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我本微微

[弘法探讨] 好文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要不要管闲事

http://www.fodizi.net/qt/qita/15494.html

作者:嘎玛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4-12-3 19:53:13

一提到信佛、皈依,很多人都只是期望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保佑,并非单方面的,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却一味只想得到佛菩萨的加持,那就是迷信了。就好像无论你去哪个国家,希望成为他们的公民,首先要承诺自己遵纪守法,尽好义务,而不是一味提出要求:你必须保佑我,却不要约束我。权利和义务,无论在哪个维度,都是人们要认真思考的。

其实,我们最缺乏的是智慧,而佛陀的智慧是最圆满的。佛,是“觉悟者”。什么叫“觉悟者”呢?用我们的一颗善良之心,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正能量,达到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达到最圆满的境界,才叫佛。用我们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把人类的潜能开发到百分百的完美之人。透过佛陀的智慧,我们能够解开让身心烦恼痛苦的疑惑,这就是一种巨大的保佑,可很多人往往只是将“保佑”停留在钱财和权利等人天福报上,只想要物质上的提升,不想要精神上的提升,这是非常片面、狭隘的想法。

通过具德上师带领我们闻思修殊胜的佛法,我们可以找到从苦难中获得解脱的方法,世出世间都会不断收获快乐,乃至究竟的解脱大乐。为什么要解脱呢?因为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等等巨毒把你绑得苦不堪言,你因此受苦受难却不知道原因。尤其是人们习惯去索取,而并非奉献;喜欢去拥有,却不想失去;想要永远的乐,却不想要片刻的苦……这时,痛苦往往会不期而至,让你感受到它的巨大威力。

我们经常听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从小到大,家人都会劝告我们:“少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几乎已经成为时下的一种文化,体现在诸如:看见老人摔倒,到底要不要去扶起来等问题。慢慢发展下去,就变成了:你不管别人的闲事,别人也不管你的闲事,没有互帮互助的愿行,大家都很冷漠。

有老人跌倒在路上,竟然没人敢去扶一把!怕被人诬陷,倒打一耙,自己反而要承担医疗费。社会上对这类现象的负面引导,让大家心有余悸,人们在网络上各抒己见,你骂一骂,我骂一骂,一件件事就在骂骂咧咧中结束了。其实骂人的人,他自己遇到了可能也不会去管“闲事”,舆论谴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古至今,“赖皮”有很多,喜欢赖别人,就是不愿赖自己,甚至不分青红皂白,觉得推卸责任,找别人的毛病,才能保护自己。有些人赖不到活人,就赖死人,比如说自己的祖坟风水不好,才害得自己不如意等等。所以,管闲事的人害怕碰到“赖皮”,“赖皮”生怕没人管自己的闲事,导致真有需要的人,却无人来帮助了。

这种现象要打破,必须培养全社会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礼义廉耻的基础教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佛教里有最完美的奉献教育和戒律教育,那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精神与断除“十不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妄语、不贪、不嗔、不痴)的戒行基础教育。所以,佛教徒应当勇于做社会良好风尚的树立者与传播者,以自己的言行去无私奉献社会,合力创造“世风日上”的美好人间。

自私的心态,对佛教徒而言必须要打破。真正虔诚的佛教徒,都应是乐于奉献的人,是践行菩萨道的人,见到有人需要帮助,怎能袖手旁观?如果你明明可以帮助对方,却因为害怕那人讹诈,只是远远地念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保佑”,那算什么慈悲精神呢?慈悲和智慧相结合,才能真正利益他人。所以,随着你的智慧不断提升,就会知道如何去帮助利益他人,哪怕他是个“赖皮”,你也有能帮助“赖皮”的方法。而不断提升智慧的途径,就是跟随具德上师好好闻思修佛法。

我们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别人能够无私伸出双手帮助你,你应该知恩、念恩、感恩;然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奉献社会,传播一份善,做到了让爱传递,让奉献传递,这就是在“报恩”。人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别人能够帮助你,你就要在日常多多帮助他人。心里要念及别人的付出和好处,不要今天好,明天吵,今天看人像菩萨,明天看人像恶魔,一切都源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能够一心向善,外境就会处处向善。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真的会很快乐;有所求,有所挂碍,哪怕只是一点点,都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都是空相,那极乐又有何向往呢

http://www.fodizi.net/qt/qita/17787.html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发布时间:2016-1-3 22:15:28

问:所谓诸法空相,那极乐世界这些花语妙香、金沙宝树又有什么可向往的呢?

