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其它] 净土探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由前世禅定力量或殊胜福德所感报的果报天眼     这种人因为前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或殊胜福德(指前世由天上下生,或他方清净世界下生,或曾修般舟三昧。今生出世人间,一生下来,他的肉眼见物情形,就比常人来得广远、细微,也就是所谓的前世果报所感而获得的天眼)。譬如人间念佛者,一生到极乐世界,就会有天眼通,这便是因前世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前世殊胜福德所致),而感得的净色果报眼通,用‘肉眼’代名之,以示与在净土进一步再修禅定而获得的广大天眼通有所区别。而净土众生‘净色肉眼通’的含意,又有另外一层的释义,即是指在净土中尚未了脱生死的天人众生,当他一期生命结束后,不论再化生在极乐世界中任何地方,一出世便会感得净色果报眼通,亦即无量寿经上所称呼的‘肉眼清澈,靡不分了。’乃至菩萨圣众在净土的肉眼(不特别运用天眼通见物,便代称为肉眼),亦是‘清澈见物,靡不分了’。只是见物的程度比净土天人及二乘圣者来得更为广远、微细、清楚。又如有的人虽然没有证得天眼通,但是依自身念佛定力成熟,而与佛力相应的情况下,在现身(肉眼)中,亦能看到十方诸佛世界(如修般舟三昧);此亦可称之为‘肉眼清澈,靡不分了’,即殊胜福德与禅定力量所感报。或者人间修行者依持戒、修福因缘,上升欲界天;到了欲界天上,一化生在天上,就会获得报得天眼,亦是净色果报眼通的另一种释义。     3、天界众生的天眼通     (1)欲界及色界天众的天眼通     欲界天众的天眼通,大体上只要前世持戒、修胜福,就能获得欲界天上的果报天眼通。其天眼所见处,与个人的福德、持戒力深浅,而有差别,又依其住处的广狭远近而分优劣。如经中说,欲界第一天四天王天的居处在须弥山腰(须弥山意,前已说明),第二天忉利天的住处在须弥山顶,第三天焰摩天的住处已经远离日月光明所能照到之处(所谓日月光明不一定是指我们这个太阳系的日月光明),第四天兜率天的住处,乃在‘上升精细微妙,不接下界诸人、天境界’之处,第五天乐变化天,第六他化自在天的住处,都已层层超越以下诸天的境界。由此可知,欲界诸天的天眼通,以其个人所居境界及所获福德为所见范围,已经遍及宇宙中的无数世界,不可以凡常思虑预计,何况是上界‘色界’天人的天眼通!依经上说,色界初禅天的住处,就如同一千个四天下那么广大无边,意指初禅天的住处,有如无量无数个星球世界的范围那么广大,不可测知;二禅天的住处有如二千个四天下那么的广大无尽;三禅天的住处,犹如三千个四天下一样的广远无际;四禅天住处,已经不是用人类言语及人类思想所能想像的境界,其住处已经达到不可思议宽广无量的境域,或说为四千个四天下......宽广不定。我们由色界天人住处的境界,即可推知色界天人的天眼通,亦如欲界天人一样依个人的福德、定慧力用的深浅不同而形成与每一层色界天人住处相应宽广无量的禅定见物程度。如大乘义章所说,色界天众的天眼通,亦与色界每一层天人禅定证境及住处成正比。或可看到一千个四天下的景象(即无数个星球世界的内外景象),或可看到二千个四天下众生居住世界的景象,或可看到三千个四天下众生寄居世界的景象,甚至到达看见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内无尽宇宙中的无际星球景象......。其他如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等四种神通,亦依天界众生的福德、定慧之力而形成与其住处相应的不同禅定证量的四种神通境界。(按科学家证实,宇宙最少有十度空间与三四十层次。我们所见宇宙,乃是由无数层次的物质宇宙与非物质宇宙而形成。佛经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乃是一尊佛的教化地区。有一○○○○○○○○○......个无法统计的太阳系那么多的星球世界为范围。无穷宇宙中有无穷诸佛,现在均正出现在每一个一佛化区,即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内教化有缘众生。可想而知,色界天众的天眼,就像无数层次的宇宙一样的不可思议,不可测知)。     (2)净土天人的天眼通     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其定慧、福德力,在净土长劫精进下,达到某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时,都比三界中的欲界、色界天人定慧力高,故其住处及天眼所见景象的广远无际程度,更是深不可测,其天眼通所见景物就如本愿所说,能够看到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佛国世界内的一切景象,意指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之义;亦正是指大菩萨的天眼通境界。由此可知,净土众生的天眼通,更加的不可预知、不可思议,更不是当今科学界及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智识与业力所能推论、揣度的范围。     4、阿罗汉与辟支佛的天眼通     (1)声闻圣者的天眼通     声闻弟子因定慧力各有深浅不同,其获证的天眼通所看到的景象也有粗、细、广、狭、远、近之分。如有的声闻圣者(至少三果以上)能够以天眼通看到小千世界的景象,相当于初禅天梵天王天眼通所看到的景象,但与梵天王天眼通所见景象有所区别。如大智度论卷五说,大梵天王身在小千世界边,向内能见,向外不见;与同样以天眼通能见小千世界的声闻弟子的天眼通不同,声闻弟子随身所在,向内向外,恒时都能看见小千世界。     有的声闻弟子定慧力较深,能够观见中千世界的一切景象。如阿那律尊者,因其专修‘金刚乐见照明三昧深定’,所以其天眼通见物程度,成为声闻弟子中第一人——能观见三千大千世界中深广无尽的一切景物,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比四禅天人天眼所见更为深、广、细微)。其天眼通见物情形,翻译成白话,即是说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造作恶业,而堕落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情形,造作善业,而上升天上、人间,轮回六道的景象,众生的生死、好色、恶色的相貌,上升善道或沉坠恶道的卑胜情形,都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完完全全的在阿那律尊者的天眼中自然显现。     智论卷五又说:‘小阿罗汉小用心,便见一千世界(小千世界),大用心即见二千世界(中千世界)。大阿罗汉小用心,便见二千世界(中千世界),大用心则见三千大千世界景物。’     (2)缘觉圣者的天眼通     而缘觉圣者的天眼通(辟支佛)与声闻弟子的天眼通有什么不同呢?依智论卷五、卷九及大乘义章卷二十说,佛在世时,其大阿罗汉弟子,阿泥卢豆长者,所获得的天眼通,暂观即见小千世界景象,谛观(深观)便见二千世界景象。辟支佛天眼通亦与声闻弟子一样有大有小。最小者能见中千世界,最大者亦能观见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景象。净土中的天人众生,当其了脱生死时,其天眼见物情形,亦能如大阿罗汉及辟支佛的天眼通一样,能够照见三千大千世界的远近、粗细......景象,而没有障碍。     (3)外道禅者不能辨知罗汉的遗骨生处     佛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鹿头的梵志,因其生前业感,及今生精进修行的缘故,能够观察太空星宿所显示的吉凶祸福,也能通晓各种医药知识,疗治众生各种病苦,又能以其锐利的‘眼通’从观察死人髑髅中,得知每一个死人髑髅是男或女,生什么病而死亡,在生如果服什么药此病就会治愈,不会因此而死。更厉害的是,他能够从观察死人髑髅中,看出这个死人生前做过什么恶行或善行,来世会投生到六道中的那一道去!?     有一次鹿头梵志与佛同在人间游行,驻足于一处坟间休息。佛便拿著每一个死人髑髅询问梵志说,这个死人是男,是女?生什么病而死亡?吃什么药就会治愈?生前做何业行?投生到那一道去?梵志以其‘眼通’观察后,皆能一一作答,没有错误。但是当佛拿著死去阿罗汉的遗骨叫梵志去辨认他是男、是女时,梵志竟无法分辨出他是男是女,看不出他往生何处?在他听到佛为他解释说这是阿罗汉的遗骨时,当即赞叹说:‘我虽然能够清清楚楚的知道九十六种道法的修行者来世投生的地方,也能知道一只蚁子之虫从何处投生而来,亦能从鸟兽的叫声音响中分辨出它是雄是雌,但我却不能观察出一个阿罗汉的遗骨是男是女?从何处生?往生何处?不仅我不知道罗汉圣者的生处,就是诸天、世人、魔天、魔王也不能够以天眼得知阿罗汉的涅槃境界。’     于是鹿头梵志随佛出家,精进修行,不久得证阿罗汉果,以阿罗汉法,才能分辨出阿罗汉圣者的生处(增一阿含卷二十)。     这个例子说明了任何外道行者及天人众生的天眼通,都不及阿罗汉的天眼通。唯有行阿罗汉之道,证阿罗汉果,具有阿罗汉的德行及智慧,才能辨别出阿罗汉的遗骨及生处。世间之人,连自己前世从何处来,来生往何处去,都不知道,何况能以俗人之心思,辨知圣人的智慧与生处?同理可知,辟支佛法、佛、菩萨法,也是一样。不具备诸佛、菩萨的悲愿与修持,不具备与菩萨行者相应的业行果德,如何能以有限之思,体解佛菩萨无量劫以来,所修证的深远无边不可思议的神通境界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5、佛菩萨的天眼通     (1)阿那律天眼不见佛在天上     有一次佛到忉利天上为母说法。人间弟子不知佛在何处?渴望见佛,便请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以天眼通观看佛现在身在何处?阿那律当时正身、正意,系念观看佛在何处?先以天眼观照南阎浮提内(娑婆世界),而不见佛身所在之处,再以天眼观照北俱卢洲、东神胜洲、西牛货洲三大有众生居住的范围,仍不见佛身所在之处,又以天眼观看欲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乃至色界大梵天上,依然不见佛身所在之处,继以天眼观察十方宇宙中一千个像娑婆世界有众生居住的世界,及一千个像东、西、北三大部洲三个有福德善根众生居住的范围,及观照十方虚空中有一千个像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一样的天界众生居住的世界,仍旧不见佛身所在之地,续观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有众生居住的世界,依然不知佛身今在之处!?     释迦牟尼佛明明在忉利天上为母说法,为什么阿那律不能以天眼观见佛身所在之处呢?因为佛陀特别运用神足通,不让人间弟子知道他身在何处,好让弟子们生起想要见佛、闻法、精进的心,不再懈怠修行。     当佛在天上说法三个月结束后,便忆念到:人间弟子,不见佛已经有很久了,佛这么做,应当对弟子们有警惕、渴望闻法的作用。于是‘舍神足’,使诸声闻弟子知道佛现在正于三十三天为天众说法。     当时僧众渴望见佛,阿那律又受僧请,以天眼再观佛现在身在何处?于是观见佛现在正在忉利天上为母说法。告知四众弟子,大家欢喜踊跃,不能自胜,随即礼请神足第一的目连尊者上升天界请佛返回人间,为众说法。(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     由此可知,阿罗汉的天眼通不及佛,阿罗汉不是佛,自然不能以阿罗汉法来辨定成佛之法。成佛之法,唯有从大菩萨久远劫以来,广大修证的悲愿智行中来理解,才能体会成佛之果的德行于万一。而一个菩萨行者在历劫以来所获证的广大天眼通,就是辅助修证成佛之果最有力的助道法之一,亦就是本愿所开演的天眼通境界。而什么才是大菩萨的天眼通证境呢?     (2)大菩萨的天眼通境界     甲、菩萨天眼通有两种不同     大菩萨的天眼通境界有两种:一种是报得天眼;如佛菩萨降生娑婆世间,或在净土世界,不需特别运用天眼,就可直接以宿世福慧果报累积而形成的净色‘肉眼’,照见无量世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依菩萨福慧力深浅差别,视物情形亦远近不定)。一种是由甚深禅定力所获得的天眼通,而且皆胜过凡夫及天人所获得的天眼通。     如大乘义章卷二十说:‘肉眼、天眼唯能见事相中一色:粗事,余悉不见,如涅槃经说。菩萨天眼非直见色,亦见彼色生灭之相。若从是义,亦分见法,但少故不论。’     乙、菩萨天眼通的见物情形     放光般若经卷二叙述菩萨天眼通的见物情形说:‘菩萨能以其修证的天眼通,看见众生死亡后,中阴身(意生身),投向生缘、入胎、出胎、成长、茁壮、衰老、死亡、投胎......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六道中,依个人所造善恶业,往返、受生的情形。有的人因为在生前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谤毁圣贤,信仰邪教,导致知见颠倒,以此邪见因缘,死后堕入地狱之中受苦;有的人因为在生前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谤圣贤,信仰端正,因正见信心力,上升天界;有的众生......。菩萨以其天眼通,清清楚楚的看见十方世界的众生堕入地狱,投生人道,或者上升天界的情形。虽有如此照见万物沉溺升降的殊胜神通力,但绝不会因此而生起贡高骄傲之心。’     丙、八地以上菩萨天眼通的见物情形     八十华严卷四十四记载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天眼通见物的情形说:‘菩萨摩诃萨,以其无碍清净的天眼智证通,能够见到如无量微尘数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无尽世界中一切众生(无尽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众生),投生某处,往返受生善道或恶道中的情形。其相貌生来美丽、丑陋、清净、垢浊、有福、无福、罪重、罪轻......,无论众生出生时,具有某类品德,都能从其身、相中清楚彻见。所谓一切众生,包括天界众生、畜生道龙界众生、鬼道夜叉众生、乾闼婆界众生(天神司伎乐)、紧那罗界众生(天神司法乐)、畜生道阿修罗界众生、迦楼罗界众生(金翅鸟)、摩侯罗伽界众生(属于畜界大蟒神众生)以及人道众生乃至一切非人道的众生。无论这些天龙八部众生的身相,是微细?或是粗犷?是短小?或是宽长?是狭碍?或者广阔?大菩萨修行者,都能以其无碍的天眼通,随著众生所积集的果报身业,而遭受的苦乐现象,无一不像一面镜子一样的随著众生的度化因缘,随心分别,随照随见......,一点也不会错谬。’     丁、极乐世界有无数菩萨获证不可思议的天眼通     极乐世界有无量像此处所说的大菩萨修行者获得不可思议的天眼通境界,正如无量寿经卷下所说:‘十方世界有无数各种不同根器的菩萨修行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皆在净土精进修持中,获得不退转果位(八地菩萨果位)的神通力用。’其天眼通证境,正如此处所述,也正是净土天人众生所要追求、修证的天眼境界。     6、综观佛菩萨及二乘天眼通的差别点     由前述知道了菩萨圣者及二乘圣众的天眼通境界,现在再将佛菩萨及二乘天眼通的证境依经论所说,综合分辨出来,便更能清楚的了解他们的差别点在那里:     一、上下不同:声闻、缘觉圣者,随著自己所依、所入的禅定而获得的天眼通,唯能看到与自己禅定证境相应的景象,超过自己的天眼证境范围,不能观见。诸佛及大菩萨的天眼通,上下一切皆见。     二、宽狭不同:二乘圣者无论作意及不作意,最多能见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景象,佛及大菩萨的天眼通,能见无尽三千大世界的所有景象(即本愿所说天眼通境界)。     三、顿别不同:二乘只能一处一处的个别观见所要看到的景象,不像佛及大菩萨能够一时顿见一切景像。     四、粗细不同:诸佛及大菩萨能够以天眼观见极其微细的微尘景物,乃至最极细微的邻空微尘色等一切细腻景象,无不观见,二乘不能。     五、迟速不同:诸佛及大菩萨,对于所想要观见的景象,发心便见,二乘不能立即观见所有一切景物,功力不够者,必须入定才知。     六、虚实不同:诸佛及大菩萨凡是以天眼所见之物,均能够没有一丝错谬的一点一滴的统统举证出来,二乘不能。     七、时分不同:二乘圣者最远能够以天眼观见未来世中自己及众生八万劫之内将要显现的一切景象。诸佛及大菩萨的天眼通,则能穷见未来际中,一切将要显发的景象。     八、自他不同:如涅槃经说,声闻、缘觉圣者,其天眼通但能观见眼睛以外的景色,不能自见其眼。诸佛及大菩萨的天眼通,不但能观见眼睛以外的景色,亦能自见眼睛之内的组织与构造。     九、见法不同:如涅槃经说,诸佛及大菩萨的所有天眼,都能够看见身内、身外的一切显色念念生灭的变化情形,及能当下观见现在自身及现在他人身中不净的白骨相显露,二乘天眼不能尽知。     十、知根不同:如涅槃经说,当诸佛及大菩萨以天眼观见某个众生的身形色相时,便能立刻得知这个众生的根器、利钝、大小的差别,二乘不能。(大乘义章卷二十)     7、仰仗念佛功德可获得如大菩萨一样的天眼通     反观我们凡夫众生,既没有天人的天眼通,也没有二乘的天眼通,更没有大菩萨的天眼通。我们唯有今生精进念佛,仰仗念佛力量,来世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才能一步步地朝向佛及大菩萨圣众修证的广大天眼通证境前进。从最初看到一个佛国世界、二个、三个、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甚至在功力够的时候,更可以如本愿所说,像大菩萨修行者一样运用其无碍的天眼通,看见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佛国世界里,也就是无尽个三千大世界中一切的景象。     往生净土,这是娑婆世界的佛弟子,最稳当也最容易得到天眼通的方法。希望对净土法门有信心的佛弟子,今生都能仰仗念佛功德,往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最低也能获得净土天人的天眼果报神通。进而获得像大菩萨一样的无碍天眼通。净土天人所具有的这种修证大菩萨天眼神通的定慧潜力,是不是比末法人间的禅行者修证的天眼通来得特别的殊胜不同呢!?     七、天耳普闻愿     由三乘圣者的天耳通论述本愿     1、本愿是大菩萨天耳通境界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不能够以天耳通听到百千亿个诸佛在十方世界说法,不能够领受、牢记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藏的话,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能够以天耳通忆持百千亿个十方世界的诸佛所说一切法藏,依大乘经典说,已经不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天耳通的境界,乃是登地以上大菩萨的天耳通证境。如观无量寿佛经上品往生的经文说:‘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的往生者,当其生到极乐世界中,皆在不同的先后时间内,能够以神通力,去到十方虚空中有无数诸佛出世的世界,闻佛说法,修诸禅定,获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陀罗尼门,译为领受、牢记、总持诸佛所说一切佛法,陀罗尼的释义,将在三十四愿中会有说明)。’也就是说净土的天人众生,经过修行的阶段,也一定能够像大菩萨一样的获证不可思议忆持十方诸佛所说一切法藏的天耳通。在天人众生尚未了脱生死前,其所修证的天耳通尚不及净土中的阿罗汉及辟支佛圣者的天耳通,何况大菩萨!而天人的天耳通为什么不及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天耳通?二乘圣者的天耳通与佛菩萨的天耳通有什么不同!?这是本愿所要说明的重点。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净土天人的天拜通为何不及阿罗汉?     依观无量寿佛经说,除了中品上生以上的往生者到了极乐世界,立刻在听闻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法音下,获证阿罗汉果,俱备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三明,及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通外,其余的往生者,一生到净土,最起码获得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等五种报得神通,但因尚在‘分段生死’的束缚中,所具通力,成就有限。例如往生净土边地宫殿的胎生众生,于五百年间不闻佛、法、僧三宝名,而在此五百年间享受如忉利天人的福乐果报,必有五通感报。再说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往生者,经过六大劫及十二大劫的时间,才能见到佛,于未见佛的这个中间,亦应具有五种报得神通,而且其五通果报,必不下于往生净土边地胎生众生的神通,但因尚未斩断八识田中贪痴烦恼的心影,心智未开,其所感报的天耳通等自然不及在净土中已断烦恼,心智开明的大阿罗汉明利。     3、阿罗汉的天耳通境界     于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二十九及修行道地经卷三,记述二乘的天耳通证境说:‘当一个修行者得到甚深正定心时,至少三果以上,只要趋使心意朝向人声,对于人们谈论的事情,无不清楚闻知。若想听闻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众生乃至天人谈论的事情,只要趋使心意朝向三恶道众生及天界众生,便能如近在耳旁一般地清楚闻知。(按增一阿含卷四十七说,地狱言语及恶道言语与人间不同,一般人听不懂地狱众生言语,无法与地狱众生对谈,唯有了脱生死的大阿罗汉圣者如目连尊者等,获证语言三昧,通解六十四种音语,才能听得懂恶道众生言谈,到地狱教化众生)。     当一个修行者证得大阿罗汉果位,便能如上所说,以其清净的天耳通,在同一个时间内听到人声与非人声(包括三恶道众生及天界众生的说话声音)。而且当佛弟子获证阿罗汉果位后,无论未来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出生在什么地方,都能与生俱有无漏的天耳果报神通。不论入定或不入定,只要想知道某道众生的某一类众生,在谈论些什么,都能清晰的以天耳通听到人与非人的两种谈话声音。     4、阿罗汉天耳通为何不及佛菩萨?   净土天人在尚未了脱生死前,其天耳通不及在净土中已了生死的大阿罗汉圣者,而无论在净土中的阿罗汉圣者,或是在秽土中的阿罗汉圣者,其天耳通不如佛及大菩萨的天耳通,何以见得呢?依十住毗婆沙论卷一,比较佛、菩萨、声闻、辟支佛的修行功力说:‘声闻乘修行者,只要在宿世“奠定良好的解脱知见根基”,便能在一世专精勤苦修持中,得度生死;有的需要二世勤苦修持,才能得度生死;有的必须经过多世......,皆随个人宿世根器利钝而有差别。辟支佛乘修行者,也和声闻乘修行者一样,只要在宿世奠定良好的解脱知见根基,必能在七世中专精勤苦修持,得度生死;有的需要八世......。大乘菩萨修行者,有的经过如一个恒河沙数大劫的时间修行,有的经过二个恒河沙数大劫修行,有的经过三个,有的经过四个,乃至十个百个千万亿个,甚至数不出他的修行劫数时间,才能具足完成菩萨十地的修学,成就佛道,都是随菩萨行者先世宿行因缘差别及根器利钝不同而形成那么大的修行差距时间(关于此点将在后面诸愿中详释)。’     由此说明了佛道的实践,需要长期间内积集广大的福慧及深厚的禅定力量才能完成。阿罗汉及辟支佛虽然能在不是很长的时间内就能得度生死,但是其所剩余的残结习气,及尚未了结的宿缘......,却要在未来的长期时间里,继续进修,才能完成。所以论中说:‘诸佛及二乘虽然同于诸烦恼中得到解脱,是中无差别,因是解脱,入无余涅槃,是中亦无差别,无有相故,但是诸佛“甚深禅定障解脱”,“一切法障解脱”,唯此二点是与诸声闻及辟支佛大不相同的地方,说不能尽。’     