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5|回复: 6

[佛教经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智谕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目录前言首一讲经题讲经文

前言

欲讲此「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以前,先作一番简单交代。

此经先有刘宋时代,由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于文帝世译出。求那跋陀罗当时译出佛经,共七十八部,一百六十一卷。这部胜鬘经,便是其中的一部。据「三宝纪」记载,当时名为「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

以后至唐朝时,又有三藏菩提流支译本,列入大宝积经第一一九卷,第四十八会。名曰胜鬘夫人会。二种译本文字小异。同时胜鬘夫人会,未分章目。

我们知道,刘宋是南北朝时,刘裕受?禅而建,时在公元四百七十年以前。唐朝是在公元六百一十八年以后。所以菩提流支本,译出时代较晚。

其余据三宝纪记载,可能还有其它译本。可惜失传不见。

这本经注疏本不少,要算吉藏大师的「胜鬘宝窟」最为详尽。我们现在讲这部经,便是采求那跋陀罗译本,并参考吉藏大师的胜鬘宝窟。不过为了选单行本方便讲解的关系,选用民国五十二年,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星云法师标点之单行本。名曰胜鬘夫人经。

此经演一乘妙旨,摄受圆机,全经义旨,不出于此。而一乘者,一法有多异名。例如一实谛、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法性、法身。其余如真性实相、如如、实际、实相般若、首楞严、中道、毕竟空、正因佛性、性净涅槃等,皆一乘之异名。

吉藏大师云,法鼓楞伽及以此经,并属无方之教。不过法鼓居此经之前,楞伽居此经之后。何以知之?因为法鼓经是佛在舍卫城,为波斯匿王而说。波斯匿王闻法后,方乃信佛。而此经云,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故知此经在法鼓以后。

佛于楞伽经第四卷曾说「我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及二智满足诸菩萨等,宣说如来藏及识藏。」故知此经,说在楞伽以前。

