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16|回复: 12

发心求问十二因缘玄理,还望深通此理之高人给予指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http://www.fomen123.com/fo/new/base/8629.html
上次发贴,发问因果报应和善恶,一位朋友给了我之上这个链接,其内容是十二因缘。
我认真拜读,但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还望得此玄理的朋友给予指导点播。
读完此帖,我已大致了解十二因缘和三世两重因果大意:
前生:无明引业行,业行生业报,业报导致轮回生死
今生:活动的心识;阿赖耶识 入胎 生名色, 六入 生六根,六根生六触 触生爱 爱则取,取造有 有润今世心识 造今世业行,行将生业报 灭后再生死轮转 此为三世两重因果。
问题一:
分析上述内容发现心识是受体,是业力作用于心识,使心识进入了此死循环。因此没有永恒的“我”却有永恒的“心识”,我这个理解对吗?如果没有永恒,今生的“我也好,“心识”也罢为什么怕来生下地狱呢是什么下了地狱?心识吗?,佛教里的地狱种类不少,作恶下地狱也间接证明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只不过佛教里叫心识,天主教里是灵魂。我这么理解可以吗?
问题二:
一切的一切是必然注定还是偶然发生的呢?
上帖中作者举例:比如你上世有抽烟的业习,今世看到香烟,你就对其贪爱。但不难看出这十二因缘是个循环,环环相扣。为什么你上世抽烟,因为上上世。。。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问最初的业因是怎么来的。
如果学过编程的人一定对死循环不陌生,但程序里我可以直接定义 A=爱抽烟,
如果2大于1就重新输出A=爱抽烟,不关闭线程A=爱抽烟将永不停止循环。
在程序里A永远也看不透为什么自己永远爱抽烟,因为我在写程序。换一个比喻,任何人画一个圈,其第一笔一定是点一个点,问题是这一点是谁点上去的?如果我是A,谁在给我赋初值?高人若说无往以来,则何谈前世,今生,来世,何谈三世何谈二重,无始却有终(跳出轮回)这不符合人间人能理解的逻辑,但法传播于人间,还请顿悟此理之高人用人间能懂之道理讲述其玄理。
问题三:
如何断自体爱?
在读截断十二因缘流转这部分中,上帖作者这样写到:“如果我们不爱不取。就不会产生我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爱分两种:境界爱,自体爱。不谈境界爱,自体爱如何灭?人畜天生能吃喝拉撒睡,知冷,知热。当你饿了,无论吃肉也好,吃素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生,为了生产生的行就是业因,应该是这个逻辑吧。难道吃素不做业不生因,或做业不生因?人不识植物的苦乐,就像我不懂佛教这些玄理一样。所以如何去破自体爱呢?修佛最终的目的是寂灭吗?修佛求寂灭是否应该断自体爱?请问古往今来的这些佛陀是断自体爱寂灭的吗?
问题四:
这十二因缘之帖的内容不知是那位师傅做的,有一些内容还真是高深。母牵儿女悲乐,顿悟因缘消除与之悲乐牵连是帖内一例。若照此法,国之长者不牵民之苦乐,家之长者不牵子女苦乐,不怕民或子女嗔之而造业吗?释迦摩尼佛在人世间为王子,国之长者,他为什么观这十二因缘助人解脱,为什么多年讲经说法?难道他不是牵挂着世间苍生之苦吗?顿悟去爱这是世间法吗?若这位师傅真通此道何必写这十二因缘帖,造业啊,善恶业亦是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4-9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生:活动的心识;阿赖耶识 入胎 生名色, 六入 生六根,六根生六触 触生爱 爱则取,取造有 有润今世心识 造今世业行,行将生业报 灭后再生死轮转 此为三世两重因果。
问题一:
分析上述内容发现心识是受体,是业力作用于心识,使心识进入了此死循环。因此没有永恒的“我”却有永恒的“心识”,我这个理解对吗?如果没有永恒,今生的“我也好,“心识”也罢为什么怕来生下地狱呢是什么下了地狱?心识吗?,佛教里的地狱种类不少,作恶下地狱也间接证明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只不过佛教里叫心识,天主教里是灵魂。我这么理解可以吗?

