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93|回复: 0

净空法师: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个人修学的功夫,也就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7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空法师: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个人修学的功夫,也就是
 

    「方便有余土,若人念佛功深」,功夫,念佛的功夫深。「以离杂乱之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这个地方到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这是功夫成片,这是往生同居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再往下看,「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这就是见思烦恼断了。下面讲「若达此境界」,你到这个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所以见思烦恼是麻烦,是要断,愈是要断愈断不了,为什么?你要断的那个念头是坚固的执著,而见思烦恼就是执著,执著不能够断执著。那怎么办?不理会它就好了,只要真正抓住经上教我们修学的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成功。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见思烦恼自然就断。不要想著我怎么样把我执断掉,把身见破掉,边见破掉,不去想这些。念念只想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这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我们把注意力改变,专注在一心,专注在清净平等觉,专注在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就对了,你就一点都不错。其他的都不要想,不想不就是放下了吗?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不忘清净平等觉,真修!生活当中不要被生活染污,工作当中不要被工作染污,处事待人接物不被人事染污,也不被物质环境染污,真修行。这才能契入《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你往生净土不是在方便有余土,而是在实报庄严土。祖师大德常常勘验学人,你会么!真的问题在自己会不会,这个会就是觉悟,时时觉、处处觉。
   
  再看下面这一段,「实报庄严土。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几句话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们实在讲就希望这一生当中做到这一步,生哪里?生同居土。下面说「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这就是见思烦恼放下,前面讲心里不再有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没有了,贪瞋痴慢疑也没有了,这是事一心,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这里用戒定慧来讲,由此可知,生同居土是属於戒门摄,佛教给我们持戒念佛,那个戒很清净,戒都做到,这点要紧。我们今天讲的扎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戒,这三个根扎好了,为什么?你就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一定来接引你,这个道理要懂。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古人讲念到什么程度?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念到这样的功夫,如果你戒没有,还是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功夫是不是白费?没有白费,这个功夫是你来生来世的善根,你这一生去不了。什么时候你能去得了?什么时候你戒清净,就去了。这个戒律清净也属於念佛三昧,刚刚得三昧,功夫不深,很浅。事一心功夫就深,真的得念佛三昧,他不会为外头境界所动,所以他有定,但是慧没开。在本经经题里面,他清净心得到,平等心得到,觉没得到,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没得到,所以他往生生方便有余土。

   
  「若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於自本性,忽然契合」。这个契合就是见性,明心见性,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没开始,不能说它有开始,不能说它有原因,它没有原因,这很难体会。世尊在楞严会上,用「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来形容,希望从这个例子里你能够体会,你能够明了一个大概,佛说的这些话含义都非常深。「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这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清净平等觉现前,这就是见性。了知是见,能念所念唯是一心,能念是我、是自己,唯心所现,所念的阿弥陀佛也是唯心所现,一心无二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事上有,念佛没有间断;理上,理上没有。理上怎么没有?如果我们真正明了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就明白,有没有念?没有念,理上没有。事上呢?事上是相似相续相,相似相续相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会念?法尔如是,这自然的,没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佛号又不断,这是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能不能这样说法?这习气会不会断?不会断。为什么不会断?因地里面曾经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无念而念,就是这一愿的具体现前,这个现前里头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二边不著,不住有念是不著有,不落无念是不著空,二边合一,二边不见了。有二边是边见,二边没有了这叫正知正见,佛知佛见。

   
  下面引用莲池大师《疏钞》里面说的,都是念佛,「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我们从相上看,「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所以这种念佛,你不能说他有念,你也不能说他无念;也可以说他有念,也可以说他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这个境界里面,没有办法用言语讲清楚,愈讲愈迷糊,言语的功用有范围的,确实有言语达不到的地方。思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能力很大,从内它能缘到阿赖耶,向外它能缘到虚空法界,但是它缘不到自性,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达不到。不可名状,你没法子说,你也无法形容它。「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智慧开了当然有定,没有定怎么能开智慧?智慧起用,定功不失;定功要失掉,慧就没有了。没有定的作用是烦恼,烦恼起用,有定的作用就是智慧。我们用经题的话来说,清净心起作用是智慧,不圆满;平等心起作用是大智慧,还没有圆满;觉心起作用,圆满的智慧。觉心起作用,心平不平等、清不清净?当然清净、平等,清净是定,平等也是定,只有觉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圆满现前,它依什么?依清净平等。诸位要知道,在十法界里头,我们讲第一个因素,佛是平等心,菩萨是清净心,你看多重要!

