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切唯心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13-12-20 11:29
茅山僧-心海师兄,戏论非戏论是名戏论,拿很高深的真心实相来解释分别妄想心,不是很矛盾吗?拿已证的境界 ...

解经交流是为了"明了"认知的不同,差别在何处,有何矛盾?
如果能够单刀直入并且痛快地解决问题,让众生都理解与接受的话,佛何须出那么多经典让众生传承?
我非法师,无法可说,只是从自己的认知能力上来解经文.如果能让教众获益,则为功德,如让教众受害,非我所愿.此心如来尽知.
发表于 2013-12-20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与修行一样,有层次的不同。读经是自利利他,论战要少点好。
禅是需要智慧的,初学禅时与同修多探讨好。
我喜欢读经,喜欢禅的智慧。我是初学。请多指教。

点评

误解误读啊. 心有战因,故有战果.不生战因,则无战果.如生"交流"因,则得"交流"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0 19: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骄陈那五比丘。----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优波尼沙陀。----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香严童子。----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阿那律陀。----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周利槃特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返息循空。斯为第一。
骄梵钵提。----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毕陵伽婆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须菩提。----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舍利弗。----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普贤菩萨。----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孙陀罗难陀。----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优波离。----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大目犍连。----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乌刍瑟摩。----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持地菩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月光童子。----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琉璃光法王子。----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虚空藏菩萨。----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惟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以上卷五,以下卷六)
观世音菩萨。----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如下我见:
这么多菩萨,阿罗汉等众回答"佛问圆通"各自证得的什么是圆通.
那么"圆通"究竟是什么意思?佛有为什么要问"圆通",并让菩萨,阿罗汉去证呢?
1. 我认为"圆通"是"循环"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果报应".
2. 佛问圆通,让菩萨等证圆通的意义就大了.
理解了"圆通"的意思就能够理解如下我们遇到和看到的并能自觉去做.
1. 为何要吃素,不吃荤?(楞严经在后面安立道场中有讲解)
2. 为何要持戒?
3. 为何要净口业?
4. 为何要听佛乐?
5. 为何要用"香"敬供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13-12-20 18:33
读经与修行一样,有层次的不同。读经是自利利他,论战要少点好。
禅是需要智慧的,初学禅时与同修多探讨好 ...

误解误读啊.
心有战因,故有战果.不生战因,则无战果.如生"交流"因,则得"交流"果.


发表于 2013-12-20 21: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是从真心下手,得在见地上下工夫,才能定慧等持

点评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楞严经卷五) 如下我见: 楞严经中此段经文以下就是我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0 22: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13-12-20 21:22
禅宗是从真心下手,得在见地上下工夫,才能定慧等持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楞严经卷五)

如下我见:
楞严经中此段经文以下就是我上面引用的"佛问圆通",诸菩萨,阿罗汉等叙述的入禅得圆通的例证.
"修三摩地"就是参禅,目的是"圆通".
关于如何参禅,楞严经在这段经文的上面也说的很清楚.可能是大家没注意罢了.


发表于 2013-12-2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山僧_心海 发表于 2013-12-20 13:05
解经交流是为了"明了"认知的不同,差别在何处,有何矛盾?
如果能够单刀直入并且痛快地解决问题,让众生都理 ...

法师用几十年的时间研读经典就是要把如来的真实义告诉后学。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基础的名相是必要的,否则,没法子说清楚的。
众生都是以攀缘心,分别心,意识心,生灭心做心。
不思善,不思恶,不分别,那个灵明觉知的见性即是真心。
不肯承当,当面错过。

点评

不得"圆通",如何"圆满"? 不入三摩地,如何得圆通? 如何入"三摩地",还是看楞严经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0 22: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3-12-20 22:41
法师用几十年的时间研读经典就是要把如来的真实义告诉后学。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基础的名相是必要的,否 ...

不得"圆通",如何"圆满"?
不入三摩地,如何得圆通?

如何入"三摩地",还是看楞严经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我回复"演程居士"引用"圆瑛法师"对于客尘的讲义的帖子.

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楞严经卷四).
以下我见:
"动摇为尘,不住是客"中动摇为尘说的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立体的性空;亦即体空的概念.
                                  不住为客说的是我们现在意义上时间的性空;亦即时空的概念.
此乃二空,并非一空.把这两个空混为一谈,结果会怎么样呢?
是为"未得二空".

