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转
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
或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
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来,使人所求如愿;遂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则欲于王臣长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摄。不乘如来愿航,何从济乎!”
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诚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则专依《阿弥陀经》,收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后利人者,之所为也。
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门,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
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如如意珠,随愿成就。即得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何幸如之!
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
玉琳国师 答 顺治皇帝问:
————————————
顺治戊戌,世祖皇帝闻师名,遣使诏师。
己亥春,师应诏赴阙,见上于外朝,慰劳优渥。即命近侍送居万善殿,不时临访道要。
一日,(顺治皇帝)问:如何用工?
师曰:端拱无为。
又问:如何是大?
师云: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又问孔、颜乐处?
师云:忧心悄悄。
皇情大悦,命近侍传语,恨相见之晚焉。特赐号曰“大觉禅师”。
————————(白话诠释)这几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玉琳答道:你是皇帝,一行一动都将被天下人所仿效。臣好君之所好。所以你最好让朝廷照朝廷自己的法制去治天下,不要横加干涉。就比如你建一所寺庙是善行,普天下的官员仿效就会劳民伤财,善行就成了恶行。所以,你只要端拱无为(具体可参读《老子》),就是一件极大的功德。
顺治皇帝问:那我学习佛法要修大功德,要做到怎样?
玉琳答道:君王之德,要像阳光一样普济四面八方。“四表”指中国四方,“四表”是横向的;君王之德要贯通上下、贯通天人,“上下”是纵向的。
顺治皇帝问:学习佛法要能看破前世今生,我如何才能够参透佛理,知道“我是谁”呢?
玉琳答道:就像禅宗六祖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把事物分为善与恶,执着的一方,抛弃的一方,会使人产生迷惑;只有离开这种相对认识,从内心纯真的自性出发,才能了解真谛。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句话是禅宗最根本的思想之一。这里的“善、恶”,代表所有分别的、二元的、相对的意识。有了分别智,我们就失去了本心。由于分别意识的生起,我们悖离了本来面目。只有将一切相对的、分别的观点去掉,才能够见到“本来面目”,才能见到内心纯真不染的自己。
但是,“不思恶,不思善”,并不是意味着对善恶无所分别,相反,它是指在明辨善恶的同时,对之不加执着,这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的妙谛。
“本来面目”也就是“本地风光”、“一片田地”、“本来人”、“本来身”。
“本地风光”就是澄明的本心;“一片田地”祖父传,是人人本具的自性;“本来人”也叫“本来姓”、“本来身”,是清净圆满的本心。世俗之人往往总随声色转,斫丧了生命的本真;“本来身”是超出肉质生命之外的精神本源;“本来姓”则是超出赵钱孙李等世俗姓氏之外的精神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