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蔡礼旭老师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他也是不了解,他觉得这样子才可以过上好日子。这个时候得要用耐性,好好跟父母善巧方便的沟通。这个时候不能用道理去压,也不能忤逆,是用柔软的心加上智慧,去引导父母不妥当的价值观。

  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了,这时候我们要懂得反省。所谓果子酸了,一定是根出问题,根没有很好的吸收营养,才会出现这个状况。所以教儿教女,得要先教自己,自己正了,孩子自然正,所谓水到渠成。假如上梁不正,下梁没有不歪的。这是反省。所以我们时时为一个家庭的榜样,夫妻都如此,要正己化人,这个是在心态当中。再来,我们了解到,一个朝代,皇帝登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立太子,他才能把这一个朝代传承下去。他下一代不好,那他前面的努力化为乌有了,他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一个朝代如此,一个家族亦如此,一定要把教育好下一代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现在的社会是政党的状况,政党也一定要把培养骨干人才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汉朝之后,选拔人才是举孝廉,孝则有德行的根本,廉则不贪污,这是做事很重要的根本。一个朝代,举孝廉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才标准,事实上企业界、团体也要承传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要「举孝廉」。从底下这些干部、员工,观察他们有没有孝心,处事有没有公正、廉洁,这个非常重要。教育孩子对家庭很重要,也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是子女第一任的老师。讲到第一任,我们就想起先入为主,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绝对大过于往后的老师跟他所遇到的人。因为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

  《易经》六十四卦里面有蒙卦,里面提到「蒙以养正」,就是这个童蒙,让他形成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习惯,他一辈子就立住了人格、立住了好的行为。养正,养他的正气、养他的正心,这个是非常神圣的功劳、功业。把一个人的人格树立起来,他一定在往后的家庭、社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假如一个女子照顾好她的孩子,以后成为范仲淹,请问这个妈妈的功德怎么算?可能计算机都算不清楚了,因为这个风范能顶立天地间而不摇。所以父母既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那我们就要很用心的去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很多家长没认知到这一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没教好,就怪老师,这个是不妥当的。

  我们在台湾认识一位法师,这个法师专门照顾监狱里面的少年犯。那些少年犯都是不满十八岁,都是杀人、抢劫,行为太严重了。虽然不是成年,还是得要把他关起来管束。这个法师就跟这些监狱说好,「你们把他服刑放在我的寺院,我来照顾他们,我来负责。他们假如跑走了,那他就放弃这个机会,你再把他抓回去」。故事开始了,大家进入状况没有?你现在假如是这位法师,你现在旁边都是杀人放火的,不是一个,是一群,你睡不睡得着觉?你敢不敢干?有时候听故事都挺轻松的,你真正身临其境去看看。

  这个法师答应之后,真的,监狱就把这些少年犯载过来了。刚载过来,不同的监狱载了两团孩子过来,结果一下车就在争地盘,就要打起来了。赶紧通知这位法师,这个老和尚拿着拐杖,身体也不是很好,赶紧赶到现场。然后就对着这些孩子,他就把自己的拐杖拿起来往地上一摔,所有的孩子被这个动作震撼住了,全部看着他。然后他就对这些青少年讲:「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干什么的,到我的地盘就要听我的!」孩子们听完,马上就双手抱拳说,「是!」所以跟这些孩子们沟通,还得用他们的言语,他们听起来比较亲切一点。后来,(这些孩子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过了一个礼拜,有一个妈妈就来看她孩子,结果来的时候发现她的孩子在吸烟。这个妈妈就很生气,就找这个老和尚,「我孩子怎么还在吸烟!」就很凶,质疑这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就笑着跟她讲:「妳的孩子教了十几年,烟都没戒掉,来我这儿一个礼拜,妳就要我把他戒掉,我又不是神通广大。」

  你看,人都没看到自己的责任,对别人都要求赶快给我做好。所以我们在处事当中,真的很难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当父母的人,假如觉得「我的责任比较大」,当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只没有指责老师,还先说「是我教得不好」,当下孩子的老师是什么感受?当下这个老师觉得,「这个父母很有修养」。他会对你的孩子更加关心。假如出现状况了,你马上「你老师怎么当的?」这个老师心里想,「你也好不到哪里去,给我记住!」等你走之后就捏你的儿子,出一下气。这个都是意气在处事,就不妥当了。所以,其实人在每个境界当中能反思、反省,都是一种性德的流露,能感染在这个因缘当中的人。

  有一次,我们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学校里面,老师说他几句,脾气就上来了,结果就冲出校园,又跑得很快,腿特别长,老师都追不上。孩子跑不见,老师就紧张了,赶紧打一通电话先告知家长,一起来找孩子。老师战战兢兢打电话(他父亲接了),「你的孩子刚好跑出去了,是这个情况」。当下他父亲就说:「是我教得不好,老师,很抱歉。」老师平常遇到很多,现在的父母,什么鸡毛蒜皮就找来质问。老师打这个电话前还觉得挺紧张的,结果居然这个父亲是这样子来反应,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也没怎么样,就找到孩子了。这个老师就常跟这个父亲、这一对夫妻多沟通,后来了解这个父母有学《弟子规》,后来这个老师到了庐江去参加五天的「幸福人生讲座」,我也见了这个老师。大家想,这个老师接触传统文化的缘分从哪里接上的?从这个有修养的父母。而且大家要了解,这个老师接上以后,他深入了,谁会得利益?他以后几百个学生都会得利益。所以为人演说、表演,太重要了,这是给我们孔老夫子、圣贤人脸上贴金,感到光荣,帮他们招生,学习《论语》、学习《弟子规》的都很有修养。所以我们当父母的是孩子第一任责人,发生任何问题,不要责怪老师,也不要责怪他人,首先反省我们自己带孩子的不足。

  教育孩子,第一个,我们对孩子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不能怀疑孩子。不管他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都要鼓励他,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要信任他。那一天跟大家讲到「妈妈,只有妳会欣赏我」,那个孩子素质不是很好,但是慢慢的,藉由这一分信任,他的信心提起来,他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再来,我们说要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恩是爱护,威是德行、道德之威,是讲原则的。其实这个恩就是很自然的流露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我记得,我的姐姐一个大我三岁,一个大我两岁,所以其实年龄差不多,都是一起读书。有时候父亲怕我们读饿了,常常出去给我们买好吃的,都可以很深刻的感觉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包含妈妈怕我们读晚了,累了,每次时间比较晚了,我妈妈就上楼梯(我们家住的是三楼),赶紧叫我们去睡觉了。每天都是这样,常常我母亲的脚步声听到了,人还没到,我姐姐就学我妈妈讲话,「去睡觉了,去睡觉了」,我们全家人就笑成一团。

  好像这几天也有讨论到,就是不要长孩子的贪心。你今天去买芒果、去买水果,就买父母吃的,就在孩子面前吃给他看,让他不要长贪心。大家想到那个情景没有?就是父母在那儿吃,对孩子就「不给你吃,不给你吃」。请问诸位父母,你做得出来吗?所以大家要了解,很多都是很自然的人情,你不要做得很僵硬。父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在的时候,首先一定想到爷爷奶奶,自己都没得吃了,还是给爷爷奶奶吃,这个就把孝完全体现出来。今天假如爷爷奶奶有,我们的生活算宽裕,那当然都吃到好了。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让我们感觉没有匮乏,但是节俭,这一点很重要。没有匮乏,让我们时时都感觉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可是没有让我们养成奢侈的习惯。我记得,饭粒掉下去,我父亲都是把它捡起来吃掉,碗里面是绝对不留其它东西的,都是干干净净的。节俭的风范还是要演出来。所以有这个经济能力了,常常也能够表达对孩子的这一分关心,然后说,「孩子你在长身体,多注意营养,多吃点」。都感觉到是爱,而不是去增长他的欲求。你说都已经三餐吃好了,他要吃这个、要吃那个,就是欲望的增长,就不妥当了。我是跟大家交流到,不要为了不长孩子的贪心,做出让人感觉好像比较苛刻的行为出来了,那也没有必要。一切都很自然的,一种真情的流露,就对了。

  这个威,我们昨天讲到的是「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稍微再补充一下,比方说妈妈买东西回来了,一定先给爷爷奶奶,还有先给先生吃,就是让孩子养成,只要有食物了,一定是长辈先吃的态度,这个很重要。你什么东西拿来都先给孩子,就不妥当了。我们看,因为自己有德行,感动孩子、感动学生、感动员工,这个是道德之威。在这个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他会觉得很安定、很安乐,这个家会愈来愈强盛。每天都濡沐在父母的德行之中,哪有长不好的道理?

