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其它] 种善因得善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22: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昨天我们讲到五十三参前面这三位善友,代表的是三宝。吉祥云比丘代表佛宝,海云比丘代表法宝,妙住比丘代表僧宝。这三位菩萨都是以比丘的身分示现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初入佛门一定要依三宝,也就是我们讲的三皈依。三皈依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真正把这个意思圆圆满满的显示出来,是在《华严》这一段经文之中。从经文上,我们这才明白,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显教、密教,无论是宗门、教下,没有一样是例外的。讲到念佛,所有一切法门都是念佛法门;讲到参禅,所有法门都是参禅法门;讲到持咒,所有法门皆是持咒法门。显示《华严经》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总算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初步的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修学,才达到断疑生信,心地也就踏实了。就自己的根性选择法门,一门深入,这样才能有一个成就。     海云比丘,这是代表法的,三宝里面代表法宝。他所传的法,是法宝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这个法能够贯穿一切法。而在经文的开端,善财童子去参访他,他特别赞叹发菩提心的稀有。关于这一桩事情,我们在经论上也看到不少,也听到不少,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的去思惟、体会发菩提心的殊胜。而在五十三参当中,海云比丘对于发菩提心这一桩事情说得多、说得深刻,让我们知道菩提心确确实实是难得,稀有可贵。所以这一发心,就能够得到诸佛护念,就能够得到诸上善人的赞叹,这个是修学的大根大本。如果不发菩提心,所有一切的修学到最后都是落空。也就是说,都变成了三界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与断惑证真、了生死出三界毫无关系。这是我们学佛想在这一生要有一点成就的人,决定不能不知道。     海云比丘赞叹发菩提心,他说了十一句。这十一句大意是说,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一定有大悲心。由此可知,大悲心就是菩提心的样子,就是菩提心的作用。大悲心所谓的就是要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发心要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怎么可能再给众生添麻烦、添苦难?这是决定不可能的。     世间人,苦难的众生太多太多了。悲心是救护众生的原动力,永远没有疲倦、没有懈怠,把这个工作做得圆圆满满。我们晓得众生的苦恼从那里来的?从那里出生的?说到众生,也就包括了自己。四弘誓愿里面有:‘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己是众生之一,不是众生之外的。由此可知,菩提心一发,是先度自己,再度别人。如果自己连自己都不想得度,我们就要觉悟,没有发菩提心。而许多人没有发菩提心,自己以为发了菩提心,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是真正造成了障碍,为什么呢?如果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发菩提心,他还有发的希望。没有发菩提心,自己以为发了菩提心,换句话说,真正发心,他没有指望。这是我们学佛同学,尤其不能不明了的。看看我们有没有大悲心?我们有没有大慈心?悲是拔苦,慈是予福。慈悲加上一个大,就是用的清净平等心,这就大。拣别不是爱缘慈。爱缘慈,世间人有。我喜欢他,我对他就慈悲;不喜欢他,对他就没有慈悲,这一种慈悲叫爱缘慈悲。经典上还说的有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这个境界一层比一层要高、要殊胜。究竟圆满的才称之为大慈大悲,这是如来与大菩萨们才有的。心地圆满的清净平等,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就是大慈悲心。这里面,我们特别要留意的,首先要帮助自己离苦得乐,这是决定不能够疏忽的。所以一定要把苦乐的根源找到,从根本下手,这才容易,这才能收到效果。所以慈悲是菩提心的相,菩提心有体、有相、有作用。     第三、要发安乐心。希望一切众生能得到安乐。灭除一切众生的苦难,发安乐一切众生心。这一条,实在讲,在布施里面,属于无畏布施。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离开一切恐怖、忧恼。为了息灭一切众生不善的心,你要发饶益心。这个工作当然是非常艰钜的,可是我们不能不做。一切众生不善的心太多了,我们从《百法明门论》里面去看,佛给我们说,一切众生善心所,归纳起来只有十一类;不善的心所,归纳起来,有二十六类。也叫做二十六种根本烦恼,二十六种烦恼。其中最严重的有六条—贪、嗔、痴、慢、疑、恶见,这个疑是对于圣教的怀疑,对于佛法怀疑。尤其是对于净土法门的怀疑,这是最严重的烦恼。恶见,就是很多错误的见解。他的看法,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所以这样才形成了恶念多、善念少。恶的心所有二十六个,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的念头强,善的念头弱。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怎样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这样才能让一切众生得到最丰饶的利益,得到圆满真实的利益。这一条是属于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一愿我们要从那里做起?海云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要帮助众生断恶修善。     再其次要发救护那些怖畏的诸众生,‘发哀愍心’。怜悯这一些常常生活在忧虑恐怖当中的众生。他忧虑的是什么?恐怖的是什么?这个里面有因、有缘、有果、有报,我们都得搞清楚、搞明白。细细的给这一些恐怖的众生叙说清楚,让他们了解前因后果,帮助他们以高度智慧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乃至于自己修学的法门。理明白了,心就安。谚语常讲:‘心安理得’,这就离开恐怖。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理要是不明了,这个心是决定安定不下来的。这个发心,还是属于断烦恼的,所以菩萨这个十一句的开示,就是解释四弘誓愿。发四弘誓愿,就是发菩提心。修行之先,发心是第一,要有怜悯心。     ‘舍离执著障碍法,要发无著心’。这是真正把烦恼彻底断尽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就是生起菩提心。从那里生呢?从不执著。我们晓得,因为执著,才有六道轮回;因为分别,才有十法界;因为妄想,才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差别。这是世尊将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因果,一语道破。这一句话,是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教诲。因此,佛才教给我们,唯有舍离一切执著,你才能出得了三界。不但世法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就是不执著,就是放下,就是舍离。放下、舍离一切分别,你就能出十法界。放下一切种种的妄想,你就圆成佛道。     世尊在经教里面,将整个宇宙人生的现象,可以说言简意赅,为我们讲的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如何修学,如何出离,那都在自己。佛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开示。我们自己有没有成就,在自己的悟入。悟是明白了,入就是契入真实的境界,摆脱三界、六道、十法界,这叫入。所以修行关键,就在不执著。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曾经用二十二年的时间,为大家宣讲般若法门、般若的经论。现在存在中国的《大藏经》里面,《大般若经》份量是最大的一部,总共有六百卷,玄奘大师翻译的。这六百卷《大般若》,二十二年所说,说的是什么?给诸位说,实在讲,就是一切法不可得。你要真正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了,这一部《般若》,你就透,你就明白了。     既然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一切法呢?无住生心。所以一切诸佛菩萨对于宇宙人生一切法的态度,就是无住生心。。一定要发无著心,于一切法都不著,你就得大自在了。这是四弘誓愿里面,烦恼就断尽了。烦恼断尽了,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根本智。然后再去实践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众生种种根性不相同,种种程度不相同,种种行业、习气不相同,决定不是一个法门能够普度的,所以一定要去修学无量法门。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学那么多法门干什么?是为了度众生方便,善巧方便。     成就后得智,也就是我们常讲:‘无所不知’。真正达到无所不知,你才能够恒顺众生,才能够应机说法,才能够广度有情,所以你要‘发广大心’。烦恼断的时候,一定要发广大心,要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     还要发:‘等虚空法界无不往故,你要发无边心。’心虽然发了,要普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但是你得要去,你要是坐在家里发心,不行,没有用处。你要去。去,当然很辛苦。特别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契入一真法界,还没有能入不二法门,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凡夫没有佛菩萨那么真实,可是要接近、相似。因此,我们一定要牺牲自己的享受,牺牲自己的安乐,那个地方有请,立刻就要到那里去,不辞辛劳,不能够贪图享受舒适,这才能行菩萨道。如果那边太苦了、太累了,我就不去了,这不是菩萨道。菩萨道一定是永远不疲不厌,舍己为人。能够舍自己舒适安乐的生活,为帮助别人破迷开悟,为帮助别人离苦得乐,而不辞辛劳,叫你发无边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22: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一切佛,微妙色身。’像经上所讲的, 卢遮那如来,卢舍那如来,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无论是见到正报、依报,种种庄严,心里面决定没有染著,永远是清净的,要‘发无垢心’。无垢就是不染著。这个意思,我们说的再浅显一点,就是在一切殊胜的境缘之中,物境环境、人事环境,见到非常殊胜的,不起贪心,不起嫉妒心。在这个殊胜境界当中,能够保持著见如不见,保持一个平常心,你就不会被污染。如果境界现前,你起心动念,你就被污染。所以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真正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就是无垢心。     ‘观三世法,智无尽故,发清净心。’清净心的作用,就是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清净心也就是《般若经》上所讲的:‘根本智’。用清净心接触外面境界,就无所不知。所以世间人求智慧,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广学多闻就能成就智慧,其实不然。如果没有清净心,广学多闻所得到的,那是佛法里面讲的世智辩聪,反而变成明心见性、修行证果的大障碍,佛家称为八难之一,你遭了难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头说得更好、更明白。他老人家讲的是‘有解无行’,解是你明白、明了,你广学多闻是解。行是什么?行是真正的修持,清净心。换一句话说,没有清净心,你广学多闻,你所得到的是什么?他的结论说:‘增长邪见’,不是增长智慧。由此可知,清净心重要。     平常我们学佛的人,多数都喜欢家里头供佛像。佛像前面一定供香花水果,供一些供品,供灯。再考究一些,有幢幡宝盖这些庄严具。供品当中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供水,在佛菩萨形象面前供一杯水。供水的杯子,最好是用玻璃杯,透明的。因为供这一杯水是表法的意思,就是代表清净心,让你看到这个供水,就要想到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的干净、清净,要像水一样的平等,所以水是代表清净、平等,在所有一切供具当中,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供佛面前供具都是提醒自己的,让自己看到之后,就想到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应该如何去做。花代表修因,果代表我们的希求,我们求果报。灯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它都有意义在里头。我们见到的时候,就会想到,时时刻刻用这些道具来提醒我们自己的正念,这个里面是清净心最重要。     学佛,终极的目标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教是智慧的教育,佛法是智慧的方法,学佛就是学智慧的生活。凡夫天天生活在烦恼之中,学佛的人要学佛菩萨天天生活在高度智慧当中,究竟圆满智慧当中,所以你要‘发大智心’,这才达到究竟圆满。     菩萨在此地,赞叹菩提心的十一句,用大悲心做开端,用大智心做总结,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如果一个人真正发菩提心,他的起心动念,决定是在这个范围当中。如果与这十一句相违背,那就不是菩提心。或者说,我有几条相应,还有几条我做不到。这个说法如何呢?那正如《印光大师文钞》里头有一段公案,诸位查查就晓得了,我是早年看的,有些地方忘记了,人名字忘记了。有一个人写了一封信给印光大师,他是参禅的,参禅的人都喜欢看《五灯会元》。他说《五灯会元》里面讲的一千七百条公案,他差不多统统都参透了,只剩下几条还没有参透。他是非常骄傲,所谓是世间人讲值得骄傲。在印祖面前夸耀。印祖就告诉他,一千七百条公案,你如果有一条参透了,就全部都参透;如果有一条没有参透,你就完全没有参透。这个人也是个聪明人,听到印祖这一句话,这当头一棒,就把他打醒了,他就把禅舍弃掉了,跟印光大师老实念佛,才知道这个不容易。     印祖说的是真话,我们可以用这个道理,来看这十一句。这十一句只要你有一个心发了,这十一条一定具足。可是你说这十一条,我已经做到十条了,还有一条没有做到,你全没做到,你一条都没有。因为每一个心里面,都圆圆满满含摄其余十个心。这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能分。这个十一句,任何一句都是圆满的十一句。所以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任一。你说你有大悲心,这十一种心你都具足;你说你有大慈心,那十种心你也具足;你说你有饶益有情的心,那这十种心也具足,圆满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的修学用功才有下手之处,才不至于把路子搞错了。     现在我们观察佛门里面不少的同修,都是把意思错会了。有个一条、两条的影子,他以为完全具足。莫大的误会,造成的损失不可思议。所以这一次韩馆长启请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大因缘,决定不是偶然的。早年,南部开心法师跟我说了很多遍,希望我好好的把《华严》讲一遍。实在是机缘不成熟,因为常常在国外走动。讲这一部大经,必须要定下来。根据过去我们讲经的经验,这一部经讲圆满,概略的估计最少要三千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一个工程。这一次,我们有一个机会,能在新加坡教学,居住的时间比较长一点,能够安定下来,所以将教学跟《华严》这两个工作,我们一次完成。她的启请也正好是这个时候,时节因缘,也是稀有不可思议。     我们利用这一点的时间,将《华严经》里面,最精采的部分,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来勉励。希望在我们这一生有生之年,短暂的岁月里面,能得到很好的成就。我们这一生就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没有空过,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但是究竟圆满的成就,决定要求生净土;如果不能求生净土,这个成就都不是真实的。因为一堕落六道,轮回的时间太长,三善道、三恶道头出头没,苦不堪言,很可怕的一桩事情,我们一定要能警觉到。放下万缘,老实念佛,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有福德之人。好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你们有没有问题?     问:师父开示,一个修行人,修行最重要的关键是在发菩提心,那这个菩提心就如师父所讲的,要真正落实必须要悟入。师父开示,悟就是要明白。但是现在很多修行人好像对菩提心都没有真正的了解,是不是请师父开示,以比较现代化的意义,因为现代末法修行人,根性都比较差,很多人不容易体会,所以不了解就没有办法真正契入。因此很多修行都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请师父开示。     答:对,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过去我们在台中,李炳老常讲,‘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根据他的观察,他说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两、三个。我们可以说,这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做到一向专念的人非常多。为什么不能往生呢?没有发菩提心,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往生条件不符合。你看《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可见得,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     菩提心要能搞得清楚、讲得明白的人,那确实是不多。说老实话,往生的人他也未必能讲得清楚。他为什么能往生呢?你细心去观察他,你拿《华严经》一对照,他真有;他虽然有,他说不出来。他确实有,就是他做到了,他也不晓得,你叫他讲出来,他不知道。所以蕅益大师《要解》里面讲得好,他真的把这个现象一语道破。他说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心就是无上的菩提心。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十种心,你去观察,他一定都具足。他对于众生有怜悯心;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有不执著的心,他真有。可是你要问他经上这个,他也没有念过这个经;你问他,他也说不出来。仔细观察,不错,他真的统统都有。他确实不染著,他确实对于众生有怜悯心,他确实有慈悲心。     这正是古人在《无量寿经玄义》里面讲的:‘暗合道妙’。暗是不明显,他自自然然跟道就相合、就相应,这是他之所以能往生。说实在话,这个就是心真诚,真诚心里面,自自然然具足一切法。心不真不诚,学也学不来。真诚心里头,本来就具足这一些。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都是自性本具的。所以只要做到真诚、至诚就感通。这个跟 益大师所讲的,完全相应了,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不要看不起那些阿公、阿婆,他也不认识字,也没有听过经,念上半年、一年,人家就能预知时至,不生病,坐著往生,站著往生,道理就在此地。