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3|回复: 35

请大德同修解析“白衣不说僧过”相关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末学学识浅簿,至今为止,所读佛经只有那么几部,有不少经典甚至连经名都没听说过。可是作为佛弟子,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中,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学佛人,各种知见掺杂其中,稍有不愖,就会令各种邪知邪见渗透其中,不明是非正邪,令别有用心之人引入歧途,误了法身慧命。因此,作为佛弟子,具备一定的正知正见、有择法眼必不可少。但每个人终归时间精力智慧有限,所了解的佛学知识理论有限,某些知见观点自己不能较好的分辩,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有劳论坛各位大德同修解析,如理讨论,令更多同修获益。
以下是篇“白衣不说僧过”的文章,劳烦各个大德师兄发表相关见解。


关于不说僧过的分析
(转载)

如果有人说僧人的过错,有人就拿“不说僧过”当挡箭牌,“不说僧过”成了破戒者的护身符,还有一篇《说僧过恶,犯大重罪》风靡开来,更使人对僧过噤若寒蝉,该文称说僧过恶,就是毁谤三宝,妄造口业。
人们对不说僧过存在误解,说僧过不能等同于毁谤三宝,不说僧过是指不随便宣扬僧人的过失,这与世俗的隐恶扬善是一致的
小乘的声闻戒规定:“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这里是说比丘不能对白衣说僧过恶,并没有说白衣不可以说僧的过恶,因为“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表相,如果过分宣扬破戒僧人的过恶,就连累整个僧团,就会让众生对于整个佛法失去信心,断人法身慧命。不说僧过佛经里没有这种说法,有人以下面这段做为不说僧过的依据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记载“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如是苾刍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盘正路。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如是破戒恶行苾刍,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比丘犯有过失,该受什么处分只能有由僧团决定,其它人不能随便拷打和呵骂,呵骂也不是说僧过的意思,是指不能对僧人施以语言暴力。相反,在很多时候,为护持正法,佛陀还鼓励指出僧人的过失
《涅盘经 . 长寿品》中佛言:“我涅盘后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纠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
《涅盘经 . 长寿品》中,佛陀还指出,破斥坏法比丘,并非持戒比丘的专利,一切僧俗四众皆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佛言:“如来今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诸国王及四部众,应当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智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国王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
《大般涅盘经金刚身品第五》种,佛陀指出:“善男子,我涅盘后浊恶之世国土荒乱,互相抄掠人民饥饿,尔时多有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秃人。是秃人辈见有持戒威仪具足清净比丘护持正法,驱逐令出若杀若害。……是故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虽持刀杖不应断命。若能如是,即得名为第一持戒。”佛言:“善男子,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鉾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
菩萨戒里面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菩萨斥责乃至攻击他人,而不犯菩萨戒的情况有四种:
第一:为了摧伏邪见外道。
第二:为了维护圣教,住持正法。
第三:为了调伏对方的烦恼,如马尔巴大师之于密勒日巴尊者。
第四:为了令未对佛法生起净信者生起净信,已经生起者净信增长。

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关于“不说僧过”的检讨
释观清
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有意无意地被误导了,就是此处所说的“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或者说“不说僧过”。
我从戒律的角度来稍微谈谈。
1、首先,“不说僧过”是有的,比丘戒里也提到,但和一般理解完全不同!
这里的“僧”,指僧团,而非单个的“僧人”。“过”,指“过失”,不对的地方。
为什么不能说“僧团”之过失呢?
因为,单个“僧人”,要服从所属僧团的决议。即使“僧团”有过失,因为“僧团”形式尚在,所以,当僧团多数成员不接受批评时,僧团可能反而会将“说僧团过失”者摒出僧团!那么作为正义的一方倒反而受到“逞治”(原始僧团出现过这类情况,事关六群比丘僧团)。居士“说僧团过失”后,也可能会出现僧团多数成员不接受而对之行“覆钵”(不接受此居士之供养等)之情况。
所以,戒律里说“不说僧过”。律藏里提到,对此事的处理方式是:不公开的场合,针对一个一个的僧人,进行规劝。
2、僧人的过失居士能不能说?
能。不论比丘还是居士,甚至非佛教徒,都欢迎监督。(当然反对无根之诽谤。)如果像很多人所认为的“不能说僧人的过错”,那么,僧团里的举罪、问罪机制将形同虚设!
举例:某甲犯淫罪根本戒,若不允许人举罪,则某甲将永久的留于僧团中,岂非玷污清净之僧团!
另外,比丘戒律中很多条例,都是应当时居士或舆论的指出而制定的——比如安居、盗戒。如果不允许举罪,则僧人之行为将没有舆论监督,岂不成了特权阶级!
3、某些经典所说当如何通?
正统的佛教经典,我们也要遵循“四依四不依”: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多数情况,是指不能做无根的诽谤,警示众人。有时是指“僧团”。也有时,是指要尊重如来遗教。
发表于 2014-7-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您的文章比较长,还没来得及看完。

