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52|回复: 24

印光大师文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目录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如是我闻佛教网 - 中国上海 - 沪ICP备10212916号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3-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4-6-14 11:25 编辑

印光大师文钞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附明管东溟先生劝人积阴德文
(先生名志道,字登之,江苏太仓人,学者称东溟先生,生于嘉靖十四年,卒于万历三十五年,寿七十三。)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其义本于孔圣赞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庆而曰余,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必举家咸务阴骘,而后可称积善之家。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受其余庆。是故余庆易晓,而本然之庆难晓也。
书曰,考终命。又曰,祈天永命。此可以言本庆乎,未尽也。当以二氏因果之说,参合易传之说。道家谓积功行者,天曹除其冥籍,升诸仙籍,以至于入无极大道。佛家谓修净业者,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至于成无上正觉。皆言此身之本庆也,其义隐然合于余庆二字中,而儒者未之察耳。
有宋巨儒,兴起斯文。以忠孝节义之纲维末造。真有罔极之功于万世,而于此不无遗照焉。乃廓然尽扫天堂地狱,以及三世修因证果之说也。程朱盖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其勉君子至矣。以吾观于君子小人之心,无所为而为者至少也。君子之作善也多近名,苟不彻于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小人之作恶也多为利,苟不惕以罪福报应之果,必不足以夺其利根。程朱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忌而为恶耶。然后知孔子道及余庆余殃之际,乃彻上彻下之言也。
愚讲修身齐家之道,一一以孔子之庸德庸言为矩。而所以行庸德,谨庸言,亦必归重于程朱之绳墨。独于三世因果,及三祇修证之实际,则不得不破程朱之关。正欲断君子之名根,拔小人之利根,而使之同修阴骘也。修阴骘亦岂易言。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充无穿窬之心,则阴骘可修矣。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以深心提人于生死之海,而人以浅心钝置之,毋弃毋亟。以热心共人于风波之舟,而人以冷心遐遗之,毋忮毋求。销大衅于曲突徙薪,而勋名有所不必取。蒙极诬于明珠薏苡,而心迹有所不必明。为国家扶欲坠未坠之纪纲,则众嫌不必恤,而又不以气节自有也。为世教发难明当明之道术,则众咻不必虞,而又不以门户自标也。流俗之所争趋者吾避之,流俗之所共恶者吾察之。幽则必阐,而过则必原。其道必不诡于中庸,而其心则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求为可知。求可知之中,不求可为乡愿知,而求可为狂狷知。不求可为狂狷知,而求可为中行知。不求可为一乡一国之善士知,而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不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万世之善士知。亦不必求为万世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依中庸之君子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默相知于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之中。又不求生前之遐福,而求可质诸三界之鬼神。不求死后之荣名,而求可俟千百年之后圣。则阴骘之至也。阴骘之至,人不知而天知之。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人道而登天道。上帝命之治世,诸佛提之出世矣。此非从身所感本然之庆欤。一身不足以尽积善之庆,故其余又及于子孙。皆感应自然之理也。传家者审诸。
返回目录  上页  下页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4-6-14 11:28 编辑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题词并序


是阿伽陀,以疗群疚。契理契机,十方宏覆。普愿见闻,欢喜信受。联华萼于西池,等无量之光寿。


庚申暮春,印光老人文钞镌板。建东,云雷,嘱致弁辞。余于老人向未奉承,然尝服膺高轨,冥契渊致。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宁俟鄙倍,量斯匡廓。比复敦促,未可默已。辄缀短思,随喜歌颂。若夫翔绎之美,当复俟诸耆哲。大慈后学弘一释演音稽首敬记


识无量病,与无量药。见佛性故,回己济他。寐叟敬题


诸三昧中,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入此三昧已,一切三昧,皆得具足。抑扬之说,信非笃论。法宁有异,异自人耳。今时贤哲,亦盛谈义。然浊智流转,玄言奚裨。自非冥怀凝寂,岂能廓彼重昏。决知火宅无安,乃悟乐邦非邈。故谓从心现境,境即是心。摄所归能,他即是自。欲求方便趣入之道,舍净土何由哉。印光大师,此宗尊宿。俯提弱丧,罄吐诚言。辞致恳恻,与莲池为近。云雷居士,倡缘弘布,深植净因。远征题识,聊为赞喜。其诸大心上士,夙志津拔修途,游履安养者,盖必有质于是也。庚申二月湛翁书