他的心真诚,所以一切法自然具足。不细心的人,观察不出来;细心的人,观察出来,他跟经上字字句句,都能够对得上,这就是暗合道妙。实在也是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面讲的:‘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他这一句话重要。能从真实心中作,没有不成就的,那就是菩提心具足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22: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没有问题?     问:师父刚才开示的,都讲得很清楚了。关键在于真诚,如何达到真诚,如果不能真诚,那怎么办?请师父开示。     答:不能真诚的原因,是对于理没有透彻,对于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理透彻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那他自然就回归到真诚。就跟袁了凡先生一样,一般人听了打妄想,袁了凡为什么跟云谷禅师坐了三天三夜,一个妄念没有呢?在别人讲,不可能的,他为什么能?因为他了解事实真相,知道自己的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打妄想也枉然,干脆就不打了,就这么一点道理。所以如果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搞明白了,他自然放下。所以世尊为什么用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就是说明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总归结,《金刚经》上讲的:‘三心不可得’,能得的是空的。‘万法缘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就是你能得、所得都是空的,总归结到后头—不可得。如果你要是把这个搞清楚,理搞清楚,事搞清楚,你的心怎么会不定?不可得当中求得,那是妄想,不是事实!知道能得、所得都不可得,那干净了,什么妄念都没有了,道理在此地。佛是最透彻的,这个关,众生最难突破,所以用二十二年的时间,专门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妄想呢?你真要透彻了,确确实实一念不生。这样人就永远在禅定当中,行、住、坐、卧都是定。什么叫定?不起一念就是定,就是禅定。禅定并不是天天面壁打坐,一切时、一切处,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禅定。《华严经》上讲的禅定是这一种的,行、住、坐、卧都是禅,每一天忙著度化众生也是禅。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高度艺术的生活。     问:师父,就是看破、放下,心就达到真诚。心不真诚,就是还没有看破,还没有放下。那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是不是也是达到真诚、清净的前方便?     答:致知就是明了事实的真相,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正心就是菩提心现前了。     问:结论就是要达到真诚,就要先看破。     答:一定一定。     问:然后有真诚心,菩提心才发的起来。     答:对!     问:要看破,一定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答:不错!     问: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定要有正法,听闻正法。所以社会里面很多人学佛,也很多人在闻法,但是看起来好像有的没有真正达到像师父所讲的,了解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这个法就像印光大师所讲的,到末法这个时候,已经衰残了。就是唯兴其表,只在表面上的兴盛。那像师父讲的这些所有的佛学讲座,都把这个事实真相讲得很清楚,很多同修听了都非常发心,也很多人在这个地方,能够了解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修学上,真正是做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我们做一位在家居士,大家在平常生活共修里所体会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22: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请示师父,佛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跟其他的宗教、哲学有什么不同?     师父:佛教,我们从名词上就能够了解它的意义。这个名词是梵华合译。佛是梵文,教是中国字,所以佛教两个字,是印度梵文跟中国字合起来的。先要懂得梵文佛是什么意思?梵文佛陀这个名词现在还存在,并没有失传。像外国人翻的音比较正确,budda。而我们中国从前佛也念弗,传久了,大家把这个音变佛了,古时候这个音就是念弗。我们还是这个原音的budda翻过来的。那么随著中国各个地方的方言,所以这个音就差别很大了。实在讲,关系也不大,最重要的是它的意义。这个字里面的含义,是觉悟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     为什么当时翻经的人,不把它的意思翻出来,还要翻个佛、佛陀、佛陀耶?这在翻经,过去他们有个规矩,叫翻经体例,有五种不翻,也就是五种,翻它的音,不翻它的意思。那么佛陀这个名词,在五种不翻,是属于尊重不翻。我们尊重它,所以用音译,不用意译。音译过来之后,再加以解释。但是佛陀里面含的含义,讲智慧,也不是普通的智慧;讲觉悟,也不是我们观念当中那一种觉悟。而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一般人讲无所不知,是这个意思,这个智慧就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而觉呢?是大觉。宇宙人生过去、未来,无所不觉,所以它的含义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与觉悟。教是教育、是教学。那么合起来,佛教两个字就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与一般宗教当然扯不上关系。     问:请示师父,佛法跟其他宗教、学术都有不同。那是不是都适合每一个人来学,如果不学,会不会有什么损失?     师父:如果了解佛法真正的定义,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他是一个追求究竟圆满的智慧与觉悟,达到这个境界,就号称为佛陀。由此可知,佛陀就是一个究竟圆满智慧大觉之人,这么一个称号。世间人无论是古人,无论是今人,无论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无论你是信仰什么样的宗教,问问你要不要求智慧?你想不想觉悟?如果你想求智慧,想觉悟,那这个非学不可。这一门学问教学目的就在此地。所以佛教的教学,超越一切界线,超越种族,超越各种不同的文化,超越国界,超越宗教。正是欧阳竟无先生在民国早年所说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能觉悟,这个世界就太平了,就不会有任何纷争,也不会有任何隔阂。一定是互助合作,稳定的繁荣兴旺,达到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共存共荣、亘助合作。教学的目标在此地。     问:师父,换句话讲,就是说学佛,他也不是在目前的社会上各种学科,或者是各行各业,他们之中有任何隔阂的,每一个人都适合去学,那么再净化他的心,提升道德。那么请问师父,如果是学佛者,每个人学,很普遍。因为每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各有不同,那是不是说每一个人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来修,或者是有没有,以目前来讲,适合大家都能修的一个法门?     师父: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智慧、觉悟,它的深度,它的广度,都是没有边际的,这是经上常讲,无尽无边。那么一切众生确实根性不相同,欲望不一样,有一些人得少就满足了。正如同我们在一般学校求学一样,有一些人念个初中、高中,他就觉得够了,他就不想再读了。有一些人念到大学,拿到学士学位,行了。但是还有一些人不满足,他要继续去拿硕士、拿博士,这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根性、嗜欲都相同。     佛的教学实在讲,他绝不勉强任何一个人。如同一个学校老师不会勉强学生的。学生愿意选什么科系,就让他自己去选择。适合他的兴趣,适合他的嗜好,适合他生活环境,正如同上大学的选科一样。我们现在选科,当然最理想的是随顺他的志愿,如果与志愿不相合的,学的这个东西,学习他就感觉很苦,兴趣就很低。甚至于为了生活,为了前途所必要的,逼不得已而学这个东西,学的时候苦;学成之后,他过日子也苦,甚至于苦一辈子。诸位如果细心观察,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太多太多了。他学的,不是他愿意的,不是他喜欢的;他的工作也不是他喜欢的。但是逼著为了生活,为了养家,非干不可,这是很痛苦的一桩事情。     所以佛法有大、小乘之别,有显密之别。在我们中国,有宗教之别。诸位要听清楚,这个宗教跟世俗宗教的文字是一样的,意思不一样。佛门里面讲宗,专指禅宗;禅宗以外的,称为教下,宗教是这个意思。为什么禅称为宗呢?因为禅著重在宗旨,他的教学方法跟教下的方法完全不同。一般教学一定要有教科书,一定是由浅而深,按部就班。像平常念书,从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循序渐进,这是教。但是禅宗的教学,他把这个完全舍弃。所以禅宗彷佛我们现在讲的天才班,他不需要经过这些次第。天才儿童,是小学、中学、大学都不必念,他就可以念研究所,他真有这个能力。所以禅宗的物件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学不了这个法门。就像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他说宗门叫一步登天,你有本事,你一步就上天了;你没有这个本事,那掉下来就粉身碎骨了,就完了,这个不是普通人能学的。大多数普通人从教,教是循序渐进、由浅而深,一定能得利益,只要你认真按部就班的学,你学一个阶段,得一个阶段的利益。不像宗门,你真成就了,你得的利益是圆满的;你不成就了,你什么都得不到。教下好像爬楼梯,你爬上一层,你就高一级。     但是佛法的教学,刚才说过了,它的宗旨、目标是智慧,是觉悟。换句话说,智慧、觉悟可以应用在这个世间,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任何不同的宗教信仰,只要你有智慧,你就高明。你作生意的人,有圆满的智慧,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商人菩萨。你是个家庭主妇,你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觉悟,你是主妇菩萨,你会把你这个家做成所有家庭的好榜样,你会做得快快乐乐、法喜充满。无论那一个行业,只要学了佛,一定是这个行业顶尖的人物,是这个行业最佳的榜样,这就叫做菩萨。菩萨就是世间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他做出来给你看,把智慧、觉悟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都呈现出高度圆满的智慧,这个是佛教育。所以佛教育超越一切界线,一切众生说实在讲,都应当要学习,它对我们的关系,比其他的教育是密切的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22: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请示师父,在目前这个时代,也有人参禅,也有人修密,也有学教、学净土。那么以师父的看法,就是说参禅,目前来讲,能不能明心见性?修密,能不能够达到即身成佛?学教能不能大开圆解?以目前这个社会的形态来讲。     师父:现代的社会,跟过去不一样;不但不一样,实在是有一百八十度的不一样。生活方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不是一个地区在变,整个世界都在变。前几天,好像上个月,张德声居士剪了一个报纸来给我看,我平常不大看报纸的。这个报纸里面报导的是,美国前面的三位总统,对现在的局势非常感慨,认为政府官员领导人越来越刻薄。美国前三个总统都还在世,时间并不算很长,可见变化之大,令人感慨不已。     古时候,风俗淳 ,人心厚道,修学容易。修学没有别的,就是修定,定才能开慧。所以佛法的课程中心,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大家现在一般看到这个字,把这个意思想得很窄小,这是错误的。都认为讲到戒,就是五戒、十戒,都想到这些戒条,死板板的戒条,这个错了。戒的意思是方法,合理、合情的方法。持戒,用现代话来讲,就是遵守方法,严格的遵守方法,这个叫持戒。唯有守法,他才能得定,心安理得。定才能开智慧,这个是佛教化一切众生基本的理念。你不守方法,你怎么能成就?不可能成就的。成就的标准,这个不是世间学术他们的范围,不是他们的范围。世间学术的范围,是办世间现前事的。顶多是考虑到未来,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百年之后,顶多是想到这个。而佛法修学的范围不一样。它是讲怎么样能够了生死,这个事情大了,世间人没有想到这个事情。     世间有不少的宗教家,发现到确实有轮回存在,古代印度这些宗教家,那不必说了,他们对这个事情,真是了如指掌,太清楚了。在我们中国儒家、道家,有这个思想,知道有轮回这桩事情,说的没有印度人讲得那么多,没有印度人讲得那么详细。近代,在美国、在加拿大,有一些基督教的信徒相信轮回。我们在报纸、杂志里面看到,他们肯定、承认有轮回的事实。换句话说,如何能超越轮回,这在佛法里面讲成就,才算是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不能超越轮回,就不算成就了。虽然修学佛法,你没有结果。超越轮回,才是个结果。这个结果,佛讲了,这是小果,不是大的结果,小的结果,总算是有了结果,超越六道轮回了。     六道轮回怎么形成的?佛在这些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华严经》讲的真是简单、明了。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把这些现象都说清楚了。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的。你只要有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就变现出六道轮回。特别是执著、我执,起心动念就有我,我就自私自利,我就损人利己。他天天有这个念头,这个是贪 痴慢的根,这是烦恼的本。那么现在你参禅也好,你学密也好,你学教也好,你能不能把这个烦恼断掉?当然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根性很利的,用这些方法确确实实能把自己烦恼断掉,分别断掉,执著断掉,妄想断掉,那他成就了。     在从前,真的有这样的人。可是在今天,难了!今天我们这个烦恼、习气,比古人不晓得超过千万倍。古人得一点饮食,得一件衣服,他就很满足了,知足常乐。现在人心不知足,这些法门对他有什么用处呢?所以这个自己要试验,我用参禅的方法,我用持咒的方法,我用研教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把我的贪心断掉,把我的愚痴断掉,把我的 恚、嫉妒断掉?果然有效,那你修这个法门就有用。可是你要知道,要断得彻底、断得究竟,你才能出得了三界。勉强把它伏住,那个不行。你烦恼伏住了,现在心好像是清净,并没有断根。境界现前的时候,还会起心动念,那这个没有用处。真正见思烦恼断尽了,行!     由此可知,现在我们的心,妄念太多了,太严重了。外面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这个诱惑力量比过去也加强了千百倍。从前没有这么多的诱惑,现在还得了吗?以我们这个年龄来说,我们小的时候,六十几年前那个时候,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里头什么都没有。小朋友天天玩耍,跟大自然为伍,能够保持天真。十一、二岁了,都不懂事,真叫天真澜漫,这是幸福的童年,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去玩。玩都是游山玩水,跟自然为伍。现在的儿童,我们看看,可怜!一出生两个眼睛就瞪著电视,那个头脑里乱七八糟,什么妄想都有。不到一岁,他就能察颜观色,就能看大人的脸色,自己怎么应付,这不累死人!我们还能享受十几年天真的童年,看看现在的儿童多可怜!这才晓得现在人的烦恼、妄想多,从小就被这些五欲六尘污染了,严重的污染。     佛家这些法门虽然好,对他也无可奈何,失效了。你是医生,你懂得这个道理,病人害的病太重了,这个医药给他,没有用了,失效了。那么现在,这个净土法门还有救,为什么它有救呢?净土法门靠佛力,不是靠自力。所以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你自己不必断烦恼,你只要能把烦恼伏住,就收到效果。烦恼没有断,确实有,我不让它发作,这个能力我们还能做到。把它控制住,不让它发作,然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净宗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此地,没有别的。所以这个法门,能度一切业障习气深重的苦难众生,其他法门度不了的。好比药物一样,其他的药物治不了的病,这个法门能治,叫带业往生。     可是这个法门它的条件—坚决的相信,决定不能怀疑。这个方法简单、容易,死心塌地认真去修学,这经上讲得很明白,最主要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能成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个是得到的果报,这个果不是小果,是大果,比阿罗汉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那个果报殊胜的太多太多。可见得这个法门不是偶然的,真正能够利益现代众生。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想想自己有没有能力断烦恼?如果没有能力断烦恼,那就应该选择这个法门。我们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这个力量,决定得生净土。而且近代修学这个法门,依《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往生的很多。这是真正有事实证明给我们看,如果我们再不相信,那这个机会当面错过,实在是太可惜了。问:师父现在《大集经》,佛陀他就亲口说,他说:‘末法时代亿万人修行还没得道,唯一念佛得度生死。’那这样子佛陀说的是实在话,不是方便说了?     师父:对,《大集经》上所讲的,末法时期就是现代。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对于现代社会这个状况,他了如指掌,他清清楚楚。知道所有的法门,现代人都没有能力修学,没有那个根性。譬如讲到密宗,黄念祖居士是学密的,李炳南老居士也学过八年密。但是自己依照这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最后还是念佛求生净土,还是用这个法门成就的。而黄老居士晚年说得更好,你看他在《谷响集》里面那些文章,多半都是答覆学密人的这些通信。他都劝那些学密人要受持《无量寿经》,要受持《弥陀经要解》,要受持《普贤行愿品》。他交待要学密,密法里头要加持这三部经,要发愿求生净土。他老人家说这个话的用意,就跟古大德永明禅师那个意思相彷佛。你看永明劝那些参禅的人,告诉他:‘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为什么不直接叫他把禅放下,专修净土呢?那个人不甘心,不能接受。对于这些不能接受、不甘心、不情愿的人,禅好,如果再加上净土,更好了。其实很简单,我们在旁边冷眼旁观,看得很清楚,禅是决定不能成功,叫你学一点净,净还真能帮助你,这是大慈悲心,不得已委曲宛转的善巧方便的教法。黄念老也是这个作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22: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北京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说中国大陆这四十年来,学密成就的,他知道的只有六个人,你说多难!学密的人何止千万,只有六个人成就。而修净土念佛往生的,不计其数。这个不是很显然的事实摆在面前!