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佛学钻研者

[释疑解惑] 梁武帝奉佛,最后饿死台城,为什么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静无染 发表于 2017-5-14 09:05
你现在就能离体自在了?想出去就出去?想回来就回来?修出阳神了?

黑豹乐队:TAKE CARE,I WANT SLEEP.睡着的人可以自由的飞。。。
 楼主| 发表于 2017-5-14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静无染 发表于 2017-5-14 09:05
你现在就能离体自在了?想出去就出去?想回来就回来?修出阳神了?

往生并不是只有到了临终时才能确定下来的! - 佛教论坛 - 佛教网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8139-1-1.html

点评

好好人不做要去赶着投胎啊?就是混的不好也不要想不开啊。告诉你根本就没有极乐世界,除了宇宙虚空,什么都没有,地球上还算是个又生气的世界,阿弥陀佛经中描述的不过是想象力罢了,根本就不存在。你们都被文字语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09:44
我问你自己有这个本事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09:36
发表于 2017-5-15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钻研者 发表于 2017-5-14 18:10
往生并不是只有到了临终时才能确定下来的! - 佛教论坛 - 佛教网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8139- ...

我问你自己有这个本事没有

点评

这是我追求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18:11
发表于 2017-5-1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钻研者 发表于 2017-5-14 18:10
往生并不是只有到了临终时才能确定下来的! - 佛教论坛 - 佛教网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8139- ...

好好人不做要去赶着投胎啊?就是混的不好也不要想不开啊。告诉你根本就没有极乐世界,除了宇宙虚空,什么都没有,地球上还算是个又生气的世界,阿弥陀佛经中描述的不过是想象力罢了,根本就不存在。你们都被文字语言骗了。关键是天天念佛妄想去极乐世界,结果死后还是在地球上投胎,一不小心投不了人胎,这辈子就白过了,下次做人还不知何时。即使下辈子投了人胎,因为这辈子不思维,很可能生下来就成白痴或是自闭症,到了学校学习吃力跟不上,结果长大跟不上时代,只好干最低级的工作,甚至靠捡垃圾为生。
   地球上的人类社会进入了科技竞争时代,不学习科学,不会工作,就只能成为人形动物。

点评

我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轮回了多少回了。 常常能感觉到似曾相识、似曾经历的一丝惶惑。 生有什么可以留念的?死有什么可惧怕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18:20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5 10:25
发表于 2017-5-1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静无染 发表于 2017-5-15 09:44
好好人不做要去赶着投胎啊?就是混的不好也不要想不开啊。告诉你根本就没有极乐世界,除了宇宙虚空,什么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发表于 2017-5-1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7-5-15 10:25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楼主| 发表于 2017-5-1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静无染 发表于 2017-5-15 09:36
我问你自己有这个本事没有

这是我追求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5-1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静无染 发表于 2017-5-15 09:44
好好人不做要去赶着投胎啊?就是混的不好也不要想不开啊。告诉你根本就没有极乐世界,除了宇宙虚空,什么 ...

我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轮回了多少回了。
常常能感觉到似曾相识、似曾经历的一丝惶惑。
生有什么可以留念的?死有什么可惧怕的?

点评

那你可以学佛陀的那60个弟子们,直接自杀不就往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6 07:30
发表于 2017-5-16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钻研者 发表于 2017-5-15 18:20
我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轮回了多少回了。
常常能感觉到似曾相识、似曾经历的一丝惶惑。

那你可以学佛陀的那60个弟子们,直接自杀不就往生了

点评

没听说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6 18:09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静无染 发表于 2017-5-16 07:30
那你可以学佛陀的那60个弟子们,直接自杀不就往生了

没听说过

点评

阿含经中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08:00
发表于 2017-5-1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含经中有

点评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E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 [界定法师]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不过本经记载了一个令我们颇为意外的事件,即在原始佛教时期,曾经发生了不少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9:08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E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

[界定法师]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不过本经记载了一个令我们颇为意外的事件,即在原始佛教时期,曾经发生了不少比丘“自杀”或“请人杀”。我们知道,佛教界的四条最重要的戒条中,“戒杀”既包含着杀他性命、教人杀、起杀害意、见他人杀起赞叹欣赏心意等含义,同时也包含自杀或请他人杀之意。从这个角度讲,佛教是严禁自残性命的。在本经中,诸比丘为什么会产生自杀或请他人杀的念头呢?其根源起自于佛陀所说的“不净观”法门。不净观主要是指观想自他色身不净,以对治贪欲障乃至淫欲心的一种观法。有关不净观的观法,南传主张十种,北传主张九种,主要集中对死尸的观想方面,集中体体为两种观法:一是观死尸臭烂不净,我身不净亦复如是,如是观已,心生恶厌;二是眼虽不见死尸,但从师受法忆想分别,观自身中三十六物不净充满。在本经中的观法,即属于第二种不见死尸的观想。