赞叹师兄的理解力是很强的,把十二因缘一次就搞定了,不简单啊。
大佛顶首楞严经指出,心是永恒的。心经讲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个心识的叫法很多。在唯识学派叫阿赖耶识。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叫见性,叫妙明真心,性净明体,叫如来藏,在大般涅槃经叫自性,佛性。在楞严经里明白了自性,就叫明心,开悟,见性。
发表于 2013-4-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师兄这么喜欢研究是好事,再转发一贴:
http://www.shixiu.org/thread-24558-1-1.html

研究到最后发现都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导归极乐,那恭喜您。
发表于 2013-4-9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二:
一切的一切是必然注定还是偶然发生的呢?
上帖中作者举例:比如你上世有抽烟的业习,今世看到香烟,你就对其贪爱。但不难看出这十二因缘是个循环,环环相扣。为什么你上世抽烟,因为上上世。。。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问最初的业因是怎么来的。
如果学过编程的人一定对死循环不陌生,但程序里我可以直接定义 A=爱抽烟,
如果2大于1就重新输出A=爱抽烟,不关闭线程A=爱抽烟将永不停止循环。
在程序里A永远也看不透为什么自己永远爱抽烟,因为我在写程序。换一个比喻,任何人画一个圈,其第一笔一定是点一个点,问题是这一点是谁点上去的?如果我是A,谁在给我赋初值?高人若说无往以来,则何谈前世,今生,来世,何谈三世何谈二重,无始却有终(跳出轮回)这不符合人间人能理解的逻辑,但法传播于人间,还请顿悟此理之高人用人间能懂之道理讲述其玄理。


答。佛法博大精深,就像画圈要有一个点切入。
唯识学对见惑,思惑,无明惑研究的非常深入细致。见思二惑断尽了证阿罗汉果。
圆教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有四十一品无明,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
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断。所以,菩萨都是有无明的。只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
尽虚空,遍法界的九法界依正二报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一念无明产生的。【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虚空法界本来是灵明清净的,由于无明的原因产生出九法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富楼那问佛。
发表于 2013-4-9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4-9 16:51 编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四)

海仁老法师主讲
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丙二广破余疑分二。丁初明事理性相本融分三,戊初疑请分二。己初叙敬

小乘无学,法执坚固,不解藏性随缘妙用,因疑如来藏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又不达万法唯心,相妄性真,法法圆融,周遍无碍,故疑四大,云何不相为碍?其次是阿难闻佛开示富楼那,三缘断故,三因不生;狂性顿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因而又起因缘自然之情执,此皆属余疑。既非三言两语,可令明白,佛不得不详为解说,故曰广破余疑。

丁初明事理性相本融,事谓十法界,依正诸法,亦即阴入处界,有生灭去来等事相。理谓一心清净本然,不生不灭之理性。事相乃依理性而幻现,妄无自性,当体即空,是事不碍理;理性空寂,不碍万有繁兴,故有十法界事相差别,是理不碍事。以事不碍理,理不碍事,故得圆融。性谓藏性,相谓七大;藏性本具七大之相,七大之性皆是如今藏性,故曰性相本融。

本科经家叙述,富楼那敬佛之仪式。尔时,谓当阿难说偈赞佛竟时。梵语富楼那,译满愿,是父名;弥多罗尼,译慈行女,是母名。从父母立名,简称满慈子;佛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今于大众中,即从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地,是身业恭敬;合掌恭敬,是意业;而白佛言,是口业恭敬;三业恭敬是请法之常仪。