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诵此后,更进以莲池,憨山,紫柏,蕅益诸集,培足信根。庶解行证得,有下手处。启超具缚凡夫,何足以测大师。述所受益,用策精进云尔。庚申四月八日梁启超敬题


大矣哉净土之为教也。诸佛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万汇咸收,三根普被。故念佛往生者,不间下凡上圣。称机利导者,无论教祖禅宗。试观著述传流,经论结集。其间赞扬净土法门者,不一而足。可见佛祖利生之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我震旦自晋时远祖,溯西竺之高风,结东林之胜社。于是而缁素名流,教宗硕德,都以净土法门,为化导之资,而此宗盛行。乃者去圣时遥,真修日鲜。研教典者,徒滞文言。习宗乘者,罕明心地。欲求秉教修心,真参实悟,于百尺竿头,得一进步者,实不易多觏也。甚且呵佛骂祖,斥净土为小乘。瞎练盲修,嗤念佛为愚事。举世滔滔,迷流蠢蠢。明哲罕遇,慨也何如。惟我普陀印公,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烛智炬以破昏衢,挥慧剑而裂见网。阐扬正道,挽教海之狂澜。指示真乘,作法门之保障。虽卅年苦行,与世罕通。而四海传名,问津日众。或航海梯山,而请求开示。或鸿来雁去,而乞赐南针。举凡所说所书之只言片句,莫不奉为明训,宝逾奇珍。浙西徐蔚如,瓯东张云雷等诸居士,将印公所为文,一再编录,寿枣流通。阅是编而能循文悟旨,慕果修因者,何可胜计。闲四十年来,奉释尊之诚言,遵智者之悲愿,所以自修而兼利者,其归结处,亦不外一句弥陀,信愿往生而已。今契西居士等,重将印公文,镌板印行,以垂永远。手民将竣,问序于予。利人益物,共结法喜之缘。流水高山,一为知音之奏。安得以不文辞。深愿是编,流布于三千界内,宣传于百亿国中。普使见所未见,共获真修。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庶不负印老人之无量悲心,与诸居士之连番义举也夫。民国壬戌五月,释谛闲述


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随机设化,开示种种方便法门。而求其简易直捷,一生可以成办者,莫如念佛求生净土。起信论谓之如来胜异方便,诚方便中之最胜者也。世每以愚夫愚妇所能为,而鄙不屑学,必欲别求玄妙。不知如来说法,无法不玄。所立行门,无门不妙。然大都皆限于上根利智,未能遍引群机。独此净土一门,普被三根,不拣异类。以言玄妙,孰逾于斯。夫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恒沙法海,靡不赅罗。末后普贤乃为证齐诸佛之善财,宣说十大愿王,导之归向极乐。此之境界,岂凡情所可思议者哉。况夫修行其他法门,必至断惑证真,方出三界。欲了生死,难乎其难。此则但须持名真切,不妨带业往生。一登莲邦,长劫侍佛,亲承教诲,终必至于一生补处。其玄妙为何如。又修他法者,专仗自心佛力,不求他佛加被。知见非正,或致受魔。此则有弥陀愿力摄持,感应道交,永无魔事。其玄妙又何如。大集经中,如来悬记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今正末法时期,欲求解脱,舍此奚由哉。印光大师,为当今有道高僧。博览藏经,淹通宗教。归心净土,自利利他。纵无碍之辩才,弘契机之妙法。诚所谓是如来使,行如来事者。著有文钞,风行于世。辞义深显,理事圆融,实足追云栖灵峰之法轨。兹者诸大居士,发愿捐资刊板,永久流通,广作度生宝筏。马子契西以序请,勉述数语,敬志赞扬。普愿法界诸众生,同往无量光佛刹。上海黄庆澜熏沐序