   
  所以修行人,时时刻刻要警觉自己,心一旦不清净,马上回头,错了,怎么不清净?起分别执著就不清净、就不平等。净宗之妙,净宗是方便当中的方便,它是什么?立刻叫你归到阿弥陀佛,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自己清净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开头不是讲吗?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可是你把佛号放掉之后,你的心就又不清净、又不平等。我们下手在这里修,修到清净心现前,这个方法还不能舍掉,还得用这个方法,修到平等心,这个方法依旧不舍。真正到成佛了,还不舍离这方法,那个时候是教众生的;没有成佛之前,这个方法是自利的。自己成就了,这一句佛号还是念到底,那是化他的,自行化他唯此一法。众生根性不相同,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他讲一切经,他什么样根机跟他讲什么法门,但是到最后都导归极乐。我们在祖师大德报导当中看到,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最后归哪里?归《华严》,归华藏。华藏最后,文殊、普贤二大菩萨,率领著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去拜访阿弥陀佛,导归极乐,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文殊、普贤这个举动,当然是毗卢遮那佛的意思,毗卢遮那佛没有这个意思,文殊、普贤不可以这样做法。毗卢遮那赞同,毗卢遮那佛欢喜,为什么?亲近阿弥陀佛就快速成就。诸佛如来巴不得一切众生立刻就成佛,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所以古德说得好,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没有一法不归净土。

   
  所以大乘教里面,我们也常讲它有三个共同科目,第一个是戒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管是哪个法门,不能离开戒律,戒律是基础。我们今天所说的扎根教育,你不能没有根,这戒律是根,根本。第二个共同科目必须要修的是理,理是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理,共同科目无论哪个法门都是必修的。第三个是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不管哪个法门到最后统统归极乐世界。三大共同科目,我们不能不认真去学习。这三大科目,给诸位说,这部经里面经文不算太长,圆满具足,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的修学以这个为大根大本,这是我们学习的主科,主修的课程。一切经乃至其他宗教经典是我们的辅助课程,你这一门通一切经全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也通了。

   
  我们看念公末后这一句,「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理一心一定是破无明,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怎么破法?我们六根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无明就没有了。起心动念,无明在,起心动念就是无明。这我们能做到吗?不能说做不到,很难,比清净、平等难多了,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全在个人修学的功夫,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放下。 放下有层次的,我们不是上上根人,首先放下执著,恢复清净心;再放下分别,恢复平等心;最后不起心、不动念,无上正等正觉就现前。初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成佛了,这在《华严经》上诸位要晓得,初住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十住的境界跟十地的境界非常相似,什么原因?诸佛如来证到究竟圆满,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都现前。所以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说他平不平等?他真平等。我们学习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这四十一个位次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不能说它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四十一位!如果有四十一,不就是分别里头出来的吗?你要执著有,那不就是执著上出来的吗?执著里头是有,分别里面讲四十一,哪有这个道理?那是什么?那是十法界里头的,实报土里头哪有这些名称!不能说它有。为什么不能说它无?起心动念虽然没有了,习气有,习气有厚薄不一样。早年证得的,习气就很薄,现在证得的,习气就很浓,从习气上说他有四十一个等级,是这么一桩事情,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真能搞清楚、搞明白吗?不容易。我们怎么搞,叫解悟,没契入境界,为什么?契入境界就不动心,我们现在还动心,还起心动念。所以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哪里?只求凡圣同居土,这个要知道。为什么?你把目标定在这里,稳稳当当,你肯定会成就,不会落空。你要往上提升的话靠不住,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种能耐,所以自己对自己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16: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