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其它] 净土探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对梦中人说梦话如何能寻找出超脱梦境的答案呢?     佛说,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这个幻化不实的梦境,对人生的云谲波诡有了相当的体认,或者在你经过惊涛骇浪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启示与觉醒,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观望,后顾茫茫,不知何去何从时,佛指示了你一条光明出苦的道路。佛告诉弟子们说:你们若想出离这个循环无常的梦境,千万不要在呈现你眼前的六尘境界中寻找出离梦境的答案。因为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切人事境界,都是梦中显现的幻象,何况你就是属于你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你如果对梦里的人说,唉!浮生若梦,我已经厌烦了这场幻化虚伪的人生大梦,面对著往日的恩爱情怀,却有著落寞无意的追悼,人事骤变,百感交集,却又百思莫解,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萍水漂浮的人间呢?又要如何才能离开这个浮华短促的人间呢?梦里的人正在做梦,你也正是属于你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与梦中的人互诉心曲,互说梦话,怎么可能探寻出超脱幻梦人生的方法呢?如果没有梦觉者的提醒,这场无始以来的人生大梦是无法苏醒的。一般人在对人世感到灰心失望之余,便会想到解脱痛苦人生的方法,但是人们倘使没有善因缘的引导,想到解放苦痛人生的方法,很可能就是自杀。自杀!佛认为这是最消极最愚痴的行为。你可曾想过,纵然自杀了,你心中的疑结还是没有打开,人死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呀!你仍旧会随著你八识心田中的种子轮回不息的投胎转世。不要说一般没有信仰宗教的人,会以为死后看不见听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了,消极的自杀可以一了百了解决一切问题,就是连佛教徒在没有深刻体悟梦幻人生的真谛时,变生肘腋,也会冲动的自杀及杀人呀!尤其是念佛者一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边不明就理的散心念佛,不能将出离现实梦境的方法彻底的追察出来,确实的从心灵深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那么在任何逆境刺激的变化下,都有可能退失念佛的信愿,冲动的随著宿业恶缘的增长,做出明知不可为而为障碍往生的业行来,以这种不明念佛真谛,不明幻梦人生实相的盲从心态来念佛,想要达到今生‘正定念佛’的效果,在现世临命终时,达成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西方净土的愿望,是非常渺茫的。     4、十二因缘法——出离梦幻人生的正思惟途径     (1)如何超脱梦幻人生?     佛陀对比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在禅思中,获得了最正确最彻底的启示与抉择。佛说,要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并不困难,你要下手做的第一步秘诀便是不要再对周围的人事景物,生起爱染之心,为什么呢?因为人生本是一场梦呀!佛便是醒悟了人生原是一场梦,我即是属于我自己梦中的主角;既然我正在寤寐中游历,所显现的一切人事境界,当然是幻化不实的,既然是幻化不实的梦境,梦中的恩爱亲情,人事景物,当我们昨夜梦醒时,终会从我们的梦中消失;梦醒人空,人去楼空,当你真的从一场春梦中惊醒过来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我一直在做梦呀!这本是一场了无痕迹的梦呀!世人就是因为错觉这个世间的成败得失,恩怨爱憎,一切事物,都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的目前,所以才会对眼前的景象产生贪著爱染之心。如果有一天像佛一样的醒悟了这个世间的一切景象本是屈于我们自己梦中显现的境界,还会对梦中的景象爱恋留连吗?还会在梦境的人物消逝时,心心念念的寻找梦中人事的去向吗?梦中显现的人伦情爱本是众生界所以不能超脱三界生死的主因啊!梦中显现的万象景物,本没有实在的来处,当梦中的人事景象消失时,也没有实在的去处;我们如果硬要问梦中的恩爱亲情是从何处来入我们的梦中,梦中的人伦情义又消失到何处去了,这在一个神智清醒的梦觉者看来,他会感慨地说,唉!你们不是在疯人说梦话吗!?因此佛说,当我们觉悟了这本是一场南柯之梦,不再对梦中的景象眷顾驰念时,透过长期正确的禅思修持,这场人生大梦慢慢便会苏醒了。      佛常常把众生心猿意马的活跃奔驰在人间戏台上,比喻做油炷燃灯,我们如果马不停蹄的驰聘在这个广阔无边的人生草原上,我们妄动的垢心,永远没有澄清歇息的时刻,就好像油炷不停的增添供油一样,假使仍不断的添加灯油,油炷怎么会有熄灭的一天呢?佛以此提示我们说,若是不想再让油炷燃烧下去,只要你不再添补供油就可以了。不再添满灯油后,油炷便会吸收原有的灯油,继续燃烧,但是当原本的供油吸尽后,灯炷便会逐渐熄灭了。这个譬喻即是提醒我们说,我们身处人生幻梦中,若是不想再让这场无止境的梦境继续无奈的演下去,只要你不再对梦中的景况耽溺、沉迷,去情、离欲,经过长时期的洗心涤虑,这场无明的人生大梦,便会像灯炷一样的渐次灭绝豁然惊寤了。     (2)正思惟十二因缘法的形成过程     诚如佛陀自己亲证的人生幻梦一样。佛说,众生因为不明白今世所显现的一切景物,本是我们贪嗔痴等烦恼的造作而呈现的生死大梦;因为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行,所以众生生生世世不由自主的随著八识田中造作的无量业行投胎转世。在母胎中,胎儿成长的六根,尚未成形,经过十月怀胎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慢慢完具,哇哇落地,初出母胎,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初次接触,因为六识尚未成熟,并未有明显的苦乐感受;等到长大成人,与六尘外境频繁接触,才逐渐对人生的顺逆境界产生适意或厌恶的感觉;因为对顺逆境界生起强烈的爱染与憎怨,所以又驱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在今世错综复杂的因缘境域中造作了种种的善善恶恶的业行,又积聚了新的业缘果报,招感了未来五蕴身的转轮受生。我们若是在今世没有逢遇善因缘,指引一条出离生死苦海的路,觉悟一条脱离生死大梦走向西方净土的光明之路,那么我们来世仍旧继续做著无明的生死大梦,依然不会觉醒照样贪嗔痴三毒炽盛,烦恼丛生,不断的造作新的业行,不断的投胎转世,在浩瀚无垠的生死狂澜中,历经无数的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忍受一切善恶因果的循环受生,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永远没有出离三界火宅的时候。这即是阿含经中经常警诫的:有情众生不停的在十二因缘的欲海中生死流转,这十二因缘的流转过程便是:     无明(贪嗔痴等烦恼)缘行(造作诸业),  行缘识(业识投胎),  识缘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末具),  名色缘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  六入缘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触缘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  受缘爱(对境生爱欲),  爱缘取(追求造作),  取缘有(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  有缘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     此十二因缘的循回不息,所以众生才自始至终,无法打开生死之结,解开人生生死大梦的迷团。佛为了解开十二因缘的根源,又于禅观中,继续思惟出离十二因缘缠结的正确方法,经过长期的禅修思惟,佛陀终于找到了打开十二因缘的生死源头。     (3)如何斩断人生大梦的源头?     佛说,众生无始以来一直就在无明的睡梦中没有醒寤的时候啊!没有善知识的提醒,众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人生大梦中酣睡的主人,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若想今生脱离这场无明梦境,只要寻找出大梦的根源就行了,梦中显现的人事景物,仅仅是旁末枝节的事。好像你现在想要砍一棵大树,你不必从树上的枝叶花果摘采截起,只要将大树的主干砍断就行了;树干倒了,树上的枝叶花果,也随著树干倾倒而落地了;人生的梦醒了,梦中的一切景象也随著梦境的乍醒而消逝了。你不必问,树上的枝叶花果什么时候才会干枯?你不必问,梦中的人事景物,什么时候才会消失?树上的枝叶花果,随著树干的倾倒而逐渐枯萎,落叶归根。梦中的人事景象,随著大梦初醒亦渐渐从光阴的回忆中冲淡消失,来去无踪。     所以佛在过去修行时,便从截断无明大梦的源头开始做起,痛下决心,斩除所有促使生死梦境继续的原因。而形成生死大梦的原因即是众生贪嗔痴丛丛烦恼作祟的结果。我们只要将心中的贪心、嗔恚、愚痴等各种欲望烦恼除尽了,便不会再造作新的善恶业行,遭受未来新的果报身;虽然灯炷还在燃烧,我们的生命还在燃烧,但是当旧有的灯蕊烧尽后,油炷便逐渐熄灭了;当我们今世的生命之光燃尽后,有漏的果报身就渐次结束了。因此佛陀截断十二因缘生死欲海的还灭过程即是:彻底从内心熄灭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烦恼欲望后,就不会再造作新的善恶业行;没有了新的善恶业行,来世便不会再随新的业识投胎转世;没有了未来的业识投胎,便不会再有入胎后胎形六根的生长;没有了胎形的六根生长,便不会再有出胎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具的长成;没有了眼等六根完具的长成,便不会再有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外境的识别作用;没有了六根接触六尘的识别作用,便不会再有痛苦快乐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三种感受;没有了痛苦快乐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受,便不会再有对外境爱欲的生起;没有了爱欲的心行,便不会再对外境生起追求贪取的行为;没有了对外境追求造作的行为,便不会再形成新的善恶业因,招感未来新的有漏果报身;没有了来世的五蕴果报身,便不会再有入胎、出胎、养育、长大、健壮、衰退、老化、死亡……,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循环梦境了。此亦即是阿含经中所启迪开示的十二因缘还灭律:     无明灭(贪嗔痴等烦恼灭)则行灭(诸善恶业行灭),  行灭则识灭(业识投胎灭),  识灭则名色灭(但有胎形,六根末具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灭),  六入灭则触灭(出胎与外境接触灭),  触灭则受灭(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灭),  受灭则爱灭(对境生爱欲灭),  受灭则取灭(追求造作灭),  取灭则有灭(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灭),  有灭则生灭(再受未来五蕴身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灭)。     不再轮回生死大梦,永远解脱了生死流转的束缚,得证清凉寂静的涅槃。     此十二因缘法,不仅是佛陀为走向了脱生死之路的修行者而讲,就是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友们,也不可忽视,何以见得呢?因为佛告诫我们说,任何修行的法门,都不可偏离八正道,任何修行法门,都是以这八正道为根本引导,而渐次深入,成就解脱道果的。我们看这第十一个大愿说:‘凡是西方极乐世界天人,都在正定之中,最后必定达到涅槃灭度的境界。’由果推因,极乐世界天人正定的前因是从那里得来的呢?     当然是于宿世在地球人间种下正定念佛的因缘而来。而正定念佛的因缘本身就具备了出世正见的基础;出世正见的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在对十二因缘法的深思熟虑上。而十二因缘法的基础,即是建立在对梦幻人生的觉醒上。无论修行解脱,或者往生净土,如果有了此种对世间生死因缘丝丝入扣的观法,切实醒悟梦幻人生的真谛,便能全心全意的厌离娑婆世界,去烦恼,离欲望,踏上通往西方道路,毫不退缩。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5、发出厌离生死梦境的决心,投向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     (1)往生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净宗大德一再提醒我们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又说:‘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我们今天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正是为了了脱生死大事。我们看看九品莲华,品品皆是为了方便接引众生朝向解脱生死大道而施设,逐渐散发众生菩提之心,步上菩萨广利人天的成佛之道。而想要在极乐世界速得了脱生死的‘果’,当然现在就必须在娑婆世界种下了脱生死的‘因’,首先找出形成生死流转的原因所在。如果目前连生死轮回的根株都不知道,不知如何拔出生死源头,走向西方净土世界,那么我们口口声声至诚念佛的目的何在呢?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目的又何在呢?     (2)为何念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众生若能于临命终时,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在每一念、每一念的当下,便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说称念佛名每一念、每一念当中,均能消除那么多劫的罪业呢?我们现在注意看经上说诚心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除灭的是生死重罪,既然是灭除生死罪障,当然我们每念一句佛,都必须确实朝向消除生死障碍的源头念去,才能达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目的。     (3)念佛人要生死心切往生才有希望     明、憨山德清大师“梦游集”中曾说:‘……劝念佛人,第一要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时。’     又说:‘……念佛心中,虽发愿往生,要知先断生死之根,方有速效。’     而什么是生死之根呢? ‘……生死根者,即吾人日用种种妄想,人我憎爱贪嗔痴等诸烦恼业,若有一丝不断,即是生死根本。’     ‘……以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更无别法。若念佛念到烦恼上作得主,即于睡梦中作得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主,则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中作得主,则于临命终时,分明了了,便知去处矣……。’     由上可知,求生西方净土世界,唯有在我们寻察出梦幻人生的根源,拔出生死源头,于念念念佛中,彻底斩断爱欲烦恼的种子,才能坚固我们今世往生西方的行愿与希望。这是我们继前述一分念佛者体悟世间无常苦空之理应有的正知见后,进一层正思惟——认清人生本是一场无明幻梦——依十二因缘法,寻察出梦幻人生的根源,舍离形成生死梦境的因缘种子,坚固我们厌离娑婆世界的决心,投向净土世界的坚定信愿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诚如十二因缘法中所说的,障碍众生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生死流转的主要原因,乃是众生贪嗔痴无明烦恼在作祟。我们若能正确的依十二因缘法反省思惟出这层狱生生死根株的真理,那么便能毫无疑异的在平常日子里,念念朝向斩断障碍往生净土世界的目标前进。有朝一日,当我们念佛者在精进用功间,人生的大梦霎时惊寤了,不再耽著、沉溺梦中的情怨恩爱,那么未来熄灭梦中旁末枝节的人事尘境余习等问题就不困难了。换句话说,念佛者若能做佛说十二因缘法,在反省出世间生死因缘的真谛后,真的痛下决心,于日常生活中,离欲望,断烦恼,走出人生幻梦的牢狱,长此以往,不改初衷,以此恳切至诚的心,专心念佛,发愿往生,那么在念念念佛的当下,必能万缘放下,不问世间生死攀缘之事,将爱欲烦恼妄想之心彻底的斩除。如此清净念佛,当然在我们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便消除了一分烦恼惑业;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便增添了一分清净离尘之心;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便朝向出离生死的大道跨进,将此出离生死尘垢的清净梵行,清净愿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投向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那么念念必定与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修持菩提解脱之道的清净本愿相。当我们成世的贪嗔痴三毒烦恼妄心逐渐在念念念佛中转化为清净的佛念时,人间的尘劳梦境,亦将随著众生爱欲情缠的干枯而渐渐呈现清醒之态,不再为世间卿卿我我,恩恩怨怨的生死根株所迷惑了。行者若能如此薄欲望,轻烦恼,耐心寂静的念佛,对世间生死爱欲尘劳不再迷惑牵扯,才能达到‘正定念佛’的效果,才能达到念一句佛号即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目的。于今生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可能。     (4)现在念佛者不能到西方的原因?     当然要叫现在的念佛者,在念佛时念念发出了脱生死的决心,以清净的菩提信愿去见阿弥陀佛,并不容易。一般在家念佛者,夫唱妇随,鹣鲽情浓,在他们的心目中,家庭第一,事业至上,念佛只不过是闲暇时的附属品而已。这样念念在尘境俗务上打转,受欲情缠不断,以散乱心念佛,怎能激发起我们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走向清净解脱的菩提大道呢?而末法众生之所以不能激励出生死解脱之心,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尘欲深重,智慧浅薄,不明人生幻梦真义,生生世世寻求五欲功德,甚少以清净解脱之心亲近佛法,种下了脱生死的深厚善根,所以才会轮回至今,不能在现世中有此觉悟。     (5)如何加强往生的信心?     另有一些念佛者,虽然今生发了厌离娑婆世界生死大梦之心,修持净土,愿生西方,但因宿世薰习的净业因行太浅,今生又没有全心全意专心行持净土法门,当他看了别的经论,不解祖师大德个人的见地,不知修行层次的不同,自作聪明,开始怀疑西方净土的存在,改修别的法门,甚至对净土世界不屑一顾,丧失了到净土世界见佛闻法的机会,这种情形,都是由于对佛说净土法门,对佛说整部佛法,没有特别去用心研究的结果。念佛者为了坚固我们往生西方的信愿,应该从现在开始,研究佛说有关净土法门的一切经论,及历代净宗高僧大德的宝贵法汇,参访台湾现在对西方净土法门有实修研究者,对净土法门,做更深层、更客观的探讨与思惟,再加上培养自己理路的分析能力,增加念佛、诵经、静坐的时间,行解并重,久而久之,定有一番新的见解,不致人云亦云,自以为是,像前述那些念佛者一样,误解经义,认为念佛到不了西方,没有缘起的净土世界存在,甚至否认一切他方世界缘起的存在;认为万法唯心所现,净土自在人心。如果稍微对佛说的法藏有涉入者,便会知道就是根本的经典——“阿含经”,也曾多次提到他方世界的缘起存在;其他的大乘经典,亦数数提及西方净土及他方净土世界的存在。关于净土的有无问题,我以为印顺论师在“往生净土论讲记”中说得极好,他说:‘……从上知净土不但有,而且极多,且有殊胜各别。佛教界又有言唯心净土者,认为净土唯在人心中,心外实无净土。如是说法,大违佛意。须知世界唯心所现,是说固是,但既如是说,须知秽土亦是唯心所现。今承认唯心所现之秽土为现前实有,何以又不承认唯心所现之净土为实有?故既信净土,必信其实有,不可执理废事。’     因此一论题,不是本文研讨范围,故不赘述,愿好学者思之。     (6)即时把握今生往生净土     当念佛者对净土法门有了另一番新的评估后,便应痛下决心,在平素生活中,念念以深切的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来念佛,彻底拔除爱欲烦恼的根本种子,种下出离三界生死大梦的因行,以清净的佛念,投向西方极乐世界,还愁不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摄持吗?倘若在念念念佛中,不能依十二因缘法,唤醒自己的菩提觉心,念念斩断爱欲生死尘境,投向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那么到了临命终时,显现在我们八识心海中的影像,便是各种善恶业力的显报,生死爱境的束缚,自己对来世的动向做不了主,依然被多生多世的情欲尘劳纠缠住,又托著宿世的欲习种子往别处投生继续做著属于我们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人,永远没有苏醒的时候。今生好不容易听闻到有出离娑婆世界生死梦境的方便法门,却不能即时把握时机,照著净土经典中的指示如法奉行,念佛往生净土世界,见闻佛法,实在可悲可叹。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茫茫业海,何时方能再得人身,听闻正法,获得善知识的提携呢?     6、一分禅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     (1)截断五蕴受报身的基础     佛在世时,诸多弟子依佛所说十二因缘法,认真思惟,反覆忖量,藉著宿慧的启迪,自然在禅修中,对梦幻人生的生灭假相,有了逐步的觉醒。他们深知形成未来业报受生的苦果,是由于自己今世的行为、言语、意念,做出良善、恶劣及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无记业,而招感来世的生死果报。要截断未来五蕴身的受报,必须从现在开始根本的扫除由我们内心贪欲、嗔怒、愚痴的动念,而引发种种杀生、偷盗、邪淫、酗酒、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身业、口业、意业一切的有漏业行。因此佛弟子们,无论在乞食时,说法时,禅修时,人间游行……时,都能够依佛所教,以觉悟真理的智慧,观照自己的口业——不做一切违背真理的闲谈(正语),观照自己的身行——不做一切障碍生死解脱的行为(正业),乃至言谈、意念、行为三业逐步洗涤清净,一心一意为追求真理,追求正法,追求生死解脱而存活人间(正命)。关于正语、正业、正命这三点的实践,我们可以从阿含经中略窥其端倪。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学佛之人最难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佛住在摩竭提国那罗聚落时,舍利弗尊者亦随佛同住其间,那个时候,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叫做阎浮车,是舍利弗尊者的旧识,来到尊者住处,向尊者恭敬问讯,退坐一旁,请问尊者说:‘在如来的贤圣教法中,有什么事情让学佛之人感到困难实行的?’     舍利弗回答说:‘唯有出家这件事,令一般学佛者难以做到。’     阎浮车又问:‘尊者!为什么说出家不易做到呢?’     舍利弗答说:‘因为出家之后,要弃舍既有的妻子儿女,名利权势,一般人难以办到。就是第一步舍家弃子做到了,正式剃发出了家,但是出家以后,想要全心全意往修行解脱的道路上走去,更是难上加难。’     又问:‘为什么说出家修行相当困难呢?’     尊者答说:‘因为学佛者出家的目的,是为了了脱生死,而了脱生死,却要有正确的知见以及坚定的信心与毅力,精进修行,才能达到。一般学学之人,对此孤独漫长的静修生活,难以生起长久的爱乐之心,所以出家修行,对于泛泛的发心者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又问:‘在如来的教法中,有关于了脱生死的法门吗?’     答说:‘有,就是八正道,出家之人,若能依据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正确的方法,努力修习,调伏自己的贪欲、嗔怒、愚痴之心,如此长久修持下去,必能灭除一切烦恼惑业,得证涅槃真理。’(正语)     (3)修行人为何要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对出家比丘说:‘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要居住在寂静的地方,一心防止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无论走路的时候,静止的时候,安坐的时候,睡卧的时候,都要注意自己仪表的庄重,不可随随便便,有损出家僧众人天的端严师范。