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7|回复: 2

[佛经摘录] 快速了解《无量义经》,无量义经导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八万菩萨摩诃萨等与会

    会中有文殊师利法王子、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庄严菩萨等八万菩萨摩诃萨,这些大菩萨“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

同声请问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门

    八万菩萨同声请问佛:“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修行何等法门?何等法门,能令菩萨摩诃萨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介绍无量义法门

    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

    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

    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

    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

    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善男子。

    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庄严菩萨请问本经不同之处

    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无量义显实相义

    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

    法譬如水能洗垢秽。。。。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

    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

    善男子。是故我说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外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

无量义经 在 <三藏法数> 中的 解释:

    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於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故名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梵名Amitartha -su^tra 。全一卷。南朝萧齐昙摩伽陀耶舍(梵Dharmagatayas/as )译于建元三年(481)。收于大正藏第九册。 本经之旨趣,系基于有情之烦恼无量,故佛陀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生自一法,此一法即无相。内容多以法华经为中心。与法华经、观普贤经合称为法华三部经。注疏有萧齐刘虬之无量义经疏一卷、唐代圆测之无量义经疏三卷等。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之无量义经一卷,早已佚失。[法华义记卷一、彦琮录卷一、阅藏知津卷二十四]

无量义经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

    (经名)一卷,萧齐昙摩伽陀耶舍译。佛将于法华说无量之法归于实相之一、先说此经明无量之法,由一实相而生。故谓之为法华之开经。又法华论列法华十七名,无量义经,其一名也。是法华之实相,有自生无量义之理,故以为别名也。

    《无量义经》,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传入中国,与《法华经》、《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无量义经》乃佛陀住世后期所说,因有情众生烦恼无量,是故佛陀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无相之本性。

    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善男子,是经如是来,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经,能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无量义经导读(以下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

    此法华部无量义微妙深经,在此五浊世界末法之时,众生罕有与此妙法深心相应、闻而欢喜踊跃,乃至发大愿心欲广流布印行之者,实如优钵昙花,稀有难得者也。此经闻法之上首,皆是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身大士,具有不思议功德的八万菩萨摩诃萨众,而其中又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其上首,可知此经内容之殊胜究竟也。

    此经篇幅不长,然已广具无量妙义之总持,若有上根利智大心佛子,不离文字、不即文字,顿领此经实义,则可谓不历僧祇获法身,超劫进道之胜事也。乃至能闻而欢喜读诵、生起一念敬信随喜之心者,皆已成就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皆已成佛道也。如法华经方便品中所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数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度,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

    此微妙经典与妙法莲华经、大法鼓经法同一味,同为最极究竟无上无余之说,若能参合同阅,可收互补印证、深解意趣之效,然如此经佛说: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见并非只是文字表浅领略而能得到其甚深法益,听闻诵习者,还需如理思维,莫随个人情解过度甚解、或但浅解、或断章取义、以经做我之注脚,则有过失而自损其法益。如实如理正解经义乃大前提也,否则理解尚有偏差,如何依解起行?其证果亦必随之偏离正教,因果必定相应故,还望佛子于此着眼,皆能深解此经究竟真实正义,无有丝毫之偏谬,深得法益,疾证菩提,是所至祷也。