因声闻及辟支佛对于‘究竟禅定’及‘通达一切法’这两方面,尚未修学完全,其所证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等六种神通力,当然不及诸佛,乃至不及已了生死,福慧深厚的大菩萨修行者。我们从大乘义章分辨二乘及佛菩萨天耳通的差别即知。     5、佛菩萨与二乘天耳通的差别点     依论中说,佛菩萨与二乘天耳通的不同点大体说来,有十种:     一、上下不同:声闻、缘觉修行者,若是其禅定通力,停留于初禅阶段,便依于色界初禅定获得天耳通,而且其天耳通只能听闻初禅以下音声,初禅以上音声,则不能听闻。依次按其禅定通力所得天耳通,但能听闻其所依禅定界地内的一切众生所发的声音,余则不闻。诸佛及大菩萨修行者则不然,不但能随其所依禅定听闻其禅定界内的音声,亦能依其所证禅定,听闻超过其禅定通力的上下一切音声。(如论文说:诸佛菩萨随依何禅所得的天耳,闻一切声。)     二、宽狭不同:二乘行者,不论作意或不作意,最多能听闻其禅定通力内的一切众生音声,佛及大菩萨的天耳通,无论作意或不作意,能够听闻无尽众生谈论的事情。     三、顿别不同:声闻、缘觉圣者仅能一个一个的个别听到众生讲话的声音,不像佛及大菩萨能够一时顿闻一切众生所说音声。     四、粗细不同:如地持经说,诸佛菩萨能够听到众生在耳朵边相互所说极其轻声、微细的声音,二乘不能。     五、迟速不同:诸佛菩萨对于所要听闻的声音,发心便闻,二乘不能立刻听闻众生所有声音。功力不够者,必须入定才知。     六、虚实不同:诸佛菩萨凡是用天耳听闻过的人、非人所说声音,都能够没有错误一一举例出来,二乘不能,或有错谬。     6、大菩萨的天耳通证境     由上可知,二乘天耳通实不及佛与大菩萨历劫福慧圆满所修证的天耳通境界。而大菩萨的天耳通证境,正是本愿所开演的天耳通内容。关于八地以上大菩萨的天耳通内容,在八十华严中有很好的说明。经上说:‘当菩萨摩诃萨成就无碍清净的天耳通时,便能显露其圆满、广大、聪彻、离障、了达、无碍的天耳听觉能力。能够随意自在的听闻所有听到的声音,也能够随意自在的不闻不想听到的音声。怎么说呢?譬如东方虚空中有像无量微尘数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出世的世界,每一个世界的佛陀都正在为那里的众生说法、开示。大菩萨修行者,想要听到像东方所有诸佛出世的世界中,教化众生所开示的佛法,诸佛用什么修行方法调伏刚强众生,众生听闻佛所说法,如何忆念、分别、受持诸佛所说法要,这位大菩萨修行者都能以其清净、无碍的天耳通,清楚的听闻、忆念、分别、受持诸佛运用无量善巧、无量方便的大智慧力,对治众生种种心病,所演说的无尽甚深、广大、无尽善巧、无尽方便、无尽差别、清净的一切法藏,以及众生听闻法藏,受用的情形。     并且对于诸佛所说法藏中的每一段意义,每一句文词,每一个音辞,或是为一人解说,或是为众人演说......,均能以其清彻、广大的天耳通,仿佛近在耳旁的清楚听闻、忆念、受持、分辨出诸佛无论在为任何众生说法时,都能‘如其智慧,如所了达,如所示现,如所调伏,如其境界,如其所依,如其出道’的表达一切法要,没有一点错误。大菩萨并将其用天耳通所听到、忆持的佛法,亦‘如佛智慧,如佛了达,如佛示现,如佛调伏,如佛境界,如佛所依,如佛出道’的为众生演说,不会遗漏一文、一句。时日久了,对于曾经用天耳通所听闻过的佛法,也不会遗忘、迷惑、退失。不仅听闻、记忆东方有无尽诸佛出世的世界如此,乃至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西北方、东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十方世界有诸佛出世说法的世界也是如此。’     此处所说大菩萨的天耳通证境,正是净土天人所要追求修证的天耳境界。     7、人间各种禅定、科学、心灵的交流感应都不及念佛与他力相应的往生力量     反观我们地球世界,人类的听力,是非常有限的。超过了人类的听觉范围,便一无所闻。‘天耳通’,对人类众生来讲,真是有如天方夜谭般的荒谬。     现在由于科技的发达,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也可以达到某种探测的效果。譬如科学家利用一种仪器,可以接收到太空船上传来的讯息,使我们了解现在太空科学界对找寻宇宙生命的来源及形成原因,达到何种探测的效果。再拿一个人间修行者来说,当任何一个修道者,禅定功夫深了,不需要任何探查仪器,就能对远方的滴水声,听得非常清楚。再说我们人类由于亲情的交流,也可以产生心电感应的能量。比方说,当某个家庭发生变故的时候,做儿女的,似乎也可以从我们的心灵深处,听到远方父母的呼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子连心的道理。     话又说回来,虽然我们今世可以藉著各种禅定及科学、心灵的交流感应,而获得某种特殊的听觉效果。但是比起念佛众生的净业因缘所产生的他力相应力量,而获得天耳通境界,当可说有一段很长的差距。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所讲的这第七个大愿,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说,每一个人只要诚意的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在净土世界中所有的天人众生,最起码都有天耳通等五种报得神通,不但具有天耳通,而且在定慧功夫达到某种甚深程度时,可以像大菩萨一样的清楚听闻到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诸佛所宣说的微妙佛法,更可以完完全全的领悟、牢记诸佛所说的每一句法义。这种由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愿力而产生殊胜的天耳业报,绝对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里一般修持有漏禅定的凡夫行者今世获得的天耳果报及人类藉著科学、仪器或心灵的交流感应,所获得某种特殊的听觉、相应效果可以相比的。     8、人间比丘昼夜称佛名号释迦佛陀以天耳听闻     不仅众生称念弥陀名号,能得到弥陀的加被、救护,就是释迦牟尼佛出世在印度的时候,同样有众生称念其名,获得释迦牟尼佛前往看顾、救护的例子。如释迦牟尼佛在世期间,便曾经有一位比丘,于罗阅城中,身患疾病,非常困悴,终日倒卧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也没有比丘去瞻视看顾他。于是这位比丘,画夜称念‘释迦牟尼佛’名号,并对佛陀呼唤说:‘为什么世尊独独不哀愍、看顾我呢!?’     当时佛陀以天耳通听到这位比丘称念、哀怨、呼唤、归投如来的心声。于是带领比丘僧众,一起来到生病比丘的面前,慰问、瞻视他,并亲自为他清理大小便......,开示比丘们说:‘我自忆过去尚未成佛,正在修学菩萨道的期间,为了挽救一只鸽子的性命,尚舍身护鸽,何况今日已经成佛,而不发大悲心,救护正在随我出家生病的弟子呢!?’(增一阿含经卷四十)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9、释迦族女称念佛名释迦牟尼佛亦以天耳闻见     又有一次,正逢琉离王征伐迦毗罗越国的释迦族时,有五百释迦族女,因为亲身经历战争的痛苦,不愿再于这个苦痛的世间苟活下去,愿随佛陀出家修道。于是遥向佛陀住处,一心称念‘释迦牟尼佛’圣号,希望佛陀听到她们的呼唤,度他们出家学道......。     当时佛以清彻的天耳通,非常清楚的听到五百释迦族女的称名、呼唤、悲怨、一心归投如来的心声,于是告诉比丘们,一起到迦毗罗越城去看顾五百释迦族女及正在受伤、丧命的亲友,并说法给释迦族女听。五百释迦族女,闻法后,皆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命终之后,均生天上。这都是一心称名,蒙佛加被、说法的大悲度生本愿所感。(增一阿含卷二十六)     10、众生称念十方佛名诸佛皆以天耳听闻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在印度的当时,只要众生称念佛名,释迦牟尼佛便能以天耳通听到众生的称名、呼唤,并依其与众生的本愿度生因缘相应的时机前往救护。同样的,众生称念弥陀圣号,乃至十方诸佛圣号,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也能和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以天耳听闻,亦依其与众生本愿度生因缘相应的时机,在众生念佛至‘一心不乱’时,前往救拔,并于其临终时,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及十方诸佛世界,继续修学佛法。     11、有福报的人才能听到弥陀天耳接引大愿     现在我们既然知道只要念佛,就能蒙受弥陀大悲愿力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便可以依弥陀度生悲愿的教化因缘,得到本愿所说这种特殊的天耳功能,乃至听闻、受持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诸佛所说广大深妙的无上佛法,我们为什么不去呢?如果今生不去,谁又能保证我们来世不会被自己宿生的业缘牵缠上了,又迷失了佛道的听闻呢?     大家都知道,在今天这个五浊恶世里,曾经是世间明灯的释迦牟尼佛,早已在两千六百年前就远离我们而涅槃了。我们渴望再有佛出世说法,拯救我们这些罪恶深重的心灵。当然佛已远逝,再也呼唤不回来了,这也是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佛缘特别的薄弱,没有这个福份遇佛出世。但是我们还有别的希望,可以去亲见他方世界的现在佛说法。释迦牟尼佛便曾在以前出世的时候,慈悲的告诉我们说,十方虚空中,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现在正有一尊佛出世说法;这尊佛成佛的时间,已经有十劫了,是个成道不久的现在佛。这尊阿弥陀佛也和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印度出现世间一样的正在极乐世界教化众生,为极乐世界的无量众生宣说佛法。我们只要依照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方法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来世到了净土世界,还是可以像见到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听佛说法。而且更因为得到阿弥陀佛广大誓愿的加被与说法教化,具有特殊的天耳通感报,以这种由甚深定慧力所修证的清净天耳通,便能像大菩萨一样的听闻到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藏,并且可以完完全全的领受诸佛所说的甚深法要。因为这些特殊的因缘,当然要比凡夫众生肉耳所记忆的佛法要来得殊胜得多。     我们今天能够听到这个阿弥陀佛天耳通的成佛大愿,是不是比一般人特别的有善根,有福报呢!希望大家知道了阿弥陀佛这个天耳通的摄受大愿后,更能够坚定我们念佛往生的信心,与阿弥陀佛更接近,那么就不辜负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凡夫众生慈悲的开示了。     八、他心悉知愿     综观人类及三乘修行者的‘心通’境界     本愿是大菩萨的他心通境界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没有他心通,不能够以他心通,知道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净、秽世界内,所有众生心中的念头的话,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站在我们凡夫的立场,来看这个广大的他心通愿,一定会有很多人怀疑说,这可能吗?许多凡夫众生连自己平常的心念,都摸不清楚他的起、伏、生、灭情形,不认识自己的思绪问题,何况是知道他人心中的想念!?本愿所说的大菩萨修行者的‘他心通’,不但随时对自己的心念起伏,知道的很清楚,而且能够随时知道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净、秽世界中所有众生心中的念头。但是当极乐世界中的天人修行者没有到达像大菩萨的修行境界,所获得的他心通证境,是没有那么高深广大的。‘他心通’,依个人定慧力深浅的不同,同样有阿罗汉的他心通,缘觉圣者的他心通,及菩萨修行者的他心通及一般禅行者的他心通多种分别,本愿将依此由浅入深的分成十一个重点来做说明:     1、他心通是人类心灵历炼的表现  2、世上有许多神秘现象非人类凡常心思所知  3、现代科学满足人类在眼界、听觉上的欲望  4、‘心力’是科学界犹待探寻的问题  5、他心通是医治众生心性,不可缺少的修行产物  6、初学者在尚未获得他心通前,应如何选择亲近的善知识?  7、心地正直是他心通的前奏曲  8、净土众生为什么会有他心通?  9、阿罗汉的他心通  10、大菩萨的他心通境界  11、佛菩萨及二乘他心通的差别点  12、念佛者如何修行才能与本愿‘他心通’相应     1、他心通是人类心灵历炼的表现     我们知道,一般人如果懂得心理学,有过生活上的历炼,也可以用丰富的阅历去推测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他当时心情变化的好坏,是虚伪或者是诚实。再说一个人,如果有了定的功夫,也可以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多多少少的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比一般人更容易警觉人心的是非善恶。假使能够再进一步的深入禅定,更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的照知他人当下的心事,未来心态的动向,但是这种由禅定而证得的他心通,不经过长时间的耐心苦修,将心灵的长期‘历炼’、‘净化’,是不容易获得的,何况是像高僧大德一样的知道百千万个人心中的念头呢!?     现在这第八个愿告诉我们,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天人都有他心通。并且这种由念佛的净业因缘而感报的他心通,不仅仅是知道他方世界中一个佛国世界内所有众生的心念,而且在定慧功夫深入时,可以洞知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无尽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众生的心念。     这在凡夫众生看来,简直是非常遥远、离谱、充满神话的色彩。事实上,在今天这个世界里,仍然有很多事情,很多令我们无法相信的事实,至今仍遗留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我们现在仅有的科学知识能够解决的,更何况是超越我们这个世界,属于他方世界中,莫可言谕的不知名众生的‘心识’问题。     2、世上有许多神秘现象非人类凡常心思所知     譬如一向受世人瞩目的神秘的百慕达三角洲,凡是经过百慕达海域的船只,或者是飞越海域上空的飞机,都会在转眼间离奇的失踪,谁也不知道这些船只、飞机到那里去了。有些人说,这些船只、飞机是被外星人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也有的人说,是被海底的神秘大漩涡,造成海上、空中的乱流,卷到海底去了......。但是无论如何去推测、假想,到今天始终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这种突然神秘失踪于世界各各角落的离奇事件,及其他非人类所能预知的离奇事件,不胜枚举,不是我们人类用现在有限的知识领域,用人类的凡常心思,能够去分析预知的。     3、现代科学满足人类在眼界、听觉上的欲望     现在是一个物质文明的时代,著重物质发展的今天,固然由于物质的不断繁荣进步,可以让我们在眼识、听觉上产生特殊的视听效果。譬如由于人造卫星的发明,人类利用卫星的传播,可以将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消息藉著电视映像管的播出,清清楚楚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人类也可以利用人造卫星作中继站,完成全世界任何地方遥远距离的无线电通信,使人类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藉著电流的作用,收听到两地之间频繁的声波通讯。     尤其近年电脑的发明,对人类的记忆,有著无远弗届的贡献。再则利用雷射的作用,运作到娱乐界最新发明的视听效果,乃至医学上......,种种对人类有直接帮助的治疗上。     这都是今天物质科学的日新月异,所带给我们在眼界、听力上的高层享受。如果这种现代物质的文明,让民智未开的蛮荒土著知道了,一定会视站在尖端科技的高知识份子,为神秘神灵的化身,迷信的崇拜。这均是在混沌的初期,科学知识落后所致。     4、‘心力’是科学界犹待探寻的问题     虽然现代的科学家,能够满足人类在眼界、听觉上的欲望,而且不断在研究新的科技。但是科学家在人类‘心识’上面的探寻与成就,却是极为薄弱的;尤其对于宗教界很多透过特别冥想、祈祷、禅定而产生的特殊反应,更是无从获得‘根本’的解答。(现在外国有不少灵学家、科学家正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因为这些潜藏于人体中特殊的无穷能源,在经过心志统一后,而发出的特殊力量,不是用我们人类形而上的思考能力及各种科学仪器,所能再三论究探测其‘根本’的源动力所在。何况是涤清七情六欲超凡入圣的智者,在去余妄想后,于广大清净的悲心中所产生的殊胜力用呢?     虽然科学家已进入最新物理学对量子力学——l次原子世界里(即原子内最细微的单位)放射最极微细的能量研究,但是对众生‘心力’能放射比物质最细单位‘量子力’更微细的能量,其速度比‘光速’还快,却未能重视其‘存在’,这是科学家犹须努力探究的问题。     5、他心通是医治众生心病不可缺少的修行产物     现在我们这里所说的第八个愿,就是阿弥陀佛在广大清净的悲心中,为了救度人类昏昧无觉的心灵,而发出一个启开众生心智宝藏的誓愿。这个他心通的大愿,目的就是要使净土世界的天人,在明白十方世界众生的心念后,更易于善用各种方便法门,对治众生的心病,这在今天我们学佛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就是我们没有他心通,不能够知道别人心理在想些什么;所以在和别人交谈时,往往不能因材施教,给予人们适当的指引,接引众生踏入佛门,因此在正确的修行下而产生的附属品——他心通,是不可忽视的。     6、初学者在尚未获得他心通前如何选择亲近的善知识?     我们凡夫众生,就是因为没有他心通,所以无法分辨一个修行者到底具备何种程度的德行。到底在初入佛门时,应该亲近那一类的善知识?因为没有他心通,我们常常会‘以貌取人’,被假名求道者的‘外表’蒙骗了。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关于凡夫众生在尚未获得他心智时,应当如何分辨、选择所要亲近的善知识,在杂阿含经卷四十二中,有很好的开示。     经上说:‘凡夫众生,在没有获得他心通前,无法用我们的肉眼、智识分辨出一个修行者,到底有没有德行,是凡夫僧?抑是清净僧?是否证了阿罗汉果,或者未证言证?     初机学佛者,千万不可“以貌取人”,不可一见面,或只见几次面,就依其外表、行事,断言“他”有没有德行。如果我们认为“某人”的知见是我们可以依止、学习佛法的对象,那么应当在时常亲近他时,长期观察他的“戒行”:经年累月,久而久之,必可看到他的“真面目”,千万不可道听涂说,或感情用事,或因好奇心的趋使而鱼目混珠,误入歧途。佛陀叫我们要用理性的智慧去面对、分辨、审思所亲近善知识的真伪,不可停留在仰慕、感情、神秘、权威......信仰的范围里,否则我们学佛永远不会进步。但是:“不经过长期艰苦对经、戒的研习、摸索、实践,我们那来对善知识分辨、选择的智慧能力!?”“没有对经、戒融会通达的智慧,我们又如何在与某知识请教、交谈时,分辨出“他”所言是否合乎佛义,或是相似佛法!?”这对初学者来说,实在太难了。但是初学者只要肯往经、戒下手摸索、学习,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这便说明了他心通、“辨人知明”的重要性。’     地球众生,就是因为没有‘他心通’,不能为自己学佛的前途,开辟出一条光明坦荡的指标,总要绕了好几个弯,才能转回佛道来,甚至遇人不淑,永远迷失在外道知见中,犹以为找到了真正的佛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7、心地正直是他心通的前奏曲     我们看每一个证果的圣弟子,都是在其心‘不起贪欲、嗔恚、愚痴,心地显现正直、光明’之相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甚深法利,获得甚深义利,心定成就,证得他心通’等神通(杂阿含卷二十三)。     这也就是告诫我们后学弟子说,一个学佛者,若是真正在往学佛、修行的路上走,其心地必定日趋正直、清净、纯朴、诚实、光明、磊落......,戒行不持而持,因为他已经抓住学佛修行的核心:‘由外而内,进入观照心地,正直心地’深入修学的阶段,所谓‘一念不生,众戒具足’即是。     没有一个‘真心’求道者,信佛越久,学佛越久,其心地及行为,表现得却让人感觉越滑头、越阴沈、越神秘、越放不开、越傲慢、越自以为是、越不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为什么末法时代的学佛者,虽然自称信佛、学佛,而不能像‘心地正直’的圣弟子一样获得他心通的原因之一。     8、净土众生为什么会有他心通?     一般的佛弟子,要想在今生短暂的岁月里,获得像解脱圣者一样广大的他心通,并不容易。而佛弟子若能在精进念佛中,日益心趋正直,必能依‘正直心’而证入‘一心不乱’的静定境界,而且‘一心不乱’必依‘正直心’而契入。来世往生极乐世界,便能像净土中的天人众生一样,首先至少获得他心通等五种报得神通。     为什么净土众生会有他心通等五种神通呢?我们看无量寿经卷下说:‘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无彼、无我、无竞、无讼之心,......无忿恨心、无厌恶心、离恶趣心......。’因为净土众生没有像我们地球世界的众生前述不正直、不清净的心,其身心在精进修持中,自然趋入‘寂定之中’,首先至少获得‘他心通’等五种神通。     9、阿罗汉的他心通     而净土的天人众生,在未获得生死解脱时,其本有的报得‘他心通’,却不如净土中已了生死的阿罗汉他心通明利。     什么是阿罗汉圣者的他心通?如舍利弗阿毗昙论说:‘一个修行者在成就无我的正定心中,想要知道那个人心中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在觉知什么事情?就能立刻洞知某人心中在想些什么事情,思考什么事情,觉受什么事情。若是定力加深了,连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中那一个众生,在想什么事情,思索什么事情,觉受些什么事情,只要阿罗汉圣者,心里想知道,三恶道内那一个众生现在心里正在思想的事情,便能够清楚的知道。大阿罗汉圣者,在深入的禅定中,更能清楚的知道那一个众生心里有欲心,那一个众生心里没有欲心;那一个众生心里有嗔恚心,那一个众生心里没有嗔恚心;乃至那一个众生心里存愚痴心如实知有愚痴心,无愚痴心如实知无愚痴心,没心如实知没心,散心如实知散心,少心如实知少心,多心如实知多心,不定心如实知不定心,定心如实知定心,不解脱心如实知不解脱心,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有胜心如实知有胜心,无胜心如实知无胜心。     这是大阿罗汉圣者,在甚深的禅定心中,所证得的广大他心智证通,非凡夫、外道有漏禅定所证得的他心通能比。只要一个修行者到达了脱生死的程度,当其回心大乘菩萨道时,无论以变易身(已不是凡胎身),转生在什么地方,一出生便能获得报得神通,无论入定或不入定,都能清楚的知道他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更能够契理契机的教化众生。’     10、大菩萨的他心通境界     (1)二乘不知大菩萨他心通境界     而在净土中阿罗汉的他心通,却不如净土内八地以上大菩萨的他心通境界宽广深远。如大智度论卷二十六说:‘一般有漏禅行者所获得的他心通证境,畅通于色界四禅地的他心通范围。