为了早日达到你们解脱的目的,对于任何能引发你们恶行的微细念头,都要时刻生起怖畏之心,谨慎防范,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若微细的不净念头有一丝存在你们心中,藉著环境、阅历、思想、因缘的演变、累积,都足以形成来世的业习种子,令你们轮回受报。所以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的所言所行所为。一定要以了生脱死为尺度,不得超越这个戒限,务必远离杀生的罪业,彻底断除杀心,断除淫欲心,断除偷盗心,断除妄语心,这四种严重障碍了脱生死的禁戒,乃至由四重禁十恶业扩伸延展开的一切微细成行,均要一心守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触犯。为了使你们每一个学成弟子,尽速舍离这个世间正报依报的贪取执著心,朝向涅槃的安稳解脱之道前进,每一个人身上仅能携带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居无定所,随缘行化。为什么佛如此严格的训练你们呢?因为你们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的觉悟,为了度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究竟苦际而舍家弃子剃发出家啊!倘若不往学戒的路上走,又怎么能早日达到你们出家修行解脱生死的理想呢?’弟子们闻佛训示,均能如法奉行,严持禁戒,多数学戒成就,断除有漏烦恼,得证阿罗汉果。(正业)     (4)修行人为何要托钵乞食?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利弗尊者亦随佛同住园间,一天上午,尊者惯例身著袈裟,手持食钵,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午餐完毕,回到祇园精舍,将衣钵放置住所,清洗两足,旋即手捧尼师坛坐具向祇树林园走去,开始白天的生禅功课。尊者坐禅完毕,便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恭敬向佛行接足之礼。顶礼佛后,退坐在佛的旁边,静待佛陀开示。佛陀首先问尊者说:‘你从什么地方回来?’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刚刚从树林中结束白天的坐禅功课回来。’     佛接著又问:‘你今天坐禅,入了何等禅定中?’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今天在树林中坐禅时,顿入空三昧禅定中。’     佛陀听了尊者的禅定境界后,嘉许尊者说:‘很好,很好,舍利弗!你今天依据佛的教诫修行深入上座禅定之中而生禅。若有比丘想要像你一样的深入上座禅定中,应当以你为修学的榜样。无论在入城办事的时候,在乞食的时候,在出城游行度化众生的时候,尤其在各处托钵乞食让众生植福的时候,应当做到这样的思惟:我今天卑下乞食,正是为了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调伏自己的我慢骄傲之心,不分众生的贫贵富贱,挨家挨户以清净平等之心而乞食。如果我在乞食的时候,看见美好的景象,美丽的人物,而心中生起贪恋爱染之念,便减损了众生培植清净福田的殊胜因缘,我自己也触犯了了脱生死的戒限,障碍了我往解脱道路的前进,为了早日证得寂静解脱的涅槃,为了让众生种植难得的福德善根,我不论在道路托钵时,在聚落乞食时,都应该一心以智慧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当我看见或听到美好的人事景物时,倘若心中有任何不清净的贪著爱染之念生起——眼随色动,耳随声去……我应该当下正观色相声音的原动力,乃是暂时因缘和合的无常假相,有没有它的实体存在;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唯有追求寂灭无生的涅槃,才是众生真正永恒安住没有动乱生灭的故乡。以此真理的追求,来砥砺自己精进修行,久而久之,在托钵乞食时,自然见色不随色动,闻声不随声去,随时随地都能自在的掌握自己的举心动念,收摄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舍利弗!比丘们若能以此无分别之心清净平等而乞食,必能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我慢高傲之心,圆满施主诚心供养僧众饮食的殊胜功德。’     佛陀说到这里又说:‘舍利弗!你要告诫比丘们在各处托钵乞食时依佛所教,如理思惟,清净乞食,那么他们这颗凡夫妄动的心,就会逐渐得到降伏,便会像你一样的安住在上座禅定的空三昧境界中了。’舍利弗闻佛所说,依佛教诫,欢喜奉行。(正命)     八正道是修行者的心法指南     以上所述,仅仅是杂阿含经中对正语正业正命千万分之一浅显的阐释而已,而且经中多数的经文,大多涵盖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个正道。八正道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是一脉相通的。有了根本的正见作向导,行者便不致盲修瞎炼,好像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只于黑夜中有了一盏光明灯塔作前导一样,不致茫然无度,迷失方向。藉著智慧灯塔的照明,行者握稳心舵,依仗著八正道的心法指南,克服种种艰险风浪,顺利驶向远方清净安稳的彼岸。下篇我们再来看看一分念佛者对正语、正业、正命应有什么样正确的认识。     7、一分念佛者的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1)念佛者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在前面我们已经扼要的先讨论了一分念佛者正见、正思惟的根本论题,净土行者有了正见正思惟的根本正道做基础,那么正语、正业、正命三个正道便会正确的依次产生,因为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依无常苦空的正知见,反覆静心思惟——娑婆人间本是由十二因缘聚合而成的无常幻梦时,我们便会逐渐寻求出离人生梦境的方法,发出厌离这场瞬息万变的黄粱梦境,选择一条永恒、光明、安稳、解脱的真理之道——朝向西方净土世界理想的修行国度前进。我们的言谈、行为、思想各方面,自然因为对世间的纷陈万象逐步的看破觉醒,而渐渐安住在净业修行上,远离世俗的人找纷诤——不说障碍往生净土之言谈,以在家居士来说,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正语)。远离束缚娑婆欲海之行为——不做障碍往生净土的业行,以在家居士来说,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正淫亦应避免)、不服食麻醉品等(正业)。远离一切非法活命之事业——不做障碍往生净土的违法事业而苟活人间,以在家居士来说,即有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麻醉品等的犯法事业均应避免(正命),所思所言所行,皆以觉悟净土真谛,成就净业资粮,回向净土为依归。在净土群书中,祖师大德们,又将净土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依菩萨的大悲行愿,扩而充之,做极为精辟广泛的解说,兹将诸净宗大德有关正语正业正命三圣道的古文,译成白话语录,以供读者大众方便阅览: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净土行者的正语     甲、念佛者要防止口业是非     妙空大师念佛四十八法语录节要:‘既然求生净土者,用这张嘴念佛,那么凡是一切有关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之事,都不可以在我们口头上搬弄。万一牵涉到杀盗淫妄防碍净业之事,应当深切反省——我是念佛人,不应该涉及这些有碍念佛往生之事,若是无意间过著这类事情,赶紧念佛数声,回光返照,以示警惕。’     乙、念佛者如何发愿广度众生同生净土?     宋王虚中日休居士龙舒净土文语录节要:‘为了要广度众生同生西方,凡是念佛者均应当有同样的共识:就是士自我们的师长亲友,下至有缘的仆役隶人,皆应该际净土的微妙义理利用恰当的因缘方便善巧的度化他们,以此劝化修学之功德,做为回报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师友仆隶。再则对于一切知道与不知道,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我们心中都应当生起这样的善念:于任何偶然适当的时机,皆要以种种方便运用最浅白最契机的净土妙义广度众生,同生净土。乃至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一切虫鱼生物之类,凡是有形相可见者,只要让我们看到了,都应当为其念佛数声,从内心深处发出善愿说:“愿你们以此念佛功德,早日投生善道,皈依三宝,修学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我成就佛果后,一定先度你们脱离苦海,同登彼岸。”而对于看不见的微细生物,念佛者亦应当发出同样的善愿,未来接引他们同生净土。这样时时发出广度有缘无缘的一切众生同生净土,那么我们的善愿种子,必定随时增长,早日成熟,得满所愿,一切众生皆与我们有缘。以此净语善愿之功德,回向西方,命终之后,必定往生无疑。未来当我们发大悲心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同生净土时,逢遇宿世已经种下善愿度化的一切众生,无不欢喜接受行者的开导教化,最后必定修学佛法,了脱生死,成就无上佛道。’(正语)     (3)净土行者的正业     甲、如何知道自己的来世生处?     清梦东彻悟大师语录节要:‘倘若修行者能够学习阿弥陀佛发出大慈大悲,平等接引众生同生净土之心,日常修持之业行与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以及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相应,净业成就,即是方便念佛法界也。如果一个修行者,朝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无上菩提前进,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以此业行与菩萨行愿相应,即是念菩萨法界也。若是一个修行者依十二因缘法觉悟了此身无有实我的真理,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是念缘觉法界也。假使一个修行者依四圣谛法亲证此身无有自我,以无我心与四谛道品相应,即是念声闻法界也。如果一个修行者修学三界中之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等有漏法门,其业行与三界善业相应,即是念天法界也。倘若一般凡夫众生的日常业行与五戒相应,即是念人法界也。若是修行者一迸修持戒、善等法,一边心怀嗔慢胜负之心,以此业行即与修罗法界相应也。假如愚痴无智众生,其业行与下品十恶黑暗相应,即是堕入畜生法界也。倘若万恶不赦之众生,其业行与上品十恶相应,即是堕入地狱法界也。十恶就是: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是也。反过来不做十恶业,便是力行十善业也。我们佛弟子应当深切检查观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念头所起的业行,与何界相应最多,与何界相应最为猛烈,他日死去,便是我们未来安身立命的处所了,不用更问别人,自己来世会到那儿去投生呢?     乙、念佛者要严持十种净戒     明荷叶庵石头道人袁宏道西方合论语录节要:由上可知,欲成就念佛法界者,当修净戒门——‘所有清净之法,皆是以净成为入门,而净戒实在就是修学一切善法的根本,进入净土佛国的门户。现在举出十种净戒,做为发大道心众生,往生净土的要素:     一、悭贪戒——念佛者为了断除自己的悭贪吝啬之心,早日与光明法界相应,应当在平素常行财施与法施,甚至为了救护众生,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命施)。     二、毁禁戒——念佛者初信时首先当严持五戒,进而为了广度众生守持净戒,同生净土,必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举止仪容(律仪戒),唯恐稍有不慎,引起初机学佛者之讥嫌,断送众生往生净土的因缘,乃至在行住坐卧中,以一意念佛的毅力,断除一切的贪嗔等烦恼,满足念佛者者上品往生的愿望(无漏戒)。     三、嗔恚戒——念佛者在平常里遇著种种不烦心之事,应当逆来顺受,以‘忍’之一字来调伏我们的冲动意念。若是遭遇突来的横祸,受到小人歹徒的恶口詈骂,甚至刀棍加害,在色身痛苦的当时,亦应以悲悯之心相待,当下做这样的思惟:这是我宿世业缘所形成的因果报应,现在以此受苦之身,偿负过去找所亏欠的财命之债。又应作善知识想——因为他的恶口刀杖加害,使我早日觉悟此无常的人生,不再眷恋此危脆之身,一心念佛,将整个生命投入阿弥陀佛的慈光接引中。如果没有种种苦难的际遇,我便不能如此迅速的警醒策励。因此凡是在逆因缘中打击我、刺激我的众生,实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我们的大善知识。     四、放逸戒——众生生存在三界火宅中,随时都有被炽然的欲火灼烧堕落的危险,就好像一个人两手捧著满钵的油,双足蹈在悬吊的绳索上一样,战战兢兢,不得左顾右视,任何的举心动念,都有使钵油倾倒的危险,我们念佛者求生西方也是如此,任何的放纵五欲、违背净戒的业行,都是障碍往生清净国土的恶因。     五、散乱戒——念佛者应当随时收摄平素散乱之心,断绝恶缘,清净六根,尽毕生之力,一心勤勉念佛,好像守护风中燃烧的灯烛一样,唯恐无明生风,吹灭了心中萌生的曙光。     六、愚痴戒——念佛者随时要以觉悟真理的智慧破除心中的迷惑,不可让任何迷信的妄想知见,停留心中,有碍往生的行进。     七、憍慢戒——念佛者不应当因为自己的才能、辩才、智慧、论议,高人一筹,而生出贡高傲慢之心,好论人短,哗论不休,轻视众生。我们应该反省,世间的繁华富贵,所见所得,就如地上的尘土,镜面的污垢一样不能长保,转眼成空,不应当以我们本来无明污垢的心再去染看地上与镜面的尘影污垢啊!     八、覆藏戒——念佛者凡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了任何有碍净业资粮的业行,都要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不可再犯。众生的善恶心念,在诸佛、菩萨的光明心镜前,是无可逃逝的,就好像猛烈的太阳,照耀在大地,任何过往的人,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其身后的背影,无可隐遁。又好像波浪中的湿气,随波翻滚,不可分离一样。     九、无益戒——念佛者凡是一切嬉戏娱乐、诗词文学、静辩是非,夤缘求利等有碍住生的无益俗事,皆当远离。     十、不住戒——念佛者求生西方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有了解脱智慧后,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饶益众生而准备,不是为了住著、求得名闻利养、祝颂赞誉,求得上界福乐,人天二乘果报而念佛。     发大道心的净土行者,若能如是行持以上十种净戒,必能自度度人,自利利人,净业成就,摄受有缘众生,同生净土,上品往生。’(正业)     (4)净土行者的正命     各行各业的念佛者,如何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修持净土?     龙舒净土文语录节要:站在一个有家庭事业的居士念佛者来说,应当于日常生活中抱持著什么样的态度来修持净土:     一、若是发心念佛者正在读书,应当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求学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二、若是发心念佛者正在做官,对于爱人利物种种方便众生之事,应当尽己之力,广为照顾,勤修福田,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必能如愿往生,直出轮回之外,寿乐无穷。     三、若是发心念佛者极为富有,应该随缘随份,赈穷济物,广行善事,不吝惜财物,不贪恋钱财,增长自己悭吝之心,有碍往生资粮,当念世间的妻财福乐,终有尽期,若能广植福田,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愿生莲邦,则未来福乐无穷,直出三界之外。     四、若是发心念佛者极其愚钝穷蹇,千万不可怨天责人,应该在佛菩萨面前勤求忏悔,经常念佛以消宿世罪障,增长福德善缘。若能将此净土法门,辗转劝化,度人念佛,现世可消除灾业,获福无量,以此功德愿生西方,命终必满所愿,顺利往生,无有阻碍。     五、如果念佛之人正在从事农业生产,或是贸易商人,或是工业服务,皆应当深切反省:我每天耕种植物是否不注意时杀害了无数生物性命?我每天贩卖商品是否有虚伪诈欺的行为?我每天从事工业生产是否有超出工业范围做出非法的奢求图利?无论念佛之人在农、商、工任何一界服务,如果有以上诸类非份情形,都应当时常念佛,生忏悔之心,发愿向善——尽量保护生物,老实交易生意,降低非分之想,并在佛前发大誓愿说:“愿我今世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净土之中,花开见佛,觉悟无生大法,先度前世为我所杀所害之众生,次度宿世怨亲债属,以及与我有缘无缘的一切众生。”这样每天在佛前念念不断的忏悔发愿,意业自然逐渐清净,善念增长,定能消除罪障,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来世必满所愿。若能将此净土法门,广加劝化,辗转弘扬,现世获福无量,命终之后,必定中上品往生。     六、如果发心念佛之人正在从事渔、猎、屠、厨以及经营饮食之店,均应当时时猛烈的反省:鱼虾禽兽,均与我们人类一样乃是有知觉有性命的生物,我今天杀害了它们,结下了无数的冤业,罪过无量,如果能够及时改业,固为上策,倘若不能猝改,应当减少杀生的数量,千万不可为了一时口腹之欲,杀害螺蛤鳝鳖等难死之物,令其哀号而亡。若是有意悔改者,应该在佛前每天念佛忏悔发愿说:“愿我以此念佛功德,早日改行换业,尽未来际,不再杀生害命,临终之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了脱生死无障碍,尽度宿世以来,为我所杀及为我所食所用一切众生之命,皆生净土,了结冤业,广结佛缘。”这样每天在佛前念佛忏悔,发大誓愿,善念必然日日增长,若能坚守信愿,经常念佛不断,必能如满所愿,早日改行换业,成为一个虔诚的念佛者。若能将此净土法门,广为劝化,使人人弘扬修持,现世定可消灾灭罪,身后亦不在下品下生。     七、如果从事风尘者亦想发心念佛,首先应当深自省悟:淫欲不净之业,乃是阻碍往生净土之主因,淫欲不断,超出欲界即不可能,何况是不同于三界轮回的净土世界呢?因此若想超生净土者,首先应当断淫业。若是因为种种因缘不能顿断之,应经常在佛前念佛忏悔,发大誓愿说:“愿我以此念佛功德,淫业日消,善业日长,早日脱离此风尘之门,断除奢靡娇媚之念,尽此一身洗净铅华尘缘,粗衣淡食,以表悔改诚心。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了脱生死,尽度一切因我为淫之人,同生净土。”     八、痛苦之人,若是也想发心念佛,必须先在佛前诚意忏悔,发大誓愿说:“愿我从今日起,不再杀生为恶,不再恼害一切众生,造作恶业缠缘,形成未来病苦果报身。愿以今生念佛功德,宿业消除,早日了脱痛苦之身,往生西方净土中,面见弥陀,花开悟道,尽度前生今世一切为我所杀害众生及一切恩怨眷属同生西方。”这样每天在佛前诚心忏悔发愿,念念不绝,净念必然日日增长,终至纯熟满愿,定生极乐世界。若能将此净土法门,广为劝导,辗转弘化,现世可消除灾罪,痛苦必愈,身后福报无穷,顺利往生也。(正命)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5)无量寿经上讲述八正道的经文     以上所述乃净宗祖师大德对净土行者正语、正业、正命精华语录的千万分之一而已。若读者欲对正语正业正命这三个正道更进一步的探讨,请恭阅净宗祖师大德所著净土群书。当西方行者确实以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这五个正道做为往生净土的正确指南,精勤不懈的始终实践这五个正道,必能超脱娑婆恶世,直向净土世界迈进(正精进)。就如无量寿经卷下佛警诫弥勒菩萨所说的:‘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决正生死泥洹之道。爱欲荣华,无常根本,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汝今亦可自厌生老病死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正见)。宜自决断(正思惟),端身正行,益作诸善(正命)。修己清净,洗除心垢(正业)。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正语)。人能自渡,转相拯救,精明求愿,积累善本(正命)。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正精进)。’     当一分念佛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贯彻前六个正道,那么最重要的正念、正定资粮必会顺利产生。谈到正念、正定问题,范围非常的广泛,有禅行者的正念、正定问题,有净土行者的正念、正定方向。若依禅行者的正念问题来说,按杂阿含经中所述,又分为入世正念及出世正念两种说法,千篇先就一个解脱行者在力行出世八正道中之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五个圣道时,如何正确的精进修学出世正念这个圣道来做讨论。     8、一分禅行者的正精进、正念、正定与一分念佛者行持之异同     (1)禅行者的正精进     甲、了生脱死依正精进的努力而实现     我们知道,正念的实现,乃是源于正精进的努力,倘若没有日夜精勤的依正见、正思惟出世的真理,将言谈、行为、生命相辅相成的以正语、正业、正命三个圣道贯穿起来,便没有身心正念解脱之道——正定涅槃的产生,因此用正确的修行方法,来精进实践佛陀八正道的教诲,是十分重要的。现在首先来看看一分解脱行者如何依正见等前五个圣道产生正确的精进修持方法。     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对出家比丘说:‘过去昆婆尸佛尚未成佛之时,曾经有一世,在菩提树下,敷设草垫为座,双足跏趺,端身正坐,日夜勤勉,不眠不休的思惟寂念(正念)十二因缘法(前已论述),一坐就是七日,于十二因缘法,逆顺观察,昼夜禅思,深入三昧之中……。弟子们!你们若想早日超脱轮回,成就道果,应当像昆婆尸佛一样的昼夜以般若智慧禅思寂念十二缘起法,当你们在(寂定之中)证悟了十二因缘法的逆顺、流转、还灭、束缚、解脱的真谛,你们就离成道不远了。’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告诫比丘们说:‘你们若想了脱生死,应当日夜精勤(正精进),昼夜不息的方便修习禅思(寂念真理),内寂其心(正定),所以者何?比丘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老死如实显现;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道迹,如实显现;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如实显现;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显现;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如实显现。”’     乙、什么叫做禅思?     此篇以‘正定解脱’愿的立场来看,非常重要。欲深究佛立此‘正定解脱’大愿的净土行者,不可不知。什么叫做禅思呢?“阿含经”中关于禅思的意义与内容,说的极为清楚,极为详尽。一般佛学者只注重形而下、理论上的哲学研究,而忽略了根本经典中平实、基础、渊源的一面。禅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觉悟真理的智慧’。而这里所说方便修习禅思,亦即是说以方便智慧去思惟寂念真理。我们要知道,凡是能够运用意识分别心去思惟、去观察、去抉择出来的真理,都可说是‘方便智慧,这在“大智度论”里也有提及。此处所说以方便智慧去思惟寂念什么样的真理呢?亦即指的昆婆尸佛过去彻夜勤勉禅思寂念的十二因缘法。当昆婆尸佛以般若智慧在寂定之中醒悟了梦幻人生的因缘生灭假相后,内心自然逐渐趋于寂灭,最后终于达到涅槃解脱的目的。     丙、如何进入正精进的修持中?     也就是佛陀常常赞叹难陀比丘所说的:‘彼善男子,难陀,当他以出世的智慧,寂悟了因缘生灭法之后,自动自发,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智成就,堪能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     (甲)精进清净六根     什么叫做难陀比丘关闭根门?‘善男子,难陀,当他眼睛看到外境色相时,心中不会生起想著,亦无追忆之诚念,长久保持这种心态下去,便于眼根得到清净。乃至耳朵听到声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接触细滑,意识遍缘外境法尘时,心中都不会生起贪恋、想著。如此二六时中,经年累月维持这种清净的心态,六根便于一时得到寂静。世间贪爱种种弊恶不善之法,永远不漏其心。’这就是难陀比丘关闭根门的简略释义。     (乙)精进节制饮食     什么叫做饮食知量?‘善男子,难陀,对于饮食,不著美味,不重色香,不为调适端严肥白的身体而食,但为暂止饥渴,保全性命,以修梵行而食。’     