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1|回复: 4

《法华探微》精编版(1)人人会成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文引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四期:《法华探微》(一),是释能会法师讲述、实证佛教研究中心撰稿,解释《妙法莲华经》的义理,自本期开始连载。
缘 起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这部《妙法莲华经》,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挑这部经典推荐给大众。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个经名:“妙法”就是微妙的佛法,“莲华”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从这个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大乘经典,因为莲花一向是大乘法的象征。
佛法可以分为小乘和大乘,小乘是自己解脱、自己证得无余涅槃,不理会别人,因为不理会别人的烦恼,自己就可以不受影响。小乘佛法分为声闻乘和缘觉乘,声闻乘的修行人是听闻佛法而证果,缘觉乘的修行人则是生在没有佛法的时代,自己观察十二因缘法而证果。这两种修行人,死后都入无余涅槃、不再轮回,没有办法广度众生,也没有办法成佛,所以称为小乘。
菩萨修行的法门,能够广度众生,成就佛果,所以称为大乘佛法。大乘法的特点是必需要在污浊的地方,才能得到成就,就像莲花一样,必须生长在污秽骯脏的地方。大家可能都听过“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烦恼即菩提”并不是说干坏事能够开悟,而是说菩萨必须在污秽、痛苦的地方,与众生同在,才能够成就佛菩提道
像我们这个世界,佛经说是“娑婆世界”,就是修菩萨道最能成就的地方。“娑婆”意思是“堪忍”。“堪忍”就是很痛苦,但是这里的众生都习以为常,认为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没有这些痛苦,就不是人生。比如说,在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生活必需品,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全部都要花钱去买,要辛苦地工作,才能活下去。
但是,有的国家生产石油,很富有,政府养活全部的老百姓,人民不必工作,就能过富裕的生活。有的人听到这种事,觉得不可能,不相信有这种事。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辛苦工作挣钱,是天经地义的事,他无法想象有哪个地方,不必工作就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对于疾病,也非常习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点小小的病痛在身上,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其实在极乐世界,或者是在欲界天、色界天,这些疾病都是没有的。极乐世界或者天界的人,看到娑婆世界的种种痛苦,他们会觉得这是完全无法忍受的,但是我们却很习惯这些痛苦,所以说是堪忍。
以菩萨的修为来说,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是很简单的。他们可以待在佛国,也可以待在色界天,最差的也可以到欲界天。这些菩萨因为悲心特别特别地重,所以选择到娑婆世界这种污秽的地方来度众生。如果他修的是小乘的佛法,他可以自己到山上去,自己修得很清净,死后取证无余涅槃。取证无余涅槃,就是不再轮回,不会到人间来,人间再怎么骯脏,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反正他不会再投胎,不会再做人,这就是小乘修行的方法。但是,菩萨不能这样,菩萨一定要有很大的悲心,不能一个人跑去入无余涅槃,不理会众生,不然就没有办法成佛。
但是这个就产生问题了,一般的人,你叫他从一个自私自利的凡夫,一下子成为一个舍己为人的菩萨,基本上来讲是很困难的。佛陀在他刚成佛的时候面临一个困难,他到底是要说法,还是不说法。以佛陀自己真正的意思来说的话,只有菩萨乘,也就是成佛的道理才是最好的,他如果要说法的话,就是跟你说这个成佛的法门。在佛陀的眼光来看,众生不成佛,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你要去修小乘法,那也是没道理的,在佛陀的眼光中,只有没有智慧的人才会去取证无余涅槃。这个在这部经都提到了,现在先不说,后面再跟大家仔细讲。
这个时候,佛陀就面临一个困难:如果他不说佛法的话,众生就永远在痛苦当中;但是如果说了佛法,又只说大乘佛法的话,众生根本就不想听。凡夫一向是为自己打算,你告诉他“你不要再为自己打算了,你得牺牲自己,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众生会听吗?这可想而知了
在佛教刚开始的时候,修小乘的人比较多,而不是修大乘的人比较多,因为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利益自己比较重要。有一部律典《萨婆多毘尼毘婆沙》说:“佛苦行三阿僧祇劫;缘觉百劫;声闻二三身亦可得也。”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过去世从来没有修学过佛法的人,从这一世开始修,可能只需要两辈子或三辈子,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很快。辟支佛需要一百个大劫,因为没有人指导,所以比较慢。而修大乘佛法,则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三大阿僧祇劫是一段极漫长的时间。
