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02|回复: 54

禅宗见性成佛的果位分析 ◎慧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9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转帖说明:本篇转自菩萨在线之最新佛讯,仅供有缘阅读、了解。


禅门的果位不但是见性成佛,而且是超佛越祖的。禅门是“宗下”,不是“教下”。所以,我们不能用其他宗派的观点来衡量开悟的果位。禅宗的“开悟”是超佛越祖的,无佛相与众生相的,也是没法安立的。假如可以安立,也是假名。
  听到过不少人问,禅宗祖师大彻大悟之后,究竟证得什么果位?有人说是大乘见道位,有人说是小乘初果。在一篇文章里看到,对于太虚大师闭关开悟,文章的作者认为,他是证了小乘的初果。也有人说,禅宗的开悟,相当于天台宗六即佛的“理即佛”或“名字即佛”。还有一个弘扬净土宗的法师说:禅宗的祖师开悟只相当于圆教的初住位,这个初住位还要经过三无数劫才成佛,而如果是往生净土一劫就成佛。如此众说纷纭,存在着许多争议,那到底哪个对呢?
  要把禅宗见性成佛的果位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禅宗的特征和其它教派的区别。禅宗的特点也是禅宗祖师们经常说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次第。”这几句话,需要仔细解读方可明白禅宗的特征。
  一、禅宗所证的是佛果,既不是见道,也不是初果
  在很多祖师语录里常有“即心即佛,心外无佛”的说法,没有任何一个禅宗祖师说自己或禅门的其它已经开悟之人,是小乘初果见道位,或者是把他们所悟的境界安排在大乘渐教菩萨的五十二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中的某一位置。禅门祖师自己不安修行位次,那么其它佛门教派更不可以随便替禅宗安立了。
  见道位分大小乘的区别,大乘渐教的见道位是相当初地,小乘的见道位是初果罗汉。为什么禅宗的开悟不是达到类似的位置呢?这是因为和他们的境界不同的关系,一类众生,他的烦恼分为见惑、思惑、尘沙惑。见惑断了以后,在小乘就是初果了;初地断者,有三种:谓萨迦耶见、疑、戒禁取。见、思惑都断了呢?在大乘就是初地了;尘沙惑是慢慢的断了,成佛果。前提是,这类众生承认自己的心是有染污的,无明烦恼无始以来本具有。禅对烦恼的看法,与这类众生的看法不同。首先,众生心都是清净的,不是有染污的,六祖在坛经里边说“何期自性,本质清净”。在禅门看来,烦恼是本无的,菩提也是没有的。既然烦恼本无,那么什么见、思、尘沙惑都不存在,本来不存在的东西,也就不需要通过什么十信、十住、十回向慢慢地经过三无数劫去断了。
  禅宗六祖惠能的《法宝坛经》云: “‘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此谓若能彻此执我、执法之心本无自性,现观自性本来清净,则与佛无别。”这里已明确指出“见性成佛”、 “则与佛无别”是开悟的境界。二、佛门他派有意贬低禅宗的开悟
  太虚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序言中说:“……尚净土者,亦劝人不参禅学教,专守一句弥陀。贤台虽可以小始终顿藏通别圆位摄所余佛言,然既为劣机而设,非胜根所必须,纵曰圆人无不可用为圆法,亦唯俟不获已时始一援之。而学者又谁肯劣根自居,于是亦皆被弃。此风至日本而加厉,横判显密教,竖判十住心之东密,则除秘密尽排为浅显”。
  各佛门宗派自然都要说,自宗最能够把佛的意思说清楚,自己教派是最高的,这种说法方便说是可以的。净土宗说自己三根普被,而其他宗派成佛都很缓慢。有大德云: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意思是,别说修禅能证果,就算正路都难得上,可见其贬禅扬净之意。实际上,佛经里面说: “法无高下,贵在相应”,各宗各派都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的一部分,不能说哪个是最高最低,只要众生通过这个法门宗派得度,那这个法门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
  因此,那些崇尚某一门派的人,自然夹杂着自己的宗派见,对禅宗横判竖判加以贬低,故意把禅宗安排在极低的果位,这样做就其本宗派来讲是有利的。因为如果是把禅宗安排在比本门派还要高的果位,人们就不会信奉该宗派了,自然要选择更高的宗派了。
  所以,有人把禅宗安排到圆教的初住位,也就是说, “理即佛”或“名字即佛”位,明显是按照天台宗的说法来判禅宗。这种判法并不妥当,因为,天台宗的祖师们从慧文、慧思到智者、灌顶等,都没有对禅宗开悟的果位问题作出评判,而后人冒用天台家的判教来评判禅宗是没有经论依据的。
