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1|回复: 0

[其他法师居士]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慈法法师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这是不虚作住持的教化。阿弥陀佛的愿力来住持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决无空过,因为阿弥陀佛住持一切世间,所以称为阿弥陀佛愿力成就。

愿力成就,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闻名俱来我刹,阿弥陀佛这种利益的给予就是以名号而发起的。这四句与《无量寿经》的四句话是相应的:“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论主以“观佛本愿力”来引发大家,知道“其佛本愿力”所在。“观佛本愿力”,让大家通过观察,得知阿弥陀佛的愿力。现在我们念佛,若不知佛的愿力,那念佛就是没有功用,就没有发起利益的方便。

念佛不知佛的功用,不知佛的光明遍照,不知佛的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乃至超日月光,不知道这种无量光明的给予与加被,没有力度,念佛无力,不亲近不真实,发不起利益所在,所以很多念佛人不能得利益就说:“我念佛不顶用啊”。因为不知道什么叫佛的愿力,不知道这万德洪名的万德所在,虽然也“遇无空过者”,但是不能自知,不能明白的运用,虽然诸佛冥加亦得利益,但不能知。若是阿弥陀佛不是成佛十劫的加被,我们大家无以听闻阿弥陀佛,无以行持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没有这个因缘,发不起这种因缘。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佛的本愿力的加被。我们无始以来作为众生,念念都是贪嗔痴慢疑,哪曾念过佛,若念过佛我们早已觉悟、早已成佛、早已出六道轮回,早已不在这颠倒妄想梦幻无明黑暗之中了,所以我们念佛也是佛念我们,使我们成佛,引发我们念佛,加被我们念佛,若不然我们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从佛愿力加被而来,是佛恩德回施而来。从妄想心中怎么会生出阿弥陀佛?若认识这种佛的愿力的给予,使我们得遇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给予,若不如是,我们只能念贪嗔痴慢疑。

很多人学佛不学习佛法,没有得到佛法的现前利益,但也在佛的光明之中,我们大家无始以来亦在佛的光明之中,但是在无明睡中,虽然佛的光明遍照,就象太阳普照大地,我们还在黑暗中昏睡罢了,无明睡使我们不能得见佛光。我们知道佛力,犹如从梦中醒来,得见太阳的光明是一样的。这是佛的愿力所成就,我们得见光明,要有光明的加被,有佛这种光明给予,方能使我们得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复如是。

观佛本愿力,也就是其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在《无量寿经》上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依佛的愿力,我们方能闻名,方能发起往生之欲,没有佛的愿力、没有阿弥陀佛国土,欲往生能生到什么地方?六道轮回。“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阿弥陀佛的愿力使我们闻名。什么愿力?“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没有佛这个愿,佛名我们也闻不到,怎么能念佛?“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佛的愿力使我们往生,使我们生起往生之欲。要知道佛的恩德,不知佛的恩德,念佛无益,真是徒劳之举,只作远因。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是佛的愿力使我们闻名,是佛的愿力使我们生起往生之欲。“皆悉到彼国”,这是佛愿力成就所在。佛的愿力使我们得到皆悉到彼国的本愿力的加被、本愿力的给予。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以来,与一切众生作依怙,住持教化无量众生,使无量众生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我们今天有因缘学习听闻南无阿弥陀佛这种教化,亦是阿弥陀佛愿力加被成就,若不如是,无有因由发起学佛之因缘,这是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四句偈子与《无量寿经》原译本(康僧铠译)四句偈子是相应的,它真正地宣化了《无量寿经》的内涵,是开显净土一法心髓所在。《无量寿经》四句偈子,是我们大家学习净土必须要明白的中心教导,若是学习净土法门不深知这四句偈子力量与给予,大家学习净土法门很难得力。“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因为净土一法的确可以依这四句偈子来把它展开。

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远公之后大家称他为光明善导和尚,他讲:“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因为大家不知道净土法门的真益,所以现在人强执于自己的作业,而不信佛的愿力,不信佛的果德,不去依照佛的果德万德的载负而发起虚妄的自我作业,多受虚妄的伤害,这种伤害给大家带来很多对净土法门的误解。

净土法门是一种法,是为了引发大家,借着佛的愿力成就,借着佛的圆满的加被,迅速得见圆满的心性功用。

净土法门是一个法门,不是我们要辩个是非的因缘,现在很多人学习佛法,就以妄想情计作真作假,而不随顺佛教。不随顺佛教,怎么能发起佛教的法益?众生各个自以为是能成就佛法,那佛法早已不名佛法,叫做众生法。佛教依佛教导来行持,方称佛教。我们这个时代,所谓的末法,就是大家不依佛教的教诲,自以为是发起一些虚假的作业。我们的思想,凡夫的习性秉性,无外乎是贪嗔痴慢疑恶见,若不如是,早已成就了。

净土一法“观佛本愿力”与“其佛本愿力”,这八句偈子要反复地去对照,《往生论》的四句偈子是为了解释《无量寿经》那四句偈子,来开显净土一法的根本所依。“观佛本愿力”,也可以用《无量寿经》来解释它,因为经论互解。我们学习论,依经来解释论,依论来学习经典比较方便一些。这“观佛本愿力”是以“闻名欲往生”而发起的“遇无空过者”,它是互解的。

