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02|回复: 5

[祖师大德] 研究综论 澫益大师与《楞严经》 慧云---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5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澫益大师与《楞严经》02 [ 慧云 ] 02[ 作者 : 慧云 来自:《圆音》




已阅:13 020202 时间:2017-4-24  录入:




2017 年 4 月 24 日 佛学研究网




澫益大师 ( 1599 一 1655 ) ,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




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






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 ·,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




记载在大师所著的《灵峰宗论》中。大师年轻时辟佛,后读莲池大师的






《竹窗随笔》、








《自知录序》乃止,并焚昔日所着辟佛论。二十三岁听《楞严》,






至 "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从空所生 ",遂心




中生疑," 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 ",此疑惑一时得不到满




意的解答,以致 " 闷绝无措,坐禅功夫不能成片 ",便决意出家,




以究明大事。




大师于二十四岁正式出家,听一古德讲唯识论,对其所讲的性相二




家不可融合的观点,不能理解,因为这与大师以前所了解的楞严宗






旨矛盾," 甚怪之 ",于是前往径山坐禅。直至二十五岁," 坐禅




径山,至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刹那刹那,念念不住,




的确非从父母生也 "。从此 " 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




," 大师用自己的真修实证方体悟到楞严中 " 体非群相,而不拒




彼群相发挥 " 性相二宗圆融无碍之义。






此后在大师应世弘化中,深深感觉到《楞严经》对于挽救时弊的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禅宗是何样貌呢 ?《灵峰宗论》中云:" 我相习气放不下,






名利关锁打不开,希望讨一便宜路头,不肯彻底向一门中透云。




禅不禅,教不教,律不律,行门不行门,依稀仿佛,将就苟且,




混过一生,毫无实益。百千万劫,依然还在生死 "。由此段文,




可知当时的禅和子主要是在行与解上不如法,行持上失轨辙,




见解上失正导。如此两失,则生死无法超越与突破。




尤其,大师极其反对参禅者放弃对经典的研读," 不真实学禅教,






徒记两则公案,辨几句名相,受三衣一钵,以上佛法尽此矣。呜呼 1"






经典为佛亲口宣说,是见月之指,载道之器,为参禅者不可离。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于《文句》后自序云:" 己巳春,与博山无异伯盘桓百日,






深痛末世禅病,方一意研穷教眼,用补其偏。虽遍阅大藏,而会




归处不出《梵网》、《佛顶》二经 "。大师遍阅大藏典籍,在诸




多的经论中,选择了《梵网经》和《楞严经》,作为切救末世禅病




之良药。何以选择楞严 ? 这不仅与大师自身的修行体悟有关,亦与






《楞严经》本身的独特性有密切关系。大师认为修行的艰难,不在




于行,而在于知," 非行之艰,知之更艰 "。如果 " 不知而行,




堕坑落堑 ",而 " 首楞严,先开圆解,次示圆行,次明圆位,




乃至精研七趣,详辨阴魔 ",如人之双目,照亮前路,使不坠坑堑






,此正是禅者所需,而且它 " 戒乘俱急,顿渐两融,显密互资,






事理不二,诚教海之司南,宗乘之正眼也 "。故 "《佛顶》十卷,






最勖修行 "。这是大师之所以选择楞严的两个重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历来以门庭孤俊著称,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其间玄机,






若非上根利智,久修之士,真如丈二和尚,一头雾水,难测师心。




虽然如此,古时开悟的古德,却历历在册,如麻似粟。后世之所以




渐渐转少,如众生的根机有莫大的关系。






大师认为唯三种人可参话头,第一种是上根利智," 夙具灵根,




着手便判,身心世界,全体放下,金刚宝剑,当下提起……或见






知识,或观契经,印证自心,接引后学 ",这种人古时多见,不以




为奇,现在已是凤毛麟角。第二种为中根之人,虽然参禅之路还不




甚明白,但是能够依止一个真实具眼宗匠,死心参究,有任何问题






,都有善知识在身边指引,提携。" 到歧涂处,自能为我指点,到根




节处,自能为我解辟,到转关处,自能为我拶入 "。大师十分忧怀






的是第三种人," 既未深明道路,又无真师 ",对于此种人,大师




建议先洞彻教理,方死心参究。佛门教理浩如烟海,如何抉择 ?






大师言:" 虽不能通三藏众典,楞严一部,不可不精熟也,譬如独






自远行,若不预问路程,断断必有错误 "。其他 " 除此三种,其余




悠悠泛泛之徒,欲参禅悟道,敢保十个,错有五双 "。至若根机不契,






教理不明,生死心不切,自身又不精勤者,则无可奈何矣。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一生数度讲演此经,着《楞严经玄义》二卷、《楞严经文句》




十卷、大佛顶经二十二问、楞严经二十五圆通颂三十一首、楞严坛




起咒及回向二偈、去病书大佛顶经跋、化持大佛顶神咒序,等等,






可见大师对此经的弘扬不遗余力。




净慧老和尚于《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序言中语重心长的说:




" 需要不断地有人悟道、证道是禅宗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最内




在的前提和保证……一旦修行证果的人少了,禅宗的衰落便是必然




之势 "。老和尚还痛斥那种借口 " 不立文字 ",从而拒绝对经教






的系统学习的狂禅之为,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少参禅之士,




由于缺乏深厚的经教作基础,连禅宗的基本精神都不明白," 在这




种情况下,盲目地修禅,其结果可想而知 "。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禅宗要在当今兴盛起来,传承下去,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






有开悟之人,二是要熟读经典。有了大彻大悟,才有大机大用。有了




经教作为参禅指南针,则不再有 " 定盘之星难明,野狐之趣易堕 "






的迷惘与遗憾。又则,佛性乃无为之法,看不见,摸不着,非长短,






非青黄,非言语可诠,非心意识可及,而众生 " 以有为身心凑泊其事,






大似方木投于圆窍,转见其乖矣 "。以凡夫有漏之身趋向佛性无为之法,






确非易事。而末世之人,不遇明师,又缺乏正见,一不小心,便转向歧路。
















纵观整部《楞严经》,十卷雄文,处处开显向上一着。同时,又戒十习






于七趣情想,防禅定于五阴魔邪,皆是参禅学道不可忽视的。故《楞严






经述旨》卷 l 云:" 然导达禅乘,决择正见,无尚楞严矣 "。澫益大师






一生的行履与《楞严经》如此密切的关系,亦是此句话的切实体现。






(信息来源:《圆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