诚如‘“增一阿含经”中所说:‘行道之要法:应当一坐而食(日中一食),若能一坐而食,身体轻便,心得解开。心地开解已,得诸善根,已得善根,便成三昧(正定),苦集灭道,如实而现。’这就是难陀比丘为什么节制饮食最好的说明。     (丙)精进日夜禅定     什么叫做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精进)?‘善男子,难陀,若在昼日,或是经行,或是坐禅,思惟妙法,除去五阴障蔽,身心清净。于初夜时,或者经行,或者端坐,思惟妙法,除去睡眠之盖,入于禅定。于中夜时,房外洗足,进入室中,右协而卧,脚脚相累,系念明相,作起觉想。于后夜时,徐觉徐起,或者经行,或者禅坐,思惟妙法,除去睡眠之盖,入于禅定。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经行、坐禅,其事意行道之心,等无有异。’这就是难陀比丘精进修习的浅略节要。     (2)禅行者的正念     我们再来看看,难陀比丘在初夜后夜经行坐禅时,如何端坐禅思,胜念(正念)正知,乃至正智成就?经上说:‘彼善男子,难陀!胜念正知者,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什么呢?善男子,难陀,对于内心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生起、住看、短长、久近、消灭的因缘,观察觉照,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对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所取种种相,所作种种想之生起、住看、短长、久近、消灭的因缘,亦一心观察觉照,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对于形成内心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烦恼的因缘,如何断苦?如何修道?如何解脱?苦、集、灭、道有关了脱生死的谛理,亦一心观察觉照,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善男子,如是观察已,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不漏其心,正念、正智成就。’     当时有一位比丘说了一首偈赞叹难陀比丘:     ‘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住,  饮食知节量,觉知诸心相;  善男子难陀,世尊之所叹。’     (3)禅行者的正定     甲、巩固前七个正道进入正定解脱才有可能     由上可知,若是出家之人,能够像难陀比丘一样——在有了生死正见,正确的依十二因缘法禅思抉择出梦幻人生的真谛后,自动自发,守护根门,内寂其心,饮食知量,初夜后夜,觉悟精进(正精进)——观察五阴,无我无我所,本是梦中境界所显现的幻化之相,乐分别五阴心相,正念观照五蕴幻相,净除五阴障碍,一心乐修梵行,离于睡眠,于正法中,心不疑法,离诸疑惑,正念正智,以此入‘正定’、解脱,斯有是处。     讲到正定问题,“阿含经”与“楞严经”及诸唯识经论中,对于正定的解释,极其详尽,现在先就“阿含经”及天台所记禅法两者对正定的诠释扼要地加以讨论,例如“阿含经”上说:由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等七个圣道,日夜勤勉的如法实行,无有偏废,方能深入正定之中。换句话说,如果行者不以正知见(生死正见)为因,不依佛法正途入门。正定的圣道,即无由产生。因地不真,所显现的定境很可能会流于似是而非的外道定而不自觉。因此如何实现正定的圣道,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比照天台所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对正定圣道的实现,做进一步扼要精简的说明(第十六愿中将有较为详细的解释):     乙、色界四禅定     (甲)初禅证境     当一分禅行者,像难陀比丘一样的以正知见,不分昼夜,精进修行,清净六根,饮食知量,一切欲望不净之想,自然逐渐远离;长久修持下去,必有持身法起,身心自然正直;觉心明净,与定相应(欲界定);心得开解,超离欲界,身心虚寂,得入初禅。于初禅中,十六触等功德善法,一时俱发,心大惊悟(觉支),恒以觉、观正念之心,细心思量分别诸法(观支),因为此等微妙善法,超越欲界之欲乐,前所未得,而今以觉、观正念、正知,心大欢喜(喜支),怡然自乐(乐支)。于初禅中,虽有觉触等事,但一心寂然不敬,恒在定中(一心支)。     (乙)二禅证境     行者初禅成就已,如果仍一心修持,于中间禅中,进一步厌离觉观触动等由身识相应而产生的喜、乐等外净之法(灭有觉有观),专心不已,内心无有觉观动心(无觉无观),其心便豁然开发,明净咬洁(内净支),十种善法功德,亦如初禅发相,一时与定俱起,因此喜心涌现(喜支),绵绵怡悦(乐支)。于二禅中,虽有与意识相应的喜乐之心,但内心不为喜乐所动,也没有一丝尘境思想,一心不乱,恒在定中(一心支)。     (丙)三禅证境     行者二禅成就已,倘若仍继续修持,于中间禅中,加功不已,其心便泯然入定,不依内外;诸善法功德与乐俱时发起,此时无二禅动涌之喜心生(舍喜心),而有绵绵之乐从内心而发;行者此时依于正念守护其乐(念支),运用善巧三法,离三贪看(智支),善修乐法,其乐渐渐增长,三禅具足,受三禅偏身之乐(乐支)。虽有偏身之乐,但受乐心息,一心恒在寂定之中(一心支)。     (丁)四禅证境     行者三禅成就已,不以此为满足,继续进修,于中间禅中,恒以正智觉知——三禅乐法,未来终将无常变易,有大苦迁动之过患,而一心厌离、不著,之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稳,出入息断,证人四禅。定发之时,无苦无乐(不苦不乐支),已舍三禅身乐,心不厌悔,亦不念著(舍支)。此时心如明镜不动(禅定分明),亦如净水无波,摒绝一切喜乐之想,正念坚固,等智照了,犹如虚空,无诸垢染(念清净支),这就是世间真实禅定行者。住此定中,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无所依倚,无形无质,一切神通变化,霪雨说法,皆从此定而出(此指依佛道而修的正定行者)。虽于定中,神通变化,众缘成就,然心无动念,一心寂静,恒在正定之中(一心支)。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丙、佛弟子进入四禅后安居五不还天     出家圣弟子,依定慧之力等持而修禅定,在进入四禅后,苦乐双断,安居五不远天,与凡夫外道不依正见而修四禅——暂伏苦乐所得果报有异,亦即楞严经中所区分的:‘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凡夫外道四禅定)     圣弟子所安居四禅天中之五不远天:‘此四禅天中,复有五不远天,于下界中(欲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贪嗔痴慢等所引发的惑染习气),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四禅苦乐舍心中),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此五不远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是十八天(十八清净梵天),独行无交(清净无侣,情欲不起),未尽形累(尚有色质),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丁、色界定后又分两种叉路     因有无般若空慧(八正道)做前导,再加上行者宿世慧根浅深,从此色界定后,又分两种叉路:‘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1)若于舍心(四禅无乐舍定心中),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2)若在舍心(四禅舍心时),舍厌成就(厌有趣空),觉身有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进入无色界之空处定)。’     (甲)第一条叉路——四禅后顿超三界     而于四禅后,所呈现的第一条叉路,也就是四阿含中释迦牟尼佛经常在叙述利根圣弟子证入四禅后所说的:‘比丘四禅成就已,彼以此三昧(八正道之正见正思惟做向导而产生的三昧正定),心得清净,无有尘秽,身体柔软,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诚宿命无数劫事……。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亦知众生所起之心。彼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复更施意(又作意观照),成尽漏心(灭尽种种烦恼)。彼观此苦(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实知之(自己知道它的无我实相),复观苦习(又观照造成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集因),亦知苦尽(自己知道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确实已经灭尽),亦知苦出要(自己确实证知超脱生死苦痛的正确修行方法——八正道),如实知之(了然证如正途修行法门无有自性的实相),彼以作是观(照)已,欲漏心得解脱(解脱欲界的种种烦恼种子),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色界、无色界的种种根本烦恼顿时得到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根本的解脱了贪嗔痴三毒烦恼,当下便产生了清凉解脱的智慧),自己以解脱智慧作证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后有身,如实知之(自己确实知道尽未来际,永远超脱生死烦恼的束缚)。这个时候,圣比丘便顿超三界,得证阿罗汉果。此乃指利根器的圣比丘而言,不用经过无色界天之四空定,少修二十万大劫。在进入四禅后,就继续以般若空慧观照苦集灭道性空之理,亲证性空实相,顿成利根大阿罗汉。     (乙)第二条叉路     甲一、四禅后进入无色界四空定再了生死     若是在证入四禅后,因之前没有般若智慧做引导,不明性空之理——用无漏慧,断惑入空,仍然用有漏慧——伏惑入空,即前所述第二条叉路,必然进入无色界的四空定,即楞严所述:‘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诸碍既销(不依于色),无碍无灭(不依于空),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厌空依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识处定)。’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此为外道,昧为冥谛之处),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色、空、识三者,皆无所有,即无所有处定)。’     ‘识性不动(藏性本来不动),以灭穷研(以灭定之力,深穷研习),于无尽中,发宣尽性(于识性不尽中,强以发宣,欲尽其性),如存不存,(识性虽存,而不起现行),若尽非尽(行者虽见识性尽,其实未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定)。’(比照圆瑛大师所释楞严经讲记)     甲二、钝根圣弟子四禅后必入四空定     话又说回来,若是稍微钝根的佛弟子,在证入四禅后,虽然以般若空慧,修习圣道,但因宿根较差,仍须从四禅天中之五不还天经历无色界天的四空处定;在依次证入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有想非无想处定后,因为有般若空慧做前导,依然可以用穷空之力,证得性空之理,成就阿罗汉果。亦即楞严所言:‘此等穷空(四空定,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从五不还天,修习圣道,以穷空之定力,经历四空定,出三界,成阿罗汉),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于五不还天时,不早依般若空慧回厌有趣空之心,速成罗汉),便称为钝根阿罗汉。’     甲三、外道四禅后亦入四空定中     若是一般凡夫外道修持禅定,在证入四禅之后,因为没有般若空慧做向导,不明性空之理——断惑入空,仍然用有漏心——伏惑入空,在进入前述第二条叉路四空走后,必然由于知见的不正,迷于空理,在无色界有漏果报完尽后,坠入下界(欲界中),依然沦为凡夫身,继续做著人生生死大梦中的主人。亦即楞严所说:‘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逃漏无闻(迷执有漏道,无多闻性——没有佛法正见正思惟八正道做基础),便入轮转,实属可惜。’     我想,在今天末法时代像吾等一类钝根的凡夫众生,若能遵照释迦牟尼佛所说八正道中之正见、正思惟为前导,渐次深入修学与自己根器相应的法门,便不会因为个人佛法知见的偏差,误人误己,犯下混淆正法的过失,造成未来难以收拾的因果报应。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戊、解悟‘正定解脱’的修因,未来在净土中速了生死     以上仅就一分禅行者禅修过程简要的照本宣说而已,亦即是阿含、天台及楞严里对此‘正定解脱’大愿行者因行的启悟最起码的概论而已。若是一分念佛者,能够在现实人间对正定解脱的来龙去脉——谛理、因行、过程、结果,有了深入浅出的了解与领悟,将此解悟‘正定解脱’大愿的因行功德,回向西方,到了极乐世界,一定能够带著宿世解悟了脱生死的因行智慧,连开般若智慧,证悟四谛性空之理,满足弥陀佛第十一个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了脱生死的大悲誓愿。     因禅修细则问题,非本文讨论方向,故不加赘述,愿好学者善思之。由此可知,从禅行者以(生死正见)为修因开始,到正思惟十二因缘——醒悟梦幻人生的真谛止,此正见、正思惟的真理智慧抉择(方便修习禅思),实在就是进入正定寂灭解脱的关键所在。     (4)未亲证实相真理见不到佛法的根源处     如果一个禅行者,没有正知见(般若智慧)做向导,光凭一味的禅定修持,无论任何的自然身心潜能变化,都有可能由于知见的不正确,而产生错觉上的意识误导,不知不觉地走入外道,是十分危险的。话又说回来,倘若一个佛教徒,专门只从事佛学哲理的研究,而不脚踏实地的从佛的行仪、教诲,住了脱生死的根本目标去力行,这种没有‘戒定’做基础,专门将佛学知识当作世间学问的研究、认知上,从来不在日常生活中以佛法的启示,对世间的实态做正确细腻的观察力、思考力与修持力,那么对身心世界的认知,永远只停留在观望的、我知道、我了解、我做不到,甚至与我无关的理论形式上。由于内在觉性的未开发,如果有些自恃过高的世智辩聪者来向你问难时,你可能会被那种似是而非的质难论断所迷惑或驳倒。因为光是理论上的钻研,不配合禅修内在潜能的开发,永远找不到内在觉性的本源处和朴实面。我在印度朝圣时,曾经参访缅甸的禅定高僧,他告诉我:‘如果你没有亲自证到此身四大假合的实相,那么你还不认识什么叫佛法,你并没有见到佛法的根源处,充其量只是个知解宗徒,佛教的门外汉而已。’      戒、定、慧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这在大小乘经典中有明确的解释。必须以佛法来引导修行,以禅修来印证佛法,行、解相应,这是我们佛弟子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应该有的最根本的正确理性认识。古人说:‘入海数沙,磨砖成镜,两者孰轻孰重?’大家想想,海中沙可用意识分别心去数吗?砖块可用尘垢磨成宝镜吗?事实上证明:入海不可能数沙,砖也不能磨成镜啊!     (5)正视生死解脱显现的真谛     由上得知,禅行者必须依正见、正思惟的出世智慧作为修行的导引,再加上行住坐卧日以继夜的以正见智慧方便禅思、寂念十二因缘法的流转还灭过程——(在定心中觉照寂观其真谛的深浚处、平实面)。久而久之,必能达到内寂其心(正定)的理想。当我们贪嗔痴欲望烦恼逐步在禅思定境中沉静、洗涤、淡化了,那么时时在我们心眼中显现的,是无常的启示,老死的启示,放下的启示、自在的启示……,最后当我们的智光愈来愈明朗,愈来愈澄净时,显现在我们心光中的便是前述“阿含经”中所说:‘老死如实显现,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道迹(四圣谛),如实显现: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十二因缘),如实显现;行集、行灭道迹(三界业行),如实显现;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如实显现。’这个时候,梦幻人生中一切业习景象,如实证知幻化非实了,也就是寂静的涅槃现前了,亦即“楞严经”中所说的:‘净极(禅定)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的根本实现了。     (6)佛顺声闻法从四禅起入大解脱境界     于长阿含经中所载:当时出生在印度的佛陀,于娑婆人间的应化因缘结束后,在临灭前,依次出入四禅定;又从四禅定起,顺序出入四空定、灭受想定;再从灭受想定起,逆入四空定;又从空处定起,逆入四禅定;再从初禅起,依次顺入四禅定;最后又从四禅起,顿人大涅槃境界。佛从四禅起而取灭度,此乃应我们这个世界声闻圣者的根机而从四禅起顿取大涅槃境界,当然具有其非常特殊深远的意义(在此不论)。佛的大般涅槃境界,乃是我们学佛者最终极最根本的修行目的,也是‘正定解脱’愿进一步圆满的诠释。而佛的大涅槃境界必须由一个菩萨行者,无数劫以来修集无量圆满的智慧之光而证得,佛究竟圆满的法性之光——入佛的大般涅槃境界,这将会在第十二个愿予以深入说明。     (7)末法众生若想获证初果,谈何容易!     单以我们末法时代凡夫众生的根器来说,今生若想达到阿含经中所说声闻圣者涅槃解脱的实现,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况且以一分禅行者而言,先从个己的生死解放起,再回心大乘菩萨道,朝向终极的大般涅槃前进,也不失为一种方便正确的修行途径。依“杂阿含经”中又有一段经文说:‘若于五受阴,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超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比丘,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比丘,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比丘,若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不起心漏,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离重担,逮到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分有正知见做引导的禅行者,如果毕生以追求真理的智慧去思惟、观照、寂念出世解脱的真谛,在自己知道身见、戒取、疑这三结逐渐断尽后,今世倘若不遭意外死亡(中间不死),可得须陀洹果(这还得看行者的宿世慧根)。以我们仆仆风尘,情念深重的恶性众生来说——今生想要先超欲界六尘之境,得证须陀洹果,谈何容易!更遑论现世了生脱死,证得阿罗汉果了。(声闻四果的意义,将在十四愿中说明。)     (8)现在学佛者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根器’     坦白说,除了已经了脱生死,乘愿再来的大菩萨外,我们不是大根器、大智慧的大道心众生,大家之所以会再到娑婆世间来轮转受生,说明了我们与此界众生有共同的业,结下了数不清牵扯不完的爱欲情缠种子,都是罪孽深重的凡夫众生。若说我们有不同于常人或外道之处,只不过是我们宿世稍微积集了一点点出尘的智慧福业,知道学佛的可贵而已。如果我们宿性善根深厚,在佛陀住世时,或者在正法兴盛的时代,早就该了脱生死,乘愿度生了,何必再流转到现在,在这里欲习深重,恩爱情缠,难舍难了呢?我们虽然不能在现世中了脱生死,但是仍然可以走另一条方便的出尘捷径——仰仗念佛法门通往西方净土的一线曙光,继绩朝向了生脱死的生机前进。当然如果我们今生有这种大根器、大智慧能够痛下决心在娑婆人间昼夜不息的精进斩除贪嗔痴欲望烦恼,越凡夫地,超脱三界,行者大可不必求往生——仗著念力、佛力的相应力量,到极乐世界后,再做进一步的真理追求。     (9)修行要循序渐进,绝对没有顿超变相的修法     大家要知道,在娑婆世界修行不易,到极乐世界听佛说法,也并不容易啊!一般人以为在这里修行解脱不易,散心念念佛到极乐世界再修,比较简单,问题是要到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必须要有‘清净业’才能去啊!(俟以后相关大愿再论)。一分禅行者,以正知见、离欲望、修梵行为正定解脱的基础,一分念佛者,同样的也是以正知见、轻欲望、修梵行(清净念佛)为西行的基础(这从许多往生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来)。释迦牟尼佛说,任何的正途修行法门,绝对没有变相的修法,绝对没有不断欲望、不离烦恼、不消业障,而有特殊变质的修法;也绝对没有离开了基层的正知见(正见)因缘做根基外,而有越级、顿悟的修法(今世的顿悟,也是从过去渐修渐悟而来)。我们再纵观诸大乘经、华严经——一个菩萨行者,更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知见、离欲望、去烦恼、修梵行、清净六根为入门。有了真才实学,充实的正如见后,才能够在尘不为尘染,在俗不为俗惑,行、解并进,广做利益众生的菩萨行。我们在最初学佛时,一定会先走向谈玄说妙、文字游戏的路上去,但是当你对佛法有了通盘的理解后,心灵经过长期的洗炼、净化后,未来一定要从乱麻中理出一条根本修行的头绪——‘回归现实’,在平凡人生中发现佛法的平实面、朴实面,发现众生心性中真与善的无穷宝藏,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从最平实的薄欲望、断烦恼做起,在平素生活中,在缘起的环境里,认识、体会‘缘起时就是修行时’这句话的朴实本义,这是我们在修学佛法的领域上,最起码的成长。也就是朝向根本佛法中所说的正智、心善、自在……逐步的实践了。这个时候,你才能醒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实质的内涵。     (10)禅行者与念佛者行持八正道的分歧点     由上可知,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同样是以认识无常百态(世间正见),觉悟生死梦境的真谛为起点,当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同样有了‘生死正见’的智慧后,进一步思惟抉择出离生死梦境的途径——依十二因缘法唤醒我们酣睡已久的无明心灵。而由于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宿慧程度的差异——最初追求出离生死动机、方向、方法的不同,因此便在正语、正业、正命——言语、行为、职事三圣道上有了极其明显的区分:一分禅行者所言、所行、所为,处处以当生了脱生死为目的;一分念佛者虽然未来仍是以了生脱死,成就佛道为理想,但是将了脱生死的目标放在净土世界中。当依生死正见发出厌离娑婆世界无常之苦的决心后,所言所行所为均以觉悟净土谛理,成就净业资粮,回向净土为依归,在现生中专门以执持名号,或者观想念佛,或者实相念佛,劝人念佛,弘扬净土,仰仗阿弥陀佛大悲接引誓愿,往生西方为归宿(此处对唯心净土不做解释)。因此一分禅行者是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五个圣道贯穿起来,昼夜精进(正精进)的朝向正念(解脱之道)、正定(寂静涅槃)的方向走去,而一分念佛者在有了根本出离生死的正见、正思惟做基础后,将正语、正业、正命三者日夜勤勉(正精进)的以净业资粮贯穿起来,逐步朝向西方极乐世界理想的修行国度前进。因为一分念佛者与一分禅行者正精进的方向不同(修因不同),当然产生正念、正定的成果内涵也不同。下篇我们就来讨论一分念佛者正念、正定通往西方净土世界最重要的两个资粮。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9、一分念佛者的正念、正定     本篇说明重点     正念、正定两个圣道,是我们念佛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两个资粮。前篇略将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在迈向正精进的方向中,因今生的修因、过程不同,而于正念、正定两个圣道产生不同层次的内涵、成果划分出来。现在就以前述所提一分念佛者在了悟梦幻人生,有了生死正见为基础性的修因后,继续深入来探讨我们念佛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依正念、正定两个方便念佛资粮,种下阿弥陀佛这第十一个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朝向无上佛道,寂灭解脱之果前进具有关键性的最重要的往生因行大愿。     为了探讨念佛者正念、正定的问题,笔者细心恭阅净宗祖师大德所著净土群书,发现祖师大德们,已将这正念、正定最重要的两个西行资粮,以深妙的佛法阐述的淋漓尽致。因正念、正定两个资粮的修行成就与否,关系著我们念佛者临命终时自己是否往生西方净土世界具有决定性的修行力量,因此凡是有志修学净土念佛法门的莲友,都不可轻忽这两个最重要的关键性的往生资粮。     谈到正念、正定这两者的关系,如不穷究佛法大海贯通此一重要论题,实不能窥见其深妙叵测之处;如不以佛法正义来阐发此一论题,实不能知正念、正定此二者因行资粮的殊胜微妙之处。笔者乃是初学者,所知有限,仅以一己之微薄心得,试将此正念、正定两个资粮以佛法真谛论述出来,与读者们共勉。