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般若] 第一义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有时候难免会失败,如何正确地处理失败,才是真正的战士,才能够(有)资格称为一个战士。同样的道理,我们修行难免会有挫败,会有情绪的高低潮,如何来处理我们错误的知见,如何来调整我们错误的思想,这个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佛教最可怕的就是说——听了某一个人的观念,看了某一本书的观念,就死执不放,而误认为他就是永远对的,(这样)修行是最可怕的,这个叫做盲点。这个就是盲点。(大众鼓掌!)

所谓:多看则不偏,多听则不邪,所以,我还是勉励我们这些尊敬的法师、护法居士,你内心自己有智慧,你难道怕看别人的注解?对不对?不怕!最怕的就是你本身没有功夫,说不通,宗也不通,因此看了就掉进去陷阱。

语言文字会骗人的,在座诸位,很会演讲的人,不一定很会修行,很会写书的人也不一定他有证量,很会修行的人他不一定会演讲,他说不一定会通,很会演讲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为什么?修行是心地的功夫,不在语言,不在文字。

如果能够宗通、说通,那是最好的。宗通就是悟明心性,说通就是通达三藏,百问不倒,那么这个就得吃一点苦头,所以说,我们修学佛道,不要被别人的语言文字影响,那个语言文字是有陷阱的。

证量的解脱境界,是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唯证相应的东西。简单讲,文字是可以欺骗人的,表相是可以欺骗人的。

把自己搞得很膨胀,所有的名相,全世界最好的、最不得了的名相都用完了,他就真的很有修行吗?那可不一定。

你用一个我是什么宇宙、或是什么银河系的大觉悟的、我是法中的法王、是人中的世尊、我是最有修行的……你怎么样子——

文字都可以欺骗人。生死、解脱的证量境界,是不能骗人的,到临命终,你不要手忙脚乱就好。

所以,诸位,我们一定要摒弃这些不实在的表相的东西。别人如果做一些法会,我们随喜。但是佛弟子最重要的,是智慧跟法。一个道场没有正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

在座诸位,修行不怕挫败,但是要懂得“真心”,真心不落入生灭的知见,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要有正确的心态,想赢就是输,敢输就是赢。如果你用分别心,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想赢那就是输。因为只有生灭的知见才有输赢。你想要赢别人,这个心态就是输。

佛法是降服自我的,你要赢的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要超越的还是自己,所以,契入真如第一义谛,不动的境界,他不是跟别人比,他是要超越自我,自己、我相——这个就是最大的敌人。

所以,修行正确的心态,是:想赢就是输,因为没有平等心。敢输就赢。如果我今天修行到一半,输了、挫败,没有关系,我肯修正自己,我也肯改变自己,我也肯调整自己,啊!知道以前错了,儒家讲的;知耻近乎勇。

那为什么我们今天共聚一堂来听经,来闻法,一定要抛下个人的知见,好好地来聆听佛陀的正法他到底讲什么?为什么我讲是佛陀的正法呢?因为我所讲的全部有依据。不是信口雌黄,不是信口开合的。我所讲的法完全都根据经典。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

第一义谛(第三集)

第三集。这个第一义谛并没有次第,并没有任何的次第,没有所谓:人乘、天乘、小乘、中乘、大乘,当下全部都是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底下这句你要背起来。佛讲的第一义谛是什么意思?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当下就是永恒的代名词,无所谓当下,也无所谓永恒。清净自性没有新旧,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没有任何的增减。讲新讲旧统统不对,统统不对。

再讲一遍:第一义谛并没有次第,佛陀有很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圆顿太难理解,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人乘、天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当下就是永恒,究竟真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所谓当下,也无所谓永恒。那还是比较的名词,还是比较的名词。

举一个例子来讲,例如:有小朋友对著虚空,说:这个东西是小的,这个东西是中的,这个东西是大的,请问虚空有没有增减?没有增减。如果一个小朋友对著虚空数,1、2、3、4、5、6、7、8、9、10,请问:虚空有没有增减?没有增减。任这个小朋友数1、2、3、4、5、6、7、8、9、10,数到50、51、52,虚空并没有增减。

换句话说,佛讲的: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阶位,当然,每一个经典讲得都不一样,唯识有唯识的判教,天台宗有天台的判教,华严有华严的判教:小、始、终、顿、圆,我们方便说,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阶位。

诸位,对佛来讲,这五十二个阶位叫做方便说,叫做方便说。没有任何的、真正的次第,佛陀说:为什么我要讲次第法呢?要环环相扣,是怕众生落入外道和邪见。所以,方便安立次第,环环相扣,不要说一个佛弟子修学修到一半,落入外道的知见,落入不究竟的知见,佛之所以方便安立次第,环环相扣,是为了怕你落入错误的知见,所以叫你信、住、行、向、地,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我们刚刚讲,说:无情物能不能成佛?不行的。无情物它没有般若智慧,它只有无生的理,这无生的理必须要(有)般若智慧。

师父,您有经典依据?有。《楞伽经》第四卷,佛用一个比喻,譬如恒河的水流,譬如恒河的水,必须顺着恒河的水而流,不可以逆恒河的水而流,例如恒河的水,恒河的水顺流,顺著真如、无相、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智,才能够流出如来的法身,而终不可逆流。著于生灭见就是逆流,

顺著不生不灭,涅槃的妙性,就是顺流。顺流的意思——顺著佛陀所讲的法,顺着本不生本不灭的涅槃妙智的法,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没有涅槃的妙智,是绝对流不出如来的法身。这一句就告诉你:成佛要有般若的智慧,理要由智来证。法界本不生,本不灭,这是理。无论佛出世,无论佛不出世,理都是一直存在。只是佛来示现人间,他体证到这样不生不灭的理,由般若智慧——这个时候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接下来,我把佛所讲的依据告诉大家。《楞伽经》卷四这么一段,因为卷四太长了,讲这一段: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桌子、椅子无情物不能成佛,唯有大般若智慧,才能证得如来的法身。讲一遍给大家听一下。这一段: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

因为《楞伽经》的翻译太艰涩,太难了,现在我用白话文,你比较容易了解,我先把它贯串一遍,来证明师父所讲的法是正确的。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也就是好好地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因为第四卷太长了,那么,这一段就讲到今天相关的话题。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菩萨是十地菩萨,就对佛说:唯然受教。就恭请佛开示。

底下,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我所说的如来的法身,因为它文言文艰涩,现在师父直接用白话文告诉你,我说如来的法身非是无性,“非是无性”是:不是“无”法。不是落入断灭见的无法,我说如来的法身非是无性,不是落入断灭的无见(的无法),如来的法身是修无量亿劫善根、福德、因缘、神通、十八不共法、四无碍智、六神通、累积无量亿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神通、般若智慧,我说如来的法身,非是落入断灭见的无法,是有很深的涵意的。

接下来。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不能讲:不生不灭就摄一切法,不生不灭它只有“理”,必须由智慧来证得,也就是,也不是从相上的空性,缘生无性的不生不灭法,就能够摄一切法,叫做: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也不是从相上的空性、缘生无性、不生不灭所摄的其他一切法,意思就是说,物像只有不生不灭的理,不能含摄智慧,理要由真正的智慧来证得,不能讲:不生不灭就包括一切。不能讲说:诸法不生不灭就包括一切,不能这样讲。相不生不灭,两个角度,从相上来讲,叫做不生不灭。

诸位,观无常是空相的开始,所以小乘的下手处——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这是空相的开始。大乘的下手处不一样,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乘的下手处是本不生,本不灭,究竟的圆顿,本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

大、小乘下手处不一样。小乘叫你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有能观智,有所观境。简单讲,小乘他是在生(缘生)以外找涅槃,叫做生外有无生,于缘生法以外又有一个涅槃;大乘不一样,大乘缘生就是涅槃,缘生就是无生,当下就是无生。

大、小乘思想有一点差距,所以,要观:这个是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我要远离,我要远离这些境界。远离就是在缘生的生灭法以外找一个涅槃;大乘不一样,大乘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万法回归当下,就是本来面目。

大乘:生就是无生,小乘:生外有一种叫做无生,就是涅槃。两个角度切入的,不一样。

好,我们说相上的空性讲不生不灭,这是从无常讲不生不灭。我们还有一种真常,也就是真如自性来讲不生不灭,真如自性也是不生不灭,这是从真常下手的不生不灭,相上的不生不灭,是从观无常、空相开始,无常就是空,无常就是刹那,就是生灭,无常就是无我,所以说,从相上的无常、空相叫做不生不灭,但是,它只是理。

从真心本性下手,是真常的不生不灭,法身就是有常的不生不灭,相是无常的不生不灭,因为无常就是体空的不生不灭,法身是有常,是无量劫来,是亘古无量劫以来,一直存在的本心跟本性,所以,一个是从无常下手的不生不灭,一个是从有常、有真如自性的不生不灭,这个不一样。

无常没有体性,有常它有自体性,不生不灭的自体性,这个又不一样,诸位,破一切相的时候,当我们破一切相的时候,讲诸法空无自性,不坏缘起和不坏真心,讲诸法有其自性。

为什么真心本性所显的东西——如果说诸法空无自性,那么,我们的真心变成了断灭见,所以,不坏缘起叫做缘起有其自性,不坏真心叫做真心有其自性,是证明真心的存在,他是存在,他又是无相,又是毕竟空寂,所以叫做空无自性。

佛陀讲空,是破众生执著的有。佛陀讲有,是怕你落入断灭见的无。讲有、讲无,都是方便说。所以,中道非有非无。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接下来,我们刚刚讲的,从相上的空性讲不生不灭,是不能摄一切法,因为它只有理,不同于如来的法身,如来的法身不是无常,它是真常。真常就是离于常,离于无常,叫做真常。离于常,离于无常,简单讲,非常非无常就是如来法身,就是如来法身。常,就是常见外道,无常,就是断灭见的外道,如来不落入两边,所以如来法身亘古长存。

佛依两种智慧:一、本住法。也就是一切法本自无生无灭,这个理,无论佛出世,无论佛不出世,它都是亘古以来本不生,本不灭,由于妄动才有生灭,这是第一种无生之理。二、依自觉圣智、无生之智。佛依靠自觉圣智,也就是佛他有不生灭的智慧,能证得不生灭的理,不生灭的理。

佛依两种法而得成就:一、依无生的理,二、依无生的智。从《楞伽经》的角度讲,佛依两种(法)而得成就。一、本住法,本住法,诸法安住于空相,诸法安住于空相,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就是万法,是法住法位,安住在空相的法位,是本不生,本不灭的,由于众生妄,才见到生灭,所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这个是六祖那个公案。

所以,本住法还有自觉圣智,可是众生我们有本住的理,法界本不生,本不灭,有这个理,可是众生没有自觉圣智,他没有无生的智慧。所以,不能证得如来法身,没有涅槃的妙智,

所以,因此,在座诸位,我们今天要厘清一些观念。如果桌子、椅子可以成佛,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今天为什么这么辛苦,坐在这里听经闻法?当然受人尊敬了,为什么?那桌子、椅子不是可以成佛吗?那么大卖场卖的那么多桌子、椅子,在大卖场的人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没有智啊!那在座诸位,桌子、椅子可以成佛,你今天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因为它可以成佛,可以帮助你成佛吗?不行,它没有智慧。所以,佛法是不能混淆的。

第一义谛绝待圆融,也不待缘(缘就是因缘),一些因缘所以来显不生不灭,意思就是:我们清净自性,它是离一切生灭的因缘,是绝待的,是圆融的,不借重任何的缘,借重的缘就是有生灭,以法身绝待,离缘故,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

诸位,在究竟的大乘的角度来讲,佛说因缘,实非和合,我们讲因缘和合,是佛对凡夫、二乘人讲的。

佛在经典里面讲:大慧,我们把一件的物像,分析到最微细的,就是颗粒微尘,就是颗粒微尘。那么这个颗粒微尘,你什么时候看到颗粒微尘有合呢?佛对大慧讲,当我们分析万相到颗粒微尘,就是电子、质子、中子,你看到什么东西和合呢?没有,没有东西和合。

这是佛对大慧讲的,意思也就是:我说因缘法,是为了破外道的自然——无因、无果、无缘的外道(自然外道)。佛说因缘法,是为了破外道的自然——无因、无果、无缘。我说因缘法不究竟,是为了让二乘人趣向于最上乘的佛道,绝待、圆融、不待任何的缘,绝对的真如自性,佛说因缘,实非因缘,本空故。以法身绝待,离因缘故。亦非无义,如来讲如来的法身,是累积无量的善根、福德、无量的因缘,累积无量的般若智慧,累积无量的神通,才成就无上的如来的法身。叫做:法身亦非无义——也不是空无意义。意思就是:法身还是有其自体性的。诸位,有其自体性是说:如来的法身是存在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累积无量的福跟慧,本性具足,因修而显。因为修行而显露如来的法身,显露如来的法身。

我现在再把它简单的贯串一下。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的法身并不是落入断灭见的无法,它是累积无量的福德、善根,无量的神通、十八不共法,也不能说相上的缘起空性,不生不灭就可以摄一切法。因为它没有智。如来的法身亘古以来长存着智慧,所以,只有不生不灭是不能摄一切法的,所以不能说:桌子、椅子可以成佛。

如来的法身绝待、圆融,亦不待于缘,而显不生不灭,简单讲,法身离种种的缘起法,法身绝待、法身圆融、法身顿悟、顿入、顿契最上乘,不假借任何的因缘,佛说因缘,实非因缘,没有真实的因缘法,那是为了二乘人方便说,法身也不是空无意义,法身有其自体性,这句话是强调:如来的法身是存在的,是存在的,有其自体性,不是著自性见。自性若有见,就不是绝待、圆融;自性无见,自性空无自性,才能转凡成圣。

所以,在座诸位,破除一切相,讲诸法空无自性,不坏缘起,不坏真心。说:诸法有其自体性。佛很辛苦的,为了让你契入圆融、绝待的一真法界、如来藏性,他要一步一步地引导,一步一步地引导。讲有不对,讲空也不对。讲非有非空也不对,讲亦有亦空也不对,如果大悟见性,讲空也对,讲有还是对;讲亦有亦空也对,讲非有非空还是对,但看有没有见性。换句话说,见性的人,证得诸法空性,第一义谛的——具足体、相、用,不落入有、无,虽说有无,即得解开,不会拘泥有,也不会拘泥无。不会落入常,也不会落入无常。简单讲,佛法只是一个迷跟悟的关键。这个就是关键。迷的众生讲什么都不对:讲有著有,讲空著空;讲亦有亦空,著亦有亦空;讲非有非空,也是著。
好,接下来,再把一句一句慢慢地解释一下。


我说如来非无性,我说如来的法身并不是无性,不是落入断灭见的,没有意义的。无性就是无法,也就是,如来法身是有其真实的意义的,不是落入断灭见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法身也不是(非同于)由相上无常讲的不生不灭所摄的其他一切法,因为这个不生不灭有两种差别,我们现在把它归纳,法身的不生不灭,以及诸法的不生不灭。

法身的不生不灭是有智慧的,由涅槃般若妙智才能显如来的法身,法身以自体亘古以来,般若智慧湛然灵常,这个时候称为不生不灭。诸法以因缘生的空无自性,而称为不生不灭。因为有这两种不生不灭的名称,虽然是相同,但是它的内涵大异其趣。相上的不生不灭,只有理,没有体,没有智慧的体。而如来的法身不生不灭,它是有体性的。

所以诸法以缘生无性而称不生不灭,这两种不生不灭,名字虽然相同,意义大不相同。一个无体,一个有体。一个只有理,一个有智,如来的法身有涅槃妙智嘛!

直接了当讲,从相去契入的,诸法以相空、无常的角度来讲,无常,求其体性不可得,就是相空,站在这个角度讲不生不灭,而如来的法身从有常讲不生不灭,简单讲,从相上的无常讲不生不灭,它没有体性,只有理。从如来的法身讲有常,不生不灭,它是有智慧,它是有体性的,这个不生不灭名称虽然相同,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所以大小乘下手处不一样,你观无常,那么无常以什么为体性呢?所以要证得真如,就会很遥远。大乘佛法究竟义不一样,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不了解这一颗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智如来的法身,学法无益,你所修的法都是著于生灭见的,不能用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修行,没有能观,没有所观,大乘下手处就像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没有能所的,也不待缘,故不生不灭,意思就是说:如来的法身是绝待、是圆融的,它不是缘起的,缘起是条件的,它是绝待的真心、本性,本不生,本不灭,所以法身绝待,离缘故。

好,我们把他归纳一下。

缘起法是方便为凡夫和二乘人讲的,分析到颗粒微尘,最后实非和合,再来,归纳一下,无情物能成佛?无情物不能成佛,它只有不生不灭的理,要有情的智慧才能证得不生不灭的理,所以,大悟见性回归到一心,如来藏真如的体性的时候,可以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跟无情都是不生不灭,但是一个只有理,要有智。接下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必须要有如来的般若智慧。

接下来,有人举出一个例子,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说可以证明无情物也可以成佛。好,我们姑且不论说,这个奇特事是真是假,我们来推论一下,推论一下。如果说法可以让顽石点头,这样奇特事以前发生,现在也可以发生,所以有的人就认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就可以证明无情物也可以成佛,不是无情物可以成佛,而是成佛以后,不分有情跟无情,因为都是不生不灭。既然生公说法,顽石点头,那么你现在跑到山上去找一块石头,你跟它说法看看,看它能不能点头。

所以不能用时空的交会点,某一个奇特事,我不敢说它没有,也许它有,不论有跟无,我们来推论看看,这样就能证明无情物可以成佛,那么以前可以生公说法,顽石点头,那我们现在,你也说说看,看看那个石头能不能点头。

所以不能用某一种奇特事,跟佛的理论、佛的思想有落差,就说它一定是对,因此,佛法一定要依佛所说,不是随便拣两句,我就是这样,我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像外道一样,我这样叫做对,这样就一定没有错。

所以,既然依法不依人,上面就是佛所讲的,因此悟道以后,你可以讲: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可以这样讲。重点在于迷跟悟,诸位,迷的时候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千差万别的正、依二报,山河大地相,如果大悟,就证得没有能所,正报、依报都来自于如来藏,那么就无所谓的正、依二报,正、依二报都是不生不灭,所以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因此,无智不能证得如来法身,要到八地菩萨,要到八地菩萨才能证得如来的法身,只有到究竟处,才能证得真正的涅槃,也就是真正的不生不灭,所以经典给它一个很尊贵的名词,叫做大寂灭忍。我们说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佛陀证的是大寂灭忍,不是无生法忍,如来的法身随著涅槃的妙智而流出,而流出来,如来的法身亦非无意义,法身亦非空无意义,乃是有其自体性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最后,再把他贯串一遍,这是总结啦!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法身非是无意义,落入断灭见的无法,也不是相上空性、缘生无性、不生不灭能摄一切法,因为没有智慧故,佛陀的法身绝待圆融,不必等待种种的因缘条件,就能够显不生不灭,以法身绝待离众缘故,佛说因缘亦非实有和合,如来的法身也不是空无意义,乃是有其自体性,是累积无量亿劫来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福跟慧累积起来的,才能成就如来的法身,如来的法身。

好,我们就交代……刚刚讲的就是序分,序分。为什么要讲得这样详细呢?主要的就是对大家有一个交代,从经典上要有所依据,出自哪一本经典,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弄不清楚。

接下来,正宗分,就是我们今天的重点,刚刚讲的叫做序分,接下来叫做正宗分,也就是今天的重点。

《楞伽经》卷一,讲第一义谛有七种第一义谛,七种第一义谛。事第一义谛有七种,理第一义谛也有七种,我简单把它念一下。

事相上的第一义谛:集性自性,集就是集集的集,台湾刚好有这样的一个点,集性,本性的性,自性,集性自性第一义谛,这是事相的第一义谛。再来,性自性第一义谛,再来,相性自性第一义谛,再来,大种,大种就是四大,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因性自性第一义谛,缘性自性第一义谛,成性自性第一义谛。性自性就是事相第一义谛。

理第一义谛:心境界第一义谛,与真如心相应。慧境界第一义谛,智境界第一义谛,见境界第一义谛,知见的见,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

事相有七种第一义谛,理上有七种第一义谛,回归一心,回归真如,回归真如,这个是正宗分。

好,借重这一点时间,我们还是认为详细来讲比较好,要不然这些名相,对初学佛法来讲,太艰涩了,听都没听过;对老参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不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咧?因为主办单位说我磨练得不够,请了三年觉得还不够,他认为我不够成熟,不够成长,希望我再磨练三年,所以就到文殊讲堂去顶礼,(大众鼓掌!)去顶礼。

我是跟他讲,如果有后起之秀,有其他的法师,愿意为大家说法,今天请到我,我跟大家汇报一下,那么,也许有因缘请到你,你可以跟大家汇报一下,那主办单位呢?他很坚持,非常坚持。我还没应允,他就说:来,来,跪下来顶礼,慧律法师答应了。我还没应允,他就自己代我应允了。(大众鼓掌!)

