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93|回复: 27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智谕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5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

目录
前言
释经题
释经文


前言

七年多以前,曾经讲过这部大方等如来藏经。当时选讲这部经的着眼点,只是喜图这部经不太长,讲起来费时不太久。同时全经只是九个譬喻,文义明显。讲者不费力,听者容易懂。说来惭愧,当时只是存着一种取巧心,选讲这部经。

事后发觉事实并不如此,这部经的义理甚深。世尊以大悲心方便宣说而已。于是警觉于心,再不敢轻率从事,此经一讲而止。

最近重新披阅,感觉此经义理虽深,然是修行人之宝典。因为修行人虽然法门无量,总而言之不外要除烦恼圆显如来藏。此经若能流传于世,将大有助于众生。于是不揣劣智,走笔作解。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跎罗译

释智谕撰

释经题
【大方等】
大方等亦曰大方广,为大乘经之通称。于十二部经中,方等为大乘。此经为方等中最上,故曰大方等。
理正曰方,平等曰等。平等者,如如义,无碍义,无差别义,法界义。教出第一义曰方,教出世俗义曰等。
【如来藏】
如来藏其义甚深,在众生则曰佛性,在诸佛则曰法身。众生修道,不外除诸障碍,显其佛性。一旦佛性圆显。便名成佛。
佛性论谓如来藏之「藏」,有三种义,一、所摄义,二、隐覆义,三、能摄义。
所摄义,是约自性佛性而言。谓一切众生,皆被如如境所摄。如如境又曰如如理。如如理者,诸法不二义,一真法界义。一切众生,皆悉无二,皆入一真法界。此即所谓如来藏众生者是。若能如此悟者,即入无生法忍。
隐覆义,谓如来性被烦恼所隐覆,众生虽具而不见。当此之时,仅名佛性,不名为佛。以为烦恼隐覆故,即名众生藏如来。
能摄义,谓果地一切过恒沙功德,住应得性时,被如来藏摄之无余。
如来藏即是法身,法身即是如来藏。法身在缠,便名如来藏,此时即名佛性。如来藏出缠,即名法身,此时谓之为佛。易言之,法身隐时,名如来藏。如来藏显时,转名法身。
其实佛性法身,湛然常住,无显无隐。只是众生不见,谓之为隐而已。故若显若隐,皆不思议也。
【经】 
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简称曰经。契经者,契理契机也。上契佛理,下契众生根机。修多罗正译为綖,有贯穿义,谓以理贯文,教理相应也。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东晋是我国朝代名。我国古称印度为天竺。三藏者,经、律、论也。通达经律论的法师,称三藏法师。今称三藏者,系三藏法师之略称。佛陀跋陀罗,是译经之人。
佛陀跋陀罗译曰觉贤。本来姓释,是迦毗罗卫国人,为甘露饭王之后裔。
祖父达摩提婆,此云法天。商旅于北天竺,因而定居。父达摩修耶利,此云法日。
佛陀跋陀罗,三岁丧父,五岁丧母,于是出家为沙弥。
受具后修业精进,博学群经,以禅律驰名。
与同学僧伽达多共游罽宾。伽达多于密室闭户坐禅,见佛陀跋陀罗忽然而至。 伽达多惊问从何所来。答云,顷至兜率礼弥勒而来也。言讫而隐。
后伽达多屡见神变,乃敬心祈问。始知佛陀跋陀罗得不来果。
后来中国,附舶循海而行。经一海岛,佛陀跋陀罗指一山下曰,可止于此!舶主不肯。船行二百余里,忽遇逆风,吹船还至岛下。众人方悟其神异。
后遇便风,众船齐发。唯佛陀跋陀罗曰不可,舶主乃止。先发诸船,一时遇难覆没。
于暗夜中,佛陀跋陀罗忽令众船俱发。众船无有从者。佛陀跋陀罗自起收缆,一舶独发。不多时盗贼忽至,留者悉被抄害。
至中国后,至长安与罗什游,罗什大悦。后语弟子云,本乡有五船俱发,前来中国。弟子传告外人,以致颇受人讥。后果有天竺五舶来,证其所言不虚。
佛陀跋陀罗曾至庐山,会慧远大师。止于庐山岁许。后于元嘉六岁入寂。世寿七十一。略述其事?如是。详见梁高僧传。
佛陀跋陀罗于东晋安帝世,译经一十五部,计一百一十五卷。此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系元熙二年于道场寺译出。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释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
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
此是证信序。佛取灭时,阿难以四事问佛。四事略谓,佛住世时,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后我等依何而住?佛答依四念处而住。又问,佛在世以佛为师,佛灭后以何为师?佛答以戒为师。又问佛在世,恶性比丘,有佛对治,佛灭后云何对治?佛答梵坛对治。其中一项便是,佛灭后结集经时,开始应云何记载?佛答开端应记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些大众宣说此经。」
此中有六种因缘成就证信序,故名六成就。一、如是为信成就。二、我闻为闻成就。三、一时为时成就。四、佛为主成就。五、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处成就。六、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为众成就。以此六种成就,可证此经为佛所说,真实不虚。
王舍城,在中印度摩竭陀国,国王为频婆娑罗。频婆娑罗王原居上茅城,因患火故迁来于此,因名王舍城。有云此城往昔由千王共居,故名王舍。佛于此说法度生甚久。王舍城周围有五座山,第一座便是耆阇崛山,即灵鹫山。
佛于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时成佛已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
