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德遵普贤

[其它相关] [顶果钦哲法王]唵嘛呢呗美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一切过失都清净了。”他化光融入于你。感受观世音菩萨的心与你的心合而为一,在这种超越任何意念的明空境界中安住半晌。
第四力是“决断力”(thepowerofresolve),下定决心即使牺牲生命也绝不再重蹈那些有害的行为。截至目前为止,你可能一直昧于恶行将导致痛苦的事实真相,但从今以后,你再也没有藉口不改变你的行为方式了,也不能认为既然恶行可以轻易净除,犯再多也无所谓。你必须从内心深处痛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绝不做出任何违背佛法的行为。这需要恒常的正念与精进。第四力也包括决心清净你的身、语、意,和观世音菩萨一样。持诵六字大明咒时,你的恶业和障碍会消失,证悟境界里一切本具的功德也将如拨云见日般开始显耀。



18供养


27.
此心贪恋我执轮回因,
是故敬献身财与善德,
上供涅槃下施轮回众;
舍除一切贪执诵嘛呢。

经由净业,你已清除了通往成佛道上的障碍,但为了继续在道上前进,必须积聚必要的资粮以持续旅程。累积资粮就是积聚福德与智慧。透过善行与供养来累积福德资粮,将可成就色身(Rupakaya);以无所执之心行善而累积智慧资粮,将可成就法身(究竟身)。这两种资粮应以利他之心来完成。
执着于有“我”这个实存自我的概念,是我们流转三界的根本原因,了知这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旦相信有我的错误根深蒂固,我们便开始执着于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名字、我的财产、我的家庭等;就是这些想法使我们渴望快乐,厌恶痛苦。结果是一连串无休止的喜恶交替,而且从这些潜藏冲动所生的矛盾情绪,正不停地搅扰着我们的心。
在过去无数的累世里,我们曾拥有许多财富资产,但因为我们如此害怕失去或用尽所有,因此不管是供养三宝或布施他人,都无法慷慨施舍。甚至有些非常富有的人因为吝啬,只穿破烂的衣服,吃最简陋的食物;这显示他们对“无常”是多么无知,因为这个时刻必将到来——肯定在他们死时或很可能在那之前——他们将失去所有。届时,他们不仅带不走任何财物,甚至可能投生在一个连“食物”及“饮水”这样字眼终生都不会听闻的地方。虽然你的财产实在不比梦中珍宝或地平线上闪动的海市蜃楼来得真实,但将它们供养给观世音菩萨及三宝,你将会积聚如梦般的福德,带给你如梦般的幸福、长寿及荣禄,最后能得解脱。为了积聚真实的福德,你应以最大的虔诚心,不带任何骄慢地行供养及布施。
在所属物品中,我们最珍惜自己的身体,连身体被荆棘刺到或被小火花烫到都受不了。为了扭转这种执着自身舒适和财物的习性,供养己身于佛为仆,献出所有财物做为对诸佛菩萨广大如云的供养,才是真正有意义地使用身、财的方式。进一步运用你的想像力,供养宇宙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娇美的花朵、清凉的林苑、最优雅的音乐、绝妙香气、绝佳美食、各种彩光、最珍贵精致的珠宝。在所有这些供养中,最殊胜的就是整个宇宙的曼达(mandala)供养,包括须弥山及四大部洲、珍宝山、满愿树等。简言之,就是充满无穷尽人天财宝的整个宇宙系统。呈献这个无尽供养给住于涅槃的诸佛菩萨和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
除了上述这些供养,佛经与密续也记载对治轮回深处之我执的进一步方法,是观想身体转化为甘露,然后将它供给四种宾客的一种甚深修持法门。在这四种宾客之中,第一类是那些特别值得尊敬与信仰者——三宝。第二类是那些具有功德、值得供养者——护法。第三类是那些需要悲悯者——六道一切众生;对他们而言,你要观想甘露化为任何可以舒解他们痛苦的事物,例如给饥饿者食物,给病者良药,给受冻者衣服,给无家者庇护所等。第四类宾客是你今生及累世的冤亲债主,感觉上他们好像变成一种逆缘,制造种种障碍与迷惑来阻碍你修行;透过供养任何他们最想要事物的方式,你对他们的业债将得以净除。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持诵六字大明咒来当做对三宝和一切众生的供养;它能带来无量的利益。即使是最残忍无情、高傲自大、对佛法毫无兴趣的众生,此咒也能驯服并帮助他们,因为它是菩提心之源,其无限的慈悲力量永远能够化暴戾为祥和。
透过这些以布施和关怀别人为本的修行,你能使自己从轮回的根源——自我中心的执着中解脱。为一切众生广修供养及培养慈悲心,你终能舍弃对自身的任何执着,这便是无上的供养,真正的布施波罗密多——“布施到彼岸”,因为平凡的布施已升华为智慧与慈悲。
究竟的布施可由以下故事来说明:

从前有位伟大的国王以广大的悲心闻名。日复一日,他都在王宫最高的房间内禅修慈心。他的悲力是如此之大,使任何人无论怎么尝试,都不能杀害王国内的任何众生。一天早上,一只鸽子从敞开的窗口飞入,掉落在国王膝上,被追吓得喘不过气来。几秒钟后,一只老鹰也俯冲进来,停在国王身旁说:“这只鸽子是我的。我和嗷嗷待哺的幼儿需要吃它的肉。”
国王心想:“我绝不可能将鸽子交给母鹰,但我又没有别的肉可以给它吃。如果我不做点事,它跟它的雏鹰都会饿死。”左右为难之际,国王灵机一动,决定将自己的肉布施给老鹰。
“你需要多少肉?”他问它。
老鹰回答:“我自身的重量。”
国王拿出一把秤,将母鹰置于秤的一端,然后用锐利的刀子割下右大腿的肉,把它置于另一端。但秤动都不动。他又割下左大腿的肉放上去,秤还是纹风不动。于是他将全身的肉都割下来堆在秤上。但即使如此,秤还是跟原先一样。最后,他只有坐上秤的另一端,将整个身体供养出去。
就在这一刻,鸽子与老鹰,这两位前来考验国王悲心的天神变回原来的模样。他们赞叹道:“您的确是一位最具悲心的人!”此时,国王的伤口奇迹地愈合。在来世,他成为释迦牟尼佛。

目前我们没有能力像伟大的菩萨所做的,献出我们的头、四肢和骨肉。事实上,以我们的程度去尝试做这种供养是不对的。我们应先从心理上的供养身体开始。透过此种及其他各种供养的修行,你的执着逐渐减少,心将变得愈来愈崇高宽广。最后,你将了悟自我的空性本质。届时你将以最圆满的供养——证悟万法皆空,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圆满智慧资粮。



19上师瑜伽


现在我们将进入修行道上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上师瑜伽的修持。藉此,智慧可以自然且不费力地在我们身上显现。


28.
诸佛总集自性上师尊,
恩德更胜一切诸佛者。
上师与观世音无分别,
热切虔诚持诵嘛呢咒。

从各方面看来,你的根本上师的功德与能力和过去诸佛毫无差别,但他对你显示的慈悲则更伟大。怎么说呢?因为他是真正指引你解脱之道的人。你应深深感念此独特的恩慈,并永远尊崇上师如同佛陀本人。
过去、现在已证悟或未来将证悟的诸佛,均靠依止上师而成就。一切法教中最甚深的大手印和大圆满,其证悟乃是虔诚心而非智力上的造作。以坚定不移和专一的虔诚心视上师为佛,其所做所行皆圆满无瑕;然后,他的加持,亦即诸佛心性的智慧将自然流泻于你。遵照其指示修行,当一切的疑云与踌躇消释时,他的悲光将照耀你全身,让你充满喜悦的暖流。
传说中宇宙的统治者转轮圣王,不论去哪里都随身带着奇妙的宝轮,以得到统治四大部洲的力量。同样地,如果你永远保持虔诚心,它会带给你在解脱道上轻易前进的力量。如世尊所说:“我永远与虔诚者同在。”如同湖面清澈澄静时,最能映显出月色的皎洁明亮般,当你的信心坚定明澈时,上师的加持也会更强而有力。
经由上师的加持,可以最快速地获得证悟。密续中曾言:

上师为佛,上师为法,上师为僧;
上师具现诸佛智。

将此铭记于心,如对观世音菩萨般地向上师祈请。密续又云:

上师心乃不变法身;
上师语乃无尽报身;
上师身乃大悲遍满之化身;
祈请四身本俱之上师。

向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上师祈请,是上师瑜伽的根本精华。“上师瑜伽”的字义是“与上师的本性合一”。将你的心与上师的心融合为一,是一切修行中最深奥者,也是证悟的最短捷径。它是修道的生命力,也是总摄一切教法的修持法。藉由依止上师,过去一切菩萨得以生起菩提心,并证得圆满果位。例如,常啼菩萨52为了恳求上师收他为弟子,愿意供养任何东西,甚至自己的血肉;而善财童子跟随过的上师超过一百四十三位。

52常啼菩萨:梵文为Sadaprarudita。

因此,于一切时、于一切处,发自深心肺腑地向上师祈请是非常重要的。坐时,观想他在你的头顶向他祈请;行时,观想他在你的右肩上,向他顶礼绕行;进食时,观想他在你的喉间,将食物转化为最清净的甘露向他供养。将入睡时,观想他在你心中,坐于四瓣红莲上,放光普照全宇宙。你所经验到的一切欢愉,所有美好的景象与音声,生命中的一切喜悦,在心中将它们无限加倍后,献给上师。当你的处境愉悦、诸事如意时,思惟这全是他的慈悲所致,如梦如幻地无执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当你因疾病、悲伤或恶劣的遭遇而沉沮时,反省这其实也是上师的慈悲,让你有机会藉此困境清净过去的恶行与业债,并发愿希望所有众生的痛苦都加诸于你,让他们毋须再受苦。
若你还能将魔视为观世音菩萨,那么你认为恶魔为实的执着将会消失,这些邪恶的力量也无法再对你的生命或修行形成障碍。就算雷电交加、山崩地裂或群兽进逼,如果你的心充满了对观世音菩萨的忆念,并全心依止他,你将无所畏惧。在死亡的时刻,你如果只想着观世音菩萨,对于中阴的恐怖幻境便毫无惧怕。但是,若你被恐惧淹没,在逃奔或躲藏间惊惶失措,你将悔恨终生,在死时也无法克服中阴的虚妄恐惧。
一切佛经、密续的至高修行,都可浓缩为对上师的虔诚心,这些法教也尽摄于持诵嘛呢咒的修行中。牢记对上师的虔诚心,是一切证悟之源;而上师瑜伽的精髓——也就是将你的心与观世音菩萨的本性融合为一,是一切修持中最深奥的。请持诵六字大明咒。





〈密乘道〉


在讲述过经乘道的要点后,巴楚仁波切接着谈及密乘道。它也常被称为“密咒乘”或“金刚乘”。请记得金刚乘的修行是奠基在大乘的基础上,绝不会互相冲突,这是很重要的。


20灌顶

在开始修行金刚乘之前,你需要接受“灌顶”,授权你可接受并修持金刚乘法教,也确认你对修行的了解能适切地圆熟,直到证果为止。修行金刚乘而未接受灌顶,就好像要从石头中榨出油一样。


29.
净障修道能显四身者,
四灌本性上师观世音;
了知自性上师圆四灌;
自灌自得持诵嘛呢咒。

在将一些极珍贵的液体倒入容器之前,你一定会先确定容器已经彻底洗净。同样地,为了确保你是这些珍贵法教的适当容器,在领受法教之前,接受灌顶来涤净是很重要的。
灌顶(藏文“wang”和梵文的“abhisheka”)授权你能听闻、学习和修行金刚乘法教。尤其是准许你持解脱道上的各种次第。在生起次第,你观想本尊并持诵咒语;在圆满次第,你修持内瑜伽;在大手印和大圆满,你体认觉性的究竟本质。
虽然灌顶有许多层次,但所有灌顶的基础都相应于净化四障的四种根本灌顶。透过这四个过程所产生的净化,其结果则是四神成就。
“瓶灌顶”净化身业;“密灌顶”净化语业;“智慧灌顶”净化意业;“文字灌顶”净化身、语、意全部的微细染污。从上师(在此是观世音菩萨的身相)的身、语、意和如如不动金刚智逐次领受这四灌。这四灌的果就是证得四身。
经由灌顶,你将了悟一切现象的真实自性就是本然的清净。但为何我们和一切众生仍在六道轮回中被无尽痛苦折磨?这是因为我们不能认知一切事物本来清净的缘故。本来清净才是一切现象的真实状态。我们惯常的不净认知全是错的,妄念一点也不真实,就好像误认一条绳子为蛇,或把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错认为是远处发亮的水光。
因此,四灌的作用是让你觉知每件事的本然清净。藉由观世音菩萨身的加持,你将领悟整个宇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净土普陀山;藉由观世音菩萨语的加持,你将领悟宇宙中的一切音声,水声、火声、风声、野兽吼叫声、人声等,都是嘛呢咒的回声;藉由观世音菩萨意的加持,你将体悟一切念头都是觉性的展现;藉由观世音菩萨身、语、意的共同加持,你将了悟在实相中,身、语、意不是三个分别的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是观世音菩萨空悲不二的同一自性。
先从具德上师处接受灌顶后,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活化灌顶的力量,每一次都会加深你的了解,重燃上师的加持,并修补任何曾犯下的三昧耶毁堕。为了活化瓶灌的力量,要清楚观想观世音菩萨是无数坛城的遍主,以渴仰的信心向他祈请;为了活化密灌的力量,要以深切的虔诚心持诵嘛呢咒;为了活化智慧灌的力量,要以你的虔诚心祈求观世音菩萨圆满、离念的慈悲加持,以光的形式由其心间放出,融入你心中;为了活化文字灌的力量,要以广大衷心的虔敬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其金刚智,以五色光的形式从他全身放出,融入你全身。当你依此方式领受四灌时,四障53即被清除并证得四身。
灌顶也可依根、道、果来讲授。如来藏,即佛性,是你本自具足的,此即“根灌顶”。灌顶时,由上师直指本俱佛性,再由弟子逐次了悟,就是“道灌顶”。在这个渐修的方法里,包括了坛城(mandalas)54和本尊的观想、持诵咒语等。在这个特殊的修法里,你观想观世音菩萨在头顶上,然后持诵六字大明咒,一再从他得到四种灌顶。道灌顶会通往“果灌顶”,也就是完全了悟你本俱的佛性。
四种灌顶的加持及其净障的力量,应以修持相应的四道来持续和增长。这是此篇接下来偈颂的主旨。

53四障:身、口、意的障碍,及此三者共同的微细染污。
54坛城:常被认为是本尊、眷属及其境界,观想有排列整齐的人物和具象征意义的物质,呈几何分布于一广大圆形中。藏文字义为“中央和外围”,外相上指位于坛城中央的主尊及其周绕的眷属;内义指不变自性和涵摄的万象。