返回目录  上页  下页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如是我闻佛教网 - 中国上海 - 沪ICP备10212916号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几二百遍。绰之门出善导,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大行,则莲风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
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捨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
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可谓提大藏之纲宗,作歧途之导师。使学者于八十字中,顿悟出生死证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则,楚石琦,空谷隆等,诸大祖师。虽宏禅宗,偏赞净土。至莲池大师参笑岩大悟之后,则置彼而取此。以净业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
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自兹厥后,佛法渐衰。加以国家多故,则法轮几乎停转。虽有知识,各攻其业。以力不暇及,置此道于不问。有谈及此事,闻者若将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灭,使来哲得闻,实莫大之幸也。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颇生信向。十余年来,悠悠虚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东,由北至南,往返万余里,阅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
伏愿和尚菩提心,宏扬此法。倘净土经论,尽皆通彻,则何幸如之。若或未尽钻研,或恐违背本宗,不敢称性发挥,当权将宗教两门工夫,暂时歇手。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赞之所以,四众遵违之利害。则不被门庭隔碍,而敢于一切禅教律人前,称性发挥,无复畏惮矣。
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畜生往生事迹。读之则知历代禅教律诸四众求生净土,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而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众生者,此书万不可忽也。
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寿不过三十八,今适满其数。恐无常倏至,所以专持佛号,预待临终。设无常果至,则后会无期。兼欲雪在家毁谤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讳,略採野芹,献于饱餐王膳大富长者座下。祈悯而纳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则净土兴而宗风不坠,众生福而国运常亨。所谓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书此大旱望雨之诚,用卜同归莲邦之庆。祈垂海涵,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如是我闻佛教网 - 中国上海 - 沪ICP备10212916号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4-6-14 11:09 编辑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
佛经义理无穷,随人所见,各自著述。只一经也,别圆终顿,所判不同。因缘观心,所释各异。况复后世禅道大行,人皆乐闻直指之说,谓其亲切痛快,易于得益。由是多有以祖意释经意,挽佛说徇己说。抹除事相,专谈本分。或以机锋为转折,或以表法为通关。但能不背心宗,皆堪辅弼佛说。纵不能普被三根,称佛本怀。
亦可以各利一类之机,令其就路还家。又显经义幽远,佛理圆通。法法归真,头头合道。良以者个如太虚空,杳无疆界,不妨随人所住,以分南北西东。如摩尼珠,非青黄赤白等色,而复遇青现青,逢黄现黄。青黄虽非本色,本色不离青黄。倘欲离青黄以觅本色,非蕴空大士不可。
如李长者之华严论。憨山之法华击节。曾凤仪之三宗通。及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看,以净土依正作本分说等。不得律以教家常格,谓为错讹而稍加更改。以彼另属一宗,揽一切法指归向上。设一更改,于本注前后血脉隔断。又不能于教理始终意义吻合。一经稍改,两途俱失。剜肉作疮,有损无益。还他本来面目,流通后世。
譬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尽忠行孝,俱振纲常耳。以师在海山,言憨山所注法华,有不合经旨处,以憨山多约本分作直指之谈故也。又校经一事,甚不容易。恐师无暇及此,委任他人。须有出格见识,十分细心,再三详审,勤加考稽。方可一正讹谬,令其芜秽尽除,天真彻露。否则宁可依样画葫芦,庶不至大失其本真矣。
返回目录  上页  下页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佛教论坛www.shixiu.org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4-6-14 11:05 编辑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融明大师书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所不幸者,自愧业深障重,无力断惑,速出三界,了生脱死耳。然又幸得闻我如来彻底悲心所说之大权巧,异方便,令博地凡夫带业往生之净土法门。实莫大之幸也。

若非无量劫来,深植善根,何能闻此不思议法,顿生真信,发愿求生乎。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汝于净土虽有微信,然不明净土理致,又僻处于佛法流通不及之地。诚恐日与俗人酬酢,久而久之,与之俱化。

近墨者黑,近火者焦,势所难免。当时时努力。若能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于父母之邦,随缘常住。若不能如是,当往他方净业道场,及亲近净业知识,方不负前来所说种种大幸,及闻净土法门莫大之幸也。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心,皆死尽无余。念佛之心,又恳切之极。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颜见彼。故当仁不让,又欲闭关。大约总在普陀,未知定归何所。恐汝于净土法门错过,便可惜三年护关之一番辛苦。故不禁落索如此耳。祈深体鄙怀,则幸甚幸甚。