也就是随凡夫众生所依、所得的禅定程度,为所知范围,如论文说:“凡夫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四天下众生心心数法。”     而已证四果的声闻圣者,其所得他心通境界,则“通于上界(色界)四禅地境界,随证果圣者所得的禅定证境为通境,能够普遍的知道一千个如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意,前已说明),即知道无量有众生居住的世界内每一个众生内心所思所觉所想的事情。     辟支佛圣者的他心通,则“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禅定通处已下,遍知如百千个四天下(四大部洲),即无量有众生居住的无尽世界中所有众生的心心数法。”’     论上又说:‘上地钝根者,不能知下地利根者心心数法。’也就是说,属于凡夫禅定者的他心通,不能知道声闻修行者心里在想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凡是属于声闻圣者他心通证知的‘心心数法境界’一切不知。而声闻圣者的他心通,不能知道辟支佛圣者‘他心通所证知心心数法的境界’。同样的,辟支佛圣者的他心通,不能知道佛菩萨圣众‘他心通’所得证的‘心心数法’境界。而有关大菩萨修行者他心通所证知的境界,在八十华严卷四十四中有清楚的说明。     (2)大菩萨的他心通证境     经上说:‘菩萨摩诃萨,以广大无碍的他心智证通,至少能够知道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内心心念’的无量差别的情形:譬如众生心里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已积集、正积集、将积集多少善心、不善心、广心、狭心、大心、小心......,或者其内心正在顺应生死心,或者正在背离生死心......,此众生,适合声闻心的根器、独觉心的根器、菩萨心的根器,或是某众生已经具备声闻行者的修心,独觉行者的修心,菩萨行者的修心,乃至知道无量天人的心念、畜生界龙类的心念、夜叉心念、乾闼婆心念、阿修罗心念、迦楼罗心念、摩侯罗伽心念、人及非人的心念、地狱众生心念、畜界众生心念、地狱道阎魔王界众生的心念、饿鬼心念、出生在诸难(八难)处众生的心念,凡此种种众生心念,无不犹如知道自己心念一样的清楚洞知,而且定慧力愈深,知道众生心念显相的范围就越广。从知道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内众生的心念,增加到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个大千世界,乃至如本愿所说的百千亿个诸佛化区(每一尊佛出世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化区),百千亿个诸佛化区,意指无尽三千大千世界之义。甚至如无量微尘数个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出世的无尽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的心念,都能如实得知,没有一点错误。’     11、综观二乘行者及佛菩萨他心通的差别点     由上可知,大菩萨历劫由定慧圆满所修证的他心通境界,广大无际,非二乘圣者所能相比。而关于二乘圣者与佛菩萨广大他心通的差别,从大乘义章所述,我们更可以详细的分辨、获知:     论上说,佛菩萨与二乘行者的他心通有七点不同:     一、上下不同:毗昙论记载,二乘修行者的他心通本身就有三种区分:‘1、下人不知上人之心;2、钝人不知利人之心;3、在下禅地不知上地禅定人心。’意思是说,二乘行者依其本身的根器及所修定慧功夫深浅各有不同;其定力低者,只能知道比他定慧力差,在他之下的众生内心所思所知境界,不能知道定慧力在他之上的修行者内心所知所思的境界。     佛及大菩萨则不然,佛菩萨就是依下地(欲界)禅定所证他心通,也能知道上地(色界及色界以上)的修行者内心所知所思的一切事情及其所证的他心通境界。     二、宽狭不同:声闻、缘觉行者的他心通,最多唯能知道一佛化区,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内所有众生内心所思所想的事情。诸佛及大菩萨修行者能够知道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所念所做的一切事情。     三、顿别不同:诸佛及大菩萨能够于一刹那间顿时了知一切众生内心所思所虑所念所做的一切心心数法的事情,二乘不能顿时了知。     四、粗细不同:声闻、缘觉行者但能知道凡夫众生及在其证果以下的圣贤之人内心所思所念所做过的比较粗显易知的事情,对于非常微细的心念动向不能觉知。诸佛及大菩萨修行者不仅知道众生内心中粗显易知的想念,更能以深入无碍的他心通觉知众生内心中极其微细的心态动向。     五、迟速不同:诸佛及大菩萨对于一切众生心之所念,欲知即知,二乘不能,必须多作方便,才能得知。     六、虚实不同:诸佛及大菩萨能够没有一点遗漏、一点错误的详详细细的知道众生内心所有思绪的动态,二乘不能,而且会有差错。     七、时分不同:声闻、缘觉行者在一时之间,仅能知道现在众生的内心心念所思所做过之事,佛及大菩萨修行者不仅知道现在众生内心所思所做之事,并且尽知过去、现在、未来众生内心已思、已念、已做,正思、正念、正做,以及欲思、欲念、欲做的一切事情。     12、念佛者如何修行才能与本愿的‘他心通’相应?     从以上所述二乘行者及大菩萨所证他心通境界的不同点,更可以想见弥陀所发本愿‘他心智证通’的大悲摄持力用的不可思议。因为人间众生只要今生念佛达到与弥陀接引愿力相应的标准,就能在往生净土后的精勤修持中,获得与大菩萨一样的他心通证境。由此可知,凡是能在今生成就‘一心不乱’,往生净土的众生,都证明了他在宿世中必然接受过阿弥陀佛特别殊胜深厚的度化因缘,诚如净土经典所说。     现在我们知道了阿弥陀佛这个他心通的摄受大愿,为了早日获证‘他心通’,让自己以后在修行道上能够度化更多的众生,我们当然要去亲近阿弥陀佛,蒙受阿弥陀佛的法力加被。当我们念佛念念念到心念统一专注的地步,念念念到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接引上去,那个时候,我们就能与阿弥陀佛这个广大不可思议的他心通愿力,产生感应道交的力量,往生净土。这种由自力、他力而产生感应道交的特殊能量,更不是我们现代的人类,利用现在的科学知识所能解答的。     当我们到了梦寐似求的净土世界后,经过不断的诚心忏悔修行,经过佛菩萨不同层次的开导启悟,心智自然一天天的洞开,慢慢的由于正定力量的加强,便可以从知道一个佛国世界内众生的心念,逐渐知道他方世界中许多佛国世界内众生的心念,甚至洞悉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无尽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众生的心念。这是我们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应该有的正确观念与认识。     九、神足无碍愿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没有神足通,不能够于一念之间,以神足通超过飞越百千亿个诸佛国土(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世界,意指于一念间,飞越无尽三千大千世界之意),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什么是神足通?净土众生所开发的神足通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以及二乘圣者与佛菩萨的神足通有什么差别?本愿将依此分成几个重点来做说明:     (一)从人类的双足谈神足通  (二)阿罗汉的神足通境界  (三)佛菩萨神足通与二乘神足通的差别点     (一)从人类的双足谈神足通     1、一般人对神足通的误解     一般初学者一听到神足通,就会以为是单指修行者‘双足’腾身虚空的表现,而不知‘神足通’是‘身通’的另一层深义(下文自明)。不明佛法的人士,看到本愿所说净土众生‘神足通’不可思议的作用,更会嗤之以鼻,认为是荒唐不稽的神话。     2、人类双足最快的交通工具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凭著人类的双足,所走的路程,实在十分的有限。如果是在上古时代,两只脚更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人类有感于两地之间交通往返的不便,不断的制造发明利时便民的交通工具。随著时代的进步,从往日陆地上的人力拉车、马车、牛车、汽车、火车,以至地下电车;再由海上的木船、帆船、汽艇、轮船、潜水艇,到现在空中飞行的直升机、客机、军机,乃至登陆太空和月球的火箭、太空船,以及去年(民国七十四年)美国在载运全美第一个国中女教师登入太空时发生意外事件的最新最进步的太空梭。甚至现在美国正在计划于不久的将来,希望发明旅游太空的第一部特殊飞机,运送第一批人类进入太空旅行。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构想,相信凭著人类精益求精的科技知识,在未来的几年,一定能够达到人类登入太空旅游的理想。     还有的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曾经看到一种圆形于高空掠过的金属发光体,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飞碟;这种飞碟的传说,早在西元一九四七年起,即于世界各地,掀起一阵热潮,这种来自其他星球的不明飞行物体,是由磁场构造而成的,比起我们世界各国最尖端的太空飞行工具,都要进步的多。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仍无法跟上这种超地球科学的飞碟科技。当然今天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已经带给我们世界各地的交通,莫大的贡献,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连系与距离。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人体本身具有飞升能量     若是在古代,只要两个好友天涯海角的一分手,就要忍受两地相思的痛苦。想要和远方的亲朋好友见上一面,又得千里迢迢千辛万苦的经过十来天甚至数个月或数年的长途跋涉,才能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聚。在今天,由于时代的突飞猛进,各种交通工具不断的改良创新,早已解决了人类返往各地叙旧会面的问题,替代了人类早期行动徒步的不便,这些都是睿智的人类在近二十世纪以来,于交通运输网上面卓越的成就。但是今天的科学家对于人类自身体内本来就具有某种超升飞行的能量,能够远远的超过今日地面、海上、空中的交通冲力、喷射、飞升的速度,却少有研究反省。当然人类藉著不断的练习赛跑,剧烈运动,训练人类双足最快的脚程速度,可以因此刺激人体内某种潜在的运动量,增加人类跑步的能力,进而达到人体内最高最快的运动极限,并且借此满足人类在自我体能训练上的成就感。譬如目前最受世人瞩目的一百公尺短跑比赛,现在世界最快的记录是九、六秒。这个纪录可说是目前人类短跑距离最快的速度。但是这种由外在不断的剧烈运动来激发人类双脚潜在的最快速度,比起人类平心静气藉著内在的修身养性而开发人体本身具有行步如飞,甚至某种超升飞行的能量相比,他们的脚程速度,实在相差的很远。     这种由人类平心静气藉著禅定力量而开发的超升飞行的能量,就是本愿所说的‘神足通’境界。     前面说:‘神足通’,不是单指人类‘双足’的腾飞能力,还有其他深入的含义。现在就来说明神足通的实质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神足通的意义     神足通,又名‘身通’,又名‘神通’,又名‘心如意通’。为什么会有多种不同的名称?依大乘义章解释说:神足通所以名为身通者,有两种理由:     1、当修行者依其所证‘心力’,能够将自己的假名色身运变自在,依此而名为身通。     2、当修行者能够依其所证‘心力’,将身体以外的色境(于外色身)转变自在,这是名为身通的另一个理由。     神足通为什么又名为神通?神就是指当修行者心离五欲,常习寂定,便能达到超越常人心灵神巧的境界。通即是指修行者心灵神巧的变化作用,已经到达没有障碍的地步。     神足通的足字,则是指一个修行者,身心已不受身外的地水火风及身内的地水火风内外色境的障碍,能够自由自在的穿山越壁,游涉虚空。其游履太虚自在的情形,就像人的双足在地面上往返行动一样的收放自如,所以以‘足’来表称。     5、以四种方式可以获得神足通     以上是指依佛家正规修行法,而获得的神足通。外教修行者,用不同的修定方式,大体上,归纳为四种,亦可获得‘身通’,但与佛门解脱者所获证的神足通,有相当明显的粗、细、隐、显、明、暗、深、浅的差别境界,是那四种呢?     (1)药通:     如诸仙人,以药力练身,可获得飞行自在的地步。     就拿中国一般修持仙道的行者来说,他们便是利用某种草木,来制作药丸,经过长时间的服食修炼,用来坚固自己的身体,乃至达到百体健康,寿命永年的效果。这就是普通讲的地行仙。这种身健寿长的仙人所得的成就,还是修行仙道中最初的阶段。因为功力的不足,尚没有达到健步如飞的理想,如果再服食其他坚固的草木,做进一步的修炼,便可以产生身体轻安的感觉,进而到达行步如飞的功效,甚至可以腾身虚空,飞越沟壑,达到迅速飞行的效果,这也就是通常讲的飞行仙。倘若再依次修炼下去,还可以达到色身轻妙,于瞬息之间,周行万里,也不觉得疲怠,这就是高层次的游行仙,依次尚有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和绝行仙。(见楞严经)     而且这些由服用各种草木灵丹,将人体内本身具有的无穷能源,只是作内在的某种程度的开发,他们双足的飞行范围速度——身通,那里是世界最快的短跑健将可以想像的,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现代最进步的科技交通,更让我们现有的科学知识望尘莫及。况且这些仙道的修行者在开发人类自身内飞行能量的成就,也即是在有漏的神足通上面的成就,对一个正觉的修持者来说,离佛弟子们依循正规的修行,深入正定之中而产生的神足通力相比较,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2)报通:     如人间众生行十善,来世生天,可获得天报善业的五种神通。欲界、色界诸天的神足通,因所获业感不同,各各不相知,而且诸天所有的神足通,只能飞升在其业感修定的有限虚空范围内,对于十方无尽太空中的无量世界内的境界不能得知。(见增一阿含卷三十八)     又如人间修行有漏十善业的转轮圣王来说,他便是因为多生累劫的修积无量的善业而感得了深厚的福德,感报了有漏业中最尊最上的转轮圣王。并且由于宿世的福德所感,当轮王即位的时候,就会从天上降下金色的轮宝,任王乘用。轮王有了这个金轮宝,便可以常常乘驾著轮宝,在空中自由飞行,而且可以在一日之间,游行东西南北四大部洲。(见起世经)     大家想想,一个人由多生多世的修行十善业,到了因缘果报成熟,就可以获得转轮圣王的胜报。这种世间上最稀有最难得的转轮圣王,可以经常乘著轮宝飞越我们南胆部洲的上空,及游行其他范围的三大部洲,光是与那些苦炼仙道而证得的神足通相比,已经超过了许多。何况是一个佛弟子,由清净身口意三业,深入正定之中而产生的神足通力,当然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了。     (3)咒通:     如古印度的波罗捺曾有婆罗门用咒术持身,飞上欲界的忉利天主帝释的宫殿,又用咒术变身为天主帝释,与舍支夫共行欲事(见大乘义章)。这是将咒术持到心念专一的地步,必然会有某种程度的‘身通’境界显现。但是单是由持咒而产生的‘身通’,因没有闻思修慧做基础,纯属方便修法,与解脱无关,而且离佛弟子由‘正见禅定力量’而产生的‘身通’能量相比,还相差的非常遥远。     (4)修通:     依修持禅定而获得的‘身通’。此修通,包括了佛弟子的修通,及外道禅行者的修通。     甲、佛弟子的修通     我们就拿佛陀在世时的目犍连尊者来说吧!他就是释迦牟尼佛神足通第一的大弟子。他可以在正定之中,运用神足通力,飞越地球,经过无数个他方星球,驻足在某处不可预知的佛国世界上,仍然可以听到娑婆世界中释迦牟尼佛的法音说法。(见大智度论)他这种无漏的神足通力,在一念之间,可以自由飞行穿梭在无穷尽的外太空星球之间。若是被现在的科学家研究证实了,人类体内确实有这种像目犍连尊者一样不可思议的超升飞行的神足通能量,那么人类今天在惊人的太空科技上面的成就,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类不是又将面临研究、开发人体内另一种超升飞行资源的重大考验了吗!?     当然前面所讲的人类藉著服用药丸,于虚空中飞行的能力,在我们凡夫众生看来,已经是修行的相当有成就了。虽然他们可以将寿命延续到千万岁之后,将自己的身体轻举上升,腾空飞行,已臻化境的地步。但是他们没有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正法修行,不能够领悟妄心生灭的真谛。因为妄想轮回心不灭,仙道果报尽了,还是会散入六道轮回中,遭受宿业报应的,何以见得呢?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祇树给孤独园,便曾经对弟子们说过四个仙人苦心修炼,不得成就解脱的故事。     乙、外教禅行者的修通     佛说:‘过去有四个仙人,经过了长期的静心禅思,获得了五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神足通。有一天,这四个仙人忽然于定中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要到了,大家的心中都非常的恐慌。于是共同商议说,要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商量的结果是,唯有运用他们今生苦心修得的神通力量,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四个仙人,均个个施展他们的神足通。有的腾身虚空中,有的躲入大海中,有的穿越坚厚的山腰,藏入山洞中,还有的钻入地底中。他们都相信,以他们的神足通力将自己隐身起来,可以躲过死神的呼唤,获得长生不死的效果。     结果没几天,这四个仙人,还是个个死在虚空中、海底内、山洞里和地底下,没有一个能够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     像那四位仙人,他们的神通力量,虽然举世稀有,但是由于没有依照正法修行,不能够获得生死解脱,无常一到,还是要随业受报,抵不过宿世业力的。况且他们虽然可以运用自己的神足通力,周游天下,四处飞行,但是所到达的地方,在解脱的圣者来看,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这种有漏的神通力,对一个想要修行成就的人来说,是很没有保障的。     6、地球众生最稳当获得‘神足通’的方法     由上可知,这种由‘药力、咒术、善业、有漏禅定’所获得的‘身通’飞行境界,与前述佛弟子的‘神足通’境界相比,是非常悬殊的。而生存在地球世间的佛弟子,要想如目连尊者一样获得自在飞行的‘神足通’境界,是相当不可能的。而有什么方便契机的方法,能够适应我们今天智慧薄弱的众生,让我们罪业深重的众生,在修行道路上有所突破,能够在安稳的正定中获得像目犍连类似的神足通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说:只要修持念佛法门,只要我们每天不断的继续念佛,这种净念相续的念法,就能够让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安稳前进,这就是种了正定的因,来世如果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精进修持下,便可以获得类似解脱圣者殊胜的神足通。这种神足通的获得,即是前世定心念佛而得到的正定的果,并且西方极乐世界中的天人所获得的这种神足通,是由阿弥陀佛因地所发下的大悲本愿度生因缘而感报的。     释迦牟尼佛又说:西方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只要修持到心智自在的程度,在佛力的加被下,想要到什么世界去供养佛菩萨,于一念之间,就可以运用他们殊特的神足通,来往于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诸佛国土。这在阿弥陀经上曾经明白的说过,他说:极乐世界里的众生,常常在清早的时候,各各用他们的衣襟,盛装了许多上好美妙的香华,到他方世界去,供养他方世界中十万亿个诸佛,并且在当天中午吃饭的时间内,便已经返回西方极乐世界了。     极乐世界中大修行者的神足通,远比我们这个地球世界里修行仙道及有漏禅定的神足通,来得更为殊特与神奇,自然不在话下。净土世界里的修道众生这种高超奇妙的神足通,恐怕是当今的科学家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了,当然更不是人类将双足在经过长期的锻炼后而产生最快最极限的快跑步程所能比拟的。     而且净土中菩萨圣众及阿罗汉圣者神足通的详细变化境界,更是外道修行者及我们人类众生所不可测知,不可想像的事情。关于佛菩萨及大解脱者的神足通证境,在大乘义章及阿毗昙论、阿含经里均有很好的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阿罗汉的神足通境界     1、阿罗汉的神足通境界     净土经典说:在极乐世界有无数已证声闻四果的阿罗汉圣者(关于声闻四果的意义,在十四愿中会有说明),而阿罗汉圣者神足通的详细证境是什么呢?这在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二十九有明确的说明:     一个阿罗汉解脱者的神足通境界,大体上可综括为九类:     一、震动大地:谓阿罗汉行者已经达到能用心力转换内外四大隔碍的境界,所以能随心所欲,震动世界。     二、以一为多:谓阿罗汉圣者,只要于自身起心动念,想要从自心化出与自身相同的其余色身,就能如实幻化出其余色身相,呈现四周,旁人看得一清二楚,自己色身仍然不动不变。如是幻化出二身、三身乃至百身、千身,皆能随心所欲,自在化现出种种众生身,而且所化出的众生色身相,与真实人类一样的六根具足,不知是化人。由此可知,佛家阿罗汉圣者的身通境界与道家所谓修道者修至自身神识可从自己身中而出的情形相比(不论出阴神,或出阳神),有著天壤地别的差别境界。修行者若有这种出阴神或出阳神的情形,绝对是走入外道的境界,不可不知。     三、以多为一:谓阿罗汉圣者,能将所化出的无量众生身,还合为一身,没有一点困难。     四、彻过无碍:谓当阿罗汉圣者,思惟一切高山墙壁皆平等如空时,便能以其神足通,穿越无论近处或远处的高山墙壁,没有一点障碍,就好像游行在空中一样的空旷平等。大阿罗汉的神足通,更能于一念间,飞越十方无数世界,不受物碍(如目连尊者)。     五、结跏趺坐凌空如鸟:谓阿罗汉圣者能够以其神足通,上升虚空中,在虚空中,结跏趺坐,就像飞鸟飞行在太空的东西南北......上下十方虚空中一样的轻松自在,没有一点困难。     六、出入地中如出没水:谓当阿罗汉圣者思惟地为水,知水、解水、受水时,即时便能以其神足通出入地中,就好像出入水中一样的轻盈自在。当阿罗汉思惟水为地,知地、解地、受地时,便能顿时以神足通在水上行走,履水如地。     七、身出烟炎如大火聚:谓当阿罗汉圣者思惟身内火大为火,身内地水风大为薪,思惟身内火大地水风大,出烟、知烟、解烟、受烟,思惟身内火大地水风大,出炎、知炎、解炎、受炎,即时便能使身中释放烟炎,好像大火聚集燃烧的样子。     八、日月威德以手扪摸:谓当阿罗汉圣者思惟日月为近、知近、解近、受近时,便能不离所住世界,当即现大神足,伸舒右手,扪摸日月。或者阿罗汉圣者,只要于自身起心动念,想要从自心化出其余色身相,便能随心所化,令其余色身相显现,所化色身,六根具足,与真人无异,以此所化色身,上升四天王天上,以手扪摸日月;又能亲身腾身四天王天上,亲手扪摸日月,自在无碍。     九、乃至梵天身得自在:谓阿罗汉圣者,又能将其所化出的其余色身,上升至色界梵天上,亲近梵天天众,并能与梵天共住、共坐、共去来、共入定、共知见、共言说。又能亲身飞到梵天上,亲近梵天,与梵天共住、共坐、共去来、共入定、共知见、共言说,而没有一点困难。     这是阿罗汉圣者不可思议的神足通境界。