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500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7-5-1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究竟地,与如来果地,共观此理。
断三界心习无明者:此三界,指分段变易二种三界。前无生忍中,双断色心粗分习气,此更断心法微细习气,即最初一念,独头生相无明。独头生相者,无端突然而起,虚妄惑相。‘起信论’云:由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此一念,即微细心习。
又曰无始无明。一切有为之法,皆从因缘而生。现世之果,由前世之因而生。前世之果,更由前世之因而生。惟此无明无因而生,为一切惑之根本。无明之先,更无有始之惑法,故称无始。
无明,有根本枝末之分。枝末无明,依根本而起,是粗相。根本无明,依真如而生,是细相。真如非实有生,无端妄起。‘楞严经’佛答富楼那云:无明无因,譬如城中演若达多(人名,译云祠授),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到处觅头,狂布妄出,实无所因。心习无明,乃生住异灭,四种梦心中,属生相无明。生是最先起,灭是最后除。从凡夫地,或闻如来经教,或闻知识开导,了知众生本具佛性,从本觉体,起始觉智。始觉者,先本不觉,因闻教法,方始觉悟,故称始觉。依始觉智,断无明惑,从粗向细,‘起信’分生住异灭四相,天台分五住地惑:见惑一住,思惑三住,尘沙无明合为一住。无明又约位分四十二品,此当四十一四十二两品,最极微细,最为难破。须入金刚三昧,有金刚观智之力,方能断除。金刚观智为能断,无明心习为所断。
尽相为金刚,尽相无相为萨婆若者:此明无碍解脱二道,因果差别之相灭尽相者:但尽色心粗细之相,因位已极,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生灭既。是金刚后心,无碍道中断惑之相,非佛地证果之相。此因异于果,故名金刚。尽相无相者:非但能尽惑相,并尽相亦无。所谓缘观并冥,境智俱泯,寂灭现前,是解脱道中证果之相。此果异于因也,故为萨婆若,得一切智。
‘超度世谛第一义谛之外,为第十一地萨云若觉。非有非无,湛然清净,常住不变,同真际,等法性。
佛穷一心本源,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前三贤多住世谛,十圣多住第一义谛。佛超出三贤十圣之外,为第十一地,成一切种智之佛。问:萨云若,与前萨婆若何别?答:一云,但梵音楚夏,彼此无殊。二云,萨婆若,是一切智。萨云若,是一切种智。
非有非无者:世谛是有,真谛是无。由超度世谛,故非有。超度真谛,故非无。又佛果无学绝相,故非有。具足万德,故非无。
湛然清净四句:圆满湛然,离垢清净。妙极法身,常住不变。尽未来际,饶益众生。同真如实际,等真空法性也。
‘无缘大悲,教化一切众生。乘萨婆若乘,来化三界。
此明摄大用。悲有三种:生缘悲、法缘悲、无缘悲。无缘者:不缘假名众生,不缘五阴法性,任运利生,无缘无虑。此无缘,无所不缘,故其悲称大。悲能拔苦,欲拔众生之苦,须行教化其心。心断恶因,自离苦果。当知教化,乃根本拔苦之法。
乘萨婆若乘者:上一乘字,读平声,乃乘车之乘。下一乘字,读去声,乃车乘之乘。佛已出三界,因大悲愍念众生沉沦之苦,故乘一切智乘,来化三界。此由智兴悲,以悲乘智,普化众生,令入佛道。上段非有非无,属法身。此段随缘利生,是应化身。上二句应身,下二句化身。又前是化他心,后是化他身。
问:前九地化土,云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佛刹之广:此但云三界,何其狭耶, ?答:三界有分段、变易二种三界,统九法界众生,包括迨尽,佛界亦在其中,不得以常途三界视之。
‘善男子!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一切众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诸佛应化法身,不出三界。三界外无众生,佛何所化。
此承上来化三界之文。三界称藏者,以能含藏一切圣凡染净因果故。众生烦恼,有事理之分。事烦恼,属分段三界。理烦恼,属变易三界。故皆不出三界藏。
众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者:即是依五住烦恼之惑,造成漏无漏业,感得染净果报。二十二根,眼等六根、忧喜苦乐舍、五受根、男女二根,及命根,此十四种染法摄。信进念定慧五根、及三无漏根、一未知当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此八种净法摄。
诸佛应化法身,不出三界者:谓诸佛三身,常在三界,说法利生,故云不出。问:应化可云不出,法身如何亦云不出?答:以法身不离应化也。‘大经’云:我今此身,即是法身。‘华严经’云:亦名释迦,亦名卢舍那等。当知三身,即是一身,故法身亦得云不出三界也。
三界外无众生,佛何所化者:谓三界外,实无众生,故云佛何所化。问:三乘圣人,虽超三界,犹是众生,仍待佛化,何谓界外无众生?答:三乘虽出分段三界,仍住变易三界,实非界外。界外实无众生为佛所化也。
‘是故我言,三界外别有一众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之所说。
是故者:承上以是界外无生之故。所以我言,三界外别有众生界藏者:即是外道‘大有经’中所说。‘大有经’,乃印度六派哲学中之胜论派所说。彼将宇宙万有,别为六种:一实,谓诸法实体。二德,即道德也。三业,为作用。四大有,与实德业,同为一有。五同异,如地望地是同,地望水是异。六和合,诸法和合而有。‘大有经’即彼第四派所说此三界外别有众生。故云若说三界外别有众生,即同外道说也。
非七佛之所说者:七佛,乃过去庄严劫千佛中后三佛:过去毗婆尸佛、尸弃佛、拘留孙佛。现在贤劫千佛中前四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以佛佛道同,所说亦同。言三界外别有众生者,非是七佛所说之正法也。
‘大王!我常说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自性清净,名觉萨云若性。众生本业,是诸佛菩萨本所修行,五忍中十四忍具足。’
此文前半,叹果异因。众生本业下,举因该果。一切众生,指六凡三乘,断分段变易两种三界,粗细烦恼,漏无漏果报尽者,名为佛。自性清净,名觉萨云若性者:自性,即生佛同具之真如自体,本觉佛性,一向埋没在五阴烦恼尘劳之内。今复本心源,究竟清净,以始觉智,契本觉理,名为大圆满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