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04|回复: 9

信愿决定往生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把念佛当作功夫是以横超法作竖出用不符合净土宗道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安法师讲解 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视频链接:http://www.shixiu.org/forum.php? ... 345&fromuid=257

深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不可思议
深信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深信我们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议


摘录:

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世界的那个凡圣同居土哦。所以从信弥陀的愿力下手。好,你信了弥陀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愿力,才能深信这个名号的功德。为什么要深信弥陀名号的功德呢?由于十方众生就是执持弥陀的名号——这种净业,所感得这样的凡圣同居的净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的净土是跟信愿称名的众生相感的,相对应的。进一步要信这个名号的功德。你信这个持名的功德,才能深信我们能念的心性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能念的心里面就已经有着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三身四德的功德在我们的念头当中运作。由于这个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的一切种智所现,同时也是我们念佛行人的唯识所变的相分,我们当下能念的心性本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具足了这三种深信,你才可能发起往生净土的大愿。经文当中说“应当发愿”,这“应当”两个字就包含着这三种深信。好,具有这样三种深信的基础上发出往生的愿,这就是无上菩提心。什么叫无上菩提心?你能“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这些话非常精粹,非常特别。好,你具有这样的信愿,这就是净土的指南针。这个信愿前面讲的是慧行,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具足这样信愿的指南针,你就开始执持弥陀名号,这是行行用这个信愿来庄严的名号的执持就叫正行。那么行行就像足,慧行就像目,目足并运到达极乐的“宝所”。实际上到达极乐世界就等于到达成佛的“宝所”。

好,这就讲信、愿、行。信、愿、行三者当中,而且特别的注重信、愿。蕅益大师在前面谈到: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往生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那么下面又有一段话——对前面那句判言的一种呼应、一种具体的展示。这段话给大家念一下。“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信、愿、行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愿。我们了解这段话,对于破除我们很多不正解的见解具有重大的作用。因为我们一般人一上来就喜欢谈功夫:“我通过念佛得到功夫成片,得到事一心,得到理一心。”都是谈功夫,甚至:“我要伏灭烦恼,忏除业障,得开悟,得神通。”绝大多数人都是走向这个路向。走向这个路向都叫“以横超法作竖出用”,把这个佛号作为功夫的实用去了,把这个名号的目的价值变成了一个手段、工具价值了。这完全不符合净土宗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谈信愿,而且信愿要像金刚般的坚固。你具足这个信愿,临终念十声乃至一声都能感通弥陀的大悲愿力,决定得以往生。如果你没有信愿,纵然你把这个名号做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能够把名号执持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念念都是佛号,如银墙铁壁那样的相似,这样功夫做得好嘛——非常绵密,但是能不能往生呢?不能往生——“亦无得生之理”。因为你没有信愿,感通不了弥陀的愿力。要知道你靠功夫是往生不了的。我们有什么功夫?就是得到阿罗汉的功夫,你没有信愿也往生不了,更何况我们连得一个四禅八定——可能连得个初禅都很难得的末法众生的根机。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对这一点必须要了解,而且建立坚定的信心。在信愿感通上解决横超的问题,不是谈功夫。你看第十八愿告诉我们“乃至十声”。“十声”通平时,它对于我们的功夫没有提任何要求,只要你具足“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心态。那么这种愿一旦产生之后,阿弥陀佛那种巨大的大悲愿力的摄受力就能够在我们身上产生作用。我们只要建立一个让阿弥陀佛大愿进入的条件就可以,不要我们施设任何的动作

你看这个信不容易哟!信就是对不可思议的弥陀愿力、对不可思议的弥陀名号的功德乃至于对不可思议的当下能念的心性的这种信心。你一定要建立!这就是难信之法——“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你有这一念的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无上菩提——你就是生起这样的信心一念,用这一念的功德。你看,信心功德很大的,信心虽然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超过有为的福德百千万亿倍!大家去看《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只要有一念相信释迦牟尼佛寿命无量,不是成佛才几十年,只要有这一念信心,他都能超过八十万亿那由他劫修前五度的功德的总和。现在我们很多人往往对信心的功德了解很少,好像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要注意的就是功夫,就是事相上的东西。”实际上大乘经典圆顿教法非常重视信心的功德。净土法门就是要从信心下手。这个信愿问题解决了,你生死问题就解决了。信愿问题解决不了,你就是一辈子做苦行,每天精进念佛,你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它净土法门难和易是非常奇特的。你说容易,很容易——易如反掌,你只要信愿感通就成功了。你说它难,确实很难,那难于上青天。还就是在这种感应道交方面——我们众生跟弥陀的互动方面,你能不能沟通上:你的“电阻”能不能撤掉,“电源”能不能过来,决定这个“光亮”能不能有。净土经典都要讲发菩提愿为先决前提。其实,具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就等于发了菩萨的大愿。厌离娑婆,就包含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欣求极乐,就包含着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四宏誓愿是大乘菩萨大愿的核心,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包含在这个里面。这就是发菩提心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发表于 2012-12-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有功夫当然好,但这是在信愿解决之后的事情。往生先决前提条件是信愿!