  大陆有一位导演,翟俊杰翟导演,他六十几岁的人说到,他觉得他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一个六十几岁的人走进门还能喊一声「娘」,他觉得是他的幸福。而且他讲,他对他儿子讲:「你今天推门可以喊一声『奶奶』,是你的造化!」因为他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这个翟导演非常的孝顺,虽然这么大年纪了,母亲剪脚指甲都是他亲手剪的。我们那时候看到一张照片,一个六十几岁的人在给九十几岁的老太太剪脚指甲,而且他还戴着老花眼镜,那个神情非常的专注,很美。大家去感受感受,看到这个景象,让人感动、动容。所以他的儿子就说了,每次看到他爸爸给他奶奶剪脚指甲,他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后来这个儿子就主动对他父亲讲:「父亲,这个工作让儿子来做就好,你就别做了。」儿子被他的德行感动,就把这个工作接过来了,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们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每年举办的「演艺圈十大孝子」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演艺圈的人对青少年、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些孝子都能尽孝,就给这些孩子、给社会做一个很好的带动。所以这个节目很值得参与,以后大家也可以随喜功德,可以到现场去参加一下(假如有机会)。而他是第一届就当选,他的儿子这一届当选。而且他的奶奶说:「我这个孙子,在我整个肠胃不适、没有办法排泄的时候,每次都是他亲自帮我抠出来的,都是非常认认真真,很体贴我、照顾我」。真的,他父亲的榜样,他更是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说教育的教字,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这个是成乎安强,他整个家族孝道、德行就振兴起来了。

  而且我感觉翟导演真是用心良苦,他把他太太哺育孩子的乳汁把它封起来,结果过了应该是一、二十年之后,那个白色的乳汁变成红色的血水。当下他体会很深,真的,母亲都是用她的血来哺育孩子。从怀孕到三岁这一段时间,哺育我们的乳汁重量超过一千公斤!所以为什么女子的骨头会比较黑,她很多的、大量的钙质、营养都贡献给了孩子。我们也可以感觉到,翟导演的人生态度,知恩报恩,他非常的重视,所以不只把孝养父母做得彻底,他也时时提醒自己的孩子,「你们可不能忘了你母亲的恩德!」这一瓶乳汁,就成为了他女儿出嫁的最重要的嫁妆。走上家庭了,为人妻、为人母,总要记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这个是我们看到父母的德行成就了家庭下一代的未来。

  再来,暴察之威。暴就是常常发脾气,察就是刻薄,要求得很苛刻,常常像警察一样在那里盯、在那里要求。大家感受一下,假如父母是这种暴察的态度,这个家庭氛围一定很压抑。而且,假如父母本身德行也不好,那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做坏事,可是只要父母不在了,他们一定跟在父母面前的行为不一样,阳奉阴违。为什么?内心里不佩服父母,甚至还怨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还这么严格要求我们」。这个是暴察,其实只会让这个家道愈来愈式微,家道会愈来愈衰。其实我们看到这种暴察的态度出来,这个家跟团体其实危险了,而且也不可能旺,因为没有人和了。这个暴字是我们要特别警戒的,就是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脾气上来了,不管你讲的话再有道理,孩子就记得你脾气很大,孩子就想,「今天真衰,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骂一顿、被打一顿,一笔勾消了」,其它的道理记不起来。其实不只对小孩,对员工、对学生甚至对朋友,只要我们跟他沟通带有情绪,让他感觉不舒服,你苦口婆心讲了一个半小时,可能都没听进去。因为他的不舒服就鲠在那里,只记得你的情绪,你发脾气了。当我们听到他们是这个响应,心里觉不觉得冤枉,觉不觉得无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能怪他,还是我们的修养不够,造成人家没有办法把这些好的劝告听进去。

  老祖宗有一句话,「心平气和则能言」,不能达到心平气和,不要讲话。所谓「盛怒中勿答人书」,生气的时候不要写信,也不要写完后马上冲动,「痛快!」你以后就麻烦了。「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给人家骂得痛快,送出去了,这一辈子这个冤结就很难化了。盛怒中勿答人书,是有道理的。所以发脾气的时候绝对不要教孩子,要教孩子的时候就别发脾气,这个原则很重要。我自己的印象,我母亲没发过脾气,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也不是那种气急败坏,从来没有。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很平静,义正辞严给我分析清楚。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常劝解我,一个人要懂得自爱,不要糟蹋自己。因为我母亲,刚好我们聊到小的时候,我妈妈就说了,「那个时候你爸爸在教训你,我都在想,你年纪这么小,听懂不懂?」而我妈妈做得很好是什么?只要我爸爸教训我,我妈妈从来没有插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去袒护我。这个是女子很重要的一个态度,不只女子要注意这一点,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这一点也要注意。父母在教孩子,你不要去袒护孩子,不然就不好教了,为什么?你一去袒护,孩子心里想,以后犯错,找谁?就找那个会保护他的人,他就没有去安住、面对自己的错,接受教训。所以一个家要教育好孩子,还真是要有合力,合在一起,大家都懂这些教育的原则才行。

  我记得我犯错的时候,都是我爷爷第一个喊打的,要处罚我了,我爷爷说,「活该,该教训」,然后就把我奶奶带上去。因为我爷爷知道我奶奶会受不了,一定会忍不住,所以带上去了。这样就把我的援军断掉了,把我的粮草都断了,我就没戏唱了,就全神贯注接受父亲的教训。我也给我母亲讲:「爸爸的话我全听进去了。」为什么我这么确定?因为我父母都说到:「我们两个人口才都不好,话都很少,怎么生个儿子这么会吹牛?」我说:「爸,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虽然你平常话很少,可是你骂我的时候辩才无碍。」我是在那个时候偷偷学起来的。真的,我父亲在骂我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太顺了,那个道理一句接一句,但确实都是心平气和。这个是不能情绪化、不能生气,暴察,这样不好。

  再来,「狂妄之威,成乎灭亡」。比方说当父亲的人,「你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这种话绝对不能讲。「满招损,谦受益」,真的,人到狂妄的时候,他的大灾难就要来了。在夏桀那个时候,其实身边有很多很有德行的大臣,都劝他「你要赶快体恤人民,不能再这样暴虐了」。夏桀听了以后不以为然,大臣说:「你假如再不听,你就要灭亡了!」夏桀说:「太阳哪有灭亡的?」他把自己比喻是每天出来的太阳,怎么会灭亡?结果这个话传到老百姓的耳里了,老百姓说:「太阳什么时候灭?我跟他拼了!」「我与汝偕亡」,我跟他拼了。你说人狂妄到底下的人气得牙痒痒的,那个也就快灭亡了。这个是我们讲到的威,是要用德行去建立威严。

  《论语》里面说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个重除了稳重之外,这里还有一点,看重自己,要成就自己。这个重就是《大学》开篇说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人父母者,能以这样的价值观为人生的方向,「我这一生就是要成圣成贤、希圣希贤」,这个父母叫做自重。他举手投足就会战战兢兢,要求自己,他表现出来就有威严。所以这个威还在自重,还在期许自己要向圣贤学习,这一生要做圣贤。有这样心境的父母,在孩子心目当中一定有威严。假如当父母的得过且过,放纵习气,威严绝对不存在,甚至还可能让孩子瞧不起,那就麻烦了。孩子假如瞧不起父母,他的人格也会很有障碍,他也很难瞧得起谁。这个威还有要讲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讲规则,孩子就会循着这个家规去遵守,他就不会为所欲为,放纵自己。我们看,在机场上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想大叫就大叫,想去搞破坏就搞破坏,父母在旁边都不觉得怎么样,不懂得在这些地方教育孩子。

  我在家,在我们这一代,我是独子,又是长孙,而且还是长曾孙,等于是说在家族的地位还不错、还可以,我是很有条件做败家子的。可是为什么没做?我现在想起来,感激太多人。第一个感激中华文化,慎终追远,我们就有对家族的使命。因为我年纪很小,三、四岁的时候去扫墓,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去扫,结果跪下去,头一抬起来,看到我的名字在第一个位置,我突然深呼吸,觉得走路的姿势(pose)都要不一样,为什么?你排在第一个,你要有样子。我虽然在家是弟弟,可是我后面有五个堂弟,所以我从小也是被叫「哥」。为什么说长子、长孙看重?因为他在整个家庭的氛围就要有责任。再来是我的爷爷奶奶不宠我,还有我母亲不宠我。都是要有这些条件,不然我们就很困难不养成这些坏的习惯。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买一个东西,其实那东西不一定需要,小朋友买玩具,玩几下又要买新的,就在那里给我妈妈吵。吵吵吵,我妈什么反应都没有,继续看她的书,连看我都不看我。可能是我母亲以前看过《三国演义》,关公看《春秋》,动都不动。结果我看我在那吵都没用,这个时候不使出一些绝招不行了,我就开始在地上滚了,在那哭,滚滚滚。结果滚了十几分钟,我妈妈连动都没有动,继续看她的书,那个要有定力的。十几分钟之后,我突然开悟了,冬天的地还是挺凉的,再来,其实打滚也满累的,还是起来休息一下。一爬起来,我妈妈还是不动,继续看她的书。你不要孩子站起来了,你还看他一下,「怎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不答应你!」你还给他回这句话,这个孩子心里想,「下次再见分晓,我再去想办法跟妳拼!」母亲一点都不回应,让我们这个当儿子的觉得自讨没趣。既然这么累都没有用,那就乖乖的,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好了。人又不是吃饱撑着,每天在那儿没事干,在那儿翻来覆去的。