所以,没有办法,我就跟主办单位说:左三年,右三年,人生到底剩下有几年?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所以呢,因为后面既然还有三年,我也可以把这些名相念一念就可以,但是我觉得法非常重要,法非常重要,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我们佛教一定不能在相上打转,所有的善事要会归涅槃的妙性,所有的善都存在有一定的意义,

诸位,如果我们行善,没有契入佛教的核心,就变成生灭的东西,但是我们佛教,今天办了很多的慈善,医院,像我们大和尚办种种的医院、学校,再契入涅槃的妙性就更有意义。就更有意义。

接下来是正宗分,也就是今天最重要的,所以,既然我们有一点时间,那么,我们就好好地来谈,前面讲的事第一义谛有七种,理第一义谛有七种,既然要了解第一义谛,就一定要彻底——把它彻底地了解,因为第一义谛是成佛的临门一脚,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没有一个说,你不了解、不体悟第一义谛,你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要彻底分析,彻底分析。

如来依“性自性第一义心”,性自性,这是事第一义谛,理叫做称为“第一义心”,事第一义谛性自性,理第一义谛回归到一心,回归到真如,简单讲,第一义谛的建立,必须证得不生不灭的真如,才能够建立第一义谛,有:事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

诸位,一切法无生,本不可说,唯是一心,唯是真如。理第一义谛,但是,佛为了普度众生,一定要有所说。经典里面讲,如果佛不说法,佛法就会败坏,就会断灭,也没有人能够证得声闻果,也没有人可以证得缘觉果,也没有人可以证得菩萨果,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得佛果,除非你是菩萨示现的,意思是说,语言、文字虽是一种方便,但是没有这个语言、文字,方便来说法,就无人证得圣道、证得圣果。没有办法。这是佛在《楞伽经》这样讲的。

因此,我们出家众一定要两种通:一、说通,就是你要通达三藏,二、要宗通,叫做悟明心性,悟明心性。

接下来,诸佛依第一义大空,万法毕竟空寂不可得,证知一切法:包括世法、出世法;包括一毛、一渧、一尘、一相;包括一切凡、圣、依、正之法,都是七种性自性,事相第一义谛一时顿现。在座诸位,《楞伽经》讲的是顿悟、是顿契、是顿现。为什么《楞严经》跟《楞伽经》,是禅宗或者是唯识宗所依据的经典?禅宗讲的即心即佛就是顿悟,唯识学所依的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也是依《楞伽经》而有,那么可见这部《楞伽经》就特别的重要了,所以七种性自性事第一义谛,一时顿现。为什么叫做顿现呢?因为,所有的法不离当下绝待圆融的真如自性,因为万法都没有办法离开圆融、顿悟、顿契的真如自性。所以,七种事的第一义谛,统统是一心,统统是真如。

先讲七种事相的第一义谛。七种事相的第一义谛又叫做七种性自性,这个性自性是诸佛所证的第一义谛,真如不生不灭之理。诸佛证知了一切法,包括一毛(毛就是毛孔)、一尘、一渧(就是一滴水)、一尘、一相、一切法都含有这七种自性,七种事第一义谛(性自性)皆是一心,唯是真如,但是不坏事相缘起,所以方便言说,方便言说。

现在慢慢来讲,既然要成佛嘛!诸位,既然要成佛,就是要突破难关,对不对?不能说:今天碰到难的,听起来实在很陌生,觉得很难,屁股拍拍就走人,当然,有的人是有事,这个不能说人家不对,有的真的有事,住得很远,要赶回去。如果为法而来,今天听得越深的,这个越有味道。现在要进入佛教的核心,你不要说:唉!我听不懂,真的没办法!就不听了。那不听,你生生世世就没有熏习的种子,没有无漏的种子,那你怎么成就无上佛道呢?所以要勉励大家,越深的,你就越要听,不要退转,不要退转。(众鼓掌!)第一义谛这是最初的如来藏,真如不生不灭所显露的,万法都是第一义谛。


我们先讲第一个:集性自性第一义谛。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这里刚好有一个集集,集合的集,性就是本性的性,自性,这个第一义谛呢,这是最初藏性集合了体跟用在一体,不分体,也不分相,这个时候叫做性自性,就是集性自性,集合了体、用,相就是用,无相不能用,用就是相,离相不能用,所以相跟用是一起说的,一起说的。

集性自性,也就是如来藏性不分体如、相如、用如,体如、相如,相就是用,集合体不生不灭,相的不生不灭,这个时候的自性叫做“集性自性”,就是集合体如、相如为其性质的一种自性,换句话说,不分体跟用,集合体、用一起来讨论,也可以说是一切法之总体相,一切法的总体相,就是体、用不分。

意思是说,集合体、用这个性质为其自性,究竟之处都是空无自性,也就是:体,空无自性;相,空无自性;用,空无自性。

注意,佛陀讲:空无自性,就是求其体性不可得,意思是说,如来藏性无一知、无一见、无一法、无一尘、无一相、无一义、无一境,站在这个角度,诸法毕竟空寂,大寂灭的角度,体、相、用都不可得,

佛陀讲的还不只这样子。体空、体如,相空、相如,用空、用如,因空、因如,缘空、缘如,果空、果如,事空、事如,理空、理如,体、相、用毕竟空寂,因、缘、果毕竟空寂,理、事毕竟空寂,证得诸法大寂灭处,都空无自性,心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个就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

所以,了诸法无性是第一义谛,了诸法无性,就是了悟了诸法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因此,不坏言说相,而说相、用有其自性,不坏真心,

我们说真如有其自体性,这个要很小心,不要掉进去陷阱,为了不著一物,所以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时候是站在诸法空无自性,本来无一物讲的。为了要分别、方便解说诸法的差别性,所以不坏缘起,说缘起有其自性;不坏真心,说真心有其自体性。

如果,我们不说缘起有其自体性,那么,你怎么分别牛跟马呢?如果我们说:万法空无自性,站在体不可得的角度,可是站在事相,你要分别种种的事相,牛非马性,马非牛性,牛非人性,人非牛性,马非人性,人也不是马,这样千差万别才有可分辨,有可言说。

因此,为了分辨千差万别的事相,有可言说,才能完成事相的第一义谛,必须说:诸法有其自性,因为,这样才能解释,牛非马性,马非牛性,马非人性,人非马性,这样才能够衬托千差万别的事相。

所以,什么时候讲一切法空无自性呢?就是讲一真(绝对的真如)。什么时候讲诸法有其自性呢?因为,不可以坏因缘所生的差别相,也不可以坏真如本性,才可以讲真如有其自体性;而这个真如有其自体性,并不是自性见,是形容、强调它的存在,所以,第一个叫做集性自性第一义谛。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事第一义谛,叫做性自性第一义谛,少了一个“集”,前面是集合体跟用,本如——体如、用如,现在,是讲事第一义谛的第二个,叫做性自性第一义谛,少了一个“集”,第一个“性”性自性,第一个性是指真如之性,也就是真如的体,换句话说,站在这个真如之性为其自体性,这个角度来讲,不讲其他的,只有讲真如之体,就是真如之性啰,其他不谈。

前面体用不分,叫做集性自性第一义谛,就体用不分。现在分开来了,只讲体,不讲相用,叫做性自性,单指不生不灭,真如为体。

凡夫见生灭的相,圣人见不生不灭的体。凡夫跟圣人有什么差别呢?凡夫见相,圣人见体。凡夫见生灭的相,也就是著相。

诸位,我们内心如果著了这个相,著了这个相,如果你有难以启齿的秘密,保有难以说出的秘密,因为著相,他得付出代价,他要付出代价,这一点,亘古以来从来没有改变。

简单讲,凡夫见生灭相,著相的人心中保有那个难以启齿的秘密,他得为他的秘密付出代价,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圣人见不生不灭的体,圣人从真如、无相、第一义谛、清净心的角度下手,但是凡夫不一样,凡夫因为著于我相,我相会投射虚伪的自尊心,我相会投射出自我的自尊心,虚伪的自尊心,而虚伪的自尊心是最糟糕的表层意识。

再讲一遍,从真如、无相、第一义谛、清净心的角度来讲,我相会投射出虚伪的自尊心,而这个自尊心是最肮脏的表层意识,因为它带给你无量的烦恼,那么,凡夫见生灭的相,圣人见不生不灭的体。

接下来,我们说缘起法有五种:一、业感缘起。二、阿赖耶缘起。三、如来藏缘起。四、真如缘起。五、法界缘起。

简单讲一下。唯识学用的叫做业感缘起。因为对二乘人、凡夫讲:万法都是业感,因此,唯识学翻译的叫做:共业跟别业。可是《楞伽经》就不是翻译成共业跟别业了,《楞伽经》翻译成共相还有自相。唯识学翻译共业跟别业,共业里面有共业,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里面有共业,别业里面有别业。《楞伽经》不这么翻译,《楞伽经》讲共相。为什么共相、别相?别相就是唯识学所讲的别业,共相就是唯识学所讲的共业。

可是为什么《楞伽经》它讲共相呢?共相、别相当下就是实相,就是真如之相,所以《楞伽经》不翻译成共业跟别业,翻译成共相跟自相,

但是因为这缘起法,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一、业感缘起。二、阿赖耶缘起,染净和合。三、如来藏缘起,万法都是来自一颗如来藏。第四、真如缘起,所有的缘起都是不生不灭的真如。第五、法界缘起。这是《华严经》讲的。

万法、整个宇宙是层层无尽的法界缘起,环环相扣的法界缘起。地球离不开太阳系,太阳系离不开银河系,银河系离不开超星群系,超星群系也是整个宇宙无量的星系里面的一个,环环相扣,叫做法界缘起,叫做法界缘起。

万法的缘起当下就是毕竟空寂,叫做本住法,为真如缘起。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缘起,当下都是真如,就证得性自性第一义谛。

性自性就是以真如自性为性质的自性,叫做性自性第一义谛,也就是说,万法的缘起,当下就是毕竟空寂,这个就是法界的本住法,无论佛出世,无论佛不出世,不生不灭的本住法并没有增减,也就是万法都是真如、第一义、心性所显的如幻如梦的假相。

接下来,我们已经讲了集性自性,集“体、用不分”,也讲了性自性,只讲体,以真如体的性为其自性。

接下来讲第三种,叫做相性自性第一义谛。众生看到相都在变化,可是佛见到相都是永恒,何以故?相相本空,处处真,处处真,处处都是本来人,相相空,相相空,相相皆是真如自性所显露的,由于妄动才见到生灭的相。所以,了诸法如幻的相,众相不可得,就是相,以相不可得的自性为其自性,这是第一义谛。

既然前面讲体用之分,前面讲性自性是体,现在讲相性自性,既然有体用之分,便可以显其性,有了性,就有了相,所以,一切法都含有现“相”的“性”质,而以这种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称为一切法的“相性自性”,因为有“用”,就一定有“相”,相跟用是不二,由用显这个相,由这个相显这个用,这是一切法依不生不灭如体之性,所起的第一个用,因为相跟用是一体的,我们说体用一如,性相不二,所以有用就可以显相,所以有相用一体的真如性。

那么,相性自性第一义谛,相就是真如体所显的用,名为相性自性第一义谛。意思就是说,万法的相不离正报跟依报,正报——五蕴相,对不对?依报——山河大地相,无论是正报的五蕴相,体空不可得;无论是山河大地,它的体空,也不可得。正依二报都是如来藏所显露出来的相,所显露出来的相。求其体性,不可得。

刚刚我们所讲的,牛跟马的比喻。由于不坏缘起,所以说缘起有其自性,牛有牛相,以此相的性质为其自性,牛有牛性,牛有牛的相,牛有牛的脾气,从相上说,牛非马性,马非牛性。从真如的体上说,牛跟马,求其体性不可得。空无自性故,诸法毕竟平等,所以不可以坏缘起,坏了缘起则无“法”,没有办法显示出万法的差别相。

为什么要显示诸法的差别相呢?有所言说,有所理解,要显万法的差别相,万法的差别相会归一心跟真如,平等,并没有差别。

所以,佛法说难很难,说简单很简单,看看你见不见性,如果见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八大宗派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拜佛也好,入于大寂灭处,不与人争,享受真正的涅槃妙性。

所以,为什么要开悟见性?因为那是真正的享受生命。我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我们了解了真理,就可以享受真实的生命。享受如来所传承的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这是真正安详处,安身立命处,安详知足处,智慧的地方,今天我们才要来学佛。

接下来,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什么叫做大种?就是四大——地水火风,一切形相都依地水火风,当然,《楞严经》讲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楞伽经》讲四大种,叫做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一切形相皆依四大种而显,所以一切法都含有以四“大”种之性为其自性,也就是一切法不离地水火风,这个就是一切法的大种性自性,依四大种的性质为其自性,但是依四大种,四大种本空,叫做依四大种(地水火风)的性质为其自性的第一义谛,叫做四大种,那么叫做大种性自性,地大就是坚性,水大就是湿性,火大就是暖性,风大就是动性,比如说我们呼吸。

地水火风,外道跟佛对四大种有不同的看法,外道说地水火风的最初是生起一切法的根本,这四大种(地水火风)永远不坏,常住不变,这个是常见的外道,意思就说:外道对四大种的看法,地水火风永远存在,万法都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万法会变,而地水火风不会变,永远存在。佛说:这叫做常见外道。

佛问弟子:就我们所能理解的,一切法都是败坏之相,一切众生所过的日子是共业所感,在座诸位,今天我们无论讲量子力学,或者是爱因斯坦的energy﹦mc2,或者是讲质能互换,或者是我们讲电子、中子、质子,乃至我们讲到奈米(纳米),这样子最极微细的东西,佛陀说:世间没有一种法,它是永远不变的东西。

就我们所认知的,包括科学家,科学家所发明的定义跟定理,某些只能用在地球,万有的引力,讲到G的重力,在地球可以用,在地球可以用,你到其他的黑洞(black hole)它不能用,不能用,在我们的地球,光线是跑直线的,这好像是不变的定义跟定理,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所集合的光,好像是跑直线的,但是你碰到科学家现在讲的黑洞,黑洞是恒星爆炸以后,刹那之间缩回来的强大的质量,如果地球进去黑洞,会被撕成碎片,如果光跑进去黑洞,这个光是会转弯的,在我们地球的光是跑直线的,进去黑洞,比如光这样进去,它是跑两边的,这个定义在那个时空用不上,意思就是说,量子力学、质能互换,分析到最后的奈米(纳米),或者是电子、质子、中子,没有一时,没有一刻,叫做永恒。

我们说:这个桌子变化太慢了,所以眼睛观察不出来,佛陀刚好相反,说:这个桌子的变化太快了,眼睛来不及观察,我们的眼睛太迟钝了,不是用智慧来观察,以智慧来观察,知道它有变化,要是用眼睛来看,这个桌子没有变化。

所以,外道讲的四大种,跟佛讲的四大种不一样,佛所讲的四大种是因心成体,是因为有真如本心才结成的体,虽结成体,仍然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所以,佛说四大种——地水火风,叫做非有亦非空,讲地水火风“有”是不对的,求其体性本空,讲四大种没有,讲四大种是空也不对的,因为四大种是缘起法,是如幻的,佛给它一个名相,叫做:非有非空,如幻之相。万法都是如幻的,四大种所显露、所缘起的、凑合的一种相,但是它空无自性,其实是唯心现量境界,如果说四大种是为真实永远的,就落入常见外道,因为求其体性不可得,佛说:没有一法不在变化,

所以四大不是常,不能说:它是永恒存在于天地万物的,若说四大是无,就落入断灭见,不可坏缘起,坏了缘起就没有因果,所以,相、用也不可以否定。所以叫做“非无”。

如来了悟了四大因心成体,四大乃是唯心现量的境界,所以说,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周遍法界。究竟之处,四大种之性空无自性,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故名: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叫做:因性自性第一义谛。因性自性,既然有性自性的体,有相性自性的相,大种(四大)性自性的(大种)等自性后,有体、有相、有大种,那么,便可以为一切法而作其亲因,生起其他的法,这个以能作为一切法,作亲因的性质,为其自性的,就是一切法的因性自性第一义谛。

以“因”为性质的自性,叫作:因性自性第一义谛。就像种子,在座诸位,佛教讲因、缘、果,他有时空性的东西,时空性的东西,但是在第一义谛,没有时空性,为了方便说,不得不讲有因性自性,万法缘起,不讲因就落入——不讲因缘就落入断灭,因,例如种子,但是种子(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些化学元素,我们现在所发明的,发现的一百多个元素,种子不能离开这些元素,说有真实的种子吗?没有真实的种子。所以,在某一种时空的交会点,方便说,有那个因性,有那个因性。

那么,这个因广为、互为因缘,那就是法界缘起,我是你的因,你也是我的因,今天我来讲经,我是因,你们是缘。站在你们的角度,你们没有人来听,那么,你们是最重要的因,那我是缘,可以互换的。

现在我们用直线的角度,用直线的角度比较容易了解,因+缘﹦果,这样你比较容易了解,因性自性第一义谛,例如:种子,而这个种子用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种子是元素构成的,种子空无自性,当体就是空,所以,再恢复一下记忆,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所以说:有种种的因,在次第当中回归当下,当下就是永恒的代名词,无所谓当下,也无所谓永恒。

万法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但是不可以坏缘起,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方便建立次第,方便建立次第所以必须说:有因、有缘、有果,要不然什么叫做事相第一义谛呢?

所以,因性自性就是:万法的时空性交会,以“因”为其性质,做为其他因的性质,以其“因”为性质的自性,叫做因性自性第一义谛,也可以说,一切缘起法,时空的交会点,从相上来说,因性空无自性,方便说,必定要这样讲,但是不坏次第,所建立的因,佛之所以建立次第,是为了众生,怕落入外道,环环相扣,信、住、行、向、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这样建立的,名为:因性自性第一义谛。

接下来,缘性自性第一义谛,既然有能为一切法作因之性,一定有能为一切法作缘之性,前面是种子为因,现在,水、阳光、养分、土壤为其重要的外缘,以此“缘性”为其“自性”,便是一切法的缘性自性第一义谛。

意思是说,以缘为性质,这样的自性,叫做:缘性自性第一义谛,前面讲的,例如前面讲的:种子叫做因性自性第一义谛,这里讲的:缘性自性第一义谛,例如:水、阳光、养分、土壤。

诸位,水把它分析,H2O空无自性,阳光空无自性,诸位,核融合的太阳,太阳的表面类似核融合,就是核能发电厂的意思,所放出来的光会不会尽?会的。科学家说:太阳的寿命是一百亿到一百二十亿年,就会消失,所以阳光放射出来,空无自性,也是短暂的缘起。

再来,种子需要养分,种子需要土壤,这些外在的叫做:缘性自性。这一切缘性皆空无自性,毕竟不可得。

如来藏、识藏所变现出来的正报、依报,世、出世间法所显露出来的缘起相,都是第一义谛大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大悟见性,处处真,处处真,处处尽是本来人,在不坏缘起,所以方便建立次第,有因有缘,但是,因跟缘都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不坏缘起而有言说相,故说:“因”为其自性,缘有其自性,真心有其自性,不坏缘起,不坏真心,说它有自性。

诸法体空,说空无自性,其实,真正的真如,非有也非空,缘性本来就如,就是缘性第一义谛,有了因,有了缘,接下来就会结果,叫做:成性自性。简单讲,就是果上的第一义谛。叫做成功的“成”,成性自性,这个“成”就是成就佛果,成就果位。成性自性,有了因,有了缘,就会成就。

诸位,一个人要成就佛道,一定要具足三种条件:一、胜善知识,一定要找到悟到最究竟的胜善知识,你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契入佛的心,胜善知识。

二、要有好的环境,譬如说,你很想修行,可是你那个道场搞得很忙,从早上忙到晚,一天(中)连听经闻法的时间都没有,连坐在那边参禅打坐的时间都没有,假设说——我不是说哪个道场好或者是不好,我的意思是说,也许人家已经成就了,我的举例子是说,在还没有成就以前,那个道场很忙很忙,没有时间听经闻法,好好地来体悟圣道,那么,这个就列入不是很好的环境。

一、要有胜善知识,二、要有好的环境,你亲近的那个道场,知道生死为重,不能一直尽是搞一些相的东西,搞一些生灭的东西,这样,你的法身慧命怎么办?

第三、要有自觉圣智,有好的大善知识没有用啊!有好的环境也没有用啊!你的根器要利,你的根性要利,因为这样子,你修行的速度才会快,(众鼓掌!)但是要培养这个根性要利,在座诸位,就要吃一点苦头啦!讲了这么深的经典,大家从头到尾,法师都没有人离开,只有去上厕所,这个太不简单了,(众鼓掌!)太不简单了。就是香港人讲的:多谢支持。多谢支持的意思。(众鼓掌!)

好,我们讲到:成性自性第一义谛,一切法不离如来藏,七种事第一义谛尽是真如,尽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万法皆是如来藏所显的体跟用。

体如,不可得,相如,用如,这个就是开悟见性,见一切法都是如,称为如来藏,这个是悟。

要是迷了,叫做识藏,识藏有八: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所以有的人在争论:第八意识是生灭还是不生不灭?争议这个没有任何的意义,为什么呢?诸法只是名相转来转去而已,但转其名,不转其体,体本来就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说什么生灭跟不生不灭呢?

所以,迷的时候称有八识,前六识叫做相生、相住、相灭,因为第七意识是附带在第六意识,集一切的执著叫做第七意识,对境分别落下来的影像,叫做第六意识,简单讲,第六意识就是分别落下来的法尘,落下来的法尘,

站在这个角度,诸位,第八意识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不灭?诸位,从《楞伽经》的角度来讲,第八意识的体,叫做如来藏不生不灭,如果讲到识,有第八意识就是表示它有生灭,而生灭的识藏,例如水的波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比喻作水的本质,湿性不变,

诸位,讲不生不灭跟生灭,是为了让你方便了解,在佛经里面有一句话很是重要,佛为什么(说:)迷的识藏叫做生灭呢?是为了要让你体悟不生不灭。这句话非常重要。

佛讲:万法都是生灭,宗旨、目的是要你体会本不生,本不灭的如来藏性,所以,有的(人)为了这个,第八意识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争得面红耳赤,其实没有必要。不生灭的时候叫做如来藏,生灭叫做识藏。

佛讲识藏有八: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好了,第八意识当下识性就是如来藏性,它是不二的东西,不二的东西,大悟见性,证得到金刚般若妙智,讲什么不生灭,讲什么生灭,都不对。这个只是一个名词,

所以,大悟的人讲生灭、不生不灭,都是真常妙性。迷的众生争得面红耳赤,讲生灭是生灭,讲不生不灭还是生灭,因为他的心是生灭的东西。争到面红耳赤,

诸位,为什么佛法无可言说,唯证相应的呢?真正体悟到圣道的人,他是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柔软,他不会掉进去众生文字斗争的陷阱,也不会写书去攻击别人,也不会在语言上起争执,都告诉你无一法可得,没有文字可以立,争什么呢?佛法本无诤,但看各人对圣道的体悟深或者是浅嘛!

所以悟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如来的法身,这个人是很有德行的,大慈悲心,大菩提心,大喜舍心,什么都是绝待,他没有不包容的,没有一个悟道的人说要跟你辩论,或者写书去批评别人,没有这样悟道的圣人。(众鼓掌!)

所以在座诸位,你一定要有能力去分辨,悟道的人是很有德行的人,不是靠语言文字,像江湖术士在过日子的,但说只有我才是正法,别人都是邪法。你那个正就是邪。为什么?邪法跟正法是二法,诸位,对不对?悟道的人岂有邪跟正?是不是?法可以让你用辩论的吗?法是体证的东西。在悟道的圣人是觉得很可笑的。

所以你悟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如来法身,但转识藏的名,不转其体。体,在凡夫不减,在圣人不增。在凡不减,在圣也不增,本无生灭嘛!既然万法没有生灭,岂有语言文字的东西呢?语言、文字俱是一种方便,不究竟,所以重点在你的心,有没有契入圣道?有没有契入圣道?