又因‘第十八个愿’也涉及‘十念往生’的重要问题,所以对于现在所要讨论的正念、正定问题,看重在笔者前述一分念佛者,依八正道之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一脉相通的西行基础所应具备的观念与修持问题。而对于正念、正定朝向上品往生的相关修行问题,不予解释,俟请到第十八、十九、二十等愿及有关大愿再做深入浅出的说明。     (1)了脱生死是步入佛究竟智慧的坚固起点     面对这么一个重要的论题,不禁再度问问自己:佛说无量法门,我们今生为什么要选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修行解脱的因行资粮呢?     佛住世时,曾经对弟子说:‘我为了要度化众生了悟生老病死苦的幻化不实而出现于世,为众生说法;我为了度化众生悟入佛的真知灼见,而出现于世,为众生说法。’释迦牟尼佛为四众弟子宣说无量法义的德意,究竟的目的就是为了令众生步入佛的智慧觉海而方便善巧的演说了无数法门。而欲步入佛的究竟智慧觉海,如果能够以度脱生死为起点;在有了解脱智慧后,必定能够在般若空慧的证觉下,广行六度万行菩萨之道,直入佛的法性觉海而无碍。我们现在以修证的观点来看这第十一个极乐世界中的天人,都在正定之中,必至涅槃、解脱的大愿。当我们深入去了解、实践念佛者正念、正定两个圣道,便可以领悟这‘正定解脱愿’,实在就是阿弥陀佛为接引念佛众生在修学佛道的过程中,所施设的一个出离生死解脱,朝向诸佛大般涅槃前进,非常重要的大悲接引誓愿。也就是笔者为什么要略以八正道的大盖修行过程来深入、说明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在步向未来解脱之道的历程中,因宿慧、程度、发心、领悟的差异,而产生了八正道中修行程次的异同,这是我们具有佛法正见的念佛者,具有净土正见的念佛者,在修学净土法门的过程中,所应了解与实践的。     (2)任何修行法门都不可偏离八正道     大家都知道,我们修持任何法门,如果想要早日达成学佛的真实目的,开启我们如佛一样的甚深智慧,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就不可偏离佛陀所说依八正道而了脱生死的根本法义。尤其是念佛者,不论我们以‘正定解脱’愿的立场来看,以九品莲华的法义来看,乃至以净土世界的形成、内容、正报、依报来看,没有一样义理是偏离佛说八正道的甚深因果正义的。(在此不做论述,俟以后相关大愿再予说明。)如果我们念佛者修学净土法门的知见偏离了佛说八正道的义理,如果一分佛学者以主观的佛学知见,自以为净土法门的经义偏离了佛说出世八正道的正义,那么我们对于自己学佛、念佛的知见,对于自己对净土法门的认识,就要重新检讨,自我反省了。     (3)念佛者对净土世界的正见、正思惟     甲、正见往生的根本资粮     莲友们都知道,“阿弥陀经”上为我们介绍了往生西方基本、扼要的重要资粮,即:     一、念佛者必须深信从我们世界往西,经过‘十万亿个佛土’,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缘起事相的存在。     二、念佛者必须发愿,愿生彼国,执持阿弥陀佛圣号,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三、念佛者平日念佛要‘一心不乱’,而临命终时,一定要“心不颠倒”,这句话非常重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出现在这个‘心不颠倒’者的面前,其人见佛,愿生彼国,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从“阿弥陀经”上我们可以知道,平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是往生净土的关键所在。一心不乱就是念佛进入‘三昧’、‘正定’之中。而这‘正定念佛’的效果,乃是从‘正念资粮’而来。也就是‘大势至圆通章’所说的一心忆佛、念佛,念到净念相继(正念佛号,没有杂乱之念)——正定现前的境界。而要如何念佛才能念到净念相继,产生往生净土的正定资粮呢?关于念佛者正念、正定的问题,当然要提及八正道的相关问题,而讲到八正道,首先我必须先说明念佛者,正见正思惟问题(前已略述),而念佛者在对娑婆世界必须有的正见(生死正见、出世正见)、正思惟两者圣道实践后,进一步对于净土世界应该要有什么样的正见、正思惟呢?现在从事相上的缘起净土谈起,当代最新太空科学知识已经证明了无穷的宇宙太空中有无量无边的银河系(无尽的他方世界存在)。(下文自明),此处对西方净土属于报土、化土、法性土,因缘生、灭,不生不灭等问题暂时不予讨论。     当我们在事相上确认缘起的净土世界存在后,有了对净土世界科学理性的正见与认识后,再来探讨如何依净土正见来念佛、修行,如何依净土正见种下与西方净土相应的‘因’,才能在临命终时得到与极乐世界相应的‘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者若是想客观理智的坚定往生净土的信愿,获得净土世界的庄严果报,当然首先必须了解净土世界形成的‘因缘果报’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形成的‘因缘果报’有什么不同?(这在前面愿中曾有简略说明)。既然西方净土的因果与娑婆世界的业缘果报有所不同,莲友们当然要在这个现实人间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种下与极乐世界相应的‘因’,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得到与极乐世界相应的‘果报’。如果我们今生仍然习性难改,继续种下与这个世界相应的业因,来世依然还会停留在这个娑婆世界得到与这个现实人间相应的浊恶之果。而我们要想了解西方净土世界的因果与我们这个世界因果问题的不同点,开启念佛者——净土正见资粮的智慧宝藏,当然必须从西方净土世界是由什么因缘形成的开始探讨起,‘净土’的意思是什么?极乐世界的‘极乐’是什么意思?     我们略微了解了净土世界形成的因果,娑婆世界形成的因果,净土的意义,极乐的意义,有了对净土世界的正见与认识,再来谈念佛者正念、正定两个最重要的往生资粮,那就比较能够客观而理智的来接受、修学这两个往生净土最重要的资粮。     乙、从科学中对净土世界缘起事相上的肯定     (甲)宇宙中必有其他高等生命的存在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事相上的净土、缘起存在的问题:     只要稍有涉及科学史实的知识分子便会知道,在西元一五四三年及西元一六00年时,义大利出现了两位先进的科学家:一位是数学家兼哲学家的哥白尼,一位是哲学家布鲁诺。他们处在当时基督教神权至上民智未开的中古时代,分别以其睿智的科学头脑,发表了两人对宇宙现象的先进看法。哥白尼认为:地球并不是像圣经创世记所说是平面四力的,宇宙万象也不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月亮以及天上的一切星辰更不是环绕著地球而转动。地球应该是圆形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环绕著太阳而转动。此一学说,致使他遭受教廷的严厉斥责,认为他妖言惑众,将其逮捕入狱,惨遭焚死之刑。另一立义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在一六00年指出:太阳也不是像哥白尼所说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更不是像圣经所说就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只不过是宇宙无数星系中的其中一个星系而已,而地球更不过是太阳系内其中之一个行星而已。此一学说,亵渎了圣经,致使布鲁诺遭受到与哥白尼同样的命运,被教廷痛斥为邪说,当众烧死。中古时代这种以神权思想为领导中心的不智做法,致使西方国家在十八世纪以前一直处于黑暗混沌的神权惑世时代,阻碍了西方国家对宇宙真理做进一步的探讨。直至今天,世界先进的物理学家,已经从过去多年来科学家的宝贵研究中及现代对各种太空探测实验中,证实宇宙中有无数银河系、太阳系的存在。凡在宇宙中有任何行星系统的太阳系,就有可能形成生命,形成高等智慧生命的存在。以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只不过是宇宙无数太阳系群中的其中之一个太阳系而已。在现今的科学领域已经进入尖端太空科学及核子物理学的今天,还有人会愚蠢的相信一千多年前基督教及其他神教那种以神权思想控制人类,自以为我们这个地球仍是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唯一有生命的星系吗?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飞碟’的发现及报导,目前‘飞碟’的出现,就是宇宙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最有可能的证明。而现阶段的科学知识,虽然已经可以用最新的无线电波、天文观测仪及电子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中有多度空间及宇宙中有无数无尽的‘银河系’存在,在这无尽无际的宇宙星系间,必有与我们这个地球相仿佛的人类存在,必有高于我们人类智慧高等生物(天界众生,他方世界的高等智慧生命)的存在;但是以目前最新的尖端太空科技仍无法与宇宙间其他星系中的‘生物’取得联系及亲见‘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距离我们人类的地球实在太遥远了。假以时日,科学家们必然会有新的发现,而愈加接近、证实佛经上所说的:无论在多层宇宙中的‘物质世界、非物质世界……’,其‘依报’——众生业行感报的尘界外境,与‘正报’——依止尘境而居住的众生身识,是内外相应,互为因果,不即不离的。而这些六根、六尘、六识相依相应、非即非离、缘起性空的道理,释迦牟尼佛早在西元一世纪前就已经于多处讲经法会中述说得极其详尽。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将宇宙世界的形成与变化发挥最详尽的经典     而佛在多处经典中将净土、秽土……无量世界的因由本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首推“华严经”。“华严经”实将宇宙中无尽世界生、住、异、灭的相互因缘循环关系,叙述得精辟透彻,吾人若想了悟如何从秽土到净土,众生自力与佛力二者相摄相依、不即不离的深入关系,“华严经”不可不读。否则就不能认识大乘法门修行次第的博大精深,而进一步由自利利他的修行实践中,洞悉我们的光明心性与宇宙中各种净土、世界的相互摄入依存之因缘。现阶段的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或可揣度华严法海中所述无穷宇宙内无数世界生、灭因缘真谛的缘起现象于万一!     (丙)以太空科学来看十万亿佛土在那里?     “阿弥陀经”上说:‘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世界,名曰极乐。’关于十万亿佛土,以现代最新太空科学知识的眼光来看,冯冯居士曾在“禅定天眼通之实验”一书中,以其尖端科学新知,大胆地推论说:‘十万亿佛土,就是指宇宙中无穷无尽的无数世界,或者是我们所知的物质宇宙中的无数星系,或者是我们目前仍居于初知或未知的无限多度的非物质的宇宙空间。’     他并列举现代的科学家对宇宙太空无限多度星系的看法说:‘现阶段的太空科学已知,宇宙至少有十度空间,各存于另一空间之内,各不干涉。’‘多层宇宙有些可以用现在的无线电波、天文观测仪测得到,美国加州及波多黎各的世界最大无线电波天文观测仪(一千公尺直径)可收到宇宙传来的放射性电波,录入电脑内计算,得知宇宙最少有十度空间与三四十层次。我们的肉眼是见不到的,佛家的天眼、慧眼可以见得到。’     ‘英国天文学界,近数年来多次发表,发现宇宙中的一些云雾状气体的活动,从光谱的分析,可见到纤维状的生命状态物质,有智慧的反应能力。英国科学界多人认为生命来自太空——但凡有氢、有氨,就有可能形成氨基,逐渐发展为生命——我们所熟知之生命形态。’     ‘假定我们现在身在美国加州南部的帕格玛天文台,用直径两百英寸的电子天文望远镜向外太空瞭望,我们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上下四方八面,有无数的繁星,原来都不是一颗颗星状的星球,而实际上是一团团由不知多少亿星体聚汇而成,环绕著一个极高度热能强光的核心,旋转不休的星云漩系(银河系)。’     ‘实际上,在我们周围,已知者,为天文界列入目录者,已有两千多座大大小小“漩系”。至于遥远到连两百英寸直径电子天文望远镜也看不见的,乃至无尽之数,数不尽的,不知几兆几亿。’     ‘我们所谓的“银河”,不过是这些无数的漩系之一,每一个漩系之内,都不知有多少个“太阳系”,大小不一,在那些所谓“太阳系”的每个小圈子之内,又各有不少的所谓“行星”的星球,其中有些很热,有些很冷(用我们的标准而言),但是总有一些不太热不太冷,近似我们地球的。换言之,就是可能有类似我们的生命存在,智慧能力或较高,或较低。’     他又在“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一书的下集中引述科学家的话说:‘一九七二年夏天,美国太空署在加州安美斯太空观测站约两位科学家约翰、彪令涵(译音)与伯纳特、奥立佛召开研究会议,科学家摹在会中一致公认,收到太空光谱上的一点四二波段(1、42GHZ),发现有一条由太空氢气形成的光线。比这一段略高的频率1、66GHZ上,也有一条光线,是由太空的氢氧微粒电离子引起的。科学家公认这两段波段显然是外太空人类使用无线电波通讯的波段痕迹……。’     ‘一九六0年二月二十一日,苏联的真理报发表这样的惊人科学新闻(以下是要点摘译):苏联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天文学教授玻里士、华朗索夫、伟利安那宁诺,宣布他的新发现,他说:“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星球上居住著有智慧理性的天人,这种有天人居住的星球,可能不少于一亿座。”他的见解,获得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布拉狄米尔、阿尔巴托夫教授的支持。阿瓦认为伟氏所述一亿星球的天人,其中很多的文明已经超越了我们地球的人类。’     ‘苏联著名化学家尼柯拉、季洛夫博士说:“各不同星球环境的天人,各有其适应各别环境的能力,天人的形态与构成各有不同,未必就是以我们地球人类肉体为标准。”’     ‘上面引述的报导,显然仍以物质宇宙作为对象,并未包括非物质宇宙……’     ‘我们必须从天文学的宇宙观来认识佛教,佛教的宇宙观,乃是无量无限的宇宙观,是合乎事实的,而非空想的,亿万佛土、净土,散布于宇宙之中,在物质之中,在非物质之中……’(“禅定天眼通之实验”)     ‘……我们若不从认识宇宙下手,凡事只从狭窄的地球本位,甚至于只从更有限的时空观念,去阅读佛经,自难了解佛经中所讲的“世”与“界”。’     ‘一种宗教,是否属于愚民的迷信,首先决定于其宇宙观。凡是宗教,无论它是在原始阶段,或在已发展阶段,都必须具有宇宙观、哲学观与人生观,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其次才是神学。’     ‘明白了宇宙的状况,我们就越能接受这些佛经所载的佛语,都是合乎科学的、真实的,至诚至恳,大慈大悲的,我们越多知道最新的太空科学,越多证实佛经的真埋。’     丙、如何才能亲见宇宙万象的缘起真理?     在现在的时代里,一般的知识青年,多深信于科学、物理学的实际验证,为了适应、度化时下的知识青年信佛、学佛,以现代最新的太空科学知识来辅助、认识佛法的基层面,是必须的。但是科学家以其有限的‘欲界生命,识力’无论在缘起现象界如何的研究、创新、实验、观测,永远无法超出‘物质宇宙’的范围,永远无法臆测出佛法的整体面,进入佛法的核心。缘起的现象界,是千变万化、生灭无常的。以吾人欲界有限的思考力、生命力,想要穷究瀚浩无垠、变幻莫测的缘起现象界,恐怕不容易。惟有将人类本身所潜藏的本能慧性开敏出来,超越生死束缚的饮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外,亲证缘起即‘性空’的道理,由内而外,才能切实亲见‘物质宇宙、非物质宇宙……’因缘生灭的真相,才能觉悟‘宇宙万象,不离自心’的真理。然而现阶段的尖端太空科学知识,确实有助于证明佛经中所讲无量净土(清净、幸福的世界)、秽土(像我们这个地球类似的世界)存在于无穷无尽的宇宙多度时空中。唯有当我们对于佛所说:‘经过十万亿个无穷无尽的无数他方世界,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事相上的缘起存在’,没有疑惑,信心坚定,有了理性、科学的正见、确认,不为任何异说理论动摇后,再来谈及往生净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正念、正定等问题,才能理信的接受、修学此一对自己临命终时是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具有关键性的修行问题。     丁、正见极乐世界与地球世界因缘果报的不同点     略微探讨了净土世界事相上的缘起存在问题,现在继续简单的说明净土世界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因缘果报不同之点:前面曾经说过娑婆世界乃是由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善恶业缘所感而形成的秽土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则是阿弥陀佛因地的成佛愿力及无量念佛众生清净业行所感而成的净土世界。宇宙间有无量的净土世界,无量的秽土世界(见“华严经”世界成就品以后再予说明。)所谓‘物以类聚’,‘界与界聚’,光明与光明相应,黑暗与黑暗相类。佛对于‘物以类聚’的道理,在“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及“佛说相应可经”中皆有明确的说明。“增一阿含经”又有一段经文说:‘当知众生根源,皆自相类,恶者与恶相从,善者与善相从,过去、将来众生根源,亦复如是,以类相从。犹如以净与净相应,不净者与不净者相应……。’“佛说相应可经”中世说:‘……多闻者与多闻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贪淫者与贪淫者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意者与意者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少欲者与少欲者相类……,多欲者与多欲者相类、相应、相聚……。’娑婆世界的众生烦恼重、欲望多、贪淫盛……,自然物以类聚,浊业所感长劫以来一直受著这个世界众生善恶共业的生死轮回苦报。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众,都是在正定之中,没有欲望、烦恼、淫习的生起,因为那个世界众生的清净共业所感,自然没有恶道、生死的逼迫,大家一心朝向究竟涅槃、解脱的道路前进。我们若是能以佛法因果的观点约略了解宇宙问的秽土、净土世界因众生的善、恶业缘自有其形成的染、净国土与果报,而当我们对这个梦幻人生有所醒悟,想要超脱此浊恶世界的果报身,求得西方净土世界的清净果报身,自然要具备净土世界的共业、因缘,才能与净土世界‘清净庄严的果报相应’。如果我们平日不下苦心修学往生净土世界的因行资粮,而以这个世界现在烦恼浊乱之心来念佛,欲带著这个世界烦恼、杂乱的污染信愿、浊秽业行得到净土世界的清净果报是相当不容易的。诚如“菩萨处胎经”所说:‘……前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国者,皆染著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阿弥陀国。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国。’“诸法无行经”也说:‘……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恼,愿生阿弥陀。’略微了解了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因缘果报,再就“无量寿经”上法藏比丘如何发愿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来做讨论,就更能清楚的明白西方净土形成的因果情形。(本愿略作说明,十三愿中会有详述)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戊、阿弥陀佛如何修成净土世界?     ‘……,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予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当然,无衰无变。”如“华严经”世界成就品说:‘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略说成就过去、现在、未来诸世界海有十种因缘……所谓如来神力故……,一切众生业行故……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萨严净国土愿力故……。’‘一一世界海依何而住……或依一切庄严住,或依虚空住,或依一切宝光明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依一切宝色光明住,或依一切佛音声住,或依如幻业生…。’‘应知一一世界海,有种种体……或以一切庄严光明为体,……或以佛力持为体……或以佛变化为体……或以一念心普示现境界为体……。’     关于极乐世界的依报问题,我们必须从那个世界的众生所依持的正报身研究起,自然会清楚的明白,原来宇宙间任何的净土世界与秽土世界众生的正报及所依居的国土依报是相依相应,相对性的。这个问题不在本文解说范围,故另文再论。     “无量寿经”上对于阿弥陀佛过去因地发愿成就佛道的勤苦修行过程又有详细的说明:法藏比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嗔觉、害觉,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事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由上可知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微妙的净土果报,乃是由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了成佛的大愿后,专心思惟摄取庄严佛国的清净梵行,在无尽的勤苦修行中时时断除了欲望、嗔恚、害心……,以菩萨长劫以来无量的德行、智慧、忍辱、禅定、精进……庄严成就的。现在从弥陀的因地成佛行愿中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大悲誓愿的愿力摄持下而成就了‘建立当然,无衰无变的净土世界’(其实仍有其转变因缘,见第十三愿),是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的善根、业行所形成因缘生灭的秽土世界之因、缘、果、报有所不同的。于此,我们便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抱持什么样的心态,种下什么样的业因、行愿来修学净土法门了。     己、极乐是什么意思?     现在再来看看极乐世界的‘极乐’是什么意思?“无量寿经”上又说:‘……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西方极乐世界又名安乐国土。顾名思义,安乐就是安稳快乐的意思。而这极乐世界的究极快乐,究竟是指什么样的快乐呢?     如“阿弥陀经”上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无量寿经”上也说,无量寿国:‘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又说:‘……令我作佛,国如泥洹,我当愍哀,渡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稳…。’又说:‘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第三十九个大愿也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由以上经文得知,极乐世界无有众苦,是指没有三恶道之苦。所受至极微妙的清净、快乐(极乐的意思),乃是如‘漏尽比丘所受寂灭、解脱的涅槃之乐一样’,而彼土的依报是‘国如泥洹’——,在阿弥陀佛所证无上寂灭涅槃本愿摄持下,近似于解脱圣者研证寂静涅槃境界一样(次于无为泥洹之道)。彼土天人众的正报身都在‘正定之中’,没有生死苦恼的逼迫。也就是说,从我们这个地球往西,经过十万亿个无穷无尽无限多度的宇宙空间之物质世界、非物质世界,有一个没有恶道之苦,唯有以寂灭、解脱之乐的清净佛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庚、念佛者为何要带‘净业’往生?     既然那个世界的业缘果报是一个宛如寂灭、解脱之乐的清净佛土,与出世八正道的涅槃正见相应的,我们修学弥陀净土法门,当然要对西方极乐世界具有‘趋于寂灭、解脱之乐’的涅槃正见。在念佛时,要以心向‘寂静、解脱’的涅槃正见之心来念佛(以西方净土世界的依报及天人众正报的真谛来看)。就如“无量寿经”上所说:‘十方来生,心悦清净。’也就是说,欲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友们,必须在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的决心后,一心修行、念佛到‘心悦清净’的寂静境界,以此寂静念佛的清净业行,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才能与极乐世界‘如寂灭、解脱之乐’的清净果报相应,这亦即是‘净业往生’的明证。若是‘心怀嗔恼而念佛’,虽然念佛而内心仍然带著娑婆世界的嗔恼业行,放舍不下娑婆世界的欲习情缠及种种爱著地球人间的举止行为,是与法藏比丘所发的成佛大愿,所修的布施、调意、戒、忍、精进的菩萨自利利他的圣行不相应的,是与净土世界的正报、依报,近乎涅槃境界的寂静国土不相应的。     