  所以,只要是错误的,原则绝对守住,孩子以后就不会造次,不会乱胡闹了。他不会用胡闹的方式去威胁父母,他以后也不会这样去对待别人。女孩子假如对待先生胡搅蛮缠,一哭二闹三上吊,根源在哪?可能根源就是小时候就用这种手段在跟父母威胁的。现在很多爸爸妈妈,「这个女儿脾气这么大,赶快把她嫁掉」,这么做是很没有职业道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女儿教好之后再把她嫁出去,不然会伤阴德。所以现在不是急着要结婚,没有好的德行,不要再去伤害任何的人。现在不是急着要找、要娶太太,要嫁先生,首先把德行培养好。要先学《弟子规》,尤其女孩子,学了《弟子规》,还可以用《弟子规》找到好的对象。不然,现在看人不容易,你光听他讲话,现在人口才都很好。我讲得心里有点发虚,告诉大家,我是在台上的时候有祖宗保佑,口才好一点,我下了台,口才是不好的。

  我记得我那时候在学校教书,刚好代课的时候,我教十班,对面是十一班,也是代课的老师,是一位女老师。我跟她开玩笑,我说我们俩是双响炮,为什么?我这边骂完学生,换她那边,「砰砰砰」,挺有默契的。我看她年龄比我小,也不是当过正式老师,经验也比较不足,面对六年级的大男生,都比她高一个头,我就觉得她压力挺大的,我就常常过去鼓励她。你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有男朋友了,我都是先观察好这个客观条件,人不要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我都是先跟她的男朋友有一个认识、互动,不要恼害众生,不然你无形当中不知道多少人很痛苦,自己不知道。我常去跟她鼓励,把一些经验跟她交流。后来,学期结束了,因为我带那个班只有四个多月,这个班又有「四大天王」,都是在学校挺有名气的。我是紧迫盯人,不敢松懈,这么短的时间得要好好守住这个孩子,跟他们的这段缘分。所以我基本上连办公室都没有去,都在教室里面。连上其它科任课,我都得站在那里,怕这个小孩子翻了天不行。

  后来去吃饭,因为孩子已经毕业,送出去了,我们整个年级的老师一起吃饭。旁边刚好有一个老师,他知道我是跟师长学习的,他就对我讲:「礼旭,你话很少,真的有把你师长的话听进去。」大家觉得我话很少。他这句话才讲完,旁边我那个女同事马上说:「他话可多了!」这个时候大家就要考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常常过去鼓励她,结果她回来是说我话很多。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什么时候才叫到家了?就是你全心全意为他着想,他还不感谢,甚至于他还骂你,他还毁谤你,他还侮辱你,你还能一如往常一样真心去照顾他、关心他,这个才是真正的爱心。所以我们假如觉得有委屈,好好的再把这一句提起来念一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小人乎。君子跟小人在一念之间而已。刚刚跟大家讲到的就是己所不欲,应该先把自己的德行提升,能够去造福他人,能够去把一个家庭经营好,首先还是德。

  女子现在观察、找对象,用经典去交往特别好,妳就赶紧把《弟子规》介绍给他,他一看,「都什么时代了,看这个干什么?」那妳就马上逃过一劫。连圣人的经典都不学的人,绝对没有智慧。假如他说,「这个书太好了,人就是要有德」,这样妳跟不跟他交往?还要再观察,现在讲表面话的人太多了,这个时候还得观察。等到他说,「你看这些经典,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提醒到我」,那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这个人学的东西是会落实在他的生活工作的。这样子还不够保险,最好到他们家去打听一下,叫「娶妻要看丈母娘,买牛要买尾巴长」,这都是经验。娶妻要看丈母娘,就是看他家教怎么样。妳要找对象、要嫁先生的时候,妳要去看看他的家教如何。以前的人都懂,现在的人太冲动了。以前不是看父母,祖宗八代的数据要调出来,孔子的外公不就是这样吗?他祖上的资料都调出来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除了恩威并施之外,第三,我们要「悲智双运」。这个悲字当中,其实对孩子,父母很自然的都有一种亲情的爱,但缺乏一种理智。这个时候爱他,不遵循理智、不遵循道理,很可能变成害他。亲情之间没有用智慧,不只害了孩子,有可能还害了身边这些亲人。

  比方说夫妻恩爱,要表现在成就彼此的德行上。不能夫妻恩爱变成她很挂心、很贪着这种情感,最后愈来愈执着,执着到一刻都不能离开你。请问这是不是很好的去爱对方?不是,让对方愈来愈执着了,这不是爱。要让对方愈来愈有德行,愈来愈有智慧,这个才是爱。在台湾曾经发生一件事情,就是一对夫妻很好,一般人看很好,你侬我侬(情意缠绵)。结果先生意外去世了,过没有多久,这个太太因为没有办法忍受没有先生的日子,最后自杀死了。请问大家,她的先生爱不爱她?爱。但是没有智慧,先生对她的爱造成太太坚固的情执。

  大家要了解,人生有一个真相,叫人生是无常的。请问大家,人的寿命有多长?平均寿命七十几岁,可是问题是那叫平均寿命,不是每个人的命。生命应该是在呼吸之间,我们明白到生命是随时会有无常出现的时候,那人与人会珍惜每一刻、每一天,去利益、去成就对方。比方说当父母的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生命会不会无常到来,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让孩子早一天不用依赖我们,他可以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这样的心境去教自己孩子,很小就懂事,就有担当。可是很多妈妈很喜欢听一句话,比方说出去三、五天没有回来,一进门,这些孩子,「妈,没有妳我都活不了(音瞭)了!」妈妈听了高不高兴?真高兴,赶快再去做好吃的。那妈妈这个爱不就形成孩子的依赖了吗?所以真的看得远,爱是考虑到没有我的时候,他也能过得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样去爱他,怎么样去跟他互动?要这么去思考。不然像刚刚那对夫妻,先生对她的那种情爱造成了她往后自杀的根源。为什么?以前的乐变成什么?变成苦,求不得就变苦了。

  悲智双运当中,首先我们要抓到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是「长善救失」。长善当中,善最重要就是善心,就是这颗心,救他的过失。长善心就让我们了解到,成就孩子的这颗善心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根本目的。因为父母、老师假如没有认知到这一点,可能会觉得孩子身体长大了,孩子成绩不错了,都是看到表面而已,没有看到他心地的发展如何。我们挑几个社会现象来思考。比方,请问大家,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的,成绩好不好?大家有没有听过哪个放牛班的孩子因为成绩跳楼自杀?一个都没有。甚至于一些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以后,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父母还搞不清楚,「怎么会是我儿子,怎么会是我女儿?」请问大家,一个人要做这样的行为以前,有没有征兆?有。为什么最亲的父母、身边的人看不到?这个很值得我们思考。什么障住了我们本有的母子连心的天性?小的时候,孩子一有什么状况,父母马上可以感觉得到。

  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到一个大家族去偷金子,他也挺有天分的,好像能够感觉到金子放在哪,真的去给人家偷。拿到金子很高兴,就要走了。可他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个大家族这么多口人,当场就把他抓住了,然后把他拉到衙门去。县太爷就很不能理解,他说:「这大白天,你去偷人家的金子,你难道没有看到旁边有很多人吗?」结果这个小偷说:「有吗?有人吗?我只看到金子而已」。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大家细细去感受,「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人汲汲于名利,汲汲于某种追求的时候,他整个精神统统被它给控制住了,其它的感受能力会愈来愈弱。所以这个欲很厉害。

