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代表的是行愿,尽管行愿当中也包含知见在里面,但是行愿常常会跟世间善法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比如说特蕾沙修女、史怀哲这些世间善人,人们会说他们是人间的活菩萨,因为他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很像大慈大悲的佛菩萨的行为。舍己为人,很多人都能做到。当然这个舍,是舍到什么地步,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究。比方说,母亲为了孩子,也会舍己救护,大家一般不会说这个妈妈是一个活菩萨。
我们刚才先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再念文殊师利菩萨,最后才念普贤菩萨。佛陀代表福德与智慧的圆满,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则代表行愿。这说明一件事,在佛法当中,智慧重于行愿。如果只有行愿,很难和世间善法区分开,往往停留在世间善法的层面;但如果你有智慧,一定会发起菩萨行!
什么叫“皆已成佛道”呢?简单地讲,就是你将来一定会成佛,不管经过多少曲曲折折的过程,你将来成佛的这个宿命不会改变──这个就是佛法最厉害的地方。佛菩萨知道众生有很多很多的需求,跟他讲成佛,他不要的;但是,哪怕只是发起一点点和佛法的有关的善念、善行,佛菩萨就会想办法让你渐次成就,将来一定能够成佛。
也许有人听到这里,心想:“哇,既然我一定可以成佛,等下我离开这里以后,先去干点坏事再说。”你如果这样的话,你还是会成佛,但是你会先受一些罪,比如说你在外面打人、骂人,你也会被打、被骂,但是不妨碍你将来成佛。你虽然一定会成佛,但是这中间差别非常地大,也不能保证你这期间不下三恶道。你不下三恶道,要靠你自己持戒。要持什么戒才能够保持人身呢?你得持五戒。
什么叫五戒?第一个,你不能杀人。我们知道严格来讲,是说不能杀生,因为只要杀生都会产生障碍。对于刚学佛的人,我们就先告诉你,不要杀人。不杀人你总做得到吧!如果有人说:“蚊子一天到晚咬我,不打死它,我受不了。”如果这个你暂时做不到,没有关系,我们先把重点抓到,不要杀人。再来就是高等的动物,比方说狗、猫、牛,这些高等的动物,它们跟人很接近,可能下一世投胎就变成人了,你杀了它以后,对你将来一定会产生重大的障碍,因为很快它就找上你了,它下一辈子说不定变成你的老板,或者变成你的配偶,这非常麻烦,因为你上辈子杀过它,所以这辈子对你特别痛恨。
如果你打死的是一只蚊子,它要转世为人,那还得要很久,所以这个障碍会少很多。更高等级的你杀不了,比如天人你杀不了祂,你既然杀不了祂,受这个戒对你根本不构成问题。另外还有能听懂人话、能修行的动物,比如:龙、金翅鸟、狐仙等等,虽然它们是畜生道的众生,我们也不能杀它们,否则罪跟杀人一样。杀人、杀天人、杀能修行的动物,这个都是很重的罪,不管你有没有受戒,一定都会堕三恶道,就算你称念过佛号,也救不了你。
第二,如果你偷盗,去偷、去抢,包括骗钱、侵占财物,这个也会下三恶道。
第三条是邪淫,就是和别人的配偶或者出家人有性行为,这也会让你下三恶道,不管你有没有受这条戒。用暴力或药物,使人无法抗拒,则是更严重的邪淫。
第四是大妄话。平常撒一些小谎,当然也不好,五戒里的妄语是专指大妄语。大妄语的意思是:没有证得佛教修行上的位阶,却欺骗别人,说自己已经证得。比如没有开悟,跟人家说自己开悟了;没有证阿罗汉,说自己是阿罗汉;没有证得初禅,跟人家说已经证得。大妄语一定会下地狱,所以这是绝对不能做的。一般来说,除非你是个神棍,靠这个混饭吃,不然的话,一般人不会故意大妄语,所以你遵守这条戒律,应该是毫无问题。
如果说你做生意,这个东西进价五块钱,你卖十块钱,跟人家说这个东西进价就花了九块钱,这个还是不太好,但是不在五戒的范围以内,果报没有那么重。这样大家就知道前面四戒并不是那么难遵守,因为都是很严重的情况,你去杀人、偷盗、强奸、做神棍骗财骗色,在人间的法律也要坐牢甚至判死刑,通奸也要按人间的法律追究责任。只要违犯了这四条,死后都要下三恶道,不管你有没有受戒都一样有果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受戒呢?