宇宙间任何的界、相、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今天因为我们自己无始以来的善恶业行果报而感得了这个秽土世界的正报、依报。反观极乐世界却是由阿弥陀佛因地成佛的大悲行愿及无数条持净业因行的念佛众生愿生彼国而其业感得彼正报、依报相应的殊胜微妙的国土。我们怎么可能用这个浊恶世界的秽业因行而感得彼国庄严、清净的净土之果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菜瓜不会生胡瓜’,这是大家都懂的因果原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我们今生若是种了嗔心、烦恼、爱欲的秽土业因,必然会继续遭受这个秽土世界的罪障果报;相对的,我们如果今生种下了与阿弥陀佛因地所发成佛大愿相应的净业因行,与极乐世界正报、依报相应的‘趋于寂静、涅槃’的净业梵行,愿生彼国,当然能够在临命终时受到阿弥陀佛的大悲誓愿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得到与极乐世界相应的‘近于寂静安乐’的净土果报。而且唯有在我们对现实人间的无常生死有了透彻的认识与觉醒,有了对娑婆世界生死正见的观念、发心与培养,才能在念佛时,心趋寂静,与极乐世界‘近乎寂静解脱之乐’的正报、依报之果相应。相对的,有了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念佛、静心,将整个生命投入精勤念佛中,才能在心态日趋寂静的情况下,依出世八正道的涅槃正见,逐渐对这个无常的梦幻人生,产生深刻的厌离感,才能深切的发出厌离这个现实人间的无常业报,全心投入极乐世界菩提、寂灭、解脱之乐的往生正行,而与阿弥陀佛这第十一个‘天人都在正定之中,必至灭度’的大悲接引誓愿相应。     如果我们今生虽然选择了净土法门做为一生西行的指南,但是在平素念佛时,没有修学净土正见,培养佛法正见来引导我们念佛,是不能坚固往生西方的信愿的(这也是笔者近年来接触临终之前劝修、助念的经验所感)。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了对净土真谛的认识,用净土正见之心来念佛,就好像有了明亮的智慧眸子作前导,看清楚净土世界光明的指向,朝著阿弥陀佛从法性觉海所散发出来的无量大悲誓愿的接引中,顺利地朝向西方极乐世界前进。当我们有了净土正见之心来引导念佛,就如菩萨的六度波罗蜜有了般若正见做引导前进一样,不致茫然无度,安稳的航向究竟的成佛彼岸,无有障碍。当我们有了净土正见之心来念佛,犹如禅行者有了解脱正见之心导引禅修一样,能够顺利地依从出世八正道的法义指引,朝向寂灭涅槃的圣道前进而无碍。     (4)提升对念佛理性的修持     我们刚刚开始修学念佛法门时,大都会抱著感情式的心态来想念阿弥陀佛,祈求阿弥陀佛的护佑、解难(这封初机学佛者而言,并不是不好),但是当我们对佛法、对净土的认识,一天天的深入,一天天的进步,在佛法正义、净土真谛不断的薰陶、研习下,在不断的经年累月念佛中,必能提升我们对净土、对佛法、对念佛理性的认识与觉醒。也唯有在精进念佛,探究净土正见‘行、解并重’‘定、慧等持’的相辅相成引导递进下(正规修持而言),才能不断的提升我们对净土、对念佛理智的体悟与修学。若是平常净土知见不正,没有深入正观净土知见,是很难在念佛时进入净念相继(清净念佛),进入一心不乱,正定念佛的功效的。无怪乎“菩萨处胎经”要说:‘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国中。’(除非你的宿慧深厚,仗著宿慧念佛善根,对世间、恩爱、攀缘、烦恼……,顿然觉醒,不生贪著,全心全意,精进念佛,念念是佛,净念相继,自然深入‘心悦清净’的定境中,否则为了今世一生往生的理想,坚定今世往生的信愿,还是要照著佛经中所说‘定、慧等持’的正规修持途径来修学)。     (5)将佛学当做哲学理论研究的危险性     话又说回来,如果仅将佛法、将净土作为哲学理论的研究,而不依仗佛法,依仗净土的正见指南,进一步学佛修行或者力行念佛法门,那么当你个人的所知障根深蒂固,个人对佛学看法对佛学文字相的主观意识坚著后,很可能会偏离佛法真谛,走上毁佛谤法,否定净土,否定大乘佛法非佛说的谬见。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说:修学佛法一定要‘行解并重’‘定慧等持’,才能深入佛法意见,印证佛法真谛。吾人对佛学的认识,学佛、解脱,固然以人生经验哲学为基础(佛法不离世间觉),但是吾人对人生经验哲学的认识,大多是以自我主观意识所能臆测所能理解约三度空间的经历与接触为范围,如果不以佛法正见深入禅修之中,那么对于佛经上所说无数超越这个世间以外的色界、无色界、宇宙多度无尽的他方世界、净土世界,以及圣人洗心涤虑超脱我们这个世界有漏无常的时空、包身所证得解脱智慧无生无减的境界,是不能以我们人生经验哲学的凡常思虑所能臆度理解的。     (6)你发现你也在‘无常’中吗?     如果虽然明白了佛学的高深理论,然而凡事只说不做,纸上谈兵,那么理论永远是理论,永远和我们己常生活的心、行处世扯不上关系,永远不能达成学佛、成佛的终极目的;也枉费我们为佛弟子,有负续佛慧命的遗教!也唯有在我们不断的勤勉学习佛法、学习净土法义的奋发上进下,时时把心沉静下来,投入清净念佛‘定、慧并重’的薰习中,才能加速加深我们对佛法、对净土慧见真谛的体悟,加速加深我们对‘梦幻人生’的启示,‘无常生死’正见的觉悟,否则‘无常’终归是‘名相上’的无常,别人的无常生死,永远与我们无关,我们永远体会不出什么是梦幻人生的真理,什么是‘无常迅速’的警惕!     (7)将弥陀成佛行愿剖析出一条成佛之道     我们不仅要在净土正见的引领下提携念佛,在念佛中深入净土慧见,扩而充之,更要以净土真谛来贯穿佛法正义,以佛法正义来正观净土法门;不仅要以这第十一个——正定解脱愿来窥倪佛法正义、净土正见,扩而充之,更要以佛说四十八愿,从阿弥陀佛的行愿中来窥倪、探究佛法真谛,将阿弥陀佛的成佛大愿以佛法正义阐扬出来,将佛、法真谛以佛的成佛悲愿剖析出来,剖析出一条‘成佛之道’,步佛影尘,来实践、圆满阿弥陀佛的成佛大愿,种下未来净土世界成佛的善根佛种。这是我们净土行者,对佛法、对净土、对念佛、对阿弥陀佛的大悲誓愿,应有的正见与认识,这也就是笔者论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目的与希望。     (8)为何要详述本愿?     笔者不嫌辞费的以一分禅行者的八正道及一分念佛者的八正道来论述、说明这第十一个‘正定解脱’愿,因讲到禅行者与念佛者的正定问题,以修行的正规角度来看,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叙述的事。而且谈到佛法‘正定’问题,一定要提及八正道,而八正道又是以正见、正思惟为前导,因此在叙述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的正见正思惟问题,笔者首先从“无量寿佛”中开示的无常人生实态的世间正见,约略探究往生净土应有的基本正见。再以四法印为本的生死正见引入十二因缘法——出离梦幻人生的正思惟途径,将形成无常人生的生死因缘略为勾划出来,这是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欲踏出梦幻人生,朝向解脱之道前进,或者朝向西方极乐世界前进第一步出世正见、正思惟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念佛者与禅行者,连这修行圣道、解脱第一步基层正见功夫都不认识,踏不出来,屋子的地基没有打稳,就想一跃登天,盖到第二楼,那是不可能而且相当危险的。任何的异说学理或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令你走入外道而不自觉;甚至丧失信心,改变学佛、念佛的信愿。除非你今生俗务缠身,烦恼障重,没有机会追求了脱生死的圣道,不想于当生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只想满足眼前的幸福快乐,抽空念念佛,上上佛寺,供僧植福,图个家庭平安,求佛庇佑,将佛法当作哲理的休闲研究而已。否则任何‘最初’发心学佛、念佛的善男信女,都应遵从释迦牟尼佛所说三藏‘经’、‘戒’的指引来修学,遵从释迦牟尼佛所说‘净土真谛’来修学念佛法门。     (9)如何修学净土才能与大势至菩萨念佛法相应?     出世八正道的修行过程,是一脉相通的,有了生死正见——闻慧的初步导引下,才有依出世正见的认识而深入思惟正见真谛的觉悟;有了日常生活中将行为上的正语、正业、正命导入思慧的实践中(前已说明),才有正念解脱之道,深入修慧——对真理自我的觉醒;有了平素生活间经年累月不断的将身心投入对真理自觉的正念修慧中,才有渐入正定,亲证无漏慧的可能。这是任何一个初机学佛者欲踏上了脱生死的修行道路所必须经过闻、思、修、证的根本实践过程。而一分念佛者在依净土正见的指引下,深入思惟净土正见真谛的同时,必须依净土经论往生净土的实践方法——每天精进念佛(在家居士至少早晚固定时间念佛。如时间允许,可到佛寺参加精进佛七,甚至在日常工作允许下,加长念佛时间,乃至做到全天诵经、念佛为最佳。)再将日常的行为——正语、正业、正命导入往生净土资粮的劝修、实践中(前已说明),于日积月累不断的将身心投入对净土、念佛,定、慧等持的正念修慧中,必能亲证大势至圆通章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以净土正见之心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业障顿消,心地开明,与极乐‘寂灭、解脱’国如泥洹的涅槃慧见相应),亦即是实践这第十一个‘正定解脱’愿净业因行的往生资粮。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必能在西方净土中于阿弥陀佛这第十一个‘净土中的天人都在正定之中,必至寂灭涅槃’根本修行导引誓愿下,速得涅槃解脱之果。     关于念佛者正念、正定相关实践的方法,净土经论中以及古今的高僧大德已为我们阐释的极为清楚,在此不做论述,俟后面相关大愿再略予引述。下篇就以这第十一个愿——‘正定解脱’愿将前面十个愿贯穿起来,做个扼要的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任何修行法门都以世间正见若入门     因此,对一个学佛者来说,‘正见’的培养,非常重要。佛说无论各种修行法门,倘若没有正见作依据、作向导,那么所行持的其余七个正道,就好像没有双眼为指引一样,极可能会脱离正轨,偏离佛法,或者是停留在某种相似浅见的起步修学中。像前篇所说的那位居士,便因为在生病期间的逆增上缘,体悟到人生无常,获得世间正见,又得到善友的鼓励,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心有所托,才能够在短短的一两年间脚踏实地的死心念佛,蒙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接引而往生西方!可以说是他的妻儿、绝症救了他的慧命,也是他前世有善根,才能够在最危险的患难中,彻底地抛弃情爱,一心向佛。而这位染患淋巴腺肿瘤的居士,虽然平日专研佛法,即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随时培养正观大苦聚集的幻相人生,时刻警惕佛陀开示我们无常苦空的真谛,将生死置之度外,唯佛是赖,念佛为乐。因此一旦面临生死大关,不能坦然自在,身心放下,仍然怀著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有一线生机,也要和死神拚斗到底,这样贪生的学佛与一般没有学佛者求生的心态有什么差别呢?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个活生生的现实病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平常自己学佛的知见又不深入,不知道培养正见,就很难说有前篇那位居士的善根,觉悟人生,舍弃情爱,死心念佛了。倘若我们平日不知道用功念佛,到了被病魔折磨时的极端痛苦中想要提起正念来念佛,是相当不容易的。     一个学佛者,如果平常没有正知正见,没有缘起正见作基础,不从闻思下手去专研佛法、探究人生。等到病苦时,宿业现前,想要再振作精神,重新研究佛法,探讨佛法的真谛,已经太晚了,来不及了!就是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念头恐怕也因宿业的牵缠,提不起信心,终于像这位居士一样的临阵失智,贪生怕死,迷失佛道了。     所以正见的培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必须注意到。有了‘正见’,也就是八正道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正见’,那么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其他七个正道,便会依次产生,而且它们之间是有连锁关系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说:任何修行的法门,无论在家、出家,都是以这八正道为根本入门,而成就解脱道果的。本愿所说的‘正定解脱’问题,同样也是以八正道做基础,而进入正定解脱的成果。前十愿亦是以八正道为基础,而开发五种神通的结果。所以‘八正道’,是本愿‘正定解脱’愿所说的修行入道的重点。下面就来和读者详述一分念佛者及一分禅行者如何依八正道由浅入深的进入‘正定解脱’的步骤,将本愿的修行基础,依每一正道的内容,做个循次渐进的说明,以奠定初机者学佛入道的根基。     (四)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的八正道     1、禅行者与念佛者的世间正见及生死正见     (1)空心坐禅容易走火入魔     前些日子(民国七十五年),我曾去参访过一位隐世修行的高僧,从那位高僧亲口述说他修行的一小段过程中,让我在修行道上得到一些小小的启示。     他说,我们佛弟子无论修什么法门,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见。以他最初在山洞打坐修行的时候,便曾经有‘非人’想要附身的经历。他说当他每天坐禅,坐久了以后,渐渐地可以将整个人都放空,结果有一次,在无形中忽然感觉有鬼神想来附身,突然之间,全身似乎要颤抖起来,于是他赶紧起座,他知道再这样空下去,昏沉无智的坐下去,以他的修行心态来看,总有一天会让鬼神乘隙而入。从这次经验中,也让他深深明白到乩童,就是这样在整个人浑然无知时,鬼神乘隙附身,成为孤魂野鬼的傀儡,虽然他的解脱心切,但是他明白了脱生死不是几个月、几年便能够成功的。     (2)坐禅应以观照世间‘苦’谛为根本     为了长远之计,使自己不致知见偏差,用功过度,走火入魔,于是他霍然记忆起释迦牟尼佛曾经在出宫之前,探讨过世间苦的根源,觉悟世间苦的实相。佛陀为了寻找出苦的方法,不惜割爱舍亲,出家做个苦行僧,最后终于摆脱世间苦的束缚,彻彻底底的得到自由解脱。于是他也循著佛陀的路子,开始找寻出苦的方法;最初从自己四周能够看见、听到的种种烦恼——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一切苦恼的成因,静下心来,彻底去观察,深入去探求人生苦恼的真相。     当他细心察觉出我们四周很多烦恼的事情,都是由于自我束缚,自己的情执、我见、贪欲不断,而造成人生种种困扰时,越让他领悟出‘庸人自扰’的道理。当时,他那种想要脱离世间种种苦恼的心,脱离生死烦恼的心,真的就像经典上所说的宛如置身在三界火宅中那么的急切。     于是他正确地依照释迦牟尼佛亲身的体验,从世间苦的根本觉悟开始,一直追察下去,最后终于对世间真相彻底的得到觉醒,看清楚了世间无常的实相,再慢慢的把心安静下来,柔软下来,渐渐地便自然的深入正定之中。那个时候,他才体悟出,此时才是真正修道的开始,内心自然不惧魔扰,也不会再对世间有所希求与执著。     我想在末法时期,一个追求生死解脱的正信修行者,能够有这样的正见,从佛陀告诉我们苦相的真谛下手觉悟起,毅然弃舍了这个充满我执、贪欲邪见的五浊恶世,将心安住于真理修行之上,是相当不容易的。在末法的今天,想要亲近几位真正有修行的善知识,实在十分的难得。     讲到正见的问题,它的范围,相当相当的广,它包含了佛教各宗各派的理论与真谛,涵盖了整套的佛法,要从世间法至出世法由浅入深的讲,恐怕一两年也讲不完。像前面提到的这位修行者,是属于禅行者个人由苦谛进入正见修行的一小段特殊最初的经过。现在再就我们修持净土行者应有的最基本的正见谈起。     (3)以没有正如正见的心念佛不容易往生净土     今天的台湾,是净土宗盛行的时代,许多高僧大德均极力提倡净土法门,一句最方便最圆顿的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能够从古至今,受到祖师大德的重视与弘扬,于经上处处得到释迦牟尼佛及诸大菩萨的宣说与赞叹,必然是佛菩萨独具慧眼,知道对治末法众生最契机、最殊胜的修行法门,非净土莫属。因此纵然到了后世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的高僧大德相继弘扬,大力提倡。     净宗祖师便曾说过一句话:‘万修万人去。’确实是万修万人去,问题是要如何修,才能达到万修万人去的理想。我们都知道,时下对念佛最感兴趣、最有时间的佛教徒,就是老太婆与阿巴桑。通常一场念佛会下来,老人家、阿巴桑特别多,一般说来,也确实是老太婆最认真念佛,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来日不多,每天手里捧著一串念珠念个不停。但是他们一般对净土法门没有认识,对阿弥陀佛的意义不知道,对极乐世界没有概念,对佛法没有用心去学过,以这种空空洞洞,没有正见的心态去念佛,是很难降伏我们对世间情爱、眷属的妄想贪执心的。话又说回来,像前篇提到的,就是学佛多年,对佛法有见地、有造诣的佛教徒,在修行的过程中,都难免对世间、生命,有强烈的执取与希望,何况是一般没有正如正见的阿公、阿婆呢?当然他们对世间、对儿女,更是恋恋不舍。以那种散乱心念佛,依然对娑婆世界爱恋的心去念佛,来世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机会,是很渺茫的。     许多净土行者,便曾深切的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佛教界念佛会四处林立,很多人都知道念佛,每天也定功课念佛,但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去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呢?李炳南老师曾经说过,他在台中二十多年,于所接触念佛者临终前有瑞相出现,证明确实往生西方者,仅有七人,现在可能增加了几位。大家想想,为什么知道念佛的人那么多,而往生者却在万人之中也难得其一呢?这是我们修持念佛者与弘扬净土者,应该重视关心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自己命终往生的切身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未来慧命延续长久的问题。如果今生因为懵懵懂懂的念佛,没有把一般念佛而不能往生的‘因’找出来,错失了稍纵即逝的往生良机,那么来生又将随著自己的善恶业力轮回六道去了,想要在错综复杂的业缘中,再创造好的因缘,得遇明师善友,修学佛法,恐怕不容易了。     (4)认识往生净土第一个基本的世间正见     甲、娑婆世界是生死苦恼的聚集地     我想,现在先和大家谈谈我们为什么要求往生第一个最基本的正见。在“无量寿经”上,便把世间种种因为人心贪欲、奢求、嗔怒、愚痴、骄傲、疑虑而造成人生无量痛苦、烦恼、忧愁、恐怖的无常百态,对我们说得非常清楚。佛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明白娑婆世界乃是生死苦恼的聚集地;要我们看清楚了生死苦恼的根源,彻底的看破放下,这样我们念佛求往生,才有希望。古德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今世之所以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情爱太重,情欲难舍,所以才结下了打不开、数不清的种种缠缘。一方面要养家顾子,忧虑一家的身心病苦;一方面要忧虑常常欠缺钱财、衣食、物品供给家庭;一方面又要忧虑随时都有可能为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种种天灾人祸所侵扰;一方面又要担心经常都有可能面临与父母家人、亲属朋友生离死别的痛苦。我们就是这样,天天生活在这个五恶五痛五烧的忍苦世间,时时都会烦恼丛生,不得安宁。如果一时糊涂,失去理智,做出违背常理,杀盗淫妄的事情来,又要受到国法的制裁,来世还要堕落三恶道中遭受因果报应。罪业轻的,纵使投生做人,却是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喑、哑,愚痴、敝恶之人。如果在生的时候做福修善,或者由于宿世修善积德所感,来世便会投生尊贵、富豪之家,身高体健,深具智慧。     佛陀说,虽然这个世间,有痛苦也有欢笑,有罪恶也有温馨,有贫贱也有富贵,有愚痴也有聪明,但是痛苦的事情总是比欢乐的多,贫穷的人们也总是比富有的多。而且人生的富贵荣华,虽然在我们享受时,可以乘一时的快意,尽情享乐,然而它随时都会随著无常的岁月,我们的因缘业力,霎时变化,消失在云端深处,再也唤不回一丝踪影。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将心念安住在无常人生真理的觉醒上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说,做苦做乐、为恶为善,都不是究竟解脱之道。他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一个方便超脱这个五浊恶世善恶生死之法,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步就是要彻底而正确的认识这个世间的无常百态,这就是世间正见。有了对世间正确的看法与觉醒,进一步必须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透过我们冷静细腻的智慧,深入去思维、去观察、去验证这个充满喜怒无常、众难煎熬的忍苦世间,时时刻刻将自己的心念安住在无常人生真理的觉醒上。千万不可任意放纵自己念念迁流的妄心,如同瀑流般的随境而转,贪著留恋世事的荣华富贵,恩爱亲情。倘若我们放逸自己无明的心念,跟一般人同样的思慕追求世间短暂虚幻的幸福快乐,那么当我们一旦失去所受,与亲密之人诀别时,难免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唉!人生这种生离死别,难舍难分的情怀,抚今追昔,一直是劳劳尘世循环困惑不可避免解决的大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这层道理,但是多半被钱财、名利、权势、贪欲之心所迷惑,很少有人能够在触礁之后,客观、理智的静下来,做这种敏锐的分析与觉悟。     丙、往生前如何种下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     (甲)人类纷乱的识无法察觉深细的生灭变化现象     而关于这种对苦短人生真相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实在就是佛法中间慧最初的敬悟。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一个学佛者,只停留在闻慧的知见上,对世法、对佛法初步的起信理解上,而不进一步的对宇宙人生究竟佛法做更彻底、更深入的探讨与实践,那么就不能达到了脱生死的终极目的。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到净土去听佛说法,精进修行,了脱生死。所以当我们在娑婆世界对世间的无常百态有了基础性的体会后,倘若得遇善知识的指引,进一步便要对了脱生死的根本方法,做更深刻的探讨与思索,这样我们在今世的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了‘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来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能仰仗宿世种植的根本正见,比一般求往生而没有在娑婆世界深刻的种下‘了脱生死’的正知见者,更能够早开智慧,莲品增上,速超生死。关于这点,佛陀在世时,对世间的实相及根本解脱世间生死的佛法,为我们做了极为精辟的解说。     佛说:身为一个佛弟子,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理智的认清世间的一切现象,外如山河大地,内至身心意识,均在我们每一个念头刹那刹那的生灭起伏中,念念演变、念念迁动,丝毫没有一刻住止停留的时候。这种事事物物刹那刹那念念生灭的现象,非常非常的微细深刻,不是一般人溷浊杂乱的染污意识在平常所能够分辨察觉的,必须藉著经常静心禅思,摒息纷乱的杂念,才能逐渐体悟这种事物微细生灭的现象。人类纷乱的意念虽然无法在平素的思绪下察觉这种极端深细的生灭变化,但是对于人类自己生老病死整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即是任何人认为这是自然生态的显著演变下,为任何人自然察觉、自然熟知的,且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终将走向死亡道路的无常生命,远比任何人都来得担忧与重视。就因为宇宙间一切生物生老病死的整个循环明显的变化过程,为任何人所察觉、所熟悉,反而丝毫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值得我们留意警觉之处。只有当我们即将面临死亡时,才突然醒悟出无常的讯号,此刻竟然严重威胁到我们时时细心照料的宝贵生命。但是在平常,当我们身体健朗,一切顺心时,想到的只有我目前所接触、所感受、所爱乐的一切人、事、物。因为放眼所见的一切人、事、物,确实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我们去捕捉去经历,当然不会想到,也不曾想到,也不敢想像自己什么时候会走向死亡的边缘,自己最后濒临死亡的那一刹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因为目前死亡距离我们似乎太遥远了。因此唯有把握现在,寄情驰求才是最最真实的。然而人世间一期短暂的苦乐感受,对一个真理的觉悟者来说,却有不同的看法与抉择。