  比方说虚荣心上来了,只希望孩子成绩给我好,给我得奖,到底孩子痛不痛苦,顾不上了。真的,我们不能体恤到身边人的心,一定是我们的虚荣心愈来愈重。因为柔软的心、感同身受的心是本有的,怎么现在不能用出来?它有障碍。包含夫妻相处也是这样。今天我们虚荣心起来了,常常「妳穿这衣服,让我很没面子」。先生可能就开始拿着太太去跟人家比来比去的,也感受不到太太在这种情况也是很难过的。你说,「妳看人家身材这么苗条,妳赶快去减肥」,「妳看人家都是双眼皮,妳赶快去割双眼皮」。不断的去要求另一半,虚荣心在作祟,那太太就很累了。假如太太常常拿先生去跟人家比,「人家都赚多少钱了,你才赚这一点点」,「人家都买房了」。真的就有一个大学的教授,而且他是那个领域顶尖的,但顶尖的不代表赚很多钱。太太就每天在那里唠叨,「你看人家又赚多少了,你还在这里干吗?」结果她的先生最后受不了,跳楼自杀。太太有没有感觉先生这么痛苦?感觉不到,为什么?被虚荣心障住了,这个东西害死人。今天我们能够保持那一分耐心跟爱心,迟早人的潜力会发挥出来的。不要去比较,为什么?每个人的整个成长、发展是不同的。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态度非常的重要。

  刚刚跟大家举到的,不能只看到一个人的成绩愈来愈好,成绩很稳定,还要看到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这么分析?假如一个人从小的成绩统统都是名列前茅,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得失心是非常重,他输不起。所以父母、老师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要去引导他的心态。成绩好了,不能对人骄傲;成绩不好了,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气馁,要「见人善,即思齐」。成绩好了,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觉得自己高、别人低,要懂得去付出、去帮人,「己有能,勿自私」。假如老师、家长没有这些心理的引导,在这种重视成绩的社会风气,坦白讲,所有的孩子全病了,成绩好的傲慢,成绩不好的自甘堕落。全部都生病了,在成绩当中患得患失,太严重了。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是健康的人格,而不是只有看到成绩。请问大家,哪个成功人士说「我今天成功,就是因为小学三年级我的数学考了九十八分」,有没有?人生,什么是根本,孰轻孰重?是这个健康的人格最重要。他在成绩当中都懂得自我反省,懂得学人之长,他一定有出息的,不用担心。一直逼,逼到最后一定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什么是小利?眼前的分数就是小利。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心灵是不是健康、正确的成长。

  我常常看到,大学联考考完了,高中毕业生从三楼、从四楼就把书包、课本「唰」丢下来,「砰」。记者也没学《弟子规》,尽照这些镜头,这些镜头不要照了。可是我们当老师的比较敏感,每个动作的背后,我们在想孩子是什么心理状况?他对读书厌恶成那个样子,请问他考上大学了,人生一帆风顺了吗?考上大学正是他最需要学习的时候,结果他已经对学习这么样的厌恶了,那他以后能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这么多大学生去读大学,这四年都是玩。他们有一个说法叫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他的心坏了,那些曾经拿到的奖状、奖杯又有多大的意义?而且我们还要想到,孩子不是拿个大学毕业生的证书而已,请问他的人格能不能事业有成,他的心灵能不能组织一个健康、美满的家庭?悲智双运,这个智慧是要看根本,要看得很深远。

  我们冷静去观察一个现象,这一代的孩子读书要逼、逼,上一代的孩子不用逼。上一代的孩子不只读书不用逼,以后他工作,以后他组织家庭,不用让父母操心。而现在的状况是读书操心到工作,工作操心到以后组织家庭,都提心吊胆。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就是这一颗责任心、这一颗孝心、这一颗善心,这个才是根本,它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它也是一个人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根本动力。有责任心了,他的工作跟家庭你也不用担心。我们从这里感觉到,经典「学记」讲的「长善救失」,有很高的智慧,一句话就把教育的根找到,教育孩子、教育学生还有教育我们的员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要从这个根本开始。

  今天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10/5/27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3-0015

  大家早上好!刚刚大家一起唱「礼运大同」,早上唱歌挺好,振奋精神。唱错了,别人唱错了没关系,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别人唱错了没关系,叫宽以待人,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叫那个时候唱不够专心、不够精准。所以时时我们守住这个人生的XY轴坐标,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一个人能扛大任,他的胸襟、他做事的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可能是很小就开始培养,甚至于是从小处就开始培养。人在大事上谨慎,在小事上不谨慎,有没有这个逻辑?没有这个逻辑。「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谨慎的态度,往往是没人在的时候培养出来的,不然他学的学问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功夫了。有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就讲:「上班下班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个样。」这个言语很朴实,讲得很到位,都是时时刻刻「诚于中,形于外」。我们言语都是非常严谨、谨慎,就不容易讲错话。有时候在很重要的场合讲错一句话,可能以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所以人的修养处往往都在细处下手,都在人不注意的地方,我们能够谨慎注意到,才能够真正像「四千五百年」讲的「言忠信,行笃敬」,行为都非常的笃实、诚恳。

  昨天我们听王赠诒教授给我们分享到女德的部分,还有王教授在新疆推展传统文化,他们宝贵的经验。在整个王教授分享的过程当中,我就想到,有一篇我们中国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里面有一段话说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会唱歌的人唱着歌曲,人家就不由自主的跟着他唱,他的歌声可以感染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教学的人,他的整个风范会吸引人,希望能效法学习他,也从事于教育的工作。因为我接触一些小学的老师,他们很用心在教育学生,发现有爱心的老师教出来的小孩,以后当小学老师的比例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一点?你们都没观察到,这么凄惨吗?因为老师的爱心会感动这些学生以他为榜样,所以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样的老师,「其言也」,他的言语,「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一段就提到,善于教学的人在引导学生的时候,他是言语很简约,不会很啰嗦,就能把道理讲清楚,这个达就是讲明白,约而达。因为我们假如讲得很冗长、很啰嗦,又讲不明白,一般人听了会没耐性,听不下去,约而达。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人家不耐烦,首先不能指责别人没有善根,首先反思自己有没有掌握讲话的一个态度、一个方式,这个很重要,约而达。微而臧,这个微就是很能深入道理,这个臧就是能够把道理彰显得很好。「罕譬而喻」,罕譬就是用很少的譬喻就能把道理给大家体会得到,这个喻就是明白。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留心,昨天我们王教授提了很多譬喻,其实那分存心就是让大家能够体会到这个道理。比方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们新疆,比方要到一个观光区,坐车可能要坐很久,几十个小时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沿路上还是一些沙漠,什么人都没有。这个时候你不好好听这个司机的,到时候你就回不了家。所以要听这个司机的,并不是说他的人格比你高、他的地位比你高,不是这个意思,是他要为所有的乘客负责任,这个就彰显了司机是有责任的。相同的,也彰显了为人父母是有责任的,为人丈夫是有责任的,为人子女是有责任的。所以在家从父就是父母有责任把女儿教好。出嫁从夫就代表夫妻在一起,夫妻同体了。但总不能两个人唱的调不一样,一个要往东,一个要往西,请问这个家会怎么样?就无所适从。两个人意见不同,小孩也不知道要听谁的,这个就不妥当了。就是在团体、在家庭当中,一定要有人说了算。团体当中有君臣关系,领导者发号决策,假如每个人都能发号决策,那团体到底会走向哪里去?家如是,团体皆如是。所以家庭当中要「主伴圆融」,主要的决策谁下决定,这个是主,其它的是伴。伴就是可以给予充分的意见,但是总要有人下决定。下决定不是很过瘾,下决定是要负责任的。一个人从小就被引导教育成一个非常有道义的人生态度,有道义的人生态度,他得要对自己所下的决定负完全的责任。他又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都有道义,他是战战兢兢去带领这一个家庭,而不是说「我说了算,挺痛快的」。

  我们得从这几千年来人们的心境去领会。有道义的人,他是很怕人家相信他的,人家相信他了,他不愿意对不起别人对他的信任。为人丈夫如此,为人领导亦如此。这个时代,我们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当过领导的人,要批评领导很轻松,真正自己当过,可能就不会这么批评了。没有结过婚的人,要批评结婚的人很容易,真正自己结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来的时候,他自己还有没有那种耐性、还有没有那种承担都很难讲。诸位学长,你们喜不喜欢你说了算?(一听众答:喜欢。)我们高学长昨天听懂了王教授一句话,叫做「牺牲享受,享受牺牲」,高学长喜欢承担责任,无私无我,乐在其中。承担责任事实上是不轻松的。我从我自己父亲几十年来对家的付出可以深深感觉到,男人,一个家庭扛在他肩上,他是非常不容易的。诸位女同胞,妳们家妳说了算好不好?而且男女的特质确实不同,为什么说「男有分,女有归」?男人,你每天叫他刺绣,每天叫他煮饭,他那个男子气概好像不容易出得来。他的属性,这种阳刚,怎么样让他这种阳刚之气能够充分去发挥,这叫道法自然。女子现在在政治上、在事业上要跟男人比个高下,说实在话,您见过哪个女强人非常happy(快乐)的?诸位学长,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见过哪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说「我实在是人世间最快乐的」,有吗?没有,我们这个时代,谁都是白老鼠,很多思想很混乱,我们也不知道他讲的对不对,就听了,然后就去做了。听了那些道理不是很妥当的,我们做下去以后也会痛苦,因为它不见得能够道法自然。

