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32|回复: 16

[深信因果] [轉貼]<書籍>食品真相大揭密 共1-7章 作者:安部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食品真相大揭密

作者介紹:     安部司

1951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畢業於山口大學化學系。
曾任職於食品添加物公司,現為自然海鹽產品「最進之鹽」研究技術部長、有機農業JAS判定員、水質第一種公害防止管理者。
對食品的內幕及食品添加物的真相知之甚詳,被稱為「食品添加物之神」。
安部先生以食品添加物的真相為主題的演講在日本場場爆滿。
2005年於日本出版的這本處女作《恐怖的食品添加物》造成非常大的迴響,短短一星期銷售量便突破一萬本,在雅虎日本網路書店上,更獲得了高達四點五顆星的評價。

--------------------------------------------------------------
      這是30年前的事情了。

  我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食品添加劑公司。工作是向食品加工集團、地方食品加工廠及個體商店等客戶推銷添加劑。

  剛進公司的我首先看到的是添加劑的化學名稱:亞硝酸鈉、山梨酸鉀、甘油脂肪酸酯……


  我在大學是學化學的,所以對化學名詞十分熟悉,但還是感到些許驚訝:那些東西竟被用在我們吃進嘴裏的食品上。

  而初次見到食品加工現場時則更為驚愕,添加劑的效果實在太了不起了!

  暗土色的鱈魚子原料,只要把它放在添加劑裏浸泡一個晚上,就會變成像嬰兒肌膚一樣粉嫩的鱈魚子。

  淺褐色乾癟了的蘿蔔,如果在添加劑裏泡一晚的話,就會變成漂亮的黃澄澄的蘿蔔鹹菜。咬起來咯吱咯吱,口感也好,誰都會覺得味道不錯。而且由於使用了添加劑,比起以前的鹹菜來鹽分更低。這樣對身體也有好處,我發自內心地佩服。

  

添加劑了不起。簡直是魔法粉末。

  我覺得遇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

  好,我要加倍努力,創立全國第一的添加劑公司。

  年輕的我心裏燃燒著激情。



要創立全國第一的添加劑公司,必須瞭解一線生產,所以我首先要不斷積累一線生產的實踐經驗。

  這是我最初的想法。

  比如,我淩晨四點鐘就起床去魚糕(一種高級的魚糜製品)工廠幫忙。這樣的食品加工廠一般開工時間都很早。我在那些打零工的阿姨中間,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魚糕的基本製作方法和製造技術。

  工作結束之後,我再接著去上班。有好幾次在公司早晨集會的時候,同事們都奇怪地問:“
咦?今天怎麼有股魚腥味?”

  這樣在生產現場待熟了,就能夠學到許多知識,如需要在什麼食品裏加什麼樣的添加劑等,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我的人際關係。

  首先要說一說我那個頑固的父親,他開了一家麵條加工廠,以前他根本不聽我說話。後來我天天去幫忙,父親才慢慢地對我敞開心扉,一點點地跟我閒話家常。

  有一天,父親略帶憂鬱地低聲對我說:“
這種麵,質量很好,但不能長期儲存,很讓我頭疼啊。”

  其他工作坊式或家族式的食品加工廠也有很多類似的苦惱。

  於是,我告訴他:“
如果是這樣的話,倒可以用一種叫做丙二醇的添加劑試試看,就會完全不一樣了。”“還有,加入pH 調整劑就可以長期儲存了。這就是惡魔的私語”。

  頑固的父親那時很信任我,說:“
是嗎,既然你這樣說了,那就試試看吧。”

  換成其他公司的銷售人員,他們會冒冒失失跑過來推銷說:“
你們的麵條試試這種添加劑怎麼樣?”而我和他們的做法完全不同。

  “
推銷方式比推銷次數更重要”———因此我才能順順當當地推銷我的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誰都喜歡的魔法粉末

  一個關係不錯的餃子皮加工廠廠長問我:餃子皮會粘到機器上,剝餃子皮的時候,每次都必須把機器停了。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

  我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那麼,加乳化劑吧。工作起來會更加輕鬆,還能防止乾燥。再加點增稠多糖類,皮就會很筋道。各試用兩種怎麼樣?”

  “
惡魔的私語”又開始了。

  跟前面一樣,對方很信任我這個熟面孔的人,就回答我說:“
好像不錯,試試吧。”我就這樣賣掉了四種添加劑。

  四種添加劑交貨後,過了幾天我再去工廠,廠長已是滿臉笑容。

  他非常高興,“
啊,加進那個之後,機器一次也沒有停過。那種真厲害啊。”

  就這樣,我的銷售業績不斷地增加。






出賣手藝人靈魂的“惡魔私語
  漸漸地,我的銷售方法變得更加巧妙,我能讓食品加工業者都非常樂於使用添加劑。

  某個麵館。

  那家店的手桿麵頗受好評,客人也絡繹不絕,老闆的目標是開設多家連鎖店。

  但是,做手桿麵的師傅很難培養。即便將桿麵技法傳授給在廚房工作多年的人,他也根本無法達到老闆自己的水平。

  做手桿麵的技能是要經過常年練習才能培養出來的,光看是看不會的。

  此時,該我登場了,我要開始“
從旁指點”。

  “
和麵的時候加進麵筋粉的話,就很容易做出筋道順滑的麵條。然後,再加進這個和這個,會更加容易。”

  說完,我又提議使用乳化劑、磷酸鹽等數種添加劑。

  實際上,用了這些添加劑,手藝就沒有用武之地了。隨便誰都能輕鬆做出有嚼勁的麵條。

  只是,和正宗的手桿麵比較起來,這種筋道還是有明顯的不同。但是,只吃這一種麵就不會有感覺,所以還是能糊弄過去的。

  我還提出了湯的簡便做法。

  “
在店裏做會來不及。如果在工廠大量生產桶裝湯的話,那樣會比較快捷而且便宜。”

  於是,我開始開發類似那家麵館味道的湯。當然,我用了化學調味料(屬於“
呈味劑”類,具有增強鮮味的調味功能)、酸味劑等添加劑,壓低了原料的價格,最後將其裝入加侖桶以便於運輸。

  “
把這種湯稀釋十倍,就可以用了。”

  老闆非常高興。本來,做手桿麵都是用腳踩和麵,加上發酵,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由於添加劑的存在,這項工作就變得很輕鬆,而湯也可以直接從桶裏取出水稀釋就行了。

  另外,我還勸說他在煮麵的鍋裏加入酸味劑。這樣,麵的切口處就不會黏糊糊的了,煮出來也會好看很多。

  這樣製作麵條就不用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大量生產。

  而後,老闆接連開了第二家、第三家店鋪,我也很高興。




“這麼辛苦的工作,你兒子是不會繼承的
  某個魚糕店。

  那裏的老闆早上3點就起床,從市場上購回製作魚糕的原料。他要把買來的魚剖開、搗碎之後再蒸。因為每天用的魚都不是一樣的,肉的緊致程度也都各有不同,所以,他必須分清魚的狀態,在熬製和調味的過程中進行細微的調節。這就得靠手藝人常年積累的經驗和感覺了。

  老闆手藝精湛老練,一直兢兢業業地做著魚糕。

  而有一天,老闆對我說:

  “
超市方面說,我們家的魚糕價格高賣不出去。讓我們做些便宜的產品特價銷售。”

  對我來說,機會又來了。

  那個時候,進口的冷凍碎魚肉剛剛上市,我勸他以此為原料。這樣,就不用天天起大早去採購,也不需要花工夫把骨頭從魚肉中剔出來。

  然而,這種冷凍碎魚肉一點味道也沒有,根本做不出魚糕的那種風味。所以要不斷地往裏加
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以及大豆蛋白等才行。

  “使用冷凍碎魚肉,是手藝人的恥辱。”

  當初老闆也是不肯,我勸他說“這樣在超市會很好賣”。聽了之後,他開始思考該怎麼辦。接著我又說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

  “老闆,時代變了。首先,這麼辛苦的工作,你兒子是不會繼承的。”

  這句話起了關鍵作用,於是那家魚糕店捨棄了常年的“手藝活”,開始製作“添加劑魚糕”。



用食品添加劑創造新的飲食文化

       就這樣,我對食品加工業者做著使添加劑合理化的工作。

  我經常說“添加劑不需要手藝人”,沒有技術也一樣可以做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東西。

  但是,這對手藝人來說,就等同於出賣了他們的靈魂。在合理化的背後,失去了多少重要的東西啊。

  而當時的我絲毫沒有考慮過這些。不僅如此,我還意氣風發地想要通過添加劑來創造新的飲食文化。

  必須把添加劑的好處告訴那些還不知道它的食品加工業者———我只有這個念頭。

  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我是公司裏的首席銷售員,銷售業績也直線上升。像是在玩倍增遊戲一樣,我工作得十分愉快。

  當時,我所在公司的分公司,基本是由我一個人從零開始建起來的,開發和銷售的產品不計其數。

  添加劑交貨的時候,買方有時會問:“我們想製作這種商品,你們能幫我們開發嗎?”於是鹹菜、零食、漢堡包、飲料、速食麵……我們幾乎開發了所有種類的商品。
而且商品大受歡迎。


        我們為某個公司製作的湯料成為全國受歡迎的熱銷商品,那家公司的效益也取得了大飛躍。總經理不僅熱淚盈眶地感謝我,竟然還說要為我造一座銅像,這實在讓我感到不好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送綽號“食品添加劑之神”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被人叫做“添加劑活詞典”、“食品添加劑之神”,當地的食品加工業者、手藝人都說“有事找安部”,有問題都來找我商量。

  找我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而只要是有關添加劑的事,無論什麼我都能馬上回答出來,暫且充當起了“添加劑顧問”。

  有一個製造商,因為這樣一件事哭喪著臉來到我這裏。

  “我購進了大批便宜的藕和牛蒡,但外表全是黑的,有什麼辦法嗎?”

  像這種情況,只要使用添加劑,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將其漂白,真空包裝後出售就可以了。”

  聽了我的建議之後,他買了一批漂白劑。我告訴了他使用方法、真空袋子的滅菌法以及哪些添加劑可以防止變色。

  不久之後的一天半夜,我已經睡下了,那個製造商突然來電話。

  “出了什麼事?”我問。他驚慌失措地說:“那些藕出大事了,你馬上過來!”

  “怎麼了?難道漂白失敗了?”

  “不,漂白漂得很好。但是,真空包裝後剛開始出售,藕就開始從邊上腐爛了,對方超市要求索賠,大事不妙了!”

  腐爛的藕,有的黏糊糊的,有的變成了黃色,還有的變成了黑色,什麼樣的都有,不知道什麼原因。而且同批生產的藕中還有一些是完好無損的,這真是無法理解。

  “怎麼,原來是這樣啊,那我不必去了。”

  聽他說完,我一下子放心了,打了個哈欠回答他:

  “那是因為你加熱處理的方法不當。”

  給這種真空袋子加熱殺菌,最起碼要30分鐘,讓溫度達到90℃為止。但由於處理方法不當,產生了不均勻的熱斑,溫度還沒達到90℃就發貨了。其中那些完全達到要求的就沒有腐爛。

  我建議他嚴格控制加熱消毒的過程,那之後超市再也沒有向他索賠過,而且他的商品銷路好像也不錯。

  剩下的藕沒有被丟棄,他為此非常感激我。


頭腦裏沒有添加劑的危險性

食品添加劑真是“魔法粉末”。
  

  “食品能夠長期儲存。”

  “外表美觀。”

  “味道鮮美。”

  “成本下降。”

  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不需要煩瑣的流程和精湛的技術,就能夠很簡單地做出質量不錯的產品。

  這是食品添加劑的好的一面。

  但是有利必有弊。使用方便的東西,就必須同時承擔背後不好的一面。

  那不好的一面就是食品添加劑的毒性對人體的危害,還有更加恐怖的是,添加劑會破壞我們的飲食文化。

  關於這一點後文會說到,但當時我的頭腦裏一點也沒有這種意識。也就是說,我根本就沒有想過添加劑還有不好的一面。

  說得更清楚一些,我也不是不知道添加劑的毒性。我那時已經記住了1500種以上(基本上是全部)添加劑的性質和使用標準。如果考我的話,我能夠很詳細地回答出來,得滿分。

  但那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我沒有把它們當作現實問題考慮過。不僅如此,我還認為添加劑是世上不可缺少的東西,把自己當成為製造商和手藝人解除煩惱的“救世主”,甚至還自負地認為自己為食品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直到那麼一天,發生了一件可以說是我人生轉捩點的事。



改變我人生的“肉丸事件

  那天是我女兒的三歲生日。


  當時我就像拼命三郎那樣工作,很少在家裏吃飯,半夜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女兒過生日我必須要補償一下,那天早早就結束工作回家了。

  餐桌上擺滿了妻子準備的飯菜。其中,有一個盤子裝著肉丸,上面插著可愛的米老鼠牙籤。我隨手拿起一個扔進嘴裏,頓時僵住了。

  那不是別的,正是我開發的肉丸。

  只要是純的添加劑,即便是混在食品裏,哪怕有100多種,我也可以用舌頭一一分辨出來。可以說,我是“添加劑品嘗師”(只是,和品酒師不同,應該沒有人想要做這種工作吧)。

  甚至在外吃速食的時候,我也會一一評點。

  “這個火腿磷酸鹽太重了點。”

  “為什麼一定要這樣使用甘氨酸呢?”

  那個肉丸就是我調配的化學調味料、黏著劑、乳化劑的味道。

  我急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買來的嗎?xx生產的嗎?袋子給我看看。”

  妻子若無其事地回答我“是啊,xx生產的啊”,說著便拿出袋子給我看。

  沒錯。的確是我自己開發的商品,只是因為上面插著米老鼠牙籤,又澆上了妻子做的湯汁,所以竟疏忽得沒有一下子看出來。

  “這種肉丸很便宜,孩子又喜歡,所以經常買。一端出這個來,孩子們就會搶。”

  我抬頭一看,女兒、兒子都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那種肉丸。

  “等、等、等等!”

  我慌忙用兩隻手捂住了盛著肉丸的盤子。

  身為父親的我做出這種慌張的舉動,全家人都愣住了。



用黏糊糊的廢肉和二三十種添加劑製成的肉丸

  那種肉丸作為超市的特賣商品,是一個製造商委託我們開發的。

  那個製造商採購了大量便宜的碎肉。碎肉就是從牛骨頭上剔下來的幾乎不能稱之為肉的那部分,一般用來製作寵物飼料。

  這些碎肉既不能做成肉餡,又沒有什麼味道,可確實是牛肉,而且很便宜。

  於是他來找我商量,看看用這些碎肉能做什麼。

  這些肉黏糊糊的,水分多,又沒味道,根本不能吃。怎麼樣才能把它變成能夠吃的東西呢?

  首先,加進一些不能下蛋的雞的肉餡,以增加分量。養殖的雞有蛋雞、有肉雞。肉雞主要是吃肉的,而蛋雞主要是吃它下的蛋的。蛋雞和肉雞的肉差別就很大,價格也不一樣。而且這裏用的是已經不能再下蛋的雞的肉,價格就更便宜了。

  接著加進一種叫做組織狀大豆蛋白的東西,以便製作出柔軟的感覺。這種大豆蛋白也叫做“人造肉”,現在還被用於製作便宜的漢堡。

  這樣,總算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僅僅這樣還是沒有什麼味道,於是我便使用了大量的牛肉濃汁、化學調味料等來增加味道。同時為了使口感嫩滑,還加入了豬油、加工澱粉等。

  另外,還加進了黏著劑、乳化劑等。由於是使用機器進行大批量生產,所以作業起來也容易了許多。

  為了使顏色好看,我還使用了著色劑;為了延長保存期,使用了防腐劑、pH 調整劑;為了防止退色,使用了抗氧化劑。

  這樣,肉丸就基本上做好了。

  最後,再往裏混入調味汁和調味番茄醬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如果使用市售的調味汁和調味番茄醬,價格較貴就不划算了。因此為了控制價格,就要使用添加劑來做出“具有那種味道的東西”。

  首先把冰醋酸加水稀釋,用焦糖色素使其變黑,然後再加入化學調味料,做成“仿調味汁”。把番茄醬用著色劑上色,加入酸味劑,用增稠多糖類增加其黏度,就做出“仿調味番茄醬”。

  把這種湯汁澆在肉丸上,放入真空袋子裏加熱殺菌,商品就完成了。整個製作過程大概使用了二三十種添加劑,真可稱得上是“添加劑堆”了。

  這樣,本來是毫無用處的碎肉,在加入各種添加劑後,被製成了“食品”———我們吃進的肉丸。




添加劑堆”蓋起來的大樓

  我開發的這種肉丸,一盒的售價不到100日元(約合新台幣37元)。價錢之所以定得這麼低,是因為成本才二三十日元。(約新台幣8~11元)


  產品一上市,立刻大受歡迎,得到了小孩子和家庭主婦的喜愛。那是開發之初就制定的目標。

  雖然作為原料的肉不能吃,但在使用了添加劑後就做成了可口的肉丸。我就是要做出小孩子特別喜歡的味道,而且是兩三口就能吃掉的柔軟的食品。還有,使用真空包裝,開封即食,這種便捷也是受家庭主婦歡迎的原因之一。

  那個製造商都笑得合不攏嘴了,據說他僅靠這一種商品的利潤就蓋起了一座大樓。

  當然,在銷售上也有訣竅。

  超市進行試銷的時候,在肉丸上插了孩子們喜歡的動畫形象的牙籤,並使之略微傾斜到和孩子們視線同等的高度。銷售人員還要問媽媽的意見,“(給您的孩子嚐嚐)可以嗎?”

  孩子們嘴裏填滿了肉丸,非常高興,直說“好吃”。孩子說“好吃”的話,父母八成都會買的。

  “是吧,好吃吧。這種味道只有我們才能做得出來。其他製造商根本就模仿不出這種味道。”

  看著高興地買走肉丸的母子的背影,我春風滿面。




自己和家裏人也都是消費者

“爸爸,為什麼那種肉丸不能吃?”
  