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己二叹述分二。庚初叹德

初句是赞佛自利德,次句赞佛利他德,最后一句赞叹佛所演说之大教。诚如阿难所赞,佛具大雄大力故,内降一切烦恼,外伏一切魔怨,故曰大威。佛大慈大悲,普救众生,拔苦与乐,曰大德。大威是般若实智,大德是方便权智;实智自利,权智利他,二利究竟成就曰世尊。第一义,是佛所演说之大教。此教所诠之理,为万法之祖,众义之宗,故曰第一。此第一义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四句,绝百非,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不可以口议,本无说示;今佛以权智方便,于无说示中,方便说示,故曰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虽然第一义理,人人本具,但迷而不知,唯佛与此理相应,故名如来第一义谛。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庚二述请分三。辛初总述疑请

初二句按佛昔日所赞,今闻如来以下,正是述疑。法华经云:“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否,我常称其,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又云:“汝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九十亿诸拂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佛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乃至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又云:“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在阿含经,佛亦说:“我佛法中,善能广说,分别法义,辩才无碍,满慈子第一。”故曰:“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

微妙法音,指前文佛七番破妄,十番显见,会四科为藏性,融七大体性周圆,此皆精微奥妙之法,曰微妙。佛具八音,微妙法音,是八音中之极好音。又佛音能显妙法,谓之微妙法音。富楼那意谓,佛常赞我,为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今闻佛前文所开示,犹如聋人,远逾百步之外,聆于蚊蚋之声,不但不见,亦复不闻。聋人,喻声闻慧耳,为无明所障;逾百步外,喻声闻去佛境界甚远。蚊蚋微音,喻佛微妙法音。声闻位在圆教七信,尚有八、九、十信,及十住、行、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共四十八位,方得成佛。故于佛境界,本所不见,亦复不闻。因此佛虽明以开示,万法唯心,令我等解除疑惑;但因我等所知障重,仍未详明此义之究竟,而得至于,无疑惑地。如阿难辈以下是述致疑之由。阿难等所知障轻,闻佛开示,悟顿妙心,周遍常住;但烦恼障重,见惑之习,思惑之漏,二皆未除,仍未得证,阿罗汉果。即使在会大众之中,千二百五十比丘,已登无学,尽诸烦恼,横超三界,永不漏落生死;今闻第一义谛,微妙法音,尚且未能领悟,而纡绕于疑悔之间。疑谓疑今所闻大乘第一义理,悔谓悔恨昔日爱念小乘之法。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辛二别述二难分二。壬初从阴入处界起理违事难

初五句是按佛语,后五句是举疑情。世间指器世间,根尘即前十审辨见中谓根尘相对。阴处界即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是等于六入及七大。四科文中,科科皆云,本如来藏。七大文中,一一皆言如来藏性,清净本然。然则,藏性之外,应更无别法;云何现今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山河大地是无情世界,诸有为相是有情众生。世界有成住坏空,众生有生老病死。世界空已复成,众生死后再生,故曰次第宣流终而复始。满慈之意,既四科七大,一一皆如来藏清净本然,更无差别,云何复有山河大地等生灭杂染之相?岂非理违于事?殊不知藏性不变,而能随缘,不防于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此等异相,如空华水月,镜像灯影,当体即空;空故仍然清净本然。佛开示阴入处界本如来藏,是即事即理;清净本然,而幻现诸相,是即理即事。满慈执空藏不变之体,而迷不空藏随缘之用,故有此疑。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壬二从七大起相违性难

七大中根识二大,属于心法,无形无相,故今但举五大而起疑问。地等四句是按佛语。如前空大文中云:“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现云:本性圆融,即牒前之“性圆。”今云周遍法界,即牒前之“周遍”。今云湛然常住,即牒前之“本不动摇”。既均名五大,则地水火风,亦应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然事实不然,若地性周遍,何能容水;又水火相克,若水性周遍,火大应该不生,云何佛又发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富楼那复称世尊云:地是有形,属于障碍之物;空性无形,而畅通无阻,如是一通一碍,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辛三请佛开示