  女有归,这个归字也显露出女子的特质当中,她的情感还是比较需要有个依靠。可能我讲到这里,底下有女子不大同意了,「我可以不用靠!」谁不用靠?你生出来不用靠父母吗?假如您觉得您不用靠男人了,很好,那您这辈子就可以一心一意完全为整个民族、社会,很好,我也随喜功德。为什么?就好像我认识一位女老师,她今年教书四十多年了。教学生是要非常用心专注。今天要教这么多孩子,还要照顾家庭,容不容易?太困难了。所以这一位女老师是真正全心全意教孩子,没时间结婚,这是她的选择。可是不能选择结了婚之后又去工作,家里又照顾不了,这个就有负面影响出来了。而且家里照顾不好,它的负面影响是这个时代的人类下一代毁了,谁能负这个责任?这是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的。有人就说话了,「我工作很稳,我的孩子也教得不错」,那是妳,不是其它的人。整个世界不能只看妳一个人的感受来决定该怎么做。摆在面前的是什么?是下一代现在乱七八糟,不是只有妳儿子好,妳要看到全局。以前的人懂,随时都顾及整个家族、整个社会民族,以前的人都有这个概念。现在的人自我太重了,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曾经有一次,刚好我们在谈孝道,谈到要引导、启发孩子的孝心,要让他们能够懂得知恩报恩,父母老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孝敬自己的父母。结果有一个女士举手了,她说:「我不用孩子照顾,我有养老金,我有退休金。」诸位学长,她讲的有没有道理?(听众答:有。)你们还点头,有道理,谁家的道理?经典里面哪一句写到这个道理?感觉人就只想「我好不好」,她有没有去想过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我有退休金」,请问其它的老人有没有退休金?但是大家再去细细想想,有退休金叫社会福利,请问大家,现在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出现什么情况?冰岛倒闭,这个国家破产了,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现在都岌岌可危,这些都是社会福利最好的地方。福利真能解决问题吗?人的福报根源在这一颗心地,一个人觉得「奉养父母也不是我的事,是国家的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还会有福报吗?连父母都不会感恩的人,就想着国家有这么好的福利了,他还会有福报吗?所以有时候我们不从心地上、不从根本上去看事情,反而都觉得「挺好的,都有钱可以花,又不用担心,没问题」。你看国家破产了,拿谁的钱来花?下一代子孙,下两代子孙,甚至花到第三代的都有。谁带头的?American(美国)要负的因果很大,整个饮食文化,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他们误导得太严重了。包含好莱坞电影,今天认识,今天晚上就发生关系了。年轻人不懂,看了,好美,那个叫以人行畜生的事情,还美吗?我们懂不懂得判断?

  第一个,社会福利也是从老百姓的钱出来的,接受福利的人有没有感恩,还是视为理所当然?一个人觉得,得到的福是理所当然,他已经快没福了,福就耗得很快。而且我们再细细去分析,今天我们叫孩子不用养我们了,我们自己有退休金,那是让孩子不用来尽这一分孝道了,这不是在让孝道不能传承下去吗?谁来负这个因果责任?诸位学长,我们有没有去跟人家讲过,「以后老了也不要指望孩子养,靠自己就好了」,我们有没有跟别人讲过这样的话?这个话不能乱讲,你在鼓励不要孝顺。所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谨慎,不考虑到流弊,每天在造业我们自己不知道。再来,这一位女士讲,「社会福利,我有退休金就好了,不用孩子照顾」。请问退休金是谁的钱?不就是纳税人缴的钱吗?现在这些孩子不教他孝顺,不教他尊重老人,以后他长大了,他要纳税,他要决定国家这些钱花到哪里去。而我们都没教他孝顺,没教他尊重老人,请问这些社会福利以后会不会减少,会不会被砍掉?会被谁砍掉?会被没受教知恩报恩、没受教孝道的下一代人砍掉。所以「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老祖宗讲的五伦关系是自然的法则,不是谁发明的。这都是纵观整个人的特质,还有整个社会的影响,总结下来几千年不变的真相。今天我们选择了家庭,我们就要把家庭照顾好,不然就不要结婚。结了婚之后,家庭没有照顾好,然后说「我底下员工几百人,我还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第一个,流弊太大。女人都不把孩子养育好、家庭照顾好,这个社会一定乱。当社会乱的时候,请问我们几百个员工、几千个员工有什么意义,那还是光彩吗?其实我们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就是要走向灭亡了,假如再不醒过来,当三十年后、五十年后是灭亡,我们现在所谓的那些光荣又有什么意义?下一代毁了,世界一定是完蛋的。而且,事实上假如我们的家庭没有照顾好,我们的事业看起来很不错,绝对是福报,而不是我们的智慧跟能力,这是绝对真实的状况。为什么?「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她的孩子都教不好,而能够去教好别人的孩子、教好员工,不可能。孩子从小跟着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她影响,都不能给予好的影响,还要给别人好的影响,太困难了。事实上我们很冷静看,现在所谓的事业很成功,很大比例都是自己的福报还有祖先的福报。这个企业团体,跟在他身边的这些主管都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那这个领导者不简单,他是真正能凝聚人心。但是假如他事业做得很大,可是他的员工流动率非常大,那代表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凝聚人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为什么他事业还是很大?那就是他的福报,不是他的智慧跟能力。其实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状况,能真正看清自己相当不容易。

  我们心里想想,今天假如你是老板,有一个员工自杀了,是因为你的关系而自杀,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想不想当老板?我心里想想,五千万、一亿,多少钱我都不要了,不要因为我的关系让一个人死掉。假如我们经营的一个环境反而造成很多在这里工作的人想不开自杀,这种钱我不赚了。为什么?生命不是用钱可以换回来的,这些员工离乡背井到了我们公司里面来,我们要把他照顾好。就好像当一个大学生、当一个研究生从楼上跳下来自杀死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反思吗?我们当父母的人难道还不痛定思痛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吗?可是这些大学生自杀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去回应的?我们麻木了,我们被物欲给麻木了,只看眼前,只看虚荣。有一个官员当场反应,「我们的大学生自杀率又还没有超过美国」。这什么话,这是一个父母官的话吗?这是有把子民放在心上吗?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概念,不是有没有超过平均值的概念,是一个人跳下来之后,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关心爱他的人从此见不到光明。我们是用这个心境去应对,我们处理事情绝对会把根源问题找出来。可是我们现在好像反应很慢,一个现象出来了,吓了大家,「怎么会这样?太伤心了」,保证一个月之后又没了。人之所以麻木,就在于我们现在摆在前面都是功利、以追求物质的享受,而不是道义。

  我们说,出来服务社会是爱这个社会人民,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孩子,不全心全意教导他,然后去爱人民,这根本就不可能是成立的逻辑。《孝经》里面讲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今天我们的亲生骨肉需要我们,我们都能抛得下,我们的爱心已经不存在了,欲望已经驱使我们往功利的人生方向在走了。话说到这里,我怎么觉得我今天讲话好像有点激动,大家多多包涵,可能也没有顾及到大家的面子跟感受。为什么?我感觉这些问题再不痛定思痛,人类已经没法活下去了。人都不像人的时候,上天就要开口了。上天开口很厉害,就会让所有的人了解一个道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上帝开口了,上天开口了,就是所有没有尽到本分的人,都已经没有做到他当人的本分、责任了。我们看所有的动物生下牠的孩子,尤其哺乳类,一般讲高等动物,都是尽心尽力把牠的孩子养育到有能力去生活了,才会让牠离开,这是一种责任。我们教育孩子,有没有把他一生应有的做人做事态度都扎好了根,我们才觉得我们有尽了父母这个责任?所以这几节课我们跟大家一直在探讨「父慈子孝」。