其实佛教的“不说僧过”和中国传统的“隐恶扬善”大同小异,就是看到僧人或别人的过失,不用刻意去宣扬,看到好的就多多宣传,也就是佛教的随喜赞叹。

不过“不说僧过”的“过”指的是僧人的过失,比如破戒或一些不好的行为,显然这里的过失不包括知见问题,如果知见也不能说,那佛经何必反复强调守护正法呢。但守护正法也不是让我们去打倒某个法师,而是可以就具体的法义或知见展开讨论,简单说也就是“就事论事”。

“不说僧过”另外一个层面是指不要对大众广为宣说某个僧人的过失,但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私下提醒和劝导对方。
法师之间很少互相指名道姓的猛烈批评,指出某些知见问题时也不指名道姓,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在家居士对法师的批评常常比较激烈。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和我们平常的做人也差不多,能理解了怎么待人处事,就很容易理解佛经的“不说僧过”。

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认同师兄的观点,末学也认为就某些僧人他们自身戒律的问题,如若不是当事人(如某些僧人邪淫从而有了受害方),不涉及到自身利益,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去关心讨论某些僧人破戒过失的行为。 但若某些僧人在现实中对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 18:31
师兄补充得太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 18:14
发表于 2014-7-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4-7-2 17:02
师兄您的文章比较长,还没来得及看完。

其实佛教的“不说僧过”和中国传统的“隐恶扬善”大同小异,就是 ...



师兄补充得太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常兴 发表于 2014-7-2 17:02
师兄您的文章比较长,还没来得及看完。

其实佛教的“不说僧过”和中国传统的“隐恶扬善”大同小异,就是 ...

认同师兄的观点,末学也认为就某些僧人他们自身戒律的问题,如若不是当事人(如某些僧人邪淫从而有了受害方),不涉及到自身利益,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去关心讨论某些僧人破戒过失的行为。

但若某些僧人在现实中对他们的信众或在网络中大力宣传与佛法佛经相违背的教法教义,引人入错误知见,断人慧命,那么作为佛弟子就有责任护持正法,就相关知见问题进行讨论,分辨正邪。

但现实中就某些知见不明的同修却以不说僧过作为理由与借口,对某些僧人的错误知见视若无睹,认为就他们的相关法义知见上的错误进行如理讨论分辩就定义为说僧过,混淆两者概念,从而令邪知邪见到处蔓延,令正法不能得到真正的弘扬,令人扼腕叹息。

本主题所解释引用的相关内容的【不说僧过】却是指【比丘不能对白衣说僧过恶,并没有说白衣不可以说僧的过恶,因为“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表相,如果过分宣扬破戒僧人的过恶,就连累整个僧团,就会让众生对于整个佛法失去信心,断人法身慧命。不说僧过佛相里没有这种说法】,与我们的理解有不同之处。但不管怎么理解,就僧人的错误知见进行展开的讨论,都不包括在说僧过的范畴。
文后还有释观清法师的相关开示,认为就连僧人的相关戒律方面过错的问题进行私下指出规劝也是可以的,这点与师兄的观点是吻合的。

所以综上所述,并没有说白衣不能说僧过,而是【以何种方说】的问题,而对于僧人错误的法义知见的相关披露则是义不容辞的。

点评

这种讨论很好,不过也要避免以自己的知见作为标准去批评别人的知见,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对佛经的理解是对的,别人的理解是错的,这种情况就需要多看权威祖师的开示,所以学佛如果能建立“佛经+权威祖师开示”作为两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 22:02
发表于 2014-7-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休娴 发表于 2014-7-2 18:31
认同师兄的观点,末学也认为就某些僧人他们自身戒律的问题,如若不是当事人(如某些僧人邪淫从而有了受害 ...

