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讲记二十二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殊胜、最巧妙的办法,你就肯努力不懈去修学。根性利的,二、三年之间,贪瞋痴就断了,那就明心见性了。这种人古人有,不是没有。诸位看看《禅宗语录》,二、三年开悟的人,有,不过不多就是,这是根利的;二、三十年开悟的人,非常之多。可见得这个事情只怕功夫不深,不怕不开悟,开悟就是见性。

  所以六祖劝我们,『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下面这几句话是劝勉我们的话,这一部经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必说了,为什么?『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金刚经》里面有五番较量功德。的确念《金刚经》的人很多,了解《金刚经》大意的人不多。何以见得?如果真正了解《金刚经》的经义,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会变的。因为他晓得在这一生当中,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少的财富会去修无量无边称性的功德。真正了解金刚般若大意的人,决定没有贪念、决定不愚痴、决定没有瞋恚嫉妒,这是了解经义的人。

  如果还有这些烦恼时时现前的话,我们可以说他虽然把《金刚经》念得很熟,像我过去一个老朋友,他念得真熟,一部《金刚经》从头到尾一遍背下来只要十三分钟。我问他,你念了多久了,十三分钟把这一部经背下来,一字没错?他说我念了三十年了。我说那难怪。可是怎么样?我的瞋恚心很重,如果人家要对不起我,我就一心要想报复。他来问我,法师,我怎么办?我说你慢慢来。这就是什么?背得虽然很熟,像他这样熟的人不多,我还没见到第二个,但是他由于烦恼太重了,就是瞋恚心太重了,报复的心太强了,障碍了他见性。这就是虽念而不能够明了经中大意,这是不能见性。所以诸位要晓得,持诵还得要通达,要通达教理、要通达教义。

  这就是像《华严》里面所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这个智是什么?世间的聪明智慧。世间聪明智慧再大的人,他没有办法了解经中的义趣。为什么?诸位一定要晓得,所谓世智辩聪,这个世间的聪明才智,他离不了心意识;换句话说,他离不开分别执着,这一种智慧就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前面讲过要离心意识,是从我们真如本性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般若智慧,这样才能见性,这样才真正能够通达金刚般若的大意,而把《金刚经》的大意、把《金刚经》的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融成一体。

  下面几句话说,『此法门是最上乘』,「此法门」是讲金刚般若这一个法门,这个法门是最上乘法。实在说法门没有高下,高下在乎人心。大经里面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六祖大师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无论他说哪一个法门都是最上乘。如果是一个迷惑颠倒业障深重之人他来念《金刚经》,也是死在文句之下,与世间凡书无异,连小乘也够不上,这一点诸位要明了。所以东西到六祖手上,那当然是最上乘。是『为大智人说』,最上乘的法唯有「大智人」,唯有上上乘人,才能够接受,才能够理解。『小根小智』人要是听了,『心生不信』,为什么?下面大师举了个比喻说:

  【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

  『阎浮提』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一句话是梵语。

  【城邑聚落。】

  『城邑』就是现在的都市,『聚落』就是村镇。

  【悉皆漂流。】

  这是水灾,雨水要是下得太多了就变成水灾,城市、乡村都被这个水淹没掉了。

  【如漂枣叶。】

  像枣树的叶子被水漂走了。

  【若雨大海。】

  假如这个雨要是落在大海里面,海水怎么样?

  【不增不减。】

  这个比喻就是把大海比作大乘根性的人,比作上上根性的人,把「城邑聚落」比作小智小根之人。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一听就开悟了。他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六祖大师的确他是听人家念《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这个开悟是你自己悟的,不是经给你开悟的。经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引导你自性般若豁然现前,它的功德在此地,所以开悟是『本性自有般若之智』。我们想一想哪一个人没有本性般若之智?这一桩事情,佛与凡夫平等平等,无二无别。为什么佛祖开悟,我们还这样迷惑颠倒?我们要把这个原因找到,要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的自性般若智慧岂不是也现前了吗?现前就是开悟,现前就是成佛。到这个时候,悟了以后:

  【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不必再用文字了。不必再用文字,诸位要晓得,离不离开文字?不离开文字。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我们今天看《大藏经》续藏里面,禅宗的文字几乎占了全部藏经三分之一,它不立文字,它的文字比谁都多,这怎么讲法?不立是心里面没有。要不要?文字是手段,是接引众生的手段,我们要用它来做工具,它不是目的。把它当作工具,把它当作手段,那你尽管去用它,心里面决定不能存着有一个文字在。你心里面要有文字、要有言说,那就是障碍了。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

  下雨了,是不是天上有雨水下来?不是。那雨水从哪里来?

