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49|回复: 0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普贤行愿品浅释【二十八】------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
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
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
群魔照退了,现出本来佛。
你修道有一点真正的诚心了,这才有魔来磨你。这个魔也就是来考你的,因为你用功有多少真了,这个魔就要来考试、考试你。你越受这个魔考,就越显出你的光明来,光亮也就是光明。你一光亮了,更要磨多一点。磨得好像八月十五中秋月那么明亮。这时候你就能在虚空里边照退群魔了。这也就是说你若有了真正的智慧,魔来你就认识了,你的智慧光明就照得这个魔无隙可乘,他就跑了。这时候就现出本来的这个佛了。
你修道有所成就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魔障发生。就拿守戒来讲,你心里本来想不犯戒,本来不想杀生,但不知不觉就杀了生、犯了戒了。你本来不想偷盗,不知不觉也就犯了;本来不想邪淫,不知不觉也就犯了。怎么不知不觉呢?就是糊涂了,那时候无明就现前了。无明一现前,就什么都忘了,受的戒也忘了,持的斋也忘了,就又开斋又破戒了。你本来不想打妄语,这无明发现了就打了妄语;你本来不想饮酒,无明上来也就饮酒了。这都是无明把你的智慧给遮盖住了,没有智慧所以就犯戒了,这是一种境界。
打坐刚刚有点定力,由这个定力就生出一点智慧,就想断这个淫欲心。于是你就发心了,说:“男女这种问题是一种不好的事情,我一定要把它改了。”你不想断淫欲心还没有事,你这一想断淫欲心的时候,这个淫魔就找上来了。怎么找上来呢?或者在你睡觉的时候,他就化成种种的美女,你欢喜什么样子的,他就现出什么样子的美女来引诱你。若是女人呢,他就现出种种美貌男子的像来诱惑你,也就是在梦中来考验你。这个时候,你一没有了把握,在梦寐中就犯了戒,就没有定力了,没有定力也就没有智慧了。或者不是在梦寐中,就是在普通的时候,或者是你以前旧有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又遇到一起了,也是不知不觉把戒就犯了。犯了戒就没有定力了,于是乎也就愚痴了、没有慧力了。这都是因为有一种无明来遮盖住你的智慧,令你破坏戒律,这是另一种境界。
还有,你一天到晚就打坐、参禅,坐坐也会发出魔障。或者看见种种的境界,或者觉得自己有了神通,或者觉得自己的身体有虚空那么大。《楞严经》里讲的五十种阴魔的种种境界都现前了,这都是魔的境界。
以前有一个老修行,在这儿坐禅修道。在将要入定还没有入定的时候,就看见一种境界。他看见自己头上有一根很细的绳,吊着一块几吨重的大石头,就这么悬吊在他的头顶上,这绳子上还有一只老鼠在那儿咬绳子。绳子如果一被咬断,这块大石头一定会掉下来把他砸死。在他看见这种境界的时候,如果他一惊恐,或者一跑,这时候就会走火入魔,魔王就得便了。可是他心如止水。“你把石头吊在我头上要把我砸死,我也不管。我就是死了,也要在这儿打坐。”那么以后他入定了,结果也没有这么一块石头来把他砸死。
还有,释迦牟尼佛将要成道的时候,魔王波旬就慌张了,说:“哎!这个悉达瞿昙就要成佛了,我们应该想办法让令他不要成佛。”魔王正在想妙法想得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魔女来了,就问他说:“父亲,你为什么这么忧愁呢?”魔王说:“现在瞿昙就要成佛了,我不想让他成佛。因为他若成佛,我们这些魔王眷属就没有势力了,所以我现在正在想法子令他不成佛。”魔女说:“我去,我去扰乱他的道心,令他生一种淫欲心。”于是乎魔女就要去破坏释迦牟尼佛的道业。魔女生得非常的美貌,到了释迦牟尼佛这儿,就用种种娇媚的姿态来引诱释迦牟尼佛,想令释迦牟尼佛生出淫欲心来。
可是释迦牟尼佛对这种境界根本就如如不动,他还作了一种观想,说:“你现在以为你很美貌,其实你将来老的时候就会变成鸡皮鹤发,头发也白了,脸上也生了皱纹了,很丑陋的。”释迦牟尼佛这一观想,魔女也就看见自己即刻就老了,看东西也看不清楚了,耳朵也听不清楚了,一副老态龙钟的,于是乎就生出一种惭悔心,就跑了。
讲起魔的境界是很多很多的,不过我们修道的人无论遇到任何境界,都不要为它所摇动。你不为一切境界所摇动,这就是定力。你有定力就能度散乱,不散乱就不会走火入魔,就能破除魔的境界。
“世间道中得解脱”:就在这个世间道里就会得到解脱,世间道就是我们这个世间的道理,就在这个世法上就可以出世,就在这世间就可以出世间。怎么在这个世间就出世间呢?就是不要执着。你离开你的执着就会得到解脱了。怎么叫不执着呢?就是:
人在尘心出尘,井里栽花不染尘。
人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可是心超出这个尘世了。好像在井里栽上花似的,没有尘埃可以到得了。“犹如莲华不着水”:也就好像莲华出污泥而不染一样。莲华的根虽然长在污泥里边,但是它的华却长到水的上边,一点也没有被污染。我们人若能不着世间上的这一切法,也就好像莲华不染尘似的。“亦如日月不住空”:也好像日月虽然在虚空,而不执着虚空,无所执着。
K3.成熟众生愿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完全断除一切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的苦,平等地赐给一切众生快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像这样子,经过刹尘劫那么多的劫,都常常这样来利益十方一切众生,没有穷尽的时候。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我常常随顺一切众生来修学普贤十大愿王,穷尽未来际的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我常常都这样修学普贤菩萨的广大行门,来圆满无上大菩提的善根,令它无欠无余。
K4.不离愿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所有和我同修行普贤十大愿这种行门的修行人,在任何的地方,我们都能聚会到一起。“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也都是一样的,一切的行愿我们也都一样的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所有对我有利益的善知识,都教我普贤菩萨的这种修行的行门。“常愿与我同集会”:有缘的人才能聚会到一起,没有缘的人就是想聚到一起都不可能的。所以常常能在一起修道的人,都是生生世世有这种愿力,要在一起修行用功,同聚会在一个法会里边。“于我常生欢喜心”:对我常常生出一种欢喜心。若是没有缘的人,你就是对他再好,他也不觉得好;若是有缘的人,你就再怎么骂他、打他,他都会生一种欢喜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缘。所以人与人之间是有一种微妙关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9 1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