  沉浸在肉丸製作過程中的我,聽到孩子天真的聲音,一下子回過神來。

  “總之這個不能吃,不許吃!”

  我取走盤子,一邊做著不成解釋的解釋,一邊陷入深深的自責。

  在黏糊糊的碎肉裏嘩啦嘩啦地加進添加劑做出來的肉丸,我的孩子卻在開心地吃著。三聚磷酸鈉、甘油脂肪酸酯、磷酸鈣、紅色3號、紅色102號、山梨酸、焦糖色素……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這些東西。

  在此之前,這種肉丸對我來說,還是值得驕傲的。將本來已沒有用處即將丟棄的東西製成食品,一方面有利於環保,另一方面對於那些連一元錢都要省的家庭主婦來說,簡直就是福音。而且我使用的添加劑全是經國家認可的,我還很自豪為食品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但是,那時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這種肉丸。

  ———是啊,自己和家人也都是消費者啊。

  原來,我只認為自己是“生產方”、“銷售方”,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也是“買方”。

  那晚,我徹夜未眠。

  一直以來,我將銷售添加劑視為自己畢生的事業,意氣風發地要創辦全國第一的添加劑公司,還曾認真地研究如何通過添加劑來創造新的飲食文化。

  現在,我開始懷疑起自己“畢生的事業”了。

  我滿腦子只有添加劑的銷售,把提升業績當作遊戲一樣來享受,還得意於出賣手藝人的靈魂……

  可能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我覺得添加劑就像軍工產品一樣,我和那些出售殺人武器、中飽私囊的“害人的商人”難道不是一丘之貉嗎?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這樣想。




不吃自己工廠生產的火腿  原先我置若罔聞的一些話漸漸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來。

  某工廠的A廠長總在私下裏說:“我那裏特價出售的火腿根本不能吃。”

  鹹菜加工廠的B廠長也經常說:“雖然價格超低,但還是不要買我們家鹹菜的好。”那是把發黑的蔬菜漂白後,用合成著色劑上色而成的。

  前面介紹的那個做袋裝藕的製造商C也說:“我們自己是不會吃那種藕的。”這是當然的嘍,看到烏黑得像垃圾一樣的藕一瞬間變白的過程,只要是神志清醒的人就都不會吃。

  餃子店的D老闆、豆腐店的E老闆也都這樣說。

  “不會吃自己製作的食品。”

  這樣說的人還有不少。

  我想起了在竹莢魚乾加工廠打零工的阿姨們的選擇。

  有一次,她們拿到了打折商品目錄。上面有自己工廠生產的竹莢魚乾,還有自己經常去的超市賣的竹莢魚乾。而那些阿姨全部都選擇了超市的竹莢魚幹乾。

  自己工廠的竹莢魚乾,是在不斷加入大量白色粉末的添加劑溶液裏浸泡後製成的。其中含有刺激性的成分,她們工作的時候常被嗆得直咳嗽。

  相反,超市賣的那種竹莢魚乾則是不含添加劑的。

  這些阿姨雖然沒有專業知識,但本能地不會接受添加了大量不知名目的粉末而製成的魚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辭掉添加劑首席銷售員的工作

“安全性”視若無睹。  我自恃比任何人都更加熟悉添加劑,但一直以來對添加劑最重要的

  聽說,我住的城市患遺傳過敏性皮膚炎的孩子比起其他地方要多得多。我難道不應該為此承擔幾千分之一的責任嗎?一想到這個問題,我便受到良心的譴責。

  孩子們沒有選擇吃何種食物的權利。他們毫不猶豫地把父母端出來的東西吃進嘴裏。

  當然,我並沒有犯法。我一直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使用方法、標準和用量來使用添加劑,並且在產品標籤上也做了明確標示。

  但這樣也抹不掉我的罪惡感。

  雖然覺悟得比較晚,但既然已經“覺醒”,就不能再繼續這樣工作下去了。作為首席銷售員,我拿著高薪,想到家人今後的生活,我的內心經過了一番掙紮,但最終我還是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

  於是第二天,我辭去了工作。




關於食品添加劑的演講邀請蜂擁而至  辭職之後,我開始做明太魚子。

  明太魚子以深海鱈魚子為原料,用少量的鹽醃製而成。優質的明太魚子晶瑩剔透、味道絕佳。

  市場上賣的明太魚子,都是使用大量添加劑製成的,是我絕對不要給我孩子吃的食品之一。但就像一個製造商說的那樣,“無添加劑的明太魚子是不存在的”,不用添加劑來做是非常困難的。而正因為難,我愈要試一下。

  開始的時候我衝勁十足,但在製作和銷售過程中發現的確很不容易。我深切地認識到,不僅明太魚子,其他食品的製作加工要想不依賴添加劑,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面對這個事實,我才對自己過去輕易出賣手藝人靈魂的行為,發自內心地感到羞愧。

  我一邊執著於無添加劑明太魚子的製造和銷售,一邊與客戶聊起了添加劑的話題。

  “我還想再聽一些關於添加劑的事情。”

  “我想讓我朋友也一起聽聽,您來我家吧。”

  這樣的要求越來越多。不知不覺,全國各地的邀請紛至沓來。

  我走遍全國,感到非常吃驚,竟然有這麼多關心添加劑、熱心聽我講話的人。於是,在向聽眾講述添加劑以及我過去“罪行”的過程中,我找到了自己一個新的方向。

  我比任何一個人都瞭解日本食品添加劑的現狀。

  當然除了我之外,還有很多學者研究添加劑的副作用及使用方法,瞭解每一種添加劑的毒性和危險性。

  但是,他們當中肯定沒有人在生產一線待過。為什麼必須要放這種添加劑,用什麼來代替那種添加劑———能指點到這種程度的,除了我別無他人。我是在食品加工現場待過的“活證人”,親眼見到各種白色粉末嘩啦嘩啦地被加進食品裏。

  正因為這樣,我更有責任揭發添加劑幕後的事。把我過去的恥辱的“罪行”和添加劑的現狀告訴給更多的人,這是我的使命,也算是對過去所為的一點點贖罪吧。


做一名“添加劑的翻譯

  話雖如此,但也並不是說“添加劑是完全不好的”。我們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添加劑的“恩惠”。


  使用添加劑能降低成本,製造商可從中受益。就像前面介紹的那樣,使用添加劑的話,不需要手藝,就能夠持續輕鬆地製作出品質劃一、成本低廉的商品。

  超市也會得到好處。因為它們能夠進到便宜的食品,就能夠打出特價招攬顧客,營業額自然也就會水漲船高。

  消費者也是一樣,不僅能夠買到看上去乾淨又好吃的便宜東西,買來的東西還不容易腐爛。尤其是在忙碌的時候,本來要花兩個小時才能做好的飯菜,現在只要5分鐘就能搞定。

  這些無疑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

  乍一看,誰都沒有錯。在食品中使用添加劑是沒有觸犯任何法律法規的合法經濟活動。

  但是,消費者完全不知道與食品添加劑有關的現狀。在什麼樣的食品裏加入了多少添加劑,消費者毫不知情。也就是說,資訊沒有做到完全公開。

  這才是問題所在。

  “標籤上不是寫著嗎?”

  也許有人會這樣說,但讀完後面的章節你就會明白,許多東西光讀標籤是讀不懂的,這其中存在很多不為人知的“黑幕”。

  因此,有必要圍繞食品添加劑,把有關吃的資訊大公開。

  只要資訊公開了,如何選擇就是消費者的自由。但目前這是做不到的。

  “一流的製造商,應該不會在食品裏使用危險的添加劑。”

  “超市不會出售不好的東西。”

  有多少這樣想當然的人啊!他們每天毫不知情、面無懼色地攝取著大量的添加劑,而一旦他們知道內幕的話,我想他們連嚐一嚐的心情都沒有了。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但消費者只圖便宜、方便,購買食品時沒有任何安全意識,他們也是有責任的。正因為消費者追求“便宜”、“方便”、“外表漂亮”的東西,製造商才挖空心思來滿足這些要求。

  因此,製造商、銷售商、消費者這三者雖然立場不同,但實際上都在默許、支持添加劑的存在。

  但是,在什麼食品裏加入什麼樣的添加劑,製造商、銷售商、消費者沒有達到資訊共通。

  我要強調的是,問題就出在這裏。

  因此,現在應當公開有關食品添加劑的資訊、食品是怎麼製造的等一系列內幕,在資訊公開的基礎上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為此,我要努力成為一名“添加劑的翻譯”。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大量使用添加劑的加工食品

明太魚子、鹹菜、火腿

我在食品添加劑公司工作的時候,生產明太魚子、鹹菜、火腿等的廠家是我的老主顧。

  這些食品中都加入了大量的添加劑。

  當然,我並不是說它們的品質極為惡劣,除了這三類,其他的加工食品也大量使用了添加劑。

  只是,添加劑在這三類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發揮了尤為神奇的作用。

  因此,我首先想以這些食品為代表,跟大家說說添加劑及其背後的故事。

  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所吃的食品是怎樣製作的。





低級的鱈魚子瞬間變為成透亮的高級貨

  明太魚子的原料是鱈魚子。品質好的鱈魚子比較硬、飽滿且色澤透亮,然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添加劑製造出來。

  製造商使用的原料是軟軟的、色澤不好的低級鱈魚子。

  低級鱈魚子放在添加劑液體裏浸泡一晚,會變得像嬰兒的肌膚一樣通透,同時也變硬和飽滿了。我在前文裏已描述過,這簡直就像變魔術一樣奇妙。

  添加劑公司為了賣出更多的添加劑,將磷酸鹽、亞硝酸鹽和有機酸鹽等數種添加劑混合在一起,按著色用、緊縮肉質用、改良品質用等不同用途出售。

  製造商也只求目的,不明就裏地使用添加劑。

  看了圖表中一般市售明太魚子的配料,你就會知道到底使用了多少添加劑,量多得讓人無話可說。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製造商都會同時使用圖表裏列舉的全部添加劑,但用量很大,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用10多種添加劑製成的明太魚子

  為了使風味更佳並便於保存,在鱈雪子加工製成明太魚子的過程中還要加入10種以上的添加劑。

  特別是化學調味料用的尤其多,幾乎沒有比明太魚子用得更多的食品了。為了做出好吃的味道,一袋又一袋的白色粉末被混合在一起。

  以前曾經有製造商把添加劑直接倒在鱈魚子的上面,以至於都看不到鱈魚子了。

  在明太魚子中加入的添加劑的重量約占產品總重量的2%~3%。魚糕也是使用了大量添加劑製成的食品,但添加劑的重量頂多才占總重量的1%左右。明太魚子用了多少化學添加劑,對照一下資料大家就會明白了吧。

  大家都喜歡並嘖嘖稱讚的那種鱈魚子、明太魚子、魚糕的味道,其實只是添加劑的味道。也就是說,大家把添加劑的味道當作食品的味道,誇獎添加劑“好吃”。





一下子吃進10多種添加劑會怎麼樣

  這樣大量使用添加劑,會產生許多問題。

  其中之一就是添加劑的複合攝取。

  添加劑都必須經過國家質檢部門的檢驗,滿足一定標準才被許可使用。國家標準認為,只要是正常的飲食,即便攝取了添加劑也不會有問題。

  但是,這些檢驗結果只是基於單種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得出的,一次攝取若干種添加劑會怎麼樣,這種檢驗還沒有很好地做過。

  也就是說,當只攝取添加劑A的時候,其對於人體的副作用我們做過了檢驗。但是如果同時攝取A、B、C等幾種添加劑會怎麼樣呢?關於複合攝取的研究還沒進行過。

  更何況,關於添加劑的毒性及致癌性的測驗,都是在老鼠等動物身上進行的。能否使用該添加劑以及使用量等標準,都是基於老鼠實驗的結果來決定的。

  “如果對老鼠施用100克的添加劑,老鼠就會死。那麼,對人的話,就按照1%,1克來計算。”

  標準就是這樣模糊地制定出來的。

  但其實,老鼠和人類的分解、吸收能力是不一樣的,人類特有的緊張狀態也沒有被考慮進去。由於不能進行人體實驗,所以也只好將其作為一個“標準”。

  鑒於這個事實,我們可以明白,雖然是國家制定的標準,但也不是可以完全信賴的。

  不管怎麼說,同時攝取若干種添加劑有無危險性、危險的程度如何等,只能由將其吃進嘴裡的人來驗證。




無著色明太魚子是安全的嗎?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種無著色明太魚子。

  細看超市裏賣的明太魚子,就會發現有的包裝上標著“無著色”的字樣。

  這種無著色的明太魚子給人一種添加劑少、健康的印象。但是,翻過來看看產品標籤,就會發現除了沒有使用合成著色劑外,其他的添加劑一樣也沒少。亞硝酸鈉、三聚磷酸鈉、抗氧化劑、化學調味料等一應俱全。難道只有合成著色劑才是有害的嗎?

  這些擺在超市裏的無著色明太魚子,外包裝故意貼著“無著色”的金色標牌,價錢也比其他的明太魚子高。

  20多種添加劑,只去除了其中兩三種合成著色劑,於是就大肆宣揚。

  “這邊的是無著色的,對身體好。”

  這樣想的消費者正中製造商下懷。我們不能被這種故弄玄虛的標牌所迷惑。

  但是,這也不全是製造商的問題。正因為超市和消費者有“沒有使用著色劑的明太魚子”的需求,所以製造商才會開發出這種商品。




100千克的豬肉能做出130千克的火腿

  “媽媽,好多好吃的火腿啊,我想吃。”

  A女士(42歲)和10歲的女兒一起買東西,女兒這樣央求,A女士便拿起了特價火腿。

  500克的火腿只賣498日元,“這個價錢可真便宜啊”,雖然她也感到一絲怪異和驚訝,但還是想“算了”,就把它放進了購物筐。

  “哇,今天晚飯就可以吃了。”

  孩子很高興。

  

食品業界有“灌水火腿”這種說法。

  這種火腿看上去很可愛,但實際上是把水灌入肉中凝固而成的。

  因為能擠得出水來,所以也被稱為“抹布火腿”。

  不管名字如何,本質都是一樣的。

  火腿的原料當然是豬肉,但100千克的豬肉怎麼能做出120~130千克的火腿?

  多出來的是什麼呢?

  當然是來增加分量的黏性材料。

  要增加分量,花費不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加“水”。但是,如果直接把水加進去的話,肉就會變得稀爛,不成樣子。因此,要使用加熱後會變硬的膠狀物。

  用100多支注射器同時往豬肉裏注入專門的肉用膠狀液體,那場景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太讓人吃驚了。

  接下來便是滾揉,使注入豬肉的膠狀液體均勻地擴散到肉的組織中去。注入的肉用膠狀物的重量相當於肉總重量的20%~30%。滾揉後肉變得鼓鼓的,然後經過成形、加熱(使膠狀液體凝固)等工序,最終變成了市場上銷售的火腿。

  這就是“灌水火腿”的製作方法。

  這種肉用膠狀物的原料主要是大豆、蛋清,也使用了乳蛋白、海藻提取物。也就是說,只要能凝固,什麼都OK。

  為了使增加的部分保持色澤和彈性,還必須灌入其他添加劑。

  這是一種為了在價格戰中生存下來而採取的增量作戰法,其中沒有絲毫值得食品加工業者驕傲的地方。




你放進籃子裏的不是“灌水火腿”嗎?

  當然,這種“灌水火腿”價格也非常便宜。

  每百克的市場價格不過100日元左右。年末擺在超市門口的特價火腿,大都屬於這種。

  就算不是年末,作為促銷商品特價出售的火腿也大多是“灌水火腿”。前面提到的A女士買的就是這種火腿。

  “啊,火腿特價,真便宜。”

  在欣喜地將其放進籃子裏之前,請稍微思考一下。牛蒡絲每百克還要120日元,肉怎麼會比牛蒡還要便宜呢?

  原因就寫在食品背面的標籤上。請看一下產品成分配料表。

  本來火腿應該是由豬肉做成的,為什麼會用到大豆蛋白、蛋清、乳蛋白等成分呢?就算沒有一點添加劑知識的人,也會感到奇怪。

  從背面的標籤,我們可以知道火腿中使用了大量的添加劑。

  最近很暢銷的“無鹽火腿”,大多也只是沒有用亞硝酸鈉和化學調味料,而其他添加劑仍照用不誤。銷售用的伎倆和無著色明太魚子是一樣的。

  先不說毒性,光看看標示出來的這些添加劑的種類,就讓人感到不安。




“簡單的懷疑”是一切的開始

  關於添加劑的辨別方法、食品的購買方法會在下一章裏講到,我認為沒有必要死記硬背添加劑的化學名稱和危險度。

  只要抱有“簡單的懷疑”精神,仔細閱讀商品背面的產品成分配料表,靠常識去判斷就已經足夠了。

  就像剛才提到的那種火腿,僅利用常識進行判斷馬上就會得出結論。A女士在奇怪“為什麼會這麼便宜”的時候,能看看背面的標籤就好了。

  標籤上密密麻麻寫著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全是你從未見過和聽過的。

  生產火腿為什麼要使用大豆蛋白、蛋清和乳蛋白呢?

  希望大家能夠常問些為什麼。

  這種“簡單的懷疑”精神,是瞭解添加劑的第一步。然後依常識去判斷時,我們難道不會覺得“有點怪,心裏不舒服”嗎?

  希望大家都能看看標籤、多問些為什麼之後再買。

  “簡單的懷疑”是一切的開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低鹽梅乾比高鹽梅乾對身體更有好處嗎?