希阿荣博堪布答: 众生的根器、因缘不同,所以佛陀因材施教,传授八万四千法门,使不同特质、偏好的众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解脱之法。有的众生更容易对讲解空性的法门生起欢喜信心,佛陀便教他们“诸法空相”的道理,从“空”悟入实相;有的众生更容易对净土法门生起欢喜信心,佛陀便教他们念佛求生净土。“空”也好,“净土”也好,都是方便、手段,都是指月的那根手指,你若能顺着手指所指的方向看到月亮,就好了,何必纠结这手指是胖是瘦。

其次,空性不是指断灭,不是要守着一个“空洞洞”。《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看,佛陀并没有教我们学了一个“空”就抱着这个“空”的概念不放,什么也不做,什么也看不上。“色即是空”,极乐世界是空性的,向往净土之心也是空性的,而“空即是色”,空性不坏显现,空性与极乐世界、求生净土丝毫也不矛盾。

只有圆满无上正等觉的佛陀,才真正跳出了因果的牢笼,自由自在。佛陀虽然不作意世俗因果,但在众生面前又自然不逾越世俗因果的规律。而我们这样的凡夫,完全受因果的支配,更应该谨慎取舍因果,尊重因果的规律。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发愿往生净土,因缘具足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一般人仅仅听闻空性的道理,没有实际的修证,烦恼不会自动清除。如果对佛没有信心,也不发愿往生,自己也没有清净业障、尽除烦恼,那么就只好继续在六道中轮回。因果就是这样,不会错乱。在见解上,我们不怕高卓;在行为上,我们要敬畏因果。

发表于 2016-1-4 21: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辛苦,随喜赞叹。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谢谢师兄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4 22:06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思与迷信 发表于 2016-1-4 21:48
师兄辛苦,随喜赞叹。南无阿弥陀佛。

谢谢师兄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最美好的盼望是什么

http://www.fodizi.net/qt/qita/17785.html

作者:嘎玛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6-1-3 21:13:33

人们经常会忘记很多东西,似乎有选择性遗忘症。比如为了达到某个阶段或取得某种成就,你曾历尽身心的艰辛与疲累,甚至遭受到很多忧愁、烦恼与痛苦。但是,当你成功达成这个成就之后,你会陷入短暂的快乐满足中,似乎过去的痛苦一下子全忘了,紧接着又会设立下一个目标,开始下一个努力。

人们在盼望、羡慕中不断长大,刚生下来的小孩羡慕能爬的孩子,能爬的孩子羡慕能走的孩子,能走的孩子羡慕能上学的孩子,上小学的孩子羡慕上中学的孩子,上中学的孩子羡慕上大学的孩子,上了大学又羡慕有工作的人,单身的人羡慕结婚的人,结了婚的人又反过来羡慕单身的人,结婚后羡慕有小孩的家庭,等自己有小孩了,又开始羡慕没小孩的人自由自在。

当有了孩子之后,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盼望:盼望孩子能够早点走路、跑步、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最后盼着他有个好工作、找个好伴侣、早点生孩子,等他们生了孩子,还要帮他们带小孩,等这些孙辈的孩子都长大了,也就慢慢把自己送到棺材里了。

