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以戒为师

[其它] 转《优婆塞戒经》浅释(勘误版)--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優婆塞戒經屍波羅蜜品第二十三
善生言。世尊雲何菩薩趣向菩提其心堅固。
善生向佛请法说,修行人怎样行菩萨道,坚固其心呢?
善男子。菩薩堅固具足四法。一者受大苦時。終不舍離如法之行。二者得大自在常修忍辱。三者身處貧窮常樂施與。四者盛壯之年常樂出家。若有菩薩具足四法。趣向菩提其心堅固。
佛说,行菩萨道的人坚固其心有四法;一是受大苦时,如法修行;什么困难也摧不毁,身心受苦不后悔;烦恼障碍不耽误修行;什么事大?唯修行事大。二是得大自在,常修忍辱;菩萨行人世间都有自在,心自在平稳,不受外界诸法约束,不为有钱没钱生烦恼,不为衣食住行的好坏而生烦恼,能忍世间诸事诸法;才是自在。出世间自在无诸法可思,一切皆空。三是虽然不富裕,也乐善修布施;为什么不富裕还修布施,菩萨到这世间不都富裕吗;有的菩萨也现不富裕相,带动这些不富裕人共同去修布施,就这个愿力。四是盛壮之年赞叹出家或者愿意出家。如果这样行菩萨道的人,其心坚固,不久将有大成就。
菩薩具足如是四法。複作是念是菩提道初根本地名之為戒。如是戒者。亦名初地亦名導地。亦名平地亦名等地亦名慈地亦名悲地。亦名佛跡。亦名一切功德根本。亦名福田。以是因緣。智者應當受持不毀。
如果发菩提心,求无上佛道,就要从当下开始,从自己开始,这就是戒。离开当下、离开自己,哪来的戒?戒谁去?守持戒就从现在开始,才有福田,以这样的因缘才证入初地、平等地、慈地、悲地等,这是真正的守戒。
複次智者又作是念。戒有二果。一諸天樂。二菩提樂。智者應當求菩提樂不求天樂。若受戒已。所不應作而故作之。所不應思而故思惟。懈怠懶惰樂於睡眠。念惡覺觀邪命惡願。是名汙戒。
受戒之人有两种果报,一是诸天乐;二是菩提乐。诸天乐是修五戒十善生天,那就是天乐,但不究竟。菩提乐,证得菩提成佛,这才是真乐。天乐是受戒以后所行善事落入福田,在福田中智慧不究竟。菩萨行人见天福非常恐惧,普通的修行人,求之生天、求之善道很难,要有很多障碍;原因是在过去生中持戒不圆满,今生中还造作恶业,根源是福田不壮严,智慧不足,最后得诸天乐。什么是智慧?修出世间法,进入禅行,得观出世间的实相真谛。这时候对自己一清二楚;再往前行,对宇宙什么样子有个大概了解,道心坚固。
若受戒已。心生悔恨求人天樂。多諸放逸不生憐湣。是名汙戒。若畏貧窮若為恐怖。若為失財若畏作役。若為身命若為利養。若為愛心而受禁戒。既受戒已心生疑惑。是名汙戒。善男子。若人不樂久處生死深見過罪。觀人天樂阿鼻獄苦平等無差。憐湣眾生具足正念。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使得成道。為具無上菩提道故。為如法行故受持是戒心不放逸。能觀過去未來現在身口意業。知輕知重凡所作事。先當系心修不放逸。作已作時亦複如是。修不放逸。若先不知作已得罪。若失念心亦得犯罪。若客煩惱時暫起者亦得犯罪。若小放逸亦得犯罪。是人常觀犯輕如重。觀已生悔及慚愧心。怖畏愁惱心不樂之。至心懺悔。既懺悔已心生歡喜。慎護受持更不敢犯。是名淨戒。
佛说,受戒之后,如果心生后悔,认为受天乐就行了,也不去修行,也不怜悯众生,这是污戒。就是受戒之后对自己放逸、懒惰、不静坐、好睡觉、邪知邪见、看他人不顺眼、看谁强谁弱、恃强凌弱等,这都是污戒;还有的人,怕贫穷、恐怖、失财、畏惧劳作,对戒生疑惑,这是污戒。不管是出家、在家,心有这些习气都为污戒。如果是解脱人不乐久处生死,见受人天乐,如入阿鼻地狱。这样才能利益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成道,这才是菩萨行人,这才是真正的持戒,不是污戒,是净戒。身口意不放逸,以前不知,立即忏悔,忏悔后心生高兴,让周围的人也心生欢喜,这才是净戒。不管出家、在家,如果每天都愁眉苦脸,周围人见着都跟着难受,见人就说烦恼,见人就诉苦,这都是污戒。持净戒的人,应该是无所求,经常处在高兴的状态,如法去修行,这才是清净持戒。
善男子。有智之人既受戒已。當觀三事不作惡行。一者自為。二者為世。三者為法。雲何自為。我自證知此是惡事。知作惡業得如是果。知作善業得如是果。所作惡業無有虛妄。決定還得諸惡之果。所作善業亦無虛妄。決定還得諸善之果若是二業無虛妄者。我今雲何而自欺誑。以是因緣我受戒已。不應毀犯當至心持是名自為雲何為世。有智者觀見世間之人。有得清淨天耳天眼及他心智。我若作惡是人必當見聞知我。若見聞知我。當雲何不生慚愧而作惡耶。複觀諸天具足無量福德神足天耳天眼。具他心智遙能見聞。雖近于人人不能見。若我作惡如是等天當見聞知。若是天等了了見我。我當雲何不生慚愧故作罪耶。是名為世。雲何為法。有智之人觀如來法。清淨無染得現在利。能令寂靜度於彼岸。能作解脫不選時節。我為是法故受持戒。我若不能先受小制。雲何能得受大制耶。破小制已增五有苦。若至心持增無上樂。我受身來所以未得證解脫者。實由不從過去無量諸佛如來受禁戒故。我今受戒未來定當值遇恒河沙等諸佛。深觀是已生大憐湣至心受戒。受已堅持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利益無量諸眾生故。
受戒之人有三件事不能做,一是为自己;如家里有老鼠,不能撒药或打死;果树在没生虫子前喷药可以,树上生虫子了,不能喷药;如果是果农,要在喷药前,提前几天念经、咒回向,然后再用药。二是为社会、为他人;如见市场上猪肉少,也买猪杀掉卖肉挣钱等,这不行。三是为法,为法事,也不要去犯戒。这三者都要如法去做,都不要去破戒。
善男子。若在家若出家。若三歸若八齋若五戒。若具足若不具足。若一日一夜若一時一念。若盡形壽至心受持。當知是人得大福德。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業。多聞佈施修定修善供養三寶。是則名為莊嚴菩提。若受戒已能讀如來十二部經。是名無上大法之藏。勤加精進欲得具足屍波羅蜜。如是戒者。今世受已後雖不受成無作戒。
佛说,无论是在家、出家,如果受三皈、五戒、八斋戒、具足戒,一日一夜,或一时一念,或尽形受,受持当知是人得大福报。尽形受是这一生,都不破戒,都守戒持戒,这样有利益、有福报。在家人守持戒律时,读诵经典是为得无上大法之宝,是为庄严菩提。在家人自己修行成就了,要带弟子,要弘法,读诵经典,为佛赞叹,为法宝;还要作精进的模范,持戒的模范。今世受戒,以后也不去犯,这是无作戒。一果罗汉就有无作戒,四果罗汉具足,品位菩萨具足,其他人不得无作戒;一果罗汉为什么得无作戒?因为一果罗汉心慈,犯戒的事他不干;只能说他有些事做的不如法,而心慈心悲,绝不去破戒。
善男子。有戒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戒。有戒有波羅蜜。有非禁戒非波羅蜜。是戒非波羅蜜者。所謂聲聞辟支佛戒。是波羅蜜非是戒者。所謂檀波羅蜜。是戒是波羅蜜者。如昔菩薩受瞿陀身時。為諸蟲獸及諸蟻子之所唼食。身不傾動不生噁心。亦如仙人為眾生故。十二年中青雀處頂不起不動。非戒非波羅蜜者如世俗施。
佛说,有戒非戒。相持戒而行,心却无戒相可持,一切行又无戒可犯。在世俗中有这种情况,说不杀生,可偏偏这果树或稻田就生虫子了,怎么办?喷农药,就破戒。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非戒,为了保住庄稼,让庄稼丰收,让虫子退,还得不破戒,就得如法去做;提前预防,提前诵经回向。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屍波羅蜜時。所受眾苦誰能說之。有人若受小小戒已。少欲知足不能憐湣諸苦眾生。當知是人不能具足屍波羅蜜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進樂於多聞。當知是人則能增長屍波羅蜜。莊嚴菩提證菩提果。如是戒者無量眾生故。無量果報故。無量戒禁故。以是因緣莊嚴菩提。
如果有人受少戒而不求大戒,只守戒,怕犯戒什么也不去做,也不知怜悯众生,这样人在戒的利益上得到的很少。如果得戒以后,精勤修行三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戒功德就在增长。这样精进修行的人,才能证菩提果。光守着戒,不修行不能成佛。受戒后,只上早课晚课,就以为在修行,是修行不具足。因为没有自利利他,没去怜悯众生。静坐念佛是自利,怜悯众生是利他。所以,守戒不是目的,修行才是目的。一切修行人应具足受持菩萨戒,为求大戒,得大戒益。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既受戒已。口不說惡耳不樂聞。不樂說世亦不樂聞。終不放心在惡覺觀不親惡友。是故得名寂靜淨戒。菩薩若見破戒惡人不生噁心。為設種種善巧方便而調伏之。若不調伏當生憐湣。不為身命破戒舍戒。食已先修慚愧之心不放逸心。為治身命如療惡瘡。若入村落如刀刺林。攝護諸根修集正念。觀察可作及不可作不生放逸。若人作福亦因於我。若人作罪亦因於我。是故我得大供養時不應生喜。得衰苦時不應生嗔得少供養應作是念。我今信戒施聞智慧如法住少故。得如是微少供養。是故今我不應生於愁苦之念。我為二事受他信施。一者為增他福。二者為增自善。是故若得少物惡物。不應生惱。久住遲得輕罵已得。爾時複當自責其身。是我宿罪非眾生過。是故我今不應生惱。若受戒已為他作罪。亦應說言。如是所作實非是道。何以故。十二部經不說諸惡為菩提道也。是故我今獲得雜報。若能如是深觀察者。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屍波羅蜜。
佛说,行菩萨道的人受戒后,口不说世间过失,耳不闻他人说世间过失,不亲近恶友,是清净持戒;见破戒的恶人,不生恶心,要设种种方便让他改正和忏悔,不攻击和诋毁而生怜悯;不为自己活命,而杀、害、伤他人而破戒;也不为自己而舍戒,就是为达到目的把戒先放到一边,至于出现什么事,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就破戒;但这时没想戒就破戒了,是舍戒;对舍戒要生忏悔之心。进村落、上山等,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自己要知道,要以戒律为准;自己一个人走时这样,十个人走时也这样;受供养时不要高兴,受苦时也不应该烦恼,这样如法,为清净戒。对已行布施的人,要信任他、鼓励他。如说这小孩可有出息了,这么一鼓励他,他就好好学习;佛子是从佛口化生,佛弟子也是从一开始就得鼓励培养,最后直至成佛。受他人信任布施,一是给他增福,二是为自增善。经常信任他人,也取得他人的信任。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若有人能攝護諸根。身四威儀不作諸惡。能堪眾苦不作邪命。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屍波羅蜜。若於輕重戒中等生怖畏。雖遭惡時不犯小戒。不令煩惱穢汙其心。修集忍辱。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屍波羅蜜。若離惡友令諸眾生遠惡邪見。知恩報恩。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屍波羅蜜。  
佛说,能摄护自己的诸根,四威仪中不犯戒、不作恶,能堪众苦,不做邪命之人;邪命就是用身口意做一切邪事,当知是人所得持戒。轻重戒中,要受五戒就是五重戒,要受八戒就是八重戒,剩下的为轻戒。不犯轻戒,不生烦恼。持戒的人还要做到以下这些;不污自心,修行忍辱;远离恶友,远离邪见,知恩报恩;
若為善事不惜身命。罷散自事營成他事。見罵詈者不生噁心。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屍波羅蜜。若見如來所開之處如本持之。護眾生命不惜財命。乃至命終不犯小戒。雖得微妙七珍之物。心不生貪不為報恩。以善加人為憐湣故。受持禁戒。既受持已善發大願。願諸眾生悉得淨戒。當知是人則能具足屍波羅蜜。
为做善事,不惜身命;帮助他人做事,对方不领情,又打又骂也能忍;生活中,为保护他人,不惜自己身命财;是人虽得微妙七宝,也不生贪心,也不为报恩,以善待人,就是无私帮助不相干的人。这才是受清净戒,发大悲心,是人具足持戒无极限。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具屍波羅蜜是不為難。在傢俱足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具足持戒无极限,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具足持戒无极限,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優婆塞戒經業品第二十四之一
善生言。世尊。諸佛如來未出世時。菩薩摩訶薩以何為戒。
善生向佛请法说,佛未出世时,行菩萨道的人以什么为戒呢?