一切法具足了:体(性自性)、具足了用(相性自性)、四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等等自性,便具足能成就一切法的性,就是果性。以此能成之性为其自性,就是一切法的成性自性,成性自性就是成就一切果,叫做成性自性,方便说,叫做果性。果性是由因、缘促成,叫做果,次第方便建立。

佛说:法亦顿亦渐,不可争论。在《楞伽经》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在座诸位,你今天什么都听不懂,这句话一定要听得懂,佛陀说:法亦顿亦渐。顿就是说:即心就是佛,当下就是最上乘,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没有法可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是,要记住,有的宿世所熏习的根器没有这么利,你一定要说:要守五戒、要行十善。守五戒的人乘,行十善的天乘,观四谛的小乘,修十二因缘的中乘,行六度的大乘,最上乘即心即佛,

诸位,顿,顿悟的顿,不可以去批评渐,渐教的人千万不要去批评顿,佛在经典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因为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累积的根性不一样,有的人听到四谛,毛发悚然,非常的相应;讲大乘:一悟即入如来地,不相应。有的人讲四谛(苦集灭道)不相应,他听到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哇!非常相应,寒毛竖起,生生世世都是修缘觉乘的。生长在佛世,修十二因缘叫缘觉。生长在佛不出世,叫独觉。

有的人认为这个不够味,不到位,小乘、中乘不到位,我要修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还用真如无相修,他修六度,这个才到位,他是生生世世培养,

所以在座诸位,佛一直教导我们不可争论,就是:顿的要尊重渐教的,渐教的要尊重顿教的,你只要给一个尊重就好了,可是这么多人做不到,对不对?

诸位,汉传的要尊重藏传的,藏传的要尊重汉传的,汉传的要尊重南传的,南传的要尊重汉传的,争论本身就不是佛法,因为,它有时空性,有文化的背景不一样,你到南传去,以四阿含为根本的经典,对不对?你到汉传来,翻译成这么多的大乘经典,时空不一样,南传的随缘吃,汉传的一定要吃素,这样争论是不好的,

所以,在座诸位,八大宗派其实是共一颗佛心,共一个释迦牟尼佛,这个还是要呼吁:诤与道相违。争论的人不是在佛教上用功,所以每一个人要降伏自我,汉传的要尊重藏传的,藏传的要尊重汉传的,汉传、藏传要尊重南传的,希望我这样讲,这样呼吁,能够得到大家的响应,(众鼓掌!)也希望——重点在于佛教要兴盛,内耗只有伤到佛教。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性空无自性,不可得,方便建立果性,一切时空所建立的因、缘、果,不离如来藏性,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故名:如来藏,故名:成性自性第一义谛。我们现在整理一下,因为时间快到了,剩下十分钟。

七种事第一义谛,体如,用如,体用不分,以此性质为其自性,名:集性自性第一义谛。一切法其体本不生,本不灭,单讲体,不讲相用,以体如为其自性,名为:性自性第一义谛。相如,依体显用,就是显相,一切相皆如,依此现“相”的“性”质为其自性,名为:相性自性第一义谛。大种性本如,四大:地、水、火、风,本来就如,空性故,以此四大种地水火风的性质为其自性,而有一切形相。名为: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依于:相、性四大种后而有一切法为其因,因,还是第一义谛所显的真如,名为:因性自性第一义谛。缘不可得,名为:缘性自性第一义谛。成,成就一切法,名为果,而果本身就是空性,名为:成性自性第一义谛。

总结论:体用一如,体如,相如,大种如,因如,缘如,果如,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七种性自性(事第一义谛)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法不离:体、相、用、因、缘、果、事、理,悟到(道)的圣人,万法一如,没有任何的争论,体如、相如、用如、因如、缘如、果如、事如、理如,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后面这句话很重要:此是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此是如来自证的离言第一义心,离言第一义心,则是凡圣一如,究竟平等,世、出世法本来就一如,有为、无为也是一如。有人问:请问师父什么是有为法?我说:就是无为法,当下。请问师父:什么是出世间法?就是世间法,当下。众生的心妄动,才分别世、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所以,体悟圣道的人是具足有柔软心,是非常有修养的。六祖这么说: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义。所以,我们为了不失我们的正道,在座诸位法师,尊敬的法师,还有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应当避开这种陷阱,每一个人的体悟圣道,都在过程当中,给一个时间,给一个空间,给一个尊重,那么,我们对道就有所体悟,悟到生命的究竟处,至极圆满处,即心就是佛,当下就是如,佛佛道同,三世诸佛所讲的法都是一样,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统统回归到即心就是佛,所以,我们修行人不能图一个方便,在相上打转,因此,修学佛道,唯求作佛,不求余物。无诤就是生命的圆满处,真如就是生命的圆满处,第一义谛是诸佛所行处,诸佛的所行处,肯听佛语,才有办法完成佛道。

这七种性自性第一义心,小至一毛、一尘、一相,七种性自性都一时顿现。以诸佛所证,了知一切法性,都含有这七种事第一义谛。因为一心真如所显的,万法都是平等,平等法就是诸佛所行处,诸位,如果你去看不起别人,你的心不是佛弟子,不是真如,你起高傲,比如说你一天拜几拜,或者是你一天念几万声的佛,这个不是真正佛弟子,佛已过量,超数量,用这个来督促自己可以,用这个来执著就不对。

文殊讲堂有个老菩萨,文殊讲堂有个老菩萨,他一天——,要鼓掌就大声一点,是,是。(众鼓掌!)文殊讲堂有个老菩萨,他一天念三万声的佛,非常非常精进,在电梯碰到师父,他自己觉得很满意,我说:老菩萨,你一天念几万声的佛?他说:我念多少?我一天念三万声佛号。他很得意。师父,您一天念多少句?我说:我只有念一句。嗄!您只有念一句?我说:我这一句从早念到晚,从晚念到早,二十四个小时,即心就是佛,念念都是般若智慧。哪一念不是佛?(众鼓掌!)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了悟了圣道,在凡、圣,不增不减,依报、正报不增不减,真、俗二谛,不增不减,亘古常然。若佛出世,若佛不出世,诸法实相,本不增,本不减,是故诸佛不落入断见,也不落入常见。

常见——就是见到诸法生生灭灭的生处,诸法一直生,一直存在,落入常见外道。见到诸法的败坏,无常、败坏、见到败坏之处,认为诸法断灭,这个叫做落入断见,这个讲起来很复杂,

诸佛随顺真如平等法性,所以能随缘而起无边的妙用,大悲度世,令入佛的智慧。虽起大用妙智,度无量众生,但是诸佛的心湛然常寂,并没有增减。何以故?诸法如幻故——诸法如幻,并无增减。

但是这个境界太难了,无生法忍要到八地菩萨才能证到,但是我们今天,只要佛法抓住重点,随顺不生不灭的真如,意思就是:你好好地降伏自己,契入你的真如本性,这个是真修行人。不要去看众生的缺点,这个跟我们生死没关系。(众鼓掌!)

那么,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证得无生法忍,唯佛一个人证得大寂灭忍,大寂灭忍,究竟不生灭。所以身心起变化,身心起变化,也就是,身体——佛证得不生不灭金刚身,所以佛火化以后,得八万四千舍利子,得奇特事,在《楞伽经》讲:得奇特事,他证到金刚不坏的如来法身,用相来表法,所以舍利子是表法的,表如来的法身,如来证明给你看,连这个生灭的相,都能火化无量的舍利子,这个就是表不生不灭的如来法身。如来法身不可得,用相来表法的,所以,见到如来的舍利,应当至诚恭敬。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的法身。所以,经典说:十地菩萨还有一分最极微细的生灭,唯佛一人证得究竟不生不灭,但是我们今天,虽然还没有办法证到究竟的不生不灭,如佛一般,但是在座诸位,我们今天来听闻佛法,依佛陀的正法,诸位,成佛就有希望,

所以,你经典看清楚的时候,你会发现:所以的争论都没有意义。什么大乘,什么小乘,南传、北传、藏传,他不是叫你成佛,要不然叫你作什么?所以,不要在过程当中互相攻讦,内乱会消弱整个佛教的士气,会消弱整个佛教的能量,诸位,我们佛教僧跟俗要集中起来合作,好不好?(众热烈鼓掌!)

好,时间掌控得恰到好处。那么,我们因为——,主办单位他知道我学习不够,叫我明年要来多学习一下,他再邀请三年,(众鼓掌!)没办法。(众鼓掌!)

那么,最后我们有七种理上的第一义谛,今天念一下,前面六种理上的第一义谛,菩萨跟佛共通的,一、心境界第一义谛,就是与真如心相应。二、慧境界第一义谛,就是真如心修久了,发慧。三、智境界第一义谛,慧开则智明,慧开则智明,叫做:智境界第一义谛。第四种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见真即是俗,见俗即是真,真俗俱见。第五种叫做:超二见第一义谛,第一义谛不落入两边,落入两边统统是邪见,统统是邪见,这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这下次讲。第六个叫做: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子地,就是佛子,就是初地到十地菩萨叫做超子地,超越十地菩萨,就是等觉的境界,叫做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就是等觉所证的真如理上的一心。最后一个叫做:如来自到境界,唯佛自证,不与十地共,唯佛一个人,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

好,最后,我得感谢各位尊敬的法师、护法居士,还有要感谢讲堂的法师、还有养德禅寺的法宣师带领法师,还有我们这些领导者,这些斋主,斋主大家都很辛苦,大家都很辛苦,我也很辛苦,(众鼓掌!)讲得口干舌燥,因为才两个半钟头,要来彰化供养,当然就供养最好的啰!(众鼓掌!)

回向!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众随念),底下师父念,

回向道海律师,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消灾出钱、出力的义工,还有护法居士等等,我们特别感谢我们的司仪,我们非常地感谢,(司仪向师父鞠躬!)我们跟司仪鼓励一下,(众鼓掌!司仪:阿弥陀佛)非常地感恩,

上报四重恩,念!(众随念)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我们讲经功德圆满。我们互相鼓励一下。(众鼓掌!)

(司仪:敬谢慧律长老,现广长舌相,永传无尽灯,四众弟子欢喜信受,依教奉行。)
师父:好。

(司仪:讲座圆满,大众请起立,礼谢上慧下律长老慈悲说法,行三问讯礼,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恭送长老回寮(众鼓掌!众列队引送长老回寮),大众请对面站,让我们用法喜充满的掌声,恭送长老。感谢长老将真理弘遍人间,使法轮常转于世。让大众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般若花,四众弟子殷切的期待,因缘永续不散,长老在盛情难却之下,恒顺众生,最深切的期盼,再度慈悲的承诺,明年会再来以法相会,延续法缘,成就大众的法身慧命。长老,您辛苦了,谢谢您。掌声不断,法缘不断。

恭送高雄文殊讲堂常住法师,祝福我们敬爱的慧律长老,威德福海,统理大众,一切无碍。祝福在座的四众弟子福慧双全,诸事圆满,阿弥陀佛。)

(2014)103年8月3日
彰化再相见!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的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义谛(四)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 主讲
    请合掌。

(大众合掌随长老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请放掌。

好,各位尊敬的大法师,各位尊敬慈悲的大护法居士们,还有我们今天柯副县长也来到现场,我们为副县长鼓励一下(大众鼓掌)。还有,以及各位慈悲的义工、各位领导:
大家阿弥陀佛。(大众鼓掌:阿弥陀佛。)

今天是2014.8.3,彰化全国斋僧大会,那么,出家众跟在家众超过上万的人,让人感动,我们了解主办单位是非常地辛苦,一次又一次地开会,一次又一次地协调,一次又一次地沟通,才有我们今天庄严殊胜的斋僧大会,我们百分之百地赞叹主办单位,给他鼓励一下(大众鼓掌),我们非常地肯定主办单位的辛苦,同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彰化斋僧,让我们的彰化斋僧永续经营。

那么,第一轮三年我已经讲过了,那么师父去年已经完成了三年的第一义谛,这一转眼间,又到第二轮的三年,我已经有表明过了,佛教是大家的,佛教的人才济济,如果有诸山长老、还有信徒可以推荐,有修有证的,可以上台,大家交换交换,在这个末法时期,大家需要一股热诚,需要一股互动的平台。所以,如果你有好的法师,或者是有能力说法的,有修有证的、有德行的,可以推荐给这个主办单位,当然,由主办单位来裁决。那么,我在这里呢,还要继续三年,那么,内举不避亲,我也推荐我的徒弟法宣法师,还有法无法师,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两位是我的徒弟,那么,也善说法要。那么,在家或者是护法居士,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荐,也可以给主办单位联络、建议一下。佛教要大家尽一点心力,不要说,第一轮三年是我,第二轮三年是我,他们目前看起来,这个主办单位好像没有准备要换人的意思,这个不知道该怎么办?(大众鼓掌)他们又那么热诚,拒绝又伤害到人家的自尊;讲下去咧,又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又觉得怪怪的,在这里不晓得应当是谦虚好,还是自信心充满好?大家有因缘跟我建议一下。第二轮是三年,第二轮,今天是新的一年。

那么,我们要了解,佛法,它的意义是什么?真实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说,我们要把生命拉得多长、活得更久。生命的真正的意义,是说,我们如何让日子活得更完美、更解脱、更宁静、更安详,彻底地解脱跟宁静,内心充满着智慧,把我们的生命呢?变成一种真实的享受,活得踏实,这样,佛法的意义就显现出来。

拥有金钱的人,比不上拥有智慧的人。

你拥有金钱,能够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你拥有智慧的话,可以超越一切现实。如果你身上有一个亿,你可以买一栋豪宅,但是你买不到智慧。如果你有一个亿,或者是一百个亿、一千个亿,能算有钱人,不能算是一个解脱的人。佛法不一样,如果你有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坐在这里,是真的为法而来的,那么,你坐在这里,听了一句话(解脱的话),就远远超过几百个亿,所以,金钱可以面对现实来解决问题,但是摩诃般若智慧呢?却可以超越一切的现实。佛法,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个性改变成佛性。说这个人很有个性,表示这个人很拗,没办法降伏他。而佛法正是降伏其心一帖妙药。所以,我们不单单只是念佛、拜佛。古时候的人讲了一句话,说:念佛念破嘴,拜佛拜断腿,性子不改,也是地狱鬼。你听得懂吗?(大众鼓掌)嗯!掌声继续下去,掌声不要停,今天我才有好心情。继续鼓掌,我们的生命就很精彩。解释一下。念佛念破嘴,每天阿弥陀佛……拜佛拜断腿,这够精进的吧!你们有拜断腿吗?没有啊!只是腿酸酸的啦!吃吃药就好了,没有人拜断腿的。性子不改也是地狱鬼,性子就是个性,这个个性稍微不调整一下,地狱跟饿鬼会跟你连接上的,所以啊,念佛、拜佛,内心要充满着智慧。我们说:我们不知道路,需问过来人。比如说,我们想到很遥远的地方,怎么去呢?那你当然就要问一些去过那个地方的人、有经验的人、去过的人。那你今天你想要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就告诉你一条成佛、解脱之路。所以今天,我们所讲的,完全依佛陀的教法、的经典,如法如律,如佛所说来弘传。

那么,去年我们讲到事的七种第一义谛。听下来,许多人的感觉,就是太深了、在艰涩,出家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有办法去理解,我的目的很明显,今天是斋僧,简单讲:今天的演讲是冲着出家人来的,出家人不能一直停留在讲讲故事、说说因果,讲几个往生的例子来鼓励大家。佛教有究竟的真实义,就是第一义谛,因此,我之所以把法讲到淋漓尽致,毫不保留,就是希望提升整个佛教出家人的素质跟水平,那么,在家人呢?听多少就算多少。

那么,我们去年,讲这个事第一义谛,七种事相的第一义谛,那么,今天我们的重点,要讲理第一义谛。

在座诸位!理跟事是平等不二的,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离事相,没有理体;离开理体,也没有事相,平等不二。所以,无有理外事,也无有事外的理。今天我们虽然要讲理第一义谛,回归一心、回归真如,但是,必须先复习一下,用少许的几分钟复习一下,去年所讲的七种事相第一义谛。这样,理事才能圆融。今天才有办法发挥到第一义谛理事圆融、究竟平等不二。所以我们先用几分钟简单的时间,复习一下重点。因为第一义谛每一集都是有息息相关的,但是也可以把它独立地来看,独立地来看,但是每一集都有息息相关。我们去年讲七种性自性事第一义谛,今天我们一定要讲理第一义谛。
诸佛妙理,不是讲理就是讲事。诸位!诸法三分:体、相、用。生起三由:因、缘、果。法有两端:事法,还有理法。理不离事,事不离理,理事平等不二,这是佛的究竟义。

我们先回忆一下,用少许的几分钟,把去年的简单地解释一下。

去年讲七种事相的第一义谛:如来依“性自性第一义心”,性自性就是事第一义谛,第一义心就是理第一义谛,建立了七种第一义谛,那么理七种第一义谛,最后回归一心,回归真如。回归一心,回归真如,是说:所有的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都空无自性,它有共同的性,就是空无自性。所以平等法就是佛法。究竟空无自性就是佛法。能够证理的,唯有心。事既然不离理,理不离事,事跟理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心;离开心就不是佛法,佛法是心法。那么离开这个心,就是外道。所以,佛法是心法、是内典。那么,外道是心外求法,所以回归一心、回归真如,必须达到事第一义谛空无自性,理第一义谛空无自性,究竟平等,回归一心,回归真如。了诸法无性,即入第一义谛,即见如来的法身。

什么叫做“了诸法的无性”?无性这个非常难体会。无性叫做空无自性。那么这个空无自性又分:事相空无自性,跟理的空无自性。事相的空无自性,叫做空相,就是不生不灭的空相,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讲空相。空相跟空性是不太一样的,空相是破除相的东西,表示相本身是缘起性,是刹那生灭性,是无常性,是空无自性,是无我性,叫做空相。空性不是这个意思,空性是空无自性,求其体性不可得。一个是空相,是站在事相的角度讲的:空无自性,求其体性不可得,讲空性,是站在体性讲的,植物跟矿物空无自性,没有自体性。那么,为什么我们讲心又讲空无自性?万法回归一心,讲心空无自性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回归到一心,回归到真如的时候,讲空无自性,这个时候叫做:不立知、不立见、不立相、不著一法。如果说真如有其自性,是说:真如是存在的。如果说:诸法空无自性,那么如来百千万劫所修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即成断灭(这句是说:把空无自性当作“空”,会落入断灭。——整理者自解。)——佛不作如是说。佛所说法,不偏事、不偏理,佛陀说法不会落入常见,也不会落入断见。如果说诸法是有,即落入常见,如果说诸法是有,求其体性不可得;如果说诸法是无,就会落入断见。那么你今天在这里听经闻法,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便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是断灭嘛!所以,诸法不能讲有,也不能讲无——如来不作如是说。何以故?皆有过故。如来说法不落两边,既然没有两边,当然就更没有中道了——中道是对治两边的,有两边才显中道啊!没有两边,哪来的中道呢?没有两边就没有中道。所以,佛陀在心的角度来讲,讲空无自性的时候,动物空无自性,植物空无自性,矿物也是空无自性——显空相不生不灭的时候,是这样讲的。讲空性则不是这样子的。

讲空性是说:我们今天,诸法空无自性,求其体性不可得,站在理上讲的“空无自性”。但是,你讲空无自性也不对,如果我们的心空无自性,那么就变成断灭了。所以,后面又补上一句,说:诸法回归一心,心有其自体性。这个时候才讲心有其自体性,就是存在的一颗般若、摩诃般若的心,就是佛性、就是如如、就是第一义谛心,它是存在的;但是,没办法说。如果不存在,我们修行做什么?如果我们大家都没有佛性,你今天要修什么行呢?所以讲空无自性,是不立知、不立见、不立相、不著一法;讲有其自体性,是说:我们有佛性,它是存在的。所以必须讲:诸法有其自体性。所以,这个时候就变成,胜义无性。胜义无性就是说:诸法空无自性,但是不离第一义谛。诸法虽然不生不灭,空相、空性;但是,当下就是不离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心就是佛的心,所以,这个第一义谛,就是成佛的临门一脚,说:了诸法无性,好入第一义谛。理不离事,事也不离理,理外无事,理外无理。理如,事就如。如则无相,如则无念,如则无所住,如则毕竟空,如就是平等,法界如,诸佛心如,众生的心还是如。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就是证得第一义心。第一义心叫做诸法如义,万法皆如,就是佛。体如、相如、用如、因如、缘如、果如、事如、理如,万法皆如,叫做佛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去年我们七种事第一义谛,今年我们讲理七种第一义谛。回忆一下去年讲的事第一义谛:集性自性第一义谛:“集”就是两种同时存在,集合体,也集合相用。简单讲,有相就有用,有用就有相。简单讲,就集体用之性质未分,以此性质为其自性,名:事第一义谛,集性自发性第一义谛。简单讲,集体用不分,体用皆如,名为:集性自性第一义谛。再讲一遍。“集”就是集合体跟用,还没有分开来,以此性质为其自性,叫做:集性自性第一义谛。

事第一义谛的第二种,叫做:性自性第一义谛。性,前面是体用不分,现在是单讲性,就是单讲体啦!性就是体,体就是性。单讲体的角度来讲,也就是以真如之性为其自性,名之:性自性第一义谛。换句话说,讲体用,叫做:集性自性第一义谛。单讲体的话,叫做:性自性第一义谛。

讲相:性自性第一义谛,相就是用,用就是相。没有说,离开相而有作用的;有作用,它一定有相。就算是空气,有空气的相。虽然你眼睛看不到,事实上,它还是存在。那么,相相空无自性,相相皆如,用不离体,体不离用。我们说:体用一如,性相不二,就是在告诉我们,性、相皆空无自性,所以性相不二,体跟用是一如,所以,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体用皆是一如。所以叫做:相性自性第一义谛。相性自性第一义谛就是相相本来就空。所以,因此悟道的人,你随手拈来,你看一朵花,可是圣人的心不一样,他不会随着这一朵花,漂不漂亮,而去动摇,因为相相本空嘛!众生看到缘起的假相,而圣人看到究竟的本体不可得,求其体性不可得。花,只是缘起,因此它的相不能影响到它的本性。换句话说,所有的众生都死在相里面,挣扎,不知道它只是缘起、短暂的、刹那变化的。

