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几年以前大陆刚刚风行经典读诵直到现在,我一直是积极的推行者。我发明的“文言赏析与创作”课程,先后教会数十名小朋友直接阅读《论语》《老子》《礼记》《易经》《周髀算经》等文言经典,还指导他们创作了精彩的文言作文。
经典读诵中最热门的《弟子规》,我也随俗宣讲过,但我一直不怎么推荐,甚至可以说是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多,主要谈一下几点:
一、《弟子规》是清朝才编出来的通俗读物,并非儒家经典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另据考证: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由此可知,《弟子规》是清朝才出现的通俗读物,并非儒学经典,也比传统的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晚得多。所以,将《弟子规》视为儒家的经典,可谓大错特错。
二、《弟子规》将国学教条化,有违儒家快乐教育的本怀
《弟子规》的开篇纲领:“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取自《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如下:“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应该说,大纲领是对的,但正文太过教条化,明显有违儒家快乐教育的本怀。《弟子规》总共360句,却有43句以“勿”字开头,通篇教训口吻,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那么我们看看儒家的至圣孔子是怎么与弟子相处的呢?以《论语》中著名的《侍坐章》为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从《侍坐章》不难看出,孔子与弟子之间,就像朋友一样交流,并不是板着脸灌输教条宣布规矩,而是温和地启发弟子们的想法并加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