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7|回复: 0

[其他法师居士] 无量寿经智慧人生(243):佛门易进路难走 堪受顺逆方为道 勤苦修持成菩提 方能成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至心精进第五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维修习,誓满所愿。
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
应:应供。正遍知:是指佛所证得的智慧圆满,圆容,能正遍了知一切诸法的实相。妙刹:微妙庄严的佛国净土。这二句话也就是说希望正遍知的师尊为我广泛宣讲无量无边诸佛庄严的净土。这里讲到的应供,就是成了佛的圣人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因为佛所证得的真理,可以帮助一切众生了生脱死乃至于成佛。

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不论居士有多大成就,都应恭敬出家人。其中是这么写的,说:“有的人说,那我供养了出家人,出家人靠我养,这个观念错了。出家人的福报是释迦牟尼佛给的,佛用一毫毛的功德,就足够让天下所有出家人吃饱住好了,反倒是在家人要明白,福报是出家人给的。供养三宝,是三宝给我福报,花钱修庙建佛像,是自己给自己培养福报,是出家人对在家人有恩,要明白这一点。你供养三宝,要讲“感恩三宝,感恩师父给我培福机会。”居士要这样想,如果生在边地下贱的地方,连佛像佛寺出家人都没有,要怎么培三宝的福田。所以能见到出家人,给我们结缘,要感恩出家师父。”


看到这文章,让我毛骨悚然,作为出家人给在家学佛的居士传输这样的歪理,佛法怎么可能不败坏?二年前有个新闻,说有个女人把家里许多钱拿到寺院供养出家人,丈夫等到要用钱家里没钱了,丈夫要她去寺院拿回来,女人不肯,结果丈夫把老婆打成重伤不治死了。佛教当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与和尚们的传输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教导像传销式地洗脑一样,不但不能让人明白,只能越听越愚蠢。这有点像一神教当中的教导一样,杀了人可以死了之后升天堂,所以恐怖份子就这么来的。

出家人不事生产,也没有田地可耕作,生活上的所须由在家学佛的居士供给本没有错,但必须要弄明白,居士供养和尚什么?是饮食、卧具、汤药、衣服等四种供给,而不是大量的金钱。仅仅维系出家人最低的生活标准,过多的供养所造成的是,许多出家人不思修行,心不在道行上。不当的供养,让这些出家人拿出佛经当中佛所讲的原话,来断章取义,依文解义,来误导不明佛法的在家信众。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不这么供养和尚,好像罪过无量。

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灭佛的事情,真正的原因是寺院积累了大量善信供给的财富所导致,这本身就已经严重违背的佛教的清规戒律!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的训导。当寺院积累大量的财富,则和尚们哪来的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等训导?古往今来,许多出家人不思进取,心不在道上,也正是这个原因所导致!当一个凡夫俗子在清苦的日子中生活,夫妻之间相敬相爱,一旦有钱了,十个男人有九个半在外红旗飘扬。作为一个凡夫僧人,又何尝不会如此!刚开始修的不错,后来由于在寺院中职位提升了,接触的信众多了,赞叹多了、鲜花多了,掌声多了,供养多了,也就贪心起了,人于是就堕落了。官员如此,僧人也此。

不是说你出了家了,是一僧人了,就心安理得的接受许多的供养,还得要问问自已,堪不堪受这些供养?佛教当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个出家人在山里头修行,他的生活所需有母子二人供养。有天僧人自认为这样不行,开不了悟,要离开寻师访道,于是便要辞别母子二人。母子二个对僧人讲:“既然师父要离开,再过些日子,等给师父的一件衣裳缝制好了再走也不迟。”僧人便答应了。就在当天后半夜,僧人在房子里打坐,忽听到远处敲锣打鼓的声音有远而近,有一队人抬着一朵大莲花座,敲敲打打直奔僧人而来。近了,领头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童子,合掌对僧人讲:“师父功德圆满,现在可以上莲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僧人一听不对,自己并没有往生西方的打算,即使生西也有西方三圣前来接迎!这肯定有问题,于是顺手把放在一边的引磬拿起放在莲台上,于是这么一帮人敲锣打鼓离开了。等到天还没亮,听到母子二人在敲门,于是开门,母子二人对僧人讲:“师父,今天我家一头驴生产,居然生出了这个,是不是您的?”僧人一看,吓了一大跳!这不是自己夜里放在莲台上的引磬吗?于是对母子二人讲:“感谢你们二人多年的照顾,你们还有的供养不要了。”说完,便拿起引磐头也不回走了。


佛教中有这么个说法:施者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这首偈语,也许正好是上面这个故事的诠释。所以在这里恳请诸位,如果你想专职走上佛教这条道的,不管是出家也好,乃至于居士去寺院当中常住,希三思而后行,切不可鲁莽行事。南无阿弥陀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1 0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