只要任何一个修道者能获得以上九种神足境界,未来行菩萨道时,无论出生在何处,都能与生具有神足果报身通,无论入定或不入定,只要心思所欲变化之事,就能随心所欲,作无量神足化境。     2、阿罗汉可不可以显现神足通度众?     (1)极乐世界中佛菩萨处处以神足通摄众?     极乐世界中,无数的大阿罗汉圣者,都具有如上所说无量不可思议的神足通证境。而且净土中的每一个众生至少都具有五种报得神通,处处接受佛菩萨的神足摄化。如净土经典所载:极乐世界到处都有化佛、化菩萨......说法度众生,遍满极乐佛国,宝树、宝地、宝池、宝鸟......,皆说妙法,显现无量神奇妙境,教化众生。可以说,极乐世界的一切众生,处处都受到弥陀及诸大菩萨、大阿罗汉的神足化导,并且是极其平常的事。     (2)释迦牟尼佛以三种神足指导弟子修行     反观我们地球人间,如果看见阿罗汉显现神通!?那便是非常希有奇异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期间,针对地球众生的垢病,以三种神足指导弟子修行。这在四部阿含经中都有提到。其中长阿含卷十六说:三种神足即是:一、神足通,二、观察他心神足,三、教诫神足。     一、神足通:佛自己修四神足,也教导弟子修四神足(欲定、精进定、意定、思惟定:长阿含卷六),能获得心如意通(神足通),显现无量神足境界。但是‘佛终不教导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显现神足上人之法。佛但教导弟子于空闲之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佛为何不允许人间弟子显现神足度众呢?因娑婆世间多有婆罗门徒以咒术,获得身通者,若见佛弟子显现无量神变,乃至立至梵天,便认为佛弟子依咒术而获得身通,毁谤不信。佛为止谤,所以不令诸比丘现神足变化,此其一也。     二、观察他心神足:佛弟子获证神足通,能以显现无量‘心通’境界,观察众生心中所想所念之事,若有不信长者、居士闻知比丘显现无量神足观察众生心所念法,便生毁谤、不信,认为比丘是用咒术,才能观察他人心中所念,与外道无异。佛为止谤,故不令诸比丘现神足变化,此其二也。     三、教诫神足:每一尊佛及了脱生死者,都是在身心俱出家中而成就。在家修行,有如钩锁相连,不得清净修于梵行。故佛教诫比丘,已现出家相,要在‘戒’行上面,严谨守持,否则梵行不成,出家无益。若是比丘由严守戒法入门,而进一步在修定中,将欲爱断尽,则能飞行虚空,无所触碍。(增一阿含卷三十八)     极乐世界众生的业行与娑婆世界众生的业行有著极其明显的差异,故虽同得神足通,但因地球众生‘心性狐疑’,‘心病丛生’,佛为止谤,维护僧团的形象,故不许比丘随意显现神通。但是我们却在阿含经上看到佛有时会令比丘显现神通度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佛允许比丘现神通度众呢?     (3)阿罗汉显现神足通度众的适当时机     甲、释众疑     有一次,摩竭陀国人,见佛与□毗罗迦叶尊者同在一处讲经法会上座。摩竭陀国人民分不清楚是佛先随迦叶尊者学梵行呢?还是迦叶随从佛陀学梵行!?佛为释大众所疑,故令迦叶显现种种如意神足变化:飞腾虚空,现四威仪,又入火定,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迦叶现神足后,为佛作礼,恭敬对佛说:‘佛是我师,我是佛弟子,佛成就一切智,我无一切智。’     佛慈允说:‘如是,如是,迦叶,我有一切智,你无一切智。’大家见迦叶称佛为师,疑虑顿除。(中阿含卷十一)     乙、度人皈依、学法     有一次,佛令目连去降伏两条恶龙。目连先以无量神足变化,形体大过恶龙,再化形极其微小,令龙不见首尾,最后还复比丘形像以常法(佛法),降伏二龙。令其皈佛。(增一阿含卷二十八)     有一天,质多罗长者偶然见到一位下座比丘,在夏天闷热的路上,显现神通威力,令闷热的天空掀起云雨微风,为诸上座比丘扇凉,感到十分神奇,于是请下座比丘慈悲,特别现神通给他看,让他一饱眼福。这位下座比丘当即取了一堆干草木,用一张‘毡’覆盖其上,顿入火光三昧中,从户钩孔中,放出火焰,火光将积薪全都燃烧光了,但是覆盖在干草木上的那张‘毡’却没有一点燃烧的痕迹。长者见后,大感奇特,对下座比丘崇拜得不得了,欲终生发心供养比丘。下座比丘摩诃迦尊者藉机开示他说:‘长者当知,我今天会成就如此奇妙的神通,都是随佛出家,精进学法,依法奉行,不放逸修行的结果......。’长者受比丘教诫后,从此欲发心毕生以衣被、饮食、医药、房舍四事供养尊者,尊者不愿因此而令供养、名利接踵而来,有碍进修,故在显神通后,即从座起去,不再回到原地。(杂阿含卷二十一)     由此可知,有适当的因缘,及发心正确下,佛允许阿罗汉弟子,现神通度众(也唯有阿罗汉才有广大神足通的本事)。但是如果在尚未获证阿罗汉果前,就经常现‘神通’度众,会妨碍自己修行进度,就此‘停顿’,不能进步。同时也要考虑前述佛所提出的‘三神足’的教诫。     丙、涅槃前     还有一种情形,佛允许比丘显现神变,即任何一个阿罗汉弟子涅槃前,都会显现无量神足变化,做最后遗教度众,为修证佛法的成果做见证。如目连尊者涅槃前,在身抱重患(被梵志用瓦石打杀,身肉烂尽)的情况下,犹能端身正坐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定,从空处定起入识处定,从识处定起入不用处定,从不用处定起入有想无想处定,从有想无想处定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水光三昧,从水光三昧起入火光三昧,从火光三昧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起入不用处定,从不用处定起入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又从初禅起飞在空中坐卧经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种神足变化。这时目连尊者又还复比丘身,结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复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返复出入四禅、四空定,火光三昧、水光三昧及灭尽定,最后从‘第四禅起’,顿时证入涅槃......。当目连灭度时,大地震动......。(增一阿含卷十八)     十方净土世界的大阿罗汉,在显现神足摄众方面,因净土众生个个都是利根的求道者,故大阿罗汉圣者,时时都在净土中以神足化众,及不断朝向成佛道上前进,没有像娑婆世界的阿罗汉圣者度众时多方面的疑虑。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获得六种神通的次第     (1)神通次第依人而异     大智度论及大乘义章说,六种神通的开发本没有一定的次第,依各各修行者的修因、根器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神通开发次第。有的修行者先得天眼通,后得漏尽通。有的修行者先得天耳通,也有的先得神足通......。若依色界四禅定的证境来说,论上说,有人言:初禅中天耳易得,因在初禅中有觉观等四心的缘故。二禅中天眼易得,因在二禅中欲界眼识已无,心念专一,摄持不散的缘故。三禅中如意通(神足通)易得,因身受禅乐的缘故。四禅中五种神通都易证得,因四禅中苦乐俱舍,是一切安稳处之故。     (2)佛证神通的次第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树下,获证神通的次第,依经论所载,也没有定说。有的论上说释迦牟尼佛将要成道时,魔来扰佛,佛欲以神力降伏之,故先证身通;魔被降伏,隐形空中,佛欲以天眼观其所在,故第二起天眼通;再以天耳听其所说,故第三获证天耳通;天耳虽闻其言,不知其心所思,故第四修证他心通;虽知其心所思不安之相,但不知天魔过去有福德多少,什么原因,来障碍我成道,故第五起宿命通;既知天魔宿世障道因缘,不能胜佛,故能进一步断结修证漏尽通。(大乘义章)     有的经论上说,佛于初夜得一通一明,即身通和宿命明,中夜亦得一通一明,即天耳通、天眼明,后夜亦得一通一明,即他心通与漏尽通。(大智度论)     有的经论上说,佛初夜时得宿命明,中夜得天眼明,后夜得漏尽明;得漏尽通后,欲化众生,再起天耳通、神足通与他心通。(见律部中辨)     (3)一般禅修者证神通度众的次第     若以一个有禅定深度的修行者度化众生的发心来说,大体上先用所证天眼观见众生所在之处,再起神足通到其身居住之地。虽未交谈,便可先用天耳听其所言,再以宿命通观察其过去根性大小,应机指导,次起他心通观察其内心所思所念为何,最后以漏尽通观照其心中烦恼的有、无,起因所在,对症下药,彻底根治众生心病。(大乘义章)     (4)净土众生修证神通的次第     依净土经典所述,净土的众生,修证六种神通的次第,其大体上,在未了脱生死前,均获得五种神通。五种神通开启的次第,亦因个人宿世根器深浅及现在于净土中修行进度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神通发相,非我们地球众生所知。如:有的先发天眼通,有的先发天耳通,有的五通齐发......,完全依个人定慧开发情形的深浅,而显现不同的神通修证次第,没有定论。     4、神通抵不过业力     由上所述可知,一个解脱圣者的神足通境界,实在不可思议。但是无论运用阿罗汉的神足通,净土众生的神足通,乃至运用佛菩萨的神足通来救度众生,都抵挡不过众生的‘业力’。如何说呢?如过去在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种族,被波斯匿王的爱子琉璃太子征伐时,目连不愿见两方交战时所发生的流血杀戮情形,于是请示佛陀说:‘我可不可以运用神足通变化将琉璃王及四部兵队举掷起来,输送到他方世界去?......或者将迦毗罗越城掷举至虚空中,......或者用大铁笼将迦毗罗卫城覆盖起来。世尊!我有这种神通能力,能够避免将要发生的战争......。’     佛回答说:‘你想想看,众生的宿报因缘已经成熟,就像将要落地的果实,你岂能阻止琉璃王宿世被释迦族所杀而生起的强烈残酷报复之心?就算释迦族今世躲过一劫,但是来世因缘聚合时,还是要报!神通抵不过众生的宿业,除非化解双方内心仇恨的症结点,否则再大的神通,也不能解开众生内心彼此怨恨报复的仇恨之心。’(增一阿含卷二十六)     这是讲到神通问题,学佛者应该了解神通与业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阿罗汉的神足通境界,由本篇所述,即可略为窥知。阿罗汉的神足通,尚且如此不可思议,何况净土中大菩萨的神足通证境!?当更微妙、难测!?最后便来和读者说明佛菩萨的神足通境界,及与二乘神足通的差别点在那里!?     (三)佛菩萨神足通与二乘神足通的差别点     1、大菩萨神足通的‘变’、‘化’境界     (1)身通有十六种‘变’的情形     菩萨地持经卷二十四解释大解脱者神足通的变化情形说:身通有两种境界:一名变,二名化。什么是‘变’?什么是‘化’?‘变’就是改换色身及外境旧有的性质,称为‘变’。‘化’就是:无事不现,称为‘化’。     一个大菩萨解脱者的身通有无量‘变’的情形,兹举十六种扼要内容来说明:     [1]震动。谓大菩萨修行者修到身心不受内外四大束缚的程度,便能以其心力震动世界。     [2]大解脱者能在活生生的身体中,自在的令身上释放出炽烈的大火,身下涌现出汹涌的大水,而不受水、火的燃烧与溺毙。     [3]大解脱者能令其身体大放光明,遍照、充满整个世界。     [4]示现。谓大解脱者能在因缘聚合的需要下,为一切正在求道的修行者,显现神通变化,以加强他们的求道心,或释众疑。     [5]大解脱者能将地水火风等四大转换本有的性质,变地为水,变水为火......。     [6]大解脱者能够以其神足通,在虚空中及地面上,自由自在的行、住、坐、卧,往来无碍。     [7]大解脱者能将大的东西变成小的,或将小的东西变成大的。将一个东西变成许多东西,许多东西变成一种东西,种种诸物,皆能自在转变。如将自己色身变出无量众生身,又将无量众生身,还合为一身......。而外道的神足通,转变之物,最久不能超过七日,七日之后,立刻还原。诸佛及大解脱弟子能将物件,转变自在,无论久近。(大智度论卷五)     [8]大解脱者能令一切界及一切众生的色像变入自己的身体,没有一点隔碍。     [9]大解脱者随其所到之处,皆能示现、通达与其处众生相同的音声、语言,而方便教化。     [10]大解脱者能使其身体隐显自在,现出还没,令人摸不著边际。     [11]大解脱者以其神足通,能令众生,若来、若去、若住、若卧,一切随心自在。     [12]大解脱者能障敝不及他神通力的修行者之神通。如佛能障敝一切菩萨及二乘圣者的神通,大菩萨解脱者能障敝阿罗汉及辟支佛神通,阿罗汉神通能障敝四果以下修行者及外道的神通,利根者能障敝钝根者的神通......。     [13]大解脱者能以其神足通加持、教导、启开没有智慧辩才的众生,变成有分辨智慧能力的聪慧者。     [14]大解脱者能运用种种心灵神巧的方法,加被、开导没有正念的众生,变成有佛法正念的信仰者。     [15]大解脱者能让失去幸福、快乐的众生,在其劝化、教导下,重新点燃人生希望、快乐的火焰。     [16]大解脱者不但能使色身大放光明,普照一个世界,乃至遍照一切世界,一切众生。     (2)身通又有三种‘化’的情形     前述说‘化’就是无事不现之义,由此释义可知,身通‘化’的情形,也有无量境界。兹举三种扼要内容,来做说明:     甲、化身     大解脱者能将自己的色身幻化为一切众生形类,略说有五种:一、化似自身,二、与自身不相似,三、化似他身,四、与他身不相似,五、自身、他身相似不相似一切化、现化。     乙、化语     大解脱者能通晓、幻化种种音声语言。略说有七种:一、妙音说法,其声微妙;二、广音说法,所出音声,一切普闻;三、从自身起,化作语言,似从身起;四、从他身起,化作语言,似从他起;五、无所从起;六、说正法;七、随事教责化语。     丙、化境界     大解脱者能幻化出一切饮食等事。     2、华严经所记述的大菩萨神足通境界     八十华严记述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神足通证境说:‘当菩萨摩诃萨的“身通”证境到达住无体性神足通境界、无作神通境界,平等神通境界、广大神通境界、无量神通境界、无依神通境界、随念神通境界、起神通、不起神通境界、不退神通境界、不断神通境界、不坏神通境界、增长神通境界、随诣神通境界时,便能听闻到不可测知的无际极远世界中一切诸佛的名号。就在这位大菩萨修行者听到不可说不可说无量如微尘数的一切有诸佛出世的世界中所有诸佛的圣号时,便不离现在身所在处,当即见到自己已经前往诸佛世界,在诸佛面前,礼拜、尊重、承事、供养诸佛,向佛请示如何修学菩萨法,才能入佛智慧;就在向佛请示修学菩萨成佛之法的过程中,如实了达诸佛在各各世界的道场、众会中为众生开示究竟成佛法义内容的修证原理。虽然已经获证如此广大的神足闻法通力,但内心却对所证神通,没有一点取著。     大菩萨修行者就是这样经过不可说不可说如无数佛刹里的微尘数目一样不可思议的劫数,普遍的运用“不动身通力”,不离现在身所在处,刹时往返各各不同方所,不同形状,不同时、劫,不同庄严、不同功德力用、无量差别形相的清净世界中,观佛、听法、请道,没有一刻断绝过,没有一刻废弛过,没有一刻休息过,没有一刻疲厌过......,而完成了菩萨行者成就圆满成佛大愿,成就如来广大种性的不退转神通果位......。’     3、本愿是大菩萨的神足通证境     本愿所说的‘神足通’境界,就是指大菩萨的神足通证境。     极乐世界里八地以上福德自在的菩萨圣众,都具有此处所说的大菩萨神足通,不动身心,往返十方诸佛世界闻法的不可思议境界。如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道经卷上叙述极乐世界里的诸菩萨众,能够于一刹那间以其神足通飞到十方虚空中无数有诸佛出世的世界里,供养诸佛,听佛说法。当大菩萨众乘愿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时,自然能如前所述运用其神足通‘变’、‘化’的情形,广施佛事,利益众生。而留在净土中继续修行的菩萨行者,至少也能如阿弥陀经上所说:‘经常在净土清晨的时候(净土以莲花开合为早晚时间),各各用他们的衣襟盛装了许多上好美妙的香华,于一念之间,到他方世界去,供养他方世界中十万亿个诸佛,并且在当天中午饭食的时间内,便已经返回极乐世界了。’     也就是说极乐世界里的天人众生,最后一定能像大菩萨修行者一样的获得本愿所说的广大不可思议的神足通证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佛菩萨神足通与二乘行者的差别点     由前面所述阿罗汉的神足通境界,使我们得知,同样也和大菩萨圣者一样的不可思议,而佛菩萨的神足通与二乘行者神足通的差别点究竟在那里,现在依大乘义章,来和读者做最后的分辨:     依大乘义章说,二乘神足通与佛菩萨神足通的不同点,概说有十种:     一、上下不同:声闻、缘觉行者若是依于初禅,入初禅定,所发神通,但能至初禅地所证境界,不能超越初禅所知范围;若是依于二禅,入二禅定,所发神通,但能至二禅地所证境界,不能超越二禅所知范围;依于三禅、四禅......,所发神通境界,也是如此,但能至自地所证神通境界,不能超越。诸佛及大菩萨所发身通现象,则与二乘不同。诸佛菩萨若是依于初禅,所发神通,能至初禅以上的一切境界,依于二禅、三禅......,无量禅定证境,也是如此。     二、宽狭不同:地持经说,声闻修行者的神足通,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范围。缘觉行者则以三千国土(三千大千世界)范畴为身通境界。大智度论又说,小声闻圣者若不作意,以一千国土(小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若特别用心作意,则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身通境域;大声闻圣者不作意时,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若特别作意用心,则以三千国土(三千大千世界)为身通境界。缘觉圣者的神足通亦有大有小,小缘觉圣者若不作意,以二千国土(中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若用心作意者,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身通境界;大缘觉圣者无论作意及不作意,皆以三千大千世界为身通境界。而此声闻、缘觉的身通境界望于诸佛及大菩萨的身通证境,则名为‘狭’。诸佛及大菩萨的神足通境界,通于一切世界及一切众生界。     三、多少不同:声闻、缘觉行者的神足通,只能一心、一作,不能一时变化、超越众多不同境界。诸佛及大菩萨的神足通能够一时化现十方世界,一切色像,并能一时示现五道众生的身相。     四、大小不同:当声闻、缘觉行者以神足通化现大身时,不能入小,化现小身时,不能容大。诸佛及大菩萨修行者,当化现大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时,同时能以化现的大身融入一微尘中;当化现小身犹如微尘时,同时又能以小身容受一切。而且当诸佛及大菩萨圣者变化世界的色物时,能令所化色物大者,同时融入小物中,又能令所化色物小者,同时能容受大物,二乘不能一时令大小物同时融合,没有一点隔碍。     五、迟速不同:声闻、缘觉行者在尚未获得如意通(身通)自在的境界时,欲至远处,多时乃至。诸佛及大菩萨以其修证的自在如意神通,能一念飞至十方世界。     六、虚实不同:声闻、缘觉行者凡是所化现的一切境界,相似而已,不得实用。诸佛及大菩萨修行者凡是所化现的一切境界,皆能获得实用。(如阿弥陀佛在净土中所化现的鸟类,能令其演说妙法,致使净土众生获得闻法、修行的实质效用。)     七、所作不同:诸佛及大菩萨所化现出来的无量人身,能令其各各有心,各各随作一事,令人清楚看到、分辨其变化之人所作一切不同事情,二乘不能。     八、所现不同:诸佛及大菩萨只要化现一身,便能令不同地方的众生,清楚观见其化身相。诸佛及大菩萨只要发出一种音声,就能令远近的众生,都能清楚听闻到诸佛菩萨所出音声(如目连尊者运用其神足通飞到他方无数世界之外......,仍然听到释迦牟尼佛在地球世间说法的音声)。并且诸佛及大菩萨只要安住在一个世界中,便能不动身心,同时出现在十方世界中,令十方世界的众生观见,二乘不能。     九、根用不同:涅槃经说,诸佛及大菩萨能够六根互用,二乘在有学地修行者不能。     十、自在不同:涅槃经说,诸佛及大菩萨,凡所作为,身心自在,不相妨碍。当其身现大身时,心亦不大;其身现小身时,心亦不小;其身现喜相时,心亦不喜;其身现忧相时,心亦不忧......,如是一切,自在而为,二乘不能。     5、佛运用神足通普渡有缘众生     约略了解了佛菩萨及二乘行者神足通证境的差别点,当对本愿所说的神足通内容有个整体轮廓的认识。     反观生活在地球世界的人类众生,因为懈怠心重,很难痛下工夫,认真修行,将我们本身具有的无漏神足通力开发出来。因此在很多紧急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像佛菩萨一样的以神通去观察众生的各种因缘,适时适机的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像释迦牟尼佛,他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契机的运用方便的神足通,迅速的到各各地方去开导众生,为众生说法,节省了许多徒劳往返的时间。这些释迦牟尼佛运用种种神足通到各地去教化众生的情形,在佛经上,处处可见。当然佛陀是不随便施展他的神通的。当众生看到佛陀放光动地,展现神通度人的时候,必然是佛陀在观察众生前前后后的因缘后,而特别慈悲的施展出神入化的神通力,去普渡与佛有缘的众生。     6、净土众生神通异于外道的‘基础’     从上面所谈到的几个愿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至少都具备了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神足通这五种神通;到最后一定能获得本愿所说的像大菩萨一样不可思议的广大神足通力。大菩萨的这五种神通,是非常神妙非常殊胜的,是令任何一个至心向往极乐世界有善根的众生叹为观止的。地球人类只要一心念佛,求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同样也能和大菩萨一样的获得广大不可思议的神通力。     净土的天人在最初获得五种报得神通后,为什么后来进一步又能和大菩萨一样的得到广大不可思议的‘身通’力用呢!?其渐进的基础,就建立在第十个‘不贪著身’愿的知见上。因为‘不贪著身’,就不会像前面所提到的五通仙人与时下有漏的禅者一样临死仍然坚执自己的身体不舍;因为‘不贪著身’,所以净土天人能在正定念佛、修法的力量中得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与教导,获得五种异于外道的神通,进而得证像大菩萨一样的‘身通’境界。因此‘不贪计身’愿,是净土天人过渡到大菩萨解脱生死,获得大自在、大福慧的过程,非常重要的‘根本知见学习’问题,读者不可不知。     十、不贪著身愿     净土众生不说世间见闻事     我们已经介绍了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都有五种神通。极乐世界的天人,虽然有了这五种神通,但是绝不会像一般得了五种神通的仙人一样的贪生怕死,千方百计的想要利用神通力量来保住自己今生有限的寿命。如何可以证明极乐世界的天人不会贪著自己现有的身命呢?这从第十个愿里可以知道。     法藏比丘的第十个成佛大愿,是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都不会生起贪念,想要保住自己化现的色身。     他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心里生起想要贪著自己身相的念头,永远保住自己的躯体的话,那么我就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净土众生为什么能不起贪著色身的想念?杂阿含卷二十一说:‘宇宙间凡是一切浊恶世间的众生,所闻、所思、所见、所言等范围,都不出谈论“有我”,谈论“众生世俗事”、谈论“寿命长短事”、谈论世间人“吉凶祸福”......等事。’凡此种种现象,都是一个‘我见’(身见)在作祟。脱离了我见(身见)的范围,便形成另一种‘出世间’境界。