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08|回复: 42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重点提示】/【大纲(目次解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重点提示】(1)

第一集

欲令正法重现    当推首楞严大经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胜缘  千载难逢
大佛顶首楞严经
慧律法师 主讲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  题【重点提示】
日  期:2007.1.5-6 高雄文殊讲堂
内容概述——重点提示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师父把抚尺一拍:啪!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请放掌。

    讲经前有重点要提示。
今天是2007年元月5日,这是师父出家以来,讲第三次的《楞严经》:⑴第一次的《楞严经》,在1985年,高雄县美浓镇雷音寺,讲给比丘僧团听,当时有录音,没有录影;但是,录音的效果不好,中间又掉了好几卷(录音带),所以,没有办法整套来出,当时师父三十二岁。⑵第二次讲经,讲《楞严经》,用台语的,在高雄文殊讲堂,1992年,用台语的,在高雄文殊讲堂讲第二遍,有录音、有录影,现在正在积极地整理,台湾和闽南地区的人、佛弟子,都听得来。⑶最近我们一直接到电话,而且是每天,或者是e-mail,或者是打电话,一直祈求、祈祷师父能健康,能够用国语,为我们佛弟子,虔诚的佛弟子,想听《楞严经》的人,再讲一遍。由于种种的因缘全部都具足,师父也健康起来,就答应了,说要讲这一部《楞严经》。
《楞严经》跟《楞伽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公认为最难理解的,最艰涩、最难理解的两部经典。如果要讲一些故事,往生的事例,劝人家念念佛,或许诸位自己看看书,有一些佛教的故事书,或者讲因果的;讲讲劝修念佛的,大致上,佛弟子都可以看得来。但是,这一部《楞严经》就是没有办法。如果没有大悟,就算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讲不来,看,那就根本不用说,有看没有懂。因为由于它太难、太艰涩,所以,一般人到中途都放弃:唉!这么难!唉!我念佛了,等阿弥陀佛来接引。大部分都抱着放弃的心态,都放弃,因为看不来。那么,在台湾有几位诸山长老,讲这个《楞严经》,大部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全部都是用台语的,如果你想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国语的再讲一遍。如果要让正法重现,末法时期再一次地佛慧高照,转大法轮,破魔境界,只有讲《楞严经》。
讲这个《楞严经》前,诸位必须有一个很健康的心态,譬如说:有一个人带了一瓶毒药——带了一个瓶子,里面放这个毒药,要去仙人那边求这个甘露,这甘露水是起死回生的妙药。来到了这个仙人的旁边,仙人告诉他:你要求我的仙丹妙药,甘露不死之药,要盛这个不死之药,你必须把你那一瓶毒药先倒掉、先倒掉,那一瓶毒药要先倒掉,洗干净,才能够接受我这个甘露水,才带得回去。今天我们要讲《楞严经》,不管你以前修的是什么法门,亲近的是哪一个上师,在哪一个道场修持,拥有任何的知见,我们都必须统统放下来。在《瑜伽师地论》这么说:众生著于五欲六尘,而有轮回;修行人著于知见,继续轮回。修行人贪著财色名食睡,所以,生灭执著的心一直摆脱不了,所以,一直轮回。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别人稍微看法跟他不一样的,就说别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样的法门,是一种罪过。有的人弘扬了某一个法门,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门,这不是佛陀正确的思想,佛法没有这样子。
我们今天要讲这个《楞严经》,诸位要万缘放下,暂时放下你以前看的经典,和建立的种种知见,我们一起来接受佛陀在《楞严经》上的指示,来接受佛陀的甘露法雨,这样甘露才装得回去;否则一直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一直排斥一个角度,那么,这样子法不受益。
古来有“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为什么叫做“开慧的楞严”?
第一个就叫你舍识用根,舍生灭的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众生看一件事情,马上落入观念,卡在观念,同时执著一个观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没有办法显现那个涅槃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显露不出来。在《楞严经》里面:见就是性,无性不能见;闻就是性,无性不能闻,见一切法,即见自性,相尽(师父在此略停顿,不可认为是:“相尽性”、“就显”。)性就显,相尽性就显,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灭轮回,二话不说,就继续轮回。
“开慧的楞严”:所以,要开智慧,一定要明心见性,所以,《楞严经》就是教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因为它叫你舍识用根,舍意识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一切众生的修行,都在相上打转,计较这个,计较那个。
有一个居士,在电梯碰到师父,我问他:老菩萨!你一天念多少佛呢?
他说:我一天念三万!这老菩萨说:师父!您也念佛吗?
我说:念啊,当然念啊!
师父!您一天念多少呢?
我说:我一天念一句。
他说:啊?!只有念一句?
我说:我这一句,从早念到晚,从晚念到早,从不间断,只有念这一句。你那三万还有间断呢,我这一句还没间断呢!
我们要了解,佛法是心法,是自性的法门,自性一定要自度,佛只是给我们增上缘,不能搞错。
“成佛的法华”:在《法华经》里面有授记,为这些弟子们授记,包括这些证阿罗汉果的,还有极恶的众生,就是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佛陀也跟他授记。这“成佛的法华”,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有没有碰到因缘,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你没有碰到善知识,没有碰到这个因缘,你有佛性,你也开显不出来,没有用!所以,这个是“成佛的法华”。《法华经》是讲究竟一实相的道理,一实相的道理。
“富贵的华严”:为什么讲《华严经》是富贵呢?因为它内容包罗万象,讲理无碍法界、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1]同时显现,就是华严的境界,不读华严,不知佛教的富贵。所以,自古以来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这个都是大部经典。
另外,《涅槃经》,什么叫做大般涅槃呢?就是每一个众生,有因缘碰到佛法,都能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叫做大般涅槃。另外一本就是《楞伽经》,这个都是大部经典。
《楞严经》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经,这个《楞严经》包罗万象,接近七万个字,六万九千多字,是指经文,不是注解,经文六万九千多字,将近七万个字,包罗万象。《楞严经》如同一部小部的大藏经,换句话说:把《楞严经》好好地研读一遍,等同看过一遍大藏经的精要、精华。
这个《楞严经》,包括禅、净、律、密,全部都包括在里面。
禅讲明心见性;《楞严经》讲舍识用根:阿难找不到真心,佛陀七处征心,阿难就是找不到心,不是找内,就是找外,就是找不到这颗心。讲舍识用根,就是教你明心见性。
净:譬如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后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2],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定,进入三昧的状态,才叫做有功夫。我们很多人看经典都看一半的,念佛打妄想,他不知道《弥陀经》里面那一句话很重要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后面这四个字很重要:一心不乱,任何的法门要成就,统统要进入三昧的正定,否则不能成就。换句话说:你拜佛可以,行!你要拜得很有功夫;你念佛,行!你要念得很有功夫,念到不起烦恼。你现在心都定不下来,临命终再病苦一上身,内烦恼、外色身病苦,你要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三昧的功夫,行吗?
很多人都误会了修行的定义,念几声佛就叫做修行;拜几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这在佛法里面,绝不是这么样子的,你念佛能够进入三昧定吗?念佛三昧定吗?在佛前用功念佛,念珠一放,下来又跟人家争吵不休,是非人我,这个哪算修行呢?你拜佛,能不能体悟: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呢?能不能体会这样子?能礼也是空,所礼还是空,现前一念就是佛。
(三昧: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又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之时,皆以“三昧”称之,盖即套用佛教用语而转意者,然已与原义迥然有别。
于佛典中,三昧译为等持时,“等”乃指离开心之浮(掉举)沈(惛沈),而得平等安详,“持”则指将心专止于一境之意,此即为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状态,称为心一境性。俱舍宗视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认为是五别境之一,且两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但经部与成实宗则认为心所并无别体。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此一状态称为三昧。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三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旧译常将三摩地(三昧、等持)、三摩钵底(等至、正受、正定、现前)及三摩呬多(等引、胜定)混同,而一概译为三昧。实际上,三昧应指三摩地而言。
有部认为凡是一切心共同之精神作用(即大地法),共通于定、散及善、恶、无记之三性,而仅限于一切有心位(不通于无心定)不乱心,且对一境地有集中之作用者,即称三摩地。对此,三摩钵底与三摩呬多则通于有心、无心,而仅局限于定(包含有心定、无心定而不通于散定)。
《俱舍论》卷二十八谓,就所依止之定(等至)有四静虑(四禅)、四无色定、八等至、三等持之别。四静虑及四无色定乃以善等持(三摩地、三昧)为体;又四静虑及四无色定之根本等至(三摩钵底)有八种,故称八等至;三等持(三三昧)即: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等三种。此外亦指空、无相、无愿,或空空、无相无相、无愿无愿之三重等持(三重三昧)而言。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种三昧之中,第一种系以寻(寻求推度之粗杂的精神作用)与伺(伺察思惟之深细的精神作用)之有无,而分为:(一)初静虑(初禅)与未至定。此属有寻有伺三摩地。又作有觉有观三昧。(二)中间静虑(中间定),属无寻唯伺三摩地。又作无觉有观三昧。(三)第二静虑(第二禅)之近分以上属无寻无伺三摩地。又作无觉无观三昧。第二种则指观“人、法”皆空之三昧,称为空三昧。舍离差别相之三昧,称为无相三昧;舍离愿求之思之三昧,则称为无愿三昧。其次在三重三昧中,又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等。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谓唯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有寻有伺等之三三昧称为三昧。同论又揭示定之范围较狭,三昧之范围则较广,依此,诸佛菩萨所得之定可视为三昧。大乘义章卷十三举出杂阿毗昙心论卷六、成实论卷十二、十地经论卷五等之说,而述明禅、定、三昧、正受、三摩伐(等至)、解脱、奢摩他(止)等之差异。依其说法,则狭义之三昧指空等之三三昧,广义则指四无量心及其他诸定。

《阿含经》认为四禅八定之外,另有空、无相、无愿等之三三昧(三解脱门)与有寻有伺等之三三昧,而大乘则有数百上千种种三昧之说。大乘经典之名称,以“三昧”为名者,即有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慧印三昧经、自誓三昧经、佛印三昧经、法华三昧经、念佛三昧经、月灯三昧经、金刚三昧经等多种,这些经典对标题所示之“三昧”均有详细说明。其中,般舟三昧,亦称诸佛现前三昧与佛立三昧。此外,法华经卷一曾举出无量义处三昧之名,旧译华严经卷六与卷四十四,有华严三昧、海印三昧、师子奋迅三昧之说。大品般若经卷三、卷五,亦有首楞严(健行)、宝印、师子游戏等百八三昧之说。

天台宗在摩诃止观卷二上举出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等四种三昧之说;修此四种三昧之道场,称为四三昧院。此外,成实论卷十二,有一分修三昧(唯修定或慧之一方)、共分修三昧(兼修定、慧之有漏定)、圣正三昧(兼修定、慧之无漏定)等三三昧。

南本《涅槃经》卷十三列出菩萨破除“二十五有”之二十五种三昧之名,《法华经》卷七之十六三昧,即为法华三昧之异名。又身发火焰之三昧,称为火界三昧、火定、火光三昧,有火葬尸骸之意。最胜之三昧,则称王三昧或三昧王三昧。日僧法然在其选择本愿念佛集中将念佛称为王三昧,又莹山绍瑾撰之坐禅用心记亦将坐禅称为王三昧。
修三昧之堂,称三昧堂。依修三昧之种类而分,即有法华三昧堂、常行三昧堂、理趣三昧堂等。[杂阿含经卷十八、长阿含经卷九、卷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五、大品般若经卷一、卷二十三、大智度论卷二十八、瑜伽师地论卷十一、集异门足论卷六、佛地经论卷一、成唯识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三、圆觉经略疏注卷上、翻译名义集卷四上](参阅“百八三昧”2480、“定”3171)——《佛学大词典》)

其实,禅跟净本来就是不二的东西,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是一个饵啊,那就像钓鱼的一个饵啊!我们钓鱼,不是要下一个饵吗?“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饵,告诉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总比没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经教、你心开意解,渐渐来、渐渐进入状态,佛陀说:到最后要进入什么?要三摩地,就是进入三昧的状态,没有三昧,不可能成就佛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么都看得破;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自在;什么是非恩怨,到我们身上统统没发生,这种功夫,才叫做真正的修净土的人,心净则国土净啊!我们现在弄错了方向,念几声佛,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烦恼起来也不管它,跟众生斤斤计较,一天到晚争吵不休,也认为自己在修行,连那个最基本上的和合无诤都做不到,修什么净土呢?净土,它是心清净,完全清净,念佛打成一片,念佛三昧[3]定,这样叫做修净土啊!

律:在《楞严经》里面讲: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四种清净明诲,这个就是律,杀、盗、淫、妄都禁止。

那么密呢?就是五会楞严神咒,这五会楞严神咒,统统叫做咒心;不是后面那一句:唵 阿拿咧……从那边开始叫做咒心,不是的!是从第一句开始到五会,统统叫做咒心。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从第一句到最后,五会统统叫做咒心。

有很多人不了解,认为说:《楞严经》、《楞严咒》下午不能念!我说:这是谁讲的呢?释迦牟尼佛诵五会楞严神咒,派文殊师利菩萨前往救度阿难被摄入淫室的时候,就是下午的时间。如果早上念《楞严咒》才有感应,那么,下午就没佛了?天龙八部跑去哪里呢?他们也上班、打卡吗?这讲得通吗?如果说: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严咒》,那么,人家打楞严七、楞严咒七怎么办呢?只有早上能念,下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么,七天七夜,统统要打《楞严咒》七呢?还念七天七夜呢!下午怎么办?晚上怎么办?所以,我们应当了解,经教不通,心性不明,乱说法义,坏佛正法。

那么,这个《楞严经》它是属于密教部的,诸位!看过大藏经的人都知道,大藏经大致上分成几个部:一、叫做经部;二、叫做律部;三、叫做论部;四、叫做经疏部;五、叫做律疏部;六、叫做论疏部;“疏”就是注解的意思。七、就是密教部;八、叫做杂藏部,杂藏部就是不属于经、律、论、密教,统统不是,排在后面,叫做杂藏部。经、律、论、经疏、律疏、论疏、密部、杂藏部,大藏经的内容,大概是这么一回事。《楞严经》它是属于密教部的,你在经部找不到《楞严经》;在律部找不到《楞严经》;在论部也找不到《楞严经》;要到密教部,可见这个楞严神咒有多重要,列为密教部的宝典,却为禅宗所共同尊奉的无上的宝典。

这个《楞严经》就是末法的照妖镜,法灭的时候,《楞严经》先灭,这一部经是破魔的大法。所以,讲这一部《楞严经》,能令正法重现,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但是,魔障也特别多。为什么叫做照妖镜呢?现在末法时期,动不动就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有的人自称,他是六祖惠能大师再来的;有的人自己认为是文殊师利菩萨再来的。这在后面的《楞严经》就讲得很清楚了,叫做泄佛密因。告诉你:真正菩萨来的,一句都不能讲,是佛所禁止的。他是真的菩萨来,他也不能告诉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外面的五花八门,惑乱你的清净自性。现在都是这样子,搞得不伦不类,妖言惑众,众生因为没有正法眼藏,也没开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个是正法,哪个是邪法?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许的法,他就觉得很知足,就觉得这个是一个善知识,是一个大善知识,他(众生)就倾心地依附他,不晓得他把你引导,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都不知道!一讲,就是自己对,全部的、台湾省,包括全世界的出家人,统统不对!有的居士一讲经,就是他对,其他的法师、大和尚,多么有修行的禅净律密都不如他,处处找人要辩论。

大善知识应当是谦冲自牧的,也不会自己说:我是大善知识!也不生大我慢的心,就算经教非常的通达,他会如法、如律、如佛所说地表达自己,谦虚也一样可以表达自己嘛!没有一个大善知识说狂妄无知、轻慢众生、不敬三宝,能称为一个大善知识的,这个很可笑的!

但是,我们末法福报不够,没有正法眼藏,众生哪能分辨是邪是正?因为他本身没大悟,所以,就任外面的这一些邪魔外道任其摆布,有的破产,搞到破产;有的敛财,有的骗色,搞到后来,倾家荡产,给这个魔化现的所谓善知识,这个在《楞严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了!

《楞严经》自古以来,高僧大德都列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宝典,几乎没有一个高僧大德不看《楞严经》的。我们本次讲经,采圆瑛法师讲义,分上跟下,本来只有一册,那么厚的,所以,我们在印刷的时候,就把它分上跟下,你要拿的时候才方便。讲到上册的范畴,你拿上册的来。

我们为什么要采圆瑛法师这个《楞严经讲义》呢?因为他保有传统丛林的讲经风格,在讲经前,用十门把《楞严经》提纲挈领。近半世纪以来,我理解的《楞严经》,有十几种注解,最有名的:《楞严正脉》、《楞严经讲义》。十多种的注解里面,我们加以稍微比较,近代注解《楞严经》的,一讲到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无人能出其左右,所以,也是台湾高僧大德讲《楞严经》所采用的一本教材,师父也不例外。

台湾的福报很大,最近台北的大毘卢寺成观法师,注解的这个《楞严经义贯》,也分上、下册,这本《楞严经义贯》是白话的注解,非常适合现代的人看。他把这个经文注解,最后,又把它贯串一遍,叫做义贯,“义贯”就是义理贯穿,写得通俗,写得白话,很用心在写,我最近才把它看完,因为他最近才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特色,除了义理贯串以外,把楞严神咒,五会的楞严神咒,统统加以解释。一般我看高僧大德所写的注解,到楞严神咒就带过去;成观法师这里,因为他有研究过梵文,他把这个五会楞严神咒的咒语的义理,讲得、解释得非常的清楚!

我们要了解,没有宿世的善根,诸位如果以前没有种下了善根,你今天是不可能坐在这个位子听讲经说法的,根本就不可能!换句话说:诸位能够坐在这个地方,你们所修的这个善根,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的善根,才能够坐在这个位子。

师父自认为,我前世也是修行人,你们现在身旁这几本书,师父花多少时间把它看完呢?第一遍,我在台中南普陀佛学院[4]的时候,(师父合掌)跟广化律师请假,我不是外出,我是跟广化律师讲:我想把《楞严经》看完,恳请恩师能够让我不参加早课、晚课,全力以赴地来自己阅读(师父放掌)。因为没有人讲啊!自己阅读。我整整用了七天七夜,还做笔记,七天七夜,把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从第一个字,从头看到最后一个字,每天只睡一个钟头,七天七夜把它看完。

这个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我用了十三天的时间,它二千五百多页,到将近二千六百页,师父整整用了十三天的时间,看到那个眼睛都出血丝,看到了凌晨,一个晚上睡不到两个钟头,就是这样不眠不休地看,十三天全部把它看完。

楞严神咒,师父用十八个钟头把它背起来,那是因为读大学的时候,去凤山佛教莲社,那 时候是居士身,看那些比丘尼,个个都倒背如流,我很惭愧,那时候是在家居士,我一个男子大丈夫,这样拿课本不好看!所以,我就偷偷的,不让人家知道,开始背,背楞严咒,开始背楞严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没拿课本了,没有拿课本。煮云老和尚说:林同学!你拿课本啊!我就(摇头)……去拿课本啊,楞严咒很难,赶快去拿课本!我就(摇头)……他说:要早课了,赶快去拿课本!等一下就开始早课了,早课就念楞严神咒,唰~~(师父做行云流水动作)这煮云老和尚:哇!这是什么再来的?(师父笑)他不知道我三天统统把它背起来。

换句话说:你们桌上的那一叠,师父用二十一天;你们身上的那一叠,我用二十一天,全部都看完;你喔,二十一年恐怕还看不完!所以,这个还是要有一点点宿世的善根。
再来,那一本《表解》,此《表解》非彼表姊,这个是《表解》。这一本《表解》是师父1980年校对的,白圣大和尚[5]著。这一本《楞严经表解》是配合《楞严经讲义》,把它提纲挈领地纲领画出来。这一本《楞严经表解》,在台湾的很多佛学院都申请,而且可以省时省力地来研究《楞严经》,有辅助讲解《楞严经》的功能。所以,这一本是必带的,是师父校对的。1980年,师父二十七岁,那时候在念南普陀佛学院,我看到这一本《楞严经表解》,爱不释手。这一本配合《楞严经讲义》,它是提纲挈领。下次上课的时候,把上册,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上册、成观法师的《义贯》上册、还有《楞严经表解》小小的一本,要带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一次的上课,是解行并重,以前我讲《楞严经》,讲完了就走人,就休息;这一次不一样,为了让所有的众生都蒙受其利,所以,师父愿意留下来,陪大家诵楞严神咒,解跟行并进。因为星期六、星期天不上班嘛!

