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远很久远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佛出世,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切智”就是佛所证得的智慧光明,是究竟成就的智慧,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真正的智慧。
以下是佛的十号。“一切智成就”是别名,就像“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琉璃光”,这都是别号;以下的“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通号,一成了佛果了,都具足这十号。这十号是经常讲的,不过我们再把它重复一下子。
“如来”的“如”是不动的意思,不动怎么又会来了呢?就是没有来,来即无来。“如”者是体,就像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是体。此处“如”字的体,包括了一切众生,我们跟佛无二无别,就是“如”。所不同的是“来”,我们的“来”是业来;佛的“来”是功德来,是为利益众生来,是愿来,由于他的愿,要自愿度众生的,他证得体之后要利益众生。所以这就是大用,这个“用”里头含有从体而起的相、用,这个涵义在哪部大乘经典都是这个意思,像“大方广”就是体、相、用。
“如来”的意思,不论是大乘、小乘的精神都是一样的,小乘也如是解释。“如”者就是寂灭的般若,证得般若一切智了,它的智慧光明,如体上而起的妙用。我们众生虽然也有这个体,但我们的体已经迷了,没有这个智慧了。
所以我们的“来”不是乘愿的,而是业报感来的;我们的“来”不是乘体而来的,是迷体而来的。对于“如来”解释,各家的解释很多了,怎么解释都可以。你要是能得到这个“体”,你就能够“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一微尘里转大法轮”,一个毫毛尖上就收摄十方世界,就是把体变为妙用,这就是如来的涵义。
“应供”,“供”是谁供呢?天、人—天道、人道。阿罗汉也叫“应供”,但是跟佛的“应供”不同,因为他不是究竟的。出家的比丘,有居士或在家的信徒请你吃饭受斋,也都叫“应供”。佛是示现比丘相,“应供”就是接受众生的供养,给众生消火。
“正遍知”,“遍”者普遍的意思,所有法界一切事物都能知。我们在《金刚经》上说:“如微尘、如恒河沙数那样的众生,他们所有的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都能够知道。” “遍”的意思,是指一切众生的心,也知道菩萨、声闻、缘觉,所有九法界众生心里所要做的事情乃至他们的业果,佛都是清清楚楚的。 “正”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那个“正”,是正觉,能够遍一切都知道的意思。“正遍知”就是无遗余的意思。
“明行足”,“明”,一般小乘是指三明;在大乘,“明”者就是智慧,“明”就是照了的意思。就像《心经》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就是“明”,就是“照”,用智明照了。“行”就是他所有利益众生的事业,“足”是满足了,圆满成就,自利、利他都圆满了。
“善逝”是指佛去的时候,跟“如来”是相对的,“善逝”就是“涅盘”。佛走的时候也是如理而走的,叫“善逝”,佛的涅槃也就是没有涅槃。
“善逝”、“世间解”,这两个是相对的。
“世间解”就是世、出世间法,广说是世间法,就是不失一切众生机,能够满足众生机的愿而说一切法。就像佛在世的时候,他示现的是人类,是以人类而成佛的,那么在人类就有人类的一切世间法;如五明菩萨一切皆明,所以叫做“世间解”。在世间一切法上,佛全是解脱的,没有一法不知的,而不着一切法。
“无上士”,在人法界、天法界,没有人再比他更高贵的。
“调御丈夫”,“调御”就是调御众生的意思。就像现在我们掌着方向盘调御汽车似的,或是驾马的、调象的,但是这里是指驾驭一切众生,这是大丈夫的事业。
“天人师”,给天给人做师,“师”者就是我们的先生,教导我们做一切事的。
“佛”,就是智者、觉者的意思。
“世尊”,印度话叫做“薄伽梵”,是三世所尊重的。这个名词,有六种尊重,所以称为“世尊”。这六种尊重,大家如果想学,查一查词典就知道了。
“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这是无量劫以前的事,“一切智成就如来”未成佛以前,在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小国的国王;像现在我们地球上分成好多个国家的一个国王。跟他相邻的国家也有一位国王,他们两人做了朋友。两个国家共同的行十善业,教育他们的国民不贪、不瞋、不癡、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就是十善业,以这十善业来做为他们的国策,国家里的所有国民都要遵守的。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一切智成就如来担任小国的国王,地藏王菩萨那时候也担任一个小国的国王,两人是很好的朋友,两人订下要以十善业做为两国的法律。邻国国王所教化的人民则造了很多的恶业,也就是不按他们的法律规章去做。这种情形我们可以理解,就像我们现在当前的世界,尽管订好多的法律,但是只要把报纸一打开,每天都有枪杀案。如果看看台湾、看看大陆、看看全世界,那太多了。众生造的业是很不容易教化过来的。
这两位国王共同商量:“我们得用什么方便来教化呢?” “广设方便”,就是想种种的方便法子来教育人民。
要怎么样能够使这一切世界的罪消除,不造罪业呢?要用疏导的方法,让他心里明白,单用强制性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得广设方便,就是你得动脑筋。我们大家都明了,如果那个水流,我们用泥土或什么工具来堵都不好,最好是把它疏导,让它流到湖里去,从湖里再流到海里去,使它不至于为害,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疏导。换句话说,就是多给他种种的方便。《地藏经》就是方便,所说的那些地狱,就是要你别造业,要你生起恐怖感,这也是一种方便。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这两个王,各人的思想不同,也就是说愿力不同。一个国王发愿说:“我要成佛,成了佛我才能度众生。”这就是一切智王发的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