第四种,叫做: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大种就是四大——地、水、火、风,地大种、水大种、火大种、风大种。为什么讲大种呢?种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人生、跟整个宇宙,简单地回归到最大的元素是什么呢?就是大种,离不开:地、水、火、风。那么,这一句更用科学的角度,来诠释佛法的伟大的时候,人从哪里来?人从爬虫类来。爬虫类怎么来?从大海里面来。大海里面怎么来?从多细胞来。多细胞怎么来?从单细胞来——也就是说,在几亿年前,是没有所谓人类、动物、植物,统统没有,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地球含有地球CO2,CO2是整个地球都遍满二氧化碳的,那个时候的温度是高达两千度的,二、三十亿年前,我们这个地球温度是两千度的,任何动植物都没办法活。好!再来,单细胞怎么来的?这个地球形成几十亿年以后,由这个流星带着氢氧氮化、动物的蛋白、能够生命的物质,氨基酸划破天空,投入到这个地球,这个地球接受阳光的照射,开始有生命的氨基酸,起这个变化,开始有单细胞,再来有多细胞,再来变化成海中的鱼类,再来有脊椎,再来就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再来就是起立动物,慢慢地矿物、植物、动物、人,演变到这个地方。好!这个地球怎么演变来的呢?这个地球是大爆炸来的,大爆炸,换句话说,在一百亿年前,这个大爆炸爆炸出来,爆炸出来的能量,冷却以后,本来是碎片,经过引力,然后集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地球,而地球一开始是没有任何生命的。好,所以,讲整个宇宙怎么来的,你没有办法离开地水火风,如果加上动物,叫做:空、见、识,所以,遍法界整个宇宙,离不开地水火风所缘起的假相。一座山,你看一座山,也是地水火风,每一个人的貌相不一样,也是地水火风——地就是我们的坚固,骨头啊、肉啊、皮肤;那么,水呢就是液态,就是血液、尿液、唾液;火就是我们的温度;风就是我们的呼吸。看遍全世界,整个宇宙推论下去,没有一法不是地水火风空见识所构成的,那就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所以,《楞严经》讲: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来讲:相相本空是怎么来的?因此,说实在话,我们这个色身,来自于太阳,宇宙的一种能量,而这个能量冷却了,而我们误认为这个色身是“我”,所以活得这么地痛苦。所以,这个叫做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也就是以四大种为其性质的自性,方便可以分析、可以讨论,让众生更加地明白,分析这是地水火风:水多一点就是大海;地多一点就是高山;地水火风平均类似人类;地大多一点,比如说:树木,树木因为水,所以水多一点,抽拔,变成树木,火化以后,又变成灰烬,失去水分。岩石看起来是硬的,在高温两千度的时候,岩石融化,又变成液体,这个世间只是地、水、火、风,随着温度的蒸发、冷却所幻化出来的能量,短暂的聚合体,而我们误认为这个是实在的体性,所以,因此我们要了解,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的意思,是以四大种为其性质的自性,方便可以讨论。前面我们讲的四种事第一义谛。

那么,接下来,生起三由,我们讲:因、缘、果。什么叫做因性自性第一义谛咧?什么叫做因?前面所建立的一切法,具足有体,前面讲过啦!有相跟用,还有四大:地水火风,这个时候就可以建立一切法,就可以建立亲因缘,亲因生起他法。你这个色身怎么来的?我有体。比如说,我是慧律法师,一种五蕴身这个身体,身体是假体,我佛性是真的体;相,我就长得这么可爱;用的话,我能说几句法,跟大家互相切磋切磋,分享大家。我的亲因缘,是我的八识田中的业力的种子,叫做异熟果报,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最重要的因,就是八识田中有这个因,简单讲,有这个念头,借着父母的因缘,而来到这个世间。所以,我们有体、有相、有用、有四大,便可以为一切法作其亲因,生起他法。所以,在某一个时间跟空间交会点,具足体、相、用、四大种(地水火风),这个时候就可以方便成立,说明为因。要不然,因你怎么建立的呢?你要建立这个因,要体、要相、要用啊!要四大!要不然你怎么建立这个因呢?所有任何能解释的因,不能离开这个:体、相、用、四大种,不能离开这个。比如说,像苹果这个种子,其性本空啊!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啊!但是,你要让这个苹果有所分析,建立次第,要怎么样呢?有了种子,就必须借重因缘:水、养分、阳光、除草,最后长成苹果。举这个例子比较好容易了解,因性自性,也就是因性本来就空,以此性质为其自性,称为:因性自性第一义谛,也就是说,建立、生起这个因、缘、果次第,在座诸位!为什么要建立次第法?而佛不说一下子就讲圆顿大教?为什么要建立因、缘、果这个次第?为什么?包括修学圣道,也建立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显教的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跟密教的四加行是完全不同。接下来,十地菩萨、等觉、妙觉。连修学圣道都必须建立次第、因果,为什么?佛不一下子讲到至圆至顿呢?因为,佛在经典里面讲:若不建立次第,众生不了解佛道是环环相扣的,是一步一脚印,才有办法跟随佛陀的足迹,达到成佛的目标。在《楞伽经》讲:佛之所以建立次第,主要是不让佛弟子落入外道的知见,让他一步一步走回到家。所以,建立、生起这个因、缘、果的次第,才有办法建立一切世法,不落入外道断灭见。佛教我们要守住因果,就是守住佛的戒律,守住因果。任何一个佛弟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因果。违背因果,就是违背佛陀的戒律,因性自性,再简单解释一下。生起三由:因、缘、果,要建立这个“因”,必须有体、有相、有用、有四大种来作为其亲因,才有办法生起他法。简单讲,在某一个时间空间交会点,具足体相用,具足地水火风,这样就有办法建立这个“因”,要不然,你怎么建立呢?例如苹果,苹果虽然其性空相、空性,本空,其体本如,但是为了建立次第,必须正确的因,必须要这样子,有其因,体性虽然本空,但是次第必须由因加缘产生果。

缘性自性第一义谛,种子为因哦!刚刚讲的,苹果啰!这个苹果如果有水、有阳光这些助缘,水、阳光、养分都空无自性,这个空无自性,就会助长因,如果有其自性,那就没办法助长;因为空无自性,才有办法助长这个种子。在座诸位!这个还得解释一下。众生所住的地方,譬如说,二乘人的经典,《阿含经》的经典,都翻译成:共业所感——共业里面的共业,共业里面的别业,别业里面的共业,别业里面的别业。在究竟义,佛对十地菩萨就不是这样翻译了,不是站在业感缘起的角度啦!如果是站在《楞伽经》对这个十地菩萨,不是翻译成共业、别业,它是翻译成共相跟别相——共相空无自性就是实相,别相空无自性就是实相。简单讲,《楞伽经》是圆顿大教,回归当下,它不是翻译成共业跟别业,它翻译的经典是翻译成共相跟别相。为什么呢?这大菩萨不是业力来的,是愿力来的,所以翻译经典也不一样,针对的经典、针对的众生也不一样。《阿含经》针对凡夫、二乘人,可是这个《楞伽经》针对圆顿大教的时候,它翻译的经典,不用共业跟别业,它用共相跟别相。为什么呢?这些大菩萨成佛临门一脚,就是对第一义谛的体会,因此,佛说:共相即是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别相当下即空,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谁有办法当下回归到圆顿、一心、真如,谁就是佛。但是,众生呢?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圆顿的根器,所以必须要建立次第,以免走错路,落入外道。在座诸位喔!你不要以为你出家十年、二十年,你认为你懂佛法,说不定你现在所修是外道法,你自己弄不清楚而已!你那么坚持你自己,认为就是我入佛道,那可不一定!如果没有证量的解脱境界,如何证明你是入佛道呢?如果你用生灭意识心修行,你很容易就掉进去外道。如果你用猜的,猜的,就是说,大悟见性是什么境界,我用猜的,那就是很危险的!所以,是不是真正佛的弟子,不见性,如何了悟佛的那颗心?佛的那颗心,你都不认识,你怎么修行呢?所以,要很冷静地面对自己,勇敢地面对自己。所以说呀!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为什么这样讲?我们讲因跟讲缘、讲果,是建立在次第。但是回归当下,因,当下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缘,当下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果,当下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换句话说,当我们证量的解脱境界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结束,也没有所谓的当下,诸位!讲当下,它就不是当下。何以故?如者,万法一如。如,为什么要讲当下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说刹那,即非刹那;佛说无常,即非无常;佛说缘起,实无缘起;讲到究竟义,就是这样讲的啰!在二乘人、凡夫,才讲凡夫建立在共业、别业,建立在因、缘、果,可是在究竟义的实相里面,回归到当下的实相里面:佛说缘起,实无缘起;佛说无常,实无无常;佛说刹那,实无刹那……这个时候就看你的功夫能不能体会佛意。所以,佛说: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也就是说,你想要体会诸佛的本源,一定要了悟第一义谛——事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方便建立因果(因、缘、果),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方便建立,全部打散,回归当下,这个就是诸佛的本源;体会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空间交付点;缘起,当下就是毕竟空,万法唯心现量的境界,哪一个人能够契入大寂灭法,那个就是佛。成佛以后,没有新,也没有旧,它本来就存在在那个地方,只是你体悟不出来。说:啊!我成佛啦!错!你的佛性早就存在那个地方啦!

我们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错!新大陆早就在那边了。我们说:修行修行,我修行成佛。错!佛性早就在那边了,成什么佛呢?成佛没有新、没有旧;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更没有中间这个点;时空完全静止,大彻大悟,证量的解脱境界,时空完全静止,时间和空间是妄想的产物,是一念无明、所幻化出来的,是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即五位百法中的24位不相应行法。同异得根灭想速,文句报名时和住,常转定相生第方,心不相应添老数。),也就是时间、空间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有的人说:开悟见性是证得第八意识,这是完全错误的。大悟见性,第八意识是什么?第八意识是微细的生灭法,第八意识是空无自性法,第八意识是有为法,第八意识是染净和合法。我们说:阿赖耶识又名空如来藏。为什么阿赖耶识又名空如来藏呢?因为阿赖耶识有两种执著:根本无明不谈,一念不觉不谈,它有俱生法执、俱生我执、分别法执、分别我执,这第八意识是生死法,千万莫把第八意识当作是真心,把第八意识当作真心来证,就是把生死的根本解读成不生不灭的涅槃,是从根本上的错。第八意识是有为法,第八意识是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第八意识是依他起性,是空无自性法,第八意识是微细的。我看一本书,他竟然写说:佛性从见分显现出来。哦!真是错得离谱!见分是因为相分才有见分,因为见分才有相分,第八意识的识体是生灭的,才有变现见、相二分,见相二分收摄回来,叫做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自体分(第八意识的自体分)是生灭的,它才有三能变啊!初能变,真如一念不觉变第八意识(在这里师父是方便说。真如应不会变第八意识。一念不觉而使得第八意识成阿赖耶识。——整理者自解);二能变:第八意识变成染有我、法二执,变成第二能变(第七意识);三能变,就变成前六识。说佛性从见分显现出来,是错得离谱!讲见分是因为相分所引起的觉受,是见闻觉知,生灭的东西,每一识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而说:佛性是由见分显露,那是错得离谱。因为有相分才有见分,因为有见分才有相分,就像蜗牛的两支角,收摄回来,就是识所变现出来的,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摄大乘论》里面讲:第八意识是毒药,不是甘露,第八意识是生死根本,是染污法。

为什么说:第八意识是空如来藏?为什么?因为第八意识有染法跟净法,这染法是可以去除,可以断除的,所以染法本性是空的,是没有自体性的。染法断尽了以后,剩下净法,就是所谓真如。所以第八意识,有的人说:开悟是证得第八意识,是从根本上的错——就是把生死解读成涅槃,起点就是完全错误的。大悟见性证得的,是本不生本不灭的体性。真如本性是什么?离一切妄想、颠倒、执著的真心本体,它不是第八意识,你要弄清楚!第八意识是生死的根本。“大般涅槃”里面没有任何的污染,所以开悟见性是真的契入佛的大般涅槃,是本不生本不灭、大寂灭的东西。有的人说:师父!经典里面讲的,说:开悟见性就是佛。这个讲起来义理真的很复杂,不是今天很容易去理解的。我再举一个例子,你要注意听!今天这个,你要倾心贯注,看看我这个比喻你能听得懂吗?比如说,我们这个家,这一家人从五里外走到、走向这个家。譬如说:信、住、行、向、地,都向着佛道。诸位!这里是如来家,那么从五里外,十信位往如来家走,信、住、行、向、地,那么在我的角度就是说,朝这个家走的,统统会成佛。所以,为什么说开悟见性,大悟见性即心就是佛?

好,十信位在五里外,十住位在四里,十行位在三里,十回向位两里,十地剩下一里,等觉剩下最后一步,诸位!只有一个人真正地回到家,是谁咧?是如来。好,方便说,这方圆五里内,只要朝着这个方向的,统统是一家人。对不对?在座诸位!大家都有佛性,我们将来必定成佛,是不是?是的!(众鼓掌)都会成佛。好!朝这个方向走的,统统叫做向着佛道,对不对?对!开悟见性的统统向着佛道,对不对?对!但是只有一个人到家,就是佛。因为只有他跨进最后一步,真的到家。所以,你要了解:法,什么是方便说?什么是究竟义?法,什么是方便说,什么是究竟义?因此,我告诉诸位,我们今天作住持和当家的,或者是知客的,一定要小心,那个坏佛正见的书,绝对不能让它进去你的道场,你要有分辨的能力。今天你要弘传如来(正法),每一个要砍掉恶知见、邪知邪见的。那个不能让它进去你的道场,不可以的。一定要把关,这个正知正见,这个知见完全符合佛的正见,让它进来,这一点要特别交代一下。

好!什么叫做:缘性自性?譬如说,种子为因,有水、有阳光为缘,但是,水、阳光则是空无自性。缘当下就是空,所以,非因非缘是诸佛的本源。所以,我们要了解,缘性自性就是以方便的缘为其性质,以此为其自性,名:缘性自性第一义谛。

最后一个,有因有缘,当然就是果啰!叫做:成性自性。有了因:这个种子,有了缘:水、阳光、养分,终将结果。但其果当下就是空相,本不生本不灭,是名果如。这个成性自性,这个“成”就是成就的成,就是果如。所以我们说:因如、缘如、果如。

好,我们现在七种第一义谛,用一分钟回忆一下:集性自性第一义谛,集合体用未分前,以此性质为其自性,名:集性自性第一义谛。第二、性自性第一义谛。单讲体,不讲相用,也就是真如之性,叫做性自性第一义谛。接下来,有体,当然就要讲相用啦!相性自性第一义谛,相就是用啦!相相空无自性,相相皆如,用不离如,性相不二,体相皆如,叫做相性自性第一义谛。接下来,叫做:大种性自性第一义谛,大种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种,相相都必须依四大而显,你的身体由四大而显,那个石头由四大而显,那一座山由四大而显,月球由四大而显,火星由四大而显,土星、木星、金星、水星、太阳,都是由四大而显,但是四大皆如。《楞严经》讲:七大即如来藏,周遍法界,以四大种为其性质之自性,方便可以讨论的。接下来,因性自性第一义谛,一切法有体、有相用、有四大,便可以成为一切法作其亲因,在某一个时空交会点上,具足体相用,具足四大,方便成立亲因,建立起来,叫做:因性自性。缘性自性:种子为因,其他的为缘,名为:缘性自性第一义谛。最后,有了因,有了缘,有了因的种子,有了缘,当然就一定可以结果,佛之所以建立因果,在于破除外道的无因论。法有两端,说法不可以执理废事,也不可以执事废理。理就是事,事就是理,无有理外事,也无有事外理。事如,理就是如;理如,事也是如,名为:十方三世诸佛第一义心。万法皆如,名为如来;无一法不如,名为如来。简单讲,佛看到一个颗粒微尘,空无自性,所以没有东西可以执著,第一义谛就是空相,证得第一义谛心,就无念,证得第一义谛,就无所住。这个世间没有东西会干扰你,入大寂灭,享受真正的生命。所以,别人认不认识你,无所谓;你要认识你自己。学佛就是要认识你自己,降伏其心,就是降伏你自己的心。广钦老和尚讲的那句话,我觉得很认同:你不必去管别人演什么戏,那跟我们的生死无关,你不必去管别人演什么戏。你不必去管别人演什么哪一出戏,他的生死跟我没有关系,我的生死也跟他没关系,稳住自己的心。


今天,我们彻底发挥理上的七种第一义谛。事如加上理如,那么,万法空无自性,即入平等不二法门,法界回归到一心,法界就是真如,一心皆如名如来,这是事如、理如、体相用因缘果事理皆如,为诸佛第一、无上、究竟、法界一心、不生不灭、真如之心,名为:第一义心。十方三世一切佛证得第一义心,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第一义心,今天的课程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格外的重要。要用心听,要倾心专注听,要用最谦卑的心,来接受佛陀所教育的正法,要至诚、要恳切,要一句都不放过,不要吵,也不要闹。

这七种性自性,有的注解,说:是凡夫有七种性自性。有的人说:不对!是圣人才有的一种清净的法。诸位!这七种事相,前面所讲的七种性自性第一义谛,后面的经文写得很清楚,此是三世如来——过去、现在、未来,性自性第一义心。在座诸位!为什么要讲三世如来?因为必须要建立这样方便的次第,其实没有三世,也更没有十方。要不然,三世是什么?说过去,你能把过去拿出什么东西来吗?有的佛法解脱:万法只有回归当下,没有所谓过去,也根本没有所谓未来,未来没有到啊!回归当下。那当下又是什么呢?所以,讲: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是为了在语言、文字、在观念里面,一定要这样建立,才有法可说。经文就讲得很清楚了。凡夫没有性自性,所以,这七种第一义谛,是指圣人,而不是凡夫,但是就本经,如来自证的离言第一义谛为依归的话,超越了凡夫,也超越了圣人。如果真的要分别,应当是说:超越凡夫,也超越圣人,才有办法入第一义谛。凡夫与圣人,它只是名相上的不同,它的理体是一的,所以,佛法的伟大,在于超越一切宗教,平等不二的。今天,你在台湾好好修行,你成佛。你在中国大陆好好修行,成佛。你在西藏好好修行,西藏成佛,看方法对不对?理论通不通?理论通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世间人讲:这个人跟人家很讲道理,这个人很有理性。说:这个人很不可理喻,这个人一点都不讲道理,所以人家都不想跟他在一起。为什么呢?你怎么讲,他怎么对。你讲这样子,讲东讲西,一讲,就是他对。这个没办法沟通,退一步都不肯。说:这个人不跟人家讲道理,没有人想跟他相处。世间人都要跟人家讲道理,那为佛弟子呢?是不是?佛的理论要通啊!要通达啊!如来所建立的言教,要通达。通达有什么好处呢?通达才了解诸法毕竟空啊!六祖讲的:诤与道相违。如来所言,建立的言教,是教你入于大寂灭、无诤。今天,我们披着袈裟,或者在家居士,有很多很多的看法,本来要修学佛道,变成起争执。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一个人一直跟人家起争执,说自己是对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有的人这么说。这样讲通吗?那就表示没超越啊!否定别人,肯定了自己,你的肯定,一样是争执啊!别人一样可以否定你啊!你讲:众人皆醉,唯我独醒。那如果换过来讲:众人皆醒,唯你独醉咧?你的感受是什么呢?讲话不要讲那个争执的话,是真正契入第一义谛的,第一义谛是无念、无相、无所住嘛!所以,真正第一义谛的人,是不会跟世间人有什么争执的。法法平等呗!你要跟我争执,我体悟到空相,我也不晓得要跟你争什么?你想赢就让你赢,我的心也没有所谓输跟赢。这个是真正的赢家啊!心没有输跟赢,这是永远的赢家,没有烦恼的。

所以,一个人一步登天,一次成功,这个人生命活得不够精彩,不够精彩。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我告诉诸位!人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失败,你要知道,失败是很精彩的,它让你痛苦,你想办法解决这痛苦;失败,你的生命变五彩缤纷;你有失败,你会增长;你有失败,你会活得更加地理性;你有失败的痛苦的洗礼,你会更懂得珍惜……一个人最大的失败,就是一辈子都成功,这个是最大的失败(众鼓掌)。在座诸位!失败是精彩的,所有成功的养分,都在失败里面。你知道吗?失败,只是生命转一个弯,但是,你要转对方向哦!失败只是生命转一个弯,弯对了,当你有大成就的时候,回过头来看这一点的失败,你会发现:那个是成功的基石。所以在座诸位,要勇敢、坚定地面对失败,不要怕!要面对它(众鼓掌)!成功没有办法教育你的。成功,太容易成功的东西,会腐蚀你的清净心;要通过失败、挫折,你慢慢地懂得珍惜、感恩,大家是如此地平等、无诤。

所以,我们今天要为南传、北传,就是小乘、大乘,还有藏传的,一律平等的看待,这就是第一义谛(众鼓掌)。无论你在西藏,无论你在缅甸、泰国,无论你在日本,在中国大陆,或者在台湾,哪里方法对,认真修行,你就能够成佛,千万不要把如来不生不灭的东西,硬要来辩论,那个是愚痴的行为。万法本空,有的人说要跟人家辩论,本不生本不灭,立一个语言就错,立一个文字就错,超越语言、超越文字,为什么要去辩论呢?硬要把不生不灭大般涅槃的境界,变化成一种争执吗?辩论当然就是你想赢嘛!让对方输嘛!有输赢哪里是第一义谛大寂灭法咧?圣人不是这样子的心哦!对不对?圣人的心等如虚空,无所不包容。

所以,有一个人,二十年前,有一个在家居士说:我要去跟慧律法师辩论。旁 边那个周居士跟他讲说:你去,一定赢慧律法师。他说:为什么?师父就不理你啊!你就一定赢的。

所以,输赢是生灭法,知道吗?不生不灭是无诤的东西。如来所立的这个言教,而起争执,就有失顿教忘言之义。六祖之言就这么说: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义。这句很重要的啰!我们悟佛心宗的,不要讲禅宗啦!天台也好,三止三观、华严一真法界啦,对不对?唯识讲:转识成智、大圆镜智。诸位!都讲这颗心。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义。这是六祖讲的,六祖是禅宗的祖师啰!那么,此宗就是圆顿教,顿悟的这个教,就是无诤。诤要加个语言,就是不要在教义、教理上,一直诤论、一直诤论。诸位啊,为什么不能诤论?譬如说,你大悟见性,他还没有大悟,他还没有见性,他就要跟你诤。诸位!你讲,他也听不懂啊!你跟小学一年级的讲微积分,微分、积分,他怎么会听得懂咧?没办法辩论的。所以说,此宗本无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悟到生命的究竟处,至极圆满处,就是无诤。如果大悟见性了,由于一切法都具有此七种性自性,事第一义谛,任何一根、任何一毛、任何一尘、任何一相,统统具足七种第一义谛(事第一义谛),七种事第一义谛,不离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这七种性自性都一时顿现。为什么叫一时顿现?因为它是唯心,所以,佛法当你体悟到一时顿现,唯心现量的境界的时候,打破了阶位,次第里面就是圆顿,无凡、无圣、无依、无正,没有所谓的凡夫,没有所谓圣人,没有所谓依报,也无所谓正报。每一个凡、圣、依、正,回归当下,统统是第一义谛。以诸佛了悟一切法性,本空无自性,不坏缘起,不坏事相,虽一切法空无自性,不坏体相用,可以讨论;不坏因缘果,可以讨论;不坏事跟理,都可以讨论。所以,以诸佛证得唯心现量的境界,了一切法空无自性,一切法空无自性,不坏次第的缘起,都含这七种。所以,圣人于真谛、于俗谛、于凡、于圣人,迷了就是凡夫,悟了就是圣人,从来没有增减。了悟诸法空无自性,即是第一义谛,亘古常然。换句话说,真理只在你的眼前,真理不能创造,创造得出来的东西就是生灭,真理就是本来、就是存在的。