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在精进修行间,远离浊恶世间的众生所闻、所思、所见、所言范围,不论说‘有真实不变之我’,不论说‘有众生婚嫁、事业、杂务之事’、不论说‘有你、我等寿命长短、夭折之事’、不论说‘有世间吉凶祸福、趋吉避凶之事’......,因此不会对自己的化身相,生起想念、保有、贪执不舍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身见的重要性     而断除我见(身见)的广义内容,正是净土众生进入弥陀下一个愿所说‘正定解脱’的基础,也是净土众生的五种神通不同于世间禅者的原因。并且亦是净土众生在获得五种神通后,能够进一步获证生死解脱‘漏尽通’的主要原因。尤其现在一般的念佛者,念佛而不淡世间‘知见’、外道‘知见’,怎能契入‘一心不乱’的三昧境界呢?不认识、不淡泊世间人‘我见’(身见)的范畴,便会延续浊恶世界的感报,不能往生净土,故本愿以地球众生如何断除‘身见’,契入‘正定’的内容,来张显净土众生神通力用不同于浊恶世界有漏禅行者的修定成因,分成数个重点来做说明:     (一)什么是身见  (二)断身见才能入正定     (一)什么是身见?     1、五见以身见为本     (1)世间众生为什么对今世‘生命’坚执不舍?     世间任何哲学家、修道者的见地,都不出‘五种知见’范围。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取见。这五见的释义,在显扬论卷一六页、五蕴论四一页、广五蕴论八页、俱舍论卷十九以及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十一页都有详细说明。     所谓‘见’义,依大毗婆沙论说有:一、彻视,二、推度,三、坚执,四、深入所缘,四种意义。     什么是身见?我们看世间一切六道众生,从出生到老死,甚至临死仍坚执难舍的,莫过于自己今世的‘生命’。为什么每一个众生,如此爱惜、留恋今生现实的‘生命’呢?原因就是出在对‘生后事’不了解、不认识,不知道今生死后是不是生命就此结束!?或者还有来生!?总之,来生之事,有?或没有?渺茫不可测知,我们人类能够看到的、感受到的、掌握住的,就是今生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大部份的世间众生,皆对今生现实、宝贵的生命生出贪执、难舍的心态,想尽办法,追求、享受现在所能看到的一切人、事、物景象,并且对已经拥有的人、事、物一切景象,坚持不舍,认为这是属于我的东西,我辛苦赚来的钱财,我的父母,我的妻儿,我的朋友......,世间的一切,是这么真真实实的呈现我的眼前......,甚至于临死前,仍对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妻儿、我的钱财,产生难舍难分的眷恋之心!     依佛经说,世间众生,就是这样看不破、放不下,不知我今生所拥有的这个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假合的生命,是延续前世的业缘,随时会随著「无常业力’的因缘分散的。这种坚执、难舍今世生命的情怀现象,以佛经上的名词说,就是‘我见’;对于‘我’今世生命中所闻、所思、所见、所论、所拥有的一切人、事、物、名利、权势......坚持、掌握、不肯放舍的现象,就是‘我所见’。合此我见、我所见二者,便称为‘身见’。     (2)净土众生为何不会贪著色身?     净土众生处处所闻、所思、所论、所见,都是在谈论如何修学佛的智慧,如何进入法的核心,如何习行圣众僧的德行......,因其心思念念中,都在忆佛、忆法、忆僧的进修中,当然不会在‘生命’的享乐里迷失自己。在其尚未了脱生死前,也不会对一期生命将要结束前,产生贪执难舍的念头,就因为两个世界中,众生日常生活的认知程度与生活习惯不一样,自然形成两种不同的身业感报。     (3)世间众生最严重的身见     世间众生,最严重的‘身见’,莫过于表现在对死后‘尸体’的刻意保存,以求未来生命的复活上。我们看古代的埃及人,为了要保存尸体的新鲜度而刻意制作了木乃伊。埃及人相信人死了之后,如果尸体不腐化,灵魂就可以复活。于是便异想天开的用防腐药品注射到死人的体内,致使大半古埃及贵族的遗体,纵然经过了数百年后,也不会腐坏。事实上,人死了以后灵魂真的可以藉著不朽的尸身复活吗?这无非是我们贪生怕死的人类,为了逃避死亡的恐怖,惧怕无常恶魔的到来,而想尽各种方法,千方百计的想要保住自己今生宝贵的性命,蓄意的强化了尸体。这也是人类冀望让死后的心灵能够得到唯一最后的安慰与寄托。     人生在世,谁不贪惜怜爱自己有限的生命呢?从这里看来,人类就是连死了之后,也舍不得放弃这个早已断了气没有生机的尸体,期望自己的灵魂藉著不化的尸身,或许尚有复活的一天。我们仔细想想,人类连在世的时候,都不敢把握的说未来的那一刹那,不会有意外的灾祸发生,何况能够预知自己死后这个躯壳的世界吗?     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十分爱惜保护自己完美的身体,一旦遇著突然降临的事情,横祸上身,造成肢体上的毁损时,就会痛不欲生,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也有的人在经过多次的悲欢离合及人事际遇之后,就会去想,去思索,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人生中!?当他深入去思惟人生,而没有办法进一步去突破人生时,就会去请教一些对苦痛的人生有觉悟有智慧的人士。经智者一点醒,或许也会领悟出‘有身为苦’的道理,知道众生因为情欲的关系而受生。有了这个生灭的身体,到了临死的时候,必然会因为害怕今世生命的丧失而产生悭惜身体的心理。而众生愈是想拥有它保有它,一旦生命财产被人劫夺,愈是放不下,看不破。就是连死了以后,变成了鬼,还是会死守著自己的尸体贪恋不舍。就这样过了千万劫之后,仍旧在凡俗尘世中迷恋、打滚,根本不知道在他们幻相苦恼的生活圈外,还有其他清净、证觉、永恒的幸福世界。     (4)因身见而产生死后的‘边见’问题     就因为少数的人们,对无穷宇宙的奥秘及今世生命的起源、死后的去向有强烈的疑惑感、追求心,所以其知见就围绕在众生死后及追求宇宙起源形而上学的去向问题上打转。有的学者认为人死了以后如烟灭火尽,什么都没有了(断灭见),有的学者认为人死后灵魂常住不灭(常见),因这两种看法,都是在人身死后的问题上,各执一边,陈述己见,佛经上称为‘边见’。     (5)因边见而形成浊见世界     世间的宗教学者、道人,就是这样为了探讨宇宙与自己生命的关系,而在宇宙与众生死后的问题上,产生诸多分歧的见解。如在佛陀出世的印度当时,就有许多宗教学者向佛陀请教宇宙世界与人死后的相互关系,而产生著名的十四问难,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又将此十四问难开演为六十二见。世间一切宗教学者、道人所见都不出这六十二见。而此六十二见的主要内容,皆在人身的组合体‘色、受、想、行、识’五蕴问题的是常住不灭?是无常断灭?是有边际?是无边际等问题,以及我与身体是一、是异的疑难上产生诸多揣测、推度的知见。究其根本,就是个人主观的知见在作祟,各执一边,各陈己见,自以为是,尤其末法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地的哲学、宗教,学术专家,皆各有所见,各度有缘,细数其知见,其数无量。     众生知见复杂,坚持己见,必然在修定上产生极大的障碍。世间禅者,因知见不离‘断’、‘常’见的范围,无论如何精进修行,也不能‘悟道’。就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知见上众说纷纭,所以形成浊见业网的世界。极乐世界众生的知见纯一无杂,因此自然形成清净的善见世界。     (6)邪见因果最重     世间众生最严重的主观知见,莫过于‘邪见’。什么是邪见?就是认为为善为恶都没有因果,宇宙万物自然而有,无因而生。因为为善为恶都没有三世因果,所以在生任其所为,杀、盗、淫、妄,作奸犯科,肆无忌惮,更使原本浊恶的世界,加重其恶道的业网,致使地球世间在人类互相战争、残杀中走向毁灭的命运。     (7)众生最主观的身见     众生最主观的身见,就是前述‘身见’、‘边见’、‘邪见’的有为世间法内容里,坚持其中一种,自以为最正确、最符合宇宙真理及生命起源现象的道理,也就是佛经所说的‘见取见’。事实上,众生坚持任何一种自以为是的主观看法,主观见解,都是‘见取见’。譬如现今一般学者(尤其是日本佛学者),均以世间思惟来衡量‘无漏思惟修证’的佛法,硬把佛陀定位于历史人物同于我们凡夫众生。认为佛经中,凡是超越人文历史所能收集、考据的资料,及超越现在凡夫所能了解的现象者,都不是佛陀所说所行。依此观点,大部份的佛经,在学者们划地自限,依史实的考证及对佛涅槃后研究佛教本身‘部派’思想的分裂、传承下,变成属于各个部派思想、知见辗转相传‘主观论理’的法典。把特重‘解’、‘行’修持的佛教,扭曲成哲学思想的一环,充满了古印度某些宗教、哲学思想所编纂、演绎而成的神话小说,致使佛法沦为‘世间知识’......。而且学者们各抒所见,莫衷一是。凡此种种,若不能引导后学走出根本轮回的樊笼,走向无上佛道的修证道路,皆不出‘见取见’的范围。因为‘见取见’,所以使我们不能开悟、证果。永远停留在‘我说的对,我的理解对,别人的见地不对,别人不得佛法味’的主观知见上。     在现代的佛学领域上,真正能百分之百完全符合佛法因果正义的学佛者,可说是非常难得的,能够接近百分之七十五,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一般来说,所研究出来的成果,都不出‘个人的主观知见认识上’,只能说这是给后学佛子‘做参考’。如果将佛学的信仰,只偏重在学者个人对佛学知见成果的探讨上,那是会将自己带入‘身见’、‘见取见’的范围。因为学佛的方向,是建立在对‘佛陀修证佛道的因果历程上’,是建立在‘业力与因果’的认知上。大小乘佛法,只要是合乎‘业力与因果’的道理,就是‘宇宙的觉者’所说的法,这样才不致迷失自己学佛的主要方向。     (8)执著戒相不离‘身见’范围     凡是不能够令我们获得解脱生死的戒法,都是戒禁取见。不仅是外教的戒法,如印度外道的鸡戒、牛戒及以身投水、投火等邪行,也包括了佛弟子对戒的固执不通,虽持戒,不解戒根源,以戒自傲,以戒轻人......,凡此种种都是障碍我们解脱的因素,也是使外道禅者及佛弟子,虽修禅定,但因固执对‘戒’的浮面见解,仗戒轻人,而超不出‘身见’的范围,以致生生世世轮回生死,不能获得生死解脱。     2、净土众生在见和同解的因缘下论道、弘法     极乐世界的众生,在弥陀与大菩萨的教导下,不会对宇宙世界的起源与毁灭及对自己五蕴色身形成、死后等问题,乃至对佛在世前、涅槃的行踪、知见等有、无、真、假问题产生无意义的推测与揣度。完全生活在对佛、法、僧、戒‘见和同解’的和合因缘中论法、弘法、修行、办道。这在净土经典记载中,处处可见。因为没有对‘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的坚持一边,固执不通,自以为对,因而消除了修持正定上最大的障碍——在对贪著身见的放舍下,顺利的朝向解脱佛道前进。     反观我们地球世间的佛弟子,对‘佛、法、僧、戒’的认知上,早已没有‘见和同解’的共识,各执一边,各以为是、各弘其道、各度所缘......。大部份的佛学者在未证‘初果’前,大概都不出这‘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的主观知见范围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断身见才能入正定     1、世间禅定不离身见范围     (1)虽入禅定不离常见     没有佛法正见的修道者,虽然深入禅定,但是其知见仍旧不离断见、常见、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的范围。其所入的定境,与佛弟子所入的‘正定’完全不同。如外教禅修者,依其定心的深浅程度,有的能够观见过去世二十劫内,成劫、坏劫的当中,无数众生轮回生死的现象,有的观见四十劫内成劫、坏劫的当中,无数众生轮回生死无有止息的现象,有的观见八十劫中,有的观见百劫、千劫、乃至八万劫中......,因见众生循环反覆的出入生死中,没有一刻停止过,于是生出我及宇宙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的见解,而不知此正显示因缘法的无常真理(见长阿含梵动经、大乘义章卷六)。     (2)虽入禅定不离亦常亦无常见     有的外道禅行者,于劫初时,由色界二禅天的光音天下生地球世间,因为从天而生,自己认为我身最尊、最贵自然而有,无造我者,我身所修福德,是常住不灭的,世间其余的众生,皆由我身而生,凡是由我所化生的众生,皆是无常生灭的......。在劫初时,由色界禅天中下生的天人,都有如此亦常、亦无常的见解,究其原因,他们在天上的知见,本来就不正确。如有许多色界禅天的天人,在下生人间继续修习禅定时,当他们忆识天上往事,便会作出此种见解: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和我一样,都是自然而生,无造作者,向来常住不灭,没有死亡过,其余的梵天众生,皆是大梵天王所生,均是无常生灭的,由此可知,世间及我亦常亦无常。又有的梵天众生,在禅天中,因为一念著相,生欲染心,便丧失定意,下生人间。虽然下生人间,仍为禅行者,继续修习禅定,当他忆识天上往事时,仍旧生出世间及我亦常亦无常的见解。     (3)虽入禅定不离有边无边见     有的禅行者,在定中观察宇宙世界,只能见到与其定力相应的有限世界范围,便认为宇宙世界一向有边际。有的禅行者,在定中观察宇宙世界,不见宇宙有边际处,便认为宇宙一向无有边际。有的禅行者,在定中观察宇宙世间,发现宇宙世间上下有边际,四方无边际,或者看到四方有边际,上下无边际,便认为宇宙世间亦有边际亦无边际。     (4)虽入禅定不离无因见     有的禅行者,在宿世修定时,就曾经投生色界的无想天上,后来又从无想天下生人间,仍然修习禅定。当他在定中忆识天上往事时,仍然受到过去生中的‘无因而有’的知见影响,认为宇宙世间无因而生。又有的世间学者、论师,以其所学所辩之理,分别观察宇宙世间的起源,亦认为宇宙世间无因而生,自然而有,不待众缘(如中国道家所说)。     (5)虽入禅定以为得道     有的世间禅行者,在证入色界初禅定时,内心产生无量的喜乐,便自以为已经得道。有的禅行者,在证得二禅时,自以为二禅无觉无观的寂静境界,就是证果的极致,便宣布自己已经得道、解脱。有的禅行者,在证入三禅时,自以为三禅的安稳法乐,无有禅定境界胜过此者,而误认为自己已经成道、解脱。有的禅行者,在证入四禅时,完全没有喜乐的觉受,便自以为已经进入涅槃境界。有的禅行者,在证入无色界空定时,便自以为‘空境’就是涅槃境界。     就在他们禅定果报享尽,却个个都沦入生死轮回中,继续做著「得道’的梦。(按现代禅者,多有未证言证,自欺欺人者。)     究其原因,这都是在未修禅定前,没有正确的‘禅修真理’作引导,所以他们纵然修习禅定,但是‘我见’不断,‘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不断’,不能证入了脱生死的‘正定’,自然解脱无份。     净土众生在修定前,个个具备正确的‘禅修真理’作引导(见十一、十六愿),自然在禅定中,不会生出‘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的不正确知见。因在禅修中,没有‘身见’的障碍,而与外道有身见障碍的禅定证境,有著极其粗、细、显、晦层次的差别。     2、佛经上为什么没有提到生理与禅定相互影响的关系?     而外教禅定与佛教禅定,最大的分界点,就在此‘知见’上的基础修因不同。如道家禅修者著重在打通任、督等奇经八脉为其依据的原理。密宗则以打通人体内部的‘三脉七轮’为主要。而在佛经上最正确讲禅修的经论,如般若经、大智度论、阿含经、阿毗昙论等,几乎都没有明显提到人体气脉等问题,在禅修中转换的情形,为什么佛经上没有提到气脉对修定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呢?     一方面是每个人思想、智慧、心理、生理、观点、程度......等种种状态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是讲了修定与生理的相互影响关系,容易让后学者进入‘身见’的执著范围,在禅坐时意识于无形中便不知不觉的随著自己在阅读经书中所知的生理变化现象走,或者被生理变化牵著走,而不自觉。(其实是自己的觉照力不够,心念不够细微),很容易走入外道修法。另一方面则是单是生理的畅通、升华、超越,与解脱知见无关。当知佛弟子的解脱知见,是从修定前,已经具备佛法所说的苦集灭道的‘中观正见’基础而来,是从内心彻底的熄灭了‘贪嗔痴’而产生。因此禅修者如果没有很深厚的佛法中观正见作基础,在修定中不容易断‘身见’,不容易超脱‘色蕴’的范围。纵然修得神识与身体分离,也完全与‘悟道’无关,所以密宗有必须十二年中以显教经学为基础,才能修密之说。     3、净土众生在修定中断身见     净土众生因为是‘化身’相。完全没有胎生众生障碍修定的生理阻碍现象,容易在修定中断‘身见’,所以悟道、解脱的速度及发神通的速度,比人间禅修者快得多。纵得五种神通,因为有深厚的‘正见’修定基础,不会贪著所获得的广大‘身通’境界。     4、有五种神通不一定断身见     一般修定者,禅定功夫深了,都能获得五种神通。这在凡夫众生看来,真是崇拜恭敬的不得了。却不知纵有大力神通,也不一定与‘悟道’有关。圣者的‘悟道’,首在断‘身见’。而一个有五通的世间禅者,仍然我见、身见、边见、邪见......深重,只是空有禅定功力而已。这种禅定通力,不足恃,当其通力报尽时,仍要轮回生死,不免沈堕之苦。而一个断身见、证初果的佛弟子,永远不会堕落三恶道去。例如曾经有五百个仙人,个个都获得五种神通。有一次当他们飞行虚空,经过一处宫殿时,偶然听到甄陀罗女的歌声,内心贪欲顿起,淫心难持,一时之间贪著色声,如痴如醉,刹时尽失神足通,坠落地面,成为凡夫身;究其原因,根本在修定中,身见未断,只是暂时用定力压伏身见心、贪淫意,仍不免轮堕恶道之苦。(智论卷十七)     而极乐世界的众生,在禅定中所获得的五种神通与世间禅者所获得的五种神通,最大不同的基础,就是在于必能断除‘身见’,不会生起想念贪著自己的化身相,自然其神通境界,清澈、广大,不可思议。     反观我们地球人类,在物质文明的今天,个个‘我见’、‘我执’、‘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深重,不要说神通,就连自己的善恶念头都搞不清楚,更何况对遥远不可预知的极乐世界里,已经有许多修道者,在甚深禅定中,获得五种广大神通,仍不会贪著自己的身通变化境界之事,那更是有如天方夜谭般的不可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5、任何世间禅定都不能保身不死     在娑婆世界里,也有少许的人们,在经过沧海人世后,察觉出人类今世的寿命是极为无常短促的,恐怕死了以后,此生化为乌有,为了要解决疑问的人生,便会去接触宗教,寻求解开人生之迷的方法。如果因缘不好,没有遇著指引我们脱离生死苦海的善知识,经过其他人士的指引,也可以学习比较浅易的修行方法。也有的人,经过世间禅者的指导,欢喜的隐遁山中,修习仙道,他们因为强烈的惧怕丧失自己短暂的生命,希望修得长生不死的仙法,藉此延长自己今世的寿命。或许他们认真修行,亦可以如愿以偿的达到坚固自己身体的理想。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也不会预知道纵然可以将自己的生命延续到千万世之后,但是有漏的善业果报结束之后,还是会随著个人宿世的业力因缘,轮回六道中去。他们只是今世利用某种特殊的方法将自己前世的业果因缘挪后感报而已。凡是具有正知正见者都知道,如果一个修行者,没有依照释迦牟尼佛指示众生正确修行出苦的方法,任何有为的修持方式、世间禅定,无论怎样的强化保有自己的身体,对于今世必定会散灭的色身,都是无济于事的。当一个人的宿业因缘果报一到,我们仍旧不知道自己会轮转到那里去了。     6、最稳当不贪著色身的地方     而有什么善巧方便的修法,能够打消我们浊恶世界的众生坚持这个幻灭色身的念头,觉悟身为苦本的真理呢?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在想念佛道,精进修定的功德感报之下,都是清净的色身,也就是莲华化身。在那么美好的修行环境里头,在同参道友的互相勉力进修之下,每一个人都一心一意地追求佛道,内心里只有佛法僧三宝的清净念头,只要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依照净土三经的指示执持名号,或者是观想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不会像凡夫和世间禅者一样的生起贪爱染著自己身相的念头。这是阿弥陀佛在成佛的过程中,为了使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够远离贪计身相的邪执,早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必然发下的一个接引众生的大悲誓愿。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正定解脱  十二、光明无量愿  十三、寿命无量愿  十四、声闻无数愿  十五、寿命自在愿  十六、修行根本愿     十一 、正定解脱     本愿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修行过程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不在正定之中,不能够达到寂灭解脱的境界的话,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前述五~九愿获得五种神通的根基,就是从本愿修持正定而来。因此本愿是开散前面神通诸愿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接引大愿。而修成本愿正定解脱的过程,就在于首先认识自己的散乱心,依循八正道的正规修行方法,探寻到了脱生死的源头,才能踏上正定解脱的安稳之道。不仅在我们世间的修行者,以八正道做为修行的导引,就是往生净土的方法,及净土世界的众生,都是遵行出世的八正道在行持。所以本愿是奠定前十愿达到了脱生死理想最重要的‘修行过程’。又因‘上篇’旨在阐述佛道的入门’——筑基问题,而此‘正定解脱’愿,正是承续前述十愿筑基入门‘修因’,及走向成佛之道极其重要的基础‘修因’,笔者为使初机者研读本愿时,能够从此启发学佛的向道心,就此投入弥陀本愿‘正定解脱’的接引理想中,往生净土,速了生死,稳固‘正定到解脱’的基本因行,故而所论述的文辞也最长,分成四个重点来做说明:     一、修定首先应该认识自己的散乱心。  二、踏入正定心的稳当步骤。  三、八正道与正定念佛的关系。  四、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的八正道。     旨在引导初学者明白学习佛陀定慧的第一步首先应认识自己的散乱心,再引进如何踏上修持正定的稳当步骤,最后以禅行者的八正道与念佛者的八正道两者不同的修学过程,将每一正道以独立单元说明,归入本愿的重心。     (一)修定首先应该认识自己的散乱心     1、为什么人类的心都是散乱的呢? 我们看在今天的世界里,一般人的心,大都是散乱的。为什么说人类的心,大半都是散乱的呢?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出来。平常我们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冷静理智的头脑,是很难客观的将一件复杂的事情有条不紊的处理好。尤其一个人平素若是急燥的性情,遇到紧急的情况,更会显得焦燥不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只会口里紧张的说:怎么办?怎么办?或者冲动的不顾事情的后果,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如何,立即反应,一意孤行。根本不知道应该先把心静下来,马上整理一下头脑,冷静的分析事情的原委,以最迅速的动作,做最有效的处理。倘若自己没有能力处理某种突发的事情,也可以就近的求助于好邻居或者是亲戚朋友,帮我们拿个主意,这样才不致于耽搁时间,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而且一个人如果个性容易冲动,这种人是最容易受骗的。万一交到不好的朋友,朋友知道他这种容易冲动的个性,便会乘机会利用他的弱点,使他在朋友处心布局下,更容易暴露他原本冲动的性情。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早已吃亏上当,得罪朋友,自己尚蒙在鼓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都是平素急燥的个性害了自己。     而为什么一般人的情绪,比较容易冲动呢?