返回目录  上页  下页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发表于 2014-4-16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印光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题词并序**是阿伽陀,以疗群疚。契理契机,十方宏覆。普愿见闻,欢喜信受。联华萼于西池,等无量之光寿。
**庚申暮春,印光老人文钞镌板。建东,云雷,嘱致弁辞。余于老人向未奉承,然尝服膺高轨,冥契渊致。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宁俟鄙倍,量斯匡廓。比复敦促,未可默已。辄缀短思,随喜歌颂。若夫翔绎之美,当复俟诸耆哲。大慈后学弘一释演音稽首敬记
**识无量病,与无量药。见佛性故,回己济他。寐叟敬题
**诸三昧中,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入此三昧已,一切三昧,皆得具足。抑扬之说,信非笃论。法宁有异,异自人耳。今时贤哲,亦盛谈义。然浊智流转,玄言奚裨。自非冥怀凝寂,岂能廓彼重昏。决知火宅无安,乃悟乐邦非邈。故谓从心现境,境即是心。摄所归能,他即是自。欲求方便趣入之道,舍净土何由哉。印光大师,此宗尊宿。俯提弱丧,罄吐诚言。辞致恳恻,与莲池为近。云雷居士,倡缘弘布,深植净因。远征题识,聊为赞喜。其诸大心上士,夙志津拔修途,游履安养者,盖必有质于是也。庚申二月湛翁书
**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诵此后,更进以莲池,憨山,紫柏,蕅益诸集,培足信根。庶解行证得,有下手处。启超具缚凡夫,何足以测大师。述所受益,用策精进云尔。庚申四月八日梁启超敬题
**大矣哉净土之为教也。诸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万汇咸收,三根普被。故念佛往生者,不间下凡上圣。称机利导者,无论教祖禅宗。试观著述传流,经论结集。其间赞扬净土法门者,不一而足。可见佛祖利生之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我震旦自晋时远祖,溯西竺之高风,结东林之胜社。于是而缁素名流,教宗硕德,都以净土法门,为化导之资,而此宗盛行。乃者去圣时遥,真修日鲜。研教典者,徒滞文言。习宗乘者,罕明心地。欲求秉教修心,真参实悟,于百尺竿头,得一进步者,实不易多觏也。甚且呵佛骂祖,斥净土为小乘。瞎练盲修,嗤念佛为愚事。举世滔滔,迷流蠢蠢。明哲罕遇,慨也何如。惟我普陀印公,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烛智炬以破昏衢,挥慧剑而裂见网。阐扬正道,挽教海之狂澜。指示真乘,作法门之保障。虽卅年苦行,与世罕通。而四海传名,问津日众。或航海梯山,而请求开示。或鸿来雁去,而乞赐南针。举凡所说所书之只言片句,莫不奉为明训,宝逾奇珍。浙西徐蔚如,瓯东张云雷等诸居士,将印公所为文,一再编录,寿枣流通。阅是编而能循文悟旨,慕果修因者,何可胜计。闲四十年来,奉释尊之诚言,遵智者之悲愿,所以自修而兼利者,其归结处,亦不外一句弥陀,信愿往生而已。今契西居士等,重将印公文,镌板印行,以垂永远。手民将竣,问序于予。利人益物,共结法喜之缘。流水高山,一为知音之奏。安得以不文辞。深愿是编,流布于三千界内,宣传于百亿国中。普使见所未见,共获真修。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庶不负印老人之无量悲心,与诸居士之连番义举也夫。民国壬戌五月,释谛闲述
**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随机设化,开示种种方便法门。而求其简易直捷,一生可以成办者,莫如念佛求生净土。起信论谓之如来胜异方便,诚方便中之最胜者也。世每以愚夫愚妇所能为,而鄙不屑学,必欲别求玄妙。不知如来说法,无法不玄。所立行门,无门不妙。然大都皆限于上根利智,未能遍引群机。独此净土一门,普被三根,不拣异类。以言玄妙,孰逾于斯。夫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恒沙法海,靡不赅罗。末后普贤乃为证齐诸佛之善财,宣说十大愿王,导之归向极乐。此之境界,岂凡情所可思议者哉。况夫修行其他法门,必至断惑证真,方出三界。欲了生死,难乎其难。此则但须持名真切,不妨带业往生。一登莲邦,长劫侍佛,亲承教诲,终必至于一生补处。其玄妙为何如。又修他法者,专仗自心佛力,不求他佛加被。知见非正,或致受魔。此则有弥陀愿力摄持,感应道交,永无魔事。其玄妙又何如。大集经中,如来悬记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今正末法时期,欲求解脱,舍此奚由哉。印光大师,为当今有道高僧。博览藏经,淹通宗教。归心净土,自利利他。纵无碍之辩才,弘契机之妙法。诚所谓是如来使,行如来事者。著有文钞,风行于世。辞义深显,理事圆融,实足追云栖灵峰之法轨。兹者诸大居士,发愿捐资刊板,永久流通,广作度生宝筏。马子契西以序请,勉述数语,敬志赞扬。普愿法界诸众生,同往无量光佛刹。上海黄庆澜熏沐序