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時無有三歸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無能分別說者。過去佛說流轉至今。無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眾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過去不能親近咨承佛故。
佛说,佛未出世时,没有三皈依和戒律。一些菩萨行人,以辟支佛的形象出现,修十善法。十善法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那时就以十善法为戒。菩萨行人修十善法以后,这个世界才能成为佛的诞生地和发源地,出现佛法,承传佛法。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有雜心。雜心因緣有雜煩惱。雜煩惱故造作雜業。雜業因緣受於雜有。雜有因緣受於雜身。善男子。一切眾生得雜身已見於雜色。見雜色已生惡思惟。是惡思惟名為無明。無明因緣生於求心。名之為愛。因愛所作名之為業。是業因緣獲得果報。有智之人能破析之由內煩惱。外有因緣則能系縛。修十善已則能解之。是故如來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分別演說十善之法。因十善故世間則有善行惡行善有惡有乃至解脫。是故眾生應當至心分別體解十善之道。若有風雲為持大水阿修羅宮大地大山餓鬼畜生地獄四天王處。乃至他化自在天處。悉因眾生十業道故。轉輪聖王所有四輪金銀銅鐵。七眾受戒求三菩提。亦因十善業因緣故。是十善業道因緣故。一切眾生內外之物色之與命。皆有增減。是故智者應當具足修十善道。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杂心,即心里都有很多念头。杂因缘感召杂心,然后又有烦恼。烦恼感召杂业,杂业产生杂有,即八苦;然后受于杂身。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杂因、杂业感召的杂身。一切杂身,见于杂色,产生善恶思维。因为,我们见到不同境界的时候就分别,就是杂见、杂思维。人人皆有佛性,可惜被无明烦恼所遮盖,杂恶果感召于杂身。有智慧的人,这些都能破解。内有烦恼,外有因缘,修十善法以后就可解脱。只有修十善法为基础,才能破除我们身体这些恶因缘和无明烦恼。所以,佛初证菩提之后,分别说十善法,用十善法教化世间,也易于被世间接受。若直接说修道成佛,没人会听、会信。凡是修行证道的人,都具足十善法业道因缘,再修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六度万行;凡是堕三恶道的众生,都具足十不善法业道因缘。
若諸眾生少壯老時。春秋冬夏所起煩惱各各別異。小中大劫所起煩惱亦複如是各各別異。眾生初修十善業時。得無量命色香味具。因貪嗔癡一切皆失。是十惡業道因緣故。時節年歲星辰日月四大變異。若人能觀如是事者。當知是人能得解脫。眾生皆由苦因緣故則生信心。既得信心能觀善惡。如是觀已修十善法意行。十處故名十道身三道者。謂殺盜淫。口四道者。惡口妄語兩舌無義語。心三道者妒嗔邪見。是十惡業。悉是一切眾罪根本。若諸眾生異界異有異生異色異命異名以是因緣應名無量不但有十如是十事三名為業不名為道身口七事亦業亦道。是故名十。是十業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從是而得善惡二果。亦是眾生善惡因緣。是故智者尚不應念。況身故作。
因为,众生少青壮老时,结合春夏秋冬所起烦恼各不一样;小中大劫也都不一样;杂身、杂果不一样,所受因缘果报也不一样。所以,解脱也有多种。众生有苦因缘,才对十善法生信心;既生信心,才能观察善恶;观察善恶以后,知因知缘,应修十善法。众生的思维念处,行十善法,才产生十道;从地狱到佛,有四圣道加上天人以下的六道。因为恶因缘,才有三途六道。十善业与六道轮回有直接关系。
若人令業煩惱諸結得自在者。當知即是行十惡道。若有能壞煩惱諸結不令自在。是人即是行十善道。若人始設方便。若先不思惟當時卒作是人不得業所攝罪。是故智者應當勤修十善業道證四真諦亦複如是。作期為惡若失期者亦不得罪。是故智者應修十善。因是十善眾生修已。增長壽命及內外物。煩惱因緣故十惡業增。無煩惱因緣故十善業增。
如果人烦恼不得解脱,当知是行十不善法。对于行十不善法的人,诸佛菩萨都设方便,慢慢引导,逐渐转化。古德有句话,众生迷时佛是魔,众生悟时魔是佛。就是说魔、佛受各自心境所转。事实上,魔王多是菩萨示现,各自任务不同。
善男子。是十業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根本者。若有他想有眾生想。若以疑心斷其命根。若動身作相或口說殺。是名根本。求刀磨利置毒作索。是名方便。殺已手觸稱量提持。若自食啖若與人食。得物用度任意施與。歡喜受樂無有慚愧。心不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是他財有亦作他想。若自往取若遣人取。若以疑心移置異處。是名根本。若壞垣牆咨問計數。置梯緣牆入舍求覓。乃至手觸是名方便。若得物已負擔藏隱。任意施與賣用賜遺。歡喜受樂無有慚愧。心不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是婦女系屬他人起於他想。若以疑心作非梵行。是名根本。若遣使往若自眼見。若與信物。若以手觸。若濡細語。是名方便。若事已竟遺以瓔珞。共坐飲食歡喜受樂。無有慚愧。心不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于大眾舍離本相。若于三時若二時中虛妄說之。是名根本。若于先時次第莊嚴構言語端。或受他語起往彼說。是名方便。若事成已受取財物。任意施與歡喜受樂。無有慚愧不生悔恨。自贊其身生於憍慢。是名成已。是妄語中雜有兩舌能壞和合。是名根本。若說他過及餘惡事。言和合者必有不可。若離壞者則有好事。是名方便。和合既離受他財物。任意施與歡喜受樂。無有慚愧不生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變容色惡口罵詈。是名根本。若聞他罪莊嚴辭章。起去到彼欲說是惡。是名方便。若罵詈已還受他物。任意施與歡喜受樂。無有慚愧不生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說欲事非時之言。是名根本。若歌若頌無義章句。隨人所憙造作百端。是名方便。若教他已還受財物。任意施與歡喜受樂。無有慚愧不生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於他財物生貪欲得。是名根本。發煩惱心是名方便。作已得財任意施與。歡喜受樂複向餘說。無有慚愧不生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打罵人是名根本。若捉杖石問其過罪。是名方便。打已生喜受取財物。任意施與歡喜受樂。無有慚愧不生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若誹謗業因果真諦賢聖之人。是名根本。若讀誦書寫信受邪書讚歎稱譽。是名方便。受已向他分別演說。增其邪見受邪財物。任意施與歡喜受樂。無有慚愧不生悔恨。自贊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或複有人於十業道。一時作二。妄語兩舌。或一時三。所謂妄語兩舌惡口。又複有三。所謂邪見惡口妄語。如是說者即是無義。是名為四。嗔之與貪不得一時。其餘八事可得一時。雲何一時。六處遣使。自作二事。一者淫他妻婦。二者謂無業果。先作期要一時得業。是十惡業。或得作色無無作色。或有作色及無作色。若無方便及成已者。則得作色無無作色。若有莊嚴及成已者。則得作色及無作色。是十業道有輕有重。若殺父母及辟支佛。偷三寶物。于所生母及羅漢尼作非梵行。妄說壞僧是名為重。
佛说,要修十善法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根本;二是方便;三是成已。根本是做善事或做恶事,心里是怎么想的。方便是做事前做没做准备,比如要杀人,得准备刀枪等工具。如果成功作案,是成已;否则是未遂。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小偷,本来没预计作案,只是经过商店或车站,顺手就偷了,也为方便。即只有根本,没做准备,也成已。有的人本没想偷,但有这个方便,顺手就拿走了,也是成已。不管做没做准备,这种不应该做的事,都不能去做。否则,就不能修十善法。
在十善业中,还有同时作几业的人,即一时为三。比如在妄语中两舌,说着说着绮语和恶口也犯了。这些都是无义语,开玩笑就愿意带脏字,让人听了污耳朵。说话一定要谨慎,不要贪图一时之快随意妄说。不但自己不做,也劝他人不做。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身处什么境地,什么社会地位等,都不能见他人妻子好,欲据为己有。如果以为没有因果报应,轻贱女性,恣意妄为,属十不善业。这种情况,有色心就属成已。八识田里种下不善的种子,迟早要成熟受报。所以,一定注意。
另外,在家人挑拨出家人之间关系,破僧团六和,业报极重。在家人到庙上去,对师父和其他师父一定平等。若自己的师父与其他师父有什么摩擦,不要参与帮着出主意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是十業道各有三種。一從貪生。二從嗔生。三從癡生。若為貪利故害命者。是名從貪。若殺怨家是名從嗔。殺老父母是名從癡。劫盜他財亦複三種。自為己身妻子眷屬。貪他財物而往劫奪。是名從貪。盜怨家物是名從嗔。劫奪下姓是名從癡。邪淫亦三。若為自樂行非梵行。是名從貪。淫怨眷屬是名從嗔。于所生母作非梵行。是名從癡。妄語三種。若為財利自受快樂。是名從貪。為壞怨故是名從嗔。若畏他死是名從癡。兩舌三種。為財利故是名從貪。為壞怨故是名從嗔。破壞和合邪見之眾。是名從癡。惡口三種。為財利故罵詈婦兒。是名從貪。故向怨家說所惡事。是名從嗔。說他往昔先人過罪。是名從癡。無義語亦三種。若為歡樂歌叫諠嘩。是名從貪。為勝他故歌叫諠嘩。是名從嗔。為增邪見歌叫諠嘩。是名從癡。從貪生者是名為妒。從嗔生者是名為嗔。從癡生者是名邪見。