楞严经中有经文特别为"未得二空"的开示的经文.我引用"世尊"要开始开示前的经文如下,开示经文很长,在此引用太占贴幅.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楞严经卷四)
发表于 2013-12-21 18: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空一般是指人空、阿罗汉证我空、未证法空。菩萨证法空。人空、法空是为二空。

点评

离开大佛顶首楞严经讲明心,开悟无有是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1 20: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3-12-21 18:54
二空一般是指人空、阿罗汉证我空、未证法空。菩萨证法空。人空、法空是为二空。


离开大佛顶首楞严经讲明心,开悟无有是处。
发表于 2013-12-2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12-21 22:24 编辑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
  此标为满慈,一类之机。
  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
  此明所为之机有三:一定性,二回心,三众等。如来自言普为者,即是以平等大慈,而说殊胜了义,不独为满慈一人而说也。胜义中真胜义性者。法相宗,胜义谛有四种:一、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二、道理胜义:谓苦、集、灭、道四谛;三、证得胜义:谓二空真如;四、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此经所云:‘如来藏,清净本然。’即一真法界,不变之理体,能起随缘之事用。前阿难执和合、因缘,是执权疑实,迷藏性不变之体;今满慈执清净本然,是执实难权,昧藏性随缘之用。故佛为说后二藏,以穷生妄之深源,成碍之幽本,答万法生续,不离性本二觉,答五大圆融,归极三藏一心,为胜义中,真胜义性。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下,示所被之机。定性声闻,指沉空滞寂,得少为足,钝根阿罗汉。声闻是阿罗汉之别名,以闻四谛声,入涅槃道故。不肯回小向大,涉俗利生,故名定性。 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者:未得二空,是但证我空,未曾兼得法空。然虽未得法空,已能回小乘之心,向大乘之道,不甘永闭化城,愿趋宝所,是为回向最上一乘,大阿罗汉。等者等在会辟支,以及有学之众。

圆瑛大师



点评

不发无上心,佛法空现前. 不得无上慧,不知法通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2 15:29
发表于 2013-12-2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戊二许宣

因富楼那问,故佛呼其名而告之,并告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初二三果,皆未漏尽,名为有学;四果阿罗汉方得漏尽,名为无学。诸是除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外,其他已证四果之小乘圣者,此标听法之机。如来今日二句,是许为宣说。胜义有四:佛说蕴处界等,皆因缘生法,是世间胜义;佛说四谛括尽世出世因果,是道理胜义;依佛法修行,断二执,证二空真如之理,谓之证得胜义;第一义谛,显万法唯心,心外无法,是胜义胜义。今佛许宣胜义中真胜义性,即第四种胜义胜义,是标许说之法。
令汝会中以下,是显所得之益。已证阿罗汉,但沉空滞寂,不肯发心入俗利生者,谓之定性声闻。虽能回小向大,但智薄位浅,但证我空,未证法空者,谓之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是等于人天大众。一乘即最上乘,贤首大师判楞伽经为顿教一乘,华严经为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同教一乘。此经传入中国,在贤首之后,故未曾判。至于一乘之同异,其义有五:一是开显为同;直显为异。二是无不从此法界流为异;无不还归此法界为同。三是法华废权立实为同;华严一切法门无尽海为异。四法华融一初权教归于一乘实教为同;华严一为无量,重重无尽为异。五法华明性具是同;华严明性起为异。又合共为同;不共为异。全收为同,普拣为异。泯诸为同;不泯为异。共具为同;别起为异。寂谓不动,灭即无生。一乘寂灭场地,指一真法界,不生不灭之本觉果体。梵语真阿练若,又名阿兰若,译云离喧闹处,亦名寂静处。凡夫以有声为喧闹,无声为寂静;二乘以生死为喧闹,以涅槃为寂静;菩萨以二边为喧闹;以中道为寂静。殊不知一切法本来寂静,不但涅槃寂静,生死亦寂静;不但菩提寂静,烦恼亦寂静。若但境静,不名真阿练若,必须了知万法唯心,心外无法,方名真阿练若。若见有修有证,不名正修,要达万法唯心,本无生灭,以此不生不灭之心为修因,方名正修。,方可契证不生不灭之本觉果体。依果起因,由因契果,是名正修行处。汝今谛听,是诫听;当为汝说,是许说。富楼那等钦仰佛之法音,默然承听,正是师资契合,机教相投。