发表于 2014-4-30 08: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解说佛教经典   >>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劝人积阴德文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附明管东溟先生劝人积阴德文
(先生名志道,字登之,江苏太仓人,学者称东溟先生,生于嘉靖十四年,卒于万历三十五年,寿七十三。)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其义本于孔圣赞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庆而曰余,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必举家咸务阴骘,而后可称积善之家。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受其余庆。是故余庆易晓,而本然之庆难晓也。
书曰,考终命。又曰,祈天永命。此可以言本庆乎,未尽也。当以二氏因果之说,参合易传之说。道家谓积功行者,天曹除其冥籍,升诸仙籍,以至于入无极大道。佛家谓修净业者,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至于成无上正觉。皆言此身之本庆也,其义隐然合于余庆二字中,而儒者未之察耳。
有宋巨儒,兴起斯文。以忠孝节义之纲维末造。真有罔极之功于万世,而于此不无遗照焉。乃廓然尽扫天堂地狱,以及三世修因证果之说也。程朱盖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其勉君子至矣。以吾观于君子小人之心,无所为而为者至少也。君子之作善也多近名,苟不彻于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小人之作恶也多为利,苟不惕以罪福报应之果,必不足以夺其利根。程朱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忌而为恶耶。然后知孔子道及余庆余殃之际,乃彻上彻下之言也。
愚讲修身齐家之道,一一以孔子之庸德庸言为矩。而所以行庸德,谨庸言,亦必归重于程朱之绳墨。独于三世因果,及三祇修证之实际,则不得不破程朱之关。正欲断君子之名根,拔小人之利根,而使之同修阴骘也。修阴骘亦岂易言。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充无穿窬之心,则阴骘可修矣。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以深心提人于生死之海,而人以浅心钝置之,毋弃毋亟。以热心共人于风波之舟,而人以冷心遐遗之,毋忮毋求。销大衅于曲突徙薪,而勋名有所不必取。蒙极诬于明珠薏苡,而心迹有所不必明。为国家扶欲坠未坠之纪纲,则众嫌不必恤,而又不以气节自有也。为世教发难明当明之道术,则众咻不必虞,而又不以门户自标也。流俗之所争趋者吾避之,流俗之所共恶者吾察之。幽则必阐,而过则必原。其道必不诡于中庸,而其心则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求为可知。求可知之中,不求可为乡愿知,而求可为狂狷知。不求可为狂狷知,而求可为中行知。不求可为一乡一国之善士知,而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不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万世之善士知。亦不必求为万世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依中庸之君子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默相知于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之中。又不求生前之遐福,而求可质诸三界之鬼神。不求死后之荣名,而求可俟千百年之后圣。则阴骘之至也。阴骘之至,人不知而天知之。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人道而登天道。上帝命之治世,诸佛提之出世矣。此非从身所感本然之庆欤。一身不足以尽积善之庆,故其余又及于子孙。皆感应自然之理也。传家者审诸。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见梁武帝,后复归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师,肉身菩萨也。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踵昙鸾之教,专修净业。一生讲净土三经,几二百遍。绰之门出善导,以至承远法照少康,大行,则莲风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