因为一个有智慧的觉者,当他的心绪经过长期的反省沉静,自然能够很微细的察觉出,所有我们接触外境而产生的感受,无论是痛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不痛苦也不快乐色界天人由定境而产生的舍受,这三种内心的执受,它的后面,都隐藏著苦痛变异的阴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个没有经过潜心禅修超脱情执的众生,当他这期生命结束时,此生所有一切我所感受、我所拥有、我所倾慕的人事景物,都会随著个人因缘业力的牵引而变化、而消逝。今生所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人物景象,只不过是自己前世造作业因现世承受因缘果报的延续而已。既然是错综复杂的因缘果报现前,当这期的业报完结后,自然会继续演化,无常变异。那么当我们今世执意追求的一切亲情恩爱,美好事物,一旦濒临变化迁流时,当然会产生忧悲苦恼的阴影。其实一般人也知道人生是苦,似梦,但是由于个人业力习性作祟,明知不可为而为,依然寄情追求此生短暂的苦乐感受,不肯面对尘世无常的实态,寻求正确出苦的方法,这实在就是我们可怜众生轮转六道痛苦的根源。     (乙)认识世间的无常实性是寻求出苦之道的第一步     佛在过去修行时,即是认识了世间无常的实性,而发心寻求出苦之道。佛首先了悟了宇宙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人事物质,皆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和合而成,既然由各种因缘关系互相牵缠羁绊而存在,当然任何事物都没有它单独自立的个体存在。换句话说,凡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一切身心事物,必然是相依待的幻有存在,没有它的真实自体。到了因缘离散时,一切万物,均会无常变灭,没有一样东西有它决定不变的自我。我们之所以会与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时,内心产生过度的悲伤哭泣,就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意识错觉今世的恩爱亲情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我曾经经历的,是我曾拥有的,是我曾经经过辛苦代价争取来的。因为强烈的对周遭人事环境的坚持与认同,强烈的对亲情恩爱的渴求与占有,而使我们一再被感情的幻觉作用所误导,引发内心种种对世间情欲的幻想与憧憬。然而当我们在夜静更深,稍稍有属于自己反省独思的时间,我们是否也曾扪心自问,静心思考过:世间的一切恩爱、亲情,能够随著我们对它的贪恋与需要,而纵情所欲历久不变吗?能够随著一时荣华富贵的到来,而留住即将转眼成空的恩爱至情吗?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与亲朋好友聚会时,我们或许会感受到一时的欢笑与欣慰,然而当一次又一次的曲终人散时,你难道不会有人生聚散无常的启示吗?一个人如果没有过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经历,是不容易体悟出人生聚散无常的真理的。     在平常的日子里,亲朋好友之间,常常会因为彼此间个性、习气不合而引起争端,产生口角,影响双方的情谊;甚至为了一时的利害冲突而发生钩心斗角,出卖朋友,兄弟阋墙,反目成仇的情形。如果我们经常静下心来观察周遭的人事环境,你便曾发现它时常因为各种大大小小因缘的牵扯、纠缠而不断的迁异、变化,而且随著我们对人生的历炼,心态的成熟,愈能够在我们的人世阅历中灵敏的发觉各种内在外在的层层因缘不停地在推动、变化。随著时代、潮流、社会、科学、医学、生理、心理、情感、思想……等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不停的进化演变,有那一样东西能够因为我们一厢情愿的单纯渴望,而常久附属于我呢?山河大地,随著地质、形势、温度、空气、阳光、湿度、气候的影响,经常不断的震荡、决裂、崩塌、演化。河川湖海,也不断地随著四季的变化而溃堤、奔流、流失、干涸……。林薮原野,亦不断地随著季节的更替,而飘落、发芽、成长、老朽、腐蚀、烂坏、消失,有那一样东西不在不断的生长、茁壮、衰老、腐散、死亡、消逝……无常、变异中!?     (丙)现实人生中本来就没有真实自我的存在     凡是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对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分别,事事物物的感官灵觉作用,究竟是无常变化,还是永恒不变呢?是有真实的自体,还是幻象不实呢?是在我们有生命时暂时的识别作用,还是会随著我们生命力的结束而随之幻灭消失呢?如果是短暂的随著我们无常的生命幻有存在,那么当我们今世生命瓦解消散时,这个没有知觉的腐朽身躯还会有真我存在吗?人存身存,人死身亡,我们的感官意识,当然随我们的生命正常存在而存在,身灭无我,自然为每一个人所理解与接受。但是宇宙的觉者,以他修证的智慧告诫我们说:不仅仅在这个有形的身躯离散消逝时才察觉出身殒无我,当我们现在活生生的生存在这个世间上时,本来也就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一切的一切,只是幻象的假我存在,只是各种因缘境界聚合的幻有存在,一旦因缘无常变异时,又将离散幻灭了。我们的身心意识如果是真实永恒的存在,那么便应该永远随心所欲的存在这个世间,不会随著因缘的聚合而存在,又随著因缘的离散而消失了。而要在现身中就能觉悟这种此生无有真实自我,超越凡常情执的真谛,佛早在“阿含经”及大乘经典中明白的指示我们踏上真理之路的根本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禅行者与念佛者的一分出世正见及正思惟     (1)修行者如何正思惟此身无我的真理?     佛对立志求道具有利根器的出家弟子说,当你们有了对世间正确的见解(八正道中的正见),觉悟这个世间是苦,是无常,是无我的生灭假相时,便要进一步在今生幻有身心中,确实去观察、去思惟、去验证这个短暂存在世间的身心,的确如佛所说,在现实生命中就是幻相的存在,假我的存在,缘起性空的存在。而要如何在现实生命中亲身去观察、去思惟、去印证这层幻有身躯的假我真理呢?佛指示出家弟子说,我对你们说过的法,你们一定要仔细的听著牢记起来,要时时回想我所说过的每一句话,而且要经常一个人在林野寂静之处,一心禅思(正思惟):这个有色的身心为什么是苦?为什么是梦?为什么是假?为什么是空?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就是真我吗?我就是这个没有灵觉的身体吗?离开了这个物质的色身别有心识的实体存在吗?离开了心识当体别有物质的色身独存吗?我是存在这个色身中吗?还是这个色身存在我的灵觉中呢?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属于我所拥有吗?如果这个色身属于我所拥有,然而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时时刻刻主宰支配这个色身呢?换句话说,假若肯定我就是属于这个色身所有,那么我的心识便应当随著这个身躯结束时消灭而消灭,但是人死不是断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修行者在他们禅修之后,印证了六道轮回的真理,将人死后的真相告诉后人说,众生的八识离开了今生幻有身躯时,仍将随著众生的善恶业因而另寻生缘,往别处投生受报去了。如此说来,我可以说就是属于这个物质的色身吗?或者说,我不是属于色身所有吗?如果不是属于今生这个身体所有,为什么平常没有我的意识发号司令,身体就不能动弹呢?事实上的证明,我和现在的身体是不可分离的,是因缘幻相的和合而存在,离开了物质的身体,没有别体自我存在,离开了我心识的当体也没有另外身相的独自存在,那么什么才是我的相貌呢?这个灵觉的我又住在何处呢?……,当你们经常在禅坐中,反覆静心思惟出这层无我、无我所有甚深难解难了的因缘寂灭法,你们才能确确实实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自在的做到舍情爱,离欲望,断烦恼,修梵行,求解脱,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色心不动念,闻声不随声转,嗅香不贪其味,饮食不求多量,触境对境无心,乃至对于世间的善恶事物,都能了然于心,不随物转,言语减少,内心寂静,身心倚息,得入正定,出入息灭,内身行舍,想受寂灭……,最后体证原来五蕴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五蕴,自己终于觉悟已经证得了寂静的涅槃,今生的五蕴果报身已经完尽了,清净梵行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知道不再遭受未来的有漏果报身了。这种自知自证的寂灭涅槃,不是从他处获得的,亦不必由别人为我们印证。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为出家弟子们演说了很多正思惟人道的方法,于前所述,只是正思惟中极小部份而已。修学净土,同样必须具备对净土法门的正思惟的方法。关于往生净土的正思惟方法,另有单篇说明。念佛者如果能体会佛所说这层此身‘无我’‘无我所有’的因缘寂灭法,必然不会对今生幻相的人生,执著不舍,更能确实做到舍情爱,勤念佛,求往生的目的。     (2)不发厌离生死之苦的决心,证果与往生都不可能     我们通常讲,往生极乐世界有两个要素:一是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一是欣慕净土世界菩提之乐!‘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说来简单,谈何容易!现在末法众生的根器,已经与佛在世时修行者的善根差得很远很远了。于那个时候,只要佛陀为弟子们略作开示,便有无数弟子远离尘垢,得证清净法眼,诚如“阿含经”中所说,弟子们倾听世尊说法,便当下亲见了法性,得证了法性,觉悟了法性,对真理永远不会再有疑惑,这种对法性自见自证自觉的获得,绝对不是由外在见闻他人说法或由文字理论的领会,而获得的信解,也不是由他人度化自己如何修持,而印证自己已经得到了生死解脱,完全是自己对正法的亲见与觉悟,属于自己内在宝藏的开发,内心真正获得清净自在,没有任何畏惧,完全与外境无干。甚至利根器的异教徒,闻佛略说法要,也能远尘离垢,得证须陀渲果。在亲见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后,才尽其寿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成为佛教的在家居士。今天我们就是日以继夜的聆听无数善知识说法,也不能开悟呀!不要说不能开悟,就是连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的决心也很难激发起来,持续下去。在闻法的当时,或许内心早已产生了种种主观的疑问,嗯!这种说法与逻辑不合,嗯!这种说法与现实有所出入,或者听后似懂非懂,自以为是,连佛经上所说的指标望月,都不知手指何在,怎能敢让我们厌离娑婆世界出苦之心呢?何况是亲身对佛法的印证,见性开悟呢!?说食不饱,没有用啊!修行是点滴的功夫,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纵然一时之间巧言令色蒙骗了别人,未来必定自食欺骗众生贪取利养的诈欺后果,死堕地狱,受苦无期。我们为什么要贪图一时的名利享受,而做无谓慧命的牺牲,换取地狱的果报呢?这种慧命的无谓付出,换来的地狱代价未免太大了。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佛者,不能痛下决心,老实修行,出离生死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其实也有很多人知道那是我们无始以来积集的爱欲情执太深重了,多生累劫薰染的无量业习,早在我们八识田中根深蒂固了。如果一个佛弟子,不能痛下厌离娑婆世界无常生死之心,贪著世间的种种情欲恩爱,执迷不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则不可能,还谈什么于现身中见性开悟呢?而这里所说的见性开悟,自然是指声闻四果中初果的须陀洹果,那是要做到像“金刚经”所讲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才能得证的。一个求道者,如果不初步悟入清净法眼,便不能够了脱生死,而这亲证法眼净的前奏曲,便是我们一再反覆提醒的,首先必须深发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才能慢慢趣入的。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也是我们念佛者求生西方净土世界的前提。唯有日积月累,经常不断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这个如幻如化的不实世界,观照这颗无常变异的妄心,对这个身心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厌离感,才能切实从我们的内心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才会进一步深刻的把我们信心与希望指向西方净土世界,才能将我们散乱已久的心逐渐平息下来,一颗虔诚欣慕的心安住在极乐世界,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摄受之中,这是我们净土行者应有的正见。而要如何方能确确实实的于二六时中从我们内心深切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呢?于,佛曾提到了十二因缘法。此十二因缘法,即是释迦牟尼佛更深细的为踏上真理解脱之路的行者提出根本佛教中修行的究竟真谛。佛说,一个想要出离生死苦海的修行者,首先一定要透过正思惟,对形成身心世间的根本原因透彻了解;倘若对聚集身心世界的生死之因,认识不够透彻,知见不正,便在那里盲修瞎炼,蒸沙作饭,虽然其志可嘉,但是由于踏出生死苦海的第一步初发心就走偏了,结果于生死毫不相干,如此修行是不会有成就的。“楞严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热沙怎么会成为可食的米饭呢?     3、认清幻梦人生的真相是正思惟的方法之一     (1)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人生大梦中的主角     因此佛还在这个世间指导弟子修行时,就以他过去修行的经验,告诉弟子们说,我曾经用宿命通回忆自己过去修行尚未成就佛道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寂静无人的地方,专心精进的禅思(正思惟),内心生起这样的念头:每一个人好不容易得到宝贵的人身,都要在人世短短的几十寒暑间,经过出生、衰老、病患、死亡种种迁流变化痛苦的折磨。唉!人生的幸福快乐,实在太苦短太无常了。然而人类对于形成生老病死的原因,却惝恍懵懂不知起因何在?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无量苦痛逼迫的世间受生呢?是什么因素形成之后才有投生的开始呢?又是什么缘分助长之后才有生命的持续呢?我思考了这些问题,便端身正意,不眠不休的精进修行,一面寂静禅坐,一面专心思惟,如是无有间断的禅定禅思,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啊!这个世间原来是我虚妄的心识显现的六尘幻梦,原来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做著无明的生死幻梦啊!‘当我一出生开始,我就在做梦,当我有知觉的开始,我就在做梦呀!’佛陀觉悟了众生原是属于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当我认同了今世的现实人生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眼前时,相对的,我便开始对于我周遭的人事环境产生同样实在的认同感,就因为在自我的知觉里,强烈的对发生在我周围的各种人事景物产生极端现实的观感与认同,所以找才会往这个现实境域里,热衷主观的去追求我认为一切理想美好的事物,我认为这是我辛苦牺牲换取来的代价,我认为这样东西本来就应该属于我所拥有,因为在我的脑海里,从生至长,一直强烈的认同周遭的一切人事环境,便是真实属于我所拥有,我当然爱我的生命,爱我的钱财,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妻子,爱我的儿女,爱我的朋友……,但是有朝一日,顿时遭遇天灾地变,家破人亡,失去了我心爱的妻子儿女、至亲好友,在我内心深处,必定会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与打击,痛哭哀号,肝肠欲裂!于伤心之余,回想过去一切与父母妻儿美好珍贵的经历,想到父母在世时,百般的爱护、照顾我,如果没有父母菇苦含辛的扶养我长大,便没有今天成长茁壮的我,父母对子女的心,毫无条件的牺牲奉献,没有任何的利害冲突。看看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多是利害冲突,尔虞我诈,不见真情真义。相形之下,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实在太真、太好了。就因为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太真太好了,顿时失去找最敬重、最信赖的父母,当然会黯然消魂,悲恸万分,凝视著浩渺的苍穹,早已泪如雨下,无语问星空,你们到那里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活著,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个现实的人世间孤军奋斗,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想著想著擗踊哀号,却是越想越空虚、越寂寞、越难以释怀……!     当一个人感情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心思,关在感情的象牙塔里,永远理不出一个客观理智的头绪来。有的人甚至因为与死去的妻儿丈夫感情甚笃,对死者付出太多的情感,而今沧海桑田,人伦骤变,在感情遭遇严重的打击心绪不能平衡下,遽然精神崩溃,行动失常,于精神极度混乱中,仍不断喊著死者的名字,情何以堪!情何以堪!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令人见之,于心何忍呀!不禁让人慨叹道人间何世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     人生最大的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佛就是觉悟了人世生离死别的悲剧一幕幕的在这个世间不断的循回重演,永远没有歇息的时候。于是佛在禅修中,终于解开了人类之所以对死去的亲朋好友产生那么大悲恸情绪的原因。当然对一个宇宙的觉者来说,在他经过长期禅思潜修后,固然可以解开众生生老病死循环重演的生死之迷,但是对一个道道地地的凡夫众生来说,这种人世悲欢离合的看破与觉醒,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众生没有这种智慧善根洞悉当我们呱呱坠地一出生开始,就是属于我们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啊!既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当梦中的人事环境发生猝然变故时,自然会随著梦境应有的结局而消失了踪影。我们身处这场不长不短的幻梦中,于梦境仍然继续呈现没有发生意外中断时,如果梦境里的一切境界差强人意,我们自然会产生贪恋留连的心理;倘若我们在梦境里扮演著跑龙套的角色,甚至一生当中落魄潦倒,事事处于逆境胶著下,自然会自叹命薄,怨天尤人,恨不得早点离开这场无奈的梦境,一了百了,死了算了。当然在梦境里与现实的人事景物诀别时,一时之间,我们会迷惘惆怅,若有所失。但是当我们用出世的智慧觉悟出这只不过是一场梦,只不过是一场我们虚妄的心识当下显现的六尘梦境时,我们又为什么要感叹迷恋梦中与我们同台共事的人物消失到那里去了呢?既然人生本是一场梦,梦中的一切人事景物自然是幻有的,不实在的。我们若是想从幻梦中的景物去追寻他的本源处、实在面,追寻他消失的方向,消失的处所,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永远探寻不到它根本的症结点病源所在。留下的,只是内心无限的怅惘,无限的追思,无限的期待。     佛陀用智慧之眼,感叹著众生在人生梦境中爱著、执取幻化不实的六尘境界,怀念过去,幢憬未来,计画现在,营谋求利,生生不息。又在幻梦中意乱情迷的挥泪问苍天,同苍穹倾诉说,天哪!我流离失所,顿失父母亲人,他们为什么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受苦受难,爸爸妈妈!你们到那里去了呀?挥著满怀无助的泪珠,早已沾湿了衣襟,也抹不去他内心无尽的哀思。佛知众生误把六亲当眷属,误把梦境当真实,所以才会对梦中的人事突遭风云变化时,内心产生这么大的痛苦,产生这么强烈的难舍之心,其情可愍!其行可悲!又有几个人能够理智的看出人生整盘虚幻不实的经过,在对整套人生深思熟虑后,毅然跳出这个充满一连串邪恶、恐怖、现实、利害、战争、痛苦、衰老、死亡的无常人生呢!?     (3)对梦中人说梦话如何能寻找出超脱梦境的答案呢?     佛说,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这个幻化不实的梦境,对人生的云谲波诡有了相当的体认,或者在你经过惊涛骇浪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启示与觉醒,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观望,后顾茫茫,不知何去何从时,佛指示了你一条光明出苦的道路。佛告诉弟子们说:你们若想出离这个循环无常的梦境,千万不要在呈现你眼前的六尘境界中寻找出离梦境的答案。因为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切人事境界,都是梦中显现的幻象,何况你就是属于你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你如果对梦里的人说,唉!浮生若梦,我已经厌烦了这场幻化虚伪的人生大梦,面对著往日的恩爱情怀,却有著落寞无意的追悼,人事骤变,百感交集,却又百思莫解,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萍水漂浮的人间呢?又要如何才能离开这个浮华短促的人间呢?梦里的人正在做梦,你也正是属于你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与梦中的人互诉心曲,互说梦话,怎么可能探寻出超脱幻梦人生的方法呢?如果没有梦觉者的提醒,这场无始以来的人生大梦是无法苏醒的。一般人在对人世感到灰心失望之余,便会想到解脱痛苦人生的方法,但是人们倘使没有善因缘的引导,想到解放苦痛人生的方法,很可能就是自杀。自杀!佛认为这是最消极最愚痴的行为。你可曾想过,纵然自杀了,你心中的疑结还是没有打开,人死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呀!你仍旧会随著你八识心田中的种子轮回不息的投胎转世。不要说一般没有信仰宗教的人,会以为死后看不见听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了,消极的自杀可以一了百了解决一切问题,就是连佛教徒在没有深刻体悟梦幻人生的真谛时,变生肘腋,也会冲动的自杀及杀人呀!尤其是念佛者一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边不明就理的散心念佛,不能将出离现实梦境的方法彻底的追察出来,确实的从心灵深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那么在任何逆境刺激的变化下,都有可能退失念佛的信愿,冲动的随著宿业恶缘的增长,做出明知不可为而为障碍往生的业行来,以这种不明念佛真谛,不明幻梦人生实相的盲从心态来念佛,想要达到今生‘正定念佛’的效果,在现世临命终时,达成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西方净土的愿望,是非常渺茫的。     4、十二因缘法——出离梦幻人生的正思惟途径     (1)如何超脱梦幻人生?     佛陀对比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在禅思中,获得了最正确最彻底的启示与抉择。佛说,要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并不困难,你要下手做的第一步秘诀便是不要再对周围的人事景物,生起爱染之心,为什么呢?因为人生本是一场梦呀!佛便是醒悟了人生原是一场梦,我即是属于我自己梦中的主角;既然我正在寤寐中游历,所显现的一切人事境界,当然是幻化不实的,既然是幻化不实的梦境,梦中的恩爱亲情,人事景物,当我们昨夜梦醒时,终会从我们的梦中消失;梦醒人空,人去楼空,当你真的从一场春梦中惊醒过来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我一直在做梦呀!这本是一场了无痕迹的梦呀!世人就是因为错觉这个世间的成败得失,恩怨爱憎,一切事物,都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的目前,所以才会对眼前的景象产生贪著爱染之心。如果有一天像佛一样的醒悟了这个世间的一切景象本是屈于我们自己梦中显现的境界,还会对梦中的景象爱恋留连吗?还会在梦境的人物消逝时,心心念念的寻找梦中人事的去向吗?梦中显现的人伦情爱本是众生界所以不能超脱三界生死的主因啊!梦中显现的万象景物,本没有实在的来处,当梦中的人事景象消失时,也没有实在的去处;我们如果硬要问梦中的恩爱亲情是从何处来入我们的梦中,梦中的人伦情义又消失到何处去了,这在一个神智清醒的梦觉者看来,他会感慨地说,唉!你们不是在疯人说梦话吗!?因此佛说,当我们觉悟了这本是一场南柯之梦,不再对梦中的景象眷顾驰念时,透过长期正确的禅思修持,这场人生大梦慢慢便会苏醒了。      