什么叫做劫?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如果没有特别声明,一般是指大劫。小劫又可以区分为增劫和减劫。人的平均寿命,每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是增劫。人的平均寿命,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这是减劫。一增一减,称之为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一个大劫当中,又分为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按照这样计算,一个大劫应该是六亿七千一百九十二万年。这是按照《俱舍论》的说法计算出来的时间。但是如果按照世界的成、住、坏、空,也就是说从恒星的出生到毁坏的一个循环来看,一个大劫的时间应该在百亿年以上。
阿僧祇是数字的名称,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基本上都是指极大的数字。按照《华严经》的说法,第一个大数是“百千”(十的五次方),第二个大数是“拘梨”(百千百千),第三个大数是“不变”(拘梨拘梨)……,“阿僧祇”是第一百零四个大数的名称。次一个大数,都是前一个大数的平方。这样算起来,阿僧祇是比天文数字还要更大的数字,远远超过人类实际运用的数字。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以下的计算公式:
阿僧祇 = 10n,其中n = 5 × 2103
(阿僧祇等于十的n次方,其中n等于五乘上二的一百零三次方。)
所以,三大阿僧祇劫是长到无法想象的时间。儒家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家的人格修养,只要修一辈子,就说是很长远,成佛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一般的人听到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成佛,都被吓到了,有时候甚至很多劫都没有半个人发菩提心。
在佛陀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人是修小乘法,包括佛陀最重要的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摩诃迦叶尊者等等,都是修小乘法。他们在这部经典里,经过佛陀的劝说,全部都改修大乘法。这部经典为什么这么好,就是好在这里:佛陀告诉大家,一切的佛法最后都能使人成佛。所谓的一切佛法,除了菩萨、缘觉、声闻三乘之外,也包括天乘和人乘的佛法
什么是人乘佛法?像武汉的归元寺,每年的大年初四,都有好几十万人涌进去烧香,这里面的大部分人,你说是三乘佛法的哪一乘?其实他们不属于三乘中的任何一乘,而是属于人乘或者天乘。一般的人会觉得:“我在人间很快乐啊!我只想求平平安安、眷属和乐、升官发财。你跟我讲天界多么好,我没看到,我不信。你再跟我讲要取证无余涅槃,这个我更加没兴趣,我在人间快乐得很,干嘛去入灭?!”所以他们不愿意。
但是呢,在财宝天王生日那天去拜贺,希望财宝天王赐予他升官发财的机会,这个大家都很喜欢。这虽然不是佛陀真正想要教我们的法门,但是佛陀很慈悲,他也因应了众生的需求,你想要升官发财,想要求平安,佛陀也会保佑你。这就是人乘的佛法。
然后呢,再跟大家讲一个很好的消息:就算你再怎么不想成佛,但你只要在佛门里,结上那么一点点善缘,佛陀说这个就叫做“皆已成佛道”,就是你将来一定会成佛。法华经‧序品》有一个偈子:“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什么叫散乱心?什么叫做一称南无佛?刚才开始讲经的时候,我请大家一起跟我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大家都随喜跟我一起念了。
也许你今天在这里听经,只是碰巧路过,或是因为其它因缘,你自己心里根本没有想到要成佛、要广度众生这些沉重的事情,但你刚才还是怀着一份恭敬心,跟我一起念诵佛菩萨的名号,这就是“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现在恭喜大家:这个条件你已经成就了。





        (本文摘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四期《法华探微》(一))
      《法华探微》由释能会法师讲述,实证佛教研究中心撰稿,开演《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的义理。全集下载网址:[url=]http://url.cn/YHUoB1[/url]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探微》精编版(2)五戒和十善

普贤菩萨代表的是行愿,尽管行愿当中也包含知见在里面,但是行愿常常会跟世间善法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比如说特蕾沙修女、史怀哲这些世间善人,人们会说他们是人间的活菩萨,因为他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很像大慈大悲的佛菩萨的行为。舍己为人,很多人都能做到。当然这个舍,是舍到什么地步,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究。比方说,母亲为了孩子,也会舍己救护,大家一般不会说这个妈妈是一个活菩萨。
我们刚才先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再念文殊师利菩萨,最后才念普贤菩萨。佛陀代表福德与智慧的圆满,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则代表行愿。这说明一件事,在佛法当中,智慧重于行愿。如果只有行愿,很难和世间善法区分开,往往停留在世间善法的层面;但如果你有智慧,一定会发起菩萨行!
