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75|回复: 26

为什么打完禅七回来整个人颓废了 请大德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这一次去寺庙庙打禅七 也是第一次打禅七回来整个人就颓废了感觉 现在还躺床上呢 一回来就和南朋友吵架 想好好活着又活的不好 想死又怕下地狱 我彻底的要废了 我之前一直修得挺好的 这一次不知道怎么了 大德为我指点迷津吧
发表于 2015-2-10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出家!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0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hixiu.org/forum.php? ... peid%26typeid%3D841
感自己的力量太难的话,直接接受弥陀的救度吧,老实念佛号。
发表于 2015-2-1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磨”心的过程。
发表于 2015-2-1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要随缘精进 于 2015-2-10 20:59 编辑

索达吉堪布:学佛人三种地方不可去
转载自: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3586.html
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总括说来有三种,是怨仇争处、众人聚处和玩乐之处。
“怨仇争处不可去”,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因为我们初学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没有调解的能力,围观时不但会生起嗔心,而且还会被牵连进去,对自他都没益处,所以看到这类场面后,在内心中祈祷上师三宝,但愿他们化解怨仇,而不要去参与。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误解或不好看法的人尽量敬而远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众人聚处不可去”,这里的众人聚处是指没有正知正见愦闹的人群、大都市等,并非众多道友一起精进闻思修行的地方。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应该处在适合的环境,通过闻思得到正见,再到无有愦闹的寂静处稳固自己的见解,及依见解而修持,《月灯经》、《弥勒请问经》多赞叹寂静处有诸多功德。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所讲的六种过失,其中的赌博、喧杂境就是众人聚处。平时也不要经常去大城市等繁华之地,以免自己生起和增长贪心、嗔心、痴心,所以,除了成就后去弘法利生外,应尽量避免去众人聚集的地方。
“玩乐之处不可去”,玩乐之处是指诸如去打麻将、下棋、跳舞、看录像等游玩的地方,这些地方只会助长贪嗔痴,不会增上智慧,即使世间那些稍有修养的人也不会去的。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背着他仅有的一袋荨麻与一口土锅赶路,途中土锅打破了,正巧被几个去参加集会的姑娘看见,她们说:“我们今天开法会时,应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像他那样可怜。”同时,米拉日巴尊者也默默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要像几位姑娘那样可怜,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正知正见的愚痴众生都执持颠倒之见,把无聊地消磨时光作为一种快乐。少数修行人以前世间习气重,因此现在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的不良习气,顿时舍掉。这些教言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难,故我们应当努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检视自己参加禅七的目的是啥?
佛教的禅修需用出离心、菩提心、信心来摄持,具足正见而发心。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1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善光 于 2015-2-11 08:3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阿弥陀佛

末学并非大德,仅提供一些建议给师兄参考

按照《楞严经》的教导,
修习禅定之前需要严持净戒、
1.戒淫(包括夫妻间的正淫),
2.戒杀(吃素、戒除五辛),
3.戒盗(不贪),
4.戒妄语(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也就是要了知自己的修行状况和次第,不自高傲慢,按照次第如法精进修学就不会出现问题)
要先修忏悔并且通过念佛、持咒、诵经等基础佛事,消除累世粗重的身心业障和鬼神干扰问题,
而且要修习布施、广行善事广结善缘,例如放生、扶贫帮困、供养三宝、印制佛经、造佛菩萨像等等
身心比较柔软,六根比较清净之后,再修习禅定或深入经藏,就会比较容易和顺利


一般来说,寺院里面清净修行的僧侣没有世俗的挂碍,所以比较适合修习禅定,
而一般在家居士需要为了生活而奔波,还要照顾家人,尘染比较深重一些,所以相较而言比较适合打佛七(精进念佛)

