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9|回复: 4

[学佛交流] 现存虚云老和尚唯一主持佛七道场庐山海会寺将遭拆毁 2016-10-08 作者:向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现存虚云老和尚唯一主持佛七道场庐山海会寺将遭拆毁2016-10-08 作者:向华 [url=]石观音寺[/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庐山海会寺


近日,九江市佛教协会计划整体拆除江西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的庐山海会寺,对其现存文物古建进行重新规划与大型开发。这座深山古刹虽经数百年的历史浮沉,仍将明清时期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路原汁原味地保存并传承下来,在各地大举开发文物的背景下是极为可贵的,于情于理,皆不应被拆毁。然而拆迁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寺院住持衍意尼师与道宏法师二人被困于居士楼中,衣食俱成问题;寺院家具堆散各处,殿堂佛像无人护理,从趋势看确实准备拆除。江右名蓝,圣贤余绪,历经劫波战火文革运动留存至今,已然不易;而今名蓝易主,拆毁在即,各界人士纷纷扼腕质疑:清净庄严的梵宇僧刹,何以遭此无情厄运?


庐山海会寺历史源流


在江西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中,名声最显赫的不是归宗、秀峰等,而是位于五老峰下的华严宗道场庐山海会寺。海会寺位于庐山南麓,背倚峻峭奇特的五老峰,遥对浩渺无际的鄱阳湖,傍山而立,构筑精巧。自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西来禅师在此肇基创建以来,继有旦云、海印、普超法师等住持苦心经营,香火一直十分兴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庐山海会寺清代旧照

寺院山门悬挂的康有为所题“真面目”三字匾额,三字俱为反镌,无论从正面读、还是从反面念都是“真面目”,这不仅是对寺院所处的五老峰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胜境的称扬,也与《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明心见性、彻见本来面目”之旨交相呼应,成为庐山山南文化的一段佳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寺门内的大枫树


无独有偶,传扬千古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苏轼在游览此地瑰丽山水后,逸兴壮思勃发,一气呵成而作。从苏轼到康有为,两位文人都提及庐山胜境的“真面目”,仿佛以跨越时空的默契,共同传递着海会寺蕴含的文化密码、无以言表的玄妙禅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会寺二门悬挂的康有为所题“真面目”三字匾额

海会寺奇秀多变的风光地形,是往来文人墨客重要的行政官员多方珍护此地的原因。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失败、会试不第后,专程登临庐山以排遣内心的愤懑和忧思。他对海会寺和德行高深的至善和尚留下了深刻印象,宿寺与至善和尚长谈,称“至善禅师,高行耆年,与吾契合”,临别时题诗相赠:“开山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荡云尽吸明湖水,招月来听海会钟。初地雨花驯白牯,阴崖石气郁苍龙。读书无处归来晚,桂树幽幽烟雾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康有为

当康有为第二次重游庐山海会寺时,至善和尚已作古,为此,他挥毫又题诗一首表达哀婉凄楚的心情:“五老排云待我回,似曾相识客重来。莲社远公圆塔出,袛园须达化城开。山色湖光尚清净,竹林松径再徘徊。追思三十年前事,旧黑笼纱只自哀。”同时,他对普超和尚刺血写经大为震惊和肃然起敬。

1933年7月起,蒋介石在海会寺一带兴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因其风景清幽、泉石宜人,能有效地消除受训者的疲劳、增强训练效果;同时这里有陡峭山地,怪石险峰,可供军训团模拟山地攻防演习,又有平地漫坡,便于建成容纳数千人的训练场地。附近的华严寺、龙云寺、白鹿洞书院等静僻幽雅的书院寺庙可以作为训练团的教官、德国顾问、工作人员的宿舍。这里离星子县城不过十多华里,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先是训练上校以下、少尉以上的中下级军官,后来训练校级以上的高级军官,甚至党政人员(专员、县长等),来者多称此地水土宜人,流连忘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海会寺久负盛名的还有三层藏经阁,这里珍藏着赵孟頫书写的《妙法莲华经》50页,旧存木质经板1600多块、计26部,以及普超法师血写的《华严经》81卷。普超法师生于1868年,出家前博通儒学,曾积极支持康有为等的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削发为僧,拜至善和尚为师,并发愿血抄《华严经》,一律小楷,字径半寸,笔划圆润,历时15年。书成后,普超法师因失血过多,旋即逝世,时年45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血色殷红的《华严经》感动了很多名人,康有为、梁启超、罗家伦、吴宗慈等都在这血经上留有题跋,高度赞扬了普超法师为法忘身的精神。海会寺僧将这部血写的《华严经》珍藏在白果木做成的盒子内,1938年日军侵占庐山时,该寺住持会通法师怀此珍品,逃难于湘桂边境,抗战胜利后才返回。会通法师在血经后自题《临难出走》,叙述了护经的颠沛流离之苦:“头眩足辟眼朦花,霹雳弹声震迩遐。静默徘徊云窟路,忙中检点布袈裟。手接藤萝飞岭外。肩担贝叶走天涯。吩咐猫儿随我去,莫将落入敌人家。”这部血经现藏于庐山博物馆,记录着一代代海会寺僧矢志不渝的旷世法缘。