这种讨论很好,不过也要避免以自己的知见作为标准去批评别人的知见,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对佛经的理解是对的,别人的理解是错的,这种情况就需要多看权威祖师的开示,所以学佛如果能建立“佛经+权威祖师开示”作为两大参照系,学佛就不容易偏颇,基本也不会走错路。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12-1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2-14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12-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12-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12-15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魔作祟!一起分别心,已是有染!佛法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明心见性,是明自己的心,见自己的性。知道自己错了,才好回头!修行,是修的自己!经书典籍,无非是指示来者的行止!而有些人,却将本末倒置!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忘了自己是为什么而来的!拿着佛祖的开示,说这个的不是,那个不对!阿弥陀佛,弟子又造口业了!罪过,罪过!
发表于 2014-12-1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僧为净土,六根清净则为僧,是世人皈依的对象,是弘法导师,故不说有过。不是说剃个光头,往寺庙一住就是僧。

点评

欢迎师兄回复,与师兄探讨一下,以师兄的观点来说,师兄觉得六根清静的法师就一定会是一个正知正见的法师吗? 若是某个六根清静的法师存在着某些知见上的错误,师兄觉得是否应该有所批露,还是任由其错误的知见误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6 17: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灭度已 发表于 2014-12-16 16:56
僧为净土,六根清净则为僧,是世人皈依的对象,是弘法导师,故不说有过。不是说剃个光头,往寺庙一住就是僧 ...

欢迎师兄回复,与师兄探讨一下,以师兄的观点来说,师兄觉得六根清静的法师就一定会是一个正知正见的法师吗?
若是某个六根清静的法师存在着某些知见上的错误,师兄觉得是否应该有所批露,还是任由其错误的知见误导一些学佛人呢?
发表于 2014-12-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错误呢,横看成岭侧成峰。既然对方舍弃红尘献身于法,自净六根,总归不是来坑你的。他看到的自有他的道理,即使是片面的,从对方的学识里学到自己不知道的才是正理,关注对方的不足又能收获什么呢。他又不是佛,你指望他说的有多圆满呢,亦或你的知见便是圆满的么。
即使他的认知不圆满,又有何过呢,如果一定要当过错,那就都可以闭口不语了,正所谓开口便是妄,语言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你看到了他的不足,可以大家共同切磋提高,谁有过错呢。正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言过,究竟是谁的过呢。
下面一个小故事供参考:有一位居士,在江边散步,看到一个船夫将沙滩上的渡舟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此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这个居士于是一个箭步向前,作礼请示道:  
  
  “请问禅师,刚才船夫将舟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还是船夫的罪过?”  
  
  禅师没有考虑,就回答道:“既不是乘客的罪过,也不是船夫的罪过!”  
  
  居士非常不解,怀疑地问道:“两者都没有罪过,那么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两眼圆睁,大声道:“是你的罪过!”  
  
  佛教虽然讲六道众生,但是以人为本,站在人本的立场,真理不能说破,事相有时也不能说破。船夫为了生活赚钱,乘客为了事务搭船,虾蟹为了藏身被压,这是谁的罪过?这不但是两者的罪过,而且这是船夫、乘客、虾蟹三者的罪过,但也不是三者的罪过,因为这三者都是无心,“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无心,怎能造罪?纵有罪,也是无心之罪。而这位居士无中生有,妄自分别,难怪禅师要毫不客气的喝斥他:“这是你的罪过了 !”。  

点评

师兄所言有理。 如师兄所说“既然对方舍弃红尘献身于法,自净六根,总归不是来坑你的”,” 即使他的认知不圆满,又有何过呢”,很是赞同师兄这些话,任何六根清净的僧人值得众人的顶礼膜拜,我们不能像某些同修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7 09:27
发表于 2014-12-17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祥法师:说僧过恶 犯大重罪

佛陀不答允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各种烦恼所胜,松弛倾覆。如是苾蒭(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常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适才已经念了,佛说不许任何人造口业,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人造口业都不行以,就是世间也不答允人造口业。好比邻居啊,有点什么恶事了,不能出去说。父母的事情能不能说呢?不能去讲。“哎呀,父母怎么怎么欠好啊,怎么怎么的,有什么过恶。”这不能讲,父母的事你不能讲。

并且,哥们的事情能不能讲?也不能讲;包罗本身孩子的过失都不能讲;邻居的不能讲;师长的不能讲;就是村落里,就一般的,傻乎乎的人,就这个人的过恶,都不能讲。世间法都不答允讲,况且我们出家了,知道众生即是前生父母、未来佛,哪个都不能讲。既然是未来佛,所以说所有的众生都不能讲。

有人不是讲了一句话吗?现世现报,那真吓人哪!有只鸟叫得欠好听,“呱呱呱”的。几人正好在那措辞,它使劲喊使劲叫。有位师父,一看那鸟叫得挺难听的,就说:“这怎么叫得这么难听呢!”

当时我就想避免他,因为还止语呢,就以手比划一下子,意思不让他说,那都来不及了。他刚说这一句话,那鸟“噌”一下飞了。等他知道不该该说的时候,当时马上就大白过来——不该该说,但那时候都已经晚了,那鸟都“噌”一下飞了。

鸟永远会记住你诽谤它,将来非要受果报不行。你觉得那鸟听不懂啊?这一下他受了教育了,他以后应该再也不敢说众生的过失吧。由鸟这一回事,他绝对不敢讲了。那真吓人,确实教育人哪!