如果出现身心不适,首先可以检讨自己的心念和戒行方面是否有不如法之处,然后忏悔修正
然后可以一心念佛,或者持诵楞严咒(长)或楞严心咒(短),佩戴楞严咒,多看光明四射(摄)的佛菩萨像,多听清净清凉的佛乐
如果可能,每日念诵心经和大悲咒各21遍
若能坚持去做,逐渐就会好转


祝福师兄及有缘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不可以详细说说打禅七的过程与体验?
发表于 2015-2-12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坐再好也难以解脱,念佛再差只要专念必定往生。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youwenbida/foli/Index.html
发表于 2015-2-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这么认为,别整得要死要活的,一向专念佛号,感动佛弘愿,直接上大愿船这样都生。
发表于 2015-2-1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通。自然牵引往生。
发表于 2015-2-1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空即菩提‘!
禅宗参禅要’空‘心,才能成就菩提。
净土念佛也要达到’无念‘而念,才能成就菩提。
若有’念‘,则魔入,
若无’念‘,则佛现。
合十
发表于 2015-2-13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怕什么?  别自己吓自己。   踏踏实实。一步一步 实践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5-2-13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诵《地藏经》吧 还能把你拉回到原来的状态
发表于 2015-2-14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同情您的境遇,换个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您。
发表于 2015-2-14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学是一个业余学佛者。不是大德,小德也称不上。
后学愚见。
这就是无明。
从简单的叙述来看,不但没开般若智慧,世间智慧也未通达。
首先,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禅。抱着好奇心理去体验一下。
毕竟寺院生活与世俗生活相差非常大。由于抱着很大的希望去了,结果没有得到必要的开示。
糊里糊涂的去了,又糊里糊涂的回来了。根本你就破不掉无明的。糊里糊涂的坐了几天,当回到现实生活中就难以适应了。
这与组织者也有一定的关系。参禅也是要开示的。
参禅开悟谈何容易?虚云老和尚18岁出家,从普陀山拜五台山拜了三年,冬天过了黄河遇到大雪,三天没吃没喝几乎死掉,也没开悟。
56岁去高旻寺打禅七,落水在长江一天一夜几乎淹死,被人捞上来救活。
由于不听方丈安排,又被打个半死。
打第三个七时才有点消息。依据楞严经来看只是破了色阴境界。杯子落地,被认为是开悟了。
对参禅感兴趣多看虚云老和尚开示,宣化上人禅七开示这两位是当代禅宗正法眼藏,否则,盲修瞎练没成就是小事。稍有境界就入了魔道了。参禅之路歧路太多,魔障太多。虚云老和尚指出,都末法了,你到哪里寻找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就可以保绥哀救,不入歧途。宣化上人的开示是必读之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2-1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读《虚云老和尚年谱》,知道了虚云老和尚一生的行化事迹。在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朝五台山一节中,虚云和尚讲述了他途中遇险,几乎失去生命,在这生死危难的关头,文殊菩萨化现为乞丐为他做饭送供、旅途伴行。帮助他克服朝山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最终圆满完成朝礼五台的任务。读过这段故事,我思绪万千,深为感动。

虚云老和尚(1840—1960)是现代禅门巨匠,俗姓萧。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曾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尚无子女,其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是日晚父母同梦一长须着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夫妻惊起互告对方,不久遂有身孕。翌年父移佐泉州府幕。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二十九日寅时,虚云和尚诞生于泉州府署。初堕地,为一肉团。其母大骇恸,以今后无复举子之望,遂气壅死。翌日有卖药翁来,打破肉团,得一男婴。由庶母王氏抚育成人。

虚云和尚出家之后,精进勇猛。光绪年 (1882年),和尚深感出家以来,道业无成,生起惭愧之心。又念及父母的辛劳及母亲的早逝,为报父母之恩,决定从普陀山出发,发心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