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捨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
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可谓提大藏之纲宗,作歧途之导师。使学者于八十字中,顿悟出生死证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则,楚石琦,空谷隆等,诸大祖师。虽宏禅宗,偏赞净土。至莲池大师参笑岩大悟之后,则置彼而取此。以净业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
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自兹厥后,佛法渐衰。加以国家多故,则法轮几乎停转。虽有知识,各攻其业。以力不暇及,置此道于不问。有谈及此事,闻者若将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灭,使来哲得闻,实莫大之幸也。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颇生信向。十余年来,悠悠虚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东,由北至南,往返万余里,阅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
伏愿和尚菩提心,宏扬此法。倘净土经论,尽皆通彻,则何幸如之。若或未尽钻研,或恐违背本宗,不敢称性发挥,当权将宗教两门工夫,暂时歇手。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赞之所以,四众遵违之利害。则不被门庭隔碍,而敢于一切禅教律人前,称性发挥,无复畏惮矣。
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畜生往生事迹。读之则知历代禅教律诸四众求生净土,如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而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众生者,此书万不可忽也。
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寿不过三十八,今适满其数。恐无常倏至,所以专持佛号,预待临终。设无常果至,则后会无期。兼欲雪在家毁谤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讳,略採野芹,献于饱餐王膳大富长者座下。祈悯而纳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则净土兴而宗风不坠,众生福而国运常亨。所谓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书此大旱望雨之诚,用卜同归莲邦之庆。祈垂海涵,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发表于 2014-5-2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谢谢师兄。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解说佛教经典   >>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
佛经义理无穷,随人所见,各自著述。只一经也,别圆终顿,所判不同。因缘观心,所释各异。况复后世禅道大行,人皆乐闻直指之说,谓其亲切痛快,易于得益。由是多有以祖意释经意,挽佛说徇己说。抹除事相,专谈本分。或以机锋为转折,或以表法为通关。但能不背心宗,皆堪辅弼佛说。纵不能普被三根,称本怀。
亦可以各利一类之机,令其就路还家。又显经义幽远,佛理圆通。法法归真,头头合道。良以者个如太虚空,杳无疆界,不妨随人所住,以分南北西东。如摩尼珠,非青黄赤白等色,而复遇青现青,逢黄现黄。青黄虽非本色,本色不离青黄。倘欲离青黄以觅本色,非蕴空大士不可。
如李长者之华严论。憨山之法华击节。曾凤仪之三宗通。及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看,以净土依正作本分说等。不得律以教家常格,谓为错讹而稍加更改。以彼另属一宗,揽一切法指归向上。设一更改,于本注前后血脉隔断。又不能于教理始终意义吻合。一经稍改,两途俱失。剜肉作疮,有损无益。还他本来面目,流通后世。
譬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尽忠行孝,俱振纲常耳。以师在海山,言憨山所注法华,有不合经旨处,以憨山多约本分作直指之谈故也。又校经一事,甚不容易。恐师无暇及此,委任他人。须有出格见识,十分细心,再三详审,勤加考稽。方可一正讹谬,令其芜秽尽除,天真彻露。否则宁可依样画葫芦,庶不至大失其本真矣。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如是我闻佛教网 - 中国上海 -