虚公三访海会寺,祈愿众僧敬护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虚云老和尚道影

一代禅门宗师虚云老和尚曾经三次朝礼庐山海会寺,不仅曾随至善禅师参学,还盛赞普超禅师血书《华严经》,作诗偈殷切寄望僧众珍重护持。

虚云老和尚一生遍参西天东土各大佛教圣地,终生修复祖庭不辍。在朝礼过印度、锡兰、缅甸各地后,虚云老和尚仍继续在国内各大佛教圣地参访。1889(清光绪十五)年,时年50岁的虚云老和尚从湖北宝通寺启程,第一次来到庐山朝礼海会寺,跟随至善禅师参学华严宗。

海会之名取自“华严海会佛菩萨”,又以“灵山聚海会”喻高僧会聚之意,故名海会寺,是庐山山南五大禅宗祖庭中尊奉华严的第一道场。虚云老和尚一生曾参学过天台宗和华严宗,其中学习华严宗便是在庐山海会寺道场。当年老和尚初到庐山山麓,便受到海会寺僧众及居士百余人的接迎。在海会寺期间,老和尚主持了长达49天的念佛法会。虚公一生主持过无数次禅七,但一生中主持过的绝无仅有的两次佛七,都是在庐山海会寺举行的。随着2003年鸡足山钵盂庵禅堂焚毁、扬州高旻寺老和尚开悟禅堂被拆、云居山真如寺西禅堂火灾,目前现存虚云老和尚曾经住过的禅堂,如今只剩海会寺禅堂一处了。

此次参礼海会寺期间,虚云老和尚至诚劝请至善和尚在海会寺清苦修行,并募得弟子魏兴林(时为姑塘驿官)供养,重建海会寺。从此,庐山五老峰脚下这座规模宏大的海会寺,佛法重辉,对此虚云老和尚赞叹不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4年(民国13年),虚云老和尚重访海会寺。是年,85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从云南云栖寺出发,再次云游全国名山古刹,拜访诸山大德、广传佛音。当年五月,虚老应世界佛教联合会筹备会之邀,至庐山大林寺参加“世佛会”,并主持了庐山“世佛会”暑期讲习会。

会后虚公再次参拜海会寺,海会寺的住持和尚率全体僧众热情地接待了虚云老和尚。次日,虚老和尚在斋堂用过早膳后,来到客堂饮茶,惊喜地获悉普超禅师以挚诚之发心和惊人之毅力,以十五个寒暑刺血写就了八十一卷《华严经》。普超禅师以一人之发心独立完成一部华严大经的血书,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对此,虚云老和尚钦敬异常、感慨万分,他在亲眼目睹血书珍本后频频点头,盛赞其为我国佛教文化瑰宝、世界罕见血书,并殷重虔诚付嘱寺僧,务必妥善珍藏、保护好它。

虚云老和尚第三次来到庐山,是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驻锡庐山大林寺期间。当时,老和尚年事已高,健康状况不佳。在大林寺休息一段时间后,虚云老和尚身体有所好转,便再次提出前往海会寺参礼。

精神矍铄的老和尚一下轿就受到住持匡成和尚等人的热情欢迎,这是虚云老和尚三访海会寺。进入大殿后,虚云老和尚端坐念佛堂,双手合十、半眯着眼,缓声对众僧说:“这次我有幸能来海会寺,倍感亲切,特来看看大家。”接着,他在匡成和尚的请求下,拈笔书偈云:

虚云此来访众僧,人道山奇水亦情。
当年海印人既往,月牙池边普超声。
五老峰下再朝拜,讲经堂前忆故人。
有幸观瞻华严经,祈愿众僧敬护之。

事后,寺僧将此偈句写在钟楼壁上,以作纪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虚公殷重付嘱,祈愿众僧珍重护持

年代
海会寺相关人物大事记
嘉庆二十四年(1819)
至善禅师出生。
道光20年(1840)
虚云禅师出生。
咸丰8年(1858)
康有为出生。
同治4年(1866)
至善禅师至海会寺,从此住持海会寺近四十年,海会寺迎来了中兴时期。
同治7年(1868)
普超禅师出生。
光绪15年(1889)
虚云老和尚(时年50岁)第一次到海会寺,主持49天念佛法会。劝至善和尚在海会寺清苦修行,募得其弟子魏兴林(时为姑塘驿官)的热心赞助,重建海会寺。
光绪16年(1889)
康有为第一次到海会寺,见70高龄的至善禅师,写下了《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
光绪21年(1895)
虚云老和尚在高旻寺禅堂开悟。
光绪24年(1898)
戊戌变法失败。普超禅师出家。至善禅师圆寂。
光绪25年(1899)
普超禅师血书《华严经》开始。
民国2年(1913)
至善禅师弟子普超禅师血书《华严经》完成,禅师圆寂,时年四十五岁。
民国7年(1918)
康有为再次来到海会寺,写下第二诗,时方丈为慕和和尚。弟子普超禅师历15年之久,以鲜血所抄八十卷《华严经》完成。
民国13年(1924)
虚云老和尚再到海会寺(时年85岁)。来庐山大林寺参加“世佛会”及暑期讲习会后,虚公再次参拜海会寺。海会寺的住持和尚率全体僧众热情地接待了虚云老和尚。次日,虚老和尚在斋堂用过早膳后,来到客堂饮茶,惊喜的获悉普呼尚用15个寒暑,用自己的血液,写成81卷《华严经》。当时,虚云老和尚非常的敬佩,他目睹“血书”的珍本,频频点头,称赞这是我国佛教文化中的瑰宝,是世界罕见的“血书”,要求寺僧妥善珍藏。
民国15年(1926)
康有为三访海会寺,海会寺战乱受损,康有为留款建寺。为了报答海会寺众位高僧的知遇之情,他在星子的温泉乡购买了良田十亩,交海会寺代管,以其租谷作为寺庙的香火灯油费。
民国16年(1927)
康有为病逝青岛。
1953年
虚云老和尚三访海会寺。
(在大林寺休息一段时间后,虚云老和尚身体有所好转,他又想起了要到海会寺再去看看,他精神拌擞的,一下轿就受到住持匡成和尚等人的热情欢迎,这是虚云老和尚三访海会寺。进入大殿后,虚云老和尚端坐念佛堂,双手合十,半眯着眼,缓声对众僧说:“这次我有幸能来海会寺,倍感亲切,特来看看大家。”接着,他在匡成和尚的请求下,略加思索后,提起毛笔,写偈一首:虚云此来访众僧,人道山奇水亦情。当年海印人既往,月牙池边普超声。五老峰下再朝拜,讲经堂前忆故人。有幸观瞻“华严经”,祈愿众僧敬护之。事后,寺僧将此偈句写在钟楼壁上,以作纪念。注:[1]海印:即前海会寺主持僧至善和尚。
1959年
虚云老和尚圆寂于云居山真如禅寺,世寿120岁。
表:庐山海会寺相关人物大事记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拆临近僧遭困,祖庭垂危在旦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末新罗国驻华大使所题匾额
海会寺是江西最为知名的古刹之一,它曾经经历过抗战前夕建军事训练基地保家卫国的慷慨激昂、抗战期间炮火横飞的无情摧残、抗战胜利后不遗余力的修复重建,建国以后,甚至先后成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庐山分校”和九江师范学校的校址。海会寺不仅保留了康有为、虚云老和尚、清末朝鲜驻华大使等的题额墨宝,藏有赵孟頫书写《法华经》木刻版,还曾接纳刘少奇等在此养病避难。应该说,海会寺见证了近代以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并始终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上世纪以来,戒律精严、梵行超群的衍意尼师受恩师上圣下一老和尚的嘱托,在庐山海会寺守护祖师道场、苦心经营住持,三十余年来未曾远离半步。虽然寺院未曾扩建,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寺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寺院现存的建筑都是从明清时期一路传承至今,在各地文物开发的背景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站在山门口的尼僧