我等智浅,不知五大圆融义之所归;惟愿如来,发宣流布,大慈悲风,拂开我等疑惑之迷云。因迷惑如云,能障心光,不悟七大圆融之理;若然佛降慈风,扫除我等迷云,心地智光,便可显现,而照彻本性圆融周遍法界之理。作是语以下是经家叙仪。满慈请佛开示之后,即与大众,五体投地,向佛顶礼,钦仰渴慕,如来无上慈悲之教诲。

如来藏既真心清净本然,如何忽生山河大地
发表于 2013-4-9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开示,器世间是如何产生的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受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潭。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潭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癸二广显三种相续分三。子初明世界相续

觉谓本觉性觉,明谓妙明明妙。此觉明寂照不二,体非真妄,而能为真妄所依。以闻法修证,故非真成真;以迷惑作业,非妄成妄。空谓顽空,昧是晦昧。由迷于大觉真空而幻起顽空,因迷于本觉妙明,而成晦昧之无明,故曰觉明空昧。因无明不觉生三细,能所相形相待,而成摇动之风;风大摇动不已而成轮,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准是可知,风大乃无明不觉,一念妄动之动相而已。一切世界,皆依风轮而住。华严经云:“有须弥山微尘风轮,最上之风轮,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香水海。”因空生摇等四句,是明地大生起之因。初句牒前风大觉明空昧,相待成摇,而生摇动之风轮。今再因坚固执著妄明,欲明晦昧之空体;奈空体不可明,遂结暗成色,成为地大坚碍之相。金宝是地大之精华,地性坚碍,莫过于金。此坚精之金宝,乃无明妄觉所立坚碍之相,故曰:“彼金宝者,明觉立坚。”坚执不已,积而成轮,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可知世间地大种,亦不过是无明妄心,一念之坚相而已。坚觉宝成等四句,明火大生起之由。坚觉宝成,是牒地大,摇明风出,是牒风大;地风二大为生火大之因。由于坚执妄觉所成之金宝既立,摇动妄明妄觉之风复出,金性属坚,风性属动,一坚一动,相触相摩,二物互相磨擦,故有火光;火大虽无能持之轮用,而有变化之功能,名之为变化性。世间诸火,不离妄心,相摩所成,可知火大,亦无明妄心中,一念执相而已。宝明生润等四句,是水大生起之由。宝谓金宝,明指妄明,由于坚执妄明,而成立之金宝,其体明净而能生润,如五金之属,遇热气即出水。今火上蒸于金宝,故有水出。蒸润不已,积而成轮,故有水轮,含十方界。可见水大获,亦无明妄心中,金火二妄蒸润所成。此总明四大种生起之由;而四大种又为组成世界万物之根本。世界万物依于水轮,水轮依于金轮,金轮下有火轮,火轮下有风轮,风轮下有空轮,空轮依无明,无明依本觉,无明虽非本觉;然无明之相,不离本觉之性。既四大始于无明妄心,妄心又不离本觉真心;故曰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身心器界,无不从此真妄和合之识心而成立。

火腾水降以下,是明四大种,转展而成世界诸法。火性轻故上腾,水性重故下降;一腾一降,互相交发,立诸坚相。此坚固之相,湿者则成大海,乾者则为洲潬。浮土可栖曰洲,聚沙可住曰潬。即四大部洲中,水陆二居之依报。以是水陆二居,是水火交互发生之故,彼大海畜水之处,火光常起,而洲潬质碍之地,江河常注。于中水势劣于火,而火势强盛,则结为高山;如敖水为盐,堆积如山。因高山同含水火之成份,故山石相击,则有火出,相融则成为水;如炼五金,无不成汁。若然土势劣于水,水势强盛,则抽拔泥土之精华,而成草木。以草木是土随水润而成,本身含有水土成份,故遇烧成土,因绞成水。