  另一種大量使用添加劑的食品是鹹菜。

  許多人的飲食生活裏少不了鹹菜,但近年來人們認識到,食用鹹菜會造成鹽分攝取過量,所以鹹菜被認為是不健康的。

  鹹菜的加工因此出現了大的變化。

  傳統的鹹菜是用鹽,頂多再加上上色用的郁金和紫蘇製成的,而現在卻是在“添加劑液體池子”裏做成的。

  我在添加劑公司任職期間,正是剛開始反覆強調鹽分攝入過多會引發高血壓的時期,於是就有了順勢反擊、通過低鹽鹹菜大賺一筆的念頭。我馬上開始研究。

  最初考慮的是低鹽梅乾。

  通常製作梅乾時會使用相當於梅乾重量10%~15%的鹽。鹽不僅有調味功能,還有防腐、防止掉色及保持口感的作用。

  而要減少鹽分的話,就必須用添加劑來維持這些效果。調味用化學調味料,防腐用山梨酸,防止掉色要用抗氧化劑,保持酸味要用酸味劑。

  但是,鹹味仍然和原來一樣。這就需要加入甘草、甜菊糖、糖精等甜味劑來抑制鹹味,讓吃的人產生沒那麼鹹、鹽分低的錯覺。

  這樣低鹽梅乾就製作完成了。

  這種技術適用於其他鹹菜。低鹽鹹菜系列大受歡迎。

  現在,這種低鹽鹹菜當然很普通了,但當時它可是劃時代的食品,銷售大增。

  後來出的新醃蘿蔔鹹菜也受到好評,除了低鹽,還因為它咯吱咯吱的口感。媽媽做的傳統蘿蔔鹹菜沒有這樣的口感,它是添加劑做出來的。

  大家都在說添加劑的味道好吃。




做成了梅乾形狀的添加劑

  一次,我看到別人送我的梅乾,不禁有些驚訝。

  “鹽分5%”。

  我那時做的低鹽梅乾,鹽分最少不低於8%。是現在技術進步了嗎?

  但是嚐了之後我恍然大悟。對於已經做膩了“添加劑品嘗師”的我來說,那已經不是梅乾了。只能認為那是“梅乾味的添加劑”或“做成了梅乾形狀的添加劑”。

  含鹽分5%的梅乾常溫下不能保存。為了防止腐爛,必須用酒精浸泡。

  作為原材料的梅乾本身可能曾用於製作梅燒酒,是被反覆利用過的,根本談不上什麼風味。只能用谷氨酸鈉(化學調味料)、甘草、甜菊糖、甘氨酸、山梨糖醇、鰹魚提取物、蛋白水解物等來彌補味道,用酸味劑增酸。再使用兩三種合成著色劑調出新鮮的顏色。

  這就是用添加劑做出來的“5%的低鹽梅乾”,它是一種與梅乾特有的風味(鹹和酸味恰到好處,梅子的香味充溢嘴中)相差甚遠的代替品。

  傳統的、只用鹽和紫蘇做成的梅乾,到底哪裏去了?




低鹽的代價誰來承擔

  請把超市賣的低鹽鹹菜翻過來,看看配料說明。

  酒精、調味料(氨基酸等)、pH 調整劑、甜菊糖、糖精、抗氧化劑、山梨酸鉀、著色劑、酸味劑、磷酸鹽、增稠多糖類、甘草……

  我們會發現低鹽鹹菜使用的添加劑數量令人吃驚。

  “低鹽,好像對健康有好處。”

  許多人是因為這樣想才買的,但實際上,食用之後反而會因此攝取了多種添加劑。

  低鹽的代價,無疑是用添加劑換來的。

  承受代價的正是我們自己。

  此外,低鹽鹹菜裏還有另外一個陷阱。

  那就是鹽分的過量攝取問題。

  分明是低鹽鹹菜,怎麼會讓人攝取過量鹽分呢?

  因為低鹽鹹菜中加了抑制鹹味的甜味劑,吃的時候我們不會感到鹹。換成傳統鹹菜,吃一兩片就覺得很鹹了,不想再吃。而這種“不鹹”的低鹽鹹菜,吃了五六片後,還會不自覺地想動筷子。

  吃得少,口腹不會得到滿足。而且還會認為低鹽鹹菜稍微多吃點也沒有關係。

  結果,比起傳統鹹菜來,吃低鹽鹹菜攝入的鹽分更多。

  是我開發了低鹽鹹菜,現在說這種話可能有些奇怪,但我還是覺得用鹽醃製的傳統鹹菜比較好,不會讓人吃太多。

  所以,還是自己動手做鹹菜吧。

  如今,在超市裏買鹹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人因此攝入了過多的添加劑。也有使用添加劑相對較少的東西,只是比較難找到。

  所以鹹菜自己醃製是最好的,醃一晚上,鹹淡可以自己掌握。

  自己醃的時候,也不要用市場上銷售的低鹽醃製原料。那也是加入了大量添加劑而製成的,結果跟買成品是一樣的。




這是“媽媽親手做的鹹菜”嗎?

  “阿姨,這種鹹菜果真和您在家做的一樣嗎?這裏面可是用了很多的‘藥’啊,您在家也是這麼做的嗎?”

  參加某縣的“經濟振興”活動時,我這樣問賣鹹菜的阿姨。

  “不,我在家裏做的時候只用鹽。”

  她回答我說。

  那種鹹菜是由農協所屬的生產部製造的。袋子上印有“媽媽真心製作的味道”、“用傳統方法精心醃製”等醒目的宣傳標語。

  但是,產品背面標示的配料除了蔬菜之外,還有甘草、酒精、著色劑(黃4)、山梨酸鉀、抗氧化劑等一長串添加劑。

  這跟超市裏銷售的大量使用添加劑的鹹菜沒什麼兩樣。儘管這樣,他們還宣傳這是媽媽親手做的家常鹹菜。

  阿姨們在自己家做鹹菜的時候,難道也使用甜菊糖、抗氧化劑嗎?難道也用山梨酸鉀來保鮮,用合成著色劑來上色嗎?

  “在家的時候不用,為什麼醃這些鹹菜的時候要用白色粉末呢?”

  在我一遍遍的追問下,阿姨面露難色。

  “在家自己做的確不用,但在工廠的時候,命令我們用這個,所以就用了。”

  聽了這句話,我不禁要發怒了。不是對眼前的阿姨,而是對這個縣的農協,他們竟然心安理得地出售這種使用了大量添加劑的“媽媽親手做的鹹菜”。

  那個阿姨還對我透露道:

  “這些莫名其妙的白色粉末讓我們很不舒服。所以,在家裏是絕對不吃的。”

  這無疑是鹹菜製作者的真心話。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餐桌上的調味料被偷換成了“假貨”

特價醬油為什麼便宜

“啊,太好了,還沒有賣完。”

  傍晚,M女士(37歲)匆匆忙忙跑進超市,發現還有幾瓶特價醬油沒有賣完,長舒了一口氣。今天是醬油的特價日。

  “平常1升要258日元的醬油,一個月一次的特價只要138日元。我們家一直都是買這個價錢的。”

  M女士有點得意地微笑著,真是一個會節約的家庭主婦。

  但是,M女士購買的這種特價醬油,說穿了就是“仿醬油調味料”。

  仿醬油調味料是什麼呢?

  那是採用與傳統釀造醬油完全不同的生產方法製成的醬油的替代品。要說它是完完全全的假貨可能不妥,但它確實是和純正醬油完全不同的東西。

  這些用添加劑製造的“假貨”,如今正在調味料的市場中大行其道。我們餐桌上的正品調味料,正不知不覺地被偷換成假貨。

  調味料是構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在飲食文化就快要被調味料毀了。

  這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嗎?

  傳統釀造醬油的原料是大豆、小麥、鹽和
麴菌。麴菌產生的酶把大豆、小麥的蛋白質轉變為氨基酸,把澱粉轉變為糖分。這就是醬油鮮美味道的根本。

  這種鮮美是化學不能夠解釋的複雜的味道,其中有甜有酸還有香味。

  另外,醬油的顏色是氨基酸和糖的一部分相結合產生的。

  這種天然釀造的純正醬油要經過一年以上的發酵才能做好。




仿醬油調味料的做法

———這就是開發醬油替代品的初衷。

  醬油味道的根本是氨基酸。

  如果不經過長時間發酵,用鹽酸分解大豆蛋白質的方法也可以輕鬆獲取氨基酸。使用被榨過油的脫脂加工大豆就可以了。甚至有的製造商根據“由蛋白質製成氨基酸”這一原理,從鳥的羽毛裏提取氨基酸。

  這樣得到的氨基酸是製造特價醬油的基礎,但根本就喪失了醬油原本的味道、香味、顏色。

  將其做得和真的醬油一樣,全是添加劑的功勞。

  首先,用谷氨酸鈉(化學調味料)做出味道,用甜味劑做出甜味,用酸味劑做出酸味。還要加入多種增稠多糖類做出濃稠的黏糊狀,並通過焦糖色素來著色。另外,為了增加香味,也會添加少許純正醬油。因為不能長期保存,所以還要加進防腐劑。

  這樣,仿醬油調味料就做成了。

  它看上去和真的醬油一模一樣,但製作方法大相徑庭。剛才說了,純正醬油要花上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做好,而仿醬油調味料只是通過簡單的混合,不用一個月就可以完成,很簡單。

  這種調味料的味道和純正醬油所帶有的那種複雜的味道根本不能比。用來烹飪的話,差別會很明顯。





“1升1000日元”和“1升198日元”的區別

  商家把以前的醬油稱作“純大豆醬油”,而把仿醬油調味料稱作“新式釀造醬油”。

  純大豆醬油和新式釀造醬油的區別,只要看了配料表馬上就會明白。

  純大豆醬油的原料只有大豆、小麥、鹽和
麴菌,沒有添加劑,而新式釀造醬油列出了一串添加劑的名字。

  傳統的純大豆醬油是1升1000日元,新式釀造醬油是1升198日元,如果是特價的話更加便宜,就像M女士買的那種只要138日元。

  因為製作方法不同,價格相差這麼大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雖說都是醬油,但把用氨基酸液體及添加劑做成的類似醬油的調味料,與純大豆醬油等同起來合適嗎?技術熟練的醬油製作者要花上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做出純大豆醬油,這種等同難道不是對他們的不尊重嗎?

  因此必須清楚地標明,這不是醬油,而是仿醬油調味料或仿醬油鹽水,以便和真的醬油區分開來。

  正如女性都喜歡的鑽石,真的鑽石價格是很貴的,另外還有一種人工鑽石,價格比真的鑽石要便宜得多。它們看上去很像,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根本不能在同一層次上進行比較。

  純大豆醬油和新式釀造醬油之間的差別也是這樣。




料酒也有純米料酒和料酒式調味料之分

“真品”的樣子出售的。

  特別是料酒,很多人都會產生誤解。

  料酒本來是用燒酒、糯米和曲子做成的。把糯米和麴菌放在燒酒中釀半年到一年,通過麴菌
的作用,使糯米中的澱粉轉化成葡萄糖和低聚糖,釀出各種甜味,同時還能生成氨基酸、酸味和香味,形成料酒所獨有的風味。

  這種料酒喝起來味道很好。以前在廚房幹活的婦女們的一大樂趣就是偷喝料酒。它也被當作正月的屠蘇酒來喝。

  但是現在的料酒根本不能喝,因為它和以前的料酒在製作方法及味道上都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把以前的料酒叫做純米料酒的話,現在超市裏銷售的只能算是料酒式調味料。

  這種料酒式調味料,又分為發酵調味料和仿料酒調味料兩種。

  發酵調味料是用米和高粱為原料發酵出酒精,通過葡萄糖、谷氨酸鈉(化學調味料)、酸味劑等調和製成的。把味道調得甜一點就成了料酒。

  而仿料酒調味料以糖漿為原料,同樣使用谷氨酸鈉、酸味劑等調味,用焦糖色素著色。實際上,只不過是通過添加劑把糖漿製成料酒樣子而已。味道和烹飪效果不能和真的料酒相比。酒精度還不到1度。

  所以說,這種仿料酒調味料不是純米料酒,這一點大家不要搞錯。它們的製造方法不同,味道也完全不同。

  分別用它們煮青花魚,就能很容易分清楚。用仿料酒調味料,早上煮的東西,晚上就沒有了顏色,而且變得很腥。而使用純米料酒,即便過了兩三天,魚還很有光澤、很好吃,非但不腥,而且回熱時也不會爛。





“只用米做成的純米酒  一天下午。31歲的K先生打算買點優質的米酒送給那些曾經關照過他的人,於是他流覽購物網站,搜索著各式各樣的酒。

  他的目光停留在某個地方酒窖的米酒上。

  上面赫然寫著:“只用米做成的純米酒!喝了就知道不一樣。”

  “只用米做成的?難道米酒不都是用米做成的嗎?”

  如果用米做原料是理所當然的話,就應該不必特意強調是“只用米做成的純米酒”。

  “那麼,其他的米酒是怎麼做成的呢?”

  抱著這種“簡單的懷疑”精神,K先生開始搜索起來。

  K先生的懷疑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最近總說純米酒是“好喝的酒”,是“好酒”。但是仔細一想,強調是僅用米製成的純米酒,說明還存在用其他東西製成的米酒。

  和醬油、料酒一樣,米酒也存在“真貨”和“仿真貨”兩種。





非純米酒的製作方法  傳統米酒的製作方法是在米裏放入麴菌,再用酵母進行發酵。麴菌使米中的蛋白質變成氨基酸,產生甜味、酸味等各種各樣複雜的味道。

  這是米酒(純米酒)本來的製作方法。

  但是,這種製作方法成本高、時間長,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立足。

  那該怎麼辦?

  那就在釀酒的過程中,加入釀造用酒精增加分量。然後再加進葡萄糖、麥芽糖、谷氨酸鈉、乳酸和琥珀酸等調味料。

  也就是把純米酒摻入酒精增加分量後再來賣,所以又被稱為“勾兌酒”。

  只是由於其中含有一部分純釀造的米酒,就自詡為“純釀造”。細看這種純釀造酒的“背面”,除了米、麴菌之外,應該還清楚地寫著“釀造用酒精”。




1瓶純米酒可以做出10瓶酒

  我在添加劑公司任職期間,也經常開發勾兌酒。1瓶純米酒可以做出好幾瓶普通的酒,成本降低了,自然賣的也就便宜了。


  但要稀釋純米酒,不僅僅是簡單地摻入酒精,還需要相當的技術。

  純釀造米酒是在由米和麴菌釀成的純米酒中摻入固定的酒精量製成的,但一般米酒摻入的酒精量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說,普通米酒能夠通過加入各種東西來調味。

  普通米酒當然比純米酒便宜,但更便宜的是合成米酒。

  合成米酒是在釀造用酒精裏添加各種成分,製作出類似米酒味道的酒。酒館和超市裏擺著的最便宜的酒就是這種合成米酒。

  米酒大致可分為純米酒、純釀造米酒、普通米酒、合成米酒這幾種。純米酒價格最貴,其次是純釀造米酒、普通米酒、合成米酒。

  另外,米酒還有 “精釀”和“特精釀”之分,這是因為所使用的米不同,也就是米的精磨程度不同。米的外側是蛋白質,中間澱粉較多,削去外面只用中心部分的話,糖分多,就能造出有甜味的酒。





不要光看價格購買  以上就是米酒的現狀。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三倍增釀米酒”,簡稱“三增酒”,是在釀成的15度的米酒中加入酒精、水、添加劑等,使勾兌出來酒的量,相當於原來米酒的三倍。

  純米酒具有的品質一個個都被添加劑替代,以增加重量、降低成本———這其中顯示出添加劑的強大力量。

  如果僅用米做成的純米酒是“好酒”、“好喝的酒”,那其他的酒又是怎麼製成的呢?在這裏也希望大家具有這樣一種“簡單的懷疑”精神,對待前文提到的醬油和料酒也是一樣。

  看到特價品,很少有人去想為什麼會這麼便宜。

  “今天便宜!”

  “省錢、划算!”

