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4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排斥任何丑陋的东西;看到朋友就高兴,看到不喜欢的人就生气。这些主观的反应都是由于心对客体的执着所产生。当我们连魔都可以看成是观世音菩萨智慧的示现时,执着就能被清净,再也没有任何魔能干扰我们的生活或修行了。当我们视一切现象本然清净,是本尊、咒语及智慧的化现时,一切的感官认知都可以当做修行之道。当我们把由空性中生起的万物看成是观世音菩萨的显现时,便证得了无尽清净法界(expanseofinfinitepurity),不再对好坏染净起分别;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朋友是观世音,敌人也是观世音,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
当这种觉受生起时,小心不要抓住不放或感到骄傲。这广大的清净不是我们修行的产物,而是事物的真正本性。金矿中的黄金在与其他物质相混时,其本质从未改变,历经提炼和锻造的过程,只是让它呈现原貌而已。同样地,情器世间的万物和众生本来是空,现象不会被不净观所毁损,也不会因净念而增长,真实本性一直不曾变异。
如原颂所言,体验一切外相为清净的练习是生起次第的重点,这通常代表了对本尊的观修。但如果你不能持住观想的所有细节,那就把世界看成净土,一切众生皆具本尊自性就可以了。安住在此体悟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声
45.
了知音声为咒持诵诀;
悦耳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轮涅原音六字语;
闻声自解脱中诵嘛呢。
通常听到赞美、好消息或美妙的音乐会带给我们快乐;另一方面,当我们听到对自己的批评、诬控、喜爱之人的坏消息或刺耳的噪音时,马上就觉得沮丧或恼怒。不是各种声音本身能制造出这种情绪,而是执着之心所致。菩萨明白心的本性是无生,视一切音声都是咒音,不论其好坏;赞美不会使他感到骄傲,恶语也不能激起他的怒气,只会增加他的忍耐与悲心。如果你视一切音声为咒音,好或坏的消息将,无法干扰你,犹如风不能扰动山一般。事实上,当你听到坏消息而生气,只不过是让自己痛苦罢了,既不能使亡者复生,也不能让财物失而复得。
一如万象,声音也是许多因缘和合的结果,并不能独立存在。美妙的琴声端赖琴弦的合度,若是一根弦断了或不调,弹出的音韵就不和谐、不悦耳。仔细深入检验任何音声;天籁、风声、雷声、树叶的飒飒声、动物的呼啸、人语、歌声,都是组成音声的基本元素,这些声音的本性都是空性。
种子字“阿”象征无生本性,是一切音声的根源,包含了智慧佛的精华。尤其自“阿”生起了六字大明咒。持诵此咒时,要了知一切声音皆从空性生起,是诸佛之语——咒语——的无尽示现。若此,只是稍做念诵也将孕育成果。这是把一切音声带入修行道上的修持。
一般的闲聊是贪执与嗔恨的表露,只会使妄念之轮旋转地愈来愈快。但持诵咒语会保护你的心,引导你了悟语的智慧本性。所以一切时中持诵六字大明咒,直到它和呼吸合一为止。
香
46.
知嗅无生圆满次第诀;
香臭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嗅中观音戒律香;
嗅味自解脱中诵嘛呢。
我们喜欢闻香气,捂住鼻子避开恶臭。但一切气味,无论是淡淡的檀香或粪便的臭气,其本性为空。了知它们是清净、无实质的,将它们当做圆满戒律的芳香来供养诸佛,这样的供养能圆满福慧二资粮。既然佛不被二元概念所影响,我们也应该放弃一切好恶的念头。如此一来,嗅觉的概念就能获得解脱,回归其本性。
味
47.
了知味为荟供献供诀;
美味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饮食观音愉悦物;
味觉自解脱中诵嘛呢。
通常我们喜欢品尝美好香甜的口味,而不喜欢任何苦涩酸腐、火辣刺鼻的味道。事实上,这只是心执着于美味或恶心的味道。一旦心了悟这些特性是无生、不存在的,就能了知每种味道的清净本性。于是饮食成为荟供69的智慧供,一种荟供的修行。
69荟供(梵文为ganachakra):一种根本、固定举行的仪式与可体验物质,几乎见于所有的密咒乘仪轨中,可共修或自修。可观想坛城本尊时,食物和饮料的供品以意想转化、净化为清净的三昧耶物,献给坛城本尊化身上师,随后由与会者分食,做为破戒的还净和净观境中的庆祝。
透过荟供的修行,你将积聚功德,克服贪求饮食的习性,并避免落入不当的维生方式。当一切的执着解脱进入本然体性时,便是最殊胜的供养。
触
48.
了知触之共性平等诀;
饥饱冷热所感自解脱。
无执内外触行本尊业;
触觉自解脱中诵嘛呢。
我们会分别丝的柔软与麻的粗糙、瓷杯的平滑与荆棘的尖刺,但就如同其他感官的知觉,触觉亦无异于白日梦。
一旦你停止区别愉悦或不悦的触感,让它们保持在本质相同的空性之中,心就不再老是兴奋或沮丧,这便是平等一味的证量,是把苦、乐皆融入修行道的最高修行。渴求轻柔的感觉、不能忍受粗砺的事物,只因执着使然。让一切执着及嫌恶在空性中沉淀,佛行事业自会任运显现。
总之,执着于感官的认知使你徘徊于轮回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被教导应放弃一切感官之愉的原因。如果你已经了悟如幻现象的空性,且真正远离执着,那么你的一切感知都可用于修行道上,以积聚福慧资粮,使你的禅定觉受和证悟增上。无论你看、闻、尝、听或感觉到什么,视它如清潭映月或天上明虹——令人目眩神迷却倏忽缥缈,无法掌握,不具任何实质。以此方式来看待万物,你的概念绝不会被成见所凝滞或被执着所桎梏。
法
49.
了知万法皆空见之诀;
心识所取真伪自解脱。
无执轮涅万象即法身;
念头自解脱中诵嘛呢。
心把经验区分为主体与客体,先是认定“我”这个主体,然后有了“我所”的想法,开始执着于我的身体、我的心及我的名字。当我们对这三个概念的执着愈来愈强,就愈来愈变得只关心自己的福祉。我们为求得舒适的一切努力,对生活中恼人情境的无法忍受,对苦乐、贫富、尊卑、毁誉的偏见,都源于“我”的概念。
我们常被自我缠缚,鲜少顾及他人的幸福。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漠不关心就像老虎对吃草兴趣缺缺。这完全与菩萨的行事背道而驰。自我真的只是念头所捏造的;当你了悟到被执着的对象与执着之心两者皆空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