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904|回复: 50

[其它话题] 净空法师的净土理念,与净土祖师及一些法师大德之异同(略说他自设的10个往生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4-1-18 21:38 编辑

    普遍来说,学天台宗就一定要以智者大师为标杆,多看智者大师的著述,否则谈不上学天台宗。而修禅宗的必然以六祖惠能大师为标杆,所以修禅宗的人普遍必看坛经和金刚经

    同理可知,学净土法门也必以净土祖师为标杆,修行的依据首要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大家比较熟知的净土祖师有善导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等。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

    就学净土法门来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幸运得时代,因我我们这个时代涌现了大量的弘扬净土法师的大德法师,比如慧净法师、净宗法师、大安法师、信愿法师、净界法师。其他有些法师也会讲净土法门,但如果他自己都不是主修净土法门或者他自己也很少念佛并且都不确定能不能往生,他的净土知见可能就有问题,所以听他讲法就有风险。(注:此处慧净法师不是网络上另一个净慧法师,一个是慧净,一个是净慧,顺序不一样)

    上面列到的一些法师,可能有不少学净土法门的人并没有听说过,但提到净空法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说明净空法师在普及念佛方面有很大贡献,不过普及念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念佛,而是为了成就众生往生净土。

    现在说说净空法师的净土往生理念,与净土祖师及现代一些净土大德(为方便阅读,以下有些地方简称“净土诸师”)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1、都在弘扬净土法门
2、都在劝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都强调阿弥陀佛佛号是无上功德
4、自己都念佛并劝人念佛

【不同点】

1、净空法师强调临终能提起佛号,临终保持正念才能往生。

    这是净空法师与其他净土诸师的显著不同之处。其他净土诸师认为,只要真信切愿,加持名念佛,不管临终有没有能否提起佛号,必然往生。善导大师更把往生从临终提前到了生平(平生业成),也就是还没有到临终,往生已经决定,只待这世的业报身受报完了,阿弥陀佛自然现前迎接往生。

    因为有临终正念的要求,净空法师认为老年痴呆症等不能往生,如果意外死亡更不能往生,只有预知时至的人才算往生。

    事实上,这里就有一个老年痴呆症往生的案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祝玉梅,中品中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案例

    平时有信愿又老实念佛的人如果意外死亡能不能往生?当然可以,佛经举了例子,犹如一颗向西已经倾斜的大树,树木被砍断的时候,自然而然向西倒下去,小孩都懂这个道理。

    那意外死亡的人怎么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呢?其实他还没死就往生了,是活着就往生了。且看慢动作分解:1、某人发生紧急死亡意外》2、刹那间,阿弥陀佛带着莲花现前,慈悲加佑令此人正念分明》3、此人神识踏上莲花即生净土》4、此人色身在我们世间显示人已死的现状。   我们凡夫只看到第1和第4,看不到第2和第3,所以自以为没有往生,这是我们对死亡的错觉,也是对时间的错觉,也说明持此观点的人对往生一法没有真信。

    如果要临终正念才能往生,这就成了难行道,也就是你念一辈子佛号,也不一定能往生!违背了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愿望,更违反了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一:临终提得起佛号、保持正念,否则不能往生。

2、净空法师强调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

    净空法师强调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这样临终才可能保持正念提起佛号。    其他净土诸师更强调信愿,以信愿乘坐阿弥陀佛大愿船,不过于强调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能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固然好,但不把这个当作往生的条件。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二:念佛要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否则不能往生

3、对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看法不同

    净空法师把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解读为没有妄想杂念。
    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净空法师讲解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的时候,还是比较强调信愿。但离开祖师的开示自己讲解的时候,几乎都是强调没有妄想杂念。即使在讲解黄念祖居士对阿弥陀经的批注时,也不忘提一心不乱的功夫论“在你临终那一念的时候。佛来接引你,先是佛光照你,佛光照你就是加持,就是慈悲加佑,把你的功夫提升到一心不乱。佛光一照,把你功夫提升一倍”

    其他净土祖师把“一心不乱”解读为信心不乱。

    什么叫信心不乱,善导大师把这个归结五正行(专依净土三经,专观察极乐依正庄严,专观察极乐依正庄严 ,专称弥陀名号,专赞叹专供养阿弥陀佛),五正行中以称名念佛为正定业,其余四种为助业(助业的目的也是为了称名念佛这个正定业)。除此正助二业,其他众行虽名是善,通名杂行。在五正行之外修种种杂行,往生不定,因为信心乱了。(善导大师五正行之正行、助行、杂行,专称名号为正定业必定往生,杂修百中难得几个往生