虚云和尚一路称念菩萨圣号,三步一拜,至光绪九年(1883),拜至黄河铁卸渡,又过光五陵。腊月初二,和尚渡过黄河,天色已晚,四无人烟,不敢前行。虚云和尚见路旁有一摆小摊用的茅棚,尚无人居。便决定在此暂住歇脚。是夜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次早举目四望,一片琉璃世界,积雪深盈尺,无路可行。因过往无人,亦无法辨别方向。
又因积雪无法继续朝拜,虚云和尚只得打坐念佛。由于草棚没有遮拦,又无饮食,和尚饱受饥寒。为了取暖,他便蜷伏茅棚一角。大雪纷飞,和尚饥寒交迫,虽奄奄一息,仍不忘提起正念。一连三日,飘雪不止,和尚渐渐限入昏迷状态。初六之后,雪止天晴,和尚已口不能言。初七那天来一乞丐,见和尚卧雪之中,知道是寒冷所致,

乞丐随即将雪拨开以围棚草烤火煮黄米粥。送和尚吃,和尚得暖气得以复生。

乞丐问虚云和尚朝拜的去处,虚云告诉他从普陀出发朝礼五台的过程;和尚又问乞丐的情况,乞丐告诉他说,他姓文名吉,从五台山来,欲回长安去。虚云和尚问文吉到五台如何找他。文吉告诉和尚,五台山僧都认识他。虚云和尚又问此处至五台的距离。文吉告诉和尚,有两千里路程。文吉又以黄米粥为虚云和尚调养身体。文吉问虚云和尚拜名山有何要求。和尚说:“生不见母。以报亲恩。”文吉见和尚身背行李,又加之天寒地冻,劝其不必再拜,虚云和尚意志坚定,不为所动。乞丐深为感动,劝虚云和尚按其来时足迹行进,以免错路。
虚云和尚辞别乞丐,继续前行,途中在洪福寺挂单。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初三,虚云和尚告别寺僧,继续朝拜,是日晚,虚云和尚至盂县城内小南海寺挂单,不许留宿。虚云和尚只得露宿城外路边。和尚夜晚腹痛难忍。全身发冷。初五发生痢疾,但每日仍然坚持朝拜。至十三日因病已不能前行,只得在黄沙岭一破庙中歇脚。虚云和尚痢疾加重,日夜腹泻数十次,不进饮食,行动无力。因庙在山顶,人迹罕至,虚云和尚只得闭目待毙。十五深夜见西边墙下有人燃火。虚云和尚以为是土匪,细看见是文吉,心中大喜,急呼唤文先生。文吉执火来照询问和尚为何还在此处。虚云和尚便将经过告诉了文吉。文吉一边安慰虚云和尚,一边给和尚倒水喝。此晚由于得见文吉,虚云和尚遂感身心清净。十六日文吉将虚云和尚之污秽衣服换洗并给一杯药喝。十七日病退,食黄米粥二碗,身出大汗,内外轻快。十八日疾病痊愈。虚云和尚对文吉两次蒙难相救深为感恩。
文吉告诉虚云和尚,他已从长安返回,井劝虚云和尚一起行走到五台。虚云和尚已许下三步一拜朝五台的宏愿,不愿随文吉一起前往。虚云和尚说:“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辞官,而促寿。昊天罔极,耿耿数十年矣!特此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他百难当前,非到圣境,死亦不敢退愿也。”
文吉说:“你诚孝心坚固,十分难得。我今回山也没什么急事,我愿代你背负行李,伴送行程。你但前拜,轻松许多。”
虚云和尚对文吉说:“若能如此。先生功德无量。倘我拜到五台。愿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先生。以酬救助之德。如何。”
文吉说:“不敢当,你是孝思,我是顺便,不必表谢。”文吉跟随虚云和尚照应四日。虚云和尚的病已减轻许多。
十九日扶病起香。从此背物做饭等事务都由文吉负责。虚云和尚因外无物累,内无妄念,身体日渐强健。至二月底到太谷县离相寺挂单。寺院只是同意和尚挂单,拒绝文吉入住。文吉见状便告诉虚云和尚,这里距五台不远,他先回去。虚云和尚的行李自会有人代送上山。

