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月前,在国内院线公映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大唐玄奘》。电影讲述了唐代的玄奘法师去到印度的那烂陀寺修行,然后回来翻译佛经的一个故事。基本上还原了玄奘法师的生平历史。
社会大众最熟悉的一部佛教经典,应该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了,然而普通大众对玄奘法师的印象,更多来自于中国的古典名著及其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
鉴于此,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西游记》入手,来说一说孙悟空的五蕴皆空。
孙悟空这个人很有担当,它能够为了猴群的生存,舍命跳进瀑布里。然而这样的人,似乎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性格的另一面往往会很傲慢,天大地大,唯我最大。桀骜不驯,傲慢而不认输。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喜欢在所有关系中处于上风。
这种性格特征,决定了悟空的命运轨迹。
心猿意马,说的就是孙悟空的性格特质,象征了普通人的心,不受约束、无常多变、敏感固执的状态。当人们想捉摸它时,却找不到它的踪迹;而不留神的时候,又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悟空受观音菩萨的指引,从五行山出来后,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可是没过几天,悟空就被打击到了。他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一个五米宽的沟,他师父都飞不过去。
“我老孙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我的师父连一个五米的山沟都飞不过去。这样的人怎么能作我的师父呢?”
悟空的心里,升起了巨大的分别、傲慢。他开始打心眼里看不起唐僧。
到了夜间,诸多计较生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直接化成六形,生起了杀意。
第二天,当六形化成的六个土匪出现时,悟空一个念头反应过来了,意识到不是师父的问题,是自己念头的不清净。
他对付不清净的念头,是抡起金箍棒,将它们全部打死。
而换来的直接结果是,悟空被唐僧开除了。
悟空去找到观音菩萨抱怨。
菩萨就笑了,说:“如果你六根真的清净了,还会有这诸多抱怨么?”
假如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清净的、圆满的、平等的,对你所接受的事物能够平等地包容的时候,那你内心是不可能出现嗔恨的,你还会产生巨大的情绪落差吗?
菩萨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继续回到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次,唐僧又被妖怪抓走了,悟空火急火燎的去找弥勒菩萨帮忙。
弥勒菩萨明明知道悟空非常着急,却慢悠悠的问了一句,“大圣啊,近来心性如何啦?”就是问孙悟空,近来的安心安得如何啦?
注意看,悟空的师父被抓走了,自己解决不了,都快着急上火了,菩萨竟然有闲心问他心性怎么样了。
我们有些修行的人,在安好悠哉的时候,就会说“啊,我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感觉到了法喜充满。”然而一到外界重压关头,所有的定力、智慧就平地消失了,剩下的每个细胞,感觉到的全是情绪了。
在高低成败中,保持内心的如如不动,这是弥勒菩萨对悟空的点化。
五蕴皆空,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处理好内心与名色之间的关系。
禅门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过得好与不好,你的内心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你生活的底色是幸福的还是伪装成幸福的,别人不得而知,只有自己才是清清楚楚的体会者、体验者,证悟者。
就是当自己应对十万火急的事情时,在这种重压之下,还能不能有收放自如的能力,能不能表现出平常的这种状态。
所以禅门常常讲,平常心平常心,说的就是我们在外界的风雨变幻中,也能保持住我们心的底色,内外一如,时时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