21净观


30.
轮回不外印象所显现;
知万物即本尊利他成。
净观四灌立时予众生;
浚断轮回持诵嘛呢咒。

对普通根器的众生而言,道是圆满的出离;对大乘根器的众生来说,道是圆满的悲心;对最利根器的众生而言,道是圆满、本净的见,这就是在此要谈的金刚乘的净观。
然而,什么是“净观”?我们通常以为外在世界,我们的身体和感受是不净的,而将它们认为是日常的、具存的实体。由于这个错误的知见产生了烦恼,使痛苦永存。但若你仔细观察所有这些现象,你会发现它们没有真实的存在。从相对的观点来看,它们的显现是各种不同的因和缘所成的结果,就像海市蜃楼或梦境;但在实相上,凡因缘所生,即非实存。事实上,甚至根本无物可显。如俗话所说:“了悟空性者,乃真圣者。”
如果你继续探求,将发现根本无一物具有属实的存在,连一粒原子都没有属实的存在。但现在另一种认为事物实存的看法,是构成轮回的迷妄认知——即便这迷妄认知本身也从未离开空性的范畴。为此,无明仅是一个短暂的遮蔽,并无实质的存在。当你了知这点,就没有所谓不净的概念,只有佛陀身、语、意和智慧的无限展现。那时便不再需要逃离轮回三界或抑制痛苦,因为轮回与痛苦皆不真正存在。一旦你了悟轮回就如海市蜃楼般空幻,一切深植轮回中的业力和烦恼就被斩断了。
然而,“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或空的空间,如同《般若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空性与佛身(kayas)、智慧的展现是不可分的。因此,一切显现都是观世音菩萨的身,一切音声都是他的咒,一切思想都是慈悲和空性的乐空合一。当你了悟现象的真空时,你将对因执着有我而深陷轮回苦海的一切众生,自然生起遍满、离戏的大悲心。
在实相上,这个如此关心自己、爱惹麻烦的自我,自始从未存在过,现在也不存在于任何空间,所以也无法停止存在,任何蛛丝马迹都找不到。所以当你了悟到此空性时,有一个“我”会消失的概念也不复存在,同时利益一切众生的能量会不假造作、不费力地如日升起。这时你将看到观世音菩萨空悲不二的真面目,由此展开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修行。他们能将刹那延伸为一劫,也可以将一劫缩短为一念。他们充满了任运、离戏的慈悲,无论他们做什么,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手势,都能利益众生。就像一个魔术师不会惑于自变的魔术一样,他们也从不会被现象界所愚弄,因为他们知道现象从没有真正存在过,也知道不能认知这个真实是妄念所致。他们能赐予共同和殊胜的成就。他们无倦地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将轮回的深根掘起。
殷切地向观世音菩萨祈请,观想无量的光由他的身体放出,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和障碍,赐予他们四种灌顶。一切男众变成观世音菩萨,一切女众变成圣度母,整个宇宙转为其净土,以此修行来利益所有众生。
轮回和涅槃的一切现象都是自心的投射,连观世音菩萨也是。将所有的修行融合为一,安住在空、有不二的状态中,持诵嘛呢咒。





22生起次第

密咒乘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生起次第包括了身、语、意智慧面的瑜伽——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其目的是为了了悟一切现象的本然清净。圆满次第则导引对心之本性的离戏证悟。


金刚身



31.
生起次第诸多心难拥;
专修一佛诸佛已齐聚。
凡所显相尽皆观音身,
尊身显空不二诵嘛呢。

生起次第的主要修行是观想自己和一切众生都是本尊,宇宙是坛城或净土。现今的人们智能有限,生命短暂,精进不力,要精通密续所有细密的观想非常困难。去尝试这些复杂的修行是不必要的,只要藉着专注于一佛的详尽专修,将可明白一切诸佛的智慧和慈悲。
在这个法门上,你可以观想自己是观世音菩萨,或观想观世音菩萨在你头上,和根本上师无二无别,是你最具虔诚心的根本上师。他的身色是白的,像雪山顶峰十万个太阳反射出的璀璨白光,祛除了寰宇的黑暗。他有一个头,代表究竟本性的唯一;有四臂,象征慈、悲、喜、舍;两腿跏趺金刚座,表示轮涅不二;他坐在千瓣莲花上,象征慈悲,花上月轮则象征空性。
一双手合掌于心间,持如意宝,代表菩提心,如意宝能赐予行者胜、共二成就;另一双手,右持水晶念珠,左持白莲。水晶念珠象征无尽的慈悲,就像不断的线穿过每位众生的心间;莲花象征智慧恒常纯净,绽放于轮回的泥沼上。同时,如意宝也代表大乐智慧的善巧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则象征空性智慧的证悟。他美好的身体穿戴报身佛的丝衣珠宝,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
如同上述的观想法,以这些观想来修持生起次第是为了开展净观;也就是说,把自己及一切众生都看成智慧本尊、所处的环境就是佛的净土,听到的一切声响都是咒音,并了悟一切思想都是觉性的展现。这个净观并不是你造作一些清净概念来加诸于一切现象之上,而是认知一切现象确实本来清净,透过各种不同的禅定修持法,可以逐渐圆满净观。刚开始,你可能无法清楚观想整个观世音菩萨,所以先观想他的脸:黑白分明的双眼,慈悲地凝视一切众生;美好弯曲的眉形,高挺的鼻梁和灿烂的微笑。接着再慢慢扩展到整个头部的观想:完美的头形和饰物、黄金的头冠和耳环。渐渐地,再向下观想身体其他部分和各种装饰:三串项链、左肩披覆的鹿皮盖住左胸、珠宝的手环及脚环、彩色丝带、金绣白披肩、五色丝裙。以这种方式慢慢一样一样地详细观想,渐渐地你就能观想得很完整。
然后,观想观世音菩萨身上的每个毛孔内皆有一净土。在这万亿的每一净土中,都有一尊佛对其声闻、缘觉和菩萨的眷众大转*轮。这些佛所传的大乘见、修、行,都是以六字大明咒的妙法为基础,缘于其传法的深广,连一个单字,如“唵”字,历经数劫也阐释不完其意义。在这些净土中,无一事不纯净;没有对敌人的怨恨,也没有对朋友的爱执;所有男众都是观世音菩萨,所有女众都是圣度母,这些净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幻网所化现,即空悲无别的展现。
除了观想你的身体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金刚身,也必须观想外在环境转变为观世音菩萨位于极乐世界的普陀山净土,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庄严,如珍宝山、甘露河、满愿树、遍满虚空的供养云、唵嘛呢呗美吽的咒音在各处回响,连“苦”字都不曾听过。
观想本尊的金刚身时,你不能认为他是由血、骨、肉等实物所构成,而是像彩虹一般灿烂、光彩、明晰,却毫无实质。这即是观世音菩萨本性的空相,没有不净和实质成分;观世音菩萨完全不受五蕴55所染污。五蕴的汇集即是自我概念的源起。
开始时,无论你如何精进,都可能会发现要掌握所有细节的观想颇为困难。若是如此,只要你生起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明确信念——不是心理造作的结果,而是本来如此。如果你观想观世音菩萨在你头顶上,只要有信心他就在那里,清楚觉知他的存在,假以时日,一次又一次地专注于每个细节,你会渐渐熟悉整个观想,直到它变得相当自然,好像一个你曾经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所有细节都能完整地在你心中显现。
当你对观世音菩萨的观想变得清楚稳定时,再观想他的身体放光到十方56,供养无量净土中的诸佛菩萨。这些光回返,带回所有觉者的加持,融入观世音菩萨,使其变得更加灿烂光辉。他再次放光,照向一切众生,遣除他们的痛苦,将其安置在大乐的智慧中,并转化他们为男、女菩萨,整个宇宙变成完美净土。
当你在禅观观世音菩萨时,俗念将止息,心会安住在宁静上。接着,如果你注视心的本性,就会开始明白本尊和空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样的了解将扩展为对一切现象本性皆空、故全然纯净的了悟。一直保持这样的了悟,即是所谓无尽清净的生起次第。

55五蕴:五种生理心理的蕴集或过程,赋予有情众生特性:1)色:客体对心初次显现的方式。2)受:对客体性质好、坏或中性的认知。3)想:对此认知的量估。4)行:想执取愉悦、拒绝不悦的冲动,由此累积业力。5)识:觉知其他四蕴并经验痛苦者。亦见原颂第55偈至第59偈。
56十方:罗盘上四个基本方位,和四个中间方位(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上、下。


金刚语


32.
念诵修法降咒皆戏论;
融摄一切六字即法音。
一切音声无异观音言;
声空不二如咒诵嘛呢。

咒语是金刚乘修行的要素之一。咒语是梵文,在声音的范畴里,其重要性等同于形相范畴的本尊观想。有许多不同类别的咒语,包括明咒、密咒、陀罗尼咒,也有近修咒(mantrasofapproach)、成就咒、成就四种事业咒。
但没有任何咒语被认为胜过嘛呢咒。它不仅包括了所有咒的功用,也涵盖了其他咒所有的力量和加持。如伟大的噶玛?恰美(KarmaChagme)57等过去博学的圣哲门,无法在佛经中找到任何一个咒比嘛呢咒更具利益、更精要、更容易修行,所以他们将嘛呢咒当做主要修持。即使只听闻嘛呢咒,便能够从轮回中解脱。例如,有个故事说:

五百条虫正在一个恶臭不堪的坑里挣扎,观世音菩萨有感于他们的痛苦,于是化身为一只金蜂,发出嘛呢咒的唵声从坑上飞过,这些虫一听到六字大明咒的声音,就完全解脱了痛苦而转生天道。

嘛呢咒不是一串普通的字,它包含了观世音菩萨所有的慈悲和加持;事实上,嘛呢咒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音声形式。现今由于我们的业障,使我们不能真正在其净土亲见观世音菩萨;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听他的咒音,持诵它、读它,以金色的字优美地写下它。因为咒是本尊的心要,和本尊无分别,所以上述这些行为会带来大利益。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六度的表现,如同观世音菩萨所说,无论谁持诵六字真言,都将圆满菩萨六度,并净化一切业障。
为了持诵这个咒语,先如前述尽可能清楚生动地观想观世音菩萨。观想观世音菩萨心中有一朵六瓣莲花,上为一满月轮,月轮中央立有一种字“啥”,周绕“唵嘛呢呗美吽”六个字,像一串珍珠般顺时针围绕,咒鬘放出万丈光芒,供养极乐世界、密严净土及其他一切无数净土。每道光中都带着许多供养物,例如八吉祥、八珍宝、轮王七宝、满愿树、宝瓶等。广大的供养云遍满虚空,供养每个净土中的诸佛菩萨,由于诸佛接受了供养,你累积了功德和智慧。
所有的光回返,以甘露的形式带回诸佛身、语、意的加持及相随的智慧、力量和慈爱,一起融入观世音菩萨心中的咒鬘。观世音菩萨变得更光辉耀眼,好似藏红花水洗净过的黄金。
再一次地,无数道光由咒鬘射出,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遣除了所有六道众生的痛苦:地狱的焦热及刺骨严寒;饿鬼道永不满足的饥渴;畜生道的愚痴、奴役和受虐;人道的生、老、病、死;阿修罗道的嫉妒及宿怨;天道由欢愉迷人的善妙世界,最后堕入三恶道时所经历的剧苦。这些痛苦都被咒鬘放出的光驱除,如同朝阳消融了冬天草地上的冻霜般,所有众生都转成观世音菩萨:先从你周边开始,到最后整个宇宙都变成普陀山净土。
以这种方式利益一切众生之后,所有的光收摄回己身——观世音菩萨。你身上每个毛孔都含有无数净土,每个净土中都回响着六字大明咒咒音。它的声响遍满虚空,就像打破的蜂巢飞出的数百万蜜蜂群聚所发出的唵声。嘛呢咒音遣除了无明,降服了一切魔,咒音将声闻众由禅定中唤醒,带领他们进入大乘道;咒音供养菩萨,劝诫他们继续利益众生;咒音嘱咐护法护持教法,增进一切利乐。
风声、流水声、火的劈啪声、动物的叫声、鸟的歌声、人声——宇宙中的一切音声——都是六字大明咒振动所自然生起的法音,声空不二和无生法身的回响,透过持诵金刚语瑜伽的修持,你将不费力地证得共与不共成就58。

58共与不共成就:共成就是长寿、健康、财产等,以及示现神通的能力。不共成就是成佛,完全证悟了本俱的佛性。


金刚意


33.
二障分别心息修证增;
怀控心力调伏敌魔障。
今生胜共成就观音赐;
四种事业任运诵嘛呢。

没有任何形式的个体是真实永久的存在。轮回和涅槃的一切现象——即使是看得到的本尊形象,听到的咒语音声——都是心的投射。如果追寻这个心的本性,你将发现如同《般若经》上所说的:

心,
心不存在,
其相为明。59

59此《般若经》的引文,乃佛陀三轮*轮简明摘要。1)“心”是觉性的迷妄面。在初转*轮时,佛陀教授了四圣谛:苦:苦因是具烦恼的自我;以佛法之道来对治;其果为苦的止灭。2)“心不存在”指其空性。二转*轮时,佛陀教示万法,包含心在内,皆空而无实存。3)“其相为明”指心的明性和觉性。三转*轮时,佛陀教导空性并非空无一物,而是遍满了佛性智慧的特质。初转*轮谈世俗谛的因果,或心、物万法的缘起关系;二转*轮论及胜义谛和世俗谛的部分面向;三转*轮则谈胜义谛。

我们一般所称的心,是染污的心,是被贪、嗔、痴激起的狂乱思绪。此心不是证悟的明觉,总是被一个接一个的妄念带着跑。当我们与敌、友不期而遇时,嗔或贪的念头被这些情境触动,马上毫无预警地生起。除非马上用适当方法加以对治,不然它们就会很快生根茁壮,增强心中嗔、贪的习气,孳生愈来愈多的业力。
但不论这些念头是多么强烈,它们只是念头,终会融入空性。一旦你证得心之本性,这些看起来忽隐忽现的念头就再也不能愚弄你了。如同云一般,出现一会儿,复又消散在虚空中;同样地,妄念生起后,持续了一会儿,又消失在心的空性中。在实相中,根本不曾有事发生。
当阳光照在水晶上,会现出许多颜色的彩光,但并没有任何实物可以抓取。同样地,各式各样的念头——虔诚心、悲心、恶意、欲望——完全没有实体,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心。没有一个念头不是空性。如果在念头生起的刹那能了知念头的空性,念头就会消失,爱执及怨恨永远不能扰乱你的心,烦恼会自行崩解,恶业不会累积,也就没有随后的痛苦。这就是四种事业中的第一个——“息炎”的最高成就。
如果你修行身、语、意的瑜伽,不受念头所缚,此时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你本具的佛性便开始接合而融为一体。禅定的觉受将伴随着虔诚和悲心而增长,如同阳光透过放大镜聚焦而增强力量。这就是第二事业——“增益”的最高成就。
一旦你明白轮回和涅槃的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造作,心的本性是空性时,那么要把不净观转化为净观就不成问题——所有现象本具清净地揭显。一般而言,这种了悟可以使你随意控制一切现象,特别是圣者的十自在(ThePowers)60——控制物质的能力、控制生命的能力、控制业的能力等。俗话说:“能掌握己见,就能掌控一切现象。”你一旦从妄念的势力中解脱出来,就能随心所欲地转化五大,支配无竭的虚空宝藏61。伟大的上师龙树菩萨曾在印度的一次大饥荒中,将铁变成黄金,不仅让整个僧团渡过饥荒,还盖了许多新寺院62。过去八十四大成就者所显现的各种神通是可能的,因为他们已证得空性,并从妄念中解脱。最后能掌握证悟的本具能力,也就是第三种事业——“怀爱”的最高成就。

60十自在: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信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61“虚空宝藏”指能够依据众生所需变现物体,犹如自天而降。此乃“资具自在”范畴中的能力之一。这类操控物质的能力,将随伟大瑜伽士的证悟而来。
62往昔摩伽陀国(Magadha)曾受到严重饥荒的侵袭,长达十二年之久。萨惹哈(Saraha)请求龙树菩萨供养当时缺乏一切必需品的那澜陀僧众。龙树菩萨决定找出制造黄金的方法。他拿了两片檀香木叶。并念上适当的咒语,让其能马上载他到任何想去之处。他握着其中一片,将另一片藏在他的草鞋底,跨海来到一处住着着炼金师的岛上。龙树菩萨请这位炼金师教他如何炼金。这位术士知道龙树菩萨一定是用某种秘密奇技渡海,而想得到此密法,于是说:“我们应该同意交换自己的手艺或财富。”龙树菩萨答道:“我们交换手艺好了。”于是将手中那片叶子给了术士。术士心想龙树菩萨这下子没办法离开此岛了,便教他如何炼金,但当龙树菩萨学到了术士的密法后,就用藏在鞋底的另一片叶子返回印度。回到那澜陀后,他将大量的铁炼成金,提供僧团一切所需。

一旦你调伏了妄心,就没有何处可匿藏邪灵或恶魔。一旦你充满菩提心,从前认为是邪恶及障碍的力量,此时都被认为是上师的化现,藉此增强你的慈心和悲心。因此,痛苦会消褪,而恶魔、障碍和困难会让你的修行更进一层,这是第四事业——“伏诛”的最高成就。
经由生起次第的修行——观想观世音菩萨并持诵嘛呢咒——你将了悟观世音菩萨的智慧。由这点了悟的火花,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会像火燎森林般蔓延开来,这是圆满次第的精华。透过这个修行,心得以调伏,并成就四种相应的事业:障碍、恶行、疾病和痛苦都止息;寿命、功德、财富和智慧皆增长;人们、思想和内在能量将无扞格地听命于你;一切恶魔、敌人、障碍及内魔——烦恼,皆得调伏。