三个原因使世人做十不善之事,分别为贪、嗔、痴;即由贪嗔痴生出十不善法。劫或贪他人财物时,还有三种;一是为自身妻子眷属,抢夺他人财物,为贪;二是盗自家财物,为嗔。比如子女偷父母的,丈夫背着妻子把钱挥霍了,或给情人等。现在家庭,有的日子过的稍好一点,丈夫就背着妻子攒小金库,这都属于犯戒。甚至妻子不让抽烟,丈夫背着抽,还把理应买酱油的钱拿去买烟,也属于自劫家财。三是胡作非为、仗势欺人。
邪淫有三种,就算是合法夫妻,在路边、死尸边、伽蓝内都不可结合,更何况非法男女。
妄语也有三种;一是财贪;二是自己享受快乐;三是解仇、解恨,图一时口快。第三种最容易犯,有的说,没有的现编也要说;中伤对自己不利的人、得罪过自己的人等。还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如陷害过自己的人病危,去见他时,说“怎么还不死”之类的话。相反,应宽恕他,起怜悯心。
两舌就是有的说,没有的也说;一是从财上说;二是为整人说;三是破坏他人团结说,他人说,也跟着说,就是从犯。
恶口有三种;一是为钱;二是对怨家;三是生气时说他人过失,或者见到他人过失,对他人的过失加以张扬。
无义语也有三种;一是高兴、歌唱、喧哗的时候;二是为超过他人歌唱、喧哗的时侯;三是为增加邪见,逗笑话。
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而生,都不离贪嗔痴。贪嗔痴的根源在于邪见,由于没有正思维。
修十善已。一一事中得三解脫。是十惡業決定當得地獄果報。或有餓鬼或有畜生。余果則得人中短命。貧窮乏財。婦不貞廉。有所言說人不信受。無有親厚常被誹謗。耳初不聞善好之言。能令外物四大衰微無有真實。惡風暴雨爛臭敗壞。土地不平無有七寶。多有石沙荊棘惡刺。時節轉變無有常定。果蓏少實味不具足。若欲破壞如是等事。應當至心修行十善。
修行十善以后,一世中得三种解脱,贪嗔痴就得用戒定慧来对治。十善业修完就破十不善业。十不善业决定堕地狱果报,哪一种不善业都可以让人堕地狱。不要小看嘴上造业,以为“我就两舌了,至于那么严重吗。”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人的两舌,会闹出人命!由于人的两舌,僧团合和被破坏了呢!骂一个出家人,都有地狱之罪等着呢;拿出家人开玩笑,举例子说事,都有堕地狱的果报相随;在家人尤其要注意。
是十善法三天下具或有戒攝。或非戒攝。北郁單曰唯有四事。地獄有五。餓鬼畜生天中具十。非戒所攝欲界六天無有方便。唯有根本成已二事。
修行十善业,天上下雨、刮风等,不要怨天骂地。物品坏了,地面不平,应该想到是自己业力感召这个身,或者时节变换,都是一些无常。此十善法,三天下都一样,三天下指的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天民都具足十善,不是修行十善。唯有北俱卢洲,他们只有四善法。顺便说一下,北俱卢洲什么样子,人活一千岁,科技非常发达,人很享福,物质极大丰富,社会极其文明。因为他们富裕,所以没有盗窃,没有邪淫,没有恶口,没有贪欲。北俱卢洲的人不信佛,没有受三皈依和戒律。在人道时也没做什么善事,没有生到四王天的功德;但也没做恶事,不能堕地狱、饿鬼和畜生,比现在地球人福报大,寿命长。要劝周围人修学善法,别图这一千多年享福,福报享完,还得到地狱受苦,不究竟。解脱的人看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人还和地狱人一样,为不得究竟,唯有发菩提心远离三界烦恼,才是究竟。劝他人要有善巧方便,对没皈依三宝、信都不信、闻所未闻的人,这么一讲,会把他吓跑的。只有有修为的人或是有大乘根基的人,以及初发心菩萨、声闻缘觉等有果位的人跟他说,他才不会吓跑;而且,至心信受。
地狱众生有五善法,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两舌、不绮语。饿鬼、畜生不受戒所摄。
夫業道者一念中得。如其殺者可殺俱死。是則不得根本業果。若作莊嚴事竟不成。唯得方便不得根本。作莊嚴已便得殺者。得根本罪。如其殺已不追成已無無作罪。若殺者一念中死。可殺之者次後念死。殺者不得根本業罪。若遣使殺使得作罪。口敕之者得無作罪。若惡口敕亦得作罪及無作罪。若其殺已心善無記。亦得作罪及無作罪。若有說言。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在無住。雲何名殺。一念不殺微塵不壞。若一不殺多亦不能。雲何言殺。是義不然。何以故。雖複現在一念不殺。能遮未來使不起故。故得名殺。以是義故。不可以見一處無殺舉一切處悉便無殺。有人刺手則便命終。或有截足而命全者。頭則不爾刺截俱死。若有作已得大罪者。是名業道。三業自得七業自他。若無作者亦無無作。或有說言。身業三事有作無作。口不如是。是義不然。何以故。若口有作無無作者。口敕殺已不應得罪。是故口業亦應有作及以無作。心則不爾。何以故。賢聖之人不得罪故。何因緣故。名作無作。是業墮於三惡道故。生於人中壽命短故。所有六入常受苦故。餘果相似。根本正果或有相似或不相似。受果報時在活地獄黑繩地獄。餓鬼畜生人中三處受于餘果。若于一人作殺莊嚴。作莊嚴已有二人死。當知唯於本所為人得作無作。若有說言。色是無記命亦無記。如是無記。雲何殺已而得殺罪。是義不然。何以故。如是身命是善噁心器。若壞是器遮于未來善噁心故。是故得罪。若王敕殺。侍臣稱善。是王與臣罪無差別。獵亦如是。若有垂終其命餘殘有一念在。若下刀殺是得殺罪。若命已盡而下刀者。不得殺罪。若先作意規欲撾打。然下手時彼便命終不得殺罪。若作毒藥與懷妊者。若破歌羅羅。是人則得作無作罪。若自刑者不得殺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無嗔恚心故。非他自因緣故。或有說言。若心在善不善無記。悉得殺罪。猶如火毒。雖複善心不善無記。觸食之者悉皆死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世間有人捉火不燒食毒不死。非噁心殺亦複如是。不得殺罪。如諸醫等或有說言。婆藪仙人說咒殺人殺羊祀天不得殺罪。是義不然。何以故。斷他命故。癡因緣故。若見人死心生歡喜。當知是人得成已罪。見他殺已心生歡喜出財賞之。亦複如是。若使他殺。受使之人到已。更以種種苦毒而殺戮之。口敕之者唯得作罪。受使之人兼得二罪。作以無作。
佛说,当下这一念最重要,杀盗淫妄酒诸恶业都离不开当下这一念。这一念是罪恶的根本,一定要降伏其心。平常心在哪里,当下一念是。过去世杀没杀,也不知道;未来世杀不杀,也把持不住;现在没杀不等于没杀。应该受持三皈五戒,受十善法,才能保证当下一念不杀。对于过去生杀过的,要生忏悔心。生忏悔心以后,才得解脱。有的人说,我没杀。这可不好说,当下这一念没杀,被吃过、因人而死的众生还有无数,因此要常生忏悔。不受三皈五戒的人,身口意天天不知不觉造业,十不善中身三口四意三。从口出去的话多造恶业,祸从口出,要想办法弥补,要缄言培德。有一种人心里盼他死,背地里咒他等,属于意业。有杀两命,就是杀母畜,一刀两命,或肚子里有仔的鱼是一刀多命,这种人的杀业要重;特别是现在用火烧,或者是下毒,还有用咒术,为祭祀杀鸡羊牛、杀人祭天等,这都是身业不得福报,而且得恶业。
若發噁心奪取他物。是人亦得作無作罪。若數時取。若寄時取。因市易取。亦得偷罪。若自不取不貪不用。教他令取。是人亦得作無作罪。若欲偷金取時得銀。出外識已還置本處。是人不得偷盜之罪。若欲偷金。得已即念無常之想心生悔恨。欲還本主而複畏之。設餘方便還所偷物。雖離本處不得偷罪。奴僕財產先悉生意與主同共。後生貪想輒取主物。取已生疑而便藏避。複思是物同共無異。雖離本處不得偷罪若人行路為賊所剝。既至村落村主問言。汝失何物我當償之。若說過所失取他物者。是得偷罪。若有發心施他二衣。受者取一雲不須二。輒還留者是得偷罪。若人發心欲以房舍臥具醫藥資生所須施一比丘。未與之間更聞他方有大德來。輒回施之是得偷罪。若取命過比丘財物。誰邊得罪。若羯磨已從羯磨僧得。若未羯磨從十方僧得。若臨終時隨所與處因之得罪。若偷佛物從守塔人主邊得罪。若暴水漂財物谷米果蓏衣服資生之物。取不得罪。
还有的人夺取他人财物,如果不知他要抢劫,但不管什么原因,跟着去了也有罪,只是轻重不同;偷盗也是,他们几个偷了,自己没偷,跟着去做伴了,同罪。所以,一切行为要注意,多留点心跟谁干什么去,看他善不善,如果不善要远离。
若于非時非處非女處女他婦。若屬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單曰無。若畜生若破壞。若屬僧若系獄。若亡逃若師婦。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為邪淫。出家之人無所系屬。從誰得罪。從其親屬王所得罪。惡時亂時虐王出時。怖畏之時。若令婦妾出家剃發。還近之者是得淫罪。若到三道是得淫罪。若自若他。在於道邊塔邊祠邊大會之處。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為父母兄弟國王之所守護。或先與他期。或先許他。或先受財。或先受請。木埿畫像及以死屍。如是人邊作非梵行。得邪淫罪。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輕重。從重煩惱則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邪淫上,同性恋不行,与未婚女子强行是强奸罪,和其他女人不行,有另一人在场也不行,和动物也不行,都要堕地狱;勾引出家人或在僧房,业报都是堕阿鼻地狱。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疑心若無疑心。若見若聞若覺若知。若問不問異本說者。是名妄語。若言不本見聞覺知。亦是妄語不名具足。若破相說無覆藏相。是非妄語。若異音說前人不解。亦是妄語不名具足。若顛倒語若發大聲不了了語。若有所說前人不解。亦是妄語不名具足。兩舌惡口。若壞前人不壞前人。作已得罪。無義語亦複如是。如是七事亦道亦業。其餘三事是業非道。何以故。自不行故。妨於自他得大罪故。