然而时至今日,寺院周边已经被商业开发裹挟,九江市佛教协会打算将海会寺整体拆除后重新规划,承包了重建90亩大型新海会寺的开发计划。让事情进一步恶化的是,承包方违背先前达成的协议,哄骗尼师交出寺院后却不按协议规定履行义务。甚至寺院住持衍意尼师的宗教法人地位,已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移交给他人,权利被剥夺。

目前,拆迁工程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不仅承包与施工方曾经承诺的各项安置尼师条款无一兑现,反而将曾在这里坚守几十年的众多尼众悉数遣散,只剩一位侍者道宏法师陪伴在侧,衣单费和供养全部断绝。由于施工方的刁难牵制,屡次欲迁单二人,目前,衍意法师师徒二人困守于居士楼楼上,衣食短缺、生活无着。而寺院内则是凋蔽残破、无人护理,家具散落各处。寺院大殿门户也被紧紧锁闭,禁止师徒二人前往护持料理。

曾在寺院护持的居士传来消息,寺院承包方依然在采用围困对峙等一切办法试图将尼师二人赶出山门,但衍意尼师的态度也很坚决,除了海会寺她哪里也不会去。目前,当地文物局前往寺院拍摄资料后,便作壁上观。海会寺由九江市佛协副会长普玉大和尚挂名,但大和尚坚决主张拆除现有建筑、原址规划重新,众人多方劝谏无果。

海会寺,是一座无数高僧名人留下佳话的祖师道场,一处见证华夏兴衰的历史圣地,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迹。但是说拆就拆的消息传来,却让人们不得不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一,海会寺现存老殿和寮房院落都是明代清代建筑,尤其是禅堂整体木构非常完整,整体布局非常有禅意,合乎风水。殿堂养护得当不存在任何倾颓现象,并非危房,拆除的必要性何在?

二,海会寺地处华中龙脉,依山就势、西侧塔林、意境深远,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明清佛教寺院建筑遗产。普超禅师曾经在此刺血书写《华严经》、这里还有目前唯一仅存的虚云老和尚打坐的禅堂、这里曾有梁启超三次拜访留下的诗作与寺院二门的“真面目”匾额,更有无数名人作品和文献遗迹。这样一处保存价值极其巨大、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寺院,无论从哪方面看也应该妥善保护、不能拆除。然而承包方坚持拆毁寺院、原址重建的理由何在?拆毁了活生生的历史,这座寺院的价值还在吗?

三,如果寺院要进行开发维修,当地文物部门为什么不出面进行监督指导?

江西名刹庐山海会寺历经劫波,炮火的洗礼、战后的重建、文革的破坏等种种波折之后终于留存至今,实属不易。护持《华严经》、护持海会寺,这是当年虚云老和尚留下的付嘱,殷切之情如在目前。

可转眼之际风云变色、开发在即,悬有康有为手书“真面目”三字的祖庭名刹,如今所面临的这桩开发拆迁公案,却当真有些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了。这座曾在过去为人们带来解脱和智慧,在战争年代曾经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寺院,难道最终却要在这和平年代,最终亡于国人之手?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04: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寺院要进行开发维修,当地文物部门为什么不出面进行监督指导?

江西名刹庐山海会寺历经劫波,炮火的洗礼、战后的重建、文革的破坏等种种波折之后终于留存至今,实属不易。护持《华严经》、护持海会寺,这是当年虚云老和尚留下的付嘱,殷切之情如在目前。

可转眼之际风云变色、开发在即,悬有康有为手书“真面目”三字的祖庭名刹,如今所面临的这桩开发拆迁公案,却当真有些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了。这座曾在过去为人们带来解脱和智慧,在战争年代曾经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寺院,难道最终却要在这和平年代,最终亡于国人之手?
发表于 2016-10-10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狗嚎狼啖地狱 发表于 2016-10-8 20:44
强拆临近僧遭困,祖庭垂危在旦夕

清末新罗国驻华大使所题匾额
这座曾在过去为人们带来解脱和智慧,在战争年代曾经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寺院,难道最终却要在这和平年代,最终亡于国人之手?

反过来想,毁在中国人手里,到底比毁在外人手里幸运,不是吗?
再说,这本来就是无产阶级的共有资产,无产阶级说了拆,凭什么容他几名僧人挡住不让拆?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毛主席万寿无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