所以,佛有什么伟大咧?佛的了不起是什么?是因为他把存在的东西觉悟了,真理不能创造,真理本来就存在。他把本来存在的——人人皆有佛性,诸法皆空无自性,了悟了,来告诉你。所以说,你今天不学佛,就是一百个亿、一千个亿,永远是迷惑颠倒的凡夫。你今天生活得过得去,也没什么钱,但是你有善根、福德、因缘,听经、闻法、了悟,你也是佛。哎呀!这个喜悦啊!就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说我们这七种第一义谛,若佛出世,若佛不出世,诸法实相,不增不减。

真理不会因佛悟道,而有所增减。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了,诸法有没有增减?没有。今天凡夫、迷惑颠倒的众生,现在迷惑的颠倒众生,诸法有没有增减?没有。问题是你有没有体悟而已,诸法没有增跟减,完全没有。迷惑的众生颠倒,(意谓)有增跟有减。所以大悟见性没有亲旧,真理不因悟道而有增减,是故诸佛不落于断见,不落于断见,也不落于常见。如果说诸法是有,即落于常见;如果说诸法是无,即落于断见,断见就是断灭见。那么,佛无量亿劫来,修的善根、福德、因缘便落入断灭。所以,释迦牟尼佛悟道以后,只是随顺法性,随顺空、无自性的法性。所以能随种种的因缘,而起无边的大用。所以,用大悲心来度化世间的人,令入究竟佛的智慧,让一切众生离邪知邪见。诸佛!这句话就特别重要啦!诸佛虽然依体起用,来度化一切的世间人,但是,佛湛然常寂,佛的心性从来没有增减,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讲的: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何以故?相相本自空寂、湛然常寂。这些心外求法的外道,因为不能证知七种性自性,所以,唯执著于某一种角度、世间的假相、一点皮毛。一切外道不是落入常见,就是落入断见,所以,便落入邪执邪见。如来愍彼为邪见所执而不知自出,所以说,出自其所自证之一切法性如此,以破其愚迷,这就是如来说这七种性自性的用意。

我们刚讲的,因为七种事第一义谛到这个地方一个段落,才叫做圆满。你就知道这个法多难讲!对不对?我也可以跳着讲,但是不行!我今天真的非常非常地尊敬我们在座的诸位披袈裟的法师、比丘、比丘尼,我非常、无比地崇敬大家,大家将来都可以成佛(众鼓掌);我也以无比恭敬的心来赞叹我们这些护法居士大德,没有这些护法居士大德,我们只有出家人是没有办法转大法轮的,所以法师们为大居士们赞叹、鼓励一下(众鼓掌)。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进入今天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理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我知道你们手中没有资料,所以我现在开始放慢脚步,先简单的把经文念一遍,简单地消文释义。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楞伽经》)

你放心,我所讲的速度,绝对足够你做笔记的。接下来,我就要放慢脚步了,放慢脚步了。

复次,大慧,第一义谛,《楞伽经》就是发挥第一义谛啦!复次,大慧!大慧菩萨是十地菩萨啦!有七种理第一义谛:所谓心境界,就是这颗心的心境界。

为什么第一个讲心境界第一义谛咧?这个心是指什么呢?就是真如之心相应。在座诸位!如果你想成佛,不跟真如心相应,不可能成佛。你跟生灭的意识心相应,就永远不能成佛,你下手处,就要跟这个不生不灭、涅槃妙性相应,你就一定能够成佛。这一点就告诉你,理第一义谛,第一、心境界,就是你修行,必须跟不生不灭的真如心相应,这是起点。开悟见性,这是成佛起步。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讲:若不开悟见性,只名修福,不名修慧。这句话特别的关键!一切众生讲起来,其实都在修福,都在修福。而这个修福:布施金钱、做做劳动……当然我们随喜、也赞叹,可是这个不能了生死,他没有跟真如心相应,没办法了生死,只是下辈子福报大一点而已啊!所以,《大般涅槃经》里面讲的这句话:若不大悟见性、证得真如,不名修慧,名为修福。一针见血啰!所谓心境界,就是与真如心相应的第一义谛。为什么呢?理必须由心去悟嘛!有心才懂得道理。没有心怎么去理解呢?所以,心境界第一义谛就是:修行第一个步骤,要与不生不灭的真如心相应,所以在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理念)。说:宁与智者同哭,不与愚者同笑。亲近大善知识,大悟见性的大善知识,你亲近他,可以跟他同甘共苦、哭泣都没关系。为什么?在大悟见性、了悟即心即佛的圣人的周边,哪一句,有一天他在开示的时候,哪一句你体悟到了,你这辈子命运改变了,值得。你跟那个愚痴的,每天看电影、打牌、喝酒,对不对?大笑!一辈子你讲不出一句法。宁与智者同哭,不与愚者同笑。因此,要死心塌地地亲近大善知识,不管在哪一个时间跟空间,在这个宇宙,在这个地球上,哪里有大悟见性的圣人,应当亲近,不应当远离。

敬师如敬佛,此人必得道,事师如事佛,此人必证果。

也就是第一个,起步要到深具信心。所以广钦老和尚讲了一句话,说:师父再大的过失,作徒弟的人,不要一直传、一直讲。如果你的上人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不是酒精(优碘),你的上人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就看你的上人百分之九十的优点,你的上人如果有0.1的缺点,不要一直讲,一直说。这样,整个僧团会失去信心,对佛教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广钦老和尚讲的那一句话很是重要。你的师父再大的过失,都不能去说。如果要理性的沟通(众鼓掌),要……诸位!这个佛教要随喜功德,称赞如来,这样法才一直传嘛!今天我看你的过失,师父看徒弟的过失,徒弟看师父的过失,我批评你,你批评我。我请问你:佛教怎么兴盛啊?你没听过吗?若要佛法兴,一定要僧赞僧,在这里要补一句哦!(众鼓掌)若要佛法兴,居士也赞僧(众鼓掌)。那么,这样子的话,佛教慢慢就兴盛了。

慧境界第一义谛。我们前面说,真如之心相应,这是起步,第一步。第二个,久修则发慧。与真如心相应了,久修则发慧。诸位!这个是建立在次第里面,一步一步,这个就是一步一脚印,要建立在次第,最后再回归圆顿,把次第打破。所以,久修则发慧。第二个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那么有慧,来自于哪里?来自那颗心,还是唯心啊!
第三个叫做:智境界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的第三种,叫做智,我们说智慧的智,智境界第一义谛。慧开则智明,诸位!一般慧跟智都搞不清楚,慧可断惑,智可以证真。证,亲证如来的真如;慧,是断惑用的。但是到最后成佛,一定要智,智可证真。慧可断惑,智可证真,所以严格讲起来,智比慧更高一层。我们说成佛有哪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为什么不讲慧?为什么不讲“一切慧、道种慧、一切种慧”?为什么不这样讲?对不对?你就知道,智比慧更高一层。所以,我们要了解,智、慧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是这里还是有所分别的,智的境界更高一层,所以说,慧开则智明。前面讲的,与真如心相应,叫做心境界第一义谛。久修则发慧,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慧开,智慧开,慧开则智明,智慧就明了。智明,不是“春娇与志明”,那个“志明”,不是啊!是智慧之明;不是那种世俗、世间那个,是出世间的那个“智明”——智慧非常的开明。

接下来,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这个就更高了,“见”就是看到,比如说,智明则能照见。我们讲:照见五蕴皆空那个见。见境界,照见五蕴皆空那个见,既见真,既见真谛,又见俗谛,发现真即是俗,俗即是真,就是平等不二啦!那么就知道了,虽然我们悟到第一义谛,为人要谦卑。

我们二十年前有一个居士,人家去拜访他,他也不请人家去坐,他以为自己很有修行,每次就说:我开悟了,我跟你印证一下你有没有开悟。所以,有人到他家的时候,他也不请人家坐。

他(客)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请我坐?

(主:)我心诚意就好。

(客:)大悟见性,不增不减,对不对?

(主)他说:嗯!

坐在这个客厅里面,坐了很久,也没一杯茶。

(客)说:老师,老师,这里有没有茶喝一口?

(主:)我心诚意就好,喝什么茶呢!

这个居士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就说:我很有见地,我要去参慧律法师。他的参,不怀好意,这个“来”,要跟我较量较量,较量较量。

来到这个讲堂,来到这个地方,我的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这样子,然后看着他,他也看着我。在门口,我就挡住他了。他说:慧律法师!你不请我进去坐吗?我诚意就好了,干嘛坐咧?

执理废事,久了以后,他就说:慧律法师!你这里有茶吗?我诚意就好,喝什么茶咧?啊!这个人根器还是很好,他说:哎呀!我错了!我执理废事。


所以,在座诸位!真的有修行的人,心证得第一义谛,柔软心、柔软腰、柔软的身体,迎来送去,一切依照礼节,一切依照次第,哪一个环节都不可以遗漏,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开悟见性,了悟了,照见了真谛跟俗谛平等不二的时候,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真就是俗,俗就是真,所以该有的礼貌,统统不能免,更为谦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什么?乐乎!是不是啊?欸!所以我们虽然证果,不是说证果来傲视别人的,证果,证得第一义谛,反而更加地谦卑,心等如虚空。所以,越谦虚的人,越不狂妄的人,就越容易入道。

接下来,叫做:超二见境界。超二见:超凡夫的知见,超邪、小——邪见跟小乘,列为一起谈。超越凡夫的知见,超越邪见跟小乘的知见,叫做:超二见——超二见境界。这个超二见,超凡夫见、超邪见、超小乘的二乘人。简单讲,心如如不动,这个是八地菩萨所证的。前面所讲的:心境界第一义谛,大概在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慧境界第一义谛,大约初地、二地、三地。智境界第一义谛,大约四地、五地、六地菩萨。见境界第一义谛,见真也见俗,平等不二,第七地叫做见境界。诸位,这个见境界就非常不得了了,叫做远行地。诸位!很多人对第七地(远行地)弄不清楚,这个远行地到底是怎么来解释呢?就是说:第七地菩萨,就不退转了,阿鞞跋致(即不退转。),第七地菩萨见真见俗,叫做远行地,远,就是离佛道还有一点距离,远。行,因为他知见正确,见真又见俗,超然契入佛的萨婆若海(萨婆若海:一切智或一切种智,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即佛智。),他一定成佛。远,是指离佛道有点距离。行,是契入萨婆若海。因为见真见俗,都是平等嘛!所以,见境界第一义谛是第七地远行地菩萨。接下来,叫做:超二见境界,超凡夫、超邪小,邪见还有小乘。这是第八地(不动地),这个时候叫做证得无生。所以,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统统共证无生。一切法无生,但是,佛不是证得一切法无生,佛证得大寂灭法,不与菩萨共。证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是无灭,叫做八地(不动),八地、九地、十地、等觉、佛,都证得无生法忍。但是,唯佛一人证得大寂灭忍,佛不是证得无生法忍,叫做:大寂灭忍,诸法证得毕竟空寂,成就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第五个,叫做:超二见——超凡夫见、超邪见、小乘见,邪、小,这两个一起讲。超凡夫见,超邪小二见境界,八地菩萨。

第六种理第一义谛,叫做:超子地境界,子就是佛子,地就是十地。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第一义谛,这当然就是指等觉菩萨了,等觉菩萨。所以,超子,子就是佛子,简单讲,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叫做:超子地境界。超子地境界,这个就是等觉所修行的,以理相应的第一义谛,当然也是唯心啦!

最后一个,叫做: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唯佛(如来)自到,就是如来自觉圣智独到的境界,不与菩萨共。只有佛有,不与菩萨共,叫做:如来自到——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如来自己到达,不与菩萨共的境界,叫做自到。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们现在把理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在理第一义谛建立的次第里面,简单地诠释一下,再来详细讲。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是如来所说理第一义谛,七种理第一义谛。唯是一心,唯是真如。解释,简单解释一下:

复次,大慧!有七种理第一义谛,所谓:心境界第一义谛,大约在十住、十行、十回向;慧境界第一义谛,久修则发慧,大约在初地、二地、三地菩萨;智境界第一义谛,慧开则智明,大约在四地、五地、六地;见真又见俗,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是第七地(远行地),所谓远行地,就是虽离佛道很远,但是契入究竟萨婆若海,所以,一定不退转,名第七地,见境界第一义谛。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这是八地菩萨,超越凡夫、邪见、小乘见,其心如如不动,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接下来,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超越一切佛子,超越十地菩萨,简单讲,就是等觉。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只有如来自己能够单独到达的境界,不与菩萨共的第一义谛,唯佛证得大寂灭海。

以上这七种理第一义谛,统统是用什么修行?统统是用不生不灭的真如心修行,不是用生灭的意识心修行。所以,在座诸位!两本经典你一定要看,《楞严经》,那是舍识用根,舍掉生灭,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开慧的楞严,是不是?我们说:成佛的法华,成佛讲授记,《法华经》讲授记,但是,如何成佛?却是《楞伽经》讲得最详细,因此这个《楞伽经》你一定要看。那么,《楞严经》、《楞伽经》,这是自古以来公认为最难的经典。“二楞”诸经最难解,《楞严经》跟《楞伽经》,是所有经典最难解的。那么,我已经把它,我们在文殊讲堂,我把《楞严经》、把《楞伽经》,全部讲完了。现在正在积极地把它做出来(众鼓掌),积极地把它做出来,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就是《楞严经》、《楞伽经》,《楞严经》、《楞伽经》。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慢慢来解释,为什么咧?因为这个法没有那么容易,刚刚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现在呢?稍微详细一点。七种理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诸佛如来,依第一义不生灭的觉心所证的智慧境界,这是第一义谛,是如来用不生不灭的自觉圣智所证得的智慧的境界,共有七种。而且这个如来又与七种第一义谛的智慧,证知前面所说的一切法,共有七种性自性,就是由七种理第一义谛,证得前面七种事第一义谛。为什么今天不厌其烦地再把事第一义谛再讲清楚?因为,这理跟事,今天要彻底地发挥。因此,这七种第一义谛,刚刚讲的: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可以说是理第一义谛。而前面讲的:性自性,可以说是事第一义谛,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事理圆融。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以理涉事,有体有用。这七种第一义谛,智慧的境界,有通还有别,别就是只有佛有,通就是所有的菩萨有这个七种第一义谛。

那么,有通有别,前面六种是菩萨与佛共通的,意思就是,佛跟菩萨都有心境界第一义谛,佛跟菩萨都有慧境界第一义谛,佛跟菩萨都有智境界第一义谛,佛跟菩萨都有见第一义谛,佛跟菩萨都有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佛跟菩萨都有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但是,最后一个,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唯佛有,菩萨没有。前六种是菩萨与佛共通的,而最后一种,是如来自到境界,这是佛所特有的,不与菩萨共。

接下来,再简单讲一下。什么叫做心境界第一义谛?刚刚我们讲,修行的关键在开悟见性,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与真如心相应的第一义谛,所以叫做心境界。

菩萨自初发心以来,由于久远修习第一义谛,所以能证入真如的本心本性,所修恒与真如的本心相应,这个境界称为心境界,这大约三贤位。那么,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也就是十信后的地前菩萨,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信、住、行、向、地嘛!
第二种刚刚讲的:慧境界。三贤位菩萨,因为证得真如不生不灭之心,依此心一直久修,依此真如不生不灭的心,久远修习故发慧,发佛的智慧,这个境界叫做慧境界第一义谛,这大约菩萨的初地、二地、三地。所以,(初地)菩萨叫做欢喜地,什么叫做欢喜地?因为见到真如,知道成佛有望,所以初地菩萨叫做欢喜地。为什么欢喜呢?证得不生不灭,得大欢喜,知道成佛有望,绝不会落入外道跟凡夫,是慧境界第一义谛。

接下来,从粗到细啰!接下来就更高一层的,叫做:智境界第一义谛。慧开了,智就明。所以这个境界称为:智境界第一义谛。笼统来讲,智跟慧是一样,但是细细地分,则智的层次高于慧。所以,我们不称:一切慧、道种慧、一切种慧。为什么?因为智,成佛是智,不是慧啰!所以我们说成佛: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慧是破惑,惑就是无明,慧破无明,智则证真。真就是真如之心,慧可破惑,慧是破无明惑,智是证得真如。所以严格讲,智比慧更高一层。所以,有时候慧是指菩萨的境界,而智是指如来的境界,也就是:菩萨有慧,如来有智。但是在此只表示智比慧的层次要高而已,所以智的境界大概等于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地菩萨。

接下来,见境界第一义谛,这是第四种理第一义谛,智明了则能见,能见真,也能见俗。真俗等观,平等平等。所以证得第一义谛的人,一定是很有礼貌的,为人谦卑的,哪一个世间人所有的礼节,他都能够面面俱到的,他不会说:我证得圣果了。就起骄傲的心。世间的礼,一点都不会去轻忽,有事就有理,有理就一定不坏事,所以,智明则能见,见是指见真,真谛的真;见俗,俗谛的俗。真是指空,俗是指有,有就是缘起,也是不坏缘起。拥有真的空相,也不坏缘起的假相,所以,以真俗俱见,所以能够真跟俗等观、明见无碍。那你就知道,菩萨是很有修养的,证得第一义谛的菩萨,是绝对很谦卑,也绝对不会出口伤人,也绝对三业是完全清净的。他每讲一句话都是斟酌的,就像无量无边的众生来残害他,他也会方便用慈悲的心对待他。但是有一种没有办法用慈悲心的,就是有的人一直跟佛教作对。譬如说:来占用你的土地,出家人很吃亏,不懂得法令,买了这个土地,又跟人家有纠纷,处理不了。人家看你这“吃素仔”,就意味着好欺负。快凝死了,凝死就是快气死了!人家是拿枪、拿武士刀的,我们是拿香的,又拼不过他。一直……快要气死!我告诉你:像这种情形,就走法律途径。出家人当然要保护常住物啦!对不对?说这个人很恶劣、很恶质,一直偷常住的东西。行!走法律的途径,告!诸位!当然要告啊!出家人什么都原谅,那不可以的呀!软土深掘啊!软土深掘,听不懂?软土深掘啊!不就是软土深掘,对不对?出家人拿香的,人家是持枪拿刀的,我们拼不过他,那就是诉诸法律(众鼓掌)。对不对?你该有的权利要行使,该有的义务不要忘记,出家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也要行使自己的法律。出家人不是让人欺负着玩的,不是这样的。对不对?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让这些极恶劣的众生,来告诉他:国家是有法令的,不要得寸进尺,该怎么处理就是怎么处理。有的人讲说:师父!不要跟他结恶缘。我何时跟他结恶缘?是他要跟我结恶缘,我何时跟他结恶缘?(众鼓掌)你也好了!我要告他就是不跟他结恶缘,他老找我麻烦,我还不告他?那有什么办法呢?我也不是故意的。所以说:我们没有什么错,他一直找我们麻烦,走法律途径,就是这样子。有的人讲说:师父!师父!菩萨要讲慈悲、容忍,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我说:没错!可以原谅的众生可以原谅,有的众生他不原谅我们哪!要不然外面为什么摆两尊韦陀尊天菩萨,还有伽蓝圣众菩萨?难不成那两尊是摆好玩的?那就是要护我们的法啊!对不对?(众鼓掌)所以,出家人受到委屈,我建议你:该有的义务,采取法律行动。就是这样子,因为没有办法,众生那个没办法讲道理的,只有用这个方法让他觉醒。


接下来,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以有智能见,见已则能超两边的邪见,是有智则能见,见已则能超两边的邪见,永断邪网,入于圣智不动,证得无生法忍。这个境界称为超二见境界,超越凡夫的境界、超越邪小的境界。邪是指邪见还有外道,那么小就是指小乘。超二见境界大概是第八地(不动地),所以,第八地名如如不动之地。以其不为凡夫烦恼,还有外道、二乘之邪见所动,所以称为不动。是凡夫常常心烦意乱,所以,很正常。在座诸位!要到八地菩萨,才会达到如如不动,因为证得一切法无生,所以有很多女众或者是男众,或者是法师,刚初学、刚出家的法师:慧律法师!您修学佛道四十年了?嗯!是的。我请问您一个问题,我不晓得为什么心中总是纠结郁闷,无缘无故就起烦恼,一直生气,无缘无故就生气,无缘无故就起烦恼?我也找不到什么原因,也找不到源头,要缚住烦恼却找不到源头,要斩断它又找不到其尾,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就告诉他:正常、正常。为什么讲正常?八地菩萨才没有烦恼,你是几地啊?他说:没有,我只剩下扫地。那扫地就会有烦恼(众鼓掌),扫地。心不会烦,八地菩萨心才不会烦,你现在心会烦,那正常。英文讲的:It’s normal. 欸!很正常的!非常正常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第六点理第一义谛,第六、超子地境界,超子地,“子”就是佛子,“地”就是十地。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当然就是等觉的境界啦!子就是佛子啦!菩萨十地都是佛子所行的境界,所以通称为子地。超子地就是超越佛子十地的境界,当然就是等觉后心,因为等觉已经超出十地之外,所以称为超子地。

如来自到境界,这是唯佛如来所自证的境界,不与其他十圣共。有的翻译本翻译成:如来自证圣智所行。其他的唐朝的译本,翻译成:如来自证圣智所行,或者是翻译成:如来自到境界。简单讲,你听得懂的,就是:如来自己独到的境界,不与菩萨共。

好!那么我们这段经文,把它消文释义一下。

复次,大慧!就是:接下来,大慧。

我现在直接用白话文把它讲,直接消文释义,你比较容易听得懂。

(复次,)大慧菩萨!有七种诸佛如来依第一义心的真如,不生不灭的真如心,所建立的智慧境界。

(第)一、三贤位(十信、十行、十回向)菩萨,以真如不生不灭相应心修行的境界,称为:心境界第一义谛。

第二、菩萨的最初初地、二地、三地,因为得到真如之心,因为还存少许的习气,久修就发慧的境界,称为:慧境界第一义谛。

第三、四地、五地、六地菩萨,因慧开而智明的境界,称为:智境界第一义谛。

第四、第七地菩萨(远行地),由智照了,见真见俗,平等不二,超然远引,远是指离佛道还有一段距离,引,就是他见真见俗平等,决定可以引入萨婆若海,就是一定成佛的境界,叫做:见境界,即见真又见俗,平等不二,叫做:见境界第一义谛。

第五、第八地菩萨,超越凡夫、邪小二见,而不动的境界,叫做: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