出家受具足戒之男众曰比丘,女众曰比丘尼。梵语比丘,一名而有三义,故多义不翻。三义者,一、破恶,比丘破身口七支恶。七支恶者,身有杀盗淫,口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二、怖魔,比丘修道,损魔眷属,致魔惊怖。三、乞士,士者清雅之士。言比丘清净自活,不生我慢不染世欲。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养色身。令众生舍悭行施,作众生良佑福田。是故有人译比丘为「除馑」者。谓比丘乞食,令众生行施修福,不受饥馑之报也。
大比丘之大,有三义,即大多胜。大者,言此等比丘,于小乘有学人中,极尊极高。多者,言此等比丘,博通内外经典,广学多闻。胜者,言此等比丘,知见真 正,胜过九十六种外道。故曰大比丘。众者,僧也。即大比丘僧百千人在一起。
菩提萨陲简称菩萨。菩提译为觉,萨陲译为有情。故菩萨者,觉有情也。言此等有情,既已自觉,复能觉悟其它有情。亦曰大道心众生。其含义则为上求佛智,下化众生。因为大道心者,有上求佛智意,众生者,有下化之意。上求曰智,下化曰悲。故又有悲智双运之意。
摩诃萨译为大,菩萨摩诃萨即大菩萨也。
恒河亦名殑伽河,两岸多沙。世尊每以恒河沙形容数目之多。因为恒河之沙,为僧众日常所见故。如是大菩萨,有六十恒沙之众。
【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轮。
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大精进力者,勇猛精进于无上菩提,无有退转也。此等菩萨,皆得成就。如是说来,论位应在十地。
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
那由他译曰亿,有曰十万,有曰百万,有曰千万。古来说法不一。供养如是等诸佛,说明如是等菩萨,善根深厚。
皆悉能转不退*轮。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者,自己已经证得,复能转化他人也。「不退」者,此有二义,一、得而无失曰不退。二、无生寂灭,已证究竟曰不退。「法」者,无生正观为之轨则也 。「轮」者,无累不摧,无过不尽也。
若依法华论,转不退*轮者,即是佛也。不过十地菩萨既受佛位,当知亦能转不退*轮也。
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是等菩萨功德不可思议,众生闻其名号,便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下列出菩萨名号。
【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
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菩萨。
超三界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香上菩萨。香上首
菩萨。首藏菩萨。日藏菩萨。幢相菩萨。大幢相菩萨。离垢幢菩萨。无
边光菩萨。放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喜王菩萨。常喜菩萨。宝手菩萨。
虚空藏菩萨。离憍慢菩萨。须弥山菩萨。光德王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
。总持菩萨。灭众病菩萨。疗一切众生病菩萨。欢喜念菩萨。餍意菩萨
。常餍菩萨。普照菩萨。月明菩萨。宝慧菩萨。转女身菩萨。大雷音菩
萨。导师菩萨。不虚见菩萨。一切法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
萨。如是等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从无量佛剎。与无央数天龙夜叉干
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俱。悉皆来集尊重供养。】
略出四十九位菩萨名,以为六十恒河沙菩萨上首。此等菩萨,有从他方世界来 者,故曰从无量佛剎而来。无量佛剎者,即无量佛国土也。
余列八部鬼神。佛度一切众生,慈育万有,故八部鬼神预会左右。
天。有欲界天与色界天。以大梵天及帝释天主为首。
龙。龙为神灵之物,能护持佛法。
夜叉。有三种,一者在地,二者在虚空,三者在天。地行夜叉不能飞行,在虚空及在天二种夜叉,皆能飞行。夜叉译为暴恶鬼。
干闼婆。译为香阴,所谓阴者,阴身也。不啖酒肉,唯啖香资阴。是帝释天主的乐神,在须弥山南金刚窟住。
阿修罗。译为无端,男丑女美。又名非天,此神果报最胜,其福似天,而无天德,故曰非天。
迦楼罗。即金翅鸟神。两翅舒张,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以龙为食。
紧那罗。此神似人而头有角,亦帝释天主之乐神。
摩?罗伽。译为大腹行,为大蟒神。罗什大师云,即地龙也。
如是等众,悉来集会,尊重供养释迦牟尼佛。
【尔时世尊于栴檀重阁。正坐三昧而现神变。有千叶莲华大如车轮。其数
无量色香具足而未开敷。一切花内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
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
变。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剎庄严殊
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咸有疑念。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
变。萎黑臭秽甚可恶餍。】
此经以九喻说明如来藏,此是第一萎花喻。佛以神变现瑞,发起宣说此经之因由。
据大智度论云,莲有三种,人间莲华,十数叶。天上莲华,具有百叶。菩萨莲华,乃千叶宝莲。
须臾之间,是很短的时间,不及一小时之久。今一日一夜,有二十四小时。若以须臾计,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萎华表尘劳烦恼,华中化佛表如来藏。佛欲令众生,除灭烦恼,显现佛性,故 示现除去萎华,即得见性成佛。
于此可知,佛教众生修证无上菩提,只是欲令众生除灭烦恼,并无一法可得。若得烦恼灭尽,即是无上菩提也。
是故慧海禅师初参马祖。祖问,来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拋家散走作么?