座下禅定


为了完全体会金刚乘的深奥意义,一切时中的持续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不单是座上禅修而已。座上和座下的修行可以分开。如前所述,座上禅修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稳固的“见”,视一切现象为本尊身、一切音声为本尊咒语、一切念头是法身,并证得心的究竟本性,明空不二。现在,在座下的时间里,无论你做什么,都必须保持这种见,不能重堕入日常的习气中。为此,你必须开展在座上禅修所得到的体悟,依此方式,将你的所有行为和金刚乘的见、修、行连结在一起。


34.
食子酬献宾客立解脱;
随处供造显空之“擦擦”;
本性怙主无别虔顶礼,
圆满佛行事业诵嘛呢。


在座下的时间,确定你所做的每件事都相应如法,这会帮助你加深对见的领悟。如果你一结束禅修,就开始做别的事,放任念头继续滋生,直到完全被妄念带走为止,那么你的禅修将不会有进步,并且会发现自己不断地在对抗各种障碍,像是昏沉、掉举或狂乱的心念。所以只要一有空间,就做大礼拜、绕行圣地、做食子63供养或塑造小佛塔。总之,只做真正有意义之事。

63食子:以面粉、陶土或珍贵物质制成的立体象征物。视情况可当做供品、本尊坛城、除障武器或接受加持力的来源物。

食子供是为了供养四众,即通称的四种“宾客”:即值得尊敬的三宝和护法,以及需要慈悲对待的一切众生和冤亲债主。适当地供养用陀罗尼及咒语加持过的食子,将带来无穷利益;也有关于水供食子的教法。将食子供养三宝,可累积福慧二资粮;供养护法,可取悦并嘱咐他们成办事业;供养一切众生,可减缓他们各种不同的痛苦,并抚慰受饥渴之苦的鬼灵;供养一切冤亲债主,可清偿我们过去生中所积欠的业债,从疾病、邪魔作祟和各种障难中解脱出来。
“擦擦”(tsa-tsa)通常是用黏土塑成的小佛塔64,象征究竟的佛心,即法身。伟大的班智达阿底峡尊者曾经每天亲手做三个小佛塔,他认为这是非常有利益的事业。如果你没有时间制作泥塑小佛塔,也有关于如何使用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制作“擦擦”的教法。供养“擦擦”是另一种成就二资粮的方式。

64佛塔:象征佛心——法身的几何结构物,依佛身的比例而造,内藏圣者舍利、坛城、手写咒语、祈请文和擦擦。

如果你不能做物质的供养,可以将宇宙中最美的事物,如日、月、花、香、鸟语等,当做意供。与其用物质的食子供,你可以观想自心是观世音菩萨,自身是纯净的智慧甘露,用以供养上述的四种宾客。
不论观世音菩萨是你献供的本尊、禅修的本尊,或礼拜虔敬的对象,都将产生无可计数的利益。然而如同前述,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投射;献供者,供养的本尊及供物,无论如何都非实体的存在。所以当一位伟大的菩萨修行布施及其他五度时,他了知这一切行为无非幻术或梦境。他行广大的供养、累积无量功德,但同时也完全离于执着、骄慢或矜惠。


35.
以慈武器调伏嗔恚敌;
以悲方便养护六道眷;
信心田里耕种证悟稼,
圆满今生事业诵嘛呢。

依照世俗的价值观,征服敌人、保护家庭、变得富裕兴旺,是构成美满幸福人生的要件。但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试着征服自己的嗔心,而非敌人;多留意自己的耐心,而非家庭;多投资在慈爱,而非物质的财富上。
俗话说,再没有比嗔恨更大的恶,也没有比忍耐更大的善。一念嗔心,足以毁掉无量劫的功德,并导致地狱道中无以复加的痛苦;忍受伤害你的人,并诚挚希望他们快乐,将带你迅速踏上诸佛成就之路。
了知你的敌人在过去世曾为你挚爱的双亲,除了深爱他们,再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也没有比修持佛法并把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更好的方式,来抚养你的亲人和照顾他人;亦没有比在信心和精进的土地上播种,可以成熟更好、更丰收的功德与智慧硕果。
俗话说得好:“只有慈悲能降伏邪恶。”所以面对世上的所有困难,持诵嘛呢咒,祝祷被怨恨淹没、只想伤害、杀害和破坏的一切人与非人,都能被慈悲感化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慈心之力可降伏嗔恨的例子,可用佛陀遇到魔王的故事来说明。在佛陀成佛的前夕,他坐在印度金刚座的菩提树下,魔王的大批魔军黑云压境地环伺着,怨恨、嫉妒地叫嚣着。他们对佛陀吼叫辱骂并投掷武器,但佛陀依然保持安详,洋溢着慈爱,因此他们的辱骂转为悦耳的旋律,投射的毒器变成了花雨。以慈爱为武器,你将能消灭任何暴戾,面对敌意和嗔恨时,也只会增长你的菩提心。
慈心表示不断地想着,若是人们能够从痛苦中解脱、享受快乐,是多么美妙的事啊!这也意味着在言语和行动上力行,试着让它真正付诸实现。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一只手痛得很厉害,他把这只手放在仲敦巴(Dromtonpa)的膝上说道:“请加持我的手,因为你非常慈爱,慈爱本身就能解除这个痛苦。”
无数众生在轮回中徘徊,完全迷失自己,亟需你的帮助。因为在过去世中他们曾一次或多次是你挚爱的双亲,你必须帮助他们。但如何帮呢?即便你能供给金钱和慰藉,也只能使他们的痛苦得到短暂、不完全的缓解。仔细想想,在一切可能帮助他们的方式中,再没有比佛法更有益的礼物了。因为那不仅能在今生帮助他们,还可使他们来生免于堕入三恶道,终能证悟成佛。
你发愿所含的对象愈广,功德愈大。无论你做什么,都祈愿圆满所有众生现前的福祉和究竟大乐,以观世音菩萨为追随典范,那时便可称得上是“圆满今生事业”了。


36.
执实旧尸无执火焚尽;
世俗做七修持法心要;
烟供回向逝者来世福,
亡者善行圆满诵嘛呢。

在西藏,人死后,习惯要将尸体荼毘火化,并为亡者举行连续七周、七天一次的献供法会。但身为一个佛法修行者,当某人死时,你能做的最有利益之事,便是禅修佛法的精义,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并将此功德回向给亡者。
此佛法精义、佛法的心要,就是任何事物没有“我”的存在。轮回之树就是根植在相信有一个我,根植在执着事物为真,根植在“我执”。一旦这种执着被智慧之火烧尽,整棵树及所有妄念的枝干、贪嗔的繁茂枝叶,也被烧得一干二净。
没有这种了悟,只为了钱财或炫耀的法会,只会延误你的修行,最后成为一个大障碍。了知财富和权势毕竟是空,保持无疵的生活方式,全心投入修行,对此生就如同对尸体一般没有任何贪执。生命充满不确定,就像泡沫随时会破灭——没办法确知到底是明天早晨先来,还是死亡先到。事实上,每一次的呼气都无法确定是否能再次吸气。
如同在丧葬期间,每周定期为亡者做七一样,在你的生活中也有两个修行应每天早晚规律地遵行。每天早上要发菩提心,并祈请整天都不会忘记为他人的福祉着想。每天晚上回想白天的所思所为,反省有多少是缘于悲心,有多少是出于自私;在你决定什么该做或不该做之前,先审视你最细微的心态和意图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认为小动作没关系,因为最细小的恶行可以引发一连串毁灭性的结果,就像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相反地,如同涓滴之流也能快速注满大水壶,一个小小善行汇入其他众善时,累积的成果很快就变得可观。若能以此方式承认己过、真诚忏悔,决心从现在开始去除自私的想法和行为,回向善行的功德给一切众生,决心增长更多的悲心,并透过常保觉知和检视自己的行为,渐渐地行为就会愈变愈好。
过去有一个伟大的圣哲,贤明的札汗(Drakhen),决心要消除他所有的缺点。白天里,每当他生起一个恶念,就在身旁放一个黑石子,生起一个善念就放一个白石子。一天下来,他数有多少黑石子,有多少白石子。刚开始,石子全是黑的;但过不久,由于持续警觉,他做到每天的黑石子和白石子一样多。最后,当他完全训伏心性时,只剩下白石子。你应该像他一样契而不舍,直到没有任何行为抵触法教为止。不要忘记以这种方式净化自己,保持利益一切众生的意愿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坚持够久,就能够做任何事情。曾经有个富人去见佛陀,他连一点小东西也舍不得给人,因吝啬而受苦。为了让他习惯布施,佛陀教他把他的右手想成自己,左手想成别人,当从一支手递东西给另一支手时,就当成是在送礼。当这个守财奴以这种方式逐渐习惯于施予的想法时,佛陀告诉他把水果、谷物等小东西送给他的妻子和小孩。然后佛陀告诉他要行救济,先是给邻居的穷人,再来是远方的贫者。最后,他终于能够把他所有的财富、衣服和食物布施给全区的穷人。这时佛陀告诉他,他已成就了真正的布施。
同样的训练也可以用来发展或消灭任何善念或恶念。例如,可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虔诚心,直到你的心只充满对上师的忆念,自动觉得无论发生任何事,一切都是上师的安排。甚至对他的回忆——他的声音,他的手势——你都会热泪盈眶。当这种真正的虔诚心生起时,注视它并了知心的本性是无色无相的。


37.
虔诚之子入修持法门;
出离之子掌世俗家业;
慈悲之女嫁三界新郎,
生计职责圆满诵嘛呢。

一般人会尽最大的力量来抚养子女,为他们寻找好姻缘,让他们继承财富和家产,示范要如何关照亲友、征服敌人,就如同历代祖先所做的一样。但父母一直期望孩子所得到的这种成就是短暂的,终归是有害的。做为一个佛法修行者,你应当追求的是在心中生出不可动摇的虔诚之子,好好经营你的修行家业。
由于害怕家道中衰及香火中断,多数人都想生儿育女,并尽早让他们嫁娶。身为佛法修行者,应害怕修行中断、浪费生命,而激励自己在心中孕育出离之子,使他有能力掌控日常的家居生活。当你了解轮回生活终究无法满足时,出离心就会诞生了。既然世俗的喜悦只是短暂的幻梦,实在没有理由期盼成功或害怕失败。如果你突然致富,也没有理由执着或骄傲,只要正当、有意义地运用财富就行了;用你得到的任何权力来为三宝和伟大的上师们效力;用你拥有的任何土地来利益僧团。简言之,无论你得到什么,都用来护持佛法和利益众生。依次而行,你如梦般的财富和权势将带来愈多如梦般的功德,转而让你愈接近如梦般的证悟门槛。
一般的父母都期望女儿能嫁到有钱、有地位的好家庭。同样地,基于对众生的大爱与仁慈,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把累积功德的女儿嫁给利益众生的新郎。如果你具备了珍贵的菩提心,你自然会过着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因此以悲心增进你的所有行为,净化你的染污,回向你的功德给一切众生,请持诵六字大明咒。




23圆满次第

38.
所显皆妄是故非真谛;
轮涅唯分别心无有他。
了悟妄念立解圆十地;
娴习解脱诀窍诵嘛呢。


心之本性

现在谈到的法教属于大圆满部分修持法教中的一种,超越任何概念的圆满次第修持。
在《三摩地王经》(Samadhiraja-sutra)中说:“我们应该了解,从无生的见地来看,我们觉知的所有事物——我们的身体、房子、车子等,没有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件事物,你将找不到它开始存在的那一点,或它继续存在的那一刻,乃至停止存在的时间点。一个特殊现象的产生,纯粹是由于一连串因缘的连结,如同阳光和夏日雷雨的结合产生了彩虹。如果你能够全盘确信整个不断显现的外在幻相其本性为空时,就是最终的圆满次第。
我们凡夫相信轮涅的一切现象是先有开始,然后以某种方式存在一段时间,最终停止存在。但如果我们运用中观的逻辑来深入分析事物,在任何现象中连最微小的粒子都不复存在。一旦我们了解这点,就很容易放下轮回,亦不受涅槃吸引,因为这两者也不过是分别心的投射罢了。以佛的眼光来看,即使是功德的累积和六度的修行都没有任何本具的实质。
无论我们多么愿意相信事物是恒久的,但事实终究不是如此。昨日的快乐转为今日的忧伤;今日的眼泪变成明日的欢笑。由于不同的因缘成熟,善业恶业、快乐痛苦等烦恼随之成形,但一位觉者视世间如幻,对我们来说如此真实的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像海市蜃楼或昨晚梦里所征服的王国一样。因为我们如此深信物质世界真实、可触知的存在,而对事物有着强烈的爱憎。除去了这种信念,我们的心就不会受制于这些妄念,也就不会有轮回。
凡夫之心就像躁动的猴子般反复无常。给它一些食物,马上就高兴起来;当我们拿起棍子要打它时,又突然变得凶猛。每一瞬间,心都不停地想到新事物。这一刻也许我们虔诚地想起上师,下一刻又渴望某件事物。这一连串的念头和心境不断改变,就像风中千变万化的云朵,但我们仍把它们看得十分重要。一位瞧着小孩玩耍的老人,十分清楚游戏进行得如何都不重要,游戏中发生的任何事既不会让他得意,也不会令他烦乱,但孩子们却把它看得很严重。每当我们遇到痛苦,就像小孩一样觉得难过沮丧,往往不能视其为过去恶行的如梦业果,好趁此机会来代他人承担受苦。我们会认为自己做了这么多的修行,实在不应该有这些痛苦,开始怀疑上师和三宝的加持。这种态度只会徒增我们的困难罢了。
心创造了轮回及涅槃,心只是念头,除此之外无他。当你了知念头是空的,心就不再有欺骗你的力量。但只要你把妄念当真,它们就像过去累世所做的一样,会继续无情地折磨你。为了控制心,你必须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还要非常机警戒慎,不断检查你的思想、言语和行为。
心住在身体里,如同屋子里的访客,无论身体遇到什么,是心去看、听、嗅、尝和感觉。一旦心走了,身体只是一具尸体,对于放在眼前的东西是美或丑一点也不在乎;也不会在意被称赞或侮辱;被织锦包裹时不觉得舒适,被焚烧时也不觉得痛苦,身体本身只是一个物体,基本上和一堆土石并无不同。当身心分离时,介于身心之间的“语”也消失了,就像遁去的回声。在身、语、意中,意最重要,佛法必须在心意上下功夫。
当你了知心的空性时,攀缘就会消退,你不再被自己的妄念驱使。当一位菩萨在利他时,既没有要求回报的想法,也没有要别人赞扬他的仁厚,对于他的善行更没有丝毫的执着。这就是究竟的观世音菩萨,也就是慈悲和空性本身。


39.
自心明空不二即法身,
放下无饰本然自性明。
无为独当一切所作法;
安住裸然明空诵嘛呢。

心外求心根本是徒劳,因为它就在心内。当我们谈到“心”时,必须知道我们谈的是凡夫心,那个无数念头的串链所产生并维续的迷妄心境;或是在此所说的心之本性——那个清净、完全离于妄念的明觉空性,一切念头的本源。
为了说明这个区别,佛陀教导了两种禅修方式:一种像狗,一种像狮子。如果你向一只狗掷棍子,它会追那棍子;但如果你向一头狮子掷棍子,狮子会追你。你可以随你喜欢地对狗掷许多的棍子,但只能对狮子掷一次。当你被念头密集轰炸时,逐一对治每个念头将会永无止境,就像狗一样。最好能像狮子,找到这些念头的出处——明空,在其上波动的念头就像湖面的涟漪般,但其深处则是纯一的不变状态,安住在那无波动的相续状态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24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


佛教的修行之道可广泛地分为因乘和果乘两大系统来加以阐述。因乘包括了小乘及一般大乘,讲述五道;果乘即密咒乘,则谈四瑜伽65: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四瑜伽的教授着重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融合。

65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此四瑜伽在达波札西?南嘉(TakoTashiNamgyal)的《大手印?心性与禅定精要》(Mahamudra:TheQuitessenceofMindandMeditaion,香巴拉出版社,1986年印行)最后一章里有详细的阐述。