作为人就是这样,永远为着一个个“等待”,一个个“盼望”,去受着不同的煎熬,苦中作乐地往前走。当你找到苦的源头,就不会再叫苦不迭了,因为你知道了不做苦因就不会得到苦果,因为你知道了忏悔罪业的重要性,因为你知道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如果没有信佛,我们根本不知道活在这个世上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你的期盼看似始终存在,期盼儿女长大、生儿育女,期盼自己健康平安得变老,期盼儿女将来孝顺自己,让自己能够安度晚年。等你真正到了晚年以后,往往会发现,找不到多少孝子贤孙,那个时候失望会扑面而来,甚至有些老人会感到绝望,希望自己早点死掉,可是当死亡真正来的时候,你又会非常恐惧死神的到来。

活了一辈子到了离世的时候,很多人才发现自己没活明白,我到底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生儿育女?为了给自己养老吗?后来发现这些都不靠谱,本来孩子是自己的心灵慰藉,当这些心灵的寄托长大的时候,老人们可以舒心过上好日子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当你觉得似乎什么都没有意义的时候,唯一不会背叛我们的,就是自己的信仰。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拥有信仰,是非常有福报的——你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就能够明白自己每天活着是为什么,你会感到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快乐。这样学佛的动机就来了,为什么学佛?最起码你是为了自他更快乐而学佛。很多人问我好端端地学佛干什么?有这种疑惑的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佛”。佛,就是每个生命的内心深处,最慈悲、最智慧的一面,当生命的潜能被100%开发出来,就是佛。

聪明可能反被“聪明误”;智慧,却不会让你有任何痛苦。“为利众生而成佛”是人生最美好、伟大的盼望。当你真正明白理解了所有一切苦难的源头,你就会想得开了,会明白许多道理,也会放下许多牵挂。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最美好的盼望是什么

http://www.fodizi.net/qt/qita/17785.html

作者:嘎玛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6-1-3 21:13:33

人们经常会忘记很多东西,似乎有选择性遗忘症。比如为了达到某个阶段或取得某种成就,你曾历尽身心的艰辛与疲累,甚至遭受到很多忧愁、烦恼与痛苦。但是,当你成功达成这个成就之后,你会陷入短暂的快乐满足中,似乎过去的痛苦一下子全忘了,紧接着又会设立下一个目标,开始下一个努力。

人们在盼望、羡慕中不断长大,刚生下来的小孩羡慕能爬的孩子,能爬的孩子羡慕能走的孩子,能走的孩子羡慕能上学的孩子,上小学的孩子羡慕上中学的孩子,上中学的孩子羡慕上大学的孩子,上了大学又羡慕有工作的人,单身的人羡慕结婚的人,结了婚的人又反过来羡慕单身的人,结婚后羡慕有小孩的家庭,等自己有小孩了,又开始羡慕没小孩的人自由自在。

当有了孩子之后,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盼望:盼望孩子能够早点走路、跑步、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最后盼着他有个好工作、找个好伴侣、早点生孩子,等他们生了孩子,还要帮他们带小孩,等这些孙辈的孩子都长大了,也就慢慢把自己送到棺材里了。

作为人就是这样,永远为着一个个“等待”,一个个“盼望”,去受着不同的煎熬,苦中作乐地往前走。当你找到苦的源头,就不会再叫苦不迭了,因为你知道了不做苦因就不会得到苦果,因为你知道了忏悔罪业的重要性,因为你知道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如果没有信佛,我们根本不知道活在这个世上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你的期盼看似始终存在,期盼儿女长大、生儿育女,期盼自己健康平安得变老,期盼儿女将来孝顺自己,让自己能够安度晚年。等你真正到了晚年以后,往往会发现,找不到多少孝子贤孙,那个时候失望会扑面而来,甚至有些老人会感到绝望,希望自己早点死掉,可是当死亡真正来的时候,你又会非常恐惧死神的到来。

活了一辈子到了离世的时候,很多人才发现自己没活明白,我到底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生儿育女?为了给自己养老吗?后来发现这些都不靠谱,本来孩子是自己的心灵慰藉,当这些心灵的寄托长大的时候,老人们可以舒心过上好日子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当你觉得似乎什么都没有意义的时候,唯一不会背叛我们的,就是自己的信仰。所以,在年轻的时候拥有信仰,是非常有福报的——你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就能够明白自己每天活着是为什么,你会感到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快乐。这样学佛的动机就来了,为什么学佛?最起码你是为了自他更快乐而学佛。很多人问我好端端地学佛干什么?有这种疑惑的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佛”。佛,就是每个生命的内心深处,最慈悲、最智慧的一面,当生命的潜能被100%开发出来,就是佛。