第五条戒律是酗酒,指喝酒过量,会乱性、乱讲话、疯疯癫癫、失去控制。酗酒才算破戒。平常喝点小酒算是犯戒,不算破戒。犯跟破不一样,犯是属于情节轻微的触犯,不会使你失去戒体,但是这个也不太好,因为喝一点点,再喝一点点,喝多了就不能控制了,所以最好还是一滴都不去沾。除非你是自制能力很强的人,从来都不会醉酒乱性。另外,滥用药物或者吸食鸦片、海洛因等毒品,也属于酗酒的范围,因为这会使人迷失本性,比一般的酗酒更加严重。
也许有的人只是对佛法有一点点兴趣,一下子拿这么多戒律约束他,他可能就不想修了。所以佛陀施设了一个更方便的法门:这五条戒律,你不用全部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容易遵守的先受。
以前有一个强盗,人家劝他受五戒,强盗说:“我是个强盗,现在也改不了行,你叫我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酗酒,我都做不到啊!如果非要我遵守的话,我只能遵守一条妄语戒,要守就彻彻底底地遵守这一条。”后来有一天,这个强盗和同伙约好去一个地方抢劫,走在路上碰到一位长辈,长辈问他:“你到哪里去呀?不会又是去打劫吧?”他看到这是个长辈,有点不好意思,就说:“没有,不是的。”讲完以后,他心里想:“我已经受了妄语戒,不能再撒谎。今天既然已经说了不去抢,我就得遵守。”所以他跟他同伙讲他今天不去,说什么也不去了。结果那天去抢劫的同伙碰到了官兵,全部都被抓起来处死。他想:“还好我这一次没去!”他这一次没有去做坏事,就看出差别来了,其实这也是佛菩萨和戒神的慈悲,让他逃过一次。
虽然他只受一条戒律,但为了遵守戒律,之前跟人家约好的坏事没有去做,这也是功德一件。他突然发现:“原来守戒和不守戒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这时,这个强盗立刻下决心,其余四条戒律他也要遵守,以后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这是佛教里的方便,如果你现在不想受那么多戒律,你只受一条,也是可以的。你受完一条戒以后,哪一天善心发起,你就受两条戒,渐次增加,增加到五条,五戒全都遵守,下一辈子你一定可以继续做人。
刚才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现在受一条戒,岂不是比称念“南无佛”的功德更大吗?所以,《法华经》里提到,你只要在佛法上有任何一点点的用心,诸佛菩萨都会想尽办法,让你的善根渐次增长,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呢,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学佛很难,就干脆不学。用心多少,就有多少收获,不会白费心的。要是什么都不修,什么戒律都不守,在现世就会有大麻烦,死后也要下三恶道。
我们再来看,如果你五戒都已经能够遵守了,你又觉得人间不怎么好,有各种灾害,战争、饥荒等等,很痛苦。就算在平和的年代,找个工作也很困难,有工作了,也许又生病,碰到车祸……,人间有太多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人间不好,你可以修十善业道,将来往生到天界去。这就是天乘的佛法。十善业道是什么呢?我们人的行为,可以分成身、口、意三种。
这个十善业,也可以分成三方面来说。刚才说的五戒,就包含了十善业道的前三个:杀生、偷盗和邪淫,这是属于身体能犯的三个重大的罪恶。嘴巴能造的罪恶有四种: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
妄语,我们刚才在五戒里说是大妄语,但是在十善业里,要求更高,连撒个小谎都不行。
恶口,有两种,一是很大声地讲话,让人家害怕,比如你家里小孩子做错事了,你大声叫他的名字,虽然没有骂他,但让他很害怕,这是恶口;另外一种就是骂人,“畜牲”、“混蛋”等等,都是恶口。
两舌,就是挑拨离间,影响人家的感情,比如说你听到有人讲某甲的坏话,你回去就跟某甲讲“谁谁说你坏话”,虽然你说的是实话,但是你这样做影响了他们的感情,就是不应该的行为。你要注意,两舌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是在一个修行的团体里,比如在寺院,大家都是出家人,因为你两舌,弄得不好,一个团体变成两个团体,那就变成“破和合僧”,这是五逆重罪,会让你下无间地狱。