  一看價錢就買了。

  所以像我這樣的“壞商人”就會一個勁兒地開發便宜的假貨、膺品。於是,家庭主婦們就更加高興。

  惡性循環就是這麼形成的。





不要被鹽所欺騙  接下來是鹽。

  製鹽行業內也存在著嚴重的欺騙和弄虛作假。

  超市裏擺著各種各樣的鹽。有的人的廚房裏也有若干種的鹽,根據不同的用途或心情分開來用。

  鹽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①精製鹽

  從海水中提取出氯化鈉。氯化鈉的純度很高,其他的雜質基本都被去除了。一直以來,我們使用的就是這種食鹽。

  ②進口鹽

  即所謂的岩鹽或天日鹽,還有一部分海鹽。多產於墨西哥、澳大利亞、中國。

  ③再生加工鹽

  把從墨西哥或澳大利亞進口的岩鹽、天日鹽溶入海水,加入氯化鎂再生加工而成。

  ④自然海鹽

  通過海水的蒸發而產生的鹽。這是採用傳統的辦法生產出來的完全不改變其成分的傳統鹽,叫做“自然海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鹽的味道出自海裏的礦物質
  鹽的味道是由所含礦物質成分的多少決定的,同醬油一樣,它的味道是複雜的混合。

  人們都說“鹽使血壓上升,對健康不好”(確實99%的鹽都是這樣),但富含礦物質的鹽不僅味道好,而且不會使血壓上升(反而會下降),對身體有好處。

  上述四種鹽中,含礦物質最豐富的是自然海鹽。它含有鈉、鉀、鈣、鎂、鐵、銅、亞鉛等礦物質。

  再生加工鹽也被當作是“用海水製作的富含礦物質的鹽”。它是將岩鹽及自然結晶的天日鹽溶入海水中,煮沸之後產生的結晶。

  然而,岩鹽也好,天日鹽也好,礦物質含量都很少。讓鹽自然結晶,其中的礦物質就會流失,只剩下純度很高的鹽。

  那怎麼辦呢?於是便加進了氯化鎂、氯化鉀。這樣,“飽含海洋礦物質”的鹽就製作完成了。

  如何讓人把不是從海裏提取的鹽,當成是從海裏提取的富含礦物質的鹽?為了看上去像模像樣,要用鐵銹(鐵氨鹽)將其染成茶色。

  這是因為有的人會像鑒別糙米和紅糖那樣,認為“茶色是自然的顏色”而加以購買。





要求公開鹽的資訊

         1千克60日元的,也有7000日元的。
同醬油一樣,不同的鹽價格相差很大。


         既有 "醬油調味料”雖然是假醬油,但醬油行業已將資訊完全公開。儘管大多數人不看,但產品背面全部都寫著,所以只要有點常識,誰都能分清楚“醬油”和“仿醬油”。

  而鹽的行業資訊還沒有做到完全公開。產品背面也未必寫著所有的資訊。

  我們經常買的“xx的自然鹽”,不是在xx提取的鹽,而是在進口鹽裏加入添加劑製作而成的。這一事實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分不清含有礦物質的鹽和不含礦物質的鹽的區別。

  但是,請大家不要誤解,我不是說“只有富含礦物質的自然海鹽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不能買”。根據個人的喜好和用途選擇不同價位的鹽是可以的。

  只是,不用說製作方法,我們連礦物質的種類和數量也不知道,因而無法區分開來使用———我想說,這才是問題所在。





醋和糖也氾濫著“假貨

  除此之外,醋和糖的傳統做法也被取代,使用添加劑製作假貨的生產方式成為主流。情況大同小異,就不詳述了,在這裏只針對紅糖說一說。


  紅糖、精製白糖營養價值相差不大,但自從有人說“精製白糖對身體不好,紅糖好”之後,紅糖就開始熱賣起來。

  那製造商又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把精製白糖用焦糖色素染色後作為紅糖出售。粗糖也是用焦糖色素染色的。

  因為只是把外層染過而已,所以上了色的粗糖泡在水中時,茶色就會溶解,露出透明的粗糖。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紅糖、粗糖都是經染色後出售的,也有沒有染色的真品。

  在超市裏比較一下產品背面的標示,就很容易明白。染過色的寫有“焦糖色素”。

  “紅糖裏應該不會使用添加劑。”在說這句話之前,先請看一下食品的“背面”。





飲食文化的崩潰  前面講了一些常用調味料的情況。

  你家的調味料真的沒有問題嗎?

  請走到廚房裏,看一下食品的“背面”。不知什麼時候起,餐桌已經被“xx式調味料”所佔據。

  不單單廚房裏的情況是這樣,超市裏賣的壽司、納豆附帶的小袋醬油,麵館裏的拉麵湯———這些也都是醬油式調味料。桶裝面、冷凍食品、副食品都是一個樣。

  不知不覺間,我們把這些用添加劑做成的假貨、膺品吃進了嘴裏。

  請看一看你家廚房裏的調味料。

  糖、鹽、醋、醬油、醬,還有料酒、湯料……

  怎麼樣,“背面”寫著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吧。那些就是食品添加劑,我在後面還會詳述的。




孩子們把膺品的味道當作真品的味道

  事實上,調味料市場早已充斥著假貨了。而孩子們把那種膺品的味道當作了真品的味道。

  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嗎?

  有些生活書刊經常詳細地介紹怎樣買到便宜東西的小技巧,甚至還有“醬油138日元、砂糖98日元”這樣的最低價格表。

  “買的便宜=賢慧主婦!”

  就差這樣說了。

  但是,這些書刊絲毫沒有提及“為什麼會這麼便宜”這一關鍵問題。

  有的醬油要1000日元,而特價醬油才198日元,為什麼價格會相差5倍?

  再重複一遍,這種“簡單的懷疑”精神是很重要的。

  我們平常不大會看,其實原因都在“背面”寫得清清楚楚。

  根本不加以比較,就直奔特價醬油的人,難道真的是“賢慧太太”、“聰明消費者”嗎?

  調味料是飲食的關鍵,我們值得自豪的飲食文化,就要從調味料開始崩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看不見摸不著的食品添加劑是這樣存在的


奶精的真面目

  我曾看到這樣的情景。

  在某個可以外帶的咖啡店,一個年輕女子端著一個盤子,上面放著幾杯剛買的咖啡,同時在用手機打電話。

  “咖啡買了,大家需要牛奶嗎?”

  大概受同事或朋友所托,她來給大家買咖啡。

  “xx和xx不在?是嗎,算了,隨便拿幾個吧。反正免費的。”

  她面前放著一堆免費的小份裝奶精。她隨手拿了五六袋,瀟灑地走了出去。

  我不禁要問讀者一個問題。

  “為什麼奶精是免費取用的,你想過嗎?”

  我在演講的時候,經常會問:“你覺得奶精是用什麼製成的?”大家都稍有困惑,“哎,這個問題沒想過”,之後大部分的人會回答“牛奶”、“鮮奶油”。

  但事實是,奶精不是由牛奶或鮮奶油做的,而是在植物油(具體說是“氫化植物油”,其中含“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成分)裏加水、添加劑混合攪拌,做成的類似牛奶的東西———這就是奶精的真面目。使用植物油,比用牛奶和鮮奶油要便宜得多。因此,才可以免費取用。

  而且,如果看看“背面”的話,就會明白。

  “植物油、乳化劑、增稠多糖類、pH 調整劑、著色劑、香料”,上面寫著這些成分,“牛奶(鮮牛奶)”卻隻字未提。容器包裝上也沒有“牛奶”的字樣,而是用“咖啡用奶油”、“奶精”表示的。

  雖說看了配料表就會明白,但往往配料表只在總包裝上才註明,而小包裝本身並沒有寫。

  食品衛生法規定,小包裝(表面積在30平方釐米以下)上可以不用標示配料。所以在咖啡店及餐廳裏,我們無法看到其“背面”。





用水、油和白色粉末做成的奶精

  在植物油裏加水攪拌,就能做成“牛奶式”的東西,但大家都知道,普通狀態下水和油是不能互溶的。

  這樣就需要用到添加劑了。

  首先,使用乳化劑。乳化劑就是介面活性劑,可以使油和水混到一起,乳化成像牛奶一樣的白色。

  但還不像牛奶那樣黏稠,所以要用增稠多糖類使其黏稠。乳化劑和增稠多糖類可以“合併標示”(後面會提到),所以用多少種都沒關係。

  然後要用到焦糖色素,將其著色成極淡的茶色,使之看上去就像奶油的顏色。為了長時間保存,還要加入pH 調整劑。另外再加進具有奶油香味的香料。

  所以你經常加進咖啡裏的那種奶精,是用水、油和若干種添加劑做成的“牛奶式植物油”。

  我在演講的時候,經常在現場演示奶精的做法,每次會場都會響起驚訝聲。

  誰也不知道這幕後的故事。

  的確,沒有法律規定不能用植物油做奶精。

  但是,這些難道不都是些仿冒商品、假冒商品嗎?

  這種仿冒、假冒商品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我們消費者也應該反省。奶精為什麼會在咖啡店裏堆放成堆、隨便取用呢?有多少人能抱著這種“簡單的懷疑”精神,想一想其中的理由呢?(當然,並不是說所有隨便取用的都是不好的。)

  不僅是奶精,如果沒有懷疑精神的話,不管什麼時候,都易中製造商的下懷。

  在這種仿冒食品、假冒食品橫行的年代,我們更應該具有一雙鑒別真假的慧眼。





合併標示的“背後”

  中午時分,某便利店。

  上班族Y先生(35歲)正在挑選午飯吃的飯團。他將飯團一個個的拿在手裏,專心地讀著“背面”。

  “因為妻子跟我說最近發生過牛肉仿冒事件,必須好好看了標示再買。但實際上,看了標示也不明白。”

  Y先生一邊說著,一邊挑了一個鮭魚飯團。標示上有pH 調整劑、甘氨酸、調味料(氨基酸等)。比起其他的飯團,標示的添加劑算是少的。

  “3種添加劑,種類少的應該好一些吧。”

  Y先生拿起飯團走向收銀台。

  但是,Y先生拿的飯團裏所含的添加劑不止3種,實際上少說也有6種,多的話有可能有10多種。

  這是為什麼?

  原因就在於合併標示。

  合併標示,指的是把若干種添加劑算作一種進行標示。食品衛生法規定,香料、乳化劑等,如果是用於同一目的,可以算在一起合併標示。

  這一規定的本意是為了便於大家理解,但對於添加劑公司、食品加工業者來說,沒有比這再方便、再好的法律了。

  比如說防止食品變質、變色的pH 調整劑。

  這不是哪一種物質的名字,而是檸檬酸鈉、醋酸鈉、富馬酸鈉、三聚磷酸鈉等添加劑的集合體。通常會使用四五種,如果不加入這麼多的話,pH 的調整效果就不會顯現。

  把一長串四五種化學成分的名字全部標示的話,會給人大量使用了添加劑的壞印象,令人生厭。而合併標示只需寫pH 調整劑就可以了。

  這些合併標示的添加劑,沒有使用基準。我們普通人根本無法知道具體使用的添加劑的種類和數量。

  只要標著香料、酵母類等字樣,說明都是合併標示。使用香料是為了調出想要的香味,從600多種添加劑中,選擇若干種混合而成,其種類和混合比例之複雜,連製造商自己也不一定搞得明白。





調味料(氨基酸等)的“背後”

  調味料(氨基酸等)也是以“等”作代表,實際上加入了多種添加劑。

  谷氨酸鈉、DL-丙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系列自不必說,除此之外的核苷酸也都算作“等”的範圍內。加多少種都沒關係,所以對於加工者來說,非常方便。

  如果寫成谷氨酸鈉(化學調味料),消費者就會警惕:“怎麼,加了添加劑?”作為製造商,這是要極力避免的事情。

  但是寫作調味料(氨基酸等)的話,很少有人會聯想到谷氨酸鈉(化學調味料)。不僅如此,最近還興起了“氨基酸熱潮”,說是氨基酸有益於健康,甚至還有“氨基酸崇拜”。

  的確,谷氨酸是天然存在的氨基酸,也是添加劑中的一種,略帶甜味和酸味。但是,與堿中和成為谷氨酸鈉時,就產生了獨特的強烈味道。所以嚴格來說,應該標示為調味料(氨基酸化合物等)。

  關於氨基酸崇拜,我也來說一兩句。

  我曾經看到,有的女性朋友看到“氨基酸等”的標示時說“太好了,有氨基酸”,喜笑顏開。

  其實,從正常的飲食中足以攝取到相當於氨基酸飲料中所含的氨基酸。

  鈣也是一樣。

  有一種添加劑叫碳酸鈣,本來多用於增加彈性,但由於它畢竟是一種鈣,所以添加了該成分的東西就被宣傳為“內含鈣質”,好像變成是營養強化食品一樣。

  這真是一個“用事實說話”的世界!

  碳酸鈣無疑也是鈣,強化骨骼的作用也不是一點沒有。但是,它的鈣含量連海藻莖或小魚中的鈣含量都比不上。





再也沒有比“合併標示”更方便的規定了

  合併標示不用把使用的添加劑全都列出來,讓人覺得數量少了很多。對於大量使用添加劑的製造商來說,這是再方便不過的規定了。

  這樣一來,製造商利用這一規定來有所“作為”,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在這裏,我們首先要討論的是能不能把一大堆添加劑都合併標示。

  “這個和這個可以用乳化劑合併標示。”

  “這個可以歸入pH 調整劑的範疇。”

  或者,“再混合進兩種,以酸味劑來標示。”反正可以合併標示,故意多加幾種添加劑。

  這些事情都在“背後”平靜地進行著。

  許多添加劑未必只有一種作用,如抗氧化劑、乳化劑等都有多重用途。在添加劑的世界裏,絕對不可能一是一、二是二地分清楚。比如,檸檬酸鈉既有保存食品的作用,也有改善味道的作用。

  所以,本來是用來延長保存時間的,卻把檸檬酸鈉說成是和谷氨酸鈉(化學調味料)一樣用來調味製作,這樣就可以把它算在調味料(氨基酸等)當中。如果用於製作乳酪的話,還可以算作乳化劑合併標示。

  這又是一場騙局。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免標示的“背後”

  像這樣讓消費者看不見添加劑的情況,還不止合併標示這一種。

  食品衛生法規定,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原材料及添加劑等要全部標示出來,但又允許免標示的特殊情況存在。以下的5種情況,可以不標示添加劑。

  ①結轉(原材料中本有的添加劑直接轉移到食品成品中)

  ②加工助劑

  ③散賣及店內製造、銷售的東西

  ④小包裝

  ⑤營養補充劑

  這種“免標示制度”正是添加劑蔓延的溫床。

  我想分別談談前4種的問題所在。

  ①結轉———明明存在卻不標示

  結轉是指原材料中本來就有的添加劑直接被轉移到食品成品中的情況。

  比如在做燒肉的佐料汁時,原材料當中要用到醬油,醬油中所含有的添加劑就可以不標示。

  前文提到過,仿醬油調味料中包含多種添加劑。但最終生產出來的燒肉佐料汁與醬油中的添加劑無關,可以不標示。

  因此標示的時候,只要寫明“醬油”就行了。

  除此之外,酒裏的酸味劑、化學調味料,人造黃油裏所含的乳化劑、抗氧化劑等,結轉的數目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

  在整個過程中究竟使用了多少添加劑,消費者怎麼能看得透啊?

  但是,如果法律要求所有的結轉都必須標示出來的話,也是不太現實的。

  ②加工助劑———只要不殘留下來,用什麼都可以

  在食品製作完成前,加工時所用的添加劑有的被除去,有的被中和掉。這些添加劑被稱為“加工助劑”,可以不標示。

  也就是說,只要最終沒有殘留,就可以不標示。

  比如,橘子罐頭裏的橘子是用鹽酸去除橘皮的。而鹽酸又被後加入的蘇打中和掉了,沒有留在橘子裏,所以沒有必要把鹽酸標示出來。

  這也是一種消費者看不見的添加劑。

  “我們家做沙拉的時候,肯定要買切好了的蔬菜。”

  經常會有家庭主婦這樣說。因為不僅省了切的功夫,而且切口的地方不容易枯萎,可以長期保存。另外,還有很多辦公室的女職員“為了健康”,買來袋裝沙拉作午餐。

  這裏也請大家抱著“簡單的懷疑”精神。

  為什麼切過的蔬菜、袋裝沙拉能長期保存?

  原因在於它們都使用殺菌劑(次亞氯酸鈉)消過毒了。這種殺菌劑也只是在加工過程中使用,製成成品之後沒有殘留下來———基於這個理由,殺菌劑可以不標示。

  但是,切好的蔬菜、袋裝沙拉的消毒現場,實在是可怕。

  工人們不斷把切好了的蔬菜扔進殺菌池裏。而且,還要不斷改變池子裏殺菌劑的濃度,分若干次把蔬菜扔進去。有的製造商為了使口感生脆,還會將蔬菜扔進裝有pH 調整劑的池子裏。

  看到這種場景,你一定不會再想吃了吧!

  而可笑的是,大家都是為了健康才吃這種袋裝沙拉的。

  喜歡買切好了的蔬菜的女士們,你們是否想過,為什麼自己切的萵苣的切口處會發黃,而賣的東西一直很新鮮呢?難道你們真的認為,因為是專業切菜的切的,所以切口一直很新鮮嗎?

  稍微思考一下,就會覺得有點奇怪吧!

  ③散賣及店內製造、銷售的東西———不知道用了什麼

  散賣(沒有包裝的東西)的加工食品,不需要標示添加劑。

  那些散賣的無包裝的魚,還有那些散裝的點心,都屬於這種。麵包店裏自製的麵包散賣時也不用標示。還有,便利店做的盒飯、餐館做的菜肴等。

  “自己製作、自己出售,所以沒必要標示。”

  超市自己製作的副食品也屬於這一類,但也有很多地方已經主動標示出了配料。

  這種散賣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說,在做奶油麵包的時候,會用到乳化劑、防腐劑和pH 調整劑等。如果包裝出售的話,必須進行標示,但如果散賣的話,就可以不寫。

  因此,“背後”使用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④小包裝———只需標出主要配料

  像糖或小點心,在小包裝(表面積在30平方釐米以下)的情況下,按規定可以不標示配料。上文提到的奶精就屬於這種情況。

  就像我已經解釋的那樣,這種奶精中至少使用了七八種添加劑。但消費者看不到。

  要把添加劑一一列出的話,小標籤根本不夠。盒飯、三明治等,如果把加入的添加劑全都寫上的話,就會看不出食品的主要原料。

  因此,只需標示主要的配料,就可以蒙混過關。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今天,你吃食品添加劑了嗎?



不知不覺吃進了大量的添加劑  前幾章我們說了食品背後的故事,也就是在什麼食品裏用了什麼添加劑以及食品是怎樣被製作出來的。

  接下來,我要站在攝取添加劑消費者的角度來談談。

  在這裏,我還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我們一天究竟會吃進多少添加劑呢?

  我想,這個量一定比大家想像的要多。

  一般來說,人均每天攝取的添加劑大約是10克,一年約4千克。人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是11~12克,添加劑的攝入量基本上與此持平。

  對個體而言,由於飲食習慣不同,因每個人的添加劑攝入量會有顯著不同。不知不覺地吃進添加劑,是常有的事。

  比如,在人們的印象中,便利店的飯團應該沒怎麼使用添加劑,但是翻過來看看背面,就會發現它用了相當多的添加劑。

  拿海帶飯團來說,就用到了調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焦糖色素、增稠多糖類、山梨糖醇、甘草、甜菊糖、多聚賴氨酸等。

  而且,做飯團所用的米也加進了添加劑。

  為了做出甜味、做得好吃,加入氨基酸等化學調味料;為了延長保質期加入甘氨酸。此外,為了讓飯團不那麼乾巴巴、變得光潤,口感順滑,還有用機器大量生產時,為了使米粒不粘在機器上,要加進乳化劑、植物油。

  “今天做飯太麻煩,就吃便利店的飯團湊合一下吧。”

  孰不知,光吃這種買來的飯團,就會攝取10多種添加劑。






單身上班族N先生的一天

  那麼,我們一天會吃進多少添加劑呢?