聪明可能反被“聪明误”;智慧,却不会让你有任何痛苦。“为利众生而成佛”是人生最美好、伟大的盼望。当你真正明白理解了所有一切苦难的源头,你就会想得开了,会明白许多道理,也会放下许多牵挂。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境永远没有错

http://www.fodizi.net/qt/qita/9150.html
作者:净界法师 发布时间:2012-5-26 22:28:20

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一、外境是没有错的,因为外境在《唯识学》叫唯识所现,外境是阿赖耶识第八识主导,第八识是把业力如实的显现出来,你今生会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这个【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前生造的,你今生该还的就还嘛!【所以外境永远没有错】。

二、但是我们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态,诶!这个就要注意。修行是修你的内心这一部分,外境这一部分是认命的,我们很多人去改变外境,弄到自己问题更复杂,因为你那个方向错误了!所以它整个病根,整个缘起当中的问题,在于阿难尊者一念攀缘心,就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读缘起要知道问题不在摩登伽女,问题也不在那个大梵天咒,为什么文殊菩萨去那个地方,大梵天咒对文殊菩萨没有效果呢?因为文殊菩萨心没有动!所以我们从缘起当中可以知道:

整部《楞严经》要对治的─就是我们一念攀缘的心。

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个取相,取着那个外在的假相,就是所谓的取相,就是心有所住,住在那个假相;然后开始分别、打妄想;然后带动你的爱憎、取舍,就开始造生死的业力,是这样来的,所以整个《楞严经》的整个缘起,就是一念的妄动引生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消息:

整部《楞严经》它的法要,所要对治的就是众生的仁者心动,怎么把这个妄动的心把它调伏下来,就做这件事情,这是我们从缘起当中所得到的启示。

我们不是去改变外境!你改变外境,你一辈子改变不了,你来生还要继续来,肯定的;你这个造成恶性循环,过去的烦恼产生一个业力,今生创造一个果报,这个果报又带动你的攀缘,又带动另一层的烦恼,又产生一个业力,又产生果报…那你就落入一种惑、业、苦的恶性循环,如果你能够在这个时候把心带回家,生死业缘就从这个地方切断,赶快跳出来,问题在这个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fo.sina.com.cn/intro/lect ... xmxxst0447637.shtml

本焕长老: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参禅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情。要起疑情,首先就得发道心。参禅要如丧考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疑情才会发得起来。如果你思想上没有一点惭愧心,没有一点警觉心,松松散散,摇摇晃晃,这个疑情是很难得发起来的。所以,你们要想真正地把功夫用好,一定要发道心,一定要起疑情。

  有了疑情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还要保任,要使疑情打成一片。疑情真正地用得好,这支香提起来有,那支香提起来还有,静的时候有,动的时候也有,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有。能够这样地把握疑情,开悟就有希望了。古人讲:‘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如果你们行也不会,坐也不会,那就什么也安不上了。

  所以,我们用功夫,要把疑情打成一片,在一切时、一切处,都用功夫。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步路也不要走;吃饭要吃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口饭就不要吃;睡觉也要睡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个觉也不要睡。所以,大家能够静如是,还要动如是才好;能够动静如是,还要睡梦中如是才好。如果光是静中有功夫,一旦动了就没有功夫,那还不能算真有功夫。古人讲,我们静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动中只有一份的功夫;在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睡觉中只有一分的功夫;在睡觉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八苦交煎的命终时,只有一分的功夫。想一想,用功夫有多难。实际上,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真心地去用功。如果真真切切地一切都放得下,什么功夫都能用得好。如果你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好,恐怕到头来还逃不脱阎王老子。

