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07|回复: 1

[佛教经藏]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略释-----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5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涅槃降魔咒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邪正品第九】佛说,为什么说一至四果圣人可依止呢,因为有四魔的缘故。什么是四魔,一是魔师。二是魔子。三是邪经。四是邪律。魔子现相于四众弟子中。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我们如何分别是魔说还是佛说,众生如何所行。佛说,我入涅槃七百年后,魔王波旬现世,以有漏之行作无漏身,坏佛正法。即魔王及魔子现四众像,或现一至四果圣人像,或现佛像自称是某佛。魔说经律是,人行不施得成佛道,受人天恭敬。不存在菩萨从兜率内院降生示现之事,如是说者是魔眷属。佛说经律是,佛久已成正觉,今方示现,为度众生,随顺世间,如是说者,即是菩萨。魔说经律是,佛降生时十方各行七步,不可信。佛说经律是,佛出于世十方各行七步,是方便示现。魔说经律是,有菩萨生以后,父母依王权到天祠用旨册封,使各天王礼敬,故名为佛。或说,天先佛后,为什么诸天王礼敬于佛。佛说经律是,菩提树下示现佛破魔后,到天祠,诸天王礼敬。    魔说经律是,佛没出家前为太子时,娶妻深宫自乐。佛说经律是,佛久已离欲,不受诸天妙乐,弟子发心出家修道。魔说经律是,佛住世时,任由弟子们有佣人,养动物,蓄珍宝,有田地,做生意,储谷米等事,佛慈悲怜悯众生故,佛不戒止。佛说经律是,佛门戒律严严,除禁止上述魔说事外,还不准驯兽、观星、占相、解梦、习治身咒术和惑人的外道咒术、不谈俗事、不美容、不伪曲、不戏笑谈说、不穿皮衣皮鞋、不亲近国王等、不高声大笑、不妄说长短等是非、不穿美丽衣服、不造不卖不喝酒、不淫乱、不博奕(包括赌博)等等。如果出家人这么做,应还俗。魔说经律是,世间神为大,菩萨为供养神故入天祠。菩萨入诸灭是,为调伏诸天人。菩萨不能示入外道邪论中去。斗争不和合,不为国王大臣等恭敬。于怨亲二人中间保持中立,故名佛。佛说经律是,菩萨为度众生随处示现,在示现处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魔说经律是,佛为我解说经律,说恶法中罪不分轻重一样重。佛经就为调伏恶人所说。这么说谁不相信等于有罪。如果能信受,就是知足少欲,断除烦恼,智慧涅槃的善法因缘。此外,我给诸位讲一点,现在世中有人不讲戒定慧,讲相似法度人,有些人上当或痴迷,就是相信语言,不求了义。    佛说经律是,戒相分明,不为惩罪,不为调伏恶人。是让诸比丘、比丘尼远离一切不净之物,得微妙清净,正了经义。佛为度众生而说经律。否则,此等人不为佛法而出家,是邪见外道弟子,魔说经律是,佛也是人、肉体也无常变异,不须无量功德所成就,也就是空说无我,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佛与佛法。佛说经律是,佛为度化众生化生示现,实则为无量阿僧祇等功德所成,常住无变异。魔说经律是,若有比丘实没有五逆重罪,没有失去戒体而众人说你犯了重罪,失去戒体,失人身当堕地狱,就等于如此。佛说经律是,若有持戒比丘,被国王,大臣赞叹,这些比丘是罗汉,不久会成佛。这些比丘说我不是罗汉,也不会很快成佛。国王仍令人民供养尊重。其国王与人民都有大福报,这位比丘也没犯重罪。如果这位比丘听后,默然受之,则实犯重罪。佛说经律是,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依法修证,性无烦恼,除不信不修外,皆可成佛。