这个工本费,我们要收一千元。为什么要收一千元呢?很多人来到了佛教的地方,把这个法宝拿回去,随手一扔,像垃圾堆一样扔着。来这里,我们印得多辛苦,他拿回去,也不珍惜。所以,我们这一次改变策略,要收钱。大家都知道,我是最不贪的,收钱是为了让你珍惜法宝,这一千块是你自己出的,因为我们只有印一千套。所以,这里有几种情形,我们有慈悲、有原则,原则就是:每一个人我们都要收工本费一千块,让你懂得珍惜法宝,这是你一千块自己买的,你要珍惜!我们也有慈悲心,如果你真的经济上很困难,景气不好,你真的很想来上课,没关系!你跟我们101室汇报一下,因为实在是太穷了!免费,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来听课。有的人说:师父!我没钱缴,我想请这五本回去自己看,我没有钱,我又很想请法宝回去,行不行?不行,不行!我们只有印一千套,是要给有心研究《楞严经》的人方便。你今天来听课,明天又有新的几个人来,我们哪里有课本呢?统统拿回去,不助印、不缴工本费,拿回去,也不来听课,不行!我已经宣布了,拿了这五本书,走出文殊讲堂大门一步,犯盗,不骗你的,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什么叫做《首楞严经》呢?“首楞严”是什么意思呢?“首楞严”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怎么样能够一切事究竟坚固呢?诸位!要了解一切事究竟坚固,就是一定要开采真如自性。《圆觉经》里面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达:通达。妄:就是因为它是缘起的;因为它是生灭无常的;因为它是空无自性的,它本来就无一物,是缘起凑合起来一个假相,你认为有一种实体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了解,达妄本空,通达这个虚妄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是空无所有的。知真本有,知道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本来就存在,叫做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那么,你一定要用本性修行,才能够达到究竟坚固。如果我们用意识心的话,太多的情绪变化,这个叫做轮回。诸位!什么叫做识?什么叫做本性呢?识就是看到一件事情,譬如说:你爱一个人,或者你恨一个人。譬如说:你恨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内心里面一直翻腾,一直不能宽恕对方,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圣人看起来,你被骗了,你被假相所骗了!现在你恨一个人,那个恨就是识,生灭意识心。可是,修行人虽然知道那是虚妄的东西,没有经过下功夫,进入三昧定的时候,道理统统知道;可是,烦恼一起来的时候,他个性一样是爆发出来。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虽然知道要舍生灭的意识心;可是,他没有大彻悟、见性,见到那个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的时候,在他前面一晃,烦恼就引出来。相不现前,回到家,自己也是愈想愈气……这个就是生灭意识心,这个就是一直轮回。譬如说:你爱一个人,看到的时候,很有吸引力,回来之后,拼命地想,一直想……哪怕再看一面也好,这个也是意识心。看跟不看,统统零。为什么?看,是空;不看,他还是空,因为有一天,大家都要化作一堆骨头,没有任何一个人例外。

所以,我们要达到首楞严,叫做大定。《首楞严经》讲什么?就是讲大定,佛的大定就是首楞严定。他说:奢摩他定、三摩定、加上禅那的定,奢摩他、三摩、禅那,三种定加起来,就是首楞严大定。奢摩他定、三摩、禅那,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三摩翻译成中文叫做观;禅那翻译成中文叫做止观均衡、平等。奢摩他定、三摩定、禅那的定,三个加起来,叫做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明心见性的定,二六时中,统统在定中,不管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定中,说法也在定,统统在定。所以,开讲《楞严经》,就是要开采人人、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所以,这是一部最上乘的禅宗的宝典;也是最上的密宗的宝典;也劝人家念佛。

什么是如来藏性呢?为什么要开采如来藏性呢?在《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波斯匿王是佛陀的弟子,波斯匿王跟佛陀是同年龄的。换句话说:佛陀讲《楞严经》是六十二岁,因为波斯匿王也是六十二岁。波斯匿王六十二岁,佛陀刚好也是六十二岁。

佛陀就问波斯匿王:你几岁的时候见过恒河呢?

他说:我三岁的时候见过恒河。

你今年六十二见过恒河,你的见性有没有改变呢?

他说:没有变!

那么,你什么东西变呢?

我们从出生,婴儿出生,慢慢地成长,到了老了,开始有皱纹,开始有这个皱纹,老了就开始有皱纹,什么名牌、什么化妆品,都没有办法,用抺墙壁的来也没办法,还是见到了皱纹。这波斯匿王说:老了,看到了皱纹了!

佛陀就告诉他:你可曾知道,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是不起皱纹的吗?

波斯匿王说:啊?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不起皱纹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来藏性,就是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佛陀讲:求其生,不可得;求其老,不可得;求其病,不可得;求其死……生、老、病、死,皆不可得。因为那是精神层次的东西,哪里有皱纹呢?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是没有皱纹的,我们为什么会有皱纹呢?都是在相上、这个假相里面说:这是有皱纹的。我们的心灵,在什么时候起皱纹?执著的时候,起执著的时候;起分别心的时候;起颠倒见的时候;起愤怒的时候;起嫉妒心的时候;起贪嗔痴的时候,这个时候,心灵就被无明所推动,就起皱纹,烦恼。所以,无明风一动,境界一来,心控制不住,重复地一直烦恼……我们的心灵的大海,一直起这个波浪……全世界的每一个众生,都爱惜自己的家庭、老婆、儿女,爱自己的丈夫,所以,要讲解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在亲情的升华,和佛道的超越,保持一个平衡点,这是需要有理性、智慧功夫的人。既想要了生死,就不能对六亲眷属太贪染、太执著;太过冷漠无情,也不是一个佛弟子。佛弟子也很有感情;但是,却很有理性和智慧,很有理性和智慧,却不失热诚,不失诚恳。

所以,佛之大定,就是首楞严。佛陀有了这个首楞严大定,功夫如何呢?这功夫就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在《楞伽经》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大慧菩萨问佛,说:世尊!您何不简单形容一下,如来的心境如何?哪一种人才堪称为如来?世尊说:若有百千万亿的众生,来到世尊、佛前,无理地打骂佛陀,无理地打骂世尊,经百千万亿劫,佛陀不生一念嗔恚之心,是名如来。

你做得来吗?佛陀为什么值得我们这样子的推崇?佛陀为什么值得我们这样子的崇拜?这样子的赞叹呢?因为他做得到,我们做不来。不是像上帝,你看《圣经》,上帝动不动就降灾给人民;我看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动一个嗔恨心,不但不动嗔恨心,还要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释迦牟尼佛说:榨沙不出油,大慧!榨沙不出油。佛陀烦恼断尽,经百千万亿劫如何的压榨,佛陀不起一念烦恼之心。沙非油因,榨这个沙,绝对出不了油。佛陀已经烦恼全部都断尽了,无论你如何地伤害他;无论你如何地毁谤他,他都不起一念的烦恼之心。
诸位!我们想想看,我们两、三句话就彻夜难眠,别人才讲一句、两句话, 我们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的骨头咬碎。我们看看什么是如来?是怎么样才能够进入解脱的境界?就是定。没有定,你就是没有办法进入解脱的境界,因为你定不下来,你想尽办法要把它定,但是,忍,忍到最后,就没有办法忍得下来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对怨偶,请听师父的劝告,你是人家的老婆,或是人家的老公都没关系,不要常常讲:我忍耐你很久了!这样有一天会爆炸。“我忍耐你很久了”,这一句话要转,要转识成智,要转,怎么转法呢?要常常告诉自己:我的债快还完了(师父笑),我的债快还完了!是不是啊?世间人看到老公死的时候,痛哭流涕,痛哭流涕;如果儿女都长大了;都五、六十了,儿女都长大了,老公不幸的死掉,世间人她是痛哭流涕、悲伤;修首楞严大定的人,要躲在门缝偷笑!为什么?她没有这个淫欲嘛,这一关就断了。要进入佛的首楞严大定,出家,离欲;在家要少欲,欲望要少,尤其淫欲要少。所以,修学佛道,跟世间人看法刚好相反。世间人死了老公或者死了老婆;当然太年轻死了也不好,孩子没有爸爸,或者没有妈妈,不好!如果修首楞严大定的,如果是老公已经六十了,还留了一大笔财产,呵呵!刚刚好,不须要应付任何麻烦的事,身上又有钱,然后,又放得下,哇!修首楞严大定特好!所以,有这种情形的人,你老公不要你的,记得在门缝笑得很开心,从此以后清净行,远走高飞。是不是?就可以超越了。

所以说:佛的大定,他必须要戒杀、盗、淫、妄、酒,统统要戒。你没有三昧成就,没有进入大定,就没有办法成就佛道。不管你修哪一个宗,你就是要有定。你念佛要有功夫;拜佛也要有功夫;平常生活与人相处,都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培养楞严大定的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部《楞严经》在讲什么呢?几个重点:

一、舍识用根,先分清楚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

二、五会楞严神咒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防止魔事,后面讲的五十种阴魔,这是《楞严经》的特色,教你防止色、受、想、行、识所引发出来的贪染心,而不著魔。

譬如说:那里面有讲的,就你念佛,念到譬如说:你看到了十方佛,净土跟你如同一个世界,没有了娑婆世界,当你念佛的时候,进入了定的当中,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见到了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你前面,《楞严经》讲:记得!你要如如不动,不作圣解,若作圣解,即著群邪,连到这种功夫的境界,统统不可以动一个念头的执著,也不能大妄语,说你已经成佛了,你是大彻大悟了。

《楞严经》的重点:舍识用根;重视楞严咒;防止魔事,五十种阴魔。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记得赶快离开,大妄语,那是骗你的,真的菩萨再来的人,他不会讲的,也不可能讲给你听。

《楞严经》的重点:一、叫做舍识用根:“识”就是妄识,就是妄心;用根就是用真心,真心。妄心就是生灭心;真心就是不生不灭的心。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是:碰到任何的事情,不要太情绪化,常常告诉自己:此是幻,此亦是幻。今天碰到辛苦的一件事情,告诉自己:此是幻,这是幻化,缘起如幻的事情。明天再碰到你解不开的事,告诉自己:此亦是幻,这个还是幻化,缘起幻化,不实在的世间。云何在缘起不实在的幻化的世间,用执著、用分别、用颠倒的心?统统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千万不要被假相所黏住。

看一件事情,听一件事情、音声,动用到执著的心,这个就是妄心,叫做意识心。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只要动执著的念头,统统叫做妄心。那么,真心何处觅呢?真心现前当下一念,不执著、不分别、不颠倒,同时就是真心。离开妄心,找不到真心。立一个真心,这个真还是妄,真心不可立,一法不立,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不住一法,名为正法。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见相即见鬼。见到缘起的东西,了知空无自性,万万著不得。来赞叹你的,你就随喜功德;来毁谤你的,你就合掌令欢喜,你也要如如不动。赞叹是生灭,毁谤还是生灭;赞叹是幻、是虚幻,毁谤还是虚幻的东西。所以,当我们了幻即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是《圆觉经》讲得很清楚的。

所以,我们要舍识用根,舍妄心,用真心;但是,你不要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真心,妄放下,同时就是真,不可以再立一个真,头上安头。如果我用一句话,可以解决你所有的烦恼,只要你听得进去,这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你一定要背起来,你就不会头上安头;这一句话听得进去,你一辈子都没有烦恼,如果你肯用的时候,这句话就是: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

彻底没有;你有意见,就会知见立知。我们就是意见太多,这个也意见,那个也意见,就开始一直烦恼……我们意见提出来,人家高不高兴,我都不管,就一直讲……但是,我们在团体里面,要提出意见,是用好心、善良的心、佛的心,提出良好的建议,这个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如果我们情绪一直在知见立知,就是头上安头,清净自性本来就没有贪嗔痴慢这些虚妄的东西,相不可得嘛,相尽性就显嘛!而我们在缘起缘灭里面,拼命地住著,拼命地提出种种的知见,头上安头,清净心本来就很清净的东西,你一定要把它安一个尘。所以,你对一件事情有意见,这一件事情又必须去推广它。所以,夫妻为什么常常吵架?就是因为想要改变对方,用自己的知见,想要改变对方。所谓知见就是观念,用自己的观念,一直强加在对方的身上,叫做知见立知。这样夫妻都会活得非常非常的痛苦!同事也好,师生之间,师徒之间也好,同参道友之间也好,记得!勉强会造成不幸,千万不要用你的观念,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样你活得很辛苦,对方也活得很累,夫妻之道也是这样子。

你只要遵守我这一句话: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彻底没有意见,大家就可以发挥其所长。为什么每一个团体都会争吵不休呢?因为知见立知,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想领域里面,建立一个强大的知见。

我看有的写那个注解,写得多严重,说:末法时期不修净土法门,简直是丧心病狂!严重啊!修念佛法门的人,就好像如果不跟着他一样,就统统是不足以谈,统统把你判作敌对。所以,有一个高僧大德那一句话,我非常地赞叹,他说:一直强调末法时期,忽略了大般若智慧的重要。(师父伸出大拇指)讲得真是好! 唉!末法了,这些大般若智慧统统不要研究。以前叫做信解行证,我现在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诵一部《无量寿经》,再来就等死,等阿弥陀佛来接引。中间的烦恼怎么办?不要管它!他不知道中间这个烦恼,我现在听了净土法门,我现在不解究竟的如来实义,我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烦恼,临命终能作得了主吗?现在情绪都控制不住,临命终再加上病痛,你能作得了主吗?所以,我们应当知道,佛法是很了不起的,绝对不是世间人所讲的消极、迷信,佛法是大智慧的法门,能够彻底的解脱,何况跟众生相处?是不是?

所以,广钦老和尚教导我们,我们一个佛弟子跟众生相处,就是怎么样?唯唯诺诺:好,好!点个头,不要太好,也不要太不好,好人也好,坏人也好,我们都要慈悲心地对待。所以,你只要有这样子的功夫: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地没有意见,因为有意见就知见立知了,清净自性就发挥不出来了,就被自己的知见捆死了。诸位!不原谅众生,是我们的过失,不原谅、不宽恕众生,会蒙蔽我们的理性,我们会因为众生的缺点,一直困扰着我们。

佛陀在世的时候,教弟子们要在睡梦当中做功夫,换句话说:白天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要做功夫;财色名食睡要放得下。我这个财是绝对放得下的,有一天,我在睡觉的时候,梦到这个马路旁边怎么有这么多的钱?这是谁丢掉的呢?丢掉钱的这个主人一定会很着急,这里有公车站的站牌,钱掉了满街,糟糕了!这里又没人,怎么办呢?我在梦境里面,赶快把那钱收集起来,在公车站旁边等,这钱到底是谁掉的呢?他一定很急很急!诸位!我在梦境里面都没有贪,所以,有一天如果我到你家去作客,突然你家掉了金银财宝,那一定不是我拿的,那绝对不是我偷的,我连作梦都不贪,何况我醒的时候,去拿你家的金银财宝?是不是?佛在世就劝导他的阿罗汉的徒弟:要连在作梦,你统统要下功夫!我们现在念佛嘛,讲求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要念到什么功夫呢?要念到我们连作梦都想要去极乐世界,我说此人必定往生,真的!不要连作梦都跟人家相骂,还骂到醒过来,还骂到捶墙壁,会喔,真的!这样不行!所以,你看看,佛在世的时候教导弟子,是连作梦都要在做功夫,都要下功夫的啊!不是我们这样庸庸碌碌的,随便念两、三句佛,拜几拜佛,就说:我叫做修行,差远了,差太远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我们接着,五会楞严神咒的重要,持楞严神咒的重要,是非常非常重要,为了让大家有信心,我们简单先看一遍。

诸位请打开圆瑛法师的下册的《楞严经讲义》,《楞严经讲义(下)》1066页,说咒利益,我们等一下要持楞严咒,持这个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我们先把这个大字的、黑字体的(经文)看一遍,以后我们讲到这个注解,再慢慢一句一句来讲。

倒数第二行(《讲义》第十八卷之《说咒利益·诸佛要用》经文):

经文:【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阿难!是佛顶光聚,就是五会楞严神咒,悉怛多般怛啰,“悉怛多般怛啰”叫做大白伞盖。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经文:【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这个楞严神咒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经文:【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经文:【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花,应微尘国。】

经文:【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于微尘国。】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微尘国”就是无量无边的国度里面转大法轮。都是持五会楞严神咒。

经文:【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十方如来,只要有人持楞严神咒,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我们今天诵这个楞严咒,将蒙十方如来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简单讲:在座诸位跨进来讲堂,听这一部《楞严经》,同时诵了五会楞严神咒,将来就必定成佛,有着大威神力。

经文:【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瘖、哑、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

1070页。

经文:【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

经文:【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授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

经文:【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

经文:【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经文:【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啰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经文:【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经文:【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经文:【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氎dié:①细毛布,细棉布:“丝履~巾聊取用。”②以细毛布或细棉布制成的大衣类披衣。)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就像诸位戴这个咒轮,为什么戴这个咒轮有这么多人感应,往生净土?就是有根据的。太多太多人说:哎呀!师父!戴这个咒轮真的很感应!很多人临命终,往生瑞相重重,还有很多很多的感应,这个就是有楞严咒,还有十小咒。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经文:【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经文:【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经文:【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咀,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经文:【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经文:【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

经文:【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

经文:【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经文:【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荼,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经文:【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经文:【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诸位!可不得了,单单佩带一个楞严神咒,功德就这么大了!是不是啊?没有看,还不知道功德这么大呢!所以,先看一遍:哇!功德这么大,当然就要好好地诵了。

经文:【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恶叉聚就是印度的一种水果,一生,它就是三果一蒂,一个蒂产生三个果,就是相连。意思就是说:你诵楞严咒,可以跟诸佛菩萨往生在同一个地方,无量功德,永无分散。我们要亲近诸佛,亲近诸菩萨,诵楞严咒,自然往生净土。

经文:【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在这个娑婆世界,不想犯戒还很难,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色、声、香、味、触,所有的外在的,都是引人犯戒的。所以,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没有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有因缘碰到楞严神咒,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你只要诵咒,就不得了!

经文:【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阿难!是善男子,就是诵楞严神咒的善男子,当然包括善女人,是善男子,是善女人,这个“善”就表示说他一心发菩提心,不是臭男子,恶女人喔,是善男子、善女人喔,这要念对!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经文:【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经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就是设楞严坛。虽然没有设楞严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只要诵此五会楞严神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1086页。

经文:【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就是杀、盗、淫、妄。弃:为僧团所弃。八弃,就是比丘尼戒,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沙聚在一起,风一吹,没有了,罪业消除了。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经文:【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消雪。】

经文:【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经文:【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经文:【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

经文:【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经文:【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

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这“支提”就是可供养处。或脱阇上,“脱阇”就是幢,幢、幡那一类的。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所以,大地震也不用叫得那么大声,听说啦,那一天刚好星期二共修,天摇地动的时候,据说佛念得很大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像说是自然反应。没关系!我告诉你:我早就想到了,文殊讲堂所打的基础,是十二层楼的基础,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个人,挤进文殊讲堂。所以,不管地震怎么大,如果文殊讲堂倒,就表示所有高雄市的建筑物统统要倒!所以,你就享受一下摇晃,不必叫得那么大声:啊!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用叫那么大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人讲:没关系啦,没问题啦!