  所以,用功最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这里我讲一个公案。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弟子拿著鲜花来供养他。佛叫他把花放下,他就把花放下了,佛又叫他把身放下,他却不知道怎么放,佛再叫他把心放下,他一下子就开悟了。想一想,佛若不叫他放心,他怎么会开悟呢?因此,我们要想把功夫用好,一定要放下,不但要放下我们这个色身,还要放下心。我们的身心都一齐放下,功夫才能用得好,那时我们才能逃脱阎王老子。如果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成,开悟不了,连阎王老子也逃不掉。这个地方我还要讲个公案:过去有个叫金碧峰的祖师,他功夫用得很好。阎王老子派小鬼来捉拿他,那小鬼到处找,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找到他的弟子,问他师父跑到哪儿去了,那弟子就说,你要找到他,只要把他最喜爱的那只金钵敲几下就找到他了。

  小鬼听了以后,就把金碧峰禅师的金钵敲了几下,金碧峰祖师果然出现了,于是小鬼就把他捉住了。金碧峰祖师就问为什么要抓我,小鬼回答说阎王老子要你去。金碧峰祖师就说:请个假好不好?过七天以后,我再去,我说话算数。小鬼不同意,他就再三请求,最后小鬼就说:好了,就让你七天。小鬼走后,金碧峰祖师就想:原来阎王爷来抓我,就是因为我放不下这个金钵,现在我就把它砸掉。之后,他就打一坐,入定了,小鬼再来找,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大家想一想,虚空无相,怎能锁得住?小鬼跑回去跟阎王老子讲。阎王老子听了很高兴,就说:‘恭喜他,恭喜他。’大家想一想,过去的祖师,一个金钵放不下,就被小鬼抓去了;我们今天的凡夫,执著不知要比祖师们多多少倍,我们是不是放得下呢?我们要不要向祖师们学习呢?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祖师那种‘无形无相’的境界。为什么?放不下啊!放不下,哪能把功夫用得好呢?所以,我希望各位,要想找到自己,一定要放下,无论是财色名利,还是色身心念,统统都要放下。好!大家都用功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http://fodizi.net/qt/qita/17790.html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土,其实是有三种资粮:第一个是信,你对阿弥陀佛的加持力要有信心;第二个你要有愿,你要有往生的愿力;第三个你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持名忆念弥陀的圣号:整部经简单的讲,就是信、愿、持名。

这个信愿跟持名的相互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这个信愿它是一种智慧的观照,所以蕅益大师说:真实的信愿,来自于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是依赖你对经典透彻的了解以后,来断除你心中的疑根。

比如说:你这个人对净土法门完全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你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是不相信的。你对于你所归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够信愿具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修净土,不是一种盲目的冲动,而是很真实的把生命的真相掏开来,这个净土法门它所扮演的特色是什么?你很清楚的,然后你开始发起信心、发起愿力。

所以这个信愿,它是一种智慧的观照力。这个持名它是一个行行,其实这个持名就是一种禅定力、专注力,你对佛号专注的力量:一个是观照力、一个是专注力。那这二种力量,在整个净土当中,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

我们往下看: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

如果我今天要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有资格往生,主要的因素就看他的信愿,就是你对这句佛号、对净土强烈的归依心是不是具足,所以你对弥陀功德的归依,是决定你是不是往生的因素。至于你往生以后,你品位是上品、中品、下品,那就靠你念佛的浅深,你这个佛号是由专注到成片、到一心不乱,一心以后有很多种,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就是说明信愿跟持名,一个是决定你是不是能够往生,一个是决定你的品位高下。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一贯道的信徒,一贯道的人他也是念佛,后来我跟他们谈:你念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阿弥陀佛这句话,他对你有救拔的力量?他完全不相信。那你念阿弥陀佛干什么?他说:我一天忙碌下来,心里很散乱,我觉得念佛可以马上把心静下来。(呵呵)他念佛是把这个心静下来。那你念佛、念大悲咒是一样的。如果你只是要把心静下来,那你念桌子也是一样的(众笑),你只是摄心而已,你忽略那个佛力本愿的摄受!