    以下引经文略作提示: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导读:此法门之修学,可大略分为四个阶段,到括号前面为第一个阶段,此处之关键正如第一品之偈中所说“无生无灭菩萨地”,能含万法的自性原本就永无出生之时,其性犹如金刚、常住永无坏灭,于此亲自实证,现前观察无疑,而一切诸法唯有此本来无生、常住不坏之金刚心方能出生之,是故诸法之真实体性正是这本无生灭之常住真心,而此真心于众生六道浮沉乃至贪嗔痴诸烦恼现行之际,从来都是犹如虚空之容受万法、远离对六尘之见闻分别丛闹诸法,常住于寂灭、如如不动而不假借于修造而有的自性之中,本来如是,那么一切诸法也同此不生不灭,由真心幻生幻灭、唯心是本故,一切皆从此法界而生,一切还归于此法界故。此如五祖对六祖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从此识心达本、归家稳坐,而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是否从无出生之心,对一切六尘境相从无动心而且本来不动摇,尤其不是因修而得本来如是呢?对此常住从无刹那灭失之金刚心的实证即是此无量义法门最重要之初修也。)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导读:此段内容为修行此法门之第二阶段,依此本心之实证而通达真实中道义,方知中道观不得离于本际,如此亲切又平常,绝非仅是佛学知识之记忆读诵而已,而是可以亲自反复检验实证的现量,依此反观一切有情众生,烦恼身中悉有如是摩尼大宝,与佛无异,而诸有情日用不知,不得受用,反依此妄生计度颠倒,于无我清净法中作人我染污想,于无得失心中妄计得失,虚受沉沦、枉遭诸苦,而起大悲心誓欲救拔之也)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导读:此则真实证悟之后方能修证,而非仅只思维想象之菩萨悟后真修行也,即法相唯识宗一切万法皆唯心识所生现之亲自一一现观实证,其要不离世亲菩萨依于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所述660法所摘要之百法明门,不离楞伽经中大慧菩萨对佛之百八问,乃至三恶道如何出生?如何安住?如何变异?如何坏灭?依何法相而得如是?人天善法乃至三贤十地等妙二觉究竟无上善法如何成办?皆当实证。大心佛子且莫嫌烦,欲实证此无量义无上法门,哪能越过此无生法忍之真修实证呢?君不见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尚且在传心已毕、交付衣钵之后嘱咐二祖当依此心印要门修学印证?等觉大士补处佛位的弥勒菩萨亦依唯心识观而略示我人间菩萨660法之明门?如此尚仅是法海一滴而已,弥勒菩萨在都率天内院余所演说无量妙义,非我人间菩萨之智慧心量所堪者也,信乎!?)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27]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28]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导读:仅有以上之智慧,仍不足以广利无边有情,以众生根器不同,心性大异,心所欲好无量无边,引生诸苦亦复无量无边,菩萨若不具广大方便善巧,以欲勾牵,方便救护其苦,刚强众生云何肯受教化?是故此中无量方便,皆为菩萨之所应学,乃能为诸有情众生开演无量妙义,如观音大士,普门示现,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脱之也。)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导读:是故如是殊胜法门,欲疾证无上菩提之菩萨摩诃萨们,皆当依此深入受持修学也。)

    此经十功德品第三之原经文云:“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19]其是法,義無量故。”那么如何一转此经而得如此广大功德呢?

    且观西方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之公案:南印土國王,一日請尊者,齋次,王問:「諸人盡轉經,唯師為甚不轉。」尊者曰:「貧道出息不隨眾緣,入息不居陰界。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非但一卷兩卷。」颇有诸多佛门之外道,依草附木、无本可据,于此呼吸中做功立课,妄生计度,须知此经不假修造,修而得者,不修则坏,当知此经本来如是,“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如大颠禅师心经注解中之开示云:经者,径也。是众生修行之径路。蓦直便行,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切忌当头,举心动念,便堕泥犁。要识此经麽?五千四十八卷,皆从此经出。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学人一卷经?”云门答曰:“举起甚分明。”又问:“僧念什么经?”僧云:“念维摩经。”云门云:“我不问你念维摩经!念的是什么?”若从这里会得,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这一卷经,人人本有,亘古亘今,只为众生不悟,所以信之不及。何也?此一卷经流浪多劫,迷背此经。忽然有人,一言下顿悟,方信道:此经不从外得,自知从己流出。声声不绝,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然虽如此,不可依样画猫儿。何也?须亲见此经始得。

    故圆悟克勤大师开示义云:能知如此转经者修道,与其未知者,日劫相倍。至祈一切有缘得此无上深妙无量义经法宝者,皆能发菩提心、行诸菩萨六度十度广大诸行,皆证如上真实转经之微妙功德,疾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发表于 2015-8-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