经文:【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兆庶”当然就是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经文:【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

经文:【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有此咒地,悉皆消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结界地就是一个范畴,这个范围内。所以,我们南投的木屋那个道场,每一间房间的门上面,都有贴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都有贴。只要进出从它的影下过,就灭无量罪,所以这个咒轮感应的不计其数。有此咒地,悉皆消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经文:【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经文:【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经文:【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诸有学人就是还没有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是无学,初果、二果、三果,统统还叫做有学,三果以前统统叫做有学。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经文:【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经文:【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经文:【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经文:【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荼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经文:【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经文:【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经文:【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经文:【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地,正修行者。】

经文:【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经文:【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乐(樂):①yào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②lè: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修禅者。乐(yào)修禅者,“乐(lè)修禅者”也行。

经文:【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这个只有持《楞严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

为了让大家起这个信心,所以,我们要来持这个楞严咒,把课诵本拿出来,现在已经九点半了。

这个《楞严神咒》持完,我们回向。今天我们听的这个楞严咒,是师父和法观师一起合唱的、合诵的,这个音调不错,法观师的声音很好,我的声音更好。所以,这个楞严咒持起来就很好,哇!很快,大家要认真。楞严咒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德利益,我们怎么不诵呢?所以,你要感谢师父陪大家诵咒,要不然,讲到九点半下课,我就上去休息了,多好!可是,我认为解行要并重,要陪陪大家,明天、后天都不上班嘛!是不是?不用急啊!急什么呢?要赴什么呢?好,放录音带,放CD。怎么没有声音呢?大声、大声,太小声了。再大声。

合掌。(师父与大众合掌随CD声一起诵:《楞严咒》)

(注:诵咒时至“宣说神咒”时放掌。)、《大悲咒》、十小咒、《心经》。)

合掌。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

回向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① 海印三昧:又作海印定、海印三摩地、大海印三昧。华严家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佛说法前,必先入定思惟法义,以及审查根机。如说法华时,入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时,入等持王三昧;说涅槃时,入不动三昧。华严经七处八会中,每一会均有别定,即第一会入如来藏三昧,乃至第八会入师子奋迅三昧。海印三昧即此七处八会所依之总定。海印者,约喻以立名,即以大海风止波静,水澄清时,天边万象巨细无不印现海面;譬喻佛陀之心中,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森罗万象一时印现,三世一切之法皆悉炳然无不现。华严大经即依此定中所印现之万有而如实说,故称此为海印定中同时炳现之说。〔旧华严经卷六贤首菩萨品、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五虚空藏菩萨品、华严经孔目章卷四、华严经探玄记卷四、华严五教章卷一〕p4165——《佛光大辞典》

① 三摩地: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大毘婆沙论卷一○四、成实论卷十二定相品、成唯识论卷五、大乘义章卷十三〕(参阅“三昧”580)p670——《佛光大辞典》

① 念佛三昧: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一)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二)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佛经》(大一二‧三四三中):“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中略)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大智度论》卷七亦载,念佛三昧能灭除种种烦恼及先世诸罪。 

诸家所说此类三昧之相状、功能等虽皆通称念佛三昧,然诸佛有三世、十方之异,并有法、报、应三身之别,故“念”于观、称等有种种不同。据昙鸾之《略论安乐净土义》、道绰之《安乐集》等所说,专注且相续不断地念“念佛三昧”之相状或佛之神力,念佛之智慧、毫相、相好等,念其本愿,称名等,总称为念佛三昧。

念佛之本意在忆念、追想,由内在之思忆表现于外者即为称念,称念配合深入之观想,于醒、梦、定等之际,皆念念不离佛,此亦称般舟三昧。又于《文殊般若经》,以专精修念佛一行,称为一行三昧。于《华首经》,以专修念佛之相好,称为一相三昧。〔大品般若经卷五问乘品、菩萨念佛三昧经卷七、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乐邦文类卷二〕[3]p3211——《佛光大辞典》

① 南普南普陀寺位于台中市北屯区宝华山脉,初创于1947年。开山住持禅德法师。1963年,禅德法师与广化律师合办南普陀佛学院,禅德法师任院长,广化律师为教务主任,学僧十八人。至1987年计完成准提殿、三圣殿、山门、前殿内侧教室、图书馆、斋堂、寮房及传戒大楼之外观工程等等。

南普陀佛学院修学宗旨仍是以“行遵律仪,教宗天台、唯识、修归净土”为主,而立学之次第,更是归结于菩萨之叁聚净戒。冀依悲智愿行,孕育出智德、戒德、福德究竟圆满,和合清净之菩萨比丘僧团。

1995年,南普陀寺常住斥巨资整修装潢传戒大楼。1996年,广化律师带领常住众及佛学院全体师生,进行为期半年之三坛大戒传授戒法,为中国数百年来传戒史上时间最长之戒会,一偿(广化)律师如法传戒、如法教戒之宿愿。愿满之后,广化律师安详舍报、作化往生。

南普陀佛学院的比丘僧团如法行持。如今南普陀寺与佛学院,龙象聚集,为本省比丘学戒、修行道场重镇之一,亦是比丘尼僧团依止、请教诫之僧伽蓝。

① 白圣法师俗家姓胡,名必康,出家后法名东富,字白圣,号洁人,湖北省应城县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甲辰岁八月三十日出生。白圣法师遗著有《学禅方便谈》、《维摩经讲录》、《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寺院住持手册》,及《楞严经表解》、《金刚经表解》、《起信论表解》、《云水梦忆》等书行世。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重点提示】(2)

第二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
慧律法师 主讲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  题【重点提示】
日  期:2007.1.5-6 高雄文殊讲堂
内容概述——重点提示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师父把抚尺一拍:啪!大众随师父合掌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昨天我们谈到《楞严经》的重点是在讲什么呢?

《楞严经》的重点:一是舍识用根,舍生灭心,用不生不灭的根——六根里面的根性,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做闻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尝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根性。舍识用根就了悟了真心的本体,用这个真如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修行,一刹那之间就与佛相应。我们因为用意识的轮回生灭心修行,所以百千万劫不能成道。我们现在一下手处,就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为本修因,直接就契入佛的涅槃本怀,舍识用根就有这个好处,直取佛道,直取涅槃。

《楞严经》的重点。昨天我们讲了五会楞严咒的重要,我们也把经文讲了一遍,这个功德利益,让大家都有了信心。今天我们继续来谈《楞严经》的重点,是防止魔事,就是防止著魔。由于很多人不知道,修学佛道是用真如不生不灭的心性在修行,一直在相上里面打转。譬如印光大师书里面有讲:就凭这一念急着想要见佛的心,就会著魔!锁定目标,非见到佛不行,就凭这一念,刻意地想见佛,他不知道说清净心相应,自然见佛,至诚恳切,佛自然现前。他是刻意地求,魔就会投其所好,在后面五十种阴魔,他就会告诉你,魔就会投其所好,让你看到种种的异相、瑞相,见花、见光、闻香,看到莲花与诸佛,上至十方净土,下至阿鼻地狱,都让你看得很清楚。你会发现:喔!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动这个大我慢的心,就著魔!如果我们也能够了悟,色受想行识,内四大、外四大,无非是如梦幻泡影的缘起法,不实在的,知幻即离,离幻就觉。这个色受想行识,所引出来的奇异的现象,会使一个人修行当中,贪染某一些事情,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他就投其所好;想见佛,投其所好变佛。

在“五十种阴魔”里面讲:如果有修行人在这里修行,他能够闻到远处,很遥远的地方,两个人在讲话的声音,你千万不要误认为说你很有修行,这个只是一个过程,并没有解脱。譬如说:你坐在这里修行、打坐,你能够听到美国的朋友在讲话,或者台北的朋友,两个人在讲话,而且他们两个人讲话,就如同在近距离一样的,然后,打电话告诉他:你们两个在讲什么。他们两个会吓一跳:喔!原来你是佛!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否定,我们不是佛,这个只是心光外泄,积极地努力在用功,超乎一般的异象所显现的色受想行识的一种异象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千万执著不得,若作圣解,即著群邪,千万不能动到一个念头,说:我很有修行。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相,众相本空,相不可得。《金刚经》讲的: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见相,你就有东西可以贪,贪不到就起嗔恨心,这贪嗔痴就连续一直作用……我们清净的心灵,就一直受到强大的损伤和刮痕,我们的伤痛,永远没有办法弭平,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如风吹光;也没有办法做到船过水无痕——船过了,水本身没有痕迹。事过境迁,我们令心无所住,这一念当下解脱的心性功夫,是要培养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万法回归当下。
什么叫做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即是空,在凡夫界来讲的话,有色、受、想、行、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呢?色是缘起法,它就是毕竟空,色法就是佛性,大悟的人,见一切相就是清净法身。换句话说:凡夫看这个境界,跟圣人看的这个境界,是完全不同。凡夫看了这个世间,色受想行识清清楚楚;圣人看了这个世间,色受想行识毕竟空。我们想要脱离一切的痛苦,《般若心经》那一句话,你不能不体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想要超越痛苦吗?很简单,也很难,就是把身、心彻底看破,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识即是空,在佛的法界里面,法界平等,无相无不相,究竟一实相。若论缘起,千差万别;若论平等心性,统统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毕竟空寂。所以,对境寂然,常不离佛。什么是佛?对一切境界可以作得了主,能够入于不生不灭的寂灭、寂然,对境寂然,常不离佛。你想要见佛吗?记得!了悟一切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没有实体可得,就轻轻松松地放下;这一句也是方便说,性相本一如,何来住无住?我们讲无所住,佛有不得已的苦衷,因为众生执著得很厉害。所以,佛叫你无所住;当一个人大悟了本体的时候,没有那个东西,你住什么呢?谈什么住,或者是无所住呢?都不对,性相本来就一如的,相本来就是空。所以,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你见到一种相的东西,以为实体的东西,那个相都在迷惑你的清净自性。如果你不能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你内心的心灵的伤痛,将永远没有办法弭平,你会为某一种事情一直困扰……聪明的人、大智慧的人,一念之间就放下。

两个人争吵,持续很久没有停止,就表示两个人都不对。这是哲学家讲的:两个人一直争执,坚持不下,就表示这两个人都不对。佛法懂得退让、懂得谦卑、懂得包容,用佛的心,作用在这个世间,快乐无边。可是,我们不懂,也不会用,我们用的是烦恼,我们被佛所同情,被菩萨所怜愍,我们不能做一个主宰自己的人,所以叫做凡夫,叫做烦恼的众生,叫做无明的众生,是很可怜,让诸佛菩萨悲愍我们。

可是,我们今天听到了正法,我们应当了解,修行的重点在哪里?修行的重点:一定要明心见性,明本心,见本性。明本心,见本性,有什么好处呢?它就像一个健康人的身体,有免疫系统;我们的心灵如果明心见性,它就有免疫系统,任何烦恼来,打不倒;任何境界来,打不倒;任何顺境、逆境来,也打不倒,也动摇不了他。何以故?顺逆二境本如幻,本来就像虚幻的东西。

有一个小姐,她十几岁的时候生理期;这是我看医学报导的。她每次生理期来,她就很痛很痛,痛到受不了,她每个月为这个事情非常非常地苦恼,非常地苦恼、困扰。后来人家跟她介绍一个医生,这个医生是西医,人家跟她讲:这个西医是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厉害!她就抱着一线希望,就去找这个医生。这个医生一看:这个简单!就开药给她,就开这个西药。第一个月吃了,真的没有痛;第二个月吃了,真的很好,没有痛;到第三个月就不是这样子了,第三个月,前面两个月都没痛,那表示很有效啰!她在图书馆上班,这个小姐在图书馆上班,吃了,第一天还没有事,第二天,西药一服下去的时候,在图书馆里面没办法呼吸,全身发抖,发抖,她以为图书馆的冷气坏掉,跑出来外面想要晒晒阳光,呈半昏迷状态、头痛剧烈、恶心,一直要呕吐、快昏倒,吸不到氧气,在医学里面讲:就像登高山,登上高山缺少氧气,呼不到氧气,才服用第三个月而已。这个就是用强大的止痛剂,让你暂时止痛,看起来好像没事。

我讲这个例子,有很重大的意义,用意识心修行就是这样子,用意识心修行,就是暂时止痛的,它没有免疫系统,知道吗?今天痛了,吃个普拿疼[1],去给西医看一下,好!吃个止痛剂;今天痛了,再去吃一个止痛剂,反正就痛嘛,吃了马上就好……就开始上瘾了,久而久之,它这个西药所残留的余毒,到最后爆发出来,就无法承受的痛。

我没有否定西药的功能,也不是说西药全部不好,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这个例子在告诉你说:用意识心修行,就像止痛剂一样,自己本身没有免疫系统,就像一个人身体健康;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对不对?像我们法师里面,有的人身体很好,一感冒,喝喝开水,躺一下,人家什么药都不要吃,好了,好了呢!是不是?他本身就有强大的免疫系统。

心灵也是这样子,一个明心见性,大悟的人,他的心就有免疫系统。无明就像细菌一样,它会攻击你,你坐在那个地方,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地就是一直烦恼……也不晓得在烦恼什么?这个人对不起我,那个人对我好、不好,到临命终的时候,跟生死完全没有关系。我们今天所忙的事情,都跟生死没有关系,而且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可悲,也很可怜!

因此我们由这个小姐的例子就知道,用意识心修行,就是这样子,暂时止一下。

譬如说:我今天烦恼了,我出国走一走,对不对?那还要看心境,也对,暂时,没办法,凡夫嘛!挣脱不了内心那种牢牢的心灵的枷锁和桎梏,没办法挣开来,就只好求助于国外,去国外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走一走……我们修行就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应当用本性修行。本性修行,见一切相,千万不要被黏住,如果你真的有功夫,昨天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哪个人好,哪个人不好,记得!早上睡醒的时候,统统归零,这个归零,请归零,每天早上睡醒,请归零,每天都归零,归零就是让它呈真空状态,习惯这样子,世间的是非恩怨,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会徒增困扰。好!早上睡醒,重新开始,就是放下、放下、放下,就是这样子,训练到最后,就是性相一如。

所以,我们如果修首楞严大定,是最好的方法,单刀直入就见真心,见首楞严,那么,二六时中都在定中。

修首楞严大定的人,必须要下两种决定心:一、决定用不生灭根性为本修因。就是你的下手处,一定要用不生不灭的根性,六根里面,眼见叫做见性,用这个不生不灭的见性,见性是什么意思呢?见一切善、一切恶,统统不著。什么叫做闻性?闻一切声音、毁谤、赞叹,都知道尘自生灭,自性不动,那个只是音声的组合而已,如梦幻泡影的音声而已。是不是?这个也是缘起,本身就是空。舌头尝好吃的东西,千万不要一直执著,因为这个下喉以后,吞下喉咙以后就开始消化,消化以后,就开始制造粪便。如果我们被这个好的食物所牵制住了,半夜想到还流口水,就表示这个人功夫还不够,还不够!所以说:什么是不生不灭的根性呢?就是眼见一切色,即知道色就是空,眼见一切色法,就知道了悟万法皆是败坏之相,见一切相,总知道万法都是无常,尽皆不可得,决定放下。

再来,经文有一段很重要的,舍利弗问佛,说:世尊!何谓度众生?世尊!令众生界减,佛界增加,名为度众生否?世尊答:舍利弗!作此见者,名为大邪见人。云何令众生界减,佛界增加,名为度众生?舍利弗!众生界不增不减;佛界不增不减;法界不增不减。是故舍利弗!众生界者毕竟空;佛界者毕竟空;法界者毕竟空。是故舍利弗!众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即是众生界,作此见者,名为佛见;不作此见者,名为邪见。这一段的问答就很修行……很有这个禅的味道了。就是告诉你:众生相本来就空,没有所谓从这边度到那边,是因为无明卡住,所以,我们方便说度众生。而众生相本来就空,没有所谓的度和不度,空哪有从这边到那边呢?你看虚空,有从东边到西边、到南边吗?空、虚空都是如如不动,放在那个地方,我们的清净自性,也是这样子的。

那么,不度众生,师父!您今天在做什么呢?我今天在做如梦幻泡影,度如梦幻泡影的众生,做如梦幻泡影的佛事,本不存在,可是,还是要这样做,因果很清楚嘛!是不是?论事相,就必须论因果;论理体,就必须论无生;论究竟实相,就究竟一切法无生。所以,舍利弗跟佛陀这一段的问答,可以证明,可以了解,法界其实是平等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很多人看了那一段看不懂,说:师父!多少人问这一句话,说:师父!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为什么情跟无情都可以成就佛道呢?为什么这样子呢?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说:这一句话不是这个意思,树木也可以成佛,人也可以成佛,它不是这个意思。他说:师父!写得很清楚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是写得很清楚吗?

我说:那你的意思呢?说:树木也可以成佛!我说:这大邪见人,树木是我们的依报,如何成佛?那怎么解呢?很简单!若大悟,当一个人大彻悟的时候,心境本一如(校对者自解:心和境本来是没有差别的。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就是内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还是平等。什么叫做内四大?站在相上来讲是平等的,当一个人成佛的时候,他可以把这个外面的境界,如同涵盖到自己的清净自性一样。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这个人成佛,能够转识成智,能够转境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这个成就无上菩提的人,才能这样讲。就是说: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这些树木,都是我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它们也不离开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说:树木可以成佛。是因为有情的众生成佛,能够转外面的物质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心性所包容。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我们大彻大悟,转有情的识变成大智,而这个大智,等同虚空,这个虚空就包容情跟无情,这样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我们内四大跟外四大,其实是平等的。譬如说:我们今天生病,譬如我们今天生病呢?我们要看医生,医生所下的药,也是一样啊,地、水、火、风。譬如说:你到医院去,做什么呢?戴氧气筒,那是什么?那是空气啊!我们里面要呼吸啊,内四大不调,必须假借着外四大,以前没有西医,就上山去采这个药草,这个药草难道不是地吗?不是地、水、火、风吗?它只是在转换而已啊!可是,你必须借重一个医学的常识,要不然,你会把毒药当作是甘露。所以,医生就可以把毒药变成甘露;而无知的众生,会把甘露变成毒药。是不是?我们了解,内四大、外四大,其实是平等不二的,因为内四大生病,必须借重外四大的医药,内四大、外四大,其实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们内跟外,是众生在分的,就佛来讲,大地的众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伤害它,佛陀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伤害这个草木的,因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里面,动一个嗔恨心的念头,去把那棵树木砍掉,也会伤害自己的清净心。

所以,我们了解。什么叫做一合相?一合相,《金刚经》讲的一合相,譬如说:我们这个四大像一合相,众缘合起来像一个相,叫一合相,现在要站在相上角度讲。而佛陀说:其实,一合相根本不存在,而凡夫贪著其事,这《金刚经》讲得很清楚,我们这个和合起来,像一合相,现在站在相上里面讲一合相,你看,组合起来,像有一个师父慧律法师,我们用化学元素去探讨,这个法师、这个色身,其实是化学元素,地、水、火、风所构成的,碳、氢、氧、钾、磷、钙等等……这些元素所构成的而已;但是,这些元素所构成的,看起来像是一合相,而佛陀说:一合相其实并不存在,而世间人贪著其事,以为有这个一合相。就大悟的圣人来讲,这个一合相是指清净的心性,叫做一合相,绝对的清净的般若智慧,叫做一合相,因为它不能分,绝对的清净自性,怎么能分呢?它不是长的,不是短的;不是时间,不是空间;不是长,也不是短;不是青黄赤白;也不是方形的,也不是三角形的,你如何区分呢?所以,清净心灵才是真正的一合相,但是,这个一合相看不到。

这个一合相,从两个角度切入:

⑴一个从相上的角度切入,这个一合相根本不存在,在《阿含经》讲:其实是不相在,这相根本就不存在的,而众生贪著其事,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一合相,像我们现在一个讲堂,就是一合相,大家和合起来,好像有那个相的存在,大家合起来,有一合相,其实,自性本空,没有这个事情。

⑵现在要站在圣人的角度讲一合相,圣人的角度:一合相就是大般若智慧,我们原本存在的如来藏性,不生不灭的藏性,这个才是真正的一合相,它无形无相,非长非短,不是青黄赤白,要用,清清楚楚;要拿,拿不出来,这个就是一合相,真正的一合相。佛在《金刚经》讲:真正的一合相是不可说的,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才是真正的一合相,因为不可分,当然是合了,它也只是个名词。

第二、修行首楞严大定,要下两种决定心:一、决定用不生不灭根性为本修因,二、决定捐弃一切诸有为相。这个太重要了!决定,一定要决定放下所有世间缘起缘灭的假相,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们应当了解,六祖讲: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万法无有真,哪一样是真的?不明真如自性的人,冲,一直冲,修行,他看起来好像很精进,看起来很精进,可是,烦恼一大堆,我慢贡高,碰到人不屑一顾,自己认为自己非常有修行,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每天拜佛用功是做什么?是拜给人家看的吗?还是上班、打卡?现在的修行就是这样:我早上起来做早课,下午起来做晚课,像打卡、像上班一样的,我的烦恼除不除是其次,我只要把这本经诵完了,就对佛有一个交代,我们叫做交代式的修行,我们这个叫做上班式的修行,我们这个叫做打卡式的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我们内心里面的烦恼存不存在,都不去管它,反正我在这里把这一部经诵完了,我有一个交代了。佛陀,您看……你诵经是要给佛陀高兴的?还是要降伏自我的?要得生死自在呢?啊?有一个人诵《金刚经》三千部了,跑到文殊讲堂来,跪在那边回向。我刚好走下来要吃饭。我说:年轻人!你来拜佛了不起!

说:师父!我诵《金刚经》诵了三千部,我诵了好几年,我今天特别来文殊讲堂,在佛前回向。喔!我借这个机会好好地教育,我说:你诵《金刚经》三千部,我现在问你:《金刚经》是谁讲的呢?他说:当然是世尊讲的啰!那现在请问你:你是诵给佛听,还是诵给你自己听呢?嗯?如果诵给佛听,佛不须要你诵给他听啊,他讲的,还要你诵给他听吗?他说:那诵给自己听。我说:那你诵了几年了?他说:我诵了十几年。诵了十几年,烦恼断了没有?没有!那现在呢?还继续诵。我说:《金刚经》里面讲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试说看!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诵经就是音声啊!一下答不出来。你诵经求佛?(师父笑)佛早就跑掉了。他说:那我回去就不要诵了?我说:更糟糕!你不大彻大悟,不诵经,你做什么?闲在那边干什么呢?他说:好难喔!那么简单,怎么堪称最上乘论呢?你以为当一个大和尚这么简单喔?他说:不晓得大悟的人心境这么高!哪有这么高?在这里哪有比高下的?你没听过: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吗?说不过师父。好!你好好地回向,记得回向给我,(师父摇摇头)我去吃饭了!