我们要看清楚,要能体会的到。但是念佛,为什么不能人人都往生呢?为什么不能万修万人去呢?这个法门老实说,确实是万修万人去的。而是修学的人不如法,这个法门理论、方法、境界没搞清楚。听说念阿弥陀佛好,天天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他的心,就是他的想法、看法、作法,跟阿弥陀佛并不相应,所以虽念佛也不能往生。     净宗法门里面,我想大家都知道,一句口头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虽然念,念的不相应,这个不能成就。怎么叫相应呢?我在讲席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就最粗显的事实而论,你念《无量寿经》,你的起心动念,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要把《无量寿经》所讲的话统统做到,就相应了。你没有做到,那怎么叫相应?做到叫相应。所以经要细读、要深思。你统统做到了,说老实话,你就是阿弥陀佛了。     我过去讲经,讲三辈九品,我的讲法跟古大德的讲法不一样。各人有各人道理,只要说的出一番道理出来,那就行了,佛法没有定法可说。我讲这个三辈九品,就像我刚才讲的,《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你要能够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上上品往生。如果你能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那你就是上品中生。假如你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二十做不到,你就上品下生。那么以此递减,减到下品下生,要做到两成,要做到十分之二。十分之八你做不到,你能作到十分之二,你是下品下生。如果是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没份了。这一生虽念佛,往生没有指望了。我用这个方法,大家听了也容易懂,也很踏实。学佛,心要像佛,愿要像佛,行为要像佛,这才叫学佛。不是说口头上念佛,一样都不像,那个没有用处的。     问:请示师父,在现在这个末法时期,是出家修还是在家修好?那么真正出了家,应该做些什么事?工作使命是什么?请师父开示。     师父:论到修学成就,在家、出家毫无分别。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菩萨都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大士。所谓法身大士,他不但超越六道,他也超越十法界,他证得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这一些大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皆是法身大士,皆是诸佛如来。童男童女,甚至于包括外道。外道,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其他的宗教家。都是佛菩萨的化身,都是佛菩萨,那有差别?由此可知,出家的,为什么要出家?出家也就是世间所有的行业,我选择这个行业,这是一个行业。实在讲,出家、在家,那是你的念头。你对这个世间贪著,那就是世间法。你对于这个世间,真能放得下,毫无贪著,那就是出世间。世间、出世间不在这个形式。在家人也是真正出家人,这四种出家讲得很清楚,心出身不出,这是在家出家。那你要是示现出家了,身出心不出,你没有出家,你那里是出家人?     选择这个行业,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如果不能做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最好就不要选择这个行业,选这个行业就是罪过。你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你做不好,你为什么要做它?所以这个出家人,我也常讲,这一个道场,出家是三种人。三种人是平等的,没有那个高、那个低。如果有高低,你就起分别、起妄想、起执著了,你就错了。三种人是平等的。第一种,讲经说法。因为佛法是教学、是教育、是师道,你要教化众生,一定这个里头有教员,专门担任讲经说法的。第二种,是领导大家修学的。怎么样做早晚课诵?我们这个净宗怎么样念佛?各人怎么修法?大众在一起,我们如何共修?这一些规矩、仪式,你一定要熟悉,领众修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课。讲经说法是解门,让他明了。领众修行是行门,帮助他如何把这种修持的功夫,应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上,这是领众修行。第三种人,我们讲内护,就是负责行政工作、事务工作的,这个不能没有。没有的时候,你这些事情谁做?杂务事情谁做?所以这是内护。三种人合作,三种人平等,这个道场就会兴旺,这个道场是如法的道场,对这个社会才有贡献,才能真正做到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所以出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在道场里面,讨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来做,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个工作做好、做圆满。     问:师父,那在家人能不能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师父:可以!你看看《华严经》不就明白了。《华严经》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各个都弘法利生,各个都讲经说法,都教导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是代表学佛的人,修学大乘的人。五十三位善知识以出家人身份出现的,只有五个人,其余统统都是在家人。而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维摩居士也讲经说法。而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这是出家的学生,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这些大阿罗汉,去听维摩居士讲经,也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那个礼节规矩,跟见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说明了佛法是师道,尊师重道,他讲经说法,他就是老师。我虽然出家,还是学生,学生对老师一定要尊敬,一定要遵守礼节,没有例外的。现在出家人,说实在话,不懂这个道理。以为一出家、一剃头,一穿上这个衣服,就比什么人都高了,这是错误。其实在学问上、德行上、修养上,有很多在家居士超过我们。我们自以为是出家人,不肯向他学习,以为好像低了自己的身份,错了,大错特错!     我在台中求学,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我以后出家的时候,到他那里去求学,他讲经说法,我们还是要拜,我们不能不懂规矩。别人不懂,我们懂得。别人要说我们不对,我们怎么会不对?世尊在世的时候,目犍连、舍利弗他们去听维摩居士说法,顶礼三拜,右绕三匝,那错了?他没有错,那我就没有做错。尊师重道,这是师道,师道里头没有在家、出家的这个说法。所以佛门里面称呼,和尚、法师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都称的。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一定是出家人。和尚是亲教师,不一定是出家人。法师是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可以做世间人的榜样,可以做世间人的老师,也不一定是出家人。所以和尚、法师,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呼。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教学那么多年,有人送他字画,上面就题著—雪庐大和尚。人家看了,他没有出家,怎么大和尚呢?那你是不懂。你要真正懂得了,你就晓得在家人可以称大和尚。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22: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师父,这样子,我们以现在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讲,拜佛跟拜法师,拜出家的法师,这个礼节上要不要完全跟古代一样?还是必须随顺现在的礼节?     师父:如果要是照著佛法原理、原则,一定要讲求现代化,因为你度的是现代人。但是拜佛、拜菩萨这个形像,我们用古时候这个方法,五体投地顶礼。而拜法师,我们最好用问讯。最恭敬的,现在最恭敬的礼—三鞠躬。我们三问讯,这就是最恭敬了,不必再趴在地上拜,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学佛,一见到法师要趴在地上拜,产生很大的障碍。一般学佛的人看到这样子,不学了。尤其是外国人,一看到你们见到法师顶礼,他掉头就去了。如果我们改用现代的礼节,合掌一问讯,他能接受,你可以接引他来学佛。一见到法师,一定要磕头,他不干了。你说这种方法拒绝多少人入佛门的机缘。     所以佛法在现代,是要度现代人的,不是度古人的。是要叫现代人开智慧的,不是要叫他学作古人,不叫他走回头路的,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道场的建 要现代化,这些仪规也要现代化。我这个课诵本,我是改了一小部分,也有人议论,我没有守古人的规矩。古人那一套过时了。这个早晚课,楞严咒、十小咒,几个人得利益?晚课,这个大忏悔文,每一天照念,得不到利益。我把早课这个念诵,改成《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让大家每天念,念的时候,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把自己的愿心发出来。目标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这不就相应了吗?晚课,我选择的是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讲的是什么呢?五戒十善,讲得很清楚,就是教给我们反省,我们这一天做的事情,那些事情做错了,要改过,这叫持戒念佛。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个真有利益。所以读经,重要是要解义,不解义,不等于白念了。意思明白之后,要照做。做不到,也等于零,也没有用处。     所以这个课诵,早课的目的,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你的思想、言语造作,不要忘了佛的教训。早晨提醒你,晚课是反省,我这一天有没有做到?做到那一些,还有那一些没有做到?有没有犯过失?晚上是反省、检点。这样早晚课,就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不能落在形式上,一定要有实质。由此可知,这个仪规也是要依据时代,依据现前大众的需要,做必要的修定。跟世间法律一样,你看现在法律,经过两、三年,就要讨论,就要修定过一次,为什么呢?旧的不适用,不适合现代这个时代。我们佛法里头,精神不能变,但是这一些作法,也要随著时代不断来检讨,不断的来修正,使这些仪规跟我们的生活能配合,我们做起来很方便、很欢喜、很自在,这就对了。     所以三重净宗学苑同修们学佛,他们就正确。他是有步骤的、有次第的、有程式的。他们修学下手,三年学《了凡四训》,用三年的时间,来读诵、来研究、讨论,然后完全实行。先做好人,以《了凡四训》做标准,完全把它做到,这是第一个阶段。再进入第二个阶段,学什么?学看破、放下。所以第二个阶段,他们就研究《金刚经》,用我《金刚经》的那一套录音带。书还没有出来,我们尽可能把这个书赶快印出来。那么第三个阶段,以《无量寿经》,专修净土。这个对!他们今天有成就、有效果,就是他有方向、有目标、有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做得非常踏实。真正是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好榜样。他们一百多个人,就像五十三参一样,身分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职业不同。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里面,他们都是好人,他们都是表率。我们苦口婆心讲了多少年,所以昨天我非常欢喜,看到有人照做了。     问:请问师父,现在目前,很多学佛人都有一个迷惑,学佛是不是必需一定要吃素?吃素是不是就表示说一定能学成?不吃素就学不成?     师父:没有这个说法。吃素、不吃素,实在讲无关紧要。学佛实在讲,不管那一个法门,最重要的就是清净平等觉。这个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一入佛门不是要受三皈依吗?三皈依,三宝,是不管那个宗派、那一个法门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佛就是觉悟,法就是平等,僧宝就是清净,也是戒定慧三学。慧,觉就是慧;平等是定;清净是戒。但是素食,特别是中年以上,对身体健康决定有好处。所以你如果为了健康长寿,选择素食是最聪明的作法。现在很多外国人吃长素,他也不是学佛的,他也不懂得佛法,他为什么呢?为了身体健康。好,时间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2: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师父,现在社会上提倡人生佛教,就是他们注重于,处理日常生活上的方法,但是不提倡念佛。他们主张就是说,人死了以后,要他再回来作人,不要求生西方。那么师父对于这一种的人生佛教,有没有什么看法?     师父:一切众生各有因缘。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从这一句话,就可以把它延深到这个广大的社会。一切众生在他一生行业当中,他有什么样的成就?能得什么样的利益?也是遇缘不同。这个事情,不能勉强。诸佛如来度化众生,都不存一丝毫的勉强,也就是没有一丝毫的意存在。你看我们读《坛经》,六祖问永嘉禅师,永嘉是相当了不起,谈话之间,六祖就给他印证,确实他见性了,明心见性了。六祖以后再问他一句,你还有分别吗?永嘉立刻就答覆:‘分别亦非意’。这一句话就是说明,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那里不分别呢?你不分别,你怎么说话呢?说话要分别,办事情也要分别。可是世间人分别是意,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著,他用意。开悟的人他也分别,他也执著,他分别不是意,执著也不是末那,人家高明就高明在此地。     那我们要问了,他不用意,他用什么分别呢?他用的是自性,自性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由此可知,他是自性随缘,随著众生分别而分别,随著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分别亦非意。佛告诉我们,你有分别就有十法界,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那么现在要问,你提倡人乘佛法,人乘也好,天乘也好,声闻、菩萨那一乘都好,问问你,你还有没有意?如果你还有意,换一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再说,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修行没有结果,这个不能不知道。没有结果就是继续要搞六道轮回,这个说起来好听,来生再得人身,再享人天福报,你能够有把握,能办得到吗?人失掉人身之后,再得人身,凭什么条件?这佛经上说得很清楚,五戒十善,你的五戒十善,要真正能够打九十分,你才有把握来生不失人身。如果你说我五戒十善的修学,勉强可以打个六十分,说老实话,来生能不能得人身,靠不住。人乘佛教应当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就对了,跟佛说的没错了。     如果是天乘,那比这个水准更高了。佛告诉我们,天乘的标准是上品的十善,不是普通十善,这是基础。从这个基础上,还要修禅定。假如没有禅定,没有四无量心,你所生的天,凭上品十善,清净的五戒,上品十善,只能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夜魔、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界天,也要修定。定没有修成功,但是他有一点点定功,这才能生到欲界上面四层天。假如你的禅定修成功了,你得到初禅,得到二禅,再加上四无量心,这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慈悲心、喜舍心,你才能够生到色界十八层天。这佛在经上,大小乘经论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人家怎么讲法,你仔细想一想,核对、核对,不就明白了。     可是你要知道一个事实,纵然生到色界四禅,生到无色界四空,没有出三界,还要搞六道轮回。换一句话说,地狱、饿鬼、畜生,你依旧有份,你没有得到结果。所以佛说,超越六道轮回,这才叫小果,你得到结果了,小的结果,你证到阿罗汉了,证辟支佛了,小果。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得的这个果叫大果。为什么是大果呢?你不但超越了六道,你也超越了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里头,它是一真法界。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到那个地方,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们念《无量寿经》就知道了。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无比的殊胜,真实的成就。这是当生成就究竟圆满佛的法门,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殊胜。你没有机缘听,是你没有福;你有机会听了不相信,那你是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所以是遇缘不同。     问:师父这样子开示,大家对这个概念,就很清晰。那换句话讲,就是说念佛得清净心,而就是落实人生佛教,是不是可以有这样子的说法?     师父:那还不止,如果念佛得清净心,能出三界,决定能往生。如果他不愿意往生,那是变成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有漏福报,我们要知道,是享得尽的。而且在享福里面,难免不造业。那么你造作罪业,你后来一定有恶报,这是个事实。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唯有真正了解,你才会有最佳的选择。佛法要认真的去求学,求学就是求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问:换一句话讲就是说,我们念佛一定要先求往生以后,然后乘愿再来度众生,这样的话,才能够说是落实人生佛教,而不是说好像自己感觉清净,这样就够了,要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师父:佛法无论是那一个法门,无论是那一部经论,佛菩萨的教诫,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套上个人乘,这样的分别、执著呢?你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家晓得,这是根本法轮。《无量寿经》你们去念一念,从头到尾,那一句经文与我们生活没有关系。经上所有的教诲,都是教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达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你说这是不是人生的佛教呢?我们不要说人乘,说人生。为什么在这个里面,一定要区别执著人乘、天乘、声闻,不需要这么执著。必须知道五乘佛法,是佛的方便说,为什么呢?佛给我们讲真话,刚才说过了,你有分别,就有十法界;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所以佛法是教人做什么?破执著、离分别。一切法当中,不执著了,你就出六道了;不分别了,你就出十法界了。