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九风子

求教:对不断淫,尘不可出。我有迷惑,请大德指点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力力熊 于 2013-10-1 19:11 编辑

师兄,所谓“以贪等对治贪等,是为胜中胜”,不能只理解文字义,而应深解实义。
都是贪,但对象是不同的。如果用明白的话来说,末学以为此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以修行贪等(即贪、瞋、痴、慢、疑)的出世对治法,来对治世间的贪等诸欲,这样的修行,才是胜中之胜的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2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力力熊 发表于 2013-10-1 18:57
师兄,所谓“以贪等对治贪等,是为胜中胜”,不能只理解文字义,而应深解实义。
都是贪,但对象是不同的。 ...

哈哈!
依你之说,该叫做以治贪治贪,而非以贪治贪。
就好比某人扬言能以火灭火,人问咋叫以火灭火?
答说拿灭火器灭火,谓之以火灭火;因为沾了个火字。

点评

师兄,您的修学很深,末学是知道的,向您学习了。 末学这样回答贴主师兄,是觉得既然我等学佛,不见众生过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我等才能从凡夫随顺境界中走出来,更好地行于六度,扬起佛乘的大帆。 特别是对前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 10:43
发表于 2013-10-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哩嘎都 发表于 2013-10-2 07:29
哈哈!
依你之说,该叫做以治贪治贪,而非以贪治贪。
就好比某人扬言能以火灭火,人问咋叫以火灭火?

师兄,您的修学很深,末学是知道的,向您学习了。
末学这样回答贴主师兄,是觉得既然我等学佛,不见众生过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我等才能从凡夫随顺境界中走出来,更好地行于六度,扬起佛乘的大帆。
特别是对前辈修行人及其留下的著述,要么就别去读,既然读了,还是应该持有更多的敬重之心,一切皆从正见去理解才是。有些实在不好理解的地方,更加不能以文字义去解释,以免以误传误,其中的因果,师兄是明白的。
下面是《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境界经》中开篇的一小段,愿与师兄共勉。

    佛言:“童子,空岂是有法,而言于中有贪嗔痴?”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贪嗔痴亦是有。”
  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贪嗔痴复云何有?”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以言说故有,贪嗔痴亦以言说故有。如佛说比丘,有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此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非不有。若不有者,则于生起作为诸行之法,应无出离,以有故言出离耳!此亦如是,若无有空,则于贪嗔痴无有出离。以有空故,说离贪等诸烦恼耳!”
  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莫不皆住于空之中。”
  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修行者,离贪嗔等而求于空,当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为修行之者。何以故?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于贪嗔痴,为已出离,为未离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贪嗔痴性即是平等,我常住于如是平等,是故我于贪嗔痴,非已出离亦非未离。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自见离贪嗔痴,见他有贪嗔痴,即是二见。何谓二见?谓断见、常见。所以者何?若见自身离贪嗔痴即是断见,若见他身有贪嗔痴即是常见。世尊,如是之人非为正住。夫正住者,不应于己见胜、谓他为劣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住于何所名为正住?”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夫正住者无有所住,住无所住,是乃名为正住之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10-19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师兄,什么叫,以贪等对治贪等,是为胜中胜啊?
发表于 2013-10-21 13: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认为:佛经,没有矛盾,是仁者有矛盾。例如:同样都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我们看到的只是苹果掉下来这个现象;而达尔文看到了地球引力。又如:我们正常人都能看见光,如果有个瞎子问你这个世界有光吗?你怎么回答他?你回答他有光,你是在欺骗瞎子;倘若回答无光,那又便是在欺骗自己!所以,你回答有和无都不对,只要在乱译佛经皆为傍佛!人虽有根性之别,但绝对都不昧因果!各位同修切记不要跟着我的思路走,如果你跟着我的思路走,那俺也是在骗你。因为俺就是一个唱戏的,骗骗你而已,哈哈…
发表于 2013-10-2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风子 发表于 2013-9-27 10:32
有一次我和他论毗卢顶上行一句。他说,真意是力量大过毗卢佛,不必畏惧因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说,真意 ...