因为人们平常的心念,就像万马奔腾般的动荡散乱,根本不曾冷静下来过,也不曾思索过什么叫做散乱心。有的人只知道自己常常容易闹情绪,耍脾气,而且一个人越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越是会恃宠而骄的任自己的个性随心所欲的顺势发展,从来不知道如何检讨自己的缺点,自我反省。尤其在今天工商业这么发达的时代里,人们为了日常的生计,每天不断的奔波劳碌。成天心里所想的,就是我要怎么样的利用各种手段,赚取更多的金钱,我要怎么样的保有我在社会的身分地位,今年由于经济不得要领,明年再想新的花样,再接再励,明年生意垮了,后年受到不良朋友的引诱,投机取巧的利用非法的手段,走私、买黑货,以为只要一次走歪路,便可以捞回以前亏本的金钱,没有考虑到后果问题。人类内心追求名利的贪欲,是无底洞的,没有止境的。再加上日常家庭、妻儿以及周遭环境士种种大大小小烦心的琐事,更是让我们的思虑不断的在打转,不断的纷乱,总觉得心浮气躁,精神上的压力很大。如果再受到严重的刺激,碰到棘手的问题,不能解决,有的人就会承受不住环境的打击,万念俱灰,甚至精神崩溃,行动失常。为什么会有这些丧失常态的情形发生呢?因为一般人打从碰到问题起,就从来没有自我观察过,应该如何平心静气的往什么客观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众生日常的散乱心在作祟。     2、为何称为‘散乱心’?     为什么是散乱心呢?好像一潭本来平静的清水,突然有人去了一块大石头下去,这潭清水,,就会泛起阵阵的挞漪,一霎那间,整潭清水,变得混浊污秽,动荡不安。我们凡夫的心,就像这潭动荡混淆的浊水一样,从来没有平静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心神不宁时,如果能够稍微往后看,坐下来,暂时将心缓和一下,心平气和的理智思考,把繁琐的事情,先来龙去脉的分析一下,反覆思维,什么是造成今日不好的因,什么是种下日后不好的果,从什么地方下手去做,比较容易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拔除过去恶因的积习。如果我们能常常利用一点点的时间去清理自己散乱的思绪,理智的思考日常问题的原委,很多凡尘俗事,在经过我们仔细推敲后,就可以豁然贯通,迎刃而解。就像那潭动荡的浊水,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一样。     3、理智的处理事情是降伏散乱心的第一步     尤其身为一个佛弟子,更要比一般人善于运用智慧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为什么身为一个佛教徒,必须比一般社会人士更有智慧,比一般人更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呢?我们要知道,今天大家之所以会学佛,就是为了要学习释迦牟尼佛高于我们凡夫众生的甚深智慧,学习释迦牟尼佛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智慧。佛教是智信的宗教,不是迷信的宗教。如果当我们佛教徒遇到委决不下的事情时,不能够将平日所修学的佛法运用到世间上来,不能够将佛陀传授我们平素修定的功夫,运用到日常做人处事中,把散乱的心止息下来,比社会上的一般人更能够理智冷静的分析事情,处理事情的话,那么我们学佛者与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又有什么差别呢?不能理智的处理事情,就证明我们虽然信佛,但是‘心思’还是和没有学佛者一样的‘散乱’!     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在中部有一个妇人,他唯一的独生子突然失踪了,从早晨上学到下午放学一夜都没有回来,夫妇俩非常的著急。其中那位妇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还发心受过菩萨戒,茹素严谨。突然遇到这种爱子失踪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而她的丈夫是个基督教徒,平常最疼爱这个儿子。今天儿子忽然失踪了,便厉声责怪他的妻子平常没有将儿子看好,才会让孩子发生这种危险的事情。并且恐吓妻子说,如果儿子找不回来,就要把妻子杀掉。这位妇人受了丈夫的责骂,伤心欲绝,在四处寻找之下,都没有儿子的下落,于是沿路一直找到佛堂来,求助精舍里的师父。夫妻俩到了佛堂,妻子便跪在佛前苦苦哀求哭泣的说:‘观世音菩萨啊!我平常信仰佛教,十分的诚心,你一定要帮弟子找回爱子呀!’说著就猛磕头,口里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又沮丧的说:‘我信佛好几年了,居然信到儿子丢掉了,佛祖没有保佑我,我以后不要学佛了。找不到儿子,我的丈夫会把我杀掉,他也会自杀,我们夫妻俩都不要活了。’说著又呜呜哭泣起来。     师父们看到这种情形,只有安慰她,叫她不要难过,一定会设法帮她找回儿子。顺便请问她的丈夫,这个孩子平常交友的情形,做父亲的,有没有注意到儿子最近有不正常的举动,交到壤的朋友,或者是别的原因,造成心情不好,还是有其他的家庭因素等等。当师父们和她的丈夫做了一番分析后,原本十分著急的父亲,渐渐的留意到师父说的话:心中反而平静下来,告诉师父说,他现在不著急了,知道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做,再到那里去找他的儿子。结果过了凌晨十二点之后,他的儿子自动回来了。果真不出所料,被不良少年恐吓,躲在暗处,不敢回家。     像这样自认为信仰佛教而没有正信的佛教徒,在现在的佛教界,很多很多。今天她的丈夫是基督徒,如果师父们也像那位妇人一样的不知道抱看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态度,去发现疑问,解决问题,一旦她的儿子真的发生了什么意外,不是令他的先生笑我们佛弟子都是迷信的崇拜菩萨吗?佛菩萨不是真的没有灵感了吗?左右邻舍如果这么一传下去,一定会四处讥笑佛菩萨在众生遇到灾难时,不会显灵了,以后还有谁敢来信佛呢?并且让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知道了,一定会说,既然佛弟子碰到事情也像平常没有学佛的人遇到事情一样的鲁莽冲动,坐立不安,不分青红皂白的迷信佛菩萨,把事情愈弄愈糟,甚至弄巧成拙,那么学佛到底有什么好处?又为什么要学佛呢?     佛弟子如果让一般人产生了这种疑问,不能够做社会人士的模范,让人们误认为佛教是没有智慧的宗教,是迷信的宗教,那么就不可能接引一般人学佛,让他们对佛教产生好印象,更别谈什么跟看学佛修行了。     因此我们为了要改变一般人对佛教的误会,度化人们学佛,更为了让自己在修行道上,更进一层,知行合一,必须在平时做人处世当中,发挥佛法度生的功效,将佛陀传授给我们的般若智慧,确实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使四周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佛弟子确实很慈悲有智慧,逐渐的对佛法产生兴趣,进而信仰佛教,这样才能够改变一般人对佛教不正确的观念。使自己从此调伏‘散乱心’,踏上学佛的根本目的——修学‘正定心’的正确学习方向。     而要如何才能有那种明辨是非的智慧与慈悲心呢?当然是从正定而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踏入正定心的稳当步骤     1、以念佛培养初步静心功夫     佛教徒要怎样才能获得正定呢?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第一步要把我们平常散乱的心先沉静下来,唯有把妄想心平息下来,冷静的观察世间的事情,久而久之,你才会逐渐地领悟出‘万物静观皆自得’的道理。再加上平常佛理的熏陶,认真的依个人的因缘,修持各种法门,渐入正定,自然不在话下。而以净土的修行者来说,凭著念佛、拜佛忏悔自己以往罪业的努力,日积月累之后,便会察觉出,原本散乱的心,真的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潭混淆的浊水一样慢慢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那个时候,你就能够清清楚楚的体悟出眼前凡常事物的真相,才能够心灵手巧的灵活处理事情,不再被目前快乐的假相迷惑住了。这也就是我们凡夫俗子最初步的静心功夫。当然离修行者正定的功夫,还相差得非常非常的远。但是我们有了这初步静心的功夫,对于世事的变动,就能够逆来顺受,处之泰然,不致像一般庸庸碌碌的人们,碰著事情,那么的没有主张,不知所措了。这也是我们有宗教信仰的人,与平常庸庸碌碌没有宗教信仰者明显的差别了。     2、修定首先要有善知识指导     大家都知道,我们佛教徒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成就佛道。而要想了脱无常的生死,进入修持正定的过程,就非要有善知识引导修行不可。没有善知识引导修行,自己盲修瞎炼,容易走火入魔,寻找不到了生脱死的根源。如果我们佛弟子连最粗浅最基层的静心功夫都没有,碰到事情,心乱如麻,与社会上一般人没有两样,那还谈得上进一步的去修持正定吗?况且佛弟子如果不能够深入正定之中,就不能够了脱生死,念佛者如果不能深入‘正定念佛’之中,就不能与弥陀此愿接引众生到净土获得‘正定解脱’的教导修行大愿相应。再说这种由深入正定而解脱的功力,如果没有善知识循循善诱的长期指导,不经过多生累劫恒心的修行,是不容易证得的。在今天的台湾,又有几个能够像广钦老和尚一样的有那么深厚的光明大定呢?     3、修定不是一蹴即得     而要如何下手修行,才能逐渐深入正定呢?当然释迦牟尼佛曾经告诉过我们很多位修持正定解脱生死的方法,光是在中国的大乘佛教,由祖师们所创立的佛门宗派,就有八宗之多。而且依各个宗派修行得法,获得解脱生死的圣者,从古至今,不在少数。     但是,在末法时代的今天,凭心而论,我们凡夫众生的根机,实在太愚钝太没有智慧了,许多释迦牟尼佛对大菩萨所开示的甚深圆顿的修定法门,不是我们今天善根浅薄的众生,能够不暇思索,不用分别,一蹴而得的。并且要修持那些极高深最无上的顿悟心法,必须宿世累积了无量深厚的善根,今生善根因缘成熟,具备了大根器大智慧(大般若),才能够当下与佛心相契。像六祖惠能大师,他就是领会了金刚经的一句话,‘应无所在而生其心’,在一念之间便开悟了。而今天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众生,能有惠能大师的智慧与根器呢?我们凡夫众生这种小根小器的角色,实在不如惠能大师的般若智慧于万一。     4、修定必须以般若智慧做前导     (1)有两种人可以领悟般若空义     而般若智慧的领悟与获得,不是末法时代一般的钝根佛教徒能够体解的。     释迦牟尼佛为了让后世的佛弟子,知道什么样的根器,适合在修定时直接修般若的‘无相大定’法门,便曾经在般若经中告诉他的大弟子说:你们知道什么样根器的众生,能够受学无上大定的甚深般若法义吗?有二种人,可以领受般若空义;是那两种人呢?一种是入法位、得法忍,能行般若波罗蜜的阿鞞跋致菩萨,也就是已经证得了不退转位,得到无生法忍的大菩萨。另一种是长久以来,行特六波罗蜜,常常跟随著善知识学习大乘空义,得到‘内福德’和‘外因缘’的力助;内福德就是上一句所讲的本身已经久行六波罗蜜,具有深厚的福德,外因缘即是多生累劫以来,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向导。这种修行者,虽然不是阿鞞跋致菩萨,但是因为他久远劫来,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积集了深厚的福德与智慧,能够信解、行持般若波罗蜜。释迦牟尼佛说,对于这两种大道心的众生,可以为他们宣说般若深义。     (2)初学者容易误解般若主义     释迦牟尼佛又认为有一类初学众生,在尚末了解如何降伏散乱心,认识八正道的修行步骤前,不可以为其宣说般若深义,是那一类呢?对于新发心求佛道的新学菩萨是不可以为他解说般若波罗密的‘空’义的。为什么不可以对新学菩萨宣说般若深义呢?因为新发心求佛道的菩萨,他们宿世的福德善根非常非常的微薄,佛陀说,对这种福德善根微薄的新学菩萨讲说毕竟空法,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知见,什么样错误的知见呢?就是当新学菩萨一听到万法皆空的真理,便会很自然的生起执著空义的心理而不自知,甚至产生错误的想法说,如果宇宙万法都是毕竟空无所有的,那么我又为什么要去勤作善事,勤修福德呢?如果生起了这样一切皆空的念头,是非常危险的。     佛说,如果一个初学菩萨,听到般若空义,而没有甚深的智慧去胜解微妙法义,做这样错误的见解,不再积极的像以往一样的勤作福德,而接受一切皆空的思想,就会暂时忘失自己前世所修的善业,而走向外道恶取空的无想空定道路上,自己却不能够分辨。     (3)初学者应该先分辨因缘果报的原理     所以佛说,对于一个新发意的菩萨,新发心的学佛者,应该先教导他们取相分别,就是先彻底的明白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一切因缘果报与原理,等他们对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一切法相,都能够深入了解体悟之后,并且得到方便力用之后,才能够慢慢的带引他们走向无相般若的大定觉海中。     (4)新发心菩萨的意义     而且在佛经上记载,从我们凡夫众生发心信佛学佛开始,要经过许多大劫的勤修六度万行,才有资格称为新发意菩萨。     大家想想,在今天的世界里,有几个众生有如佛经上所说新发意菩萨多生累劫修行的资格呢?我们通常对一个非常发心行善、护持三宝,而有智慧的佛弟子,就会赞美他是菩萨发心,菩萨转世,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鼓励爱语之词,对于佛经上所说的新发意菩萨修行的条件实在是不能相比。     虽然今天我们众生的根机是如此的薄弱,但是佛陀还是很慈悲的将三藏十二部经典,由诸大弟子集结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纵然我们罪业深重的众生,因为福德智慧不足,不能够领会甚深的法义,但是今生也算有善根,能够听到高僧大德苦口婆心的弘扬最究竟的般若法义,为我们自己来世的修行道上种下菩提种子,而不致辜负释迦牟尼佛谆谆的教诲了。     5、最适合末法众生获得正定的法门     佛陀就是因为知道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愚钝,所以对我们五浊恶世罪业深重的众生,特别开了一个最方便最契合我们末法根机的法门。由这种方便圆顿的特殊法门,可以让我们慢慢的由最正确的观法,一心持名,得到正定,最后得证不生不灭的涅槃,永远解脱生死的束缚。这个法门,是人人都知道的法门,也是时下最流行的法门,但是由于一般人把他看得太简单了,忽略了他深度的一面,所以往往发了很多时间去修去做,却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一句阿弥陀佛,谁不会念呢?但是要真的定下心来,老老实实的念一句阿弥陀佛,却是不简单。而这老老实实定心念佛的功夫,是从那里来的呢?对于宿世就种了念佛种子的众生,只要一听到佛号,稍微受到善知识的开导,便可以激发他们宿世的根器,万缘放下,认真念佛。而像我们一般前世不知修行,根器浅薄的众生,就必须用另一种方式来激发我们的善根,以达到老实念佛的目的。是什么方法呢?就是从闻思修下手的方法。用这种闻思修下手的功夫来激励自己专心念佛是再好也不过的,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在成佛的过程中所领悟出的最正确、最究竟的下手修行捷径。     6、闻思修证与正定的关系     (1)佛经过闻思修证而成佛     什么是闻思修下手修行的功夫呢?为什么说要得到正定,必须从闻思修下手去做呢?这又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极乐世界里的每一个天人都在正定之中的愿,所以从闻思修入定,进而正定念佛的问题,必须和读者深入简略的探讨一下。     譬如释迦牟尼佛,他过去曾经出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成长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他长大成人,出宫游行城外的时候,忽然看见、听到人民生老病死的四个过程——这就是闻;他的感触良多,于是他使去深思,去探讨,为什么我们人生要经过这生老病死短暂苦恼的过程——这就是思;他为了要解开人生生死的渊源,不惜割亲舍爱,半夜逾城出家,经过六年日以继夜的勤苦修行——这就是修,终于得证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整个过程,就是明白的告诉我们说,如果要踏上生死解脱的正途道路,一定要经过闻思修证的四个过程。     (2)世俗人无法在平实人生中发现真理     一般人看到了这些生老病死的现象,不会去深思,也不会去探讨,可以说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且习以为常,认为这是人生必须经过的历程,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就是因为庸夫俗子,不会用他们的理智冷静的去思索、去追寻这个无常人生的根源,所以无始以来,一直无法突破这个现实假相的人生;永远做妻子儿女、家庭事业、名利权势的奴隶。     因此碰到事情,会不会用我们心眼去观察、去理解,进而找寻事物的症结点、究竟面,在平实的人生中,发现真埋,发现出苦的生机,我想这就是圣人与凡夫基本的差别点了。     (3)佛的一举一动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说法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出家前,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但是佛陀并不会贪恋现有的享受,因为他知道人生一切美好的富乐,短短的数十年后,都会随著无情的岁月,化为乌有。佛陀从观察出任何人都超脱不出世间生老病死的深渊开始,到厌弃这个幻乐无常的王宫生活,逾城出家,乃至出家后,说法、度众,末入涅槃的这段期间,佛的一思惟一投足,一举一动,在在处处,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说法。问题是众生无法领会出佛出家修行、弘法过程中,以身示法的真义。     初机者以为‘闻思修’是佛经上某一种法门的特殊修法,而忽略了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释迦牟尼佛他就是要我们在现实的人生中,去观察、去体悟冠生的百态,从世间充满悲欢离合的事实中,去思惟、去体悟出人生的真谛。     凡夫众生唯有从发生于自己身上的悲欢离合痛楚的经历中去面对现实、接受事实,在经过一番对人生、世事磨炼后,才能够彻彻底底的在铭心刻骨的教训中,用我们的智慧,冷静的反覆领悟出人生苦空无常的真谛,才不会再被现实的人情世故,七情六欲迷惑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不可以相似的佛法深入正定     甲、分辨世间法与出世法的关系     ‘中论’上有一段名言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这一段话,简单的意思是说: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佛,都是用两种方式为众生说法,是那二种呢?就是以事实和真理二种方式为根本的依据,也就是依二种谛理为众生说法。所谓的事实,就是依世间上实在的事情为众生说法;所谓的真理,就是依经过任何时代,无论任何人如何的攻讦辩论,都颠扑不灭的绝对究竟的道理为众生说法。     如果一个人想要信仰佛教,学佛修行,深入佛法大海,首先我必须了解这个世间的实态与究竟真理两者之间相互的关系。如果我们想要踏入佛法大门,弘扬佛法,而不能够如实的分别这世俗谛和第一义谛二谛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谈真理就忽略了事实,谈现实又忽视了真理,那么依我们所吸收所谬解的相似佛法,想要深入正定,想要更深入的体认诸佛说法的本怀,觉悟佛法真实的义理,那是不可能的。     不依世间法不能体悟出世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陀所证觉的究竟真理,是依世俗的人事物,实际生活过程的探讨显示出来的。如果没有佛陀跟我们凡夫一样的出生在这世间,如果没有文字媒体的传播佛法,没有佛陀从实际的生活中,亲眼看见听到人从诞生时,母子生产哀叫的痛苦,人类衰老的无常丑态,人类生病时,呻吟的磨折,以及从人类在贫富贵贱短短的几十年里结束了苦短宝贵的生命中去发现不实虚幻的人生,解开人生生死痛苦的根源,那么我们根本不知道,也无从踏上深入正定,解脱生死的道路。     因此,假使不依世俗谛的开显,我们就不能够体悟到第一义谛的真理了。当然如果不能够领会第一义的真理,我们便不能够证得涅槃了。     乙、从闻思中彻底透视人生才是踏入念佛、修定的稳当步骤     从‘中论’上这段话所讲的,我们可以知道,佛法是不离世间法的,没有世间法就无所依据。所以唯有从世间的实态当中,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去了悟人类生老病死一切苦空因缘实相的根源,唯有在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而有了另一番的评估体认之后,才能够彻底的透视人生,看破人生,才能够彻底的降伏、断除我们的妄想心,才是我们真正修行的开始。那个时候,无论在我们周遭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放眼所见的事事物物,都会觉得像行云流水般的平淡。用这种超然物外、厌离娑婆世界的心情去念佛,去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想念阿弥陀佛,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希望。因此当我们对人生对真理,经过闻思正确根本的体认,进而身心自在,于任何处境下,都能够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才是正定念佛的开始,入道修定的初门。     (三)八正道与正定念佛的关系     1、念佛具备了八正道     (1)一个居士临死前往生的瑞相     现在从八正道的角度,简单的来谈谈正定念佛的问题。首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前几年在北部,有一个居士,很不幸的得了癌症,已经在观世音菩萨的现相接引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在他得到绝症之初,并不是十分正信的佛教徒,也不会觉得事态的严重,死神真的会降临到他的身上。而且当医生宣判他死刑的时候,他的四肢活动还算灵活,三餐也正常,妻子儿女都很关心他,亲戚朋友,也均希望奇迹出现,他的绝症能够好转起来。     时间久了,他其中的一只手渐渐不能动了,再过一段日子,他的另一只手也逐渐萎缩不能动了,接著左腿、右腿也失去知觉,四肢皆不能动了。吃饭、大小便,每一天都要妻子耐心的服侍,才能保住他奄奄一息的生命。日子拖得越久,侍候他的妻子,越觉得他这么无望痛苦的活著,对他们全家来说,无论在经济、精神、花费的时间上,都是一种累赘与负担!并且他的妻子才三十来岁,还很年轻,不愿意就这样把花样的年华终日浪费在服侍将要死的丈夫身上,于是经常背著丈夫,在外面夜宿不归;一方面很不情愿的陪著笑脸仍然继续照顾丈夫。到这位居士死亡的前一两年,大小便已经没有人愿意去为他清理了,连他最疼爱的儿女,都认为父亲的粪便很脏很臭,不愿意在父亲临死前尽儿女最后的孝道。当亲戚朋友确定他已经拖不过一年,一定会死的时候,居然没人愿意再去看他了。     这个时候,这位居士才从人情冷暖中,从他最亲近最爱护的妻子儿女中,很伤心很感慨的觉悟出世间的一切人情世故,都是假的,都是靠不住的。就在他最沮丧、最无助的情况下,得到一位善友在精神上给他安慰、给他鼓励,劝导他念佛,这位居士才从痛苦无奈的深渊中挣脱出来,看破人生,放下一切,死心念佛。并且对他自己说,如果病情不会好转的话,希望观世音菩萨接引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倘若奇迹出现,这场病好起来的话,决心放下妻儿事业,出家修行,以报佛恩。     