你想,就一个旁生,其它类的众生都不行以诽谤,况且诽谤僧人,等于诽谤本身的父母一样,那是法身父母,更不能诽谤。所以说,各人必然要知道。你看说鸟的过失,因为我们听不懂,而说了那鸟,都有这么大的果报。况且我们有的说僧人过失,说尼众的过恶,这是犯罪无量啊!

另外,僧人有的可能是为烦恼所覆,有时犯了禁戒,行了一些恶事。所谓的恶事,就是行了些世间法,与佛法不相应。但是还能为天、龙、人、非人等做善常识。因为他已经出家了呀!并且,他只不外犯了世间的习气和弊端。但是最主要的,他的僧相在那。就没有那个僧相,我们都不该该说,要隐恶扬善的,况且有僧相在,谁敢说啊!

我过去给各人常讲,在五台山时赶上那么一个人,虽然有着各种不算是太如人意的处所。但是,只要见到他来,从来都是必恭必敬。我见到他来,我就起来,就站在床边。他一看我起来,有时候理我,有时候不理我。但是我还是看他坐下以后,我再坐下。

他知道我在恭敬他。等我临回东北的时候,他就非要和我照相不行。我倒不是喜爱这种照相,就是人的这片心。由于我的恭敬,获得了他一片的真心。我并没有说什么,他偶尔过来,我都要站起来,要恭敬他。我恭敬并不是恭敬他这个人,我是恭敬他的僧相,还有他在僧中担任的职务,更况且恭敬也包罗他这个人。(编者注:在僧中担任职务,服务时即代表僧团,代表常住)

恭敬他这个人,倒不是恭敬他某一种不太好的行为,不是这个意思。虽然他有些行为不如人意,但是由于我恭敬他的这个僧相,和他在常住中的职务,而使他有所改变。毕竟有没有改变,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举个例子。

有个人起嗔恨心,那嗔恨心大得不得了啊!就想找理由打人,走路也横晃。那种气势啊,人一看就大白了,嗔恨心就是了不得了。我赶上这人怎么办呢?我就站在旁边,必恭必敬的。不只不说他的过失,而是必恭必敬的,用心去恭敬他。恭敬以后,我还觉得对不起他。因为啥?人都有困难的时候,有难处什么的,我得帮人家。

所以说,那天过斋的时候,我又特意到他跟前去行堂,原来我不可堂的,这次去给他行堂。哎,他乐了。他虽一句话没说,能感觉到我在特意为他行堂。我非常谨慎的,一点点地给他打饭,非常恭敬他,用那种慈悲来化解他的嗔恨。

但是由于我做得欠好,做得没抵家。后来还是发生了过失。他与别人争吵起来了,造成了必然损失。但是他终归没有出更多的事情,包罗人命啊。后来,他也圆满地受了戒。

在没受戒之前,我曾上他那去一回。他可客气了,什么都想资助。实际上,我整个来讲,没说慰藉什么的,几乎是没说过话。就是用心去感应,去恭敬,完全是一种恭敬。那天正好表坏了,我想去修表,实际上是电池没有电了。他一看那表,说:“你过来。”我过去了,他说:“你怎么了?”我说:“这个可能是坏了,可能没电池了。”他说:“你交给我吧!我会修理。”实际上他哪会修理呢,就想替你做点事情。

你说为什么能这么好呢?就是用心去感应。心去感应,就有这么大的果实,就有这么大的好处。反过来,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说别人的不敷,我们会怎么样呢?有说过失的一念,我们城市失去功德的。所以说各人修行中必然要克服这个漏洞。

上面简单地说了这一点事情,接着看下面这一段。


如是苾蒭虽不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各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苾蒭就是比丘的意思。就是这位比丘,虽然不是证果的人,并且是犯戒恶行,但是由于他此刻剃发、披袈裟现僧相,他和那个圣人,表法的功德是一样的。因见他故,而识圣人,这样的话,“无量有情各种善根,皆得生长”。

你说出家人呢,不消说互相措辞啊,就是见一面出家人的相,城市有这么大的威力,会使很多的善根增长起来。包罗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的时候,因为在皇宫里非常闷,就走出城的四门,看到了生老病死各种的苦。完了以后,他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这时候呢,就看到一个出家人,比丘从这路过,拿了一个锡杖过去。就这一过去后,佛就决定出家了。没有措辞呀!就看到出家人从那过去了。当然了,这个出家人是天人变现的(当时世上还没有比丘)。但是就见到出家相,释迦牟尼佛就决定出家,最后成佛了。所以说“各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什么叫能开示呢?就僧人这个形象就能开示。这个僧人的形象就能开示这么多。僧相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僧相能指导你怎样修行,你的路应该怎么走。所以说僧相,那就是我们回家的路,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说,一点也不答允任何人说三道四。所以佛言:

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处死,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就是说,无论持戒的僧人,或是破戒的,甚至没有戒的僧人,也不答允国王大臣以国法,以世间法来制裁,都不答允的。你在此外处所,除非不穿这套衣服(还俗以后),穿这套衣服,就不答允制裁。(编者注:没有戒的僧人:出家后还没有受戒,或出家后,受戒时因某种外缘不具足而没有得到戒。)

过去哪个大臣如果犯了过失,你看清朝那个常常演戏的局面,首先打掉什么,帽子上叫什么翎?先打掉顶戴花翎,然后这才答允制裁的。你要直接制裁的话,等于乱了国法。你制裁的只是罪人,刑法不能制裁大臣哪,是不是?你只能制罪人。

所以说他出家,有僧相在那块,他不是罪人,那是僧相。至于他犯了过失(若违犯国家法律),必需让他还俗以后,离开这个僧相,这才能制裁。所以佛讲,不能以世间法来制裁比丘。你就觉着世间法如何如何的,要制裁,这都不答允的。包罗你吵架一个犯戒的比丘,就等于出佛身血。这么厉害!

如是破戒恶行苾蒭,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昨天讲了,对破戒的比丘,“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就是破戒的比丘你都得守护,“恭敬供养”。“我”,这是佛说的,“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

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你如果对比丘进行吵架的话,会使很多人对僧失去信心。第一个,首先是坏你心,谁动手谁坏,因为你嗔恨比丘。他只不外做了一些世间的事情,你认为不如法,你是根据这个佛法的要求去那么说的。所以说你起嗔恨心,首先坏其心。

坏其什么心呢?就是坏了你内心中的僧相。因为我们对僧相有个高贵的认识,无瑕的那种认识。因为僧相是完美无缺的,是放大光明,他是佛的化身。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的,要追求此生当代成为一个真正的比丘。一个真正的比丘才是我们人生解脱的根本。所以说,你心中认为他是比丘,如果你要动手去打比丘,那首先坏你的心,坏你的法身,将令你永远失去善根,而犯错地狱。

再一个就是,你如果将出家人,给关起来拷打以后,会使很多人,因为听到比丘的过失,或是因为你的拷打,而不再尊敬出家人,会使很多人失去信心。你知道,一旦对一个比丘失去信心,等于多生多劫地犯错苦海。由于这件事互相辗转听说,会使很多人犯错苦海,这个罪可就大了。

并且,佛法中绝不答允这么做。因为佛法原来是完美无缺的,是无瑕的。但是由于个别人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点过失,造成了一点影响,这都属于魔和外道的作用,并不是说佛法真有那么个行为。佛法僧没有这种现象,这都是一些魔在作祟。我们有时候不认识。

好比我们在修道中,有时,人还是你这个人,但是魔已经进入你的心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时候你会产生各种的情绪,包罗忧伤啊、起烦恼啊,甚至哭啊、甚至笑啊、甚至生气、起嗔恨心等等。你不知道这是魔已经侵入你的心肺,它在鼓动你。明知道差池,但是你非得要那么做不行。守不住啊!实际上为什么那么做呢?是魔已经在你的心里呢,它起作用,它鼓动你。像发脾气似的,大点儿发吧,哭,使劲哭。明知应该别哭、别哭,哭伤身,干吗要哭呢?这边想着,那边却哭、哭、大哭不止。哎,魔跟你这么较劲。




所以你认为,都是本身在起作用。实际上你不知道,那个是魔。如果当时你要认识:哎,这不是魔吗?我哪能这样呢?我本身能控制本身呀,我原来不是这样啊。



你当时要是马上一念觉的时候,这个魔就像一张画面似的。咱看过《画皮》那本书。那个故事中,脸上贴一张假画面。等你要识破的时候,就像把这张假画面忽然撕下去,它的原来面目马上就露出来了。当时你还悲痛得不得了,嗔恨得不得了。可当你要识破的时候,啥都没有了!



