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5|回复: 0

[学佛交流] 人 间 佛 教(代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教自秦汉以后,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已十分兴盛,北方营造石窟,南方建造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及至隋唐,几乎第一流的思想家都是研究佛教理论的。在唐初出了个禅宗六祖慧能,佛教思想逐渐中国化,一直影响到宋明理学。二千年来,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的思想文化。一个人不论是否信佛教,他的思维和语言无不带有佛教的色彩。如:
    来世 来世的概念来自佛教的轮回理论。
    作业 佛教有“业力不灭”的理论。人的身意三者的一切所作所言和所思,无论善恶,都称为“业”。佛教认为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还有末那识恒审思量,执持自我;阿赖耶识收藏前生今世所作的业,到时候就会报应。
    世界 这个词不见于四书五经,它来自佛经:东西南北十方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所以,世界还包含时空意义。
    十恶不赦 这是佛教术语:杀生、偷盗、邪淫、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贪心、嗔心、痴心称为十恶。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
    无明 无明是十二因缘之首,佛教认为世界本来是一清净体,无有众生,无有山河大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皆发端于一念无明,由因缘和合而起。而修行的目的是要参透这一点,看到一切皆空,“明心见性”。
     词汇:因果、报应、眼界、境界;成语:天花乱坠、顽石点头等等,无不出自佛教的理论和典故。


    发展到现在,佛教,如净空法师所说,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第一是宗教;第二变成了学说,称之为哲学;第三成了邪教,学说不会害人,邪教则有害无益;第四成了作秀,成了表演,外面热闹,舍本求末;第五是认真修学,探求真理,依教奉行”。


认真修学,探求真理,依教奉行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要了解佛教的宗旨,按佛经的说法是要了解诸法实相,即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生,二是宇宙。悟透了这些便能“明心见性”,了脱生死。但佛教的理论深奥、庞杂,真领悟的人少;所以佛祖对于不同层次的信众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领进门。对此佛教称为“方便”,这就形成了佛教不同的宗派。其中最简单的是念佛,求往生净土;比较高深的是参禅,修习戒、定、慧。



    佛祖在阿弥陀经中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如何才能往生西方净土。佛说:“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西方净土”究竟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何处?常有人产生疑问。佛祖自己也说,他宣讲的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他深恐众生不信,所以在阿弥陀经中,引东南西北上下十方诸佛作证,释迦牟尼所言是实。

究竟有没有“西方净土”,能不能见到阿弥陀佛?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想要从声音和形象来认识如来佛,则此人是在行邪道,不会有结果的。其实西方净土不在空间之内,而是在自己的心里。对于这一点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了然在胸的。对此说得最为明确的是禅宗六祖慧能。六祖坛经在解答韦刺使,能否生到西方净土的疑问时说:西方净土“分明去此不远。若论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凡愚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远,若怀不善之心,念佛今生难到。……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那么,如何才能修到此净土?慧能说: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慧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心是地,性是王。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所以,西方净土不是在外部空间,而是在自己的心中。行十万八千里路,乃是心路,就是去除十恶八邪,自净其心。心净自然净,所谓“境随心转”即此。

按慧能的说法“即心元是佛”。所谓的三归依(即归依佛僧三宝)也就是归依自己正直的真心。他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也就是说:佛,就是觉悟之意;法,就是正确的道路之意;僧,就是清净之意。做到了这些才是真正的三归依。他又说:“此修行是自归依。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善知识,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所谓佛祖心头坐,就是这个意思。佛法就在世间,在众人自己的心里,不在虚无飘渺之中。


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祖诞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见到人世的不平,体会到人生的困苦,为寻求解脱之路,才创立佛教,所以佛教本来是源自人间,利益人生的。


其实高僧大德并不迷信,1933太虚大师在汉口作人间佛教的演讲,亲口说要去掉迷信的东西。他说:“佛教并非教人离开世间去做鬼、做神,或皆出家为僧。佛教应该用佛的道理去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间改善。为此要去掉神异的,迷信的东西。佛教今后应注重现生问题,不要专门进行死后问题的探讨。”

实际上佛教对于现生问题是积极的。观无量寿经说:“欲修净业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颂大乘,劝进行者。”所以,佛教提倡父慈子孝,社会和谐;学佛又能修身养性,实在大有益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