    然后下面就是行。行有事持,有理持。“事持”就是事相上执持名号,非常质朴的就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是在道理上,他并不了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样的净土圆顿的教理。虽然不了解这个理,但是他在事相上有非常质朴的情怀:决定今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世间太苦了;唯有阿弥陀佛来救我,那个世间就很好;我这个世间都放下。哎,就像一个浪子忆念他的慈母一样的心,去忆念这个弥陀的名号,没有一刻的忘怀。这就是事持:心不离佛,佛不离心。那么理持是什么?理持就是在事持的基础上有一种理念上的、教理上的表达,就是深信:我念的阿弥陀佛也是我心中的佛,是我心性具的;我现在念这个佛也是我心事造的。理具心造。于是就以我自心所具、所造的这个弥陀的名号,作为我系缘之境。在事相上仍然是多多念佛,念兹在兹,心声相依。

    好,这样就具体落实在行持上克期取证。克期取证不是证到什么开悟、神通。这里若一日到若七日是表达:让我们克期圆满信、愿、行往生三资粮的这个事。这叫“克期办事”。那么在这个功夫上:功夫也是要谈的,但是你的功夫是在信愿解决之后的事情。若一日到若七日对于利根的人可以说一个七,对于钝根、下根的可能是若干个七。这就是随各人的根机、好乐有种种不同的克期之法。那么上根利智可能念一天就得到一心不乱,钝根的可能是念到七天才能一心不乱,中根的或二或三或四或六日——这个不定——得到一心不乱。还有,上根利智能够一心不乱维持七天,钝根的可能只能维持一天。都有这些功夫上的差异。这差异实际上我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不管你执持名号是事持还是理持,这里面他所感生的净土四土的情况了解一下。你能够念到伏除烦恼——“伏除烦恼”就是先伏住烦恼然后除掉烦恼,乃至于把见思惑都尽了,都断了,这就叫事一心不乱。这是讨论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你看事一心不乱的条件也蛮高的:伏见思惑,乃至断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不论是事持还是理持,持到“心开见本性佛”,就是理一心不乱。“心开”就是破无明,至少是圆教初住,见到本性佛——自性天真佛。不是悟,而是现量亲证。这才是理一心不乱

    好,那么事一心不乱可以生到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可以生到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是:伏住烦恼,你能够生到凡圣同居土;灭掉烦恼、见思惑,生到方便有余土。

    好,那这里我们还要辨识一下: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蕅益大师在这里用天台的教理作了诠释,还有很多注经家也都有诸多的讨论。看到这些讨论对我们都很有启发,很有指导意义。我们念佛在功夫上也一定要取法于上,争取做到事一心不乱,争取做到伏住烦忧,乃至灭除烦恼。取法于上,增上往生的品位。因为品位的高低全凭持名功夫的深浅嘛,我们还是要向上去要求。但是这里要注意:不能把这个作为往生的最低条件。我们还要找到一个往生的底限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向高限努力,同时我们要守住往生底限。往生的底限不一定需要事一心和理一心。你具足信愿,散乱心也能往生。对这一点一定要非常明晰的了解。蕅益大师在其他的著述里面都谈到这一点。散乱心具足信愿可以往生,只不过是下品往生而已。这样我们心就比较踏实了。这些年来很多人对往生条件感到很恐惧不安。听说念佛一定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听说一定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听说一定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他内心就很恐惧。还听说一个概率,古人往生是万修万人去,现在人往生是万修一二去,于是他就琢磨着:“录取概率这么低,一万个人里面就只录取一个两个,我是不是在这个侥幸录取的范围之内呢?”想一想自己不行啊,自己就给自己边缘化了:“我往生不了啊!”这都是很严重的问题!要知道古代、过去是信愿称名万修万人去,现在仍然是信愿持名万修万人去。乃至于未来到了刀兵劫的时候,佛法全都灭尽,留作《阿弥陀经》住世一百年的那么一个最苦难的时候,你只要信愿称名,仍然还是万修万人去。弥陀的悲愿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发表于 2013-1-8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的先决条件是信愿。阿弥陀佛!!!学习后真有收获啊。
发表于 2013-7-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定信心,一心念佛,到达彼岸。
发表于 2013-9-6 10: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10-2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2-1 21: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信,愿,行,但心很多杂念、该怎知去放下???
来自: 微社区

点评

人有杂念正常。不需要管。只需专注念佛。比如打算去白云山,心里有杂念其它事。只要是真打算去白云山,还是一定去了。这就是 想去白云山,有正确行动即能去得了,杂念少固然好,有也不干扰。我的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9 11:57
发表于 2016-9-2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玉居士 发表于 2014-12-1 21:48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人有杂念正常。不需要管。只需专注念佛。比如打算去白云山,心里有杂念其它事。只要是真打算去白云山,还是一定去了。这就是 想去白云山,有正确行动即能去得了,杂念少固然好,有也不干扰。我的理解。
发表于 2019-8-21 1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09: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