佛常常把众生心猿意马的活跃奔驰在人间戏台上,比喻做油炷燃灯,我们如果马不停蹄的驰聘在这个广阔无边的人生草原上,我们妄动的垢心,永远没有澄清歇息的时刻,就好像油炷不停的增添供油一样,假使仍不断的添加灯油,油炷怎么会有熄灭的一天呢?佛以此提示我们说,若是不想再让油炷燃烧下去,只要你不再添补供油就可以了。不再添满灯油后,油炷便会吸收原有的灯油,继续燃烧,但是当原本的供油吸尽后,灯炷便会逐渐熄灭了。这个譬喻即是提醒我们说,我们身处人生幻梦中,若是不想再让这场无止境的梦境继续无奈的演下去,只要你不再对梦中的景况耽溺、沉迷,去情、离欲,经过长时期的洗心涤虑,这场无明的人生大梦,便会像灯炷一样的渐次灭绝豁然惊寤了。     (2)正思惟十二因缘法的形成过程     诚如佛陀自己亲证的人生幻梦一样。佛说,众生因为不明白今世所显现的一切景物,本是我们贪嗔痴等烦恼的造作而呈现的生死大梦;因为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行,所以众生生生世世不由自主的随著八识田中造作的无量业行投胎转世。在母胎中,胎儿成长的六根,尚未成形,经过十月怀胎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慢慢完具,哇哇落地,初出母胎,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初次接触,因为六识尚未成熟,并未有明显的苦乐感受;等到长大成人,与六尘外境频繁接触,才逐渐对人生的顺逆境界产生适意或厌恶的感觉;因为对顺逆境界生起强烈的爱染与憎怨,所以又驱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在今世错综复杂的因缘境域中造作了种种的善善恶恶的业行,又积聚了新的业缘果报,招感了未来五蕴身的转轮受生。我们若是在今世没有逢遇善因缘,指引一条出离生死苦海的路,觉悟一条脱离生死大梦走向西方净土的光明之路,那么我们来世仍旧继续做著无明的生死大梦,依然不会觉醒照样贪嗔痴三毒炽盛,烦恼丛生,不断的造作新的业行,不断的投胎转世,在浩瀚无垠的生死狂澜中,历经无数的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忍受一切善恶因果的循环受生,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永远没有出离三界火宅的时候。这即是阿含经中经常警诫的:有情众生不停的在十二因缘的欲海中生死流转,这十二因缘的流转过程便是:     无明(贪嗔痴等烦恼)缘行(造作诸业),  行缘识(业识投胎),  识缘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末具),  名色缘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  六入缘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触缘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  受缘爱(对境生爱欲),  爱缘取(追求造作),  取缘有(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  有缘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     此十二因缘的循回不息,所以众生才自始至终,无法打开生死之结,解开人生生死大梦的迷团。佛为了解开十二因缘的根源,又于禅观中,继续思惟出离十二因缘缠结的正确方法,经过长期的禅修思惟,佛陀终于找到了打开十二因缘的生死源头。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如何斩断人生大梦的源头?     佛说,众生无始以来一直就在无明的睡梦中没有醒寤的时候啊!没有善知识的提醒,众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人生大梦中酣睡的主人,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若想今生脱离这场无明梦境,只要寻找出大梦的根源就行了,梦中显现的人事景物,仅仅是旁末枝节的事。好像你现在想要砍一棵大树,你不必从树上的枝叶花果摘采截起,只要将大树的主干砍断就行了;树干倒了,树上的枝叶花果,也随著树干倾倒而落地了;人生的梦醒了,梦中的一切景象也随著梦境的乍醒而消逝了。你不必问,树上的枝叶花果什么时候才会干枯?你不必问,梦中的人事景物,什么时候才会消失?树上的枝叶花果,随著树干的倾倒而逐渐枯萎,落叶归根。梦中的人事景象,随著大梦初醒亦渐渐从光阴的回忆中冲淡消失,来去无踪。     所以佛在过去修行时,便从截断无明大梦的源头开始做起,痛下决心,斩除所有促使生死梦境继续的原因。而形成生死大梦的原因即是众生贪嗔痴丛丛烦恼作祟的结果。我们只要将心中的贪心、嗔恚、愚痴等各种欲望烦恼除尽了,便不会再造作新的善恶业行,遭受未来新的果报身;虽然灯炷还在燃烧,我们的生命还在燃烧,但是当旧有的灯蕊烧尽后,油炷便逐渐熄灭了;当我们今世的生命之光燃尽后,有漏的果报身就渐次结束了。因此佛陀截断十二因缘生死欲海的还灭过程即是:彻底从内心熄灭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烦恼欲望后,就不会再造作新的善恶业行;没有了新的善恶业行,来世便不会再随新的业识投胎转世;没有了未来的业识投胎,便不会再有入胎后胎形六根的生长;没有了胎形的六根生长,便不会再有出胎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具的长成;没有了眼等六根完具的长成,便不会再有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外境的识别作用;没有了六根接触六尘的识别作用,便不会再有痛苦快乐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三种感受;没有了痛苦快乐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受,便不会再有对外境爱欲的生起;没有了爱欲的心行,便不会再对外境生起追求贪取的行为;没有了对外境追求造作的行为,便不会再形成新的善恶业因,招感未来新的有漏果报身;没有了来世的五蕴果报身,便不会再有入胎、出胎、养育、长大、健壮、衰退、老化、死亡……,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循环梦境了。此亦即是阿含经中所启迪开示的十二因缘还灭律:     无明灭(贪嗔痴等烦恼灭)则行灭(诸善恶业行灭),  行灭则识灭(业识投胎灭),  识灭则名色灭(但有胎形,六根末具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灭),  六入灭则触灭(出胎与外境接触灭),  触灭则受灭(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灭),  受灭则爱灭(对境生爱欲灭),  受灭则取灭(追求造作灭),  取灭则有灭(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灭),  有灭则生灭(再受未来五蕴身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灭)。     不再轮回生死大梦,永远解脱了生死流转的束缚,得证清凉寂静的涅槃。     此十二因缘法,不仅是佛陀为走向了脱生死之路的修行者而讲,就是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友们,也不可忽视,何以见得呢?因为佛告诫我们说,任何修行的法门,都不可偏离八正道,任何修行法门,都是以这八正道为根本引导,而渐次深入,成就解脱道果的。我们看这第十一个大愿说:‘凡是西方极乐世界天人,都在正定之中,最后必定达到涅槃灭度的境界。’由果推因,极乐世界天人正定的前因是从那里得来的呢?     当然是于宿世在地球人间种下正定念佛的因缘而来。而正定念佛的因缘本身就具备了出世正见的基础;出世正见的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在对十二因缘法的深思熟虑上。而十二因缘法的基础,即是建立在对梦幻人生的觉醒上。无论修行解脱,或者往生净土,如果有了此种对世间生死因缘丝丝入扣的观法,切实醒悟梦幻人生的真谛,便能全心全意的厌离娑婆世界,去烦恼,离欲望,踏上通往西方道路,毫不退缩。     5、发出厌离生死梦境的决心,投向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     (1)往生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净宗大德一再提醒我们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又说:‘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我们今天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正是为了了脱生死大事。我们看看九品莲华,品品皆是为了方便接引众生朝向解脱生死大道而施设,逐渐散发众生菩提之心,步上菩萨广利人天的成佛之道。而想要在极乐世界速得了脱生死的‘果’,当然现在就必须在娑婆世界种下了脱生死的‘因’,首先找出形成生死流转的原因所在。如果目前连生死轮回的根株都不知道,不知如何拔出生死源头,走向西方净土世界,那么我们口口声声至诚念佛的目的何在呢?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目的又何在呢?     (2)为何念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众生若能于临命终时,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在每一念、每一念的当下,便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说称念佛名每一念、每一念当中,均能消除那么多劫的罪业呢?我们现在注意看经上说诚心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除灭的是生死重罪,既然是灭除生死罪障,当然我们每念一句佛,都必须确实朝向消除生死障碍的源头念去,才能达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目的。     (3)念佛人要生死心切往生才有希望     明、憨山德清大师“梦游集”中曾说:‘……劝念佛人,第一要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时。’     又说:‘……念佛心中,虽发愿往生,要知先断生死之根,方有速效。’     而什么是生死之根呢? ‘……生死根者,即吾人日用种种妄想,人我憎爱贪嗔痴等诸烦恼业,若有一丝不断,即是生死根本。’     ‘……以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更无别法。若念佛念到烦恼上作得主,即于睡梦中作得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主,则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中作得主,则于临命终时,分明了了,便知去处矣……。’     由上可知,求生西方净土世界,唯有在我们寻察出梦幻人生的根源,拔出生死源头,于念念念佛中,彻底斩断爱欲烦恼的种子,才能坚固我们今世往生西方的行愿与希望。这是我们继前述一分念佛者体悟世间无常苦空之理应有的正知见后,进一层正思惟——认清人生本是一场无明幻梦——依十二因缘法,寻察出梦幻人生的根源,舍离形成生死梦境的因缘种子,坚固我们厌离娑婆世界的决心,投向净土世界的坚定信愿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诚如十二因缘法中所说的,障碍众生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生死流转的主要原因,乃是众生贪嗔痴无明烦恼在作祟。我们若能正确的依十二因缘法反省思惟出这层狱生生死根株的真理,那么便能毫无疑异的在平常日子里,念念朝向斩断障碍往生净土世界的目标前进。有朝一日,当我们念佛者在精进用功间,人生的大梦霎时惊寤了,不再耽著、沉溺梦中的情怨恩爱,那么未来熄灭梦中旁末枝节的人事尘境余习等问题就不困难了。换句话说,念佛者若能做佛说十二因缘法,在反省出世间生死因缘的真谛后,真的痛下决心,于日常生活中,离欲望,断烦恼,走出人生幻梦的牢狱,长此以往,不改初衷,以此恳切至诚的心,专心念佛,发愿往生,那么在念念念佛的当下,必能万缘放下,不问世间生死攀缘之事,将爱欲烦恼妄想之心彻底的斩除。如此清净念佛,当然在我们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便消除了一分烦恼惑业;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便增添了一分清净离尘之心;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时,便朝向出离生死的大道跨进,将此出离生死尘垢的清净梵行,清净愿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投向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那么念念必定与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修持菩提解脱之道的清净本愿相。当我们成世的贪嗔痴三毒烦恼妄心逐渐在念念念佛中转化为清净的佛念时,人间的尘劳梦境,亦将随著众生爱欲情缠的干枯而渐渐呈现清醒之态,不再为世间卿卿我我,恩恩怨怨的生死根株所迷惑了。行者若能如此薄欲望,轻烦恼,耐心寂静的念佛,对世间生死爱欲尘劳不再迷惑牵扯,才能达到‘正定念佛’的效果,才能达到念一句佛号即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目的。于今生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现在念佛者不能到西方的原因?     当然要叫现在的念佛者,在念佛时念念发出了脱生死的决心,以清净的菩提信愿去见阿弥陀佛,并不容易。一般在家念佛者,夫唱妇随,鹣鲽情浓,在他们的心目中,家庭第一,事业至上,念佛只不过是闲暇时的附属品而已。这样念念在尘境俗务上打转,受欲情缠不断,以散乱心念佛,怎能激发起我们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走向清净解脱的菩提大道呢?而末法众生之所以不能激励出生死解脱之心,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尘欲深重,智慧浅薄,不明人生幻梦真义,生生世世寻求五欲功德,甚少以清净解脱之心亲近佛法,种下了脱生死的深厚善根,所以才会轮回至今,不能在现世中有此觉悟。     (5)如何加强往生的信心?     另有一些念佛者,虽然今生发了厌离娑婆世界生死大梦之心,修持净土,愿生西方,但因宿世薰习的净业因行太浅,今生又没有全心全意专心行持净土法门,当他看了别的经论,不解祖师大德个人的见地,不知修行层次的不同,自作聪明,开始怀疑西方净土的存在,改修别的法门,甚至对净土世界不屑一顾,丧失了到净土世界见佛闻法的机会,这种情形,都是由于对佛说净土法门,对佛说整部佛法,没有特别去用心研究的结果。念佛者为了坚固我们往生西方的信愿,应该从现在开始,研究佛说有关净土法门的一切经论,及历代净宗高僧大德的宝贵法汇,参访台湾现在对西方净土法门有实修研究者,对净土法门,做更深层、更客观的探讨与思惟,再加上培养自己理路的分析能力,增加念佛、诵经、静坐的时间,行解并重,久而久之,定有一番新的见解,不致人云亦云,自以为是,像前述那些念佛者一样,误解经义,认为念佛到不了西方,没有缘起的净土世界存在,甚至否认一切他方世界缘起的存在;认为万法唯心所现,净土自在人心。如果稍微对佛说的法藏有涉入者,便会知道就是根本的经典——“阿含经”,也曾多次提到他方世界的缘起存在;其他的大乘经典,亦数数提及西方净土及他方净土世界的存在。关于净土的有无问题,我以为印顺论师在“往生净土论讲记”中说得极好,他说:‘……从上知净土不但有,而且极多,且有殊胜各别。佛教界又有言唯心净土者,认为净土唯在人心中,心外实无净土。如是说法,大违佛意。须知世界唯心所现,是说固是,但既如是说,须知秽土亦是唯心所现。今承认唯心所现之秽土为现前实有,何以又不承认唯心所现之净土为实有?故既信净土,必信其实有,不可执理废事。’     因此一论题,不是本文研讨范围,故不赘述,愿好学者思之。     (6)即时把握今生往生净土     当念佛者对净土法门有了另一番新的评估后,便应痛下决心,在平素生活中,念念以深切的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来念佛,彻底拔除爱欲烦恼的根本种子,种下出离三界生死大梦的因行,以清净的佛念,投向西方极乐世界,还愁不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摄持吗?倘若在念念念佛中,不能依十二因缘法,唤醒自己的菩提觉心,念念斩断爱欲生死尘境,投向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那么到了临命终时,显现在我们八识心海中的影像,便是各种善恶业力的显报,生死爱境的束缚,自己对来世的动向做不了主,依然被多生多世的情欲尘劳纠缠住,又托著宿世的欲习种子往别处投生继续做著属于我们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人,永远没有苏醒的时候。今生好不容易听闻到有出离娑婆世界生死梦境的方便法门,却不能即时把握时机,照著净土经典中的指示如法奉行,念佛往生净土世界,见闻佛法,实在可悲可叹。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茫茫业海,何时方能再得人身,听闻正法,获得善知识的提携呢?     6、一分禅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     (1)截断五蕴受报身的基础     佛在世时,诸多弟子依佛所说十二因缘法,认真思惟,反覆忖量,藉著宿慧的启迪,自然在禅修中,对梦幻人生的生灭假相,有了逐步的觉醒。他们深知形成未来业报受生的苦果,是由于自己今世的行为、言语、意念,做出良善、恶劣及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无记业,而招感来世的生死果报。要截断未来五蕴身的受报,必须从现在开始根本的扫除由我们内心贪欲、嗔怒、愚痴的动念,而引发种种杀生、偷盗、邪淫、酗酒、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身业、口业、意业一切的有漏业行。因此佛弟子们,无论在乞食时,说法时,禅修时,人间游行……时,都能够依佛所教,以觉悟真理的智慧,观照自己的口业——不做一切违背真理的闲谈(正语),观照自己的身行——不做一切障碍生死解脱的行为(正业),乃至言谈、意念、行为三业逐步洗涤清净,一心一意为追求真理,追求正法,追求生死解脱而存活人间(正命)。关于正语、正业、正命这三点的实践,我们可以从阿含经中略窥其端倪。     (2)学佛之人最难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佛住在摩竭提国那罗聚落时,舍利弗尊者亦随佛同住其间,那个时候,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叫做阎浮车,是舍利弗尊者的旧识,来到尊者住处,向尊者恭敬问讯,退坐一旁,请问尊者说:‘在如来的贤圣教法中,有什么事情让学佛之人感到困难实行的?’     舍利弗回答说:‘唯有出家这件事,令一般学佛者难以做到。’     阎浮车又问:‘尊者!为什么说出家不易做到呢?’     舍利弗答说:‘因为出家之后,要弃舍既有的妻子儿女,名利权势,一般人难以办到。就是第一步舍家弃子做到了,正式剃发出了家,但是出家以后,想要全心全意往修行解脱的道路上走去,更是难上加难。’     又问:‘为什么说出家修行相当困难呢?’     尊者答说:‘因为学佛者出家的目的,是为了了脱生死,而了脱生死,却要有正确的知见以及坚定的信心与毅力,精进修行,才能达到。一般学学之人,对此孤独漫长的静修生活,难以生起长久的爱乐之心,所以出家修行,对于泛泛的发心者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又问:‘在如来的教法中,有关于了脱生死的法门吗?’     答说:‘有,就是八正道,出家之人,若能依据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正确的方法,努力修习,调伏自己的贪欲、嗔怒、愚痴之心,如此长久修持下去,必能灭除一切烦恼惑业,得证涅槃真理。’(正语)     (3)修行人为何要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对出家比丘说:‘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要居住在寂静的地方,一心防止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无论走路的时候,静止的时候,安坐的时候,睡卧的时候,都要注意自己仪表的庄重,不可随随便便,有损出家僧众人天的端严师范。为了早日达到你们解脱的目的,对于任何能引发你们恶行的微细念头,都要时刻生起怖畏之心,谨慎防范,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若微细的不净念头有一丝存在你们心中,藉著环境、阅历、思想、因缘的演变、累积,都足以形成来世的业习种子,令你们轮回受报。所以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的所言所行所为。一定要以了生脱死为尺度,不得超越这个戒限,务必远离杀生的罪业,彻底断除杀心,断除淫欲心,断除偷盗心,断除妄语心,这四种严重障碍了脱生死的禁戒,乃至由四重禁十恶业扩伸延展开的一切微细成行,均要一心守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触犯。为了使你们每一个学成弟子,尽速舍离这个世间正报依报的贪取执著心,朝向涅槃的安稳解脱之道前进,每一个人身上仅能携带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居无定所,随缘行化。为什么佛如此严格的训练你们呢?因为你们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的觉悟,为了度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究竟苦际而舍家弃子剃发出家啊!倘若不往学戒的路上走,又怎么能早日达到你们出家修行解脱生死的理想呢?’弟子们闻佛训示,均能如法奉行,严持禁戒,多数学戒成就,断除有漏烦恼,得证阿罗汉果。(正业)     (4)修行人为何要托钵乞食?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利弗尊者亦随佛同住园间,一天上午,尊者惯例身著袈裟,手持食钵,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午餐完毕,回到祇园精舍,将衣钵放置住所,清洗两足,旋即手捧尼师坛坐具向祇树林园走去,开始白天的生禅功课。尊者坐禅完毕,便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恭敬向佛行接足之礼。顶礼佛后,退坐在佛的旁边,静待佛陀开示。佛陀首先问尊者说:‘你从什么地方回来?’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刚刚从树林中结束白天的坐禅功课回来。’     佛接著又问:‘你今天坐禅,入了何等禅定中?’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今天在树林中坐禅时,顿入空三昧禅定中。’     佛陀听了尊者的禅定境界后,嘉许尊者说:‘很好,很好,舍利弗!你今天依据佛的教诫修行深入上座禅定之中而生禅。若有比丘想要像你一样的深入上座禅定中,应当以你为修学的榜样。无论在入城办事的时候,在乞食的时候,在出城游行度化众生的时候,尤其在各处托钵乞食让众生植福的时候,应当做到这样的思惟:我今天卑下乞食,正是为了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调伏自己的我慢骄傲之心,不分众生的贫贵富贱,挨家挨户以清净平等之心而乞食。如果我在乞食的时候,看见美好的景象,美丽的人物,而心中生起贪恋爱染之念,便减损了众生培植清净福田的殊胜因缘,我自己也触犯了了脱生死的戒限,障碍了我往解脱道路的前进,为了早日证得寂静解脱的涅槃,为了让众生种植难得的福德善根,我不论在道路托钵时,在聚落乞食时,都应该一心以智慧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当我看见或听到美好的人事景物时,倘若心中有任何不清净的贪著爱染之念生起——眼随色动,耳随声去……我应该当下正观色相声音的原动力,乃是暂时因缘和合的无常假相,有没有它的实体存在;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唯有追求寂灭无生的涅槃,才是众生真正永恒安住没有动乱生灭的故乡。以此真理的追求,来砥砺自己精进修行,久而久之,在托钵乞食时,自然见色不随色动,闻声不随声去,随时随地都能自在的掌握自己的举心动念,收摄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舍利弗!比丘们若能以此无分别之心清净平等而乞食,必能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我慢高傲之心,圆满施主诚心供养僧众饮食的殊胜功德。’     佛陀说到这里又说:‘舍利弗!你要告诫比丘们在各处托钵乞食时依佛所教,如理思惟,清净乞食,那么他们这颗凡夫妄动的心,就会逐渐得到降伏,便会像你一样的安住在上座禅定的空三昧境界中了。’舍利弗闻佛所说,依佛教诫,欢喜奉行。(正命)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正道是修行者的心法指南     以上所述,仅仅是杂阿含经中对正语正业正命千万分之一浅显的阐释而已,而且经中多数的经文,大多涵盖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个正道。