见到、听到或觉察到,不按照事实实话实说就是妄语;说话不着边际,不管是大声说还是小声说,说的是颠倒话,这就是妄语成已。两舌恶口,毁坏贤人;如称孔圣人为孔老二等;对身边的人也要注意,不要恶口骂人;无论他做什么恶事或他死了,也不要骂他,要有业报。
或有說言。一切微塵次第而住。亦念念滅。滅已無住。若無住者。尚無有作。況有無作。是義不然。何以故。世間之法有因有果無因無果。如面水鏡則有像現離面無像。作亦如是從身有作。從是作法則出無作。如面水鏡則有像現。譬如有人發噁心故則惡色現。發善心故則善色現。作以無作亦複如是。若因善業得善妙色。若因惡業得粗惡色。作以無作亦複如是。若以念念常滅無有作無作者。如先所說燈河等喻。雖念念滅。以二諦故說作無作。微塵雖複次第不住。亦複不破世諦法也。正以微塵次第得名。父母羅漢。其有殺者得無量罪。父母羅漢及以他人。陰界入等等無差別。所以得重。以是福田報恩田故。如說二字不得一時。然此二字終不和合義不可說。雖念念滅亦名妄語不破世諦。猶如射箭。雖念念滅因於身業微塵力故到不到處。作以無作亦複如是。如舞獨樂。雖念念滅因於身業微塵力故。而能動轉。作以無作亦複如是。如旋火輪。雖念念滅。因於身業微塵力故。火得圓匝初發心異方便心異。作時心異說時心異。眾緣和合故得名。作以作因緣生於無作。如威儀異其心亦異。不可得壞故名無作。從此作法得無作已。心雖在善不善無記。所作諸業無有漏失。故名無作。若身作善口作不善。當知是人獲得雜果。若身善業有作無作。口不善業唯有有作無有無作。當知是人唯得善果不得惡果。是故經中說七種業有作無作。如人重病要須眾藥和合治之。若少一種則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眾生亦複如是。具諸惡故要須眾戒然後治之。若少一戒則不能治
生和灭这些事物,用佛法怎么来对治它呢?不管有作和无作都要以戒为标准,离开戒就不行。有戒时就有福田、报恩田;失戒就是三恶道罪业。一时不说,从当下开始不说,以后永远也不说,这样才能破世谛。破世谛就是不破坏世上的戒律,世谛就是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所以,说话要如法说。
優婆塞戒經卷第七
業品第二十四之餘
善男子。眾生作罪凡有二種。一者惡戒。二者無戒。惡戒之人。雖殺一羊及不殺時。常得殺罪。何以故。先發誓故。無戒之人。雖殺千口殺時得罪。不殺不得。何以故。不發誓故。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為根本。因根本故說。諸比丘犯有二種。一者身犯。二者口犯。無心犯也。如是戒者。時不具足支不具足。則不得戒。譬如鑽火。有燧有力有幹糞草。然後得火。若少一法則不得火。戒法亦爾。如是戒者。若得若舍若持若毀。皆隨於心。如來了了知諸法性。是故制之。若複有人。因於善業思惟力故不造諸惡。名如法戒。若從他得名為受戒。若離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惡獸師子虎狼應得功德。然實不得。以是因緣。受善戒者得無量福。受惡戒者得無量罪。是故經中說惡律儀。一者畜羊。二者畜雞。三者畜豬。四者釣魚。五者網魚。六者殺牛。七者獄卒。八畜獵狗。九作長[-+(-+)]。十作獵師。十一咒龍。十二殺人。十三作賊。十四兩舌。十五以苦鞭靻枷鎖押額鐵釘燒炙加人。國王大臣受寄抵謾不知恩者。惡性噁心大惡村主典稅物者。毀戒比丘心無慚悔。如是之人皆無戒也。雖複不名不善業道。而得大罪。何以故。盡壽作故。如是等事。若不立誓不從人受。則不成就。如是惡戒四時中舍。一者得二根時。二者舍壽命時。三者受善戒時。四者斷欲結時。
佛说,众生做事凡有两种;一是恶戒;二是无戒;恶戒之人虽杀一羊,常得杀罪,因为他恨着说“我非得杀它不可”,有目的去杀是恶戒。无戒之人虽斩千首,杀时得罪,不杀不得罪。恶戒之人,是心里造业,这种意念力、恶念力,推着永远杀不停;无戒之人,杀一千就是一千;所以,恶戒和无戒有所区别。在家人偶尔做这种杀业,是被逼无奈时做的,信受佛法就不做了;特别是捕鱼、杀猪等。什么恶戒不再继续做呢?养羊、鸡,钓鱼、捕鱼、杀牛、养狗、做网、捕猎工具、猎师、狱卒、邪咒术、杀人、做贼、两舌、私刑、村霸、逃税、诋毁出家人,如是恶戒应该舍离。何时舍离呢?一是得两根时;二是舍寿命时;三是受善戒时;四是断欲时。得两根时,即阴阳人,既是男人又是女人,这种人应心生忏悔,思维这是做了不善事,才得了这两根;我过去做人时,肯定是有业,忏悔吧,从内心生起忏悔。舍寿时就是人命终时,心生忏悔。皈依或受戒时为受善戒,想我以往业障如山呀;断欲时为出家或修行及人老色衰时,思维五欲到头一场空。
或有說言。如善戒具足惡戒亦爾。是義不然。何以故。惡戒易得故。一因緣得故。所謂立誓。善戒不爾。有五方便。所謂五根。是故難得。以難得故要須具足。若有說言。優婆塞戒無無義語兩舌惡口。是故優婆塞戒八戒齋法。沙彌比丘不具足得。是義不然。何以故。我今受持淨口業故。若有說言。我受五戒淨身口意心若不淨。當知是人不得具戒。譬如有人受惡戒已雖不殺生。是人常有惡戒成就毀禁。比丘亦複如是。何以故。受持戒已。一一戒邊多業多果故。眾生無量戒亦無量。物無量故戒亦無量。是善惡戒俱有三種。謂上中下。若不受惡戒雖多作罪不名惡戒。若有難言。何緣五戒盡形壽受。八戒齋法一日一夜。當言如來善知法相。通達無礙作如是說。
佛说,有的人说善戒可以具足,恶戒也可以具足;实际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恶戒易得,善戒不易得。有的人说无义语、两舌、恶口易犯,是故优婆塞戒,八斋戒法不具足得。实际不是那么回事;既然在家人皈依三宝,就要相信在家人也受持五戒、八戒等,在家人也有具足受持菩萨戒的,只是不说;但是有在家人修出家行,就是在家行菩萨道的人。所以,应该尊重赞叹受持戒律的在家人。
佛说,受恶戒的也有三种,上等恶戒、中等恶戒、下等恶戒;说这个人可大恶、中恶、小恶。但不管哪种恶都是地狱的种子,只是分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就是这人平时就这么恶还是偶尔作恶。
善男子。世間福田凡有二種。一功德田。二報恩田。壞此二田名五逆罪。是五逆罪有三因緣。一者有極噁心。二者不識福德。三者不見正果。若人異想殺阿羅漢不得逆罪。父母亦爾。若無慚愧不觀報恩心無恭敬。但作方便不作根本。雖非逆罪亦得大報。善教授故。生憐愛故。能堪忍故。難作作故。受大苦故。是故父母名報恩田。若複有人殺父母已。雖複修善是善無報。是故我說。人所蔭處乃至少時。慎勿毀折枝條花葉。
世间的福田有两种;一是功德田;二是报恩田。功德田是靠自修得,清净静坐念佛,就是功德田;报恩田是奉养父母,供养佛烧香,这两种田能坏五逆罪。五逆罪由三种情况造作;一是有极恶心,就是见自己的父母老迈,还管教自己,心生烦恼,起了怨恨心,而杀父弑母;还有的人取佛像头去发财,这是极恶之人;二是不知积善修福,才做出这些恶事;三是不见因果,因为没看见善的果报,也没看见遭地狱的果报;所以,不信因果,才造作了杀阿罗汉、杀父弑母五逆罪。有人杀父母之后还想修善,这样的善不报而恶必报,做什么善事,都弥补不了恶报了。只有大忏悔,大供养三宝;同时修清净行,以菩萨行才能坏大恶行。所以,从小要培养珍惜幸福,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善男子。我涅槃後有諸弟子當作是說。若以異想異名殺父母不得逆罪。即曇無德。或複說言。雖以異想殺于父母故得逆罪。即彌沙塞。或複有說。異想異名殺于父母俱得逆罪。即薩婆多。何以故。世間真實是可信故。父母真實想亦不轉。噁心殺之即得逆罪。實是父母無父母想不發噁心。父母雖死不得逆罪。何以故。具足四事乃得逆罪。一者實是父母作父母想。二者噁心。三者舍心。四者作眾生想。具是四事逆罪成就。若不具者則不成就。若為憐湣故。若為恭敬故。若為受法故。若為怖畏故。若為名稱故。授與死具雖不手殺亦得逆罪。若為他使令殺父母。啼哭憂愁而為之者。如是罪相初中後輕。欲殺父母誤中他人不得逆罪。欲殺他人誤中父母亦複如是。欲殺母時誤殺相似。殺已藏刀。複中母身不得逆罪。母有異見兒有異殺。但得殺罪不得逆罪。是五逆罪殺父則輕殺母則重。殺羅漢重于殺母。出佛身血重殺羅漢。破僧複重出佛身血。有物重意輕。有物輕意重。有物重意重。有物輕意輕。物重意輕。如無噁心殺于父母。物輕意重者。如以噁心殺於畜生。物重意重者。以極噁心殺所生母。物輕意輕者。如以輕心殺於畜生。如是惡業。有方便重根本成已輕。有方便根本輕成已重。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輕。有根本輕方便成已重。