发表于 2014-6-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教百科   >>   图文解说佛教经典   >>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融明大师书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融明大师书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所不幸者,自愧业深障重,无力断惑,速出三界,了生脱死耳。然又幸得闻我如来彻底悲心所说之大权巧,异方便,令博地凡夫带业往生之净土法门。实莫大之幸也。
若非无量劫来,深植善根,何能闻此不思议法,顿生真信,发愿求生乎。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汝于净土虽有微信,然不明净土理致,又僻处于佛法流通不及之地。诚恐日与俗人酬酢,久而久之,与之俱化。
近墨者黑,近火者焦,势所难免。当时时努力。若能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于父母之邦,随缘常住。若不能如是,当往他方净业道场,及亲近净业知识,方不负前来所说种种大幸,及闻净土法门莫大之幸也。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心,皆死尽无余。念佛之心,又恳切之极。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颜见彼。故当仁不让,又欲闭关。大约总在普陀,未知定归何所。恐汝于净土法门错过,便可惜三年护关之一番辛苦。故不禁落索如此耳。祈深体鄙怀,则幸甚幸甚。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悟开师书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

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不但此也,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广说其可尽乎。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捨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而初心入门,断疑生信,作险道之善导,示宝所以必趣者。天如或问,妙叶直指,尤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

须知净土法门,具四法界。所有事相,皆事事无碍之法界也。读而修者,切不可执理废事。倘一执之,则事理两丧。如人知意根最胜,而废弃五根,则意根亦无地可立矣。唯即事以明理,由理以融事者,方可无过。所谓净土要旨,全事即理。理事圆融,即契本体。早知师已饱餐王膳,而犹汲汲于献芹者,不过表穷子思归之寸忱,兼欲雪往昔谤法之愆尤也。

返回目录  上页  下页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如是我闻佛教网 - 中
国上海 - 沪ICP备10212916号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融明大师书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所不幸者,自愧业深障重,无力断惑,速出三界,了生脱死耳。然又幸得闻我如来彻底悲心所说之大权巧,异方便,令博地凡夫带业往生之净土法门。实莫大之幸也。

若非无量劫来,深植善根,何能闻此不思议法,顿生真信,发愿求生乎。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汝于净土虽有微信,然不明净土理致,又僻处于佛法流通不及之地。诚恐日与俗人酬酢,久而久之,与之俱化。

近墨者黑,近火者焦,势所难免。当时时努力。若能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于父母之邦,随缘常住。若不能如是,当往他方净业道场,及亲近净业知识,方不负前来所说种种大幸,及闻净土法门莫大之幸也。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心,皆死尽无余。念佛之心,又恳切之极。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颜见彼。故当仁不让,又欲闭关。大约总在普陀,未知定归何所。恐汝于净土法门错过,便可惜三年护关之一番辛苦。故不禁落索如此耳。祈深体鄙怀,则幸甚幸甚。



返回目录  上页  下页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如是我闻佛教网 - 中国上海
- 沪ICP备10212916号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
佛经义理无穷,随人所见,各自著述。只一经也,别圆终顿,所判不同。因缘观心,所释各异。况复后世禅道大行,人皆乐闻直指之说,谓其亲切痛快,易于得益。由是多有以祖意释经意,挽佛说徇己说。抹除事相,专谈本分。或以机锋为转折,或以表法为通关。但能不背心宗,皆堪辅弼佛说。纵不能普被三根,称佛本怀。
亦可以各利一类之机,令其就路还家。又显经义幽远,佛理圆通。法法归真,头头合道。良以者个如太虚空,杳无疆界,不妨随人所住,以分南北西东。如摩尼珠,非青黄赤白等色,而复遇青现青,逢黄现黄。青黄虽非本色,本色不离青黄。倘欲离青黄以觅本色,非蕴空大士不可。
如李长者之华严论。憨山之法华击节。曾凤仪之三宗通。及禅家以念佛作话头看,以净土依正作本分说等。不得律以教家常格,谓为错讹而稍加更改。以彼另属一宗,揽一切法指归向上。设一更改,于本注前后血脉隔断。又不能于教理始终意义吻合。一经稍改,两途俱失。剜肉作疮,有损无益。还他本来面目,流通后世。
譬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尽忠行孝,俱振纲常耳。以师在海山,言憨山所注法华,有不合经旨处,以憨山多约本分作直指之谈故也。又校经一事,甚不容易。恐师无暇及此,委任他人。须有出格见识,十分细心,再三详审,勤加考稽。方可一正讹谬,令其芜秽尽除,天真彻露。否则宁可依样画葫芦,庶不至大失其本真矣。
返回目录  上页  下页
责任编辑:如是我闻   文章修订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百科   >>   图文解说佛教经典   >>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悟开师书
《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  与悟开师书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
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不但此也,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广说其可尽乎。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捨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而初心入门,断疑生信,作险道之善导,示宝所以必趣者。天如或问,妙叶直指,尤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
须知净土法门,具四法界。所有事相,皆事事无碍之法界也。读而修者,切不可执理废事。倘一执之,则事理两丧。如人知意根最胜,而废弃五根,则意根亦无地可立矣。唯即事以明理,由理以融事者,方可无过。所谓净土要旨,全事即理。理事圆融,即契本体。早知师已饱餐王膳,而犹汲汲于献芹者,不过表穷子思归之寸忱,兼欲雪往昔谤法之愆尤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