八正道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是一脉相通的。有了根本的正见作向导,行者便不致盲修瞎炼,好像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只于黑夜中有了一盏光明灯塔作前导一样,不致茫然无度,迷失方向。藉著智慧灯塔的照明,行者握稳心舵,依仗著八正道的心法指南,克服种种艰险风浪,顺利驶向远方清净安稳的彼岸。下篇我们再来看看一分念佛者对正语、正业、正命应有什么样正确的认识。     7、一分念佛者的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1)念佛者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在前面我们已经扼要的先讨论了一分念佛者正见、正思惟的根本论题,净土行者有了正见正思惟的根本正道做基础,那么正语、正业、正命三个正道便会正确的依次产生,因为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依无常苦空的正知见,反覆静心思惟——娑婆人间本是由十二因缘聚合而成的无常幻梦时,我们便会逐渐寻求出离人生梦境的方法,发出厌离这场瞬息万变的黄粱梦境,选择一条永恒、光明、安稳、解脱的真理之道——朝向西方净土世界理想的修行国度前进。我们的言谈、行为、思想各方面,自然因为对世间的纷陈万象逐步的看破觉醒,而渐渐安住在净业修行上,远离世俗的人找纷诤——不说障碍往生净土之言谈,以在家居士来说,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正语)。远离束缚娑婆欲海之行为——不做障碍往生净土的业行,以在家居士来说,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正淫亦应避免)、不服食麻醉品等(正业)。远离一切非法活命之事业——不做障碍往生净土的违法事业而苟活人间,以在家居士来说,即有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麻醉品等的犯法事业均应避免(正命),所思所言所行,皆以觉悟净土真谛,成就净业资粮,回向净土为依归。在净土群书中,祖师大德们,又将净土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依菩萨的大悲行愿,扩而充之,做极为精辟广泛的解说,兹将诸净宗大德有关正语正业正命三圣道的古文,译成白话语录,以供读者大众方便阅览:     (2)净土行者的正语     甲、念佛者要防止口业是非     妙空大师念佛四十八法语录节要:‘既然求生净土者,用这张嘴念佛,那么凡是一切有关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之事,都不可以在我们口头上搬弄。万一牵涉到杀盗淫妄防碍净业之事,应当深切反省——我是念佛人,不应该涉及这些有碍念佛往生之事,若是无意间过著这类事情,赶紧念佛数声,回光返照,以示警惕。’     乙、念佛者如何发愿广度众生同生净土?     宋王虚中日休居士龙舒净土文语录节要:‘为了要广度众生同生西方,凡是念佛者均应当有同样的共识:就是士自我们的师长亲友,下至有缘的仆役隶人,皆应该际净土的微妙义理利用恰当的因缘方便善巧的度化他们,以此劝化修学之功德,做为回报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师友仆隶。再则对于一切知道与不知道,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我们心中都应当生起这样的善念:于任何偶然适当的时机,皆要以种种方便运用最浅白最契机的净土妙义广度众生,同生净土。乃至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一切虫鱼生物之类,凡是有形相可见者,只要让我们看到了,都应当为其念佛数声,从内心深处发出善愿说:“愿你们以此念佛功德,早日投生善道,皈依三宝,修学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我成就佛果后,一定先度你们脱离苦海,同登彼岸。”而对于看不见的微细生物,念佛者亦应当发出同样的善愿,未来接引他们同生净土。这样时时发出广度有缘无缘的一切众生同生净土,那么我们的善愿种子,必定随时增长,早日成熟,得满所愿,一切众生皆与我们有缘。以此净语善愿之功德,回向西方,命终之后,必定往生无疑。未来当我们发大悲心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同生净土时,逢遇宿世已经种下善愿度化的一切众生,无不欢喜接受行者的开导教化,最后必定修学佛法,了脱生死,成就无上佛道。’(正语)     (3)净土行者的正业     甲、如何知道自己的来世生处?     清梦东彻悟大师语录节要:‘倘若修行者能够学习阿弥陀佛发出大慈大悲,平等接引众生同生净土之心,日常修持之业行与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以及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相应,净业成就,即是方便念佛法界也。如果一个修行者,朝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无上菩提前进,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以此业行与菩萨行愿相应,即是念菩萨法界也。若是一个修行者依十二因缘法觉悟了此身无有实我的真理,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是念缘觉法界也。假使一个修行者依四圣谛法亲证此身无有自我,以无我心与四谛道品相应,即是念声闻法界也。如果一个修行者修学三界中之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等有漏法门,其业行与三界善业相应,即是念天法界也。倘若一般凡夫众生的日常业行与五戒相应,即是念人法界也。若是修行者一迸修持戒、善等法,一边心怀嗔慢胜负之心,以此业行即与修罗法界相应也。假如愚痴无智众生,其业行与下品十恶黑暗相应,即是堕入畜生法界也。倘若万恶不赦之众生,其业行与上品十恶相应,即是堕入地狱法界也。十恶就是: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是也。反过来不做十恶业,便是力行十善业也。我们佛弟子应当深切检查观照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念头所起的业行,与何界相应最多,与何界相应最为猛烈,他日死去,便是我们未来安身立命的处所了,不用更问别人,自己来世会到那儿去投生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念佛者要严持十种净戒     明荷叶庵石头道人袁宏道西方合论语录节要:由上可知,欲成就念佛法界者,当修净戒门——‘所有清净之法,皆是以净成为入门,而净戒实在就是修学一切善法的根本,进入净土佛国的门户。现在举出十种净戒,做为发大道心众生,往生净土的要素:     一、悭贪戒——念佛者为了断除自己的悭贪吝啬之心,早日与光明法界相应,应当在平素常行财施与法施,甚至为了救护众生,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命施)。     二、毁禁戒——念佛者初信时首先当严持五戒,进而为了广度众生守持净戒,同生净土,必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举止仪容(律仪戒),唯恐稍有不慎,引起初机学佛者之讥嫌,断送众生往生净土的因缘,乃至在行住坐卧中,以一意念佛的毅力,断除一切的贪嗔等烦恼,满足念佛者者上品往生的愿望(无漏戒)。     三、嗔恚戒——念佛者在平常里遇著种种不烦心之事,应当逆来顺受,以‘忍’之一字来调伏我们的冲动意念。若是遭遇突来的横祸,受到小人歹徒的恶口詈骂,甚至刀棍加害,在色身痛苦的当时,亦应以悲悯之心相待,当下做这样的思惟:这是我宿世业缘所形成的因果报应,现在以此受苦之身,偿负过去找所亏欠的财命之债。又应作善知识想——因为他的恶口刀杖加害,使我早日觉悟此无常的人生,不再眷恋此危脆之身,一心念佛,将整个生命投入阿弥陀佛的慈光接引中。如果没有种种苦难的际遇,我便不能如此迅速的警醒策励。因此凡是在逆因缘中打击我、刺激我的众生,实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我们的大善知识。     四、放逸戒——众生生存在三界火宅中,随时都有被炽然的欲火灼烧堕落的危险,就好像一个人两手捧著满钵的油,双足蹈在悬吊的绳索上一样,战战兢兢,不得左顾右视,任何的举心动念,都有使钵油倾倒的危险,我们念佛者求生西方也是如此,任何的放纵五欲、违背净戒的业行,都是障碍往生清净国土的恶因。     五、散乱戒——念佛者应当随时收摄平素散乱之心,断绝恶缘,清净六根,尽毕生之力,一心勤勉念佛,好像守护风中燃烧的灯烛一样,唯恐无明生风,吹灭了心中萌生的曙光。     六、愚痴戒——念佛者随时要以觉悟真理的智慧破除心中的迷惑,不可让任何迷信的妄想知见,停留心中,有碍往生的行进。     七、憍慢戒——念佛者不应当因为自己的才能、辩才、智慧、论议,高人一筹,而生出贡高傲慢之心,好论人短,哗论不休,轻视众生。我们应该反省,世间的繁华富贵,所见所得,就如地上的尘土,镜面的污垢一样不能长保,转眼成空,不应当以我们本来无明污垢的心再去染看地上与镜面的尘影污垢啊!     八、覆藏戒——念佛者凡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了任何有碍净业资粮的业行,都要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不可再犯。众生的善恶心念,在诸佛、菩萨的光明心镜前,是无可逃逝的,就好像猛烈的太阳,照耀在大地,任何过往的人,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其身后的背影,无可隐遁。又好像波浪中的湿气,随波翻滚,不可分离一样。     九、无益戒——念佛者凡是一切嬉戏娱乐、诗词文学、静辩是非,夤缘求利等有碍住生的无益俗事,皆当远离。     十、不住戒——念佛者求生西方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有了解脱智慧后,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饶益众生而准备,不是为了住著、求得名闻利养、祝颂赞誉,求得上界福乐,人天二乘果报而念佛。     发大道心的净土行者,若能如是行持以上十种净戒,必能自度度人,自利利人,净业成就,摄受有缘众生,同生净土,上品往生。’(正业)     (4)净土行者的正命     各行各业的念佛者,如何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修持净土?     龙舒净土文语录节要:站在一个有家庭事业的居士念佛者来说,应当于日常生活中抱持著什么样的态度来修持净土:     一、若是发心念佛者正在读书,应当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求学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二、若是发心念佛者正在做官,对于爱人利物种种方便众生之事,应当尽己之力,广为照顾,勤修福田,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必能如愿往生,直出轮回之外,寿乐无穷。     三、若是发心念佛者极为富有,应该随缘随份,赈穷济物,广行善事,不吝惜财物,不贪恋钱财,增长自己悭吝之心,有碍往生资粮,当念世间的妻财福乐,终有尽期,若能广植福田,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愿生莲邦,则未来福乐无穷,直出三界之外。     四、若是发心念佛者极其愚钝穷蹇,千万不可怨天责人,应该在佛菩萨面前勤求忏悔,经常念佛以消宿世罪障,增长福德善缘。若能将此净土法门,辗转劝化,度人念佛,现世可消除灾业,获福无量,以此功德愿生西方,命终必满所愿,顺利往生,无有阻碍。     五、如果念佛之人正在从事农业生产,或是贸易商人,或是工业服务,皆应当深切反省:我每天耕种植物是否不注意时杀害了无数生物性命?我每天贩卖商品是否有虚伪诈欺的行为?我每天从事工业生产是否有超出工业范围做出非法的奢求图利?无论念佛之人在农、商、工任何一界服务,如果有以上诸类非份情形,都应当时常念佛,生忏悔之心,发愿向善——尽量保护生物,老实交易生意,降低非分之想,并在佛前发大誓愿说:“愿我今世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净土之中,花开见佛,觉悟无生大法,先度前世为我所杀所害之众生,次度宿世怨亲债属,以及与我有缘无缘的一切众生。”这样每天在佛前念念不断的忏悔发愿,意业自然逐渐清净,善念增长,定能消除罪障,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来世必满所愿。若能将此净土法门,广加劝化,辗转弘扬,现世获福无量,命终之后,必定中上品往生。     六、如果发心念佛之人正在从事渔、猎、屠、厨以及经营饮食之店,均应当时时猛烈的反省:鱼虾禽兽,均与我们人类一样乃是有知觉有性命的生物,我今天杀害了它们,结下了无数的冤业,罪过无量,如果能够及时改业,固为上策,倘若不能猝改,应当减少杀生的数量,千万不可为了一时口腹之欲,杀害螺蛤鳝鳖等难死之物,令其哀号而亡。若是有意悔改者,应该在佛前每天念佛忏悔发愿说:“愿我以此念佛功德,早日改行换业,尽未来际,不再杀生害命,临终之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了脱生死无障碍,尽度宿世以来,为我所杀及为我所食所用一切众生之命,皆生净土,了结冤业,广结佛缘。”这样每天在佛前念佛忏悔,发大誓愿,善念必然日日增长,若能坚守信愿,经常念佛不断,必能如满所愿,早日改行换业,成为一个虔诚的念佛者。若能将此净土法门,广为劝化,使人人弘扬修持,现世定可消灾灭罪,身后亦不在下品下生。     七、如果从事风尘者亦想发心念佛,首先应当深自省悟:淫欲不净之业,乃是阻碍往生净土之主因,淫欲不断,超出欲界即不可能,何况是不同于三界轮回的净土世界呢?因此若想超生净土者,首先应当断淫业。若是因为种种因缘不能顿断之,应经常在佛前念佛忏悔,发大誓愿说:“愿我以此念佛功德,淫业日消,善业日长,早日脱离此风尘之门,断除奢靡娇媚之念,尽此一身洗净铅华尘缘,粗衣淡食,以表悔改诚心。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了脱生死,尽度一切因我为淫之人,同生净土。”     八、痛苦之人,若是也想发心念佛,必须先在佛前诚意忏悔,发大誓愿说:“愿我从今日起,不再杀生为恶,不再恼害一切众生,造作恶业缠缘,形成未来病苦果报身。愿以今生念佛功德,宿业消除,早日了脱痛苦之身,往生西方净土中,面见弥陀,花开悟道,尽度前生今世一切为我所杀害众生及一切恩怨眷属同生西方。”这样每天在佛前诚心忏悔发愿,念念不绝,净念必然日日增长,终至纯熟满愿,定生极乐世界。若能将此净土法门,广为劝导,辗转弘化,现世可消除灾罪,痛苦必愈,身后福报无穷,顺利往生也。(正命)     (5)无量寿经上讲述八正道的经文     以上所述乃净宗祖师大德对净土行者正语、正业、正命精华语录的千万分之一而已。若读者欲对正语正业正命这三个正道更进一步的探讨,请恭阅净宗祖师大德所著净土群书。当西方行者确实以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这五个正道做为往生净土的正确指南,精勤不懈的始终实践这五个正道,必能超脱娑婆恶世,直向净土世界迈进(正精进)。就如无量寿经卷下佛警诫弥勒菩萨所说的:‘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决正生死泥洹之道。爱欲荣华,无常根本,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汝今亦可自厌生老病死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正见)。宜自决断(正思惟),端身正行,益作诸善(正命)。修己清净,洗除心垢(正业)。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正语)。人能自渡,转相拯救,精明求愿,积累善本(正命)。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正精进)。’     当一分念佛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贯彻前六个正道,那么最重要的正念、正定资粮必会顺利产生。谈到正念、正定问题,范围非常的广泛,有禅行者的正念、正定问题,有净土行者的正念、正定方向。若依禅行者的正念问题来说,按杂阿含经中所述,又分为入世正念及出世正念两种说法,千篇先就一个解脱行者在力行出世八正道中之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五个圣道时,如何正确的精进修学出世正念这个圣道来做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8、一分禅行者的正精进、正念、正定与一分念佛者行持之异同     (1)禅行者的正精进     甲、了生脱死依正精进的努力而实现     我们知道,正念的实现,乃是源于正精进的努力,倘若没有日夜精勤的依正见、正思惟出世的真理,将言谈、行为、生命相辅相成的以正语、正业、正命三个圣道贯穿起来,便没有身心正念解脱之道——正定涅槃的产生,因此用正确的修行方法,来精进实践佛陀八正道的教诲,是十分重要的。现在首先来看看一分解脱行者如何依正见等前五个圣道产生正确的精进修持方法。     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对出家比丘说:‘过去昆婆尸佛尚未成佛之时,曾经有一世,在菩提树下,敷设草垫为座,双足跏趺,端身正坐,日夜勤勉,不眠不休的思惟寂念(正念)十二因缘法(前已论述),一坐就是七日,于十二因缘法,逆顺观察,昼夜禅思,深入三昧之中……。弟子们!你们若想早日超脱轮回,成就道果,应当像昆婆尸佛一样的昼夜以般若智慧禅思寂念十二缘起法,当你们在(寂定之中)证悟了十二因缘法的逆顺、流转、还灭、束缚、解脱的真谛,你们就离成道不远了。’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告诫比丘们说:‘你们若想了脱生死,应当日夜精勤(正精进),昼夜不息的方便修习禅思(寂念真理),内寂其心(正定),所以者何?比丘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实显现,云何如实显现?“老死如实显现;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道迹,如实显现;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如实显现;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显现;此诸法无常,有为有漏,如实显现。”’     乙、什么叫做禅思?     此篇以‘正定解脱’愿的立场来看,非常重要。欲深究佛立此‘正定解脱’大愿的净土行者,不可不知。什么叫做禅思呢?“阿含经”中关于禅思的意义与内容,说的极为清楚,极为详尽。一般佛学者只注重形而下、理论上的哲学研究,而忽略了根本经典中平实、基础、渊源的一面。禅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觉悟真理的智慧’。而这里所说方便修习禅思,亦即是说以方便智慧去思惟寂念真理。我们要知道,凡是能够运用意识分别心去思惟、去观察、去抉择出来的真理,都可说是‘方便智慧,这在“大智度论”里也有提及。此处所说以方便智慧去思惟寂念什么样的真理呢?亦即指的昆婆尸佛过去彻夜勤勉禅思寂念的十二因缘法。当昆婆尸佛以般若智慧在寂定之中醒悟了梦幻人生的因缘生灭假相后,内心自然逐渐趋于寂灭,最后终于达到涅槃解脱的目的。     丙、如何进入正精进的修持中?     也就是佛陀常常赞叹难陀比丘所说的:‘彼善男子,难陀,当他以出世的智慧,寂悟了因缘生灭法之后,自动自发,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智成就,堪能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     (甲)精进清净六根     什么叫做难陀比丘关闭根门?‘善男子,难陀,当他眼睛看到外境色相时,心中不会生起想著,亦无追忆之诚念,长久保持这种心态下去,便于眼根得到清净。乃至耳朵听到声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接触细滑,意识遍缘外境法尘时,心中都不会生起贪恋、想著。如此二六时中,经年累月维持这种清净的心态,六根便于一时得到寂静。世间贪爱种种弊恶不善之法,永远不漏其心。’这就是难陀比丘关闭根门的简略释义。     (乙)精进节制饮食     什么叫做饮食知量?‘善男子,难陀,对于饮食,不著美味,不重色香,不为调适端严肥白的身体而食,但为暂止饥渴,保全性命,以修梵行而食。’     诚如‘“增一阿含经”中所说:‘行道之要法:应当一坐而食(日中一食),若能一坐而食,身体轻便,心得解开。心地开解已,得诸善根,已得善根,便成三昧(正定),苦集灭道,如实而现。’这就是难陀比丘为什么节制饮食最好的说明。     (丙)精进日夜禅定     什么叫做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精进)?‘善男子,难陀,若在昼日,或是经行,或是坐禅,思惟妙法,除去五阴障蔽,身心清净。于初夜时,或者经行,或者端坐,思惟妙法,除去睡眠之盖,入于禅定。于中夜时,房外洗足,进入室中,右协而卧,脚脚相累,系念明相,作起觉想。于后夜时,徐觉徐起,或者经行,或者禅坐,思惟妙法,除去睡眠之盖,入于禅定。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经行、坐禅,其事意行道之心,等无有异。’这就是难陀比丘精进修习的浅略节要。     (2)禅行者的正念     我们再来看看,难陀比丘在初夜后夜经行坐禅时,如何端坐禅思,胜念(正念)正知,乃至正智成就?经上说:‘彼善男子,难陀!胜念正知者,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什么呢?善男子,难陀,对于内心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生起、住看、短长、久近、消灭的因缘,观察觉照,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对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所取种种相,所作种种想之生起、住看、短长、久近、消灭的因缘,亦一心观察觉照,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对于形成内心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烦恼的因缘,如何断苦?如何修道?如何解脱?苦、集、灭、道有关了脱生死的谛理,亦一心观察觉照,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善男子,如是观察已,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不漏其心,正念、正智成就。’     当时有一位比丘说了一首偈赞叹难陀比丘:     ‘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住,  饮食知节量,觉知诸心相;  善男子难陀,世尊之所叹。’     (3)禅行者的正定     甲、巩固前七个正道进入正定解脱才有可能     由上可知,若是出家之人,能够像难陀比丘一样——在有了生死正见,正确的依十二因缘法禅思抉择出梦幻人生的真谛后,自动自发,守护根门,内寂其心,饮食知量,初夜后夜,觉悟精进(正精进)——观察五阴,无我无我所,本是梦中境界所显现的幻化之相,乐分别五阴心相,正念观照五蕴幻相,净除五阴障碍,一心乐修梵行,离于睡眠,于正法中,心不疑法,离诸疑惑,正念正智,以此入‘正定’、解脱,斯有是处。     讲到正定问题,“阿含经”与“楞严经”及诸唯识经论中,对于正定的解释,极其详尽,现在先就“阿含经”及天台所记禅法两者对正定的诠释扼要地加以讨论,例如“阿含经”上说:由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等七个圣道,日夜勤勉的如法实行,无有偏废,方能深入正定之中。换句话说,如果行者不以正知见(生死正见)为因,不依佛法正途入门。正定的圣道,即无由产生。因地不真,所显现的定境很可能会流于似是而非的外道定而不自觉。因此如何实现正定的圣道,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比照天台所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对正定圣道的实现,做进一步扼要精简的说明(第十六愿中将有较为详细的解释):     乙、色界四禅定     (甲)初禅证境     当一分禅行者,像难陀比丘一样的以正知见,不分昼夜,精进修行,清净六根,饮食知量,一切欲望不净之想,自然逐渐远离;长久修持下去,必有持身法起,身心自然正直;觉心明净,与定相应(欲界定);心得开解,超离欲界,身心虚寂,得入初禅。于初禅中,十六触等功德善法,一时俱发,心大惊悟(觉支),恒以觉、观正念之心,细心思量分别诸法(观支),因为此等微妙善法,超越欲界之欲乐,前所未得,而今以觉、观正念、正知,心大欢喜(喜支),怡然自乐(乐支)。于初禅中,虽有觉触等事,但一心寂然不敬,恒在定中(一心支)。     (乙)二禅证境     行者初禅成就已,如果仍一心修持,于中间禅中,进一步厌离觉观触动等由身识相应而产生的喜、乐等外净之法(灭有觉有观),专心不已,内心无有觉观动心(无觉无观),其心便豁然开发,明净咬洁(内净支),十种善法功德,亦如初禅发相,一时与定俱起,因此喜心涌现(喜支),绵绵怡悦(乐支)。于二禅中,虽有与意识相应的喜乐之心,但内心不为喜乐所动,也没有一丝尘境思想,一心不乱,恒在定中(一心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