是知不见一切法,即见般若波罗蜜。不住一切法,即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放下一切知见,便能开佛知见。然而今人学佛,多是背道而驰。今人学佛,多是只求增长知见。认为懂得资料多,知见广便是佛法。不晓得知见立知皆无明本,懂得知见愈多,埋葬自己的佛性亦愈深。无边佛法,何须外求?自家性中本来具足也。
如何方能使自己的佛性显现?简而言之,只是除烦恼而已。
若能除灭五欲,佛性便得渐显。若能除灭五盖,佛性便得渐显。若能除灭十不善,佛性便得渐显。若能除灭二障,佛性便显现。一旦除到心中无一物,即证无分别智。证得无分别智,便能分别一切。无分别智曰正,能分别一切曰遍知。简单说即是成佛。
或者有人会问,既无分别,焉能分别一切?君不见能鉴明镜,镜中无一物,方能照一切物。又如池水,净无纤尘,方能照物无碍。如果尘土混浊,焉能照物?
故知欲显如来藏者,只须清净自心也。只求知见之徒,只益戏论,不入佛法。 以下八个譬喻,同是说明此番道理。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
恣汝所问。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
缘。无数莲花中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须臾之间皆悉萎变。一
切化佛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众会悉见合掌恭敬。尔时金刚慧菩萨。以偈
颂曰
我昔未曾? 神变若今日 见佛百千亿 坐彼莲花藏
各放无数光 弥覆一切剎 离垢诸导师 庄严诸世界
莲花忽萎变 莫不生恶餍 今以何因缘 而现此神化
我?恒沙佛 及无量神变 未曾见如今 愿为分别说】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
佛说法须待因缘和合,弟子有问,佛始作答。如是方能应理应机。所谓法无高下,对机者妙。以如是故,欲说妙法,先行征问。
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
金刚慧菩萨,非是自己不知,而是代大众发问。故曰知诸大众咸有疑念。
尔时金刚慧菩萨,以偈颂曰:
我昔未曾睹,神变若今日,见佛百千亿,坐彼莲华藏。
前半偈赞佛神变希有,暗示预知佛将说大乘法也。见佛百千亿,系化佛也。坐彼莲华藏,言被莲华所含藏。
各放无数光,弥覆一切剎,离垢诸导师,庄严诸世界。 
准上文「于时此剎庄严殊特」,可知一切剎者,指释迦牟尼佛国土。一尊佛之国土,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座须弥山为中心,成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以历小千、中千、大千,故曰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经文说庄严诸世界。离垢诸导师,即言百千亿化佛也。
莲华忽萎变,莫不生恶餍,今以何因缘,而现此神化。
以所见事请问于佛。餍同厌。谓大众莫不生厌恶心也。
我睹恒沙佛,及无量神变,未曾见如今,愿为分别说。
此段文义明显,勿须赘解。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
演说故现斯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言善哉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佛欲说大方等如来藏经,故现此瑞。金刚慧及诸菩萨,闻佛是言,咸称善哉!愿乐欲闻。
汝等谛听,善思念之。谛听者,领解也。故有人说谛听是闻慧。善思念是熏识 ,故有人说是思慧。
【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
严结加趺坐。放大光明众?希有靡不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
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
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
备足如我无异。】
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华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华内……
这是说明,佛现如是神变,欲借喻明法。
结加(亦作跏)趺坐,系诸佛之坐法。此有二种,一曰吉祥坐,二曰降魔坐。佛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即结吉祥坐。
先说譬喻以后,然后以法合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
佛圆具五眼,谓之佛眼。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天二眼,系人天所具。慧眼系二乘所具,法眼菩萨所具。佛具肉眼天眼,人天所见,佛悉能见。佛具慧眼法眼,三乘所见,佛悉能见。佛且独具佛眼,佛之所见,五乘不见。此即佛圆具五眼也。
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者,谓汝等不见,唯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也。
贪恚痴诸烦恼,若总说便是无明。如来智者,谓佛知也。如来眼者,谓佛见也 。如来身者,谓佛法身也。结加趺坐俨然不动者,谓佛报化身也。此即是说,于众生无明烦恼当中,有佛知见,有佛三身,皆悉具足。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
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
第二岩蜜喻。淳蜜喻如来藏,岩树喻众生烦恼身,群蜂喻八万四千烦恼,巧智 方便人喻佛,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喻自利利他。
【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
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
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
此是举喻以明法。众生本具如来藏,为烦恼所覆,不能得见。
吾人欲显佛性,必须灭诸烦恼,除其覆障。除灭其障,名为修道。显现佛性,假名得道。其实得而无得,无得为得。何以故?以佛性本具故。故除妄谓之修,见 性谓之证。其实于第一义中,无修亦无证。因为妄本空,有何可修?真本具,有何可证?不过随顺世俗谛,说修说证罢了。
我们二六时中,六识出于六根门头,于六尘中莫生贪染,便是显现佛性。
凡夫处世,无杀盗淫,便是显己佛性。口无四过,便是显己佛性。意不起贪瞋痴,便是显己佛性。待人接物,不计较人我是非,忍得让得,便是显己佛性。
相反地如果心起一念之贪,便是埋葬自己的佛性。乃至计较人我是非,便是埋葬自己的佛性。如果明白这种道理,便知云何修道了。道岂远乎,尽在二六时中根尘之内。
