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66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6-5-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那么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层次就是唯识门,进一步讨论这些文句、这些义理他是不是客观的呢?是不是孤立的呢?他不是这个样子,他是跟我们每一个众生的阿赖耶识,八识是互动的,是由八识所变现出来的,要了解这一点,这样就跟我们联系起来了这部经,那么这一点在唯识学方面它有四句,分藏、通、别、圆的这个来理解,他有几个概念:本质境和影像境。比如说我们的心像一面镜子,如果外面有一个形像,有一个实物,他投到这个镜子就有一个影子,我们用这个来比较一下,那么外面的那个人就是一个本质境了,本质境投到,这个镜子里面是一个影子,这个影子就叫影像境,我们先了解这个概念。那么小乘法他说唯本无影,唯有本质境没有影像境,他实实在在认为有一个如来,实实在在地讲经说法,他不了解这个教法是众生唯识所现的,所以就叫唯本无影,这是一个。那么大乘始教是讲亦本亦影, 亦本亦影是什么呢?这就谈到八识了,八识在这个前五识和第七识第八识他一转的话,转八识成四智,那么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和大圆镜智,他以后在相上表现,能够显现种种的化身,那么第六识它能转为妙观察智,这个妙观察智能够在这个报身和化身当中讲经说法,雨大法雨,那么这样大乘始教就认为这个佛宣说这个经典,若文句若义理都是从妙观察智所现出来的,这就叫本质教。那么这个本质教不是孤立的,他要跟这个众生听闻的八识互动,这个本质教在他八识里面所变现的文义,这就叫影像教,这影像教就是诸佛和众生有个互动关系,互相增上,就好像水和月亮,如果只有水没有月亮他显现不出来,或者只有月亮没有水他也显现不出来,一定是有佛的本质教和众生的心水,他水和月才能够互动起来,这叫亦本亦影,这是大乘始教。大乘终教进一步谈:唯影无本,只有影像教没有本质教,这就更深邃一点了,这就大乘终教。这就是从心性上来说,离众生心就不会有佛,佛是什么,佛是众生显现出来的,没有一个佛、真实的佛在说一个真实的法,佛只是如如和如如智,诸法空才为佛嘛!那么佛又不是说他一概没有,空, 所以他是由他的大悲大智作为增上缘,令这个根机成熟的众生,在他自己的心中显现佛来说法,那么这样就能推断,佛的教法完全都是众生心中的影像,影像境,没有本质境,都是众生心里变现出来的。但这里要知道增上缘,这很重要,大悲是缘苦难的众生,只要众生有苦难,这种大悲啊,叫做同体大悲,就会给予帮助;大智是法缘,他的智慧之光就像阳光普照,无作妙用,这叫无缘大智。那么这里面,在涅槃经有几个公案,就反映这个唯影无本的这个现象,比如这个有一个波罗奈城的有位优婆夷,她是很有信心的,她知道一个比丘生病了,这个病呢需要一个药方,就是要人肉啊作为药引子才能治疗,她听说之后呢,她就自己割下了自己的臀部上的肉啊,来调这个作为药引子,来供养,那么这个比丘的病也就好了,但是她割的自己肉的这个地方呢,就生了疮了,生了疮就很疼痛,很痛苦,她就在那里痛得难忍就称南无佛,南无佛,就在她这种呼喊南无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正在摩竭陀国,那很远的地方了,另外一个国度,佛是六种神通具足的了,又有他的同体的悲心,所以他就以悲悯众生故,起了一念的悲心,起了一念悲心,然后这个优婆夷她就在波罗奈城自己看到佛来了,佛拿着药,用药涂在她的疮上,她的这个病就霍然就好了,但佛这时候说,我那时候并没有去波罗奈城,也没有拿着药去做什么,是这个优婆夷她自己变现出来的,从这里理解唯影无本。那么这样在净土法门,你看我们根熟众生,如果我们有一念的厌离之心,厌离娑婆之心,求往生西方净土之心,那,他就会自然变现出这个佛来给我们讲净土法门,这叫唯影无本。第四是非本非影,这是顿教,前面谈到不仅是心外无佛,现在进一步是你众生的心中的影像也是空的,影像也空,这一空到底了,那么在自性层面,是离开一切言说相的,这就叫不教之教,不教之教在这个般若系经典是阐述得很多了,比如金刚经,开始展示的就是佛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次第乞食,回来敷座而坐,这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认为这是佛的日常生活了,然而须菩提却是看到了佛在讲经说法了,非常感动啊,说佛是怎样的慈悲,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佛的这个过程都在讲经说法,不教之教。就像维摩诘大士谈不二法门,说到最后就是默然,默然就更有说服力了,更能把不二的这种深邃说出来,所以文殊菩萨赞叹这叫真说不二法门。这个不教之教是需要一点我们的悟性理解的,比如这个须菩提在山洞正在宴坐,打坐的时候,感得天帝释啊,忉利天王过来散花供养,那须菩提说散花者是谁?这个帝释他就自报是帝释。那为什么散花?由于尊者善说般若,善于说般若我得散花,须菩提说,我并没有说,那帝释回答,尊者无说,我乃无闻,就是真说般若啊!那你说在这个性体层面,说者听者都没有,说者听者都没有那就是唯识而已了,这里的唯识,在这个唯识宗他分两种唯识,一种是世俗唯识,一种是胜义唯识,那这个顿教所谈的非本质,非影像就是胜义唯识了,所以这就是谈到以识为教体。那么这部无量寿经,他通终教,通顿教,我们众生一念的厌离心出来,就在我们的心中自然显现佛为说净土法门,净土庄严,信愿持名,横超三界,那么这样的就是唯影无本,终教之说,我们根熟众生就显现出这样的影像;那么顿教进一步说,实际上来说也没有说者也没有听者,唯识而已,万法唯识,包括我们现在,现在在这里讨论无量寿经,也没有说者也没有听者,唯识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