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人、我防个什么?《金刚经》里面说了事相都没有了,防谁啊?你要存一个防人之心,我问问你的事相什么时候能破的了?永远没有破了的时候。有一个防人之心念佛,可以给你断定不会得一心,为什么呢?得一心要破四相,常常还有防人之心,得不到一心,因为有防人就有人、有我、二心,二心就不能够得一心。所以说防人之心也不必有。
学佛要真正有成就,必须要认清现在在什么时代,决定不能以为地球自古以来就是人法界,会变的。这个地方是人法界,隔壁是修罗法界,再隔壁是恶鬼法界。你要不相信,你就看看天台大师《法华玄义》里面所讲的,「百界千如」,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佛法界里头有天、人、修罗、有菩萨声闻,人法界里头也有佛菩萨,也有恶鬼、地狱、畜生,每一个法界里头都有十法界,这就是一百法界了,一百法界里头每一个法界还有十法界。你要晓得这个道理,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我们处在什么环境里。为什么要懂得这些呢?佛经称之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你要不了解环境就不契机,知道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契机,契机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不契机,不契机是没有智慧。
处在修罗的这个社会、这个法界,特别要紧的就是忍让。因为修罗好争、好胜、好斗,你跟他相处,处处能学忍、学让,彼此就能够很融洽的相处,佛道才能够大大的弘扬、能够圆满的达到教化的目的。这是我们讲现前的这个阶段。要忍让一定是以苦行为基础,一个人要不能够吃苦、不愿意吃苦,要学忍让就很难。如果是肯吃苦、愿意吃苦,短短数十年之间,再苦我也愿意承受。把无量劫前、无量劫后,种种苦难都缩短在这一个时期,我统统都受了,报尽了来世就不苦了,何必要留着苦到来世去吃呢?所以佛赞叹头陀行也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有个比喻「譬如古镜」,从前的镜子是用铜做的,不是玻璃做的,因为过去没有化学玻璃。「虽复本具光明,理须磨拭,方得莹净耳!」这个铜镜本身是有光明的,但是如果放在那里太久了,光明就失掉了。所以镜子要常常磨,磨光它才有照见的作用。如果你要不磨,光明就透不出来。这就是比喻每一个人都有性德,虽有性德,如果没修德,你的性德是透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修。性不废修,修也不碍性,性修不二,这是古德教给我们的。
第四章是「止恶行善」,这一章很重要。告诉我们前面这三章都是讲理论,第一章小乘的理论;第二章大乘的理论;第三章是怕我们在前两章产生错觉,纠正我们的观念,叫我们性修不二;大主义就是在此地。从这一章起就是教给我们修行下手之处,我们讲到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什么地方下手?这就开始了。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
特别要注意到「众生」,不是佛以十事为善,是众生以十事为善。
【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此第四章,明善恶无性,犹如反掌;而生死涅盘,惟此三业,更非他物也。」到此地为止,这是把这一章的宗旨说出来了。诸位看表解,我们还先从表解里面讲大意,然后我们再看蕅益大师的注解,表解也是按蕅益大师的注解来编的。修行这一章讲的最基础的修行,讲的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所以前两个字讲「众生」,众生以此为善为恶,可是佛法是建立在众生法的基础上,这个大家一定要晓得。换句话说,要是人都做不好,你想想怎么能生天呢?生天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比天要高得多,天是善人,西方极乐世界称为上善,你看经里面讲的「诸上善人」,不是普通的善,所以像这些道理统统都要懂。要是不懂的话,修来修去是世间之善,与西方极乐世界不相应。
西方极乐世界的善要怎么修法?一定要依照经典,净土的三经一论是它的根本法。如果要不详细的探讨,要是错解了、误会了,念一辈子佛,也不能往生,这个是一定要晓得的。《观经》里面讲的「三福」,此地这一段经文是三福里面的第一福。第一福是人天的福报;三福当中第二福是二乘的福报;第三个福是大乘的福报。如果不是这样修的话,怎么能称之为「上善」?所以我们学佛不能不重视人天福报。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第一层,第一层要盖得不坚固,盖第二层、第三层一定会塌下来,所以第一层非常的重要。这一章的经文就是教我们修第一层的福报,好像盖房子一样,先砌第一层。
表解里面分为三段,第一段说明什么叫善、什么叫恶,首先我们要能够辨别。先说「性体纯净,固然无恶,无有为善,是谓本善、至善、无为善。」为什么要这样解释呢?因为「佛言」后面有一个「众生以十事」,可见得一切善恶是众生的见解,真如本性里面没有,善恶都没有。善恶都没有,这个叫真正的善。善恶之善是相对的,相对的就不是真正的善。可是众生都是生活在相对的世间里,如果说超越相对的,那是佛与大菩萨。超越相对的是什么?是一真法界。若不是在一真法界里面,全都是在相对的世间里面,换句话说,十法界都是相对的世间。离开相对,就叫做一真法界。我们一般讲,一真法界是要见了性的菩萨,或者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证得理一心不乱的菩萨,这才是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讲就是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实报土以前统统是相对的。
讲本善,本善是儒家讲的,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没有善恶。比如一个小孩刚刚生下来,他没有善恶,他不懂的时候是本善,懂了事,本善就没有了。为什么呢?他从一真里面退到十法界了。常说的「天真」,那个天真就是一真法界。小孩生下来,大概在一岁以前不懂事,天真,他生活的空间一真法界。为什么?他是一真之心,你善人对他,他也是这个心,恶人对他,他还是这个心,决定没有防范。你是好人,我亲近你,恶人,我远离你,没有这个念头,惟一真心。你给他好吃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4 1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