所以佛说,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善方便者,善巧方便也。法无有相,佛以相显示众生。法无言语,佛以言语说与众生听闻,令其信解。无三乘人,佛说三乘人。无三乘法,佛说三乘法。无佛无众生,佛度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是等等,皆佛之大善巧方便也。
随应说法。随顺众生之根、性、欲,适时应机说法,令其开解。
灭除烦恼,开佛知见。
云何佛知?佛知者无知,无知故无不知。佛见者无见,无见故无不见。如海印清净,万象森罗。大圆镜中,纤毫明鉴。
凡夫则不然,处处生于知见。有所知则有所不知,有所见则有所不见。于是分别心生,烦恼乃起。
普为世间施作佛事者,普化十方也。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岩树蜜 无量蜂围绕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 方便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 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 演说甘露法 普令成正觉 大悲济群生】
尔时佛以偈重颂之。重颂之意,与长行文同,不另作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
用。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
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
此是第三粳粮喻。不黏之米曰粳米。?者糠也,亦作?。粳粮喻如来藏,皮?喻烦恼。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贫愚轻贱,以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
先举喻说明。譬如食米未精,未去糠?。贫人愚痴,轻贱视之,以为是可弃之物。一旦除去糠?,常为王者所用也。
譬如如来藏在众生烦恼身中,随六道轮?。众生皆曰弃绝烦恼而得菩提,弃绝五阴身而得法身,弃绝六道而得净土。却不知烦恼无性即名菩提,五阴皆空即名法身,六道无相即名常寂光土。
一切分别,皆是无明。无明不破,则见染见净。无明若破,方知染净俱不可得。即此不可得,便是菩提涅槃法身净土。故第一义中,无一法可得。菩萨修道,唯有净除无明糠?而已。
愚痴之人,以有所得心,取着于佛法。诚水中捞月,日下捉影也。
故佛言,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
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故曰如来无量知见。如来知见,被无明烦恼覆蔽,故不得显现。所以佛令菩萨除烦恼破无明,过尽德圆,自然成就无上道。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粳粮 皮?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前二颂重明譬喻。后二颂明如来如法度众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
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
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
。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此是第四真金喻。真金喻如来藏,不净处喻无量烦恼。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
如来藏隐没于众生烦恼中,虽经无量劫,而如来藏性不坏不杂。何以故?如来藏性,即是毕竟空性,毕竟空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法界性,法界性故, 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不生不灭性,不生不灭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平等性,平等性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如如性,如如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清净性,清净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无相性,无相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常住性,常住故,不坏不杂。
所以譬如真金堕不净处,虽经年载,而真金不坏。虽然如来藏历久常新,但愚痴凡夫,被烦恼覆故,不能得见。
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
此喻佛如应说法也。佛以佛眼观见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于是如应为说妙法。教令开解,自见佛性。犹如语众人言,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可随意受用。
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
此是喻法双明。仍是教示众生,修学佛道,唯在除其烦恼,非是执取名相。除烦恼则具实德,执取名相皆世智辩聪也。
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如来说法,只在令众生除灭烦恼。烦恼除尽,便可成正觉,度众生也。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佛以偈颂,重明其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
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
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
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
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
萨而说此法。】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此是第五珍宝藏喻。珍宝藏犹如来藏,众生不见也。法华经有贫子衣底珠喻,与此相同。
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
此喻如来藏不能自明,须待善知识因缘方能显现。如果如来藏能自明,则众生将自然成佛,不如道理。
所以众生虽具佛性,不得名佛。何以故?以无修治功德故。须待修行功德圆满 ,福慧两足,方得成佛。
大智度论云,如人热渴思饮,虽见井底有水清澈,但不借绳罐方便,不能取出受用。
如来藏亦复如是,若无如来说法,虽具聪明,不能得知。以不知故,不知修行。不修行故,不能亲证受用。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力者十力也。佛具十种智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由佛具十种智力,明了决定,于大众中师子吼无所畏,故具四种无所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此为如来之十力四无所畏。