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所说的一切法,这个舍不是说不要它了,这个舍就是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只要你懂得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必须远离一切分别、执著,你才能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你要是有分别、执著,有这个念头起来,你决定不能体会佛的真实义,你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曲解了。     问:请教师父,现在在社会上还有佛教界,很多人都提倡临终的时候捐赠器官,这个在大乘经里头都有记载,就是我们人没有气了,到我们的神识离开这个肉体,还有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那会不会在临终的时候,因为摘除器官,造成临终的人极大的病苦而堕落?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2: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这一桩事情,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说了布施,布施有外财布施,外财是身外之物,我们能够舍弃,帮助社会一切大众。外财之外还有内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今天讲捐赠器官,内财布施,这个都是佛法里头所说的。可是这个施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对凡夫来讲,舍外财比较容易,舍内财难。佛对什么人说的?对菩萨讲的。菩萨已经成就相当的定慧了。所谓慧,他已经看破了,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这个身体是假的,可以送给人。身体,整个身体可以送给人,身体里头零零碎碎的,也可以送给人,他有这个智慧,他有定力。也就是说,把这个器官割下来,他受得了,他如如不动。你们在《金刚经》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把这个身体用小刀一片一片割下来。菩萨就是忍辱仙人,不动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痛苦的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怨恨的心,这个心,忍辱仙人的心。换一句话说,我们如果发心捐赠器官,说老实话,也许你的功夫比我高,你可以做得到。我想想,我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勉强做;勉强做,坏事!     那么佛讲,人断了气之后,通常是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神识没有离开,所以助念这种常识,现在在台湾,已经相当普遍了。助念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八个小时到十二小时之内,这个临终的亡人,决定不能碰他。你要碰他,他神识没有离开,他感觉到非常痛苦,会生嗔恨心。不但他的身体不能碰他,他睡的那个床 ,我们这个衣服都不要碰床 。他感觉这样的敏锐。如果佛说的话,这个事情是真的,那我们就要警惕了,我们能不能承受得了?发心容易,说大话容易,事实摆在面前,你能不能受得了?如果想一想,实在受不了,那我就不要冒险,我就不要充面子好看,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是关键的时刻,就是关系到你来生往那里去。这个时候,一念 恚心生起来了,一念后悔心生起来了,就要堕三恶道。堕三恶道,那个时间就太长太长了,那是无量苦。这个帐,自己要好好盘算盘算。你实在不明了,多读读大乘经论。大乘经论也不是每一部经     里面都说得那么详细,古今大德有把这些事情汇集起来,像《法苑珠林》,《经律异相》,这对我们初学就方便多了。最方便的是《饬终须知》,《饬终须知》是文言文写的,现代人国文的修养不如过去人,所以也有一些大德发心,把它重新改写,改写成白话文,叫《饬终须知》,你看看就晓得了。     我们为了提倡这个本子,怕人家看到《饬终须知》,看到饬终,心里就难过,就不想看。其实这是一桩大事情,又不能不知道,所以我把这个小册子换了一个名字。馆长往生的时候,我们印了一万本结缘。我把它换成《怎样念佛往生成佛》,这个名字就好听多了。这也是一种善巧方便。是我们学佛人必须要读的一本书,不管你是学那一宗,学那一个法门;换一句话说,人没有办法避免死亡,这个东西不要忌讳,人生必走的道路,任何一个人不能避免,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做妥善的准备。     问:师父这样开示,对我们学佛者非常重要。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对死亡这一件事情,我们要透彻了解,那么对这个事情,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修净土法门,一般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但是佛教界还有流行弥勒净土,还有东方药师如来净土,甚至于有提倡十方净土。那么这几种净土,跟我们一般古大德一脉相传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有什么差别?请师父开示。     师父:一切诸佛都有净土,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有净土,这是常讲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实报土跟寂光土就是真正的净土。一切诸佛如来,他们自己是住在常寂光中。所以一切诸佛都有净土,我们知道世界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在那里教化,所以诸佛也无量无边,净土也无量无边,问题是怎么个去法?一切诸佛虽然说佛佛道同,但是诸佛如来在因地上发的愿不相同。正如我们大家在一块学佛,我们的愿望都不一样,我想到极乐净土,他想到琉璃净土,那个想到弥勒净土,不就不一样吗?这愿望就不一样了。那么每一个净土的往生条件也不相同,这个要搞清楚。就如同我们读书,学生考学校一样,你喜欢去念那一个大学,喜欢去念那一个学院,这一个学校录取的标准,跟那个学校录取的标准不一样。你看中了,喜欢的,还得要考虑自己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有没有把握考取?这个是不能不顾虑的。我喜欢这个学校,我没有这个能力,勉强去,人家不收你。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诸佛净土的标准都高,这是经论上讲,的确合情合理。     你的见思烦恼没有断,你只能够生凡圣同居土。我们今天住的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不是净土,凡圣同居土。四土都是净土,这个世界不多。一切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他们的国土有净土也有秽土。这个不是佛故意这么制造的,不是,众生业力变现的。佛的愿力变现的是净土,但是众生的业力变现的是秽土。十方世界,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见思烦恼断了,才能够生方便有余土。也就是证得阿罗汉,证得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不在六道,他们在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那是方便有余土。     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是方便有余土,并不是实报土。超越十法界,那就住实报土,他到一真法界了。实报土才是真正的净土。十方世界大致上是相同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特别,它特别在那里呢?它的凡圣同居土也是净土,四土都是净土,这个奇怪了,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很难让一般人接受的。为什么它四土都是净土呢?诸位念《无量寿经》就明白了。《无量寿经》里面有一段经文,叙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它这个怎么样形成的?当年世饶王出家之后,这是法藏比丘,他用什么样的愿望,造成这个净土?那是法藏比丘他愿力所成的,不是一切众生业力所成的,它是愿力所成的。等于说,在一切净土当中,它是一个新兴的净土。那里面的众生都是十方世界移民去的,没有原居民。原居民业障很重,那就变成凡圣同居了,它里头没有原居民。他制造这个净土之后,欢迎十方一切大众都到他那边去进修,得他的本愿威神加持。虽带业去也没有关系,这个特别了,十方一切诸佛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读《无量寿经》,这一桩事情不能不留意。     就好比我们一个新兴的都市,这一块空旷的地方,我们把它规划做一个新的都市,这个都市里头,从来没有人居住的,现在欢迎一切志同道合的人都到这边来,我们这边订上标准。像现在的移民一样,我们订上条件,你有道德,有好的学问,好的人品,又有工作能力,我欢迎你移民到我这儿来,它不就提高了。十方净土里头原来有原居民,业障深重,那个没有办法。它是一个旧的地区,阿弥陀佛是一个新的地区。你们想一想现在,现在这个世界上,你们很多同学去过新加坡,新加坡就是新兴的国家,你看他移民的条件非常严格。他欢迎的是真正有技术的、有能力的、有品德的,他欢迎这些人。这些人移民到那里去,建立新的国家、新的社会,是世界所有的国家所不能相比的。世界各个好的人才,都被他吸收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是普通人。去的是上善,具足信愿行,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自性智慧功德逐渐透露,上善之人。我们明白这些,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     你看《观无量寿经》,韦提希夫人遭了家庭的变故,遭了难,深深感觉这个世间苦,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十方有没有好的佛国土,我想求生。释迦牟尼佛没有介绍给她,把十方诸佛刹土统统变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看,让她自己选择。她看了之后,告诉释迦牟尼佛,我喜欢阿弥陀佛这个国土,这个国土清净庄严,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往生的方法。所以佛并没有主动介绍你,你要往生,没有,让你自己去选择。但是他一定要介绍的详细,给你做选择的依据。你真正选择这个,聪明,选对了,诸佛赞叹。我们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都看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经上写得很明白,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把阿弥陀佛赞叹到极处。因此,你要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系念阿弥陀佛,你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现在就得到,将来决定往生。往生决定是一生成佛。     问:请问师父,有的人讲弥勒净土在欲界天,比这儿近,那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它是在十万亿佛国土以外,何不求近的欲界天,怎么是舍近求远呢?师父依据经论,对这个有什么看法?对这个主张有什么看法?     师父:这个远近、大小,是相对的说法,今天讲的相对论。相对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法里头没有远近;真实法里头,这个经中讲的,不二法门。远近是二法,大小也是二法,善恶也是二法,都是相对的。相对不是真实的,这是从理上讲。那么一般人有这个舍近求远,这个是错误的,这是你想错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弥勒净土跟西方净土距离是相等的。这个话怎么说法呢?也许大家听过佛门有这个说法,‘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你这两句话要是真的明白了,你就超越相对了。如果你还不能体会,我们用个浅近的比喻,来给你说明。十方净土乃至于十法界、六道,实际上是什么呢?是空间的转变,这个是科学家已经证实了。科学家发表他们的论文,肯定、证实这个空间至少有十一度存在,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一直到十一度,这是被肯定的。十一度以外的是未知数,不敢说没有。换一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实在讲是空间的转变,我们由三度空间转变到四度空间,四度空间转变到五度空间,就这么回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2: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假设用科学家的说法,西方极乐世界是十一度空间,我们现在从三度空间,一下就转变成十一度空间,就这么回事情。生则决定生,空间转变了;去呢?实在没有去,还是这一个空间。这个意思再不能体会,你们看电视,大家现在看电视很平常。从这个你就很容易体会了,那是什么呢?频道的转换,你有十一个频道,我现在看这个频道,我按个钮,马上转成第十一个频道,画面还在这个画面,第一个频道是这个画面,第十一个频道还是这个画面。是这个画面,不就是没有去。生则决定生,那个画面确实变了,不一样了。十法界、六道,一切诸佛刹土,事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那里有距离?只是频率的转换而已,空间的转换而已,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科学确确实实把佛法证明了。     那么科学家现在还不晓得用什么方法来改变这个频率。如何能够自由自在的转换空间,科学家还做不到。但是佛法里面找到了。佛法用什么方法呢?禅定般若。你得到禅定般若,你这个空间转换就得大自在了。定功越深,你转变的就越快速,转变的那个频道就越多。你的定功浅,你转变的范围就小,速度也就慢,就这么回事情。这佛法那有稀奇,很合乎科学。现代科学发现,但是还找不到方法。知道有这个事情存在,但是没有方法突破。实在讲,科学家很难突破,为什么呢?他用思惟,他用心意识。用心意识,纵然突破,很有限。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用心意识的方法,可以突破六道,不能突破十法界。不用心意识,用真心本性里面的真实智慧,可以突破十法界,可以看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那你在一个高度的空间,看下面这个空间,你就看得很清楚,就很明白了。换一句话说,四度空间里的人对三度空间了解得清清楚楚。三度空间的人不了解四度空间的状况。圆满成佛就是达到最高频度的空间了。也有人说最高的维次,这中国人翻的不一样。尽虚空、遍法界,他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道理在此地。     问:师父刚刚用非常善巧方便,用现在科学的一种概念,来解释我们佛经一个很高深的道理,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令大家都非常明白易晓。那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印光祖师他提倡:敦伦尽分,老实念佛。这两句,一句是敦伦尽分,好像是生活上的;老实念佛是在修持上的。这两句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     师父:祖师这两句话,是教导真正念佛求生净土的同学,如果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两句话做到了,可以说是保证往生,所以这两句话就非常重要了。‘敦伦’,敦是敦睦,伦是伦理,这是儒家所讲的。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的道统就是五伦十义。我们自古以来,社会的结构就靠这个维系。所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那三个早就没有了,都消失了。唯有中国到今天还存在,什么原因呢?就是中国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文化道统在支持,在维系它。这个道统就是伦常。伦是伦理,要敦睦伦理,伦理第一个,就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夫妇、夫妻,夫妻生活在一个房间里,同一个房间,室。我的房间之外,就是我的家了。所以从这个地方开始。要知道夫妇的关系。今天年轻人一般结婚,不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结婚是什么回事情?男女相爱,爱了就结婚,再过两天不爱了,就离婚,那成什么话!相爱跟结婚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结婚是有使命的,有责任的。换一句话说,这两个人有共识,延续生命,延续宗族,延续这个社会,他有使命,神圣的使命。     室之外是家,家里面有父子、有兄弟,这是构成一个家族。家族之外,社会。家外面,社会。社会有朋友、有君臣,说社会可以,说国家也可以,这是个大的社会。有朋友,朋是同学,友是同志。志同道合,这是友,所以同学跟友不一样,朋跟友不一样的,友的关系密切,朋就比较生疏,同学未必同志。君臣就是这个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一个公司行号里头,老板就是君,员工就是臣,一定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人与人的关系,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你都能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遵守,尊重这个关系。有这个关系,就有义务,所以五伦有十义,这个义是义务。     譬如说,父慈子孝,做父亲对待子女要慈,子女对待父母要孝,这是他的义务,他应当要做的。兄友弟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做弟妹的要尊敬大哥,这天经地义。都能把它做到了,这叫敦伦尽分。分就是尽自己义务,本分的义务。我是弟弟的身份,我一定尊重兄长。我是兄长身份,我一定爱护弟妹。去尽分,尽你的本分。乃至于君臣,君仁臣忠。领导人对待你的员工,对待你的部属要仁慈。部属对领导人一定要尽忠。这个叫十,五伦就是有十个人,各人有各人的义务。每一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各人能尽各人本分的义务,这叫敦伦尽分。把你自己的本分事情都做好了,这是做人的道理。     从敦伦尽分再延伸出去,那就是讲,我们对于自然的关系。自然,包括就多了。我们对我们的环境,对一切动物,对一切植物,对一切矿物,我们跟它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它?今天我们发展工商业,把大自然的生态污染了,对不起它。你对不起它,它带给你的灾难就大了。这是互补的。我们对它好,它对我们好。你不能说,这些树木花草,这些砖头瓦块,他们没有知识的,他们是无情的,你要晓得,那些也相当厉害。只要环境破坏之后,你在这个世间就不能生存。现在这个世间,很多众生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你要追究这个病源从那里来的?都是从自然生态不平衡里面发生的。所以要懂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儒家讲到此地。     而照佛家讲,还要扩大,人与一切诸佛如来的关系,与一切诸佛净土的关系,这是儒家没有讲到的。儒家只讲到天地鬼神,换一句话说,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佛法的范围大,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们人才做得好,才像一个人。怎么样彻底解决问题?究竟解决问题呢?把我们从人这个境界,提升到最究竟、最圆满,祖师教给我们老实念佛。我们在讲座里头讲过不少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天经地义。成佛,这才是把我们提升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好像是把我们从这三度空间提升到最高度数的空间,这个法子妙绝了。真正提高,最重要的条件—老实。老实就是决定遵守经典的教训。经上教我们深信切愿,一心,《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成了。