有人闻佛法信修,持戒不犯重罪知身中定有佛性,必定成佛。这样的人这样想或说,都没犯重罪,我释迦牟尼就这么过来的。如果不随顺此说为魔说或魔眷属。魔说经律是,根本没有四种极重罪,十三上重罪,犯此戒又犯彼戒,三十下重罪,九十一上轻罪,四中轻罪、下轻罪、七极轻罪,无偷盗庙、塔、僧团、常住财物,五逆、断灭想之人。比丘戒仅此一说而已。如果有破戒业报,出家人破戒堕地狱,而外道无戒可犯而生天。按此理,佛说戒也就是吓唬人呢!出家人行淫穿上俗家衣服就没有犯戒,佛住世时也有这样的出家人得解脱或生天。佛所说如犯了最轻的罪,不知不作忏悔,八百万年后要堕地狱。这不是佛在吓唬人是干啥呢!佛说经律是,犯小戒及至微细,有因有果,当受苦报,期限不尽。我们必须知道,而加以自身防护,今世若犯小戒不加忏悔和守持,后世就可无恶不作,何况犯佛说的重戒呢。四众弟子不可亲近上述魔说之人。众生虽有佛性,因持戒修行才能见到佛性成佛。这里我多说几句,修行与持戒似鸟双翅,光修行不持戒或光守戒不修行,如同一鸟折单翅,不能飞行,原地扑腾。如演员演佛不是佛,演菩萨不是菩萨,演僧人不是僧人,假相修而不持戒。特别是三果圣人或菩萨行人,动一恶念为破戒,等于折断鸟的一翅。光知守戒不知求解脱法修行之人同为一理。很多人都误在此不得解脱,即生业障或后世业报不得出离。所以,我劝行人持戒而修行,修行而持戒。劝初行人莫当演员而自误,自误而当演员。佛说经律是,于九部经中或很多经中不说佛性,虽不说当知实有,当知作说者,其人真我弟子。我在讲《心经》时,谈到入深禅定时佛性的一些境界。一些人难理解,说一些经书上找不到,是真的吗?您有缘听到佛说此处经义时,您就明白自性观世音的实义了。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佛的九部经中均没有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果说有,犯不犯戒律而获极重罪呢。佛说,善男子,实没有犯戒律而获极重罪。佛的经典多为声闻、缘觉所说,但证悟者自知众生皆有佛性。在大乘经典中,对世间亦说有我,顺世间故,对出世间亦说无我,诸法空相故。所说中道亦为妙有,需持戒修行方能了悟。所以,不犯戒律,无极重罪。而不如是说者,为犯戒律获极重罪。如果说我已成佛,因为我有佛性必当成佛,为犯戒律获极重罪。大家知道,虽有佛性,而没有持戒修行,没有见性,故不能成佛。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为什么有的比丘犯戒获过人罪呢?佛说,若有比丘为名闻利养故,谀谄权贵,邪伪欺诈众生。常想如何让四众亲近我,知道我是圣人,然后装模作样,善好第一,大得门徒,得大供养,女人敬念。这样的比丘为犯戒获过人罪。佛说,如有比丘想建立无上正法道场,住空闲处,未证得阿罗汉,而人都称是阿罗汉,让很多人生起信心。以这样的因缘,让佛门增加很多比丘等四众弟子,教化持戒修行,弘扬大乘佛法,建立正法道场,这样的比丘没有犯戒获过人罪,而是菩萨所为。佛说,四众弟子不应亲近供养犯偷盗的比丘。比丘私用供养佛寺之物,佛塔之物,他人寄存修塔寺之物,包括供养僧团之物和常住之物,为犯偷戒。这样的比丘下世的业报是,人无男女二根或同有男女二根,为恶根。佛说,四众弟子不应亲近男不男、女不女之人和出家又住俗世有俗事,在家又穿出家人衣服、剃光头等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在家人不像在家人之人。佛说,真正的出家人对众生应起悲心,不饮酒、不闻香、不妄语,不生淫欲心,乃至动念和梦中,都应如此。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若有比丘梦中行淫犯戒不。佛说,不也,应生悔和不净想。是对初行人说的,不包括三果罗汉以上的人和菩萨行人。佛说,如见比丘经常翘着二郎腿,这样的人不为出家人。如见比丘食肉和食五辛之物,穿蚕丝织的衣服和皮革之物,蓄不净之物等,非佛弟子乃外道眷属。