“其佛本愿力”是通过“观佛本愿力”,方能引发这种利益,因为我们大家很少观佛的愿力,多是观自己念佛怎么样,很少去真正地念佛观佛、念佛观佛的愿力,多是念佛观自己的心,观自己的作业,而不是超越自己作业,不是认识自己的虚妄、打脱自己的虚妄,观佛的愿力因缘比较少一些,观自己的力比较多一些,空过的人不能说当下没有,只是未来远因,当下利益多发不起。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不光在这地方学,下去一定要对它深究,因为佛法该深究处一定要深究。如实信解,就会消除心中的疑虑,发起真实的法益。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依佛的愿力加被,使我们大家得以闻名,使我们大家发起往生之欲。“皆悉到彼国”,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力所显现的真实愿力所在。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是来描述“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能令速满足”,就是“皆悉到彼国”,因为能往生彼国,一切愿咸能满足。满足,得以不退,不退就是“功德大宝海”。这种教化互相启发,互相引导。这是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因为净土一法与其它法门修持是不一样的,仗借佛力的方法就是愿力成就,打一个比方,一辆汽车,是一个代步工具。我们乘借阿弥陀佛的愿力,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是已经完成的愿力、成就的愿力。阿弥陀佛成佛十劫,愿力真实不虚,就如可以载负我们的汽车是一样的,通过一段的制造、组装、磨合过程,就可以在路上运行了,大家坐上就可以达到目的地,佛的愿力亦复如是,它可以载负我们,可以使我们这一念心性的随顺,可以达到智慧的彼岸,可以达到圆满的功德,可以即得不退转的圆满加被,速得满足一切功德,这是真实不虚的教化。不光经上这样告诉我们,论上也是这样提示我们,我们要正信佛教、正信佛语,随顺佛教,随顺佛语,莫依自己的妄想,也不能听一些不了义教诲的方法,使我们误入歧途。

在净土法门,若不放舍九界自力,那就是歧途,因为净土一法是“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净土一法菩萨声闻不能测知,我们若不能随顺佛教,那就是从生盲,真是佛所说的可怜悯者,就是给一个大的利益也不要,真是从恶道中来。我们莫把自己推到恶道中,要珍惜自己的法缘,真正仗借佛力。

楞严经》是智慧的教导,是整个佛教智慧的浓缩部分。《楞严经》从七处徵心乃至二十五位圆通,最主要引发我们大家的歇心,告诉我们无须头上安头,但是大家不知道歇心的方法,所以阿弥陀佛通过无量兆劫的修持,二百一十亿佛国土的汇集,通过五劫的思维,把他的一切功德圆成浓缩于六字万德洪名之中,使我们听者闻者咸得万德,咸得歇心的这种方法。

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是一个歇心的方法,使我们得到真实具足的万德、无有空过的万德。这种光明名号万德的回施,十方诸佛都来给我们作证,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称赞此不可思议摄受法门。这万德洪名,大家真正能念能闻,当下咸具足一切利益,咸得一切圆满,是大家一个歇心之法,往生利益必得成就。我们听闻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是往生的保证,就是被阿弥陀佛摄受的条件。

闻名与持名咸得同样的利益,因为这万德的回施通过闻名或持名当下顿入,所以“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是决定无疑的,因为诸佛如来是真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究竟不说异语之教诲,如此之利,就说如此之教,诸佛如来决无虚证因缘。“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这也是真实不虚的教诲。大家若能作如是信,可以得到往生本家本国的保证,因为阿弥陀佛所发誓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怕大家不放心,阿弥陀佛才发四十八愿,以四十八愿作证,随顺大家回施利益,他的根本愿望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之所以成这样的佛,就是立个名,使大家闻名往生,这个易行之道难信就在这个地方,闻名即得万德,闻名即得往生的决定。闻名,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大家的本家本国,因为闻到万德洪名,那就是佛的愿力的加被。愿力加被必使我们生欲生彼国意,这个欲的成就,就是识得本家本国。

极乐世界就是大家的本家本国,因为是我们的本心所现,也是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最彻底的保证。这保证使我们安心,所以净土一法依善导大师实施的教化因缘就是安心、起行、作业。先安心,以佛的愿力,以佛的万德洪名来安心、歇心,这样再来念佛就是报恩念佛。为报佛恩不为自求,顿时超越人法二障,顿时超越五十二阴域,迅速地圆成佛道,乘佛愿力迅速达到不退转的目的,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方法。

若依我们凡夫情计,是无以发起生信的,称为“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是十方诸佛乃至阿弥陀佛通过种种善巧,给我们安一颗心,给我们一个歇心的方法,使我们歇心。歇心即菩提。

什么歇心?阿弥陀佛给个万德,给个圆满的国土,给个圆满究竟的去向,满足我们成佛的一切所需,使大家得到歇心。这一段文字叫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是净土法门根本纲领性教化所在,大家莫把它轻易放过,因为净土一法就围绕这四句话展开的,《无量寿经》也是以这为中心而展开的。若是明白这四句话,再来看《无量寿经》就会发起无量的法喜。有文化的好好看五种原译本,就比较方便一些,在这地方深刻地告诉我们,缘阿弥陀佛的大愿能满足一切众生之愿望,能满足一切众生修行成就的愿望。

在《无量寿经》上有一段话,我们要好好去看它,是乘佛的愿力、乘佛的成就迅速达到目的,达到歇心、安心的目的,因为给我们安心,就是给我们安一颗菩提心、圆满心、光明心,使我们得见自己的本心佛心。若不如是学习净土法门,真是迷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3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