专一瑜伽


40.
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
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
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一般而言,心有动、静两面。有时候,心是宁静无念的,像一潭静水,就是静相。最后,念头必从中生起,就是动相。然而在实相上,虽然静中多少有些念头的活动,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分别——静的本性是空,动的本性也是空,动、静只是心的两个名相罢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曾留意心的状态,也不会注意心是静的还是动的;当你禅修时,一个念头可能从心中生起,例如逛街的念头,如果你觉察到这个念头,让它自行消融,就是念头的结束。但如果你还停留在不知念头生起的状态中,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引生第二念——生起想要休息一下的念头,霎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并准备去市场了。很快地,许多念头和想法随之而起——要买这个、要卖那个等。这时你已和持诵嘛呢咒相隔遥远了。
念头不断生起是很自然的,重点在于不要试着阻止,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要让它们解脱。做法就是住于离戏状态中,让念头自生自灭,不与任何他念串连。当你不再持续念头的迁动时,它们就会不留痕迹地自行消融。当你不再用造作来扰乱静止之心时,你就能不费力地住于心的本然寂静中。有时,你让念头流动,注视着它们后面那不变的自性;有时,突然切断念头之流,注视着赤裸的觉性。
无数的念头和记忆在心中生起,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气所搅动。一个接着一个,每个念头似乎已经消失,但只是被下一个念头取代;轮到下个念头,在它让路给未来的念头之前,也仅是短暂的现前一念。每个念头都会重拾前一念的动量,所以随着时间流逝,一串念头的影响力也增长了,这就是“迷妄之链”。如同我们所说的念珠,实际上是成串的珠子。因此我们也常称心是短暂念头的相续,这样连绵的念头构成了意识之流——心河,心河通向存在的大海。我们相信心是一个实体,是奠基在不充分的探讨上。我们相信心今日所见之河和昨日所见一样,但事实上,河水连一秒钟都未曾停歇——昨日之河的河水肯定现今已成了海洋的一部分。同样的事实也发生在从早到晚流过心河的无数念头上。我们的心河只是许多短暂念头的相续,没有一个你可以指出为心的单独个体存在。
现在如果我们依照中观的逻辑来探查念头的过程,很明显地,过去的念头已经死了,就像尸体一样。未来的念头尚未出生。至于现在的念头,也不能说它们有任何属性,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位置、颜色或形状等;它们不留痕迹,无处可觅。事实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念头之间并无任何可能的接点。如果过去念和现在念之间有任何真实的连续性存在于其间的话,就表示过去念是现在,或现在念是过去;如果过去真的能以这种方式延伸到现在,那未来也必定已经是现在了。但无论如何,由于对念头真实本性的无知,我们保持这种习性,将念头视为不断的连结、一个接一个,此乃迷妄的根本。正是这个习性,使我们愈来愈被念头和情绪所控制,直到全然迷乱为止。
觉知念头的生起,并平息那些攻击你的念头波浪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嗔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习气,能毁掉你在其他方面可能拥有的一切美好功德。没有人喜欢和发怒者在一起;蛇的外表并没有天生骇人之处,但因为蛇通常具有攻击性,只要一看到他们,就令人心生恐惧、厌恶。不管是人或蛇,如此强烈的嗔恨,只是未曾检视恶念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在嗔念生起的一刹那,你了知嗔念是什么,并明白它有多么负面,你的愤怒就会自动平静下来,可以与任何人好好相处。相反地,如果你让第一嗔念引生第二嗔念,马上就无法控制怒气,甚至甘冒生命危险也不惜要毁掉你的敌人。
但请千万牢记,念头只是诸多因素与短暂机缘和合的历程。无论念头好坏,都没有具体的存在。只要一个念头生起,你了知它的空性,它就无力产生第二念,迷妄之链将在当下停住。如前所述,这并不表示你要试着压抑心的原创力,或应尝试用特殊的对治法去止住每个念头;单单只要了知念头的空性,让它们安住在宽坦的心境中,心的纯净本性,质朴不变,就会住于明明不动中。
至于禅定的两种方式:“止”和“观”66,“止”提供“观”的基础,使“观”能够打开心的本性,让你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如果“止”的基础不稳固,“观”也不会稳固,你将很难控制妄念。因此修行专一瑜伽,住于不动的明觉中是很重要的。

66止(shamatha)观(Vipashyana),有时英译为“广念”(Vastperspecrive)或“宽见”(Widerseeing)。


离戏瑜伽


41.
择分俗谛确立胜义谛;
于胜义中俗谛互倚现。
二谛无别本然离戏境;
于不造作见中诵嘛呢。

就一般的世俗谛而言,我们可能会接受这个现象界可被分割成许多不可分的微小粒子,但中观的逻辑则证明,这样的粒子从未单独或永久存在。若是这样,我们怎能说物体是真实地存在呢?同样地,虽然我们试着将心分解为不可再分割的瞬间意识,我们也发现它们在究竟上是毫无任何实体存在的。
了悟这个空性——无任何真实存在——的相续和遍布,就是了悟胜义谛。这是心的本然状态,离于任何障碍。在这种状态下所看到的一切现象,就如诸佛所见般如梦如幻。在这种状态下,念头不会引发烦恼或造业;在顺境时不会产生骄慢或贪执,遇逆境时则快速转化为逆增上缘。举例来说,遇到令你讨厌的人,不但不会发怒,反而会帮你生起慈悲,成为一个了知胜义谛与菩提心不可分的机缘。如果你不能放弃对事物的执着,那只是因为你无法了悟其空性。一旦你了悟空性,就不再为如梦的成功骄傲或因如梦的失败而沮丧。
有些人发现他们身处在美丽舒适、富裕安全的环境下,而有些人却活在危险恶劣、贫瘠匮乏的环境里;这些不是偶然也非精心设计的结果。出生在好地方是前世布施、乐于助人及行善的结果;而出生在不堪的生存环境,是因为过去生中攻击、监禁……等伤害他人的结果。现象并非造物主的杰作,只是许多因缘和合所显现的产物,就如同雨后阳光照耀,天空现出的彩虹一样。因此,这辈子你所得到的快乐、健康、富贵、人见人爱,或不快乐、贫穷、疾病缠身、被人轻视,也是你过去累世诸多行为的后果。的确,情器世间的种种只是许多短暂缘起遇合的结果,这就是一切现象是如此无常、不断历经变化的原因。
所以当你深入检视任何事,总会碰到空性,也唯有空性而已;空性是每件事的究竟本性。身为一个在资粮道或加行道67上的初学者,我们对空性还没有真正的体悟。我们知道有烟代表有火,但烟不是火,不过循着烟我们可以发现火。同样地,空性见和对空性的真正体悟是不同的,了解这点非常重要;但追随这个见,并逐渐熟悉它,我们将离于任何概念或理论,而达到对空性的真实了悟,这就是对中观的究竟体解;不可分的二谛、显空合一。

67五道:于资粮道及加行道时,只对究竟自性有个概念。唯有证得初地,进入了见道,才能见道究竟的、万法本然的空性。透过修道的时展,此见会加深,变得愈来愈广大,直至十一地无学道,完全证悟时,即是佛的境界。

一切现象的空性就是胜义谛,而它们显现的方式就是世俗谛。藉着对世俗谛的分析,你将了悟胜义谛,因为胜义谛是一切事物的究竟本性。如果全世界——所有陆地、山脉和森林——都被破坏殆尽而彻底消失,只有遍一切的虚空存留下来,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当你真正了悟世俗现象并不是以有形的实体存在时;除了遍一切处的空性外,不留一物。但只要你仍然相信世俗谛是坚固的、有形的存在,就永远无法了悟胜义谛。一旦你了悟胜义谛,你就会明白个中奥妙——整个世俗现象无穷的展现——无异于一个妄想或迷梦,于焉你将无任何的贪执。了悟显空为一,即是所谓的离戏,或离于一切概念的限制,离于一切造作。
二谛并非两个分离的个体,像牛的两只角般,它们只是本性的“显”相和“空”相而已。先对这个见有了智识上的了解后,再开展对显空不二的直接体悟和信心。了悟二谛的不可分,是一种甚深的体悟,完全超越任何的智识概念,这就是离戏瑜伽。安住在此见上,持诵六字大明咒。


一味瑜伽


42.
于外相上断除心贪执;
于心性上外相假穴塌;
心相不二无尽大开展;
证悟一味境中诵嘛呢。

客观事物向我们主观显现的方式,是心的作用使然。事物对我们来说,不管是清净或染污、好或坏、吸引人或讨人厌,端赖己心对它们的感知方式,就像寂天菩萨在提及地狱道时所说的:

烙铁地基谁人造?
烈火圈围何由来?
皆因恶念所从生。

事实上,当你的感官接触到某物时,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物体所扮演的唯一角色,就是促发你意识的认知作用。从那时起,由于受到宿习和过去经验的影响,当你的心对此物体有所反应时,整个过程则是完全主观的。因此,当你的心充满了愤怒,整个世界似乎成了地狱;当你的心是平和的,离于任何的执着或成见,且无论你做什么都如法时,你体验到的每件事都是本然清净的。佛视地狱如同净土;染污的众生看净土则像地狱。
我们被妄念所染的认知也是如此,就像一个黄疸病人的视觉受到胆汁的影响,使他把白色的海螺看成黄色。由于执着使心将妄念投射于外相上,当心一感知到某物时,就马上执取那个认知,然后评估它是喜欢的、讨厌的或中立的,最后以这个扭曲的认知为基础,做出贪爱、厌恶或漠不关心的行为而造业。
为了要切断心的执着,应了知万法皆空,就像你所见海市蜃楼的水一样。美丽的形相对心没有任何利益,丑陋的外表也无从伤害心,斩断希望与恐惧、喜好与厌憎的系缚,在了知一切现象无非心的投射中,安住于平等舍。
一旦你了知心的真实本性,这整个虚构的世俗外相和你对它们的执着就会塌陷,好和坏、净和垢便丧失其强制特性而融成一味,你将达到如米勒日巴尊者的证悟境界;对铁与金没有丝毫分别。当冈波巴供养他黄金和茶时,米勒日巴说:“我是一个老人,不需要黄金,也没炉子可煮茶。”安住在此见上,持诵六字大明咒。


无修瑜伽



43.
心之自性明空本解脱;
明觉任运心念自清净。
心觉不二于一明点中,
无修法身境中诵嘛呢。

心的究竟本性是本然明觉(primordialawareness),念头从中散发,就像光从太阳辐照出一般。一旦了悟这个心的本性时,妄念会消失,如同云在虚空消散。心的本性离于染污,无生、住、灭;以密咒乘的词汇来说,就称为本然相续之心68,或住于当下的离戏(ever-presentsimplicity)。在佛经中也提到,如《般若波罗密多经》中所说:

心,
心不存在,
其相为明。

68本然相续之心,藏文的gnyug-ma。

当你检视静相的心、动相的心和这个能了知动静二相的心,无论你花多久时间去找“心”,除了空,你找不到任何东西:心无形、无色、无体,这是心的“空”相。但心能够知道事情、感知现象界的无穷变化,这是心的“明”相。空、明不二,就是本然相续之心。
现在,你心的明性被妄念所障蔽,但当此障碍清除时,你会开始揭显觉性的光辉,直至念头一生起就立刻解脱的境界,好似水上之画,才画下就消失无踪。以这种方式去体悟心,就会探触到根本的佛性,此即第四灌顶的修行。当心的本性被了知时就称做涅槃,当它被妄念障蔽时就称做轮回;然而不管轮回或涅槃,从未与这个究竟的相续分离过。当对明觉的证悟达到炉火纯青时,妄念的堡垒将被攻破,可一劳永逸地进驻超越禅修的法身殿。此时不再有座上和座下的分别,证量将不费力地得以稳固,这就是无修瑜伽。住在法身的无尽空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归结之,专一瑜伽着重在调伏自心,离戏瑜伽建立“观”,这两者在一味瑜伽的证量中合而为一,当此证量不可动摇时,就是无修瑜伽。
密咒乘的四瑜伽和经乘的五道相对应,因此把经乘和密续的见、修、行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所有不同层次的法教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因此它们彼此是完全一致的。许多不同的法教支派反映了不同弟子的需求和不同上师的智慧,实际上是同一条河流。
举世无双的达波医师——尊贵的冈波巴大师,先承事一位噶当派上师,并修习大乘道,后来在米勒日巴尊者足下修行密乘的大手印、拙火和其他那诺六法,成为噶举派的传承祖师之一。伟大的噶当派上师以经乘的修持而闻名,也教导弟子大手印的完整次第和那诺六法等,他们善巧地将这些修行融合在一起。不要忘了,重点不在于我们的修行属于经乘或密乘、在这个或那个层级,而在于它是用来做为有效对治执着和烦恼的法门。



<转化六根、五毒、五蕴>


在密乘涵摄各种不同阶段的无数教授中,其精华是视一切相为本尊身、所听一切音声为咒语。了知一切念头为法身。以此方式将六根的认知、五毒烦恼和五蕴转化为其对应的智慧,并了悟身、语、意即是金刚坛城、本净的俱生坛城。


25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44.
色即本尊生起次第诀;
美丑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心之显相观音身,
见色自解脱中诵嘛呢。

心犹如虚空,没有形体,必须透过身体才能从事各种行为,使我们走向轮回或涅槃。即便在中阴阶段,也有一个幻身使我们经历从此生到下一生的各种不同阶段。当心与身合一时,我们就能经由感官及其对应的意识来感知这个现象世界。这些感官意识的功能只是纯粹认知其相应的对象——色、声、香等,而不加任何东西。然而,心会在这些认知上多加着墨,如“这是美的”、“那是丑的”、“这可能会伤害我”、“那会带给我快乐”等。这既非外在物体的形状,也不是眼睛或视觉产生了这些主观的阐释导致业的累积,而是“心”的缘故。美的事物本身并不具备利益心的特质,丑的事物也没有任何伤害心的天生力量。美与丑只是心的投射,外在物体本身并没有能力使我们产生快乐或痛苦。例如,看到同一个人,有人觉得快乐,有人却觉得痛苦,是“心”把这种特质加诸于感知到的物体上。
如此,当客体与六根之一相遇时,便由第六识——意识——产生愉悦或嫌恶的认知。这种扭曲的认知乃是因执着所致,此即造成轮回的基础。倘若没有执着,认知就会解脱为智慧,这便是涅槃纯净的体验,在此境界中不再需要排拒愉悦的感受。为了离于执着,你应该练习了知一切境相为诸佛净土,一切众生为本尊。以此来看待事物,转化你对世界的认知为本净,得以让你了悟诸佛净土的所有功德。
当你仔细分析宇宙中的各种无尽现象和一切众生的本质,你会发现除了空性的相续外,再无余物。诚谓:“空性的真理是万物的真理。”事实上,是空性让无尽的现象得以显现出来。我们所感知的现象界是空性任运的展现,是净土,而一切男女众生是观世音和度母,此即密咒乘的根本教授。
我们现在被美的事物吸引,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排斥任何丑陋的东西;看到朋友就高兴,看到不喜欢的人就生气。这些主观的反应都是由于心对客体的执着所产生。当我们连魔都可以看成是观世音菩萨智慧的示现时,执着就能被清净,再也没有任何魔能干扰我们的生活或修行了。当我们视一切现象本然清净,是本尊、咒语及智慧的化现时,一切的感官认知都可以当做修行之道。当我们把由空性中生起的万物看成是观世音菩萨的显现时,便证得了无尽清净法界(expanseofinfinitepurity),不再对好坏染净起分别;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朋友是观世音,敌人也是观世音,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
当这种觉受生起时,小心不要抓住不放或感到骄傲。这广大的清净不是我们修行的产物,而是事物的真正本性。金矿中的黄金在与其他物质相混时,其本质从未改变,历经提炼和锻造的过程,只是让它呈现原貌而已。同样地,情器世间的万物和众生本来是空,现象不会被不净观所毁损,也不会因净念而增长,真实本性一直不曾变异。
如原颂所言,体验一切外相为清净的练习是生起次第的重点,这通常代表了对本尊的观修。但如果你不能持住观想的所有细节,那就把世界看成净土,一切众生皆具本尊自性就可以了。安住在此体悟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45.
了知音声为咒持诵诀;
悦耳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轮涅原音六字语;
闻声自解脱中诵嘛呢。

