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6|回复: 1

狮子卧,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狮子卧

相应部  [六处篇] 六处相应(4)
[二O二] 第六 漏泄

世尊将僧伽梨衣折为四层,右胁在下,作狮子卧,左足置于右足上,正念正智,胸怀起床之想。




相应部  [六处篇] 受相应
[五]  当见

“诸比丘!此等之三者,是受。以何者为三者?乃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诸比丘!乐受者,当见为苦。苦受者,当见为箭。非苦非乐受者,当见为无常。

诸比丘!比丘之乐受者,当应见为苦。苦受者,当见为箭。非苦非乐受者,当常见为无常。诸比丘!此比丘由断除渴爱,毁灭缠结,灭除憍慢,故称为尽苦际。见人之乐为苦,见苦为箭,见非苦非乐之存在为无常。此正见之比丘,能知受,达此最上智彼岸之法住者,能知苦,于见法无漏,由肉身灭坏后,不再于入生身之数。”


相应部  [六处篇] 受相应
[六]  箭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触于苦受,至为忧、疲、悲、搏胸、哭泣之迷惑。彼感于二种之受:乃属于身受与属心受是。

诸比丘!譬如以箭刺人,于其人又以第二箭相刺。诸比丘!如是此人感受于二支箭。与此同理,诸比丘!无闻之凡夫,触于苦受,至为忧、疲、悲、搏胸、泣哭之迷惑。彼感于二种之受:乃属身受与心受是。若触苦受,彼则有嗔恚,为苦受彼则怀嗔恚,由苦受所生之嗔恚随眠而存止。彼触于苦受而喜悦于欲乐。何以故?诸比丘!无闻之凡夫,将欲乐置外,非不知于苦受之出离耶?彼喜悦于欲乐,如是存止于由乐受所生之欲染随眠。彼不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与甘味、患难之出离。彼不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之出离,如是存止由非苦非乐受所生之无明随眠。彼若感于乐受者,则感于为此所系缚。若感苦受,则感于为此所系缚。若感于非苦非乐受,则感于为此所系缚。诸比丘!此称为无闻之凡夫,由生、由死、由忧、由悲、由苦、由恼、由绝望所系缚。余谓此由苦所系缚。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触苦受不至为忧、疲悲、搏胸、泣哭之迷惑。彼唯一之感受;乃属于身受,而非属于心受。

诸比丘!譬如以箭刺人,更不再刺第二箭。诸比丘!如是此人,唯只感受一箭。与此同理,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为苦受所触,不忧、不疲、不悲、不搏胸而哭泣,不至迷惑。彼唯一之感受,属于身受,非属于心受。彼虽为苦受所触而无嗔恚,不为苦受而怀嗔恚,故彼不存止由苦受而生之嗔恚随眠,彼虽为苦受所触不喜悦于欲乐。何以故?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将欲乐置外,非知于由苦受之出离耶?彼不喜悦于欲乐,不如是存止由乐受而生之染欲随眠。彼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之出离。彼以如实知此等诸受之生起、灭没、甘味、患难之出要,彼不如是存止由非苦非乐而生之无明随眠。彼若感于乐受者,则感于离此系缚。若感于苦受,则感于离此系缚。若感于非苦非乐受,则感于离此系缚。诸比丘!此称为有闻之圣弟子,谓:由生、由死、由忧、由悲、由苦、由恼、由绝望而不被系缚。余言由苦而不被系缚。


佛陀故事会:心受与身受就像接连中了两支毒箭

“比丘们!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禁不住地生起悲伤忧愁、痛苦怨叹,继而愤怒迷乱而失去理智。这时,有两种感受会交相增长蔓延,那就是‘身受’与‘心受’。这种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着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双重痛苦。怎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一般人的无知,让他们欢乐时,就纵情享乐,成了欲贪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痛苦时,则生气不悦,成了瞋恚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在不苦不乐时,则浑沌不明--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没有真切如实的证知,成了愚痴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这样,当他快乐时,就被快乐所牵绊;痛苦时,就被痛苦所牵绊;连不苦不乐时,也被不苦不乐牵绊着,这就是深陷贪、瞋、痴;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牵绊的一般人。

比丘们!有修有证的圣弟子就不一样了,当他们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不起悲伤忧愁、不痛苦怨叹、不愤怒迷乱,所以不会失去理智。这时,他只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没有‘心受’。这种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当他们有乐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欲贪烦恼的奴隶;有苦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瞋恚烦恼的奴隶;在不苦不乐时,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能真切如实的证知,不会成为愚痴烦恼的奴隶。这样,当他有乐受时,不为乐受所牵绊;有苦受时,不为苦受所牵绊;不苦不乐时,也不会被不苦不乐所牵绊,这就是解脱了贪、瞋、痴;不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牵绊的圣弟子。”


末学在这里总结下,供学友们参考

无闻之凡夫,身苦而心苦。有闻之圣弟子,身苦心不苦。


诸比丘!乐受者,当见为苦。苦受者,当见为箭。非苦非乐受者,当见为无常。

经文中提到三点,上面所说为当见为箭。什么是当见为无常?

相应部  [六处篇] 六处相应(4)
[一五五]  喜悦消尽品

“诸比丘!于眼当正思惟,亦须如实认识眼之无常。诸比丘!于眼当正思惟,如实认识眼是无常之比丘,厌嫌于眼,由喜悦之消尽则有染欲之消尽,由染欲之消尽则有喜悦消尽,由喜悦染欲之消尽,当则称为心善解脱。

诸比丘!于耳当正思惟……于鼻……于舌……于身……于意当正思惟,亦须如实认识意之无常。诸比丘!于意当正思惟,如实认识意无常之比丘,厌嫌于意。由喜悦之消尽则有染欲之消尽,由染欲之消尽则有喜悦之消尽,由喜悦染欲之消尽,则称为心善解脱。”

“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亦须如实认识色之无常。于色当正思惟,如实认识色无常之比丘,厌嫌于色。由喜悦之消尽则有染欲之消尽,由染欲之消尽则有喜悦之消尽,由喜悦染欲之消尽,则称为心善解脱。

诸比丘!于声当正思惟……于香……于味……于触……于法当正思惟,如实认识法无常之比丘,厌嫌于法。由喜悦之消尽则有染欲之消尽,由染欲之消尽则有喜悦之消尽,由喜悦染欲之消尽,则称为心善解脱。”


当见为苦

相应部  [六处篇] 六处相应(4)
[一六二]  拘瑟他迦

拘瑟他迦!眼是苦,汝对此应舍欲。色是苦,汝对此应舍欲。眼识是苦,汝对此应舍欲。眼触是苦,汝对此应舍欲。凡依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苦。

拘瑟他迦!耳是苦、鼻是苦、舌是苦、身是苦、意是苦,汝对此应舍欲。声是苦、香是苦、味是苦、触是苦、法是苦,汝对此应舍欲。耳识是苦、鼻识是苦、舌识是苦、身识是苦、意识是苦,汝对此应舍欲。耳触是苦……意触是苦,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是苦。汝对此应舍欲。”

拘瑟他迦!凡是苦者,汝对此应舍欲。
发表于 2016-10-21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山天源山泉www.ystysq.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