发完这个口愿后,从早到晚,他一直拖著形同瘫痪的身子,勉强挪动手指,跟著录音机的佛号打著拍子念佛,到临死之前,佛号一直没有间断过。     结果有一天晚上,他坐在椅子上念佛,突然喊出声音来,用手指著前面对妻子说:‘我看见观世音菩萨站在那里来接引我了,我要走了。’      妻子怕他胡思乱想,神经错乱,于是紧张兮兮的叫人又推又拉的赶紧唤了一部计程车把他抱到车上,送往医院急救。没想到正在被家人拖到计程车内的时候,他已经很遗憾的咬紧牙根断气了。     在他断气的几天内,他的一个女儿,看到父亲的棺木上、相片上,甚至父亲经常念佛时生的椅子皆有一环金黄色的光圈在那儿、久久不散。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尤其在被医生宣布死刑的时候,最容易体会出生命的可贵与死亡的恐怖。这位居士,如果没有染患这种绝症,没有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给他精神上的刺激与打击,凭他生前事业辉煌的成果,家庭的美满,他是不容易觉悟出世态炎凉的一面。     (2)从八正道达到正定念佛的效果     佛教说,恶因缘即是善因缘,恶因缘的增上,对具有潜力智慧者来说,有时候并不是不好的。这位居士妻儿给他的‘逆增上缘’,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就在他真正从内心深处觉悟出人世的无常,觉悟出自己痛苦垂死的折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当时,得到善友的开导和佛法的滋润,启开了他对极乐世界的信心与向往,彻底地看破这世间,放下妻儿的假相,死心念佛,因此有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因缘’。当然这也是他前世种了念佛往生的善根,今世因缘成熟,才能从痛苦的因缘中,体会此身无我、世间无常的道理。这亦即是从人情冷暖中得到了八正道中的世间正见,也就是‘闻慧’,从‘闻慧’中去思惟人生的真谛、真理的存在,而深入思慧当中,这就是八正道中的‘正思惟’。进而摒绝外缘,就是在妻儿看电视、嘻笑的当中,也能够视若无睹,听若不闻的专心看著挂在前面的佛像,一心念佛,进入修定的状态,来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愁他不能够进一步修行,证得寂灭的涅槃,享受无为的法乐吗?     从他摒除外缘,到一心念佛的整个过程,就具备了八正道中的正话、正业、正命的三个戒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他彻底看破人生的开始,就叫妻儿将佛号的录音带从早到晚不停的放诵,口里也一心跟著喃喃唱念,佛号稍为一停,他又拖著沙哑的声音,叫妻儿不停的换面再放,绝对不能让佛号有间断的时刻。因此从他身口意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只有念佛的指示,当然就具备了正语,最善的言语。而且在他将死的前一两年,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放下妻儿的情缠,发心正确,一心求死,祈望观世音菩萨来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当他的生命到了最尽头的时候,已经是全心厌离娑婆世界,心出家了——死心修行,就是一个修行者‘正业’最正当的表露。并且他一心为了抛弃这个生灭的躯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活著,就是一个修行者‘正命’的表现。如果没有他死心想念观世音菩萨,念念希望观世音菩萨来接引他往生西方,日夜不断的精进念佛,他就不能够在短短的一两年间,有这么大的感应效果,这就是‘正精进’的表现。因此在他看破人生,适时的提起正念,精进念佛,将念佛的意识,不断地强迫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精进的功夫,将意识不断的正忆念在佛号上,时日一久,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正定念佛的效果。今世种了正定念佛的因,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可以从阿弥陀佛所发下的西方极乐世界里的天人都在正定之中的接引本愿中逐渐获得正定殊胜的果。     所以我们从一个发生在平凡众生身上的往生故事,就可以将他在病苦中对人生、对佛法整个思想心态演变的过程,方便运用到八正道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念佛要以世间正见做基础     (1)学佛多年的居士若什么会在重病下对佛法失去信心?     现在再来和大家谈谈另一个居士往生的真实故事。这是去年(民国七十四年)发生于台湾中部的实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老修行者,而且是修持禅宗多年的资深居士,曾经度化过许多人学佛。他生前经常在佛教杂志上投稿,写得一手好散文,我也曾经拜读过他的大作。在他发病期间,曾和别的居士去看过他数次,从接近他的居士口中,加上我亲身的探访,因此对于这位居士,由发病到往生这中间心态变化的过程,比较有深刻的了解。     这位居士患的是淋巴腺肿瘤,起先是脖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长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疙瘩,颈部稍稍有酸酸的感觉,也没有特别去留意它。过了几个月后,那个小疙瘩慢慢长大起来,影响到脖子的转动,这个时候,才注意到那块小凸点的动向。于是到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淋巴腺肿瘤。这个突如其来的恶讯,犹如睛天霹雳般的震撼了全家的每一个人。为了保住宝贵的性命,这位居士便四处去求诊,找遍了全省的名中西医,也求遍全省显、密的名山高僧。后来由于误听某中医的诊断,服用秘方,拖了两三个月,不但病情不见好转,反而那个小凸点,越变越大,严重时,几乎掩盖了整个颈部,人也逐渐消瘦下来,最后只剩下一身皮包骨,随时等待著死亡的来临。     当这位居士费尽了所有的心力、钱财,而不见肿瘤好转时,突然对佛菩萨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一生打坐修行,弘扬佛法,应该功德很大,消除了很多业障。但是在他最无助、最痛苦,对人生失去希望、失去信心的时候,全心全意的祈求佛菩萨,祈求出家僧众用各种方式加持他,为他做一切的努力,绝症却不见好转,没有达到他内心的愿望,挽不回他宝贵的生命。     照理来订,像他这种学佛多年,通达佛理的老居士,应该不会有这种对佛教、对佛菩萨失去信心的心理出现才对,而他为什么曾在痛苦的时候,忽然对佛菩萨失去信心呢?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他发病的时候才四十岁,还算年轻,强烈的求生意志,强过他对佛菩萨的信靠,所以才会在极端痛苦极端无助之下,失去理智,一心一意的求生存、求长寿,暂时忘失佛教的真理,对佛法的信心。而且在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之初,没有冷静下来,在恶因缘中得到佛法的启示,一心求死,死心念佛,求生西方。他仍然盼望会有奇迹出现,由于发心不正确,没有依照佛陀告诉我们的方法,在那个时候,去正观无常的人生,生命的缘起,把平常领悟修学的佛法,如实运用到病苦患难中来,因此才会有这种不应该有的心理出现,这也是一般的佛教徒常有的现象,也可以说一般人对佛法没有深入去思惟,深入去体悟,才会有这种错误、矛盾的心态发生。     我们通常说,缘起时就是修行时,尤其在一个修行者痛苦的时候,旁人更容易清楚地看出他平日修行的功力,对佛法的认识,真理的了解,到底到达什么程度?观念是否正确?是否从初发心学佛时,就踏上对佛法初步闻思的过程?是否经常去亲近善知识?在一人独处时,在夜阑人静时,在读经阅藏时,静静的正确的去思惟、去研究经里深远的涵意?佛陀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告诉我们世间的真相?佛陀又为什么要从另一个观点阐释念佛往生的重要?佛的用意何在?我们真正学佛修行的目的又何在?什么时候才能考验出我们对佛法的认识与信心,是迷信还是智信?     像前面说的这位居士,在还没有得病的时候,自以为对佛教是智慧的信仰,自以为对佛法、对真理有很深的认识、很深的了解。结果忽然患了无药可医的绝症,居然对佛法失去信心,居然那么不堪考验!可想而知,佛法对他来说,只是日常休闲的一种兴趣而已,他只是把它当做一门学问在研读,佛法并没有深入他的内心,深入他的生命,并没有成为他唯一信靠的明灯。     (2)闻而不思的学佛经不起任何逆境的冲击与刺激     一个在家居士,于他的生活圈子里,因为事业、妻子、儿女以及许许多多接触的人事物,繁杂的琐事,不停地环绕在四周,因此很少有机会能够在阅读经典后,抽空去深入思惟佛法,探讨宇宙人生的真义。只是知道佛经上有这样的记载;某位祖师说过这段话,某位禅师叫我们如何去修行,却从来没有用心去体会过真理、发现过问题,参访过善知识,永远停留在闻而不思的阶段。这种闻而不思的学佛,是禁不起任何逆境的冲击与刺激的。     从发生在这个居士的真实故事中,我深深地有一个感触,就是——没有经过对佛法闻思的过程,对人生闻思的体认,禁不起缘起时的磨练,没有经过种种人情、病苦、环境的变故与打击,是测验不出他对真理的认识与信心。可以说都是迷信的信仰,是十分靠不住的,不会坚固的,而且这种信仰是非常危险的。     在这个苦痛的人生中,一切的困扰,固然是我们踏上解脱之道最大的障碍,然而也是我们最好的‘逆增上缘’。像前篇提到的那位居士就是在妻儿反目的逆境中,力争上游,反而看破人生,死心念佛,得到佛法的利益。而现在所说的这位居士,虽然在得病之初,是个很虔诚的佛教徒,而且是个多年学佛的老居士,但是由于一念之间,求生存的意志而将佛法置之脑外,遗忘了他以前所花多年心血学习的佛法,实在十分的可惜!后来听说他在死亡的前一个星期,神智比较清醒,得到一位上师的加持,安祥往生了。这两位居士生病期间心态的变化,在一转念之间所得的启示与执著,真是千差万别,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种微细念头的转机,是值得我们借镜与深思的!     (3)任何修行法门都以世间正见若入门     因此,对一个学佛者来说,‘正见’的培养,非常重要。佛说无论各种修行法门,倘若没有正见作依据、作向导,那么所行持的其余七个正道,就好像没有双眼为指引一样,极可能会脱离正轨,偏离佛法,或者是停留在某种相似浅见的起步修学中。像前篇所说的那位居士,便因为在生病期间的逆增上缘,体悟到人生无常,获得世间正见,又得到善友的鼓励,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心有所托,才能够在短短的一两年间脚踏实地的死心念佛,蒙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接引而往生西方!可以说是他的妻儿、绝症救了他的慧命,也是他前世有善根,才能够在最危险的患难中,彻底地抛弃情爱,一心向佛。而这位染患淋巴腺肿瘤的居士,虽然平日专研佛法,即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随时培养正观大苦聚集的幻相人生,时刻警惕佛陀开示我们无常苦空的真谛,将生死置之度外,唯佛是赖,念佛为乐。因此一旦面临生死大关,不能坦然自在,身心放下,仍然怀著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有一线生机,也要和死神拚斗到底,这样贪生的学佛与一般没有学佛者求生的心态有什么差别呢?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个活生生的现实病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平常自己学佛的知见又不深入,不知道培养正见,就很难说有前篇那位居士的善根,觉悟人生,舍弃情爱,死心念佛了。倘若我们平日不知道用功念佛,到了被病魔折磨时的极端痛苦中想要提起正念来念佛,是相当不容易的。     一个学佛者,如果平常没有正知正见,没有缘起正见作基础,不从闻思下手去专研佛法、探究人生。等到病苦时,宿业现前,想要再振作精神,重新研究佛法,探讨佛法的真谛,已经太晚了,来不及了!就是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念头恐怕也因宿业的牵缠,提不起信心,终于像这位居士一样的临阵失智,贪生怕死,迷失佛道了。     所以正见的培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必须注意到。有了‘正见’,也就是八正道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正见’,那么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其他七个正道,便会依次产生,而且它们之间是有连锁关系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说:任何修行的法门,无论在家、出家,都是以这八正道为根本入门,而成就解脱道果的。本愿所说的‘正定解脱’问题,同样也是以八正道做基础,而进入正定解脱的成果。前十愿亦是以八正道为基础,而开发五种神通的结果。所以‘八正道’,是本愿‘正定解脱’愿所说的修行入道的重点。下面就来和读者详述一分念佛者及一分禅行者如何依八正道由浅入深的进入‘正定解脱’的步骤,将本愿的修行基础,依每一正道的内容,做个循次渐进的说明,以奠定初机者学佛入道的根基。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一分禅行者与一分念佛者的八正道     1、禅行者与念佛者的世间正见及生死正见     (1)空心坐禅容易走火入魔     前些日子(民国七十五年),我曾去参访过一位隐世修行的高僧,从那位高僧亲口述说他修行的一小段过程中,让我在修行道上得到一些小小的启示。     他说,我们佛弟子无论修什么法门,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见。以他最初在山洞打坐修行的时候,便曾经有‘非人’想要附身的经历。他说当他每天坐禅,坐久了以后,渐渐地可以将整个人都放空,结果有一次,在无形中忽然感觉有鬼神想来附身,突然之间,全身似乎要颤抖起来,于是他赶紧起座,他知道再这样空下去,昏沉无智的坐下去,以他的修行心态来看,总有一天会让鬼神乘隙而入。从这次经验中,也让他深深明白到乩童,就是这样在整个人浑然无知时,鬼神乘隙附身,成为孤魂野鬼的傀儡,虽然他的解脱心切,但是他明白了脱生死不是几个月、几年便能够成功的。     (2)坐禅应以观照世间‘苦’谛为根本     为了长远之计,使自己不致知见偏差,用功过度,走火入魔,于是他霍然记忆起释迦牟尼佛曾经在出宫之前,探讨过世间苦的根源,觉悟世间苦的实相。佛陀为了寻找出苦的方法,不惜割爱舍亲,出家做个苦行僧,最后终于摆脱世间苦的束缚,彻彻底底的得到自由解脱。于是他也循著佛陀的路子,开始找寻出苦的方法;最初从自己四周能够看见、听到的种种烦恼——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一切苦恼的成因,静下心来,彻底去观察,深入去探求人生苦恼的真相。     当他细心察觉出我们四周很多烦恼的事情,都是由于自我束缚,自己的情执、我见、贪欲不断,而造成人生种种困扰时,越让他领悟出‘庸人自扰’的道理。当时,他那种想要脱离世间种种苦恼的心,脱离生死烦恼的心,真的就像经典上所说的宛如置身在三界火宅中那么的急切。     于是他正确地依照释迦牟尼佛亲身的体验,从世间苦的根本觉悟开始,一直追察下去,最后终于对世间真相彻底的得到觉醒,看清楚了世间无常的实相,再慢慢的把心安静下来,柔软下来,渐渐地便自然的深入正定之中。那个时候,他才体悟出,此时才是真正修道的开始,内心自然不惧魔扰,也不会再对世间有所希求与执著。     我想在末法时期,一个追求生死解脱的正信修行者,能够有这样的正见,从佛陀告诉我们苦相的真谛下手觉悟起,毅然弃舍了这个充满我执、贪欲邪见的五浊恶世,将心安住于真理修行之上,是相当不容易的。在末法的今天,想要亲近几位真正有修行的善知识,实在十分的难得。     讲到正见的问题,它的范围,相当相当的广,它包含了佛教各宗各派的理论与真谛,涵盖了整套的佛法,要从世间法至出世法由浅入深的讲,恐怕一两年也讲不完。像前面提到的这位修行者,是属于禅行者个人由苦谛进入正见修行的一小段特殊最初的经过。现在再就我们修持净土行者应有的最基本的正见谈起。     (3)以没有正如正见的心念佛不容易往生净土     今天的台湾,是净土宗盛行的时代,许多高僧大德均极力提倡净土法门,一句最方便最圆顿的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能够从古至今,受到祖师大德的重视与弘扬,于经上处处得到释迦牟尼佛及诸大菩萨的宣说与赞叹,必然是佛菩萨独具慧眼,知道对治末法众生最契机、最殊胜的修行法门,非净土莫属。因此纵然到了后世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的高僧大德相继弘扬,大力提倡。     净宗祖师便曾说过一句话:‘万修万人去。’确实是万修万人去,问题是要如何修,才能达到万修万人去的理想。我们都知道,时下对念佛最感兴趣、最有时间的佛教徒,就是老太婆与阿巴桑。通常一场念佛会下来,老人家、阿巴桑特别多,一般说来,也确实是老太婆最认真念佛,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来日不多,每天手里捧著一串念珠念个不停。但是他们一般对净土法门没有认识,对阿弥陀佛的意义不知道,对极乐世界没有概念,对佛法没有用心去学过,以这种空空洞洞,没有正见的心态去念佛,是很难降伏我们对世间情爱、眷属的妄想贪执心的。话又说回来,像前篇提到的,就是学佛多年,对佛法有见地、有造诣的佛教徒,在修行的过程中,都难免对世间、生命,有强烈的执取与希望,何况是一般没有正如正见的阿公、阿婆呢?当然他们对世间、对儿女,更是恋恋不舍。以那种散乱心念佛,依然对娑婆世界爱恋的心去念佛,来世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机会,是很渺茫的。     许多净土行者,便曾深切的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佛教界念佛会四处林立,很多人都知道念佛,每天也定功课念佛,但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去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呢?李炳南老师曾经说过,他在台中二十多年,于所接触念佛者临终前有瑞相出现,证明确实往生西方者,仅有七人,现在可能增加了几位。大家想想,为什么知道念佛的人那么多,而往生者却在万人之中也难得其一呢?这是我们修持念佛者与弘扬净土者,应该重视关心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自己命终往生的切身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未来慧命延续长久的问题。如果今生因为懵懵懂懂的念佛,没有把一般念佛而不能往生的‘因’找出来,错失了稍纵即逝的往生良机,那么来生又将随著自己的善恶业力轮回六道去了,想要在错综复杂的业缘中,再创造好的因缘,得遇明师善友,修学佛法,恐怕不容易了。     (4)认识往生净土第一个基本的世间正见     甲、娑婆世界是生死苦恼的聚集地     我想,现在先和大家谈谈我们为什么要求往生第一个最基本的正见。在“无量寿经”上,便把世间种种因为人心贪欲、奢求、嗔怒、愚痴、骄傲、疑虑而造成人生无量痛苦、烦恼、忧愁、恐怖的无常百态,对我们说得非常清楚。佛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明白娑婆世界乃是生死苦恼的聚集地;要我们看清楚了生死苦恼的根源,彻底的看破放下,这样我们念佛求往生,才有希望。古德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今世之所以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情爱太重,情欲难舍,所以才结下了打不开、数不清的种种缠缘。一方面要养家顾子,忧虑一家的身心病苦;一方面要忧虑常常欠缺钱财、衣食、物品供给家庭;一方面又要忧虑随时都有可能为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种种天灾人祸所侵扰;一方面又要担心经常都有可能面临与父母家人、亲属朋友生离死别的痛苦。我们就是这样,天天生活在这个五恶五痛五烧的忍苦世间,时时都会烦恼丛生,不得安宁。如果一时糊涂,失去理智,做出违背常理,杀盗淫妄的事情来,又要受到国法的制裁,来世还要堕落三恶道中遭受因果报应。罪业轻的,纵使投生做人,却是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喑、哑,愚痴、敝恶之人。如果在生的时候做福修善,或者由于宿世修善积德所感,来世便会投生尊贵、富豪之家,身高体健,深具智慧。     佛陀说,虽然这个世间,有痛苦也有欢笑,有罪恶也有温馨,有贫贱也有富贵,有愚痴也有聪明,但是痛苦的事情总是比欢乐的多,贫穷的人们也总是比富有的多。而且人生的富贵荣华,虽然在我们享受时,可以乘一时的快意,尽情享乐,然而它随时都会随著无常的岁月,我们的因缘业力,霎时变化,消失在云端深处,再也唤不回一丝踪影。     乙、将心念安住在无常人生真理的觉醒上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说,做苦做乐、为恶为善,都不是究竟解脱之道。他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一个方便超脱这个五浊恶世善恶生死之法,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步就是要彻底而正确的认识这个世间的无常百态,这就是世间正见。有了对世间正确的看法与觉醒,进一步必须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透过我们冷静细腻的智慧,深入去思维、去观察、去验证这个充满喜怒无常、众难煎熬的忍苦世间,时时刻刻将自己的心念安住在无常人生真理的觉醒上。千万不可任意放纵自己念念迁流的妄心,如同瀑流般的随境而转,贪著留恋世事的荣华富贵,恩爱亲情。倘若我们放逸自己无明的心念,跟一般人同样的思慕追求世间短暂虚幻的幸福快乐,那么当我们一旦失去所受,与亲密之人诀别时,难免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唉!人生这种生离死别,难舍难分的情怀,抚今追昔,一直是劳劳尘世循环困惑不可避免解决的大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这层道理,但是多半被钱财、名利、权势、贪欲之心所迷惑,很少有人能够在触礁之后,客观、理智的静下来,做这种敏锐的分析与觉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丙、往生前如何种下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     (甲)人类纷乱的识无法察觉深细的生灭变化现象     而关于这种对苦短人生真相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实在就是佛法中间慧最初的敬悟。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一个学佛者,只停留在闻慧的知见上,对世法、对佛法初步的起信理解上,而不进一步的对宇宙人生究竟佛法做更彻底、更深入的探讨与实践,那么就不能达到了脱生死的终极目的。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到净土去听佛说法,精进修行,了脱生死。所以当我们在娑婆世界对世间的无常百态有了基础性的体会后,倘若得遇善知识的指引,进一步便要对了脱生死的根本方法,做更深刻的探讨与思索,这样我们在今世的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了‘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来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能仰仗宿世种植的根本正见,比一般求往生而没有在娑婆世界深刻的种下‘了脱生死’的正知见者,更能够早开智慧,莲品增上,速超生死。