交妄以下,是明结成世界相续之由。交谓交互,妄谓妄心妄境。由于妄心妄境,辗转相生,初由一念无明妄心,而成空昧;明昧相倾,摇动生风;再坚执妄明,而生地大;再以风金相摩,而生火大;再以金火相蒸而生水大。如是四大,交妄发生,递相为种;水火为洲海之种,水势劣火为高山之种,土势劣水为草木之种。以是递相为种之因缘,则有依报世界之成住坏空,终而复始,相续不断。


发表于 2013-4-9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开示,有情世间是如何产生的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沟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子二明众生相续之因
佛再次告富楼那言:“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意谓发明妄心妄境,并非他因,全是众生迷于本觉妙明,而妄欲加明于觉,成为妄觉妄明之过咎。前之依报世界,后之正报业果,无不皆由此妄觉妄明,忽然而生,继而相续不断。因于性觉加明,而成虚妄之无明,无明欲有所明,而性觉又非所明之境,遂立晦昧之无明业相为所明。即前:“因明立所。”所明之妄境既立,则明理不逾,即前:“生汝妄能。”明是能见之见分,理即无明业相,亦即本觉妙明。由于能见;见于业相,业相晦昧不可见,而能见之无明必定欲有所见,遂结暗成色。因此,为色所限,听不出于声,见不超于色,心被境局,不能超逾。此仍属本识中之境界相。色香味触以下,即由三细转成六粗。色香味触概括六尘。六种妄尘之粗境,由是将一心本觉明体,分成见闻觉知等六根。内有根,外有尘,根尘相对;因境牵心,由心取境,心境和合,起惑作业。同作一业,则生生相缠,互为眷属,故有胎卵之类众生。合指湿生,离指化生,以不同业故,但由一己业力,或合而成形,或离旧化生,此明胎卵湿化四生之形成。
“见明色发”等六句,是举人道中阴身投胎之亲因。人道一期寿终,未转生前,名中阴身。中阴投胎之时,于无缘处,其黑如墨,别无所见;惟当同业有缘众生交遘时,中阴身即见一点光明之色,即乘光趋赴,刹那便至。见明色发,是指妄心见妄境;明见想成,是由妄境而起妄惑;便成欲爱之想。男见父,女见母,皆为异见,则成憎;男见母,女见父皆是同想,则成爱。承此一念爱染之心,便为受生之种子,因此纳受欲想爱染之心于父精母血之中,便成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是明父母之助缘。以中阴身想爱之亲因,加以父母交遘之助缘,遂生羯罗蓝,遏蒲昙等之胎相。俱舍论云:“胎有五位,初七日名羯罗篮,译云凝滑;次七日名遏蒲昙,译云疱;三七日名闭尸,译云软肉;四七日名羯南,译云硬肉;五七日名钵罗奢怯,译云形位。”如是胎中,七日一变,直至十月满足出胎。今举胎中初两种相,等括其他胎位,故曰羯罗蓝遏蒲昙等。
胎卵湿化以下,是明四生业因不同,故受业果亦异。卵则惟因妄想而生;胎因男女爱欲之情而有;湿以自业及外境暖湿之气和合而感;化以厌旧喜新,离此托彼而应。情想合离四生,更相变易,或情变为想,或想变为情,或合易为离,或离易为合,互相更换,彼此变易,遂成十二类生之差别。受是果,业是因,由因感果,丝毫不爽。作善则上升曰飞,作恶则下堕曰沉。受报时再作业因,由业因再受报,如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有了期,故曰以是因缘,众生相续。”因缘有远有近,远则无明为因,业识为缘;近则情想合离为因,父母暖湿等为缘。如是四生转换,三界升沉,生死轮回,相续不已。


发表于 2013-4-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hixiu.org/thread-32168-1-1.html