  下面是N先生(25歲)一天中實際所吃的食物。

  N先生是一個普通的單身上班族,自己不做飯。因為平常工作忙,沒有時間做飯,所以基本上都是在便利店、超市裏買著吃。

  我們來看看他一天究竟會攝取多少添加劑。




        早飯火腿三明治

  早飯吃便利店買來的三明治隨便湊合過去。

  火腿三明治裏的添加劑,在背面的標籤上,共標示了12種。

  但在這裏必須注意的是,乳化劑、酵母粉、調味料、pH 調整劑、磷酸鹽、香料等,屬於前文說過的合併標示情況。如果把每個“背後”使用的具體添加劑算作2~3種的話,光吃一個三明治,N先生就攝取了共20多種添加劑。

  儘管這樣,三明治上還打著“不含防腐劑、合成著色劑”的宣傳語。的確,其中不含山梨酸鉀等防腐劑、紅色3號等合成著色劑,但也並不能說這種三明治是令人放心的。

  它雖然沒用合成著色劑,卻用了天然著色劑類胡蘿蔔素、胭脂紅等。類胡蘿蔔素是植物色素,可以另當別論,但有問題的是胭脂紅。

  胭脂紅是一種把寄生在仙人掌裏的蟲子(胭脂蟲)進行乾燥、碾碎後,從中提取出來的色素。它呈透明、漂亮的粉紅色,稍微改變pH 值的話,就會變成橙色。

  很多纖維飲料就是使用這種色素著色成漂亮的橙色的。辦公室的女職員們都覺得纖維飲料對健康有好處,很喜歡喝。一旦她們知道那是用碾碎了的蟲子做成的著色劑染過的,又會怎麼想呢?這種蟲子在南美一直以來被用於衣料的染色。

  不管怎樣,N先生光早飯就攝取了20 種以上的添加劑。



        火腿三明治

  ●原材料:麵包、雞蛋、火腿、蛋黃醬、生菜

  ●添加劑:乳化劑、酵母粉、抗氧化劑(維生素C)、調味料(氨基酸等)、pH 調整劑、甘氨酸、磷酸鹽(鈉)、酪蛋白酸鈉、增稠多糖類、發色劑(亞硝酸鈉)、著色劑(類胡蘿蔔素、胭脂紅)、香料

  



        午飯豬肉鹹菜便當、即溶咖啡

  N先生在辦公室裏忙得焦頭爛額。為了節省時間,就從附近超市買來便當作午飯,在辦公桌前匆匆吃完了。

  N先生買的是豬肉鹹菜便當。也許有人覺得,這就是用豬肉和鹹菜炒出來的,不會有添加劑。

  但是,翻過來一看背面,就會發現便當裏也有添加劑。而且,pH 調整劑、香料是合併標示的,那麼實際添加劑會多達20餘種。

  飯後,N先生喝了杯即溶咖啡。

  N先生買的是那種杯裝的,咖啡粉末、奶精、砂糖都放在一起。

  咖啡粉末和砂糖是無添加的,用到添加劑的是奶精。

  前文已經說過,奶精不是由牛奶製成的,乳化劑、香料又是合併標示的,那麼奶精中所含的添加劑就有6~8種。

  也就是說,粗算起來,包括重複的,N先生從早飯和午飯中攝取的添加劑共有40種以上。

 



        豬肉鹹菜便當

  ●原材料:白米飯、豬肉、白菜、植物油、辣椒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pH 調整劑、甘氨酸、增稠多糖類、焦糖色素、甘油脂肪酸酯、香料、酸味劑、山梨糖醇、殼聚糖、抗氧化劑(維生素E)

  


        奶精

  ●原材料:植物油

  ●添加劑:乳化劑、增稠多糖類、pH 調整劑、焦糖色素、香料

  



        晚飯桶裝麵、海帶飯團、袋裝沙拉

  N先生很晚才下班,附近的飯店都已經關門了,就又在便利店買了桶裝麵、飯團。考慮到營養的搭配,還買了袋裝的沙拉。

  看了圖表大家就會知道,桶裝麵裏有10多種添加劑,海帶飯團裏也將近10種。

  為了健康而買的袋裝沙拉,正是在殺菌劑的池子裏經過多次消毒的那種。

  沙拉裏有金槍魚、顏色鮮亮的玉米,感覺很健康。好像賣得不錯,N先生沒有多加考慮就買了。

  玉米還算過得去,金槍魚裏卻使用了大量的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pH 調整劑等,有五六種。

  並不是說不能吃金槍魚和沙拉,只是這種沙拉本來是為了健康才買來吃的,但把合併標示的情況考慮在內,它也使用了10餘種添加劑。

  而N先生卻在想:“雖然晚飯總是靠桶裝麵或飯團打發,但今天還吃了沙拉,總算是稍微補償了一下身體。”就這樣,結束了一天的飲食。

  



          桶裝麵

  ●原材料:麵、雞蛋、醬油粉、雞精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磷酸鹽、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類、碳酸鉀、乳化劑、紅麴色素、酸味劑、梔子色素、抗氧化劑(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堿水、pH 調整劑

  




          海帶飯團

  ●原材料:白米飯、海帶、醬油、砂糖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焦糖色素、增稠多糖類、山梨糖醇、甘草、甜菊糖、多聚賴氨酸

  



          袋裝沙拉

  ●原材料:生菜、胡蘿蔔、洋蔥、金槍魚、玉米

  ●添加劑:乳化劑、增稠多糖類、類胡蘿蔔素、pH 調整劑、調味料(氨基酸等)、抗氧化劑






N先生一天攝取了多少添加劑?

N先生一天吃了多少添加劑呢?
  




那麼,如果包括被重複計算在內的,少說也有60種。便利店、超市確實方便,不論什麼時候,都能輕鬆填飽肚子,價格也不是很高。我已說過多次了,我們不能忘記其“恩惠”和“好處”。

  但是,為了提供這種“方便”,在食品裏大量使用添加劑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絕不想胡亂地否定便利店、超市出售的食品。我自己在忙碌的時候也會買,也會覺得“真方便、太好了”。

  但是,在方便的同時,我們失去了什麼呢?

  仔細想想的話,我們還能輕易地只尋求方便嗎?

  為“便利生活”支付代價的是我們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主婦F女士的一天

  我們看過了像N先生這樣一天的大半飲食都靠便利店和超市打發的例子,那麼,自己做飯的家庭主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下面,我們請家庭主婦F女士(38歲)來告訴我們她一天的飲食情況。

  F女士有一個3歲的孩子,午飯只有她一個人吃,除午飯外,她都儘量自己動手做飯,而且還注意營養的搭配。

  但是,看了下文大家就會明白,對於添加劑她完全沒有概念。

  早飯米飯、味噌湯、鹹菜(醃蘿蔔)、烤魚、明太魚子、魚糕

  早餐有魚、有蔬菜,似乎是很“健康”的飲食。

  然而,在這看似健康的早餐中,所含的添加劑數量卻令人咋舌。

  首先是味噌湯。F女士偏愛使用方便湯包,只要直接倒出來加熱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熬製。在匆忙的早上,這可是人們的至寶,而正如圖表所示,這種味噌湯含有數種添加劑。

  明太魚子和魚糕,在第2章中專門介紹過,它們是大量使用添加劑的食品。

  明太魚子是丈夫的最愛,魚糕是孩子的最愛。當然還有其他食物也經常出現在F女士家的早餐桌上,但光是吃這兩種,攝取的添加劑的量就已經很大了。

  這樣算來,F女士早餐時所攝取的添加劑,少說也有30種。

  雖然是自己做飯,但只要依賴加工食品,結果就和在便利店買著吃的N先生沒有什麼兩樣。

  



          味噌湯

  ●原材料:大豆、小麥、食用鹽、海帶提取物、鰹魚提取物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著色劑(梔子色素)、酒精

  




         鹹菜(醃蘿蔔)

  ●原材料:蘿蔔、食用鹽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異抗壞血酸鈉、三聚磷酸鈉、糖精鈉、瓜爾膠、酸味劑、山梨酸鉀、黃色4號、黃色5號

  




         明太魚子

  ●原材料:鱈魚子、食用鹽、辣椒、米酒、海帶萃取物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山梨糖醇、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液、pH 調整劑、抗壞血酸鈉、三聚磷酸鈉、甘草、甜菊糖、酶製劑(溶菌酶)、亞硝酸鈉

  




        魚糕

  ●原材料:銀鱈魚、食用鹽、蛋清、蛋白、料酒、小麥蛋白、大豆蛋白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磷酸鈉、乳化劑、蛋白水解物、碳酸鈣、山梨酸鉀、pH 調整劑、甘氨酸、紅色3號、胭脂紅

  




        午飯大卷壽司

  F女士的午飯是在商場的地下超市買的大卷壽司。

  壽司裏有炒雞蛋、魚肉鬆、黃瓜、醃蘿蔔、蝦、魚糕等,很豐富。

  這種壽司價格較貴。其中所使用的添加劑,也多得驚人。

  具體情況跟前面的類似。還有調味料、酸味劑、乳化劑、pH 調整劑等是合併標示的,如果每個分別算作2~3種的話,合計應該使用了30種以上的添加劑。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劑的數量會隨著菜的種類的增加而增加。

  比如,其中炒雞蛋所含的添加劑就有3~5種。

  “為了健康著想,挑菜多的買。”

  這是購物者經常說的話。

  當然,每種菜都有各自的營養。但如果是加工食品,其中就含有添加劑。添加劑會隨菜的營養一起被攝入體內。

  不管怎麼說,僅吃一個大卷壽司,就會攝取30多種添加劑。

  不看“背面”就買,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嗎?

  




          大卷壽司

  ●原材料:醋飯、炒雞蛋、油炸豆腐、魚肉鬆、蝦、醃蘿蔔、黃瓜、金槍魚、魚糕、海苔、食用醋、砂糖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山梨酸鉀、甜菊糖、甘草、酸味劑、香料、乳化劑、山梨糖醇、甘氨酸、pH 調整劑、多聚賴氨酸、果膠化合物、魚精蛋白、抗氧化劑、消泡劑、凝固劑、裙帶菜提出物、增稠多糖類、紅色3號、紅色106號、胭脂紅、焦糖色素、紅麴色素、梔子色素

  



        晚飯咖喱飯、沙拉(附帶調味醬)

  晚飯是丈夫和孩子都非常喜歡的咖喱飯和沙拉。

  做咖喱飯要用到豬肉、胡蘿蔔、土豆、洋蔥,還有市場上銷售的固體咖喱塊。沙拉用生菜、番茄、椰菜、嫩蘿蔔等製成,上面還澆上從市場買來的調味醬。

  首先來說咖喱飯。

  看了圖表大家就會知道,F女士用的咖喱塊裏含有10種左右的添加劑。

  這裏希望大家注意,無論是咖喱還是其他什麼,加工程度越深入,需要的添加劑的品種和量也會越多。也就是說,把咖喱醬做成固體咖喱塊,還需要再加入更多的添加劑。

  因此,一般情況下,如果F女士用的不是咖喱塊,而是罐裝的醬,就可以避免乳化劑、抗氧化劑等製成固體所需的添加劑。

  接下來是調味醬,也使用了若干種添加劑,合計10種左右。

  食用市場上賣的調味醬會攝取到這麼多的添加劑,但自己動手做的話,根本就用不著添加劑。製作調味醬的方法簡單,很多烹飪書上都有介紹。

  “不能允許調味醬中使用這麼多的添加劑。”

  大家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在現實還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先自己動手試著做調味醬怎麼樣?

  


          咖哩米飯(固體咖喱塊)

  ●原材料:牛脂、豬脂、小麥粉、澱粉、食用鹽、咖喱粉、蔬菜末(蔥、洋蔥、胡蘿蔔、番茄、土豆)、畜肉提取物、脫脂奶粉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乳化劑、酸味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焦糖色素、辣椒紅)、香料

  



         調味醬

  ●原材料:植物油、醬油、釀造醋、洋蔥、砂糖

  ●添加劑:調味料(氨基酸等)、酸味劑、乳化劑、增稠多糖類、甜菊糖、pH 調整劑、香料





F女士攝取的添加劑比靠便利店生活的N先生還多

  那麼,F女士一天會攝取多少種添加劑呢?早飯、午飯、晚飯三餐合計起來,至少也有60種。


  和靠方便食品生活的N先生差不多,甚至更多。

  “便當、桶裝麵對身體不好,不能吃。”

  “為了健康,還是儘量自己做飯比較好。”

  經常有人這樣說。

  但是,現在從N先生、F女士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只要依賴加工食品,在添加劑的問題上,都是殊途同歸。

  還有很多人也過著N先生、F女士那樣的生活,都在不知不覺“吃”著添加劑。

  什麼都不想就買,什麼都不想就吃,是件很恐怖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食品添加劑損害了孩子們的舌頭


速食麵湯料也是用白色粉末調和的

  現在,速食麵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可以被稱為“國民食品”。但是,速食麵的湯料是怎麼製作的呢?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人認為肯定是先做好醬油湯、味噌湯或豬骨湯,然後再把湯濃縮加工成粉末。

  但事實並非如此,否則根本不可能以低價出售。湯料就是用白色粉末(添加劑)調和而成的。

  我以前開發過很多速食麵的湯料,比如豬骨湯就是這樣製作的:

  首先準備2.5~3.5克便宜的焙製鹽,然後加進化學調味料、豬骨提取物、雞肉粉等蛋白水解物,再適量地加進白胡椒等香辣料、芝麻和幹蔥。



        另外,為了做出餘味十足的清爽口味,還要加酸味劑;為了增添黏稠的感覺,還要加進增稠多糖類。

  這樣,豬骨湯就做好了。沒有使用一滴骨頭湯。

  與其說它是食品,不如說它是工業化學製品。

  製造商通過將白色粉末微妙地調和在一起做出獨特的味道。這就是製造商所說的“味道的探索”、“秘訣”。

  某大型速食麵製造公司工作人員說,如果大家知道生產方法是把大量莫名的粉末混合在一起的話,心裏會很不舒服,也不可能把它吃進嘴裏。

  這些瞭解內幕的人根本不吃自己公司製造的“食品”。



美味是這樣製作的:速食麵湯料=休閒小食品=拉麵湯?!

  如果想把豬骨味做成醬油味,就去掉豬骨提取物增加醬油粉,如果想做成味噌味,換成味噌粉就行了。

  還有,如果把這種豬骨湯料包中的豬骨提取物、雞架提取物換成松魚提取物,就成了“松魚湯料”。

  同樣,如果在食物中加入大蒜提取物,就可以製造休閒小食品。也就是說,休閒小食品可以看作是在土豆、玉米上撒了速食麵湯料的東西。

  “速食麵對身體不好,所以不想讓孩子們吃。”

  很多媽媽都這樣說,卻若無其事地給孩子們零食吃,或在醬湯裏使用粉末湯料。

  不讓孩子們吃速食麵,但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吃了和速食麵湯料一樣的東西。

  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了,美味的基礎都是一樣的。

  鹽、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這三種是美味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加入各類提取物和香料,以便隨心所欲地做出各種口味。

  鹽、化學調味料和蛋白水解物在食品加工中被稱為“黃金三角”,用於製作拉麵湯、粉末湯料、零食等所有的加工食品。

  三者的威力巨大。比如,濃度為2%的鹽水好喝不到哪兒去,但加入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之後,就變得很好喝。

  在美味基礎的黃金三角中,鹽的問題不用再說了,在此,我要講講化學調味料和蛋白水解物。





化學調味料的使用量直線上升

  看到現在,相信對化學調味料有好印象的人不多了吧。

  30多年前,大家認為在烹飪中使用化學調味料做出的菜會更好吃。這種做法風靡一時,不管哪個家庭,做味噌湯、煮物、鹹菜、涼菜時都會撒上化學調味料。

  後來又出現了“吃了化學調味料,腦袋會不好用”,“過量攝取鈉,對身體不好”等這樣一些不好的評價,家庭中使用化學調味料的量也隨之減少了。甚至有報導說,大量攝取化學調味料會使舌頭發麻,所以大家對它越來越避而遠之。

  於是那些裝化學調味料的瓶子也就從廚房消失了。

  而實際上,現在化學調味料的使用量並沒有減少。食品加工業還在大量使用。

  產品配料表中標示的不是化學調味料、谷氨酸鈉等名稱,而是用調味料(氨基酸等)等進行合併標示,所以很多人不明就裏。而且還有人會產生誤解,就像前文說過的,以為“含有氨基酸對身體有好處”。

  現在幾乎沒有不使用化學調味料的加工食品了。

  我們的舌頭已完全被化學調味料侵蝕,這麼說絕不為過。






天然湯汁料”中也加有化學調味料

  “我們家一點都沒用化學調味料。”

  有很多人這樣說,但在做味噌湯的時候他們使用了湯汁料。

  這種湯汁料也是加入了化學調味料的。

  “我們家用的上面寫著‘天然湯汁料’。”

  有人會這樣反駁,但那只有一部分是天然的,另外一半是化學調味料。如果看看“背面”的話,就會發現上面清楚地寫著“調味料(氨基酸等)”。

  現在也有未使用化學調味料的湯料,這種會標明“不含添加劑”。當然價格也稍貴一些。

  大家想用湯料圖個方便,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用海帶和雜魚乾煮成的味噌湯不也很好喝嗎?






蛋白水解物———用鹽酸分解大豆

  “蛋白水解物是什麼?”