所以说这种幻境太吓人了,你要不亲入其境,没有这个体会的话,永远不相信是魔在你身上起作用。你以为,(是外界的)他给我造成了烦恼,他这句话引起了我不兴奋,或你在事相上乱找原因……实际上呢,没有用。因为事相,它永远是个事相的东西,原来是一个无情的东西。为什么无情酿成有情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在起心动念。



好比一个柱子,它就是一个木头,它有啥好坏呢?但你就能看出好坏来——圆不圆啊,方不方啊,色泽怎么样……这些东西哪来的?是你情感外加上的。是你心里动情了,有所想法,所加上的。所以说外界的一切情况都是无情的,是我们心里有情才引起了外境的变革。所以你怨谁呀?说是他惹我烦恼了,他差池了。根本就没那回事儿,我给你说,根本没那回事儿。



包罗最普通的一个道理,你看看风,每天自然的风。有时候天热了,小凉风吹来了;哎,天冷了它刺激你皮肤啊。就这个风,它也不是无缘无故来的。根本就没有个风。哪来的?是你起心动念而来的。你不信,你心如果有了定力,风就减弱。因为你没有细心地观察,所以说不知道这个奥秘。



像磕大头,你要一努力,这个风就感觉不出来。并不是感觉不出风来,而是风对你不起作用。并不是你磕大头克服了风,而是你心里的业力在消除,有了定力,风对你不起作用了。因为你的情不是那么多了,所以风对你就不起作用。它随着每个人业力的变革而变革,也就是说,随着你心的变革而变革。所以说,你若不大白这个道理,怎么能看得破呀?是不是?



所以说,给各人讲这些,就是通过这个,我们就看破了。所以我们不要被外境转,一切要看住本身的心,这是真实,这是真理。心为外境所转,那属于外道,外道才那么看呢。他被相转啊,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或者是凡夫才那么看呢。作为一个佛弟子,那么看都是错误的,没有实际意义。



好,这里出格讲了不能吵架这个比丘。不管他是破戒,或者如何的,都不能吵架。因为你要知道,他此刻破戒了,甚至下了地狱。你看他下地狱是不假,但是他上来也快呀!一旦消除了业力,从地狱爬起来,那很快成就的。这个道理你可不能不知道!所以说,佛讲:受戒破戒,能成佛道。你不受戒永远成不了佛道。各人必然要大白这个道理。
发表于 2014-12-17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昙影法师著 节录自慈云一六八期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刍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圣贤;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佛)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后略)。

  如是破戒恶行苾刍,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
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刍,
犹胜一切外道众。

  (前略)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刍罪,我尚不许诸苾刍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何况驱摈?……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二者不和僧众于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三者不和僧众于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八者众多苾刍、苾刍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是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戒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

  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众)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当知破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若复有人破戒不信。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其罪正等。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舍利弗!譬如杀牛则为已坏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慧。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骂訾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于五逆。”世间若无僧众则无佛法,所以说僧众是非者,其罪业无量无边。

  “谤佛经”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后略)。”

  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断一切诸众生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忧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毁谤法师(无论其事真假),罪同谤佛;其毁谤人,必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

  “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如地藏经云:佛言:地藏!(中略)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另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

  毁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宁动千江月,不动道人心。”

  “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阎浮处,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其罪获报多于彼。
须知口祸债难偿,一语能招万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礼,痴人七慢毁资粮。

  从前,释迦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大哥罗比丘,长期住在墓地(烧尸、弃死人之处),修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为衣,又以人家祭飨亡灵的五团物为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获得一点祭品充饥。否则,他就饥饿得身体羸瘦,四肢无力。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逝世,亲族们为他严饰丧礼,然后送到弃尸林火化,妻子及其女儿在旁边啼哭。是时,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看见比丘之后,禀白她的母亲说:“妈妈!今此圣者(印度人称呼出家人为圣者”大哥罗,好像瞎眼的乌鸦,守尸而住。”当时有人把这话告诉比丘。诸比丘就把婆罗门女说的话禀白世尊。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那个婆罗门女作粗恶言,共相轻毁我出家弟子,造此口业自为损害,缘斯恶业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此时远近人民都在互相传闻,说:“世尊记彼婆罗门女,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其母听到此语说:“佛记我女五百生内常为瞎乌,何苦之甚!”于是即带其女来到佛陀座前,恳求佛陀说:“世尊!唯愿慈悲宽恕此小女无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请世尊容舍她吧!”

  佛陀告诉婆罗门妇说:“我怎么会恶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轻心粗语,造此口业而堕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恶意,才堕此旁生中,否则,当堕地狱。”女人听后即便离去(事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

  婆罗门女心无恶意,只说大哥罗比丘“犹如瞎乌”这句话,即便五百世堕在旁生中为生盲乌鸦。如今,有人以嗔恨心骂辱比丘(和尚)僧众,其人造此口业,不知道会受什么恶报?“辩意长者子经”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常无有至诚,
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狱中,铁钩钩舌出,
烊铜灌其口,昼夜不解休。
若当生为人,口气常腥臭,
人见便不喜,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为人所讥论,
遭逢众厄难,心意初不安。
死还入地狱,出则为畜生,
辗转五道中,不脱众苦难。