    信愿法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点总结的很好:对通途法门(圣道门)来说,一心不乱是指禅定心(也就是净空法师说的一心不乱),而净土法门来说,一心不乱是指信心不乱。

4、对带业往生看法不同
    净空法师认为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凡夫无人可以往生,地藏经已经说的很清楚,我们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净土祖师认为带不带业和往生没关系,往生条件就是信愿持名念佛。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三:只带旧业,不带新业,带新业不能往生。

5、对发菩提心的看法不同

    净空法师把发菩提心和念佛是完全分开的,他的观点认为发菩提心是发菩提心,念佛是念佛,甚至认为如果不发菩提心念佛无用。这种观点如果放到通途法门(圣道门)没有问题,但净土法门不是这么回事。
    净土祖师认为只要相信极乐世界,愿意去,这就是菩提心。链接:蕅益大师: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善导大师把观经的三心归结为两种深信:善导大师:观经三种心归于二种深信,信自身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信弥陀本愿称名必生
    参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于具足了厌离娑婆和欣求极乐,所以已经含摄四弘誓愿!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四:不另外发菩提心,念佛也不能往生。

6、净空法师认为如果想去极乐世界享福,不能往生,因为没有发菩提心

    这里无疑又增加了一个往生障碍,“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想法有什么不对呢,真正的净土法门本来就是让我们欣慕极乐世界的种种美好,让后让我们升起念佛求往生之心。往生条件就是信愿持名念佛,和享不享福都没有关系。

    而且从事实来说,到极乐世界当时是享福了,环境那么好,想什么有什么,个个都是上善人,这当然是享福了。但妙就妙在你可以一边享福一边修行,而且享福不会让我们退转,只前进不后退,一生成佛。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五:你对极乐世界不能有贪求享福之心,否则不能往生。

7、净空法师特别强调清净心

    还是他一贯的追求功夫成片的理念,所以很多念佛人都在烦恼自己怎么没有清净心,怎么才能建立清净心,头上安头。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六:你念佛要念到清净心,否则不能往生。

8、修行《无量寿经》版本之不同

    净空法师自己修夏莲居汇集本的无量寿经,并劝弟子修汇集本。
    而据考据,道绰大师、善导大师、印光大师等祖师都是以康僧铠原译本的无量寿经为准,印光大师更反对汇集本,认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修改佛经的坏榜样。
    且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八大愿(根本愿),夏莲居汇集本和康僧铠版本有什么不同:
   
    夏莲居汇集本版本: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康僧铠原译本: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两者摆在一起,可以看出差别巨大,夏莲居活生生把阿弥陀佛的大愿改了,那这还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吗,已经变质了。汇集本把权、实汇总到了一起,而原译本废权只立实。相关:善导大师:观经由定散两善导入念佛(开权显实),最后废定散立念佛(废权立实)

9、净空法师把教理和心性过于拔高

    曾经看过净空法师的开示,说如果你不知道是心是佛,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你不能往生(意)。
    善导大师楷定古今的《观经四帖疏》正好相反,不提心性,只教念佛。

    且问:没有任何文化学识,又缺乏善知识讲解冗长教理的人,往生的案例还少吗? 再问:自古以来,动物往生的例子还少吗?它们如何了解这些教理,如何理解是心是佛?故净空法师的观点讲不通。多了解教理当然好,有助于提高信心,但过于拔高就不能普被三根了!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七:你如果不知道是心是佛、本来是佛,你不能往生。

10、净空法师过于强调念无量寿经和念本经的数量

    净土祖师等不会这么强调,善导大师、印光大师都不会这么强调,看印光大师建议的晚课,都是以念佛为主,最多加阿弥陀经。
    不是说念无量寿经不好,但从此可以看出净空法师与历代祖师的看法差别。
    善导大师一句话总结了:《观经》目的不在十三定观或净业三福九品,而在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虽然以观经为例,同样适合无量寿经)