什么叫“皆已成佛道”呢?简单地讲,就是你将来一定会成佛,不管经过多少曲曲折折的过程,你将来成佛的这个宿命不会改变──这个就是佛法最厉害的地方。佛菩萨知道众生有很多很多的需求,跟他讲成佛,他不要的;但是,哪怕只是发起一点点和佛法的有关的善念、善行,佛菩萨就会想办法让你渐次成就,将来一定能够成佛。
也许有人听到这里,心想:“哇,既然我一定可以成佛,等下我离开这里以后,先去干点坏事再说。”你如果这样的话,你还是会成佛,但是你会先受一些罪,比如说你在外面打人、骂人,你也会被打、被骂,但是不妨碍你将来成佛。你虽然一定会成佛,但是这中间差别非常地大,也不能保证你这期间不下三恶道。你不下三恶道,要靠你自己持戒。要持什么戒才能够保持人身呢?你得持五戒
什么叫五戒?第一个,你不能杀人。我们知道严格来讲,是说不能杀生,因为只要杀生都会产生障碍。对于刚学佛的人,我们就先告诉你,不要杀人。不杀人你总做得到吧!如果有人说:“蚊子一天到晚咬我,不打死它,我受不了。”如果这个你暂时做不到,没有关系,我们先把重点抓到,不要杀人。再来就是高等的动物,比方说狗、猫、牛,这些高等的动物,它们跟人很接近,可能下一世投胎就变成人了,你杀了它以后,对你将来一定会产生重大的障碍,因为很快它就找上你了,它下一辈子说不定变成你的老板,或者变成你的配偶,这非常麻烦,因为你上辈子杀过它,所以这辈子对你特别痛恨。
如果你打死的是一只蚊子,它要转世为人,那还得要很久,所以这个障碍会少很多。更高等级的你杀不了,比如天人你杀不了祂,你既然杀不了祂,受这个戒对你根本不构成问题。另外还有能听懂人话、能修行的动物,比如:龙、金翅鸟、狐仙等等,虽然它们是畜生道的众生,我们也不能杀它们,否则罪跟杀人一样。杀人、杀天人、杀能修行的动物,这个都是很重的罪,不管你有没有受戒,一定都会堕三恶道,就算你称念过佛号,也救不了你。
第二,如果你偷盗,去偷、去抢,包括骗钱、侵占财物,这个也会下三恶道。
第三条是邪淫,就是和别人的配偶或者出家人有性行为,这也会让你下三恶道,不管你有没有受这条戒。用暴力或药物,使人无法抗拒,则是更严重的邪淫。
第四是大妄话。平常撒一些小谎,当然也不好,五戒里的妄语是专指大妄语。大妄语的意思是:没有证得佛教修行上的位阶,却欺骗别人,说自己已经证得。比如没有开悟,跟人家说自己开悟了;没有证阿罗汉,说自己是阿罗汉;没有证得初禅,跟人家说已经证得。大妄语一定会下地狱,所以这是绝对不能做的。一般来说,除非你是个神棍,靠这个混饭吃,不然的话,一般人不会故意大妄语,所以你遵守这条戒律,应该是毫无问题。
如果说你做生意,这个东西进价五块钱,你卖十块钱,跟人家说这个东西进价就花了九块钱,这个还是不太好,但是不在五戒的范围以内,果报没有那么重。这样大家就知道前面四戒并不是那么难遵守,因为都是很严重的情况,你去杀人、偷盗、强奸、做神棍骗财骗色,在人间的法律也要坐牢甚至判死刑,通奸也要按人间的法律追究责任。只要违犯了这四条,死后都要下三恶道,不管你有没有受戒都一样有果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受戒呢?
