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中间五十五位。
【“五十五位”: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请读者大德注意:此五十五位系略去了信位前的“三渐次位”与“干慧地”,以及最后的妙觉。因为“三渐次位”及“干慧地”为入正位前的“前方便”,而妙觉则是已达菩萨之无学位,非同于前面有学之修证位;因此,此处的五十五位修证位虽不言及前后之五位,但义摄在其中。是故,大乘圆顿菩萨六十位修证之次第,兹作略语,以便记诵如下:“渐、干、信、住、行、向、加、地、等、妙”。】
诸位看:
【义贯】
【于“是种种”菩萨“地”位中,菩萨“皆以金刚”三昧力“观察如幻”等“十种深喻”(如幻、如化、如焰、如影、如响、如梦、如虚空、如犍(揵)闼婆城、如镜中像、如水中月),】万法都是这样子,你有所追求,就一定有所苦,歇即是菩提,看看谁能放下,执着就是痛苦,愈执着就是愈痛苦,愈放得下就是愈快乐,快乐、痛苦在一念之间。
【菩萨于自住之“奢摩他”定体之“中,用诸如来”所传、不共凡外之“毗婆舍那”慧观,以为“清净修证”如是十种深喻之观,“渐次深入”无上智慧。 “阿难,如是”正修“皆以三增进”(除其助因、刳其正性,违其现业)为深固正因“故,善能成就”信、住、行、向、四加行、地、等觉“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凡“作”如“是观”察如是了知“者,名为正观;若”作“他观者,名为邪观”。】
把上册翻开来,翻回到目次,第<26>页,我们已经念一遍了,再来看这个,就有一点概念,免得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修学大乘菩萨的大乘佛法,竟然不知道六十位的修证。是不是?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大家提前了解。
第一节:三渐次位,第一渐次:除其助因(断五辛),2.第二渐次:刳其正性(断淫、酒、肉,及持余戒)第三渐次:违其现业,(现前不逐外尘,旋元自归)
第二、乾慧地(入正位前)。
第三节,地前诸位,
十信住,信心住,念心住,进心住,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住,护法心住、回向心住,戒心住,愿心住。
2.十住位,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3.十行位,欢喜行,饶益行,无嗔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4.十回向位,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5.四加行,暖: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
第四节,菩萨十地,叫做圣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位;十地称为圣位,一个是贤,一个是圣。菩萨十地位,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第五节,等妙二觉,等觉,妙觉。第六节,结论:修习止观,次第证入。
第六章 文殊请问经名
第一节 本经五名。第二节 得密印加持——大众悟禅、证果。
《楞严经》是佛说有五种经的名字,然后,他切一段一段,再把它连接起来。
好!打开1913页。
【第六章 文殊请问经名】
【第一节 本经五名】
但是,他把它撷一段一段,把它加起来。
经文:【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翻译成中文叫做大白伞盖,【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是经名为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就是大白伞盖,大白伞盖。我们怕阳光晒到、下雨可以遮的,这大白伞盖就是五会楞严神咒会保护我们。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好!1915页,
经文:【“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1917页,中间。
经文:【“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一段也取了。
经文:【“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经文:【“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这个就是五本,就是五种名字。但是,我们就撷取一段一段:“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撷取这一段、撷取那一段,加起来,《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然后,因为太长了,讲:《楞严经》,大家就知道了,这样就知道,因为太长,实在是经题太长了!
好!翻回来,目次第<32>页,第六章 文殊请问经名。
第一节,本经五名,刚刚念过了。
【第二节 得密印加持——大众悟惮、证果】就证果了。
好了!明天我们从第七章开始,今天就到此。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