虚云和尚留住片刻,勉强吃了半碗面,便告辞而去,到街上寻找文吉,也没有见到。当时正是四月十八,夜月正明,虚云和尚欲追赶文吉,星夜向太原府拜香前进。因心急起火,次日脑热,鼻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黄土沟白云寺,知客见和尚口流鲜血,不准挂单。二十一晨至太原极乐寺,亦不挂单。二十二早出城礼拜,在北门外遇一叫文贤的青年僧人。见虚云和尚近前招呼,便接过拜凳行李请进寺内,相敬如亲,领到方丈相陪茶饭,并邀请虚云和尚在此常住。
虚云和尚告知文贤其发愿缘由,文贤对他敬爱有加,坚留十日才放行。临行时文贤送给和尚衣物旅费,和尚坚辞不受,文贤便代携拜凳相送十余里,洒泪而别。时至五月初一日,和尚向忻州前进。一日早,在途中拜香,后面来一马车,缓行不越前。车中官人下车,要求为虚云和尚代送行李,和尚十分感激,便交由官员代送。和尚又安心拜香前进,心无旁骛。不久便拜至官员营部。官员热情招待虚云和尚,云公休息三天,随后告辞而去。官虽送路费礼物也不接受,官员便派兵将行李钱物送至显通寺。

五月底,虚云和尚拜至显通寺,先在该寺住下继而到附近各刹进香。虚云和尚逢人便问文吉其人,却无人知道。后与一老僧说及情由。老僧合掌说:“文殊菩萨化身也。”和尚恍然大悟。虚云和尚于二十二日起香,两日拜至东台。在月朗星辉之夜,虚云和尚进石室上香。在室内朝夕礼诵,禅坐七日。六月初一日回显通寺,初二起香拜华严寺,初三拜北台,在中台过夜,初四拜西台。初五回显通寺,初七拜南台并在南台打七,十五下台回显通寺。至此,虚云和尚为超生父母,拜香三年的宏愿胜利结束。

此三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和尚一心正念,坚持礼拜。途中虽历尽艰难,和尚亦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因此才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我在扬州高寺挂单时,当代禅宗高僧德林老和尚曾对我说,如果有人能诚心朝拜五台,文殊菩萨会“迎一千(里),送八百(里)”。我想,虚云和尚发愿朝礼五台途中,虽遭遇千辛万苦,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坚持三步一拜而行。他正是以自己的至诚之心感动了文殊菩萨。因此文殊菩萨便在其急难之时,分别化现为乞丐和高僧相助,使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从而顺利完成朝拜五台的任务。

其实,诸佛菩萨早已发过大愿,若有人以虔诚之心念诵或朝拜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一定会随缘赴感,度脱众生永离苦趣。只是我们凡夫俗子有时虽有宏愿在心,但缺乏虚云和尚那种坚定信念,终不能感得诸佛菩萨的示现。
虚云和尚朝山得文殊菩萨化身送供的故事,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诸佛菩萨宏愿的真实不虚。假使我们都有虚云和尚的至诚之心和不畏艰难险阻的吃苦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蒙诸佛菩萨加被,常处于诸佛菩萨的慈光照耀之中。
摘自《甘露》2007年第2期