  有很多人會這樣問。

  蛋白水解物是把肉、大豆等所含的蛋白質進行分解而製成的氨基酸。這種氨基酸的味道是我們最喜歡的。

  但實際上,這種蛋白水解物存在很大的問題。

  準確來說,它不是添加劑,所以有關添加劑的書很少會提到蛋白水解物,即便提到,也沒有進行很深的分析。


               但從調整食品味道這一作用上來說,蛋白水解物又非常類似於添加劑。因此,我將它作為一個重要問題來看待。

  蛋白水解物有兩種製作方法。

  一種是用酶分解蛋白質的方法。另一種是鹽酸處理法,即用鹽酸分解蛋白質,比前一種方法更快、更容易。

  常用的蛋白質分植物性和動物性兩種。

  在植物性蛋白質中,最常用的原料是大豆和小麥。由於只需要蛋白質,所以使用的大豆是被榨過油的渣滓(脫脂加工大豆)。

  把大豆放入鹽酸中,使大豆分解,這個過程叫做“水解”,然後將鹽酸加以中和就成了複雜的氨基酸溶液。這就是美味的基礎。

  常用的動物性蛋白的原料是魚粉或動物的凝膠等。

  這樣做出來的就是蛋白水解物。

  它帶有一種可能大家都沒聞過的奇怪臭味,根本談不上什麼風味。

  我演講的時候,會拿著這個在會場上轉一圈,經常引起大家一陣騷動。

  “哇,真臭!”

  “奇怪的臭味!”

  但是,在這裏面混進豬骨粉、松魚提取物後,那種臭味就會消失,只產生好的味道。

  這種蛋白水解物的普及,是從30多年前開始的。那正是魚糕、速食食品等加工食品開始急速增長的時候。與此同時,一些製造商開始致力於做出更加複雜的味道。

  化學調味料曾是各種美味的基礎,但它的味道比較單調,用得太多就煩了。

  於是,蛋白水解物代替了化學調味料,開始被用於各種食品的加工。




蛋白水解物是味道界的明星

  由於能夠根據要求,更加簡單地做出各種自然的味道,因此對蛋白水解物的需求急速增加。

  市場也很配合。生麵或乾燥麵(拉麵、烏冬面等)開始袋裝銷售,同時還附帶湯汁。

  這樣,粉末湯料的味道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麵食加工者開始不斷地要求批發湯汁的食品加工業者做出複雜的、高難度的“味道”。

  “雞的味道再重一點。”

  “這個一點沒有味噌湯的味道,味道再重點兒。”

  “能不能做出餘味十足的湯。”

  “魔法粉末”蛋白水解物讓這一切變得皆有可能。

  以“黃金三角”為基礎,混入各種提取物,就能夠像變魔術一樣做出多種味道。比如,牛肉味就能按照製造商的要求,做出“清湯牛肉味”、“香濃牛肉味”、“紅燒牛肉味”等。

  隨著加工食品的急速增長,蛋白水解物的使用量也急劇增加。可以說,加工食品離不開蛋白水解物。





蛋白水解物安全嗎?

  我想說說蛋白水解物的安全性問題。

  前面說過製作蛋白水解物,有使用酶和鹽酸兩種方法,其中鹽酸分解法就存在著問題。

  鹽酸分解法與前文講到的仿醬油調味料的製作方法異曲同工。醬油的味道來自於大豆蛋白質經麴菌分解後得到的氨基酸。也就是說,蛋白質經酸分解的話,就會產生味道。

  但是,純正的醬油是用麴菌自然分解蛋白質製成的,而鹽酸分解法卻是用鹽酸對蛋白質強行進行分解。

  眾所周知,鹽酸的化學反應性很強,使用鹽酸有可能會產生含氯化合物。它是生產蛋白水解物時的副產品,被懷疑是一種具有致癌性的物質。

  實際上,製造商也在嚴格檢測蛋白水解物中含有多少含氯化合物。

  連製造商自己都擔心其安全性問題,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據嗎?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蛋白水解物損害了孩子們的舌頭

  比起安全性,更應引起我們重視的是由蛋白水解物引起的味覺破壞。

  蛋白水解物有著非常濃鬱的味道,而孩子們把這種味道當成了“好吃”的味道。

  我在添加劑公司工作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在開發雞骨頭湯期間,有一次我週末加班。屬下過來幫忙,因為是周日,他把自己4歲左右的孩子也帶來了。

  骨頭湯當然要用到鹽、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以這“黃金三角”為基礎,然後再加入各種各樣的提取物,我邊嚐邊加,“嗯,這個還要再來點”。

  調味的過程中,盛著實驗用粉末的容器被打翻了,粉末撒在桌子上。

  那個4歲的小孩子跑了過來。

  看到我在嚐味道,他可能覺得這個可以吃。於是,他用手指沾著撒在桌子上的蛋白水解物舔了舔說:

  “叔叔,這個真好吃,再多撒點。”

  那就是他經常吃的零食的味道。




蛋白水解物是天然湯汁嗎?

  再重複一遍,鹽、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這“黃金三角”被用在了所有的加工食品裏。

  明太魚子、魚糕、火腿、香腸、鹹菜自不必說,速食麵、軟罐頭食品、冷凍食品、咖哩炒麵、瓶裝食品、罐裝食品、冷凍漢堡、肉丸、各種即食湯汁、粉狀食品、茶泡飯的調味料、xx汁、xx料……當然,也有孩子們喜歡的零食,如脆酥餅乾、粗點心等。

  很難找到不用這黃金三角的加工食品。就連那些儘量不使用添加劑的良心尚存的製造商,也由於蛋白水解物會提高銷售額,而不願意捨棄它。

  製造商說:“蛋白水解物是天然的調味料。”前面提到的大肆宣傳用天然湯汁製成的湯料,其“天然”的真面目正是在蛋白水解物的基礎上製成的松魚湯汁。

  但是,蛋白水解物真的是天然的嗎?

  在家裏用松魚和海帶做湯汁的時候,會產生蛋白水解物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蛋白水解物不是天然的味道———這是我的一貫主張。




不要讓孩子們記住蛋白水解物的味道

  蛋白水解物的味道和化學調味料的味道一樣,都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

  但是,一旦味覺被它們麻痺,孩子記住了這種味道,就不會覺得真材料和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好吃。只覺得加了很多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的加工食品好吃。

  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嗎?

  我媽媽討厭速食麵,她說,“吃了之後,嘴裏有一種奇怪的味道,不舒服。舌頭也感覺怪怪的,吃不下去。”

  她那個年代還沒有化學調味料和蛋白水解物,舌頭沒有被這些東西麻痹,所以能覺出味道的怪異。

  媽媽們經常對孩子說:

  “速食麵不能吃。”

  “零食不能吃。”

  但是說歸說,湯料、火鍋調料等都早已含有了相同的味道基礎。罐裝食品、副食品也都一樣,全是以這“黃金三角”為基礎製成的。

  記住了“黃金三角”的味道的孩子們,只願意吃速食麵和零食,批評也聽不進去。

  可能媽媽們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是完全不一致的。希望大家能注意到這一矛盾。

  我更想說明的是,這樣製作出來的食物不僅損害了孩子們的味覺,還會讓他們以為食物很容易就能做出來,就根本不會珍惜食物。這在下一章會講到。

  味覺被破壞是恐怖的,毒性問題是恐怖的。同時,我們的飲食文化也遭受著破壞。這才是最恐怖的。





魔法色水

  換個話題。有段時間我接到很多幼稚園的演講邀請,因為我之前在某個幼稚園的演講意外地受到了好評。

  一直以來,我演講的對象都是關心添加劑問題的成人,說的內容也都差不多,但是以孩子、幼兒為對象,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我一開始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最後決定做這樣的現場表演。

  “好,接下來老師要做“無果汁”的檸檬汁。”

  我拿起裝著水的大口杯。

  “首先把這種著色劑溶於水中。看,變成了很漂亮的檸檬色了吧。”

  說著,我又把黃4號溶於水裏,製作色素。

  “接下來再加點酸味。否則,這只是黃色的水而已。”

  於是又在其中加入酸味劑——維生素C 0.2克,另外還有檸檬酸。

  “加入10個檸檬所含的維生素C。這對身體很有好處啊。”

  “大家都喜歡甜的吧。”

  說著,我又在大口杯中注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漿。

  “還有,必須加進檸檬的香味。”

  也不能把檸檬香料給忘了。

  最後加入纖維素粉末。纖維素是由“木屑”做成的添加劑。通過混濁的顏色,營造出真果汁的那種感覺。

  “這種粉末是由木屑做成的哦。”

  聽到我這樣的解釋,孩子們都驚訝萬分。

  “接下來我們做甜瓜汁。”

  甜瓜是綠色的,是由兩種顏色混合製成的。先在水裏加入藍1號著色劑,把水染成純藍色。然後加入黃4號著色劑,水就變成了純綠色。周圍響起一片“哇”的喊聲。

  “這兩種顏色呢,全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

  “啊!”

  “接下來,我們再來做橘子汁。這種顏色,是把蟲子碾碎後提取出來的。”

  “蟲子?!討厭。”

  水一會兒工夫就變成了橙色。

  我一遍遍地加入粉末,把做好的飲料倒進杯子,問大家“要喝嗎”,孩子們都面面相覷。

  “誰都不想喝嗎?但是啊,老師剛才做的飲料呢,和大家平常喝的是一樣的。”

  說著,我拿出某大型製造廠生產的飲料和氨基酸飲料給大家看,孩子們又發出“哇”的喊聲。

  我問:“有誰喝過這些飲料?”

  幾乎所有人都舉起了手,說“喝過”。後面的媽媽們都羞愧地把臉轉了過去。






孩子們非常喜歡果葡糖漿(葡萄糖+果糖)

  “接下來,媽媽們請注意看!”

  這次我要向媽媽們呼籲了。

  “這個色素是加了甜味的。以前,這種飲料裏是加砂糖的,但砂糖的甜味太重了,孩子們不喜歡。所以現在,換成了果葡糖漿。這種甜味很清爽,孩子們都喜歡。但是,請看,加了這麼多的分量。”

  說著我便在剛才做的那杯綠水當中,加了一成多的果葡糖漿,周圍發出一片驚訝聲:“啊,怎麼會是這樣?”

  我讓其中的一個媽媽嚐了嚐,她說,“很甜,根本不能喝。”

  但是,往這種糖汁液體中加入三種酸味劑以及檸檬香料之後再讓這位媽媽嚐,她大吃一驚:“啊,這樣就能喝了。味道不錯。”

  加了那麼多糖分的糖溶液根本喝不下去,而混合了酸味劑、香料之後,就變得好喝了。

  果葡糖漿是用便宜的澱粉做成的,從30多年前開始,它的需求量就急劇增加。

  就像剛才介紹的,孩子們很喜歡這種清爽的甜味,所以適用於給飲料、咖啡飲料以及各種湯汁增加甜味。而製作巧克力等需要很重甜味的食品時,用砂糖比較好。

  另外,果葡糖漿是液體,這也是它的一大優點。如果是砂糖的話,在製造過程中必須經歷一次溶化過程,但使用液體,就可以省去這一步驟,作業起來比較方便。

  還有,其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和飲料的性質相同。飲料製造商全都在使用果葡糖漿。





讓人恐懼的果葡糖漿

  但是,果葡糖漿也存在著讓人恐懼的地方。那就是熱量過量攝取的問題。

  果葡糖漿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人體最基本的能量源,身體弱的時候最需要,我們生病時打的點滴裏就有葡萄糖等營養成分。

  但是,點滴裏的葡萄糖濃度不足0.5%。而剛才介紹的粉末製成的飲料,500毫升裏含有的果葡糖漿就超過60毫升。也就是說,大家平常喝的500毫升的飲料裏,10%以上都是糖汁(糖分)。若轉換成固體粉末,含有的葡萄糖超過25克,果糖超過20克,盛在盤子裏會滿滿的。

  如果把滿滿一盤子的固體粉末給媽媽們看的話,她們一定會大吃一驚。

  “光一瓶飲料,就含有這麼多的糖分?!”

  而且,喝了富含果葡糖漿的飲料之後,大腦得不到飽的資訊,仍然和沒喝飲料之前一樣想吃東西。

  一瓶(500毫升)飲料裏,含有相當於50克砂糖所含的熱量,也就是200千卡(半袋薯片所含的量)。可是,人喝了之後卻覺得跟沒喝一樣!顯然就會引發熱量的過量攝取。

  光吃這些大量含有果葡糖漿的飲料和零食,就已經攝取了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大半———現在,這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

  多倫多大學進行的實驗證明,高果糖膳食可能引起高血脂和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說,經常飲用清涼飲料,可能促進糖尿病的發生。最近,美國的一項追蹤研究報告表明,如果每個孩子平均每天喝一罐碳酸飲料,體重超重的可能性就會增加60%。

  近年來,肥胖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中小學生人數明顯增多,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作為甜味劑使用的糖精被懷疑具有致癌性,據說阿斯巴甜也有引起苯丙酮尿症等問題。從毒性的角度來說,此類添加劑也許毒性更強一些,但果葡糖漿在緩慢而切實地侵蝕著孩子們的身體。

  除了氨基酸飲料、罐裝咖啡等之外,還有檸檬汽水、冰激淩、糖果……孩子們喜歡的食品裏面,可以說基本上都大量使用了果葡糖漿。

  “甜的東西吃多了,會長蛀牙,不能多吃。”

  現在問題已經不是這麼簡單了。





多花點工夫來做飯

  演講到最後,我呼籲媽媽們:

  “買零食和速食食品的時候,請仔細看好產品背面的配料表再買。還有,從現在開始,請至少記住蛋白水解物和果葡糖漿這兩種添加劑。”

  之所以提及這兩種,是因為在加工食品中添加的成分裏,我最不想讓孩子們吃到它們。

  味覺的破壞、糖分的過度攝取,這些都是應該擔心的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們因為食用這些東西,就認為食物是很輕鬆地做出來的話,就更恐怖了。

  支撐我們身體的食物,不是這麼簡單、快捷地得來的。

  吃一頓飯很快,但我們必須告訴孩子,做飯要花多少工夫。希望大家明白,花工夫做出來的飯菜,不僅塑造了孩子們的身體,還塑造了他們的心靈。

  “接下來,大家能向老師保證嗎?每天要好好地吃飯吃菜,還要幫媽媽做飯。能夠保證的人,請舉手。”

  演講到最後,孩子們幾乎都舉起了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如何與添加劑相處



比毒性更加恐怖的添加劑問題

在前幾章裏,關於添加劑,我講述了只有我才知道的食品業界的“幕後”情況。

最後一章,我想基於這種現狀,來說說今後我們該怎麼辦。

說到添加劑問題,很多人腦海裏立刻想到的是它的毒性。誰都知道“添加劑是恐怖的”、“對身體是有害的”。

的確,添加劑是有毒性,但這不是個大問題。

前面提到過,國家有關部門用老鼠等動物做添加劑毒性測試的實驗,嚴格地規定了添加劑的使用量和使用的食品物件。

但是,老鼠和人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樣的。既然不能進行人體實驗,就只能把動物實驗作為一個標準,依據其結果來判斷添加劑毒性的大小。

另外,複合攝取添加劑到底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到現在依然是個研究盲點。遺憾的是,也沒有這方面的事實依據。

也就是說,要完全確認所有被許可使用的添加劑的安全性,現在還不大可能。既有一直使用、被證實安全性高的添加劑,也有被懷疑有毒性的添加劑,且不在少數。

例如,有些書裏經常提到的特別危險的添加劑有山梨酸鉀、丁基羥基茴香醚(BHA)、合成著色劑、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等數十種。這些都是化學合成的、天然不存在的物質,由國家進行嚴格管理。

國家嚴格規定了可以使用添加劑的食品及添加劑的使用量。這也正說明瞭添加劑毒性、危險性較高,不可以隨便亂用。

雖說經國家許可,但並不能斷言使用的添加劑就是絕對安全的,這就是現狀。

在添加劑蔓延的世界,我們的飲食生活要做到無添加是不可能的。近幾年來,我們依賴使用添加劑做成的食品,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

所以,如果厭倦了添加劑,那就只能去無人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了。

“添加劑是危險的,我們要禁止。”

“那個不能吃。”

確實說起來簡單,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這個有毒,那個也有毒;不要添加劑,要無添加。光這樣控訴,情況是不會有絲毫改善的。

添加劑的毒性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但一個勁兒地鼓吹其危險性也是沒用的。所以,不如辯證地來看待添加劑問題。雖然每年有很多人死於交通事故,但是不能因此就廢除汽車———添加劑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




不能忘記食品添加劑的好處

前面已經說過多次了,我認為我們不能忘記食品添加劑的好處。

我前一陣去出差。要早上5點從家裏出發,乘坐7點的飛機。因為沒有時間吃早飯,上飛機前我就在機場買了三明治和咖啡。

乘飛機的時候我一邊吃,一邊數那個三明治裏使用了多少種添加劑。結果有30多種。

午飯也是在行程中吃的。想到必須補充點營養,於是就挑了一份菜比較多的便當。算起來,便當也加入了近40種添加劑。

這樣,光早上和中午,我一共攝取了70多種添加劑(包括重複的)。

可事實上我也得到了方便。

妻子不用4點鐘就起來給我做早餐,而我也趕得上飛機,還不用空著肚子趕到演講地點,工作也能夠順利進行。花不太高的價錢就可以輕鬆解決一頓飯。

現在我們的飲食生活變得如此豐富,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買到想吃的東西。正是由於食品加工的發達,我們才能夠享受到這種“方便”。

促進食品加工發展的無疑就是食品添加劑。

當然,過度使用添加劑確實是個問題。但是“食品添加劑=毒害”這樣一刀切的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食品添加劑是“敵人”嗎?