诵三千部,抵不过师父两句话,一下就躺在那个地方,你根本就没办法回答,两句就没办法了!因为不悟佛的心法,也没有彻底地见性,但随逐着语言、音声在求佛,佛已经在《金刚经》讲得很清楚了: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不能搞错了!诵经是要依文起观,对着文章起观照,不是念给佛听的。经典就像佛的遗教一样,佛留下来的遗嘱,你要如法、如律、如佛所说,按照他所交代的遗嘱,如法地观照,契入佛的心境,才叫做佛的弟子啊,不是鹦鹉学讲话,不是鹦鹉学讲话。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要修首楞严大定,要决定捐弃一切诸有为相。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天就像棺材盖,地就像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就是要躺下来,躺下来。就是表示说:你今天所拥有的东西,统统要失去啰?是不是?你明明知道,有一天我们会死,要躺进棺材,为什么不提早听佛的话:歇即是菩提呢?为什么不懂得这个道理呢?
生存本身就是很残酷,我们需要赚钱,我们要面对现实,我们要上班,对不对?要上班,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残酷。为什么?我要活下去,我这个家庭要维持,我当然要赚钱啊!没有关系!佛没有叫你抛弃家庭,而是让我们了解:在建立这个家庭,或者是你干这个大事业,你也能不能了知,在这个人生宇宙当中,也有一种非常超越的真理,它时时刻刻可以指引你,过着祥和、安乐、解脱的日子呢?今天我们因为不明了这个道理,所以就吃喝玩乐,吃喝玩乐;没有钱,抢银行。是不是?一念看不顺眼,砍人,砍人!所以,是不是说:书读得愈多的人,就愈没有烦恼呢?不见得!只要没有听到佛法的人,就是读到博士,一样是无知。

好!举个例子,清华大学前几年,有两个女的为了争一个男的,另外一个女的,把那个对方杀死。对不对?现在关得快出来了。为什么她读到清华大学,会做出这种举动来呢?清华大学是一流的名校,若论读书,可以算得上是一等的学府。为什么会做出这种惊人的举动呢?为什么?她一感情来,完全丧失理性,完全丧失理性。学佛就是要让我们回归原来的理性;回归原有的智慧;回归原有的佛性;回归原有的解脱、自在和清凉。一个人的一生一世没有听到正法,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是非常可怕的,又继续轮回,死了以后就继续轮回了。我们因为不能捐弃一切诸有为相,所以,我们每天活着,就像惩罚自己。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

我们每天都不高兴,但是,不知道不高兴是为什么?我们每天,一个家庭夫妻相处,每天都吵架,也不知道在吵什么?其实,都是为了一点小事。朋友、同参道友,两句话互相砍人,把对方砍到残废,需要这样大动干戈吗?什么叫做众生?一开口就是别人错到底,我就是对,我就是对!这个就是众生。圣人刚好相反,圣人会交换立场,能够忍辱,能理解对方有他的苦衷,因为时间、空间的交会点不一样,不能用我们这个立场,一定强迫别人来接受我们的观念。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把我们拥有的知见,就是所谓的观念,强加在对方的身上,两个人会活得很痛苦的!夫妻为什么吵闹不休?知见不同、看法不同。朋友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因为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谁对谁错很难讲。甲来讲,甲有一套的理论;乙来讲,乙有一套的理论。只有圣人能够超越善恶、超越是非、超越对错,懂得退让。

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体会了老二哲学的重要。老二就是:什么统统不要排老大,那个排老大的人,很容易就被砍头。记得!不抢风头、不占镜头。不抢风头,不抢镜头,就不会被杀头。记得懂得退让,什么都要记得排老二,不要排老大,什么事情都要抢第一,什么事情伤害最大的,就是那个排老大的。有功劳不要往自己身上揽,就说:哎呀!都是我啦,我最伟大了,我最伟大了!你这样一讲,都是一直赞扬自己……底下的人,旁边听了:哼!就有戏可看,他在旁边就看得不顺眼,背后就说你几句。当我们办一件事情很成功的时候,把这个功劳、功德,全部推给大家:这大家的合作,大家的功劳,不是我一个。

今天我慧律法师一个人来这里讲经,没有大众坐在这里,也无法成就弘法的。你们没有来坐在底下,我讲给谁听呢?一个都没有,有这样精神病的吗?一个都没有,讲经?当然就是讲给你们大家听啰!你们成就我,我应该感谢大家,我用这个最卑微的心,向大家学习,我提供三十多年来学佛的心得,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不敢说我在教大家,也许底下都是卧虎藏龙。是不是?都是很了不起的大和尚、大法师、很有修行的护法居士大德,示现坐在底下的。是不是?所以说:谦虚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立场,比较受人家欢迎。所以,我比较喜欢排老二,所以,懂得老二哲学,你就减少很大的伤害。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个《楞严经》,预计要讲三年,中间如果有停课,譬如说:水陆法会、农历年、梁皇法会,或者是师父要出国去弘法,会事先一个月前通知大家,最慢两个礼拜前一定会通知大家。所以,中间如果有停课,我们会事先通知。如果突然没有上课,那么,有几件事情:第一个就是:我重病爬不起来,重感冒爬不起来,送急诊,所以,没办法上课。第二就是阿嬷突然死掉,要……(师父笑。师父戴上眼镜四面看看师妈在不在讲课现场,说:)不晓得她在不在?……(师父笑着说:)没有关系啦!突然暴毙了,没办法了,突然走了,那当然就是要停课了。是不是?

好了!我们这一次讲这个《楞严经》,要放慢脚步,所以,不急着讲完。我们要详细地讲,如果我的寿命够长的话。

最近我很感谢我们的法无师父,我们的当家师,非常感谢他,他的领众,无论是放生,无论是诵经,或者是做佛事,都跟师父消灾回向;整个僧团,师父都很感恩,在这里,师父在大众赞叹我们当家法无师对师父的一种恭敬,每一次做功课,都这样跟师父回向,所以,我现在,你看!这回向真的很有效,气色是真的很不错,你看仔细一点,再近一点,气色真的不错(大众鼓掌。),回向是真的……还有一些护法居士大德,怕师父早死,每天都消灾回向,把寿命要舍给师父,我现在用不完了,用不完了!目前来讲的话,这个身体还行,如果师父的寿命够长,我们就继续讲,生死无常,也不知道要活到什么时候,我也不是佛陀,没办法告诉你,明天、明年,再几年,能够活多久不知道。
只要一结到楞严大法的缘,就种下大菩提的因,诸位将来必定成佛无疑。毫无疑问的!古德有说:《楞严经》只要一历耳根,一历耳根,这个人能灭无量亿劫的生死重罪。

《楞严经》这个是大法,是最上乘的大法,而且是密法跟禅宗、禅法,是最究竟的一本宝典。单单听到这个“楞严经”三个字,就可不得了了!如果有人临命终,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华严经”,是不是?这个就不得了了,一历耳根,即成道种。

我告诉诸位:听讲这个《楞严经》,不是凭一时的感性,或者是一时的好奇,那没有办法持续的。当我们进入《楞严经》的领域的时候,我们会开始慢慢发现很难,非常的艰涩,因为没有大悟,统统是名相。翻译的译本,般刺密谛翻译的译本,文章就很难,因为是文言文;注解,圆瑛法师的注解也难,是古文。经文难,义理深;注解难,统统难!所以,在这里要进入《楞严经》前,必须要跟诸位作一个心理建设,不能凭一时的感性,不能凭一时的好奇,《楞严经》是给有志气的人听的,他才听得下去的。凭一时的感性,一时的好奇,或没有志气的人,他根本就听不下去,要发大菩提心,刮风、下雨、下冰雹,不管如何,我就是不缺席!要下这种大愿力。

自古以来,《楞严经》的注解有十多种,不包括市面上流通的一些居士和一般的法师,比较有名的有十多种。因为古人的原译太难,义理又深,实在是非常不容易了解。既然临命终一闻大乘经名,即为道种,能灭恒河沙的重罪,何况我们今天好好地来研读、来持诵的呢?

我们一般人……底下要讲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诸位把笔放下来。在末法时期,很多人都修净土法门,而不了解保护这一颗清净心的重要,不了解。毛毛虫变蝴蝶,毛毛虫怎么变蝴蝶呢?这里是毛毛虫,变……变作蝴蝶,从这里(毛毛虫)到这里(蝴蝶),毛毛虫如果染上病毒,或被鸟吃掉,这个毛毛虫有没有机会变蝴蝶呢?没机会,没有机会。毛毛虫比喻什么呢?比喻我们这一颗清净心。这一颗清净心,必须在现前当下这一念就要处理它。换句话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绝对不是临命终的事情。你能够万法回归当下,用大智慧打破无明烦恼、习气,步步为营,护持这一颗清净心,这样子念佛:阿弥陀佛……这样子念,保护这一颗清净心,这样下定决心保护它,慢慢慢慢……自自然然,它就会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漂亮的蝴蝶就比喻作往生极乐世界;这一只毛毛虫,就比喻说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在娑婆世界,烦恼很多,无明又重,习气也难改,这一颗清净心,就像这一只毛毛虫。我们现在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我现在念佛,烦恼不管它,阿弥陀佛……临命终的时候,期待临命终那一刻,诸位!变成从这一段毛毛虫,马上就要等待这个蝴蝶,中间这个距离呢?每一个念头,毛毛虫要慢慢地转化、转化……才能渐渐变成蝴蝶嘛!是不是?他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每天都在等待什么?等待变成蝴蝶,每天都在等待变成蝴蝶,那这一颗清净心呢?被烦恼所束缚,百般的烦恼、百般的计较,在生活当中种种的苦痛,还不能警觉,舍不下,亲情割舍不下,钱财割舍不下,诸位!你想想看,这样怎么往生极乐世界呢?是不是?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正确的观念,现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对!很好!记得!是由现在的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升华,把这个执著、烦恼、分别,种种的习气断除,这样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心性上下功夫,到临命终的时候,我早就学习放下,到临命终,一下子莲花化生,一刹那之间离五浊。极乐世界是化生的,莲花化生,没有中阴身。对不对?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中阴身。

你记得!保护这一只虫,不要被鸟吃掉;不要被细菌吃掉;不要让这一只虫生病,这一只虫生病,还没有转化成蝴蝶就病死了!什么是病呢?这一只蝴蝶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如果生病,就是无明重,这一只毛毛虫就生病;无明少,这一只毛毛虫就健康。斤斤计较,这一只毛毛虫就生病;什么都忍不下,这一只毛毛虫就生病。所以,诸位!用一只生病的毛毛虫,你有把握在临命终转化成蝴蝶吗?没有把握。要怎么样能够把握呢?万法回归现前当下这一念,当你在念佛的时候,记得同时要破除执著,这一只虫才可以活下去。就是这一只虫你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这一只虫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一念清净心,这一颗清净心,你要坚持下去。所以,这个观念,重要的观念,毛毛虫要转化成蝴蝶,中间不能出任何的差错;这一颗清净心要直通极乐世界,中间你统统要放下,跟自己生死没有关系的,统统放下。记得!要口业清净,要守口如瓶,要礼敬三宝,三宝是整个佛教的根,敬佛、敬法、敬僧,这是作为一个佛弟子最基本上的;连佛都不敬,法都不信,僧都不敬,如何能够了生死呢?连信心都没有。是不是?

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身、口、意一定要约束好,好好地保护这一颗清净心。不要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没有用的;不要把多余的生命,浪费在没有用的事情;不要做那一些你将来一定会后悔的事情;不要做那一些浪费时间又浪费生命,又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的时间重要,我们的生命重要,我们的道业重要。记得!练习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记得!包括你在睡觉,一样念佛自在,求生意志坚定不移。我说:常常梦到佛菩萨的人,常常梦到三宝的人,这个人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的,他的意识型态里面都是三宝;他的意识型态里面统统是极乐世界,他一心一意就是要生极乐世界,连在作梦,统统梦到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人怎么不会往生呢?醒着的时候要往生;连睡梦当中都想要往生,这个人必定往生!诸位!下定决心,了生死在一念之间。所以,研读《楞严经》,是属于大根性的人,是属于下决定心的人,是属于有大勇气的人,发大菩提心的人,才能够持续,要坚持、要忍耐。研读《楞严经》,绝对有帮助你往生净土的,绝对有帮助你往生净土的。

好!我们《楞严经》的前言就讲到这个地方。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①  panadol(对乙酰氨基酚),别名“必理通”镇痛药,又称普拿疼或醋氨酚。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损害肝脏、肾脏、血液系统,甚至引起心律不整。

发表于 2020-4-19 06: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大纲(目次解说)】(1)
第一集

欲令正法重现    当推首楞严大经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胜缘  千载难逢

大佛顶首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海枢要(二)
佛语谛实  决定不虚——金刚法宝赞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成观法师 著
慧律法师 主讲
讲  题【大纲(目次解说)】
日  期:2007.1.6-2.10 高雄文殊讲堂
内容概述——大纲(目次解说)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翻开《楞严经义贯》,上册的。一定有很多人会带错来,我就不告诉大家,反正它每个颜色都相同,上、下册来也搞不清楚。回去记得把下册的拿去藏起来,让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你每次来,记得!上册的二本:《讲义》上册的;《义贯》上册的;《楞严经表解》一本,每次要带三本来。

这本《楞严经义贯》,是成观法师写的、注解的,写得相当好,写得相当好!

诸位翻开前面“目次”第1页。

【目次】

“目次”就是目录次第。

【自序】第一个是自序。

【绪论】写在书的前面的话,叫做绪论,就是我们所讲的前言,前言。

绪论,这是成观法师写的五十几页的前言,写得相当的好!因为它是白话文,所以,师父要从这一本《楞严经义贯》,给大家深入《楞严经》的整个轮廓和概念,因为它是白话文,所以,比较好懂。

【一、本经梗概】

【二、楞严法门三大主旨】

楞严法门三大主旨就是……现在把《义贯》拿到经架上面来,把圆瑛法师那本书放在旁边,这本书要讲好几个礼拜。

楞严法门三大主旨:

【⒈悟本性(先行)】

悟不生不灭的本性,如果我们用意识心修行,就是用情绪的心在修行,会修百千万劫;我们悟了不生不灭的本性,就在一刹那之间。

【⒉持心戒(初行)】

摄心为戒,《楞严经》首重佛陀的如来藏性,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所以,以心戒为主,(初行)

【⒊修大定(正行)】

【三、三味总持论】

第三是三昧总持论:

【⒈三味总持略论】

【⒉定的重要性】

【⒊三味总持手记】

【⒋三味总持具体作法】

【⒌修三味莫退心】

【四、本经修断之次第】

【五、劝发菩提心】

【⒈为何应发菩提心?】

为何要发菩提心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我们应当发心度众生,除了自度,还要度他。

【⒉何为发菩提心之相】呢【?】

【六、首楞严三味法门的殊胜处】第六、首楞严三昧法门的殊胜处在哪里呢?

【七、释疑】

【⒈六祖与禅定】

【⒉判经真伪】

有的人说:《楞严经》是伪经!成观法师提出了反驳,因为魔怕正法重现,一再的阻扰《楞严经》的推广,所以,很多人也中毒,跟着讲:《楞严经》是伪经!在这里,《义贯》写得很好,我觉得他有独到的见地。

【八、古德序文】

【㈠大佛顶经开题】  【日本•弘法大师(空海)撰】

【㈡注大佛顶真言并序】  【日本•南忠法师撰】

那么第八、古德的序文就不看,那是日本的弘法大师,空海kukai,日本的南忠法师,我们都不看。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一】

【第一篇  方便示导令悟本体】

第一篇,方便示导令悟本体,本体是什么?要悟到不生不灭的本体。好!手握在这里,第一篇叫做方便示导令悟本体,手放在这边,翻开第<19>页,现在就翻,目次<19>,这是第一篇,叫做方便示导令悟本体;

第二篇,悟后依体起修,悟后依不生不灭的本体起修,因为众生的习气还在,众生的习气还在。

好,看目次<48>页,第<48>第三篇,列为重要的,也是《楞严经》的特色,就是五十种阴魔,破魔证通,总共分为三篇。

好!翻回来目次第<3>页,现在我们要把整本、整部《楞严经》的梗概,就像我们建筑的钢架、骨架;就像人体的骨骼,把它先看一遍,因为整本《楞严经》要讲三年。我们看这个目次,一段一段,喔!就知道,这一段《楞严经》在讲什么。

第一篇,方便示导令悟本体

【第一章  了妄识真、明心见性】

了妄识真、明心见性,了妄,“妄”就是妄心,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时间的架构是妄想的产物,时间、空间,是心不相应行法所假设而存在的,它不是实体的东西。今天我们起心动念,一切境界现前,我们用执着的心、用分别的心、用思惟的心,过去执着、现在执着,未来没有到,也执着,这些心叫做妄心。当我们了解这个妄心本空,识就变成、转换成真,真就是真如藏性。了妄识真,你要了这个……什么是妄心?要认识这一颗真心,第一个,妄心跟真心,你都分不清楚,你如何能够明心见性呢?所以,了妄识真就是:了达妄心的不实在,而认识了真心本体的存在性,要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修行,恒河沙劫不能成就。

【第一节  经题、译者】

第一节是经题还有译者。

【第二节  序分】

第二节是序分。

【第三节  阿难示堕】

第三节是阿难示堕。

为什么讲一个“示”呢?因为阿难是古佛再来的,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所以,阿难就像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的演员,演一出戏给你看,他是佛来的,怎么会被摄入淫室呢?可是,不这样演,就没有这一部《楞严经》,他就是要演一出很像的,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好让佛先讲《楞严经》。阿难示堕。

【第四节  阿难请定】

【第五节  七处徵心——七处破妄(令明真心)】

第五节  七处征心,征心就是佛问:你心在哪里?阿难回答统统错,所以,七处破妄,七个地方都被佛陀所破除,说:那个不是你的真心!

【A.引言】

【B.徵心】

翻过来,目次第《4》页。

这个征心是佛问:阿难!心,今在何处呢?阿难总共执着了七个地方,统统被佛所破除:

【⒈破计心在身内】

一切众生都是这样,佛陀说:如果心在你的身内,第一个应当先看到你的五脏六腑,为什么你没看到?

【⒉破计心在身外】

阿难没办法了,又转计心在身外,佛陀又破,破除。佛陀说:如果心在外,你应当看到你自己的脸,那么,有一天成佛,就变成二尊佛,何况心在外,跟你又何关呢?阿难搞不懂,心在身外也不通,被佛陀所破。

【⒊破计心潜在根里】

这心潜在眼根(师手指眼睛处),随所分别,就跑出来了,心潜在眼根。

【⒋破计心以内、外对而见明、暗】

这后面都会谈到,也被佛陀所破。

【⒌破计心随和合处而有(无有定处)】

破计心随和合处而有,就是无有定处,心无有定处。

【⒍破计心在中间】

佛陀说:有左右二边才讲中间,中间一定有一个处所嘛,中间何在?试指出看看,你指出来看看,中间在哪里呢?有左边、右边,才讲中间嘛;没有左边、右边,哪有中间呢?你以何为中呢?阿难也找不到,被佛所破。

【⒎破计心无所在】

这是阿难一次又一次被佛陀所逼,讲不出所以然,到最后语尽,言语没办法了,讲不出来了,穷尽了。阿难到这个时候就心服口服了,再也讲不下去了,所能够执着的心,不是在内就是在外;要不然潜在眼根;有时候,内、外都有对啊;或者随所合处;或计在中间,或计心无所在,都被佛陀所破,到最后,阿难只好心服口服,请佛陀说法了。

【第六节  阿难再度请法】

【第七节  世出世间二种根本】

二种根本很重要!第一、什么是生灭轮回意识心?要分得很清楚,这个就是轮回的根本,叫做生灭轮回意识心,是轮回的根本。二、是不生不灭如来藏性,这个是了生死的根本,出世间的根本,这二种根本如果搞不清楚,麻烦就大!简单讲:妄心是众生所依靠的根本;真心是如来所依靠的根本;而依靠妄心,却是一直继续轮回,没有停止,一直轮回。那么,依真如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歇即是菩提,就可以成佛。

【第八节  第二度徵心】

再一次地问:真心在哪里?

