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7|回复: 0

创造一个殊胜的缘起(下) ——潘麟 《<心经>直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0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东方先生 于 2015-1-20 20:21 编辑


       本人幼年即入生命修行之道,至今接触过的佛家、道家或瑜伽等修行人不可胜计,给我留下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些修行人和世间人一样,缺少对自己对文化和对修行最起码的诚意,狂热、偏执、攀缘、痴迷等等心态都不缺少,唯缺少的是必要的诚意——将后天来自内外的一切掩饰、面具、虚伪、自欺、自恋、机巧等等统统抛弃,将自己还原为最真实的自己,并直面之与肯认之的诚意。

  诚意意味着不自欺,诚意意味着无我后的真正之公平与正义,诚意意味着有勇气接受一个真实的自己——无论它是什么样子。

       人是唯一会说话的动物。但人们最多的是将说话和语言,用来催眠自己和掩饰真相。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如此喋喋不休的原因。人对说话的迷恋早已到了狂热的地步了——人们将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以上的时间用在说话上——之所以这样做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有效地催眠自己和掩饰真相:人们是如此地害怕真相和直面自己,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种东西——说话,从早到晚不停地说呀说。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听到无休止的说话声,只要有人在的地方,一定有喋喋不休的说话声。以至于人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对语言的极度迷恋和依赖。如果让那些爱说话的人,一天不说话,会被认为这比杀了他们还要让他们难以忍受。不说话几乎就等于死亡。

  说话不仅是人们日常消耗时间和精力的最主要方式,更是制造我们心智迷离散乱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多数人而言,无休止地说话不仅仅是外在的口舌行为了,它已经内化为一个精神行为了——即使我们嘴上不说话,但我们还是会在内心里喋喋不休的。这种口舌上的或内心里的喋喋不休,与我们开经前所要求的正心诚意和聚精会神是不相应的,不相符的。故在佛陀的教义中,有根本之道——八正道之说。正语和禁语是八正道的重要一项。所谓正语就是不两舌、不妄语、如实语和不诳语等。禁语就是在规定时日内不可以说话。因为只有正语和禁语,才能让我们从无休止的语言迷乱中解脱出来,由此前的被语言和说话左右着,转为有效地控制着语言,不再让语言和说话迷乱我们的心智。语静才能心静,语止方可心止——狂乱心念的止息。

  佛陀一再地教导我们,语言对我们的限制和误导,是我们不得解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不能进入正思维、正念、正定和正命等人生正道的重要原因之一。廓清语言和概念等制造的种种迷雾,觉察出无论是口语还是心语,对我们的种种干扰和误导,是修行者的第一步工夫——也是最为重要的工夫。太多的修行人,因为没有很好地重视这修行的第一步工夫,导致一生修行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更不用说登堂入室了。

  佛法非常重视缘起——万事万物皆是因缘聚合而得以生起,修行这件事也是因缘聚合而起的。没有一个很好的因缘,什么也不能生起,任何成就都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在《心经》的开经之前,一定要有一些良好的缘起——简单地讲,就是要具备一些良好的前提和如法的条件。一个不如法的前提,是没法结出正果的。古人云:良好的开端,就已成功一半。

  印度有个古老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伟大的导师(Guru)去世了,他的弟子们商议决定以评传的方式,将他们导师一生的伟大思想和事业记载下来,传于后世。——这个神圣的任务落在了导师生前最得意的大弟子身上。可一年过去了,众弟子们并没有见大师兄动笔,于是就去催问,大师兄说:不要着急,我正在准备中。十年过去了,还没有动笔,于是众弟子又去催问,大师兄依旧说:不要着急,我正在准备中。二十年过去了,众弟子实在是忍无可忍,厉声责问为何还不动笔,大师兄说:这二十年来从未忘记此事,只是一直在准备中。近来终于准备好了,现在刚刚开始写作。——不久,一部关于此导师的最为详尽、最为透彻的传纪诞生了。

  后来这位伟大导师的首座弟子解释说,为什么二十年来迟迟未动笔的原因是:因为我发现我和导师之间的差异太大了,我像一个小学生,而我的导师则像一个资深的教授。大家想一想,一个小学生怎么可以理解一个老教授的情感、思想、学问和境界呢?如果这名小学生悍然动笔去写作和评论关于这名教授的一切,在不自量力的同时,也是对这名教授的亵渎。于是,大师兄说:要想完成这个光荣任务的最佳方式就是:努力地成长我自己,将我成长到接近或等同于我们伟大导师的境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我们伟大的尊者,及相关的一切。为此,正如大家看到的,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成长自己。当我感觉到已经准备好了后,便写出了这部令大家满意的传纪。

  在投入任何事务之前,无有例外地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准备。当我们有心走进佛陀的教导——经典之前,同样需要一系列的身心准备。如果准备不到位,不彻底,不全面,冒然走进经典中,我们的收获必然是小的。更有甚者,将会入宝山而空手回。我们在走进《心经》之前,可能不会如这个印度古老故事中所说的,需要二十年的准备。但至少,上述的正心诚意是必须的。如果我们此时正被强烈的自我、任性、偏执、成见、负面情绪、私心妄念等所控制着,那么,带着这些因素走进《心经》或别的经典,都是非常不合适的。如此,几乎不可能与这些经典产生哪怕是最肤浅的相应。

  《心经》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圣典之一,在走进她之前,心智的成熟、人格的健全、知识的贮备、心境的平和、见地的通透、身心的清净、对红尘世俗和功利机巧等业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出离、深厌轮回渴望解脱之愿力的真实生起等等,是必须具备的前提。非如此,不足以开创一个走进《心经》的殊胜之缘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