第五条戒律是酗酒,指喝酒过量,会乱性、乱讲话、疯疯癫癫、失去控制。酗酒才算破戒。平常喝点小酒算是犯戒,不算破戒。犯跟破不一样,犯是属于情节轻微的触犯,不会使你失去戒体,但是这个也不太好,因为喝一点点,再喝一点点,喝多了就不能控制了,所以最好还是一滴都不去沾。除非你是自制能力很强的人,从来都不会醉酒乱性。另外,滥用药物或者吸食鸦片、海洛因等毒品,也属于酗酒的范围,因为这会使人迷失本性,比一般的酗酒更加严重。
也许有的人只是对佛法有一点点兴趣,一下子拿这么多戒律约束他,他可能就不想修了。所以佛陀施设了一个更方便的法门:这五条戒律,你不用全部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容易遵守的先受。
以前有一个强盗,人家劝他受五戒,强盗说:“我是个强盗,现在也改不了行,你叫我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酗酒,我都做不到啊!如果非要我遵守的话,我只能遵守一条妄语戒,要守就彻彻底底地遵守这一条。”后来有一天,这个强盗和同伙约好去一个地方抢劫,走在路上碰到一位长辈,长辈问他:“你到哪里去呀?不会又是去打劫吧?”他看到这是个长辈,有点不好意思,就说:“没有,不是的。”讲完以后,他心里想:“我已经受了妄语戒,不能再撒谎。今天既然已经说了不去抢,我就得遵守。”所以他跟他同伙讲他今天不去,说什么也不去了。结果那天去抢劫的同伙碰到了官兵,全部都被抓起来处死。他想:“还好我这一次没去!”他这一次没有去做坏事,就看出差别来了,其实这也是佛菩萨和戒神的慈悲,让他逃过一次。
虽然他只受一条戒律,但为了遵守戒律,之前跟人家约好的坏事没有去做,这也是功德一件。他突然发现:“原来守戒和不守戒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这时,这个强盗立刻下决心,其余四条戒律他也要遵守,以后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这是佛教里的方便,如果你现在不想受那么多戒律,你只受一条,也是可以的。你受完一条戒以后,哪一天善心发起,你就受两条戒,渐次增加,增加到五条,五戒全都遵守,下一辈子你一定可以继续做人。
刚才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现在受一条戒,岂不是比称念“南无佛”的功德更大吗?所以,《法华经》里提到,你只要在佛法上有任何一点点的用心,诸佛菩萨都会想尽办法,让你的善根渐次增长,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呢,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学佛很难,就干脆不学。用心多少,就有多少收获,不会白费心的。要是什么都不修,什么戒律都不守,在现世就会有大麻烦,死后也要下三恶道。
我们再来看,如果你五戒都已经能够遵守了,你又觉得人间不怎么好,有各种灾害,战争、饥荒等等,很痛苦。就算在平和的年代,找个工作也很困难,有工作了,也许又生病,碰到车祸……,人间有太多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人间不好,你可以修十善业道,将来往生到天界去。这就是天乘的佛法。十善业道是什么呢?我们人的行为,可以分成身、口、意三种
这个十善业,也可以分成三方面来说。刚才说的五戒,就包含了十善业道的前三个:杀生、偷盗和邪淫,这是属于身体能犯的三个重大的罪恶嘴巴能造的罪恶有四种: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
妄语,我们刚才在五戒里说是大妄语,但是在十善业里,要求更高,连撒个小谎都不行。
恶口,有两种,一是很大声地讲话,让人家害怕,比如你家里小孩子做错事了,你大声叫他的名字,虽然没有骂他,但让他很害怕,这是恶口;另外一种就是骂人,“畜牲”、“混蛋”等等,都是恶口。
两舌,就是挑拨离间,影响人家的感情,比如说你听到有人讲某甲的坏话,你回去就跟某甲讲“谁谁说你坏话”,虽然你说的是实话,但是你这样做影响了他们的感情,就是不应该的行为。你要注意,两舌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是在一个修行的团体里,比如在寺院,大家都是出家人,因为你两舌,弄得不好,一个团体变成两个团体,那就变成“破和合僧”,这是五逆重罪,会让你下无间地狱。
绮语,就是讲一些不正经的话,比如,带有男女情色的话、夸大不实的话、拍马屁等等,都算是绮语。人家有事情问你,你用不相干的话去回答人家,也是绮语。比如人家问你今年几岁,如果你不想告诉他,你可以说“对不起,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或者沉默不语,这都是可以的;但你如果回答:“我家里养了一只狗”,这样顾左右而言它,也是绮语。一个正人君子,不会这么做。要么就告诉人家真话,要么就不讲话。说假话是妄语,说不相干的是绮语。这方面儒家很值得我们学习,《孝经》说“口无择言”,一个正人君子只讲正经的话,不说乱七八糟的话。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口业方面你就清净了。