【第九节  真心有体】

真心是有体性的,就像每一个人,大般若智慧是存在的,真心是有体的。

【第十节  妄识无体】

妄识是无体的,妄识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的执着、烦恼、分别、颠倒,这个叫妄识。所以,妄识是无体的,无体就是说:它不是永恒的,不是永恒的。譬如说:你贪一件事情,现在贪;明年、三年后,你所贪爱的东西,也许你排斥;你今天贪爱一件事情,五年后、十年后,也许你就不喜欢,这个叫做妄识无体。如果是我们的心体,它是永恒存在的,它不是生灭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看我的手,这个真心是有体的,真心是有体的,我们现在就是这个心在作用,众生境界来,执着出来,这个就是意识心,境界现前,烦恼心就随着奔流出来,这个奔流出来,是依如来藏性而跑出来的,然后,把整个如来藏性缩起来。所以,我们如来藏性,从来没有用过,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没有听过佛法,也从来没用过,什么叫做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知道!我们用的,统统认为、以为有一种东西可以贪;以为有一种对象可以嗔;以为有一种对象可以痴,贪、嗔、痴,因此本体就被掩盖了。所以,每一个点、动点……全部被所有的烦恼遮盖住了,但是,这些烦恼,只是我们清净本体里面的肤浅的意识而已,肤浅的。换名话说:我们所有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还有境界所影现出来的,都是如来藏性,只是因为我们多了一层执着、多了一层分别、多了一层颠倒,因此让我们活在痛苦的深渊里面。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真心是有体的,而妄心是无体的,它不是永恒存在的,它刹那生刹那灭……

譬如说:你现在很嗔恨一个人,后来又对这个人有好感;现在对这个人有好感,再过了几天,又对这个人很嗔恨,这个就是生灭意识心,叫做轮回的心。用现在比较听得懂的话就是:只要有情绪变化的心态,就会化作一股强大推动轮回的力量,而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从来没有醒过。

譬如说:一个年轻人,像现在的年轻人,要做什么?跳舞,到恒春那个party大型的演唱会,警察去抓,还抓到很多的摇头丸,散落一地,大家死不承认,大家死不承认。你想想看,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要吸食大麻、吸食古柯硷、要吃那个摇头丸?为什么呢?内心想要快乐,他也想要拥有;他不知道他所拥有的东西,刹那生灭,很快就会毁灭的,因为他不知道生命的真相,所以就一直迷茫,所以就开始吃喝玩乐……这个就是妄识,由虚妄的意识心,攀缘不实在的境界,一直认为这个就是享受,这个就是快乐,一直到死,死还不瞑目。就像以前的皇帝,要拥有江山;就像现在的富有的人,想要拥有财富;像现在所谓的名模,想要拥有一个很好的face,可是,却支撑不了多久,支撑不了多久。所以,还是要学佛。

因此妄识无体就是说:我们今天都是用妄心、轮回心在做事,从来没有用过真心,如如不动的心性。

【第十一节  阿难求开道眼】

【第十二节  十番显示见性——显真(令见真性)】

好!翻开目次第《5》页,十番显示见性——显真(令见真性)。

【⒈显示见性是心非眼】

是心在作用,不是那个眼珠子。

【⒉显示见性不动】

见到了真如自性,心是如如不动的。

【卷二】

【⒊显示见性不灭】

显示我们的真如自性是不灭的,是不会灭的,它恒常存在的。

【⒋显示见性不失】从来不失。

【⒌显示见性无还】“还”就是来去。

【⒍显示见性不杂】它纯一的。

【⒎显示见性无碍】没有障碍。

【⒏显示见性不分】它是不可以切割的。

【⒐显示见性超情】离一切众生所想像的那种执。

【⒑显示见性离见】

离“见”就是观念,我们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个“知见”就是所谓的观念。当一个人明心见性了以后,他就离开了缘起缘灭所组合起来的,暂时建立的一个幻化的观念,知道这个观念是来自于无明;来自于意识型态,不值得我们执着。但是,这个观念也可以用于世间,用对了,救人,用错了,害人,统统叫做观念。

【第十三节  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什么叫别业妄见呢?譬如说:我一个人,看到了这个彗星,或者感受到了大地震,或者是灾难,我一个人,这个叫别业妄见;但是,大家统统感受到呢?叫做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就是自己的业力所感得;同分妄见是共业所感,譬如说:一个国家共同的灾难,就是同分妄见,后面会谈到。

【第十四节  破和合及非和合】

破和合以及非和合,因为自性本空,讲和合的因缘法是暂时方便;更不能讲非和合,本来本无所有,哪里有和合、非和合呢?这是阿难二乘学人所执着的一个因缘和合,而佛陀引导他入最上乘论,所以,必须破和合——因缘法,以及非和合,就是自然外道。

【第二章  一切法本如来藏】

一切法本如来藏,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意思是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其实是同一个本体,由于因为我们物质跟精神的揽合、混合,变成了我们神经系统,而我们迷惑在种种的妄觉、妄受当中,而永远一直不觉知,而一直没有觉悟。我们领纳错误的心,领纳错误的境界,认为这个是实有的,运用了妄心,过以苦为乐的假相的生活,创造了我们所谓的生命、所谓成就,其实,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的东西。论法要论到究竟,我们就会发现佛陀的伟大,和佛陀所启示我们永恒的法身慧命,有多么的重要!而世间人争得头破血流,到最后,撒手西归,一无所有,众生可怜!

第二章是:一切法本如来藏。

【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

【⒈色阴本如来藏性】

为什么色阴本如来藏呢?因为色阴就是缘起,缘起就是无常,无常就是缘起,缘起就是生灭,生灭无常,缘起就是不可得、就是空。所以,色即是空,当然就是本如来藏了。意思就是说:色能看,一切相就是如来藏心所影现出去的,它没有多一层执着,也没有多一层分别心,它就这样看,如如不动的看,就像镜子一样,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什么相来,现什么相,可是,于心完全不着,所以说:色本如来藏。所以,因此不要随着感觉而走;不要随着缘起的假相而烦恼,那个是空无自性,不实在的。

【⒉受阴本如来藏性】

“受”就是感受,在这里讲:苦受、乐受,受,还有忧受、喜受,是比较指心灵的,苦、乐受是指身;忧、喜受是指心,种种的感受。我们因为纳受一切缘起幻化的假相,误以为真,所以,一再的创伤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心魔铲除不了,让我们的般若智慧开发不了,就是这个受阴,占非常强大的力量。每一种事情都有感受,而不晓得,他所有的感受统统是错觉,所以,稳住正念,放下那个苦乐忧喜,就醒过来了,觉受就出现了。

【⒊想阴本如来藏性】

妙真如性,众生有妄想,但是,你把它歇即是菩提,妄想变成正念,妄想变成正念。

【⒋行阴本如来藏性】

行阴就是身口意的生灭造作,叫做行阴,它的范围很广。

【⒌识阴本如来藏性】

“识”就是八识,眼识、耳识、鼻、舌、身、意,识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换句话说:大悟的人,色、受、想、行、识,这个名词转化成如来藏,同一个名,这个时候,佛证得叫做金刚喻定,“喻”就是比喻的喻。佛到这个时候,这个色身转换成大般涅槃金刚的定,色受想行识这个名词,变成一个假相、假名,而他内心是变成金刚不坏,这个就是找到了佛没有皱纹的、没有老的、没有生病的,求其生老病死,了不可得,就是如来藏性,佛陀就是即于生灭,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佛陀就是找到这个,不能离开生灭,另外找如来藏性。

【卷三】

【第二节  六入本如来藏性】

为什么讲“入”呢?是从这个地方,就是外境从眼、耳、鼻、舌、身、意,来入于我们的心,会污染我们的心,从这六个地方,进入我们的心灵,同时污染我们的心灵。所以,就在这个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建立这个六入,由这六个地方,来接受外面的尘进入内心,叫做入,这六个地方。一般来讲,说:尘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而佛陀证悟了以后,却发现,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其实,都是清净心,同一个如来藏性,没有分别,都不离清净的如来藏性,眼见一切法,就是如来藏性;耳闻一切音声,就是如来藏性的显现,这个时候就是大用现前。

【⒈眼入本如来藏性】

【⒉耳入本如来藏性】

【⒊鼻入本如来藏性】

【⒋舌入本如来藏性】

【⒌身入本如来藏性】

【⒍意入本如来藏性】

【第三节  十二处本如来藏性】

第三节叫做十二处,眼色处本如来藏,耳声处,耳朵对声尘;眼根对色尘。眼色处本如来藏;耳声处本如来藏;鼻香处本如来藏;舌味处本如来藏;身触处本如来藏;意法处本如来藏,这是十二处。

【⒈眼色处本如来藏性】

【⒉耳声处本如来藏性】

【⒊鼻香处本如来藏性】

【⒋舌味处本如来藏性】

【⒌身触处本如来藏性】

【⒍意法处本如来藏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十八界本如来藏性】

翻过来,眼色识,眼根对色尘产生眼识,叫做眼色识,这个如果加一个“、”更清楚,眼、色、识、这个就变成三,那么,三六一十八,就变成十八界。就是眼根对色尘产生眼识;耳根对声尘产生耳识;鼻嗅香产生鼻识;舌尝味产生舌识;身接触外境产生身识;意对这个法,那么,法识一半是色,一半是心,这个是俱舍和唯识所讲的。那么,眼、色、识,这三个,耳、鼻、舌、身……各三,三六一十八,眼色识界本如来藏;耳声识界本如来藏;鼻香识界本如来藏;舌味识界本如来藏;身触识界本如来藏;意法识界本如来藏。

【⒈眼色识界本如来藏性】

【⒉耳声识界本如来藏性】

【⒊鼻香识界本如来藏性】

【⒋舌味识界本如来藏性】

【⒌身触识界本如来藏性】

【⒍意法识界本如来藏性】

【第五节  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有内四大,有外四大,在这个《楞严经》讲七大,我们色身也有七大,外面也有七大。

【⒈地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地大,为什么讲地大呢?一切坚硬的,不只是内四大,通外面外四大,意思是:这个色的元素;所谓化学成分,地就是所谓化学成分,不只是内四大是化学元素,包括尽虚空界,遍法界,都是化学元素。如果我们把色身碎为微尘,把树木、把星球、山河大地统统碎为微尘,那么,整个宇宙观想一下,统统变成微尘的时候,没有这个相,再把它凝结,变成一个地球、一个月球、一个人、一只狮子、一条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山河大地,一个地球、一个月球、火星、水星,凝固以后,业感又缘起,又显种种的相,所以,地大本来就是周遍宇宙的。

【⒉火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火大也是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的,法界就等同宇宙。不只是这个地球有火,其他的星球也有火,只要因缘具足,火大就显现。我们内心、内身也有火啊,就是温度,我们一失温,人会死的。是不是?我们地大如果损伤,我们就要截肢,像台中市长老婆邵晓铃,这样子车祸一翻,这样子截肢了,地大损伤了,人就变成缺陷了。火大一失去,人就失温了,就像去南极、去北极,没有穿保暖的衣服,火大消失,生命就结束。

【⒊水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水大更清楚,一个人一天不喝水,你试试看,是不是内四大要假借外四大呢?内四大、外四大是不是要保持一个平衡点呢?记得!平衡就是中庸,中庸就是修行的指标、方针,和我们固定的模式。记得!伤人不可以伤到极处,要留一条憨厚之道给人家走,一个人不可以把人家逼到死路、逼到绝路,讲话不能太绝,做人不能太绝。就像南、北极就是绝地,都是冰山,不适合人住。水大也是这样子,我们要喝水;吃饭要用水;水,大小便要用水;我们这个色身,大小便也是水啊;血液也是水啊,只是这个水稍微转换一下,以不同的液态出现,内四大:血液、尿液、唾液、精、髓,对不对?这个都是水啊!

【⒋风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第4就是风大,这个“大”就是遍满虚空的意思。风大,地球本身的运转,它就会产生风。所以,台风为什么会在赤道的附近形成呢?地球这样转动,太阳这样蒸气一照射,水气上升,地球转动,就变成飓风、台风,风大。那么,我们需要呼吸,我们色身需要呼吸,如果身体不舒服,我们往山上走一走,去呼吸新鲜空气,使内四大、外四大的风大调整一下,因为风大尽虚空,遍法界嘛,有因缘就形成风。

【⒌空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第5叫做空大,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空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空”就是虚空,这虚空,我们鼻子如果没有空,我们没办法呼吸;这个地球、星球没有空,没有距离、没有虚空,就没办法运转;我们肠子没有空,吃下去的东西就没办法蠕动,运转需要虚空啊!所以,空无所不在,叫空大。

【⒍根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根大,这“根大”稍微注意一下,这“根”分旧译跟新译,旧译有翻译成“见大”,后来有人翻译成“根大”,统统是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叫做根大。有的人翻译成“见大”,地水火风空根识,也对;地水火风空见识,也对,只是旧译跟新译的差别而已,看你要用哪一个字,其实,都是相同,因为有眼,他就有见,用眼根来代表六根,所以叫根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⒎识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叫做识大,就是我们的意识心,性识周遍法界,无障无碍,所以,识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第六节  阿难明心发广大愿】

好了,我们今天上课到一个段落。

回向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问讯礼。)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大纲(目次解说)】(2)

第二集

欲令正法重现    当推首楞严大经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胜缘  千载难逢

大佛顶首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海枢要(二)
佛语谛实  决定不虚——金刚法宝赞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成观法师 著
慧律法师 主讲
讲  题【大纲(目次解说)】
日  期:2007.1.6-2.10高雄文殊讲堂
内容概述——大纲(目次解说)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接着上一次,这个“目次”就是目录和次第,简单讲,就是《楞严经》的大纲。
回忆一下,翻开目次第<6>页。

第二章,一切法本如来藏,哪一切法呢?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这个作如何解释呢?

众生位叫做色、受、想、行、识;当第八意识转成大圆镜智的时候,这五阴的名相统统消失,但转其名,不转其体,这个假名转掉了,叫做大圆镜智,色就是佛性;受就是佛性;想就是佛性;行就是佛性;识就是佛性。换句话说:照见五蕴皆空,当体即空,佛性就显现。也就是说:色就是身,受想行识就是心,身心看得破、放得下的人,而且要完全彻底,那么就是佛,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佛转这个五阴身为金刚不坏身,是指涅槃妙性,而不是指相,释迦世尊在这个相上示现,也有生、有老、有病、有死,那是从相上里面来讲。所谓佛,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换句话说:色受想行识无论怎么变化,他的心都是如如不动,起心动念,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所以叫做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这个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对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意思是说:这六入,其实也是如来藏性所在缘起上里面建立的,如来藏性,它看不到、摸不到、嗅不到;但是,它可以起作用。凡夫是眼耳鼻舌身意在造业,所以,从这六个地方,来染污我们的清净心;而佛陀这六个地方刚好放光动地,妙用无穷。所在,在圣人的角度来讲,叫做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恶”就是善恶的恶。六尘没有所谓的好和不好,但看你的起心动念,叫做六尘不恶,还同正觉,眼入,就如来讲,入无所入,何以故?清净自性没有出和入,没有出和入。

我们在中国的大乘佛教,很多,多少,后来的人的注解,因为没有大悟,所以,扭曲了佛陀的意思。譬如说: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讲过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我们大乘佛法的法师,一直引用这一句话,这一句话是无始无明,是错误的,佛陀从来没有讲过这一句话;佛陀也没有讲过说:真空出妙有,妙有真空,释迦世尊,找遍三藏十二部,佛从来没有讲过这一句话。佛陀也从来没有讲过说:从假入空,从空出假;不着二边,谓之中道。释迦世尊从来就没有讲过这种话,没有的!翻遍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讲过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从来没有讲过:真空出妙有,妙有出真空;也从来没有讲过:从假入空,从空出假,不着二边,谓之中道,有出有入,哪里是佛性呢?

所以,第一句话应该改成:随缘显现。说: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们一般有自性见,认为如来藏性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好像是一潭死水一样。错了!它会起妙用的,所以,它随缘可以显现,佛陀说法也在定中,行住坐卧,统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哪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东西?这个随缘不变,会让人家落入:有一种东西不变,一直在找寻有一种东西不变,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他所谓永恒是永远不执着,充满智慧心叫做永恒,不是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要了解,有为法就是无为法,有为法就是缘起生灭无常法;彻底空就是无为法,当体即空,二话不说。所以说:随缘显现,才是完全大悟的人讲的话,你随缘不变,哪一种东西不变呢?大悟的人知道,佛性像摩尼宝珠,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它会变的,不变就是一潭死水了,它怎么起作用呢?是不是?如果如来藏不变,那释迦牟尼佛怎么讲经说法呢?它不变,一潭死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就是妙用现前,怎么会不变呢,是不是?

所以说:佛性是无常的,所谓佛性是无常,是站在妙用的角度讲的;佛性讲常,是站在体的角度讲的,对不悟的众生,只有这样讲。讲无常,是佛悲天愍人,让你觉悟万法生灭无常,空无自性,所以,释迦世尊不得不讲无常,让你觉悟,提早觉悟。讲常,是因为给二乘人有一个依靠,说我们的如来藏性是常乐我净,二乘人就执着有一种东西叫做常乐我净,又执着一个常。释迦牟尼佛讲无常,是为了破除你的贪;讲常,是为了二乘人有一个依靠,二乘人却执着有一种东西叫做常。释迦世尊又告诉我们:讲常乐我净,那是一种善巧方便,它要起变化,它就会无常。讲经说法难道是常吗?它就是无常,无常当体即空,它就是常。所以,性相本一如,何来常无常?性相本一如,何来住无住?到这个佛的境界,安上任何的知见,统统叫做错,不准你安上任何的知见,一法不立,这个才是正法。

佛陀从来没有讲过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一句话是中国的祖师注解所讲的。佛陀也没有讲说:从假入空,从空出假,佛陀有讲:不二法门,你要搞清楚啊!所谓不二法门,心境不二,是不是?缘起等于性空,不是缘起另外有一个性空。缘起另外有一个性空,缘起就是随缘,另外有一个性空叫做不变。是不是?那就打成二段了,这个就不是不二法门了。缘起当体即空,就是性空;生死当体即空,就是涅槃,生死涅槃无距离,菩提由来无一物。

我们要了解,因为我们没有大悟,底下的人也没大悟,这些祖师注解,错了也不知道,到最后,就用一个:即空、即假、即中,就是空,讲空,一切都空;讲假,一切都假;讲中道,一切都中道,这样讲好像融为一体,空假中融为一体,告诉你:这个没有大悟;六祖那一句话,才是大悟的人讲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怎么可以立空、立假、立中呢?立空、立假、立中道,仍然是语言、意识型态,仍然是一种无明。要进入不可说不可说的不可思议的佛的领域,要了解绝对的空性般若智慧。

在《大智度论》里面,佛跟弟子这样对话,弟子问佛说:如果有佛的99%,就是说:留一点点无明,能不能出般若智慧?佛说:不行!如果我们达到了99.9,还有0.01的执着,能不能出生诸佛如来?佛陀说:不行!那如何能够出生诸佛如来呢?要完全绝对统统放,万法尽舍却,根身、器界、习气,统统断尽,这个才是大悟。所以,六祖的:本来无一物,这个“无一物”就是绝对的空,立什么空,立什么假,立什么中,统统是方便,也是名相,会变成一种自性见,意识型态的东西。

所以,我们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如果是证悟到佛的果位,就是无所入。

第三节就是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眼色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说:眼根是缘起,它本来就空;色尘也是缘起,也是性空。眼根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东西;色尘也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东西。如梦幻泡影,空无自性的东西,一切法毕竟空,根,六根空;六尘还是空,所以叫做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四节  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就是万法,也就是万法。意思就是说:万法本来就是我们佛性所显现的东西,万法就是我们佛性所显现的。

第五节  七大就是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地、水、火、风、空、根、识,旧译的是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地、水、火、风互遍互融,譬如说:石油,看起来是水,放一把火一点,就是什么?就是火,水就是火,水中里面含有火。知道吧!岩石,山上的岩石,用高温它就会熔化,变成熔岩,变成液体,地大,一下子高温,就会变成水大,水大冷却,就会变成地大。好!这岩石互相撞击,就会擦出火花,也是火大,火大。是不是?岩石里面空空洞洞,那么,里面就是空大。一个岩石就知道,地、水、火、风,它是互相交互,互遍互融的,不是地大就是地大,不是这样子的。

譬如说:水,一蒸发变成空气,氢、氧;常态25℃ 变成液态;再拿去冰箱一冷冻,变成固体。是不是啊?加热有温度。是不是?火大。所以,地、水、火、风,不是用一个角度来讨论,它是统统是综合性的。譬如说:山上的草、药草,药草一看是地大,是固体的东西,拿回来敲一敲,把这个汁绞出来,喝了病会好,变成水大。你看,药草拿回来捣碎变成水,就是汁了,就是我们喝的这个药草,变成水大。好!这个草放一把火烧了,就变成地大,化成灰烬嘛,譬如说:这个是木柴,看是地大,是不是?放一把火,火跑出来了,烧起来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地、水、火、风、空、见、识是交织周遍的。什么是宇宙?就是业力之网,宇宙者,众生业力之网,听过这一句话吧?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宇宙?就是业力的网,我们会来人间,会生存在这个宇宙,是什么力量使之然也呢?就是业力,业力交织着,把我们的人生跟宇宙摆脱不了,我们一切的众生,都活在业力的网子里面。

好!再来。

【卷四】

【第三章  审除细惑、开示三如来藏】

【第一节  陈述二深疑】深深地怀疑。

【⒈如来藏本净,为何有为迁流】

如来藏性本来就清净,为何有为迁流呢?为什么变成刹那呢?答案就是妄动,不了解境界是虚妄、妄心是虚妄,妄心执着妄境,以为是实在的,从毕竟空的东西,变成毕竟有,从毕竟空变成毕竟有。本来能缘之心空无自性;所缘之境也是空无自性,能缘心空,所缘境还是空,我们不知道这一层道理,从毕竟空变成毕竟有,有,就每天都奔流放逸、忙碌,就落入生死。所以,为何有迁流呢?就因为不知道是妄。

【⒉五大如何周遍圆融】

五大如何周遍圆融?地、水、火、风、空。

【第二节  如来次第除疑】

【⒈审明其惑】要审查、明辨惑从哪儿来?