佛赞叹童子菩萨是有机智灵敏的人,能分清魔说与佛说差别相之法。随佛所说的人是佛弟子,随顺佛经典的人是菩萨。否则是魔王及其眷属。听本品后,诸位应明白,魔有烦恼斗争之乐,作乐是苦。佛有清净无为之乐,以苦为乐。魔与佛斗其乐无穷,佛不与魔斗,魔军自败。魔子与圣人斗,其乐无穷;圣人不与魔子斗,邪说自息。魔法与佛法斗,其乐无穷;佛法不与魔法斗,邪见自除。魔王、魔子、魔法的反方向力越强,佛、佛子、佛法的定力、戒力、慧力就越强。初行人要培育自己的逆商,转逆境为顺境,安稳精进。菩萨要用定力、戒力、慧力三力转反方向力为佛正法道场,直至菩提。总之,有佛无魔不成佛。        【四谛品第十】苦集灭道为四谛,声闻弟子如何理解四谛真义而修学四谛。佛说,知佛真身常住,修苦自利利他,求解脱者为苦圣谛,而三途众生业报苦和人身八苦不是苦圣谛,是报苦,不得解脱。众生无真智,不知佛真身常住,必受轮回苦,枉受轮回苦,甚为怜悯。苦集谛者是知佛法常住,正法修行,求正解脱。若于佛法不生真智,言正法断灭,不知法性,生死苦恼,是集苦报,不是圣谛。苦灭谛者是知佛法密藏,精勤修行,有烦恼可灭,有圣道可证,为修苦灭圣谛。若执著修空,说空可灭烦恼,外道也修空,不能于诸法中而得自在。修空不能灭轮回烦恼苦报,因没有从戒、定、慧法藏中修积功德。道圣谛者是知佛、法、僧三宝常住,依法持戒修行,得正解脱。若以颠倒心,非法计法,造无量恶业,轮回三有,无道圣谛可言。【四倒品第十一】这一品重点说什么是众生的四颠倒,为什么颠倒。佛说,众生有四颠倒。第一颠倒是于非苦中生于苦想。即平生苦想。佛示现入般涅槃不是苦与苦报,而是常乐我净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生不知,颠倒认为佛之示现肉身也有生老病死之苦,入般涅槃如薪尽火灭一样,而生苦想。因为喜生惧死是众生的普遍心理,心生苦想而悲痛。第二颠倒是于苦中生乐想。乐者佛真常。无常是苦,不知依法修空寂禅味而求证真常也是苦,众生在无常苦中不求出离而贪五欲之乐,并生乐想。第三颠倒是于无我中而生我想。佛法有我,即是佛性。而众生不知我有佛性,为我中无我想。生佛法中无我,我无佛性想。第四颠倒是于净中生不净想,于不净中生净想。净者佛真身常住,众生执著佛示现肉身而不知佛常住真身。众生身在不净处,心修不净观为不净中生净想。讲到这里有人问,如何理解佛门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时代,向佛其心坚固,专心修道,修道成道。佛门公案中有一富人,见一僧人住草堆而供养百两黄金。三年后,富人去见僧人仍住在草堆中,不见庙宇。富人问僧人百两黄金怎么用啦?僧人指了指草堆,富人用手一摸,还是三年前他放黄金的地方,僧人连看都没看。正法时代的人只修道,不知其他。但正法时代也有像法与末法存在,比例非常小,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古称十人修行,十人成道。像法时代,专求功德,修塔造庙,刻印经书,像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末法存在。正法住世为百分之一,所以有百人修行一人得度。末法对像法的比例是千分之一。末法时代,专重形式,执著文字。末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像法住世,比例为万分之一与千分之一。所以,有万人修行一人得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ttp://iask.sina.com.cn/user/my_ishare.php?uid=1431756470净慧法师佛经开示网络共享中心 欢迎下载流通 功德无量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04: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