佛说,如果有人说,佛入涅槃以后,以他人名或者以正当理由杀父弑母无罪;不是这样。如父母犯罪,他儿子也不能审判,应以回避;不管佛入不入涅槃,以什么名字和理由杀父弑母都得五逆罪。有想杀父弑母,但没杀死,罪业已成;依世间法惩罚外,仍然要堕阿鼻地狱。杀父弑母有四种心;一是实是父母也作父母想;二是恶心;三是舍心;四是做众生想。就是有这四种杀父母的心,罪业已成;对是父母也做父母想了,但也想杀;欲谋家产就想整死他;就是不想养活他了,省着找麻烦,或见有病活着遭罪等,还是让他死了享福;就当众生想了,和众生一样,想杀就杀。所以,这四种情况杀父弑母都堕无间地狱,也是逆罪。如果是误杀,本来去杀他人,无意把自己父母杀了,这样不得逆罪。五逆罪中杀父轻,杀母则重;杀阿罗汉重于杀母;出佛身血重于杀阿罗汉;破僧重于出佛身血;僧就像根芽似的,还没长成呢,把他一杀一毁,将来无法成就;佛和阿罗汉已成就。为钱财而杀父弑母的要重于心里怨恨父母的,没钱养父母的要轻于恨父母而杀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眾生行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若人具有欲界諸業。得阿那含果能轉後業現在受之。阿羅漢果亦複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壞極重之業。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寶破壞惡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輕後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輕作重。眾生若作一種二種乃至種種。有作不具足有作具足。先念後作名作具足。先不生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複有作已不具足者。謂作業已果報不定。複有作已亦具足者。謂作業已定當得報。複有作已不具足者。果報雖定時節不定。複有作已亦具足者。時報俱定。複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見。複有作已亦具足者。毀戒邪見。複有作已不具足者。信因信果。複有作已亦具足者。不信因果。複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惡之時有善圍繞。複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惡之時惡來圍繞。複有作已不具足者。雖作眾惡人中受報。複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惡地獄受報。複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複有作已亦具足者。無有念心。複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時生悔。複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時不悔。如惡善亦如是。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得大作大得小。一意摸身身既成就有無量意。摸身初意即是善也。身既成就得二種果。雜善不善如人天。亦如是地獄眾生惡意摸身。身既成已一向不善。餓鬼畜生亦惡意摸身。身既成已雜善不善。善惡中陰以善惡摸身。身既成已俱得雜報善以不善。歌羅羅時乃至老時。亦得雜報善以不善。是故經說有四種業。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報。不黑不白是業無報。黑業黑報所謂地獄。白業白報所謂色天。雜業雜報所謂欲天人中畜生餓鬼。不白不黑無報所謂無漏。
佛说,众生作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要随其因缘,各自不同。如去修身、修戒、修慧,做什么事,知善恶、知果报,还要知果报的轻重。对过去世、现在世的业报怎么办呢?要寻善知识,修道学善,这样的人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轻受。就是我们现在人,如果静坐念佛,积聚功德,应该把无量劫受地狱报的事,拿到今天来轻报;现世轻受得种福田、报恩田,得遇善知识,得修道、修善,才可以转后世重报为现世轻报。后世报时应该还命,转到今世来可能就挨一脚、一拳、一骂就解了。修行人现在吃点亏,赶紧谢恩,阿弥陀佛,真是善人呢,可把无量劫的业了了,要生欢喜心。如果能修身、修戒、修慧,这样的人可坏极恶之业。无意中把身佩佛像打碎或损坏纸画佛形象等,这不出佛身血吗?看见出家人骂两句,这业应该怎么破除呢?修身包括静坐念佛;修戒就忏悔,不犯戒;修智慧就是作功德,如过去我杀生,现在知悔了,我放生。如果众生做一种、二种乃至种种,业报由于做的时间不同,做的情况不同,现在就应修心、修性,去忏悔,后不复造;这样做后,还持戒、正见,也去修行,这样可破业报。如果边忏悔边犯,那今天是正见,明天就是邪见,业报不定;但业不消,暂时的报果不定,观察一段再说;要信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因果循环。
如果做恶时,有善因缘围绕,或做后有恶因缘围绕,做恶之人,人中受报,还有地狱受报。就是这人杀人了,先判监狱受报,死后还要入地狱受报。做恶人没有恶心要轻,有恶心为重。有念心或无有念心,没想以后有无后果就做了,要三时生悔,早午晚三时悔的可以把以前做的业,用修福、修慧、修戒的功德化掉;如果三时不悔,还继续那么想,做小得大;就是本来是一个小事,结果比天还大;如果忏悔了,做的大事可结果变小了;不是有意做的大事,结果也可变小,这就是有修和不修的区别。
佛说,不论善报、恶报,都有杂报相随;如今天正挨饿呢,他人还欺负,这时候还生病了,都赶上了,这是杂报;是善报也有喜上加喜等杂报;以前做的一因或多因可生杂报。
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業緣。無量世中流轉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業因緣者。雖生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墮三惡道故。善男子。一切摸畫無勝於意。意畫煩惱。煩惱畫業。業則畫身。貪因緣故。色聲妙好威儀詳序。嗔因緣故色聲粗惡威儀卒暴。如嗔癡亦如是。無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獄處。無量畜生無量餓鬼皆因業。作人天亦爾。無量眾生獲得解脫。亦因於業。
如果不能用修善把业缘解开,将于无量劫中流转生死,就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享尽天福还要回三恶道受苦。所以,修行善法的同时,必修忏悔法。画画的人,胸有成竹才能画出来,想画的最好,心里之竹就是最好。一切从心里开始,心里要是没有,恶事就不能做;无量世中,大地狱有一百三十六处,无量众生做无量因才果入地狱的;无量诸天是善因才果报受乐的;十方佛净土是发菩提心的因才果报往生的。
佛说,修行十善法有三种作用;一是能遮烦恼,就是做善能把自身的烦恼消掉,善念生起不想乱七八糟的事了;二是能做善心,做善后,心舒适,还喜欢继续去做;三是能增长戒益,能增长戒的功德,既能守戒又能持戒。修行十善业有三种情况;一是方便;二是根本;三是成已。方便是心里有行善的目标,知道应该怎么做善事;根本是有准备去做善事;成已是所做善事成功并收到良好效果。修行十善业有上、中、下三种善,上善是心里就想做善事,行作也做准备,也做成了;行作上没准备,但想做善事,也做成了为中善;没想、没准备,随手做也做成了为下善。修行十善法,是围绕贪、嗔、痴三法进行的;无贪、无嗔、无痴是修行戒定慧而来。
善男子。是十善道有三事。一者能遮煩惱。二者能作善心。三者能增長戒。如除毒藥凡有三事。一者阿伽陀藥。二者神咒。三者真寶。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具足正念分別善惡。當知是人決定能修十善業道。若多放逸。無有慚愧及以信心。當知是人決定能作十不善業道。是十業道複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複有人能勤禮拜供養父母師長和上。有德之人先意問訊言則柔軟。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歡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時專著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業道複有三種。謂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是十業道三法圍繞。所謂無貪恚癡有貪嗔癡。
修行十善业有共戒行和不共戒行。守持共同戒,修行十善业,是有共戒行。持菩萨戒与持声闻戒,同修行十善业是不共戒行;如妖魔鬼怪侵损常住、善人时,韦陀菩萨金钢宝杵杵碎其头;声闻、缘觉就做不来,这也是刚才讲的无报,他这么做无报,必须是菩萨做,可以无报;再如四天王脚下踩的妖魔鬼怪,就是菩萨有护法心;而声闻、缘觉既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能力。可是有受戒也有舍戒;舍戒是不守不持所受戒律了。
是十業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舍戒有六。一者斷善根時。二者得二根時。三者舍壽命時。四者受惡戒時。五者舍戒時。六者舍欲界身時。或複說言。佛法滅時便失戒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斷身口意惡故名戒戒。根本四禪四未到禪。是名定戒。根本四禪初禪未到名無漏戒。捨身後世更不作惡。名無作戒。守攝諸根修正念心。見聞覺知色聲香味觸法。不生放逸。名攝根戒。
舍戒有六种情况,一是断善根时,把戒舍了;如守戒呢,突然想杀他,把戒忘了,或偷谁、抢谁,恶念一起,什么戒不戒的;二是得二根时,得男女二根业报时,还守戒修行呢,今生还得这个报;有的人出家修行还生重病,容易舍戒退道;三是寿终时,要死了,守戒也没怎么样呀,不守了;四是受恶戒时,职业是杀就想去杀;五是舍戒时,就不想守戒了,没什么意思了;六是舍欲界身时,一般人要死的时候会想,都要死了,要离开这个欲界了,色界与无色界无戒律可守了。
何因緣故得名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複戒者名曰迮隘。雖有惡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複戒者名曰清涼。遮煩惱熱不令得入。是故名涼。又複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無上道。是故名上。又複戒者名學。學調伏心智慧諸根。是故名學。