那我问大家:像他这种人,他对弥陀的归依根本不够,他可以往生吗?不可能的!印光大师说:这种人念佛,就是得到人天的果报,把这个摩尼宝珠变成糖果吃掉。他念佛也是有功德的,但是跟往生是扯不上关系的。

我们讲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弥陀对你释放出一种加持力,那你也要把手伸出来。你把这个佛号拿来当作摄心的方便,你怎么能够往生呢?你根本信愿不具足!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佛号了解,你的心境才能够真实的通身靠倒。就像那个小孩子,你看三岁小孩子,他根本站不起来,他就整个身体倒在父母的身上。一个人会把整个生命交给一句佛号上,他对佛号要彻底了解,否则做不到的。

我曾经听一位老和尚说,这位老和尚是一个净土宗的大德,他现在还在,他一生打过四十八次的佛七。我去参访他,我说:老和尚啊!你老人家打了这么多佛七、念这么多佛,你有什么心得?他说:念佛容易,信愿难。内行人讲内行话。

诸位每一个人在晚课的时候,嘴巴也是念佛;但是你内心当中,真实能够放下万缘,一心归命?不多!这是说这个信愿理观是很难的,但是事修是容易的。

诸位要知道,信愿是一个根本,它决定你是不是能够往生;这个持名是一个枝末,它是决定你的品位而已。这句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的,印光大师在文章也讲到这句话,他说:这句话是三世不疑的铁证。所以这句话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第三段: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所以这个信愿的观照,是一个生命的指导,你很清楚你来生要去哪里;而且你心中对你现前的佛号,产生真实的归依,这是一种方向的指导。那你在念佛的时候,那种专注力是一个实际的行动,就好像一个人的眼睛跟脚一样,一个是看清楚方向,一个是实际的行动,这二个是缺一不可的。





补充内容 (2016-1-18 23:32):
作者:净界法师  2016/01/03
发表于 2016-1-19 07: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好文章!我收藏喽。末学自种鲜花赠送!
来自: 微社区
DSC_0002-1.jpg

点评

谢谢师兄!鲜花美极了,居然还是自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3 00: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沾了佛法边,将来一定成佛


http://www.fodizi.net/qt/mengcanlaoheshang/14503.html

作者:梦参老和尚 发布时间:2014-6-12 12:52:31


一切众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内部极卑鄙、极低劣的心念,姿态表现的非常之多,争强斗胜,争美斗艳,这事太多了。跟极乐世界那有天渊之别了,跟佛菩萨的境界怎么能相提呢!这样人他也信佛了,也皈依三宝了,他一点三宝事不做。你不要生他的气,慢慢感化他。

佛在涅槃的时候,魔王就跟佛说过了,他要这么样破佛法、那么样破佛法。佛说:你破坏不了,我的法不是你所能破坏的。他说;我现在想一个最好的办法。佛问他说:你想什么办法?这是涅槃经里头讲的。魔王说: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穿着你的衣服也去出家,但是不干你的事,吃你、喝你、破坏你。佛就说;众生福薄。你要见到那个,你知道这是波旬一道来的,你不要生他的气。

但是我的想法呢?我学了华严经,我是这样看法的。我说波旬他还是没算计好,这个佛法他不信则可,魔也好,鬼神也好,哪个他要沾边了,他将来一定能成佛,这就叫善根。不管什么手段他进来了,只要你沾了边。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不厌弃他。他在我们佛教里头做了种种的破坏事,不干佛弟子事,尽干那些邪魔外道的事,他认为他把佛法破掉了。

但是他一沾染到这个佛法的气味,种子种下去了,他自己到一定时候,他会忏悔的。今生不行,一百生不行,一千生、一万劫之后,他还会忏悔的,他想那个是好,他还能有这样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蝴蝶飞_BtHqq 发表于 2016-1-19 07:35
果然好文章!我收藏喽。末学自种鲜花赠送!

谢谢师兄!鲜花美极了,居然还是自种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