  三、禅门只设迷悟两种差别,不立次第
  这里要解释一下不立次第的内涵,不立次第的意思,就是不经过小乘、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种次第,也表明了它的修证过程不经过大乘的十信、十住、十回向这个次第,也不经过密乘格鲁派的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次第,即禅宗的修证过程不同于那种经次第修证的宗派。至今没有一个禅门祖师说,自己是修到某个位次,接着又修到下一个位次,而只是说“见性成佛”。根据六祖的说法, “迷了师度,悟了自度”, “迷了佛是众生,悟了众生是佛”,所以禅宗只立迷悟的差别,而不谈次第。
  四、教外别传的心法不适合用佛经教理来判别禅宗
  1、 “教下”与“宗下”要在概念上区分开
  除禅宗之外的佛教各派,在禅宗看来都属于“教下”,而禅宗之身,属于“宗下”。 “教下”是用佛经理论来证明白派的观点, “宗下”靠祖师密咐心法来传付。
  净慧法师曾说过: “永嘉禅师的《证道歌》里面把教下说成是人海数沙。海里面的沙子多得数不清,人海数沙是一种枉费心机的事情。但是禅宗并不是说完全否定经教,它只是说,不要在经教上产生执着,对祖师的开示也同样不应该执着。宗门和教下在对待佛言祖语方面虽然态度不同,但二者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态度的不同只表明它们为达到这一共同目标所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已。这就是所谓渐修与顿证的问题。禅宗主张顿超直人。教下接引普通大众,循序渐进,提倡渐修渐证。”这表明“教下”与“宗下”是两套修行体系,不可混用名相术语。
  宗下,又称教外别传,以区别于其它以经典来作为依据的教派,比如说,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依据建立自宗;天台宗是以《法华经》、 《涅盘经》为主要经典证明自宗;净土宗是以《大乘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证明白宗;唯识宗是以《解深密经》等建立宗派。那么,这些都是要安立文字的,通过文字的力量来表述义理,通过文字来建立修行的次第,说明什么是烦恼,什么是智慧。他们的文字是不可推翻的,这就叫“立文字”,禅门说是“不立文字”, “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是不执着文字相,文字是假名,文字是可推翻的、可变化的,所以说,神秀在未开悟之前写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他是执着了菩提树的相,执着了明镜台的相。而六祖知道他有这个执着,就用偈破了他的相,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让执着这个相的人离开文字。在文字之外,见到本性,即为“不立文字”。
  2、 “宗下”与“教下”要在修行方法上区分开
  禅门最开始建立的初祖是迦叶尊者,他见到佛拈花微笑,于是得到了佛的心传,佛当时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嘱咐于汝。”后来,历代祖师只是以心印心,非是以经典印心。以心印心的标志就在祖师和弟子对答之间,弟子的回答如果还是执着于经典里面的语言,不能够从本性出发,那么,答案将不被祖师认可。
  有人提出《楞伽经》、 《金刚经》是禅门的经典,既然禅宗是“教外别传”, 《楞伽经》、 《金刚经》不都是教吗?这要辩明一下,禅门的历代祖师是心法相传,不是经典相传,这是“教外别传”的一层含义。比如说初祖达摩对二祖慧可既没有讲《金刚经》,也没有讲《楞伽经》,达摩只是让慧可“将心拿来”,慧可答“心不可得”,最后,“吾与汝安心竟”。在史料记载,达摩有一次让众弟子表明自己的修行境界时,每个人都说了几句话,到慧可的时候,没有言语,揖礼作罢,达摩赞叹慧可说“汝得吾髓”。从这里可以看出,祖师以心传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对经典的简单阐述,也不是给你讲经说法,经典阐述和讲经说法都属于其它宗派的特点,本宗派以心传心。在《六祖坛经》里面六祖大师与许多得法弟子对话,都是具有这个特点。比如永嘉玄觉禅师见六祖大师,六祖说,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永嘉答,“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后人称玄觉为“一宿觉”。这是禅门典型的印证过程,其中没用佛经原典具体文字参与考核,唯有师徒精彩禅机对答。
  