贪嗔痴慢疑,情想所占比例在轮回中的作用原理
发表于 2013-4-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什么叫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2007-7-22 00:00
问:什么叫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答:“见惑”可分为“五利使”和“五钝使”。五利使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
取见(固执自身的恶见等,以为最胜)、戒禁取见(固执不合理的禁戒等,以为最胜)。五
钝使就是贪、嗔、痴、慢、疑五种。利使好像刀口,钝使好像刀背,利使的造业,是
与钝使分不开的。所以修行到了小乘见道位,这利、钝十使(五见与“疑”,叫作“亲
迷之惑”;依于五见等所起的贪、痴、慢,叫“疏迷之惑”)便同时断尽。因为这十使
是见道位中所断之惑,故简称“见惑”。至于依于妄情而贪着一切可爱之境等的真正
三毒——贪、嗔、痴和慢,是小乘修道位进一步思维与修习真理,渐断的惑,简称
“思惑”。“见思惑”是粗惑,叫“烦恼障”,能招致三界内的分段生死。“尘沙惑”和
“无明惑”是细惑,叫“所知障”,能招致三界外的变易生死,又前三种也叫枝末无
明,后一种也叫根本无明。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205171-1.html
发表于 2013-4-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三:
如何断自体爱?
在读截断十二因缘流转这部分中,上帖作者这样写到:“如果我们不爱不取。就不会产生我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爱分两种:境界爱,自体爱。不谈境界爱,自体爱如何灭?人畜天生能吃喝拉撒睡,知冷,知热。当你饿了,无论吃肉也好,吃素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生,为了生产生的行就是业因,应该是这个逻辑吧。难道吃素不做业不生因,或做业不生因?人不识植物的苦乐,就像我不懂佛教这些玄理一样。所以如何去破自体爱呢?修佛最终的目的是寂灭吗?修佛求寂灭是否应该断自体爱?请问古往今来的这些佛陀是断自体爱寂灭的吗?


答;凡夫把肉身执为实有。
佛讲生老病死,诸法因缘生。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我。肉身会死亡,神识会进入六道轮回里轮转。
佛告诉我们有个见性,不会随肉身死亡。然而由于业力的关系,见性随业流转。
为了让见性,自性从六道轮回里解脱出来,佛揭示出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可以避免堕入三恶道,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 。
佛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是小乘法,破小乘人的我执。在妙法莲华经佛指出,阿罗汉是在一座化城里,并没有得到究竟解脱。要回小向大,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
佛不寂灭,佛是示现寂灭,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
佛告诉我们诸恶莫作,是不伤害众生。众善奉行,是利益众生。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不损人利己,损己利人。由小到大,舍小我为大我。
自他两利,自他不二。与众生是一体。即是菩萨的六度万行。众生无边誓愿度。
发表于 2013-4-9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四:
这十二因缘之帖的内容不知是那位师傅做的,有一些内容还真是高深。母牵儿女悲乐,顿悟因缘消除与之悲乐牵连是帖内一例。若照此法,国之长者不牵民之苦乐,家之长者不牵子女苦乐,不怕民或子女嗔之而造业吗?释迦摩尼佛在人世间为王子,国之长者,他为什么观这十二因缘助人解脱,为什么多年讲经说法?难道他不是牵挂着世间苍生之苦吗?顿悟去爱这是世间法吗?若这位师傅真通此道何必写这十二因缘帖,造业啊,善恶业亦是苦。


答;赞叹,随喜师兄。
十二因缘法是缘觉圣人修的法门。属于小乘,自心烦恼重的众生。
佛菩萨对机说法,对于烦恼重的众生讲,四谛法,十二因缘法。
师兄提出的母亲对子女,国王对臣民的关爱是菩萨根性的人才会考虑到这一点。
从此可以看出,师兄是菩萨根性。小乘根性不会这样想问题的。
十二因缘法不适合师兄,师兄已经超越了辟支佛乘。建议师兄从大乘法起修更对机。
建议师兄修学大佛顶首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就会种菩提因,结菩提果。
直趋佛乘,就不会造业,走弯路啦。
南无阿弥陀佛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