通常听到赞美、好消息或美妙的音乐会带给我们快乐;另一方面,当我们听到对自己的批评、诬控、喜爱之人的坏消息或刺耳的噪音时,马上就觉得沮丧或恼怒。不是各种声音本身能制造出这种情绪,而是执着之心所致。菩萨明白心的本性是无生,视一切音声都是咒音,不论其好坏;赞美不会使他感到骄傲,恶语也不能激起他的怒气,只会增加他的忍耐与悲心。如果你视一切音声为咒音,好或坏的消息将,无法干扰你,犹如风不能扰动山一般。事实上,当你听到坏消息而生气,只不过是让自己痛苦罢了,既不能使亡者复生,也不能让财物失而复得。
一如万象,声音也是许多因缘和合的结果,并不能独立存在。美妙的琴声端赖琴弦的合度,若是一根弦断了或不调,弹出的音韵就不和谐、不悦耳。仔细深入检验任何音声;天籁、风声、雷声、树叶的飒飒声、动物的呼啸、人语、歌声,都是组成音声的基本元素,这些声音的本性都是空性。
种子字“阿”象征无生本性,是一切音声的根源,包含了智慧佛的精华。尤其自“阿”生起了六字大明咒。持诵此咒时,要了知一切声音皆从空性生起,是诸佛之语——咒语——的无尽示现。若此,只是稍做念诵也将孕育成果。这是把一切音声带入修行道上的修持。
一般的闲聊是贪执与嗔恨的表露,只会使妄念之轮旋转地愈来愈快。但持诵咒语会保护你的心,引导你了悟语的智慧本性。所以一切时中持诵六字大明咒,直到它和呼吸合一为止。





46.
知嗅无生圆满次第诀;
香臭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嗅中观音戒律香;
嗅味自解脱中诵嘛呢。

我们喜欢闻香气,捂住鼻子避开恶臭。但一切气味,无论是淡淡的檀香或粪便的臭气,其本性为空。了知它们是清净、无实质的,将它们当做圆满戒律的芳香来供养诸佛,这样的供养能圆满福慧二资粮。既然佛不被二元概念所影响,我们也应该放弃一切好恶的念头。如此一来,嗅觉的概念就能获得解脱,回归其本性。





47.
了知味为荟供献供诀;
美味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饮食观音愉悦物;
味觉自解脱中诵嘛呢。

通常我们喜欢品尝美好香甜的口味,而不喜欢任何苦涩酸腐、火辣刺鼻的味道。事实上,这只是心执着于美味或恶心的味道。一旦心了悟这些特性是无生、不存在的,就能了知每种味道的清净本性。于是饮食成为荟供69的智慧供,一种荟供的修行。

69荟供(梵文为ganachakra):一种根本、固定举行的仪式与可体验物质,几乎见于所有的密咒乘仪轨中,可共修或自修。可观想坛城本尊时,食物和饮料的供品以意想转化、净化为清净的三昧耶物,献给坛城本尊化身上师,随后由与会者分食,做为破戒的还净和净观境中的庆祝。

透过荟供的修行,你将积聚功德,克服贪求饮食的习性,并避免落入不当的维生方式。当一切的执着解脱进入本然体性时,便是最殊胜的供养。





48.
了知触之共性平等诀;
饥饱冷热所感自解脱。
无执内外触行本尊业;
触觉自解脱中诵嘛呢。

我们会分别丝的柔软与麻的粗糙、瓷杯的平滑与荆棘的尖刺,但就如同其他感官的知觉,触觉亦无异于白日梦。
一旦你停止区别愉悦或不悦的触感,让它们保持在本质相同的空性之中,心就不再老是兴奋或沮丧,这便是平等一味的证量,是把苦、乐皆融入修行道的最高修行。渴求轻柔的感觉、不能忍受粗砺的事物,只因执着使然。让一切执着及嫌恶在空性中沉淀,佛行事业自会任运显现。
总之,执着于感官的认知使你徘徊于轮回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被教导应放弃一切感官之愉的原因。如果你已经了悟如幻现象的空性,且真正远离执着,那么你的一切感知都可用于修行道上,以积聚福慧资粮,使你的禅定觉受和证悟增上。无论你看、闻、尝、听或感觉到什么,视它如清潭映月或天上明虹——令人目眩神迷却倏忽缥缈,无法掌握,不具任何实质。以此方式来看待万物,你的概念绝不会被成见所凝滞或被执着所桎梏。








49.
了知万法皆空见之诀;
心识所取真伪自解脱。
无执轮涅万象即法身;
念头自解脱中诵嘛呢。

心把经验区分为主体与客体,先是认定“我”这个主体,然后有了“我所”的想法,开始执着于我的身体、我的心及我的名字。当我们对这三个概念的执着愈来愈强,就愈来愈变得只关心自己的福祉。我们为求得舒适的一切努力,对生活中恼人情境的无法忍受,对苦乐、贫富、尊卑、毁誉的偏见,都源于“我”的概念。
我们常被自我缠缚,鲜少顾及他人的幸福。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漠不关心就像老虎对吃草兴趣缺缺。这完全与菩萨的行事背道而驰。自我真的只是念头所捏造的;当你了悟到被执着的对象与执着之心两者皆空时,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便很容易明白他人与自己没有分别。
通常我们会倾注所有精力来照顾自己,菩萨则用于照顾他人。菩萨发现如果他投入地狱之火,即便只是帮助一个众生,也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八地70菩萨了悟轮回与涅槃完全相同,这是胜义见。伟大的萨迦派祖师札巴?嘉岑尊者(JetsunTrakpaGyaltsen)71在禅观中亲见文殊菩萨,接受了著名的“远离四种执着”教授。在末偈中,文殊菩萨说道:“若有执着,即非正见。”寂天菩萨也说:“一切如虚空——这是我必须证得的。”这是显密共许的胜义见。

70八地:十地的第八地,此时菩萨进入修道的最后阶段。
71札巴嘉岑尊者(1147-1216);贡噶?宁波尊者(JetaunKungaNingpo)之子,是萨迦五祖之一。

我们必须了解空性见,然后体悟之,最后得证。轮回与涅槃自空性中生起,亦融入空性中。即使当它们现起时,也从未真正离开空性。所以,若你了知一切现象本性为空,你将能妥善对应任何发生之事,不论经历悲喜,都不会有任何执着。
透过空性之眼来看待万物,真假的二元概念只存在于彼此的对应中。唯有假存在,才有真存在;倘若假为空,那真亦为空。因此在空性见中,没有任何真实的主张,无缘无执。当一位菩萨稳固地建立此见时,他对涅槃寂静就没有执着,因而能化现任何的形相来利益众生。无论众生迷失多深,他都有坚忍的信心使他能在无量劫中不断帮助众生。他的努力不是为了自己的证悟,而只是一心想帮助他人走向解脱。






26五毒——嗔、慢、贪、嫉、疑


证悟圆满之见,即完全从五毒中解脱出来。是五毒烦恼让我们深陷于轮回,当五毒消失时,五种相应的智慧当即显现。





50.
毋随嗔恚境影观嗔心,
嗔心现起自解即明空;
明空不外大圆镜智乎,
嗔恚自解脱中诵嘛呢。

轮回是如何产生的呢?当我们用五官来认知周遭一切,种种喜爱或厌恶的感觉在心中生起,由这些感觉产生了轮回。单是对事物的认知,并非造成我们在轮回中徘徊的原因,而是我们对这些认知的反应及加诸其上的解释,使轮回不停流转。密咒乘的不共特征是:与其让轮回以这种方式继续下去,不如让我们养成一切现象是智慧清净化现的认知。
当你对某人起嗔心时,你的嗔恨或怒气并非与生俱来地存在于这个人身上,而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心中。当你一瞥见他,你的念头便全落在他过去曾伤害你、未来可能会伤害你或现在正在伤害你的种种想法上;连一听到他的名字都让你生气。如果你紧抓住这些念头不放,怒气就会爆发出来。那时你会有一股无法抵御的冲动,要捡起一块石头丢他,或抓住某样东西打他,心里想着:“我真想杀了他!”
愤怒似乎非常强悍,但它是从哪得到力量,可以如此轻易地压倒你呢?是某种外在力量,有手有脚、有武器和盔甲的东西吗?如果不是,那是在你体内的某个地方吗?如果这样,那它在哪里?你可以在大脑、心脏、骨头或身上其他部位找到它吗?虽然不可能找出他的所在位置,愤怒却仿佛非常坚实地存在着,一种强烈的黏附令你的心冻结成固态,带给你和他人极大的痛苦。犹如云朵般毫无实体,不能支撑你的重量或当做衣服穿,却能使整个天空变暗,遮住太阳。所以同样地,念头会障蔽觉性的本然光辉。藉着了悟空——心的清澄本性,便能回复自由的本初状态。如果你了知愤怒的本性是空,愤怒就失去其一切伤害力而转成“大圆镜智”。但如果你不能了知愤怒的本性,任它脱缰恣行,它就无异于地狱寒热折磨的根源。
人们老是认为击溃毁灭敌人是一种积极的成就,但毫无疑问地,这并不是佛法的观点。当怒气爆发时,不要追着它,转而注视愤怒的本性。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个虚有的捏造。无数世以来,你被自己的嗔恨所奴役,累积了数不尽的恶业。从现在开始,请更加谨慎。记住,愤怒是一切地狱痛苦滋生的种子。根除愤怒,就不再有地狱道。因此,你嗔恨的真正目标应是嗔恨本身,而非所谓的怨敌。
如果你不追寻愤怒的感觉,如果你不用愤怒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如果你的愤怒能解脱回到其真正本性,那便是“大圆镜智”。在此镜中,他人皆是自身的映照。纵有愤怒的念头曾在观世音菩萨心中生起,也只会使他的智慧更加灿亮。再者,当你清楚了解愤怒不可能天生存在于外在事物上,且内在愤怒之心也非任何有形存在,你将油生一股遍及所有众生的悲心,特别是对那些饱受愤怒之火折磨的众生。
很久以前,在佛陀前生中有一世,他是一位示现蛇身的菩萨。一些残忍的小孩抓到他,把他折磨至死。如果他愿意的话,只消看一眼就可以摧毁他们,但因他心中了无半点愤怒而不可能那样做。相反地,他祈请藉由杀他的因缘,使他们能在未来成为他的弟子,让他带领他们直至证悟成佛。这个勇气与忍辱的示范,是他完全了悟空性与慈悲的结果。
愤怒是解脱的致命大敌,因为刹那的愤怒能毁掉累劫以来积聚的善业。所以,消除愤怒是菩萨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持守忍辱戒,持诵六字大明咒。正如所谓:“没有比愤怒更大的错误,也没有比忍辱更大的戒律。”










51.
毋执骄慢境影观执心,
执心现起自解即本空;
本空不外平等性智乎,
骄慢自解脱中诵嘛呢。

一旦我们得到某种令人称赞的特质,如某些特殊知识或技术,立刻生起的骄慢心会损坏任何可能出现的积极意义。我们被贡高我慢所压制,被自己的美丽、知识、博学及权力所迷惑,完全无视于伟大上师们所拥有的真诚完美功德。事实上,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迷失在轮回的染污中,虽然偶尔有些美德,但肯定远逊于多数的过失。相较于那些圣者的无量善行,我们的功德只不过是一小点面粉屑而已。实际上,我们会将善引以为傲,常是为了文过饰非。
所以,不管你具有某种有限、不稳定的才华,绝无理由为之骄傲。谚语说得好:“就像山峰上永远无法聚水,在骄傲的峭壁上也永远无法凝聚真正的价值。”骄慢会阻止你开展虔诚心、智慧和悲心;它阻断了来自上师的加持,妨碍道上的一切进步。所以,避免骄慢的危险,诚实地自我反省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仔细分析骄慢,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发现任何你感到骄傲的东西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拜你的执取之心所赐。如果你一直坚持谦虚的态度,让你的心保持谦逊,骄慢会像晨雾一样消逝。离于骄慢紧攫之心,能一直住于观世音菩萨的“平等性智”中。





52.
毋耽贪欲境影观贪心,
贪心现起自解即乐空;
乐空不外妙观察智乎,
贪欲自解脱中诵嘛呢。

无论你期望从父母、孩子、朋友、财富或财产中得到什么样的快乐,它们永远都无法持久;如果生前不曾失去,最后死亡也会夺走一切。对他们执着是无用的。
当你死时,无论你曾经如何受人称赞、多么有钱有势,都派不上用场。你将徘徊在死亡与投生之间的中阴阶段,伴随你的只有善、恶业。积聚金钱和财产,然后保护、增加它们,是件永无止境、令人沮丧的事。
看到黄金和钻石会让我们着迷,马上就被想拥有它们的强烈欲望所征服。即使我们打算购买如此昂贵漂亮的东西,但我们的执着心却不会结束,只会增长。我们可能会担心失去我们所得到的珍贵珠宝,而把它们全放在保险箱里,甚至不敢拿出来穿戴。在一生的需索之后,我们在中阴阶段的经历只会是极端的恐惧和惊慌。
从事商业、农作或任何行业,其利润来自他人的损失者,必招致更多恶业。我们对于所拥有的永不满足,总是试图得到更多想要的。无数世以来,我们把所有精力都耗在这上面。完全舍弃贪欲,学习如何满足于足够维生的衣食,不是更好吗?
如果你决心修行,心无挂碍地持诵六字大明咒,你会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追求愈来愈少执迷,不再浪费生命。欲望和执着将消融于其本性之中,此即观世音菩萨的“妙观察智”。





53.
毋逐嫉妒境影观伺心,
寻伺现起自解即意空;
意空不外成所作智乎,
嫉妒自解脱中诵嘛呢。

一般人对任何与他成就相当,或比他高的人都会心生嫉妒。嫉妒不是原本就存在于你所嫉妒的对象上,只是心的捏造。每当嫉妒的念头生起时,只要了知它为何,并全心地随喜别人较优异的成就即可。
一旦你任由嫉妒心增长,它们便会过度膨胀。提婆达多(Devadatta)嫉妒其堂兄乔达摩(Gautama即释迦牟尼)的故事即是一例。乔达摩成佛后,提婆达多仍一再以各种恶行来与他竞逐。他的嫉妒行为多到最后大地在他脚下裂开,使他堕入地狱之火。在那儿经历了可怕的折磨后,他后悔哭泣道:“自我心深处,我皈依你,乔达摩!”虽然在后来的某一世,他会转生为缘觉行者,但在那一世里,连佛也救不了他。因此,嫉妒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绝不要任它摆布。
对于他人的成就,你心里只有极大的欣喜。例如,随喜某人对三宝的广大供养,你将积聚与那个人同等的功德。与其沉醉于自己的成就,成为嫉妒的囊中物,不如随喜他人难以估算的善行,特别是圣者的行为。这便是“成所作智”。





54.
毋附愚痴对境观痴心,
妄念现起自解即觉空;
觉空不外法界体性智。
愚痴自解脱中诵嘛呢。

在这里,痴是指我们对自己本俱佛性的无明。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就像手中握有一颗珍贵宝石的乞丐,却不知其价值而将它丢弃一样无知。由于无明,我们被念头奴役而不能分辩对错。由于无明,我们昧于因果法则,并拒绝相信每个行为皆有其后果。由于无明,我们不能接受有前世与来生。由于无明,我们对祈请三宝的善果没有信心。由于无明,我们不能了知佛法的真谛。无明是八万四千烦恼的根本,只要我们不能明白一切事物的真正本性是空,便坚信事物真实存在,即是一切妄念和恶念的根源。
无论如何,无明不会像地底洞窟般永久黑暗,如其他任何现象,它只会由空性中产生,而没有真实的存在。一旦你了知无明之空的本性,无明就转为“法界体性智”。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心——佛性——如来的本质,存在于一切众生身上。如同佛陀所开示的,缘于无明,使我们相信妄念而不识自身本性。
藉着确立无明之空性,了知无明的愚蠢与迷惑自身即为法界本身。然后,安住在此觉受中,修持见、修、行,此即观世音菩萨的心髓。
无论何时,当五毒相关的念头和烦恼生起时,与其让自己被它们带着走,不如去注视它们的本性;最后,你将了悟五毒即五智,即不受染污之心的自然状态。那时,念头一生起便立即解脱,你将永远不会失去明觉——胜义的观世音菩萨。
胜义的观世音菩萨无非空性,但在世俗层面上,观世音有无数的形相以符应众生的需求。这一切的化现,各种名号、形相及颜色,皆是他智慧的示现,是慈悲与空性创造力的展现。尤其观世音菩萨化现出五种主要形相,来对应五蕴和轮回中的五道72。下面的五个原偈,便解释转化五蕴为观世音菩萨的五相73。