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有人认为《楞伽经》、 《金刚经》是禅门经典?这和众生的执着有关系。很多人都尊奉佛言佛语,如果禅宗不能从佛经里找出一点依据的话,人们就可以怀疑其不是佛法,甚至会加以诽谤、打击。达摩祖师刚传禅法的时候就遭受了许多佛门人士的迫害,二祖慧可也受到人的诬告,所以对待这些对禅门有所怀疑的人,势必要用一些经典来证明禅门这种独到的见解。于是,祖师们为接引众生,方便地说《楞伽经》与《金刚经》是禅门经典。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正果法师则认为:“……禅宗并非完全排拨文字的。故达磨授慧可以《楞伽》,黄梅、曹溪弘演《金刚》,都说明经教文字,对禅宗亦有大助力。”此助力,是帮助禅宗立足也,不是天天靠讲《金刚经》《楞伽经》让人开悟。参禅要破本参、重关、末后关。名破三关乃是后人伪造。”
  有人拿一个公案中的一段话证明有“三关”或者是“多关”, 《五灯会元》卷十七有一则公案曰: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从文中看出,禅师本人没有提出“三关”的字眼,如果硬是说此文表现修禅的三个阶段,则大错特错。若列关勉强可列两关——即“见善知识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和“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而“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还未修行禅法,谈不上关不关的。
  何况青原惟信禅师说的是“三般见解”,并不是三关。问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是指示开悟的机锋话语,不能按俗人依文解义的方法理解,如果答“同”或“别”,只有吃惟信禅师的大棒了。
  七、 “小悟无数次,大悟十几次”属误传
  禅宗称开悟叫见到自家本来面目,自家的本来面目难道有十几个或有几十个吗?一个本来面目见一次就够了,见那么多次干什么?一个悟几十次说不通啊。假设开悟是见到佛的法身,那么法身也是一。没听说过哪个佛有不同的法身,或有几个或几十个法身,所以见了一下法身就开悟,也不用悟那么多次。一悟即全悟,一悟就悟到底了。
  有人说,刚开悟就像看到初一的月亮,小小的;开悟开圆满了,就像看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刚开始只有见一部分法身,不能见全部法身,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有什么问题呢?六祖在禅经里讲了“何期自性万法具足”,我们的一念之间,万法已经具备,从华严宗里讲的十玄门可以得到佐证:“如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实。智者无所畏。此约相说也。二者,一即多多即一。如第七住经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此文是说一多大小平等,一法含有万法的道理。既然一法含有万法,见到法身的一刹那间,整个法身已经见到了。天台宗也说一念三千,我们一念之间天堂、地狱、佛、众生……十法界已经具备,既然已经具备,不用另去寻找。径山大慧宗呆禅师言: “干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既然千疑万疑一时破,那种说大慧宗呆禅师“小悟无数次,大悟十几次”的说法更难以令人信服了。八、禅宗不但是见性成佛,而且是超佛越祖
  众生在有高下之分的时候,自然要立最低和最高的,佛在众生眼中自然是最高的,最高的众生烦恼无明心所造出来的境界,诸法的本相是无有高下的。成一个最高的佛,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逻辑,但是在凡夫位上,可以这么安立,可以作为一个修法让他们去修,这叫以毒攻毒。佛也是万法的一部分,法是无自性无自相的,所以我们心中的佛都是一个假佛,都是我们按照自己想象安立出来的一个佛,这个佛在禅师们看来和魔是一样的,所以禅师们留下了话“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在修行过程中,执着是诸法实有的,是要被破斥的。那么执着诸法、空无的,同样也要被破斥的。执着有佛可成的,自然也不是究竟圆满的界定。在禅师看来,无佛可成,无众生可渡。当人有这个见解的时候,就叫做超佛越祖。
  总之,禅门的果位不但是见性成佛,而且是超佛越祖的。禅门是“宗下”,不是“教下”。所以,我们不能用其他宗派的观点来衡量开悟的果位。禅宗的“开悟”是超佛越祖的,无佛相与众生相的,也是没法安立的。假如可以安立,也是假名。 《金刚经》云: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是假名, “开悟”又何尝不是,然此假立之假名,不是他派安立的那种。