  我好像还想再讲点,老祖宗讲的这个别是很有道理的,别不是分别、不是高下,这个别是分工,互相感激、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师长其实讲得很清楚了,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两个任务,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教育孩子。其实还不止包含教育孩子,包含整个家人的生活、照顾,这个责任远远大过于经济的责任,它影响得非常深远。男子阳刚气,他很适合出去闯荡,担负起经济的责任。而女子因为她又加上怀胎十月,这种同体的感受,我相信怀过孕的女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诸位妈妈是不是这样?这个我就说不上来了,我没有发言权,我是想象的。这种同体的感受,一定是尽心尽力希望把这个孩子给教好。所以母亲生育孩子之后,很自然的去照顾好她的孩子,因为他还没有行为能力。三岁以前,动作,包含是非善恶的判断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培养起来,母亲每天这么细心的照料、呵护、陪伴,所以养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女子的身上。

  诸位女同胞,女有归就是女子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她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男人跟家庭,她的心比较安下来,是不是这个样子?(听众:没什么反应)诸位男士,女子没什么反应,大家知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掌声鼓励,你看我们男学长们都是觉悟的人。就是很自然的,女子情感比较丰富,所以她假如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男人,她的心会很安,女有归。为什么女子都没什么反应?因为找不到可以信任的男人,这个叫恶性循环。怪谁?别怪了,「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男人没有责任心,跟女人也脱离不了关系。假如母亲很会教育孩子,从小都是顶天立地。我们看范仲淹的母亲教育她的孩子,长大之后,肩膀是扛起天下、扛起整个家族的兴衰,不简单。谁教的?母亲教的。当然,诸位学长,我在讲这一段的时候,指的是一般世间的人。李炳南老师说的,「不劝人吃素」,那个不劝人不是说你不讲这些道理,大家要会听。那个不劝人就是,你不要指着人家,「你吃素、吃素,不吃素你完蛋了」,不是这个样子的。你当然讲道理,讲讲讲,人家能接受的人接受,不能接受,你也不要给人家压力,是这个意思。

  这个都是对缘分要看得清楚,缘分是强求不得的,得水到渠成。你现在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人家工作好好的,「来跟我们做,辞掉工作」。结果人家一辞,父母睡不着觉,家里的人每天在那里担心,最后来找你,你怎么办?这个都包含在「人皆好为人师」,这都没有设身处地考虑整个客观的状况。

  我怎么讲这来了?我刚刚是讲到什么?就是讲到这个归字。女子的整个特质,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男子,有一个家庭,她反而很能安心的去尽心尽力付出,为这个家,为这个家族。其实当她为家、为家族的时候,就是为社会贡献。每个家的孩子都好了,这个社会哪有不安定的道理?「正家则天下定矣」,每个家都好了,天下就安定了。前天有一位长者就说,「孔子怎么骂女人?」不是这么讲,「孔子怎么好像不喜欢女人?」这么讲好像也很奇怪。大家知道是哪一句吗?那个抽签怎么没有了?你们都答得很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我们现在抽一个人出来,人家问你,孔子怎么不喜欢女人?你怎么回答?Hello(你好),这是刚好有一个典故,《论语》里面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大家知道《孟子》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以还没抽以前,大家紧不紧张?紧张,那就要赶快把这个心调整一下。有没有人心里想,「赶快抽到我,不要抽到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牺牲奉献的精神」,有没有人是这么想的?那就不简单,功夫很好。当然,我也不能让大家做君子,我自己做小人。有没有人要跟大家说一说?叶学长。因为好像变成我抽你们,变我小人。

  叶学长:老师、各位学长好,事实上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举手也满好的,给自己一个机会我就会记得。女子是不是讲女仆,小人是不是指男仆?因为他们没有受教育,相对没有受教育,所以这样的人我们相处要更谨慎,就难跟他相处。是不是另外一个解释是说,女子与小人泛指就是没有道德学问的人?

  蔡老师:这个时代讲这些问题特别不容易,刚刚叶学长讲到的,女子与小人有一个讲法,女子是指女仆,小人是指男仆。为难养也,可能意思是说,这些仆人懂的人生道理比较少。换另外一个角度讲,他懂的比较少,我们当领导的人、当主人的人,也要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这个也是积阴德。有一个长者,他请了几个保姆,这些保姆都是十几岁就到他们家里来帮忙,他都把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好的教育她们,最后年龄适婚了,出嫁都嫁到很好的人家。因为在他们家懂事了,嫁出去。我们心里想,「嫁出去,少个工作的人了」,这个就是私心。嫁出去了,很好,她有个好人家了,这个就是能够有公心来付出。他们家保姆好几个,都是他们调教完之后出嫁的,这个就是积阴德了。「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个慈里面也就包含了爱心,教育她们。这是一个说法。

  其实这一段话讲到这里,应该再把后面那一段话要接着念出来会比较妥当。我们有时候引经据典不能断章取义,得要整个讲下来,下一句叫「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我刚刚说这些道理不好讲,是因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自我比较强,好恶很重。只要我们是男人,讲男人不好,心里就难受。只要我们是女人,讲女人不好,心里就过不去。好恶很严重。应该是说,我们是男人,讲我们男人哪里不好,我们赶紧好好来改过,提升男人,而不是起了好恶跟瞋恚心,那就没办法长学问了。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有所忿懥,不得其正。

  大家看,这个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可是孔子又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色」。请问这一句是讲男人还是讲女人?讲男人,男人要反省;讲女人,女人要反省,这样才对。圣人、夫子不就是要让我们进步的吗?怎么挑这一句出来,看孔夫子不顺眼?这个就太不理智了。人要进步,最重要的是,要知过、改过,才能进步。「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是讲男子特别容易犯的问题。当然,「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男女都一样。少之时,血气未定,应该比较是指男子这个现象。

  我们看女子与小人,我们在解每一句经句的时候,「依义不依语」,依它的意义,不是依言语跟文字。我们不要锁在「这个字就是指我」,不要执着在文字上面。比方说,我们看《德育故事》里面,郑濂他们家一千口人,皇帝颁给他「天下第一家」,然后顺便拿了两颗水梨,让郑濂拿回家族去,看看他怎么分这两颗水梨给一千个人吃。他很公平,两颗水梨打碎,让汁渗透到那个大水缸,每个人舀一碗吃,他的修养不简单。可是皇帝问他怎么把一千个人治好,他说「不听妇言」。诸位女同胞,你们还相信郑濂的话吗?人要提升道德学问,好恶心不放下,很难。但是妇言,文字是「妇女的话」,这是表面的文字。更深的义理在哪里?更深的义理就是自私自利,只有私心,不能为大局着想的人的话,这个就是道理。我们男人假如心胸都很狭隘,只想自己,那「不听妇言」就是指我们了。以前男人强调的是要大丈夫有大的格局,不能小家子气。假如女子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她很难大局为重,所以养女儿比养儿子还困难。我们客观来讲,您觉得男人肚量大还是女人肚量大?(女学员答:男人。)女子讲的,那我们比较没那么大压力。那不就对了吗?这是讲一个客观状况,不是对谁有意见。既然是一个客观状况,我们当然要去改善、去突破。

  女人难养、难教育,为什么?第一个,你要把她的小心眼转过来。第二个,她以后是妈妈,以后是太太,对这个社会影响太大了,你不能不把她教好。所以这个「难养」里面还包含「太重要了,太不容易了」,要把她养好。假如是转变习性,那就不容易了。那个小心眼在哪里体现出来?孔子举了这个状况,跟她很亲密了,近,关系很熟了,她恭敬的态度就没了,「讨厌!」她的尊重度就愈来愈低,就比较没有那个庄严了,就有时候不知规矩,发号施令,可能就乱了。可是这个时候你一警觉到,还是保持距离好,你一不理她,她就埋怨你了,私底下就骂,「当初对我这样,现在还变成这个样子」,就开始埋怨了。这个是在叙述女子心胸狭窄会出现的情况。

  我们诸位男士现在对照一下,我们有没有跟领导,还是跟朋友熟了以后就不恭敬了?就这样很随便,讲话都挖苦别人了?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人家觉得我们会惹事,跟我们保持距离了,我们又在那里骂,「想当年,不是因为我,怎么样怎么样,现在还不理我!」这个是远之则怨。我再考虑一下讲得够不够圆融,不然可能待会下台来很多人都不理我了。所以对圣人的这些提醒、教诲我们要好好珍惜,不然我们还在那误会,还在那曲解,还在那批评,那真的是「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这句话跟大家讲过了吗?五不祥。有人说没有,正常,因为还没讲二十一次。我们话又说回来了,从这里刚刚跟大家探讨的就可以了解到,这个词是教育孩子、教育子女,教育男孩、女孩,而且教女孩比男孩还难,还重要。诸位学长,您是生女儿的请举手,请放下。恭喜你们,天下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女人家操之大半」,而且要从小扎好基础。大家要相信,出一个范仲淹,那一个地区就安定下来了,那个功德无量。而范仲淹是女子教出来的,是妈妈教出来的。