再来,意的方面有三种恶行:贪、瞋、痴,但这三种恶行,一般人是无法完全免除的,所以在十善业里的不贪、不瞋、不痴,标准是比较低的。以贪和瞋来说,如果真的不贪、不瞋,只要修习基础的禅定,很容易发起初禅,死后就可以往生色界天。但对一般人来说,这样标准的不贪、不瞋,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十善法要求的不贪、不瞋,只是到欲界天,标准比较低。以食欲来说,并不要求你全断,你还是可以吃好吃的东西,但不要吃得太多,吃到体重控制不了。虽然口腹之欲不在身三、口四里面,但吃得很多,就是犯贪,其他的欲望也是一样,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要合于人间的善良风俗。
瞋,是指过度的生气。人家得罪你,你就气得要命,你虽然没有骂他,但是脸色很难看,记恨在心,他再怎么跟你道歉都没有用,找你帮忙你也不帮,跟他断绝来往,这个就是瞋。
痴,就是无明。以佛法的定义,必须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才可以说他没有粗重的无明,但是无明有很多种,我们甚至可以说,要到究竟佛才完全断除了无明,因为就算是等觉菩萨,也都还会有一点点尘沙惑,必须成佛的时候才能完全断除。十善业道里面的不痴,标准是比较低的,不用到见道位的标准,只是要求你不要太执着。比如说书痴,很喜欢读书,读到像疯了一样;或者是情痴,只喜欢一个人,人家不喜欢他,他就不想活了。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过头了,都算痴。打麻将打到不分昼夜,连打几天几夜,这是贪,也是痴。很重很重的痴和很轻很轻的痴,差别非常大,十善业道要求的程度比较低,并不要求你一下子达到很有智慧的水平。
刚才我们大致讲了人乘和天乘的佛法。等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佛陀真正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希望大家都成佛,只是刚刚接触佛法的人可能承担不了。这部经告诉大家:你不要急──虽然佛道非常非常地遥远,但只要你跟佛法结上一点点的缘,佛菩萨就会想尽办法让你的善根渐次增长,到最后你一定会成佛。所以刚才大家虽然只念了一句“南无佛”,但是以佛道来讲,你已经符合这个“皆已成佛道”的条件,不管时间多么遥远,成佛都是迟早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跟大家介绍《妙法莲华经》的原因。
       (本文摘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四期《法华探微》(一))
       《法华探微》由释能会法师讲述,实证佛教研究中心撰稿,开演《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的义理。全集下载网址:[url=]http://url.cn/YHUoB1[/url]
发表于 2016-5-29 18: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讲解
      1、《法华探微》由释能会法师讲述,实证佛教研究中心撰稿,开演《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的义理。全集下载网址:https://yunpan.cn/OcqAzEuBR4tUUm (提取码:8160)              
       2、《大般涅槃经》是佛陀在人间最后一天所说的了义经,阐述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以及眼见佛性的义理。这部经可以矫正流行的错谬见解,让学人避开学佛的误区,直心进入大乘佛法的堂奥。全集下载网址: https://yunpan.cn/OcqAzTsQp3ZHWy (提取码:344e)  
       3、《衣中宝珠 ——《杂阿含经》隐藏的大乘法》是真观老师借由《杂阿含经》与《瑜伽师地论》〈摄事分〉的对应,开演出《杂阿含经》中密显的真实义。全集下载网址:https://yunpan.cn/OcqApyjaMDBIAI (提取码:dc83)
       4、《维摩诘经》略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由真观老师讲解,以期学员能深入大乘了义法,早日闻思成熟,发起修所成慧,乃至大乘见道、契入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全集下载: https://yunpan.cn/OcB2DxPpIGfBuJ (提取码:91fe)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探微》精编版(3)阿罗汉和菩萨


《妙法莲华经 ●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殖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这一段经文提到了“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死后能取证无余涅槃的人,不会再到人间,不会再轮回,这是我们刚才讲的小乘的修行人。但是实际上,“阿罗汉”还有另外一个意义,指“杀贼”,就是把烦恼全部除掉的意思。菩萨虽然是以佛菩提道为主修,但是他也会同时分证解脱果,所以菩萨如果把烦恼全部都消除掉了,他也可以叫做“阿罗汉”。还有佛的十号当中,有一个“应供”,“应供”其实就是“阿罗汉”,鸠摩罗什大师为了避免人家误会,以为阿罗汉就是佛,所以翻译为“应供”,但是玄奘大师仍然是翻译为“阿罗汉”。因为佛陀当然也已经把解脱道的烦恼全部消除掉了,所以佛陀也可以称为阿罗汉。只是在佛经里,我们一般看到的“阿罗汉”是指已经到达不再轮回境界的这种小乘的修行人。