仔細想來,我們實際上很早以前就已經和添加劑打交道了。

比如,豆腐是把大豆榨取的豆漿用鹵水(含有氯化鎂和氯化鈣)凝固製成的,鹵水就是添加劑。如果要說添加劑不好,不能用鹵水的話,那我們也就吃不到豆腐,只能喝豆漿了。

還有,日本有在婚禮上送客人紅白饅頭的習慣,紅饅頭就是用食用紅色染成的。如果不能使用食用紅色這種添加劑,吃紅白饅頭的習俗也就不能保留下來了。

此外,做饅頭的發酵粉小蘇打也是添加劑。凝固魔芋用的氫氧化鈣也是添加劑。不用添加劑的話,我們連饅頭、魔芋都吃不到了。

這一點很重要,所以我再重複一遍———食品添加劑也是有好處的。本書通篇在說的“便宜”、“便捷”等好處。

“那是不好的。”

“這是危險的。”

“不可以吃。”

“不能買。”

抹殺添加劑帶給我們的好處和“恩惠”,一味地嚇唬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不應該單純地把添加劑作為敵人加以拒絕,而要想想如何與其打交道、如何面對它,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

這才是關鍵。




不必記住食品添加劑的化學名稱

在我演講的時候,聽眾經常會問我這樣的問題:

“你說要看了標示再買,但我沒有添加劑的相關知識,連什麼是什麼都不知道。”

“添加劑的化學名稱很難懂,一點都記不住。”

很多人認為必須記住添加劑的化學名稱,並進行一定程度的專業學習才行。

但根本沒有這種必要。

前文也提到過,下面我再詳細說明一下。

“廚房裏沒有的東西=食品添加劑”。

掌握這個等式,再看看食品的“背面”,只要儘量挑選沒有加入“廚房裏沒有的東西”的食品,就可以了。

雖說如此,我們每天都把食物吃進嘴裏,卻對其“背後”一無所知。學校根本沒有教給我們關於添加劑的知識,此外,也沒有機會知道最基礎的常識。這才是個大問題。

我認為學校應該教授關於添加劑的知識。比如,可以做一些有關食品添加劑的測驗。

大家也趁著這個機會來思考一下。

怎麼樣,這些問題難嗎?

稍微感興趣的話,這些問題應該都能夠回答出來。

假如不知道這些知識也沒有關係,只要根據常識來判斷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如化學性質等。也沒有必要特意記住添加劑冗長難懂的化學名稱及其危險度。當然,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記。

即使我們不知道化學名稱,也完全能夠很好地避開添加劑,與其和平相處。



對待農藥問題,也是一樣的。

超市裏賣的一種胡蘿蔔,一袋三根、100日元一袋。

為什麼自然培育的蔬菜會這樣整齊劃一呢?”

究竟有多少人具有這種“
簡單的懷疑精神呢?三根胡蘿蔔大小、形狀、顏色完全相同,重量也幾乎一樣———要培育出這種標準樣品”的胡蘿蔔,要使用大量的農藥和化學肥料。




食品添加劑就是“廚房裏沒有的東西”

剛才已經提到,食品添加劑就是“廚房裏沒有的東西”。

但科學家可能會這樣解釋:

“在食品製造過程中和在以加工或保存為目的的過程中,通過添加、混合、浸潤及其他方法,使用於食品裏的東西,其作用是……”

但是我的解釋很簡單,“食品添加劑就是廚房裏所沒有的東西”。

這樣,不管對誰來說都極易理解。

廚房裏有各種調味料,包括醬油、砂糖、鹽、醋等基本調味料。可能也有化學調味料(谷氨酸鈉),此外像是添加劑的東西就是小蘇打、發酵粉之類的了。如果是自己醃鹹菜,可能還有給蘿蔔鹹菜上色的梔子色素。

但是,在家裏醃鹹菜的時候,沒有人會用防腐劑山梨酸,也不會用苯甲酸、增稠劑、胭脂紅、亞硝酸鈉和多聚磷酸鹽。

凡是廚房裏沒有的東西、想像不到的東西,就是食品添加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廚房裏沒有的東西”窺探“背後”

那麼,請根據這個等式,看一看“背後”。

加工食品上都貼著產品配料表。

上面是某便當的配料。

“有很多很難的名字啊……”

“研究不出來哪個有毒性……”

沒有必要這樣哀歎。

只要把“食品添加劑=廚房裏沒有的東西”這一公式記住,一個個確認就可以了。

米飯、鹹鮭魚……都是廚房裏有的。

調味料(氨基酸等)、pH 調整劑、甘氨酸……是廚房裏沒有的。

就這樣依次檢驗。哪一個是添加劑,該食品裏使用了多少添加劑,很容易就知道了。

這樣,在挑選食品時,儘量不選擇含有很多“廚房裏沒有的東西”的,自然而然就能夠買到添加劑少的食品。




與食品添加劑和平相處的五個要點(1)

接下來,我要講與食品添加劑和平相處的要點。

(1)仔細看好“背面”再買———先從手腕開始練起

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有多少人會看“背面”?大家是不是只看價錢和外表,頂多再看看保質期,就輕易地把食品放進了籃子裏?

不管怎樣,還是先翻過來看看吧。

“首先從手腕開始練起。”

我經常這樣說,希望大家買東西的時候,務必養成翻過來看“背面”的習慣。

然後,依據“廚房裏沒有的東西=食品添加劑”這一公式,儘量買含“廚房裏沒有的東西”少的食品。

當然,要找到一點不含“廚房裏沒有的東西”的食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找到所含數量少的食品,還是可能的。

以袋裝蔬菜為例。

有的在配料表裏只寫有蔬菜的名字,還有的寫有漂白劑、pH 調整劑、抗氧化劑等添加劑的名稱。看了“背面”再買和不看就買,區別還是很大的。

這樣,就算沒有關於添加劑毒性的相關知識,也能夠挑選到安全性高的食品。

(2)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時間和添加劑,你選哪一個

買食品的時候,要儘量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

以米飯為例。

沒有加工過的是大米。加工度最高的,是冷凍肉飯和飯團。

自己買來米,用家裏的電飯煲煮的話,添加劑為0。

要加工成冷凍肉飯或飯團,需要加進調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等添加劑。

如果沒有時間自己做飯,也不要輕易地依賴最終產品(冷凍肉飯或飯團),而是選擇中間階段———裝在袋子裏的米飯,再花點工夫自己稍作加工。

蔬菜也是一樣。

新鮮蔬菜是沒有添加劑的,但是切好了的蔬菜和袋裝沙拉當中,會用到次亞氯酸鈉來殺菌。

袋裝蓋飯加工度更高,它裏面含有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類、著色劑、酸味劑等更多的添加劑。

我不是說加工度高的食品絕對不能食用。偶爾吃一兩次也沒什麼問題。只是,我建議大家不要頻繁地食用。平常儘量買沒有切過的蔬菜,自己動手做,實在不行的時候再買現成的。

你是選擇花點工夫呢,還是選擇添加劑?希望大家仔細考慮清楚後再做決定。

加工度越高,添加劑也就越多。請不要忘記,光線越強,影子也就越深。

(3)“知道”了以後再吃———反省了才能決心自己動手做飯

這與第一個要點裏所說的內容相關,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麼樣的添加劑之後再吃。

比方說,如果你今天很忙,決定用蒸煮袋(軟罐頭食品的一種包裝形式)的麻婆豆腐做飯,再配上現成的土豆沙拉。

看了標示,我們就會知道,從這些飯菜中會攝取到幾種添加劑。僅做到清楚地“知道”,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對不起。媽媽今天太忙,才用了這些東西。讓你們吃進了一些含有連我也沒見過的東西。”

知道吃進了什麼,就會產生這種反省。

反省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是“我偷懶了,對不起”,第二層是“讓你們吃進了添加劑,對不起”,第三層是“我褻瀆了食物的尊嚴,對不起”。

有了這樣的愧疚之情,接下來才會想到要讓家人吃上自己親手做的飯菜。

“根本不可能全部親手做。”

“沒有時間,完全不可能。”

每當我說到添加劑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些聲音。

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完全不依賴添加劑,全部親手做確實有些困難,偶爾使用這些東西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是,如果知道了自己正在吃些什麼的話,就一定會對家裏人及自己產生歉疚的心情。


              即便不是很清楚食品添加劑的毒性及危害,但只要知道自己今天給家裏人吃的、自己吃進嘴裏的加工食品裏含有添加劑,就一定會產生一種要親手製作的衝動。

       這周有三天都依賴加工食品了,剩下的幾天要親手做———大家是不是會這樣想呢?

所以,不要說“根本不可能全部親手做”這種話,用一周的時間試試看。

(4)不要直奔便宜貨———便宜是有原因的

前面我就問過大家,“買東西的時候,你是否只看價錢,只買便宜、特價的東西呢?”

價格便宜又方便的東西,必有其便宜的道理。答案我已反覆說過多次了,就清楚地寫在“背面”。

超市打價格戰,僅通過直接交易,省去中間商傭金的方法,商品價格不會便宜到兩三成。在價格戰的背後,有像我這樣的人以及食品加工業者在暗中活動。

如果有廠商對我們說,香腸以前都賣398日元,明天起想賣298日元,那我們的工作就是在不改變利潤的前提下,做出298日元的東西。也就是降低對原材料的要求,使用添加劑做出“相應的產品”。

但是,對於這種“相應的產品”,消費者只會看價錢,覺得“這麼便宜,真走運”,就買走了。

就連賣的水也是這樣。

如今掀起了水熱潮,超市裏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水。

海洋深層水、活性水、離子交換水……太複雜了,普通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挑選哪種好。

這裏希望大家注意,那些賣得便宜的水,只是把自來水通過機器淨化,強行加入礦物質而製成的。

當然,把自來水淨化後出售不是不行,但是不應該讓消費者誤認為那是“天然礦泉水”。


        就我個人而言,與其喝這樣強行加入礦物質的水,還不如喝未經過加熱處理的天然水。

       比如,選用未受污染的河水、湖水(包括水庫)、井水或者泉水製成的水,其中富含的礦物質極其珍貴,是人工做不出來的。

“為什麼有的水2升才100日元,而有的要1000多日元?”

在此,也希望大家具有“簡單的懷疑”精神。

便宜是有原因的。這一點請務必牢記在心。

(5)具有“簡單的懷疑”精神———與添加劑打交道的開始

我曾反覆說過,首先要具有“簡單的懷疑”精神———這是與添加劑打交道、挑選加工食品的第一步。

“為什麼這種明太魚子的顏色這麼漂亮?”

“為什麼這種漢堡會這麼便宜?”

“為什麼這種袋裝沙拉一直不會枯萎?”

“為什麼奶精在店裏是隨便取用的?”

“說這是一種只用米做成的酒,難道現在喝的酒不是只用米做的嗎?”

具有這種“簡單的懷疑”精神是一切的開始。



與食品添加劑和平相處的五個要點(2)

不管怎麼說,具備了這種“簡單的懷疑”精神之後,在挑選加工食品的時候,務必翻過來看看“背面”,真相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廚房裏的調味料真的全都需要嗎

仿醬油調味料的價格是198日元,純正醬油的價格則大約是其5倍。

但是,一個標示上只寫著“大豆和小麥”,而另一個寫著一連串莫名其妙的化學名稱。

這樣看來,你覺得貴的是哪一個呢?

“選擇無添加的東西,伙食費會增加。”

“我們家沒錢,根本做不到。”

我也經常聽到這種聲音。

確實,換成無添加、無農藥的有機食品的話,伙食費會增加。但是在說這句話之前,希望大家再環視一遍你的廚房。

現在廚房裏的調味料,真的全都需要嗎?

你家冰箱裏有幾瓶調味汁?

其實,調味汁全都可以自己製作,做起來並不難,而且自己做絕對便宜,完全不用添加劑,味道也很好。用純正醬油、純正醋做的湯汁,用柚子果汁做的果醋可真是好吃啊!

如果你稍微改變一下看法,使用純正的調味料,實現豐富的飲食生活絕不是一件難事。




飲食之亂乃國家之亂

現在,孩子們的飲食遭到了破壞。

他們不管吃什麼都要沾上蛋黃醬、番茄醬。有的孩子甚至把零食當成了主食,還有的孩子把晚飯吃蒸煮袋食品、桶裝麵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便利店的飯團比媽媽做的飯團好吃。”

這樣說的孩子數量有所增加。這是因為孩子們的舌頭已經習慣了這些用充斥著添加劑的食品做出來的“家常菜”的味道。

飲食文化正被破壞著。

飲食之亂乃餐桌之亂,餐桌之亂乃家庭之亂,家庭之亂乃社會之亂,社會之亂乃國家之亂———我是這樣想的。

現在餐桌上經常擺著市場上賣的漢堡包及副食品。把蒸煮袋的半成品稍微加工一下,在煮好的義大利面裏加上灌裝肉末,這種飲食已經不再是“手工製作”的了。

於是,也就不可能培育出健全的舌頭。舌頭嚐到的全都是添加劑的味道,也就是前文說過的“黃金三角”的味道。

但偶爾吃一次現成的副食品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只是,家常菜的根本應該在於以加工度低的食物為原料,自己進行烹調。

我認為,這麼做才是當前最重要的大事。

當然,即便這樣,也仍會攝入一定量的添加劑,但與完全依賴加工食品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們認為食物輕易就能到手

依賴加工食品的危險性,不僅僅表現在味覺被破壞的問題上。

加工食品讓孩子們認為食物是很簡單就能到手的。是我們誤導了孩子,這是最恐怖的。

不管想吃什麼都能輕易到手,這樣就不會對食物產生感恩的心情。

吃是一種“獲得生命”的行為。我們獲得了其他生命體的生命而生存下來。

我出生在農民家庭,小時候家裏養雞,我的工作就是給小雞餵食。小雞過四個月或是半年就會長大。有一天,父親說要把雞殺了。殺雞的時候,我的眼淚都掉出來了。

第二天,雞肉飯端出來的時候,雖然前一天的事我已經忘記了,但我想說,孩子也是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寶貴與尊嚴的。

我還在田裏幫忙種過蔬菜,在學校的田地上插秧、割稻、拾穗。誰也沒有教過我,但我切實感覺到不僅動物,蔬菜也是有生命的。

有這種經驗的應該不只我一個人。至少以前的孩子們都有切身學習獲得生命體驗的機會。




吃是獲得生命

而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有這種學習環境。

孩子們不知道在牧場上悠閒地吃著草的牛和超市裏賣的袋裝牛肉的“中間”發生了什麼。

我過去曾多次參觀過屠宰加工廠,那情景真是壯烈。看了一次就會腿發抖、睡不著覺。我驚愕了,人類為了滿足食欲,竟已到了這種地步!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讓孩子們參觀這一現場。但我們必須認真地告訴孩子,牛肉是經屠宰加工的過程才進入自己嘴裏的。犧牲了多少生命,我們才能吃到味美的牛肉啊!

今天晚飯吃的漢堡包,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我們獲取了牛的生命得來的。即使是洋蔥這一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我們能夠選擇不吃嗎?不能。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我們如果不從它們那裏獲取生命,就活不下去。

因此,我們應該懷著“牛,謝謝你們”這樣一種感恩的心情。不僅僅對牛如此,還要不忘那些養牛、運送牛肉的人。

食物是經過複雜的過程才最終到我們嘴裏的。不管什麼食物,都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到手的。就連洋蔥,也是農民早上很早起來,花費時間和工夫培育出來的。

食物的珍貴、培育製作的難度,現在就必須告訴孩子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輕視食物的代價

最近,“暴戾兒童”的增多成了一大問題。

有人認為原因在於營養失衡及添加劑的過量攝取。

確實,添加劑及其他化學物質可能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所影響。但我認為,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對飲食的輕視。

不懂得珍惜食物的孩子,就不會懂得珍惜生命。

所以,他們才很容易傷害別人。

“認真對待食物的孩子,絕不會危害他人。”

我確信。

因此,希望父母們能首先從日常獲得的食物入手,教孩子們學會感恩。

要學會珍惜食物,建家庭菜園是個不錯的主意。就算家裏沒有院子,還能種很多像小番茄、洋蔥等可以盆栽的蔬菜。

種菜要每天除蟲、澆水,是一項很花工夫的勞動。即使種失敗了,菜枯萎了,那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他家上幼稚園的女兒正在給自家菜園澆水。

“你很用心啊。”

我對她說。

“叔叔,為什麼葉子只喝水就能長大呢?”

她問我。我想,該怎麼去回答她呢。

“啊!不行!”

孩子大叫起來。原來葉子上有一隻蟲子。

“不行啊,不可以吃大家的蔬菜。”

我以為她會把蟲子殺死,一看,她竟悄悄地把它移到小枝上去了。

這是一幅多麼溫暖的畫面啊!