  【元是龙能兴致。】

  这一句话我们今天听起来,问题来了。什么问题?我们今天大家都有点科学常识,知道这雨水是怎么回事情,是因为太阳将地面上的水分蒸发到天空,变成了云彩,这些云彩遇到冷的空气再变成雨点落下来,哪里是龙?如果说佛菩萨有一切智,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还要说是『龙能兴致』吗?关于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佛说法是依二谛而说。我们先看欧阳竟无大师在中山大学所讲的,「以俗说真之佛法谈」。这一篇讲词里面就说得很详细,佛法是随众生的智慧、随众生的程度而说,这叫随俗说。所以可以随俗说。为什么?这真理有的时候到你没有亲证的时候,如果给你说了,你怎么能相信?不相信的时候反而起争执,这一些争执是无谓的。譬如说我们在一百年前,说可以到太空旅行,说我们坐上火箭能够飞到月球,人家一定说你痴人说梦,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个人相信你。所以佛说法必须随那一个时代人的程度,随那个时代人的习俗。如果佛今天说法,必定不是这个语气,这一点我们要晓得。

  何况佛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有一段话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一段经文希望大家要牢牢的记住。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你要说佛说法了,这叫谤佛。所以佛的一切法不能用世间知见去理解,不能用世间范围去范围,不能用世间逻辑去逻辑它。为什么?因为佛所说的,说与无说是一不是二。无说之说,这个是最难懂的一个道理。要到什么时候你才了解?到你无心之心,你就能够理解了,就能够接受。我们如何能够做到无心之心?用无心之心才能够真正的透解如来的圣教。

  所以我们在经里面读到这些鬼神天龙之事,千万不要以今日科学这个观念来否定它,也许科学再进步的时候,发现到真的有这些事情。现在我们说天龙鬼神,你否定,说我们迷信。到一旦有一天真正证实了,果然这些东西存在,以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见到、听到、接触到,到那个时候又觉得这个时代的人愚痴,分明在眼前他不晓得。所以像这些事情的确不能够固执、不能够存有偏见,何况这在佛法里面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明心见性,这个是正法。如果我们把明心见性这个大主题撇开了,在这些鸡毛蒜皮里面去斤斤计较,那大错特错。这些小问题佛无需要把它说清楚,用不着啰嗦,到你明心见性了,这一切事实真相你就全盘了解了,然后你才知道佛说法的善巧,佛的苦口婆心,才能够体会得到。我们再看底下这个比喻,「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

  【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

  承蒙雨水的滋润。

  【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

  这一段比喻底下合起来说。

  【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众生般若之智,就像这个比喻一样,『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

  这个『草木』根性小的,如果要是大雨来的时候,都被大雨破坏了。像这一个大的雨水降下来之后,许多树木都倒塌掉了。

  【不能增长。】

  这就是说明小根不能接受大法。

  【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

  『元』是本来就有的,这个东西不是修德,是天然性德,你本性里头原来具足的『般若之智』。

  【与大智人更无差别。】

  这个『大智人』是讲佛,众生本性里面所具足般若三昧与诸佛菩萨所具足的完全相同、相等,没有差别。

  【因何闻法不自开悟。】

  为什么听这个大法不开悟?这个就有原因,刚才讲了,我们要把原因找出来,要消除。此地说:

  【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

  这是一语道破。『邪见障重』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所知障,『烦恼根深』是佛法里所讲的烦恼障。我们被二障之所障,所以本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

  【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

  道理是一样的。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

  这一句话说得非常之好。

  【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

  所以才显出智慧有大小。

  【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

  小根就是这么来的。追究其根本,所谓『小根』是什么?是迷而不悟,心外求法,这是「小根」。

  【若闻悟顿教。】

  假如他要是『闻悟』,闻是闻法,闻法就开悟了,这是顿教法门,一闻就开悟了。他为什么能开悟?他不执着。

  【不执外修。】

  这个小乘人、迷人他执着,大根性的人他不执着,不执着的人容易开悟,执着愈深,开悟愈难。

  【但于自心常起正见。】

  这是讲不执着外修的人,他的心里面常生智慧。

  【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这是把见性的样子给我们描绘出来。我们可以把这个样子跟自己的心行比较比较,对照一下,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我们还执不执着,我们心里头是起颠倒还是起正见、是生智慧还是起烦恼?如果尘劳烦恼都不染了,这就是自性现前,也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的境界。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这个『般若经』不是狭义的专指《金刚般若》了,而是泛指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说的般若经典。你看看几句话就将佛二十二年所讲的宗旨、纲领全部都提示出来了。『内外不住』,这个「不住」是讲心不住,正是《金刚经》里面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内外不住。外是讲六尘,内是讲根性,是讲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是在内。八识、五十一心所与外面的六尘统统不住。所谓不住就是完全放下,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里,这个叫内外不住。这一住就不自由了,就有障碍。如果能够内外不住,这就得大自在。『去来自由』,隐现无方,无方大用。『去除执心,通达无碍』。人我执、法我执,这是一切执着的根本。《般若经》里面讲三空,人空、法空、空也空,空也不执着,这个才是真正破除执着心了。到这个时候不但是理事无碍,而且是事事无碍,所以说「通达无碍」。我们要是能够这样的修行,就与世尊二十二年所讲的《般若经》宗旨完全相应。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

  这把话说回来了。前面所讲的,在佛法里面讲叫「称性起修,全修即性」,这是修行里面最高的方法,是上上乘人所修的法门。『一切修多罗』,这个「修多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是经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以及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是指什么?是指历代祖师菩萨对于经论的解释、注疏、阐扬、发挥的这些文章,统统包括在里面,这是说这些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