这里,我多说两句,什么人容易舍戒呢?没有修为的人;修禅的人,离欲界的时候也容易舍戒。只有得无漏戒或者得无作戒的时候才不舍戒,是人处处在在摄持其心,心不放逸,心被定力所摄持。四果罗汉、辟支佛能做到,新发意菩萨和菩萨能做到,也是摄根戒或禁戒。否则,都不敢说一点戒不犯。因为有漏;所以,一个起心动念都可能舍戒。戒能治一切不善之法,戒就是一道非常窄的关口,通往极乐世界的唯一出口。虽然这个关口上,往西走有恶法缠绕,或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儿和烦恼,但只要想往西走,还必须过这个关口。守持戒,过得去;破、舍戒,过不去。因为,守戒之人福德大,破戒就有漏,福德随漏而走。所以,修行人必须持戒,按照这个标准去行做。否则,就与极乐世界相距无穷远。
善男子。或時有人具足一戒。所謂波羅提木叉戒。或具二戒加定共。戒或具三戒加無漏戒。或具四戒加攝根戒。或具五戒加無作戒。善男子。波羅提木叉戒現在得。定共戒者三世中得。
 
佛说,四果罗汉为无学,四果罗汉以下为有学;有学之人持戒有漏。修行人受具足戒的时候,一是世间戒,二是加定共戒。就是修定的人更容易持戒,同时,具足受持还要具足无漏戒、摄根戒,无作戒,加定共戒三世不失。这样,才能够在这个世界,超出三界,得成佛道。自己比照一下,受持的属于哪一戒?大多数人定戒都没得到,无漏戒、摄根戒也没有,那就根本谈不上无作戒。有的人受了具足菩萨戒,就说自己是菩萨;其实只得世间戒,是名受戒。出家人千万别认为自己受戒之后就是菩萨,就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这个是沙弥,那个是白衣等等。能观察出这个白衣是什么人吗?如观不到,看不准,就不要轻视他;最后能不能往生,就可能与这位在家人有关系。有的在家人生生世世出家,乘愿再来现在家相,是极乐世界的使者,往生时就与他有关系。戒律里有这条,不能轻慢白衣。特别是见到在家人讲法时,绝不可轻慢。如果轻蔑地说一句“不就是白衣讲法吗。”说时候没费劲,说的很轻松,今生断善缘,有可能今生去不了极乐世界,就坏在这一句话上,业报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若複有人欲受戒時。至心能觀生死罪過解脫功德。信心歡喜。是人兼得作無作戒。如是戒者隨命長短。命長長得。命短短得。是無作戒三因緣舍。一者小莊嚴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堅故。不舍因緣複有三事。一者有本願故。二者作業堅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善男子。除十善業及十惡業善戒惡戒。已更有業戒所不攝者。謂善惡法。如是善惡有作無作。有人具足作及無作。若現在作善未舍之頃。具作無作。第二念中成就過去作無作。作已過去唯有無作無有作也。
佛说,少数修行人受戒以后,有三种因缘可以舍戒;一是年少庄严,青年得志,壮志凌云,不可一世,忘乎所以;二是心放逸,总想世俗之乐,任意胡为;三是作心无常性,志趣多变。多数修行人受戒以后,也有三种因缘持戒;一是愿力坚固;二是心志坚固;三是行志坚固。除了善戒、恶戒以外,有的事处在善与不善之间,这种事过去、现在、未来都有,这样的人就生到北俱卢洲。
若人得戒雖作不善。是人現世成就二法。惡法有作善法無作。是作無作二因緣舍。一者所施物盡。二者心舍善作。二世成就過去現在無作。三世定戒二因緣舍。一者退時。二者斷善根時。複有三時。一者捨身時。二者退時。三者生上時。無漏戒有三時舍。一者退時。二者轉鈍作利時三者得上果時心善業一時失。謂上生退時身口意善。斷善根時一時俱失。善男子。若得具足戒定戒無漏戒攝根戒。是人了瞭解十業道。
如果有人受戒了,又做不善,有两种成就;一是所行恶法成就;二是所行善法无成就。受戒之人,作不善,现世就有报。两种因缘所行恶法成就;一是所施物尽,再无功德修善;二是心舍善时,恶业充满。修行人不管根基利钝、深浅,得身命和舍财的时候,都要知道那是业报,是业报就有循环。既然受戒,就要守戒、持戒。通过具足戒修行,证得定戒、无漏戒、摄根戒,开智悟道,明了十善法。
善男子。因十業道眾生。壽命有增有減。減者壽命十年。增者至無量年。北郁單曰定壽千年。此壽百年。東西二方二百五十。此壽無量彼亦無量。四天王壽人數九百萬歲。命亦不定如三天下三十三天壽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焰摩天上壽三千六百萬歲。命亦不定。兜率天壽七千二百萬歲。除後身菩薩。餘一切命皆亦不定。化樂天壽萬四千四百萬歲。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壽二萬八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上一年。即熱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二萬八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化樂天上一年。即是大聲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獄壽命萬四千四百萬歲。命亦不定。兜率天一年。即是小聲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七千二百萬歲。命亦不定。焰天一年。即眾合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三千六百萬歲。命亦不定。三十三天一年。即是黑繩地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一千八百萬歲。命亦不定。四天王上一年。即是活地獄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地獄壽命九百萬歲命亦不定。阿鼻地獄壽命一劫。大熱地獄壽命半劫。唯此二處壽命決定。人中五百年。是餓鬼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鬼壽命萬五千歲。命亦不定。畜生道中除難陀婆難陀。其餘一切命亦不定。阿鼻地獄一年。即是非想非非想處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天壽命八萬大劫。無所有處六萬劫。識處四萬劫。空處二萬劫。若有發起輕微煩惱愛著空定。當知是人生四無色。從十年增至八萬歲。從八萬歲減還至十年。如是增減滿十八反。名為中劫。穀貴三災。疾病三災。刀兵一災。名一小劫。水火二災各五段過有一風災。五風災過名一大劫。閻浮提中刀兵起時。東西二方人暫生嗔。此病起時。彼小頭痛力少微弱。此谷貴時彼則念食。如是惡事郁單曰無。因不殺故壽命增長。偷因緣故壽命減少。有二種劫。一者水劫。二者火劫。火劫起時地獄眾生。若報盡者悉得出離。若未盡者移至他方大地獄中。若此世間八大地獄空無眾生。是名眾生脫於地獄。四大海中所有眾生。業若盡者悉皆得脫。若未盡者悉轉生於他方海中。若是海中無一眾生。是名得脫。閻浮提地直下過於五百由延。有閻羅王城。周遍縱廣七萬五千由延。如是城中餓鬼眾生。業已盡者悉得出離。業未盡者轉生他方閻羅王所。若是城中乃至無有一眾生者。是名得脫。爾時有人內因緣故獲得初禪。得已即起大聲唱言。初禪寂靜初禪寂靜。諸人聞已即各思惟。一切皆共獲得初禪。即舍人身生初禪地。時初禪中複有一人。內因緣故修得二禪。得已即起大聲唱言。二禪寂靜二禪寂靜。眾生聞已各自思惟。複獲二禪。舍初禪身生二禪處。當爾之時從阿鼻獄上至初禪。乃至無有一眾生在。善男子。四天下外有由乾陀山中有七日。眾生福德因緣力故。唯一日現。賴之熟成百穀草木。火劫起時七日都現燒燃一切百穀草木。山河大地須彌山王。乃至初禪。二禪眾生見是火災心生怖畏。彼中複有先生諸天。語後來天。汝等莫怖我往曾見如是火災。齊彼而止不來至此。如諸眾生增十年壽至八萬歲。減八萬壽還至十年。經爾所時如是火災熱猶未息。是時便從中間禪處降注大雨。複經壽命一增一減。眾生業行因緣力故。為持此水。其下複出七重風雲。是時雨止水上生膜猶如乳肥。四天下中須彌山王漸漸生現。水中自然具有一切種種種子。是時二禪複有一人短命福盡。業力故墮生世間壽無量歲。光明自照獨處經久。心生愁惱而自念言。我既獨處若我有福。願更有人來生此間與我為伴。發是念已是時二禪有諸眾生薄福命盡。業因緣故便來生此是人見已心生歡喜。即自念言。如是人者。我所化生即是我作我於彼人有自在力彼人亦念。我從彼生彼化作我。彼于我身有自在力。以是因緣。一切眾生生我見想。善男子。陰界入等。眾生世界國土世界。皆是十業因緣而有。
佛说,明了十善法,知众生寿命各有长短,增寿或减寿,人寿、天人寿、地狱寿等,都是由修十善与行十不善法决定的;包括世间的三灾八难和众生诸苦,都是众生行十不善业感召的。修行未达四禅天的人,也难逃水火风三灾,水淹一禅天,火烧二禅天,风刮三禅天,都是贪嗔痴所感召的,既有内因缘也有外因缘。修行人应该修禅定,从初禅到二禅,从二禅到三禅,三禅入四禅;超越四禅才能证果。不然的话,就是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天,不求解脱离开三界,仍然是地狱人。钝根四果罗汉八万四千大劫之后,也得堕入轮回。因此修行的人,应该及早培养菩提心的种子,从修禅空入手。有的人贪著于禅的定境,而不动;也有人贪著于果位,怕受苦不发菩提心。见这样的人,虽享天福,如见地狱人。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能觀如是十業道者是不為難。在家觀者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能这样观十善法,是不为难;在家菩萨这样观十善法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優婆塞戒經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
善生言。世尊。佛先已說檀波羅蜜屍波羅蜜。菩薩雲何而得修集忍波羅蜜。
善生向佛请法说,行菩萨道的人怎样修忍辱波罗蜜呢?
