都是“应云。。。。。。”。
发表于 2014-7-2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试分析7楼师兄所转文字。

===========================


那么江居士根据敦煌的写经,根据唐朝以前的古注来校对,发现前后句子不一样。四个字完全相同组合不相同,前半部是应云何住,后半部是云何应住,意思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问心住于哪里,汉语的语法本来就不严谨意思本来就要领会)。字一颠倒意思完全不相同。他为我们说明,他说前面问应云何住,就是我们这个心应该住在那里,这个意思是这样的口气是这样的,应该住在什么地方,那么这个是问,发菩提心要怎样安住(这个解释有疑问,啥叫发菩提心怎样安住,这里跟菩提心没有关系,个人发挥的多了。就是问心住在哪里,没那么复杂),才能够叫心神集中不至于分散,所以明明是为初发大心人所说(不只是初发心人,乃至于佛地,都可以问云何应住,答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后半部是讲云何应住,云何?为什么要这样住,这个意思当然不一样(意思为什么不一样,云何应住,也理解为心住在哪里,而不是把云何分拆,分拆就没有意思了),意思确实是不相同。这个是问,前面世尊解释的很多,叫我们离一切相发菩提心(这里跟菩提心没有关系,这里也没有讲相的问题,就是很简单的问云何应住),于是乎不能没有这一问,既然说要离一切相发菩提心,那么菩提心,为什么单独它应住呢?如果要是不住,菩提心也没有了。所以后面这一问,发菩提心那个人是住在菩提心上,疑问在这个地方,佛说不许我们住,那发了菩提心要不要住在菩提心上,不住菩提心上那就不发心(无住生心,跟菩提心没有关系,啥叫住于菩提心,菩提心如何能住在上面),那就没得发了。究竟是怎样降伏其心,问的意思在这个地方,换一句话说,这是问已经发心已经修行人而说的.那么像这样深入发明,古大德注疏里头没有见过,他对于金刚经的妙意,发挥精彩透彻,像这样地方很多很多,这是我们在这个讲义里面能看到的,他的讲义写的非常详细,介绍的这些文字都在江居士传记里面,在讲义序文里面写的很清楚。

点评

谢谢师兄的解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7 07:03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般在哪里 发表于 2014-7-25 17:55
唉。佛经毕竟不是学术,可能学术研究人员都想多了。

虽然字面意思好像不同,但是并没有曲解法义。

谢谢您的解释,正如您所说“学术人员不去理解法义,只研究字面,如何能弄明白。有时候考据能害死慧命。”
发表于 2014-7-26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7-2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居士的说法很让人开智慧,净空老法师就很认可这个
发表于 2014-7-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般在哪里 发表于 2014-7-25 19:57
试分析7楼师兄所转文字。

===========================



师兄解得很正确!

末学刚学佛时,曾经每天诵《金刚经》一部,不知诵了多少部,可能有几百部吧,还抄过一部,因为听说“读经百遍,其义自明”,还看过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以及一些金刚经的释义等,但对于内容却一直未能彻底明了,可能末学确实是根机太愚钝了。不仅是《金刚经》,即使是《心经》也未能明了其义,“照见五蕴皆空”,怎么照见?“五蕴怎么空?”,为什么“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到底是什么?“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句跟上下意思好象不在连贯的句子?

直至读了《楞严经》,对于《心经》和《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意思,才豁然开朗,所以古德才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诚哉斯言!蕅益大师对《楞严经》的评价是:至矣哉,大佛顶经之为教也,依妙性而开妙悟,起妙行而历妙位,成妙果而归妙性,永超七趣沉沦,不堕修心岐径。戒乘俱急,顿渐两融,显密互资,事理不二,诚教海之司南,宗乘之正眼也。

《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中须菩提问佛陀: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个地方是针对初发心菩萨而说的,告诉初发心菩萨,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在修行中,心怎么安住?因为我们烦人的心,总是烦恼妄想充满,一天到晚心猿意马,神驰九天之外,对于这样的妄想心,我们怎么来降伏妄想?