补充内容 (2017-8-15 19:30):
注意:本转帖的观点有许多错谬处,如果你看到了可要仔细分辨哦!!!

点评

禅、净、密、律、教诸宗诸派。禅为首重。为佛心印! 外道不解佛法,统说佛法为荒谬。 小乘不信大乘,说大乘非佛说! 若非上上根器,亦难于禅进益。不能进益亦不是错。然而,总有人不信!不信故不重,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8:18
发表于 2017-3-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太虚大师所著?

点评

《菩提道次第广论》此论不是太虚大师所著。是太虚大师为其汉版作了序言。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8:22
发表于 2017-3-9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钰花源 发表于 2017-3-9 08:16
为什么有人认为《楞伽经》、 《金刚经》是禅门经典?这和众生的执着有关系。很多人都尊奉佛言佛语,如果禅宗 ...

禅、净、密、律、教诸宗诸派。禅为首重。为佛心印!
外道不解佛法,统说佛法为荒谬。
小乘不信大乘,说大乘非佛说!

若非上上根器,亦难于禅进益。不能进益亦不是错。然而,总有人不信!不信故不重,不重故轻蔑,轻蔑故诽谤!

以自己所持宗派见解,为无相之禅,作名相之度!不合己意,多所排摈,诚然可悲可叹!

赞叹禅宗!
随喜禅宗!

南无历代禅门祖师!
发表于 2017-3-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pingjing6 发表于 2017-3-9 11:22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太虚大师所著?

《菩提道次第广论》此论不是太虚大师所著。是太虚大师为其汉版作了序言。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09:33
发表于 2017-3-9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介凡夫俗子,不肯老实念佛。一天到晚瞎忽悠。害人害己。南无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7-3-9 18:31):
你分析个啥,凡夫总打妄想,总打果位的妄想。你啥也不是。

点评

把师兄的这个话,我也再复制重新粘贴一下!算是重要的话再说一遍了! 一介凡夫俗子,不肯老实念佛。一天到晚瞎忽悠。害人害己。南无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7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10:19
这我赞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8:47
发表于 2017-3-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了168个字的楞严经,又听说了有部妙法莲华经,就成就了。就圆教初住菩萨了,就开悟了。楞严经,妙法莲华经说的什么也看不进去了。一天到晚分证佛,圆教初住了。大妄语。有点自知之明好不?
发表于 2017-3-9 18: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7-3-9 18:29
一介凡夫俗子,不肯老实念佛。一天到晚瞎忽悠。害人害己。南无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7-3-9 18:31):

这我赞成。
发表于 2017-3-10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转载的这篇文章,倒是我一直关心的疑惑,关于果位的问题,开悟的功德,虽然看了一些祖师的开示,但一直都没有明确的讲的特别清楚的,当然,也许祖师都讲清楚了,我看不懂而已吧;所以在前面讨论帖里,自己曾经向师兄们请教过,都没有很满意的答复。
最近学习文钞,结合文钞的开示,以及看过的楞严经讲义的开示,基本上祖师大德都属于保守的开示,虽然每个阶位不是很明确,但一些重大关节的地方还是有明确说法的!

今天读楼主师兄转载的这个贴,该法师的开示,末学看来是很令人吃惊的!很多地方都明显的和祖师大德不一致!实在不敢苟同!

下面再继续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发表于 2017-3-10 09: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齿女 发表于 2017-3-9 18:22
《菩提道次第广论》此论不是太虚大师所著。是太虚大师为其汉版作了序言。

南无阿弥陀佛

谢谢。。。。。。
发表于 2017-3-1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关于果位,佛在楞严经里都有开示,但因为我们不要说证,连上路都没有,恐怕没人能有真实的体验的!
2、天台六即佛,是祖师把十法界众生统统总结了一下,以方便修学人能认清自己的阶位,不要以凡滥圣,也不要自暴自弃;所总结的六即佛,和宗门、教派没有关系的,是通说统解!适合一切人一切法门的认证!
理即佛:人人都是!含凡、含圣!
名字即:彻悟真心、彻见本来面目之开悟人(不分宗门教下;宗门为大彻大悟、教下为打开圆解,入门路不同,所见一致!正如印祖《文钞》所示(见上海佛学编辑社缘起:如城四门,随近者入,门虽不同,入则无异
后观行即、相似即;皆是悟后起修,但在证上讲,要到七信位才断烦恼!
这都远没有到初住!!!

发表于 2017-3-10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慧贤法师说,禅宗没有阶次,别的宗门不能替禅宗立阶位!