【⒉无明不觉生三细】

【⒊境界为缘长六粗】

诸位!翻开804页,看这个表,三细,这个三细的定义是:不为凡夫和二乘人所了知,叫做细。凡夫没有办法了解到第八意识的微细意识生灭迁流的变化;二乘人证阿罗汉果,也没有办法觉察,除了十地菩萨、等觉和妙觉,有办法去觉察到第八意识的微细变化状态,其余二乘、凡夫都没有办法,叫做三细。六粗就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1.png

    我们先看三细相(如上图表)。

所谓业相,就是一念无明,把如来藏性转成了业相,就是无明相。诸位!无明相就产生相分,无明相,譬如说:你看到虚空黑黑的,就是无明相;这个色身看不透,这个也无明相,我们根身、器界、种子,这个相分,根身、器界、种子都是第八意识显出来的妄相。是不是?那么,第一个业相是非常微细的,非常微细的,要到等觉菩萨才能够觉察到:喔!一切境界这个相,原来是妄动、妄念所产生的,业相,叫做相分,相分就是物质的世间。在《楞严经》讲:我们这个色身、山河大地,包括虚空,统统叫做相,虚空跟色是互相衬托的,色法衬托出虚空,虚空无相,但是它一样在相分,一样在色法里面。我们虚空是无相,衬托出有相;有相衬托出虚空无相,有相无相,统统叫做相分。所以,虚空也是妄想显现出来的相,黑黑的,昏暗的,因为没有见到自性的光明。

转相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这个精神,一定要起作用,一定要起作用,从来不会停,包括我们晚上睡觉,眼睛闭起来也会作梦。是因为精神要起作用,结果这个作用起错了,加上一层意识。诸位!清净自性,譬如说:这只左手(师示左手背),左手就是这样子,我们现在是怎么样呢?盖着一层无明(师右手盖在左手上),这个无明就是业相。清净自性在最深层的部位,我们盖上了一层无明,盖上了一层无明以后,我们把它切成二段,一半是精神作用,一半是物质作用,物质。诸位!清净自性(师示左手),一层无明(右手盖在左手上),转成无明,这个无明,把它打成二段,一个揽少许的四大为自身,少许的化学元素,认为有一个“我”,同时要起作用,结果这个作用已经失去真了,清净自性被无明挡住。就像一个人戴了一副太阳眼镜,很黑的,黑黑的太阳眼镜,一戴,昏天暗地了。

有一次我出国,人家买了一支很黑的太阳眼镜给我,我已经忘记了戴了太阳眼镜,进去厕所,我跟 卢医师讲:卢医师!这厕所怎么都没开灯呢?卢医师说:师父!您的眼镜没拿下来啦!我说:对喔!拿下来:有开,有开!说:奇怪!厕所怎么昏天暗地的?喔!有开,有开!

好了!如来藏性;无明,我们把无明切成二段,一半是见分(精神作用),一半是物质,物质跟精神,其实来自同一个清净自性;相分、见分来自自体分。也就是说:如果大悟的人,所有的物质世界不能障碍他,他彻底的解脱,因为精神跟物质,他已经升华到最高点,所有的物质,都是缘起幻化的东西;所有的精神已经升华到不执著、不分别、不起颠倒,再怎么苦,佛陀都可以忍受。我们凡夫没有办法,一生病就倒了!佛有那个三昧的禅定,凡夫没办法,你想定都定不下来,痛就是痛。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这个道理,见分、相分来自于自体分,自体分就是自证分,同一个清净自性。因为同一个清净自性,被无明卡住了,转化成内跟外,内四大跟外四大,其实是平等的,内四大也是元素所构成的,地、水、火、风所构成的;外四大也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因为内四大跟外四大本来就平等,心境本来就是一如。

但是,因为凡夫不明了,揽这个内四大,以为这个自我,所以,每天追求,都是为了这个少许的元素,忘了大地那么大的元素,忘了大地的众生,忘记了!每天自私自利、占有、嫉妒、排斥、攻击、毁谤、伤害,就是为了这个色身想存活,多么的悲哀!佛悟到:内四大、外四大,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所以,他可以牺牲、可以奉献,吃什么亏都没关系,肯退让,所以,他心灵每天都在升华…….

你学佛是为什么?不是期待临命终往生极乐世界而已啊,你要现前当下这一念彻底的解脱,过快乐、安祥的日子,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这老和尚常常这样念: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他就是告诉你这个道理,佛法如果不能运用在现在、现前当下这一念,人生过着安祥、乐利、和合,那么,我们一直期待在临命终,有把握吗?所以,我们要了解,佛法的可贵在当下,在当下,现前本自具足这一念如来藏性。记得!见分、相分,其实是平等的。

那么,因为有业相,有了相分,我们转相又想一定要看,见分就一定要看,结果看到的不是实在的境界。譬如说:你看到了虚空,晚上看到了虚空,那个就是业相所显现的相分。你看到了这个色身,境界妄现,起心动念就是讲“我”,这个境界妄现啊!这个是第八意识被第七意识所执著的一个色身,众生讲叫做命根,或者叫做灵魂,灵魂。是不是啊?境界妄现,这个境界妄现,包括根身、器界,包括种子,种子就是习气,统统是第八意识以前储存着,现在整个爆发出来。虽然爆发出来,但是,都在第八意识里面作用。譬如说:大海里面大风大浪,无论怎么大、怎么小,都不能离开大海。现在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境风吹识浪,境界风吹这个意识浪,意识,识浪,意识变成大浪,打击我们的清净心,叫做境风吹识浪。这无明的风一吹,境界一显现,起这个嗔恨心,咬牙切齿,伤害的是谁?伤害的就是你的如来藏性。

所以,佛陀说:众生是很可怜的,我们每天都在做伤害自己的事情,而自已不知道。你每天在伤害谁呢?你愤怒伤害谁呢?你仇恨伤害谁呢?你嫉妒伤害谁呢?伤害自己的清净自性,我们每天都在做这种工作。我们爱一个人,难以割舍,清净自性隐没,无明显现。我们恨一个人,一直讨论他,三、五年前那个可恨的人,今天碰到,又一直讲,讲了又开始咬牙切齿,你伤害的是谁呢?是自己,你在这边讲,对方也不知道,你恨死对方,恨得快得忧郁症了,晚上统统睡不着,人家还中大乐透!什么叫笨?就是惩罚自己叫做笨。什么叫做众生?就是不懂得爱惜如来藏性,他不懂得爱惜。所以,《阿含经》佛陀讲:要用你的生命,保护你这一颗清净心,你一定要好好的体悟“不相在”这三个字,你所有看到的相,其实,它不存在的,它只是元素转换而已。是不是?所以,现相就会境界妄现,为什么妄现?因为妄心嘛,就看到以为有一个实在的境界,这个统统是第八意识,叫做微细意识。因为业相显现相分,因为转相转动,一念不觉,把这个如来藏性转成意识,见分就是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八个识都有见分也有相分,就把这个如来藏性转成八识,这个八识就起作用,转成第八意识,就叫做阿赖耶;转成第七意识,更加的染污,叫做末那;转成第六意识,叫做分别事识,就变成一直污染,回不了头啊,我们回不了彼岸,因为没有大般若智慧,也没碰到佛法。

好!底下是六粗相。

图片2.png

第1.叫做智相,这个智相不是智慧之相,这个智相就是所谓的分别;简单讲:第八意识转成了第七意识,第二能变(第七意识)就开始拼命的执著。

①叫做智相(俱生法执),“俱生法执”旁边写:先天性的;“分别法执”写:后天性的,后天所有的学习,都叫你执著,只有佛法叫你放下。所以,读到博士、超博士都不能解脱;但是,如果你有因缘听到佛法,无论有读书、没有读书,都能解脱。所以,解脱无关于文凭,但看这个人有没有福报?听得到正法,听不到正法?所以,这个智相就是与生俱来的分别心,小孩子一出生,他就会吃奶,你不须要教他,他就会找到妈妈的奶,拼命的吸,他肚子饿了,肚子饿了。是不是?俱生:与生俱来的;法执:对万法的执著。

②相续相就是连续的、不断的,叫做分别法执,就是后天的。出生以后,不但带来了先天的执著,还加上后天的学习。所以,所有的教育统统让你执著,叫做执著的教育,不得解脱。但是,佛法又不能从小去教育,也不能带到大学,现在好一点了,有宗教系,有宗教系的。世间人都教你如何设计服装;教你如何烹饪;教你如何当总统;教你如何变成一个政治家;但我们所有的大学,没有一个教你如何来解脱,如何来成佛,没有的!是师父很有福报,在逢甲大学普觉佛学社,一听到这个佛法,我就知道,这个是人生、宇宙的真理,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这个是不归路,永远不后悔。这个智相是俱生法执;相续相是后天的分别法执。那么,这是第七意识,这个也是非常微细,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意思就是说:这个见分看这个相分,本来是不执著的;但是,产生强大的执著的作用,是哪一识呢?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有二种执著,一种是我执,一种是法执,所以,在“第七意识”旁边写二个:我法二执,我法二执就是第七意识,而且还是非常强烈。

③第三是执取相,看到了外境,俱生我执,先天性一出生,他就有我执,继续执取,就是追求境界,没有钱,想办法诈骗,诈骗集团。是不是?很多啦!再来就是计名字相,这个计名字相,就是看到什么就加一个名词,譬如说:钻石、珠宝、名牌,名牌。是不是?

④计名字相(分别我执),后天也是拼死命的执著,这个就是第六识。那么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是息息相关的;第六意识要这个人出生以后,后天才存在的。一个人死了以后,前六识统统没有,第七意识也慢慢的消失,剩下第八意识,那个是微细的第八意识,我们所谓的灵魂。前六识、第七意识消失了,第八意识去转识投胎,种子都在里面,薰习种子都在里面,带到下辈子去作用。下辈子一投胎,又产生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又出来了,重复的轮回。我们种下了种子,执著和分别的种子,又继续去轮回。

⑤第5.叫做起业相;

⑥第6.叫做业系苦相。

那么,这个手握住804页,回过头来,回过头来看前面的,手不要放,804页的手不要放。

好!目次第(目次)9页,无明不觉生三细,就是业相、转相、现相;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

图片3.png

图片4.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⒋世界相续】

再来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诸位翻开805页,这一段要用念的,然后,看它的注解。

“4.世界相续”。

看最后一行,

经文:【“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我知道你看不懂,看眼神就知道你看不懂。

翻过来,806页,我们看它中间的义贯,“义贯”就是把这个义理,这一段的义理贯穿起来,因为我们现在是在讲大纲,不详细讲,所以,我们只蜻蜓点水念过一遍,浏览一下,不加以解释。

【义贯】

【由真“觉”之体起妄“明”遂将真“空”变成晦“昧”之空,明与昧“相待”互相侵夺而“成摇”动之风相,“故有风轮”成就,“执持世界”(故世间诸风为妄心动荡之业感所成)。“因空”昧觉明,明昧相倾而“生摇”动之风大;次由“坚”固执著之心,必欲“明”晦味之空体而成“立”质“碍。彼金宝者”为依无“明”妄“觉”所“立”之“坚”相,坚执不休,】就是坚固的执着,众生就是这样。【积而成轮,】众生的执着是坚固到极点,你要改变他,他命休掉,他都改变不了。【“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执妄“觉”所立之金“宝”既“成,摇”动妄“明”所感之“风”大亦已“出,风”与“金相摩”擦,“故有火光为变化性”(——风金相摩而变化出火。世间之诸火,不离妄心之摩荡所成,可见火大之种乃是无明妄心之热相的业感。)金“宝”之体“明”净、遇热能“生润”湿之气,以“火光上蒸”于金,“故有水轮含十方”世“界”。 】

经文:【“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义贯】

【“火”之性为上“腾,水”之性为下“降”,水火一腾一降“交”互“发”生,因而成“立坚”碍之质,而为器界之本,其卑“溼(shī湿)”之处积水而“为巨海,干”燥之处则“为”土“洲”或沙“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以本质含有火之气分,故“火光常起”,而“彼洲潬中”因本质含有水之气分故,“江河常”于其中流“注”(水性相近故)。若“水”之“势”力“劣”于“火”,则“结为高山,是故山石”以本质中含有火之气分,故相“击则成焰”,若“融则成水”,以本质中含有水之气分在故。若“土”之“势”力“劣”于“水”,水势强盛,则“抽”拔泥土之精华而“为草木,是故”树“林”草“薮”(草木聚处),若“遇”火“烧”即“成土”,以草木本质中含有土之气分故;】草木若因绞榨出来,则变成水,【草木若“因绞”榨则“成水”,以草木之本质中含有水之成分故。】佛陀多么的了不起啊,多么的科学啊,多么的了不起啊,二千五百年前的大圣人,就知道这个科学。

【如是, “交”互不断的“妄”心与妄境迭相“发生”,更“递相为”万化发生之“种”子,“以是因缘”而令“世界相续”不断。(以上为器世间相续之源。)】

现在要讲一点点科学了,好!把笔放下来,这个是太阳,金星、水星,第三个星球是地球,地球,在Discovery科学的角度里面讲:如果这个地球太近,人没有办法出生,因为水全部被太阳.....如果这个是太阳,这个是地球,地球太接近太阳,就没有人类,因为所有的水全部被蒸发。所以,你看,水星跟金星完全没有水分,地球这个距离刚刚好,刚刚好!如果这个地球再远一点,像冥王星离太阳太远的地方,零下,-250℃,零下250℃,因为没有阳光,没有阳光,全部都冷冻,人也没有办法存活。这个世界的成立就是非常奥妙,这个地球在虚空当中,看起来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它就是距离刚刚好!它这个引力,拉力跟引力跟推力,刚好平衡,所以,它绕着太阳一直转动......一直转动,绕着太阳一直转动。所以,这个科学家说:这个地球要成立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距离太阳刚刚好的距离,也不会很远,很远就没有温度;也不会太近,太近全部都蒸发,刚刚好!所以,开始有这个水。

这个地球的成立是怎么样?你知道吗?这个地球的成立,讲一点科学的,这个地球的成立,就是无量的岩石撞击在一起,当这个恒星爆炸以后,这个地球在四十二亿年前,开始撞在一起,撞在一起,熔化就黏在一起,愈来愈大,一个地球就愈撞……就黏在一起,熔化,熔化就黏住,因为高温嘛!这个彗星高温,撞击以后高温,变成熔岩,又黏住,熔化……这岩石本身含有水分,熔化,熔化以后,这个愈撞愈大……然后,又由于转动,转动的关系,所以,这个转动,变成把它修饰成一个椭圆形。这个撞击,本来不是这么圆的,一撞击以后,凹凹凸凸的,因为转动,风的关系,所以,修饰成一个椭圆形的,继续转动。

这个地球本来是没有水的,因为撞击以后,产生二千多度的高温,这个高温开始热气出来,因为岩石本身就有水气,气,这个地球本身,那时候二千多度的高温,一滴水都没有,一撞击以后,这个水气蒸发,蒸发,一直上升……一直上升以后,经过几十万年,这个热气一直上升……一直屯积在上面,由于地心的引力拉住这个水气,所以,它到某一个高层以后,它不会飘到外太空,这个水气一直凝结……整个地球全部包住,当时候地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阳光,也没有任何的生物,都是岩石、高温,都是冒烟,一直冒烟……然后,整个地球因为引力拉住这个水气,拉住这个水气,这个水气到上空以后,碰到了冷空气;譬如说:你那个电锅一拿起来,它就会滴水,因为到高温。然后,云层够厚了,非常的厚,地球本来一滴水都没有,就开始下雨……水蒸气,开始一直下雨。下那个雨,很大很大的雨,那是几十万年累积的气,几亿年前构成的这个气一直起来,那不是一点,那一下起雨来七十万年,下雨下七十万年,七十万啊!你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大海,是下雨下七十万年,所累积的大海,累积的大海。

这个大海累积以后,我们一开始,人类并没有这样子,开始慢慢……因为外太空有这个元素,氮的元素,或者胺基酸,胺基酸是生命的元素,它就会在大海里面变成一种藻类,这个藻类,当时候,地球没有氧气,这个藻类,会开始制造氧气,这个氧气一直冒出来……这个物种开始变化,一个无氧气的世间,藻类开始在深海里面冒这个氧气出来,开始大转变,大转变,所以,一直冒泡……我们现在大海里面的藻类,也一直制造氧气,制造氧气不只是说树木,大海里面的藻类,看大海里面一直冒……就是藻类制造我们人类需要的氧气。所以,当时是一大的突变,这个地球开始变成有氧气。

这个地球开始变成有氧气了,因为业感的关系,只要有胺基酸,制造生命的碳、氢、氧、钙、胺基酸,业力,我们的神识,就转动,业感。所以,人类在大海开始是一条虫,小小的虫,虫,虫。这个虫经过几亿年的演化变成鱼,变成鱼。这个鱼吃不到岸边的,慢慢演化,变成爬虫类,爬虫类因为要吃树上的东西,要站立,还要跑给加害的……饿的动物要吃啊,跑给动物追。所以,人慢慢的直立……

你看最近的科学报导,人以前身上是全部……几亿年前,人类的全身都是毛,都是毛。所以,这个DNA,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一生出来……叫做还祖。如果那一对染色体,染色体,是几亿年前演化出来的,或者几百万年演化出来的,这个小孩子全身都会变成毛,叫做还猿,还猿,就变成原始。知道吗?所以,全世界的人,不是每一个人生出来都大致相同,有的不是,你到泰国去看,到中国大陆去看,有少许的人,他的全身都是毛,你知道吗?全身都是毛。这个就是DNA恢复到几百万年前人类的人猿,所以,他手一拉出来,哪这么好看!全身都是长毛,包括这个……我们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毛,包括这个脸、额头,全身都是毛发,这个叫做还猿,DNA一不小心配到染色体了,恢复到原始状态。

所以,人类以前全身都是毛,同时脊椎还没办法直立,脊椎还没办法直立。后来慢慢慢慢……为了要吃东西,慢慢的演化,慢慢的演变,脊椎开始直立,开始要跑动物追,老虎、狮子要杀我们、要吃我们,我们要跑给它追了;我们要摘更高的水果。对不对?
人类几百万年前开始吃肉,吃肉以后,这个脑部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人类跟猩猩的DNA99%是一样的,后来因为人类发明了武器,变成一个狩猎者,变成可以吃到其他的肉类,所以,脑容量增大,就是脑部所需要的蛋白质、养分,发育比猿猴、猴子、其他的动物更大。所以,人类的智慧慢慢的开通,开通,开通。是不是?这个就是演变到人类,一直这样子演变。

回归到以前,没有人类,在海中只是一条虫,人类以前在大海,最怕的就是小卷、鱿鱼,有须须的,我是看Discovery科学的,所以,以前人类是怕鱿鱼的、怕小卷的,现在我们把它吃了!所以,人类在大海里面,本来人类是很脆弱的,慢慢慢慢发展成四肢。所以,人类以前还是有尾巴的,你摸摸你的屁股后面那个地方,尾椎,是有尾巴的,有尾巴的,慢慢的退化……收起来了,收起来了。

好了!讲一点科学,让你知道,当一个法师还是很不简单!