第六、等觉菩萨,因为十地菩萨接着就是等觉嘛!等觉后心,超越子地——就是十地,佛子十地叫做子地,(超越十地)的境界,则称为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

第七、诸佛,唯佛证得的如来自觉圣智,所独到的境界第一义谛,叫做:如来自到之境界第一义谛。

好,把笔放下来,看这里。

为什么要建立次第?又为什么要回归当下圆顿教?为什么?如来如果没有建立次第,众生无可依靠。没有次第,你叫这些根器不够的人,你怎么修行?所以,要建立次第。修四念处啊、四正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在经典里面讲:法,初步一定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修行方式,是为什么?佛陀在《楞伽经》讲得很清楚,有的人听到四谛法:苦集灭道,毛骨悚立,太相应了。他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很受用。你讲圆顿教,他不受用。第一个、要尊重他。佛陀讲:何以故?身身世世(生生世世)熏习故。因为身身世世(生生世世)是修四念处,他这辈子碰到四念处、内观法:哎呀!毘婆奢那(毗婆舍那(Vipasana)意译“观”,《宝云经》:“谓正观察”,正观察,指以佛教所谓的正见观察。),一下子就契入。有的人修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小乘菩萨,成实跟俱舍讲的十二因缘,跟大乘的讲的十二因缘,是不一样。三世双重因缘,有的是一念十二因缘,这讲起来真是复杂,真是复杂。佛教讲的无明跟西洋讲的无明,又不一样。佛教讲的无明叫做一念不觉,叫做无明,一念不觉叫做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根本无明是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佛教讲的。什么是无明?一念不觉,名为无明。西洋哲学里面,无明不是这样解释的,西洋的哲学对无明的定义,叫做:盲目的意志,叫做无明。盲目的意志,盲目,就是:我虽然很有意志,但是呢?前面不是用般若智慧为前导。说:这个人很有志气,志气得乱七八糟。这个人很有志气,很有意志,可是,是乱搞、胡搞。这个人做事态度很审慎,可是盲目的意志。哦!这个问题很严重哦!盲目的意志叫做无明。就是说:这个人很有骨气,很有志气。西洋人他怎么会有机会来接触佛法?也许有,也许没有接触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中国传到韩国,传到日本。那么,上座部的传到缅甸、泰国。他们所依据的都不一样。西洋盲目的意志是什么?什么叫盲目的意志?每一个人都有骨气,每一个人都有志气,可是他很盲目,为什么这个人这么有志气?为什么做起事情来都不会成功?因为他盲目。解如目,行如足,唯有佛陀。五度是盲,五度是盲目的,般若才是真正的明眼人,有开般若智慧为前导,简单讲,有智慧的意志就是佛的心。西洋人认为:有意志,但是西洋人没有任何的机会。

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欧洲有一个大哲学家,他有学佛,经典不是认识得很深,他在西洋(欧洲)这个地方很有名,他常写他的哲学名言。有一次,这个哲学家一进去房屋一看。哇!火灾!一直烧起来!火灾,一直烧起来,这个大哲学家一下子紧张,非常地紧张。咦!我到底是要从这个窗户爬上去呢?可是窗户紧闭,欧洲都会下雪,知道吧!还有,或者是我要从这个烟囱,你们看过那个欧洲那个烟囱,一支很长的,有没有?因为冬天都很冷啊!有一支烟囱很长的,或者是我要冲到烟囱里面?爬到烟囱上面去?爬到烟囱,噢!这个烟囱太长了!他非常地紧张,因为火快烧到屁股啦!一下子,烟囱不行,行不通,一下子,想到:我到底要跑到窗户去?窗户又紧密,正在生死的关键,生死的关键,他转一个身,转过来:咦!发现这个大门正面对着他,直直地面对着他。他就冲出去了!冲出去了,冲出去以后,里面爆炸,里面有一些瓦斯怎么样子,爆炸!啊!他讲了一句很直截了当的话:啊!原来解脱这么简单啊!我体悟到了!(众鼓掌)
这个就是说:当一个人心很烦的时候,就是你心中这个家的火烧起来了。诸位!嗔心的火、淫欲心的火,就像森林大火一发不可收拾,广东人讲的:(广东话:)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拾!嗔恨心的火、淫欲心的火,就像森林大火,一发,没有几个控制得住的。

这个哲学家体悟到这个:当我们心中的火冒起来的时候,贪火、嗔恨心的火、愚痴的火,一烧起来的时候,一直想要去解脱它,怎么解都解不开,怎么都解不开。这个哲学家告诉你:转一个方向,放下!单刀直入地放下,解脱之门就在你的前面,那个解脱之门就在(前面,)转个弯、放下,直接冲出去,你就不会被火烧到。(众鼓掌)贪心放下,嗔恨心放下,愚痴的心放下。哦!这个哲学家说:原来解脱这么简单,放下就解脱了。就是这样子。

这个故事你听得懂的话,你回去就无烦无恼,(众鼓掌)回去就没什么好烦恼。原来解脱这么简单!啊!是不是?转个弯、一个方向直接冲出去,放下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就是这么简单。难就难在什么地方?难就是难在习气难断。习气很难断的。

我讲一个故事。佛有一次没有水,托钵以后呢,就来到一个地方。听说那个老婆婆,这个村庄一个老婆婆有水。这个佛陀呀!具足威仪,来到这个老婆婆的前面。听说如来要水,这个老婆婆满心欢喜地……出自经典。满心欢喜地拿着水冲出来,冲出来的时候,人家是供养佛,这个婆婆不是,她把佛抱起来,拥抱,要拥抱着佛,没有人敢抱着佛的。这个老婆婆抱住佛,阿难在旁边一直阻挡,他说:不可以啊!这个是三界的导师,无上的圣人,你怎么可以抱着佛!释迦牟尼佛就叫他:阿难!站旁边,等一下再告诉你。这个老婆婆就很高兴,就拥抱着佛、拥抱着佛、抱着佛。这经典还第一次看到佛被拥抱,被老婆婆拥抱,拥抱以后,这老婆婆满心欢喜。这阿难就问佛,说:世尊,何以如此?这个老婆婆看到你,为什么要拥抱呢?佛陀就告诉他:此婆婆身身世世(生生世世)为我母亲,爱子心切,习气犹存,所以看到如来,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以前的习气一直存在,执著这个儿子。所以,见到如来拥抱,还不能阻挡她哦!在经典里面讲,说:阻挡她,气由顶门而出,此老婆婆七孔流血而死,所以不可以阻挡她。这是佛祖才有这样的智慧,我如果讲完经,外头来十几个:慧律法师!你是我前世的儿子,来!妈妈抱一下。哇!怎么来这么多个?一下子来十几个,怎么这么多?这前世的母亲似乎太多了些。我也没有神通,对不对?(众鼓掌)所以这个就是。

这个习气难断。再第二个故事。有一天,如来跟舍利弗。这也是经典的,依据经典的。如来跟舍利弗出去游行,突然,天空当中老鹰追逐一只鸽子。鸽子,你知道,鸽子哦!鸽子。老鹰,那个爪子很长的老鹰,它在天空要抓,这个老鹰要抓这只鸽子,要吃嘛!这鸽子非常地恐慌,非常地恐慌,结果啊!这鸽子就落地,在这个舍利弗影子的旁边,虽然没有被这个老鹰抓去吃,可是这个鸽子受到惊吓很严重,鸽子就:噜~~站在舍利弗的旁边,影子的旁边,这个鸽子一直颤抖,发出恐惧的声音:噜~~发出恐惧的声音。如来走过来,舍利弗就退了,如来走过来,这个鸽子投影在如来的影子,这只鸽子突然之间心像入定一样,完全没有一点畏惧,得大安稳。舍利弗就问佛:我也是证圣果阿罗汉,如来也是证圣果阿罗汉,何以这只鸽子飞来到我的影子,还颤抖恐惧的声音不断呢?而到如来你的影子的旁边,这只鸽子就不会发抖呢?是为什么呢?如来就开示他:你虽证圣果,微细的习气尚未断除;如来三业最极清净,习气、烦恼、无明烦恼完全断除,所以这只鸽子呢,在如来的影子的旁边得到大庇护、大慈悲心、大加持,所以没有任何的恐惧。

所以,师父刚讲经的时候,就告诉大家:宁可与善知识同哭,也不要与大愚痴的人同笑。

今天,我们举这个例子,就告诉大家:心如果达到慈悲的境界,天地万物都会自然地依止他。

那么,剩下十分钟,我们来讲一个重点,就当作今天我们的结束。

今天最后一个,用十分钟来做一个完满的ending,做一个完满的结束。而这个问题是困扰很多人,很多人。出家人也问,在家也问,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出家人能不能顶礼在家居士?能不能?出家人能不能顶礼在家居士?

我们佛学院都请了很多的学者来教育我们。在家居士成就的也有,绝对有。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件事情?有没有经典的依据?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们出家人,除了出家众(教授师)来教育我们,有时候我们会请在家居士,因为他经教比较通,久修的居士来教育我们出家人。现在就讲:什么是理第一义谛跟事第一义谛,什么叫做圆融?出家人能亲近在家居士,那能顶礼居士所谓的老师吗?台湾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去亲近一个所谓的老师,而出家众到那边,竟然跟他顶礼!这个出家众一定没有看过戒律,他绝对没有看过《四分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十诵律》,不知道出家人该有的礼节到哪里为一个适可而止得宜的礼节。在座诸位!我们先讲:佛在世的时候,有两尊佛示现,一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二尊佛是维摩诘居士,示现居士。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在经典《维摩诘经》里就看得很清楚,出家佛是释迦牟尼佛,在家佛是维摩诘居士。在座诸位!维摩诘居士见到佛照样顶礼,这个不可以执理废事,说大家都是证悟了圣果,平起平坐,这样会坏了事相。开悟以后,就三纲五常伦理就没有事相啰?很严重的。示现的事相,必须要建立在次第,我们今天就讲: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一定要建立在次第,没有次第就没有伦理。经典非常清楚:释迦佛现出家众,他绝不顶礼维摩诘居士,而维摩诘居士看到佛一定顶礼。现在台湾有些在家居士,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他每次讲这个《维摩诘经》,就非常地自负,因为这些居士,都自己认为自己是维摩诘居士。然后,你看,《维摩诘经》里面讲的:什么舍利弗、目犍连啊!都不堪来探望维摩诘居士这个病,因为被维摩诘居士问到无话可说,他们就自己(这个在家居士)就认为自己:我是维摩诘居士。所以,在这出家接近四十年里面,我看到了一些,当然是少数的在家居士,真的那个狂妄到你不晓得该怎么去形容他。你讲:我们学习维摩诘居士。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他就是维摩诘居士。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事相来讲,必须建立在次第,我们不是说在家居士不能有所成就,在家居士成就的也很多。也有,不在少数。那出家人应当怎么样来礼敬、教育我们的在家居士呢?出家人对在家居士,如果他是我们的老师,有恩于我们,仅止于合掌、低头、问讯,内心无比的恭敬、感恩。如果说今天出家众披着袈裟,袈裟是出家人叫做福田衣,在家居士叫做白衣。今天你不看佛陀的戒律,菩萨戒你看一下,怎么可以披如来的袈裟(福田衣),去顶礼白衣?你根据什么经典?我们说在家居士要修福、修福。你现在颠倒了,披福田衣去顶礼白衣!在座诸位!法要灭的时候,白衣上座,白衣说法,出家人在台下。法要灭的时候,就是白衣上座(众鼓掌)。这里就要好好地勉励出家人,现在的在家居士经教越来越强了。我们出家人也不能说单方面地要求:你要敬佛、敬法、敬僧,你要供养我,你要给我多少钱,你要礼拜、要恭敬。出家人不能这样讲的,人家对你的德行、对你的弘法、对你的修持认同,自然就跟你顶礼。所以,不可以只论理、不论事相。事相必须建立在次第,维摩诘居士示现,他也是顶礼释迦牟尼佛啊!所以,居士修得好,我们随喜、赞叹,如果在家居士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最多合掌、弯腰,满心地感恩,这个就是到此为止。

接下来,慧律法师,你说法有依据吗?有。我现在就是要把依据讲出来。

出家披福田衣,不可以顶礼白衣居士,我现在就要把这一段念出来给你听。不可以违反佛陀的戒律。出家人要有骨气,不要觉得说:我很谦卑哦!学无老少,达者为师。用自己的角度解读,坏了佛的正见,坏了佛陀的戒律,你有罪!出家人也不能狂妄,还是要谦卑,但是佛制订的戒律,你必须遵守。

接下来,我们在“菩萨戒”里面有讲,我这一段是在剃度的时候有所依据的。我把这一段简单念一下,剩下五分钟。说:

善男子,汝今剃发出家,要发广大心,就是发广大的菩提心,剃度出家以后,要上求佛道,要下化众生,若能如是,诸佛必定降临加持,以法的甘露流入汝心,永为道种。因为开摩诃般若智慧,初出家,要精勤、要修习,修习三藏,要洗脱尘劳,不要太接近在家居士,出家众跟在家居士有一定的距离,不即也不离,以礼诵之善,刚出家要多多地诵经,要多多地礼拜,要回向父母,因为有父母,我们才有今天因缘来出家,以行道之福来报国恩,所以说,出家人是真正的报恩,因此这个报恩,一定要报佛的恩,一定要报父母的恩,报师长的恩,还要报众生的恩。一切出家、在家都必须报佛恩,所以,这就根据了,所以,《度人经》这么说:流转三界当中,恩爱不能脱。脱就是解脱。你流转三界,这个男女或者是父母,或者是父子,兄弟姊妹这个恩爱,很难去摆脱,弃恩入无畏,真是报恩者。弃恩入无畏,无畏就是佛陀所讲的法,让一切出家众令心无畏,无畏也可以另外一种解释:让众生没有恐惧感。就是出家众具有慈悲心,让众生没有畏惧,也叫做无畏。所以,弃恩,放弃父母对你的恩,来进入出家众这个团体,出家众叫做无畏真人。真是报恩者,这才是真正的报恩。简单讲,出家人才是真正的报佛恩、报父母恩(众鼓掌)。

当知出家之人高超俗情,应当知道,出家人高超俗情,俗情就是生灭,世间的世俗之情,这出家人高出超越一切世间生灭之情,为世福田,这是世间人的福田,所以,我劝导在家居士说:这个出家人有修没修,你暂时搁下,你就顶礼那一件福田衣,你就有福报了。顶礼他身上那件袈裟(众鼓掌),那是佛制订的。当知出家之人高超俗情,为世福田。

接下来就更重要了。国王不得而臣,父母不得而子,国王不可以称出家人为大臣,因为他只可以拜出家人为国师。父母不得而子,父母不可以再把他当作是儿子。因为他已经是释迦牟尼佛佛子,是佛弟子啦!反过来,父母要顶礼出家的儿子,反过来哦!自古以来,只有国王拜国师,国王要顶礼国师,没有那个国师(出家人)去顶礼国王的。国王是世间人(众鼓掌),国王不可以说:你是我的大臣。君臣,君高,臣子位置比较低。现在要反过来,国王要拜出家人为国师。父母不得而子,父母比较高,儿子低的,现在出家不一样,超越一切俗情,现在是佛陀的弟子,所以父母反过来,要顶礼儿子啦!堪受人天恭敬供养,但是在这里哦!要勉励出家众这个念头。我们说:你要供养我,你要恭敬我,不跟他顶礼。出家人不能有这个念头。这个是指在家居士,事师如事佛,要求大福田,是告诉你:出家众是堪受人天恭敬供养的。

是故出家着袈裟已,注意听哦!是故出家着袈裟已,不可以再向国王、父母作礼,不可以向在家白衣顶礼,不可以向父母顶礼,何况其他人!应当,最后应当出家众,要念父母生你,生你、养育的恩很重。现在要最后,辞亲脱俗,要报父母恩,出家众剃度到最后,一定要带去礼拜父母最后,还没有剃度前,要先带去辞亲脱俗,报父母恩,顶礼三拜,最后再来剃度,剃度以后就不可以再拜父母,国王不可以,何况白衣?所以在座诸位!我所讲的都有根据的,那些披着袈裟出家人,向所谓的白衣老师顶礼,这个比丘或者比丘尼,绝对没有看过的佛陀的戒律,我敢百分之百这样讲,他违反佛陀的戒律,而且自己解读:学无老少,达者为师。那就常常讲:常不轻菩萨,看到每一个人都顶礼。诸位!如果你是常不轻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不要举一个例子、两个例子,少许的例子,就搪塞佛陀整部的戒律,不可以的!很多的出家众或者是在家居士……在家居士说自己:我是维摩诘居士。在座诸位啊!你有维摩诘居士的神通吗?你有维摩诘居士的能耐吗?不可以说,经典这样写,你就把维摩诘自居,让在家居士高高在上,出家人去顶礼他。还有的人,三宝在世,自己白衣为其他的人自己办皈依,自己还传菩萨戒。在座诸位!僧宝还住世啊!敢这样做!他自己还自己说:自己是唯一的大乘孤子,说自己的体会,孤子就是单独啰!没有人境界比他高,唯我一个人啦。唉呀!大乘的究竟义,只有我体悟,我太孤独了!这个就是没有看过戒律。出家众要有骨气,在家居士越来越强了,经教越来越强。所以我就告诉大家。剩下一分钟。

我就告诉这些在家或出家:出家众一定自己要有骨气,要听经、要闻法,不要用自己猜的,要依据佛讲的戒律、经典,不要自己想像的,不可以的。

所以,最后,告诉你,有人问:出家众能不能顶礼白衣?不可以!违反佛陀的戒律(众鼓掌)。

好,因为是主办单位叫我讲到五点,是不是?他们说,第二次的三年,三年,你们主办单位赶快去吧!我三年讲完了,我也老了,左三年,右三年,我哪有那么多年!我再讲两年,再讲两年。(师父合掌)

可以请诸山长老上台(众鼓掌),或者是请我的徒弟,法宣师父,他政治大学毕业的,程度也很好。请我的这个法无师父,我这个法无师啊!是实修,非常了不得,孝顺,百依百顺,很能吃苦,法宣师、法无师,那么我内举不避亲。诸山长老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上台(众鼓掌)。

好啦!对不起。好!请合掌(大众随师父合掌)。

愿以此功德,回向道海律师,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回向此次义工,出钱出力的义工,无尽的感恩。一起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下课。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义谛(五)
2015年 8月23日

台湾·彰化供佛斋僧大会
台湾·彰化县立体育馆
说法:台湾高雄文殊讲堂上慧下律长老

    (女司仪) 佛学讲座,开始!迎请者,请准备!

大众,请起立!请对面站!

请合掌!礼请高雄文殊讲堂常住法师入席!

(男司仪)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然后也谢谢我们所有的法师热烈参与我们的弘法开示。

(女司仪)感谢高雄文殊讲堂常住法师以一颗虔诚的心,踩着欢喜的步伐,缓缓的进入坛场,慈悲庄严。今日难遭难遇、殊胜的弘法大会!(大众鼓掌)

热烈的掌声代表我们至诚恳切的欢迎。(大众鼓掌)

恭请上慧下律长老升座说法!

迎请者,请出班!

迎~请~和~尚~(注:凡字后加“~”表示这个字是唱出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领班与众边行边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迎请师父,师父至讲座佛像前,礼佛三拜至法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女司仪)大众,请面向佛前,向上慧下律长老行三问讯礼!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大众请坐下来!

《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转迷为悟、转识成智,然而佛教的经典浩瀚如大海,义理深远,虽慧不能解,虽然说:光明的佛性人人本自具足,但是,如果没有胜善知识的教导,为我们点亮智慧的心灯,引导我们了解佛法的真实义,纵使再怎么聪明,怎么有智慧,还是难有因缘通达诸法实相,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

凡是听过长老演说的人都知道:长老深入法海,精通三藏,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展现大无畏的布教精神,启发众生心中的自性宝藏。

现在让我们用恭敬的心,祈请长老再续法缘,宣讲《第一义谛》第五集,让我们用感恩的掌声,恭请上慧下律长老升座说法!(大众热烈鼓掌)

请合掌! (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众随师合掌三称)
请放掌!

我们各位尊敬的大法师,比丘、比丘尼,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以及发大心的尽心尽力的义工,大家阿弥陀佛!(师合掌)

阿弥陀佛!(众合掌答)

那么,我们今天来,是来赞叹佛!来赞叹法!也来赞叹僧!三宝是世间无上的明灯,这个世间失去了三宝,宇宙就黮暗。如来的正法,是人生宇宙当中唯一的真实;离开了佛法,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解脱!所以,诸佛菩萨慈悲来人间示现,示导一条解脱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弘法的目的。

那么,在诸位的长老面前之下,我显得渺小,所以,我把诸山长老当作是胜善知识。所以今天来,在一切的出家、在家当中,我称大家为:善知识,内心无比地尊敬、恭敬大家,正因为你们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值得我赞叹的地方。所以我今天来抱着学习的态度,也跟大家汇报一下四十多年来的心得,这主办单位再三的邀请,那么前一阵子,也开了一辆游览车到高雄文殊讲堂来,希望再接续最后的三年,(众鼓掌)他们称叫做:九品莲花。那么我跟他讲:我惭愧。我没有答应,主要的是:诸山长老比我有德行的人很多,那么我们也希望佛教是大家的,希望这些后起之秀也能够撑起如来的正法,所以,我愿意以最谦卑的心退让。

接下来,也有个人的人生计画,我从出家以来,说实在话,也很辛苦,我从出家来所发的大愿,自我的期许:一、我这辈子一定要通达三藏!(众鼓掌)第二、这一辈子我也这么期许:我这一辈子一定要大彻大悟,悟明心性!(众鼓掌)第三个自我期许:舍头目脑髓,弘扬如来的正法!(众鼓掌)第四个、培养僧才!(众鼓掌)那么这四十年来,走来,一路辛苦。我常常勉励这些法师和居士:怕热的人不能进厨房!怕苦的人不能进禅堂!修行,就得有心理准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你才有几分跟佛的坚定的大菩提心相应,否则很难!怕苦的人不要出家!怕死的人也不要出家!这没有任何的意义。要不怕苦、要不怕死,你才有办法发大菩提心。所以这四十年走来,如一日,到今天,我没有退失大菩提心,一样这样坚持。(众鼓掌)

承蒙诸位法师的慈悲跟厚爱、主办单位的认同,我得以进入《第一义谛》的第五集,才有今天跟大家相见、互相勉励的机会,谢谢主办单位!(众鼓掌)也感谢我们庄严、漂亮的司仪,谢谢!(众鼓掌)阿弥陀佛(司仪回答)人类的生命不论长度,论宽度!什么是人类的生命的长度呢?譬如说:有的人活四十岁,有的人活五十岁,有的人活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差不多以台湾的状况来讲,活到一百岁的人很少,最后都是一堆白骨啊!一定是一堆白骨啊!从整个太阳系的角度来说,因为我是念理工的,对科学、scientist很有兴趣,我们这太阳系是120亿年的寿命,那么这个地球太阳系120亿(年)的寿命来说,那么,就像哲学家讲的:再有名望的名人,世界级的名人,也不过是这个宇宙当中,这个宇宙当中的舞台的一个过客,哲学家说:再有名望的人也不过是这宇宙的匆匆过客。我们很快就会变成一堆白骨了,这个是论长度。所以,我们论长度,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啦!