  又说:

人心是毒根,口为祸之门,
心念而口烟,身受其罪殃。

  “妙法圣念处经”卷二,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中略)。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愚迷诸有情,贪财行虚诳,
地狱业所牵,焚烧受诸苦。
亦如诸毒药,自饮还自害,
造业亦复然,似影恒随逐。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
苦果随恶因,自作应自受。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前略)尔时三藏比丘,以一恶言诃骂上座(长老比丘—法师),五百世中常作狗身。一切大众闻佛说法,皆惊战悚,俱发声言:怪哉!苦哉!世间毒祸莫先于口。尔时无量百千人,皆立誓愿,而说偈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佛陀告诉诸比丘颂曰:

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
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
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
暂时起恶心,命终堕地狱。
若于如来处,起大嗔恨心,
皆堕恶道中,轮回恒受苦。

  “分别业报略经”说:

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
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

点评

谢谢师兄回复,最近有一段时间很少没看到师兄在论坛出现了,欢迎师兄回来。 我发帖在有问必答版块,标题是“解析”,师兄这一回复所引用的是法师的开示,好像并没有解析我一楼同样是法师开示的文章。师兄所回复17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7 09: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灭度已 发表于 2014-12-16 22:05
何谓错误呢,横看成岭侧成峰。既然对方舍弃红尘献身于法,自净六根,总归不是来坑你的。他看到的自有他的道 ...

师兄所言有理。
如师兄所说“既然对方舍弃红尘献身于法,自净六根,总归不是来坑你的”,” 即使他的认知不圆满,又有何过呢”,很是赞同师兄这些话,任何六根清净的僧人值得众人的顶礼膜拜,我们不能像某些同修一样,由于人家知见不圆满,就可以冠个“邪师”的帽子,僧人知见不圆满确实不是过错。不过法赖僧传, 如果知见确实存在很大的误导性,按师兄您的意思是白衣不要也不可以披露其知见上的错误,任由其知见误了更多学佛同修的法身慧命么?
我把此帖发表在有问必答,标题是“解析”,就是希望更多同修来解析的,师兄您也是用心回复,不知师兄可否出示些经典依据,证明白衣不可以就僧人在知见上存在的过错进行展开的讨论呢?

点评

一、从知见角度讲,目有不所能视,耳有所不能闻,心有所不能感,世人六根多有不圆满。一件事情,可能蕴含种种奥义,A、B、C、D、E...乃至无穷奥义。 二、从弘法者角度讲,某僧可能见A,故言A;你见B,故能言B;尚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7 1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叶何田田 发表于 2014-12-17 06:56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昙影法师著 节录自慈云一六八期

谢谢师兄回复,最近有一段时间很少没看到师兄在论坛出现了,欢迎师兄回来。

我发帖在有问必答版块,标题是“解析”,师兄这一回复所引用的是法师的开示,好像并没有解析我一楼同样是法师开示的文章。
师兄所回复17楼与18楼的法师的开示,我大致的看了一下,我个人的看过后的理解就是在家人不能说特别是不能诽谤僧人戒行上的过错,以及不能呵骂拷打穿有僧衣没有还俗的僧人,对于这些僧人,我们在事相上一样得恭敬。
而我一楼所转载的法师的开示中是说白衣不能说僧团(而非某个僧人)在戒行上的过错,一样不能呵骂鞭杖捶拷某个僧人,而白衣对于僧团中具体某个僧人在戒行上的过错关键在于【如何说】的问题,这点释清观法师有开示,以及2楼佛教常兴师兄也是一样的看法。
而对于僧人知见上存在的过错,同时现实中所常引用的“白衣不说僧过”时,如果这里的过是指戒行上过错而非知见上的过错时,用1楼所引用的《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的内容来看,具体是指:
比丘不能对白衣说僧过恶,并没有说白衣不可以说僧的过恶,因为“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表相,如果过分宣扬破戒僧人的过恶,就连累整个僧团,就会让众生对于整个佛法失去信心,断人法身慧命。不说僧过佛相里没有这种说法】,与我们的理解有不同之处。但不管怎么理解,就僧人的错误知见进行展开的讨论,都不包括在说僧过的范畴。
所以从1楼的开示中,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 “白衣不说僧过”,如果这里的“过”是指知见上的过错而非戒行上的过错时,那么白衣就僧人错误知见的展开讨论披露是允许的。
当然论坛里如果有哪位深入经藏的同修能引用经文证明白衣不能就僧人错误知见进行如理展开讨论披露的话,欢迎前来回复,进行法布施,以利益更多论坛同修。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谢谢关注。前段时间确实因为自己的原因来论坛很少,功课也做得不够,退转了。直到前几天住院,刚刚出院,就想起来论坛转转。所以有些人还是缺少逆缘,顺缘没动力,可能逆缘就想起学佛。 今天看到师兄已成为主持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8 06:23
有一种佛门败类,叫做“倒引鬼” ——能海上师   倒引者,“倒”谓反善,“引”谓与行人接近,能令人不觉,是佛门之大魔。   倒引鬼之引人,有其次第。   于初学者,则为不信三宝之倒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7 11:02
发表于 2014-12-1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众生灭度已 于 2014-12-17 14:31 编辑
休娴 发表于 2014-12-17 09:27
师兄所言有理。
如师兄所说“既然对方舍弃红尘献身于法,自净六根,总归不是来坑你的”,” 即使他的认 ...