海仁老法师




发表于 2013-12-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当尔之时,世尊就告诉富楼那和在会里头漏尽的、得到无学位、证到四果的这些阿罗汉。
如来今日,普为此会:这是佛自己说:我如来今天,普遍为这个会里头,宣胜义中:宣说最殊胜的、最胜妙的义理。这个“胜”,也就是最妙的;最殊胜,就是最妙的。这种最妙的义理中的真胜义性:这是最妙之中,又是最真妙的道理。
释迦牟尼佛为富楼那和在会大众宣说这“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说这个妙中之妙的胜义中的真胜义性;讲这个道理,为了令这一切的阿罗汉都得到无漏,得到无学的果位。什么叫“无漏”?无漏,就是把我们每一个人所有的习气毛病完全去尽,也就是没有一切的烦恼,没有根本的无明。烦恼从什么地方来的?就从“根本无明”这个地方来的。所以若把根本无明破了,烦恼也就没有了。我们人之所以有烦恼,就因为有这个根本的“无明”。这个烦恼无明有多少呢?没有数量那么多!烦恼和无明如果有形,尽虚空遍法界也充满了!就因为它是无形,所以虽然是多,也不觉得它多,也看不见。
令汝会中:令你们现在在会里头这些个人,定性声闻:什么叫定性声闻?他得少为足,耽空滞寂──他得到空理,就不肯向前再追求了。他就认为:我在这个“什么都没有了”的境界上,这也不错!不想再多求了。他知足了,得少为足,所以佛骂这种的定性声闻,叫“焦芽败种”。他就是不肯再往前,没有进取心了,证到初果上或者二果上,他想:“我在初果上也不错了!”就不求进步了,在那个地方做一个消极的分子,这叫“定性声闻”。声闻,就是“罗汉”的一个别名。
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和所有没得到二空──人空、法空,回小向大的向上乘这些个阿罗汉。“等”,这些个大众。
现在佛想令一切的众生、一切的阿罗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什么叫“一乘”?就是中道了义,就是实相的理体,也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大白牛车。

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

发表于 2013-12-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看圆瑛大师,宣化上人,海仁法师如何解释二空的?
发帖子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释迦牟尼佛负责。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茅山僧_心海之心我佛如来尽知. 不明经义,此生何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1 23: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时。如来于狮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黎。览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花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于是如来绾叠花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
如是伦次绾叠花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花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花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告阿难。此宝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否。
否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佛言。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花。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否。
否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否。
否也。世尊。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成解。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鸟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否。
否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楞严经卷五)


如下我见:
世尊在此段落中叙述的是如何修三摩地,亦即参禅.这里应该就是佛法高深处,所以很多人参禅无果的主因.
世尊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比喻来说明.
一.成结之法为"绾",除结之法为"解","绾"之成法,成之过去世;"解"之除法,解之现在世."解"法将"绾"法消除.使得有结的劫波罗天所奉花巾返还原形.成法六次,除法六次.就是绾六次,就需要解六次.请注意此处的劫波罗天所奉花巾并未跟着消失,并未成空.
二.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入空.此处先得空还是先得空?我不作评论,也无权评论,因我一没看到原经文,二不懂原经语言.我在此理解为"入"空,亦即"六入"空.我认为此处作"入"更为妥当.请注意的是六入空并不是说人就消失了,也并未空.
三.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这里说的是六入空后即得"真".就如同解绾得"花巾".
六结花巾因绾法六次而得,再因解法六次而得真花巾.那么是"什么"因何法六次而得?又如何解,亦即解法又是什么?






发表于 2013-12-2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净杰 于 2013-12-21 23:35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3-12-21 22:32
请看看圆瑛大师,宣化上人,海仁法师如何解释二空的?
发帖子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释迦牟尼佛负责 ...

茅山僧_心海之心我佛如来尽知.
不明经义,此生何求?
发表于 2013-12-22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3-12-21 22:20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
  此标为满慈,一类之机。[/backcolo ...

不发无上心,佛法空现前.
不得无上慧,不知法通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