所以,人类的生命不论长度,论宽度!什么是宽度呢?慈悲与忍辱,是生命的宽度!胸量与柔软心,是生命的宽度!宽恕与包容,是生命的宽度!随喜与赞叹,是生命的宽度!智慧与解脱,是生命的宽度!良知与因果,是生命的宽度!原谅与平等心,是生命的宽度!无相与无念,是生命的宽度!这都跟第一义谛相应,第一义谛从理、从事,都必须达到究竟解脱。简单说明一下:人类的生命不论长度,论宽度!长度,刚刚讲过了:就算活了一百岁也是一堆白骨,那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哲学家或者是科学家或者心理学家,其它的宗教,各自有对人生的诠释,但佛教的诠释,真的是淋漓尽致啊!

生命不论长度,论宽度!你的心有大慈悲心吗?有大忍辱吗?那么如果有大慈悲心、大忍辱的心,那么,你生命有宽度!如果你什么事情都忍不下来,动不动就发火,那么你的宽度不够,胸量与柔软心是生命的宽度!胸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那你的胸量够不够大呢?胸量与柔软心是生命的宽度!胸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那你的胸量够不够大呢?够大,那么生命有了宽度,活出意义,你知足、踏实,你能宽恕那个不可原谅的众生吗?如果能有宽恕的心与包容的心,那么你生命有了宽度!生命是受人尊敬的,也解脱自我。

你碰到任何的事情,能够随喜赞叹别人吗?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一直攻击、恶劣地批评别人,尤其是现在的网路,特别的发达,网路是一种工具,重点在你背后那一颗心!这个科学带来的东西都是两面体的:能做无量功德,宣传如来的正法;也可以造无量无边的恶业,毫无根据就发不正确的信息,有的有依据。所以我们现在科学越发达,人类的心越掌握不住,因为很容易受到外境的影响。

你有随喜的心吗?有赞叹别人的雅量吗?像我这一点,我就做得非常地好。(众鼓掌)从小到大,我读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了我一句很不错的评语,说:没看过这么有平等心的孩子啊!大学,人家就这么样夸我,我很感谢。到今天为止,我一样是这样子坚持,我不看众生的缺点,只要你是凡夫,就一定有缺点,除了佛以外,没有缺点,没办法!所以大家生活在这个世间,纷乱的世间,需要有一颗般若智慧的心,因此,随喜别人、赞叹别人。因此,在我的心中,八大宗派都是了不起的!都是佛陀的弟子!(众鼓掌)在我的说法当中,我从不去批判任何一个宗派的不对,我也从来不毁谤任何一个长老跟法师,也不批评任何一个道场,绝对不会!(众鼓掌)除非那个人真的恶知、恶见、坏佛的正见,这个另当别论!讲了那些知见,唉呀!实在是听不下去,这个就另当别论了。拥护正法,需要正知正见!不能单靠一股热诚,那不行的!那么我们论心中的宽度,我们的智慧心与解脱的心够不够?解脱,必须回归当下!见一切相,即得大涅槃,没有任何的能所。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从相上来讲:本自不生,本自不灭,一切法无生。从心的角度来讲:这妄念不起,直下无心,便是道。所以,如果你在寻寻觅觅找解脱、找智慧,就表示:你还没有大智慧,不懂得回归当下。你当下不解脱,你要找到什么地方才能解脱呢?所以纷纷扰扰的世间跟圣人无关。因此在禅宗里面讲,不依六根、不依六尘、不依六识,二六时中无所依,这就是修行的关键!如果你依靠六根、依靠六尘、依靠六识,所起的这个妄相、妄执,那么,永远断不了!所以万法回归当下,直下无心,哪里都是大般涅槃。若当下不得大般涅槃,表示:这个人仍然在寻寻觅觅啊。找,就不是佛性;推论,也不是佛性;猜测,也不是佛性;逻辑,也不是佛性;观念,还不是佛性;一切执着、妄想、颠倒、分别,都不能与如来真心相应,必须直下无心。所以智慧与解脱,是生命的宽度!这是讲理上。

如果讲事相上来讲,良知与因果,良知跟因果,我告诉你: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律是什么?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律,三个:一、良知;二、因果;三、道德。这样才有办法解决法律的僵硬的东西,研究法律的人,都是正反两面的东西,都是正反两面的人,主辩的,然后反辩的,主观的、客观的来判断,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受到法律的不公又无从申诉?无从申诉啊!随变举一个例子:有一人被坑了一百万,法院也判对方要赔一百万,法院要判,已经确认了,支付的命令寄出去了,收到的时候,从法院寄出来,包括台风,包括星期六、星期天,包括邮差耽搁,包括书记,包括这些…收到,已经三个礼拜了,三个礼拜开始要求偿(还)一百万,人家脱产了,一百万拿不到了,法院就是~要申请国赔,那法院说:没办法了,就是这样。他是被坑一百万,法院也判他胜诉,寄到他家已经经过三个礼拜,人家早就脱产了。

上电视?上电视能怎么样啊?求偿无门啊,欲哭无泪啊!你觉得法律一定公平吗?没有!没有办法啊!这个世间啊,总是有牺牲者,有委屈者,这个世间有很多的无奈,把这个心态拿掉,就能解脱!所以你单单靠法律来解决生命的迷茫,或者是纷争,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靠良知、因果。

在座诸位,话讲回来,如果我欠人家一百万,不需要法院来判,我们有良知,因果,知道这个是有关于下辈子的因果,我半夜都有把一百万送到他家!不需要上法院的!(众鼓掌)欠人家的,就是该还的,佛法就是有这样可贵的把自己的良知、良能、因果跟道德,如果法律没有以这个为思想的中心,诸位,没有办法!绝对不圆满!而且不一定圆满,但有的确实是正义的伸张。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律师:你是正义的化身?还是魔鬼的推手?弄清楚一点啊!

这律师负的因果是很大的!你是上帝派来的,对不对?正义的化身?或者是魔鬼的推手?如果不靠良知、良能、因果,有一个人比较激烈一点,告诉我说:慧律法师,您讲的这一些都没有用啦!这些商场犹如战场,叫做:人心隔肚皮,阴险无人知啊!你们讲这个佛法咧,就是那一些有信仰的人,有信心的人。慧律法师,外面不是,世界不是您想像的这样子的!是很残酷的!我说:我尊重你的看法,你的内心一定受到很大的创伤,讲出你的感慨,我不能说你不对喔!话说回来,佛度有缘人,你有种种的感慨,我也不敢说你不对,我也尊重你的看法。所以你就知道:要在现实里面即超越,讲超越又面对这个现实,它有多因难!所以,我常常劝劝这些男孩子嘛,那么要有因缘能出家是比较好一点啊!有一个男孩子要出家啊,还要~家里逼婚啊!说;慧律法师,我想出家,家里逼我结婚。来,我就跟他讲:我问你,结婚有什么好?出家有什么好?结婚有什么坏?出家有什么坏?你讲给我听听看!做一下统计学,嗯!出家的坏?大概也不能随变去特殊的场所,出家的坏?还是说不上来,出家好像都是好的。那结婚?那结婚可就不这样子的啰!结婚,生了两个,回来叫爸爸,然后房贷要缴一辈子的,要缴一辈子的。

所以,哲学家就说:婚姻是一场闹剧,是一场恶性循环的闹剧!那有的人讲说:甜蜜蜜啦!我们结婚甜蜜蜜。那我们恭喜,所以,婚姻是外表糖蜜,包装着痛苦,包装着痛苦。那么我们不是说结婚一定不好,或者出家一定好,这要看个人,假设你如果有因缘出家,那么要走出家的路,那是比较好,有因缘的话。

那么接下来,说:原谅与平等心是生命的宽度,生命的宽度。一个人修行最快的,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经典里面讲,说:一个人修行最快的是什么?叫做:了诸法如幻,入无分别智,这个修行最快的。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什么叫做如幻?是了一切法如幻,空无自性,了一切法无性,达到没有能所的第一义谛,既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世间就不是实在的世间,看透了它,看穿了它,这样子对我们二六时中,可以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所以,修行最快的:了一切法如幻!因为生生灭灭,因为是缘起;因为空无自性;因为万法都是败坏之相。所以了诸法无性,即入第一义谛,破除能所,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无学”就是阿罗汉果啦!在刹那之间,就进入一切法无生。人家讲:师父啊,那修行最快的是什么?修行最快的就这一句话,《大智度论》里面讲的:了一切法如幻!弹指超无学!《楞严经》也是这么说啰。

好!我们的心能不能原谅那个最不能原谅的众生?原谅一个众生,在一般来讲,是很难的!他要杀父、杀母之仇,你怎么原谅他?或者是他对你的金钱的伤害那么严重,你怎么原谅他?说实在话,原谅,嘴巴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很难!那么要怎么样能够原谅众生呢?你有了一切法如幻,一切各有因缘跟业力,我们能够冤亲平等,冤亲平等。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无相跟无念,是生命的宽度!了一切法空无自性,这个“无相”不能一直强调无相,强调无相,反而变成有相,有相当体即空就是无相!这个无相不能离开有相的东西,无相不是另外一种东西,有相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有相,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万法本空,但不能坏缘起,所以一直强调要无相,一直强调无相,那个无相就变成概念的无相,变成有相。证得真如,当下,就是无相,那么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无相和无念,“无念”就是:没有执着的念、没有分别的念、没有颠倒的念,那么就能解脱,就能解脱。全世界放开来,都会有念,佛是无念、无住、无相的,释迦牟尼佛绝对从来不讨论那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话题,释迦牟尼佛一辈子没讲过一句废话,譬如说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就问了:欸,我问你喔,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你们释迦牟尼佛怎么说?我说:释迦牟尼佛才不会讲这个无聊的话题,蛋生鸡、鸡生蛋,你要讨论到什么时候,你才会有答案啊?是不是?那我问你呢?那换我问你:诸位尊敬的法师,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啊?讨论这个有意义吗?没有任何的意义啊!

好!再来,我们再讨论一下,这虚空到底是有尽?还是无尽啊?这个虚空到底是有尽?还是无尽啊?欸!在《楞伽经》里面讲,叫做“无记”,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现在重点是内心里面那一种烦恼、执着,六道轮回的生死,所以佛法在解决现实的问题:生、老、病、死,解决我们现在无量的苦恼,这些身痛、心痛的问题,所以释迦牟尼佛~有的人讲说:释迦牟尼佛讲了这个佛法,讲的这个佛法,太过于虚无缥缈了,欸!不敢面对这个现实,说:出家人逃避现实!这刚好颠倒!你的现实是什么?柴、米、盐、油、酱、醋、糖,我的现实问题是生、老、病、死、六道轮回的问题。你在解决那个现实的生存的问题;我在解决生命的真正的究竟的议题;谁真的面对现实?就是出家人!出家人,或者是这些护法居士,知道人有六道轮回,知道有生、老、病、死,所以,佛教才是真正地面对现实,现实就是生、老、病、死啊。你有办法面对、解决生、老、病、死吗?哪个哲学家有办法解决生、老、病、死?心理学家、科学家有办法解决?其他的宗教有办法解决这个生、老、病、死这个问题吗?没有办法!所以,如来的正法是人生宇宙当中唯一的真实!一点都不虚假。(众鼓掌)

修行一定要找到核心的问题,直下见性,省时、省力、快!有一个人讲:师父,我知道你讲的法特别好,可是我看了你的《楞严经》、《楞伽经》,真的听不懂,真的太难了!听不懂!还有的人来申请《第一义谛》第一集讲完了,来申请《第一义谛》,欸!《第一义谛》第二集讲完了,有人来文殊讲堂申请,讲了一个很奇怪的名词,慧律法师,我要申请“第二义谛”。我说:嗯!我好像没有讲过这个?你讲的是不是《第一义谛》第二集?喔!对对对对…。讲到了《第一义谛》第三集,有人来说:慧律法师,我要申请“第三义谛”。这个更奇怪!我也没讲过“第三义谛”啊?我都讲《第一义谛》,哪来的“第三义谛”?从未听过“第三义谛”。我说:你是不是申请《第一义谛》第三集,啊!对对对…。连这个都搞不清楚啦!啊!我跟他讲:不用申请了!连这个都摸不着了,我看回去也是看不懂,有看没有懂,很难!不过结一个善缘也不错。好!那后来跟你讲说:嗯!师父,那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让我在这个比喻当中了解:《楞严经》跟《楞伽经》讲什么?嗯!说:好!那底下这个比喻你就得注意听喔!不管出家在家,这个比喻啊,善说法者,善于比喻啊!欸!知识丰富的人善说话、会讲话,智慧高超的人懂得听话,现在我这个比喻,你要好好地听,你要是今天二个半小时,这个比喻你要听得懂,就OK了!回去就长伸两脚卧,没事儿!好!我们西班牙的斗牛,在座诸位啊!你在电视上都看过西班牙的斗牛,对不对?西班牙我没去过,欧洲我有去过,西班牙没有去过,西班牙、葡萄牙,现在所讲的,因为佛讲的都是心法,那个斗牛士一定拿着那一块布,那一块布,晃,叫做斗篷,斗篷,左边晃一晃,右边晃一晃,对不对?最后,左边晃一晃,欸!拿了那一根类似矛刺,刺到它的身体,那个斗牛士比喻做“妄想心”,你要注意我的比喻,妄想心,那个斗篷,比喻作“因缘所生的假相”,假相,有妄想,那个人活着表示妄想,那个斗篷晃晃晃…,这假相就一直存在,手执的最后那个剑,那一条牛是一定要死的啦!拿着那一支,手拿个剑叫做:我执、我见、我相,法执、法见、法相。住着于我执、我见、我相,就是那一根剑,住着于法执、发见、法相,就是斗牛士那一根剑,随时会刺伤那一头牛。最后,住着于空执、空见、空相,也会刺伤我们的法身慧命。好!接下来,这牛有两种牛:一种叫做愚痴的牛;一种叫做智慧的牛。不会修行的、着相而修的,就是那一头笨牛,看到那个布啊,欸!那看到那一条布啊,那一头笨牛就拼命往前冲,拼命往前冲,是不是?诸位,那个人没有倒下,那一块布一定拿着,妄心没有降服,假相就一直存在你的执着心里面,好,这头笨牛上场以后,一直冲那一块布,那一块布是假相啊!着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啊!所以不会修行的人,半夜起来念佛,半夜起来诵经,那个外面下大雪,穿着大衣,也起来念佛,也起来诵经,这两种。有般若智慧的是对的。如果没开摩诃般若照智慧的,一直念佛,一直诵经,问题解决没有?没有!念完佛,烦恼!诵完经,还是烦恼!你看,这么精进喔!就是这一头笨牛。这一头笨牛就往那一块布一直冲,你看,整场几个小时,它老是冲那一块布,是不是?最后,那一块布着于假相,着于假相,我们的生命一直减少、一直减少、一直减少,生命就像点香,出生就是死亡~迈向死亡的开始啊!我们的生命如果是一炷香,出生就开始点香,嚅嚅嚅…到最后,你发现你走错路的时候,生命走到尽端了,所以,那一头牛啊,老是往那一块布一直冲,结果,刺到它的背后,一次、二次、三次…,到最后用剑,用剑喔!要伤害那一只牛,最后一剑,那就是:所有你的执着要是不放下,你修到临命终,法身慧命一样不能解决。接下来,换另外一头叫做智慧的牛,它知道那一块布在晃啊,不是那一块布的问题,是那个人啊!那个人比喻作妄想,我这一头牛冲下去,就一次就解决了,不要冲那一块布,也不必管他手拿什么剑要刺我,直接!那一头比较智慧的牛,直接就往那个人冲下去,那个人就倒下去了,妄想降服了、倒下去,比喻做“大般涅槃”。妄想降服了,这大般涅槃。(众鼓掌)记得!你要选择那一头智慧的牛,才能根本解决啊!问题:你一直冲那一块布,有什么用呢?你冲那个假相,有什么用呢?所以,在座诸位,一般人就看这个人精进念佛,这个人半夜都起来用功,认为这个叫做有修行,错!哪个人最有修行?了诸法如幻,如幻,我这一辈子绝对不起贪心,名利与我如浮云,看透了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众生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东西,善根、福德、因缘,这个能带走,你修的功德能带走,我们现在就不一样,带不走的东西,你就稍微放下,拿出去布施,房地产带不走啊,台币也带不走,人民币也带不走,美金也带不走啊!那种东西能带走吗?所以众生就是那一头笨牛,一直执着这个世间,一直执着这个世间啊!是不是啊?一到临命终的时候,眼睛闭不上来:“我还有几个人民币还没有花啊!”眼睛闭不上来,这个就是不聪明的牛,不聪明的牛。快乐从懂得分享,快乐从懂得分享。所以,我就是那一头有智慧的牛,我收到台币,立刻转化成智慧的法宝,收到人民币,右手来,左手赶快让它出去,为什么?这个带得走啊!这个人民币带不走啊!(众鼓掌)欸!我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东西,善根、福德、因缘,这个带得走啊!那些东西你带不走,带不走你忙什么呢?所以我告诉你啊:世间人就是忙于那个带不走的东西,我们出家人或者是有智慧的、般若的居士,要带走那个能带走的东西!(众鼓掌)欸!所以这个就是比喻。

好!在恢复一下,因为这个比喻特重要喔!诸位,那个人(斗牛士)就比喻“妄心”,妄心,它就会显现那个假相,我们有妄心,就会有执着这个假相,那个斗篷那一块布,斗牛那一块布就是假相,笨的牛就一直冲那个假相,不能解决问题,智慧的牛就往那个人冲,就倒下去了,所以修行从哪里下手?从降服妄心!所以《大智度论》里面,有一句话经典:一个人有般若智慧的时候,要发愿,我这一辈子再也不会贪染假相,我这一辈子冤亲平等,再也不起一念嗔恨之心,心中没有仇人,智慧的人没有敌人,你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那是你的敌人!而且那个敌人除不掉,除了你肯放下以外,有的人到死还恨一个人,对不对?发愿:我一辈子冤亲平等。接下来,我一辈子时时刻刻以般若智慧为真实的生命,所以我们这个肉体是会毁坏的,摩诃般若的智慧、法身慧命,是不会败坏的。所以记得!放下有限,你就会拥有无限!放下有限,就是:你看到的,凡所有相都是有限啊!对不对?食、衣、住、行,能随缘就随缘,你也不必去羡慕什么那些歌星啊、影星啊,这些有钱人啊!对不对?不需要,完全不需要!你要羡慕什么呢?要羡慕佛陀的如来的正法,这个能让你得大自在、大解脱,大自在、大解脱。(众鼓掌)修行三种恒顺,除了降服这一颗妄心,能证得大般涅槃以外,要讲讲比较具体一点的,具体一点的,让大家能够感受到法的喜悦。修行三种恒顺,我告诉你啊,这三种恒顺,做得好啊!你这一辈子晚上躺下去都很好睡觉,安详是心灵最好的枕头,内心没有安详、没有知足、没有充满着智慧,你睡的再好的枕头,你都睡不着!所以,内心里面有般若智慧,懂得安详、知足,那个就是最好的枕头!(众鼓掌)所以,永远睡在最好的枕头上,底下三种特别地重要!一、你一定要恒顺众生!不要跟众生对着干,每一个人~什么叫众生?一定有自己的盲点,一定有自己的执着,在某一个时空里面,他一定认为自己是对的,才会跟人家争吵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在座诸位喔,你碰到众生,记住!他一定有自己看不开的地方,放不下的地方,为什么在讲要恒顺众生?如果你第一点做不到,你会过着很辛苦的日子。如果大家不能恒顺一下僧团,那么出家人会吵架的啊!你有你的角度,他有他的角度啊!大家都是慈悲心啊!会吵架的,而且格格不入!做善事也会吵架啊!行!我举一个例子,以下出家人稍微注意听一下,台上、台下互动,讲法才有意义,我等一下会叫你举手,你选择哪一个?出家人稍微注意听一下,这个跟僧团有关系的。有一个流浪汉,也算是窃贼啊,窃贼啊!会偷人家东西的,因为没饭吃,后来,来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常常打禅七,常常打禅七啊!他想说:这里有斋饭可以吃啊,因为来打禅七的人很多,他也跟人家混进去了,混进去了,混进去,他打禅七,一天、二天啊,但是那个以前的那个惯性意识太强,因为那个贼做太久了,那个偷人家东西,偷了太多次了,不偷手会痒。有一天,他就手痒,真的没办法啦!大家在禅堂里面禅七,在参狗子有没有佛性?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是什么?这个无赖汉啊,穿着出家衣服,假的,算是假的啦!去偷人家东西,去偷人家东西,这禅七结束以后,欸!才发现,这个法师少了这个东西,那个法师少了东西,欸!大家就开始在注意了,好!第一七打完了,那再打第二七,又掉东西!哇!这个僧团开始注意了,这个出家人,佛的戒律是不偷盗,怎么可能现出家相,会去偷人家的东西呢?后来有一次,大家开始注意了,欸!抓到了!抓到这个无赖汉了,假的,假的和尚啊!抓到了,哇!这一群的法师是持戒律的,是研究戒律的,专攻戒律的,来!做僧羯摩,做僧羯摩,怎么样?驱摈!驱摈就是赶出去了,你不够资格!不够资格在这个僧团里面!他真的、假的,大家也不知道啰!从哪来也不知道啊!穿个出家衣服就混进来了,然后就跟这个大悟的禅师,就说了,他的住持说:师父、师父,这个人偷人家东西,犯了重戒!驱摈!我们僧团开会了,师父你怎么着?你有什么决定吗?那师父说:哎!去去去去…,走走走走…!我会处理,我会处理,走!欸!这些持戒律的人对师父开始反感,我这个上人是非莫辨啊!这佛制的戒律,杀、盗、淫、妄就一定要驱摈啊!偷了人家的钱还不驱摈!那因为师父是大悟的圣人,然后,走走走走…,你们不要吵了!后来,经过一个礼拜,这些徒弟受不了了,发火了,徒弟发火了。这个师父是大悟的圣人,他不会发火的。欸!(徒弟)又来了,最后通牒!跟上人讲:上人,你今天要不把他驱摈,我们所有这个僧团,这些比丘统统要离开!这个师父就被逼得没办法了,说:好!那么就叩钟啊!整个僧团集合呗!就叩钟,整个僧团就集合,就集合,这禅师就跟他们讲:你们很幸运跟着我出家,能守戒律,能明辨是非,身、口、意清净,他很可怜!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连基本的品格都不懂,还做贼!我不包容他,留在我的座下来教育他,你们要知道,菩萨不舍一个众生哪!他这样的众生出社会,危害社会,我不把他留在身旁教育,对不起佛祖。然后这些法师,就听到上人这样开示,好!这师父里面有的持戒律的,很硬的,就说:默摈、驱摈。这是佛制的戒律,我们还是要师父你做出抉择。那师父就说:你们懂道理,知道要持戒律,也了解佛的心,好吧!纵然你们所有的人统统要走,我也要留着下这个贼,留在身旁好好的教育他,好好地改变他,因为佛的心不舍一个众生。好了,现在要出家人要投票了,你一定要投票!不能说:嗯!我不知道!不行!都要举手的喔!好!如果你是哪个僧团的法师,都有一票的决定权啊,赞成那一个做贼的,犯佛的戒律的一定要驱摈的,这是佛制定的戒律的!法师请举手!没有!一个、二个、三个…,欸!法师认为:哎呀!做贼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还是认同那个禅师的作法,慢慢地感化、慢慢地教育。你支持这个的,请举手!哇!不得了,不得了!台湾这个大乘国土真的是大慈大悲啊!然后我们要问问慧律法师呢,那你的决定怎么样?说说看!我啊!我比较没意见,我这个墙头草两边倒,看人多人少,欸!要人多的叫他走,我就叫他走!欸!要人少的话,大家留下来,那我也没什么意见,反正跟我没什么关系啊!我要看情形啊!看情形!这个不能选择,选择都是落入观念的喔,这不能够选择喔!佛教不是输跟赢,佛教是超越输跟赢!知道吧?欸!佛教的人生观,不是输跟赢这个问题、对跟错这个问题,它是包容,绝对的原谅!绝对的原谅。大乘国土真了不起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所以刚刚讲:恒顺众生,就是说你要解脱,第一个:因为众生都有习气,稍微包容一下,给一点机会,这第一点,你跟这个众生对杠,吃力不讨好啊!他有他的习气啊!他有他的执着啊!诸位,执着有九个层面啊!对不对?我执、我见、我相,三种执着,法执、法见、法相,六种执着,空执、空见、空相,九种执着,一般人很难断除的!所以,我们给众生更大的包容,更大的包容,更大的包容。我年轻的时候啊,你看我这个脸也知道,我很硬的人,后来怎么有办法今天磨练到这样?这就感谢我这些徒弟了(大众鼓掌、笑),欸!我现在被徒弟磨到没有意见了,你如果好,我就好啊,喔!没办法了!没办法了啊!所以这个做上人的人啊,还是慢慢磨练,不过我从二十多岁来啊,也是很火爆的,慢慢、慢慢…,磨到现在啊,哎呀!慈眉善目啊!哎呀!搞了很久(大众鼓掌、笑)!哎呀!搞了很久!四十年了啊!哎呀!真是啊!哎呀!所以这些我的徒弟是我的善知识啊!就是有脾气被磨到没有脾气,要不然你会被气死啊!你会被气死啊。