      “有学”是指已经证果,但还没有证到阿罗汉果的修行人;与“有学”相对的“无学”,一般就是指阿罗汉,也就是说在解脱道上,他已经不需要学习了。“有学”和“无学”,一般都是指小乘的修行人,这里也一样。前面的阿罗汉,是指大家都认识的大阿罗汉,这里的“无学”,则是指其余的阿罗汉,大家不一定认识的阿罗汉。
      这里也有“菩萨摩诃萨”。“菩萨”是指悲心特别重的修行人,不只求自己解脱,也希望一切的众生都能得度,所以菩萨不会取证无余涅槃,他一定会一直修行到究竟成佛,成佛之后也不取证无余涅槃。所以当他发了菩提心、发了菩萨行愿之后,他会一直不断地利乐众生,永远都没有穷尽,这就是“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开始计算,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菩萨就能成佛。虽然你现在已经和佛法结缘,将来是一定会成佛,但如果你现在还只是玩玩打打,那具体什么时候能成佛,还无法预期。一定要等你下定决心,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永远都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时候,你就成为了一个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一定会成佛。
      我们要知道,三大阿僧祇劫,虽然很长,但是跟永不停息的轮回比起来,还是不成比例的,所以,与其在轮回当中不断地受苦,还不如早一点下决心,走上这条成佛之道。只要你发了成佛的愿,虽然你还没有智慧、没有神通、没有解脱功德,但是你在佛法上,已经成了发心菩萨。发心菩萨虽然只是一个凡夫,但是在佛法当中的地位,却已经超过一切的声闻、缘觉。
      古时候的印度人,知道“杀害圣人”是绝对不能犯的恶业。所以,强盗要谋财害命的时候,会一个一个问:“你有没有证阿罗汉果?有没有证阿那含果?有没有证斯陀含果?有没有证须陀洹果?”阿罗汉是无学,另外三种果位,就是有学。要是这个人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凡夫,强盗就会把他杀了,抢走他的财物。只要他说自己证得了某一种果位,强盗就不敢杀他。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大妄语”是绝对不能犯的恶业,所以宁可死在强盗手里,也不愿意撒谎骗人家说自己已经证果。要是有一天,你碰到这种强盗,虽然你还是个凡夫,什么果位都没有,却已经发起了菩提心,你就可以告诉强盗:“我是一个发心菩萨。”如果强盗懂得佛法,他也绝对不敢杀你。因为菩萨的地位超过阿罗汉,杀阿罗汉就会下阿鼻地狱,何况是杀害一个菩萨?凡夫发菩提心,是非常困难的,只要你发了菩提心,十方菩萨就变成是你的同学,你也会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这就是发菩提心的可贵。
       “摩诃萨”就是“大”的意思,所以“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的意思。哪些是“菩萨摩诃萨”呢?我们常常听到的菩萨,都是“菩萨摩诃萨”,比方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还有刚才我们念过的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这些都是大菩萨。另外还有一些菩萨,我们比较不知道的,也是菩萨摩诃萨,我们刚才念的经文里面就有很多菩萨的名称。一般来讲,在佛经里出现的“菩萨摩诃萨”是指“圣种性菩萨”。“圣种性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他们的智慧已经非常非常地高,烦恼也基本消除干净了,这就是“菩萨摩诃萨”。
      这里面众多阿罗汉、菩萨的具体情况,我们就不多介绍了,因为人数太多。但是各位读经典的时候,你还是要把每一位阿罗汉、每一位菩萨的名字都念过去,因为你得跟他结缘,特别是念菩萨摩诃萨的名字,效果会更好。我们念这些阿罗汉、菩萨的名字,在“六念法门”里叫做“念僧”。刚才讲经开始的时候,我们念“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念佛”;我们在听这个经典,这是“念法”;我们念阿罗汉、念菩萨摩诃萨的名号,这是“念僧”。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把“念佛、念法、念僧”统统都满足,得到三宝的护佑。所以,虽然你不知道这位菩萨是谁,没有关系,你就把他的名号念过去。

       (本文摘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四期《法华探微》(一))
      欢迎加入正法佛学院QQ群:75649039
     “实证的佛教”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zfjyjz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