《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是讲功夫;叫你一向专念,那是讲方法。这个里面并没有矛盾。所以经论合起来看,它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都清楚,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决定成就。     问:再请教师父,一般人主张念佛要用念珠,有一些人就讲心里念佛,那么这两种怎么来融会,或是什么时候来拿念珠比较好?什么场合不拿念珠比较好?     师父:这个也没有一定。古大德教给我们,初学的人最好不要离念珠。所以古来祖师大德也有榜样,像清凉大师他初学的时候,就发了大愿,一生手不离圆明之珠,一生当中都没有离开念珠。初学拿念珠好处在那里呢?一个是计数,我念佛计数;一个是提醒自己,一看到珠,就想到念佛,好处在此地。那么念佛念成习惯了,功夫深了,不用念珠,他的佛号也不间断,这个时候不拿也可以。所以念珠拿不拿在个人,并没有一定的限制,看你自己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自己常常失念,失念就是把佛号忘掉了,常常把它忘掉了,那你拿一串念珠好,提醒自己。或者是长念珠,或者现在做成手的念珠,套在手上,一看到,就想到要念佛,这个是好事情。同时,拿念珠实在讲,也能够度化众生。许多不学佛的人,一看到你手上拿念珠,他就会阿弥陀佛,你看,你不就劝人家念一句佛号了吗?那你不拿这个珠,他不会念这一声。他看到你拿珠子的时候,阿弥陀佛,给人家心里面就生起佛的念头了。可见得这一串珠它的效果,能自行、能化他。懂得这个道理,那你就晓得拿比不拿好。纵然自己念得很纯熟了,不需要了,可是拿这一串珠子可以度很多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2: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一般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忆佛跟念佛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父:这一句话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想,是意识。我们作意去想,想佛的相好光明,想佛的无量功德,想佛的依正庄严。譬如说,我们平常读经,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想经里面的境界,这都属于忆佛。为什么要常常想呢?因为你不想佛的境界,你就会胡思乱想,你这个头脑决定止不住的。换一句话说,你想其他的,你是想六道轮回,你在造六道轮回的业。我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是在修净业,那个感应果报完全不相同。这个方法就是忆佛。     念佛,念佛就是心里面真的有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不去想他也有,一到时候,这佛就冒出来了。你看那个念,念这个字是会意,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你现前的心,现前一念心中忆佛,这个叫念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些老年人,特别是老太太、老婆婆,她虽然跟儿孙不常见面,她非常疼爱她的孙子,她并没有一天到晚把孙子、孙子挂在口上念,也没有把孙子相片天天拿来看,没有。可是随时随地,她会想起她的孙子,那就叫念。念是这个,他心里头真有,她睡觉作梦也会梦到她孙子,并不是有意的,不是刻意的,自自然然的。这是你心里头真有佛。真有佛,无论在什么时候,到临命终的时候,他这个念头一定现前,为什么?这个念头是比所有一切念头都强,它会先跑出来,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念佛第二个解释,就是口念,也叫做念佛。持名念佛,这是《弥陀佛》跟《无量寿经》都主张这个办法,用持名的办法。持名,是念佛的初阶段,初期。念久了,不念,心里头真有了,那是你念佛的功夫深了,所谓功夫成片了。一切时,一切处,不念佛,佛也在你心里头。所以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不论在什么时候,或者你在定中见到佛,或者你在梦中梦到佛了,都是现前。临命终时,你还没有断气,见到佛来接引了,这是现前见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以后见佛,那是当来见佛。现前见佛,当来当然见佛。也有现前虽然不见佛,当来也能见佛,这是功夫比较差一点的人。可是凡是往生的人,一定佛来接引。所以现前当来这一句话是肯定的。因为你在临命终的时候,或者病很重,气力很衰弱,说话没有声音,说不出来了,你见佛来接引,也许你嘴巴在那里动,想跟人说话,佛来接我了,没有声音,说不出来。我们一般人觉得他嘴巴在动,他在念佛,其实不是的,他是看到佛来接引,想告诉我们,说不出声音。这个都是属于现前见佛。时间是不是到了?今天谢谢师父很慈悲,告诉我们那么多非常殊胜的、很清楚的概念,使我们学佛的人能够有所遵循。谢谢,师父慈悲。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2: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有三千多年了,所以佛法可以说很多在目前社会上,因为时间隔得远,就显得是是而非,或者是甚至于积非成是。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机会,向真正懂得佛法的善知识,来寻求真正的佛的正法,这样我们在这一生的学佛,才不会走冤枉路,而使我们能够在这一生修学当中,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很难得我们现在有净空老法师,可以做我们学佛的人一盏明灯。很多观念,他老人家都有非常透彻,而正知正见的常识,所以我们要把握这个机会,来请教老法师一些佛法的问题。     首先请教法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他说法度众生的本怀是什么?是不是我们目前在台湾流行的慈善救济事业,是不是可以代表佛陀他老人家说法度众生的本怀呢?     师父:佛度众生的本怀,终极的目的是要帮助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才达到真正的圆满。但是一切凡夫,毕竟多数是业障习气很重。而业障习气之由来,绝不是一生一世所养成的,而是无量劫中累积而成的。这个事实,不但佛清楚,中国古圣先贤也非常清楚。依著佛法来讲,众生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佛曾经做了个比喻,如果这些业习种子,若是有形象的话,那怕形象再小,佛说尽虚空也容纳不下。这个话我们细细想一想,佛说的没有过分,也没有夸张,的确是事实的真相。可是佛告诉我们,这一些业因,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恶的业因,假如不遇到缘,它不起现行,可是种子永远不会消失。因此佛度众生的方便,就在缘上。所以佛家不讲因生,他讲缘生,为什么呢?缘的确控制了现行。     譬如说,我们一粒瓜子,瓜子是因,将来它可以结成瓜,但是它要遇到缘。如果这个瓜子,我们把它放在玻璃瓶里面,它一百年也不会结果的。它的缘一定要土壤、要肥料、要水分、要日光。这些缘它都具足了,它就会发芽,就会长成、开花结果。所以佛说因已经造了,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面,十法界的种子都有,没有一个众生不具足,所以佛才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话也不是假的。但是这一些因毕竟是恶因多、善因少,这个事情不难理解。看看我们自己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几个念头善?几个念头恶?起心动念为自己,这是恶念;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是善念。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在一天起心动念,多少个善念?多少个恶念?这不就清楚了,何况无始劫到今天?     因此,古圣先贤的教育,佛菩萨的教学都不例外,本著一个宗旨、一个原则,防微杜渐,也就是在缘上防止。一个小孩从婴儿开始,一直到他年老,希望他一生所遇到的,都是善缘,不要遇到恶缘。遇到善缘,他就向善,阿赖耶识里面,善的种子就起现行。遇到恶缘,那必定是恶的种子起现行。恶的种子多,恶的力量大,你要不防止,怎么得了!这个东西,实在就是像黄河那个堤防一样,小心翼翼的去防止,唯恐里头有漏洞。这个是儒、佛教学的方便,儒、佛这些大圣大贤,他们真是以毕生的精力、智慧、善巧,把这桩工作做好。     那么到民国以来,儒也不要了,佛也不要了,换一句话说,这堤防不要了,于是这个河水就泛滥了。到今天的时候,这个社会的现象,无法收拾了。真是李炳老往生前跟学生说的,现在天下乱了,就是佛菩萨、神仙来,也没有办法治理。他告诉我们,唯一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话的意思,我们从这个地球上,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这条路了。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省。     但是我们还没有去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这个世间,这。这个世间事实真相我们了解,我们明白,心理上也有准备,准备什么呢?随时随地可以死,随便什么方式都可以死,不能怕死。人早晚总归有一死,你怕死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一定要不怕死,时时刻刻可以死,但是要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法、佛法统统都要放下,一心念佛要紧。自己在生活当中,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给世间人做个好榜样,让他看到、听到,善根厚的人,他就能回头;善根薄的人,也能给他种善根,我们的责任就尽到了。这也就是佛经里面常讲的圆满功德。所以度众生成佛道,最殊胜的法门,也就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本怀,都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唐朝时候善导大师就有这两句名言:‘如来所以出兴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不就是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其他所有一切的教诲,都是辅助的,都是帮助的,主题就是令一切众生认识佛教、认识净土,求生净土。     问:师父这一段开示,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目前学佛固然不能够排除慈善救济,随缘来做,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这一生学佛,主要的目标就是必须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只是单纯的做慈善救济工作,而不念佛求生,那么在经典上也写得很清楚,只是能够得到人天的福报,而不能够了生脱死,是不是这样子?     师父: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慈善救济实在讲,也就是诸佛出世的本怀。佛是大慈大悲,所以佛门里面常讲,佛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救济一切众生,要把他救济到什么程度呢?不是说他没衣穿,我们救济他几件衣服;没饭吃,救济他吃一餐饭,这个太渺小了。佛的慈济是要把众生救出六道轮回,是要把众生救出十法界,是要帮助他作佛、作菩萨,这个慈济功德才做得圆满。所以这个慈济的意义有浅深,范围有大小,心量不一样,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假如不能出六道轮回,在佛法里面来讲,你没有得到结果。无论你做多少好事,你都没有结果。怎么说没有结果呢?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么你行的这些善,真的是善心善行,你得三善道的果报。如果你的心并不善,你的行很善,你的福报不一定在人天,畜生道也有很多有福报的。我们看到外国很多的宠物,它那个福报,我们一般人比不上。那个宠物在一个家庭里面,你仔细去观察,它是一家之主,全家的人都侍候它,小心翼翼的照顾它,大福报!畜生享福。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2: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更其次的,饿鬼道里面享福。你有领袖的欲望,到饿鬼道去作城隍、作土地。城隍是县市长,鬼里面的县市长;土地公是乡镇长,到那边去享福去了。所以做这一些慈善事业,假如你五戒不清净,十善有欠缺,五戒十善不能达到八、九十分,你的福报不在三善道,三善道的福报,五戒十善要可以打八、九十分。低于这个分数的时候,你虽然有福,是在畜生、饿鬼道里面享福,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要搞清楚。所以佛救度众生唯一的目标,是真正慈悲救济你出六道、出十法界,往生西方世界,去作佛、作菩萨,那才是真正的慈济功德。     问:师父这一番开示,可以说指出一条非常正确的,慈善救济事业的一个最圆满的方向,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常常必须把这个话记在心里。再接著要请教法师,目前社会上很流行打坐,而且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打坐的团体。那么这一种打坐,单纯的打坐,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     师父:禅坐,这个风气在现在很流行。我在美国参观了两个禅坐中心。这些禅坐中心,大多数都是日本的法师在美国建立的,也相当有历史了。老和尚过世之后,就由他的弟子来主持。而这些弟子多半都是美国人。我去参观两个中心,都是美国的法师在主持的。他们是从日本的老法师学的。很流行、很普遍,在美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好多个禅学中心。这个范围虽然不很大,规矩很严,非常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这里面有一个道理,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很重,工作紧张,能有一个时间让他静坐下来,身心放开,松弛一下,对他的确有好处,所以他们很喜欢到禅坐中心去坐坐。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了生死、出三界,他的目标不在此地,目标只是暂时能够把身心放松,他这个利益是立刻就得到了。     那么我参观的这个禅坐中心,的确是有它的特色。大概都是预先报名,他们的人数是固定的,不是随便可以进去参加的。进入禅堂,就像中国古老的禅堂规矩一样,规矩很严格,决定禁止说话。像我们佛七当中,止语。要身心一切放下,让你整个轻松,在这里面静坐,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如果你有妄想了,这个禅堂里面的堂主,我们中国人叫堂主,就是照顾大众的,能看得出来。从你的坐、姿势,跟你的表情,能看得出来,你有妄想。有妄想怎么样呢?香板打。他坐的时候都是面壁,堂主是在你后面经行,他在那边散步,看到的时候,香板打下去。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打香板,声音很大。一句话都不说。这是一个昏沉,打香板。昏沉是精神提不起来,坐在那里打瞌睡了,香板供养。里面不讲开示,也不讲经,所以深受这些现代美国人士欢迎。真正得到轻松,得到安静,消除他的紧张,消除他的疲劳,他能收到立即的效果。所以禅中心在美国各个都市是很流行的。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他们本身也没有想到这些问题。     问:法师这样的开示,这是告诉大家,打坐本身是对身心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说只是单纯的打坐,而不是用功在法门上,那么恐怕跟了生死、出三界,就完全两回事。再接著请教法师,禅坐跟禅定,这两个名词意义相不相同?还有就是说,禅定或者是禅坐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来修?师父:你问的是静坐与参禅。你所讲的禅坐应当是静坐,与禅还不相干。一般宗门里面的参禅、打坐,它的性质不一样。刚才讲了,这个静坐,实在讲我在美国看到很多禅学中心,他们是属于静坐,不是用参究的功夫。如果用参究的功夫,那他有境界,他所获得的利益,决定不止是眼前消除他的压力,不止在此地。因为参禅的原则就是《金刚经》上的两句开示:‘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禅定,就是用这两句经文。他讲:‘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这两句话     说得比较清楚一点,比较白一点。《金刚经》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六祖是从《金刚经》上开悟的,他有许多这些原理、原则,都是从《金刚经》上得来的。     由此可知,宗门里面的参禅,无论是坐,或者是站著,或者是走著,或者是你躺在那里睡觉,行住坐卧都是禅定。并不是盘腿打坐,才叫做禅定,那就错了。行住坐卧里面,都不著相,都不动心。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他在这里面用功夫。用什么功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四个‘不’,就是定,就是禅。那对于外面境界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所以禅定是定慧等学、定慧均等,他讲究这个。慧要是比定多,他就会有妄想;定要比慧多,他就会昏沉。始终保持定慧平等,所以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惺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寂是如如不动。所以不一定在打坐的时候,一切时、一切处,他保持这个境界,这叫做参禅。如果能保持这个境界,换句话说,他在工作里头也参禅,他穿衣、吃饭里头,也在禅定。处事待人接物,他还在禅定。所以‘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问:师父开示这个禅定非常精采。也就是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念是定。而且真正的禅定是定慧等持的,是一种大修行。那么它在行住坐卧当中都可以修。所以一般的打坐,只是修禅定之中的一个形式而已。事实上在,     师父:那是个初步的办法,初学。     问:是一个初步,初步的一个入手的方便。那真正的修禅定,是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来做。再请教法师,如果我们单单专持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也能够得到大禅定,而开大智慧呢?     师父:对。禅定的修学方法很多,学佛的同修也许都听说过,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说:‘无量法门誓愿学’。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然不同,它所得的效果是相同的,它所走的方向是相同的。换句话说,都是修禅定。如果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学佛。不是学佛就是你不是学觉悟。学佛就是学觉悟,不学佛,那你就迷惑颠倒。所以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修禅定的。念佛这一个法门,那更殊胜了。所以佛在《大集经》上讲,念佛叫上上禅,这不是普通的禅。为什么呢?刚才说过了,行住坐卧都是禅。他的念头只集中在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上。这一句名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惺惺。除这一句名号之外,一个杂念也没有。于一切法他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大定。所以念佛是定慧等学。     它的方便就是一切时、一切处,它功夫都不间断。大概只有睡觉的时候,它断掉;除了睡觉之外,它不会断的。因为它对于所有工作不妨碍,行住坐卧都不妨碍。走著路,也可以念佛;躺在床上,也能念佛。