发表于 2015-2-14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479.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点击:9897]  [url=][放大][/url] [url=][正常][/url] [url=][缩小][/url] [url=][加粗][/url] [url=][打印][/url] [url=][字体:17px][/url]  [手机版]
背景色
479.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萧,湖南湘乡人。其父玉堂,为泉州府幕僚。道光二十年(1840年),虚老出生于泉州府舍,自幼丧母,由庶母王氏抚养。虚老天生厌荤腥,性情恬淡。少时曾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湘乡安葬,请僧人至家作佛事,虚老得见三宝法物,心生欢喜。后随叔父到南岳进香,遍游诸刹,遂生出家之愿。其父担心他出家,遂令他与田、谭二女结婚。结婚之日,虚老遭父禁锢,虽与二女同居而身心无染。咸丰八年(1858),虚老出家之志已决,作《皮袋歌》一章,留别田、谭二女,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和尚落发,第二年又依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
  为防止被家人追找,虚老一度隐居于山后之岩洞中,礼万佛忏。三年后,方出洞回涌泉寺任职,为众作务,默默担承种种苦事。不久,其父病故,其庶母王氏领着田、谭二女,亦出家为尼。为众作务期满,虚老旋奉师命,外出游方参学,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虚老曾从普陀山出发,一步一拜,朝礼五台,感文殊菩萨化现。后又只身入藏地,远至缅甸、印度、锡兰等国。其间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和苦行,惊天地,泣鬼神,为千载之下所仅见,实难以备述。读者可参阅《虚云和尚年谱》。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虚老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旻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老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旻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虚老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虚老准备乘船渡江,因身无分文,船夫竟鼓棹而去。不得已,虚老只好继续勉强沿江而行。后失足落水,随江流浮沉了一昼夜。漂至采石矶附近,幸亏被渔民救起,抬到附近的宝积寺。醒来之后,虚老口、鼻、大小便诸孔,皆流血不止。静养了几天之后,因怕错过禅七,虚老又强打精神,径赴高旻寺。
  在高旻寺,虚老丝毫不提自己落水和患病之事。后来,知事僧遂令他代任禅堂职事,虚老因为体力不支,没有答应。高旻寺一向以家风严峻著称,凡请职事拒不就者,被视为慢众。虚老因此挨了一顿香板。挨打之后,虚老病情益加严重,血流不止,小便滴精。但是他却默然顺受,一点都不辩解。在禅堂里,虚老以死相抵,坚持坐香,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以至不知身是何物。经过二十多天的猛利用功,他的病突然全愈了。
  后来采石矶宝积寺的住持德岸禅师送衣物来高旻寺供众,看到虚老容光焕发,大为惊诧和欣慰,于是将他落水之事告诉了高旻寺的大众。大众一听,无不钦叹。从此以后,禅堂里便不再安排他轮值做事。虚老因此得便一心修行,很快工夫大进,万念顿息,昼夜如一,身心庆快,行动如飞。
  一天晚上放晚香的时候,虚老忽然睁眼一看,只见眼前光明一片,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墙还看见香灯师在小解,又看见西单师在厕所里大便。再向远处看,江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形色,无不一一了见。第二天,虚老向香灯师及西单师问及此事,果然如此。不过,虚老并不以此为意,只当是寻常境界而已。
  到了腊月第八个禅七的第三个晚上,第六枝香开静的时候,护七法师例行给每位坐禅的法师上开水。当护七法师给虚老上开水的时候,不小心,开水溅在虚老的手上,茶杯随即掉在地上,摔碎了。就在这个时候,虚老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梦初醒。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此次若不堕水大病,得遇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哪有今日悟道之事!于是作偈云: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有偈云:
  “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虚老悟道之后,数十年如一日,仍然恒守戒律,精进不懈。在弘法接众的同时,还殚精竭力,先后修复了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棲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韶关南华寺、乳源云门大觉禅寺等道场。解放后,虚老不顾年迈,又率众修复了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后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圆寂于此,春秋一百二十岁。

发表于 2015-2-1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虚云老和尚高旻寺禅七开悟以来,就没听说过有哪位大德参禅开悟了。
可见开悟之难。
本身想开悟的念头,就是一个妄想。
有妄想即著魔。
所以,后学愚见。想明心开悟就读大佛顶首楞严经,宣化上人的楞严经浅释。圆瑛大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海仁老法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都可以开悟,明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