一切众生愚惑,如是大法宝藏在其身内,却不闻不知。反而耽着于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五欲者,约心染境,则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名五欲。约境起心,则色起眼欲,声起耳欲,香起鼻欲,味起舌欲,触起身欲,谓之五欲。另外财、色、名、食、睡,能起人欲,亦名五欲。
众生不见佛性,耽惑五欲,以致轮转生死。
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
如来出兴于世,不为别事,只为开现众生身内如来法藏。
四无碍辩,亦名四无碍智。一、义无碍,二、法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四无碍辩,系度化众生之智,故曰为大施主。大施主者,佛也。佛为一切众生,行大法施,故名大施主。
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诸法。
为令显如来藏故,为众生说法。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
所谓贫苦者,无有法财,流落六道,孤露无依,谓之贫苦。其所以致贫穷者,皆因不识自家宝藏也。
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令得智宝藏,大富兼广利。谓佛如实知如实见,为众生如实说,令彼开佛知见。大富兼广利者,自利利人也。
最后一偈谓,若信我所说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并且精勤方便修行,可以速成佛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
此是第六庵罗果喻。庵罗即庵摩罗果,翻译白柰。其实我国无有此果,究竟庵罗果类似何等,不得而知。
内实者,果内种子也。以果譬喻烦恼,以内实譬喻如来藏性。如来藏在无明壳内,犹果种在核内。
【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
此是赞叹辞。如来藏清凉无染,无有热恼。虽在烦恼,不随烦恼。虽处生死,不随生死。常住不变,清凉无热恼。
大智慧聚者,无上菩提也。妙寂泥洹者,究竟涅槃也。说明如来藏,无烦恼障,体即涅槃。无所知障,体即菩提。如是智慧德相,众生本具也。
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谓如来藏,即佛三身三德也。故佛现神变时,萎花中有诸化佛,结加趺坐放无量光明。
【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尔时世
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 内实不毁坏 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一切众生 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 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 如果成树王】
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
如来观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被烦恼障住不能得见。于是为菩萨摩诃萨说如来藏义,欲令菩萨除灭烦恼,净佛智慧也。
以下佛说重颂,义同长行,勿须具释。
无明覆佛藏。言如来藏被无明烦恼所覆,不得显现。
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此三句是说,汝等应该相信,如来藏中,具足三昧智慧。三昧者定也,智者慧也。菩萨修学有二道,即定道与慧道。菩萨修定道,可得究竟涅槃。菩萨修慧道,可得无上菩提。故曰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谓如来藏具足菩提涅槃如来智慧德相,虽入六道生死,一切无能沮坏也。
是故我说法,开彼如来藏。言所以我为汝等说法,只为开汝等之如来藏,令汝等佛性圆现。云何开如来藏?佛令众生除烦恼,即是开众生之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如果成树王。如来藏若能开显,便可疾成佛道。犹如庵罗果,种 植于地,可成大树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
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
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
这是第七真金像喻。譬如有人持真金佛像,到他国去。经由险路,多盗贼处。恐遇盗贼,遭受劫夺。于是将真金像,藏在弊秽物中,以资掩饰,以免遭受劫夺。
其人于路中,忽然命终。真金像便随弊物,弃置于旷野。行路人以弊物视之,践踏不顾,皆谓是不净之物。
具有天眼之人,见弊物之中,藏有真金佛像。即为取出,令一切人礼敬。以上是譬喻说,以下是法说。
【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
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
化导一切世间。】
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
如来藏被烦恼缠,生死暗瞑,犹如长夜。故曰长夜流转,生死无量。但如来藏俨然清净,所谓随烦恼而不染,随生死而不坏。如我无异者,如佛无异也。
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
再度宣示,佛说法之本怀。佛为众生说法,旨在令众生断除烦恼。烦恼除尽, 如来藏智便得清净圆现,是之谓成佛也。愿成佛,度众生。成佛以后,转复化导一切世间。菩萨如此,曰续佛慧命。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 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 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不动 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尔时世尊以偈重颂长行。烦恼众恶业,覆弊最胜身。
烦恼即惑也,众恶业即业也。覆弊最胜身者,即烦恼身覆弊法身。令法身随众生落入六道受诸苦恼。
烦恼即十二因缘之无明、爱、取三支。众恶业即十二因缘之行、有二支。烦恼身覆弊最胜身者,即识、名色、六入、触、受,以及受诸苦恼之生、死。
覆弊最胜身,应为覆「蔽」最胜身。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
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
此是第八贫女贵子喻。贫女喻烦恼众生,而怀贵子喻如来藏。