11、净空法师过于强调净业三福

    甚至提到净业三福都做不好,往生无份(取意),因为净空法师把这些统统作为往生资粮,这是他对往生条件的判断。
    印光大师也提到要敦伦尽分,但不把这些当作往生条件。善导大师则直接判净业三福只是权巧方便,目的还是劝专念佛号。《观经》目的不在十三定观或净业三福九品,而在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八:你做不到净业三福,你不能往生。

12、净空法师过于强调做一个好人,甚至认为人做不好怎么能成佛

    善导大师文集几乎不谈做人,因为做人是人天福报范围,往生条件也没有做人这一项。在观经的净业三福虽然简单提到,但最后点出这只是导归念佛的方便,不是佛经的真实意思。观经的内容有权(权且方便)有实(真实义),如果不看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大多数人误以为权且方便为真实。
    印光大师的敦伦尽分,着重的是随缘把世间的事情做好,但世间人情本质是虚幻的,还是以念佛为最重要。
    强调要做一个好人,甚至拔高到是成佛的基础,表明看没什么问题,实质上大有问题:
    其一:修行重点发生偏移;
    其二:灌输了不好的、多余的往生条件,给往生多设置了一个障碍。本来往生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条条框框多了之后,接引范围一下就缩小了,那些做人不好的”恶人“就认为我就不用念佛了,反正念佛也不能往生,人缘差的人就多了很多烦恼,心想我人缘这么差,还是先把人做好再念佛吧。大安法师曾经举一个例子,说某个人已经出家多年,看到要尽孝要做一个好人才能成佛的某篇文章,也不在寺庙好好修行了,马上回家还俗尽孝去了。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九:你在世间不做个好人,你不能往生。

13、净空法师过于强调世间善书,比如弟子规
    他也举印光大师印书300万册的例子,说里面很大比例是世间善书。
    但多看文钞我们知道印光大师的用心在于劝不懂因果、不怕因果又不看佛经的人,多一个看书的选择,本质上是劝人信因果,而这些是为了劝人念佛的方便。
    净空法师完全不同,把弟子规等善书等同佛经看待,强调至少要读多少多少遍,每天去对照去落实,听从这种说法的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在上面,与净土祖师等强调净念相继的修行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此为净空法师多出的往生条件十:你不读弟子规,你不能往生。

14、正行、杂行理念不同

    净空法师认为无论你读地藏经或金刚经,都可以通通回向往生,都算助行。(这点也是不少法师的观点)
    善导大师把五正行之外的统统贬为杂行,谓“随缘杂善恐难生”,劝“念弥陀名号专复专”。如果一会念佛,一会诵地藏经,一会诵金刚经等,善导大师把这些贬为杂行,我们凡夫以为多修可以增加往生资粮,善导大师告诉我们错了,因为说明我们对弥陀救度的信心不足,缺乏信愿,也缺乏对弥陀名号即是无上功德的正确认识。

15、早晚课之差异

    净空法师自己设一套早晚课,和净土祖师和其他弘扬净土的大德法师也有很多不同,这里不详说了。

16、净空法师自己或劝别人,以念四字佛号为主。

    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莲池大师等特别强调六字。善导大师认为专念六字佛名,即是信愿行具足。因为“南无”两字含摄信和愿。
    有人拿莲池大师早年的文集来证明他也是念四字,但晚年全部劝人念六字。早年和晚年什么时候看法更成熟,自可掂量。
    链接:印光大师、莲池大师:念佛应念六字,始终念四字佛号的人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

上面列举了不少,简单总结:

    1、净空法师给众多弟子设置了过多的往生障碍(上面小结了10个障碍),每一个障碍都把净土法门普被三根、普遍十方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偏离了释尊和弥陀接引众机的本意。

   2、净空法师弘扬的净土法门偏重自力,本质上是难行道,属于“万人修行,罕一往生”,他自己曾经多次说过:他看到的念佛人多,往生人极少。如果从往生结果来看,这句话是不是也是对他自己弘法效果的概括呢:跟他修行的弟子无数,但往生的不多!所以每次他听到或看到有人往生,都认为是不得了的事情进行宣传。(净空法师也提到念佛一法容易,但还停留在“阿弥陀佛几个字很简单,谁都会念”,他把这个“佛号简单、容易念”当作易行道)

    而无论是净土三经还是历代祖师,无不告诉我们:真正的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真正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往生才是奇怪的事情。