大家听讲此经,应掌握住一乘法的概念。不可断章取义,执取名相。如果随文而转,便失经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释智谕讲述
讲经题
【胜鬘】
胜鬘夫人,是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所生之女,嫁阿逾阇国。今承佛威神宣说此经,故经题首标胜鬘二字。
印度习俗贯华为鬘,以严其首。此是鬘中胜者,故曰胜鬘。
波斯匿王生女,国民及百官欢喜庆贺。奉上宝华珍饰之鬘,故名女为胜鬘。所以胜鬘直接的意义,即庆贺之意。如果引申含义,有状人美德之意。
【师子吼】
师子吼者,叹其说法也。如师子为百兽之王,振声一吼,百兽慑服。赞叹胜鬘说法,犹师子吼也。
思益经云:「师子吼者为何谓耶?答言,若行者说法无所贪着,是名师子吼。若行者贪着所见而有所说,是野干鸣,不名师子吼,起诸邪见故……。憍尸迦!有所说法,乃至如来尚不贪着,何况余法?是名师子吼。又憍尸迦!如说修行,名师子吼。决定说法,名师子吼。说法无畏,名师子吼。
又憍尸迦!若行者为不生不灭不出故说法,名师子吼。若为无垢无净无合无散故说法,名师子吼。又憍尸迦!师子吼名决定说一切法无我无众生。师子吼名决定说诸法空。师子吼名守护法故而有所说。师子吼名作是愿言,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恼。师子吼名于清净所须物中,少欲知足。师子吼名常能不舍阿兰若住处。师子吼名行施唱导。师子吼名不舍持戒。师子吼名等心怨亲。师子吼名常行精进,不舍本愿。师子吼名能除烦恼。师子吼名以智慧善知所行。」
故有法师略引思益经云,所谓师子吼,有三种义。一、如说修行。二、无畏说。三、决定说。如说修行者,言行一致,无虚说也。无畏说者,胜鬘于佛及众会前,纵任辩才,阐扬妙法,无所畏惧。如净名云,演法无畏如师子吼。再者无畏者,不畏于他,能令他畏也。决定说者,所弘之法,是真语,是实语,是如语,是不异语,是不诳语。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乘】
法华经云,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无二亦无三者,不是说无有一切法也。而是说一法时,一切法皆是一法也。法本不二,即此不二,即是一切法。法本不二者,即毕竟空。一切法者,即法界缘起。约法界缘起说,则是无量。约毕竟空说,即是一乘。
故一乘即是毕竟空义,即是一实谛义。如本经所说正法、无边圣谛、一灭谛、第一义、不思议空、如来藏、法身、真实、一谛、一依、自性清净等,皆是分别说一乘义。
【大方便】
菩萨说法,于一说无量,于无量说一。于毕竟空,说无量法界缘起,于法界缘起说毕竟空。于无相说一切相,于一切相说无相。于无分别说差别法,于差别法说无分别。如此种种,皆大方便也。
无三乘人,说三乘人。无三乘法,说三乘法,皆是佛之大方便。故一乘为体,方便为用。一乘为实,说三乘为方便。在佛一乘为实智,方便为权智。此方便中极,故曰大方便。
若广说有五种方便,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七种方便。见道者,是初果须陀洹。七方便又名七贤位,即三贤四加是。三贤者,是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四加行是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
二、善巧方便。如十波罗蜜等。三、善权方便。如无三乘人说三乘人等。四、施造方便。凡所造作,善巧施为,故名方便。五、显一乘,离相巧成。
显一乘,离相巧成者,即于一说无量,于无量说一等是。
【方广】
方广者,是大乘经之通名。如十二部经中,唯方广为大乘义。十二部经者,一、修多罗,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毗佛略。梵语毗佛略。华语曰方广。理正曰方,文富曰广。谓大乘经,其义广大,犹如虚空也。十二、授记。故于十二部经中,方广为大乘也。
理正者,真解无偏也。文富者,事无不赅也。故真解无偏曰方,事无不包曰广。 
若依法藏大师释大方广,大以包含为义,方以轨范为功,广则体极用周。
所谓轨范为功者,即理正也。体极用周者,即事无不赅也。如果我们简单说一句,方广者,大乘也,事理周圆也。
【经】
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天竺僧人,名缝衣之綖为修多罗。綖有贯穿摄持之用,故契经有契理契机之功。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此「宋」是指南朝刘裕所建之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求那跋陀罗,是中印度人。三藏者,经、律、论也。通达经律论的法师,名三藏法师。
求那跋陀罗,译曰功德贤。通达大乘,世赞为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因阅阿毗昙杂心,惊悟佛法深奥。乃舍家远遁,出家受具。此经为其所译,略如前言中所说。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
本章首叹佛功德,述归仰受记因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
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
速解法心得无疑。宜时遣信发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时。】
佛于双树间,时将取灭。阿难以四事问佛,其中一事即「佛灭后,结集经典,经首应安何语?」佛言经首应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些大众宣说是经。
此即所谓六成就,以六种因缘成就讲经法事,同时亦成就证信序。六成就者,如是为信成就。我闻为闻成就。一时为时成就。佛为主成就。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处成就。与某些大众在一起为众成就。
本经只有五种成就,缺众成就。因为佛说此经,是于空中出现而说者,故无众成就。
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
波斯匿王译为和悦。以彼以德御民,能令万姓和悦故。又译胜军王,以其出师常胜故,故玄奘法师译为胜军王。
末利夫人,本名黄头,是耶若达长者,守末利园婢。从园受名,故曰末利夫人。
彼见佛相好光明,于是信敬供养。并发愿言,愿我以此功德,脱离婢使,作王夫人。
后值波斯匿王出猎,天气炎热。王赴末利园纳凉。黄头尽心侍奉,甚称王心。于是王与耶若达百千两黄金,迎黄头回宫,为第一夫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给孤独园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出家受具,号十七群比丘。其中最大者名优波离。时诸童子出家受具后,多习嬉戏。唯优波离先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十七群比丘入城乞食,乞食已出城,至阿耆罗婆提河,于水中戏。适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升楼遥见。王语夫人曰,比丘如此,有何可尊?汝犹劝我信佛。时优波离以天耳遥闻。于是令诸比丘上岸着衣,以神足通摄诸比丘,腾空而去。王亲自目睹,始生敬信。
佛以是事因缘,结比丘不得水中戏戒。
波斯匿王生信后,与末利夫人,严驾出城,击鼓吹呗,往祇园礼佛。佛为说法鼓经,王闻法后,始归依于佛。故经云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
共相谓言,是波斯匿王向末利夫人说。胜鬘夫人,是我们的女儿。时胜鬘嫁阿逾阇国,是王夫人,故称胜鬘夫人。
先赞胜鬘聪慧利根,后遣使传信。夫人回答说,好的,我们现在便派人去。
【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 
