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2-7-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海云继梦法师 耳根圆通章
学佛,学着觉醒,学着警觉性。
参禅不是语言,不是文字,是要你自己去实践。
修行是自己对自己的负责,对(自己的)因果负责。
参禅之过程:海云继梦法师将其分为三阶十二门,
1. 三阶
1 观照:就是需要寻找自己的疑情,初学者疑情繁多,疑情是自己觉醒的一个启蒙。而真正的疑情是哪一个?那是你自己的生命因素,它是要成就你自己的性德的。
2 照住:由观照提起的疑情,当你自己确定了哪一个是你的目标时,即是照住。
3 照见:当确定了你的目标后,你会一直的深化,即是置心一处的地方,直至完全通达,即为照见。
此上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都有信•解•行•证四个小阶段,共十二门。
观照所需的心是活泼的,一个活的心它具有觉知的能力,就如同小孩子一样一直会问为什么?从学佛到参禅是需要这样一颗问为什么的心的。而这“为什么”不是向外而是向内求的。为什么吃饭,为什么打七,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问自己而不是他人。(有了这样一颗活泼的心就可以改变一切了,例如病,病对凡夫有用,对于参禅的人有着活泼的心的人没有用,病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是绝对的虚妄。)这个活泼是指在你所处的环境里经常产生疑情。这是初阶,还不能确定哪个疑情是要真正确定的,是参禅修行的开始,而从此时起你的生命就开始转变了。修行人要很实际地活在生活里,要真诚的对自己负责,并非虚妄。培养疑情的实际观念是修行人要进行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师傅不可,佛祖亦不可。所以参禅的第一工作即使如此——培养你的疑情。
活泼的心即为一颗问为什么的心即为疑情,而参禅第一项工作就是培养疑情即培养你活泼的心,很活泼的心能从禅中来。
在提疑情时可能会有很多的疑情,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无法只守住一个,而如何确立哪一个是?而最终这一个被确立的并不会是你自己的选择或好恶的问题,它会构成一套简单的思维模式,譬如说“念佛是谁”,古来大德都会把这个模式告送我们,念佛是我念还是他念?当然是我念,那我念是心念还是口念,若是口念,晚入睡时口为何不念?若是心念,心永远存在可一直念,那到死时如何?当这样一直一层一层剖下去,发现好像是心念,心念又该如何念?至此时于心与念开始咬住,对于这个问题——心念又该如何念?——会一直挖掘下去,每次打坐会这样一直挖下去前进一点,而要到何时尚不知,但通路雏形已经有了,这就是照住。而在此过程中所思考的那部分到底是什么的这个答案不是完全用逻辑推理的,即使用逻辑推理的这一套逻辑也不是我们的知识累积出来的那种逻辑,因为它是你在禅坐中一种净化,它会随着心的一直沉静而把其它的东西丢掉,(在照住这个阶段)若是像搜寻那样的那种逻辑,就非参禅了。
参禅到底要如可进行,禅到底是什么并不要紧。因为那是生命的本来面目。只要你进行了参这个工作,那生命的真相就会自然现前。若参不会,禅不兑现。
重点在于如何参:
一是参的大的架构
一是心性里头的运作,不是学问,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原始心的状态,心的本身有体•相•用,即真如心的心,用现代话讲即是真理——生命的真相。
心的本体为何,心的作用为何,于此而称其为心性念。
心是本体,心起作用叫心生,心生为性,生后现前未离名为念。心的体相用称为心性。心性只是心的体跟用,这个时候的念(心性念中的念)叫做本体念,当此念变成一个相,此时叫做第一念,这第一念还没有出生,还没有无明的介入时它还是一个本然的状态,这是大脑无法攀援的,这个相在此时如果再导入回到心性念里——即叫入娑婆若海——从相回到本源去叫入娑婆若海。若此相被无明介入,此相就变成了色,这个色就是六尘境界,此时凡夫的境界就来临了,一念无明起,就是于此。色产生后就接受了,受就是第六意识起作用,就是从末那识到阿赖耶识,此为想,再从阿赖耶识到末那识到第六意识此叫行,这时第六意识就确定(判断)了。(此时听到外面有狗叫声)听到这汪汪两声,这是狗在叫,狗叫声,这个判断过程非一念已是过无量念了,狗声出来是一个概念,一个意识形态,一个概念的产生叫做识,而一个识的产生已经经过几百万念了。从色开始叫做第二念,当产生一个识(意识,一个概念)时,百万念了。当听到狗在叫,可能有人来,我在禅堂,我不能起心动念,第一念就要把它止住了,这时就不是第一念了,这个念叫做善恶念。从第一念“相”以前的叫做生,在第二念色•受•想•行•识这边叫住,又如狗在叫不可想,这叫异,是善恶念在起做用,像行与不行,好与不好即都为善恶,此时已经是一种幻化了,再加上一些行为的出来,讲与不讲,做与不做,此时叫做灭,这叫做变异念。身口意出接因果。从生住异灭来看,有本体念,有第一念,有第二念,有善恶念,有变异念整个的过程。若是在善恶念•变异念这边作抉择的话这叫做修养,是与修行无关的。修行是在生灭念那边的,即从第二念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运作的地方了解心性的运作模式,从第二念色到第三念受经过末那识第四念到阿赖耶识第五念为想再由阿赖耶识第六念再经过末那识第七念到第六意识,这整个过程构成一个意识,而每个人的复杂心理状态不止此,在打坐时前行的基础工作要做好(例如数息,毗卢遮那七支座相)致使自己没有妄想而产生一个尘境,心性才可以被观照到,但还照住不了,一个尘境来时你就像平静的湖面被落叶碰触到激起轻微的水波而在这轻微的动作里才可观到你的五蕴是如何运作的,来到这地方才叫修行。要到这里要止住妄想,
我所讲的用心不是用心,是用念,用念是从注意力开始直到真理•生命的真相上面,注意力其实是妄想心,从集中注意力倒还上面所说的过程变异念•善恶念•生灭念•第二念•第一念才可回到娑婆若海,进入一真法界,,与十方佛国土同一体性了。若只是在变异念•善恶念间打转就无法出三界,善恶的观念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而定义的,而善的也不一定是福报,仅是社会准许而已,当共业形成时会认为他是善的或恶的,例如禽流感来了,鸡鸭统统要杀掉,此时的杀是对还是错呐?善恶的本身是受到道德律•法律的认可与约束的,可道德律•法律的认可与约束不一定符合真理,善恶是随着时间•随着空间•随着民族性•随着法律•随着文化•随着道德律在变化的,所以善恶也不一定符合真理,完全符合善的果报也不一定是好的,但是遵守道德律遵守社会公约的善的那个遵守的能力是福报,善恶念本身不是修行,他是一个修养。
在修行时要清理掉影响你的变异念•善恶念(干扰你的杂讯,与佛法无关的东西,社会意识形态)此为前行的资粮道,这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