圣王者,转轮圣王,福报殊胜。王四天下,系金轮王。转轮圣王有四种,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
金轮王王四部洲,即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卢洲。四天下者,即四部洲也。
银轮王王三部洲,铜轮王王二部洲,铁轮王仅王南瞻部一洲。今颂云王四天下,乃金轮王也。
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譬彼众生,轮回六道经历时节,常作六道生身下劣之想。却不知法身轮转六道,一切众生本是佛也。
众生无明蔽心,不识自家本来面目。流转生死,受苦无量。如果一旦识得自己佛性,修行对治令其圆显。方知生心原来是佛心。故禅宗大德,皆令众生直下承当也。
【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
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
此是以法合譬。如来藏随众生轮转生死,犹贵子随女人受贫贱丑陋。
如彼女人,而不觉知。谓人人皆具佛性,本来是佛,但不自觉知。竟随烦恼业因缘,妄落六道受苦。若能自见佛性,不生烦恼不造业,便得解脱。
【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
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
是故如来普为说法,欲令众生相信本来是佛,欲令众生灭除一切过恶。过尽则德圆,则受菩萨世尊之号。众生若不知灭众过恶,便是自轻自鄙。
云何过恶?所谓过恶者,略说有五欲五盖十不善,乃至堕二乘地等。诸恶皆尽,众善皆圆便是佛。乃能自利利他,化导济度无量众生了。
所以众生皆应坚信自己本来是佛,不可自轻自鄙自暴自弃。应勤行精进,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便可成就佛道。
故迦叶如来偈曰,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 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 婴苦亦如是 身怀如来藏 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 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 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 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 度脱无量众】
我观诸众生,婴苦亦如是。婴苦者,为苦所触恼。众生皆由不自知具足佛性,以致备受轮回之苦。
若勤修精进,不久坐道场。如果勤精进于断除惑业,不造诸恶,奉行众善。不久便可坐道场。坐道场者,成佛也。尼连河旁,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释迦牟尼佛的道场。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
变。开摸出像金色晃曜。】
这是第九个,亦是最后一个譬喻──铸像喻。铸师铸像,先造像模,以金灌之。
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弃置于地也。外虽焦黑,内像不变。谓模子的外表虽然焦黑,但模子里的真金像,完好不变。开摸(模)出像,金色晃曜。如果打开模子,把像取出来,则金像完好,晃煜照曜。
此用喻如来藏。众生藏如来,众生受六道身,轮回生死。犹如像模,焦黑污浊。然身内如来藏,历久常新,始终不坏。 【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
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
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在身,众相具足。佛藏在身者,身中有如来藏也。众相具足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
如是观已,广为显说。为众生显示宣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息生死苦,得涅槃清凉。
以金刚慧,捶破烦恼(似为摧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
金刚慧者,诸佛如来之智慧。彻达实相之理,能摧破一切假相。故曰以金刚慧,摧破烦恼,开净佛身,如出金像。
烦恼摧破,则见实相,是谓开净佛身如出金像。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 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 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 开摸令质现 众秽既已除 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 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 皆有如来性
授以金刚慧 捶破烦恼摸 开发如来藏 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 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 转化诸群生】 
譬如大冶铸,谓如铸师冶铸金像。愚痴人只见像模焦黑,不知内有金像。铸师开模出像,犹烦恼除尽,诸佛相好,画然而显。画然者,如来藏脱离烦恼而显现。
授以金刚慧,捶(摧)破烦恼摸(模)。言佛出世说法,授众生金刚慧,摧破 一切假相烦恼,令如来藏显现。最后以此法付嘱菩萨曰,汝等善受持此除灭烦恼,圆现如来藏之法,转化一切众生。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
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金刚慧若有菩萨
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河沙现在
诸佛。造过恒河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设七宝床敷
以天缯。为一一佛日日造立过恒河沙七宝台阁。以用奉献一一如来及诸
菩萨声闻大众。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
五十恒沙众宝台阁。以用供养过五十恒沙现在诸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乃至无量百千万劫。金刚慧。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
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者。金刚慧。此善男子。于诸佛所种诸善根福虽无
量。此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