    3、在弘扬净土法门方面,净空法师完全走自己的风格,设置的重重障碍与阿弥陀佛本愿有诸多违背之处。而善导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等之所以成为祖师,都无不首先继承然后进一步发扬光大,而不是自套枷锁或自搞一套。

    有人说,净空法师是为了激励众生精进念佛的善巧方便,但往生条件能说改就改吗,是不是可以推理:为了劝导众生精进念佛不要松懈,直接把净土三经改成功夫成片、净念相继、24小时都不能有任何妄想杂念才能往生,这样好吗?这样做只看到出发点是好的,没有看到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损害了净土法门,摧毁了很多学净土法门人往生的信心!每年有多少人因为额外的、重重的往生障碍而退转不再念佛?有多少人因为觉得往生难而被其它外道邪法拉拢过去?有多少人因为别人一句“你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吗”而对自己所学的念佛法门深深的怀疑......

    在鼓励精进方面,净土祖师也不是没用用过善巧方便,藕益大师就是先例,为激励众生精进念佛,说持名功夫深浅决定往生品位,但绝不说持名功夫决定往生。

    有人说,净空法师弘法功德很大,你怎么能说他呢?对不起,本帖只是就事论事,也不把佛法当人情。不过可以略分析这个“贡献说”,诸佛的本怀是劝导众生成佛,最佳手段是劝一切众生同归西方净土,因为这样永不退转,成佛最快。所以严格说功德(或贡献)大小,就要看法师说法到底能度几个众生往生。因为此生如果不能往生,一切归零!照样轮回!来生重新来过!但来世就把今生闻到的佛法忘得一干二净。(比如某个人A只劝两个人念佛但两个人都往生了,另一个人B劝一万个人念佛但只往生了一个,你能准确说谁的功德(或贡献)大呢)

——————
    谨以此文,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一些思考和启发。

    如果一直依止净空法师的弟子,在看到本帖之后了解了净空法师之外其他祖师大德还持有不同观点,并引起自己的思考,这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如果原本因为担心做不到功夫成片而对念佛往生失去希望,通过思考和进一步了解念佛法门转而信心欢喜,那本文就成就了更多人往生的希望。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隋唐前的净土法门与宋明后的净土法门之异同,前者纯粹,后者掺杂了圣道门思想

    往生本来很简单,相信极乐世界+愿意去极乐世界+称名念佛就可以往生,任何其他附带条件都是多余,详细了解请进》往生条件必读  
发表于 2014-1-1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不少地方是本着日本流的淨土见在批判淨空,所以自身立论也颇有缺憾,摘批如下:


关于【1、净空法师强调临终能提起佛号,临终保持正念才能往生。】
其中谓:【善导大师更把往生从临终提前到了生平(平生业成)】

“平生业成”只能算是日本真宗的主张,是从善导言教中抽提出来的论调,却并非善导所强调的。善导对念佛的精勤专一是非常要求的,只是并不反对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亦可往生的可能,但前提是“念念相续,毕命为期”的正念。在《转经行道愿往生淨土法事讚》中,便拟
愿云:“临终无病,正念坚强”,这可不是真宗他们“平生业成”的口吻。当然了,在寥寥的善导撰述中,也并没有另一个极端──“临终业成”的主张。


关于【3、对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看法不同】
说:【学佛有依义不依语】,责【净空法师执着在“依文解义”上】。復谓:【阿弥陀经的另一个版本,没有一心不乱,而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其一、依义不依语,如果解释成依自己消化咀嚼的经义却不依经教明文,那岂不天下大乱了去!这裡的“义”,可解作语义、文义,但更多时候是被视为离名言相的第一义谛。

其二、小本唐译是没有“一心不乱”,但却有“繫念不乱”,那不一样意思?如果在此咬定了差俩字就不算“一心不乱”,试问究竟执着在“依文解义”上的,是淨空还是作者自己呢?( 本文想必是转贴来的吧?难道竟是佛教常兴的大作?)

其三、说异于淨空的馀师解释“一心不乱”是指信心不乱,却未举出相应实例或推理,没说服力。善导的五正行也没说“一心不乱”就纯是信心不乱的意思。


关于【5、修行《无量寿经》版本之不同】
举夏本与魏译十八愿作比对,谓两者差别巨大,夏本改到已经变质,还什么原译本废权立实!