一、从知见角度讲,目有不所能视,耳有所不能闻,心有所不能感,世人六根多有不圆满。一件事情,可能蕴含种种奥义,A、B、C、D、E...乃至无穷奥义。
二、从弘法者角度讲,某僧可能见A,故言A;你见B,故能言B;尚人他人能见C,亦或见D。诸人皆有所言,言A者自有其功德,言B者亦自有其功德。人见A,你见B,自可言B,自得其功德,奈何言其有误。A、B、C、D、E...乃至无穷奥义若皆有人言,皆有其功德,若言他人谬,实非功德,实为罪过,于弘法何以。
三,从听法者角度讲,能得到什么要看机缘,看慧根,看善根。如声闻必能得,佛陀时代何人不能证果,谈何外道,谈何魔王。佛陀随入灭,佛经未灭,何以皆能诵经而不能人人证果,实乃机缘业障各不相同。听A者,有人得A,有人旁通能得B亦或得C、D,亦有人了无所得。他人言A,你自言B,亦或有人言C、言D,误导了谁么?听者或有所得,或无所得,或自生他见,得与不得,自有其机缘。听善而作恶,莫非无有;听恶以自鉴而为善,莫非无有。言者各有其功德,听者各有其机缘。
四,至于引经典么。金刚经云: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实为谤佛。

点评

师兄您此帖的回复令人感觉很有智慧,尤其是第三段的内容,令人赞服。 顺便向师兄请教一下,后面您引用的金刚经的语句,是从无为法来角度来探讨有为法,是不是容易令人堕入顽空,起断灭见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7 12:57
发表于 2014-12-1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休娴 发表于 2014-12-17 09:28
谢谢师兄回复,最近有一段时间很少没看到师兄在论坛出现了,欢迎师兄回来。
我发帖在有问必答版块,标题 ...

有一种佛门败类,叫做“倒引鬼” ——能海上师



  倒引者,“倒”谓反善,“引”谓与行人接近,能令人不觉,是佛门之大魔。

  倒引鬼之引人,有其次第。

  于初学者,则为不信三宝之倒引。

  若稍有善根者,教之不信三宝,自不可能,则诱其先不信一种。

  如有言说:“佛法固是应皈敬处,僧宝中持戒修行者亦应皈敬,但犯戒无行者,何必敬之。”此语乍听似极有理。人闻此说之后,每见出家人,即起一观察过失之心,是即坏三宝之初步。

  后有说言:“某种佛法好应学,某种不应学。”是即坏法宝。有说此语、后觉悟痛悔者,有不及悔而遂死者,吾见者多矣。

  佛法自己所学的,就是最好的,未学的好不好,不要去说,分宗派即是魔也。佛法无不好,但要应时应机有次第耳。

  坏佛宝者亦有之,如引一二句语录,如来顶上行,一棒打杀与狗子吃等,是总坏佛宝;于佛法中,或说只有唯识才对,后来于唯识中,又说只有某一派唯识才对(举例),结果连玄奘法师也不对,只有你才对,岂不可叹!

  不观说法人过

  谓法师说法时,容有辞不达意处,亦不应观彼过失。按《瑜伽菩萨戒》三十四云:“与说法师,故思轻毁不深恭敬,嗤笑调弄。但依于文,不依于义,是名有犯。”云云。可知求法师过失,便是犯戒。又《大般若经》魔事品及不和合品,以师弟间不合为魔事,凡此皆学佛者所宜注意及之,而不可或犯者。

点评

此文很精彩。就是对”分宗派即是魔也“不甚理解,目下禅宗、密宗、净宗、唯识岂不是宗派。我想,有门户之见是不正确的。但宗派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根据自己根性选择宗派修行也是目前的情况,只是,不要受一非余,而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8 14:51
可见于菩萨戒中,观法师说法不圆满的过失(知见)本身已是犯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7 13: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1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