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西有 于 2014-12-28 16:01 编辑
二十二、《阿弥陀经》「善男子善女人」之事 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324页。我们继续来学习「三心料简及法语」: 此成执持名号之身故,
云「善男子善女人」也。
如下品上生,是一生十恶凡夫,
最后一称时,被赞为善男子,
其实本机者,五浊恶世恶时之众生也。
是以《观念法门》释《阿弥陀经》之此文云:
「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 这一段文是解释《阿弥陀经》当中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决定往生。这其中什么是「善男子」和「善女人」?有人看到这里,就担心了:「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我还够不够标准呢?」想想自己,够不上,「人家说十善圆满的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往生,我们大概没有份」,这样的解释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在我们学习法然上人的解释之前,我想关于善恶的问题多讲几句。 善恶的观念,可以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从古到今,都是要提倡善行、摈弃恶行。我们道德的提升、社会的进步,都是在善恶交攻当中,要提倡善行、摈弃恶行才可以达到。但是,关于善恶,可以讲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善恶的帐,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好像自己很有标准一样。 其实,说起来,这个事情很复杂,可以讲:如果不是贤哲之人,都难以给出一个答复。往往我们一般的人,都会落在善恶的圈子当中,我觉得,我们做为一个佛弟子,做为一个念佛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善恶观,可能是念不好佛,乃至不能往生。 怎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心局限在我们的观念当中,落在一般世间的善恶观念当中,我们就会落在一种分别,落在一种执着,而这个就是轮回的一种业力,让我们难以出离。很多人在念佛的时候,往往把善恶,在那里纠缠不清楚。
我想分几个层次来介绍有关善恶观。一个就是一般人的善恶观,一个就是佛教通途所说的善恶观,再一个就是净土三部经所说的善恶观。 一般的善恶观,可以讲很简单。每个人都有一本帐,有一把尺子,那就是:你对我好,你就是善人;你对我不好,你就是恶人。天底下都说你是善人,我就说你不是,因为你对我坏,你就是恶人。所以,没有标准,也可以说以自己为标准,这是自私自利的心。个人如此,一个团体也是这样,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国家之间的战争,民族之间的冲突,就是「你对我不好」了,利益的分争了。可能是过去打仗,现在好了;现在好了,将来再打。所以,这个都是利益的分争。这样的善恶观,当然是没有它固定的标准,显得很混乱。每个人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打一个冠冕堂皇的旗号,「我是为正义,为善的而去做什么事情」,社会反而因此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乱。 以我们佛教来讲,有我们佛教的善恶观。佛教的善恶观,也可以讲是方方面面。我们讲善,可以讲有假善、有真善,有小善、有大善,有因善、有果善,有下善、有上善。分次第来说,以佛教来讲,首先是在人天乘当中来讲,是以五戒十善作为善;善的反面,就是恶。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妄语里面就分成: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然后加不贪、不瞋、不痴,这样就称为十善。这样就是善法。 如果大家普遍奉行五戒十善的话,可以讲是自利而又利他。世界会和平,社会会和谐,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安居乐业。这就是佛教讲的五戒十善。 可是这一点,只是佛教一个顺世间常俗教化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佛教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佛教本质上所说的善。因为佛教的目的,是要让我们了生脱死。五戒十善做到极处,得到的果报是人天善果。人天善果,不出三界轮回,以佛教的眼光来看,这个就不是真实之善。为什么不真实呢?它不能让我们出离三界。所以,这个善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力量,这个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善行。 阿罗汉破我执,修四谛法,而能够出离三界、超越轮回,这个善就是真实的善,能够让我们不再轮回。所以,相比较来讲:五戒十善跟阿罗汉比,就不叫善了,那你就算恶人了,就不算善人了。阿罗汉一来,你就成恶人了。你可能会说:「哎呀!阿罗汉干脆别来了,不来,我好成善人。」 阿罗汉虽然是善,可是阿罗汉的善是小善,他是只管自己个人解脱,广大的众生,他说:「我没有力量,我救不了你,算了,算了,我就自己先进入涅槃之乐就好了。」不能够发大心普度众生,和菩萨的广大菩提心(要承担众生的苦恼和罪业,要拯拔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界的苦海火宅)相比来讲,阿罗汉就算是小善,不算大善了。佛甚至在经中呵斥阿罗汉,说是「焦芽败种」。这个你看看:一方面,阿罗汉在我们眼中都是圣者了,佛说他是焦芽败种。焦芽败种好不好?你们有没有种过田?种田,在地里种庄稼,会不会用焦芽败种?「焦芽败种」,就是发了芽之后,用火把它烧焦了;种子已经是腐败了,它就不可能长出有生命力的东西。 佛在经中说阿罗汉只管自己了生死,没发大心,不能成就佛果,犹如焦芽败种。所以这样比较起来,阿罗汉的善,也还不是佛教真正讲的善。 菩萨发了广大的菩提心,要普度一切众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样的誓言,这样的愿行,这样的大善,可以讲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形容的,我们世间所讲「惊天地,泣鬼神」都无法形容的。尽虚空,遍法界,包容一切众生,含纳一切众生,要拯拔一切众生。所以,如此大善,才真正是佛教所讲的善。 不过说起来,菩萨在因地的修行,虽然发了如此广大的菩提心,还没有得到佛果,他这个善叫「因中之善」,还不是「果上之善」,如果跟佛果相比,菩萨的善,虽然是大善,但是还不是全部的善,还不是完全的善,最后身的菩萨,仍然有一品的无明没破,无明就是恶。所以,菩萨跟佛相比,还是没有圆满。他虽然是善,但是不是完全的善,也不是纯上的善,他还有一品无明存在。 所以,在佛教来讲,最高、最圆满、至善、纯善、真善、全善、上善,只有佛的境界,只有佛的境界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善。到了这个境界,超越一切比较,超越一切的相对境界,是不谈善和恶。如果还有善和恶,还有圆满,还有不圆满,还有种种对比分别的话,还在一种比较境界当中,那就不是圆满了。 这是我们佛教的一种次第的善法来比较。 来看我们《阿弥陀经》,我们净土的善。我想这个大家回顾一下《阿弥陀经》的经文,首先把这个标准说出来。我们净土宗所说的善,既不是五戒十善所能含盖的善,也不是阿罗汉的善,甚至也不是菩萨的善,乃是直接以佛的善作为凡夫的善,是以佛为标准而讲善。这样的话,它是最高的标准了。在《阿弥陀经》里面讲到善的时候,有这几处的文字,最先一处文字是说: 诸有众生,闻是说者,
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所以者何?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诸上善人」,你看这里的词叫「上善」,不是一般的善,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个标准就高了,要求就高了。五戒十善算不算上善呢?五戒十善,刚才说了,跟阿罗汉比,都不算善了,算恶了,算假善;阿罗汉也不算上善,跟菩萨比,都算下善了;菩萨跟佛比,还算下善,不算上善。这里的「诸上善人」,就是指具有成佛的功力,也是蕅益大师所讲的:我们念佛的人,只要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善根福德同佛无异」,是跟佛一样的善才称为「上善」。这里标准非常高,「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像中央领导开会,省里的领导就没有资格参加了。全国人大开会,省人大代表就没有资格参加了。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开大会,你这个罪恶凡夫想去参加那个会议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要有「上善」,你才可以跟他们平起平坐,才可以「聚会一处」。所以,底下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