72五道:在此文中,通常将轮回分成的六道改为五道,把天与阿修罗合为同一道。
73观世音菩萨的五相:尊圣天王、不空羂索、浚断轮回、大悲调伏众生及调御丈夫海,分别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清净相。



27五蕴——色、受、想、行、识




55.
色蕴本空无生如虚空;
空性本觉明点即观音——
无异“圣者尊圣天王”矣,
空性正见境中诵嘛呢。

我们看到空中的彩虹只因阳光和雨水相遇而生。同样地,我们所看一切形色的无尽转化,仅是许多缘短暂连结的结果;仔细详查,无一具有任何实质的存在。例如,我们使用“身体”这个词来指称一个不断改变的骨、肉、血聚合体,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所谓身体的独存个体。
是五蕴支撑了一个实存“我”的错误概念,而“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一旦我们了知色蕴是空,色蕴即是观世音菩萨。我们称观世音菩萨为尊圣天王(SublimeKingoftheSky),以表达观世音菩萨形相化现的广大和周遍。观世音菩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都显现出无量净土,而毛孔既没有扩大,净土也没有缩小。无论如何,观世音菩萨不是血肉之身,而是智慧的化现,本性是空。了悟此真理而持诵六字大明咒。






56.
受蕴系缚心物二者链;
证悟平等不二即观音——
无异“圣者不空羂索”矣,
证悟一味境中诵嘛呢。

是身心的结合让喜悦或不悦、痛苦或快乐的感觉生起。当身体感受到某些细微的疼痛,如荆棘的刺痛,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不喜欢是因为你相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因而想着:“我……我的身体……我的快乐……我的痛苦。”当他人经历同样痛苦时,你一点也不受影响,可以证明你执着于“我”的程度有多深。
此受蕴是一个把你系缚在三界的枷锁。受蕴是当你遇到现象界的任何事物时,所生起的基本好恶反应,透过感官与相应意识的作用而产生。如果你检视它,你会了知它并没有任何实体。然后,受蕴成为“平等性智”,它的本性不外乎名为不空羂索(BountifulLasso)的观世音菩萨,梵文称做“阿莫嘎帕夏”(Amoghapasha)。
阿莫嘎帕夏属于宝部,拥有巨大的力量,仅是闻其名号及咒音就可增长禅定觉受、加深智慧、延长寿命、大大增加功德及财富。事实上,此一具有惊人力量的观世音面向与你的自性并无差异。透过对空性的了悟,你觉知到轮回的现象是无尽的纯净时,便开启受蕴相对的觉醒面时,永具丰盛功德的宝藏,这就是宝生佛。
不空羂索观音和如意宝的意义相同。像绢索一般,如意宝甚至能号令最有力之神、人,度拔一切众生到达证悟。当你觉得自己快要堕入烦恼障的深渊时,祈请观世音菩萨。在最后一刻,当他慈悲的绢索套住你时,你会对他的证悟全知充满信心。因此,以坚信和专一虔诚心持诵六字大明咒。





57.
想蕴执取名相皆妄念;
悲心善待众生即观音——
无异“至尊浚断轮回”矣,
无缘大悲境中诵嘛呢。

你的心不停地评断任何遇到的事物,想着:“这会让我高兴,这可能会伤害我。”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你持续渴求可能使你愉悦的事物,而惧怕那些不开心的东西。你心中所做的这些评估,来自于以我执为认知事物的方式。但现在,与其估算这些事物会带给你多少的苦乐,你应关注所有无量众生的苦乐。这将会产生无缘大悲,然后你会了悟此第三蕴——想蕴——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面,称为浚断轮回观音(HeWhoDredgestheDepthsfoSamsara)。
当你捞浚海底深处,底部的任何东西都会浮上水面。同样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事业会把一切陷于轮回深处下三道的众生,提拉到较高的上三道。
即使只为了一个众生,观世音也不辞辛劳。直到时间终止,他伟大的悲心也永不缩减。浚断轮回观世音随时准备好帮助众生。下面的寓言可兹说明:

很久以前,一群商人出海寻找传说中的珠宝之岛,因暴风雨发生了船难,于是他们栖身在一座住着食人魔的小岛上。食人魔为了控制他们,用魔术把自己变成标致的公主,以此伪装来迷住商人,并赢取他们的信任。不久,食人魔所变的公主们就嫁给所有的商人,从此以后,商人被严密监管,不准远离家门。
有一天,商人的船长在没被发现的情况下,走到不曾去过的远处,碰巧见到一幢铁制的大建筑物,里面发出叫声:“听着,外面的人!我们也是发生船难而被关在这里的商人。要小心!你们被愚弄了,你们所娶的公主实际上都是食人魔。他们计划把你们全部杀掉吃光。”这时,船长才了解他和手下都被骗,成为食人魔的阶下囚。他说:“我们置身在一个可怕的陷阱中,难道没有法子逃跑吗?”
这个声音说:“对我们来说毫无机会,但对你们而言,有一个机会。城东有一座湖,湖边有一处叫做黄金草的小树林。每当新月和满月的夜晚,观世音菩萨就会以高贵雄马胜云(Valaha)的形相出现,从三十三天到此来吃草饮水,并在金砂地上打滚。他会呼唤任何想离开食人魔岛到南瞻部洲去的人骑到他背上来。我曾听食人魔公主们说过,任何抓住胜云鬃毛、拒绝食人魔公主虚伪哀求的人,绝不会受到阻挠而能安全逃到印度。”
船长赶快回去告诉同伴他所听到的事情。他们全都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胆寒,明白这是重获自由的唯一希望,并发自内心地向观世音菩萨祈请。
正如预言,在满月时,天马出现,在黄金草的树林里安静地吃草。正当他要起飞时,他呼叫商人快点骑上他的背。食人魔公主看到她们的俘虏正要逃跑,开始哭泣哀叹。她们把与商人所生的孩子带出来哭喊着,哀求丈夫留下来照顾可怜的子女。否则他们全都会饿死。一些商人不能斩断爱执,无法抗拒食人魔太太的恳求而跳回地面。其他人对这些涕泣的哀求充耳不闻,以极大的信心向观世音菩萨祈请,因而得以安全逃往南瞻部洲。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早已脱离想蕴,平等地施予一切众生。他将无倦地疏浚轮回的深渊。直到不留下任何一位众生为止。
第一蕴(色蕴)是你对某件事物的最初理解。第二蕴(受蕴)是你对这事物的愉悦、不快或中立感觉。第三蕴(想蕴)是你对此感觉强度的评断,是强、是中或弱;然后你的心抓住此想蕴并认定它是真实有用的,构成了其后两蕴(行蕴、识蕴)的运作基础。透过五蕴连续的运作过程,产生了一切的痛苦。无论如何,以全然的虔诚心持诵六字大明咒,你可以解开想蕴的枷锁,自轮回的陷阱中脱逃。





58.
行蕴轮回业力转六道;
证悟轮涅平等即观音——
无异“大悲调伏众生”矣,
利他一味境中诵嘛呢。

行是基于贪、嗔感觉的驱使而采取行动,因此会累积业力;行蕴是涅槃与轮回的建筑师。自无始以来,你受到行蕴的彻底奴役,累世地徘徊着。如果你了知行蕴的本性为空,你无尽的行蕴实是智慧的无数切面,就不会再受制于行蕴的管辖。
根据金刚乘的法教,观世音菩萨是遍布一切坛城的莲花舞威王(theMightyLordoftheLotusGance)。虽然他在本质上是完全觉悟的佛,示现出无竭的悲心,但他为了随顺众生的需求以利益众生,而以菩萨之身示现。菩萨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利益众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没有自私的目的。这种崇高的悲心带来了无量的证悟功德,特别是对轮涅一味的了悟。
现在你可能会发现,要认定观世音菩萨证量、悲心和利他能力的不可思议与广大功德是很困难的,但如果你能以专一的虔诚心来念诵他的心咒,有一天你也会拥有同样无边的力量来利益众生。在心中发愿帮助一切众生,并将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深信观世音菩萨会知道你的愿心,赐予你加持以带领众生圆满成就。





59.
识蕴凡夫心识具八能;
证悟本心法身即观音——
无异“至尊调御丈夫海”,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悟自心即佛诵嘛呢。

如果一粒种子来自一株有毒的植物,它长出的根、叶必定是有毒的,甚至能致命。同样地,无论五蕴何时现前,痛苦必随之而至。五蕴的首脑是识蕴。是识蕴执着五蕴为实存,执着乐为乐、苦为苦。事实上,识蕴是妄心与妄念。一旦你了知识蕴从未真实存在,它既不能继续存在也不会终止,就能从识蕴的掌控中解脱出来。但在你未达此目标之前,识蕴会不断地巩固妄念,继续制造更多更多的业。所以,集中一切的努力以了悟“识”的空性,是为关键。当这种了悟清楚生起时,就仿佛是日出之光照破了夜晚的黑暗。
识蕴的清净本性,即是被称为调御丈夫海的观世音面向。“调御丈夫”代表佛,已赢得无漏证悟的胜利;“海”指的是无量广大的诸佛,总汇于观世音菩萨。祈愿有那么一天,你也能得到如此圆满的成就:众生只要听闻你的名字,就能清净一切染污,从三恶道中解脱。
了知观世音菩萨安住于你心中,是相续不变的一体,持诵六字大明咒。



28有关身、语、意、法身之四要点





60.
执取身相为实束缚因;
了悟显空如尊即观音——
无异“至尊空行观音”矣,
显空本尊身境诵嘛呢。

由于认为身体是骨肉坚实之躯的凡夫认知,让身体如磁铁般吸引苦痛。但藉着观想、持咒等修行的训练,你可以学习打破坚实躯体的成见。透过修行来领悟你的身体乃是观世音菩萨无限无生的智慧身,可以臻至超越痛苦的境界。观世音菩萨之身如虚空般遍在,既非血肉之躯,也不是塑像般的实物,而是如彩虹般透明,清楚显现,却空无任何实体。尤有甚者,观世音菩萨不只是一个观想的形象——他是活生生的存在,散发智慧、爱与力量,对任何只做一个简单的祈请手势或仅念一句嘛呢咒的人做出回应。





61.
闻声言诠语妄念因;
了悟声空如咒即观音——
无异“至尊狮吼观音”矣,
了知音声为咒诵嘛呢。

当你能清晰稳固地观想本尊身,也能够如金刚语段落所述持诵咒语时,将可增进你的修行。观世音菩萨心咒的第一个字“唵”,象征五智,是一个吉祥的字。大多数的咒都由“唵”字开头。“嘛呢”的意思是宝,“呗美”代表莲花,“吽”字则是宣说、迎请观世音菩萨的遍知。全咒可译为:“您,莲花宝,请赐予您的遍知。”透过六字大明咒不断重复的名号,你忆念并迎请观世音菩萨的无尽功德,仿佛从遥远之处呼唤他。他会任运地示现慈悲来回应,并圆满你的一切愿望。
为了加持众生,观世音菩萨赋予六字大明咒等同于他自身的力量,这是无生空性的回响。书写的六字大明咒,能令看到的众生解脱;念诵六字大明咒,能令听闻的众生解脱;如果在心中想起它,也能由忆念而得到解脱;把它穿戴在身上,可由碰触而得到解脱。如果你习于视一切音声为咒,当你在中阴时听到恐怖的音声,也不会感到恐惧。藉着此咒语,观世音菩萨行使广大无量的慈悲事业。所以,以强烈的虔诚心,把听到的一切宇宙音声都当做是咒音的振动,持诵六字大明咒。





62.
执实之心迷妄轮回因;
放下本心离思即观音——
无异“至尊心性休息”矣,
心性法身境中诵嘛呢。

人们总是说“禅修!禅修!”但除非你已对空性见有了坚定无误的了解,否则禅修的重点是什么呢?无法了知心的空性,正是轮回的根源。当心不受念头的影响,能住于当下的单纯觉性时,就能了悟本具慈悲的空性。
恣意放纵,念头就会造成整个轮回。不加检视的话,念头便固守其外显的真实性,让这些力量持系着轮回。但任何念头,不论善恶,连最细微的实质都不存在。念头完全是空的,无一例外,宛若天上五彩斑斓、鲜明亮丽的彩虹,永远抓不住。不能像衣服穿上,或以任何方式来使用。空性绝不会被任何事物改变,纵使被表面的障盖所遮避也是如此。事实上,那些障碍不是真的必须去除的东西,因为当我们了悟其空性时,这些障碍就消失无踪了。当妄念的染污消退后,心就会保持自由祥和,自在地安住在本性中。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名为“心性休息”(UnwindinginUltimateMind)的意义。
虚空从未被云朵的出现所干扰或改变。虚空既不乐于期盼彩虹的出现,也不因没有彩虹而失望受苦。不管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事业是多么广大遍布,他的金刚心从未离开过究竟本性。他以无尽的方式对众生示显,但在实相上,他从未离开空性法界。
观世音菩萨与你自心的体性是一体的,不要到他处寻觅观世音菩萨。为了彻悟你本具的本性,以不造作、全心的虔诚来请法与领受法教;然后思惟并使它们融入生命中。最后,你将达到究竟的证悟,一切业力习气与烦恼障碍将消融,你会直接了悟一切现象的空性。届时,你将可松坦在大休息的境界中,远离轮回的折磨。就像一位安详的老人看着小孩在游戏,你会以不可动摇的平等舍来看待如幻现象不断变迁的展现。
如果你很难观想本尊的庄严、放光和其他所有的细节,那么单纯地住于本然状态的认知中,此即法身的意瑜伽。注视着每件事物,从胜义谛的一味中生起,持诵六字大明咒。


法身


63.
万象本初清净为法身;
面见自性法身即观音——
无异“至尊世间自在”矣,
清净无边境中诵嘛呢。

观世音菩萨及诸佛所示现的各种形相,不管是在报身或化身的层次,皆是从法身的基础而产生。法身是究竟的法界,超越了任何智识的造作,在其本性中涵摄了一切佛果的证悟功德74。它是无始以来即与我们在一起的本初智慧。此俱生智可透过止、观的禅修来悟得。“止”能使混乱的心平静下来,而“观”开展随后更为广大的禅观和甚深了悟。当止、观无别地融合为一时,即是法身的证悟。
当你在菩萨道上前进时,持续保持座上与座下的修行,最后你将可达到初地菩萨位,进入见道。所谓见道,是因为你第一次真正瞥见究竟真理——每件事物的空性。然而此空性的证量尚未达到极致,须逐步扩大,依序经过每一地直到最后十地,二障的造作才永远消失,本初不动的智慧得以完全彰显。你达到所谓的无修道、佛果的境界,即心与法身智慧心合一。不管是谁臻至此不二的证悟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真正具现了三界的最高理想。
观世音菩萨是如来、佛性的精髓,透过念诵其六字大明咒,法身的一切功德将毫不费力地开展。

74佛果的证悟功德:在弥勒——无著的《现在庄严论》(Abhisamayalamkara)中,将正等正觉之佛证悟的无尽特殊功德与能力分为二十一类:1)三十七菩提分法。2)四无量心。3)八解脱。4)九次第定。5)十遍处。6)八胜处。7)无诤。8)愿智。9)五神通。10)四无碍解。11)四究竟清净。12)四自在。13)十力。14)四无畏。15)三不护。16)三念住。17)无谬忆持。18)永断习气。19)利生大悲。20)十八不共功德。21)三全知。而在《宝性论》(Uttaratantra)中,则分为六十四主要征象,由下列所组成:1)十力。2)四无畏。3)佛十八功德。4)佛三十二相。