我这裡重新列出来,比比看所谓的巨大差别在哪?──

夏本:“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康本:“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夏本前头多个“闻我名号”,这不算什么吧?明显的就是又多出了“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八字,难到这八字就扯上什么权实废立了?没那么严重吧?首先,这八字出自大本唐译,并非无据,凭什么魏译的十八愿才算实义,唐译的就是权说?再来,链结的那篇帖子:《善导大师:观经由定散两善导入念佛(开权显实),最后废定散立念佛(废权立实)》,全是依文解义派的法然一脉之见解,既谬解经文,更淆乱祖意;真正给改到变质的,相较之下,恐怕还轮不到夏氏吧!

这裡一样列出来《观经》与《四帖疏》相关段落供大家参考──

《观经》:“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四帖疏.散善义》:“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属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來虽說定散兩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老实说,善导此处已经作了个不良示范,持己意掺和经意;但即使依义没依老实,也依上了“语”,好歹有个说头,所以判权实是OK的。可法然呢!偏激地搞起“废立”。既然要废定散二善,那《观经》前头拉拉杂杂说了十六观行,合着是瞎糊弄人吗?

点评

早上增加了一些内容,所以一楼的顺序有变化,南无阿弥陀佛。 就您提出的几点疑问,试做解答: 关于回复1、 平生业成首先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认真看观经四帖疏一定能明白这个道理。 末学对日本真宗未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0:0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太晚了,早上增加了很多内容,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1-1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5 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哩嘎都 发表于 2014-1-17 09:30
本文不少地方是本着日本流的淨土见在批判淨空,所以自身立论也颇有缺憾,摘批如下:

早上增加了一些内容,所以一楼的顺序有变化,南无阿弥陀佛。


就您提出的几点疑问,试做解答:

关于回复1、
平生业成首先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认真看观经四帖疏一定能明白这个道理。

末学对日本真宗未完全去研究,但知道他们首先是从善导大师这里继承过去的,继承过去之后,一代代相传然后变质,那还是净土真宗后人篡改或解读的问题。

其实即使不看观经四帖疏,如果有实修念佛的人,对阿弥陀经好好研究,也能看出来阿弥陀经就提到平生业成: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
关于回复3、
根据蕅益大师等的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以及善导大师的把三心归于两种深信,以及善导大师的五正行,可以得出一心不乱即是信心不乱,换言之就是有信心。


关于回复5、

末学对法然上人也没有认真研究过,但废权立实的观点,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有清楚。
即使没有看过观经或者没有看过观经四帖疏的人,如果认真实修过念佛和佛说阿弥陀经,也可以得出结论。
同一部经或某几句经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个人不同修行阶段也会有不同见解,这个很正常。
但讨论净土法门的时候,如果认为祖师的观点有问题,就失去了部分讨论的基础。
印光大师等诸多祖师大德认为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所说等同佛说,南无阿弥陀佛。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哩嘎都 发表于 2014-1-17 09:30
本文不少地方是本着日本流的淨土见在批判淨空,所以自身立论也颇有缺憾,摘批如下:

佩服师兄高见!
南无阿弥陀佛!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1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兴师兄好,你开头那里不要那样说,是你自己的见解。
修禅宗的  一定要认真读《楞严经》,否则入魔道了还不知道。
另外,《圆觉经》对禅宗也很重要。
达摩大师来华是 带来的是《楞伽经》,当时禅宗学这部经。
后来禅宗四祖 道信大师 弘扬“一行三昧”,大师以《楞伽经》和《文殊师利所说甚深波若波罗密经》。其中“一行三昧”出自《文殊师利所说甚深波若波罗密经》,就是讲在甚深般若波罗蜜的基础上专念一佛,佛无形象,系缘法界。一行三昧在唐宋有很多人修,现在很少有人修了。现在回家人老师(单中谦)修成一行三昧,也叫念佛禅。

到了五祖弘忍大师才改《金刚经》。

点评

楞严经是揭魔、辨魔、破魔的指南针,是末法时代几乎人人都需要的经典,开头只是以禅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修行还是要有一些参照。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1:0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世界009 发表于 2014-1-17 10:32
常兴师兄好,你开头那里不要那样说,是你自己的见解。
修禅宗的  一定要认真读《楞严经》,否则入魔道了还 ...