好!底下。

如是,“交”互不断的“妄”心与妄境迭相“发生”,更“递相为”万化发生之“种”子,“以是因缘”而令“世界相续”不断。(以上为器世间相续之源。)

好!我们就生长在地球,目前发现有人类的,到目前为止,只有地球,其他星球目前没有找到,什么外太空、ET统统没找到,一个星球都没有,到目前为止!你知道投胎成人有多困难;你知道投胎成人,又能听到正法有多困难,你就可想而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⒌众生相续】

经文:【“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看811页,

【义贯】

【“复次富楼那”,欲“明”了众生所起之“妄”因,并“非他”物,乃是妄“觉”】 真觉遗失了,变成妄觉,妄觉【自己有“明”之能,】要显现能,结果是妄能。【此即“为”其“咎”之所在。】就是头上安头,本能,如来藏性发挥不出来,所发挥出来的,都是意识心。

【能明及“所”明二“妄既”已成“立”,】 为什么?能明就是妄心,所明就是妄境,不知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不知道你今天所用的,都是妄心,是生死的心,都不知道,从来不觉悟。【其所“明”之“理”体并“不”能超“踰(yú逾)”业相之范畴;】你业力卡住了!【“以是因缘”能闻之性所“听”闻者便“不出声”尘之限,能见之性所“见”者即“不超色”尘之局。于是乎,“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所妄明之“妄”尘皆各“成就”其各自之畛域,】这个念畛zhěn ,zhěn 三声畛。我教美国人,教了老半天,他每次都念:eng,这美国人没办法!我教美国人说:一座山、一条鱼、一个人,这个不可以乱用的。他老是不会用,老美每次都用错,说:一条山、一座人!我说:不是这样子啦!他说:oh!Chinese is very difficult.中文好难好难!我说:以后你中间那个字不要念,你手指山就讲:一山;看到:一人;一杯;一钟,一个钟,一座钟,他那个不会用,一束花,他中间那个字就是不会用,不会用,没办法!中国的文学还是很了不起的!“畛域”就是界限的意思。【互不相通,“由是”将一精明之体“分开”为“见、】见就是眼;【觉、】就是身【闻、】就是耳;【知、”】就是意;【尝、】就是尝;【嗅】就是鼻;【之六用,】见、觉、闻、知、舌、尝、嗅,就是眼、身、耳、意、舌、鼻,他只是把它简化成见、觉、闻、知,用四个来代替六用。【是为由一精明分隔成六和合之原由。】本来同一颗心嘛!

经文:【“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就是七天,受胎七天叫做羯罗蓝。【遏蒲昙】就是十四天,二七,初七叫做羯罗蓝;二七,二七就是十四天,叫做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义贯】

【卵生与胎生类之众生以“同业”而互“相缠”缚,而湿生与化生类之众生则以“合、离”而“成”其变“化”。中阴身于有缘父母处“见”到一点微“明”之“色”相“发”出,由于此“明”而“见”妄境,其欲“想”便“成”。此中阴身若与父母为有互“异”之“见”则“成憎”恚,】所以,有的人从小就把父母亲气得半死,就是来所复的。【而为怨亲之种;】生了一个儿子、女儿,从头到尾把他的财产花光光!所以,父子成仇,有时候,母女就成仇恨。【若与父母为“同想”则“成爱”,而为互爱之眷属之种。】就变成来报恩的。【“流”注此“爱”意“为种,纳”受此爱“想为胎”之亲因,以父母肉体“交遘(gòu)”之“发生”为助缘,因而“吸引”过去有共“同业”缘之中阴身入胎,“故有因缘”而“生羯罗蓝、】就是初七,【遏蒲昙等” 】就是二七。【五胎位之相。】五胎位就是把胎位里面分成五大阶段,这《大宝积经》讲得更清楚,以后讲到这一段,再好好地谈。【是故“胎、卵、湿、化”皆各“随其”业感“所应”:“卵”生之众生“惟”由乱思之“想”而“生,胎”生之有情“因”亲爱迷恋之“情”而“有,】所以愈执着、愈贪爱,愈没有办法出三界。【湿”生之有情“以”与外境暖湿之气分和“合”而“感”生;“化”生之众生“以”喜新厌旧、“离”此讬彼相“应”而生。】

【此中,于累劫之中,众生之“情、想、合、离”的状态“更相变易”,并非一定。四生“所有受业”报之众生,皆随“逐其”善恶业感,或“飞”或“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而生灭不断。】

【⒍业果相续】

经文:【“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此,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看816页中间。

【诠论】

【这一节为开示众生生死之根本,由于三种贪:淫贪(欲贪)、杀贪(为了吃它)、及盗贪。以此三种贪,众生于六道中来往生死不断。】

经文:【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除非如来出世。【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汝爱我心就是男孩子……女孩子欣赏男孩子那一颗心,我怜汝色,男孩子爱女孩子的美色;汝爱我心就是女对男;我怜汝色是男对女。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所以,夫妻结婚以后,生了儿女以后,要叫他分离,那有如刀在割的痛!是不是?有如刀在割!譬如说:一对父母把孩子养大了,突然听到这小孩子在国中、国二里面,打篮球不小心摔死了,你看,他的父母亲到运动场上,去看到那个尸体,你说,他怎么哭呢?你可以知道,儿女是父母亲身上的一块肉,你可以了解,那一种束缚的力量有多大!是不是?所以,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818页。

【义贯】

【有时“汝负我命”而还我命,有时则我欠你债故“我还汝债”,“以是”相报“因缘”,虽“经百千劫”,仍“常在生死”轮回之中。有时“汝爱我心”,有时“我怜汝色”,“以是”爱怜“因缘”,纵“经百千劫”,亦“常在”爱欲“缠缚”之中,而不得脱。】

【是故众生“惟”以“杀、盗、淫三”种贪习种子“为”其生死之“根本。以是”种子为“因”现行之业为“缘”,因缘相资,致令“业果相续”不断。】

【“富楼那,如是”世界、众生、业果“三种颠倒相续”不断,“皆是”于真“觉”而起妄“明”,】就是知见立知,如来藏性加一个知,简单讲:用现在你听得懂的,就是加一层意识观念,就是加一层观念,在缘起缘灭毕竟空,变成一种观念。我们就是卡在一个观念,而且死执不放!【此妄“明”之无明妄有“了知”之“性,因”此妄“了”之无明而引“发”业、转、现之三“相”,复“从”此三细之妄相】就愈来愈粗了。【“妄见”有六粗境“生”,因而起“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执着不放。【生住异灭“次第迁流,】物有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天有春夏秋冬,统统在描述无常。这个生,一下子就住,又异,“异”就是变化,到最后又灭。生住异灭……“次第迁流,【因此”种种“虚妄”之相得“终而复始”,相续不断。】

多可怕啊!我们能够听到佛法,多么的幸运啊!

翻回来目次,好!目次我们已经讲了,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世界相续;

众生相续;业果相续。

【⒎富楼那执因疑果】

第7.叫做富楼那执因疑果,因就是已经成佛了,果就是:那么,未来成佛,会不会再继续轮回呢?未来会不会又突然产生山河大地呢?这个叫做执因,已经成佛了,那么,将来是不是还会突然冒出山河大地?成佛以后,这个佛会不会继续轮回呢?

所以,综合言之,什么叫做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呢?就是整个宇宙与众生就是四个字:业力之网,我们全部被业力网住了!就像大海,我们去捕鱼的时候,捕鱼,这个网子一撒下去,一个都跑不掉,一个都跑不掉!所以,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不要再造这个新殃。

目次第<10>页。

第三节  开示三如来藏

因为《楞严经》这个如来藏思想,是大乘佛教后期的思想,有的人翻译成涅槃,也可以;佛性、实相,这个都可以;而《楞严经》用“如来藏”来形容,从三个角度来讲这个佛性,也可以称为如来藏。

【⒈空如来藏——一切皆非】

空如来藏,站在毕竟空的角度,一切皆非,“非”就是否定,说似一物即不中,这禅宗讲的,你讲什么统统不对!空如来藏,站在性空的角度讲,说:佛性是什么?是长的、是短的?是青黄赤白、是黑的、是绿的?是方形的、是圆形的?统统不对!说似一物即不中,叫做空如来藏,一切皆非,“非”就是否定。

【⒉不空如来藏——一切皆即】

不空如来藏,站在缘起的角度,一切皆即,就是肯定,“即”就是肯定。什么是佛性?眼见就是佛性;耳闻就是佛性,眼、耳、鼻、舌、身,没有一处不是佛性的展现;山河大地,统统是佛性的展现。所以,一切皆即就是当下,不离当下,一切皆即就是活在当下,见一切相,如如不动,就是佛性,不离缘起,不坏缘起,不坏因果事相,叫做不空如来藏。一切皆即,就是当下,讲空,就一切皆非;讲不空,就一切皆即,就是肯定它。所以,佛法是既肯定又否定,同时超越肯定跟否定,因为这个还是名词,也是头上安头。

【⒊空不空如来藏——皆非皆即、离非离即】

空不空如来藏就是所谓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空不空就是不可思议,绝对的意思,讲也不对,不讲也不对,讲空,也是偏空;讲不空,还是偏有。所以,来一个空不空如来藏,看看你能不能进入不可思议的如来藏性?

所以,底下,皆非皆即,离非离即。是不是?皆非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统统非,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如梦幻泡影的,空无自性,叫做皆非。也统统是,站在缘起的角度,不离当下,不离缘起。皆非皆即,同时要离非离即,安一个非,安一个否定,也让清净自性,如来藏性不增不减;加一个肯定,如来藏性也是不增不减,哪里可以给你否定,或者是肯定呢?怎么可以让你头上安头呢?所以,离非离即,连这个否定跟肯定统统要放下,本来无一物,怎么肯定它呢?你怎么否定它呢?叫做空不空如来藏。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诸妄之因】

【⒈又起疑惑:宝觉妙明,何因起惑?】

为什么会起妄呢?

【⒉有因非妄,妄即无因(无因故妄)】

你找到了原因,就不是妄,因为妄,为什么会妄呢?妄心呢?就是因为无因。诸位!这个无因,跟外道的无因大不相同,外道的无因是穷追猛找,可是,找不着,所以,立一个无因,没有什么原因,突然出现,没有任何原因。佛教讲的无因,是追及到无始无明那一念,喔!原来它是妄动。如果你找到了因,那就不叫做妄了,找到因,就是找到了如来藏性了,这个叫做双钩论法(师拟两手食指相勾貌),妄一找到,真就显现了,钩住了,真被妄钩住了,妄发现了,真就显了;真没有显,是因为妄钩住了。所以,我们要了解,找不到原因,故妄。那么,找到唯一的原因就是什么?就是微细的妄念开始变成粗的境界,执着,所以,无因故妄。所以,佛教讲的这个无因,是无始无明,无量劫,最初的那一刹那无明的动力,妄就是因,因就是妄,无因,所以故妄。无因故妄。为什么缘故你迷了?迷了路呢?就是不知道路嘛,没什么原因。你在高雄市跑来跑去,你为什么迷路呢?就是因为不知道路嘛;等你找到文殊讲堂了,就不迷了嘛!是不是?迷有什么原因呢?没有原因,对不对?就是因为迷嘛!这样听得懂吗?懂!大家都点头了。

【⒊顿歇即菩提】

顿悟放下那一念就是菩提。这里有一句话很重要的:哪一个人最接近佛呢?看谁对放下的功夫下死功夫,肯放下,还不必下课,你就接近佛;百千万劫放不下,统统见不到佛。记得!碰到什么事情,不要一直重复,烦恼不要一直起来,对于众生的错误,不须要太在意,他有自己的因果,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功夫,就是降伏自我,顿歇即菩提,歇即是菩提,放下,而且要彻底放下,这个功夫、这一招,能在平常活得快乐。放下就是: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那么,你可以自由发挥,像师父就是这样子,徒弟开车出去外面密宗上师灌顶,我知道,没关系!你高兴就好,你尽量去灌,不要醉,怎么加持都没关系,你喜欢嘛,你受益就好。回来只要好好的按照我的五堂课诵,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重要的是我自己的生死嘛,徒弟年轻,会好奇嘛!他如果是师父,师父这一招就是无招,无招,没有任何的招。师父这一招就是放下,放下;做徒弟的招数就很多,想要找出什么东西,……是不是啊?以前有一个徒弟很好笑,要去外面参,参……跑到一个道场,那个道场的上人问他说:你亲近哪个上人啊?他说:我亲近慧律法师,我希望出来参一参。他说:你头壳坏掉!我们这里统统听慧律法师的!(笑)拿一堆给他看;我们统统看慧律法师的,你还来参啊?回去,回去,回去!他不回来,人各有志,不可强也。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意向、志向,有缘,我们师徒之间相处愉快;没有缘就勉强不得,勉强会造成遗憾。知道吗?是这样子的。
所以,当我建这个讲堂的时候,我就作最坏的打算,因为我建讲堂好,只有一个,只有一个喔,找了那个已经往生的大甲吴居士来,准备做什么?准备晚上送急诊用的,睡在我的门外、外面,找一个吴居士,怕半夜送急诊。自己一个,讲堂只剩下一个,就这样子。所以,有缘,我们来相会,为了佛教,为了常住,我们团结合作;实在没有缘,我们互相尊重,你走你的路,你走你的阳关道、八线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现在都是八线道了,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八线道,各人走各人的;但是,如果有缘,那就团结合作。

所以,徒弟去哪里打佛七啊、去哪里打禅七啊、去灌顶啊,我统统没有意见,因为我早就彻底解脱自己了,有看当作没看到,你高兴就好!是不是?没有什么关系!对不对?所以,你看,我这个上人度量有多大,你要学什么宗的,没有关系,你只要遵守五堂课诵、结夏安居、半月半月诵戒,我没有什么特殊意见。是不是啊?我绑不住你的手跟脚啊!底下,顿歇即是菩提。

【第五节  阿难起疑】

  【⒈未解佛语而执因缘】

因缘是二乘人修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那是佛不得已的讲法;现在《楞严经》要进入最无上的菩提大法,连因缘都要放下。

【⒉三狂缘断,即菩提心】

好!把笔放下来,看我这里,二种人佛都有办法;二种人佛没有办法,第一个,善良的人,佛有办法能度他,善良的人。第二、恶的人,佛有办法示现神通降伏他,这二种人,佛都有办法。

其中二种人,佛没办法,1、没有缘的众生,佛没办法,无缘的众生,佛一点办法都没有。第二、神精病的,佛没有办法,佛在世有一个叫做演若达多,他就是精神病,你看,跟佛同一个世纪喔,同时的人喔,他神经发狂,在《楞严经》后面有讲到,叫做演若达多。这个演若达多,佛就举这个例子,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个演若达多早上起来照镜子,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的脸,看到自己的脸,应该很高兴,他起嗔恨心,他说:我自己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脸?我这个头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脸?精神病才会这样,谁这个头有办法看到自己的脸?当然要照镜子,才看得到自己的脸嘛!对不对?他就狂奔,他说:我的头跑到哪里去了呢?就一直跑……到街道上去,这个精神病的演若达多就问人家说:喂!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头?为什么我看不到自己的脸?后来碰到一个正常人,正常人就说:你的头就在这里啊,也没有丢掉啊!喔!我的头是在我的这里啊?没有丢掉啊?狂心若歇,歇即是菩提。

佛就问弟子们说:演若达多狂怖奔走,有什么理由?没有理由,因为他精神病,他精神病。我们现在就是精神病,想要求法,一直奔跑,一直跑,不懂得歇即是菩提,想要求,奔走,参访善知识,奔走、求道,狂奔,懂得一点少许的佛法,可是,还是找不到清净自性。所以,这个发狂的因,有什么因?因为他精神病,结果妄走,虚妄的精神病,支持他一直狂奔。佛陀说:狂奔有什么理由?没有理由。因为他妄,认妄为真。是不是?后来找到头,你不能说他有失去头,他头本来就没有失啊!

我们今天找到了清净自性,也是这样子,我们的清净自性,从来就没有失去,是因为你狂奔,趣流奔逸,你这个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嫉妒、排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你什么时候歇即是菩提?没有!当你歇下来的时候,找到了如来藏性,你能说:我多了一个如来藏性吗?如来藏性从来不失,是因为你狂奔,你往外一直奔走,一直忙碌,一直贪着外境、执着外境。是不是?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如来藏性,其实,它本来就存在,只是没有经过明眼人的指点,明眼人。因为没有经过明眼人的指点,所以,你不晓得你的如来藏性就是在这儿,歇即是菩提嘛,发现,大悟了!

所以,禅宗里面,一念大悟,恍然大悟:哇!原来我就是佛!从来就没有失;从来就没有增;从来就没有减;从来就没有来,也没有去。是不是?也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如如不动,本来就是在那个地方,只是问题你没发现它,这问题在这个地方。

所以,底下,2、三狂缘断,好!把笔拿起来,三狂就是:1、狂走; 2、执因缘、着因缘法;3、外道自然。因缘是二乘人修的;狂走就是例如演若达多,精神病的,佛对精神病的,一点办法都没有。第一、叫做狂走,发狂而走,就是演若达多一直跑,向人问:我的头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头?为什么我看不到自己的脸?第一个叫做狂走;第二个就是二乘人修的因缘;第三,就是外道所修的自然,万法都是自然。三狂缘断,放下外道的自然;放下二乘所修的因缘法,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修;同时不要像演若达多这样狂奔、狂走要找头,要找头就是头上安头,头早就在你的身上了,哪里有失去呢?所以,三狂缘断,即菩提心。

【⒊因缘自然皆是戏论】

二乘人所修的就是因缘法,在《楞严经》里面,是讲究竟菩提的,连因缘都要放下;自然则是外道。那么,二乘的因缘、外道的自然,都是戏论。

诸位!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这里也要放下,好!如果你不懂,我现在举个例子,譬如说:这是一杯水,这一杯奶粉,这是水,泡下去,搅拌,一杯牛奶。水加奶粉,你说这个是因缘,说得通。是不是?世尊就告诉你:那心怎么合呢?心,我们的心怎么合呢?跟这个奶粉合起来呢?你讲因缘嘛!我们的心,怎么跟这个因缘合起来?水加牛奶,你说和合,有东西可以合啊;心呢?怎么合?你心难道跟牛奶泡在一起吗?没有!心当然没有跟奶粉泡在一起,心是独立的啊!所以,心性本来就不和合,讲因缘和合,是为了破外道断灭见,破这个自然的外道,所以,佛讲因缘法,这个还是属于善巧方便,不是究竟菩提之论;究竟菩提没有和合,非因非缘非果,究竟毕竟空。

【⒋斥离戏论,劝修无漏】

【第四章  捐舍小乘、入佛知见】

【第一节  初心行者之二决定义】

【⒈初心之第一决定义】—这很重要的!

【A、决定不以生灭心求佛果】

A.决定以不生不灭的心求佛果,才能成佛。意思就是:记得!一个修行人,不要作太多的情绪变化,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那个如如不动,就是真如不生灭心,这样才能够成佛。今天如果碰到了心情好了,多念一点佛;明天心情不好了,就少念一点佛,这样子修行,要百千万劫都不能成佛,这个叫做情绪变化,生灭意识心,用这个生灭意识心,永远不能成佛。要以宽恕众生的心,要懂得退让,不跟众生计较、比较。所以,决定以不生灭心,来求这个佛果。

【B、决了五浊生因、伏还无生灭性】

五浊就是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伏还无生灭性,你一定要降伏它,让它心性如如不动。诸位!这个很困难!古德讲:要让一个人没有妄念,就如同在牛角上端,要放一颗芝麻或者是绿豆、豆,这么困难!众生要降伏自我,让他自己没有妄念,这个功夫有多困难呢?就像一只牛角,牛角尖尖的,上面要放一颗绿豆,咚!放了,掉下来,放了,咚!掉下来……众生,他就是这样子,他知道要修行,可是,你要叫他降伏自我,不起妄,困难到极点!他二六时中,都在起这个妄心、着这个妄境,这个有多困难!