好!第二个要讲:恒顺如来的正法,什么叫做恒顺如来的正法?第一点恒顺众生,是度一般的众生;恒顺如来正法,是度有善根的众生。为什么要恒顺如来正法?如果你不一步一脚印跟着如来正法,你会走错路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一步一脚印的。但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只有顿悟佛,没有渐悟佛。诸位,没有离开因果的次第,不能成佛!因非因、缘非缘、果非果,回归当下,是绝对的虚空,绝对的绝对,就是佛性!什么叫做绝对的绝对?“绝对”这两个字,是破除能所的第一义谛。接下来,连第一义谛都不可以执着,叫做绝对中的绝对。连那个第一义谛“绝对”统统要放下!没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个就是真的第一义谛。

好!底下有一段《楞伽经》讲的,特别的重要!我就简单用白话文来解释。大慧菩萨就问佛说:世尊,如来所说的第一义谛,是能言说语言、文字为第一义谛否?为所言说的义理是第一义谛否?再讲一遍,大慧菩萨就问佛说:世尊,讲经说法,能言说的语言、所言说的文字,是第一义谛吗?接下来,那么语言、文字所显示的这个义理是第一义谛吗?底下是佛陀的回答,说:大慧,非能言说语言、文字是第一义谛,亦非所言说的义理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是如来自觉圣智亲证的境界。那你就知道了,这个是只有佛亲证到破除能所、破除无明,那个才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又叫做“经验第一义谛”,叫做“实证第一义谛”,又叫做“证量解脱第一义谛”。没有证量,就没有办法显示第一义谛,所有的言说跟语言,都是一种善巧方便,包括我们今天,也是这样子。所以这个恒顺如来的正法,你没有依据建立这个次第,众生容易走偏,最后,连这个次第统统要放!统统要放!如果不放下次第,就像站在高山上。

在座诸位啊!有一个人爬到最高、最高的山的顶部,说:我现在站在山的最高处,是宇宙的最高点,对不对?不对!因为他的两个脚,还要踩在最高点的那个点,一个修行人,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可以为人师表,我真的了不起,我是最高的修行者。那就表示他的脚还站在有相的法的执着里面,法的执着里面。所以禅宗有一句话,就是:百尺竿头,还要纵身一跃。纵身一跃就是说,连站的那个点都不可以。也就是说,你想要大彻大悟,二六时中无所依,不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依六尘,色、身、香、味、触、法;不依六识,能缘心、所缘境所幻化出来的意识形态的分别;那个都不行!简单讲,如果你有沾到法的一边,一点点法的执着,统统不是佛!因此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我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任何一个字,这是绝对中的绝对!所以因此啊,法师要相互勉励!在你修行痛苦或者烦恼的时候,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你的内心!你一定有某一些东西割舍不下、放不下,你才会烦恼!着境以为实,烦恼断不了!你误认为这个世间是真实的,凡夫,要断我执都很难!法师们、还有护法居士修行,我这个师父是对的;我这个师父是绝对对的;我这个道场才是对的;其他都不足来谈论;我这个道场是最了不起的;他执着那个法的知见的时候,八大宗派就乱了,这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你不是别人,你怎么知道别人修行比不上你啊?所以这个重点不是这样子!修行人的重点在降伏自我!这是最重要的,可是没有抓到重点。所以那一头智慧的牛,就往那个人直接就撞下去,倒下去了,妄心降伏就证得大般涅槃,可是他不会啊!

所以,在座诸位啊!今天如果这个法师毁谤那个法师,这个是佛教的不幸!这个道场毁谤另外一个道场,佛教的不幸!这个八大宗派互相攻击,你想:同室操戈,对不对啊?同室操戈,兄弟争执,八大宗派都是一家人,怎么这样弄呢?所以,因此我们要了解,用攻击跟毁谤的方式,是针对外道,外道会像这样子,佛弟子怎么会攻击别人、诽谤别人呢?这个不是一个为佛的弟子!哪达到无念、无住、无相,禅宗的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恒顺如来的正法,如来的正法:无念、无住、无相,是一切法无诤。

在座诸位,我们不了解对方,我们给个尊重,总行吧?所以人家讲说:哎呀!哪一个宗派,我都是这样随喜的来赞叹的。那如果说这个人的知见,实在会伤害我们佛、法、僧,伤害护法居士,那么我要挺身而出!他这样讲是不对的,这样讲会伤害整个佛教的,当然我就会挺身而出,那一般来讲,也不是什么重大的事,大家给个尊重跟包容,好好地降伏自我,而且自己可以得解脱,给别人尊重。所以我以前,很久以前去台大上课,我跟他们同学讲了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最美的是:尊重与距离!人跟人最美的东西,就是尊重跟距离!你尊重别人,心就很美!彼此之间保持一个距离,就不会一直看对方的缺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最美的是:尊重与距离!就是这样子。第一、恒顺众生;二、恒顺如来的正法;第三叫做:恒顺自己的真如、无为、本不生灭、自性清净心。为什么要恒顺自性清净心呢?因为这个是成佛的关键,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要用什么心?用佛的心修行!佛的心,真如本心,真如本性,本不增、本不减啊!用这个心修行,那就是自性清净心!所以要恒顺自己的真如、无为、本不生灭、自性清净心修行。在《唯识学》里面讲叫做:恒顺真如。没有恒顺这个真如,没有办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众鼓掌)简单复习一下:修行,三种恒顺,能让你过一辈子快乐的日子。一、恒顺众生,众生太多的习气、无明。二、恒顺如来的正法,诤与道相违,八大宗派绝对互相赞叹、互相尊重。三、恒顺自己的真如、无为、清净自性。“恒顺”就是永远顺着它,才能成佛!顺着这一条路,不左顾、不右盼,顺着这一条路,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接下来,大财产,是业力的奴隶;大暴怒,是情绪的奴隶;愚蠢,是无明的奴隶;感性,是理性的奴隶。简单解释一下:大财产是业力的奴隶,也就是说一个人事业搞得很大,就表示他的业力很大,除非他懂得善于运用他的金钱、他的财产。大财产是业力的奴隶,哪一个大企业不是从早上忙到晚上的?操心啊!是不是?大财产,你有这么多的财产,你的业就很大了!所以,这中国人的文字很了不起!师父,我干大事业!那就表示:业很大啰!干大事业,我没干什么事,没什么业啊!大财产是业力的奴隶,除非你善用于金钱。大暴怒是情绪的奴隶,就是:一个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动不动就暴怒,动不动就生气,那么你的情绪控管有问题!那么这个大暴怒是情绪的奴隶,我们无论如何要稍微控制一下。愚蠢是无明的奴隶,什么叫做愚蠢?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相。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地球,我们才短短的几十年,我们的生命太短了,我们的生命因为太短,对地球产生一种错觉,这个错觉就是:这个地球是永远存在的。错!严重的错误!这个地球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如果我们可以把生命拉长,就可以发现:地心里面一万二千度重金属的流动产生的磁力线,如果我们生命够长,我们可以发现地震板块运动,从盘古开天,五大洲合在一起,一直…,地球的这个核心有能量,开始往外,好像一块陆地在漂流,喜马拉雅山就是板块撞起来的,我们因为人的生命太短了,以为这个地球没有什么增减,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喜马拉雅山到现在仍然在成长,地球的地热鼓上来,造成板块运动撞击慢慢地鼓上来。我们因为不了解生命的真相,所以,愚蠢是无明的奴隶。我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我们不了解人生跟宇宙有微细的变化,因为我们生命:人类的生命太短了,产生一种严重的错觉,还有这是地球。还有,男女在谈恋爱的时候,那一种男孩子在爱这个女孩子,女孩子爱这个男孩子,死去活来的时候,男众跟女众,那个时候的感情最束缚的时候,台湾话讲:什么死人骨头,都讲得出来!不怕对方死就对了。

所以哲学家说:男女的感情誓言犹如花朵,Flower,有一天会枯萎的!这一句是讲给我们现在的在家居士听啦!再讲一遍,男女的感情誓言,犹如花朵。这个就像花朵一样,盛开的花朵,谈恋爱谈得很火,小苹果里面讲的:火!火!火!火!那个很火的时候啊!所以,恋爱是跟对方的优点相处。结婚呢?不一样喔!要跟对方的缺点磨合!结婚每一天都要面对他的缺点喔!谈恋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知道吗?说:女人的一辈子,都会讲三种阶段的话:一、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第一句话会说:没有你,我会死!结婚以后,十年、二十年,有你,快被你气死!最后,实在真的没办法了,意见闹得很严重了,最后一句就是:你为什么不赶快去死?(众笑)女人三部曲!一辈子。男人活着,就是一口气;你看男人,两句话就干起来了,每次都讲佛也没讲过的话,讲的那就完全不符合佛的话。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儿!要来劲的时候,就争一口气儿!佛没讲过这个话,都是你自己编的啦!佛争什么一炷香?人争什么一口气儿?所以,所有的男人,火气都很大!你千万不要认为:所谓的发愿、誓言就会去兑现的。
懒惰与虚伪,是修行最忌讳的了。懒惰比中毒更可怕!中毒,努力地救,打解毒剂,还救得回来!要懒惰,这个人一辈子都没有救了,没有救了。懒惰,是修行人最可怕的毒药!这个法师、僧团里面出一个懒惰的就完了!就很麻烦了!虚伪的人永远见不到真实。接下来,知识丰富的人很会讲话,智慧高超的人很会听话。所以,这个听法更是如此啊!知识丰富的人很会讲话,他书一定要读很多嘛,旁博引证嘛,对不对?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啊!知识丰富,随手拈来,都是知识、真理啊!智慧高超的人很会听法,这个听法,很会分辨说:嗯!我们知道师父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什么?好!当一个人心中拥有如来的大般若智慧的时候,就算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切的真理尽在其中啊!一切美好的事不言而喻!再讲一遍,如果一个人心中具足如来的大般若智慧,就算简单一个微笑,一切的真理,尽在其中,一切美好的事,不言而喻啊!所以有时候,佛法,简单一个微笑。因此我们奉劝,给大家鼓励,我们的出家众,或者在家众,脸带智慧的微笑,你事业慢慢地顺利,也很得人缘。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一个人一直牢骚,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的人,并不能解决生命的迷茫,除非他碰上了如来的正法。人如果一辈子没碰到如来的正法,那么,他会很惨!有钱,也会很惨,烦恼断不了!没有钱,就更惨!连基本的生活都没办法突破。所以,人如果一直牢骚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的人,并不能解决生命的迷茫,除非他碰上了如来的正法。如来的正法是人生宇宙当中唯一的真实。除此之外,别无彻底解脱的方法。如果我讲的话,你也信得过,那么你省下四十年的时间!(众鼓掌)

我们今天要讲到五点,所以还有一个钟头五分钟,现在,我们这次讲的题目,叫做《第一义谛》第五集,不是“第五义谛”第一集!稍微分辨一下,我们用二分钟复习以前的“事第一义谛”,七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二、性自性;三、相性自性;四、大种性自性;五、因性自性;六、缘性自性;七、成性自性。我们前面四次的《第一义谛》演讲,花了很长的时间,解释这七种事相的第一义谛,性自性,我们今天不再赘述。理第一义谛:一、心境界第一义谛;二、慧境界第一义谛;三、智境界第一义谛;四、见境界第一义谛,看见的“见”;五、超二见境界第一义谛;六、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超越佛子十地境界,叫做“超子地境界第一义谛”。七、叫做“如来自到境界第一义谛”,这是唯佛如来所自证的境界。不与十圣地,就是十地共,唯佛能够达到这样子的境界。所以,大家都还不是佛,所以,今天我以最谦卑的心、最谨慎的态度,来跟大家汇报一下四十年来修行的心得。我自己认为所学,很多地方还不足,还请各位大德,不吝指教。
接下来,是经文,我知道你们手中没有资料,但是我一定会慢慢地讲,让大家彻底地了解,不会在语言、文字里面有任何的隔阂跟障碍,请你们放心!所以,他们主办单位认为:师父要讲的,然后(字)要打在这个荧幕上。我就跟他讲:我这个人弘法比较随兴发挥,什么时候会有爆炸性的话题,不知道!(众鼓掌)那么关于经文,少许的我念一念,大家好好地听。但是你放心,我会解释得很清楚,一定有个交代。底下是《楞伽经》的经文,今天讲的是《第一义谛》吧,先念经文,再一个字来,一个字来解释。

说:【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简单讲,没有证得自性第一义谛心,没有办法!成不了佛!所以第一义谛是成佛的临门一脚。经文:大慧,佛对大慧说:大慧菩萨,此,这个“此”,这个“事”,七种“事”,性自性的第一义谛,七种第一义,“理”第一义,性自性是“事”,第一义是“理”。这个七种“事第一义谛”,七种“理第一义谛”,是过去如来、未来诸佛,还有现在的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一定要经过的路线,经过的路程。意思就是说:过去如来因为证得第一义谛大空,胜义无性,所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未来诸佛,我们就是未来佛啦!未来佛想要成佛,行!要证得第一义谛大空,“事”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圆融,回归到真如本心,也一定要这样修行,才能成就未来诸佛,没有第一义谛,不可能成佛!现在诸如来,现在当下如果有修行人,你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如来道业,也必须透过第一义谛,才有办法大彻大悟,见真如本性。说: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我们说:释迦牟尼如来。接下来就是:释迦牟尼应供,释迦牟尼等正觉都可以!这个电影很多都写错了,我看那个有时候这个影片,说:如来佛。这是不对的!这是不懂佛法的人叫做“如来佛”。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当然三个字接下来,也不是说不好,是说:如果要给众生正确的观念,要弄清楚。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应供、释迦牟尼佛等正觉。

好,性自性第一义心,这分三个阶段,“性自性”,“、”,停顿一下,“第一义”,停一下,“心”停一下。“性自性”讲前面的七种“事第一义谛”,“第一义”停一下,这是七种“理第一义谛”;这个“心”就不简单了,“心”就是真如本心。意思就是七种“事第一义谛”;七种“理第一义谛”,统统离不开真如本心!那我们就很清楚,这个真如本心就是我们这一辈子成佛的关键!要先通达第一义心,就是通达真如本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因为有了事第一义谛跟理第一义谛的真如本心,因为万法唯心现量,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意思就是说:有了第一义谛真如本心,是如来所自证的,如来因为大彻大悟,自证的第一义真如本心,所以他就建立了万法,佛陀要说法嘛!所以,就建立了世间法、建立了出世间法、建立了出世间上上法。由于《楞伽经》是对十地菩萨大慧菩萨所说,所以这里成就如来世间,是指三贤位以前,信、住、行、向。出世间是指十地菩萨,当然也包括了这个讲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法。有的人因为小法而证得大果;有的人因为讲大法而证得小果;因为根器不一样。出世间法,当然就是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有的人借重这个法,就有办法证得十地,初地到十地。所以在《楞伽经》讲的世间法,是指三贤位。出世间法,是指十圣位。出世间的上上法,是指如来自证之法。在这里还要附带说明一下:今天讲的这个法,对初学佛法来讲,太深了!太深了!但是对出家人来讲,有心于佛道来讲,对整个僧团的素质,是有提高作用的。还有那些老参的在家居士,也绝对很受益。还有那个发大决定心的:我不管深,我不管浅,我就是要来台湾,从再远的地方来彰化坐在这个地方。有的人来听经闻法,不是为法来的,听说慧律法师长得矮矮的,很可爱!他是因为来看看这个长得多可爱,所以来看,坐在底下的,不过这个也结了善根啊,结了善根。所以,我要来演讲以前,从七天前就开始洗澡,已经…每天都在洗澡。师父,你以前都没洗澡吗?也是有洗啦!是说这七天洗得特别认真,因为要来跟大家见面喔。这一段那么再跟大家解释清楚。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悟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佛对大慧这么说:这事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这是过去诸佛成就的正法,成就的第一义真心。未来想要修行成就的,也要有性自性第一义心。那么现在你要修行,也必须具足性自性第一义心。事、理圆融第一义的真如本心叫做性自性第一义心。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就是诸佛成就的真理,成佛的临门一脚。如来不但自觉而觉他,所以如来以大彻大悟见真如本心本性,以事、理圆融的第一义真如本心建立了~因为大彻大悟才有办法建立了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在这里,就要跟大家有个勉励啦!诸位,如果你没有大悟见性说法,说法很危险的!因为你佛的心是什么,你不知道!有一个出家人,他每天念: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他出家二十年了,问师父:什么叫做“善逝”?我始终搞不清楚。什么叫如来,知道。这“善逝”是什么?我说:“善逝”就是如去,如来的另外一个角度。如来者,无所从来;如去者,实无所去,名为善逝。“逝”是消失、是去的意思。“如来”、“善逝”,这二个不同的名词,都在解释真如。

在座诸位,没有悟道,会以解做证。譬如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打开经典、注解,都是这么写的,什么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就说:无上正等正觉。所有的注解都是这样写的,这个解是不对的!这个解是落入次第的东西,不是如来的真如本性。“无上正等正觉”,所有的注解都是这样写的。说:哎呀!超越凡夫、超越外道、超越二乘人、超越菩萨,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在座诸位,那么无上就变成最高了!这是一个形容词,如果以无上来形容佛的境界是最高,那么佛弟子安立最高,我们值得骄傲,但是这一句解释不是这样子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用这个来解释是次第的。如果如来是最高,那还有更高啊!那如来有最高,还有更高,那就更更高啊!这是用次第以解做证,来解释无上正等正觉。真实义,大悟的人不做这么解释!“无上正等正觉”不是这样解释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无上”,就是“无下”,也叫做“无下正等正觉”。也是没有中间,连中间也没有,叫做“无中正等正觉”。连中间也没有!这个“无上”是形容:入无分别智,平等的!平等就像《无垢称经》里面讲的:如来境界平等平等,入无分别智,这个才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真实义,那么我们现在的人,注解打开,很多都是这样注解,不符合佛义!《金刚经》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说:没有悟道,体证到大悟。说法,很危险!就是这个道理。以解作证,把次第当作是究竟的东西。再另外一个解释,譬如说:“无始无明”,所有的注解都是这样写: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有存在的无明。诸位,真正体悟到圣道,所谓“无始”,是因为妄想,妄想才制造时间跟空间。这个《百法明门论》里面就是这样讲:它是心不相应行法的,时空是心不相应行法,它没有实体,它空无自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佛弟子说:无始无明,是因为我们站在时节、因缘,来解释这个无始无明,但真正的意思不是这样子。什么叫无始无明?叫做“忽然起念,而不觉知”。要这样解释才符合佛义。就是:你动到妄念,而你没有觉悟,你动到妄念而没有觉悟。要站在这个角度,不站在时节、因缘,叫做“无始无明”。那“无始无明”,那就没有答案了。那无始以前,就更早无始,那么基督教就会反驳你了,你们那个是什么答案啊!我们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还有一个依据啊,对不对?你们讲无始无明,依据什么?大乘佛弟子也讲不出所以然。所以在《楞伽经》讲了一句话特别重要!说:这个世间怎么来的?为何有山河、大地、无量的星球?释迦牟尼佛讲的那一句话,就是关键!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他说:住即有,不住即无。这个世间怎么来的?你住着它,能所不断,把这个空相、空性的东西,化作意识形态的观念,去执着它,去斗争它。这个世间好像真的存在,这你不相信吗?佛讲的,好!往前推,太阳系成立以前,四十六亿年前有地球吗?没有!连地球都没有,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呀?有这个山河大地吗?没有!对不对?我们太阳系的寿命,一百二十亿年,诸位,我们人不可能那么久啊!往后推,几亿年,地球毁灭了,不要说山河、大地不实在呀!连地球都不真实啊!这是妄想的产物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7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