             高层次修行者很容易出现这种误差。
             从禅师的回答来看,他的功夫、境界很了不得了,绝对达到了大自在天魔的层次。知见再高深,修行却被纯粹的理论所左右,最后就被自己的知见害死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纵恣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天魔种呢,坐在莲花宫里,自己变化出珍宝、美 女纵 欲玩乐,结果是建立了炽尘果,生到了天魔种里去了。为什么得到炽尘果?因为自己的五阴没有完全解决掉,就开始纵 欲玩乐,结果把自己没有消除掉的五阴给搅得很炽热啊(贪欲就是热火)。
         我的一个贴里曾说过,佛地没有五阴障碍,所以常乐我净。而三界内的众生,即使到了非非想天,也仍然有识阴残留,在识阴的基础上去造作贪 欲之事,必然把识阴给搅得火热
发表于 2013-10-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开悟的修行者,更容易出现这种偏差。所以这种现象很正常。
             每个人心里都有魔念,即魔种子,一旦显现、发作,就会癫狂、破戒、放纵,所以,修行中经历50种五阴境界,似乎每人都会经历一部分,因为每个人都有五阴,有五阴就会有这些迷惑之事出现。如果识不破、过不了关,就被魔障或邪见擒获了,就变成了外道或魔民。
发表于 2013-10-2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有些大智慧经典说到菩提不离贪欲、贪嗔痴本性就是菩提性,这是从本质上上去说的,不是从凡夫思维角度上去理解的。还是那句话,凡夫乘龙必死无疑,圣者乘龙飞翔自在。为什么?圣者可以自在地驾驭贪嗔痴等念头和境界,而凡夫不行。
          贪心人人皆有,就像天界和极乐世界,五欲自在,随心而有很多快乐。但是天界的天人,放纵过多,命终后进地狱、畜生、饿鬼道的非常多,因为根本没有出离生死轮回之海,还想放纵,必死无疑。
         极乐世界也是五欲自在,但是那里的菩萨能从快乐中,趋向于无上正等正觉,听闻妙音,都能发起菩提心,不会退转到三恶道。
         凡夫的色阴肉身都没有解决掉,还想放纵杀盗 淫?凡夫稍稍举心,尘劳就先起来了。稍动贪欲的念头,五阴就开始燃烧了,却不知道。所以凡夫乘龙必死无疑。
发表于 2013-10-2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度生死海,还需戒律之竹筏来度,不用竹筏想游过无边大海,能不淹死吗?必死无疑
          度过生死海之后,还需要竹筏否?不需要了。飞翔自在
          戒律也是如此。
          所以佛说极乐世界多美妙,乃至涅槃多好,劝诱众生趋向于美好。这就是先以欲勾牵。而要达到美妙的结果,必须持戒。
         