诸位!随便用一个财、色、名、食、睡,哪一关你能够看得开?睡眠少一点行吗?不行。那你夫妻结婚,欲望少一点行吗?也不行。财呢?没有钱怎么过日子?不贪,行不行?所以,修行,你看很简单,很难,非常难!所以,看到这个人很不舒服,从以前看到这个,就是很不喜欢看到的人,我能不能如如不动,也是这样子喜欢的,不受影响的看他呢?难!对不对!一看:哎呀!就刺眼!台语叫做“气岔”,一看就不舒服,莫名其妙就是不舒服。我跟他讲:你去跟他讲啊,讲一下!师父!我不要讲,您自己去讲,您叫我去跳爱河,我要去跳;您叫我去跟他讲,我不要!严重喔!难喔!这个实在是很困难!所以,要恢复到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真的不是简单。所以,大家就好好多多念念佛,能降伏多少算多少,临命终,大家去极乐世界。

【⒉初心之第二决定义——决定捐弃诸有为相】

要放下诸有为相,诸位!你把手指拿起来指指看,记得!你所指出来的,只要生灭的,佛陀讲:捐弃诸有为相,只要是生灭的有为相,统统要放下,来!指指看,指指看哪里?护法像,生灭的。是不是?花,生灭的;蜡烛,这个也会有生灭的。是不是?木瓜,生灭的;看看,口袋里面的金钱、支票,也是生灭的,是不是啊?生灭的,不过是很好用!用手指头指指看,从天指到地,你看哪一样?没有一样,不放、你放不下,苦了自己。是不是?用手指指指看,哪一样不是生灭无常法?统统要放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1套—【大纲(目次解说)】(3)
第三集

欲令正法重现    当推首楞严大经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胜缘  千载难逢
大佛顶首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海枢要(二)
佛语谛实  决定不虚——金刚法宝赞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成观法师 著
慧律法师 主讲
讲  题【大纲(目次解说)】
日  期:2007.1.6-2.10高雄文殊讲堂
内容概述——大纲(目次解说)

    (师父走上讲台,行至佛前,将胸前捧的法宝举至额前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坐下。大众向师父问讯。礼师:请坐下。)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翻开目次<11>页,“目次”就是目录和次第,也就是大纲的意思,《楞严经》的大纲。倒数第四行,第二节,我们既然要捐舍小乘,入佛的知见。

【第二节  谛观六根与六尘】

第二节,要谛观六根与六尘,哪一根来修行力量最大?第一个就是:审度六根的功德优劣,为什么我们娑婆世界,要用耳根来修行最利?佛后面就有讲。

翻开950页,为什么要用耳根来修行?因为现在是讲大纲,我只把经文和义贯念一遍,不作任何解释,有解释也是简单,像蜻蜓点水,我们要控制时间,这个大纲不能用很长的时间。

【⒈审度六根功德优劣】

经文:【“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惟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惟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义贯】

【“阿难,汝”应“复于”六根之“中,克定”诸根之“优劣”之性能,“如眼”之功能为能“观见”,自身之“后”方为“暗,前”方为“明”,在身之“前方”则“全”看得“明”白,在身之“后方”则“全暗”而完全看不见,然“左右”两“旁”亦能“观”看得到,故“三分之”中有“二”分可看得到,“统论”眼根“所”能“作”的,其“功德”并“不”完“全”,以“三分”而“言”,眼根之“功”德中,有“一分无”功“德”可显示,“当知眼”根“唯”有“八百功德”。】

【“如耳”根之闻性,可“周听十方无遗”,声尘有动静二尘两种,耳根听闻“动”尘(有声之声)之时,“若迩”若“遥” 】就是【(或近或远)皆能得闻;至于闻“静”尘(无声之声)时,则了“无边际”界限,“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如鼻”根“嗅闻”之功德,则“通出”息与“入息”两者皆有嗅闻之功能,鼻闻之功虽“有出有入,而阙”少“中”间“交”接时的短暂中止,那时即不能嗅闻,故“验于鼻根,三分”之功德“阙”了“一”分,“当知鼻”根“惟”有“八百功德”(出入息各得四百功德)。】

【“如舌”根能以言语“宣扬”道理,能究“尽诸世间”及“出世间”之“智”慧;“言”语虽“有”地“方”之“分”别,然“理”则“无穷尽”,无有地域之拘囿。“当知舌根”能“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如身”根之“觉”知“触”尘,能“识”别“于违顺”二尘,触尘若与身根相“合时”即“能觉”知,相“离”之“中”既“不”能觉“知”,根尘相“离”时算“一”份功德,根尘相“合”时算“双”份功德,故加起来共有三份功德,每份各有四百功德,如是“验于身根”则“三分”之中“阙”了“一”份(以根尘相离时不能觉知,故少一份功德),“当知身”根“唯”有“八百功德”(根尘相合时双份乘以四百)。】

【“如意”根于“默”然无言中可“容”包一切法,“十方三世”中,“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法,惟圣”人“与凡”夫境界之法,“无不”能“包容”,且皆能穷“尽其涯际,当知意根”能“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翻回来目录,念了这一段,最重要的是告诉你:耳根还有舌根还有意根是殊胜的。换句话说:在娑婆世界,要以耳根最为精明。所以,为什么劝大家要多听经闻法?就是这个道理。换句话说:在娑婆世界,眼睛瞎掉的人虽然是不幸,但是,比耳朵聋的人更幸运!站在听经闻法的角度来讲,一个人耳朵聋了,这一辈子就几乎跟佛法无缘。佛经虽然可以用眼睛看;但是,没有经过大善知识的指引,是悟不出来的,是绝对没有办法的。所以,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就是你用尽一切世间的聪明,都没有办法,都解不开的,因为那个不是意识的东西,那个是超越一切相。所以,我们很幸运的,眼睛也能明亮看经典;耳朵也能听经闻法,恭喜诸位!

所以,有时候,我们对父母亲很不满的时候,有时候会发脾气,对不对啊?有一个法师五十五岁,他的妈妈有时候个性会稍微很奇怪,常常生气,有时候,我去照照镜子:嗯!不错!给我们长得这副脸,也不错!是不是啊?眼睛有正常,耳根也正常,那算不错了,还是感恩父母亲!就是要观照一下,观照一下。所以说:诸位能够坐在这个地方听经闻法,这可是修百千万亿劫的。

底下,所以,审度六根功德优劣,娑婆世界以耳根最利。

【⒉入一解六】

入一就是:你只要用一根去参,参透了,证入如如不动的涅磐妙性,那么,六根的烦恼全部解脱。因为眼、耳、鼻、舌、身、意,虽然有六,但是,同一个心,眼睛看什么事情,这些起爱恨,烦恼,还是那一颗心;耳朵听闻音声起烦恼,还是这一颗心。所以,所有的执着、分别,其实,都是同一颗心,虽然有眼耳鼻舌身意之分,其实,都来自于那一颗同样的心。

所以,入于一根,只要你参得透,譬如说:眼睛,见一切色,就了解色即是空,也能体悟: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不住一法,名为正法,马上就单刀直入的。禅宗,一念之间就可以证悟,只要你悟,只要你慧根够。

所以,禅宗祖师有一句话说:一等是学,直须无学。一等是学,你真正要体悟佛的最上乘吗?一等是学,直须无学,当下就证悟无生,无学就是不须要学了,就毕业了!你真的要了解佛的涅槃妙心,如如不动的妙心吗?一等是学,直须无学,没有任何好讨论的,所有的语言、后天的学习,这些都是意识型态、都是经验。你要恢复你本来的面目吗?单刀直入,彻底放下;这一句也是方便说,本来一如,不须要放。如果我们也能够这样子,入于一根,了悟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也是空,地水火风空见识,都是周遍法界,都是平等,我们就能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第【⒊一与六皆由于妄】

为什么妄呢?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一加一等于多少?二。这叫做意识型态,这个就是由众生的意识型态、观念,产生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要进入佛法的领域了,佛法的领域就不是这样子了,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佛法的领域是开始进入:一从哪里来?这个要进入佛法的领域了:一从哪里来?嗯?好!一从观念来;一从意识心来;一从全世界认同来;一从文化来;一从大家公认来;一从全世界都存在来;一从无变成有,本来没有一,是大家假设,一从假设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从假设来,因为我们习惯于意识型态,所以,一本身就是妄,彻底的妄。
所以,佛法讲的一,跟世间人讲的一大不相同!佛法讲的一不是观念,是绝对的清净自性,叫做一。世间人讲的一二三四,那个一是后天学习的意识型态,为了方便语言描述一个数字,所以,一与六皆由于妄。所以,唯有佛陀是大悟的圣人,了解一是妄,六还是妄。为什么?父母未生我们,本来的面目,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本就不存在;现在存在也是幻,只要你了幻即离,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你知道生命、宇宙是一种幻觉,记得!放下就成正等正觉。我们就是多一层烦恼,多一层执着,多一层分别,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头上就是安头。

【⒋揽诸尘结六根】

第4.揽诸尘结六根,就是我们这个眼耳鼻舌身六根,都是由色声香味触所构成的,换句话说:都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我们这个色身也是这样,佛陀所讲的,不是像现在的化学家分析得那么详细,他只是简单的分列地、水、火、风、空、见、识,现在的科学,原子或者是分子,化学的元素可以分析到好多个,几十个、上百个。对不对?佛陀当时在世,并没有这样子,而是约略的,譬如说:我们这个色身,离不开地、水、火、风,但是,如果以现在的科学家、化学家来讲的话,我们这个色身的元素就很多了,碳、钾、磷、钙等等,氮、胺基酸,种种种种的化学元素,就比佛陀讲的更复杂了!我们结着种种的地水火风、诸尘:色声香味触,这些结为六根,就是六根离不开地水火风。

【⒌离尘无结】

第5.叫做离尘无结,“尘”就是外境。我们离开了外境,心就不会打结,一般众生就是:境界来引起内心,“结”就是烦恼,离尘无结,离开这个外境,众生就没有这个结,我们所有的烦恼,就是因为外境所引起的,这是指凡夫;圣人,根、尘全部都放,六根空,境界也是空。

【⒍证不依根】

第6.证不依根,这个“根”是意根,就是你要证入佛的大圆满觉智,不能用生灭意识的根,要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才能够修成正果,要有内证的功夫。这个根是指意根,就是指第七意识,就是生灭意识心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⒎离尘无体即断灭,岂可为因?】

第7.离尘无体即断灭,岂可为因?离尘无体就是没有永恒,没有实体,离开了这个外面的尘,就无体、就断灭了。意思就是:外面的境界,引起我们内在里面的烦恼,其实都是刹那生灭……它不是心的体性,心的体性是永恒存在的。岂可为因:怎么可以拿来当作修行的本因呢?修行的本因、下手处,应该从内观,观真如自性,从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心性下手,为何在这个外境,或者是意识心打转呢?这个意识心离尘无体啊!譬如说:看到一朵花,产生喜爱,一直贪;看到一个名牌,一直喜爱,在佛的角度来讲,证悟的角度讲,这个贪心是多余的,头上安头。我们清净自性本来是没有贪,我们看了这个境界,引发出这个贪念出来,变成我们清净自性的累赘。

譬如说:你恨一个人,这个人恨的这个念头,一直卡在心性里面,而佛陀告诉你说:不相在,你所恨的对象,他不存在,你用的就是尘引起来的烦恼,其实,这个烦恼无体,它刹那生灭……虽然有记忆,可是,它不是我们如来藏性,是如来藏性受到境界的风一吹,起的多余的烦恼,所以,我们给自己压力,给自己负担,佛同情众生。

【⒏击钟验闻性不断】

第8.击钟验闻性不断,统统把笔放下来,这个时候要统统看这里,今天如果你悟了,一下子就进入佛的领域!听经闻法在于明心见性,用见性的心来念佛,所有的佛都是真如自性佛,要往生极乐世界,易如反掌,不再烦恼,所有的念,都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所有的心性,就是一心不乱了。

好了!眼睛统统看这里,开始要验……验明正身,要检验我们的本性出来,你要能够回光返照,这一刹那之间,就顿悟、契入佛的领域;要是这里听不懂就没办法,要注意听!好!

佛叫所有的弟子统统集合,叫阿难:阿难!你去撞钟。阿难就去撞这个钟,咚~~~这个钟响了,佛就问:声否?有没有声音?比丘就回答:有声!有听到声音。这声音慢慢慢慢消失以后,佛陀就问:声否?有没有声音?徒弟都说:没有声音。佛陀再叫阿难去撞第二次,阿难又跑去那个钟的旁边一撞,咚~~~佛陀再问:有没有声音?他说:有声音!大家都回答有声音。等到这个声音消失了,渐渐渐渐,声音慢慢小了,佛陀问:声否?有没有声音?所有的人回答都说:没有声音。

好!佛陀再叫阿难,再去撞第三次,阿难又跑到钟旁边去撞第三次,咚~~~佛陀就问:闻否?有没有闻到这个声音?闻否?他说:闻!有闻到声音。等到声音消失了,佛陀问:闻否?所有的弟子都答:不闻!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没有听到?佛陀再叫阿难再去撞一次,阿难就跑到钟的旁边再撞一次,咚~~~没有声音,佛陀就问:闻否?撞钟的时候,闻,所有的人都听到,闻。等到声音消失了,佛陀再问:闻否?听闻的闻,大家都说:不闻!这个就完了!佛陀说:不闻?那闻性就跟声音跑掉了,我再撞下去,你怎么能够再听到呢?闻性都没有了!闻性都跟这个声音跑掉了,再撞,你怎么听得到?就是闻性没有跟着尘跑掉,你知道吗?

好!用那个撞钟的听不懂,看这里,这里一个关键,我要撞了,(师以醒木拍桌“啪”)声否?有声,这个就是尘。声音消失了,声否?没有声。对不对?再撞一遍,(师以醒木拍桌“啪”)声否?有没有声音?有!有声音。声音消失的时候,声否?没有!没有声音。
再来!(师以醒木拍桌“啪”)闻否?你的闻性有没有起作用?闻啊!有听到声音啊;声音消失了,没有声音,佛陀问:闻否?所有的人都答错,都:不闻!这个还是闻啊!为什么?闻到什么?闻到寂静嘛,一片寂静声嘛!意思就是:我们这个根,不管声音有没有,它统统在闻。你知道吗?如果说:这个闻性跟着声音跑掉,不闻,下一次再撞,你怎么听得到呢?闻性跑掉了!是不是?所以,闻性从来没有跑掉,闻性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一直在作用,一直在作用……

好!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不随着外在的声音起心动念,如如不动,那个就是我们永恒的心体。而这个心体,每一个人都具足,我们却被外面的境界——譬如说:耳朵听好听的,欢喜;耳朵听难听的,愤怒。好听是外尘;难听也是外尘,我们就是完全被声音拉出去,心光被它束缚,心的智慧、光明,完全被这个尘捆死了,所以,我们不得自在。
所以,再回来,这个钟一撞,声否?是问尘,尘,外面的尘,这个尘慢慢慢慢的消失,是不是啊?这是尘,一个是有声,一个是无声,这个是尘。而闻性不一样,有声也是闻;没有声,还是闻啊!闻性并没有跑掉,我们的如来藏性,从来没有消失,但莫随这个外面的尘起心动念,心不要跟着外境跑掉了,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了知一切如梦幻泡影,尘自生灭,自性不动,那你就找到本来的面目了。所以,闻否?继续闻。

好!诸位!如果这样还不能体悟,眼睛看,睁开眼睛,见否?见!把眼睛闭起来,见否?啊?见啊!当然见啊,见到前面一片漆黑嘛!是不是?眼睛张开来,见否?当然见一切相啊!眼睛闭起来,见否?当然见啊!见到眼睛黑黑,前面一片黑,见性一直不动,见性一直在作用,无关于根跟尘,眼睛看得到也好,看不到也好,清净自性都在作用啊!是不是?这样听得懂吗?嗯?到底是真的还是……怎么两眼无神呢?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说:眼睛睁开来叫做见,看得到;眼睛闭起来叫做不见,是错的。知道吗?所以,无关于外面的境界,眼睛睁开来,见否?见!为什么?清净自性在作用。

眼睛如果瞎掉了,见不见?还是见啊!眼睛瞎掉了,是眼根坏掉,心性没有坏啊!你去问一个瞎子,统统看不到的瞎子,那一些按摩的瞎子,你问他:你见到什么?他就会跟你讲:我“见”到前面一片漆黑。那还是在见啊!是不是?只是没有相而已。所以,眼根坏掉,不影响到我们的心性的。是不是?眼睛睁开是见,闭上还是见,见到一片漆黑嘛,统统见!意思就是说:见性无关于尘,无关于根,你体会得出来吗?不要一直乱点头,可是,两眼无神。是不是?

如果你也能够体会到,我们的心性,无关于六根,也无关于六尘,六根、六尘、六识完全都是心在作用,我们就证悟到万法唯心现量,所有的法,都是你自已在起心动念,境界本不存在,唯心无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底下那一句怎么背啊?一切唯心造,答对了!这个就是这个道理。境无好坏,也没有善恶、对错、是非,仁者自生分别,就是因为你自己无明,卡在某一种无知的观念里面,一直用自己的观念在学佛。由于我们无明所建立的三度空间和时间、空间,因此我们在这里面,一直认为某一种东西存在,而事实上,诸法毕竟空寂,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心如如不动,就是如来,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根、尘、识,俱不可得,一十八界都是如来藏性。我们就知道,睁眼也见,大悟;闭上眼睛还是悟,大悟的人,从来就不迷。

有一个人跑到文殊讲堂来,这个年轻人有学一点佛,我刚好下楼梯来,这个年轻人讲话有一点傲慢,那个脸看起来就有一点不顺、不畅。我刚好要下来吃饭。电梯门一开,他说:你是慧律法师?我说:嗯!据说你是大悟?我说:我从来不迷,哪来的悟?他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悟,我跟他讲:我从来不迷,哪来的悟?他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悟,我跟他讲:我从来不迷,哪来的悟呢?悟是对迷讲的,迷是对悟讲的。是不是?如来藏性,哪来的悟跟迷呢?绝对的东西,没有迷跟悟的东西。是不是?你安上一个悟,你还是迷啊,不容许你安插任何的知见。

所以,心境是不二的;善恶是不二的;有为无为是不二的,生灭、不生不灭是不二的。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佛的用心,入于佛陀的大寂灭涅槃海,对境寂然,常不离佛,什么是佛?你对一切境界,能够进入平等的心性,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不要头上安头。不安一个善,不思恶;不安一个对,不安一个错、来去、增减。

所以,禅宗真的是很厉害: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一百分!(师比大拇指)一百分,这禅宗每一句话都是一百分,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意思就是:我身上放十块钱跟我身上拥有十亿,心情是一样,十块钱是空,十亿还是空;十块是无常,十亿还是会无常;十块钱,我临命终带不走;你身上拥有十亿,还是带不走。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什么统统是短暂让你用一下,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所以,佛陀在《圆觉经》里面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最快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在《圆觉经》里面那句话,你要背起来:恒观四大无我,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哪一个人能够最快成就佛呢?就是恒观二十个四小时,都知道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你为什么要贪?为什么要嗔?

当时候我在建讲堂,在建讲堂,各个地方汇款过来,因为款不够,要去贷款。有一个居士说:师父!现在股票上万的啦,去投注股票,一下子……客家人讲:(客语)就发了,一下子就发了,客家人叫我去投注股票。你想想看,每一个人的心情不一样,虽然我为了这个讲堂,我想:我难道每天去打开股市,三块一买进,三块二卖出,四块五买进,六块五卖出。是不是啊?这样子心情:~~\_/~~\(师拟股市涨跌曲线)放下,统统放在银行,放在银行,统统放下,放下。当然,我是出家啦,我是这样告诉你,我们立场不一样,你们是在家嘛,偶尔做一做,我们知道,小股、大股、水饺股,很多人在做这个,是不是?我们没有意见。如果像我的话就不一样,我们是出家修行,不沾染这一些,与其我花费在这个地方,不如我专心来弘法利生,而且出家人碰这个东西也不好,人家也会毁谤。所以,我从头到尾都不碰这个东西。

好了!诸位看:

【卷五】

【第五章  解结】要怎么样解开这个结呢?

【第一节  解结之元】

【⒈生死之结,在于六根】

生死之结,生死的烦恼结,在于六根,因为六根对六境,现在六根是我们的生死之结,也是我们解脱的地方,你现在见一切相,都了知一切相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它是缘起无自性。

【⒉根尘同源,犹如交芦】

根尘同源,犹如交芦,根跟尘,其实来自于一个如来藏性,六根是空,六尘还是空,其实都是如来藏性。犹如交芦,交芦就是它只是缘起,缘起如幻,整部大藏经就是四个字:缘起如幻,所有的缘起统统是生灭;所有的缘起统统是无常,它就像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所以,记得!我们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世间,六祖讲: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

交芦就是缘起,什么叫交芦呢?三根芦苇这样,一、二、三,看这边,芦苇就这样子放着,缘起就这样子,抽掉一枝,二根就倒了!你说哪一根功德最大?哪一根支持哪两根呢?没有!同时,缘起嘛,三根,一、二、三,放着,它就稳得住了;随便抽掉一根芦苇,两枝就倒下来了,缘起,它就这样子,空无自性。

【⒊交芦中性,空有俱非,解因次第,六解一亡】

交芦中性,空有俱非,解因次第,六解一亡。交芦中性就是空无自性,就是缘起,就是空性的意思。交芦中性,如果要讨论它,空有俱非。你讲空,它却是缘起,三枝芦苇顶在那个地方;你讲有,当体即空,扯掉一根,统统倒!讲空也不对,讲有还是不对,讲有的话,它本身是性空;讲空的话,那就坏缘起。对不对?它又是不离缘起。所以,佛法它就这样子,空有俱非,解因次第,解要懂得有所次第。六解一亡,六根只要随用一根,证悟到如如不动的心性,这个心性,眼、耳、鼻、舌、身、意,统统解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