绮语,就是讲一些不正经的话,比如,带有男女情色的话、夸大不实的话、拍马屁等等,都算是绮语。人家有事情问你,你用不相干的话去回答人家,也是绮语。比如人家问你今年几岁,如果你不想告诉他,你可以说“对不起,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或者沉默不语,这都是可以的;但你如果回答:“我家里养了一只狗”,这样顾左右而言它,也是绮语。一个正人君子,不会这么做。要么就告诉人家真话,要么就不讲话。说假话是妄语,说不相干的是绮语。这方面儒家很值得我们学习,《孝经》说“口无择言”,一个正人君子只讲正经的话,不说乱七八糟的话。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口业方面你就清净了。
再来,意的方面有三种恶行:贪、瞋、痴,但这三种恶行,一般人是无法完全免除的,所以在十善业里的不贪、不瞋、不痴,标准是比较低的。以贪和瞋来说,如果真的不贪、不瞋,只要修习基础的禅定,很容易发起初禅,死后就可以往生色界天。但对一般人来说,这样标准的不贪、不瞋,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十善法要求的不贪、不瞋,只是到欲界天,标准比较低。以食欲来说,并不要求你全断,你还是可以吃好吃的东西,但不要吃得太多,吃到体重控制不了。虽然口腹之欲不在身三、口四里面,但吃得很多,就是犯贪,其他的欲望也是一样,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要合于人间的善良风俗。
瞋,是指过度的生气。人家得罪你,你就气得要命,你虽然没有骂他,但是脸色很难看,记恨在心,他再怎么跟你道歉都没有用,找你帮忙你也不帮,跟他断绝来往,这个就是瞋。
痴,就是无明。以佛法的定义,必须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才可以说他没有粗重的无明,但是无明有很多种,我们甚至可以说,要到究竟佛才完全断除了无明,因为就算是等觉菩萨,也都还会有一点点尘沙惑,必须成佛的时候才能完全断除。十善业道里面的不痴,标准是比较低的,不用到见道位的标准,只是要求你不要太执着。比如说书痴,很喜欢读书,读到像疯了一样;或者是情痴,只喜欢一个人,人家不喜欢他,他就不想活了。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过头了,都算痴。打麻将打到不分昼夜,连打几天几夜,这是贪,也是痴。很重很重的痴和很轻很轻的痴,差别非常大,十善业道要求的程度比较低,并不要求你一下子达到很有智慧的水平。
刚才我们大致讲了人乘和天乘的佛法。等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佛陀真正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希望大家都成佛,只是刚刚接触佛法的人可能承担不了。这部经告诉大家:你不要急──虽然佛道非常非常地遥远,但只要你跟佛法结上一点点的缘,佛菩萨就会想尽办法让你的善根渐次增长,到最后你一定会成佛。所以刚才大家虽然只念了一句“南无佛”,但是以佛道来讲,你已经符合这个“皆已成佛道”的条件,不管时间多么遥远,成佛都是迟早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跟大家介绍《妙法莲华经》的原因。
(本文摘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四期《法华探微》(一))
《法华探微》由释能会法师讲述,实证佛教研究中心撰稿,开演《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的义理。全集下载网址:[url=]http://url.cn/YHUoB1[/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