  本经中记载佛陀曾要某一时间内为大众比丘宣说不净观,并赞叹不净观言:“诸比丘修不净观,多修习者,得大果大福利。”就是说,修不净观来对治我们对色身乃至外相的诱惑(尤其是美色),是相当有帮助的。但是诸比丘错误地领会了佛陀的要领,结果出现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时,诸比丘修不净观已,极厌患身,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绳自绞、投岩自杀,或令余比丘杀。”

  修不净观是为了对治我们每个人存在的种种贪欲和色欲,然而当比丘们修习了不净观之后,发现我们这个色身的确是肮脏污秽不堪的,于是对自身产生了极度的厌恶,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杀或教他杀。自杀的方戒有用刀的,有服毒的,有上吊的,有投崖跳海的,甚至还有强迫其他比丘来杀害自己。这些比丘们的思想很单纯:既然这个色身这么糟糕,像个臭粪缸似的,简直不名一文,那还不如早点远离这个色身,早些作个自我了断,结束性命,速获解脱色身这个不洁之地。

  当时甚至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则比丘以悬赏慰劳的方式,鼓励他人杀害自己。比如说有位比丘“极生厌患恶露不净”,于是就跑到“鹿林梵志子”之所,声称“汝能杀我者,衣钵属汝”。可以看出“梵志子”是外以梵为志向的外道修行者,比丘竟然跑到外道那里,以“衣钵为酬劳”的方式请求他人帮忙自杀,可见当时自杀风气已经颇为严重了。鹿林梵志子见有利可图,便用利刃“即杀彼比丘”。这位梵志子无形中受到了精神与物质的鼓舞,认为杀害比丘是件功德事,“我今真实大作福德”,可以帮助他们早得涅槃,于是“增恶邪见”,而且还可以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衣钵杂物悉皆属我”,何乐而不为呢?结果此梵志子一口气,“以利刃杀彼比丘,次第乃至杀六十人”。如果加上用其他方式自杀、请他杀的比丘,其数目已十分可观。难怪佛陀在十五日说戒时,见到参加说戒者寥寥无几,于是问阿难:“何因何缘诸比丘转少、转减、转尽?”比丘人数怎么越来越少了呢?

  阿难回答说“世尊为诸比丘说修不净观,赞叹不净观”,因此比丘们都“极厌患身”,纷纷自杀或教他杀。有鉴于此,“唯愿世尊更说余法,令诣比丘闻已,勤修智慧,乐受正法,乐住正法”。世尊闻后对阿难说:

  “是故,我今次第说,住微细住,随顺开觉,已起、未起恶不善法速令休息,如天大雨,起、未起尘能令休息。如是比丘!修细微住,诸起、未起恶不善法能令休息。阿难!何等为微细住多修习,随顺开觉,已起、未起恶不善法能令休息?谓安那般那念住。”

  我们常讲“走火入魔”,修行道路上如若稍有不慎,同样会偏离觉道而步入魔道。对于佛经要义,我们常常止于言谈或止于思维经验层面,顶多也就稍加理解,依样画瓢。就好像“无常”、“无我”二名相,大家都是能说上几句,甚而常挂嘴边为口头禅。坦率地说,当今又有几人能深切体会到无常、无我的甚深法义?即使在佛陀住世时代,同样会存在着领会错误的不良倾向——佛陀演说不净观,赞叹不净观,决不是鼓动大家去对色身的极度厌患,进而自残性命彻底了断。在没有悉心理解正思惟的前提下就鲁莽行事,结果是酿成了一场空前的自杀悲剧。而居心不良者,竟籍此机会大肆诽谤佛陀误人子弟草菅人命。

  从佛陀的一句“我今次第说”,我们便可体会到佛法是有次第的,对佛法的理解要有次第顺序,万不可断章取义、偏执一边。所谓修不净观者,亦当偕修数息观。盖不净观与数息观二者,被称作是“入道二甘露门”。因为修不净观容易误入歧途,因此佛陀以数息观来平息掉悔邪见,增其定力。《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中讲得很到位:“观世音菩萨,以此数息心定力故,如驶水流,疾得菩提。”诸比丘若是将不净观与数息观结合而修,岂有自杀之理?所谓佛法圆融无碍,岂虚言哉?(3.29.)
发表于 2017-5-18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此梵志子一口气,“以利刃杀彼比丘,次第乃至杀六十人”。如果加上用其他方式自杀、请他杀的比丘,其数目已十分可观。难怪佛陀在十五日说戒时,见到参加说戒者寥寥无几,于是问阿难:“何因何缘诸比丘转少、转减、转尽?”比丘人数怎么越来越少了呢?

佛陀怎么给描写得这么后知后觉呀?

点评

佛陀五眼具足,当然知道,所以明知故问是示现因缘,为开示众生,让我众生明理觉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06:1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7-5-18 03:01
佛陀怎么给描写得这么后知后觉呀?

佛陀五眼具足,当然知道,所以明知故问是示现因缘,为开示众生,让我众生明理觉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