所不能及。】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下,校量功德。
若出家若在家,此处系言出世俗家与在世俗家。落发受沙弥十戒,名出家。比丘登坛,受具足戒名受具。随顺世俗言,出家受具,通名出家。
无论出家或是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
受持者,于如来藏经,能信受奉行。若人不信,必不能受。若人能受,必是已 信。若能奉行,始名为持。不能奉行者,不得名持。故受持即信受奉行也。
读诵,目看经文名读,忆唱经文曰诵。换句话说,背诵者名诵也。
书写,是书写成帙,流传广益。
供养,恭敬礼拜,是为供养。
以上受持读诵书写供养,重在自利。广为人说,重在利他。若能如此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
金刚慧!若有菩萨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沙现在诸佛,造过恒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
菩萨为上求佛道,勤行精进修习神通。神通者,众生本具,只为烦恼覆蔽,不得显现。故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菩萨处胎经,说欲界有五神通。璎珞经说六神通。即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尽通。
漏尽通者,三界众生不得。所谓漏,即三界见思烦恼。四果圣人阿罗汉,断见思烦恼尽,不受欲、色、无色,三界生死,即得漏尽通。菩萨破尽无明烦恼,即得大神通。
圣者菩萨,如是修得神通,便了生死。余如报得之通,不了生死。如鬼道众生,犹在生死之中,然亦具小小神通。故报通是业,不可贵也。
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三昧者定也,定能发通。故修习神通,必须入诸禅定。
定有凡夫定,与圣人定。凡夫定断心心所法,可发三界五种神通,不能发漏尽通。圣人定者,断烦恼,可发六神通。烦恼有五住烦恼,断尽四住烦恼,证阿罗汉。如果五住顿断,便是成佛。
五住烦恼者,无明住地烦恼,四住地烦恼。四住地烦恼者,见一处住地──见惑烦恼。欲爱住地──欲界思惑烦恼,色爱住地──色界思惑烦恼,有爱住地──无色界思惑烦恼。
殖众德本。经云清净心殖众德本。清净心则离惑业,离诸惑业则得定,得定则可发通。故曰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
供养超过恒河沙数现在诸佛,现在诸佛者,是当时现住世之诸佛也。与当时现住世诸佛,造过恒河沙数七宝台阁。台阁者,供诸佛讲经说法之用。七宝者,经中说有多种。若依阿弥陀经,是为金银?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
是诸楼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一由旬约四十里。
并且在是等台阁中,设七宝床,敷以天缯。可坐可卧者,皆曰床。缯亦曰帛,即绫罗之属。
如是供养,其福德已不可思议。甚至为一一佛,日日作如是等供养。不但如是供养诸佛,并且及供养菩萨声闻等大众。
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五十恒沙众宝台阁,以用供养过五十恒沙现在诸佛及菩萨声闻大众。乃至经过无量百千万劫。如是所得福德已是无量无边。以下便与受持如来藏经所得功德,互相较量。
金刚慧,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者。
乐喜菩提,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若人发无上菩提心,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经中有九譬喻,若人仅受持一譬喻,不必具足受持九譬喻。其功德便胜前福德也。
金刚慧!此善男子,谓此供养过恒沙现在诸佛者。所种诸善根,福虽无量,但比较受持如来藏经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6: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5-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慧。彼光明所照国土。皆悉严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
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根力
觉道禅定解脱。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
琉璃,是一种青色宝。此宝体色坚莹,一切众宝所不能坏。亦曰吠琉璃。
彼光明所照国土,皆庄严清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此是光照国土之庄严。
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
演畅三宝者,即念佛念法念僧也。谓微风吹动出微妙音,皆念佛念法念僧。菩萨功德,系总说,以下分别解说。
根力觉道,禅定解脱。
根力觉道,约所修言。禅定解脱,约所得言。修根力觉道,得禅定解脱也。
根力觉道者,略说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有七分。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
念处、正勤、如意足,是世间法。根力觉道,是出世间法。今约出世间法言,故径自根力觉道说起。
根者五根,五根者,一、信根,信于圣道。二、精进根,谓修圣法无间无杂。 三、念根,于圣法记忆不忘。四、定根,于圣法摄心不散。五、慧根,于一切法观照明了。能生名根,谓能生一切圣法。
力者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力有力用义。谓有破恶成善之力用。故五根若有破恶成善之力用,便转名五力。
觉是七觉支,觉即觉了,支者分支。一、择法觉支,谓拣择诸法之真假。二、精进觉支,修圣道法,无有间杂。三、喜觉支,契悟真法,得欢喜心。四、除觉支,谓断除诸见烦恼。五、舍觉支,舍离所有见爱之境。六、定觉支,发起禅定。七、念觉支,正思惟所修道法。
道者八圣道,圣人所修,能通正果曰圣道。一、正见,能见真理。二、正思惟 ,心无邪念。三、正语,言无虚妄,离口四过。四、正业,净善之业。五、正命,离诸邪命。六、正精进,修圣道行,无有间杂。七、正念,专心忆念圣法。八、正定,一心住于真空妙理。
禅定解脱,是约其所得果言。修因必然证果,所以于根力觉道后,说禅定解脱。识心无妄,一念不动曰禅定。断诸烦恼,一切自在曰解脱。
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
总叹若众生,闻此念佛念法念僧,菩萨功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者,皆得法要,信乐坚固永离恶道。
【金刚慧。彼十方剎一切众生蒙光明故。昼夜六时合掌恭敬。金刚慧。彼
菩萨处胎出生。乃至成佛无余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后舍利塔庙亦常放
光。以是因缘诸天世人。号曰常放光明王。】
彼十方国土,一切众生,以蒙光离苦获益故,日夜六时,经常合掌恭敬。