对于须菩提的提问,佛陀从第三品开始解释,第三品中说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要离一切相;第四品讲菩萨要不住于相而行布施;第五品总结第三、四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第六、七品更强调不仅不要着于“我人众生寿者相”,也不要执着“法相”,甚至不要执着于如来所说法,法相亦空;第九品更是强调证四果位的小乘众不要满足小乘果位,要观四果位亦空,虽证得四果而实无所行;这样到了第十品,佛陀终于正式回答了须菩提的问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惠能听五祖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悟,而说偈语:“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是对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圆满殊胜解释,我们的真如本性是清静湛寂圆觉妙明,是“本来无一物”但又具足无量的功德。

所以佛陀告诉须菩提:初发心菩萨,要有“无我”的空观智慧,要安住在空性上进行修行,知道我们的真如本性是清静妙明周遍法界能生万法,烦恼妄想皆是因为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迷真起妄,然后开始造作业力,以致到现在是无明障覆真如。所以妄想本来是本来不存在的,都是我们的自心捏造出来的,世间万法亦复如是,均是自性所变现,只要具备空观的智慧,就可以降伏烦恼,因为烦恼本是虚妄的是无根,而我们的真如法性是真实存在的(若认为法性亦无,这个就是《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所批判的“断灭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所以我们就很容易降伏烦恼。

那么到了第十七品,须菩提又问了佛陀一遍同样的问题,以前读《金刚经》到第十七品,总是感觉很奇怪啊,前面佛陀已经解释得这么完备了,须菩提在第十四品也已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接下来第十五十六品,佛又讲了持经功行及能净业障等,为什么须菩提又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呢?在这里末学认为第四品的“应云何住”和第十七品的“云何应住”,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否则按字义就很难解释前面佛陀用了七品的内容来解释“心应该怎么安住”,到第十七品,却又回答“为什么要安住空性”的问题,就算要问,也是应该先问“云何应住?”再问“应云何住?”,我们平时问个问题,是不是先问为什么?然后再问怎么去做吗?

接下来看佛陀的回答就很清楚了,这里佛陀的回答就比前面更深入了一步,前面讲无我的空观智慧,说明“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道理,得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结论,这里佛陀更是说了“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末学的理解是“无上正等正觉”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不是我们要发心去外求,也不是从外而得来的,若是想着发心想着去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则是“心外求法”,因此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明白一切法皆是自我真心所变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真空”到“妙有”的阶段,到第十品佛陀说的是“从假入空”,到这里佛陀就开始说“从空出假”了。

末学根机愚钝、障深慧浅,平时就自己看些经书,也没有上师也没有善知识依止,所知所见自然浅陋,以上所解,皆是末学妄心所见,望论坛里各位大德师兄指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赞叹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5 16:00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6 17:32
识得本心即能见得佛性。 在金刚般若经面前,一切复杂的文字相皆可抛弃,最简单的无住生心就是最上乘佛法,即是下手处。 师兄路没有走错,终有一天能遇善知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6 15:13
发表于 2014-7-2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4-7-26 10:12
师兄解得很正确!

末学刚学佛时,曾经每天诵《金刚经》一部,不知诵了多少部,可能 ...

识得本心即能见得佛性。

在金刚般若经面前,一切复杂的文字相皆可抛弃,最简单的无住生心就是最上乘佛法,即是下手处。

师兄路没有走错,终有一天能遇善知识。

点评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8 07:08
发表于 2014-7-26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4-7-26 10:12
师兄解得很正确!

末学刚学佛时,曾经每天诵《金刚经》一部,不知诵了多少部,可能 ...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般在哪里 发表于 2014-7-25 19:57
试分析7楼师兄所转文字。

===========================

谢谢师兄的解说。
发表于 2014-7-2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收听 宣化上人之金刚经浅释

点评

好的,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8 07:03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了你 发表于 2014-7-27 22:36
请收听 宣化上人之金刚经浅释

好的,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般在哪里 发表于 2014-7-26 15:13
识得本心即能见得佛性。

在金刚般若经面前,一切复杂的文字相皆可抛弃,最简单的无住生心就是最上乘佛 ...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