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5|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净宗微视频】为乐愿生 能否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宗微视频】为乐愿生 能否往生2015-07-26 净宗法师 净土宗弘愿寺
视频文字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接下来这个问题,是净土宗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乐愿生,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很好,到极乐世界去,就是为了享受安乐,这样能不能去呢?
  这里有两个答案:第一个就说能够往生,我们底下列了六条文;第二个就说不能往生。这两个都是我们的祖师讲的。
  我们来看第一个,能往生。有什么经文的证据呢?首先引用的就是《往生论》中的“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这两句话要看昙鸾大师的解释才比较清楚。
  所谓“梵声”,是指极乐世界的国土名字;“悟”就是说能给人利益,让人可以得净土的利益;“深远”是指它利益很深,能够究竟广大利益众生;“微妙闻十方”,让十方众生都能得到这个利益。
  昙鸾大师在下面有两句话的解释:“经言:‘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此名悟物之证也。”
  “若人”就是一般的人,不管任何人;“但闻”,只要听到安乐净土的名字,听说这个净土是安乐的,很好;“欲愿”,他愿意往生。谁不愿意到安乐的地方去呢?谁愿意死了受苦恼?下地狱受苦谁愿意去?哎呀,说有安乐世界,“那我愿意往生!”如果这样的人,“亦得如愿”,他就可以如愿,就可以往生。
  这是“名悟物之证”,“名”就是极乐、安乐净土这个名,“物”就是众生,“悟”就是给你利益。你听到这个名字,你发愿愿往生,这就是开悟了,而且能够往生,你就证悟了。
  这是一个证据,“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就是极乐净土的安乐之名,让十方的众生听闻而能够悟得深远。这是极乐净土、极乐国土,它的国名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句,“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你看,说得非常清楚,跟上面一句是一样的,只是听到了极乐世界这么好,很清净,没有三恶道,没有恶人,没有恶处,不用轮回,也没有生老病死苦,也没有什么夏天热、冬天冷,也没有贫富悬殊,也没有什么美丑好坏,人人都是无量光、无量寿,这么自在安乐,而且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他就“克念愿生”。
  什么叫克念愿生呢?“克念”就是说他决定了,发了决定心的,这个愿一旦发起来就是不退转的,就肯定要去往生的,决定要往生的,叫“克念愿生”。他不是嘴上说说,然后心里面没有打定主意的;这个是打定了主意的,一定要去往生的。听到极乐世界这样好,“哎呀,那我就一定要往生!”
  这样的人,“亦得往生”,他也能够往生,同样往生。“即入正定聚”,当下就不退转,叫“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就说极乐国土,它的名字——“极乐”这两个字,就可以度众生了,就像佛度众生一样。听说极乐国土清净安乐,这样你愿意去往生,就可以往生了。这是国土名字的功能,德能功效,“安可思议”,这样怎么可以思议呢?
  世间的名字是没有这种功能的。说哪个地方叫富人区,很富庶,富得流油。你去了以后,出来还是穷光蛋,因为它不具备让你成为富人的功能。这叫“虚作”,虚作不能住持。
  那极乐净土的名字就不一样了,听到这个名字就可以去往生,而且往生之后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充分说明了你只要听到极乐,为乐愿生,就可以往生。
  我们再举韦提希夫人。《观经疏》里说:“(韦提希)夫人真心彻到,厌苦娑婆,欣乐无为,永归常乐。”
  因为她被儿子所关押,受这样的苦,所以她听说有无忧恼处,有极乐净土,哎呀,她就一心愿生净土。这里的“真心彻到”就是“克念愿生”的意思,她的真实心,真愿意往生的心是彻底的,到位的,并没有那种虚假,叫“真心彻到”。
  “厌苦娑婆,欣乐无为”,厌离娑婆的苦境,欣求极乐无为的涅槃界,她不就是为了厌苦欣乐吗?那最后的结局——“永归常乐”,“常乐”就是涅槃界,决定往生,一归永归。
  这也是一段经文的证据,下面又有两句,也是《往生论注》里所讲的,说这样不能往生。
  第一句,“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你看,他说你这个人不发无上菩提心,只是听说极乐国土很快乐、受乐无间,就为了快乐,你愿意去往生,这样也应当不能往生。这不是唱反调了吗?
  底下还有一句,“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假使但贪彼土安乐而愿生者,亦如求非水之冰、无烟之火,岂有得理!”
  这个愚痴的人(这里是讲那个诽谤正法的人),他贪净土安乐,到底能不能往生?昙鸾大师回答说,这个愚痴人,他既然诽谤佛法,不认为有佛、有菩萨、有净土、有六道轮回,他不认为有,他怎么会有愿生佛土的道理呢?他都不认为有极乐世界,他都认为佛法是假的、骗人的,他怎么会愿生极乐呢?
  “假使”,昙鸾大师又另外退一步说,假使这个人“但贪彼土安乐”,说“极乐世界安乐,我也愿往生。”昙鸾大师说这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亦如求非水之冰、无烟之火”冰总是水结成的,对吧?有水才有冰,有火就有烟,你求非水之冰,能求得到吗?“岂有得理”,是没有的。