此语也颇不妥,阶次非是谁立,不过说修行之定力深浅的一个大致程度,是佛在《楞严经》等大乘经典所示,并不是有那个宗派所立!!!天台祖师说六即佛,也不是自立独创,而是对五十二位的通俗解读,方便后人而已!这个一定要清楚!!!
发表于 2017-3-1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下”与“教下”要在修行方法上区分开
  禅门最开始建立的初祖是迦叶尊者,他见到佛拈花微笑,于是得到了佛的心传,佛当时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嘱咐于汝。”后来,历代祖师只是以心印心,非是以经典印心。以心印心的标志就在祖师和弟子对答之间,弟子的回答如果还是执着于经典里面的语言,不能够从本性出发,那么,答案将不被祖师认可。


印心,岂能离开经典???传心,认证也须经典!!!何以故?入门则无异!!怎么能把宗门教下说为二呢?门则不同,入则无异!!彻悟之后,必定所见与经典同!!!这是确定无疑的道理!!!
发表于 2017-3-10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的“开悟”是超佛越祖的,无佛相与众生相的,也是没法安立的。假如可以安立,也是假名。


此语更是令人吃惊!!!彻悟就超越了佛祖,这还是佛教吗????佛没有彻悟吗???
佛是假名,本来是破我们执着的,这里却用来谤佛!!??难道本师之后,又有无数超越佛祖的出现了?????
发表于 2017-3-1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种种错误,不一而足,末学评判,零零散散,文字、见解皆是!包涵!!!
发表于 2017-3-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7-3-9 18:29
一介凡夫俗子,不肯老实念佛。一天到晚瞎忽悠。害人害己。南无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7-3-9 18:31):

把师兄的这个话,我也再复制重新粘贴一下!算是重要的话再说一遍了!



一介凡夫俗子,不肯老实念佛。一天到晚瞎忽悠。害人害己。南无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7-3-9 18:31):
你分析个啥,凡夫总打妄想,总打果位的妄想。你啥也不是。
点评
发表于 2017-3-1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见道位:

这个在圆瑛大师、海仁法师、净空法师、印祖的开示里,大都认为大乘见道位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打开圆解!
净空法师在《楞严经》讲义,说明心见性,即是圆教初住位;
在印祖《文钞》开示:见性后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证圆教初住,但明确表示,虽见性,因烦恼丝毫未断,依然轮回!
按印广法师所示,明心,即入圆教初住,虽在轮回,但是不入三恶道,在人天修行;
据《坛经》讲,明心即是人、天导师;

总结这些开示,总的看到祖师大德们,既充分肯定了见性的功德,但也保守的劝导不要自高,继续强调实修。对我们来讲,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吧,别说证果难,明心也是难如登天,错认消息就太可怕了!!!否则,瞎人正眼,果报不可思议!!!

点评

某种邪知邪见势力太强大了,法师讲法也迫不得已的屈从的。太虚大师搞佛教改革遭到许多人围攻。末法时期,魔强法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11:28
邪知邪见自古有之。法华会还没开始,5000退席。他们认为,没必要听了。早就是阿罗汉了,不需要修了。都是证果阿罗汉了,没啥好学的了。贡高我慢,自比齐佛,与诸佛等。无佛无法,上不见诸佛,下不见众生。释迦牟尼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0: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9楼师兄,对一些说法我也吃惊,但又未自作主张删改和编辑,心想,坛上总会有人来更正的,感恩师兄!!

点评

师兄你好,只是觉得该说法有很多地方和祖师大德明显不符合,在对大彻大悟的解说上更是过分,我们还是远离为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11:12
发表于 2017-3-1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钰花源 发表于 2017-3-10 10:29
回9楼师兄,对一些说法我也吃惊,但又未自作主张删改和编辑,心想,坛上总会有人来更正的,感恩师兄!!

师兄你好,只是觉得该说法有很多地方和祖师大德明显不符合,在对大彻大悟的解说上更是过分,我们还是远离为好!
发表于 2017-3-1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如是观 发表于 2017-3-10 10:27
关于见道位:

这个在圆瑛大师、海仁法师、净空法师、印祖的开示里,大都认为大乘见道位是明心见性、大彻 ...

邪知邪见自古有之。法华会还没开始,5000退席。他们认为,没必要听了。早就是阿罗汉了,不需要修了。都是证果阿罗汉了,没啥好学的了。贡高我慢,自比齐佛,与诸佛等。无佛无法,上不见诸佛,下不见众生。释迦牟尼佛也没办法的,焦芽败种,就那德行,骄傲自满,佛也不放在眼里了。所以,后世这种德行的人也不少。烧佛的也有,呵佛骂祖的也有。毗卢顶上行也有,说佛是干屎撅的人也有。都是些个焦芽败种,贡高我慢,狂魔入心,不可救药了。释迦牟尼佛也有无奈的事情的。让他们走了,比留下来捣乱好一些吧。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这个贴子里,暗藏谤僧谤法种! 师兄说烧佛、呵佛骂祖、干屎橛等,应该指的是禅宗公案里的事吧?如果不是,算我的疑问帮你澄清,如果是,算我提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15: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