不过祖师大德教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有恭敬心。这恭敬心呢?你在床上的时候,心里面念佛,可以不间断,不要念出声。第一个,这是不恭敬,躺在床上。第二个,对于生理上伤气,所以叫你躺在床上念的时候,不出声,心里头默念行,它没有间断。另外一个就是上洗手间,一样也念佛,也不出声,这是恭敬。我们在浴室里洗澡的时候,佛号也不间断,但是也不要出声。所以那些地方可以出声,那些地方可以不要出声,这是表现我们对佛的恭敬。他真正是做到,一切时、一切处都不间断,所以这是无上深妙禅。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2: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所以古代祖师大德有讲一句话,说:‘但念一句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那么这一句话,拿法师在这里解释得很透彻。     请教法师,很多人在怀疑,说我们念佛是求死的时候,就是往生的时候,不是死,就是往生的时候,能够很自在,蒙佛接引。在还没有往生以前,就是这一生念佛,能不能得到一些世间的好果报。看到有一些学佛人、念佛人,好像是日常生活当中,他也觉得没有得到很如意的果报,这是什么道理?     师父:世、出世法的果,都必须有因。念佛这个因是得成佛的果报,不是给你得在这个世间事事如意的果报,这讲不通!我种个西瓜,我叫它长成一个桃来,这怎么可能呢?这不可能的,因果不相应,要懂这个道理。譬如你在世间,你想得财富,念佛能帮助你发财吗?不可能,因果不相应。财从那里来的呢?佛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财是财布施得来的。换句话说,你要多修财布施,你才会得财富。你多修财布施,你有因。我们看到世间发大财的,他那个因不是这一生种的,这一生不可能,前生种的因,这一生经营一个行业,那是缘。说老实话,无论他经营那个行业,他有因,只要有缘,有赚钱的这个缘,他命里头的财富就出来了,果报就现前了。这里面讲理的,讲道理的。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这个事情,《了凡四训》里头说的透彻。而袁了凡依教如法去奉行,他真的得到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念佛成佛,念佛所得的果报,要到西方世界才得到。你现在现前,你想得这些富贵,那你是得不到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确确实实,不要说人间,这些大富大贵比不上,大梵天王的富贵也不能跟他相比,这《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明白。所以那个果报,到西方世界才能现前。没到西方世界的时候,在这个世间,你所得的福报,一定是你现前修的、累劫修的,这一生所感得的。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生于富贵,我们就安于富贵:生于贫贱,我们就安于贫贱,心安理得。我们对于这个世间一切物质的享受、需求,绝没有羡慕之心。你的心定下来了、清净了,这样你才能把你这个大事办好。大事是往生极乐世界,是一定要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我们要得大的果报,这才真正蒙佛慈悲救济,功德圆满了。     问:换句话讲,就是我们必须要相信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种怎么样的因,必定得到怎么样的果报。那再请教法师,佛力的加持是不是存在?那么要得到佛力的加持,要具备什么样的一个条件?     师父:佛力的加持是存在的,要用现在科学的话讲,就是磁场的感应。这个大家都相当明了的,磁场的感应。那么要如何得到?我们凡夫得到跟佛的磁场能相应,这个里面一定是心同、愿同、解同、行同,那这个感应就非常强烈了。佛的心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觉悟的、是慈悲的。我们的心是虚妄的、是污染的、是高下的、是迷惑的、是自私自利的,那怎么会相应?这样就不相应了。所以要想得佛菩萨的感应道交,我们一般人讲保佑、加持,实在讲就是磁场的相应,一定要做到心如佛心,愿如佛愿,解如佛解,行如佛行。我们到那里去学呢?这经论太多了,最方便的无过于《无量寿经》,这个经本经文不长,也不算短。你在这个里面,这四桩事情都学到了。学的方法—先读诵,把它念熟。念熟之后求解,里面字字句句搞清楚、搞明白,然后依教奉行,你就得感应了。问: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愿、解、行,跟佛菩萨一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佛力的加持。再请教法师,有没有那一个法门,它能够戒定慧一次修学,而能够使我们得到当生圆满成就的?     师父:在佛法里面,任何一个法门,都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佛法是平等法。《金刚经》上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话是真实的。问题呢?就是你会不会修?你懂不懂道理?懂不懂方法?戒学是防非止恶。譬如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指我们这个小团体里,读经。每一天将《无量寿经》念一遍。有一些人念三遍、五遍,乃至于还有一些人念十遍的。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初学的人经文生疏,从头到尾念一遍,大概要两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半小时。在这一段时间当中,他全心贯注在读经上,他戒具足了。他心里不会打妄想,不会起恶念,这个就是戒学。他要专心去念,专心就是修订。他念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慧。可见得,他要念两个小时,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是一次完成的。如果他一天念两部、念三部,念熟了。念熟了,大概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四十分钟差不多。那么他念两部,就八十分钟;三部,就一百二十分钟。他的时间越长,他修戒定慧三学的时间也就越长,真正能得受用,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得觉悟的心。能从这个心再推己及人,就生大慈悲心。念经是如此,其他念佛、持咒,所有一切法门,你只要会用功,都是戒定慧一次完成。     问:请教法师,戒定慧三无漏学,按顺序是戒学在前头,那么这个戒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我们一般说的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这些戒的意思?     师父:你所讲的是条文、是戒条,就像法律的条文一样。可是最重要的,你要懂得立法的意义、立法的精神,这个重要。刚才说过了,戒律的精神是防非止恶。那么所有的条文,都是本著这个原理、原则来制订的。那些是非?那些是恶?非与恶的标准,每一个时代不相同,每一个地区不同。我们中国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这是对的。现在的时候,男女再授受不亲,在社会上讲不通,大家认为这是恶、这是非。古时候那个时候,他说是,所以是非没有一定,善恶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佛的立法,他是讲原理、讲原则的。正如同世间的法律一样,条文随著时代变迁来修订。过个若干年了,这个条文不适合现代这个社会,马上就要修改,佛法也是如此。     所以佛法里面有根本的戒条,这个根本戒条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千年前,我们这三千年后,这个条文还用得上,绝对正确,没有错误的。那么这个在佛法里叫根本戒。根本戒只有四条—杀盗淫妄。我相信这四条,无论走到那里,不信佛教的,他也会点头,对的。杀害一切众生,大家晓得,这是恶,这是非。偷盗,这是恶,这是非。邪 、妄语,这是恶,这是非。这四条真的是超越时空,永恒不变。其他的戒条,都不叫根本戒。不叫根本戒,是随时,随著时间,随著空间,随著一切众生的需要,可以修改的,可以修订的。佛教众生他讲理,他不霸道,他不专制,他不会自以为是,他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为什么佛在《法华经》上讲,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也就是说,一定要以大乘教来教化一切众生。末法时期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是民主自由开放,大乘就是民主自由开放的。所以小乘适合于专制那个时代,保守的时代,小乘人思想保守。如果在那个时代,所以大乘佛法在印度,始终没有发扬光大,印度始终拘束在小乘。你看现在南洋,泰国跟斯里兰卡,都是拘束在那个保守的时代。他们对于这个开放很不习惯,不能适应,所以他们反对大乘佛法,说大乘非佛说。那么大乘的时候,现在民主国家看到那个地方,也看不习惯。你过分保守,过分专制,人受不了。某一个时代,某一个地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通权达变,这样才能够弘宗演教。原理、原则决定不变,那就是觉正净,这个三宝不变的;三学—戒定慧,决定不变。可是那些方法、条文是可以随时去修订的,随著需要去修订的。可是修订的原则,一定要帮助人达到清净心。清净心是定。你要修订的条文、这些戒条,不能帮助你心清净,反而帮助你心地越来越乱、越来越复杂,那就是错误的。所以要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慧。这个条文不是一成不变的。     那么戒律在中国,就做了一个大幅度的修订。这个修订的时候是在唐朝,百丈大师立清规。清规就是印度、古印度,释迦牟尼佛制订的那些戒条,把它大大的修订一次,使它适应于中国人,也就是适应于我们本土。我们今天讲本土化、现代化。根据本土、现代的需要,重新来修订。它的精神、原理原则不变,条文、作法统统修订。可惜我们历代就没有这样的大师出现。百丈大师修订之后,一直到今天,没有能做大幅度的修订。所以今天我们看的这个戒条,感觉种种不方便,没有办法做到。这个过失不是佛的过失,是我们自己修学人的过失,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对于佛陀的教诲,你就不能不佩服了。     那么晚近,有很多这些道场、寺庙,寺庙里面,他们有自己订的常住公约,这就是随著现在环境的需要,他制订的几个条文,也是戒律的现代化。所以这个常住的公约比经本里面那个戒条还要重要。那些戒条是古老的,我们读历史,看看那个时代人,最重要我们是现代人,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须要遵守我们现代的规矩。这个事情正如同我们现在交通便捷了,常常到外面去观光旅游,到那一个国家,要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每一个国家的法律并不相同,风俗不相同,习惯不相同,道德观念不相同。到一个地方,就遵守这个地方的这一些规矩,我们跟这些人就相处得很好,就能欢欢喜喜的在一起,我们才能把佛法介绍给他。如果一定是拿著我们的观念、我们的规矩,那到人家那里去,就格格不入,人家看我们看不惯,我们看人家也看不惯,这就不能沟通,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不能不懂。     问:师父这一席话,把戒律真正的意义,可以说解释得非常清楚: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觉正净,不违反四条根本戒,而能够合乎时代,以及环境的需要,能够跟大众打成一片,能够合乎这样的条件,我们都必须服从。     今天非常感谢法师,非常精采的开示,使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对很多重要的概念,得到非常正确的启发,谢谢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22: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各位观众,在前几集当中,老法师开示了若干佛法的重要理论和修学要领,使我们茅塞顿开,并且从心中生起了无比坚定的修学信心。但是为了使大家在修行上能够顺利圆满,还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必须彻底来了解。所以还要仰劳老法师慈悲,继续为我们解说。     昨天老法师开示佛力的加持,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只要我们的心、愿、解、行,跟佛陀相应,就能够得的到。而古代祖师大德也开示,佛力加持分为显加与冥加两种。请教老法师,这两种加持有什么不同?     师父:中国谚语里面常说:‘诚则灵’。这个灵就是感应的意思,也就是佛门当中讲的加持的意思。由此可知,真诚是能感,佛菩萨加持是所感。关于冥显两种的加持,意思是说,明显的加持,你自己能够感触的到。像一般世俗讲的,佛菩萨保佑我们,佛菩萨照顾我们,它确确实实是明显的一种感应。而冥加呢?他确实加持你,但是你自己觉察不到。实实在在,就是佛菩萨在暗中照顾你,这一类叫冥加。而在感应方面来说,有显感显应。我们求佛菩萨,非常明显,意愿非常强烈,佛菩萨的感应也很明显,这个叫做显感显应。第二类叫显感冥应,我们虽然很强烈的要求,好像佛菩萨没有回应,其实佛菩萨有,而是你自己不能觉察,这个是显感冥应。     还有一类的是冥感显应。我们心里头确确实实求佛菩萨,但是没有很强烈表现在外面。而佛菩萨这个应,应的很明显,我们冥感就显应。     第四种是冥感冥应。我们求佛菩萨,在形式上没有见到,可是心里头那一点真诚,就是能感。但是这一点真诚是在内心,没有表在事态上。不但人家见不到,甚至自己也没有注意这个事情,可是心里头真有,真正是像前面所讲的,这个心、解、愿、行,他真相应。而佛菩萨这个加持,也是冥冥当中加持。你不知不觉,在生活、工作、环境里面,一帆风顺,一切恶劣的境界自自然然毁灭了,所谓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加持感应有这四种不同。     问: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来合成的。如果稍稍不协调,我们就要生病了。那在修行人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就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不要吃药。或者说是也可以看病、吃药呢?     师父:这个问题,说的是没有错,人的生病确确实实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四大不调。四大不调,我们今天来讲,是属于生理的病。因为四大是色法,是指的这个肉身。四大是地、水、火、风,它的组合有一定的成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自然的生态。自然生态在大自然当中,它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它能配合的那么好。人身体种种器官、细胞的组织也是如此,必须顺其自然,你这个身体就好了。     那么四大,这个说法,一般是很粗浅的说法,好像这个物质的部分,皮肉、骨骼,这是称为地大;血液,流动的这些部分,水分,这是水大;温度,是火大;呼吸,这个属于风大,这个是很粗浅的说法。这个说法也好懂,这个四大不调了,当然身体就发生问题了,病态就现前了。而四大精确的讲法,这是讲物质的现象。我们晓得所有一切万物,今天科学家也懂得,是原子、电子、粒子所组成的。现在所讲的基本粒子,是不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了?那一个科学家也不敢讲,为什么呢?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过去认为原子不能分了,过若干年之后,仪器进步了,原子又可以分离,看出电子、中子。进步到今天,这些东西依旧可以分,分成粒子。将来仪器再进步,也许这个基本的粒子,又可以分了,所以没有人敢说,现在所发现的最小的物质,就不能分割了,没有人敢讲。     但是无论小到什么程度,佛法里面讲邻虚尘,这是佛讲的,这个就不能再分了,这是到了极限。即使是邻虚尘,它也有四个现象,这就是四大,四大现象,应该是这么说法的。无论再小,它还是一个物体。物体,我们就称它作地大,地大是代表一个物体;再小,它是个物体。现在科学发现,这个极小物体,它都带电,它带电,它带阴电、带阳电。阳电,在我们佛法里叫火大;阴电,我们叫水大。它决定是动的,它不是静止。动就叫做风大。所以说是基本的物质。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动物、植物、矿物都是它组合的。这个基本的物质,有这四种性质。这个是对四大精确的说法。     可是我们通常讲四大不调,那就不必讲得这么样精细了。我们说到分子,说到我们人身体组织这些细胞。细胞组合如果产生不均衡、不自然的现象,人身体一定要生病。那么学佛的人,生病了怎么办?佛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调整,恢复到自然。用什么方法调整呢?用定功。诸位懂得,清净心是最自然的,心清净,所以身就清净了。只要你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定个几天,你这个身体里面的组织,渐渐就恢复自然了。它为什么会不自然,破坏自然的生态呢?妄念太多、烦恼太多、忧虑太多、饮食过量、睡眠不足、疲劳,这个佛在经上讲的,有十种因素叫人生病的。这些都是违背了自然生态这个原理。我们在一个身体里面讲自然生态,心是静的,身虽然在运动,那个心是定的,他的运动就很如法,就好像一个圆一样。一个圆,它圆心是不动,外面怎么样去运动,它一定是一个圆。如果心一动了,那个周边就变成椭圆,变成不规则的,那就生病了。所以佛法治疗生病,这个道理很深。你细想的时候,它确实有道理。那么这种治疗是心理上的治疗,恢复它自然的运作,那就是最健康的。所以不必用医药,用内心的清净心来调整。     当然这个方法,是要有一点功夫,如果没有功夫,还是要借重医药。但是我们晓得,医药是治标,不是治本,如果你心不清净,不把忧虑、牵挂、烦恼舍掉,医药的效果也很有限。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养成清净、平等、慈悲,对于你健康长寿、青春永驻,决定是有帮助的。这个不是神话,是事实。     问:老法师的开示,就是说这个生病,是可以完全依靠我们内心的修为,得到清净心,而彻底得到治疗。至于医药,只是说在不得已的情况才来用,也就好像说是用兵,所谓兵则不祥之气,这是不得已才用的,平常还是要在修行功夫上用功。     再请教老法师,我们目前的居住环境,都是高楼大厦,这种环境在处理我们死后的遗体,或是丧葬事宜,好像都造成很大的不便。那我们修行人在选择往生的环境,是在家里好?或是说在医院好?     师父:这一些事情,实在说,都是个缘分。世俗一般人讲福报。如果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福报,由不得你自己作主。人到临终,自己还能作得了主,这是好事,大福报!几个人在这个时候,能作得了主宰呢?真的,这是靠缘分了。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一生要懂得修福,要知道积德。修福、积德,不要去享福,不要把你所修的,你统统都享尽了。要惜福,就是把你所有的福报,放在临终这个时候来享受。也就是说,临终时候,自己作得了主,这才是一生当中最真实的福报。临终作不了主,一生所享受的,还不是一场空?死了以后,还搞三途,还搞六道,这没有成就。在世间这些丰功伟业,都是一场梦。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22: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功、立德、立言,我们中国古人以为这是三不朽,现在人明了。太阳会有消失光明的一天,太阳系会有瓦解的一天,这个太阳系都瓦解了,地球都不在了,你那个不朽还能存在吗?所以这些都是人的妄想,不是事实。事实的真相,一定要超越六道轮回,一定要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得到永恒。这才是个果报,这才是真实。由此可知,修福、积德的重要性。而临终自己作得了主,这是真实的福报。临终能作主,你想往生就往生,想作佛就作佛,你一生没有空过。     就事实而论,毕竟有这个福报的人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福报。没这个福报,你就要知道,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就得听别人摆布,这是真的可怜!自己作不了主,甚至于连翻个身,都要人帮忙。饮食、大小便都要人来帮助。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得力的人来帮助你,你就苦不堪言,你就完了。所以我们在病院当中,看到这些事实,应该提起高度的警觉,认真的努力,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我们能照顾别人,果报是将来别人会照顾我们。