          有很多聪明人,参悟的不到位,差一点点,没到达目的地就过早放纵,把竹筏扔了,结果掉海里去了。
发表于 2013-10-2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解脱却还想造作杀盗淫,此类修行者会堕入大力鬼神道、魔道、精魅中去,像那个故事中的 自以为“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的野狐,自以为是大修行者,不落因果了,结果落到野狐道里去了。
           贪恋淫 欲的大修行者,发展到最后,有可能现世变成魔。因为以为淫 欲是修行的有力工具,需要用淫欲 来修炼,当前的情况又满足不了他的欲望,怎么办?想办法、甚至用佛法或邪术来达到目的。或者盗取、迷惑女人,或者出神识出来害人,或者用异术迷惑别人让人相信,背地里却破戒。这类事情或许都有过耳闻吧。这正如《楞严经》里说的一样。
发表于 2013-10-2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奇哉,不可思议。虽然万法唯心所现,却逃不出因果法则。自心五阴牢笼没有出离,就要老实,不老实就可能成魔,贪求快乐最后却变出了地狱让自己受。
         大自在天即使五阴(蕴)除掉了四阴(蕴),只留下识阴(蕴),就想放纵玩乐,最后也逃不了地狱之灾。更何况我们凡夫五阴(蕴)俱全呢?在五阴境界里造作,只会搅动五阴尘垢乱飞而已,所以说出不了尘劳。
         杀生心:明明见到活生生的生命,却视而不见,当做草木一般,断绝其命,就像捂着耳朵去偷铃铛,还想让人听不见声音一样;就像面前有把刀,却闭上眼睛说看不见就没有刀,硬往刀上撞一样。杀生心、视而不见,也是如此。自心中已经有了断绝命根的念头,怎么会没有果报?以后必然遇到痛不欲生、无法生存之事,或者这种感受。
         吃肉:有命的众生被杀,成了盘中肉,视而不见去吃肉,也是如此,以后可能见到骨肉分散、眷属痛苦哭泣等事。
         强盗心:不属于自己的,强取强求,有此心,必然被横夺财物。
         偷盗心:不属于自己的,却暗地里占为己有,必然见到自己的东西不知不觉中流失、丢失,或被人占据。
发表于 2013-10-22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自心本来是如意珠,但是不要把好端端的生活变出地狱、畜生等事来。纵使觉悟到空性、万法唯心,也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各种念头。事相上的戒和心戒都要做到,否则沦落野狐大有希望,地狱门开不请自入,岂不悲哉?
发表于 2013-10-2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破戒思想,都是一些不良的念头,会变化出不良果报,那么应该怎样发心得到好果报呢?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明天菩萨问佛,菩萨怎样才能修很少的善就得到大果报,或者修很多善得到无量福报呢?
  
1.      对过去、当来、现在的诸佛修慈身行、慈口行、慈心行。即供养诸佛、称赞歌咏诸佛功德、思念诸佛功德。
2.      对过去、当来、现在诸众生修慈身行、慈口行、慈意行。就是十善业:
      【菩萨摩诃萨不杀众生。不盗他财。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云何菩萨不杀众生。于一切众生慈悲爱念。惭愧愍伤永舍刀杖。
不偷盗者。若于聚落空处所有遗物不与不取。
不邪淫者。若女有主父母兄弟宗亲所护。乃至见彼授华一茎不起欲想。
不妄语者。若于乡邑若在王者。堪为证佐。真诚实语守死不虚。
不两舌者。常于彼此起和合想。从彼所闻不向此说。从此所闻不向彼说。
不恶口者。软语开喻先意问讯。终不以苦切恶言加于众生。
不绮语者。时说实说知义而说。为利益彼说心口无差。
不贪者。于他财利不起欲想。见来取者心无吝惜。
不嗔恚者。于一切众生除诸恚恨。起慈愍心饶益心安彼心。随顺善摄一切众生。
不邪见者。有施有济有说。有父母。有今世后世。有苦乐行果报世间。有阿罗汉。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这十善业,就是十种好的心念,有好心念,才能得好果报。
发表于 2013-10-2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对佛、对众生的身口意善业,然后将这些善业果报回向给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就会少做功德得大果报,多做功德得无量果报。回向时,不见我相、众生相,不见所回向者。
            【佛告明天。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一切众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萨作如是回向者。是为菩萨少修善本获大果报。多作功德福报无量。
              佛告明天。是菩萨成就无量功德时。持是功德回向无量智慧。又共一切众生。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功德三种。有三种回向。何等为三。谓过去空。当来空。现在空。无有回向者。亦无回向法。亦无回向处。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回向。作是回向时三处皆清净。以此清净功德。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作是回向者。无有凡夫及凡夫法。亦无信行亦无法行。亦无八人。亦无须陀洹向须陀洹。亦无斯陀含向斯陀含。亦无阿那含向阿那含。亦无阿罗汉向阿罗汉。亦无辟支佛向辟支佛。亦无有佛及向佛者。何以故。法性无缘不生不灭。无所住故。是故菩萨摩诃萨应以是三种回向三种清净功德。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作是回向已。又复愿言。若我生处常遇诸佛逮甚深三昧。见无量佛成就多闻清净智慧。弘誓不舍一切众生。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愿欲往生阿閦佛国。】
发表于 2013-10-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