 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饑渴寒熱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嗔癡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施難作。名出世忍。善男子。菩薩若值他人打罵輕賤毀呰惡口罵詈。是時內心無加報想。菩薩雖作如是忍事。不為現在但為後利。有善報之惡則不反。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羅蜜。有非忍辱非波羅蜜。是忍辱非波羅蜜者。所謂世忍。聲聞緣覺所行忍辱。是波羅蜜非忍辱者。所謂禪波羅蜜。亦是忍辱亦波羅蜜者。所謂若被割截頭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嗔心。檀波羅蜜屍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非忍辱非波羅蜜者。所謂聲聞緣覺持戒佈施。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應當先破憍慢嗔心癡心。不觀我及我所相種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觀。當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歡喜。有智之人若遇惡罵當作是念。是罵詈字不一時生。初字出時後字未生。後字生已初字複滅。若不一時。雲何是罵。直是風聲。我雲何嗔。我今此身五陰和合。四陰不現則不可罵。色陰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住誰當受罵。然彼罵者即是風氣。風亦二種有內有外。我於外風都不生嗔。雲何於內而生嗔也。世間罵者亦有二種。一者實二者虛。若說實者實何所嗔。若說虛者虛自得罵。無豫我事。我何緣嗔。若我嗔者我自作惡。何以故。因嗔恚故生三惡道。若我於彼三惡道中受苦惱者。則為自作自受苦報。是故說言一切善惡皆因我身。
佛说,忍有两种;一是世忍;二是出世忍。世忍受世间戒律所约束,能忍饥渴寒热苦乐。出世忍是能忍来自世间正反两方面的顺逆二缘,只有修禅定证空的人才能做到;如遭人打骂、恶口时,心里能生起报恩想。有此忍辱,是人了不起。若想修忍,要先破骄慢、嗔恨、痴恚,达到无忍之忍,忍辱无极限。
善男子。生忍因緣有五事。一者惡來不報。二者觀無常想。三者修於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斷除嗔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當知是人能修忍辱。若人軟言淨身口業。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能觀一切苦樂因緣。當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修空三昧。觀諸眾生悉是無常受苦等想彼罵辱時。能觀罵者如狂如癡稚小無智當知是人能修忍辱。智人當觀勝我者罵我不應嗔。何以故。我若嗔者或奪我命。若不如者嗔亦不應報。何以故。非疇匹故。我若報者辱我身口。譬如有人授毒與他人無責者。如其自服人則嗤笑。我亦如是。若嗔彼者當于未來受大苦惱。一切聖人悉當責我。以是因緣。我身若被截斫分離不應生嗔。應當深觀往業因緣。當修慈悲憐湣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當雲何能調眾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種如是種子。雲何獲得如是正果。善男子。若有智人樂修忍辱。是人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戲人見歡喜睹之無厭。於受化者心不貪著。智人見怨以惡來加。當發善願。願彼怨者未來之世。為我父母兄弟親戚。莫於我所生憎怨想。複當觀察。若人形殘顏色醜惡。諸根不具乏於財物。當知皆從嗔因緣得。我今雲何不修忍辱。以是因緣。智者應當深修忍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忍辱時。常樂觀察生死罪過。樂修法行勤於精進。讀誦書寫如來正典。供養師長有德之人能瞻病苦。修於慈悲憐湣一切。見苦惱者能令遠離。常樂出家乃至盡壽。持戒精進攝持六根。不令得起煩惱因緣。寧捨身命終不毀戒。若他有事樂為營理。常有慚愧樂贊忍德。為調眾生堪忍眾苦。于怨尚能忍於惡事。況複親所。能忍二嗔。一眾生嗔。二非眾生嗔。舍己樂具令眾得樂。不念多惡不忘少善。遠離兩舌前後默然。不說彼短說煩惱過。令眾得離他所不喜不為說之。淨身口意了諸罪業。若客煩惱因緣作罪。作已慚愧心生悔恨。
修忍要注重五种事情;一是恶来不报,怨怨相报何时了;二是观无常想,恶由他作,几年以后再看他;三是修于慈悲,以恶相加是德无能的可怜悯之人;四是心不放逸,没有时间理他;五是断除嗔恨,心志高远,穿新鞋绝不踩狗屎。只有这样才能修忍;否则,忍不住。有智慧的人,喜欢修行忍辱,对人和颜悦色,见善欢喜,见恶以善德相报,供养有德,关怀疾苦,不念多恶,不忘少善,持戒修行,远离是非。能忍二嗔;一是众生嗔;二是非众生嗔。众生嗔包括众人和有形体的动物;如有人打骂后,出门遇狗咬,上山又遇蚊虫等。非众生嗔包括无形体的各种精灵鬼类和以无常变幻形的魔类,前来干扰修行或办事设置障碍等。二嗔皆属客尘烦恼,内心清净而客尘烦恼自灭。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忍辱是不為難。在家修忍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修行清净忍辱,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行清净忍辱,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注1:書中此處為波忍蜜,疑有誤,故改。
優婆塞戒經毗梨耶波羅蜜品第二十六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能修六波羅蜜。誰為正因。
善生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修六度万行的正因呢?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已生惡法為欲壞之。未生惡法為遮不起。未生善法為令速生。已生善法為令增廣。勤修精進是名精進。如是精進。即是修行六波羅蜜之正因也是勤精進能脫一切諸煩惱界。善男子。若能受於三惡道苦。當知是人真實能修毗梨耶波羅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緩。
佛说,精进是修行六度万行的正因。修行人勤行精进,能坏自心中已生恶法,能生心中善法;如真实平等、不急不缓、勤行精进,是能受恶道苦的人,是精进无极限的人,是于烦恼得解脱的人。
这里的不急不缓要注意,有的人一提修行就说心里着急呀!几十年都不知做什么了,老了才知着急,光嘴上急;一提静坐念佛修苦行,那可不行,腿疼啊!又有人乱着急,有的找捷径;有的一说话如街上动怒一族等,凡此种种,多为假急,是基础不牢,功德不具。即使是真急也急不得,道须一日一日的修,一口吃不了胖子,古德有“紧了崩,慢了松”的训诫。
精進二種。一正二邪。菩薩遠離邪精進已修正精進。修信施戒聞慧慈悲名正精進。至心常作三時無悔。於善法所不生知足。所學世法及出世法。一切皆名正精進也。菩薩雖複不惜身命。然為護法應當愛惜身。四威儀常修如法。修善法時心無懈息。失身命時不舍如法。若能到於六事彼岸。悉是精進之因緣也。
佛说,精进有正邪二种。邪精进是整日里一门心思为名闻利养,不吃苦,怕吃苦,拿修行当幌子,不修功德,贪求大果报。正精进是远离邪精进,修行布施、持戒、多闻、智慧、慈悲;心行善法,所作无悔;不惜身命,又爱惜身命,身命承载佛法,身命既是自已的,又是为佛护念的;失身命时,不舍如法,不舍戒律,不失威仪;以此因缘,常行精进。
若自讀誦書寫思惟十二部經。名自為法勤行精進。若能以是轉化眾生令調伏者。名為他法勤行精進。若為菩提修菩提道。佈施持戒多聞智慧。修學世法供養父母師長有德之人。修舍摩陀毗婆舍那。讀誦書寫十二部經。複能遠離貪恚癡等。名為菩提勤行精進。如是悉名為正精進。是名六波羅蜜之正因也。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時一切佈施不能持戒。勤行精進攝心念定。忍於惡事分別善惡。是故我言六波羅蜜因於精進。善男子。有勤精進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勤精進。有亦精進亦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羅蜜。精進非波羅蜜者。如邪精進善事精進。聲聞緣覺所有精進。有波羅蜜非精進者。所謂般若波羅蜜。有亦精進亦波羅蜜者。所謂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等五波羅蜜。有非精進非波羅蜜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佈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及餘善法。
因为,为法勤行精进的人,能读诵受持十二部经;为法勤行精进的人,依法转化众生,调伏外道,制住自心邪见;为菩提勤行精进的人,发菩提心,勤修供养;为菩提勤行精进的人,严持戒律,远离贪嗔痴。所以,正精进是六度万行的正因。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也有精进,是精进善法;不是精进无极限。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勤精進是不為難。在家修進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勤行精进,是不为难;在家菩萨勤行精进,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優婆塞戒經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禪波羅蜜。雲何禪定。
善生向佛请法说,行菩萨道的人怎样修禅得定呢?
善男子。禪定即戒慈悲喜舍。遠離諸結修集善法。是名禪定。善男子。若離禪定尚不能得一切世事。況出世事。是故應當至心修集。菩薩欲得禪波羅蜜。先當親近真善知識。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謂戒。戒攝諸根戒斷於邪命。如法而住隨順師教。於善法所不生知足。修行善時心無休息。常樂寂靜遠離五蓋。心樂思惟觀生死過。常修善法至心不廢。具足正念斷諸放逸。省於言語亦損眠食。心淨身淨不親惡友。不與惡交不樂世事。知時知法了知自身觀心數法。若有喜相愁相嗔相軟相堅相。知已能除猶如金師善知冷熱。不令失所樂甘露味。雖處世法身心不勤。猶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正念堅固亦見知覺有為多過。若人樂修如是三昧不休不息。當知是人能具足得。譬如攢火以不息故火則易得。
佛说,禅定是戒,是慈悲喜舍,是远离诸烦恼束缚,是修行诸善法的结果。如果修行人离开禅定,不修禅行,世间诸法修行都不圆满,根本谈不上修行出世间法和出世间。修禅定一定要持戒;否则,就像远航的船,无法到达彼岸。要想持戒,修行禅定彼岸无极限,必须亲近善知识,修定得三昧,常寂有乐,才能成就。如果不亲近善知识,不闻法修行;即懵懂传懵懂,一问两不懂;最后就是师父进地狱,徒弟往里拱。观一切烦恼是怨敌,通过修禅定把这些破除掉。
佛说,修行禅定,得三昧乐,在三昧中才生起智慧。禅定是瞬间静寂的灵感;这种灵感是入定和入睡的区别;入睡是意不知不觉,入定是心了了不动,一念不起。久修禅定的人,才能于定中得三昧,在三昧中才能观诸法实相,诸法空性,宇宙人生真相等。声闻缘觉只能观三界之内诸法,而不能观出世间诸法。只有菩萨行人才能观世间与出世间诸法。有些法师讲法,讲到出世间法只能靠经书或猜着讲;因为,没有观到十方诸佛世界实相;所以,只能讲些有想有相的法。修行禅定的人,善行心无休息,一切言行如法行作,具足正念思维,断诸放逸懒散,经常省言少语,既少睡眠又少饮食,多是过午不食或一日一食,少睡少食是自然得而不是勉强为;身心清净,亲善友而远恶交。对世间诸事物、诸是非无有乐趣,知时间宝贵,知佛法宝贵,知自戒法体宝贵,知念起念落是善又无善相,知世法有为多过。
善男子。若離三昧欲得世法出世菩提。無有是處。善男子。一切三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緣應當攝心。如人執鏡則見一切善惡之事。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莊嚴也。受身心樂名為三昧。不增不減名等三昧。從初骨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名三昧。
  
佛说,如果不修行禅定,远离三昧,不能得证世间菩提的声闻果、缘觉果,更不可能得证出世间菩提的佛果。有人会问,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有没有禅定!准确而又负责地说,一定有!因为,一切定中三昧,是一切善法根本,是摄心、行善、止恶的因缘。所以,修行人说自己心善如何无人相信,身体无有转化,不得定中三昧的人,其心不坚,是靠不住。得定中三昧的人,是身心受乐,乐无时日,乐无可比,才知不枉人间走一遭,才知人生真谛,才知禅悦为食真谛。
是三昧有四緣。一者從欲。二者從精進。三者從心。四者從慧。是四緣故得無量福增一切善。複有三種。一者從聞。二者從思。三者從修。從是三法漸漸而生。複有三時。所謂生時住時增時。