人奉书至阿逾阇国入其宫内敬授胜鬘。胜鬘得书欢喜顶受。读诵受 
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实者 应当修供养
仰惟佛世尊 普为世间出 亦应垂哀愍 必令我得见】
王及夫人,与胜鬘书信,略赞佛之功德。如来功德无量,纵经百千劫称叹不尽,故曰略赞。
内人旃提罗。内人者内监也,宫中之内官也。旃提罗非是人名,乃内监之通称。印度有四名很难分辨,旃提罗,是内监。扇提罗是石女。旃陀罗,是屠夫。旃荼罗,翻译是月。今旃提罗是内监之通称,未说明内监是何名字。
胜鬘得书,欢喜顶受。并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世所未曾有。胜鬘读信见到佛字,故曰我闻佛音声。
闻佛音声,须大善根。若人闻一佛字,即能灭无量罪。故胜鬘欢喜赞叹说,世所未曾有。
所以我们应常念佛。须知称佛一声,有无量功德。
所言真实者,应当修供养。
若书中所言佛出现于世,是真实者,汝送信前来,即有大功德,应当供养于汝。
大宝积胜鬘夫人会,则曰「斯言若真实,当赐汝衣服。」
胜鬘向旃提罗语后,复遥祈于佛。佛既为普度世间而出,当不舍我。必定令我得见也。
【即生此念时 佛于空中现 普放净光明 显示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 头面接足礼 咸以清净心 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降伏心过恶 及与身四种 已到难伏地 是故礼法王
知一切尔焰 智慧身自在 摄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礼
敬礼过称量 敬礼无譬类 敬礼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
哀愍覆护我 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摄受】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胜鬘兴欲见佛念时,佛知其意,便于空中出现。普放清净光明,佛清净之光明,能除众生之垢秽。无比身者,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世间无比。总此两句,是叹佛相好光明无等伦也。
胜鬘及眷属,头面接足礼。佛在空中,而胜鬘与眷属在地上,故知是运想接足。接足礼是表身业敬,清净心是表意业敬,叹佛实功德,是表口业敬。
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如来色身,微妙难思。何谓妙色身?世间人见有执有,闻无执无。佛身微妙,有而非有,曰法身,无而不无曰色身。如来妙色身者,非有而现有也。世间无与等者,即所谓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是故我今敬礼,是礼佛色身也。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前赞色身,今赞报身,后边一句,一切法常住,是赞佛法身。
金光明玄义云,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理法聚名法身,谓聚集法性而成身也。智法聚名报身,智慧能契法性,智慧与法性和合而成报身。故智慧亦复然,是赞报身。
功德法聚,名应(化)身。由智契理,聚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化身。前言如来妙色身,即言化身也。
前赞色身,谓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今智慧亦复如是也。
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一切法常住,是叹法身。常住之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等同虚空。等同虚空者,即横遍竖穷,无欠无余也。故言一切法常住。
前言是故今敬礼,是起敬信也。是故我归依,先起敬信,然后一心归命。
降伏心过恶,及与身四种。降伏心过恶是断惑。及与身四种是除业。惑有其三,即贪瞋痴。意中无贪瞋痴,故曰降伏心过恶。业为身口七支,在身者为杀盗淫。四种者,口四过也。即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均已降伏。总说一句,这半偈便是赞佛三业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到难伏地,是故礼法王。如来三业清净,二障已除,二我已空,已尽一切过。已了分段变易二死,再无生死之累,故曰已到难伏地。谓除二障,空二我,了二死,菩萨所不能也,故曰已到难伏地。
佛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故名法王。
知一切尔焰,智慧身自在。尔焰译为所知,所知者法相也。智慧者于一切法相能生智慧,故谓尔焰为智母。吉藏大师与慧远大师,均同此说。因为五明之法,能生智解,故曰智母。
但楞伽集注,菩提流支以尔焰为智障,即所知障。为何有此二种不同的解释?原来尔焰者法相也。若于法相知因缘空,则为智母。若执法相为实有,便成智障。
佛以般若智慧,无住心与无相法契合。始觉与本觉合,证得究竟觉。是名报身,此报身名报法身。解脱清净,无系无累,故曰智慧身自在。
佛证究竟法身,平等如如,等同虚空。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所以说摄持一切法。
摄持一切法,是解释知一切尔焰,智慧身自在。因为「一切」者,是指法相言。若言第一义毕竟空,一法不立,焉有一切?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毕竟空建立一切法,故言摄持一切法。
佛具二种智慧,所谓实智与权智。如实知一切法皆归毕竟空,是为实智。如实知毕竟空建立一切法,是为权智。如是则为知一切尔焰,名为智母。如果执着空外有有,有外有空,相外有性,性外有相,便成为所知障。
以摄持一切法故,其功德智慧不可思议。是故今三业投诚敬礼于佛也。
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上来是分别叹,此一颂是总叹。
敬礼过称量者,言佛功德智慧难可称量也。
敬礼无譬类者,言佛功德智慧,一切言说譬喻所不能及也。类是比擬的意思,言佛功德智慧,无法比擬。
敬礼无边法,佛是法王法主,故曰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言佛功德智慧,量尽虚空,不可思议。
哀愍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愿佛哀怜愍念于我,令我法身种子增长。法身不生不灭,云何有增长?谓愿佛哀愍覆护于我,令我消灭过去罪障,不造未来罪业,令佛性圆显,说明法身种子增长也。
在众生曰佛性,是为法身种子。以众生未具功德智慧,法身未能圆显,故佛性谓法身种子。等到功德智慧圆满,佛性圆显,则佛性转名为佛,故曰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之中,愿佛常以神力加持,摄受于我。
【我久安立汝 前世已开觉 今复摄受汝 未来生亦然】
此一颂是佛答胜鬘之请。言我过去久远劫来。已经安立于汝。以宿缘所追,是故今世又相值遇。
令不堕落谓之安,令道业增进谓之立。既于过去世久已安立于汝,所以现在未来,亦不舍于汝。 
前世已开觉。过去世已经开觉于汝,现在未来亦当摄受于汝。
令其依福舍罪名为安立,令其罪福俱舍名为开觉;令其发菩提心名为安立,令其修菩萨行名为开觉;令其破无明生死名安立,令其觉菩提名为开觉。
今复摄受汝,未来生亦然。今复以法摄汝,加持于汝,令住正法之中,并受汝为我弟子。现在世如此,未来生亦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4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