金刚慧!彼菩萨自处胎,历出生、成道,乃至般涅槃,常放光明,照十方剎。
般涅槃以后,其舍利于塔庙中,亦常放光明。舍利即是灵骨,灵骨是生身舍利。另有法身舍利,即佛所留之经典。
以是放光因缘,所以诸天世人,号之曰常放光明王如来。
【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
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
经佛为演说。在于一坐经五十大劫。护念一切诸菩萨故。】
叙述过常放光明王佛之来历以后,即叙述彼佛与如来藏经之关系。
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
于常放光明王如来初成佛时,有一菩萨名无边光。此无边光菩萨,发起问如来藏之因缘。
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经,佛为演说。
无边光问佛如来藏,佛为演说。于一坐中,即一会也。经五十大劫。
人寿十岁每过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大劫有八十小劫,经过五十大劫。经如此长之时间,是为护念一切诸菩萨故。
【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剎。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如
来藏大乘经典。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四菩萨皆已成
佛。】
佛为无边光菩萨演说如来藏,其音声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剎。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此如来藏大乘经典。二乘人钝根劣智,不能信受,故为诸菩萨宣说。
诸菩萨闻说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此诸菩萨,以如说修行如来藏故,皆已成佛。唯除四位菩萨,尚未成佛。以下便出四菩萨名号。
【金刚慧。汝莫异观。彼无边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萨未成
佛者。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汝金刚慧是。金刚慧。如来藏经能
大饶益。若有闻者皆成佛道。】
佛说本生,昔为无边光菩萨时,从常放光明王如来处,闻说如来藏经。并暗示以闻如来藏故,得成佛道。所以宣示大众,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皆成佛道。
于此可知,修行佛道,唯径路一条,即除灭烦恼,显己佛性。佛性圆显,即名成佛。于佛法中,无一法可得。即此无所得心,即是众生之佛性,诸佛之法身。
此有多名,如般若、法性、菩提、涅槃、中道、实相、圆觉、妙心……。总说一句,即此种种亦不可得。不得一切,即名得佛也。
彼四菩萨未成佛者,即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金刚慧菩萨。此四位菩萨未成佛者,非是因功德不具足。而是菩萨慈悲心切,住世度生,故不取果证也。虽云四菩萨未成佛,实际是说凡闻经者,皆成佛道也。
佛叮咛金刚慧曰,如来藏经,能饶益众生,若有闻者,皆成佛道。
【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过去无数劫 佛号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 普照无量土
无边光菩萨 于佛初成道 而启问此经 佛即为演说
其有遇最胜 而闻此经者 皆已得成佛 唯除四菩萨
文殊观世音 大势金刚慧 此四菩萨等 皆曾闻此法。】
重颂长行文。其有遇最胜,而闻此经者。最胜者佛也,称佛曰最胜尊。
【金刚慧为彼 第一神通子 时号无边光 已曾闻此经。】
佛呼金刚慧言,尔时为彼佛第一神通弟子,号曰无边光菩萨者,即我身是。我于常放光明王如来所,便曾闻此如来藏经。释迦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昔日听闻如来藏经之因缘。
【我本求道时 师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经 如闻说修行
我因此善根 疾得成佛道 是故诸菩萨 应持说此经
闻已如说行 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经者 当礼如世尊】
世尊复告金刚慧言,我昔求佛道修菩萨行时,亦曾于师子幢佛所,受持此如来藏经,如闻说修行。世尊特别提起于师子幢佛所听闻受持此经者,是说明如来藏是诸佛所宣,佛佛道同也。
我因此善根,疾得成佛道。谓我因受持如来藏所种之善根,乃得疾成佛道。所以汝等诸菩萨,皆因受持宣说此经。受持者自益,宣说者益物。
闻已如说行,得佛如我今。如果汝等听闻以后,能如说修行。便可如我一样,究竟成佛。所以若有持此经者,当礼敬如佛世尊也。
【若得此经者 是名佛法主 则为世间护 诸佛之所叹
若有持是经 是人名法王 是为世间眼 应赞如世尊】 若有证得此如来藏者,是名佛法主。佛为法王法主,换句话说即是成佛。
则为世间护,佛覆护世间,名世间护。如是证得如来藏者,则为十方诸佛之所称叹。
最后一偈,若有受持此如来藏者,是人便是法王。法王者,尊称于佛。佛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故名法王。法王者,即于一切法自在意。
是为世间眼,佛为一切世间之眼目,能见实相诸法,诸法实相也。若有如是之人,一切世间,应赞叹如佛世尊。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四众眷属。天人干闼婆阿修罗等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此如来藏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与四众眷属,天人干闼婆阿修罗等,皆欢喜奉行。
四众眷属,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天人以下,略说八部。干闼婆以香为身,称曰香阴。阿修罗似天非天,译曰无端。闻佛所说,皆欢喜奉行。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终



[/tr]
发表于 2016-5-15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智谕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5-26 22: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6: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7-17 14: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9-30 16: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7-24 16: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