  什么意思呢?就说他不承认有净土的存在,有佛菩萨的清净功德,这样等于是断了水。断了水,你要求冰是求不到的。所以用这两个比喻,来说明诽谤正法的人,贪彼土安乐,不能往生。
  这样就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到底取哪一种说法呢?下面第三点,说“以能生为正”。就是说你只要求生安乐,你只要听说国土安乐,愿往生,就能往生,以这个作为正义。为什么呢?底下有三点。
  第一,救苦故。因为这个法门,本来就是大悲救苦的法门。所谓“诸佛大悲于苦者”,救苦的人,不就是为了让他们离苦得乐吗?
  第二,摄凡故。这个法门本来就是摄受凡夫众生的,凡夫众生本来就是这个秉性,他就是为了离苦而求乐的。你如果说这样不能往生的话,要他发起多大多高尚的心,那很少能做到的。
  第三,极乐立名本意故。极乐世界它叫极乐世界,它的目的在哪里呢?它的本意在哪里呢?本意不就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吗?它就是让你在这苦乐对比当中欣求极乐,所以它取名叫“极乐”。它是有它的意义的,有道理的,这就符合“极乐”本来的意涵。
  这是从三点道理来说明,那如果我们看事实的话,古往今来的往生传记,那里面的很多人其实就是听说极乐世界好,然后就念阿弥陀佛求往生,他不就往生了吗?至于说那个发大菩提心的也有,但那是少数人,多数人是没有发菩提心的。
  像我们出去助念,你看那些人,有的连什么是菩提心都不知道,他连名字都听不懂,往往这样的人走的时候都很殊胜。你看她这种念佛老太太,她就听说极乐世界好,不用受苦,就说:“哎呀,那么好!我也不强求那么好,我到极乐世界,给阿弥陀佛扫个地都可以啦。”她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概念。
  甚至有的人说:“我丈夫已经到那去了,那我愿意去。”她就为了跟她丈夫团圆,她也去啦,她哪有发菩提心啊?有人说:“哎呀,我儿子去啦,那我也去。”她就是很简单、很朴素的一个想法。所以在现实当中也能看得到,并不是要求那么很高的。
  那么下面这两句话又怎么解释呢?为什么说不能往生呢?祖师说法都有他的用意。
  第一,是为励上机发大心。就是说这种说法,是对机而说的,是劝励上等根机的人要发大菩提心。他在讲到发菩提心的地方,就说“亦当不得”——如果你不发菩提心的话,那“亦当不得往生也”。这是就那个能够发菩提心的人,作一个殊胜的劝谕,并不是说一切人这样都不能往生。所以他的语气比较含蓄,说“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亦当”就比较宽缓,是就那个可劝的人相劝的。
  有的人根本就发不了菩提心,那就不劝了。现在都快死了,地狱之火烧来,三恶道临临欲入了,那就说:“你看,你怎么能够喊救命、呼爹叫娘啊?你要求往生啊!”这样就可以了。
  所以这个说不能往生,他是有他说法的动机。第一是劝谕上根的人要发大心,第二是要斥责有人非求佛法之乐。
  这个愚痴之人生诽谤,他求的是什么?求五欲的乐,非求佛法之乐,那他到极乐世界怎么能求得到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净土是佛法之乐。
  这个愚痴人,他不相信有极乐世界清净国土的存在,他听说安乐,他想什么?“那可能是好吃好喝,能够尽情造罪,为非作歹。哎,我要去!”那他去的是什么地方?哪能到极乐世界?他到的地方刚好就是造罪造业的地方,所以他不可能到净土去的,正因为他求的不是佛法之乐。
  至于说一般的人,他说:“哎呀,极乐世界很安乐,我这里太苦了,我愿意去那里。”那他是对娑婆世界种种的苦,都已经彻底地厌弃了,所以他求的乐,反而就是佛法之乐。
  乐有好几种,内乐、外乐、法乐乐。“内乐”就是我们身心的禅定之乐;“外乐”是外在的五欲之乐,就是财色名食睡,一般人贪图这些;“法乐乐”是由法所生起的乐。
  如果一个人,即使再怎样愚痴,即使不了解很多佛法的名相,但是他真正地像韦提希夫人一样“真心彻到,厌苦娑婆”,他对娑婆世界确实厌离了——我也不想求娑婆世界的长寿富贵,这世界的一切,我都不愿意求啦,我愿意求生西方净土。那这样的人心里面是有佛法的,他是知道佛法、法乐乐的。他所求的不是世间之乐,而是佛法之乐。
  




补充内容 (2015-7-27 16:06):
所以昙鸾大师在这里要破斥的,一个是不发大菩提心的人,劝谕他发心。第二个就是有人非求佛法之乐,那这样的人当然不能往生,是诽谤佛法的人。

  可是我们并不是这样,我们是信求佛法的,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求生安乐,这就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决定都能往生。

  所以我们看佛的经典,看祖师的解释,一定要通达。不然的话,有人就拿来说:“你看,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不能往生,这是昙鸾大师白纸黑字明确写到的。”我们也糊涂啦,拿来一看,是啊,“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不明确写了吗?但是前面又说“但闻安乐净土之名,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两句话好像矛盾,这就要能够理解到,它们不矛盾。

摘自《阿弥陀经归宗解》


注:本文首发于“净土宗弘愿寺”微信平台,公众号:hongyuansi18。转载请通知hyswxpt@qq.com,并将本段话一并带走。如有报纸、杂志、书籍刊登本文,也请署清“转载自‘净土宗弘愿寺’微信(hongyuansi18)”字样。
发表于 2015-7-2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7 1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