我们如果轻贱别人,厌弃别人,将来总有一天,我们自己失去能力的时候,别人轻贱我们,别人讨厌我们。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到那个时候,你后悔,你就来不及了。趁著自己还有体力,还有这个精神,要认真努力把从前那些毛病、习气彻底改掉。我能帮助别人,别人就帮助我。     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真正听进去,真正听明白照做了,实在讲没有几个。境界现前,老毛病还是犯了。我这几年在新加坡,只看到一个傅居士,这个人对于听经,他听懂了,他照做了。他做生意,完全依照佛的教诲去做。他对于他自己的儿女不照顾,他照顾社会上这些年轻人。他遵从,我照顾别人,将来社会大众会照顾我的儿女,正确。贫苦家庭的人,这个小孩品德好,读书用功,全心全力照顾他。换一句话说,他那个心里面,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自己儿女没有这个福分,没有这个天分,对社会没有更大的贡献,他要把全心全力,让有贡献的人出头,这个想法了不起,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他的儿女自然有福报。     照顾一切医院里,无依无靠病苦的人,他一家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太太日中一食,到医院里面去做义工,照顾这些病人。这个人就是菩萨,这个家庭就是菩萨家庭,他们过的是菩萨的生活。听了经之后,体会到这个道理,他就做出来,所以他得到真实的受用。那么人生病,在垂危的时候,到底是在家里面好、是在医院好?这个要看环境。家里面一家人都懂得佛法,如理如法的照顾,很好。在医院里,也要懂得佛法。人在临命终时,是他将来到那一道去,决定的一刹那。这一刹那,对于他的来生,关系太密切了。最后一声是佛号,是求愿往生,他就作佛去了。《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得很清楚。临终一念起贪心,这是饿鬼道;一念嗔恚,是地狱道;一念十善,是人天道。这是在临终时,必须有善友在旁边开导、照顾,让他不能错了念头,这个太重要了。那么现在问题就是那一个,究竟是采取什么方式,各有缘分,各人不相同。     问:老法师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就是说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注意培福。我们培了福报,而且每天精进念佛修行,那么到临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在,而不必受到种种的不自由的痛苦、折磨。所以这样子的一种修行,才能够称得上圆满。     请教老法师,夏莲居老居士在称赞净土的诗句里头,有一句话,他说一心念佛,就能够根身器界全转换。那么这一种的转变,除了说是环境变的清净以外,是不是在身心上,也能够从没有福报,变得有福报;从没有智慧,变成有智慧;从多病、短命,而能够得到健康长寿呢?     师父:他讲的话没有错,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与事实的真相完全相应。实在说,修福,念佛是修最大的福报。就像你前面所说的,人在临命终这一刹那,这是与来生祸福关键的时刻。那么真正有福报的人,他临终的时候可以不生病,预知时至。你看有很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看他走的多么自在。这一些事实,我们在这几年看得很多,这不是假的。     我在香港,往年在香港讲经,常怀法师告诉我一个欧阳居士,读经的时候,坐著往生的,预知时至。他向图书馆借《大藏经》回去看,告诉常怀法师,你到那一天,什么时候,派人到我家里去,把这个书取回来,我不再把这个书送回来。常怀法师听到这个话也很惊讶,不再送来了,难道你预知时至往生?看看那个样子,好像又不像。好吧!既然这么说了,记下来,到那一天派人去拿书。大概是两个多礼拜以后,他派人去他家拿书,看到老先生正在看书。老先生看到,图书馆来的,来干什么的?你不是叫我今天来把《藏经》取回来?是,没错,我没有叫你这个时候来,我现在还在看。他是老人家,年岁大,这年轻人当然也不好说什么,这就回去了,第二天再去。第二天去的时候,他家里人告诉他,老先生往生了。什么时候往生的?你走了以后,大概两个小时,坐在那里往生的。你看这个多自在,预知时至,两个星期之前,告诉常怀法师。他为什么能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关键就在他的心清净,万缘都放下了。我们为什么不行呢?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麻烦在此地。     最近,两个月前,三重廖居士跟我讲一个故事。两个月前,他们那里有一个老同修,七十多岁了,往生也是预知时至,选择往生的时间,这太妙了。他接触到净土法门,念佛大概才三、四个月,时间不长。廖居士告诉我,他跟他只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来拜访他,告诉他,他听到这个法门之后,非常欢喜。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殊胜,他就下定决心,我非去不可,来跟他谈这一桩事情。过了一个月了,他又到廖居士那里借录音带,借经书、借录音带回去听。又过了一个月,再找廖居士就跟他讲,他说现在我家里就我一个人学佛,我的家人都不学佛,他说万一我往生的时候,他们又哭又闹,那我怎么办?廖居士听到,这是个问题。     他就问了,你的家里面这些人,有没有上班、上学的?对,他们都上班,都有工作。廖居士说,那你选择他们都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往生多好呢!他听了这个,点点头,这个有道理。两个月之前的时候,他就选择这个时刻,家人统统上班了,他在这个时候往生。等家里人晚上下班回来之后,医生来检验,他这个死已经超过八个小时。可以自己选择时间的,这才叫真正有福报。这个福报,当然不是一世修的,累世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因为他念佛只有三、四个月,时间很短。跟经上讲的理论、方法相应。佛经上确确实实是这么说的,问题的结征,就在你如不如法?经典上讲的是道理、方法,你跟它相不相应?你要相应了,你就能做到。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往生,何况他念了三、四个月?万缘放下,身心清净,感应不可思议!     那么夏老居士这个话,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一句佛号,念到功夫得力,念到相应,念到如法,冥冥当中,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诸佛加持,你的身心境界,都在那里起变化。刚才讲了,明显的变化,那是显加,你觉察出来了。冥冥当中加持,你没有觉察;没有觉察,佛的加持,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你也得到。你的环境,生活环境会改变,你的体质也会改变。健康长寿,说实在话,看你有没有需要?如果不需要,这个世间没有什么缘分,住在这没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早到西方世界去成佛呢?还有什么好耽误的呢?如果有必要,必要的是弘法利生,这样殊胜的法门,我还需要时间介绍给广大群众,那这就需要。所以往生,真的是得到自在了。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天,也不碍事;想立刻就走,行,这个叫了生死,生死自在。不是做不到,人人都做得到,就是你肯不肯做。     问:老法师这一段的开示,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一心念佛,他都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么大的、无比的福报都能够得到,何况说是在这个世间的这一些福报、智慧、健康、长寿?只要是有需要,佛菩萨绝对加持。问题只在于说,我们是不是有真正的、至心的来修行,来念佛。     再请教老法师,古代的大德,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的节俭、惜福。像我们这样看起来,就是都非常的刻苦。那现在我们地球上的开发,好像都是高度开发,物质非常丰富。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需不需要再学古大德那样子的刻苦,或者是说是节俭、惜福也是需要,但是尺度上,稍稍可以放宽呢?     师父:这个也是正确的,但是惜福这一个原则,永远不能够改变。当然整个社会结构不一样,生产方式改变了。过去都是人工,现在都是机械化,所以生产的量增加了,质也变了。那么我们也得要随著这个时代,如果还照从前那种方式,那样刻苦节俭,变成对于社会大众学佛,产生一种障碍。大家看了,这个我受不了,这个佛我不能学。反而为了这一点点事情,把一切众生法身慧命,这个缘给断掉了,那这个失就太大了,真是得不偿失。所以一切要顾虑大众,能够得到佛法的机缘,所以必须要做适当的调整。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面,衣著、饮食、起居,我们虽然不能讲,不要奢侈,这个是一定要避免的。一般普通的标准要达到,他们才心安理得。他的家庭,他的亲戚朋友看到,你的学佛是对的。如果过份的节俭,那他们会提出异议,就变成障碍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     但是出家人那是例外。出家人说实在话,过那个刻苦的生活是正确的,给世间人做一个样子,你可以不必学,但是你看到人家能过这个节俭的生活,我们这个生活已经超过他很多倍了,你还有什么话说呢?像我们近代印光大师,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老人家,但是在许许多多文字里头,我们看到记载他的生活状况。他老人家在年轻的时候,在定海普陀山住了三十年,住在藏经楼。他的生活很简单,记载里面告诉我们,他的早餐就是一碗白粥,没有菜,因为他是北方人,早年的时候到南方,他们寺院里头,早晨吃粥有一点碱菜,北方人吃不惯,所以就不吃了。三十年如一日,早晨就是一钵粥,没有菜。中午就是一钵饭,这个菜,常住大众,跟大家完全一样。一生都过这个节俭的生活,一生都是自己劳作。早晨起来,扫地、抹桌子,整理房间。晚年虽然有个侍者,这些事情他还是自己做,自己洗衣服,自己补衣服,样样事情都是自己干,八十岁还是这样的,他八十岁圆寂的。     信徒所有这些供养,都拿去印经布施。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要改善自己生活,没有过。都是劝人要修福,要惜福。看到人吃饭,饭碗里头还掉有几粒米,他都要骂人的。北方人心直口快,他都教训人,你有多大的福报?你敢这样糟蹋?这个是我们出家人的好榜样。当然在现代,我们不能要求那么严格,可是出家人要能做到这个,还是最好的。在家人的要求,我们一定以社会大众生活水平做标准,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对于佛法的弘扬会产生障碍。     问:老法师的开示就是说,我们对这个节俭惜福的观念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在做法上,一定要适合现代的环境,不要使大家造成对佛法的一种误会。     再请教老法师,现在社会上一般对神通都非常感兴趣。但是我们佛法把神通归为是圣末边事。那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神通?还有他老人家对神通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开示?     师父:这一点,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神通这两个字,这个名词,社会上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这个名词里面,通是讲通达。对人、对事、对物,对过去、对未来,一切都能够通达而没有障碍。神是形容词,所谓是神奇莫测,也就是说他的智慧、能力,超过平常人,他有神奇莫测,这一种智慧通达的能力,所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称之为神通。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22: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眼能见,耳能闻,心能知,这个能的能力超过凡人,就叫神通。佛法为什么把这个东西当做末事呢?佛告诉我们,这个能力是大家的本能,有什么好奇怪的!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平等。没有说那个比那个高,没有这回事情。你看《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昨天晚上讲到经文,正讲到普眼法门。从普眼,我们就明了《金刚经》上讲的五眼。《华严》用十表法,《华严》讲十眼。那十眼另外五眼从那里来的?另外五眼从法眼里面开出来的。由此可知,这个五眼跟十眼是一桩事情,正如同六度跟十度是一桩事情,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开是展开,合是归纳。多可以归纳少几条;条数少的,可以把它展开,多说几条,内容没有两样。那么举出一个眼来说,眼的能力能够见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能力太强,这个我们就称神通。耳的能力也能听尽虚空、遍法界,换句话说,我们坐在那里不动,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看的清清楚楚。他在那里讲经说法,我们听的清清楚楚,这就是神通。六根的能力,原本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为什么呢?它是性门,虚空法界是性变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佛的刹土,众生的法界,全是心现、识变。心识的能力,原本就是这么大。现在这个能力为什么失掉了呢?佛跟我们讲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妄想、执著是障碍,在佛法叫二障。妄想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你能把这两种障碍突破了,把这两种障碍消除了,这两种障碍放下了,你的能力就恢复了,有什么奇怪!     今天你看到别人有神通,你羡慕,他那个神通又不能给你。假如他的天眼通可以给我,我一定拜他做老师,我跟他学。他的宿命通能够知道过去、未来,他可以给我,我也可以跟他学。他有我没有,我样样还要请教他,那他欺骗我,我怎么办?这个不能不防。他的那个能力,并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小通他有,大通他就胡说八道了。这种以神通来欺骗众生的事情很多很多。     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一桩事情,他说清朝亡国,就是慈禧太后相信神通。所以有这些神通的人就欺骗她。国家大事,她向他们请教,甚至于驾乩扶鸾,用这个来决定国家大事,都被鬼神欺骗了,最后亡国。他说那些东西,为什么会相信呢?小的事情很灵验,所以她非常相信。国家大事也问他,就完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防范。所以凡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这一种人非常容易著魔。著魔的事情,在现在这个社会,无论在台湾,无论在国外,我们看到很多。这个一般医药界里面讲神经分裂,得神经病。那么这种人都是年轻人,很优秀的,书也念得很好,甚至于大学毕业了,还有一些拿到博士学位。家庭、事业都相当美满,以后去学佛,学了个一年、半年,得神经病。我遇到不少,他的家人带来找我,‘法师,有没有办法救他?’我摇头,我没有能力。可是我问他,他是不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点头。他要能够把神通感应丢到一边,他不会走到这个地步。     所以你看看真正善知识,印光大师、夏莲居老居士,连黄念祖都常说,决定不求神通,决定不求感应,老实念要紧。只要能做到老实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神通感应决定有,佛也有,菩萨也有,罗汉也有,甚至于我们祖师大德里面,显示神通的不在少数,《高僧传》里面可以看到,《神僧传》里头全部都是的。但是决定不用神通做佛事,也就是不用神通感应来接引群众。佛法是用理论,是用教导,来接引大众,绝不用这个东西。有,也不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22: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各位观众,在前几集当中,老法师开示了若干佛法的重要理论和修学要领,使我们茅塞顿开,并且从心中生起了无比坚定的修学信心。但是为了使大家在修行上能够顺利圆满,还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必须彻底来了解。所以还要仰劳老法师慈悲,继续为我们解说。     昨天老法师开示佛力的加持,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只要我们的心、愿、解、行,跟佛陀相应,就能够得的到。而古代祖师大德也开示,佛力加持分为显加与冥加两种。请教老法师,这两种加持有什么不同?     师父:中国谚语里面常说:‘诚则灵’。这个灵就是感应的意思,也就是佛门当中讲的加持的意思。由此可知,真诚是能感,佛菩萨加持是所感。关于冥显两种的加持,意思是说,明显的加持,你自己能够感触的到。像一般世俗讲的,佛菩萨保佑我们,佛菩萨照顾我们,它确确实实是明显的一种感应。而冥加呢?他确实加持你,但是你自己觉察不到。实实在在,就是佛菩萨在暗中照顾你,这一类叫冥加。而在感应方面来说,有显感显应。我们求佛菩萨,非常明显,意愿非常强烈,佛菩萨的感应也很明显,这个叫做显感显应。第二类叫显感冥应,我们虽然很强烈的要求,好像佛菩萨没有回应,其实佛菩萨有,而是你自己不能觉察,这个是显感冥应。     还有一类的是冥感显应。我们心里头确确实实求佛菩萨,但是没有很强烈表现在外面。而佛菩萨这个应,应的很明显,我们冥感就显应。     第四种是冥感冥应。我们求佛菩萨,在形式上没有见到,可是心里头那一点真诚,就是能感。但是这一点真诚是在内心,没有表在事态上。不但人家见不到,甚至自己也没有注意这个事情,可是心里头真有,真正是像前面所讲的,这个心、解、愿、行,他真相应。而佛菩萨这个加持,也是冥冥当中加持。你不知不觉,在生活、工作、环境里面,一帆风顺,一切恶劣的境界自自然然毁灭了,所谓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加持感应有这四种不同。     问: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来合成的。如果稍稍不协调,我们就要生病了。那在修行人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就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不要吃药。或者说是也可以看病、吃药呢?     师父:这个问题,说的是没有错,人的生病确确实实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四大不调。四大不调,我们今天来讲,是属于生理的病。因为四大是色法,是指的这个肉身。四大是地、水、火、风,它的组合有一定的成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自然的生态。自然生态在大自然当中,它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它能配合的那么好。人身体种种器官、细胞的组织也是如此,必须顺其自然,你这个身体就好了。     那么四大,这个说法,一般是很粗浅的说法,好像这个物质的部分,皮肉、骨骼,这是称为地大;血液,流动的这些部分,水分,这是水大;温度,是火大;呼吸,这个属于风大,这个是很粗浅的说法。这个说法也好懂,这个四大不调了,当然身体就发生问题了,病态就现前了。而四大精确的讲法,这是讲物质的现象。我们晓得所有一切万物,今天科学家也懂得,是原子、电子、粒子所组成的。现在所讲的基本粒子,是不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了?那一个科学家也不敢讲,为什么呢?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过去认为原子不能分了,过若干年之后,仪器进步了,原子又可以分离,看出电子、中子。进步到今天,这些东西依旧可以分,分成粒子。将来仪器再进步,也许这个基本的粒子,又可以分了,所以没有人敢说,现在所发现的最小的物质,就不能分割了,没有人敢讲。     但是无论小到什么程度,佛法里面讲邻虚尘,这是佛讲的,这个就不能再分了,这是到了极限。即使是邻虚尘,它也有四个现象,这就是四大,四大现象,应该是这么说法的。无论再小,它还是一个物体。物体,我们就称它作地大,地大是代表一个物体;再小,它是个物体。现在科学发现,这个极小物体,它都带电,它带电,它带阴电、带阳电。