楞严经是揭魔、辨魔、破魔的指南针,是末法时代几乎人人都需要的经典,开头只是以禅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修行还是要有一些参照。

南无阿弥陀佛。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1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4-1-17 11:08
楞严经是揭魔、辨魔、破魔的指南针,是末法时代几乎人人都需要的经典,开头只是以禅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

师兄好,随喜你发这样的好心,但是凭我们自己一个在家居士,来评判一个出家人,恐怕不合适。法无定法,都是根据众生根基和时代情况,来说不同的法,即使如来应世,也是应机说法。大家只强调佛愿了,那就要告诉众生自力的重要;如果大家只重视自力了,就要告诉大家佛愿力的重要。本无定法,只是在根据情况调理而已。

参考这几个帖子,欢迎批评指正。
http://www.shixiu.org/thread-55639-1-1.html
http://www.shixiu.org/thread-55637-1-1.html
http://www.shixiu.org/thread-55633-1-1.html
http://www.shixiu.org/thread-55630-1-1.html

点评

末学发帖经过慎重考虑,也不是凭一己之见。 如果一直依止净空法师的弟子,在看到本帖之后了解了净空法师之外其他祖师大德还持有不同观点,并引起自己的思考,这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如果原本因为担心做不到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2: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世界009 发表于 2014-1-17 11:25
师兄好,随喜你发这样的好心,但是凭我们自己一个在家居士,来评判一个出家人,恐怕不合适。法无定法,都 ...

末学发帖经过慎重考虑,也不是凭一己之见。

如果一直依止净空法师的弟子,在看到本帖之后了解了净空法师之外其他祖师大德还持有不同观点,并引起自己的思考,这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如果原本因为担心做不到功夫成片而对念佛往生失去希望,通过思考和进一步了解念佛法门转而信心欢喜,那本文就成就了更多人往生的希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1-1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老法师法缘殊胜,海内外学佛行人,多是因净空法师而学佛。净空法师又力弘净土,使十几年来,念佛之声遍布华人所在之处,可以说净空老法师对中国净土宗的贡献,即使从中国佛教史上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
至于佛教常兴师兄说的几方面,这些在净土宗内部也并不是完全统一意见,比如六祖永明延寿禅师,也被后人认为是弥陀再来,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七,弥陀的诞辰,就是永明大师的诞辰,但永明禅师在《四料简》里也是把“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排在“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之前,可见永明大师也认为“悟后起修”念佛效果更好一些;八祖莲池大师也很强调“悟后起修”,他在《阿弥陀经疏钞》里也强调要“理事兼修”,先明理再念佛,修行就进步快;蕅益大师力弘净土,但其一直也极力推崇智者大师的天台止观修法,也指出要“从假入空,再从空出假”来借假修真,也就是念佛拜佛是借着我们这个假的五蕴身心来拜佛念佛,但这个佛像佛号也是假名假像,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借假相事修来达到心佛无一,即心即佛的目的,也就是往生的境界。观经里也有讲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
当然对于末法众生而言,特别是老大爷老太太这类念佛的,念佛之心是很诚,但对于事理就很难说得清楚明白,详细剖解的话反而会产生反作用,所以净空法师也是因权施教,提出要“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使念佛的人想要往生就必须要精进不懈,行住坐卧都是一句佛号不断,这样才可能在临命终时,多一分把握,须知临命终时,如果不能把握正念,那么境界一起,很容易就随着业风飘荡。况且念佛一事,多念一分就有一分的功德,多念十分就有十分的修行,毕竟是功不唐捐的。象很多历代祖师大德,特别是近代往生的大德,如彻悟大师,印光大师,广钦和尚等,都是宗门开悟的,他们当然是完全有把握往生的,但还是一天到晚行住坐卧佛号不断,那也是在示现末法众生,念佛一定要念念相续,而不能根据本愿之十念往生,而平时懈怠。
当然净空老法师现在还是凡夫,说法几十年,难免会有不太圆满的地方,这个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瑕不掩瑜,净空老法师对于宏扬净土宗的功德,在现代这个社会,那还是无人能及的。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5 12:16
你举了这么多祖师出来,说法是有不同,但如果不同又该依谁呢? 很明显,依善导大师,原因是: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集大成者,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是阿弥陀佛化身。 所以更不要说净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7:47
师兄看此篇专题之后,会了解净土祖师说法也有不同的原因: 隋唐前的净土法门与宋明后的净土法门之异同,前者纯粹,后者掺杂了圣道门思想 至于你说的贡献,到底多大,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诸佛的本怀是劝导众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7 17:39
发表于 2014-1-1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高僧大德的开示:

印光大师: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汉脱空汉乎。一而二,系未成佛前之事。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

蕅益大师:夫性非道理,无所不统,故十劫久成之导师,不在性外;心非缘影,无所不具,故十万亿刹之极乐,实在心中。惟弥陀即自性弥陀,所以不可不念;净土即唯心净土,所以不可不生。其有谤此者,即谤三世诸佛菩萨,毗卢顶上,翻为阿鼻最下层矣。哀哉!
故永明大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我憨翁大师又云:「今时若有禅无净,奚止十人九错,敢保十一个错在。」此皆深慈大悲,真语实语。伏愿诸仁者,莫堕狂野覆辙,直须痛念无常,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所以净土行人,切勿执理废事,须得信愿持名,方能往生有望。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5 12: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4-1-17 14:37
净空老法师法缘殊胜,海内外学佛行人,多是因净空法师而学佛。净空法师又力弘净土,使十几年来,念佛之声遍 ...

师兄看此篇专题之后,会了解净土祖师说法也有不同的原因:

隋唐前的净土法门与宋明后的净土法门之异同,前者纯粹,后者掺杂了圣道门思想

至于你说的贡献,到底多大,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诸佛的本怀是劝导众生成佛,手段是劝一切众生同归西方净土,因为这样永不退转,成佛最快。所以要说贡献大小,就要看法师说法到底能度几个众生往生,此生如果不能往生,照样轮回,来世就把今生闻到的佛法忘得一干二净。





点评

敢问师兄又渡了多少人呢?与其在此比较别人,不如法轮常转,师兄既然能引古据今,就有能力多教化众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8 14: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4-1-17 14:37
净空老法师法缘殊胜,海内外学佛行人,多是因净空法师而学佛。净空法师又力弘净土,使十几年来,念佛之声遍 ...

你举了这么多祖师出来,说法是有不同,但如果祖师之间不同又该依谁呢?

很明显,依善导大师,原因是: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集大成者,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是阿弥陀佛化身。


所以更不要说净空法师了,往生条件能说改就改吗,是不是可以推理:为了劝导众生精进念佛不要松懈,直接把净土三经改成功夫成片、净念相继、24小时都不能有任何妄想杂念才能往生,这样好吗?你只看到出发点是好的,没有看到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损害了净土法门,摧毁了很多学净土法门人的信心,你可知道,如今学什么菩提法门等外道邪法的人有多少本身原来是念佛的吗?很多就是因为觉得往生太难了,所以去另外找捷径了。
发表于 2014-1-1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阿弥陀佛!!!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5 12:17
发表于 2014-1-1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人,多念佛,少争议,少立门派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5 12:1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简说如何平衡个人老实念佛和护持佛法之间的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9 11:11
发表于 2014-1-18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到现在还是分不清什么是净土宗,什么是显宗,什么是密宗,只知道我想学习佛法,将来往生净土
发表于 2014-1-1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4-1-17 17:39
师兄看此篇专题之后,会了解净土祖师说法也有不同的原因:

隋唐前的净土法门与宋明后的净土法门之异同 ...

敢问师兄又渡了多少人呢?与其在此比较别人,不如法轮常转,师兄既然能引古据今,就有能力多教化众生。

点评

感恩师兄建议,师兄发心是好的,末学领受了,南无阿弥陀佛。 主贴昨天修订了一些内容,欢迎不吝赐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9 11:15
发表于 2014-1-1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法时代,钝根众生唯有老实念佛,学一点基础就去分别执着。

点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简说如何平衡个人老实念佛和护持佛法之间的关系 欢迎探讨,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9 11:16
发表于 2014-1-1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您这篇帖子的本意不在分别议论,而在于念佛之正见。对于您的忧心,末学赞叹您的大义。
末学愚见,众生境界不可思义,法师境界亦不可思义。我们只知道,法师宣说净土法门,要符合净土第一义,即是念佛往生。殊不知,念佛往生的修持因缘无量无边不可称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义亦是无量无边不可称计的。
师兄,我等就不要在祖师与法师之间取取舍舍、较量执着了。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5 12:10
晚上对主贴内容适当做了编辑,并补充了一些内容,原来在编排和行文方面略有些混乱。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8 2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9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