〈第二篇归敬偈〉


64.
一尊诸佛总集观世音,
一咒心要总集嘛呢咒;
一法生圆总集菩提心,
一悟解脱一切诵嘛呢。

释迦牟尼佛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佛法,指引我们何者当避免、何者该培养,全都完美地包含在六字大明咒中;僧伽,是在道上帮助我们的菩萨,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所以,观世音菩萨是三宝的合一。正如一座蓄水池收集了无数雨滴般,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也涵盖了文殊菩萨的所有智慧和金刚手菩萨的所有力量。就是此一本尊、一咒语、一修法,你就能成就一切。
许多本尊有无数的形相:寂静或愤怒相,一头、三头或多头,有二、四、六或更多手臂,每一种都象征不同的功德。然而,你可以相信他们全都涵摄于观世音菩萨一身。同样地,既然其他无量咒语的一切利益都涵摄于六字大明咒中,你可以全心全意地只持诵此咒语。你的身、语、意与观世音菩萨证悟的身、语、意本质相同,这是你应该了知的修行精髓。
同时,在成佛之道上一切通往究竟目标的方法中,最重要的便是持续保持并增长广大的菩提心。根据殊胜噶当派上师的口诀教授,先将心的本性——究竟菩提心——介绍给你,然后你再培养对一切众生的悲心——“相对菩提心”。
流转的念头在实相上是无生的,既不住也不灭。如果没有这样的认知,要控制狂野的心是很困难的。以这种了知,当念头产生时,不去追逐它,安住在心的本然相续状态中,即所谓的“究竟菩提心”。
一旦你以此方式瞥见了心的本性,你对究竟菩提心的了悟会因两种相对菩提心的修持而加深:即为了一切众生之故而成就佛果的愿菩提,以及真正将此愿付诸实行的行菩提。如前所述,只许愿帮助他人是不够的,你必须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真正力行利益一切众生。为了达成此目标,你观想观世音,持诵其咒语,禅修其智慧本性。当你以此方式持续修行,妄念会愈来愈少。当智慧在你身上盛开时,就能使你圆满自、他此刻与究竟的需求。



第三篇决心出离轮回

29放下俗务

出离心的主要重点是舍离轮回中的一切活动而专心修行佛法。





65.
往事何用所行轮回因,
观见所作了无意趣理,
为此放下诸事甚好矣,
舍除一切行为诵嘛呢。

唯有佛才能数得清你已在无始轮回中受生多少次,也唯有佛能说轮回从何时开始。《正法念处经》说,若你能将过去生中曾为昆虫时的身体堆积在一起,将会堆得比须弥山还高;若你能收集所有过去因悲伤所流下的泪水,其形成的海将会大过世上的任何海洋。在过去无数的累世中所做的一切只会延续你的痛苦,而不曾带领你更趋近解脱一步。为什么呢?因为至今你的所有行为若不是有害的,起码也是徒劳的。
所有生物都不断地忙碌着。人们总是忙着和其他人竞争、购物、贩售、制造、破坏。鸟类总是忙着筑巢、孵蛋、喂养雏鸟;蜜蜂总是忙于采蜜、酿蜜。而其他动物也总是忙着进食、狩猎、警戒、养育下一代。你做的愈多,必须承担的愈多、倍增的艰困也愈多——到头来,你一切辛劳困苦的结果,也不会比你用指头在水上作画长久。当你承认这些无意义行为的挫折和徒劳时,就会清楚唯有修习佛法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





66.
言语何用所说皆废话,
观见闲扯引致散乱理,
为此安住无言甚好矣,
彻底断除言谈诵嘛呢。

当人们聚在一起谈话时,内容大多言不及义。他们的对话主要起于贪爱和反感,只会增强烦恼。这些毫无意义的谈话会扰乱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念头如风中的纸旗飘荡不已。
谚语说:“嘴是罪恶之门。”绮语、谎言、恶口、饶舌都会导致无尽的干扰和内在的不平,即使是伶牙俐齿与滔滔辩才也往往只会使我们浪费时间,引起麻烦。这就是为什么在密咒乘中说:用一个月时间持咒并且禁语,比花上一整年时间持咒但仍掺杂日常谈话更有助益。一如前者般正确修行,没有其他任何谈话的侵扰,持诵的咒语可以保有其全部力量,最后能通达超越语言文字之现见实相(clearvisionofthetruth),因为嘛呢咒是不落言诠实相的自然共鸣。如果你藉禁语来排除日常生活中无止尽的闲聊,且只念诵六字大明咒,你的修行将进步神速。





67.
忙碌何用往返疲惫因,
观见游荡远离佛法理,
为此宽心坦住甚好矣,
安坐闲适悠然诵嘛呢。

东奔西跑只会使我们无来由地筋疲力尽。我们总是冲出去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而卷入外界的种种事端之中。但这些时间实在可以好好用来反观内心,注意念头的变动。调伏心念就够你忙的了。
至今你还在徘徊,迷失于轮回的六道之中,除了痛苦,所剩无几。因为造业和历经苦果,使你愈来愈远离佛法。现在如果能在一个寂静的地方独自禅修不是更好吗?忆念殊胜上师,禅修殊胜法教,直到佛法的真义洋溢心中,是使你这稀有珍贵人身获得真正价值的唯一方法。若你能这么做,纵使时间很短,也是莫大的加持。





68.
所食何用饮食排泄因,
观见食欲永不厌足理,
为此禅悦为食甚好矣,
舍弃一切饮食诵嘛呢。

无论我们吃什么,不管多美味或多难吃,到最后都会变成排泄物,那为何还要如此在意呢?最好将这些食物想成一种供养,由此累积功德而不会加深执着。
当你吃的时候,观想你的饮食是纯净的甘露,先供养三宝。然后再想象诸佛将你献供的食物赐还,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它当成一种加持来食用。结束用餐时,观想自身是观世音菩萨,将你刚才所吃的食物转成甘露,从你的双手及全身流出,消除饿鬼道所有众生的饥渴。如此一来,日常的饮食行为就可成为一种累积功德的方法。将佛法融入所有的行为中,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可做为修行,将可丰富我们对法的了解。
为什么渴求豪华大餐呢?想要满足你的渴求,无异于喝盐水般,愈喝愈渴。看看人们花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只为贪图美味的一餐。与其如此,满足于疏食和止观禅定——三摩地(samadhi)75的禅悦甘露,将带来更深的满足,驱除所有的障碍。了知真味的根源,持诵六字大明咒。

75三摩地:禅定专一,字义为“安住于甚深及究竟这中”;包含止观的修持。










69.
所思何用思虑妄念因,
观见心愿欲成未果理,
今生心思毋纵甚好矣,
彻底断绝思量诵嘛呢。

不要延伸过去之念或迎接未来之念,住在当下的明觉中,否则妄念的连续是永无止境的。如同智慧尊贵的贾瑟?托美(GyalseThogme)所说的:“所有这些所谓的悲喜,就像水上图画般,何需追逐它们呢?若你非要思索事情不可,那就思惟聚者必散,或者必灭吧。”
对不可测未来所做的徒劳计划,可用名月之父的故事来说明:

某晚,农夫在睡觉前,把一大袋刚收割的大麦吊挂在床上的横梁上。他在床垫上躺直,双手放在头后,看着那袋大麦心想:“我一定可以把这袋大麦卖出一大笔钱,用这笔钱我就能够结个好姻缘,娶到一位良善漂亮的女人……。等我结了婚,我就会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呀!让我想想,我该叫他什么呢?”他瞥见窗外明亮的满月,忽然有了一个主意,“我知道了,我应该叫他名月(FamousMoon)……。”但就在此时,一只老鼠把绑吊袋子的绳子咬断了,沉重的袋子掉到农夫身上,了结了他的一生和计划。

不要让你的心迷失在臆测中。彻底放下此生俗务的一切计划,并牢记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每一刻修行佛法,是多么珍贵的机会。将你的每个念头都转向观世音菩萨。与其屈服在妄念的淫威之下,不如在心中充满对所有众生的爱与慈悲;与其无谓地让自己在试图完成所有世俗目标中筋疲力尽,不如安住在甚深禅定所得的平等舍中。
如是修行,即便短若一小时,都能有效地对治烦恼障,也必能使你在修行道上一路前进。因此斩断一切希望、计划和预期,它们只会扰乱心。请持诵六字大明咒。





70.
资产何用贪执财富心,
观见撒手之时迅速理,
为此断却财执甚好矣,
舍弃辛勤积蓄诵嘛呢。

财物就像任何物质,注定迟早会消失。财富引起无尽忧虑和各种恶行。俗语说:“富裕增长的同时,苦痛同样增长。”你可以花费一生积蓄钱财,直到和财神一样富有,但很快死亡就会夺走一切。想想多少当权统治者和富裕王朝是被阴谋、悲剧、动乱、战争和其他招致的苦难所击倒。
看到所有人将珍贵的珠宝视若石头,短暂把玩后即丢弃,不令人痛心吗?而更令人难过的是,看到有宝贵机缘修行佛法的人,却将生命浪费在追求无谓的目标上。若不将此人身用在真正的目标上,就好比将金瓶拿来装屎盛尿一般。
不要浪费或误用这珍贵的机缘。不要将时间耗在积聚根本不需要的事物上。把时间用在精神修持的功德累积上会好许多。
即使只念少许的嘛呢咒或做片刻的修行,都会让你获取更多觉者的心要宝藏。了知世间财富不能带给我们今生或来生的真正利益,以精进、虔诚和喜悦之心持诵六字大明咒。





71.
所睡何用睡眠仅愚痴,
观见光阴尽耗怠惰理,
为此全心精进甚好矣,
日夜断除放逸诵嘛呢。

到了七十岁时,你会花掉七十乘以三百六十五个夜晚的时间,或超过二十年以上的光阴,像具死尸般地沉睡。一般的睡眠不但对佛法的修行没有丝毫助益,还会增长无明的业习,直到过度的怠惰使我们再度投生轮回的下三道。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舍弃懒惰,集中精力,一心一意修行佛法。
而运用法门将寻常的睡眠转成修行也是很重要的,能使你在修行道上更为进步。晚上睡觉前,反省今天做了些什么,忏悔任何不好的行为,并下定决心绝不再犯;然后忆念今天所做的善行,将白天可能积聚的一切功德回向所有众生,愿他们快速解脱。再采“狮子卧”,即右侧斜卧,右手置于右颊下,左臂安放在左侧上。这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势。接下来,观想观世音菩萨如拇指般大小,坐在你心间红色四瓣莲花上放出光芒,充满全身、房间,渐渐地播散至整个宇宙,万物都融入这一大片灿烂光阴中。保持这样的观想入睡。
若你能以此修行方法来利用睡眠,白天的修行与夜晚的修行就能相融不断。以此类推,你可利用方便法门,转白天的一切活动为修行,座下就能不断融入座上的修行,彼此增长,使你进步神速。日夜精进,持诵六字大明咒。


30修行的迫切



72.
无瑕无瑕闲坐无瑕矣!
一旦死亡骤至将何为?
为此即修佛法甚好矣,
当下即刻赶紧诵嘛呢。

你能确定死亡必至,但你却无法确知何时、何处或如何——甚至有可能就在今天。即使在世上最强大的武力之前,死亡也不受影响;面对最动人心弦的哀求,亦无动于衷;连面对最动人的美色,也毫无反应;甚至面对最夸张的贿赂,也不受诱惑。总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拖延死亡,一刻也不行。当你的时辰到了,只有一件事对你有用:就是你曾做过的佛法修持。永远要牢记死亡。如噶当派大师所说的:“思惟死亡,会先使心转向佛法,再激励你努力修行,最后让你了悟死亡即法身。”
但死亡的当刻并不是开始修行的时机。现在正是时候——你的心无忧无虑,你的身体远离病痛。现在就开始修行,就算死亡不测地撞上来,你也已经准备就绪,毋须后悔或害怕。
不要忘了,生命迅速消逝,恰如夏日的闪电或手的一挥。现在你有学佛的机会,不要浪费一丁点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用所有的精力来持诵六字大明咒。


73.
年月日时如何来度计,
观见当下刹那变化理,
刹那消逝步步近死期;
就在当下现时诵嘛呢。

没有任何东西能持续不变,每件事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春天里种子发芽;到了夏天芽长成茎叶并开花;秋天麦谷成熟,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收割;到了冬天,大地又开始准备接受下一年的农作。就像一个月分里有月圆月缺;就像一天之中有日升日落,每件事情都在不停地变化。正午,我们可能看到上千人在市集欢唱舞蹈,到了黄昏,整个场子一片空旷死寂;同时,这些狂欢作乐的人又向死亡滑近了数小时。
就像每一件事总是无情地趋向最后的毁灭,你的生命也像一盏燃烧的油灯,很快就会耗尽。如果你以为可以先完成所有的工作,等退休后再拿下半辈子来修行佛法,这是很愚蠢的。你确定能活那么久吗?难道死亡不会找上年轻人,就像找上老人一样?因此不论你此刻在做什么,牢记死亡,使心专注于佛法之上。以这种方式持诵六字大明咒。


74.
生命犹如落日渐西沉,
死亡逼近仿若暮影牵。
为此余生短逝如夕影;
无有闻暇虚度诵嘛呢。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死亡。不论多高明的医师都不能阻止死亡。死亡无情地向你迫近,就像日落西山的暮影,将万物没入黑暗。佛陀曾如此形容,说到神速,有个人可同时抓住由四位弓箭好手射向四方的四支箭,但死亡来临的速度比他更快。
有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汉。佛陀只轻轻地用脚一触,整块大岩石就弹向空中,裂成碎片。这些人十分惊讶,便问佛陀如何得到如此神力。佛陀答说,那是因为他的福德资粮之故。他们又问,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有的,”佛陀说道:“死亡。由于死亡,我将失去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躯体。”佛陀总是开示,思惟死亡和无常是激励佛法修行的最好办法。



31调伏心


75.
六字大明咒虽完善法,
念诵闲聊旁骛不得果;
念诵执着数量不得法。
专一观照心念诵嘛呢。

六字大明咒具有对治所有烦恼、带来不可思议利益的力量,但如果你不能正确专注地持诵,它就无法完全发挥运用。如果你在念诵时,常被身体的感觉、观看其他事物、和他人闲扯或妄想等事情干扰,咒语的力量就会如同一块沾满灰尘的金子,其光泽永远不会被察觉。即使你能在指间将念珠拨转地飞快,但这般虚有其表的修行又有什么用呢?重点并不只是不计代价地累计大量的念诵次数,也是为了对修行及其目的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为了得到念诵嘛呢咒的完全成果,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而不随意晃动;禁语并只持诵六字大明咒,不说任何一句话;把心专注于观想上,不要被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计划所干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发愿仿效米勒日巴尊者,舍离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繁忙事务和无谓干扰,从心里驱除怠惰和烦恼,全力投入佛法的修行。如果你能如此修行,无疑地你的心续将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


76.
一再检视觉察自心念,
举凡所作皆入清净道。
成百教诫所集此精华;
总汇此一诀窍诵嘛呢。

佛陀法教的要诀在于调伏自心。如果你能调伏心便能调伏身和语,你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将得到止息。如果你让心中充满烦恼,不管你身体所行、口里所说的是多么完美,仍离修行之道很遥远。
透过持续觉察一切思想和行为,可掌握自心。时时反观己心,一旦有恶念生起,便赶紧用适当的方法来对治;当善念生起时,将此善念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愿所有众生都能达到究竟证悟,藉此来增长善念。在修行止、观时,住于这持续的正念中,最后即使身处在日常生活的纷扰当中,也能保持智慧的认知。因此正念是治疗轮回一切苦恼的基础。
佛法的修行可带你到不论在座上或座下,都住于相同觉性的境地。这是一切开示的精髓,少了它,不论你念诵了多少咒语或祈请文,做了成千上万的大礼拜或绕塔,只要你的心仍受到干扰,则丝毫无助于你去除烦恼障。永远别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持诵六字大明咒。






<结颂>


77.
首篇所说厌离末法行,
此言吾作自我训诫矣。
吾心深处直感此悲欢;
谨献予汝望能同悲感。

在此法教的第一篇中指出,末法时期的人们受到行为和烦恼左右而堕落的程度,显示世俗生活的毫无意义,并描述人们为了追求快乐所引致的毁灭性后果。根据佛陀初转*轮的教授,如果你清楚了知轮回布满了痛苦,那么出离轮回的决心就会在心中屹立不摇,成为修行佛法的基石。为了使人们转心向法,巴楚仁波切表达了他对轮回所感受到的种种哀伤与厌倦。