我們就是要培養並珍惜孩子們這種純真的心靈。




讓孩子們也看看父母做飯的情景

為了教給孩子們懂得珍惜食物,我覺得有必要讓他們看看父母做飯的情景。

我希望大家能夠告訴孩子蔬菜、肉等被做好上到餐桌之前要經過什麼樣的加工過程,要讓他們知道這一過程不是很簡單的。

想教給孩子們某個道理,比起用嘴告訴他們,讓他們用眼看、親身接觸更為有效。

因此,展示做飯這一過程便顯得十分重要。做飯也是孩子們學習食物重要性的絕好機會。

如果不依賴加工食品而親手做飯的話,足足要花上一兩個小時。但吃飯只要用5~10分鐘就夠了。

孩子們看到了做飯的情景,就知道今天的菜是媽媽花了1個小時為自己做的,壽司是從前一晚就開始準備的。

我認為這很重要。

在超市,100克土豆沙拉賣128日元。這種土豆沙拉是加工業者使用土豆泥和“仿蛋黃醬”,然後嘩啦嘩啦地混入pH調整劑、化學調味料、甘氨酸、乳化劑、酸味劑等添加劑做成的。超市購入沙拉,再分成小份出售。

孩子們吃這種土豆沙拉,不但會記住添加劑的味道,還會覺得土豆沙拉非常容易就能做好。

但親手製作的話,就會知道做沙拉很花工夫。

要先把土豆蒸了、剝皮、碾成泥。把洋蔥切細後晾乾,把黃瓜切成片,把煮好的雞蛋剝皮、切成碎末。然後把這些材料混在一起,加入蛋黃醬、鹽、胡椒粉拌勻。算上蒸土豆的時間,要花1個多小時。

看了這一過程,孩子們就算吃不完,也不會輕易把飯扔掉。

然而,現在的孩子們根本不知道在副食品賣場買來的土豆沙拉是誰做的。沒有這份情義,所以吃剩下的,也就滿不在乎地扔掉了。

這就是區別所在。

媽媽花了1個多小時,親手做土豆沙拉。看到這一情景,不用大人再說什麼,孩子們也能夠明白很多重要的東西。



要用10年的時間來教育孩子

我雖然主張親手做飯,但並不是說讓大家做一些像魚糕這樣很難做的東西,就做一些普通的家常飯菜就可以。

前幾天,我在家為我外甥慶祝12歲生日。

外甥來到我家後,面對一桌的飯菜,驚呆了。

這也難怪。因為餐桌上擺的淨是一些我們親手做的顏色暗淡的臘肉、竹筍、煮蔬菜、雞肉飯、蒸芋頭、煮糖豆等。

說到生日晚會,人們想到的往往是色彩鮮豔的、燦爛奪目的餐桌,擺著各種飲料、切成章魚形狀的維也納腸,插著當紅人物頭像牙籤的雞肉塊,還有很多火腿、乳酪等加工食品。

而我們家全是一些普通的家常菜。我妻子經營蛋糕店,除了那裏的手工做的蛋糕之外,其他食物的顏色都是樸素的茶色。

外甥吃完飯,回到家對他爸媽這樣說:

“舅舅家好像很窮。”

對此,我和妻子只好無奈地苦笑。

這些家常菜是妻子和我提前採購原料,花很大的工夫做成的,女兒也幫了忙。臘肉是五天前買來的無添加的。家人在生日前一天開始就認真準備,泡豆子,大清早起來剝土豆皮。這桌菜看上去似乎窮酸、樸素,卻飽含著我們的真心。

想要做出外表好看的飯菜來,容易得很。

只要花300日元,就能買到很多炸雞塊、蝦仁什錦火鍋、漢堡包等加工食品。晚會用的色彩鮮豔的沙拉拼盤也有賣的,還有黃色飲料、紅色飲料。有了這些,要多鮮豔有多鮮豔。

然而,一桌色彩鮮豔的上了色的加工食品和家裏人做的普通的家常菜,哪一個更豐盛,哪一個更用心呢?兩者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但是,就這樣把結論強行灌輸給孩子們是行不通的。

“添加劑不能吃。”

“零食不許吃。”

這樣對孩子說話,他們肯定不會聽。

飲食習慣是一天天積累形成的,想憑這一兩句話說服孩子們是不現實的。

父母是孩子們模仿的對象。要讓他們看到父母做飯的情景,一點點地花時間去引導他們。這不是一兩年就能解決的問題,我覺得要花上10年時間。

最近流行“慢餐”,那麼,“慢性教育(慢慢教授)”也應該同樣流行吧。

我12歲的外甥現在還不明白,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他會明白的。




打雜和收拾飯桌也是一種飲食教育

前文說應該讓孩子們看到父母做飯的情景。等孩子再大一點,讓他們幫忙做飯也是很有必要的。

給土豆、牛蒡削皮,切黃瓜———幫忙做做這些事,也能夠讓他們體會到食物的重要性。

僅僅是給牛蒡削皮,孩子們也會有小小的發現和驚喜。

“為什麼只能用刀背,皮才掉呢?”

“為什麼牛蒡一旦切開,馬上就會變黑呢?”

孩子們會不斷地產生疑問。

把變黑的牛蒡放在加了醋的水裏浸泡,就又會變白。這種傳統的方法對孩子們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驚喜。

在往湯裏放豆腐的時候,我們會用手掌托著豆腐,用刀輕輕把它切成骰子大小,孩子們就會很吃驚:“這樣手不會被切到嗎?”

這種小驚喜、小發現,也能培育他們對飲食的興趣。

另外,收拾飯桌也很重要。

我認為真正的飲食教育,應該做到在我們講解的同時,讓孩子們動手參與,打雜、收拾飯桌都是有效的方法。

現在的父母是不是讓孩子們做的太少了呢?

“過來幫忙。”

媽媽一這樣說,孩子就會說:

“我還要寫作業呢。”

很多媽媽就再也不說什麼了。

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著說:

“作業等會兒媽媽會輔導你一起做,先來幫媽媽做飯。”

做作業是大事,讓孩子與食物接觸難道不是重要的大事嗎?




必須恢復孩子們的味覺

如果你能夠盡可能地避免使用添加劑,用心親手做飯,孩子們就會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

在上一章中我們說到了導致孩子們味覺麻痺的“黃金三角”,但絕不是說舌頭一旦被麻痺了,一輩子都治不好。

我們必須恢復孩子們的味覺。

我家有三個孩子,現在幾乎都不吃速食麵和零食。以前他們吃過這些食品,但現在每次吃完都說“嘴裏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感覺不好”。這說明他們的舌頭已經厭倦了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的味道。

他們小時候也經常吃以添加劑做成的肉丸為代表的加工食品。然而,自從我從添加劑公司辭職以後,家裏的飲食慢慢發生了變化。

飯桌上不再是現成的副食品及加工食品,而是以蔬菜為主的家常菜。與此同時,孩子們也變得崇尚自然和傳統飲食了。

這不需要什麼苦口婆心的特別教育。

父母變了,孩子們也會跟著變。




爸爸也要做家務

20年前我辭了工作,之後我們家的家庭關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作為父親的我開始和孩子一起走進廚房,我和家裏人的交流也增加了。

在“拼命三郎”年代,我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入睡,我起床之前,他們已經出門了。我每天的生活沒有交流,連和家人碰面的時間都沒有。

我時常還會出差。不止那麼一兩次,我出差很久回到家後,妻子會問:“啊,他爸,你去哪了?”“噢,去韓國出差了。”我回答。

不讓家裏經濟窘迫,是男人的職責所在。

我對此一直深信不疑,現在想來,我錯誤地理解了富裕的本質。

也不能說是對那個時期的補償,總之現在我積極地做起了家務。妻子也要上班,所以家務由我們共同完成。不是“協調”,而是共同完成。

我做飯、打掃衛生,還讓女兒用抹布給我做了一雙抹布拖鞋,可以一邊開著吸塵器,一邊穿著拖鞋擦地。

刷浴缸、廁所我也很拿手。我儘量不用強性洗滌劑,而是用小蘇打、醋,這樣就能清洗得乾乾淨淨。

有一段時間,我出差一周,兒子發email跟我說:“爸爸,你好嗎?爸爸不在,家裏廁所臭死了。”

我看了之後忍不住笑了起來,確實家裏清洗廁所要數我最棒了。

不依賴加工食品自己親手做飯,相當花費工夫和時間。如果負責做飯的是媽媽,那麼爸爸就更要多參與家務勞動了。

媽媽一個人要打掃衛生、洗衣服,還要親手做飯,這樣她的負擔就太重了。因此,爸爸就必須有共同做家務的意識。

以我們家的經驗來說,我打掃衛生時,孩子們竟然不可思議地不亂扔東西了,根本不用對他們大吼。

這可能是因為打掃衛生的一直都是媽媽,換作爸爸打掃時,孩子們就會有意識地注意和收斂自己的行為。

有這樣一件趣事。

一個星期天,我像平常一樣穿著抹布拖鞋擦地。

這時,我女兒的朋友來家裏玩。於是,女兒來到我跟前,小聲對我說:

“爸爸,這太不像樣了啊。”

“不,爸爸打掃衛生沒有什麼不像樣的。”

我毅然回答道。可女兒說:

“不是的,您不要穿著短褲打掃啊!”

我敗下陣來,匆匆忙忙地去換褲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喚良心標準

雖然離開添加劑公司已經很久了,但現在還有很多業界人士來詢問我有關添加劑使用方法等問題。

“我們總是掌握不好用量?”

“這種添加劑該怎麼用。”

以前,只要是問我添加劑的問題,使用方法也好,選擇方法也好,不管什麼我都事無巨細地告訴他們,但現在我已經不再是“添加劑顧問”了。

“告訴你也可以。”

我對來訪的客人這樣說。

“但是告訴了你,我就是在出賣手藝人的靈魂。所以,在這之前,請再問一問你的良心。”

有時我還會這樣回答:

“作為製造商,你使用添加劑來製作食品。但同時你也是消費者,而且你愛的人,對你來說重要的人,也都是消費者。

“你會讓你年邁的父母吃你做的食品嗎?你會讓你的孫子斷了奶就吃摻雜了添加劑的食品嗎?不要騙人,不要弄虛作假,要做家裏人吃著放心的食品。”

使用添加劑比較容易弄虛作假,能夠輕鬆地做出具有一定“水準”的產品,降低價格,也給社會帶來了利益。而且,只要嚴格地遵照規定的標準,就根本不違法。

但是,除了有法律標準,是否還應該加上另外一個標準呢?

我將其稱為良心標準。

要有信心讓年邁的父母、孩子吃自己生產的食品———現在難道不應該呼喚這種良心標準嗎?否則,優良的飲食文化將遭到毀滅性打擊。希望食品加工者們從現在開始具備良心標準,回到製作食物的原點。

如果我們向消費者說明瞭使用添加劑的產品和無添加產品的區別,相信一定有消費者能夠理解為什麼要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劑。對於製造商來說,這種消費者不才正是重要的客戶嗎?




一定存在有心的消費者

對於製造商來說,不用添加劑製作加工食品,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用添加劑馬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用添加劑時,要花上幾倍的工夫。少用一種添加劑,就意味著必須解決的問題又增加了一項。

“延長保質期。”

“增強口感。”

“多少帶點原材料的顏色。”

“催熟,讓它好吃。”

這一系列用添加劑馬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用添加劑時,就必須靠智慧和勞動。

希望消費者能夠理解我們的這種努力。

不用添加劑,當然就必須使用質量好的原材料,要花工夫,還需要手藝人的技術。這樣,成品的價格肯定比含添加劑的加工食品要高。

同時,顏色和形狀也可能不好,味道也可能變淡,可能還會存在由此而產生的不方便等問題。但是,這是花費了工夫和時間、真心製作的食物———製造商只要將這個資訊傳達給消費者就行了。

肯定會有消費者能夠理解的。

有這樣一個小插曲。

我現在在一家叫做“最先進製鹽”的公司從事製鹽工作。鹽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從本地海域裏提取海水,在平底鍋裏用小火煮。


               不需要什麼電解離子交換膜,也不需要在進口鹽裏強行加入礦物質,使用的只是以前那種最原始的方法。

       製出的鹽味道鮮美,有益健康,媒體還介紹說有降低血壓的功能。但由於這種鹽是在國內製造的,還必須24小時作業,所以價格會高一些。

遺憾的是,對於價格優先的製造商來說,由於成本較高,這種鹽的製作方法根本不被予以採用。有一次,一家生產竹莢魚幹公司的總經理知道了我們這種鹽的好處及其鮮美的味道,說要把現在用的鹽全部換成我們“最先進製鹽”的鹽。

然而,一旦把他們現在使用的鹽(進口的曬製鹽)換成我們的鹽,一年的成本就要增加1000萬日元,這樣,平均一條竹莢魚幹的價格就會漲15日元。


       公司內部反對的聲音很多,超市銷售的負責人也斷言“漲價的話,家庭主婦們當然會選擇便宜的,我們的產品絕對賣不出去”。

但是,總經理決心已定。

用好鹽,借此機會向無添加轉變。不要再和其他公司一樣使用化學調味料、抗氧化劑、pH 調整劑、甜味劑等添加劑。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這樣一來,產品的顏色也許會稍差,味道也會變淡,保質期會變短,價格也可能要上漲。這全都是無添加的緣故。但如果進行耐心地解釋、說明,肯定會有消費者明白的。要讓中間商和超市明白價格上漲的原因,然後一起來向消費者解釋。

總經理這樣下了決心,開始生產無添加的竹莢魚幹。

結果,銷路出乎意料地好。大家都說像以前那種地道的味道。

當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支援這種產品。那些只看價錢和外表的人根本不會關注。

然而,確實有一些追求食品安全、高品質的消費者,堅決地支援了我們。

有心的消費者,不管什麼時代都是存在的。



不能縱容無添加食品

而同時,我還想對製造商說“不要縱容無添加食品”。

“因為是無添加的,味道差一點也沒有關係。”

“很快會腐爛也沒關係。”

這樣的食品,我是不能忍受的。

難道僅僅因為無添加食品對身體好,我們就要捏著鼻子吃嗎?因為是無添加食品,就要勉強咽下去嗎?絕非如此。我認為,既然是食品的製造商,就必須做出好吃的東西來。

不能縱容無添加食品。

做無添加食品的難度也在於此。

一家雜誌社的記者說他見過真正的“鹽海膽”。

“哪裏能看出是真的?”

別人這樣問他,他回答道:

“因為就用了鹽,裏面發酵了,一打開瓶蓋,氣體全都湧了出來。”

那不是真品,只不過是腐爛了而已。

之所以發酵了是因為鹽量不足,必須多加點鹽以阻止其發酵。如果鹽加多而變鹹了,只要再好好混合,或延長製作時間,改變溫度等條件就行了。

去除了鹹味,有點發甜,且耐保存的才是真正的鹽海膽,不要搞錯了。

“非添加劑=無添加=好東西”。

現在流行這樣一個等式,那些由於無添加而不好吃、腐爛的東西也都變成了“好東西”。

這是不對的。既然是食品,當然就應該好吃。

不用添加劑時,欠缺的部分就需要靠時間和智慧來彌補。個人手法、熟練的程度、經驗及手藝人直覺的不同,會做出各種不同的味道。但不管怎麼樣,我們要把無添加的食品做得好吃。

這和烹飪的規則是一樣的。




大家都喜歡食品添加劑

希望食品製造商們全都具有良心標準。

這是我的懇切願望,另外,我還有話對消費者說。

製造商們一直說:

“消費者都是看價格買東西,要便宜,我們就不得不使用添加劑。”

“顏色不好的鱈魚子誰也不會買,因此,我們不得不用著色劑、發色劑等。而且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在用。”

對於這一點,我在不用著色劑、發色劑、化學調味料做完全無添加的明太魚子的時候,深有體會。大家都不喜歡顏色暗淡的鱈魚子和沒有化學調味料的明太魚子。

“這個明太魚子是不是腐爛了。”

“味道好怪。”

我不知受過多少這樣的指責。大家都覺得鱈魚子和明太魚子理應是漂亮的粉紅色,有著化學調味料的味道。

顏色發黑的鹹蘿蔔沒人會瞟上一眼,放在店裏也賣不出去。因此,不得不用著色劑把它染得黃黃的、亮亮的。

火腿也是一樣。無添加的、像叉燒顏色一樣的東西是賣不出去的。光顏色好,不便宜也不行。

還有,大家買東西的時候只看價錢,越便宜的越好賣,貴的怎麼也賣不出去。但在剛才已經說過了,手工製作的話,價格肯定要高一些。因此,食品加工業者一個勁兒地往便宜的原料裏加入添加劑,這樣成本低,賣的自然也便宜。

用膠狀物增重的火腿,用大豆蛋白增重的漢堡包,都是因為便宜而受到歡迎的。果汁也都是因為簡單、方便才大賣特賣的。

誰也不關心在其“背後”發生了什麼。

沒有為什麼,消費者就是非常喜歡食品添加劑。




四個人中有三個人支持食品添加劑

這裏有一個有關飲食安全意識的調查。

該調查以177名15歲以上的人為對象,設定了以下四種消費類型,詢問參與者“你覺得自己符合哪種類型”。

請讀者也考慮一下,對號入座。

①積極型消費者

認為“飲食與農業”是生命之源,安全的東西,稍微貴點也買,有蟲子也無所謂。另外,儘量參加援農等活動。

②健康志向型消費者

為了家人的健康和飲食的安全,注意飲食生活,經常去菜市場買菜等。

③不關心型消費者

每天很忙,雖知飲食很重要,但只要能吃到便宜、好吃的東西就滿足了。

④分裂型消費者

雖然注意飲食的安全性及家人的健康,但沒有採取什麼特別舉措。



怎麼樣,你屬於哪一種呢?

下面是參與者的回答情況。

①積極型消費者→5.5%

②健康志向型消費者→16.6%

③不關心型消費者→23.0%

④分裂型消費者→52.4%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得知,為了飲食安全肯出稍高價格的“積極型消費者”和“健康志向型消費者”加起來只占22.1%;而雖然注意飲食安全,卻沒有特別行為的“分裂型消費者”占了整體的一半以上。

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人,在有關飲食安全的意識和行動上不一致。確實,雖然知道農藥、添加劑對身體不好,但消費者最終還是會選擇便宜、省事的產品。

這種“分裂型消費者”,加上本來對食品安全就不感興趣的“不關心型消費者”,數量達到了75.4%。

也就是說,大約四個人中就有三個消費者是支持農藥和添加劑的。




你的小小選擇會改變飲食與心靈

既然現狀是消費者也支持添加劑,那麼“製造商=加害者,消費者=受害者”的等式也就不成立了。

因為消費者可以說是助長添加劑蔓延的幫兇。

換句話說,消費者的行為正是製造商與銷售商行為的原動力。

真的有必要在鱈魚子裏嘩啦嘩啦混入10多種白色粉末,把它染成不自然的嬰兒肌膚一樣的粉紅色嗎?

真的有必要用從碾碎的蟲子中提取的物質,把飲料染成鮮豔的顏色嗎?

真的有必要把蔬菜放在裝有殺菌劑的池子裏消毒嗎?

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請大家為了自己,為了孩子的未來,做出有價值的選擇。

我相信,你小小的選擇,會關係到恢復豐富的飲食文化和心靈重建等重大問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2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