阳电,在我们佛法里叫火大;阴电,我们叫水大。它决定是动的,它不是静止。动就叫做风大。所以说是基本的物质。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动物、植物、矿物都是它组合的。这个基本的物质,有这四种性质。这个是对四大精确的说法。     可是我们通常讲四大不调,那就不必讲得这么样精细了。我们说到分子,说到我们人身体组织这些细胞。细胞组合如果产生不均衡、不自然的现象,人身体一定要生病。那么学佛的人,生病了怎么办?佛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调整,恢复到自然。用什么方法调整呢?用定功。诸位懂得,清净心是最自然的,心清净,所以身就清净了。只要你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定个几天,你这个身体里面的组织,渐渐就恢复自然了。它为什么会不自然,破坏自然的生态呢?妄念太多、烦恼太多、忧虑太多、饮食过量、睡眠不足、疲劳,这个佛在经上讲的,有十种因素叫人生病的。这些都是违背了自然生态这个原理。我们在一个身体里面讲自然生态,心是静的,身虽然在运动,那个心是定的,他的运动就很如法,就好像一个圆一样。一个圆,它圆心是不动,外面怎么样去运动,它一定是一个圆。如果心一动了,那个周边就变成椭圆,变成不规则的,那就生病了。所以佛法治疗生病,这个道理很深。你细想的时候,它确实有道理。那么这种治疗是心理上的治疗,恢复它自然的运作,那就是最健康的。所以不必用医药,用内心的清净心来调整。     当然这个方法,是要有一点功夫,如果没有功夫,还是要借重医药。但是我们晓得,医药是治标,不是治本,如果你心不清净,不把忧虑、牵挂、烦恼舍掉,医药的效果也很有限。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养成清净、平等、慈悲,对于你健康长寿、青春永驻,决定是有帮助的。这个不是神话,是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22: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老法师的开示,就是说这个生病,是可以完全依靠我们内心的修为,得到清净心,而彻底得到治疗。至于医药,只是说在不得已的情况才来用,也就好像说是用兵,所谓兵则不祥之气,这是不得已才用的,平常还是要在修行功夫上用功。     再请教老法师,我们目前的居住环境,都是高楼大厦,这种环境在处理我们死后的遗体,或是丧葬事宜,好像都造成很大的不便。那我们修行人在选择往生的环境,是在家里好?或是说在医院好?     师父:这一些事情,实在说,都是个缘分。世俗一般人讲福报。如果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福报,由不得你自己作主。人到临终,自己还能作得了主,这是好事,大福报!几个人在这个时候,能作得了主宰呢?真的,这是靠缘分了。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一生要懂得修福,要知道积德。修福、积德,不要去享福,不要把你所修的,你统统都享尽了。要惜福,就是把你所有的福报,放在临终这个时候来享受。也就是说,临终时候,自己作得了主,这才是一生当中最真实的福报。临终作不了主,一生所享受的,还不是一场空?死了以后,还搞三途,还搞六道,这没有成就。在世间这些丰功伟业,都是一场梦。     立功、立德、立言,我们中国古人以为这是三不朽,现在人明了。太阳会有消失光明的一天,太阳系会有瓦解的一天,这个太阳系都瓦解了,地球都不在了,你那个不朽还能存在吗?所以这些都是人的妄想,不是事实。事实的真相,一定要超越六道轮回,一定要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得到永恒。这才是个果报,这才是真实。由此可知,修福、积德的重要性。而临终自己作得了主,这是真实的福报。临终能作主,你想往生就往生,想作佛就作佛,你一生没有空过。     就事实而论,毕竟有这个福报的人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福报。没这个福报,你就要知道,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就得听别人摆布,这是真的可怜!自己作不了主,甚至于连翻个身,都要人帮忙。饮食、大小便都要人来帮助。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得力的人来帮助你,你就苦不堪言,你就完了。所以我们在病院当中,看到这些事实,应该提起高度的警觉,认真的努力,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我们能照顾别人,果报是将来别人会照顾我们。我们如果轻贱别人,厌弃别人,将来总有一天,我们自己失去能力的时候,别人轻贱我们,别人讨厌我们。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到那个时候,你后悔,你就来不及了。趁著自己还有体力,还有这个精神,要认真努力把从前那些毛病、习气彻底改掉。我能帮助别人,别人就帮助我。     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真正听进去,真正听明白照做了,实在讲没有几个。境界现前,老毛病还是犯了。我这几年在新加坡,只看到一个傅居士,这个人对于听经,他听懂了,他照做了。他做生意,完全依照佛的教诲去做。他对于他自己的儿女不照顾,他照顾社会上这些年轻人。他遵从,我照顾别人,将来社会大众会照顾我的儿女,正确。贫苦家庭的人,这个小孩品德好,读书用功,全心全力照顾他。换一句话说,他那个心里面,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自己儿女没有这个福分,没有这个天分,对社会没有更大的贡献,他要把全心全力,让有贡献的人出头,这个想法了不起,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他的儿女自然有福报。     照顾一切医院里,无依无靠病苦的人,他一家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太太日中一食,到医院里面去做义工,照顾这些病人。这个人就是菩萨,这个家庭就是菩萨家庭,他们过的是菩萨的生活。听了经之后,体会到这个道理,他就做出来,所以他得到真实的受用。那么人生病,在垂危的时候,到底是在家里面好、是在医院好?这个要看环境。家里面一家人都懂得佛法,如理如法的照顾,很好。在医院里,也要懂得佛法。人在临命终时,是他将来到那一道去,决定的一刹那。这一刹那,对于他的来生,关系太密切了。最后一声是佛号,是求愿往生,他就作佛去了。《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得很清楚。临终一念起贪心,这是饿鬼道;一念嗔恚,是地狱道;一念十善,是人天道。这是在临终时,必须有善友在旁边开导、照顾,让他不能错了念头,这个太重要了。那么现在问题就是那一个,究竟是采取什么方式,各有缘分,各人不相同。     问:老法师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就是说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注意培福。我们培了福报,而且每天精进念佛修行,那么到临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在,而不必受到种种的不自由的痛苦、折磨。所以这样子的一种修行,才能够称得上圆满。     请教老法师,夏莲居老居士在称赞净土的诗句里头,有一句话,他说一心念佛,就能够根身器界全转换。那么这一种的转变,除了说是环境变的清净以外,是不是在身心上,也能够从没有福报,变得有福报;从没有智慧,变成有智慧;从多病、短命,而能够得到健康长寿呢?     师父:他讲的话没有错,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与事实的真相完全相应。实在说,修福,念佛是修最大的福报。就像你前面所说的,人在临命终这一刹那,这是与来生祸福关键的时刻。那么真正有福报的人,他临终的时候可以不生病,预知时至。你看有很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看他走的多么自在。这一些事实,我们在这几年看得很多,这不是假的。     我在香港,往年在香港讲经,常怀法师告诉我一个欧阳居士,读经的时候,坐著往生的,预知时至。他向图书馆借《大藏经》回去看,告诉常怀法师,你到那一天,什么时候,派人到我家里去,把这个书取回来,我不再把这个书送回来。常怀法师听到这个话也很惊讶,不再送来了,难道你预知时至往生?看看那个样子,好像又不像。好吧!既然这么说了,记下来,到那一天派人去拿书。大概是两个多礼拜以后,他派人去他家拿书,看到老先生正在看书。老先生看到,图书馆来的,来干什么的?你不是叫我今天来把《藏经》取回来?是,没错,我没有叫你这个时候来,我现在还在看。他是老人家,年岁大,这年轻人当然也不好说什么,这就回去了,第二天再去。第二天去的时候,他家里人告诉他,老先生往生了。什么时候往生的?你走了以后,大概两个小时,坐在那里往生的。你看这个多自在,预知时至,两个星期之前,告诉常怀法师。他为什么能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关键就在他的心清净,万缘都放下了。我们为什么不行呢?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麻烦在此地。     最近,两个月前,三重廖居士跟我讲一个故事。两个月前,他们那里有一个老同修,七十多岁了,往生也是预知时至,选择往生的时间,这太妙了。他接触到净土法门,念佛大概才三、四个月,时间不长。廖居士告诉我,他跟他只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来拜访他,告诉他,他听到这个法门之后,非常欢喜。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殊胜,他就下定决心,我非去不可,来跟他谈这一桩事情。过了一个月了,他又到廖居士那里借录音带,借经书、借录音带回去听。又过了一个月,再找廖居士就跟他讲,他说现在我家里就我一个人学佛,我的家人都不学佛,他说万一我往生的时候,他们又哭又闹,那我怎么办?廖居士听到,这是个问题。     他就问了,你的家里面这些人,有没有上班、上学的?对,他们都上班,都有工作。廖居士说,那你选择他们都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往生多好呢!他听了这个,点点头,这个有道理。两个月之前的时候,他就选择这个时刻,家人统统上班了,他在这个时候往生。等家里人晚上下班回来之后,医生来检验,他这个死已经超过八个小时。可以自己选择时间的,这才叫真正有福报。这个福报,当然不是一世修的,累世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因为他念佛只有三、四个月,时间很短。跟经上讲的理论、方法相应。佛经上确确实实是这么说的,问题的结征,就在你如不如法?经典上讲的是道理、方法,你跟它相不相应?你要相应了,你就能做到。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往生,何况他念了三、四个月?万缘放下,身心清净,感应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22: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夏老居士这个话,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一句佛号,念到功夫得力,念到相应,念到如法,冥冥当中,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诸佛加持,你的身心境界,都在那里起变化。刚才讲了,明显的变化,那是显加,你觉察出来了。冥冥当中加持,你没有觉察;没有觉察,佛的加持,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你也得到。你的环境,生活环境会改变,你的体质也会改变。健康长寿,说实在话,看你有没有需要?如果不需要,这个世间没有什么缘分,住在这没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早到西方世界去成佛呢?还有什么好耽误的呢?如果有必要,必要的是弘法利生,这样殊胜的法门,我还需要时间介绍给广大群众,那这就需要。所以往生,真的是得到自在了。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天,也不碍事;想立刻就走,行,这个叫了生死,生死自在。不是做不到,人人都做得到,就是你肯不肯做。     问:老法师这一段的开示,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一心念佛,他都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么大的、无比的福报都能够得到,何况说是在这个世间的这一些福报、智慧、健康、长寿?只要是有需要,佛菩萨绝对加持。问题只在于说,我们是不是有真正的、至心的来修行,来念佛。     再请教老法师,古代的大德,他们的生活都是非常的节俭、惜福。像我们这样看起来,就是都非常的刻苦。那现在我们地球上的开发,好像都是高度开发,物质非常丰富。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需不需要再学古大德那样子的刻苦,或者是说是节俭、惜福也是需要,但是尺度上,稍稍可以放宽呢?     师父:这个也是正确的,但是惜福这一个原则,永远不能够改变。当然整个社会结构不一样,生产方式改变了。过去都是人工,现在都是机械化,所以生产的量增加了,质也变了。那么我们也得要随著这个时代,如果还照从前那种方式,那样刻苦节俭,变成对于社会大众学佛,产生一种障碍。大家看了,这个我受不了,这个佛我不能学。反而为了这一点点事情,把一切众生法身慧命,这个缘给断掉了,那这个失就太大了,真是得不偿失。所以一切要顾虑大众,能够得到佛法的机缘,所以必须要做适当的调整。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面,衣著、饮食、起居,我们虽然不能讲,不要奢侈,这个是一定要避免的。一般普通的标准要达到,他们才心安理得。他的家庭,他的亲戚朋友看到,你的学佛是对的。如果过份的节俭,那他们会提出异议,就变成障碍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     但是出家人那是例外。出家人说实在话,过那个刻苦的生活是正确的,给世间人做一个样子,你可以不必学,但是你看到人家能过这个节俭的生活,我们这个生活已经超过他很多倍了,你还有什么话说呢?像我们近代印光大师,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老人家,但是在许许多多文字里头,我们看到记载他的生活状况。他老人家在年轻的时候,在定海普陀山住了三十年,住在藏经楼。他的生活很简单,记载里面告诉我们,他的早餐就是一碗白粥,没有菜,因为他是北方人,早年的时候到南方,他们寺院里头,早晨吃粥有一点碱菜,北方人吃不惯,所以就不吃了。三十年如一日,早晨就是一钵粥,没有菜。中午就是一钵饭,这个菜,常住大众,跟大家完全一样。一生都过这个节俭的生活,一生都是自己劳作。早晨起来,扫地、抹桌子,整理房间。晚年虽然有个侍者,这些事情他还是自己做,自己洗衣服,自己补衣服,样样事情都是自己干,八十岁还是这样的,他八十岁圆寂的。     信徒所有这些供养,都拿去印经布施。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要改善自己生活,没有过。都是劝人要修福,要惜福。看到人吃饭,饭碗里头还掉有几粒米,他都要骂人的。北方人心直口快,他都教训人,你有多大的福报?你敢这样糟蹋?这个是我们出家人的好榜样。当然在现代,我们不能要求那么严格,可是出家人要能做到这个,还是最好的。在家人的要求,我们一定以社会大众生活水平做标准,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对于佛法的弘扬会产生障碍。     问:老法师的开示就是说,我们对这个节俭惜福的观念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在做法上,一定要适合现代的环境,不要使大家造成对佛法的一种误会。     再请教老法师,现在社会上一般对神通都非常感兴趣。但是我们佛法把神通归为是圣末边事。那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神通?还有他老人家对神通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开示?     师父:这一点,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神通这两个字,这个名词,社会上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这个名词里面,通是讲通达。对人、对事、对物,对过去、对未来,一切都能够通达而没有障碍。神是形容词,所谓是神奇莫测,也就是说他的智慧、能力,超过平常人,他有神奇莫测,这一种智慧通达的能力,所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称之为神通。     眼能见,耳能闻,心能知,这个能的能力超过凡人,就叫神通。佛法为什么把这个东西当做末事呢?佛告诉我们,这个能力是大家的本能,有什么好奇怪的!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平等。没有说那个比那个高,没有这回事情。你看《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昨天晚上讲到经文,正讲到普眼法门。从普眼,我们就明了《金刚经》上讲的五眼。《华严》用十表法,《华严》讲十眼。那十眼另外五眼从那里来的?另外五眼从法眼里面开出来的。由此可知,这个五眼跟十眼是一桩事情,正如同六度跟十度是一桩事情,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开是展开,合是归纳。多可以归纳少几条;条数少的,可以把它展开,多说几条,内容没有两样。那么举出一个眼来说,眼的能力能够见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能力太强,这个我们就称神通。耳的能力也能听尽虚空、遍法界,换句话说,我们坐在那里不动,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看的清清楚楚。他在那里讲经说法,我们听的清清楚楚,这就是神通。六根的能力,原本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为什么呢?它是性门,虚空法界是性变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佛的刹土,众生的法界,全是心现、识变。心识的能力,原本就是这么大。现在这个能力为什么失掉了呢?佛跟我们讲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妄想、执著是障碍,在佛法叫二障。妄想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你能把这两种障碍突破了,把这两种障碍消除了,这两种障碍放下了,你的能力就恢复了,有什么奇怪!     今天你看到别人有神通,你羡慕,他那个神通又不能给你。假如他的天眼通可以给我,我一定拜他做老师,我跟他学。他的宿命通能够知道过去、未来,他可以给我,我也可以跟他学。他有我没有,我样样还要请教他,那他欺骗我,我怎么办?这个不能不防。他的那个能力,并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小通他有,大通他就胡说八道了。这种以神通来欺骗众生的事情很多很多。     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一桩事情,他说清朝亡国,就是慈禧太后相信神通。所以有这些神通的人就欺骗她。国家大事,她向他们请教,甚至于驾乩扶鸾,用这个来决定国家大事,都被鬼神欺骗了,最后亡国。他说那些东西,为什么会相信呢?小的事情很灵验,所以她非常相信。国家大事也问他,就完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防范。所以凡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这一种人非常容易著魔。著魔的事情,在现在这个社会,无论在台湾,无论在国外,我们看到很多。这个一般医药界里面讲神经分裂,得神经病。那么这种人都是年轻人,很优秀的,书也念得很好,甚至于大学毕业了,还有一些拿到博士学位。家庭、事业都相当美满,以后去学佛,学了个一年、半年,得神经病。我遇到不少,他的家人带来找我,‘法师,有没有办法救他?’我摇头,我没有能力。可是我问他,他是不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点头。他要能够把神通感应丢到一边,他不会走到这个地步。     所以你看看真正善知识,印光大师、夏莲居老居士,连黄念祖都常说,决定不求神通,决定不求感应,老实念要紧。只要能做到老实念,没有一个不成就的。神通感应决定有,佛也有,菩萨也有,罗汉也有,甚至于我们祖师大德里面,显示神通的不在少数,《高僧传》里面可以看到,《神僧传》里头全部都是的。但是决定不用神通做佛事,也就是不用神通感应来接引群众。佛法是用理论,是用教导,来接引大众,绝不用这个东西。有,也不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