  之前跟大家沟通到父慈子孝这个教育,慈表现在对孩子要有信心。再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悲智双运。悲智双运当中第一个重点,我们说「君子务本」,教育的本在长善救失,长这个善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长他的善,他就增恶,没有说人这一天没进步也没退步,不可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先入为主,你不把对的教给他,他可能就学到错的。对小孩的教育,很强调仁爱心的培养,节俭态度的培养。假如父母不做出仁爱的行为,孩子每天看电视,可能学到的都是负面的。有一个孩子,一、二岁的时候看电影,看到杀戮的场面,流眼泪;过了二、三年,父亲又不经意看了一下,孩子看到杀戮了,还是有点不敢看;可是再过一、二年,孩子再看杀戮的,是边看边喊「杀、杀、杀」。孩子的心每天都在变化,我们是把他引到哪里去?所以长善,同时也在救他的失。我们有明白到这颗善心才是教育的核心点的时候,就会有敏感度。比方说,我们现在做这个动作对孩子是什么影响?我们说这一句话又给孩子什么影响?我们能有这个敏感度,就能掌握好很多教育的机会点。

  比方我们是当父母的,今天孩子考了一百分,拿考卷回来,是不是教育他的机会?是,他考一百分,我们会怎么跟他讲?「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那他就觉得考一百分很了不得,他长的是傲慢。所以大家有没有留心到,成绩好的人大部分都傲慢?他就是在无形当中那个氛围,他就觉得考成绩好,就是我比较高,人家比较低了。他什么时候形成这个态度?就是在父母跟老师应该引导他对的态度的时候没引导,他就长错误的。所以现在的现象是成绩好傲慢,学历高傲慢,长得漂亮也傲慢,身高高也傲慢。我也是在这个社会成长,挺不容易的,小时候我又长得不高,初一的时候还一百五十几公分,还挺矮的,每天在那里给我妈妈说:「妈,我怎么这么矮?」因为我妈妈也不高。你看不懂事,还让妈妈觉得有压力了。我们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是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还是错误的?我们当父母、老师的要有这个敏感度。今天当老师的,考卷发下去,成绩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老师讲,「同学们,不是考试结束了,考试才刚开始,随时都有考试。今天你假如考了一百分,你就觉得『都是我自己的功劳』,你已经考不及格了,你已经长傲慢心了。我们要了解,考一百分,那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很多人的帮助,是你那一科老师辛勤的付出,你要感激他们!」所以他成绩好,他是觉得这个光荣要感激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长的是感恩的心,而不是长傲慢的心。

  他有能力了,我们引导他是「己有能,勿自私」,「我们有这些好的知识、好的能力了,应该主动的去帮助同学,他们有需要」。这个时候他不只没有傲慢,他还能够体恤成绩不好的人,扩宽他的心量,很可能他就懂得好好照顾他隔壁的同学,而不是瞧不起,「他分数比我低」。包含引导孩子自我检讨,「今天你成绩不好,你能够真正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来。是不是粗心了?是不是临时抱佛脚了?是不是没有主动去问老师,问这些懂的同学?是不是没有去好好学习人家读书的态度?『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他就能够在这一次考试当中,找到他可以提升的部分。「过能改,归于无」,你下一次考试不能再重复同样的错误了。假如我们是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成绩,那我们的成绩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因为犯的错误下一次不会再犯。这个心态会成就孩子一生对事的态度,成绩只是他一次的表现而已,不见得能够影响他的一辈子。这个都是在这些机会点当中去长善、去救失,我们长辈都有这个敏感度,就能掌握好每一个机缘。这个是跟大家讲的务本,长这个善心。

  第二个,教育孩子的时候很谨慎,「慎于始」。因为习惯成自然,坏习惯养成就不好改了。第一次出现状况能够纠正、能够警惕,可能他一辈子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曾经听一个企业家讲到,他的女儿常常看电视看到不吃饭。夫妻一看,不能让她这个坏习惯养成,继续这个样子,所以夫妻两个就商量,「今天我们一起吃饭,把东西都吃完,不要留给她了。她每一次拖拖拉拉的,看完电视才来吃饭,都有得吃,她就继续放任下去了」。所以夫妻两个先讨论好,今天都吃完,冰箱也不放东西,让她也没东西可以吃了。讨论好了,就真的叫了一下女儿,女儿没有回应,两个人就全部把它吃光。结果等看完电视,女儿过来,一看桌子上干干净净的,又去开冰箱,也没东西可以吃,然后就看着她妈妈,叫了几声「妈……」,是撒娇的声音。她妈妈看看先生,这个时候先生要以非常坚定的眼神告诉自己的太太,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时候忍不住,就前功尽弃了。教训孩子的时候,有时候该忍下心来还是得忍。这个妈妈看完先生,先生很坚定,接着就跟他女儿讲:「明天早上就有饭吃了。」晚餐没有来吃,明天早上就有饭吃了。

  当天就去睡觉了。结果这个妈妈其实也不怎么睡得着,在心里想「女儿还在饿肚子」,在那里翻来翻去。突然女儿敲门了,走进他们的房间,露出很可怜的样子,她说,「妈,我快饿死了」。结果她妈妈一听到,有一个冲动,要爬起来煮饭、煮东西了。突然要爬起来的时候,她先生的手握着他太太的手,在棉被里面抓住她,hold on(坚持住),意思就是,面对敌人的时候绝不能手软。谁是敌人?女儿的坏习惯是敌人。这个时候你不狠下心来,问题不能解决。尤其坏习惯就好像人身体长病一样,愈早处理,对身体的危害愈小;愈晚处理,危害愈大,难度愈高。所以慎于始,及早教育很重要。她先生也是事前做好沟通,做了很多心理建设,手给她拉下来,她太太就没有起来了,然后太太就跟女儿讲,「明天很快就到了」。孩子看没反应,就出去了。结果凌晨差不多三、四点左右,这个妈妈也睡不着觉了,就先走出来,想先准备早餐给她吃了。要进厨房,还没开灯,恍惚感觉厨房里面好像有人在那儿晃、在那儿动。仔细一瞧,是她女儿,她女儿饿得睡不着觉,已经拿着锅铲在厨房里面等她妈妈了。可能这个女儿心里想,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餐不能再放过了」。她警觉到了,以后就不会再这么放肆了。这个是慎于始。

  慎于始其实包含孩子第一次说谎、第一次偷东西、第一次没带作业、第一次迟到,这些种种不好呈现出来了,我们有没有抓住机会点,让他得到教训,以后不会再犯?这个都是慎于始,很重要的。包含之前也跟大家讲的,不只对孩子是慎于始。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他的母亲杜太后抓住了这个最好的机会点,不只教育了赵匡胤,也教育了所有宋朝往后的皇帝。谁不知道杜太后当着儿子登基的时候,给他非常严肃的教诲,你好好做还好,你做不好,比平民百姓还不如,还要被人民推翻掉!那孩子就记一辈子了。尤其那个时间点,当皇帝登基,高兴得不得了,得意忘形怎么办?这个都是很有睿智的。包含陶侃的母亲,儿子当官,拿了一些鱼罐头回来,这个母亲马上就把它退回去了说,你当官的人,还拿着这些公家的东西来送给母亲,这是不妥当的,哪怕你是用钱买的,应该都要避嫌。

  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10/6/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3-0016

  大家早上好!我们之前跟大家谈到父母慈爱孩子,应该如何把孩子教育好。一开始我们有提到,首先父母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其实父母也好,当老师的也好,当领导的以至于是长辈的身分,面对晚辈、面对学生,都应该有相同的心境,照顾好孩子,教育好下一代。所以君、亲、师事实上是相通的,这三个内在的精神,事实上是一个领导者应该把角色扮演好,要尽他的本分,不止要做到君,还要做到亲,有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下属的存心。也要做到师,能适时的给予下属一些思想上,以至于是生活、家庭、处事上的这些重要的引导。

  我们之前讲到,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从另外的角色,我们假如从事教育工作,我们自己有没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不然我们给孩子误导了,就像故事讲的,要掉到十九层地狱去。相同的,我们当领导,我们自己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成年以后,在公司工作的时间会很长,所以下属受领导的影响也会很大。以前在古代,一般都是官员来领导老百姓,所以官员都叫父母官。假如这一方的人民思想出了问题,社会风气不好,这个领导者是有责任的。就像在离我们不远,应该是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发生孩子杀父亲。我看清朝可能就是这一起了,震惊全国。那个地方的地方官撤职查办,总督、巡抚记过处分,都要负连带责任。甚至于是那一座城墙去掉一个角,让他整个县的人都要记住这个耻辱,这个县居然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人。从这个处理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当官的人是确确实实要做到父母的责任,去教育好老百姓。所以在经典当中有提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现在社会大众偏离伦理道德了,领导者有责任,官员有责任,没有教好。尤其最直接的教育部门也要负更大的责任,你在教育人民。上失其道,上梁不正,下梁当然会歪了。

