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2|回复: 1

[其他法师居士] 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信愿念佛与净业三福相结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7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往生西方者应信愿念佛与净业三福相结合  
|字号 [url=]订阅[/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这是净土宗的一大误区!   2013-12-22 23:01:36|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url=]订阅[/url]



本文转载自净心居士《这是净土宗的一大误区!》


            这是净土宗的一大误区!                                      释本幻

关于净土宗之正助二行,正行就是指真信切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而助行是指修行众善,回向往生净土。正如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所言的:“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此见《增广印光大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但对于净土法门的正助二行。有人认为,只应修正行,助行有没有,没有关系。为何呢?因为念佛一句,即消八十亿劫生死众罪,故无须再修任何善事。这一部分人还主张,吃肉杀生,并不妨碍往生极乐世界。并言这一观点,来自于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因为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中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而在善导的著作中,净业三福被判为散门,十六观则是定门。如此说来,定散可以不用修,只要念佛就可以了。而散门中的净业三福,又恰恰提到修行十善。那这样十善就可以不用修,只要念佛即可。这是这一类人的观点。

对于只修正行,而不修助行,究竟符不符合佛意及善导大师的本义呢?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佛诫其当要修净业三福。且谓净业三福,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也就是说一切佛,都会修净土三福。既然如此,善导大师岂会言不修净业三福?善导是宗经做疏解,又怎会违背佛的意思。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善导大师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中言:“今言三福者。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来未闻佛法,但自行孝养仁义礼智信,故名世俗善也。第二福者,此名戒善。就此戒中,即有人天声闻菩萨等戒。其中或有具受不具受,或有具持不具持。但能回向,尽得往生。第三福者,名为行善。此是发大乘心凡夫,自能行行,兼劝有缘,舍恶持心,回生净土。又就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单行世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戒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回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恶邪见阐提人也。”由此文可看出,善导大师是主张净业行人修习三福的。并认为,如果净业三福俱不能行的人,虽然念佛,实是十恶具足的邪见之人。

那关于吃肉杀生这一点,实际上善导大师是极力反对的。并且还认为杀生,会招致罪业,障碍修行人往生净土。正如彼在《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中讲到的:“一明慈心不杀。然杀业有多种。或有口杀,或有身杀,或有心杀。言口杀者,处分许可,名为口杀。言身杀者,动身手等指授,名为身杀。言心杀者,思念方便计校等,名为心杀。若论杀业,不简四生,皆能招罪,障生净土。但于一切生命起于慈心者,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亦是最上胜妙戒也。”另外,善导还认为修行净业的人,必须在心地上真实修行。身口意三业必须要善,不能外表现出贤善精进之相,而内心却是贪瞋邪伪、奸诈百端。如果身心不一,那并非真实修行的人,纵然苦励身心,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如救头燃的念佛,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在《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中有明文:“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救头燃者,总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由善导大师的著作,可以看出,只主张修正行,而舍弃助行的方法,是不符合善导本义的。

近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在《一函遍复》中也谈到:“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显然,念佛人如果心行不善,那就是自心与佛违背,难以往生净土。实则佛在《无量寿经》中也提到,念佛之人不可以不持戒。经言:“何不弃众事,各遇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又说:“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遇佛在世,当勤精进。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这类关于修善持律的文,实则在净土经典中,提的相当多。主张只念佛而不必修善持戒,显然是违背佛经的教法。

关于正助二行,还有一类人,则认为助行没有行好之前,行正行无有意义。所以想要往生净土,必须百分之一百做好助行,是故极力主张行善。不少人还主张佛教人士,要按儒家的《弟子规》行事。如果《弟子规》没有做好,那就不能往生净土。关于这一点,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在《与茅静远居士书》中谈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孜孜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居士世间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缘如此丰足,继嗣如此贤能,事事适意,尚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居士虽不求福而常作福,虽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缓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辕适越,却步求前也。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显然,省庵大师认为修善虽是好事,但要以往生净土了生死为大事,倘不注重往生,而一味只知道行善,则善事越多,生死越广。所以大师在文中,劝茅静远居士当要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再加斋戒。而认为助行没有行好之前,行正行没有意义的说法,是有违祖师教诲的。近代印光大师也同样认为,修净土法门的人,如果不以往生净土为正行,而一味行善,则容易被善行所转,而导致难以往生净土。正如大师在《复方圣照居士书五》中言:“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汝一向多方帮助各善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终至仍在娑婆也。”(此见《印光大师文钞三编》)

实际上如果念佛之人,真能放下身心世界,不再起贪嗔痴,不再计较是非人我,那就是在布施持戒,行善积德。此见于蕅益大师之《灵峰宗论》。彼处言:“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关于净土宗之正助二行,总要以正行为主,但也不可以不修助行。而认为只修念佛正行,可以不持戒不修善,行杀盗淫妄并不影响往生。或认为必须要将助行做好,行正行才有意义,而主张必须要广行诸善,方能有资格往生净土。这两种说法显然都不合适。诚如《灵峰宗论》所说的:“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风之舟,更加板索,疾到岸矣!”所以学净土者,于正助二行,不可过偏。












发表于 2013-12-2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