关于这点,佛陀在世时,对世间的实相及根本解脱世间生死的佛法,为我们做了极为精辟的解说。     佛说:身为一个佛弟子,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理智的认清世间的一切现象,外如山河大地,内至身心意识,均在我们每一个念头刹那刹那的生灭起伏中,念念演变、念念迁动,丝毫没有一刻住止停留的时候。这种事事物物刹那刹那念念生灭的现象,非常非常的微细深刻,不是一般人溷浊杂乱的染污意识在平常所能够分辨察觉的,必须藉著经常静心禅思,摒息纷乱的杂念,才能逐渐体悟这种事物微细生灭的现象。人类纷乱的意念虽然无法在平素的思绪下察觉这种极端深细的生灭变化,但是对于人类自己生老病死整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即是任何人认为这是自然生态的显著演变下,为任何人自然察觉、自然熟知的,且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终将走向死亡道路的无常生命,远比任何人都来得担忧与重视。就因为宇宙间一切生物生老病死的整个循环明显的变化过程,为任何人所察觉、所熟悉,反而丝毫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值得我们留意警觉之处。只有当我们即将面临死亡时,才突然醒悟出无常的讯号,此刻竟然严重威胁到我们时时细心照料的宝贵生命。但是在平常,当我们身体健朗,一切顺心时,想到的只有我目前所接触、所感受、所爱乐的一切人、事、物。因为放眼所见的一切人、事、物,确实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我们去捕捉去经历,当然不会想到,也不曾想到,也不敢想像自己什么时候会走向死亡的边缘,自己最后濒临死亡的那一刹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因为目前死亡距离我们似乎太遥远了。因此唯有把握现在,寄情驰求才是最最真实的。然而人世间一期短暂的苦乐感受,对一个真理的觉悟者来说,却有不同的看法与抉择。因为一个有智慧的觉者,当他的心绪经过长期的反省沉静,自然能够很微细的察觉出,所有我们接触外境而产生的感受,无论是痛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不痛苦也不快乐色界天人由定境而产生的舍受,这三种内心的执受,它的后面,都隐藏著苦痛变异的阴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个没有经过潜心禅修超脱情执的众生,当他这期生命结束时,此生所有一切我所感受、我所拥有、我所倾慕的人事景物,都会随著个人因缘业力的牵引而变化、而消逝。今生所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人物景象,只不过是自己前世造作业因现世承受因缘果报的延续而已。既然是错综复杂的因缘果报现前,当这期的业报完结后,自然会继续演化,无常变异。那么当我们今世执意追求的一切亲情恩爱,美好事物,一旦濒临变化迁流时,当然会产生忧悲苦恼的阴影。其实一般人也知道人生是苦,似梦,但是由于个人业力习性作祟,明知不可为而为,依然寄情追求此生短暂的苦乐感受,不肯面对尘世无常的实态,寻求正确出苦的方法,这实在就是我们可怜众生轮转六道痛苦的根源。     (乙)认识世间的无常实性是寻求出苦之道的第一步     佛在过去修行时,即是认识了世间无常的实性,而发心寻求出苦之道。佛首先了悟了宇宙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人事物质,皆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和合而成,既然由各种因缘关系互相牵缠羁绊而存在,当然任何事物都没有它单独自立的个体存在。换句话说,凡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一切身心事物,必然是相依待的幻有存在,没有它的真实自体。到了因缘离散时,一切万物,均会无常变灭,没有一样东西有它决定不变的自我。我们之所以会与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时,内心产生过度的悲伤哭泣,就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意识错觉今世的恩爱亲情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我曾经经历的,是我曾拥有的,是我曾经经过辛苦代价争取来的。因为强烈的对周遭人事环境的坚持与认同,强烈的对亲情恩爱的渴求与占有,而使我们一再被感情的幻觉作用所误导,引发内心种种对世间情欲的幻想与憧憬。然而当我们在夜静更深,稍稍有属于自己反省独思的时间,我们是否也曾扪心自问,静心思考过:世间的一切恩爱、亲情,能够随著我们对它的贪恋与需要,而纵情所欲历久不变吗?能够随著一时荣华富贵的到来,而留住即将转眼成空的恩爱至情吗?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与亲朋好友聚会时,我们或许会感受到一时的欢笑与欣慰,然而当一次又一次的曲终人散时,你难道不会有人生聚散无常的启示吗?一个人如果没有过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经历,是不容易体悟出人生聚散无常的真理的。     在平常的日子里,亲朋好友之间,常常会因为彼此间个性、习气不合而引起争端,产生口角,影响双方的情谊;甚至为了一时的利害冲突而发生钩心斗角,出卖朋友,兄弟阋墙,反目成仇的情形。如果我们经常静下心来观察周遭的人事环境,你便曾发现它时常因为各种大大小小因缘的牵扯、纠缠而不断的迁异、变化,而且随著我们对人生的历炼,心态的成熟,愈能够在我们的人世阅历中灵敏的发觉各种内在外在的层层因缘不停地在推动、变化。随著时代、潮流、社会、科学、医学、生理、心理、情感、思想……等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不停的进化演变,有那一样东西能够因为我们一厢情愿的单纯渴望,而常久附属于我呢?山河大地,随著地质、形势、温度、空气、阳光、湿度、气候的影响,经常不断的震荡、决裂、崩塌、演化。河川湖海,也不断地随著四季的变化而溃堤、奔流、流失、干涸……。林薮原野,亦不断地随著季节的更替,而飘落、发芽、成长、老朽、腐蚀、烂坏、消失,有那一样东西不在不断的生长、茁壮、衰老、腐散、死亡、消逝……无常、变异中!?     (丙)现实人生中本来就没有真实自我的存在     凡是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对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分别,事事物物的感官灵觉作用,究竟是无常变化,还是永恒不变呢?是有真实的自体,还是幻象不实呢?是在我们有生命时暂时的识别作用,还是会随著我们生命力的结束而随之幻灭消失呢?如果是短暂的随著我们无常的生命幻有存在,那么当我们今世生命瓦解消散时,这个没有知觉的腐朽身躯还会有真我存在吗?人存身存,人死身亡,我们的感官意识,当然随我们的生命正常存在而存在,身灭无我,自然为每一个人所理解与接受。但是宇宙的觉者,以他修证的智慧告诫我们说:不仅仅在这个有形的身躯离散消逝时才察觉出身殒无我,当我们现在活生生的生存在这个世间上时,本来也就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一切的一切,只是幻象的假我存在,只是各种因缘境界聚合的幻有存在,一旦因缘无常变异时,又将离散幻灭了。我们的身心意识如果是真实永恒的存在,那么便应该永远随心所欲的存在这个世间,不会随著因缘的聚合而存在,又随著因缘的离散而消失了。而要在现身中就能觉悟这种此生无有真实自我,超越凡常情执的真谛,佛早在“阿含经”及大乘经典中明白的指示我们踏上真理之路的根本法门。     2、禅行者与念佛者的一分出世正见及正思惟     (1)修行者如何正思惟此身无我的真理?     佛对立志求道具有利根器的出家弟子说,当你们有了对世间正确的见解(八正道中的正见),觉悟这个世间是苦,是无常,是无我的生灭假相时,便要进一步在今生幻有身心中,确实去观察、去思惟、去验证这个短暂存在世间的身心,的确如佛所说,在现实生命中就是幻相的存在,假我的存在,缘起性空的存在。而要如何在现实生命中亲身去观察、去思惟、去印证这层幻有身躯的假我真理呢?佛指示出家弟子说,我对你们说过的法,你们一定要仔细的听著牢记起来,要时时回想我所说过的每一句话,而且要经常一个人在林野寂静之处,一心禅思(正思惟):这个有色的身心为什么是苦?为什么是梦?为什么是假?为什么是空?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就是真我吗?我就是这个没有灵觉的身体吗?离开了这个物质的色身别有心识的实体存在吗?离开了心识当体别有物质的色身独存吗?我是存在这个色身中吗?还是这个色身存在我的灵觉中呢?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属于我所拥有吗?如果这个色身属于我所拥有,然而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时时刻刻主宰支配这个色身呢?换句话说,假若肯定我就是属于这个色身所有,那么我的心识便应当随著这个身躯结束时消灭而消灭,但是人死不是断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修行者在他们禅修之后,印证了六道轮回的真理,将人死后的真相告诉后人说,众生的八识离开了今生幻有身躯时,仍将随著众生的善恶业因而另寻生缘,往别处投生受报去了。如此说来,我可以说就是属于这个物质的色身吗?或者说,我不是属于色身所有吗?如果不是属于今生这个身体所有,为什么平常没有我的意识发号司令,身体就不能动弹呢?事实上的证明,我和现在的身体是不可分离的,是因缘幻相的和合而存在,离开了物质的身体,没有别体自我存在,离开了我心识的当体也没有另外身相的独自存在,那么什么才是我的相貌呢?这个灵觉的我又住在何处呢?……,当你们经常在禅坐中,反覆静心思惟出这层无我、无我所有甚深难解难了的因缘寂灭法,你们才能确确实实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自在的做到舍情爱,离欲望,断烦恼,修梵行,求解脱,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色心不动念,闻声不随声转,嗅香不贪其味,饮食不求多量,触境对境无心,乃至对于世间的善恶事物,都能了然于心,不随物转,言语减少,内心寂静,身心倚息,得入正定,出入息灭,内身行舍,想受寂灭……,最后体证原来五蕴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五蕴,自己终于觉悟已经证得了寂静的涅槃,今生的五蕴果报身已经完尽了,清净梵行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知道不再遭受未来的有漏果报身了。这种自知自证的寂灭涅槃,不是从他处获得的,亦不必由别人为我们印证。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为出家弟子们演说了很多正思惟人道的方法,于前所述,只是正思惟中极小部份而已。修学净土,同样必须具备对净土法门的正思惟的方法。关于往生净土的正思惟方法,另有单篇说明。念佛者如果能体会佛所说这层此身‘无我’‘无我所有’的因缘寂灭法,必然不会对今生幻相的人生,执著不舍,更能确实做到舍情爱,勤念佛,求往生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0: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不发厌离生死之苦的决心,证果与往生都不可能     我们通常讲,往生极乐世界有两个要素:一是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一是欣慕净土世界菩提之乐!‘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说来简单,谈何容易!现在末法众生的根器,已经与佛在世时修行者的善根差得很远很远了。于那个时候,只要佛陀为弟子们略作开示,便有无数弟子远离尘垢,得证清净法眼,诚如“阿含经”中所说,弟子们倾听世尊说法,便当下亲见了法性,得证了法性,觉悟了法性,对真理永远不会再有疑惑,这种对法性自见自证自觉的获得,绝对不是由外在见闻他人说法或由文字理论的领会,而获得的信解,也不是由他人度化自己如何修持,而印证自己已经得到了生死解脱,完全是自己对正法的亲见与觉悟,属于自己内在宝藏的开发,内心真正获得清净自在,没有任何畏惧,完全与外境无干。甚至利根器的异教徒,闻佛略说法要,也能远尘离垢,得证须陀渲果。在亲见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后,才尽其寿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成为佛教的在家居士。今天我们就是日以继夜的聆听无数善知识说法,也不能开悟呀!不要说不能开悟,就是连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的决心也很难激发起来,持续下去。在闻法的当时,或许内心早已产生了种种主观的疑问,嗯!这种说法与逻辑不合,嗯!这种说法与现实有所出入,或者听后似懂非懂,自以为是,连佛经上所说的指标望月,都不知手指何在,怎能敢让我们厌离娑婆世界出苦之心呢?何况是亲身对佛法的印证,见性开悟呢!?说食不饱,没有用啊!修行是点滴的功夫,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纵然一时之间巧言令色蒙骗了别人,未来必定自食欺骗众生贪取利养的诈欺后果,死堕地狱,受苦无期。我们为什么要贪图一时的名利享受,而做无谓慧命的牺牲,换取地狱的果报呢?这种慧命的无谓付出,换来的地狱代价未免太大了。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佛者,不能痛下决心,老实修行,出离生死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其实也有很多人知道那是我们无始以来积集的爱欲情执太深重了,多生累劫薰染的无量业习,早在我们八识田中根深蒂固了。如果一个佛弟子,不能痛下厌离娑婆世界无常生死之心,贪著世间的种种情欲恩爱,执迷不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则不可能,还谈什么于现身中见性开悟呢?而这里所说的见性开悟,自然是指声闻四果中初果的须陀洹果,那是要做到像“金刚经”所讲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才能得证的。一个求道者,如果不初步悟入清净法眼,便不能够了脱生死,而这亲证法眼净的前奏曲,便是我们一再反覆提醒的,首先必须深发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才能慢慢趣入的。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也是我们念佛者求生西方净土世界的前提。唯有日积月累,经常不断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这个如幻如化的不实世界,观照这颗无常变异的妄心,对这个身心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厌离感,才能切实从我们的内心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才会进一步深刻的把我们信心与希望指向西方净土世界,才能将我们散乱已久的心逐渐平息下来,一颗虔诚欣慕的心安住在极乐世界,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摄受之中,这是我们净土行者应有的正见。而要如何方能确确实实的于二六时中从我们内心深切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呢?于,佛曾提到了十二因缘法。此十二因缘法,即是释迦牟尼佛更深细的为踏上真理解脱之路的行者提出根本佛教中修行的究竟真谛。佛说,一个想要出离生死苦海的修行者,首先一定要透过正思惟,对形成身心世间的根本原因透彻了解;倘若对聚集身心世界的生死之因,认识不够透彻,知见不正,便在那里盲修瞎炼,蒸沙作饭,虽然其志可嘉,但是由于踏出生死苦海的第一步初发心就走偏了,结果于生死毫不相干,如此修行是不会有成就的。“楞严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热沙怎么会成为可食的米饭呢?     3、认清幻梦人生的真相是正思惟的方法之一     (1)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人生大梦中的主角     因此佛还在这个世间指导弟子修行时,就以他过去修行的经验,告诉弟子们说,我曾经用宿命通回忆自己过去修行尚未成就佛道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寂静无人的地方,专心精进的禅思(正思惟),内心生起这样的念头:每一个人好不容易得到宝贵的人身,都要在人世短短的几十寒暑间,经过出生、衰老、病患、死亡种种迁流变化痛苦的折磨。唉!人生的幸福快乐,实在太苦短太无常了。然而人类对于形成生老病死的原因,却惝恍懵懂不知起因何在?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无量苦痛逼迫的世间受生呢?是什么因素形成之后才有投生的开始呢?又是什么缘分助长之后才有生命的持续呢?我思考了这些问题,便端身正意,不眠不休的精进修行,一面寂静禅坐,一面专心思惟,如是无有间断的禅定禅思,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啊!这个世间原来是我虚妄的心识显现的六尘幻梦,原来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做著无明的生死幻梦啊!‘当我一出生开始,我就在做梦,当我有知觉的开始,我就在做梦呀!’佛陀觉悟了众生原是属于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当我认同了今世的现实人生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眼前时,相对的,我便开始对于我周遭的人事环境产生同样实在的认同感,就因为在自我的知觉里,强烈的对发生在我周围的各种人事景物产生极端现实的观感与认同,所以找才会往这个现实境域里,热衷主观的去追求我认为一切理想美好的事物,我认为这是我辛苦牺牲换取来的代价,我认为这样东西本来就应该属于我所拥有,因为在我的脑海里,从生至长,一直强烈的认同周遭的一切人事环境,便是真实属于我所拥有,我当然爱我的生命,爱我的钱财,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妻子,爱我的儿女,爱我的朋友……,但是有朝一日,顿时遭遇天灾地变,家破人亡,失去了我心爱的妻子儿女、至亲好友,在我内心深处,必定会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与打击,痛哭哀号,肝肠欲裂!于伤心之余,回想过去一切与父母妻儿美好珍贵的经历,想到父母在世时,百般的爱护、照顾我,如果没有父母菇苦含辛的扶养我长大,便没有今天成长茁壮的我,父母对子女的心,毫无条件的牺牲奉献,没有任何的利害冲突。看看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多是利害冲突,尔虞我诈,不见真情真义。相形之下,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实在太真、太好了。就因为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太真太好了,顿时失去找最敬重、最信赖的父母,当然会黯然消魂,悲恸万分,凝视著浩渺的苍穹,早已泪如雨下,无语问星空,你们到那里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活著,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个现实的人世间孤军奋斗,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想著想著擗踊哀号,却是越想越空虚、越寂寞、越难以释怀……!     当一个人感情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心思,关在感情的象牙塔里,永远理不出一个客观理智的头绪来。有的人甚至因为与死去的妻儿丈夫感情甚笃,对死者付出太多的情感,而今沧海桑田,人伦骤变,在感情遭遇严重的打击心绪不能平衡下,遽然精神崩溃,行动失常,于精神极度混乱中,仍不断喊著死者的名字,情何以堪!情何以堪!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令人见之,于心何忍呀!不禁让人慨叹道人间何世啊!     (2)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     人生最大的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佛就是觉悟了人世生离死别的悲剧一幕幕的在这个世间不断的循回重演,永远没有歇息的时候。于是佛在禅修中,终于解开了人类之所以对死去的亲朋好友产生那么大悲恸情绪的原因。当然对一个宇宙的觉者来说,在他经过长期禅思潜修后,固然可以解开众生生老病死循环重演的生死之迷,但是对一个道道地地的凡夫众生来说,这种人世悲欢离合的看破与觉醒,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众生没有这种智慧善根洞悉当我们呱呱坠地一出生开始,就是属于我们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啊!既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当梦中的人事环境发生猝然变故时,自然会随著梦境应有的结局而消失了踪影。我们身处这场不长不短的幻梦中,于梦境仍然继续呈现没有发生意外中断时,如果梦境里的一切境界差强人意,我们自然会产生贪恋留连的心理;倘若我们在梦境里扮演著跑龙套的角色,甚至一生当中落魄潦倒,事事处于逆境胶著下,自然会自叹命薄,怨天尤人,恨不得早点离开这场无奈的梦境,一了百了,死了算了。当然在梦境里与现实的人事景物诀别时,一时之间,我们会迷惘惆怅,若有所失。但是当我们用出世的智慧觉悟出这只不过是一场梦,只不过是一场我们虚妄的心识当下显现的六尘梦境时,我们又为什么要感叹迷恋梦中与我们同台共事的人物消失到那里去了呢?既然人生本是一场梦,梦中的一切人事景物自然是幻有的,不实在的。我们若是想从幻梦中的景物去追寻他的本源处、实在面,追寻他消失的方向,消失的处所,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永远探寻不到它根本的症结点病源所在。留下的,只是内心无限的怅惘,无限的追思,无限的期待。     佛陀用智慧之眼,感叹著众生在人生梦境中爱著、执取幻化不实的六尘境界,怀念过去,幢憬未来,计画现在,营谋求利,生生不息。又在幻梦中意乱情迷的挥泪问苍天,同苍穹倾诉说,天哪!我流离失所,顿失父母亲人,他们为什么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受苦受难,爸爸妈妈!你们到那里去了呀?挥著满怀无助的泪珠,早已沾湿了衣襟,也抹不去他内心无尽的哀思。佛知众生误把六亲当眷属,误把梦境当真实,所以才会对梦中的人事突遭风云变化时,内心产生这么大的痛苦,产生这么强烈的难舍之心,其情可愍!其行可悲!又有几个人能够理智的看出人生整盘虚幻不实的经过,在对整套人生深思熟虑后,毅然跳出这个充满一连串邪恶、恐怖、现实、利害、战争、痛苦、衰老、死亡的无常人生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8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