佛说,修行禅定,得三昧的人是怎样得无量福德,增长无量善慧的呢!有七因缘、三时。七因缘为,一是从欲因缘;从修行开始,欲求无上佛道相伴生,为证菩提才修行禅定得三昧。二是从精进因缘;只有真精进的人,才肯苦行;肯苦行才修行禅定,得三昧乐。三是从心因缘;自愿自觉修禅,无怨无悔行作。四是从慧因缘;从听经闻法而开智慧,开智慧则明法眼,知修行禅定,又在三昧中证得智慧。五是从闻因缘;闻法后听善知识教,趣入心要。六是从思因缘;闻法受教后能善思维,悟入正道。七是从修因缘;正思维后启修,专注一心,无有间杂。三时为;一是生时,有善因缘不生邪见之家;生到信佛行善之家,从小能受法益。二是住时,成年后在家与出家,都有机缘受三皈戒法,听善知识教,如法修行。三是增时,修行一段时间后,福慧增长,依法而行。
善男子。欲界之中有三昧子。是子因緣得三菩提。是三昧者有退住增。若在四禪性則堅固。從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上地勝下次第。如是根本禪中則有喜樂。非中間禪六通亦爾。在於根本不在餘處。是三昧名菩提莊嚴。因是三昧能得學道及無學道。四無量心三解脫門。自利利他無量神足。知他心智能調眾生。無量智慧五根三昧。轉鈍為利斷於一切生老病死。能得成就一切種智。見諸法性如羅縠視。
凡夫有禅有定,禅行间杂;初至四禅有退、有住、有增,禅行有退而禅定之力不退,禅行有住是定力保持不动,禅行有增是定力可证入圣道;圣人禅有住、有增、无退。因为,三禅有粗乐,四禅有轻安,圣人禅有乐。所以,一切道心与解脱,一切种智与见法性,一切神通与自在,都来源于禅定三昧功德。
善男子。智者應當作如是觀。一切煩惱是我大怨。何以故。因是煩惱能破自他。以是因緣。我當修集慈悲之心。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得無量純善法故。若有說言離於慈悲得善法者。無有是處。如是慈悲能斷不善。能令眾生離苦受樂能壞欲界。是慈若能緣於欲界名欲界慈。
佛说,得定三昧的人,一定是修行慈悲的人;修行慈悲的人,一定是能得善法的人;一定是破一切烦恼大怨的人,一定是能利益一切众生的人,一定是能断一切不善的人,一定是能度众生离苦得乐的人,一定是让有烦恼众生得安稳的人,一定是得无量功德的人。修行慈悲的人,能于有怨众生施慈缘;能于有亲众生施法缘;能于不怨不亲众生,既施慈缘,又施法缘。
  
善男子。眾生若能修集慈心。是人當得無量功德。修慈心時若能先于怨中施安。是名修慈。善男子。一切眾生凡有三聚。一者怨。二者親。三者中。如是三聚名為慈緣。修慈之人先從親起欲令受樂。此觀既成都及怨家。善男子。起慈心時有因戒起有因施起。若能觀怨作子想者。是名得慈。善男子。慈唯能緣不能救苦。悲則不爾亦緣亦救。善男子。若能觀怨。一毫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病苦。能往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須。當知是人能善修慈。善男子。若能修忍。當知即是修慈因緣。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樂因緣。若能修慈。當知是人能破一切憍慢因緣。能行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法修行。若人修定。當知是人修梵福德。得梵身故名梵福德。若人能觀生死過罪涅槃功德。是人足下所履糞土應當頂戴。是人難忍能忍。難施能施。難作能作。是人能修四禪四空及八解脫。複作是念。一切眾生身口意惡。未來若受苦惱報者悉令我受。若我所有善果報者。悉令眾生同我受之。如是慈悲緣廣故廣緣少故少。
佛说,慈由戒得,慈心由布施得;慈能结缘,悲能救苦。依戒修慈的人,只观有怨众生之善,而不见其恶;依施修慈的人,有怨众生遇困难与病苦,能帮助所需,宽心慰问。依戒修忍的人,是慈因缘;依施安乐的人,是修慈心因缘。
慈悲三種。謂下中上。複有三種。一者緣親。二者緣怨。三者緣中。複有三種。一者緣貪。二者緣眾生。三者緣非眾生。如是緣者悉名三昧。悲喜舍心亦複如是。善男子。有禪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禪。有亦是禪亦波羅蜜。有非禪非波羅蜜。是禪非波羅蜜者。謂世俗禪。聲聞緣覺所有禪定。是波羅蜜非禪定者。所謂施戒忍辱精進。亦是禪亦波羅蜜者。謂金剛三昧。非禪非波羅蜜者。謂一切眾生聲聞緣覺。從聞思惟所生善法。
修行慈悲喜舍心的人,有上等、中等、下等之分;上等为诸佛和诸大菩萨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中等为诸菩萨的平等慈悲喜舍;下等为声闻缘觉的世间慈悲喜舍。慈悲喜舍的对象是亲因缘众生,是怨因缘众生,是无亲无怨因缘众生,是有贪求因缘的众生,是有善因缘的众生,是有法因缘的非众生。因为,声闻缘觉修行禅定为世俗禅;所以,为下等。菩萨修行禅定得金刚三昧,为出世间禅;所以,为中等。诸佛与诸大菩萨已证得神通自在,能度诸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为上等。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于淨禪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修行清净禅,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行清净禅,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優婆塞戒經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
善生言。世尊。菩薩雲何修淨般若波羅蜜。
善生向佛请法说,行菩萨道的人怎样修行清净无极限的智慧呢?
善男子。若有菩薩持戒精進多聞正命修於忍辱。憐湣眾生心多慚愧遠離嫉妒。真實了知諸善方便。為眾受苦不生悔退。樂行惠施能調眾生。善知所犯輕重之相。勤勸眾生施作福業。知字知義心無憍慢。親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寶諸師和上長老有德。於身菩提不生輕想。能觀菩提深妙功德。知善惡相知世出世一切聲論。知因知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當知是人能得智慧。
佛说,修行布施、持戒、精进、多闻、正念、忍辱、禅定、怜悯众生,心多忏悔,远离嫉妒,知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相,知因果根本的人,能修行并证得彼岸无极限的智慧。修六度万行的目的是什么?为的是圆满福德,增长智慧,功德圆满才最后成佛。
  如是智慧有三種。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修生。從字得義名從聞生。思惟得義名從思生。從修得義名從修生。能讀如來十二部經能除疑網。能讀一切世論世事。能善分別邪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別十二部經。陰界入等因果字義。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惡無記。及四顛倒見道修道。能善分別如是等事。是名智慧。善男子。有智之人求於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親近佛及佛弟子。世無佛法樂在外道出家修學。雖處邪道樂求正要。常修慈悲喜舍之心及五通道。得五通已觀不淨想及無常想。能說有為多諸過罪。為正語故教諸眾生令學聲論。能令眾生離身心病。樂以世事教於他人。所作事業無能勝者。所謂咒方種種醫藥能善求財。得已能護用以道理如法惠施。雖知一切不生憍慢。得大功德不生知足。能教眾生信施持戒多聞智慧。知善不善無記方便善知學行因緣次第。知菩提道及道莊嚴。知諸眾生上中下根。知外聲論心不存著。知眾生時隨宜調伏。知眾生世及國土世。知從具足六波羅蜜。善男子。有是智慧。非波羅蜜。有波羅蜜非是智慧。有是智慧是波羅蜜。有非智慧非波羅蜜。是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世間智慧。聲聞緣覺所行智慧。是波羅蜜非智慧者。無有是義是智慧是波羅蜜者。所謂一切六波羅蜜。非智慧非波羅蜜者。所謂一切聲聞緣覺施戒精進。善男子。若人有能勤修如是六波羅蜜。是人名為供養六方能增財命。
智慧有从闻生,从思生,从修生三种情况。从闻生是文字智慧,从思生是意识智慧,从修生是证得智慧。特别要知道,不修不生智慧。只有修智慧,才能成就自己的真智慧。智慧也是这六度中指导前五个的。修行人要注重目的,修禅定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增长自己的智慧。智慧足才能反作用于福德,不修福德也得不到智慧,有智慧指导增加福德。要知道,六度是相互融会贯通的,不能分开,只修一个不行。把佛经当中某一句话拿出来,说我就修这一句话,也不行。佛法是圆融无碍的,要知道圆融,再一门深入,才能修成。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淨智慧是不為難。在家修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出家菩萨修行清净智慧,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行清净智慧,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說是法時。善生長者子等千優婆塞。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心已即從坐起。禮佛而退辭還所止
佛说此法时,善生等一千人发菩提心,礼佛而退。
讲几句话作为结束语。我于定中无数次去过地狱,观地狱之苦无以言表,惨烈剧痛无法形容。世间人生之苦总加在一起,不如一地狱之苦惨烈,剧痛无期。世间无所不能忍,万万守戒持戒,不可破戒犯戒;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一堕地狱,万悔不及!仅以此语,与诸位共勉!
感谢诸位拥护道场。
回向
天仙不坠,国主清宁。世界和平,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念佛同音。智心圆成,同证佛境。
讲于佛历二五五零八年正月
公历二零零八年二月  
释智慈整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净慧法师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问,各道众生皆贪著身有,是否鬼类也贪著?我告诉诸位的都是此经里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地狱之外的鬼类,包括饿鬼类和土地、山神、十方财神等都贪著身有;地府有个平民区,其中鬼类有修鬼仙的,也都贪著身有。但是,没有地狱业报众生贪著身有,一念贪著都没有,因为太苦。也就是说,除了地狱的众生没有贪著身有以外,其他的都有贪著。连饿鬼道的饿鬼,我们认为很苦,但自己还觉得很好呢!还有,蚂蚁也贪著身有。

--摘自《地藏经》浅释--净慧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慧法师佛经浅释勘误版供诸位下载流通

摘自--净慧法师佛经浅释下载中心:
至此,净慧法师佛经浅释的勘误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并结集上传,供诸位下载流通。顶礼净慧法师,赞叹诸大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摘自净慧法师佛经浅释下载中心小黑版http://iask.sina.com.cn/u/1431756470
--资料下载中心http://iask.sina.com.cn/u/1431756470/ish
顶礼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法时代修行人不静坐禅行,妄图速成捷径,一句佛号,四字洪名,就想往生,能往生到哪里去?以末法的心态、末法的方法去修行;万人修行,一人得度。明白了这样的法理,就不要继续在理论、文字上研究了,快去静坐念佛或禅修密行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下载中心http://iask.sina.com.cn/u/1431756470/ish
顶礼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慧法师对《大方广佛华严经》诠义之概述
本经宗旨明了究竟,三世诸佛法藏大观;如来性海菩萨先师,大乘要典法化舒玄。
义冠群经首领真如,理统法界妙性真诠;华严宗门纲常法印,顿开显密度行谛门。
真俗本心迷悟净染,昭然因果难思冥源;德用教海圆融无碍,慧日道光自在十方。
幸遇因缘盲龟值孔,诵持获益广宣无尽;一字法门言语道断,禅修实行方证菩提。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诠义--净慧法师讲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佛为:

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法海雷音如来

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

药师琉璃光如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僧伽吒

南无僧伽吒

南无僧伽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