  这个其实用在家庭里面,上失其道,我们当父母的没有教好,所以现在的孩子情况比较多。在企业里面,假如领导者的思想观念行为偏颇,也会上失其道,底下的人会学歪、学错。所以为什么现在都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谁带头染?领导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为什么我们几千年来把君、亲、师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在一般的祠堂立的牌子叫「天、地、君、亲、师」。这三个角色跟天地并列,代表期许这三个角色要能真正做出天地的无私,去爱人,去尽他的道义、本分。所以我们虽然现在是在谈父子关系,事实上它可以延伸到君臣的关系、师生的关系。因为孔老夫子说「举一」要怎么样?你假如学一样就只会固着在这个角度上,不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么学就好像学知识一样,就学呆了。要用心去体会,要提升我们自己的悟性。我们就观照我们在扮演君、亲、师三个角色,我们是不是有正确的思想,是不是现在有一些人来问我们一些问题,我们还似是而非答不出来?假如有答不出来的,那要赶紧去搞清楚。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来问你这些观念,学生来问你这些观念?人能够很勇猛的、很精进不懈的提升自己,他是真正把责任放在心上,他是真正提起了慈悲的心。一个人学习提升自己还得要别人催、别人推,根源还是慈悲心不够,我们那个慈悲心叫露水道心,有没有?有,可是时间很短。露水出来多久?很短的时间它就蒸发掉了。为什么会很短?习气一上来,慈悲心就不见了。所以总得要清楚明白我们自己的不足在哪,不可自欺。

  第二个,当父母的要有很正确的心态。首先,要有责任心。对家庭,对上,要敬老、尊老;对中,要和家族;对下,要养育好儿女。这是我们的责任,所谓恩义、情义、道义的态度,这是责任心。而且,孩子不单是属于家庭的,他也是属于整个社会,甚至于是我们整个民族。夫妻的结合,为什么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这很有道理。一拜天地就是代表夫妻的结合,养育好下一代是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这个心境我们也要能体会到。孩子是社会的、是民族的,假如您的心境更大一点,是宇宙的。心境不同,教育孩子的格局就不同。今天假如是换作当老师的人,他也要有这样的责任心。这个孩子以后在家庭当中能不能过着幸福的日子,扮演好他的本分?这是我们当老师要思考的。假如当老师的人心态只是「他下一次考试考好就好了」,他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但是你不能怪这些老师,为什么?这些思考、这些心态,他们在师范学院有教、有强调吗?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断了二、三代了,假如要把责任一直追溯上去,可能没完没了。儿子说:「爸,你怎么没教我?」爸爸说:「找你爷爷去。」去找爷爷,「爷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没有教我们?」爷爷说:「找曾祖父去。」然后就三个人站在坟前。怎么办?你现在「老师怎么没学好?」老师说:「师范学院没教。」去找师范学院,「师范学院你为什么不教?」「教材没有编」。再上去,「教育部你干什么?」「我从小也没学」。找他爸爸去吗?算了,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不要让这个悲剧继续下去才重要。

  所以当老师的心态,有没有想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幸福?我们应该教他什么?有没有想到孩子是社会、是民族未来的栋梁?一般像我们在台湾,小学的老师吃整个国家的俸禄,假如我们没有尽心尽力,那对不起所有的百姓。为什么?领的是老百姓捐的税,你得为这个地方的人负责任。所以公务员要注意,不认真,欠债欠多少人?在台湾还好一点,二千三百万人,在大陆就很惨,十几亿人,这个做牛做马都不知道要做多久才还得了。人明白因果就不会干这种傻事了。他就不懂,还觉得「贪了点钱,我可真聪明」,这个叫小人冤枉作小人。社会大众信任我们这些公务员,我们就应该要对得起才对。这个是一个当老师的心态。当领导的,有没有这样的心态?不只是把员工当作帮我生产赚钱的机器,他是个人,他是我的亲人,我要给他幸福。那心态完全不同了。资本主义不知不觉思考就是赚到钱,就是生产模式。那个思惟模式就把人当作你生产当中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不能用了,换一个再来,继续生产。但人是不是生产当中的一个东西?不是这个逻辑。

  按照整个古圣先贤的教诲,人是透过工作来提升他的灵性,来服务大众,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所以我们看到古代这些读书人去当官,他是要立身行道,不断提升自己的,愈老愈有智慧,对社会的贡献愈大。可是在资本系统的思考里面就是,这个人五十五岁、六十岁,不行了,退下来。这些概念不是很妥当,有一句话叫,你要把人当人看,你不能把人当物品去使用。今天假如把人就当作生产的一个工具,那能不有劳资冲突,能不有劳资对立吗?根源上还得要回到君、亲、师三种角色的心态上,才能解决问题。调那些制度,次要的,人的修养、人的存心才是根本点。之前跟大家讲到富士康已经十一个员工跳楼了,假如这个领导者想到「我的员工还有家庭,我的员工还有父母」,一个、二个他都觉得很不安。好像是第十一个员工跳楼了他才出来讲话,我就不知道前面七、八个员工跳楼的时候他是怎么看这个事情的。我们人生福气愈大,往往对社会的责任也是跟着大。我们不能享那个福,不尽那个本分、义务、道义。所谓名副其实,这么多人信任我们,这么多人在我们的公司里面工作,我们好好照顾他,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我印象当中有一位企业家,他的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难道我们做企业的人,缴了那些税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吗?假如这些年轻的员工到我们公司来,变得会赌博,变得会纵欲,变得会拿回扣,变得都不关心家里、不孝顺,变得乱搞男女关系,变成一个废人了,那我们叫做对国家有贡献吗?这个就是有没有把社会、国家放在心上,还是只有想着我能赚多少钱,至于这些人变成怎么样,反正还有人来工作,我管他干什么?这些心态都不对了。这企业家更难得在哪里?他说,国家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一大堆,这是国家很大很大的担忧。企业家发动,「我来办传统文化讲座,让这些大学生首先建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心态」。他思想心态好了,他的福气就来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可是这些大学生一毕业,他又没有很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又找不到工作,就开始怨天尤人,甚至于犯法什么的,社会就动乱。他们这么一带动,好多企业家都免费给这些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帮助,给他们好的教育,还教他们技能。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这样无私的去照顾这些大学生,大学生感觉到他的这一分无私的爱,好几个就留在他的公司做事,不到二、三年都成为他重要的骨干。他本来没有想要把这些人留下来,只是为了不要让他们人生整个迷茫掉。反而他用道义面对这些孩子,这些年轻人也是深深记得他的恩德,记得他公司给他的帮助。我们从君、亲、师这三个角色来体会这些道理,都能给我们得到很多的启示。

  刚刚这一句说,「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就是现在孩子出状况、学生出状况、员工出状况了,我们一了解,都是没有人教的关系、缺乏爱的问题。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哪有说找到他们的毛病了,反而觉得自己很厉害,甚至是拿他们来批判,去骂,一点意义都没有。没有这个行为,反而是很怜悯这些人。除了父母在教育孩子当中有责任心,还要常常有反省的心。为什么要反省?父母就像大树的根,孩子就像果实一样。果实酸了,一定是根出了问题,不能说果实不好,它总有源头。当父母的人,孩子一出状况了,都能这样去反思,那很多家庭出现的一些状况,就能够很好的去化解,不会愈来愈严重。所谓化危机为转机,根源还在父母的心态。反省,「各自责,天清地宁」。可是假如不反省,是指责,那就麻烦了。可能孩子出了点状况,夫妻就吵个没完,都是责怪对方的问题,甚至还怪孩子,甚至于说不认他这个孩子,那就麻烦了,就都没有反省的态度了。所以果子酸了,一定要反省是根本出了问题,是我们当父母的人首先要负责。父母有这种深刻反省的心,反省、惭愧是性德,才能感人。

  有一个父亲,他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传统文化,他就对他两个儿子说到:「以前爸爸哪里不对,做得不好,没有把你们教育好,是爸爸的错。」非常真诚的给他的孩子讲,他的孩子那个时候行为都已经比较偏颇,都二十几岁了。讲完了,他说:「爸爸重新来学,重新来改。」后来他爸爸确实是学得很认真,自己转变得也很大。一家人血浓于水,就感觉到了,后来他两个儿子的行为也转过来了。其实说实在,人都不愿意活得没意义,人也不想糟蹋自己,只要父母长辈带动,这个家庭氛围风气就能转。这个父亲,我是亲自见到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9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