78.
非此,崇高见修汝具信,
智融出世入世二事业,
自他所欲善巧迎刃解,
若汝皆具容我致歉之。

巴楚仁波切谴责黑暗时期人们混乱和虚矫的行为,不是出于憎恨,而是为了发露和纠正己过。他也希望藉着表白来鼓励他人,从这时代的妄念中觉醒,并了悟佛法才是唯一解脱之路。
因此,第一篇背后的用意是要我们转迷惑之心向法。但巴楚仁波切随后也补充道,如果读者已超越了我们这个扭曲的时代,得到对佛经和密续中见、修、行的具足信心和成就,心里总是存着利他的胜念,并成功地将佛法的精华融入世间俗事中,那么巴楚仁波切要为他冒昧提出这些无关建言致歉。


79.
次言确立根本见修道,
虽则修证经验吾阙如——
传承遍智父子宝上师,
教言泽被所知即宣说。

小乘、大乘、金刚乘所有法教的根本架构都在解释见、修、行。巴楚仁波切谦虚地否认他对这三者有任何内证。实际上,他已经彻底修习、融会了龙钦巴尊者和吉美林巴尊者的大圆满“父子”传承。他已经达到完全证悟,并带给众生不可思议的利益。在这个论偈中,他无误地陈述了佛法修道的要点:如何认清妄念,摆脱它的控制,最后转妄为智。


80.
末言厌离促请修持法,
此说未解语义遗漏失,
然合诸佛菩萨所言教,
付诸实修必得大恩惠。

思惟轮回无尽的苦楚,将使你对这么多的苦感到悲伤和厌恶。这种感受将发展为想要从中完全解脱的强烈欲望。决心舍弃轮回会引导你得到这样的结论:你能为己、为他人所做的最好之事,就是修持佛法。你可能已经立下了诸多目标,但现在为了自己好,你必须决定哪一样才是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如果你将佛法视为最重要之事,将会明白修行佛法是不能延搁、稍候再做的。世上有多少人会在下一个钟头死去?你能确定自己不会是其中之一吗?在任何情形下,可以确定的是,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你能活多久,浪费时间是不会从中得到任何东西的。


81.
此论前中后篇皆善言,
白岩胜利峰之成就穴,
往昔老友恳请难辞却,
五毒灼盛阿布沙波撰。

在一位弟子不断祈请之下,巴楚仁波切在札卡策佳(TrakarTsegyal)76写下此颂。扎卡策佳是位于东藏康区白岩胜利峰的一处洞穴,离西藏和中国古边界的康定(打箭炉,Datsedo)77不远。在这个有着高耸白皑峭壁的美丽地方,有很多天然洞穴,巴楚仁波切和五个弟子在此闭关。他也在这里给了许多教授,此颂即是其一,是他禅定证量的结晶。

阿布?沙波(ApuHralpo)是巴楚仁波切广为人知的名字。在东藏俚语里,“阿布”是一个尊称。根据文字书写的传统,阿布也可诠释为“阿”和“布”两个字的组合。“阿”象征无生的空性,而“布”意指“儿子”,表示巴楚仁波切对所有众生的爱,宛如对亲生孩子一样。因为他对一切众生的伟大慈心和悲心,他也常被称做“仁慈的阿布”。
巴楚仁波切则说自己是阿布?沙波,以谑称阿布这个尊称。“沙波”的意思是某人穿着破旧衣裳——大多时候他的确如此。事实上,巴楚仁波切可说是一个已经完全把妄念这块布撕成碎片的人,不再把主、客体当做实存之物。诚如当时的成就者,也是巴楚仁波切弟子的堪布贤嘎(KhenpoShenga)78所形容的:“巴楚仁波切已用智慧火焚尽五毒了。”

76札卡策佳:白岩胜利峰,位于米纳(Minyak)和多(Tao)之间山谷的上端,靠近由大成就者嘉帕?奇力?昆桑(GyaphakKiliKunzang)所建的嘉帕寺(GyaphakGon)。
77打箭炉(藏音):今日常拼为Tatsiendo(达泽多)。
78堪布贤嘎:生卒年为一八七一~~一九二七年。




32功德回向


82.
吾言一再絮叨又何如?
涵义精深无误引善德;
汝与我等三界众生俱——
回向所愿如法皆成就!善哉!

巴楚仁波切为自己絮絮叨叨这未经修饰的论颂而致歉,好似弹着一把破旧老琴般咿呀不成调。但仁波切仍坚持下去,是因为他的语意皆忠于佛陀的法教,没有任何错误。因此他讲述的内容值得谛听,值得学习和付诸实修。前面详述的三部分若具有任何功德的话,仁波切愿将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众生能遵循菩萨道而证得观世音菩萨的殊胜境界。











33〈跋〉

将教法缝进你的生命织布里

在雪域西藏,佛教兴盛已超过一千年。接连三个世纪,出现了三位伟大的藏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坚,每一位都对佛陀的法教和禅修展现强大的信心,也为佛法在西藏的弘传奠定了必要的根基。在往后的岁月中,藏人维持着对三宝的坚强信心,并将佛法的教义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在松赞干布的《嘛呢全集》(ManiKabum)中,曾数次提到佛陀嘱咐尊贵的观世音菩萨庇佑西藏百姓,观世音菩萨加持整个藏地如普陀山净土,所有男人如他自己,所有女人如圣度母。

……

在此所给的教法集中在观世音菩萨上,他是一切坛城的怙主。因为他是慈悲之佛,且慈悲是佛法的心髓,因此观世音菩萨是最殊胜的禅修本尊;持诵他的咒语特别有力,因为具有很大的加持,能够有效地解除众生的痛苦。以不变的虔诚心,不断地禅修观世音菩萨,是在大乘道上前进且拭亮珍贵之菩提心宝的有效不门。
就外相或世俗谛而言,观世音菩萨住在普陀山的净土,为诸佛悲心的化身;从内在或胜义谛看来,他是我们本具的智慧与悲心。了知世俗与胜义并存,就称做“见”。
但只有知见是不够的。如果不应用,便没有什么作用。配合任何方便法门,此“见”需要力行,并透过娴习的过程——通常是用禅修——来融会贯通。在此是持续专注于观世音菩萨的实修。
一旦你了悟此见,当你藉由禅定来修持时,你的所有行为、语言、思想将自然变得愈来愈有益。到最后,不管是休息、工作、饮食或睡眠,无论忧喜,你都会在当下时刻忆念观世音菩萨,这就叫做“行”。
接受了这些教法之后,现在端赖你将它们缝进你生命的织布里,使它们与你的所有思想、语言和行为合而为一。这不容易做到,但经由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和他心咒的力量,你将逐渐进步,克服障难,证得努力的解脱之果。
……西藏……成千上万的人们仍继续秘密修持佛法,并从磨难中浮现更强的信心。但对你来说,并没有人禁止你祈请或修行。所以念诵六字大明咒,思惟法教,藉着每日禅修将它们融于你的生命中,纵使只有短暂的片刻也好。佛法是你必须亲自实修之事,无人可以代劳。
不管是正式的座上修行,或把修行融入你的日常生活行为中,你必须牢记无论做什么,皆可运用于前行、正行和结行三胜要。“前行”是祈愿你将做之事会利益所有众生,带给他们快乐,终能引领他们证悟。“正行”是完全留意正在做之事,不把主体、客体和行为当做实存。“结行”则是将你从修持或佛行事业中所积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以回向封印,可确保此功德将会成熟你和他人的证悟佛果。
在这个充斥着战争、饥荒、疾病、灾给和各种天灾人祸的时代里,即使只有片刻念及他人的福祉,也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请将这些教法授谨记在心,并付之实修,那就不枉在此所讲的真正珍贵法教了。










34(附录)参考书目

原颂的释论

1.《菩萨殊胜道》(TheExcellentPathoftheBod-hisattvas):为《前、中、后三善道》逐字的释论,在堪布耶喜?嘉措(YesheGyatso)的祈请下,由卓千堪布贤遍?那旺(ShenpenNgawang),也就是堪布贤嘎(Shenga)撰成,共三十一双页,印在卓千寺的木刻版上。


巴楚仁波切的著作

1.《巴楚邬金吉美秋吉旺波全集》(TheCollectedWorksofdPal-sprulO-rgyan‘Jigs-medChos-kyidBang-po),由苏南?卡席(SonamKazi)于一九七一年在锡金首府甘多重印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木刻藏书而成,共六函。
2.《巴楚邬金吉美秋吉旺波全集》,由阿列,让嘎仁波切(AllaZenkar)、图登、尼玛(ThubtenNyima)编纂的新版手稿系列重印,于一九八八年由中国成都的大藏经校勘局印制。
3.《证悟者的心要宝藏:见修行的修行——前中后三善道》,《全集》第一函,页195-209。《普贤上师言教》,《全集》第五函,已译成法文版《LeChemindelaGradnPerfection》一书,由莲师译经小组于一九八七年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文版书名为《TheWordsofMyPerfectTeacher》。


巴楚仁波切传记

1.蒋扬钦哲仁波切〈巴楚仁波切赞〉(rgyal-ba’imy-guchos-kyidhang-porjes-sudran-pa’ingag-gi‘phreng-babkra-shisbil-ba’iljongbzangkuntudga’-ba’itshal),《全集》第六函的附录。页245-50。
2.堪布昆巴(mKhan-chenKn-bzangdPal-ldan)〈信心灵药〉(o-rgyan‘jigs-medchoskyidbang-thardad-pa’igsossmanbdudrtsi’ibumbcud),《大堪布昆桑巴丹著作全集》第二函,页353-484。由顶果钦哲仁波切在一九八六年于不丹印行,莲师译经小组将以《巴楚仁波切的生平与法教》(TheLifeandTeachingsofPatrulRinpoche)为题,翻译为英文版和法文版。
3.第三世多竹千仁波切,滇具?尼玛(TenpeiNyima〈甘露露滴〉(mtshungsbralrgyal-ba’imy-guo-rgyanjigs-medchos-kyidnang-po’irtogs-brjodtsamgleng-babdudrtsi’izilthig),《全集》第四函,页101-136,一九七二年由多竹千寺于锡金甘多印行。


本书引用的经典

1.《入菩萨行论》(Bodhicharyavatara),寂天菩萨著。
2.《龙钦心髓》(LongchenNyingthig),吉美林巴尊者著。一九七二年在不丹巴洛(Paro),喇嘛哦珠(LamaNgodrup)为顶果钦哲仁波切印制,共四函。
3.《三摩地王经》(SublimeDharmaofClearRecollec-tion)。
4.《正法念处经》(SutraDesignedasaJewelChest)。




35[中文偈颂]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巴楚仁波切著

1.若汝圣名甘露点滴耳,生生世世必得闻法音,盈满稀有殊胜三宝名,祈愿吉祥安乐普遍布!

2.仿佛入秋时节之柿果,若干内犹青涩外似熟,吾貌佛法行者状如是,心法不一斯法难高妙。

3.如是因汝善士勤劝请,不忍殷殷之故坦言道。于此末法时期非常理,心无谄曲敬献此密意。

4.大觉金仙能仁天神师,依直实道得证直实果,胜妙正道明示予众生。是故称名大觉金仙欤?

5.嗟呼末法时期诸众生,真性情义衰堕行谄诳,是故心思乖违语歪邪,狡诈欺人何者能信任?

6.呜呼见此末法众生惑!唉哉孰人之语孰人信?犹如置身食人恶魔洲,思惟自行惠已一大恩。

7.昔前吾之心识独漂流,随业流转为此受今生,旋如自酥油中拔发般,弃诸所有孤零一人行,

8.自心对已不善绝不为,自意对已不真绝不可:自利不修佛法之心要,自命岂非自故毁坏欤?

9.末法所生思行极卑劣。无能利吾谄诳且欺惑;于焉吾亦难成利他行;止却无谓竞逐不好耶?

10.承侍上者难令其悦意;养护下者难令其满意;悲悯顾他他人不顾念;思惟此理下定坚定心。

11.博学不圆教义增争辩,修持不为利他多诋毁,上位不理政事图谋乱,思惟今世如斯悲厌离。

12.宣说真义不取做他解;真心利他善意遭妄解,今日邪谄视正如邪谄,于焉无能利他断希冀。

13.“观见万法如幻”诸佛语;今日幻化犹胜昔日幻,狡诈术师施设幻术者,今是如幻垢行戒慎之。

14.“观见万语如响”诸佛语,今日回响犹似空回音,所言所想不等空谈响,于此诡谲空响厌憎生。

15.所见非是人者是骗徒,所说非是话语是谎言。于焉今日无人可信倚,吾人孑然一身任悠游。

16.身行正法所行逆众人;言说正语所言怒众人;善心真诚纯净反遭忌。是故适已韬光养晦时。

17.寂静山林独居以藏身;息交绝游少言以藏语;专倚注视已过以藏意;此即所谓秘密瑜伽士。

18.无一可信是故起厌憎,无一具义是故悲惆怅,所欲时不我与坚决心;恒念如斯三事得裨益。

19.乐时不再欢乐有时尽;不欲痛苦依法断离苦。无论苦乐知昔业力作,是故于此毋须希惧尔。

20.求人者众逢人皆微笑;已欲者多样样皆必备;算计能作所作心希惧;从今随缘行止不作矣。

21.今日既死无悔轮回法,长命百岁无喜韶华逝。是故死活今生有何义?唯修佛法诚为来世矣。

22.啊!吾唯一怙主慈悲藏,根本上师护法观世音!语之精华妙法嘛呢咒;从今无有他想唯依汝!

23.所知仅解外相无裨益,所作今生消逝无裨益,所思尽皆迷妄无裨益,是时持诵嘛呢有实益。

24.真实不变皈依唯三宝;三宝总集自性观世音。一心依止汝智无变异,具信坚心持诵嘛呢咒。

25.大乘道之根基菩提心;唯此圣念诸佛所行道。菩提心之善道永不离,大悲为利众生诵嘛呢。

26.无始至今徘徊轮回中,凡诸所作罪业致轮回。自心发露忏悔诸罪愆,圆满四力持诵嘛呢咒。

27.此心贪恋我执轮回因,是故敬献身财与善德,上供涅槃下施轮回众;舍除一切贪执诵嘛呢。

28.诸佛总集自性上师尊,恩德更胜一切诸佛者。上师与观世音无分别,热切虔诚持诵嘛呢咒。

29.净障修道能显四身者,四灌本性上师观世音;了知自性上师圆四灌;自灌自得持诵嘛呢咒。

30.轮回不外印象所显现;知万物即本尊利他成。净观四灌立时予众生;浚断轮回持诵嘛呢咒。

31.生起次第诸多心难拥;专修一佛诸佛已齐聚。凡所显相尽皆观音身,尊身显空不二诵嘛呢。

32.念诵修法降咒皆戏论;融摄一切六字即法音。一切音声无异观音言;声空不二如咒诵嘛呢。

33.二障分别心息修证增;怀控心力调伏敌魔障。今生胜共成就观音赐;四种事业任运诵嘛呢。

34.食子酬献宾客立解脱;随处供造显空之“擦擦”;本性怙主无别虔顶礼,圆满佛行事业诵嘛呢。

35.以慈武器调伏瞋恚敌;以悲方便养护六道眷;信心田里耕种证悟稼,圆满今生事业诵嘛呢。

36.执实旧尸无执火焚尽;世俗做七修持法心要;烟供回向逝者来世福,亡者善行圆满诵嘛呢。

37.虔诚之子入修持法门;出离之子掌世俗家业;慈悲之女嫁三界新郎,生计职责圆满诵嘛呢。

38.所显皆妄是故非真谛;轮涅唯分别心无有他。了悟妄念立解圆十地;娴习解脱诀窍诵嘛呢。

39.自心明空不二即法身,放下无饰本然自性明。无为独当一切所作法;安住裸然明空诵嘛呢。

40.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41.择分俗谛确立胜义谛;于胜义中俗谛互倚现。二谛无别本然离戏境;于不造作见中诵嘛呢。

42.于外相上断除心贪执;于心性上外相假穴塌;心相不二无尽大开展;证悟一味境中诵嘛呢。

43.心之自性明空本解脱;明觉任运心念自清净。心觉不二于一明点中,无修法身境中诵嘛呢。

44.色即本尊生起次第诀;美丑与否所执自解脱。无执心之显相观音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